山东省九年级鲁教版(五四制)数学上册课件:26利用三角函数测高(共20张PPT)

合集下载

最新鲁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套PPT课件

最新鲁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套PPT课件

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一个 锐角确定,那么这个角对边与 邻边的比值也是确定的.
∠A的正切 在Rt△ABC中, 如果 锐角A确定, B 那么∠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
随之确定, 这个比叫做
∠A的正切. 记作:tanA 读?
∠A的对边
tanA
∠A的对边 ∠A的邻边
A
∠A的邻边
C
思考 梯子的倾斜程度与tanA 有关系吗?
A
12 6
sin
B

AC AB

10 65

12 . 13
6
注意到这里cosA=sinB,其中有没有什么内在的关 系?
你知道吗?我们学习的锐角三角函数(直角 三角形边角关系的函数)共有以下三个。
1.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tanA=
A的对边 A的邻边
sinA=
A的对边 斜边
B


∠A的对边
┌ A ∠A的邻边 C
反比例函数
y k k 0.
x
二次函数
源于生活的数学
某果园有100棵橙子树,每一棵树平均结600个橙子.现准备多种一 些橙子树以提高产量,但是如果多种树,那么树之间的距离和每一 棵树所接受的阳光就会减少.根据经验估计,每多种一棵树,平均每 棵树就会少结5个橙子.
(1)问题中有那些变量?其中哪些是自变量?哪些是因变量?
cosA=
A的邻边 斜边
请思考:在Rt△ABC中, sinA和cosB有什么关系?
1.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5,BC=6. A
求: sinB,cosB,tanB.
5
5
老师提示:本题没有直角三角 形,你怎么办?
B
┌ 6D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_《三角函数的应用》复习课件2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_《三角函数的应用》复习课件2

的值为(
)
4 A. 3
3 B. 5
3 C. 4
4 D. 5
【解析】由折叠知 CF=CB=5,则 DF=
52-42=3,
∴AF=5-3=2.设 AE=x,则 BE=EF=4-x,∴x2+22=(4 3 3 AE 2 3 -x)2,∴x= ,∴tan∠AFE=AF= = . 2 2 4 【答案】C
8.(2010中考变式题)如图,在高为h的建筑物顶部看一个旗杆顶(旗 杆高出建筑物顶),仰角为30°,看旗杆与地面的接触点,俯角为60°,
【答案】B
x
4.(2011·潍坊)身高相等的四名同学甲、乙、丙、丁参加风筝比赛 ,四人放出风筝的线长、线与地面的夹角如下表(假设风筝线是拉直的),
则四名同学所放的风筝中最高的是(
同学 放出风筝线长 线与地面夹角 甲 140 m 30°
)
乙 100 m 45° 丙 95 m 45° 丁 90 m 60°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应用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可以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因此,直角
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较大的作用,在应用时要注意以下
几个环节: (1)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画出平面图形,转化为解直角三角 形的问题); (2)根据条件的特点,适当选用锐角三角函数等去解直角三角形; (3)得到数学问题的答案; (4)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
BD BD ∠BAD=∠BDA=45°,得 AB=BD.在 Rt△BDC 中,由 tan∠BCD= ,得 BC= BC tan30° = 3 BD. 设 BD=xm 则 AB=xm,BC= 3 xm,∵BC-AB=20,∴ 3 x-x=20,x= ≈27.3. 答:该古塔的高度约为 27.3 m. 20 3-1

2.6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数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2.6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数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新课进行时
例3 某同学测量国贸大厦AB的高,现已用测量工具测完各 数 据,并填入下表,请你完成该活动报告并计算国贸大厦的高(已 知测倾器的高CE=DF=1 m).
项目
在平面上测量国贸大厦的高AB
测 量 目 标
测 测量项目
α
β

