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与动机——课后练习题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4章学习动机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学习动机1.什么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构成因素有哪些?参考答案:学习动机是一种内部启动机制,它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前进。
动机可以分为两部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产生行为动力。
内在动机是需要,外在动机是诱因。
2.强化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参考答案:强化动机理论是由联结主义心理学家提出来的,他们认为人的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某种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稳固关系,受到强化的行为比没强化的行为更倾向于再次出现,因此,不断强化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
任何能够提高一个特定反应出现概率的事物都是强化。
强化动机理论强调外部动机的作用,认为表扬、奖励、批评、惩罚等教育手段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关键作用。
3.什么是自我效能感?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哪些?参考答案:自我效能感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是否胜任一项任务的主观感受。
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四种:(1)个体的成败经验;(2)替代性经验;(3)言语劝说;(4)情绪唤醒。
4.举例说明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参考答案:利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适当进行归因训练,培养自我效能感。
巧妙设计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利用评定、奖惩、竞赛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
5.考试过后,面对考试成绩单上的分数,小学生议论纷纷。
A:“这次考试题太难了,所以我没有考好。
”B:“考题倒是不难,但我的运气太差,我复习好的部分没有考。
”C:“根本用不着复习,我只要稍稍用心就会考得很好。
”D:“教室里太乱,复习不下去。
”E:“我有些考试焦虑,一到考场就紧张。
”F:“我是天生的‘榆木脑袋’,再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
”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分析学生A、B、C、D、E、F的归因特点,并说明他们的归因方式对未来学习产生的影响。
人因工程学课后习题及解答讲解
人因工程学课后习题及解答讲解(总2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一章一、简述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
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
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二、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着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 ,他还对工人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改进操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件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开展了动作研究,创立了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的方法。
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
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量存在着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提供了重要背景。
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3.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这一阶段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
二战以前,人与机器装备的匹配,主要是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装备。
课后练习_激 励 第10章
第十章本章自测一、单选题(难易度:中)1. 人们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所遇到的障碍就是()单选题(6.0分)(难易度:中)A. 挫折B. 紧张C. 防范D. 焦虑正确答案:A正确答案解释:错误答案解释:2.激励方法得当,有利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士在对职工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职工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而受到激励的职工的能力可发挥到()。
单选题(6.0分)(难易度:中)A. 50%--60%B. 60%--70%C. 80%--90%D. 95%以上正确答案:C正确答案解释:错误答案解释:3.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来的一种激励理论,属于()。
单选题(6.0分)(难易度:中)A. 内容型激励理论B. 过程型激励理论C. 行为改造激励理论D. 需要型激励理论正确答案:A答案解释:暂无4.成就需要理论一般适用于()的研究。
单选题(6.0分)(难易度:中)A. 普通员工B. 技术人员C. 主管人员D. 一线员工正确答案:C答案解释:暂无5.表扬,赞赏,增加工资、奖金及奖品,分配有意义的工作等行为在强化理论中属于()。
单选题(6.0分)(难易度:中)A. 自然消退B. 消极强化C. 惩罚D. 积极强化正确答案:D答案解释:暂无多选题(难易度:中)6.激励对于组织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激励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多选题(9.0分)(难易度:中)A. 有利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B. 有助于将职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统一起来C. 有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D. 促进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协调统一正确答案:A B C D答案解释:暂无7.需要层次理论中,下列选项属于安全需要的有()。
多选题(9.0分)(难易度:中)A. 维持生命的衣食住行B. 生活要得到基本保障C. 避免人身伤害,失业保障D. 年老时有所依靠正确答案:B C D答案解释:暂无8.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激励理论认为,人们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还有对()等激励需要。
消费者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2013年消费者行为学考试题及相关答案一、填空题1、消费者行为学是研究各类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及其产生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应用科学。
2、注意可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
3、消费者性格不同,消费行为也不同,归纳起来有四种类型,即自由型、顺应型、保守型、型、节俭型。
4、消费者决策过程可分五个阶段:认知需求、信息调查、比较评价、决定购买、购后评价。
5、消费流行是社会时尚在消费活动中的反映。
6、消费心理是消费行为内在驱动力,而消费行为则是消费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
一般消费理论用“需求→动机→行为”的模式来表示消费行为的基本过程。
7、消费需求的内容包括对商品使用的需求,对商品审美的需求,对商品时代性的需求,答:①、研究消费者为什么购买——分析消费者需求与动机。
②、研究消费者怎样购买——分析消费的购买决策过程。
③、研究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种种因素——分析消费的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营销因素。
2、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那个人没能力,这个人能力很强”。
等等关于人的能力评价的言词。
请简述什么是能力,以及你对人的能力的认识或看法。
答:①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并且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3、消费者研究基本框架:消费者决策过程:问题认知与信息搜集、评价与购买、购后行为答: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体与心理因素:消费者的资源、购买动机、知觉、学习与记忆、态度的形成与改变、个性自我概念与生活方式。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环境因素:文化与消费者购买行为、社会阶层与消费者购买行为、社会群体与消费者购买行为、家庭与消费者购买行为、口传流行与创新扩散、情境与消费者购买行为、消费者保护基本概念1、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或服务的个人与住户。
P3 第一章2、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P4 第一章3、消费者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
人因工程学课后习题及解答讲解
第一章一、简述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
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
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二、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著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 ,他还对工人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改进操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件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开展了动作研究,创立了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的方法。
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
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量存在着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提供了重要背景。
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3.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这一阶段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
二战以前,人与机器装备的匹配,主要是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装备。
二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首先在军事领域开始了与设计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与应用 ,使人适应机器转入到使机器适应人的新阶段 。
教育技术学(何克抗版)学习笔记以及课后习题答案!
