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_《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书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
认识的过程,需要一个认识的发生者,即主体,以及一个认识的接受者,即客体,而我们认识客体需要借助感官,感官为智力(知性悟性)提供素材,智力将其在大脑中呈为表象,所以说“世界是我的表象”。
何为“作为意志的世界”?也就是说叔本华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意志,而物质却是意志的客体化,是表象的承载者,永恒不变。
我并不完全认可叔本华的思想。
叔本华为我们描述了一个虚无的、窒息的、濒临死亡的世界,我们不需要因为世界本身的困苦而否定生命的意志,相反,永远不要跳脱轮回,体验、经历、感知,这是抵御痛苦与无聊的利器。
诞生以及死亡是存在的标识,意志走过了无穷的时间才客体化为个体,在有限的时间后又复归于无物,按照叔本华的说法,这是必然的。
痛苦永远存在,那么痛苦也就不是什么令人恐惧的事情了;个体终会湮灭,那么也就不用在意起始和终结。
正如加缪所想,生命本身就是在无意义中充实自我,苦乐不足所想,虚无不用顾忌。
马克思曾言“哲学家只是解释这个世界,关键在于改变这个世界。
”所以不要再为明天所悲哀,奋起反抗吧,反抗这荒诞的世界。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读后感大全寒假期间我阅读了叔本华所著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是生命哲学的先驱,是世界哲学史上最先公开反对理性主义哲学的第一人,他开创了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先河,也是唯意志论的代表,认为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运动的力量。
叔本华对人世间的苦难感受敏锐,同样,他的一生中都充满悲观的人生色彩。
叔本华在哲学研究中致力于对柏拉图、康德哲学的深入研究,他对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的哲学充满蔑视的态度。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从认识论、自然哲学、美学、伦理学四个部分对表象、意志、理性和世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叔本华的哲学深刻的影响了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哲学以及人类学家的观念和方法。
初读这一著作,那句开篇名言“世界是我的表象”给我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在书中论述的内容是表象、意志和理性等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世界的联系。
他认为“世界是我的表象”是一个真理,而且是世界上对于任何一个生活着或者认识着的生物都有效的真理,明白这一道理的人会确切的知道:“他不认识什么太阳,什么地球,而永远只是眼睛,是眼睛看见太阳;永远只是手,是手感触着地球”他认为世界的存在只是作为表象而存在,也就是说这世界的存在对个体完全只是一个其他事物的一个进行表象者的关系。
这个进行“表象者”就是人自己。
叔本华认为在世界上任何一种生物都有感知外界的能力,但只有人类能对外界的感知进行哲学的思考,因此,人类可以统治世界,这里承认了意志的存在,就是人是有自由意志的,他认为从表象出发认识世界是不全面的,是片面的,但是这种不全面是必须的,意志会补充这种片面性。
书中提到,客体主体分立是这样一个形式:任何一个表象,不论是哪一种,抽象的或直观的,纯粹的或经验的,都只有在这一共同形式下,根本才有可能,才可想象。
因此,再没有一个比这更确切,更不依赖其他真理,更不需要一个证明的真理了;即是说,对于“认识”而存在着的一切,也就是全世界,都只是同主体相关联着的客体,直观者的直观;一句话,都只是表象。
读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有感
读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有感假期读了叔本华的著作颇有感触。
阿图尔·叔本华德国哲学家,他继承了康德对于现象和物自体之间的区分。
不同于他同代的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取消物自体的做法,他坚持物自体,并认为它可以通过直观而被认识,将其确定为意志。
意志独立于时间、空间,所有理性、知识都从属于它。
人们只有在审美的沉思时逃离其中。
叔本华将它著名的极端悲观主义和此学说联系在一起,认为意志的支配最终只能导致虚无和痛苦。
他对心灵屈从于器官、欲望和冲动的压抑、扭曲的理解预言了精神分析学和心理学。
他文笔流畅,思路清晰,后期的散文式论述对后来哲学著作的诗意化产生了较大影响。
叔本华建议读这本书的前提是《纯粹理性批判》、《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以及他对康德哲学的批判。
更确切的说,这本书的主旨是作为表象但最终作为意志的世界,而不是将两者并列的。
在这本书中,叔本华试图解决康德哲学遗留下的难题。
和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人取消物自体的做法不同,叔本华保留了物自体,并将其定义为意志。
所以这整部书都是为了阐述这一思想的,他从写下这本书到去世为止坚信自己已经解决了世界之谜。
这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重新诠释了充足理由律,解释为什么现象世界必须通过充足理由律来了解;第二部分提供了意志显现的细节,它是一种既不满足又不停止,盲目的冲动,要求人从自身存在本质即欲望之中解放出来;第三部分试图通过对自然和生命的审美,即艺术中获得一种短暂的慰藉;第四部分以伦理学和禁欲主义的形式提供一种可能获得拯救的方式。
对于叔本华而言,世界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是表象,一方面是意志。
主体是认识一切而不被任何事物所认识的,是世界的支柱,我们每个个人正是这样一个主体。
而客体则是我们通过先验的时空范畴去认识的事物,比如我们的身体。
主体和客体共同构成作为表象的世界,故而是不可分的。
叔本华认为人们的先天认识只有时间、空间和因果律,而这些东西都只在表象间发挥作用、形成联系,和意志本身无关。
2024年《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书心得个人所感范本
