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造影检查技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DSA造影检查(X线检查技术课件)
• 操作者应掌握各减影方式的特点及适用范 围。
• 阅读病历资料,根据病情及检查要求,确 定减影方式。
(五)选择及确定采集时机及帧率
• 原则:摄取对比剂最大浓度时刻,并尽可能减少曝 光量次数。
• 方式:键盘输入指令按设定程序执行。 • 高压注射器选择---照射延迟/注射延迟。 • 延迟的选择取决于:造影方法、导管顶端至造影部
为切口较大,出血较多,易感染。 • (二)经皮穿刺插管法:
DSA的插管方式
IV-DSA
非选择性
选择性
中心法 外周法
IA-DSA
选择性 超选择性
IA-DSA
• 穿刺途径:股动脉、肱动脉、腋动脉,少数经颈 动脉、锁骨下动脉。
• 选择性:将导管尖置于受检查部位近端约2厘米 处注射对比剂。主要用于主动脉及主干分支。
造影导管头端出厂时就塑 选插不同部位的血管
3.导引钢丝
• 由不锈钢的内芯和不锈钢细丝组成的弹簧状的 外层组成,顶端较细并较柔软,可以弯曲,长 度为50cm~140cm不等,最长可达260cm,一 般要求导丝比导管长20cm,其目的为了方便操 作。根据使用物理特性不同可以分为:超滑导 丝、超硬导丝、超长的交换导丝
扩张管和导管鞘
7.穿刺针
• 其作用是将导丝和导管引入血管,不锈钢,针 尖锋利、切缘光滑,针的大小用“号 ”(gauge)表示,常用18号(内径1.06mm, 外径1.22mm)或19号(内径0.78mm,外径 1.02mm),7cm长。
8.球囊
9.支架
• 按展开方式:自膨式
•
球囊扩张
心 电 监 护 仪
• 单位:PSI(磅/平方英寸)。
(七)DSA图像记录、存储与传输
• 1.激光打印照片 • 2.X线影像录像片 • 3.数字图像工作站记录光盘
• 阅读病历资料,根据病情及检查要求,确 定减影方式。
(五)选择及确定采集时机及帧率
• 原则:摄取对比剂最大浓度时刻,并尽可能减少曝 光量次数。
• 方式:键盘输入指令按设定程序执行。 • 高压注射器选择---照射延迟/注射延迟。 • 延迟的选择取决于:造影方法、导管顶端至造影部
为切口较大,出血较多,易感染。 • (二)经皮穿刺插管法:
DSA的插管方式
IV-DSA
非选择性
选择性
中心法 外周法
IA-DSA
选择性 超选择性
IA-DSA
• 穿刺途径:股动脉、肱动脉、腋动脉,少数经颈 动脉、锁骨下动脉。
• 选择性:将导管尖置于受检查部位近端约2厘米 处注射对比剂。主要用于主动脉及主干分支。
造影导管头端出厂时就塑 选插不同部位的血管
3.导引钢丝
• 由不锈钢的内芯和不锈钢细丝组成的弹簧状的 外层组成,顶端较细并较柔软,可以弯曲,长 度为50cm~140cm不等,最长可达260cm,一 般要求导丝比导管长20cm,其目的为了方便操 作。根据使用物理特性不同可以分为:超滑导 丝、超硬导丝、超长的交换导丝
扩张管和导管鞘
7.穿刺针
• 其作用是将导丝和导管引入血管,不锈钢,针 尖锋利、切缘光滑,针的大小用“号 ”(gauge)表示,常用18号(内径1.06mm, 外径1.22mm)或19号(内径0.78mm,外径 1.02mm),7cm长。
8.球囊
9.支架
• 按展开方式:自膨式
•
球囊扩张
心 电 监 护 仪
• 单位:PSI(磅/平方英寸)。
(七)DSA图像记录、存储与传输
• 1.激光打印照片 • 2.X线影像录像片 • 3.数字图像工作站记录光盘
医学影像学ppt课件
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原理
X线检查
超声成像
利用X射线的穿透性,对人体不同组织进行 成像,主要用于骨骼系统疾病的诊断。
利用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反射和传播特 性进行成像,广泛应用于腹部、妇产、心 血管等领域的检查。
CT检查
MRI检查
采用X线旋转扫描和计算机处理技术,获得 人体横断面图像,具有高分辨率和三维重 建能力。
07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应用案 例分析
神经系统疾病案例分析
脑梗塞
通过CT和MRI影像表现,分析脑梗塞的部位、范围和程度,结合临 床表现进行综合诊断。
脑出血
介绍脑出血的CT和MRI表现,包括出血部位、出血量及周围脑组织 水肿情况等,探讨影像学在脑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脑肿瘤
通过病例分析,展示脑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包括肿瘤的位置、大小、 形态及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医学影像学ppt课件
目录
• 医学影像学概述 • 放射学基础知识 • X线检查技术 • 超声诊断技术 •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应用案例分析
01
医学影像学概述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医学影像学是运用影像学技术对 人体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门 医学科学。
发展历程
从早期的X线检查到现代的数字化 成像技术,医学影像学经历了漫 长的发展历程,技术水平不断提 高,应用范围日益广泛。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案例分析
01
肾结石
通过X线、超声和CT等影像学手段,分析肾结石的位置、大小、形态及
密度等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02
肾癌
结合病例分析,介绍肾癌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方法,包括超声、CT、
第二章第三节X线检查技术
• 优点:非晶硒不产生可见光,没有散射线的影 响,可以获得比较高的空间分辨率。
间接型平板探测器(非晶硅平板探测器)
由碘化铯等闪烁晶体涂层与薄膜晶体管或电荷耦合器 件或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构成它的工作过程一般 分为两步,首先闪烁晶体涂层将X线的能量转换成可 见光;其次或者,或将可见光转换成电信号。
(一)X线摄影条件的选择
(一)感光效应
(二)X线摄影条件的基本因素
(三)X线摄影条件的应用