第一次
30°16′ 44°35′

第二次
29°44′ 45°25′

平均值
b,β的平均值
分别为 1.32,30°.
新课进行时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a 15.71 m 15.83 m 15.89 m 15.81 m
b 1.31 m 1.33 m 1.32 m 1.32 m
β 29.5° 30.8° 29.7°
30°
新课进行时
(2)由题意得四边形 BDCE 为矩形, ∴EC=BD=15.81 m,BE=CD=1.32 m,∠AEC=90°. 在 Rt△AEC 中,∠AEC=90°,β=30°. 小亮和小红在公园放风筝,不小心让风筝挂在树梢上,
风筝固定在A处(如图所示),为测量此时风筝的高度,他俩按
如下步骤操作:
第一步:小亮在点D处用测角仪测得仰角∠ACE=β; 第二步:小红量得点D到树底部B的水平距离BD=a; 第三步:量出测角仪的高度CD=b.
新课进行时
之后,他俩又将每个步骤都测量了三次,把三次测得的数据 绘制成如下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3 ∴AE=EC·tanβ=EC·tan30°=15.81× 3 ≈9.128(m), ∴AB=AE+EB≈9.128+1.32≈10.4(m). 所以风筝的高度 AB 约为 10.4 m. [归纳总结] 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的方法: 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另外还可以利用在同一时刻,物 高与影长成正比或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求物高.

2.6.1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含视角的问题 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数学九年级上册

2.6.1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含视角的问题 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数学九年级上册

感悟新知
导引: 过点A作AD⊥BC于点D,热气球离地面的高度即为 AD的长.利用BC长度转化为CD-BD=BC,由辅 助线构造出Rt△ABD,Rt△ACD,利用解直角三角 形求解.
感悟新知
解:如图,作AD⊥BC于点D.由题意得∠ABD=45°,
∠ACD=35°,BC=100 m.
设AD=x m,则BD=AD=x ∵BC=CD-BD,∴ x
视线
知识点 1 测量倾斜角
感悟新知
测量倾斜角可以用测倾器,简单的测倾器由度盘、铅 锤和支杆组成.
感悟新知
使用测倾器测量倾斜角的步骤如下: (1)把支杆竖直插入地面,使支杆的中心线、铅垂线和 度盘的0°刻度线重合,这时度盘的顶线PQ在水平位置. (2)转动度盘,使度盘的直径对准目标 M,记下此时铅 垂线所指的度数.
情,相关部门接到求救信号后,立即调遣一架直升飞机和一艘正
在南海巡航的渔政船前往救援,当飞机到达海面3 000 m的高空C 处时,测得A处渔政船的俯角为45°,测得B处发生险情渔船的俯 角为30°,此时渔政船和渔船的距离AB是( C ) A.3 000 3 m B.3 000( 3 +1)m C.3 000( 3 -1)m D.1 500 3 m
与山脚C距离200 m的点D处测得山顶A的仰角为
26.6°,求小山岗的高.(结果精确到1 m,参考
数据:sin 26.6°≈0.45,cos 26.6°≈0.89,
tan 26.6°≈0.50)
感悟新知
导引:设小山岗的高为x m,由题意得tan α=
又在Rt△ABD中,tan
26.6°=
AB , BD
【答案】D
提升训练
随堂检测
2.[2023·济宁]某数学活动小组要测量一建筑物的高度,如 图,他们在建筑物前的平地上选择一点A,在点A和建筑 物之间选择一点B,测得AB=30 m,用高1 m(AC=1 m) 的测角仪在A处测得建筑物顶部E的仰 角为30°,在B处测得仰角为60°, 则该建筑物的高是_(1_5___3_+_1_)_m__.