2024年《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书心得个人所感范本《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重要著作之一,这部书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到的观点,对人类的意志、表象、幻象等概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于生命和世界有了全新的认知和理解。
以下是我的读书心得,希望与大家分享。
首先,这本书让我对于人类的意志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叔本华认为,人类的意志是世界的根源,是一种永恒存在的力量。
他用精妙的论述,将意志概念从动物的本能行为与人类的理性行为进行了区分,并指出人类的意志不仅是驱动行动的力量,更是存在于人类的内心深处,驱使着我们持续地寻求欲望的满足。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人类的行为不仅仅受到理性的驱动,更受到一种强大而无法抗拒的内在力量的影响。
其次,本书对于艺术和美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使我对于艺术的本质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叔本华认为,艺术是唯一能够使人们从痛苦中解脱的途径,它能够通过追求美的形式和内容,使人们超越现实生活的琐碎和苦恼,寻求一种纯粹的感受和体验。
这让我明白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审美的享受,更是一种对于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通过艺术,我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美好,也能够从中找到内心的慰藉和满足。
此外,叔本华对于知识和智慧的区别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让我对于这两个概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他指出,知识是对于表象世界的认知,是一种对于外界事物的了解和掌握;而智慧则是对于内在本质和真实存在的认识,是一种能够超越表象,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
这让我明白到,知识只是我们对于世界的表象的了解,而智慧则是一种超越表象的能力,是对于真实世界的洞察和把握。
只有通过智慧,我们才能够超越片面的认知,去理解并把握事物的本质。
最后,这本书让我对于生命和存在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叔本华强调了生命的苦难和有限性,他认为生命是一种痛苦的存在,而我们的欲望和追求只是痛苦的源泉。
他提出了消除欲望的方法,通过抑制欲望和无欲无求的生活,来达到减少痛苦的目的。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书报告10级工商管理双语实验班陆畅41012240 杨蒙雪41012238 易翦梅41012239 王艺憓41012240 我们这一次选择叔本华的著作来阅读是想要领略他的独特思想,这与我们之前接触过的乐观主义者都有所不同。
叔本华的这本书很好地继承了康德的思想并把它发展的最有代表性的一段,值得我们反复思索玩味。
正如大家所了解,叔本华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一直认为人活着无论经历了什么,幸福或是痛苦,最终都抵不过一死。
然而,在读完他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后,我却从中看到了一些不同的东西,他在这样悲观的表象下甚至可以说他是乐观的。
全书分为四篇。
第一篇,世界作为表象初论;第二篇,世界作为意志初论;第三篇,世界作为表象再论;第四篇,世界作为意志再论。
第一部分,主题是认识论,主要阐述了“世界作为表象”这个观点。
叔本华论证说世界是作为表象对主体显现的;人类的表象分为直观表象和抽象表象两类,前者是感性的产物,后者属于理性范围;直观是最直接、最可靠的认识来源,比理性的证明更可信,迷信逻辑证明是错误的。
第二部分,主题是本体论,主要论证了表象世界是意志的客体化,意志是世界的本质。
意志就是真正的自在之物。
叔本华先是论证说数学、自然科学和哲学,从而得出“从外面来找事物的本质是决无办法的”的结论,继而论说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意志的客体化,他们的表现千差万别,但本质上都一样,都是意志,“意志在它现象的一切级别上”;意志是无根据的,无目的,无尽的追求。
第三部分,主题是艺术,叔本华对柏拉图表示了敬意,探讨了艺术以及其积极意义。
叔本华对园艺、雕刻、诗、画、建筑、戏剧、音乐等艺术形式都做了分析,论证了艺术的本质。
叔本华认为美提供享受,艺术提供安慰,二者使人忘怀人生劳苦——“生命的自在本身,意志就是不息的痛苦”,当然这是暂时的。
第四部分,主题是伦理学,从伦理学和禁欲主义的方面提供了一种人生痛苦可能获得拯救的方式。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书笔记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书笔记《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书笔记一、世界作为表象初论世界是什么,这是一个从古至今哲学家们都不能绕开不可避免是话题。
世界作为表象这个观点由叔本华所论证,但其命题并不是由他所提出。
早在之前贝克莱他已经涉及到这个观点,所以这种提法并不新颖。
当然,叔本华对这个观点离不开康德自在之物、先验主义,柏拉图理念,印度哲学的贡献。
世界作为表象从属于世界是我的表象,叔本华认为从表象出发认识世界,始终是片面的,不过这种片面性也是必须的,会得到意志的补充。
叔本华把世界分为两面,一面是表象,另外一面则是意志。
本文主要分析的是:从表象来认识世界——世界是我的表象。
既然要认识世界,就必须明确主体和客体,叔本华认为主体就是认识一切而不为任何事物所认识,人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即使客体也是主体,人的身体属于客体。
在他看来,世界有两个不可分的半面构成,一个半面是主体,另一个半面是客体,二者共存共亡。
客体的形式是空间和时间,主体却不在其中,这种空间和时间形式是先验的,根据律就是客体形式的表述,反映的是因果关系。