教育技术学(何克抗版)学习笔记以及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教育技术学概述重要名词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无形的观念形态的技术两大类。
AECT’94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是专门用于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在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
系统科学:系统科学把事物、对象看作一个系统,通过整体的研究来分析系统中的成分、结构和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来实现某种控制作用,以达到有目的地影响系统的发展并获得最优化的效果。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有整体原理、反馈原理和有序原理。
传播理论的7W、六阶段、四律:教学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7W——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产生什么效果、为什么、在什么情况下),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六阶段——确定信息、选择媒体、通道传送、接收解释、评价反馈、调整再传送)及其教学传播基本规律(四律——共识律、谐振律、选择律、匹配律)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外部刺激的反应,而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向学习者传授知识,而学习者的任务则是接受和消化。
认知主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可以概括为认知结构论和信息加工论,它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教师的任务是要设法激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然后再将当前的教学内容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
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继承了认知主义的认知结构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管理学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p003 前三个问题参考答案1.什么是管理,为什么需要管理?管理是人们通过综合运用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过程(本教材定义)。
为什么需要管理主要在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与人所拥有的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管理的功能就在于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力求以有限的资源实现尽可能多或高的目标。
2.如何衡量管理的好坏?可以用管理的有效性来衡量管理的好坏,有效性包括效率与效益。
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之比,效益是指目标的大程度。
有效的管理要求既讲求效益,又讲求效率。
3.怎样进行有效的管理?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必须履行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并且必须遵循管理的基本过程,即必须系统地开展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各项工作。
单纯地就计划谈计划,就组织论组织、为领导而领导、为控制而控制,是达不到应有的管理效果的。
第二章管理者p026前三个问题参考答案1.管理者是干什么的?他在组织中充当什么角色?管理者是在一个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履行管理四大职能,并且拥有下属、负责指挥下属开展各项工作的人员。
管理者在一个组织中充当着三个方面10种角色:人际关系方面(形象代言人、领导者、联络员);信息传递方面(组织发言人、信息监督者、信息传递者);决策活动方面(企业家、资源分配者、矛盾排除者、谈判者)。
2.在一个组织中有哪几类管理者?他们的职责有什么不同?组织中管理者的类型可以按照地位以及作用两种方式进行划分,不同类型管理者的职责有所不同。
按地位可以分为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者。
高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对组织负有全部责任,主要侧重于决定组织的大政方针,沟通组织与外界的交往联系,为组织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中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正确理解高层的指示精神,创造性地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贯彻落实高层所确定的大政方针,指挥各基层管理者开展工作;基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人员,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计划和指令。
心理学基础第三章课后习题