山东教育出版社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五·四学制) 三角函数的应用 精品

山东教育出版社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五·四学制) 三角函数的应用 精品

三角函数的应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三角函数的应用》(第二课时)为鲁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册的第二章第五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内容为有关坡度的三角函数的应用问题,锐角三角函数应用是本章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角函数应用是学生在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和研究的,是一种跟角度有关的函数,它的研究还将为接下来学习解三角形其他应用奠定基础,因此,本即可在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在知识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和大脑发育的高峰时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较强,愿意与他人交流合作。

同时他们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有一定的推理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坡角、坡比,能应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帮助学生学会吧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从而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

2.能力目标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建模及方程思想和方法,会将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直角三角形中元素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的观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增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意识以及数学应用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熟练地运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以及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1、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2、灵活运用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解决坡度问题。

五、教法学法教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六、教学过程(一)课前小检测(约2分钟)回顾复习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师:在探究新知之前,我们先来做个课前小测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请抢答。

【设计意图】通过对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回顾,巩固所学,并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二)情境导入1.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河流堤坝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师:接下来,同学们请欣赏这几幅美丽的图片,这些都是河流堤坝,特别是第一幅,这是我国最伟大的工程之一——三峡大坝。

鲁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上1.4解直角三角形课件(共23张PPT)

鲁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上1.4解直角三角形课件(共23张PPT)
1
3
探 究 一个小孩荡秋千,秋千链子的
长度为2.5m,当秋千向两边摆动时,摆角 恰好为600,且两边摆动的 角度相同,求它摆至最高 位置时与其摆至最低位置 时的高度之差 . (结果精确 到0.01m)
分析
O
2.5m 60o
由题意画出图形,如图, B
E
OA、OB即为秋千绳长,
A
均为2.5m。秋千摆至最高位置B时与其摆
由50o≤α≤75o可知,此时使用这个梯
子是安全的。
3、一位同学的手臂长65cm,当他高举双
臂时,指尖高出头顶35cm。问当他的手臂与
水平成600角时,指尖高出头顶多少cm(精确
到0.1cm)?
分析:手臂OA不变, OA=OB,指尖B高出头顶D的 距离只要求出BE即可。
AB
D
E
60o OC
解:OA 65cm, AD 35cm
C间的距离(结果精确到1m)。
分析:要求的BC边与已 A D
知的AB、∠BCA可以通过正 切衔接。
12 ┐
BC
解:在Rt△ABC中,
tanACB AB BC
还有别的解法吗?
AB
12 12
BC tan ACB tan 60o
7m 3
还可以利用正弦求出AC,再 A D
由勾股定理求出BC的长。
至最低位置A时的高度之差即为AE的长,
在Rt△OBE中,利用余弦可求出OE的长,
AE也就可以求出。
解:过点B作BE⊥OA,连接B、A.
O
在Rt△OBE中,
2.5m 60o
B
E
OE OB cos 60o 2.5 1 1.25
2

鲁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测量物体的高度课件

鲁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测量物体的高度课件

使用测倾器测量倾斜角的步骤如下
• 1、把支杆竖直插入地面,使支杆的中心 线、铅垂线和度盘的0°刻度线重合,这 时度盘的顶端的顶线PQ在水平位置。 • 2、转动度盘,使度盘的直径对准目标M, 记下此时铅垂线所指的读数。 • 根据测量数据,你能求出目标M的仰角 吗?说说你的理由。
测量物体的高度
活动二: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测量物体的高度
测量物体的高度
巩固与拓展
1、甲、已两楼相距30米,甲楼高40米,自甲楼楼 顶看已楼楼顶,仰角为30°,甲已两楼相距30米, 已楼有多高?(精确到1米)
2、为了测量山坡的护坡石坝与地面的倾角α,把 一根长为4.5的竹杆AC斜靠在石坝旁,量出竿长1米 时它离地面的高度为0.6米,有量得竿顶与坝角的 距离BC=2.8米,这样∠α就可以量出来了。请你 算算。
“所谓“底部可以到达”,就是 在地面上可以无障碍的直接测 得测点与被测物体的底部之间 的距离,如图,要测量物体 MN的高度,可按下列步骤进 行:
测量物体的高度
活动三:测量底部不可以到达的物体 的高度
• 所谓“底部不可以到达”,就是在地面上不可 以直接测得测点与被测物体之间的距离。如图, 要测量物体MN的高度,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M
C A
测量物体的高度
D B
E
N
步骤:
• 1、在测点A处安置测倾器,测得此时M的仰角 ∠MCE=α。 • 2、在测点A与物体之间的B处安置测倾器(A, B与N在一条直线上),测得此时M的仰角 ∠MDE=β。 • 3、量出测倾器的高度AC=BD=a,以及测点 A,B之间的距离AB=b。 • 根据测量数据,你能求出物体MN的高度吗? 说说你的理由。
测量物体的高度
议一议