在一切表象中,我们要注意直观表象与抽象表象的区别,抽象表象只为人所独有,通常叫做概念,具有了概念的能力叫做理性,直观表象就是直观可见的、经验的以及在此附属的诸多条件。
根据律有两大构成形态,一是时间,二是支配时间和空间的内容,即因果律。
时间的本质是前后继起,因果律支配着物质,物质通过作用而发生变化,人们通过变化而感知物质的存在,我们可对时间和空间本身进行直接的感知形成表象,时间和空间在因果关系中统一起来,从而使物质得到统一,与此同时,我们经常误用了根据律,把它用于客体之间,从而形成了独断论和怀疑论。
我们认识直观世界有两个条件,一是物体互相作用的可能或知性,二是动物性的感性。
一切动物的身体都是直观世界的出发点,都具有知性,就连盲人也能感受和认识这个世界。
但是知性在敏锐的程度上是存在明显区别的,知性也区别于理性,知性在于理解,而理性作用是接收、固定、联系那些被理解的东西,知性正确认识的是实在,直观专属于知性。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通用5篇)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1《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是由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所著。
叔本华是生命哲学的先驱,他非常敏感地感觉到人间的苦难,因而他的人生观了充满悲观色彩。
叔本华一生致力于柏拉图、康德哲学的研究,蔑视费希特、谢林、黑格尔。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一著作分为认识论、自然哲学、美学、伦理学四个部分。
叔本华认为“世界是我的表象”,人类的思维至多只能表现出世界的外部现象,表现为一个接一个的事物,而不可能在本质上说明这些事物。
在大千世界中,只有人与众不同,因为人具有意志,意志是人的本性,是万物的基础、它单一、玄奥、超越时空,无原因、无目的,不可改变。
意志在现象界中表现为不断上升的意识系列,处于永恒地无目的高一级形态与低一级形态的斗争中,因此与痛苦、灾难密不可分。
艺术仅仅具有短暂地使人摆脱意志的作用,真正的解放只“生于打破自我个性的束缚”。
他的哲学在一定程度通过尼采,影响了活力论、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哲学以及人类学家的观念和方法。
初读这本书,印象最深的是作者的开篇第一句“世界是我的表象”。
他认为,人不认识什么太阳,什么地球,而永远只是眼睛看见太阳,永远只是手感触着地球,那么围绕着人的世界只作为表象存在着。
我认为,主体的悟性至关重要,不同的主体将对事物获得不同的表象,每个主体所表象的内容应是有差别的。
读完了本书的第一章节,我并没弄清作者真正所表达的思想,却对自己的生活重新做了思考。
既然身外的世界只是自己的一个表象,我感知的事物,究竟是否真是事物的本身,我不能确定。
仅仅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没有渊博的知识,没有敏锐的洞察力,也不具备深刻的思想。
这样,我的悟性极可能平乏或是愚钝,被我表象的世界一定是不够真实的,也相信我的周围也存在不少与我相近之人。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_吴迪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吴迪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我过年期间在家中仔细读的一本书,当时还有一本江味农的《金刚经讲义》作为参考阅读。
叔本华在书中不止一次地提到,他的思想借鉴了古印度佛教的智慧,尤其是佛教的强调因果、缘起性空的世界观,对欲望的驾驭与控制的人生态度,对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启发。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将叔本华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作了一个完整的表述。
他的主要观点有两个,一是世界的本质是意志,而其余的一切都是意志引起的表象。
二是痛苦的根源在于欲望。
欲望不能实现会痛苦,欲望实现了会空虚,人生就是在痛苦与空虚之间不断轮回,欲望越大,痛苦就会越深刻。
而摆脱这一轮回的一个途径是艺术,艺术是超脱欲望的法门,它能够让意志进入到纯粹认识的领域,停留在认识的领域自由翱翔。
下面我将分别就这两个观点提出我的看法和感想。
首先第一点,意志论的世界观。
意志是一个不可证明,只能感受的东西,是超越于因果律的表象世界的本源的东西。
换句话说,这是一个形而上的论断。
艾耶在《语言、真理与逻辑》中表示要拒斥形而上学,提倡哲学的逻辑与分析性质,而不是对于所谓“第一原理” 的追逐,这是哲学从罗素那里进入当代发展后的新形势,暂且按下不提。
我个人的意见是如果放弃了对“第一原理”的追逐,那么世界将变得索然无味。
因此,我在个人情感上是认同叔本华对于世界第一原理的追逐的。
那么叔本华的意志论到底有没有道理呢?经不经得起推敲的?我个人认为在类比上有一定的道理,在逻辑上则是不完备的。
意志论类比了印度的佛教思想、柏拉图的彼岸思想、康德的物自体思想。
就像叔本华在书中反复强调的那样,他的思想根源不仅来自印度的佛教,还来自于柏拉图和康德,可以说是东西合璧的思想。
柏拉图的洞穴说讲了这么一个故事,说一帮野人生活在山洞里,每天只能看到太阳照进墙壁上的影子,而他们以为这就是全部的、真实的世界,直到有一天,他们走出了洞穴才知道太阳的存在。
柏拉图认为我们生活的世界就像是故事中的野人生活的洞穴一样,我们看到的世界也只是太阳照进洞穴形成的影子,真正的理智的世界在彼岸,只有通过最纯粹的智慧训练才能达到。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重要著作,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本书让我对世界的本质和人类存在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引发了我对生活的思考和反思。
书中的核心思想是关于意志和表象的二元对立。
叔本华认为,世界是由两个相互对立,不可调和的要素所构成的。
意志是世界的本质,是所有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的根源,而表象则是意志的表现形式,是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
叔本华认为,人类追求幸福的本质就是想要逃离意志的痛苦,并通过对艺术、道德和宗教的追求来达到这一目的。
在书中,叔本华深入探讨了意志的本质和表象的局限性。
他将意志比作深渊,是无法被完全理解的存在;而表象则是一种误导和虚假的表象,它使我们误以为自己是独立的个体,与外部世界相隔离。