第三章课后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家已初步探明,人类行为的一切动力都起源于___________。
A.情绪B.动机C.思维D.需要( )2、耶克斯—多德逊定律反映了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A.动机与需要 B.动机与生理C.动机与目标D.动机与行为效果( )3、按照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的结构,当一个人希望成功的动机高,而避免失败的动机低的时候,他最终的(合成)成就动机是怎样的A 高B 低C 中间程度D 难以确定( )4、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人们有他人可以依靠时,他们能够更好地处理工作压力、失业、婚姻困扰等各种问题,这种依靠他人而产生的心理感受可以称之为。
A、控制感B、自我效能感C、习得性无助感D、社会支持感( )5、在解决中等难度问题的活动中,活动动机与活动效率的关系成___________。
A.正比 B.反比 C.正U型曲线 D.倒U型曲线( )6、研究已证实,___________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动力。
A. 情绪B. 动机C. 需要D. 思维( )7、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说明了动机和行为效果之间的关系,如图:________线反映的是完成简单任务时动机和行为效果之间的关系。
( )8、心理学家阿特金森认为,具有力求成功动机的人倾向于选择成功概率为__________的任务。
% % % %( )9、按动机的性质可分为生理性动机和。
A. 原发性动机B. 继发性动机C. 社会性动机D. 外源性动机( )10、按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可分为原发性动机和。
A. 生理性动机B. 继发性动机C. 社会性动机D. 外源性动机( )11、成就动机是一种___________。
A.社会动机B.生理动机C.社会赞许动机D.交往动机( )12、交往动机是一种___________。
A.社会性动机B.生理性动机C.物质性动机D.原发性动机( )13、中国谚语中的“破罐子破摔”心理,在心理学上称为__________。
高孟立主编《消费者行为学》第三章
第三章消费者需要和购买动机课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不包括( D )P.71A. 生理需求B. 爱与归属需要C. 自尊需要D. 自我防御需要2、美国文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需要按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分类,属于人类最高级需要的是( B )P.71A 自尊需要B 自我实现需要C 爱与归属需要D 社交需要3、按照需要的起源,可以把消费者的需要分为( B )P.59A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B 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C 现实需要和潜在需要D 外在需要和内在需要4、好事达保险——“交托在手,放心无忧”,其广告效应满足了消费者的( B )P.71A 生理需要B 安全需要C 爱与归属需要D 自我实现需要5、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是指( D )P.67A 意识B 需求C 需要D 本能6、促使消费者认识需要的内部刺激或驱动力是( C )P.67-68A 诱因B 需求C 动因D 驱力7、某人在宴会上已经吃饱了,可是他还要吃那些没有营养的食品。
这种行为与以下( D )因素有关。
P.68A 习惯强度B 内驱力C 精神动力D 诱因8、消费者以追求商品或服务的使用价值为主导倾向的购买动机是( D )P.64 A求便动机 B 求廉动机C 从众动机D 求实动机9、下列属于早期动机理论的是( B )P.67-70A 需要层次理论B 动因理论C 双因素理论D 显示性需要理论10、根据双因素理论,下列产品属性中属于保健因素的是( A )P.73A 产品的基本功能B 产品的品牌C 产品的外观D 产品的包装11、根据麦克里兰的显示性需要理论,人们愿意承担责任、解决某个问题或完成某项任务的需要称之为( B )P.74A 社会需要B 成就需要C亲和需要 D 求美需要12、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指的是( B )P.75A动机冲突 B 双趋冲突C 双避冲突D 趋避冲突13、消费者有两个以上希望避免的目标,但又必须选择其中之一时面临的冲突是( B )P.75A 双趋冲突B 双避冲突C 趋避冲突 D动机冲突14、消费者在购买某些高档商品时可能会出现对所选的商品爱不释手,但另一方面又嫌商品的价格过高,这体现了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 A )P.75A趋避冲突 B双趋冲突C双避冲突 D单趋冲突15、消费者具有两种以上倾向选择的目标但只能从中选择其一时所面临的冲突是( A )P.75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 D以上都不是二、多项选择题1、消费者需要根据消费者需要的形式分类主要有( ACE )P.60A生存的需要 B生理的需要 C发展的需要D社会的需要 E享受的需要2、消费者动机的作用包括( ABCDE )P.62A始发作用 B指向作用 C维持作用D强化作用 E中止作用3、消费者动机的特征包括( ABCDE )P.63A动机的主动性 B动机的内隐性 C动机的冲突性D动机的逆反性 E动机的模糊性4、现代动机理论包括( ACD )P.70-74A需要层次理论 B动因理论 C双因素理论D显示性需要理论 E诱因理论5、消费者动机受挫后的反应方式主要有( ABCD )P.77A冲击 B退化 C替代D抑制 E反抗三、名词解释1、需要:描述的是一种心理活动,其实质是个体为延续和发展生命,以一定方式适应环境所必需的对客观事物的需求反映,这种反应通常以欲望、渴求、意愿的形式表现出来。
