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养生的发展历史
药膳历史简介
药膳历史简介一、药膳历史简介二、烹制药膳时药物的加入方式三、药食之间的相反作用四、烹饪名词术语的解释五、辅料与调料的制作六、干货的发制及加工七、常用滋补保健药物与食物的性能一、药膳历史简介利用有滋补、保健或治疗作用的食物,通过厨师的精心烹制,成为既是药物又是食物的美味佳肴,即是通常所称的药膳。
药膳,既是祖国医药学宝库中的魁宝,也是传统菜肴中的一颗明珠,它具有食物和药物的双重作用,即:取药物之性,用食物之味,食借药力,药助食威,相辅相成,以达到营养滋补、保健强身和防病治病目的,是我国特有的食物疗法。
利用食物进行保健及防治疾病,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在寻找野生食物过程中就发现,某些动植物不仅可以充饥,而且所患疾病也随之而愈。
史前皇帝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一日而遇七十毒”,开辟了“医食同源”的先河。
殷商时代,伊尹发明汤液。
唐代,药膳专著《食疗本草》问世。
在我国古代,药膳属于食疗、食治和食补的范畴。
这方面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的周朝。
《周礼·天官》,将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及兽医四科,其中食医的任务,就是根据帝王的身体状况及四时季节的变化,专门为帝王调剂饮食,研究如何保健、养生防老和防治疾病。
我国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药物兼食物的品种,有大枣、枸杞子、薏苡仁、茯苓、生姜、葱白、芝麻、山药、核桃、百合等二十余种。
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载有百合鸡子汤、当归生姜羊肉汤等典型的药膳名方。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篇”中提出了“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乎”的食疗主张;其弟子孟诜,收集了药食兼用的药物241种,编写了《补养方》,后经张鼎增补,成书三卷,改名为《食疗本草》。
宋代王怀隐的《太平圣惠方》,记载了28种病的药膳疗法,如牛乳治消渴病,鲤鱼粥、黑豆粥治水肿,枣仁粥治咳嗽等;陈直在《养老奉亲书》中指出:“缘老人之性皆厌于药,而喜于食”,“凡老人之患,宜先以食治,食治未愈,然后命药”,是以收载的231首验方中,药膳方达162首之多,药膳开始从食疗、食治,发展到了食补,变成了抗老防衰、益寿延年的营养滋补品。
中医药膳起源与发展 WPS文字 文档1
中医药膳学的起源与发展药膳的起源—春秋萌芽时期据文献记载,我国药膳食疗保健起源可以追溯到夏禹时代。
此时已有多种烹调方法,如商代伊尹制汤液,他的烹调技术高明,担任汤王的厨师。
从甲骨文记载看,有禾、麦、黍、稷、稻等多种粮食作物,已能大量酿酒。
在商汤之前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中,已发现有陶制的酒器。
酒是饮料并具有明显的医疗作用,后人认为它有"邪气时至,服之万全"的作用。
由于它是有机溶剂,能溶解出更多的有效成分,所做成药酒,后来又发展成麻醉剂。
在食疗烹调中也经常用酒。
相传仪狄曾作酒献给夏禹品尝以健体。
《诗经·风·七月》所谓"为此春酒,以介寿眉",是说酒有延缓衰老、益寿强身的作用。
至商代,伊尹制汤液,著《汤液经》,以烹调之法疗疾。
《吕氏春秋·本味篇》载有:"阳朴之姜,招摇之桂",姜和桂都是辛温之品,有抵御风寒的作用,又是烹调中常用的调味品。
以此烹调成汤液,既是食品,又可是汤药,说明商代已有朴素的饮食疗法,这已经具有食疗药膳的雏型了。
周代,人们对饮食已经相当讲究。
尤其在统治阶级中已经建立与饮食有关的制度与官职。
《周礼·天官》所载的四种医中,食医居于疾医、疮医、兽医之首。
食医的职责是"掌和王之六食、六欲、六膳、百馐、百酱、八珍之齐。
"可见当时已经明确了饮食与健康的密切关系。
春秋末期的教育家孔子,对饮食卫生提出具体要求,如《论语·乡党》中写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等提法,都是从保健的目的出发的。
通过讲究饮食,以防止疾病的发生,保健食疗的目的是明确而自觉的心理和行为。
说明食疗药膳的是早期发展,已经进入到萌芽阶段。
现代药膳从中国走向世界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药膳学也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提高而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中国经济在迅猛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人们的防病意思不断提高,中国药膳对疾病的辅助治疗作用更加显示出其特有的优势。
