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优秀案例: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

合集下载

小班角色游戏优秀教案《娃娃家》

小班角色游戏优秀教案《娃娃家》

小班角色游戏优秀教案《娃娃家》
教学目标
1.让幼儿练习发音、语言与表达能力
2.培养幼儿角色扮演的能力
3.提升幼儿园集体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故事情节、角色道具、娃娃家道具
2.学生:参与角色扮演的孩子
教学流程
第一步:旧知识导入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回忆前一天发生的活动,让幼儿获得参与感和学习信心。

第二步:新知识讲解
根据教学目标及操作过程的需要,教师需要给孩子讲解故事情节。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娃娃家》这个故事情节,让孩子熟知剧情。

第三步:小组角色游戏
1.分为若干组,在教师指导下,每个小组自己设置角色,并设计教学目
标相关的情境,以让孩子用自己设想的角色和情境进行游戏。

2.教师可以鼓励孩子简单描述卡通人物,如面部和身体特征,名字,衣
服颜色和形状,为他们的角色设计道具和穿着等等,并设置行动和角色行为。

3.每个小组需要在协作中完成自己设置的任务,并在一定时间后进行演
出。

教学评价
1.教师可以观察孩子们在角色扮演和游戏中的情况,以及孩子们表现出
来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以便提供合适的指导。

2.学生在完成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可以互相交流和讨论,让孩子之间互
相评价。

教师需要及时评估他们的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

总结
小班角色游戏:《娃娃家》是对幼儿既有的特长及可能的弱点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从而利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充分享受到错误与成功带来的快乐,提高幼儿动手的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从而为幼儿在语言,情感,认知,道德,身体等方面的素质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专科学前教育案例分析(3篇)

专科学前教育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5岁,是某幼儿园中班的一名学生。

小明性格开朗,喜欢与人交流,但在角色扮演游戏中,他常常表现出一定的依赖性,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

在游戏中,小明喜欢跟随其他小朋友,缺乏主动性和领导力。

教师发现,小明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

二、案例分析1. 问题表现(1)依赖性强: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小明喜欢跟随其他小朋友,缺乏独立性和主动性。

当其他小朋友在游戏中担任领导角色时,小明会完全依赖他们,自己不主动承担责任。

(2)缺乏创造性:小明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往往不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只是按照其他小朋友的设定来扮演角色。

这导致他在游戏中无法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

(3)沟通能力不足:在游戏中,小明与其他小朋友的沟通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

这影响了他在游戏中的表现和与其他小朋友的互动。

2. 问题原因(1)家庭教育:小明家庭中,父母忙于工作,很少陪伴他进行角色扮演游戏。

这使得他在游戏中缺乏模仿和学习的榜样。

(2)幼儿园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对角色扮演游戏的引导和指导不足,使得小明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得不到充分的锻炼。

(3)同伴关系:小明在幼儿园中,与部分小朋友的同伴关系不融洽,导致他在游戏中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

三、解决策略1. 家庭教育(1)父母应多陪伴小明进行角色扮演游戏,为他提供模仿和学习的榜样。

(2)鼓励小明在家中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培养他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2. 幼儿园教育(1)教师应注重角色扮演游戏的引导和指导,帮助小明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他在游戏中的表现。

(2)组织多样化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小明在游戏中锻炼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开展亲子活动,增进小明与家长、教师、同伴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3. 同伴关系(1)教师应关注小明与其他小朋友的同伴关系,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友谊。

(2)鼓励小明在游戏中主动与其他小朋友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

幼儿园角色游戏指导策略的研究

幼儿园角色游戏指导策略的研究

幼儿园角色游戏指导策略的研究在幼儿园的角色游戏中,孩子们扮演角色,模仿成人的行为和语言。

这种游戏能够促进孩子们的认知、语言和社交发展,并且帮助他们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然而,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引导孩子们做出正确的行为和语言,以及如何鼓励他们参与社交活动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适合幼儿园角色游戏的指导策略,并提供实际的事例来说明这些策略的有效性。

指导策略1. 创造一个适合角色游戏的环境角色游戏需要一些特殊的环境,比如具有许多可重置的房间和道具等,这样孩子们才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因此,教师应该特别关注环境因素,确保游戏的顺畅进行。

此外,教师可以在游戏环境中放置一些教育游戏,以帮助孩子们理解游戏的精神并丰富他们的思想。

例如,在一个“医生和护士”游戏中,教师可以在游戏室中摆放一个医院的设备和器材,比如血压计、注射器、创口贴等等,这些设备和器材可以增强孩子们在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的真实感。

此外,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图片和手册,并将它们放在牢房里,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所有的相关知识。

2. 鼓励演员扮演角色在角色游戏中,孩子们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角色可以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个性和情感。

因此,教师必须鼓励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扮演他们心中理想的角色。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孩子们扮演不同的角色,这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情感,并进一步促进社交发展。

例如,在一个“超市”游戏中,教师可以鼓励一个孩子扮演销售员,另一个孩子扮演顾客,他们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买卖商品,并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他们的沟通和社交技能。

3. 给予孩子正式的指导和支持除了在游戏中鼓励孩子们扮演角色外,教师还必须给予孩子们正式的指导和支持。

这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在某个角色中的行为和语言的适当性,并向他们展示正确的行为。

同时,教师还应该学会倾听孩子们的观点,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正面的反馈,这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信心,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

幼儿园教师优秀案例: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

幼儿园教师优秀案例: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

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教师运用语言指导方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每一种语言指导方式的使用都有较强的情境性,为了更为有效地指导幼儿的游戏,教师必须对角色游戏的情境具有较强的判断力,并能选择灵活多样的语言指导方式。

防止建议变指令建议式语言指导是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中运用最多的一种指导方式,指的是教师运用询问或者陈述的方式向幼儿表明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以此提示或暗示幼儿解决问题的指导方法。

建议式的语言语气柔和,句末往往出现“吧”“好吗”“啊”等语气词。

建议式语言指导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非强迫性,即教师不是直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也不是以不可抗拒的命令方式要求幼儿按照教师的方法解决问题,而是给出几种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法,幼儿既有选择的自由,也有拒绝的自由;二是语言中暗含解决问题的方案。