消费者行为与消费者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第三章消费者需要与动机思考练习1.什么是需要、欲望和需求?他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答:需要是指人的未被满足的状态,如人们对于食品、衣服、住所、安全、归属、受人尊重等方面的需要;欲望是指人们想得到某些具体满足物的愿望,人有了需要就会产生欲望;需求是指人们有能力购买并且愿意购买某个产品的愿望。
科特勒特别指出,营销并不能创造人们的需要,人类自出生之日起就有需要;营销只是通过提供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的需求,进而满足和影响人们的欲望。
2.消费者具体购买动机有哪些类型?答:消费者具体购买动机主要有十二种,分别为求实动机、求新动机、求廉动机、求便动机、求美动机、偏好动机、好胜动机、惠顾动机、从众动机、炫耀动机、储备动机和保健动机。
3.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对一些工厂工程师和会计师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人们对于工作的满意或不满意与两类相互独立、互不关联的需要有关。
在这一发现的基础上,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了著名的双因素理论。
赫茨伯格通过对调查数据的详细分析后指出,影响组织成员工作动力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一类与工作的满意感相关,而另一类则与对工作的不满意感有关。
赫茨伯格将与满意感相关的一类因素称为激励因素,与不满意感相关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
在赫茨伯格看来,人们对保健因素的需要是最基本的,一旦企业在保健因素方面都不能满足员工的需求,就会使得人心涣散,造成不满意。
但是,满足了保健因素并不能引起员工的满意感,起到激励作用,因为保健因素的满足只会导致没有不满意。
只有激励因素可以引起满意感,满足了激励需要的员工才会形成满意,而激励因素的不满足只会导致没有满意,绝不会导致不满意的出现。
这些就是双因素理论的基本思想。
4.如何诱导消费者的购买动机?答: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具有可诱导性。
所谓诱导,就是指市场营销者可以从消费者的需要出发,主动引导、强化消费者的动机导向,引起消费者对营销的商品和服务产生喜爱,进而采取行动进行购买的过程。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课后习题(学习动机)【圣才出品】
第13章学习动机一、解释下列术语1.动机答:动机指驱动人或动物产生各种行为的原因。
2.学习动机答:学习动机是寻求学习活动的意义并努力从这些活动中获得益处的倾向。
3.内源性动机答:内源性动机是指源于个体内在兴趣、好奇心或成就需要等内部原因所引起的动机。
4.外源性动机答:外源性动机是指由外在的奖惩或害怕考试不及格等活动之外的原因激起的动机。
5.奖励结构答:奖励结构指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奖励时,是侧重奖励学生所取得的成绩或等级还是奖励学生的真正掌握。
奖励结构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6.需要层次论答:需要层次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按其满足的先后,可由低级到高级排成一个需要层次:基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满足这七种需要是推动人的各种行为的动力的基本源泉。
7.兴趣答:兴趣是个体对某人或某事物的选择性注意的倾向。
8.自我效能感答: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提出的术语,指对产生一定的结果所需要的组织和执行行为过程的能力的信念。
9.归因论答:归因论是维纳提出的一种动机理论,个体对其行为原因的看法会影响其进一步行动的动机。
维纳提出了三个归因的维度:(1)内外维度。
据此可把导致成败的原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即个人自身的原因,如个人的能力、努力等;外部原因即个人自身之外的原因,如任务难度、运气等。
(2)稳定性维度。
据此可以把内部和外部原因再分为稳定的原因和不稳定的原因。
(3)可控制维度。
根据稳定和不稳定的原因还可再细分为个人自身能控制的原因和个人自身不能控制的原因。
10.外部奖励的隐蔽性代价答:外部奖励的隐蔽性代价是指对原来有内在兴趣的活动因不适当外在奖励而损害对活动本身的兴趣。
11.成就动机答:成就动机是指个体追求成功、获得成就的需要。
12.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答: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指人的情绪唤醒水平与学习成就有关,情绪唤醒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习,唯中等唤醒水平,学习效果最好。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组织与组织行为学知识巩固一、简答题1.什么是组织、组织行为和组织行为学?答:组织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首先,组织有明确的目标;其次,组织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要拥有相应的资源;最后,组织有特定的结构。