他认为,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只是一种幻觉,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只是基于我们的感觉和理性的限制。
这种对世界的误解和虚假引发了诸多痛苦和苦闷,只有通过超越个体的表象,才能够逃离这种命运的困扰。
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将艺术、道德和宗教视为逃离意志痛苦的途径。
他认为,艺术是一种能够使我们逃离现实世界的表现形式,通过艺术我们可以超越个体的表象,感受到纯粹意志的存在。
道德则是通过施行利他主义和放弃个人欲望来逃离意志痛苦,从而达到超越个体的目的。
宗教则是通过与上帝的合一来逃离意志痛苦。
这些思想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它们提醒着我们要超越个人欲望和自私,在关爱他人和崇拜高于自己的事物中寻求幸福。
阅读《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让我对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叔本华的思想让我明白,真正的幸福并非来自物质的追求和享受,而是来自对自我的超越和追求意义的努力。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追求金钱、权力和社会地位,但这些追求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反而使我们陷入了痛苦和苦闷之中。
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施展利他主义,在关爱他人和服务他人中寻求幸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经典哲学著作之一,通过对书中内容的阅读,我对哲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我对书中对意志的探讨印象深刻。
叔本华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它是世界的本原和基础。
这种观点让我意识到人类自身的存在并不是一种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哲学意义。
同时,书中对意志的起源和发展的探讨也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
其次,我对书中对表象的探讨产生了共鸣。
叔本华认为,表象是世界的表现形式,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
这种观点让我意识到人类的认识并不是一种主观臆想,而是有着客观的基础和来源。
同时,书中对表象的探讨也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表象与本质的关系。
此外,我也对书中对自由意志的探讨产生了兴趣。
叔本华认为自由意志是人类所拥有的最珍贵的财富之一,它能够让人类超越自然规律的束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自由。
这种观点让我意识到自由意志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作用,也让我更加关注自由意志的建设和发展。
总的来说,《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哲学著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哲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意志、表象、自由意志等方面的思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些思考对我未来的生活和学习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我将努力将这些思想应用到实践中去,以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层次的理解。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哲学并不是孤立的学科,而是与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密切相关的综合性学问。
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自己,并过上更有意义的生活。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德]叔本华著读后感
第三篇范文:《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德]叔本华著读后感——主题与个人感受
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一部探讨世界本质和人生意义的哲学著作。作品的主题深入人心,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在主题深度方面,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探讨了世界本质、人生意义、痛苦与解脱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这些主题深度不仅使得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也使得读者能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深刻的启示。例如,叔本华对世界本质的探讨,使我意识到世界的无常和变化,从而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他对人生意义的探讨,使我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并非仅仅在于追求物质的满足,而是需要在精神层面上寻求内心的宁静。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德]叔本华著读后感