但是,建议式语言很容易演变为指令式语言,研究者在归类时也常常为判断某一指导语言是建议式还是指令式而感到困惑,这实际上也反映出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的过程中为了尽快达到目的,容易将建议演变为指令。

案例1:幼儿进行医院游戏时,由于没有病人,“医生”一个人坐在医院里摆弄材料,此时教师扮作病人介入。

A老师:医生,这是我挂的号。

(幼儿将挂号单子放在盒子里,并在筐子里寻找可以看病的仪器。

)A老师:你还没有问我哪儿不舒服,你就拿这些东西啊?你都不问我哪儿不舒服啊?“医生”:你哪儿不舒服啊?A老师:哎呀,我感觉我的喉咙特别疼。

(幼儿又站起来到筐子里找仪器,这一次拿了一个听诊器。

)从案例1可以看出,教师试图运用建议的方式帮助幼儿丰富游戏情节,但她忽略了中班幼儿以行动思维占主导的年龄特点,也没能准确把握幼儿的游戏脉络,因而她这种较为主观的指导方式没能对幼儿发挥作用。

于是,教师为了达到指导目的,连续运用了看似建议式实为不可选择的指令式语言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指导。

虽然教师的目的达到了,可是幼儿的意愿却被湮没了。

如果教师能够在了解幼儿游戏特点、尊重幼儿意愿的前提下,根据游戏情节发展的脉络对幼儿进行积极的指导,将能达到更好的指导效果。

教研活动幼儿游戏案例(3篇)

教研活动幼儿游戏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开展幼儿游戏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我们幼儿园开展了以“幼儿游戏案例”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幼儿游戏案例,旨在通过分析游戏过程,探讨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积极作用,以及教师在游戏中的指导策略。

二、案例描述(一)游戏主题《欢乐农场》(二)游戏背景春天来临,万物复苏。

幼儿园的操场上,一片生机盎然。

教师们决定利用这一自然景观,引导幼儿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欢乐农场”游戏。

(三)游戏过程1. 准备阶段- 教师向幼儿介绍游戏主题,引导幼儿了解农场的基本情况,如农场里有哪些动物、植物等。

- 教师分发角色扮演道具,如农民帽、锄头、水壶等,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

- 教师将操场划分为若干区域,分别代表农场、树林、河流等。

2. 游戏开始- 幼儿按照自己的角色,在操场上自由活动。

- 农民在农场里播种、施肥、收割;牧民在树林里放牧;渔夫在河流里捕鱼。

- 游戏过程中,幼儿互相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3. 游戏结束-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总结,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 教师引导幼儿将操场上的“农场”还原,保持环境整洁。

三、案例分析(一)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积极作用1. 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游戏中,幼儿通过角色扮演,学会与人交往、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 游戏情境有助于幼儿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

2. 促进幼儿认知发展- 游戏过程中,幼儿需要观察、思考、判断,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判断力。

- 游戏内容丰富,涉及自然、科学、文化等多个领域,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知识面。

3. 促进幼儿身体发展- 游戏中,幼儿需要奔跑、跳跃、攀爬等,锻炼幼儿的体力和耐力。

- 游戏情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平衡能力。

(二)教师在游戏中的指导策略1. 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 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园的自然资源,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

幼儿园大班角色扮演游戏教案:拓展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新思路

幼儿园大班角色扮演游戏教案:拓展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新思路

幼儿园大班角色扮演游戏教案:拓展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新思路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始终致力于帮助孩子们全面发展。

语言表达能力是孩子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也是他们未来能否顺利适应社会的重要基石。

然而,由于幼儿的大脑发展尚未成熟,他们往往需要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刺激来辅助语言实际应用,而角色扮演游戏恰好是这样一种很好的工具。

角色扮演游戏是许多孩子喜爱的游戏方式。

它给予孩子们自由的想象空间,帮助他们探索现实生活,也能在操作过程中开发孩子们所需要的很多认知和感性技能。

能够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来拓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则需要教师开发一套科学合理的教案以达到相应教学目的。

教案构思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教师需要清楚地知道我们的目的以及如何实现目标。

因此,在设计角色扮演游戏教案时,我们应逐步分析孩子的实际需求以及提出相应的方法和步骤。

阶段一:创造语言环境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要做的是尝试为孩子创造一个舒适的语言环境。

我们可以通过店铺、图书馆、火车站、学校等不同场景来形成各种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身临其境。

例如,在车站游戏中,我们可以分发车票、安排上车的顺序,并通过对话鼓励孩子们尝试开口说话。

这些情景游戏是帮助幼儿了解生活中的情境并为故事预留更多的表达空间的一种手段。

阶段二:游戏策划及具体实现每种场景都需要积累大量的素材,这些素材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有时甚至要涉及到文化的差异。

例如,在学校游戏中,我们需要准备教室、课桌、黑板、书包等环境装置,并促进孩子们自由发挥构建出一个更丰富的场景。

这种策划过程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在足够的数目和质量的素材准备下,孩子们才会得到真正的刺激和启迪,达到表达技能的最终目的。

阶段三:角色扮演游戏的实施这一阶段的重点是让孩子们融入到游戏之中并让他们尽可能地,根据场景和细节一遍遍地尝试表达。

在此过程中,如果孩子们无法开口说话,教师应该积极引导。

教师还可以互相组队,让孩子们采用饰演的身份和团队成员进行组织性质的对话。

浅谈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表现及教师指导策略-精品文档

浅谈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表现及教师指导策略-精品文档

浅谈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表现及教师指导策略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幼儿比较喜欢的活动方式。

而角色游戏对3―6岁幼儿的生活、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不仅能够使幼儿获得快乐,还能促进幼儿自身社会性、语言、认知、能力、情感等全面发展。

为了进一步了解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角色表现,帮助教师找到更恰当的指导方法,本研究将观察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相结合,通过对江苏某幼儿园小班角色游戏时幼儿表现和教师指导进行针对性观察、归纳、总结。