1、感光效应
指X线通过人体被检部位后,使感光系 统感应有效X线,并由此产生诊断所需的 影像效果。即X线摄影后的影像效果均称 之为“感光效应”
或:X线对胶片的感光作用
影响感光效应的因素:
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焦-片距等
(2)固定管电压法
在X线摄影中值是固定的,作为照片密度的补 偿,随着被摄体的厚度d和密度p而变化。
管电压值一般要高10~20,所用的值成倍下降
3、对数率法及X线摄影条件规范化
不论是改变的X线摄影方法,还是固定技术, 都未能完全解决如何获得一张优质X线照片的 摄影条件问题,因此有必要恰当地解决诸因素 (、 mAs、几何条件、感光材料、滤线栅、 增感屏性能、电源整流方式、体厚等)的平衡 关系问题。
密度与灰度是组成医学影像的基本要素之一,
在影像上能够分辨出不同组织结构的原因是影 像具有足够的密度(灰度)和对比度。
医学影像的记录方式:干式打印 包括:激光打印和非激光打印
激光打印:①光一热式成像
②激光诱导成像
非激光打印:①直接热打印技术
②干式喷墨成像
医用X线照片:
• X线胶片的观察:
• 光线透光率的大小由照片的阻光能力决定。
缺点:在这过程中可见光会发生散射,对空间分辨率产 生一定的影响。
间接型平板探测器(非晶硅平板探测器)
由碘化铯等闪烁晶体涂层与薄膜晶体管或电荷耦合器 件或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构成它的工作过程一般 分为两步,首先闪烁晶体涂层将X线的能量转换成可 见光;其次或者,或将可见光转换成电信号。
(一)X线摄影条件的选择
(一)感光效应
(二)X线摄影条件的基本因素
(三)X线摄影条件的应用
1、感光效应
指X线通过人体被检部位后,使感光系 统感应有效X线,并由此产生诊断所需的 影像效果。即X线摄影后的影像效果均称 之为“感光效应”
或:X线对胶片的感光作用
影响感光效应的因素:
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焦-片距等
(2)固定管电压法
在X线摄影中值是固定的,作为照片密度的补 偿,随着被摄体的厚度d和密度p而变化。
管电压值一般要高10~20,所用的值成倍下降
3、对数率法及X线摄影条件规范化
不论是改变的X线摄影方法,还是固定技术, 都未能完全解决如何获得一张优质X线照片的 摄影条件问题,因此有必要恰当地解决诸因素 (、 mAs、几何条件、感光材料、滤线栅、 增感屏性能、电源整流方式、体厚等)的平衡 关系问题。
密度与灰度是组成医学影像的基本要素之一,
在影像上能够分辨出不同组织结构的原因是影 像具有足够的密度(灰度)和对比度。
医学影像的记录方式:干式打印 包括:激光打印和非激光打印
激光打印:①光一热式成像
②激光诱导成像
非激光打印:①直接热打印技术
②干式喷墨成像
医用X线照片:
• X线胶片的观察:
• 光线透光率的大小由照片的阻光能力决定。
缺点:在这过程中可见光会发生散射,对空间分辨率产 生一定的影响。
第一节 X线检查技术 PPT课件
(ⅲ)性能:增感屏的性能有二个方面:
①增感率
②对影像效果的影响
3)屏-片组合
屏-片组合成像性能的优劣表现在X线照片影 像与输入的X线信息影像的差别上,差别越小, 屏-片组合的信息传递功能就越好。屏-片组合 的信息传递功能通过MTF的测定来客观评价。
(2)影像增强器-电视系统
7.其他因素 当使用传统的屏-片组合进行摄影时,胶片处理条件
影响着照片的密度值,显影液就是影响感光效应的 重要因素。显影液的性能取决于显影液的配方、pH 值、显影时间和显影温度。一般讲,显影液浓度高、 pH值高、温度高相对感度高。在激光打印技术中, 照片的密度与照射激光的强度有正相关关系。
二、摄影条件的制定
2)间接型FPD:是一种以a-Si(非晶硅)光电二极 管阵列为核心的X线影像间接型FPD。
(ⅰ)基本组成:a-Si FPD基本组成是由CsI闪烁 体(cesium iodide scintillator)层、a-Si光电二极 管阵列、行驱动电路、列读取电路以及图像信号读 取电路等部分构成。
2)特性:IP主要结构是荧光物质层,它对放 射线、紫外线的敏感度远高于普通X线胶片, 摄影后IP上的潜影会因光的照射而消退,避 光不良或漏光的IP上的图像会因储存的影像 信息量减少而发白。
IP具有以下特性: (ⅰ)发射与激发光谱 (ⅱ)时间响应特征 (ⅲ)动态范围 (ⅳ)存储信息的消退 (ⅴ)天然辐射的影响
3.摄影距离
焦点至探测器的距离称为摄影距离,或称源像 距(source-image distance, SID)。焦点至 胶片的距离,简称为焦-片距(focus-film distance;FFD)。在感光量计算公式中SID 就是r。在摄影的有效范围内,探测器上得到 的感光量与SID的平方成反比。
X线照片密度与对比度(X线检查技术课件)
胶片上细微的观察范围减少。 • 因此通常只要在整个照片上有足够的对比
度,同时辨别出肢体的细微结构就可以。
(二)影响照片对比度的因素
• 1.X线对比度 • 在强度相同的X线照射下,X线对比度主要取决于
被照物体本身的因素。 • (1)被检体本身的因素: • X线诊断领域内,人体吸收X线的形式,主要是光
• 常用X线质为: ①超软X线摄影 25kV的X线; ②软X线摄影 25~40kV的X线; ③普通X线摄影 40~100kV的X线。 ④高千伏摄影 100~150kV的X线
普通胸片上所显示的女性乳房影(KV60~70)
低电压摄影所显示的女性乳房影(KV25~35)
• (3)X线量: • 一般认为X线量对X线对比度没有直接
• 3.摄影距离 X线强度与摄影距离(FFD)的平方 成反比。在摄影中,摄影距离越短,X线强度越 大,照片密度越高。缩短摄影距离,将增加影像 的模糊及放大变形,所以确定摄影距离的原则:
• 一要考虑X 线机容量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增长摄 影距离,以减小影像模糊与放大变形,确保影像 的清晰;
• 二要根据诊断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摄影距离。
• 照片密度是观察X 线照片影像的先决条 件,构成照片影像的密度必须适当,才 能符合影像诊断的要求。
• 人眼在正常的观片灯下能分辨的光学 密度值的范围在0.25~2.0 之间,对于 低于0.25 的光学密度值或高于2.0 的光 学密度值的X 线照片影像,人眼则难 以辨认。
• 密度为零的照片并不存在,因此片基的密 度值为0.2,色泽为淡兰色,目的是降低观 片灯的光强,减少视觉的疲劳。
• (2)X线质:X线照片对比度形成的实质 ,是被检体对X线的吸收差异。物质对X线 的吸收能力与X线波长的立方成正比。当胶 片的γ值不变时,用不同的线质摄影,所得 的照片对比度不同。