组织行为是指在一定组织环境中,全体组织成员工作时表现出来的所有行为的总和。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以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及组织自身的行为及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科,其旨在帮助管理者更好地预测、理解、引导和控制组织成员的行为,从而成就高绩效组织。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答: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心理活动是行为的内在表现,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组织行为学将两者结合起来作为统一体进行研究。
因此,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答:观察法、谈话法、实验法、问卷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等。
二、不定项选择题1.B2.BC3.A4. C5. C6. C三、应用练习题1.阅读管理学相关内容,谈谈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学的差异。
答: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以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及组织自身的行为及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科。
其旨在帮助管理者更好地预测、理解、引导和控制组织成员的行为,从而成就高绩效组织。
组织是管理的对象,管理是组织运营的目标。
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属于管理学的一门重要学科。
2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对你所感兴趣的相关内容做一次研究。
答:略案例讨论:IDEO让互助文化深入人心对领导者来说,没有什么比倡导组织中的互助行为更重要的了。
员工在工作中互助是优秀企业的一道常见风景。
如果不考虑员工自觉性,即组织行为学者所说的组织公民行为,公司希望高效运转,就需要将所有任务完美分配,中间不能出现任何差错,任务在执行中不能随意更改,而且所有任务必须同步,不能在进度上有半分差池。
不仅如此,在知识型工作时代,商业成果往往与人们在复杂项目中表现出的创造力密切相关。
第九章_需要与动机
成 就 动 机
成就动机与个人发展
心理学家对密执根大学的学生所做的 调查显示,81%的高成就动机水平的 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倾向比较现实,而 在低成就动机水平的学生中,只有 52%的人能够为自己选定一个较为现 实的职业。而比较现实的选择是成功 的开始。
成就动机水平较高者的特征
喜欢中等强度、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并会全力以赴地获取成功; 目标明确,并对之报以成功的期望; 精力充沛,探新求异,具有开拓精 神; 选择工作伙伴以高能力为条件,而 不是以交往的亲疏关系为前提。
4.合理利用奖励与惩罚;
5.合理利用竞争与合作。
罗森塔尔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1968年他和和雅各布森(A. L. Jacobson)教 授带着一个实验小组走进一所普通的小学,对 校长和教师说明要对学生进行“发展潜力”的 测验。她们在6个年级的18个班里随机地抽取 了部分学生,然后把名单提供给任课老师,并 郑重地告诉他们,名单中的这些学生是学校中 最有发展潜能的学生,并再三嘱托教师在不告 诉学生本人的情况下注意长期观察。8个月后, 当他们回到该小学时,惊喜地发现,名单上的 学生不但在学习成绩和智力表现上均有明显进 步,而且在兴趣、品行、师生关系等方面也都 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一现象被称为“期望效 应”,后来人们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皮格马利翁 的典故,称这种现象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根据动机在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大小,可以 分为: 主导动机与非主导动机(辅助动机)
1.生物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生物性动机:与生物性需要相联系的动机。 如饥、渴、睡、性、温暖等动机。(肥胖与 节食)
社会性动机: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动机。 如成就动机、学习动机、交往动机、权力动 机、兴趣与爱好等。
2.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社群营销》课后习题及答案04
项目4一、名词解释1.互融型社群:互融型社群,就是指社群和社群之间在关系、性质、类型和影响等方面相互交融而最终形成的一种有趣的社群生态。
互融型社群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分别是社群和社群间的联系、社群属性和类型的融合和社群之间彼此影响。
2.社群时间场景:时间场景,是指营销人员在特定时间内进行信息发布或营销活动等,进而使营销效果达到最大化的场景。
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时间场景,比如,上班族的时间场景一般有起床上班场景、午餐午休场景、下班睡觉场景等;学生群体的场景有上学场景、放学场景、寒暑假场景、考试场景等。
营销人员要在了解客户的前提下,根据其时间场景进行沟通交流。
3.能见度:能见度是指我们在开展故事化营销时,不仅能给人们提供了解故事的真实渠道,还能将故事及时送达到他们所在的场景之中。