研究发现,在角色游戏真正开展中,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小班幼儿游戏时以自我为中心,角色意识随意;幼儿之间语言交流较少,更多的被材料吸引,缺乏秩序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教师对指导不重视。

1 研究案例案例一:小三班的“大润发”今天开张了,选择区角时孩子们特别兴奋,显然他们特别喜欢和感兴趣。

笔者来到“大润发”门前,这时轩轩、馨馨和皓皓正在各自忙碌着。

皓皓说突然邀请老师来当顾客。

于是,老师开始扮演顾客的角色,馨馨和皓皓在店门前吆喝着。

皓皓拿了一个粉色的棒棒糖,说那是草莓味的。

轩轩也走到老师面前,拿了一个红色的烤串说那是辣椒味的。

老师问孩子都有什么味的烧烤?你们是怎么区分颜色的?轩轩说还有橘黄味的和苹果味的。

但是豆豆只在一旁摆弄着大润发的食品,默不作声。

没有老师和小朋友邀请他进入游戏。

此时,皓皓又在馨馨身后忙着收拾食物,老师说:“皓皓是配货员吗”?他回答:“不是呀,我是卖奶茶的”。

这时区角时间到,孩子们下班了,他们嘴里喊着下班了,下班了。

三个孩子围在一起胡乱整理。

分析:以上观察记录分析得出结论,小班的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进行创造游戏的,可能在这一个区角中游戏会想象到另一个区角的角色;教师如果能恰当的介入,不仅能提高孩子们区角的兴趣,还能体现教育的价值;孩子们的语言、社会性等发展具有差异性,皓皓属于发展较好的幼儿,但豆豆却相对较弱了;孩子们对区角游戏的规则不够明确;孩子们在最后整理材料时缺乏秩序感,比较吵闹而且不能按照事先的样子摆放整齐,分类好。

用中班角色游戏教案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用中班角色游戏教案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中班阶段是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期,很多教师为了加强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常常会通过角色游戏这种形式来进行教学。

中班角色游戏教案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效果非常明显。

接下来,我们将具体介绍如何利用中班角色游戏教案来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故事情境创设在进行中班角色游戏教案时,一定要注意情境的创设。

情境创设可以帮助孩子们进入到游戏的环境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

例如,老师可以在教学前,先为孩子们创设一个情境,比如让孩子们扮演一群小动物,共同探险。

在探险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难题,需要用语和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会逐渐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设置角色定位在角色游戏教案中,为每个角色设置一个明确的定位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扮演角色。

老师可以先为每个角色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孩子们了解每个角色的身份、特点和任务。

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每个角色的特点可以设置得非常鲜明。

例如,一个孩子扮演的角色可以是小宝宝,这个宝宝可以什么都不会,需要其他的角色来照顾他。

另一个孩子扮演的角色是大哥哥或大姐姐,需要照顾小宝宝,并带领其他角色一起完成任务。

通过这样的角色设计,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角色的任务及其特点,并在游戏中逐渐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鼓励互动交流在进行中班角色游戏教案时,老师应该鼓励孩子们进行互动交流,让他们通过语言和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通过互动交流,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他角色的想法,并通过有趣的互动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老师可以在游戏中引导孩子们进行交流互动,例如,在游戏中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老师可以问孩子们:“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让孩子们通过语言和动作的互动来完成任务。

四、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通过中班角色游戏教案,可以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

在游戏中,孩子们需要通过语言和动作来解决各种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例如,在游戏中发生了一件意外情况,孩子们需要自己动脑筋,想出正确的解决方法。

《幼儿园语言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幼儿园语言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幼儿园语言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幼儿能够理解并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幼儿的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语言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游戏等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言;教师能够根据幼儿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促进幼儿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和文明用语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次课程将围绕“礼貌用语”这一主题,通过故事、游戏、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幼儿学习并运用礼貌用语,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导幼儿了解礼貌用语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教师分享一些常见的礼貌用语的使用案例,让幼儿了解在不同场合如何使用礼貌用语。

3. 角色扮演:教师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语言交流。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4. 总结经验: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和反馈,总结礼貌用语的使用经验,让幼儿知道在什么场合应该说什么话。

5. 课后延伸: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到的礼貌用语,并在家长群里反馈教学效果。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我们发现幼儿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时更加自信了,也更加善于与他人交流和互动。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幼儿在表达时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教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幼儿的表现和反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五、思政元素本次课程思政元素包括:1. 尊重他人:在与人交流时,要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想法,使用礼貌用语是尊重他人的表现之一。

2. 文明用语:使用文明用语是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幼儿要养成文明用语的习惯,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幼儿园游戏角色扮演教学案例 幼儿园教学

幼儿园游戏角色扮演教学案例 幼儿园教学

幼儿园游戏角色扮演教学案例一、概述在幼儿园教学中,角色扮演作为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

通过角色扮演,幼儿能够模拟各种真实场景,扮演不同的角色,增强交流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幼儿园游戏角色扮演教学的方法与效果。

二、幼儿园游戏角色扮演教学案例1. 选择合适的角色扮演主题在幼儿园游戏角色扮演教学中,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让幼儿在其中能够扮演各种生活中常见的角色,如家庭角色扮演、职业角色扮演等。

在选择主题时,需要考虑到幼儿的芳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确保主题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愿意参与其中。

2. 制定细致的教学计划在确定角色扮演主题后,需要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角色扮演的情景设置、角色分配、故事情节等内容。

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道具和故事背景,确保角色扮演活动的顺利进行。

还需要考虑到幼儿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情感表达能力、语言交流能力等,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3. 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在角色扮演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如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丰富多彩的道具等。

还可以设定一些奖励机制,如表扬、小礼物等,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角色扮演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4. 引导幼儿扮演角色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和示范,帮助幼儿逐渐进入角色,体验角色的感受和情绪,并根据情景进行合理的表达和动作。

还需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角色扮演,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培养幼儿的表现能力和自信心。

5. 角色扮演之后的反思与总结在角色扮演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组织幼儿进行反思与总结,让幼儿共享自己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让他们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训。