中医药膳全说药膳的发展史
中医药膳食疗全说药膳的发展史中医药膳全说药膳的发展史 一、中医药膳的特点 二、中医药膳的作用 三、药膳的分类 四、药膳的应用原则 五、中医药膳发展简史 药膳是从食疗学中分化出来的一种特殊形式的食疗食品,药膳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
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因此,药膳既不同于一般的中药方剂,又有别于普通的饮食,是一种兼有药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
它可以使食用者得到美食享受,又在享受中,使其身体得到滋补,疾病得到治疗。
因而,中国传统药膳的制作和应用,不但是一门科学,更可以说是一门艺术。
药膳食品,不是一般的营养食品,是现代所称的功能性食品。
中药与食物相配,就能做到药借食味,食助药性,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
所以说药膳是充分发挥中药效能的美味佳肴,特别能满足人们“厌于药,喜于食”的天性。
药膳既是一种功能性食品,也可以说它是中药的一种特殊的、受人们喜爱的剂型。
一、中医药膳的特点 1、注重整体,辩证施食 所谓“注重整体”、“辩证施食”,即在运用药膳时,首先要全面分析患者的体质、健康状况、患病性质、季节时令、地理环境等多方面情况,判断其基本证型;然后再确定相应的食疗原则,给予适当的药膳治疗。
如慢性胃炎患者,若证属胃寒者,宜服良附粥;证属胃阴虚者,则服玉石梅楂饮等。
2、防治兼宜,效果显著 药膳既可治病,又可强身防病,这是有别于药物治疗的特点之一。
药膳尽这多是平和之品,但其防冶疾病和健身养生的效果却是比较显著的。
如山东中医学院根据古代食疗和清宫保健经验研制而成的“八珍食品”,含有山药、莲子、山楂等8种食用中药,幼儿食用30天后食欲增加者占97%,生长发育也有改善;再如,莱阳梨香菇补精,是由莱阳梨汁和香菇、银耳提取物制成,中老年慢性闩病患者服后不仅能显著改善各种症状,而且可使高脂血症者血脂下降,并可使免疫功能得到改善。
简述中医药膳的发展史
简述中医药膳的发展史中医药膳是一门古老而有益的疗养方法,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中国古代。
它结合了中医理论和草药疗法,通过食用特定的食材和药材来调理身体,以达到治疗疾病和增强健康的目的。
中医药膳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综合性食疗方式。
1. 早期的发展阶段(原始时代 - 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古代的原始阶段,人们对食物的运用主要是为了满足基本的温饱需求。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发现某些食物能够对身体产生积极的影响。
根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开始将食物与草药结合使用,以治疗疾病。
这可以被视为中医药膳史上的第一个发展阶段。
2. 食疗理论的确立(隋唐时期 - 宋明清时期)在隋唐时期,因为食物的功效被更多人所认可,中医药膳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食疗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确立,其中包括了食材的性味归经、药食同源的原理,以及不同食材对身体不同部位和器官的调理效果等。
许多专门研究中医食疗的经典著作也相继问世,其中最著名的有《饮膳正要》、《千金方》等。
3. 现代中医药膳的发展(20世纪至今)随着科技和医学的进步,中医药膳在20世纪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现代医学证实了许多中医药膳的疗效,同时也对其进行了更深入的科学解释。
研究发现一些食材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等营养物质,对于提高免疫力、调节血压和降低胆固醇等具有显著作用。
中医药膳在现代被广泛应用于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和康复治疗。
总结与回顾:中医药膳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早期的简单运用到理论的确立,再到现代科技的支持和深入研究的阶段。