例如,当我们推送旅游类信息时,就要注意选择火车站、飞机场等合适的场景,并提供景点查询、景点展示图片以及景点天气情况等相关信息,以供人们随时查询。
4.共享经济:共享经济也叫作分享经济,是一种将闲置资源与他人分享,以此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并获取利益和回报的经济模式。
共享经济的核心理念是一同拥有, 却不强制占有。
5.娱乐化营销:娱乐化营销是指娱乐元素或形式与产品结合,使消费者在娱乐中加深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好感度,从而促进产品销售的一种营销方法。
二、简答题1.简述移动社群的组织特点。
去中心化;碎片化;自组织;再生产性;裂变性;聚合力。
2.简述构建移动场景时的注意事项。
(1)构建过程要自然在进行场景的构建时,自然的构建过程更容易获得用户的好感。
(2)构建细节要具体场景设计说起来很简单,但想要做好却并不容易,它需要注重细节打造,以精心构建的细节(如功能细节、外观细节等),成功抓住用户的痛点,激发用户的兴趣,并尽可能地避免引发用户的厌恶感。
(3)多利用外部触点现实生活中,再好的产品,如果没有用户的主动使用,就不会对用户产生任何影响。
学习动机视频练习题
学习动机视频练习题一、选择题1. 学习动机是指:A. 培养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过程B. 学习的目标和动力来源C. 学习的困难和挑战D. 学习达成的结果和成就感2. 下列哪个因素不会影响学习动机:A. 成功的经历B. 社交压力C. 个人目标与价值观D. 学习环境和资源3. 学习目标应该是:A. 高不可及的B. 可量化和可达成的C. 完美主义的D. 长期未确定的4. 当学习任务与学习者的能力匹配度高时,学习动机会:A. 上升B. 下降C. 不变D. 无法确定5. 下列哪个行为是提高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A. 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B. 只关注学习成绩C. 避免与他人合作学习D. 忽视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感二、填空题1. 学习者需要有内在的____和外在的动机来实现学习目标。
2. 学习动机可以通过__ __ __ __、目标设定和奖励机制来提高。
3. 学习者的__ __ __和__ __ __对学习动机有重要影响。
4. 学习者遇到挑战和困难时,应该保持积极的______态度。
5. 学习者应该关注___ _ __、__ __ __和__ __ __,并从中提取经验和教训。
三、简答题1. 什么是学习动机?为什么学习动机对学习非常重要?2. 列举并解释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3. 如何提高学习动机?请提供至少三个方法,并进行简要解释。
4. 学习者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该如何处理以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5. 请讲解智慧如何影响学习动机,并提供相关实例。
四、论述题学习动机对于个人学习的重要性非常明确。
请结合自身经验和观察,论述学习动机对学习成果和个人发展的影响。
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1. 学习动机与学习目标的关系2. 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的关系3.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4. 学习动机对个人发展的意义(文章正文内容需填充达到1500字,此处省略)。
旅游消费者行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章节课后题库2024年泰山学院
旅游消费者行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题库2024年泰山学院1.旅游消费者不同的效用价值取向不同决定了其旅游方式的选择。
()答案:对2.国内学者谢彦君对旅游体验的定义是处于旅游世界中的旅游者在与当下情境深度融合时所获得的一种身心一体的畅爽感受。
()答案:对3.旅游行为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旅游既可以用时间来度量,也可以用空间距离来度量。
()答案:对4.旅游消费者感知旅游条件时,包括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对旅游时空的感知以及对旅游交通的感知。
()答案:对5.旅游者随着自身旅行经历的增加,逐渐追求更高层次需求动机的满足。
()答案:对6.激动和平静的对立是指激动的情绪表现为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体验。
()答案:对7.现金折扣策略是旅游企业为鼓励旅游者以现金付款或按期付款而给予旅游购买者一定价格折扣优惠的策略。
()答案:对8.一个人的行为动机总是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动机是需要的表现形式,有什么样的需要就会产生与之相呼应的动机,所有的需要都能转化为动机。
()答案:错9.旅游目的地或企业要提高旅游消费者满意度,就要对目的地和企业进行充分宣传和营销,提高旅游者预期。
()答案:错10.旅游者的注意焦点普遍具有短暂多变性,从而导致其情绪情感的短暂多变性。
()答案:对11.在奥立弗的期望实绩模型中,顾客如果感受到的绩效超过期望,顾客就会产生不满。
()答案:错12.实际距离更能够影响旅游消费者行为。
()答案:错13.处于两极的对立情感不可以在同一事件中同时或相继出现。
()答案:错14.文化虽然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但每一种文化都是相对静止的,如中国传承两千多年的儒家文化。