教师也可以对角色扮演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下次教学中加以改进。

三、幼儿园游戏角色扮演教学的效果通过以上的教学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幼儿园游戏角色扮演教学具有以下几点显著的教学效果:1. 提高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幼儿可以在模拟情景中体验到不同的情感,如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从而提高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幼儿园中班活动区游戏优秀教学案例:《三只蝴蝶》

幼儿园中班活动区游戏优秀教学案例:《三只蝴蝶》

幼儿园活动区游戏优秀实例游戏名称:表演区活动《三只蝴蝶》年龄班:中班游戏来源《三只蝴蝶》的故事,采用平行的故事结构,通过生动有趣的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传递出团结友爱的主题。

这个故事来自中班的语言领域教材,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深受幼儿喜爱,并适合幼儿表演的文学作品。

我们选择这个故事作为表演区的活动内容。

预期目标1.能积极参与游戏的道具制作。

2.喜欢参与故事表演。

3.熟悉故事的情节、对话,能用不同的语气、动作进行表现。

图片材料投放配乐故事音频、幼儿装饰好的栅栏以及做好的角色头饰游戏玩法根据配乐故事的提示进行表演。

游戏推进一:观察分析幼儿用了四天在美工区中准备表演的道具材料。

先是将空白的角色头饰进行涂色装饰,涂色这一技能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相对较为容易,他们仅仅用了一天的区域活动时间就完成了这一项制作。

接下来三天,他们都在制作栅栏,用各种颜色的蜡光纸剪出花和小草的形状装饰白色泡沫栅栏。

道具制作好了以后,幼儿会主动将道具搬到表演区,并开始表演《三只蝴蝶》的故事。

游戏开始时,幼儿会先开始布置舞台,他们常常会将道具挤在一起摆放。

游戏中,幼儿常会忘记角色的出场顺序。

这时,教师会提醒幼儿谁该出场了。

参与表演的幼儿对角色的对话比较熟悉,说对话的语速常常比配乐故事中的播放的速度还要快。

在表演时,幼儿常常面对面站着说话,身体没有任何动作。

游戏时,幼儿常常是将故事表演一到两遍后就结束游戏,离开表演区。

他们离开时,常常不会收拾道具。

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常常喜欢将栅栏围成花圃,当做花朵的家,但是发现栅栏不够时,又会跑到美工区进行装饰、制作。

第一阶段(一周左右)结束时,全班只有大约二分之一的幼儿参与过表演区的游戏,其中大部分是女生。

另外二分之一的幼儿似乎对这个游戏不感兴趣。

在这一阶段的游戏中,班级中一半的幼儿对游戏感兴趣,愿意参与游戏的准备和游戏的表演;比较熟悉角色的对话,能流畅地进行表述;当幼儿发现道具不够用时,能主动制作道具解决问题。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打造自己的怪小树角色扮演游戏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打造自己的怪小树角色扮演游戏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打造自己的怪小树角色扮演游戏引言幼儿时期是孩子学习、发展语言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语言活动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其中,角色扮演游戏一直是幼儿园中非常受欢迎的一种语言活动形式。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孩子们可以模拟各种日常生活情境,在游戏中开阔思维、增强想象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种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打造自己的怪小树角色扮演游戏,帮助孩子们体验“我是一个角色”的感觉,并在该活动中学习、运用形容词、动词、名词等语言知识。

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学习并掌握形容词、动词、名词等基本语言知识3.提高幼儿的语感,让幼儿更好地感受语言之美二、教学准备1.手偶、面具、简易服装与装饰品2.纸板、蜡笔、彩笔、水彩笔等美术绘画用品3.各类图片、书籍等与森林、树木、动物等相关的教育资源4.简单的道具或工具:比如树叶、树枝、森林小动物、工具组等,与角色设计相关的道具或工具5.教师的角色扮演三、教学步骤第一步: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教师先简单介绍怪小树的形象,然后告诉幼儿们,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设计自己的各种奇怪的树形象,起名字,对角色描述,包括树的形态、姿态及某些特征。

第二步:配合教师实践角色扮演在这个阶段,幼儿们需要跟随教师的示范,配合教师来进行角色扮演游戏,以便更好地理解所要求的游戏规则。

幼儿们可以带上手偶、面具来设计每个孩子自己的怪小树,课堂中学习形容词,描述树的不同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树干、枝干、根等等,通过角色扮演创造不同的场景,树的表情和动作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第三步:文学创作过程在分组配对中,每组孩子设计出自己的怪小树形象,并互相分享自己的创造和表达,能够在其他同学的讲解中获得吸收和提高。

接下来幼儿们可以用水彩、笔、彩笔等美术工具为自己的怪小树设计一个具有个性的画面。

最后幼儿们完成他们自己的怪小树形象CARDS,能够通过自己的表述把其他同学带到他们所发掘的自然而富有生命的世界之中去。

幼儿园园本课程活动优秀案例分享

幼儿园园本课程活动优秀案例分享

幼儿园园本课程活动优秀案例分享幼儿园园本课程活动优秀案例分享导言:幼儿园园本课程活动是指根据幼儿教育教学要求,以园方教育理念为指导,内容安排和学前教育目标为基础,由幼儿园自主设计和实施的一系列活动,其目的在于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几个优秀的幼儿园园本课程活动案例,以期帮助幼儿园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园本课程活动。

1. 游戏中的生活技能培养本案例来自某幼儿园关于生活技能培养的园本课程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老师们设计了一系列生活技能的游戏,如穿衣服比赛、叠被子比赛、模拟购物等。

通过游戏的方式,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会了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如整理自己的书包、自己整理玩具等。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不仅提高了自理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2. 学科知识与实践结合这个案例来自某幼儿园在科学课程中的实践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老师们引导孩子们亲自动手进行一系列科学实验,如水的凝固过程、植物的种植、小动物的饲养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幼儿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还培养了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们引导孩子们进行观察和总结,帮助他们将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3. 艺术与情感交流融合这个案例来自某幼儿园关于情感交流的园本课程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老师们鼓励孩子们通过艺术表达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在音乐课中,老师们会教孩子们唱歌、跳舞,并引导他们用声音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美术课中,老师们会组织孩子们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帮助他们通过艺术创作来表达内心感受。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培养了艺术欣赏和创造能力。