它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更是一种与西医药物相辅相成的养生方式。
中医药膳能够根据不同人群的体质、疾病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方案,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喜爱。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中医药膳的爱好者,我深信中医药膳的独特价值和长期益处。
通过合理的食疗,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并预防一些慢性病的发生。
中医药膳全说药膳的发展史
中医药膳全说药膳的发展史一、中医药膳的特点二、中医药膳的作用三、药膳的分类四、药膳的应用原则五、中医药膳发展简史药膳是从食疗学中分化出来的一种特殊形式的食疗食品,药膳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
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因此,药膳既不同于一般的中药方剂,又有别于普通的饮食,是一种兼有药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
它可以使食用者得到美食享受,又在享受中,使其身体得到滋补,疾病得到治疗。
因而,中国传统药膳的制作和应用,不但是一门科学,更可以说是一门艺术。
药膳食品,不是一般的营养食品,是现代所称的功能性食品。
中药与食物相配,就能做到药借食味,食助药性,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
所以说药膳是充分发挥中药效能的美味佳肴,特别能满足人们“厌于药,喜于食”的天性。
药膳既是一种功能性食品,也可以说它是中药的一种特殊的、受人们喜爱的剂型。
一、中医药膳的特点1、注重整体,辩证施食所谓“注重整体”、“辩证施食”,即在运用药膳时,首先要全面分析患者的体质、健康状况、患病性质、季节时令、地理环境等多方面情况,判断其基本证型;然后再确定相应的食疗原则,给予适当的药膳治疗。
如慢性胃炎患者,若证属胃寒者,宜服良附粥;证属胃阴虚者,则服玉石梅楂饮等。
2、防治兼宜,效果显著药膳既可治病,又可强身防病,这是有别于药物治疗的特点之一。
药膳尽这多是平和之品,但其防冶疾病和健身养生的效果却是比较显著的。
如山东中医学院根据古代食疗和清宫保健经验研制而成的“八珍食品”,含有山药、莲子、山楂等8种食用中药,幼儿食用30天后食欲增加者占97%,生长发育也有改善;再如,莱阳梨香菇补精,是由莱阳梨汁和香菇、银耳提取物制成,中老年慢性闩病患者服后不仅能显著改善各种症状,而且可使高脂血症者血脂下降,并可使免疫功能得到改善。
中华药膳
治疗类
此类膳食是针对某种疾病而辨证施膳,以达到病理变化的改善或康复的可能。例如临床发现有营养不良患者, 则可运用茯苓鲤鱼羹治疗,以补充优质蛋白,使血浆蛋白浓度很快提高到一定水平,从而获得消肿的目的。又如 肺经虚寒咳嗽,可采用川贝杏仁豆腐清痰镇咳,以收疗效。若患胃肠热证而便秘者,选以黄芩膏茶清热通便润肠, 收效不错。
此外,当代也有另一种分类,“生物工程食品”,是利用生物技术开拓的新型营养健康人食用的食品,“天 然保健食品”,则是以传统药膳为主,辅以现代化加工而成的滋补性食品,可促进患者或第三状态者康复其功能, “强力美容食品”,既可增强体质,又能保护皮肤健康,而且国外命名此类膳食为“健康膳食”。
原料选择
原料选择
食疗分类
保健类 预防类
康复类 治疗类
保健类
这类食品是针对人体的不同情况,投予不同的食品膳食,从而达到机体健康的维护和慢性疾病求得早日康复 的功效。比如肥胖者可用减肥之品,消瘦者可用增肥食物,智力较差者可用增智、增力类药膳,视力欠佳者选用 明目之品,耳不聪者可用耳聪药膳,要求美容乌发者,也有相应的膳食。
它不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疗奠定了“药食同源”的保健基础,而且具有人群预防和临床针对疾病的治疗意 义。与此同时,它也包涵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与博大精深的国粹成分。不仅成为祖国各民族进行养生的手段, 而且近代以来这项理论和技艺已传播于世界许多地方,诸如东南亚邻国人群中间,都很喜爱药膳。中华药膳,漂 洋过海,先是东渡日本以及东南亚等国,而后又走向西方欧洲大陆。近代国内各地区,曾2~3年召开一次食疗养 生康复等不同类型的会议,1989年中日两国在京召开了第一次国际性盛会,继此1993年又在京召开了亚洲首届药 膳大会,这门学科,已经引起了世人的。
中华药膳简史
中华药膳简史
中华药膳源远流长,“食药同源,食疗食养”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是传统中医健康文化的精髓,更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传承的瑰宝。