度,同时辨别出肢体的细微结构就可以。
(二)影响照片对比度的因素
• 1.X线对比度 • 在强度相同的X线照射下,X线对比度主要取决于
被照物体本身的因素。 • (1)被检体本身的因素: • X线诊断领域内,人体吸收X线的形式,主要是光
• 常用X线质为: ①超软X线摄影 25kV的X线; ②软X线摄影 25~40kV的X线; ③普通X线摄影 40~100kV的X线。 ④高千伏摄影 100~150kV的X线
普通胸片上所显示的女性乳房影(KV60~70)
低电压摄影所显示的女性乳房影(KV25~35)
• (3)X线量: • 一般认为X线量对X线对比度没有直接
• 3.摄影距离 X线强度与摄影距离(FFD)的平方 成反比。在摄影中,摄影距离越短,X线强度越 大,照片密度越高。缩短摄影距离,将增加影像 的模糊及放大变形,所以确定摄影距离的原则:
• 一要考虑X 线机容量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增长摄 影距离,以减小影像模糊与放大变形,确保影像 的清晰;
• 二要根据诊断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摄影距离。
• 照片密度是观察X 线照片影像的先决条 件,构成照片影像的密度必须适当,才 能符合影像诊断的要求。
• 人眼在正常的观片灯下能分辨的光学 密度值的范围在0.25~2.0 之间,对于 低于0.25 的光学密度值或高于2.0 的光 学密度值的X 线照片影像,人眼则难 以辨认。
• 密度为零的照片并不存在,因此片基的密 度值为0.2,色泽为淡兰色,目的是降低观 片灯的光强,减少视觉的疲劳。
• (2)X线质:X线照片对比度形成的实质 ,是被检体对X线的吸收差异。物质对X线 的吸收能力与X线波长的立方成正比。当胶 片的γ值不变时,用不同的线质摄影,所得 的照片对比度不同。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件:造影检查技术
第三节 造影检查技术
(一) DSA成像原理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利用影像增强器将透过 人体后已衰减的未造影图像的X线信号增强, 再用高分辨率的摄像机对增强后的图像作一 系列扫描。扫描本身就是把整个图像按一定 的矩阵分成许多小方块,即像素。所得到的 各种不同的信息经模/数(A/D)转换成不同 值的数字信号,然后存储起来。再把造影图 像的数字信息与未造影图像的数字信息相减, 所获得的不同数值的差值信号,经数/模(D /A)转制成各种不同的灰度等级,在监视器 上构成图像。由此,骨骼和软组织的影像被 消除,仅留下含有造影剂的血管影像。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五章 X线造影检查技术
第三节 造影检查技术
第三节 造影检查技术
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第三节 造影检查技术
平板DSA
第三节 造影检查技术
血管造影,因血管与骨骼及软组织影重迭, 血管显影不清。过去采用光学减影技术可 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使血管显影清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简称DSA)则是利用 计算机处理数字化的影像信息,以消除骨 骼和软组织影的减影技术,是新一代血管 造影的成像技术,是影像医学、临床医学、 计算机技术结合而发展起来的边缘科学技 术。
第三节 造影检查技术
成像原理
影像增强器
X线球管
造影图像 - 蒙片 = DSA图像
第三节 造影检查技术
(二)成像方式
静脉DSA(IV-DSA) • 外周静脉法 • 中心静脉法 动脉DSA(IA-DSA) • 选择性动脉法 • 超选择性动脉法
第三节 造影检查技术
1、静脉DSA 是一种高剂量(高浓度和大 剂量)造影检查;显影的血管互相重叠; 对小血管显示不理想。目前基本不用。
主动脉弓注药时,颈A造影对比剂总量10~ 15ml/次,流速5~8ml/s;椎A对比剂用量 6~8ml /次,流速3~5ml/s,压限45 ~600 PSI。颈内A注药,对比剂用量8~10ml/次,流 速6~7ml/s;椎A内注药,对比剂用量6~ 8ml /次,流速4~5ml/s,压限300 PSI ;颈 总A注药,总量10~15ml/次,流速6~8ml/ s,压限450 PSI;颈外A注药,对比剂用量6~ 8ml/次,流速3~6ml/s ,压限300 PSI 。
X线摄影检查技术
13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三章 X线摄影检查技术 第一节 X线摄影基本参数
一、感光效应与摄影参数
感光量:E 将此相对固定的感光因素综合用k表示,则感光效应公式 可简化为: E = k·(Vn·I·t)/r2 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焦-片距是根据病变情况需 要经常变动的四个感光因素,习惯上称为曝光参数,狭义 的 “X线摄影条件”。
一、感光效应与摄影参数 二、摄影条件的制定与应用 三、数字化X线摄影条件的应用 四、优质X线照片的标准
11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三章 X线摄影检查技术 第一节 X线摄影基本参数
一、感光效应与摄影参数
感光效应:
X线通过人体被检部位后,使感光系统(屏-片系统、透视 荧光屏、透视影像增强器、IP板、平板探测器等光电转换 系统)感应有效X线,并由此产生诊断所需的影像效果。
普通检查:
X线透视
X线摄影
2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三章 X线摄影检查技术 第一节 X线摄影基本参数
X线摄影检查技术概述
1、X线透视: 定义:将被检者置于X线球管与荧光屏之间,通过转动被检 者身体,多方位、多角度动态观察,立即得到检查部位形 态及功能信息的检查方法。 原理:X线的穿透作用、荧光作用、机体的自然对比; 分类: 暗室透视:荧光屏式; 明室透视:电视透视(影像增强器)→数字化透视。
E = k·(Vn·I·t·S·f·Z)/(r2·B·Da)·e-μ d V:管电压 n:管电压指数 I:管电流 t:曝光时间
S:胶片感光度或成像因数 f:增感屏的增感率
Z:靶物质原子序数
r:摄影距离
B:滤线栅曝光量倍数
D:射野的面积
e:自然对数底
μ :组织X线吸收系数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三章 X线摄影检查技术 第一节 X线摄影基本参数