第一篇范文:《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德]叔本华著读后感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德国哲学家亚瑟·叔本华的代表作,也是一部深刻的哲学巨著。叔本华在其中提出了他的主要哲学思想——意志主义,这一思想对后来的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叔本华在书中首先对康德的现象与物自体的区分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康德的这一区分是不彻底的,因为现象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意志。叔本华认为,世界本质上是意志的表象,而我们所能感知到的世界,只是意志的一种表现形式。
叔本华在书中提出的世界是意志的表象的观点,让我对世界的本质有了全新的理解。这一观点使我意识到,世界并非我们表面所看到的那样,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这种对世界本质的认识,使我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问题时,能够更加冷静和理智地去思考和解决。
叔本华对人生痛苦的根源的探讨,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认为,人类的痛苦源于生存意志的无法满足。这一观点使我认识到,人生的痛苦并非源自外界,而是源自我们内心的欲望。这让我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时,能够更加坦然地接受,并努力去调整自己的心态。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书笔记范文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书笔记范文概述《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德国哲学家叔本菲尔的重要著作,全书共分三卷共二十七章,探讨了意志和表象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
本读书笔记主要总结了该书的主要观点和思想,并对其中几个重要章节进行了详细分析。
意志和表象的关系叔本菲尔认为,意志和表象是两个相互依存且相互作用的概念。
他将意志理解为人类内在的驱动力和动力,而表象则是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理解。
意志和表象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中,叔本菲尔提出了意志和表象相互作用的理论。
他认为,意志通过表象来表达和实现自己。
换言之,我们所感知到的外部世界是我们内在意志的表现,而我们的意志则通过这些表象来实现自己。
这种理论深刻地揭示了人类认识世界和行为的本质。
意志和表象的关系可以类比于音乐家和乐器的关系,音乐家即为意志,乐器则为表象,音乐家通过乐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意志的解放与苦难叔本菲尔进一步探讨了意志的解放与苦难的关系。
他认为,意志的解放是人类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基础,而苦难则是人类无法脱离的现实。
意志的解放可以通过思考和认识表象的本质来实现,而苦难则是因为人类常常被表象所迷惑,无法理解真实的本质。
在第十三章《关于自由的否定与胜利》中,叔本菲尔通过剖析人类意志的困境和困扰,说明了意志解放的必要性。
他认为,人类常常被欲望所束缚,无法从表象中解脱出来,从而导致苦难的产生。
只有当人们意识到表象的虚幻性,通过超越表象来认识真实的世界,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意志的伦理观叔本菲尔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中也提出了自己的伦理观。
他认为,人类应该通过超越个人的意志,达到普世意志的境界。
在第二十七章《普世意志与道德》中,叔本菲尔详细描述了普世意志的概念和价值。
普世意志是一种超越个体意志的境界,它是一种对于世界本质的深刻认识和理解。
只有当人们能够将个体意志融入普世意志中,超越个人欲望和私利,才能实现真正的道德和伦理境界。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_2200字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_2200字《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2200字接上……当然,提出了需要这样一味药而自己并没有研制出来,不意味着后面人做不到。
这是叔本华哲学带给我们的一种希望和信心,在更远的未来,我们的后人一定能够找到切实的路径,使人类在一定程度完成这种超越性的肉体和精神同时实现的飞升。
现在,我们继续沿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去看待这个试图摆脱意志与表象的我,此即“超我”。
超我的存在,主要就是为突破意志对于我们的控制和表象对于我们的局限。
超我越发达,我们的痛苦就越少,快乐就越多。
叔本华的这个超我到了尼采那里,就成了“超人”,所以尼采的哲学又被称为超人哲学。
到此为止,我们基本清楚了叔本华的意志之我(精神上的本我),表象之我(精神上的自我),以及试图控制意志与表象之我(精神上的超我)。
作为叔本华的哲学追求,是要试图分解三个我,从而实现我的存在自由。
作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追求,则是要调和三个我,从而实现我的存在自由。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直接来源于叔本华的哲学,但他看到了叔本华哲学的局限,即目前还走不通的对于意志与表象的超升之路,转而寻求与意志与表象的和平共处。
简单说,就是既然我消灭不了你,那么我就要想办法和你和平共在。
区别在于,在叔本华这里,生存欲望是第一意志。
而在弗洛伊德这里,生殖欲望是第一意志。
生存的对象是自己,生殖的对象是自己的延续,即后代。
为什么在弗洛伊德这里明明作为第一欲望的生存反而被束之高阁?这是因为弗洛伊德领悟到,叔本华的超越在自己身上是不能实现的,但是人只要能够生殖后代,就有超越的可能。
换言之,一个人是会死的,但是只要他有后代,在某种意义上他就是永生的。
因此一个意志最终的追求,其实就是延续意志,而延续的方法,就是在生殖冲动下实现的后代延续。
当然,这个逻辑不会得到叔本华的认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他是反对生殖后代的。
叔本华哲学的意义是什么?由于叔本华的哲学受佛教的直接启发,因此我们还可以从佛教这里找到叔本华哲学的内在逻辑和追求所在。