用三角函数测高题型讲解课件21-22学年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上册

用三角函数测高题型讲解课件21-22学年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上册
答:旗杆CD的高度约为15.1米.
如图,物华大厦离小伟家60m,小伟从 自家的窗中眺望大厦,并测得大厦顶部的仰 角是45°,而大厦底部的俯角是37°,求该 大厦的高度
某校数学兴趣小组要测量摩天轮的高度.如 图,他们在C处测得摩天轮的最高点A的仰角 为45°,再往摩天轮的方向前进50m至D处, 测得最高点A的仰角为60°.问摩天轮的高 度AB约是多少米?
如图,在宿舍楼的C、D两点处观测与 地面垂直的建筑物AB,从点D观测点A的俯 角是27°,从点C观测点B的仰角是50°,已知 宿舍楼CD的高度是20m,求建筑物的高度 (结果用三角函数表示)
•测量底部不可到达的物体高度
文峰塔究竟有多高?
如图,小明想测量文峰塔CD的高度.他在A处仰望塔顶,测 得仰角为300,再往塔的方向前进34m至B处,测得仰角为600, 那么该塔有多高?(小明的身高忽略不计,结果精确到 0.1m). 现在你能完成这个任务吗?
这样解
答?
x tan 600 x tan 300 50.
300
600 ┌
A 50m B
C
x
50 tan 600 tan 300
50 25 3 43m.
3 3
3
答:该塔约有43m高.
这道题你能有更简单的解法吗?
如图,山顶上有一个信号塔AC,已知信
号塔高 AC=15米,在山脚下点B处测得塔底
C的仰角
,塔顶A的仰角
求山高 CD (点 A、C、D 在同一条竖直线
上).(参考数据:
)
A C
D
B
课堂小结
1.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画出平面图形,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2.根据条件的特点,适当选用锐角三角函数等 去解直角三角形; 3.得到数学问题的答案; 4.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

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数学上第四章第二节视图(第二课时)教学课件共24张PPT含视频

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数学上第四章第二节视图(第二课时)教学课件共24张PPT含视频

疑惑1:主视图中间为什么
要加一条实线?


疑惑2:在俯视图中哪里是宽? 视


左视图和俯视图宽度相等具体

是哪两部分对应相等?



请指出下面三个同学三棱柱视图预习作业中的问题
请指出下面三个同学三棱柱视图预习作业中的问题
请指出下面三个同学三棱柱视图预习作业中的问题
2.你所画的主视图与俯视 图中有哪些部分对应相等? 主视图与左视图中有哪些 部分对应相等? 左视图与俯视图呢?
四棱柱的正确的三种视图






俯 视 图
小试身手
2、如图所示几何体的左视图是(

A
B
C
正面
D
3.长方体的主视图、俯视图如图所示, 则其左视图面积为( )
A.3 C.12
B.4 D.16


3

1视

4

4
4、右图是 底面为等腰直角 三角形的三棱柱 的俯视图,尝试 画出它们的主视 图和左视图。
提问:三种视图分别反映几何体长、宽、高的哪几方面? 思考:你所画的主视图和俯视图中有哪些部分对应相等?
主视图和左视图中有哪些部分对应相等?左视图和俯视图 呢?
二、预习探究(一):
利用实物组内交流:1、指出三棱柱的长、宽、高 ; 2、三种视图分别反映三棱柱长、宽、高的哪几方面? 3、每两个视图都是哪部分对应相等? 4、互相交流解答各自预习案中的疑惑。
(A)
(B)
(C)
(D)
看问题不能只看单方面,同学之间 相处也是一样,要从很多方面看待同学, 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这样你能看到 每个人都有很多优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2.如图,在离铁塔150米的A处,用测角仪测得塔顶仰 角为30°,已知测角仪高1.5米,则铁塔的高BE. (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2 =1.414, 3 =1.732).
C
(3)到目前为止,你有那些测量物体高度的
方法?
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 物体的高度,如左图
测量底部不可以直接到达 的物体的高度,如右图
课堂小结
1.抽象出实际问题中的直角三角形,或通过作辅助线构造直 角三角形. 2.在两个或多个直角三角形中,根据它们之间的边角关系,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BC=