一、感光效应与摄影参数
感光量:E 将此相对固定的感光因素综合用k表示,则感光效应公式 可简化为: E = k·(Vn·I·t)/r2 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焦-片距是根据病变情况需 要经常变动的四个感光因素,习惯上称为曝光参数,狭义 的 “X线摄影条件”。
一、感光效应与摄影参数 二、摄影条件的制定与应用 三、数字化X线摄影条件的应用 四、优质X线照片的标准
11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三章 X线摄影检查技术 第一节 X线摄影基本参数
一、感光效应与摄影参数
感光效应:
X线通过人体被检部位后,使感光系统(屏-片系统、透视 荧光屏、透视影像增强器、IP板、平板探测器等光电转换 系统)感应有效X线,并由此产生诊断所需的影像效果。
普通检查:
X线透视
X线摄影
2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三章 X线摄影检查技术 第一节 X线摄影基本参数
X线摄影检查技术概述
1、X线透视: 定义:将被检者置于X线球管与荧光屏之间,通过转动被检 者身体,多方位、多角度动态观察,立即得到检查部位形 态及功能信息的检查方法。 原理:X线的穿透作用、荧光作用、机体的自然对比; 分类: 暗室透视:荧光屏式; 明室透视:电视透视(影像增强器)→数字化透视。
E = k·(Vn·I·t·S·f·Z)/(r2·B·Da)·e-μ d V:管电压 n:管电压指数 I:管电流 t:曝光时间
S:胶片感光度或成像因数 f:增感屏的增感率
Z:靶物质原子序数
r:摄影距离
B:滤线栅曝光量倍数
D:射野的面积
e:自然对数底
μ :组织X线吸收系数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ppt课件
PPT课件 27
CRT显示
读出 IP 图象处理 PACS 存贮 打印
其他医院
PPT课件
28
CR系统利用常规X线摄影设备实现 信息数字化,把常规X线摄影的模拟信息 转换为数字信息;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 技术实现各种图像后处理(postprocessing)功能,增加图像显示的层次; 可降低X线辐射剂量,利于病人和工作人 员的防护;CR系统获得的数字化信息可 通过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ng system; PACS)实现远程医学(tele-medicine)。
PPT课件 29
2.DR DR又称直接数字X线摄影,是以平板探 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FPD)探测穿 过人体后的X线,并通过平板探测器后面 的电路把信息直接数字化形成数字影像。 DR系统成像时间短,曝光后数秒钟就可 以得到数字影像。以前的DR是在X线电 视系统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图像数字 化处理将电视摄像机摄取的模拟视频信 号经过采样、模/数转换(analog to digital, A/D)后形成数字影像。
PPT课件 14
4.体层摄影 体层摄影( tomography )是指在 X 线曝光 过程中人体保持不动,X线管和胶片作反 向同步运动,摄取人体内某一层面组织 影像的检查技术。体层摄影有纵断体层 和横断体层之分。横断体层已被淘汰。 纵断体层摄取人体某一纵向层面(冠状、 矢状或斜面)的组织影像显示清楚,层 面以外的结构影像模糊不清。X线管和胶 片的运动轨迹有直线、圆、椭圆、内圆 摆线、涡卷线等。
PPT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
CRT显示
病人
FPD
计算机
后处理
存贮
CRT显示
读出 IP 图象处理 PACS 存贮 打印
其他医院
PPT课件
28
CR系统利用常规X线摄影设备实现 信息数字化,把常规X线摄影的模拟信息 转换为数字信息;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 技术实现各种图像后处理(postprocessing)功能,增加图像显示的层次; 可降低X线辐射剂量,利于病人和工作人 员的防护;CR系统获得的数字化信息可 通过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ng system; PACS)实现远程医学(tele-medicine)。
PPT课件 29
2.DR DR又称直接数字X线摄影,是以平板探 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FPD)探测穿 过人体后的X线,并通过平板探测器后面 的电路把信息直接数字化形成数字影像。 DR系统成像时间短,曝光后数秒钟就可 以得到数字影像。以前的DR是在X线电 视系统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图像数字 化处理将电视摄像机摄取的模拟视频信 号经过采样、模/数转换(analog to digital, A/D)后形成数字影像。
PPT课件 14
4.体层摄影 体层摄影( tomography )是指在 X 线曝光 过程中人体保持不动,X线管和胶片作反 向同步运动,摄取人体内某一层面组织 影像的检查技术。体层摄影有纵断体层 和横断体层之分。横断体层已被淘汰。 纵断体层摄取人体某一纵向层面(冠状、 矢状或斜面)的组织影像显示清楚,层 面以外的结构影像模糊不清。X线管和胶 片的运动轨迹有直线、圆、椭圆、内圆 摆线、涡卷线等。
PPT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
CRT显示
病人
FPD
计算机
后处理
存贮
胸部X线检查技术(心脏大血管造影)(X线检查技术课件)
• 4、左冠状动脉造影蜘蛛位: • 也称左前斜头位,即影像
增强器置于左前斜(LAO)40 ~600,并向足倾斜15~250( CAU)。显示左主干、中间支 、前降支及回旋支分叉部,及 各分支近段。
• 5、右冠状动 脉造影LAO 30~400位:
• 也称正位或 摄影体位,右 冠状动脉主干 显示呈“C”型 切线位。
(二)左心造影
1.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 ①左心先天性心脏病及血管畸形患者; ②瓣膜性心脏疾病患者; ③各种肥厚扩张、限制性心肌病; ④心脏占位性疾病患者。