《作为意志与表相的世界》读后感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书笔记书的基本内容:《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全面阐述了叔本华唯意志主义的哲学观。
这本书不光是叔本华哲学思想的完美展示,也是他对人类的看法的完整记录。
他的哲学主旨是宇宙唯一的真正的本体是意志,那些可见的、可触摸的现象只是真实存在的意志的表象。
他的体系不可避免地走向悲观主义。
书的主要观点可以有如下两个。
其一“世界是我的表象”,即外在世界只是感觉和表象的世界。
但在表象世界的背后,还存在一个意志世界,“世界是我的意志”。
意志是万物的基础。
整个世界就是意志,意志是唯一的,不可分的实体,人的认识和理性就是意志客观化发展到一定级别后的产物。
其二是“世界的本质是意志”,即世界的精神内核是“生存意志”(此处我强调“生存意志”是为与尼采的“权力意志”区别),也许初学者会不理解意志的确切意思,在此我解释一下:生存意志是指宇宙万物的本质是生存下去的欲望,生存包含两个意思:“饮食”是个体的生存,“男女”是种族的生存。
权力意志是指万物并不满足生存,还有主宰一切的欲望。
叔本华认为,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认识本质,包括自我和世界的本质。
他说:“我们决不能从外面得到事物的真正本质。
无论我们怎样进行探究,我们只能得到印象和名称。
我们就像一个人绕着城堡走来走去总找不到入口,只能有时粗略描绘一下城堡的外观。
”“让我走进里面去。
如果我们探索出我们自己心灵的本质,我们也许就有了开启外部世界的钥匙。
”书中对世界做了定义.世界是什么,世界就是人的表象,这是一条适用于一切有生命、能认识的生物的真理。
人所认识到的一切事物并不是本身存在的,而是存在于人的表象,也就是意识中的东西。
世界上的事物是相对于人而存在的。
是依赖于主体的。
比如人看见的太阳,其实并不是太阳,而是看见太阳的眼睛,是人的意识。
叔本华的这种认识论强调了人的主观意识,而否定了一切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事物。
志的奴仆。
一般来说,智力或由于危险,如狐狸,或由于需要,如罪犯,而发展起来。
2024年《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书心得个人所感范文
2024年《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书心得个人所感范文《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代表作之一。
本书通过对意志和表象的探讨,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意志本源以及世界的本质。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人生的理解有了新的视角。
以下是我个人对这本书的阅读心得:首先,叔本华在本书中提出了“意志”和“表象”这两个核心概念。
他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而我们所感知和理解的世界则是通过表象展现出来的。
意志是无法被完全理解或把握的,它是超越理性和观念之上的力量。
而表象则是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和思考的产物,是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
这两个概念的提出使我开始思考我的感知和理解是否能够真正接近世界的本源。
其次,叔本华强调了意志的压迫性和无休止的欲望。
他认为,我们的行为和欲望都是受到无意识的意志的支配。
人类在追逐欲望的过程中,常常感受到无尽的痛苦和不满。
这一观点让我对自己的欲望和追求有了深刻的反思。
我开始意识到,人生中的许多不满和痛苦,是源于对于欲望的无尽追逐和无法满足的渴望。
因此,要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就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摆脱对物质的过度依赖。
另外,叔本华还提出了“痛苦即是充实”的观点。
他认为,通过经历痛苦和苦难,人们的意志得到了锻炼和升华,从而达到更高的境界。
这一观点让我对痛苦和苦难有了不同的看法。
以往,我对痛苦往往是回避和逃避的态度,但现在我意识到,痛苦和苦难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们可以成为我成长和进步的机会。
只有通过面对痛苦和苦难,人们才能够突破自己的局限,提升自己的意志力和生命力。
除此之外,叔本华对艺术、爱情和道德等主题的探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通过对不同领域的思考,揭示了意志力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
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艺术可以成为我们释放情感和寻找内心安宁的途径;爱情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存在的意义;而道德则是人类在社会中互相约束和理解的基础。
这些都是人类追求幸福和满足的重要因素,也是我们在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寻找真实自我的关键。
大学生《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900字
大学生《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900字《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是叔本华的代表作品,书中叔本华的思想晦涩晦涩!有一个有一下的故事足以证明:在叔本华当柏林大学教授的时候与黑格尔在同一时间授课,结果,每次黑格尔的课外都每次座无虚席,而叔本华仅有两三个学生!《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表述了叔本华的黑格尔主要包括哲学思想:人生即意志之表现,意志又是无法满足的渊薮;而人生却又总是去追求这种无法满足的渊薮。
所以,人生即是四大痛苦。
世界是意志的,是一个痛苦的英国史。
真爱这本书中叔本华对幸福和痛苦的认识,最能打动我,让我对生命价值,对痛苦和幸福词语有了不同理解的理解!虽然这是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思想,是对世界的消极认知,但对于我来说,透过这种思想,我对人生的讲求有了更深的认知!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和爱恋无聊。