()答案:错15.性格特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改变气质()答案:对16.为了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东道主社区通常是积极主动的迎合不同类别的旅游消费者。
()答案:对17.家庭购买决策主要有三种方式,丈夫主导型、妻子主导型、共同协商型。
()答案:错18.旅游消费者的旅游消费者行为是在心理动机的支配下产生的。
教案_《心理学》(第3章-行为动力)
单元三行为动力授课内容:需要与动机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需要与动机的含义和分类(2)学会区分需要与动机(3)理解各种需要理论和动机理论对需要、动机的解释(4)理解并掌握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规律2.能力目标:(1)能运用需要、动机理论解释一些人类生活学习行为(2)学会激发动机的措施和方法并解决学生动机缺乏问题3.素质目标:(1)体会行为动力在人类行为中的意义(2)培养尊重学生不同学习动机的意识(3)保持对学习的持久热情,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教学重点:需要层次理论;需要与动机基本概念;动机与效率教学难点:动机理论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案例法、讨论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准备:教师使用的教案、课件、音像等材料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引入新课问题导入:你最近有什么需要?引出每个人都有需要,古代现代人都有各自行为的动力,即各自不同的需要。
二、讲授新课(一)需要与动机1.需要(1)需要的含义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思考:笑、哭是需要吗?通过简介婴幼儿的无差别微笑、社会性微笑及成人的开怀大笑、苦笑,指出哭与笑是行为而非需要。
需要是“心理倾向”而非实际行为。
需要也是自身和外部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既可以来自内部,也可以来自外部。
例:渴了喝水(内部要求)、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外部要求)。
——总结:需要是一种对缺乏的主观感受与体验,它可以来自自身内部,也可以来自外部环境。
如神经性厌食症,个体感受到对“苗条”形象的极度缺乏,这种主观感受导致产生“瘦身”的动力。
(2)需要的特征对象性。
需要总是指向一定对象的,因为有机体的“缺乏”总是特定对象的缺乏,这种特定对象或是物质的或是精神的,也只有某种对象才能使其获得满足。
需要总是指向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客体或事件,即追求某种客体,并从客体中得到满足。
没有客体、没有对象的需要,不指向任何事物的需要是不存在的。
基础心理学课后作业答案(上海版三级心理咨询师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基础⼼理学课后作业答案(上海版三级⼼理咨询师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理咨询师三级普通⼼理学思考题:1.什么是⼼理现象?⼼理现象包括哪些内容?⼼理现象是⼼理活动的表现形式。
⼼理学⼀般把⼈的⼼理现象分为既相互联系⼜有区别的两个部分:⼼理过程和⼈格。
2.⼼理发展过程的主要学派及其观点是什么?3.⼼理活动过程的主要物质基础是什么?其基本的机构和功能是什么?神经系统是⼼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包括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个部分。
周围神经系统分布全⾝,与脑、脊髓和全⾝器官相连来接受刺激信息和输出反应信息,中枢神经系统则对输⼊的信息进⾏分析与综合。
4.⼤脑⽪层的结构及中枢部位的功能是什么?结构:⼤脑半球最外表的细胞层,其表⾯呈灰⾊,主要聚居着⼤量神经元细胞体,具有极其复杂的突触联系。
在⼤脑⽪层下则由带髓鞘的神经纤维组成,呈⽩⾊故称为⽩质,它们与其他神经结构相联系。
⼤脑⽪层的厚度在1.5-4.5毫⽶之间,神经元具有⼀定层次,分为六层,每个层次具有不同的机能与作⽤。
视觉中枢:位于枕叶,专门处理由视⽹膜传递的视觉信息。
听觉中枢:枢位于颞叶,专门处理由⽿朵传递的听觉信息。
躯体感觉中枢:位于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的主要投射区,叫做第⼀感觉中枢。
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前回,它是躯⼲和四肢中各肌⾁运动单位在⽪层上的投射区,其主要功能是⽀配、调节⾝体的姿势、位置及躯体各部位的运动。
语⾔中枢:位于⼤脑左半球,其中运动性语⾔中枢功能是控制说话时⾆和颚的运动,听觉性语⾔中枢位于颞叶上⽅枕叶附近,其功能是理解⼝头语⾔;视觉语⾔中枢位于顶枕叶交界处,其功能是理解书⾯语⾔,书写语⾔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其功能是书写⽂字。
5.什么是意识?意识有哪些状态和特征?定义:⼈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
状态特征:意识是物质发展和⾃然进化的最⾼产物;是⼈类⼤脑所持有的反映功能;是觉醒状态下的⼀种知觉状态;对⼈的⾝⼼系统其中统合、管理、调节的作⽤。
内部动机练习题
内部动机练习题动机是推动个体实现目标、行动起来的内部力量。
在工作和学习中,内部动机可以有效地促使人们更投入、更努力地去完成任务。
然而,不同的人在内部动机方面存在差异。
有些人天生就具备强大的内部动机,而有些人则需要通过练习和培养来提升内部动机。
通过内部动机练习题的训练,可以帮助人们增强内部动机,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1. 自我反思:首先,要认识到自己当前的内部动机状况。