4. 社交与团队合作培养这个案例来自某幼儿园关于社交和团队合作的园本课程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老师们设计了一系列合作游戏和小组活动,如拼图比赛、绳子跳等。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学会了合作、交流和互助,培养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意识。

角色扮演游戏激发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角色扮演游戏激发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角色扮演游戏激发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中,角色扮演游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参与角色扮演游戏,幼儿可以主动、积极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从而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探讨角色扮演游戏如何激发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提出一些相关的教学建议。

角色扮演游戏是幼儿在模拟现实情境中扮演各种角色,通过角色身份的切换,来体验、表达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游戏形式。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幼儿不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成为游戏的主导者,可以自由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思考角色的特点、行为、对话等,从而激发并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一,角色扮演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

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幼儿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情绪和情境。

比如,他们可以扮演妈妈、爸爸、医生等,通过模拟家庭、医院等场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关心、爱护、担心等。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说出角色的感受、思考和决策等,进而提高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第二,角色扮演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地想象并创造各种情境和对话。

比如,他们可以扮演超级英雄、动物、植物等,通过模拟各种场景,来进行角色的对话和互动。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用语言来创造和构想角色的言语,并与其他角色进行交流。

通过不断地想象和创造,幼儿可以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且在语言表达中得到锻炼。

第三,角色扮演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社交能力。

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幼儿可以与其他孩子一起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角色的对话和互动。

通过这些互动,幼儿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学会和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在这个过程中,语言成为了连接幼儿之间的桥梁,他们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见、理解他人的观点,并协调彼此之间的行动。

通过与其他孩子的互动,幼儿可以逐渐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幼儿园小班角色游戏《拔萝卜》案例与反思

幼儿园小班角色游戏《拔萝卜》案例与反思

幼儿园小班角色游戏《拔萝卜》案例与反思活动设计背景:本班幼儿大多数是新生,对旧生都不是很了解的,通过这节课让幼儿能与人相处,能够理解故事内容,从表演中找到快乐,幼儿能表达清楚想表达的事,利用头饰使幼儿产生兴趣。

活动目标1. 重点使幼儿能欣赏故事和懂得倾听,理解故事内容2. 让幼儿乐于参与表演,并创编角色动作。

3. 幼儿能明白“人多力量大”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幼儿明白“人多力量大”的道理,让孩子们懂得有些事情光一个人努力是不行的,大家要团结合作,才能做成一个人不能做成的事情。

难点:有些幼儿理解能力有限,语言表达不清楚。

活动准备1. 教学挂图《拔萝卜》6张,幼儿用书。

2. 准备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黄狗、小花猫、小老鼠、大萝卜等头饰。

活动过程一、导入1、教师和幼儿一起做手指游戏,然后请出今天的小头饰。

2、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3.教师提问:“小朋友,请你们说说,图上的人在干什么?二.教师讲故事《拔萝卜》让幼儿欣赏和倾听。

三.请幼儿分段欣赏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1.出示第一二三四五六张图片,分别提问:“这个萝卜是谁种的?老公公为什么要请老婆婆帮忙拔萝卜?老婆婆喊了谁来帮忙拔萝卜?小姑娘请了谁来帮忙?小黄狗又喊谁帮忙拔萝卜?小花猫喊了谁来帮忙拔萝卜?最后萝卜被谁拔起来了?”幼儿分别回答完后,让幼儿明白萝卜是大家共同努力才拔起来的。

2.教师复述讲故事,让幼儿看挂图,并理解故事情节,让个别幼儿到台上看图讲这个故事,教师在一旁纠正幼儿的发音和故事情节。

四.表演故事情节。

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黄狗、小花猫、小老鼠、大萝卜等头饰,让幼儿认识这些图片。

请幼儿分别回答。

2.表演故事,指导幼儿分角色表演,请几个幼儿老扮演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黄狗、小花猫、小老鼠、大萝卜,让幼儿根据头饰做自己的动作和发出表演声音,教师指导纠正。

3.复述故事情节,表演者跟着故事表演,其他幼儿仔细观看表演。

中班角色游戏教案

中班角色游戏教案

中班角色游戏教案中班角色游戏教案(精选15篇)中班角色游戏教案1游戏过程1.回顾上次游戏不足:客人来了要怎么做?强调幼儿要用文明用语,营业员要热情招呼客人,询问客人要吃什么,请客人入座,还可向客人主动介绍小吃店的商品。

2.请小朋友讨论解决问题:将食物放进指定的盘子里,收银员要负责提醒顾客吃饱要付钱。

3.请个别小朋友扮演厨师和顾客表演,老师提醒厨师要主动询问客人要吃什么,服务员和顾客要用礼貌的语言交谈。

4.老师和小朋友一同商量分配角色,可强弱搭配。

5.幼儿自由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老师以顾客的身份帮助游戏情节开展,鼓励厨师主动询问客人要吃什么,提醒顾客将吃完的食物放进指定的筐里。

提醒顾客吃完要付钱。

6.游戏结束,讲评游戏。

(1)表扬用礼貌语言积极交流的顾客和厨师。

表扬遵守游戏规则的顾客。

(2)鼓励小朋友用简单的语言表述自己扮演的角色。

游戏目标懂得用礼貌的语言进行交流。

熟悉顾客的游戏规则,能够排队等候。

游戏准备增添食物:鸡蛋、面条、辣椒。

中班角色游戏教案2活动背景:《指南》中指出角色游戏是学前阶段最重要的游戏形式。

在游戏中幼儿要用语言去进行角色之间的交换,学习按角色的要求运用语言,又模仿又创造,对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有促进作用。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认识社会,满足参与社会的渴望,在情感上得到满足和快乐!活动目标:1、幼儿能够理解、了解理发店工作人员的劳动,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能大胆表演,表现角色职责。

2、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3、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养成轻拿轻放玩具、轻声说话、礼貌交往的习惯。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一、知识准备:1、了解休息区的作用,是顾客排队等待的地方。