痛苦即未曾满足、受阻抑的欲求;而若意志达到其目的,即为满足、安乐和幸福。
生命意志的优点就是无休止的、盲目的欲求,现有的欲求被满足,新的欲求又产生了。
所以,人生来就是痛苦的。
另一方面,意志被满足而得的幸福也只是相对整体而言的、暂时的,相对是说幸福只具有消极或否定的意义,即它以欲求的不被满足为先行条件,不满足的痛苦被满足所遏止。
从痛苦中被解救出来,这就是幸福。
幸福建立在各种纷繁复杂、玩弄不休的欲求的痛苦的基础之上,先行的不被满足的痛苦越不强烈,满足后的幸福也就越强烈。
可以说,没有病痛就没有幸福,并且幸福的程度不论痛苦的美满程度:满足带来的幸福感因故只是暂时的。
因为,意志的本性就是无尽的贪婪,当一个欲求被满足后才,它又开始新的欲求,新的欲求会产生新的痛苦。
痛苦是根本的、永久的,而幸福是暂时的、相对的。
人们避免出现痛苦的努力,除了改变痛苦的体之外,对痛苦这类毫无影响。
即使在消除某个某一形态的痛苦上获得成功,但其代价是立刻又有更多的其他形态的接踵而至。
而且,痛苦暂时被幸福所代替的不得已同时,无聊又会紧随幸福,占据人的头脑,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的之间来回摆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_《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书《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叔本华最为著名的作品,叔本华是唯意志论哲学的创始人,他抛弃了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辨传统,力图从非理性方面来寻求新的出路。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奠定了他的哲学体系,他在书中提出了生存意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读后感,供大家参阅《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是由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所著。
叔本华是生命哲学的先驱,他非常敏感地感觉到人间的苦难,因而他的人生观了充满悲观色彩。
叔本华一生致力于柏拉图、康德哲学的研究,蔑视费希特、谢林、黑格尔。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一著作分为认识论、自然哲学、美学、伦理学四个部分。
叔本华认为“世界是我的表象”,人类的思维至多只能表现出世界的外部现象,表现为一个接一个的事物,而不可能在本质上说明这些事物。
在大千世界中,只有人与众不同,因为人具有意志,意志是人的本性,是万物的基础、它单一、玄奥、超越时空,无原因、无目的,不可改变。
意志在现象界中表现为不断上升的意识系列,处于永恒地无目的高一级形态与低一级形态的斗争中,因此与痛苦、灾难密不可分。
艺术仅仅具有短暂地使人摆脱意志的作用,真正的解放只“生于打破自我个性的束缚”。
他的哲学在一定程度通过尼采,影响了活力论、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哲学以及人类学家的观念和方法。
初读这本书,印象最深的是作者的开篇第一句“世界是我的表象”。
他认为,人不认识什么太阳,什么地球,而永远只是眼睛看见太阳,永远只是手感触着地球,那么围绕着人的世界只作为表象存在着。
我认为,主体的悟性至关重要,不同的主体将对事物获得不同的表象,每个主体所表象的内容应是有差别的。
读完了本书的第一章节,我并没弄清作者真正所表达的思想,却对自己的生活重新做了思考。
既然身外的世界只是自己的一个表象,我感知的事物,究竟是否真是事物的本身,我不能确定。
仅仅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没有渊博的知识,没有敏锐的洞察力,也不具备深刻的思想。
这样,我的悟性极可能平乏或是愚钝,被我表象的世界一定是不够真实的,也相信我的周围也存在不少与我相近之人。
我不再固执地认为自己的言行都正确,试着去提高自己,试着去理解他人。
我渴望《作为意志和表现的世界》这本书能为我平淡的思想播种上智慧的种子,表像和意志可以说这两个概念就是哲学应涉及的核心,我感觉几乎不用看他的论证过程就可以直接认可他的两句核心论点:“世界是我的表象,世界是我的意志。
”意志和表象揭示了两种视界。
从现实生活来讲,我们的表象够构成我们的世界。
我们不妨引用叔本华的话:“世界是我的表象”这是一个真理,是对于任何一个生活着和认识着的生物都有效的真理;不过只有人能够将它纳入反省的,抽象的意识罢了。
这点完全是不证自明的,如果有人怀疑的话,那么就会让我以为他想获得更加具体的直观,怀疑自己的视觉也并非过分荒谬,所以我也许会告诉他要达到某种本质直观,最好先拿砖头崩自己脑袋一下。
作为表象的世界因为它的无可置疑,所以不是我们考察的重点。
而真正需要我们解答的显然也是大家一直都期待的,即“世界作为我们的意志”。
“世界作为我们的意志”是一个表示判断的简单命题,虽然组成这个句子的概念并不简单,而且可以说很复杂,又很容易产生误解。
形式逻辑中要求我们判断正确表达清晰,所以首要之点就是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也就是定义和划分。
“意志”即是人的一切思维活动的总称。
这就是意志的定义,那么它的外延有哪些呢?思想、情感、认识、精神等等一切与思维或人大脑的自由活动相关的东西都可以称为意志。
为了方便认识,根据二分法有人把意志分为…理性‟和…非理性‟两部分,并一直沿用。
到了现在,…理性‟仍然是我们判断某人精神状态所常用之词。
此种分法的确有用,而且解决了许多的问题,我也是和同意的。
但是换一种认识角度,我认为叔本华的分类更加迷人,他是意志就是欲望。
我也说人生就是欲望。
这里就不仅限于意志范围了,表象和世界就是欲望。
尊敬的马克思说过…哲学家的任务是改变世界,但问题是如何改变世界‟。
伟大的毛主席也说 ( 显然是沿用列宁的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大家认为哲学家的无用就在只会空口说白话,只说不会干。
那么现在就这么认为吧!再看…问题是改变世界‟人类的特点之一就是有自由的意志去创造发现,创造显然是实践的一种,而且属于高级形态的实践,因为人们已经不再是盲目的为生存而生活,而是有目的的并且先有目的的原形在思想中,然后去实现它。
创造之所以是创造就是缘于人类把其勇敢、勤劳、智慧等融入自己的生产之中,而决定这一切乃需要高级的思维能力。
尽管现实本身有许多不让人满意,但大家对人的判断的标准仍然是智力水平的高低,到我们实际中就是学历的高低,好像把老命栓在一张四四方方的纸上。