西周时期,药膳食疗倍受推崇,从事药膳食疗的医生称为“食医”,在当时社会地位及技术级别最高。
《周礼·天官》记载:医分四等,食医为上,主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疾医、疡医、兽医皆列于食医之下,归其统领。
食医之祖商代伊尹,《伊尹汤液经》千年流传,泽被后世。
《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千金要方》、《食医心鉴》、《食疗本草》、《饮膳正要》、《本草纲目》等医著皆有药膳食疗食养之论。
孙思邈《千金方食治篇》曰:“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凡有疾羌,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及食品工业技术的不断提高,为了满足现代人对健康更高的要求,在继承传统药膳辨证施食的基础上,中国药膳研究会药膳创新研究中心――于泓坤专家团队研发出更适合现代人生活节奏及慢性病特症的新型精准药膳。
其主要特色:1.以食物为主体,实现药用价值,一病一膳,辨病施食;
2.多病同调,防治养同步实现;
3.辨证优化中医经方与精准营养靶向强化,实现了中西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慢性病防治以中医为主导。
以药膳为特色的食疗食养,是中医的源头和精髓,是解决当今慢性病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弘扬食医传统,践行食疗食养,融汇现代科技,助力健康中国”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药膳养生的发展历史(20201101083046)
药膳养生的发展历史通过饮直来调补身休是大家所采细的方法,因为人以tr为天。
从前文的论述里了解,儒.道、释、医四家都很注重饮fir方面的养生问题,所以’必须在此专门讨论药膳的发展彷史。
俗语药补介如食补=一股说来,蚂物不宜十长谢服用,血食物却可以长期坚持仗用,且没冇明显毒副作用。
药与食它时録孙非完全泾渭分叩,屮医有和药食同源”之说。
只不过前者测重于疗病故偏性较大,后着侧重于营养的补充而僞性-般很小,栢对克加平和*安全e实际上,中医里血有很家药物木身就塞倉物. 比如山药、山楕、瞬畫*红枣等。
食物也名少有-隹的药效,如小者可补心窃神. 豆制品具有宽中益气、和脾宵的作用等。
如果能根据揭皆需要.许管养较均衡的丽提下,有选择地多吃一些切合□身体质的食物,少吃一些与之体质需要相反的食物.这对于养生保健一定会有好的帑助「中国的食疗.源远流长,从现有资料估计,距今至少己有三千年以上刃史.2.2」上古时期上古时代的人由吃生倉进步到吃熟食是食疗由萌芽到形成维型的一个軍要阶段&在农畜牧业发展基础上,人类开始利用火以烧戎鬟物,从而有了烹调技术的发展,这与后来您疗的发展其有帑惋关系•人类开始吃熟住,这不仅减少了忡肠稠,也使桟物屮的售养易于消化和吸收。
随菇女物品种的十常,浙渐也出现了各种调味的汤液•蓋、桂既足肴馔中的调味品,也足发汗轩表的常用药物。
所以有人认为“桂枝汤”(又名阳旦汤)是从烹调里分出来的最古处方之一。
总之.人类在长期垢自然和疾病的斗争中’儉疗和药疗是常用和比较重要的方法*因为它们的疗效发现得比崑他疗法更禹在早期经验秩累得更名.后来鋪看绎验的增加,同源的医伐逐渐分化开來。
早期的您疗,虽然内容简单*对各冲现象和不同食物作用的认识还不够周全,但为以后食疗的发麻莫定了良好的星础和发展。
周代时,统治阶级为『保护宫廷官僚的他康和调制适宜的饮煮”卄始设置食医机食富以专讷其事。
町见当时已将饮僧对保健的作用提到了很高的地位,冃逐渐成为专业。
中医药膳与养生教材
三. 药膳特点
(三)药膳以治病、保健和强身为目的 食用一般膳食主要为了消除饥饿,维持生存,
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和获得一种物质享受;服用药 物的目的是为了治疗疾病;而食用药膳则是使有病 者得到治疗,使体弱者增进健康,使健康者更强壮。
四. 药膳制作方法
炖: 将药物与食物同时下锅,注入清水,放入调料,先置 武火上煮沸,再置文火上熬煮至熟烂,一般需文火2 — 3小 时。特点是质地软烂,原汁原味。如雪花鸡汤、十全大补 汤的制作法。
虾、鸡、鸭及飞禽等原料,配以一定比例的中药烹调而成, 具有色、香、味、形的特殊菜肴。分为冷菜、卤菜、汤菜、 炖菜、炒菜等。 主食类:以米、麦为基本原料,加入一定量的中药而制成的如 包子、汤圆等各种饭食。 粥食类:以米、麦等为主料,加入适量的中药煮成半流质状态 的膳食,尤以广东的各种粥食,品种繁多。 汤羹类:此类药膳是以各种肉类、蛋、奶、海味等原料为主, 加入一定的中药煎煮或炖而成的或稀或稠的汤液。 饮料类:此类药膳是将药物原料和食物加工后制成的液体,如 广东的“王老吉”凉茶。 酒类:此类药膳是将药物、食品加以白酒、黄酒或米酒按一定 比例浸泡而成的液体。