2、知道在理发店里可以洗发、理发、染发、烫发,了解洗发、染发、理发的基本步骤。

二、物质准备:场景布置、梳子、镜子、花剪刀、卷发器、吹风机、毛巾、卷发棒等活动过程:第一阶段:1、游戏前请家长带幼儿参观理发店,观察、了解理发店的的工作人员以及各自的职责。

幼儿园语言教育互动案例分析 幼儿园语言教育

幼儿园语言教育互动案例分析 幼儿园语言教育

一、概述幼儿园语言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学习、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语言教育在幼儿园中不仅仅是教师的单向传授,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互动的方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

本文通过对幼儿园语言教育互动案例的深入分析,探讨如何在幼儿园中提高语言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二、案例分析1. 互动案例一:故事角色扮演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中,故事角色扮演是一种常见的互动教学形式。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然后邀请幼儿们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按照故事情节进行表演和互动。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够通过模仿角色语言表达能力和情绪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2. 互动案例二:游戏中的语言启发游戏是幼儿园中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来进行语言启发教育。

比如在玩“藏猫猫”的游戏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使用简单的定位词和方位词,比如“猫猫在桌子下面”、“猫猫在凳子上面”等,从而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互动案例三:问答互动在日常的幼儿园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进行语言互动。

比如在观察动物的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这只小鸟是什么颜色的?”、“小猫在做什么?”等等。

通过问答的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案例启示1. 互动教学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通过互动的教学方式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相比于单一的讲解和传授,互动教学更能够引起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愿意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 互动教学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互动教学,幼儿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通过游戏、角色扮演、问答等形式,幼儿能够在“做中学”中逐步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3. 互动教学有助于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在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之间、幼儿之间能够积极交流、合作。

幼儿园语言课主题教案:角色扮演与口语表达教案

幼儿园语言课主题教案:角色扮演与口语表达教案

幼儿园语言课主题教案:角色扮演与口语表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启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2. 能够理解和表达基本的英语词汇和句子;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4. 能够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基本的英语词汇和句子;2. 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3. 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1. 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2. 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四、教学方法1. 由教师带领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2. 采用听说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参与中学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设计简单的英文问候语或歌曲,帮助幼儿进入英语学习的氛围中。

2. 学习基本的英语词汇和句子通过图片、卡片和其他教具的使用,让幼儿学习基本的英语词汇和句子,例如:“hello”,“How are you?”等。

3. 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教师以简单的故事情节为背景,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例如“Zoo Adventure”,“Going Shopping”,让幼儿在模拟中用英语进行表达。

4. 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在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时,教师应当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同时要正确地评价幼儿的表现,并给予实际的鼓励和提升。

6. 总结环节教师与幼儿对本次课程的情况进行总结,并指出待进一步提高的方面,以便更好地推进下一步教学。

七、教学评估1. 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的表现和参与程度;2. 幼儿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掌握情况。

八、教学反思本教案主要以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为核心,旨在通过模拟实际生活中的情景形式,来提高幼儿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应该注重让幼儿在参与中学习,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从而激发幼儿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评估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观察和听取幼儿的表达情况来反思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今后的教学效果。

中段幼儿园教研(3篇)

中段幼儿园教研(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中段幼儿园教研活动应运而生。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探讨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3. 探索适合中段幼儿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幼儿的未来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三、活动内容1.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本次教研活动以教育教学案例为切入点,选取了以下几个案例进行讨论:(1)案例一:《幼儿园角色扮演活动中的问题与对策》案例分析:教师通过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幼儿参与度不高,教师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讨论内容:针对案例中提到的问题,教师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

有的教师建议在活动前进行充分的热身,激发幼儿的兴趣;有的教师提出可以通过分组合作,让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还有的教师建议结合幼儿的兴趣点,设计更具吸引力的角色扮演活动。

(2)案例二:《幼儿园户外活动中的安全问题》案例分析:户外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确保幼儿的安全成为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讨论内容:针对案例中提到的问题,教师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有的教师建议加强安全教育,让幼儿了解户外活动的安全知识;有的教师提出要制定详细的户外活动安全预案,确保幼儿的人身安全;还有的教师建议加强与其他教师的沟通,共同保障幼儿的户外活动安全。

2. 教育教学经验分享本次教研活动邀请了多位优秀教师在会上分享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内容包括:(1)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2)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3)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活动(4)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3. 教育教学问题研讨本次教研活动针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1)如何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2)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3)如何开展个性化教学(4)如何加强家园共育四、活动成果1. 教师们对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

优秀幼儿园教学案例

优秀幼儿园教学案例

优秀幼儿园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优秀的幼儿园教学案例成为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本案是一所位于城市中心的幼儿园,拥有一支富有经验的教学团队,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以游戏为载体,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案例概述本案共包含五个教学活动,分别是:主题活动一《认识春天》,主题活动二《搭建桥梁》,主题活动三《动物迁徙》,主题活动四《小小厨艺师》,主题活动五《欢乐音乐会》。

这五个活动涵盖了语言、数学、科学、美术、音乐等多个领域,充分体现了幼儿园的全面发展教育理念。

三、教学活动详细介绍1.主题活动一《认识春天》活动目标:让幼儿感知春天的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活动过程:(1)教师带领幼儿户外活动,观察春天的景象,如花朵、草地等。

(2)回到教室,教师与幼儿分享春天的故事,引导幼儿描绘自己心中的春天。

(3)幼儿自由创作,用画笔记录下春天的美好。

2.主题活动二《搭建桥梁》活动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活动过程:(1)教师向幼儿介绍桥梁的基本结构,并展示搭建桥梁的材料。

(2)幼儿分组进行桥梁搭建,教师巡回指导。

3.主题活动三《动物迁徙》活动目标:让幼儿了解动物迁徙的原因和过程,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活动过程:(1)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向幼儿介绍动物迁徙的现象。

(2)幼儿分组讨论,分析动物迁徙的原因和意义。

(3)幼儿自制动物迁徙的手工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

4.主题活动四《小小厨艺师》活动目标: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创造力。

活动过程:(1)教师向幼儿介绍烹饪的基本知识,如食材、调料等。

(2)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烹饪实践。

(3)幼儿品尝自己的作品,分享烹饪过程中的喜悦。

5.主题活动五《欢乐音乐会》活动目标: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过程:(1)教师教授简单的乐器演奏方法,如打击乐、吹奏乐等。