• (2)禁忌证: • ①对碘过敏患者; • ②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患者; • ③严重心力衰竭和肺动脉高压患者; • ④严重心率失常、电解质紊乱患者。 • ⑤.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 • ⑥严重的外周动脉疾病患者。
• 5.标准影像显示 • 胸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清晰显示。主动
脉升部与降部在前后位影像上略有重叠 ,侧位影像显示主动脉展开。
(四)腔静脉造影
1.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 ①腔静脉内血栓; ②腔静脉位置异常; ③周围病变所致腔静脉狭窄、梗阻及受累情况。 (2)禁忌证:同前
• 2.检查前准备同前 • 3.检查方法 • Seldinger穿刺技术,上腔静脉一般在肘正
• (2)禁忌证: • ①对碘过敏患者; • ②有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患者; • ③未控制的严重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 ④电解质紊乱患者;⑤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患
者。
2.检查前准备
①术前谈话,签署知情同意书; ②测定出凝血时间及碘过敏试验; ③训练术中呼吸和屏气方法; ④术前2~3小时禁食、禁饮; ⑤对精神紧张者给予适当镇静;
2.检查前准备
DR和DSA(X线检查技术课件)
第四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一、基本原理
• (一)DSA图像的形成 • ①摄制普通片,制成mask片即蒙片; • ②摄制血管造影片; • ③将蒙片与血管造影片减影即得到DSA
图像。 • 在造影过程中任意一幅图像均可作为蒙
片。
• DSA信号形成特点: (1)制备蒙片为减影的关键; (2)蒙片与普通平片的影像相同,但密度正好
30帧/秒
超脉冲方式: 用于胸部活动度大的部位及心脏 大血管活动快的部位
• 2.能量减影:
• 能量减影也称双能减影,K一缘减影。即进 行兴趣区血管造影时,同时用两个不同的 管电压,如70kV和130kV取得两帧图像, 作为减影对进行减影,由于两帧图像是利 用两种不同的能量摄制的,所以称为能量 减影。
• 2)探测元阵列单元:用TFT 技术在一块玻 璃基层上组装几百万个探测元阵列,每个 探测元包括:
• 一个电容和一个TFT,对应图像的一个像 素。诸多像素被排列成二维矩阵,按行设 门控线,按列设图像电荷(信号强度)输 出线。
• 3)高速信号处理单元:产生地址信号并激 活探测元阵列中的TFT。作为对这些地址 信号的响应而读出的电子信号被放大后送 到A/D 转换器。
Digital Radiography (DR)
二、直接转换式平板探测器
• 直接转换FPD分为非晶硒(a-Se)为光电 材料的FPD和多丝正比电离室型。
• 1.非晶硒(a-Se)平板探测器 • (1)组成:a-Se FPD 由X线转换、探测元
阵列、高速信号处理和数字影像传输单元 等组成。
X 线转换单元
CR 成像板
模
影像增强器+电影胶片
拟
增感屏+X线胶片
接 X线-潜影-可见光-影像 X线-潜影-可见光-影像
X线造影检查技术
察 皮肤反应,若形成直径1. 5cm红斑及红斑周围有伪足者即为 阳性,局部发生水泡、变黑及坏死者为强阳性。 ⑤静脉注射试验:是用30%碘制剂1ml,行缓慢静脉注射, 15min后产生恶心、呕吐、胸闷、咳嗽、喷嚏、气急、尊麻
麻醉药过敏试验
将麻醉药0.1ml注入前臂皮内,10~15min后局 部出现红晕、丘疹等为过敏反应。
造影。 非选择性心血管造影:导管头端置于心腔
(如左心室)和主动脉内造影称为非选择 性造影。
适应证、禁忌证
1)适应证:先心病及血管畸形,左心室肿瘤 和主动脉疾患,风湿性二尖瓣及三尖瓣疾病
2)禁忌证:身体极度虚弱,严重肝肾功能不 良,碘过敏试验阳性,心力衰竭,严重甲亢
抽出针芯插入导丝 套针退出,扩张器 4)退出扩张器 插入导管鞘 5)抽出导丝, 导管沿导管鞘插入
心脏大血管
心血管造影分为选择性和非选择性两类。 选择性心血管造影:导管头端置于主动脉的 第一级分支,如冠状动脉进行造影,称为选 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如导管头端进人第二节 分支,如冠状动脉回旋支,则称为超选择性
(3)水溶性碘对比剂副反应的机制
特异质反应:病人个体对碘的过敏反应。难以预测和防止
特异质反应的机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①细胞释放介体,注射碘对比剂后,损伤血管内皮系统,体 内产生并释放组织胺,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②抗体抗原反应,发生这种碘过敏反应的病人,血清中对比 剂抗体活性高,且与作为抗原的对比剂发生反应并产生症状 ③激活系统,主要是补体系统的激活,使人体处于敏感的反 应状态,在对比剂注入后,很容易产生临床症状; ④精神性反应,如焦虑、紧张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特异质反应的临床表现: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如面部潮红、 结膜充血、喉头水肿、呼吸不畅或困难,严重者可发生抽 搐、休克、呼吸心跳暂停等。
麻醉药过敏试验
将麻醉药0.1ml注入前臂皮内,10~15min后局 部出现红晕、丘疹等为过敏反应。
造影。 非选择性心血管造影:导管头端置于心腔
(如左心室)和主动脉内造影称为非选择 性造影。
适应证、禁忌证
1)适应证:先心病及血管畸形,左心室肿瘤 和主动脉疾患,风湿性二尖瓣及三尖瓣疾病
2)禁忌证:身体极度虚弱,严重肝肾功能不 良,碘过敏试验阳性,心力衰竭,严重甲亢
抽出针芯插入导丝 套针退出,扩张器 4)退出扩张器 插入导管鞘 5)抽出导丝, 导管沿导管鞘插入
心脏大血管
心血管造影分为选择性和非选择性两类。 选择性心血管造影:导管头端置于主动脉的 第一级分支,如冠状动脉进行造影,称为选 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如导管头端进人第二节 分支,如冠状动脉回旋支,则称为超选择性
(3)水溶性碘对比剂副反应的机制
特异质反应:病人个体对碘的过敏反应。难以预测和防止