宋代官方修订的《太平圣惠方》专设“食治门”收载药 膳方剂160首,可以治28种病症,且药膳以粥、羹、饼、茶 等形式出现。
Hale Waihona Puke 一. 药膳渊源明代医药巨著《本草纲目》给中医食疗提供了丰富的 资料,仅谷、菜、果三部就收载有300种。
清代王孟英著有《随息居饮食谱》,黄云鹄(hú)著 有《粥谱》,曹庭栋著有《老老恒言》,这一时期食疗重视 素食。
五. 药膳应用原则
(一)运用中医辩证施膳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是辩证
施膳的总原则。
1、虚证药膳的应用原则 气虚证:气短自汗,肢体倦怠,语言低微,乏力,舌质淡、苔
中医药膳全说 药膳的发展史
中医药膳全说药膳的发展史
药膳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不断探索、积累而逐渐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一门临床实用学科,是中华民族祖先遗留下来宝贵的文化遗产。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医学就十分重视饮食调养与健康长寿的辨证关系,它包括食疗,即用饮食调理达到养生防病治病作用,以及药膳,即用食物与药物配伍制成膳食达到养生防治疾病的作用,本文所提到的药膳即包括食疗内容。
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药膳食疗保健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因而药膳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推行中医药膳食疗保健,不仅为我国人民的健康长寿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于促进世界卫生保健医学的发展,也具有深远意义.。
于泓坤教授:中华药膳发展简述
于泓坤教授:中华药膳发展简述“药膳”一词,最早并不是在医书中出现,而是在史书中出现的。
《后汉书》:“……亲调药膳,恩情笃密。
”《魏书》:“灵太后亲侍药膳……”《宋史•张观传》:“早起亲奉药膳……”从这些史料中可以推断,药膳是古代皇家专用的高档食品,是集防病、治病、养生及心理需求于一体的特殊膳食,是皇家专用的保健食品。
殷商时期,宰相伊尹所著《伊尹汤液经》中记载了多个药膳食疗配方。
其中流传至今的“龙虎膏”已成为男人的专用品了。
故后世称伊尹为食医鼻祖。
西周时期,药膳食疗已经发展成为特殊的行业。
《周礼•天官》记载:“医分四等,‘食医’为上,主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疾医、疡医、兽医皆列于食医之下,归其统领。
”“食医”就是从事药膳食疗为王族服务的特殊行业。
战国中期成书的《黄帝内经》,只记载了十三方配方。
其中“半夏秫米汤”、“四乌鲗骨—藘茹丸”等是有效率很高的药膳食疗方,到现在许多临床医生仍然在使用。
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编著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称“方书之祖”。
其中“当归生姜牛肉汤”、“桂枝汤”、“白虎汤”用粳米;“百合鸡子黄汤”、“黄芪建中汤”加饴糖;“瓜蒌薤白白酒汤”等都是食药合用的典范,就是我们现代人讲的“药膳”。
唐代药王孙思邈《千金方》专设“食治门”,创制了许多药膳名方。
如:虎骨酒、猪肚粥等,并总结出食疗食养的原则:“安身之本,必资于食。
救疾之道,唯在于药。
君父有疾,期先命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食能排邪而安五脏,悦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是故,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
”宋代大型方书《太平圣惠方》、《济圣总录》等收载了大量的药膳验方,如“芪婆汤”、“当归川芎小茴香鸡”等。
金元时期,饮膳太医忽思慧著《饮膳正要》一书,可视为我国第一部中医营养学著作,也是元以前药膳食疗集大成者,他创制的养生抗衰药膳方有29个,治疗疾病的药膳方有129个,如:“羊肉大麦汤”、“羊肉木瓜汤”、“马奶酒”等。
药膳发展简史
药膳发展简史药膳发展简史药膳食疗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中华民族文化背景下不断发展渐进而成,而且有丰富的内容,是一门独特的、既古老而又新兴的临床实用学科。
根据史实与现存资料,药膳的源流可分成蒙昧时期、萌芽时期、奠基时期、形成时期、全面发展时期几个阶段。