(2)幼儿分组进行音乐表演,教师巡回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教师运用语言指导方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每一种语言指导方式的使用都有较强的情境性,为了更为有效地指导幼儿的游戏,教师必须对角色游戏的情境具有较强的判断力,并能选择灵活多样的语言指导方式。

防止建议变指令建议式语言指导是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中运用最多的一种指导方式,指的是教师运用询问或者陈述的方式向幼儿表明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以此提示或暗示幼儿解决问题的指导方法。

建议式的语言语气柔和,句末往往出现“吧”“好吗”“啊”等语气词。

建议式语言指导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非强迫性,即教师不是直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也不是以不可抗拒的命令方式要求幼儿按照教师的方法解决问题,而是给出几种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法,幼儿既有选择的自由,也有拒绝的自由;二是语言中暗含解决问题的方案。

但是,建议式语言很容易演变为指令式语言,研究者在归类时也常常为判断某一指导语言是建议式还是指令式而感到困惑,这实际上也反映出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的过程中为了尽快达到目的,容易将建议演变为指令。

案例1:幼儿进行医院游戏时,由于没有病人,“医生”一个人坐在医院里摆弄材料,此时教师扮作病人介入。

A老师:医生,这是我挂的号。

(幼儿将挂号单子放在盒子里,并在筐子里寻找可以看病的仪器。

)A老师:你还没有问我哪儿不舒服,你就拿这些东西啊?你都不问我哪儿不舒服啊?“医生”:你哪儿不舒服啊?A老师:哎呀,我感觉我的喉咙特别疼。

(幼儿又站起来到筐子里找仪器,这一次拿了一个听诊器。

)从案例1可以看出,教师试图运用建议的方式帮助幼儿丰富游戏情节,但她忽略了中班幼儿以行动思维占主导的年龄特点,也没能准确把握幼儿的游戏脉络,因而她这种较为主观的指导方式没能对幼儿发挥作用。

于是,教师为了达到指导目的,连续运用了看似建议式实为不可选择的指令式语言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指导。

虽然教师的目的达到了,可是幼儿的意愿却被湮没了。

如果教师能够在了解幼儿游戏特点、尊重幼儿意愿的前提下,根据游戏情节发展的脉络对幼儿进行积极的指导,将能达到更好的指导效果。

防止指令变独断指令式语言指导主要在幼儿违反游戏规则或材料使用不当等情况下出现。

指令式语言语气严厉,教师直接告诉幼儿必须做什么或者不能做什么。

指令式语言指导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有指令而无解释的指导,一是既有指令也有解释的指导。

解释意味着教师运用规则或习俗来约束幼儿的行为,既使幼儿了解了游戏规则,又制止了幼儿违反规则的行为;无解释则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没有任何理由,你只能照我说的做。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指令式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即不可选择性,无论教师是否给予足够的理由,是依据规则还是利用个人权威,其目的都是让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

如果教师仅仅利用个人权威命令幼儿,那么教师的指导很容易演变为独断行为。

案例2:娃娃家游戏中,教师发现娃娃家的厨房没有用围栏围起来,于是介入指导。

K老师:你们家厨房在哪儿呢?“爸爸”:(指了指墙角)K老师:来,把这个(搭成围墙的大型积木)拿过去。

“妈妈”:这个是围墙(隔开理发店和娃娃家)。

K老师:来,就拿这个过去。

快拿过去吧。

(教师离开,“爸爸”将大型积木搬过去围厨房。

)案例2中的指令性语言是教师权威的集中体现,只有指令而无具体的解释,对于幼儿来说具有不可质疑和不可拒绝性。

即使幼儿强调了这些大型积木的用途,教师仍然命令幼儿将围墙拆了去搭建厨房。

幼儿虽然不情愿,但迫于教师的权威只能照做。

这样的指导谈何尊重幼儿的意愿呢!因此,教师应慎重地选用指令式语言指导方式,一般来说,只有当游戏中出现安全隐患或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时才可适当运用。

防止询问变质问询问式语言指导是指教师运用提问的方式提醒幼儿当前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激发幼儿思考解决方案。

教师运用询问式语言指导通常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教师通过询问暗示幼儿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其目的是引发幼儿的问题意识;第二步,教师通过各种提示激发幼儿对问题的思考。

根据幼儿思维参与程度,我们又可以将教师提出的问题分为确认性问题、事实性问题和解释性问题,其中确认性问题最容易回答,解释性问题则最难回答。

如果教师对于幼儿游戏中的问题以及幼儿当前的游戏状态把握不准确,或是提问指向性不明确,他们的提问可能使幼儿茫然不知所措。

当教师反复地追问时,询问就变成了质问。

因此教师运用询问式指导时应该注意问题的明确性以及提问的语气。

案例3:角色游戏刚开始时,教师观察到一个“不安分”的“爸爸”不在自己家里收拾东西却来到“小吃店”看小朋友们系围裙,因而介入指导。

M老师:你是谁?我问家豪,你是谁?你今天是做什么游戏的?家豪:我是玩娃娃家的。

M老师:你是娃娃家的什么人?(家豪诧异地看着老师,不说话)你是娃娃家的什么人?(教师显然有些生气地说)妈妈还是爸爸?家豪:爸爸。

M老师:有爸爸这样跑过来的吗?(对于教师的反问,家豪不知是没有明白,还是故意如此,他仍然站着看小朋友们系围裙,几秒钟后才突然跑回自己的游戏区域。

)从案例3可以看出,教师劈头盖脸连续问了七个问题,不免给人以压迫感,而重复式询问也使幼儿产生严重的焦虑感。

这种紧张情绪使得幼儿即使面对容易回答的简单事实性问题也不知如何回答或不愿回答了。

可见,询问式语言指导虽然是一种教师比较认可的有利于激发幼儿思维的指导方式,但如果运用不当,就会给幼儿带来压力,使幼儿对教师的指导产生反感。

因此,研究者认为同样的问题最好不要连续地重复询问,对于幼儿不作回答的问题,如果不是幼儿没有听清楚,就是幼儿对教师的问题不理解或者难以回答。

教师此时要做的不是简单的重复,而应在全面把握幼儿游戏动机的基础上,给幼儿一个支架,让他心情愉悦地利用支架解决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如案例3中家豪可能更想玩小吃店游戏,也可能对系围裙的经验很感兴趣,教师此时可以运用询问的方式了解家豪的兴趣所在,鼓励和引导他把感兴趣的游戏情节纳入娃娃家游戏中,并帮助他丰富游戏情节。