精讲点拨
例5 如图,要测量铁塔的高AB,在地面上选取一点C, 在A,C两点间选取一点D,测得CD=14m,在C, D两点处分别用测角仪测得铁塔顶端B的仰角为 α=30°和β =45°。测角仪支架的高为1.2m,求铁 塔的高(精确到0.1m)。
跟踪训练
如图,小明想测量塔CD的高度.他在A处仰望塔顶, 测得仰角为45゜,再往塔的方向前进50m至B处,测 得仰角为60゜,那么该塔有多高? (小明的身高忽略不计)
6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
学习目标
1.会利用三角函数测量物体的高度; 2.能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温故知新
初步认识
如何测量倾斜角
•测量倾斜角可以用测倾器。 ----简单的测倾器由度盘、铅锤和支杆组成
90
9 0
P
Q
度盘
0
铅锤
支杆
获取新知
M
使用测倾器测量倾斜角的步骤如下:
1、把支架竖直插入地面,使支架 的中心线、铅锤线和度盘的0°刻 度线重合,这时度盘的顶线PQ在 水平位置。
• 所谓“底部不可以到达”---就是在地面上不可以直 接测得测点与被测物体之间的距离。
M
CαD β
E
AB
N
如图,要测量物体MN的高度,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CαD β
AB
1、在测点A处安置测倾器, 测得此时M的仰角∠MCE=α;
2、在测点A与物体之间B处 安置测倾器,测得此时M的 M 仰角∠MDE=β;
M
M
解:如图,作EM垂直CD于M点,根据题意,可知 EB=1.4m,∠DEM=30°,BC=EM=30 m, CM=BE=1.4m 在Rt△DEM中,DM=EMtan30°≈30×0.577 =17.32(m) CD=DM+CM=17.32+1.4=18.72(m)
三、测量底部不可以直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3P0°

90
90
0
2、转动度盘,使度盘的直径对准目标M,记下此时 铅垂线所指的读数。
M

30°

二、测量底部可以直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 所谓“底部可以到达”---就是在地面上可以无障碍地直接 测得测点与被测物体的底部之间的距离. M

E
A
N
• 如图,要测量物体MN的高度,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3、量出测倾器的高度 AC=BD=a,以及测点A,B之 间的距离AB=b.根据测量数 据,可求出物体MN的高度。
E
N ME ME b, MN ME a
tan tan
运用新知
1.大楼AD的高为100米,远处有一塔BC,某人在 楼底A处测得塔顶B处的仰角为60°,爬到楼 顶D测得塔顶B点仰角为30°,求塔BC的高度.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的习题。
31
跟踪训练
1. 一个钢球沿坡角31°的斜坡向上滚动了5米, 此时钢球距地面的高度是( )米 A.5sin 31 B.5cos31 C.5 tan 31
31
2.如图所示,铁路的路基横断面是等腰梯形,斜坡
的坡度为1: 3 ,坡面 的水平宽度为 3 3 m ,基面
AD宽为 2m,则AE=
1、在测点A安置测倾器, M 测得M的仰角∠MCE=α;
2、量出测点A到物体底
部N的水平距离AN=l;

3、量出测倾器的高度 E AC=a,可求出MN的高度。
A
N MN=ME+EN=l·tanα+a
如图,某中学在主楼的顶部和大门的上方之间挂一 些彩旗.经测量,得到大门的高度是5m,大门距主 楼的距离是30m,在大门处测得主楼顶部的仰角是 30°,而当时侧倾器离地面1.4m,求学校主楼的高度 (精确到0.01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