特异质反应的机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①细胞释放介体,注射碘对比剂后,损伤血管内皮系统,体 内产生并释放组织胺,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②抗体抗原反应,发生这种碘过敏反应的病人,血清中对比 剂抗体活性高,且与作为抗原的对比剂发生反应并产生症状 ③激活系统,主要是补体系统的激活,使人体处于敏感的反 应状态,在对比剂注入后,很容易产生临床症状; ④精神性反应,如焦虑、紧张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特异质反应的临床表现: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如面部潮红、 结膜充血、喉头水肿、呼吸不畅或困难,严重者可发生抽 搐、休克、呼吸心跳暂停等。
X线检查技术
脊柱骨
脊柱骨:脊柱的范围大,部位深, 椎体数目多,有生理弯曲存在。摄 影时要注意:①矫正生理弯曲,尽 量减少影像失真;②除第1、2颈椎 外,其他颈椎、胸椎、 腰椎、骶骨
前后位、侧位的位置摆法基本相同, 中心线均取所摄位置的中心;
③下部脊柱摄影前要清除肠内容物及 排尿;④脊柱多采用前后位和侧位, 必要时须加摄斜位片。如外伤、脊椎 病等;⑤拍摄脊柱片时必须深吸气后 曝光;⑥必须用滤线设备吸收散射线。
另外,头颅骨摄影时要用滤线栅,吸收 散射线,提高摄影效果。由于新的检查 技术的出现(CT、MR),使许多传统 的头颅位置不用或少用,如:颌下顶位、 眼眶位、鼻骨、颞骨、乳突、鼻窦的一 些摄影和位置等,本节不再述。
头颅后前位
病人取俯卧位。两肘弯曲,头部正中面 对台面中线,听眦线与台面垂直,该位 置可在眼眶内显示双侧的颞骨岩部和内 听道。
第1和第2颈椎前后位
病人取仰卧位。此位置能从口腔 中显示寰椎、枢椎和寰枢关节及 齿状突影像。
第3至第7颈椎前后位
病人取仰卧位。
颈椎侧位
病人取立位。颈部长轴与暗盒长 轴平行,头部向后仰。中心线对 准第4颈椎。
胸椎前后位
病人取仰卧位。身体正中面 对台面中线。中心线对准胸 骨角—剑突联线中点。
膀胱前后位
病人以仰卧位。身体正中面对台面 中线。暗盒上缘与髂骨嵴相齐,下 缘超过耻有联合下缘。中心线对准 暗盒中心。
膀胱左、右斜位
病人取仰卧位。身体正中面对台面中 线。然后将身体向左或向右倾斜,使 躯干与台面成45°。暗盒上缘与髂骨 嵴相齐,下缘超出耻骨联合下缘。中 心线对准暗盒中心。
膀胱侧位
摄影位置方法简单,但应用最广, 至今仍是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常 规位置是胸部后前位、侧位,心脏 大血管的后前位、侧位和左右前斜 位。
3.1普通X线摄影检查技术ppt课件
亦称X线摄影学基线。 4.听眶线:外耳孔与眼眶下缘的连线。此线为解剖学上的颅骨基底线,
亦称解剖学上的颅骨基线,或水平线。 5.听鼻线:外耳孔与鼻中棘的连线。
此线约与上齿咬合面平行。 6.听口线:外耳孔与同侧口角的连线。
24
基准面
1.正中矢状面:将头颅纵向分为左、右均等的两部分的 切面。 矢状面:虽不位于正中,但与正中矢状面平行的面。
41
2.焦-片距及物-片距的选择
根据投影的原理,在X线摄影工作中,被检体应
尽量贴近暗盒。而焦-片距从理论上讲,越远越好,
但实际上要考虑机器的性能、X线管的负荷、聚焦式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线栅的使用、物-片距的大小、
焦点b
被照体的厚度等因素。焦-片距
的选择应以被照肢体影像放大、
焦点a
失真及模糊不影响诊
断为宜,进行最优
45
6.X线管、肢体、暗盒的固定 普通X线摄影中要获得清晰的影像,
必须在曝光时使X线管、被照体、胶片三 者固定。被检部位可用压迫带、沙袋、棉 垫及泡沫砖等固定,并满足拍摄体位的要 求及被检者的舒适。摄影位置摆设完毕, 要锁紧X线管和片盒托盘固定钮。
地平面的轴线。
矢状轴(腹背轴):自腹侧面到达背
侧面,与垂直轴线呈直角交叉,与地
冠
面平行。
状
冠状轴:人体两侧同高点之间的连线,
面
与地平面平行,并与垂直轴、矢状轴
之间呈直角相互交叉。
水平面
冠状轴 矢状轴
矢状面
7
垂直轴
标准平面
矢状面:于前后方向将人体纵段为左右两部分的 切面,与矢状轴平行。
冠状面(额状面):于左右方向 将躯体纵断分为前后两部分的 断面,与冠状轴平行。 水平面:将人体横断为上下两部 分的断面,与腹背轴平行。
亦称解剖学上的颅骨基线,或水平线。 5.听鼻线:外耳孔与鼻中棘的连线。
此线约与上齿咬合面平行。 6.听口线:外耳孔与同侧口角的连线。
24
基准面
1.正中矢状面:将头颅纵向分为左、右均等的两部分的 切面。 矢状面:虽不位于正中,但与正中矢状面平行的面。
41
2.焦-片距及物-片距的选择
根据投影的原理,在X线摄影工作中,被检体应
尽量贴近暗盒。而焦-片距从理论上讲,越远越好,
但实际上要考虑机器的性能、X线管的负荷、聚焦式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线栅的使用、物-片距的大小、
焦点b
被照体的厚度等因素。焦-片距
的选择应以被照肢体影像放大、
焦点a
失真及模糊不影响诊
断为宜,进行最优
45
6.X线管、肢体、暗盒的固定 普通X线摄影中要获得清晰的影像,
必须在曝光时使X线管、被照体、胶片三 者固定。被检部位可用压迫带、沙袋、棉 垫及泡沫砖等固定,并满足拍摄体位的要 求及被检者的舒适。摄影位置摆设完毕, 要锁紧X线管和片盒托盘固定钮。
地平面的轴线。
矢状轴(腹背轴):自腹侧面到达背
侧面,与垂直轴线呈直角交叉,与地
冠
面平行。
状
冠状轴:人体两侧同高点之间的连线,
面
与地平面平行,并与垂直轴、矢状轴
之间呈直角相互交叉。
水平面
冠状轴 矢状轴
矢状面
7
垂直轴
标准平面
矢状面:于前后方向将人体纵段为左右两部分的 切面,与矢状轴平行。
冠状面(额状面):于左右方向 将躯体纵断分为前后两部分的 断面,与冠状轴平行。 水平面:将人体横断为上下两部 分的断面,与腹背轴平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小肠插管造影 摄影技术:透视下适当位置点片
小肠回虫 正常空、回肠
d,结肠造影
对比剂:常用医用硫酸钡 造影前准备:清除结肠内容物 造影方法:①钡剂灌肠造影
②低张双对比造影 摄影技术:正、侧、斜位
正常结 肠造影
全结肠性巨结肠俗称“鸡肠子”
1,关于胃肠双重对比的叙述,哪一项错误?
A、胃肠双重对比造影可显示粘膜的微皱襞 B、造影剂为钡剂加碘剂 C、胃微皱襞是胃小沟和胃小区 D、结肠微皱襞是无名沟与无名沟之间的小区 E、双对比造影常用于诊断胃肠早期病变
C、穿刺注入法如心血管造影 D、静脉肾盂造 影
E、静脉胆系造影
8,指出下列造影方法中哪些属于间接引入法?