防止陈述变独白陈述式语言只是在说明一个事实,这个事实可能是当前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也可能是教师提供的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由于仅仅是陈述事实,既没有直接的建议,暗示性也不强,对于幼儿来说需要较强的理解能力才能明白教师在陈述中表达的指导意见,因此,陈述式指导容易演变为教师的独白,很难达到教师指导的预期效果。

案例4:娃娃家游戏中,“妈妈”正在收拾房间,教师发现“微波炉”放在地上,于是介入指导。

Z老师:你看,你们家的微波炉放在地上的啊。

“妈妈”:(看着教师,没有说话。

)Z老师:可以放在哪儿呢?(“妈妈”将“微波炉”从地上拿起来放在桌子上。

)案例4中幼儿对于教师的陈述式语言指导没有明显反应,一方面幼儿可能并不认为教师提出的是一个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微波炉不是不可以放在地上,或者因为自己正在收拾屋子,微波炉放在地上只是权宜之计;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幼儿没有理解教师指导的真实意图——希望幼儿将微波炉拿起来放在桌子上。

当幼儿确实没能理解教师暗示性的陈述时,教师可以通过建议或询问进一步表达自己的意思。

本案例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教师应反思游戏材料的摆放问题是不是游戏指导的重点,一般说来,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要把握当前游戏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不宜轻易打断幼儿的游戏。

小心鼓励变味鼓励式语言指导是指教师运用赞扬、夸奖等语言对游戏中幼儿的行为给予表扬和肯定,目的是强化当前幼儿良好的游戏行为。

教师及时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的反馈能充分调动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使幼儿清楚什么样的行为是值得推崇的。

值得思考的是,在研究者收集到的481个案例中,鼓励式语言指导仅占4.4%。

如果不是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确实缺少良好的行为表现,就是教师缺乏发现和鼓励幼儿良好的游戏行为的意识。

同时,研究者发现在仅有的几次鼓励式语言指导中,鼓励往往成为说教的附属品,失去本真味道。

案例5:饼干屋游戏中,教师经过长时间观察,发现“收银员”始终忠于职守,一直坚守在收银机前。

为了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教师介入指导。

H老师:哎,你一直在这里,你怎么不出去玩呢?“收银员”:不能出去。

H老师:为什么不能出去啊?你坐在这干什么的?“收银员”:收钱。

H老师:那如果你出去了会怎么样呢?(幼儿看着教师不回答)你出去了这里有没有人了?(幼儿摇头)那别人来买饼干怎么办呢?所以你应该怎么样啊?呆在这儿?(幼儿点头)嗯,你真的不错!那你什么时候可以去玩啊?下班的时候出去玩,好吗?鼓励应该是一种自然而然、发自肺腑的表扬,如果添加了过多的说教反而让人觉得不真实。

如果幼儿在获得表扬前必须回答一系列问题,详细回顾自己做出良好行为的原委,那么鼓励便成了压力,失去了积极的意义。

邱学青(2003)认为,游戏是幼儿的需要,幼儿不是成人愿望的执行者,他们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来玩游戏的。

〔4〕因此,即使是鼓励式指导,也要考虑怎样才是幼儿乐于接受的。

注意示范当幼儿在教师的提示下仍然不知道该如何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往往直接提供幼儿可供模仿的语言或行为,这就是示范式指导。

示范式语言指导的优点在于它是幼儿最容易理解的指导方式,当然也是开放程度最低的一种指导方式。

然而,示范式语言指导如果运用不当也容易让幼儿感觉压抑。

因为既然是示范,就意味着对于幼儿来说就没有选择余地,也不可以有自己的意愿,只能按照教师示范的去做,而且需要做得一模一样。

而且有些示范是超越幼儿原有经验甚至是不符合幼儿当前需要的,虽然容易达成教师的指导目的,却使幼儿的游戏失去了自主性。

案例6:教师扮成顾客参与到理发店游戏中,为了进一步丰富游戏情节,教师对幼儿进行指导。

Q老师:你问问我“要剪多少”。

(幼儿看着教师,不知道要怎么说。

)你问问我呀。

(幼儿还是一脸茫然)你说“请问你想剪多少头发?”(幼儿仍然踌躇不决)你问我,我就会告诉你。

“理发师”:请问你想剪多少头发?Q老师:哦,我只想剪一点点哦,可别剪多了哦。

谢谢你哦,帮我剪吧。

(理发师开始给教师“剪发”。

)教师的示范显然与幼儿原有经验有很大落差,因而幼儿一直犹豫不决。

在教师连说四遍“你问问我……”的时候,即使是成人也会感到压抑和反感。

这种呆板的语言示范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其实,教师如果发现幼儿对理发师角色的原有经验比较匮乏,可以尝试扮演一名理发师介入到角色游戏中,用动作示范代替语言示范,可能会达到更好的指导效果。

由此可见,教师在运用示范式语言指导时应考虑当前游戏情境以及幼儿的经验水平和个性特点,不可要求幼儿机械模仿、生搬硬套。

教师语言指导开放程度的层次性上述七种语言指导方式从语言本身表现出的开放性和封闭性来看有一定的层次性:询问式和建议式是开放程度较高的语言指导方式,指令式、示范式和责备式是开放程度较低的语言指导方式,陈述式和鼓励式开放性程度适中。

开放意味着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和想象空间,封闭则意味着唯一和不可抗拒性,语言指导开放程度的层次性表征了幼儿游戏自由度的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