总而言之,人的实践多是由思想所起决定性判断作用的。
这是思想的特殊性,有些时候人们宁愿身体不舒服,但思想满足了就好了(如阿Q之精神战胜法)。
思维的能动性、特殊性以及作为高一级的意识形态,完全可以让其他的东西黯然失色。
读完《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本书,所要做的是要把自己的表象世界和意志世界统一起来,想要追求远大的目标,必须有持久的信念和有效的行动。
《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是叔本华的代表作品,书中叔本华的思想晦涩难懂!有一个有去的故事足以证明:在叔本华当柏林大学教授的时候与黑格尔在同一时间授课,结果,每次黑格尔的课堂都座无虚席,而叔本华仅有两三个学生!《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表述了叔本华的主要哲学思想:人生即意志之表现,意志又是无法满足的渊薮;而人生却又总是去追求这种无法满足的渊薮。
所以,人生即是一大痛苦。
世界是意志的,是一个痛苦的世界。
这本书中叔本华对幸福和痛苦的认识,最能打动我,让我对生命价值,对痛苦和幸福含义有了不同的理解!虽然这是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思想,是对世界的消极认知,但对于我来说,透过这种思想,我对人生的追求有了更深的认知!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和无聊。
痛苦即未曾满足、受阻抑的欲求;而若意志达到其目的,即为满足、安乐和幸福。
生命意志的特性就是无休止的、盲目的欲求,现有的欲求被满足,新的欲求又产生了。
所以,人生来就是痛苦的。
另一方面,意志被满足而得的幸福也只是相对的、暂时的,相对是说幸福只具有消极或否定的意义,即它以欲求的不被满足为先行条件,不满足的痛苦被满足所消除。
从痛苦中被解救出来,这就是幸福。
幸福建立在各种纷繁复杂、纠缠不休的欲求的痛苦的基础之上,先行的不被满足的痛苦越强烈,满足后的幸福也就越强烈。
可以说,没有痛苦就没有幸福,并且幸福的程度取决于痛苦的程度:满足带来的幸福感只是暂时的。
因为,意志的本性就是无尽的冲动,当一个欲求被满足后,它又开始新的欲求,新的欲求会产生新的痛苦。
痛苦是根本的、永久的,而幸福是暂时的、相对的。
人们消除痛苦的努力,除了改变痛苦的形态之外,对痛苦本身毫无影响。
即使在消除某一形态的痛苦上获得成功,但其代价是立刻又有更多的其他形态的痛苦接踵而至。
而且,痛苦暂时被幸福所代替的同时,无聊又会紧随幸福,占据人的头脑,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的之间来回摆动。
由此可知,人的生命就是不停地追逐新的欲求,而这种追逐并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
但从生到死,每个个体的人都在忙碌的为此奔波着。
这就是人生的真谛。
如果按照叔本华的思想看,人生就是一种痛苦,一个人所感受的痛苦与他的生存意志的深度成正比。
生存意志越强,人就越痛苦。
要摆脱痛苦的途径只有一条,就是抛弃欲求,否定生存意志。
那么,我想问,人类生存的价值在于什么?如果人没有欲求,没有对欲求的痛苦,那么人还是人类吗?人类和其他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呢?而且,如果为了摆脱痛苦而抛弃欲求,否定生存意志,那么作为人类作为动物,本性的生存欲望要被摒弃,那么人类这种高智商动物还能长期存在下去吗?我想,既然自然赋予我们动物的天性,又使我们作为人类成为世界的主宰者,那么我们就应该遵从自然规律给我们的本性!为了欲求而痛苦,应该被视为是一种人的必然经历。
试想,如果人没有欲求,没有痛苦,那么人生就会平平淡淡的过去,没有喜怒哀乐,会使人生变得无聊,而这种无聊所带来的痛苦远比欲求带来的深!因此,接受这种欲求带来的痛苦,用乐观的心去对待这种痛苦,那么也就没什么可失望的了!我想说,既然生命意志体现为永无止尽的欲求、永无止尽的为了生存而挣扎,并且这一切必将以失败和死亡告终。
那么,我想问,这死亡的之终极原因何在?当然,还是意志!如果说意志是蕴藏于这世间万物之中的本质,那么,它将是混沌不明的,因为这世间充斥着很多矛盾——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终。
所以,就不能说意志只是欲求着开始,因为它同样欲求着终结。
所以说,人生意义不能仅仅体现为生存意志,还应该体现在其他方面,诸如认知和情感。
通过意志、认知和情感的结合,人生才会丰富多彩,才会更有意义!我认为,幸福感并非像叔本华在这本书中所说的那样无力!虽然痛苦一生无法解脱,但是,在人的欲求满足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幸福感是非常强烈的,之后,才是空虚和无聊。
与其说人是追求着物欲,倒不如说是追求着对幸福感的渴望。
即使强烈程度比欲求得到满足时的幸福弱得多,渴望也是一种幸福。
但是人的欲求又是痛苦的,是伴随人的一生的。
所以说,人生奋斗的过程是有苦有乐的,不能只看到、放大人生的痛苦,更应该看到人生的幸福,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作为哲学家叔本华最著名的代表作,哲学思想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而且叔本华一生的道路坎坷,哲学界对他和他的著作的封杀丝毫没有动摇他追求真理的心。
虽然我不能全部接受他的思想,但在读这本书时,我能感受到作者灵魂深处的强大力量,为他对自己思想的坚持,对哲学不懈努力感到敬佩!叔本华之后,佛洛依德和尼采等很多哲学家都或多或少地继承了他的理论,使得叔本华的思想得到发现,得到认可,得到传播。
正如这位倔强的哲学家为这部悲观主义巨著做出的最乐观的预言,“这部书不是为了转瞬即逝的年代而是为了全人类而写的,今后会成为其上百本书的源泉和根据。
”致敬叔本华!叔本华认为,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认识本质,包括自我和世界的本质。
他说:“我们决不能从外面得到事物的真正本质。
无论我们怎样进行探究,我们只能得到印象和名称。
我们就像一个人绕着城堡走来走去总找不到入口,只能有时粗略描绘一下城堡的外观。
”“让我走进里面去。
如果我们探索出我们自己心灵的本质,我们也许就有了开启外部世界的钥匙。
”世界的定义世界是什么,世界就是人的表象,这是一条适用于一切有生命、能认识的生物的真理。
人所认识到的一切事物并不是本身存在的,而是存在于人的表象,也就是意识中的东西。
世界上的事物是相对于人而存在的。
是依赖于主体的。
比如人看见的太阳,其实并不是太阳,而是看见太阳的眼睛,是人的意识。
叔本华的这种认识论强调了人的主观意识,而否定了一切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