拿出一段时间,专注地回顾自己最近的工作或学习经历,并思考以下问题:- 在哪些任务或项目中,我表现出了高度的投入和动力?是什么原因驱使我如此?- 在哪些任务或项目中,我感到缺乏动力和兴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 我在工作或学习中遇到了哪些挑战?我是如何应对的?我是否能够找到内在动机去克服这些困难?通过对自身情况的反思,可以了解自己的动机驱动因素,并为制定后续的练习计划提供参考。
2. 目标设定:在开始练习之前,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
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和有挑战性,并与个人价值观和长期规划相一致。
确定目标后,可以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并将其细分为可实施的小步骤。
3. 持续进步:内部动机是可以通过不断练习来提升的。
在进行练习过程中,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高度的自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内部动机练习方法:- 制定奖励机制:给自己设定一些小奖励,作为完成任务的激励。
这些奖励可以是一杯咖啡、一场电影或者其他适合自己的小奖励。
完成任务后及时奖励自己,可以增加内在的满足感,进而提高内部动机。
- 设定挑战:合理设置适度的挑战,将任务分解为具体的小目标,并设定时间限制。
这样可以给自己一种成就感和紧迫感,促使自己更快地行动起来。
- 寻找意义:思考完成任务的意义和对个人发展的意义。
通过明确任务的重要性,可以激发内在的动机和意愿。
- 寻求支持:分享自己的目标和挑战,寻求他人的支持和鼓励。
与他人交流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认识自己,并从他人那里获得动力和建议。
4. 坚持练习:内部动机的培养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需要与动机——课后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需要
2、动机
3、兴趣
4、诱因
5、自我效能感
二、填空
1、动机产生的条件有二:一是内在条件,二是外在条件,前者是,后者则是。
2、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上。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呈形曲线关系,这就是定律。
3、交往动机是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交往动机的一个特殊表现形式是,它是一种以获得他人或团体的赞誉为目标的动机。
4、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行为受结果因素影响。
期待决定行为,强化存在于期待之中,是期待强化。
班杜拉区分了两种不同的期待:指人对行为会导致某种结果的推测;指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判断。
5、马斯洛是西方心理学的创始人,在《人类激励的一种理论》中,马斯洛正式提出了需要层次论,认为可以把人的动机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欠缺的动机,一类为。
三、判断正误(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说明理由)
1、需要就是动机,动机也是需要。
2、人的需要和动物的需要没有区别。
3、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十分复杂:(1)同一动机可能有不同的行为;(2)相似或相同的行为可能由不同的动机引起。
四、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说:“饥饿总是饥饿,但用刀叉吃熟食来解除的饥饿不同于用手、指甲和牙齿啃生肉来解除的饥饿。
”这表明人的需要具有()
A. 对象性
B. 动力性
C. 多样性
D. 社会性
2、皮亚杰指出,儿童行为存在着自我激发的现象。
当儿童自由自在地进行操作时,他们会重复地操作当交通警察、开设医院或“过家家”的游戏。
这表明儿童的行为可以由()激发。
A. 生理性动机
B. 外部动机
C. 社会性动机
D. 内部动机
3、有人对数学感兴趣,有人对哲学感兴趣。
有人喜欢高尚的内容,有人则喜欢繁琐的事物。
这表明兴趣具有()
A. 稳定性
B. 效能
C. 指向性
D. 广度
五、双项选择题
1、根据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可将动机分为()
A. 有意识动机
B. 无意识动机
C. 原始的动机
D. 习得的动机
2、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出需要由7个等级构成,并将这7个等级划分为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下列属于高级需要的有()
A. 尊重的需要
B. 自我实现的需要
C. 求知的需要
D. 归属与爱的需要
3、以下心理学家中提出过需要理论的有()
A. 莫瑞
B. 皮亚杰
C. 斯腾伯格
D. 马斯洛
六、简答题
1、如何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2、韦纳归因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3、分析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七、论述题
1、评价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基本观点。
2、什么是成就动机联系实际说明,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