A.子宫输卵管造影 B.支气管造影 C.静 脉肾盂造影
9,哪一种为非离子型造影剂?( )
A、硫酸钡 B、泛影葡胺
C、碘化油
D、阿米培
克
E、泛影钠
10,关于造影剂的使用,哪项是错误的?( )
A、胆影葡胺--胆道造影
5,相对可靠的碘过敏试验方法是( C ) A.口含试验 B.皮内试验 C.静脉试验 D.口服试验 E.结膜试验
6,下列造影组合,错误的是 (B)
A、膝关节-空气 B、心血管—碘油
C、消化道—钡剂 D、椎管—碘苯酯 E、膀胱—双重 对比
7,指出哪些是直接引入造影剂的方法?
A、口服法如钡餐检查 B、灌注法如支气管造 影
主要分:a,食道造影 b,胃及十二指肠造 影 c,空肠、回肠造影 d,结肠造影。
a,食道造影
对比剂:常用医用硫酸钡 造影前准备:无特殊 造影方法:①常规食管钡餐造影
②食管低张双对比造影 摄影技术:颈段食管摄取正、侧位片;
胸、腹食管摄取左前斜位片及右前斜位 片
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道
闭
锁
术
后
狭
窄
食道狭窄
食道闭锁
b,胃及十二指肠造影
对比剂:常用医用硫酸钡 造影前准备:禁饮食6-12h 造影方法:①胃及十二指肠常规造影检查
②胃及十二指肠低张双对比造影 摄影技术:仰卧位、俯卧位、站立位
正 常 胃 、 十 二 指 肠
左 侧 膈
膨 升
c,空肠、回肠造影
对比剂:常用医用硫酸钡 造影前准备:禁饮食6-12h 造影方法:①钡餐造影检查
③严格掌握禁忌证。对碘过敏、甲亢、心 肾功能代偿不足应禁忌造影;
④应根据造影部位、方法的不同,选择适 当的对比剂,并注意对比剂的浓度、剂 量。
对比剂反应与对策
①一般反应:头疼、恶心、呕吐等,一般为一过性, 平卧休息即可恢复。
②轻度反应:出现喷嚏等。须卧床休息,吸氧,观察 血压、脉搏、呼吸,必要时肌肉或静脉注射地塞米 松10mg,或肌内注射异丙嗪(非那根)25mg。
2,消化道常用造影剂是:( )
A、碘化油 E、阿米培克
B、泛影葡胺
C、优维显
D、硫酸钡
泌尿生殖系统造影的技术要点
临床意义与方法: 能观察泌尿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对明确有无病变和病变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对泌尿系的结石、结核、肿瘤及先天畸形的
诊断有其特殊的价值。但对于炎性病(如肾 盂肾炎)和功能性病变帮助不大。
B、泛影葡胺--尿路造影
C、碘化油--心血管造影 影
D、医用硫酸钡--消化道造
E、空气--脑室造影
11, X线造影检查的概念? 12,对比剂应具备的条件:
消化系统造影检查的技术要点
消化系统包括食管、胃、小肠及结肠等消 化道和肝、胆、胰等消化腺,均缺乏自然对 比,造影检查能显示消化道和消化腺的病变 形态及功能改变。
泌尿系统造影检查方法有:
静脉肾盂造影、逆行造影、静脉点滴肾盂 造影、肾穿刺造影、肾实质造影、腹膜后 注气造影、膀胱造影、尿道造影、肾动脉 造影等。其中静脉肾盂造影为技术规范的 重点。
2,碘油剂不能用于( C ) A.瘘管、窦道造影 B.子宫、输卵管造影
C.心血管造影 E.椎管造影
D.支气管造影
3,常规口服法胆系造影所用的造影剂是( B ) A.胆影葡胺 B.碘番酸 C.泛影葡胺 D.碘化钾 E.碘化油
4,非离子型造影剂是( D ) A.泛影钠 B.泛影葡胺 C.胆影葡胺 D.优维显 E.碘苯酯
X线造影检查技术
对比剂 消化系统造影检查 泌尿生殖系统造影检查
X线胆系造影
X线造影检查的概念及目的?
X线造影检查是将对比剂引入缺乏自然对 比的人体脏器,以显示其结构情况的一 种X线检查方法。
目的:在一般摄影(平片)不能形成X 线影像的器官、组织,导人X线吸收差很 大的对比剂,以产生强烈的对比影像。
③中度反应:面色苍白、区吐、气促、眩晕;须立即 静注地塞米松20mg或静滴氢化可的松50~100mg, 同时吸氧;
④重度反应:呼吸困难、休克、心跳骤停。应立即测 血压、脉搏、呼吸、瞳孔对光反应,并立即组织有 关科室抢救。
1,关于造影检查的错误叙述是( E ) A.将造影剂引入器官或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 B.造影检查方式有直接引入和间接引入两种方法 C.直接引入法包括口服法、灌注法、穿刺注入法 D.口服胆囊造影是间接引入法 E.静脉肾盂造影属 直接引入法中的穿刺注入法
造影检查方式
直接引人: 口服法(如消化道钡剂造影) 灌注法(如碘油支气管造影) 穿刺注人法 (如心血管造影)
间接引人法 :吸收法(如淋巴管造影) 排泄法(静脉肾盂造影)
对比剂应具备的条件
①无害、无刺激,在嗅觉、视觉、味觉上 无特别感受;
②能集中检查目标的器官,导人迅速而容 易;
③能在检查的时间内,目标器官蓄积有充 分的浓度;
④检查完了能迅速排出体外; ⑤使用方便,成本低。
水溶性典对比剂不良反应的机制
一,特异质反应(过敏反应难以预测和防止) 1. 细胞释放介体: 2. 抗原抗体反应: 3. 激活系统: 4. 精神性反应: 5. 临床表现: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如面红、
结膜充血等,严重者可发生抽搐、休克、 呼吸心跳暂停等
水溶性典对比剂不良反应的机制
二,物理和化学反应(可预测和防止与剂量 有关)
临床表现:恶心、呕吐、苍白、潮红等与神 经、血管功能调节紊乱有关的症状。
引发因素: 1. 对比剂的渗透压: 2. 对比剂的电荷:
非离子型典对比剂的优势: 给药途径:
对比剂使用前的注意事项
①了解过敏历史;
②必须在造影前行碘过敏试验,通过静脉 试验来确认有否过敏反应;
小肠回虫 正常空、回肠
d,结肠造影
对比剂:常用医用硫酸钡 造影前准备:清除结肠内容物 造影方法:①钡剂灌肠造影
②低张双对比造影 摄影技术:正、侧、斜位
正常结 肠造影
全结肠性巨结肠俗称“鸡肠子”
1,关于胃肠双重对比的叙述,哪一项错误?