1蒙昧时期(远古)《孟子》上说:“食、色,性也”,是说人类的本能。
而“民以食为天”这是一句古语,则指人类为了生存、繁衍后代,就必须“填饱肚子”的重要性,以维持身体新陈代谢的需要。
原始人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觅食。
当时的食物,完全依赖于大自然赐予。
吃的食物种类很多,不可避免的误食不合适的食物,而引起不良反应。
《韩非子·五蠹》说过:“上古之世……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
”《淮南子·修务训》也说:“古者民。
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赢蛖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
”说明了远古时期的先民,确实曾受到有害饮食所致疾病的折磨和困扰。
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哪些食物有益可以进食,哪些有害而不宜食用。
《淮南子·修务训》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生动地说明了先民在寻找食物过程中,避开有毒的,摄取无毒食物的情况。
后来,原始人利用自然野火到人工制造火(燧人钻木取火),由于“火上燔肉,石上燔谷”,使人获得更丰富的营养,使食品更符合卫生要求,提高了人体素质和增强了抗病能力,对于人类保健具有积极的保健意义,火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意义更为重大。
以上人们对食物的选择和加工以及保证身体健康的一些措施,都是生活中不自觉的行动,根本没有食疗药膳的概念,所以称为蒙昧时期。
尽管处于蒙昧状态,却是艰难而漫长的一步,是人类发展史上重要的一步。
2萌芽时期(夏至春秋)中医学素有“医食同源”、“药食同源”之说,是一个历史实践的过程和结论。
这一时期,药与食是分离的,神农尝百草中的“避”、“就”,其中的“避”就是避其毒,这一类就是药;其中的“就”是可食之品,所谓“药食同源”,应理解为源于同一发现过程,并不是食即是药,药即是食。
中医食疗养生学的发展历史
中医食疗养生学的发展历史古人说“民以食为天”。
也就是说,食物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人体生命活动必须依靠摄取食物来维持。
人类为了生活与健康,必须寻找食物,并进一步认识食物、探索食物以维护健康以及防治疾病的效用。
从这一点来说,自从有了人类,“食疗”就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探索之中了,史前时期,“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便是最好的例子。
夏朝〔公元前21 世纪一公元前16 世纪)发明了发酵酿酒后。
殷商时代酒的酿造与应用已较普遍。
酒除供饮用外,还广泛用于医药。
医用汤液在当时就是从烹调中生产出来的。
可见,当时中医食疗已经萌芽。
西周时(公元前11世纪一公元前771 年)宫廷里就有了“食医”的官职人员,专做帝王的饮食保健工作,膳食的制作已多样化。
随着食疗经验和知识的积累,食疗理论也产生了。
战国时期(公元前2 世纪)我国第一部医理论著《黄帝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中,对此就有不少的论述。
如《素问·脏气法时论》说:“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素问·五常政大论》也说:“谷肉果菜,食养尽之。
”这些既说明了用药的同时辅助食疗的重要胜,又说明了各种食物都需要摄取,和现代平衡膳食性、味的选择与配合相合,为食疗确定了基本原则。
东汉时期(25 一220)产生了我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
书中十分注意收载能补益强身、防老抗衰的食物,如慧芭仁、枸祀、大枣、获荃、鸡、雁肪、蜜、藕、莲子、胡麻、葡萄等。
由于许多食物和药物一样,具有某种功效(称为可食性药物),所以此后仍有把食物载于普通本草书中的。
当时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更把食物用于医方,他创造的桂枝汤、当归生姜羊肉汤、猪肤汤等,都可以说是很好的食疗性方剂。
其治外感风寒,表虚自汗,服桂枝汤后吸热稀粥助药力的方法,则是很好的饮食护理。
此外,他还明确地提出了饮食卫生的观点。
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
两晋、南北朝时期(265 一589 )有关饮食防治疾病的知识有明显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