A、胃肠双重对比造影可显示粘膜的微皱襞 B、造影剂为钡剂加碘剂 C、胃微皱襞是胃小沟和胃小区 D、结肠微皱襞是无名沟与无名沟之间的小区 E、双对比造影常用于诊断胃肠早期病变
C、穿刺注入法如心血管造影 D、静脉肾盂造 影
E、静脉胆系造影
8,指出下列造影方法中哪些属于间接引入法?
A.子宫输卵管造影 B.支气管造影 C.静 脉肾盂造影
9,哪一种为非离子型造影剂?( )
A、硫酸钡 B、泛影葡胺
C、碘化油
D、阿米培
克
E、泛影钠
10,关于造影剂的使用,哪项是错误的?( )
A、胆影葡胺--胆道造影
5,相对可靠的碘过敏试验方法是( C ) A.口含试验 B.皮内试验 C.静脉试验 D.口服试验 E.结膜试验
6,下列造影组合,错误的是 (B)
A、膝关节-空气 B、心血管—碘油
C、消化道—钡剂 D、椎管—碘苯酯 E、膀胱—双重 对比
7,指出哪些是直接引入造影剂的方法?
A、口服法如钡餐检查 B、灌注法如支气管造 影
主要分:a,食道造影 b,胃及十二指肠造 影 c,空肠、回肠造影 d,结肠造影。
a,食道造影
对比剂:常用医用硫酸钡 造影前准备:无特殊 造影方法:①常规食管钡餐造影
②食管低张双对比造影 摄影技术:颈段食管摄取正、侧位片;
胸、腹食管摄取左前斜位片及右前斜位 片
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道
闭
锁
术
后
狭
窄
食道狭窄
食道闭锁
b,胃及十二指肠造影
对比剂:常用医用硫酸钡 造影前准备:禁饮食6-12h 造影方法:①胃及十二指肠常规造影检查
②胃及十二指肠低张双对比造影 摄影技术:仰卧位、俯卧位、站立位
正 常 胃 、 十 二 指 肠
左 侧 膈
膨 升
c,空肠、回肠造影
对比剂:常用医用硫酸钡 造影前准备:禁饮食6-12h 造影方法:①钡餐造影检查
③严格掌握禁忌证。对碘过敏、甲亢、心 肾功能代偿不足应禁忌造影;
④应根据造影部位、方法的不同,选择适 当的对比剂,并注意对比剂的浓度、剂 量。
对比剂反应与对策
①一般反应:头疼、恶心、呕吐等,一般为一过性, 平卧休息即可恢复。
②轻度反应:出现喷嚏等。须卧床休息,吸氧,观察 血压、脉搏、呼吸,必要时肌肉或静脉注射地塞米 松10mg,或肌内注射异丙嗪(非那根)25mg。
2,消化道常用造影剂是:( )
A、碘化油 E、阿米培克
B、泛影葡胺
C、优维显
D、硫酸钡
泌尿生殖系统造影的技术要点
临床意义与方法: 能观察泌尿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对明确有无病变和病变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对泌尿系的结石、结核、肿瘤及先天畸形的
诊断有其特殊的价值。但对于炎性病(如肾 盂肾炎)和功能性病变帮助不大。
B、泛影葡胺--尿路造影
C、碘化油--心血管造影 影
D、医用硫酸钡--消化道造
E、空气--脑室造影
11, X线造影检查的概念? 12,对比剂应具备的条件:
消化系统造影检查的技术要点
消化系统包括食管、胃、小肠及结肠等消 化道和肝、胆、胰等消化腺,均缺乏自然对 比,造影检查能显示消化道和消化腺的病变 形态及功能改变。
泌尿系统造影检查方法有:
静脉肾盂造影、逆行造影、静脉点滴肾盂 造影、肾穿刺造影、肾实质造影、腹膜后 注气造影、膀胱造影、尿道造影、肾动脉 造影等。其中静脉肾盂造影为技术规范的 重点。
2,碘油剂不能用于( C ) A.瘘管、窦道造影 B.子宫、输卵管造影
C.心血管造影 E.椎管造影
D.支气管造影
3,常规口服法胆系造影所用的造影剂是( B ) A.胆影葡胺 B.碘番酸 C.泛影葡胺 D.碘化钾 E.碘化油
4,非离子型造影剂是( D ) A.泛影钠 B.泛影葡胺 C.胆影葡胺 D.优维显 E.碘苯酯
X线造影检查技术
对比剂 消化系统造影检查 泌尿生殖系统造影检查
X线胆系造影
X线造影检查的概念及目的?
X线造影检查是将对比剂引入缺乏自然对 比的人体脏器,以显示其结构情况的一 种X线检查方法。
目的:在一般摄影(平片)不能形成X 线影像的器官、组织,导人X线吸收差很 大的对比剂,以产生强烈的对比影像。
③中度反应:面色苍白、区吐、气促、眩晕;须立即 静注地塞米松20mg或静滴氢化可的松50~100mg, 同时吸氧;
④重度反应:呼吸困难、休克、心跳骤停。应立即测 血压、脉搏、呼吸、瞳孔对光反应,并立即组织有 关科室抢救。
1,关于造影检查的错误叙述是( E ) A.将造影剂引入器官或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 B.造影检查方式有直接引入和间接引入两种方法 C.直接引入法包括口服法、灌注法、穿刺注入法 D.口服胆囊造影是间接引入法 E.静脉肾盂造影属 直接引入法中的穿刺注入法
造影检查方式
直接引人: 口服法(如消化道钡剂造影) 灌注法(如碘油支气管造影) 穿刺注人法 (如心血管造影)
间接引人法 :吸收法(如淋巴管造影) 排泄法(静脉肾盂造影)
对比剂应具备的条件
①无害、无刺激,在嗅觉、视觉、味觉上 无特别感受;
②能集中检查目标的器官,导人迅速而容 易;
③能在检查的时间内,目标器官蓄积有充 分的浓度;
④检查完了能迅速排出体外; ⑤使用方便,成本低。
水溶性典对比剂不良反应的机制
一,特异质反应(过敏反应难以预测和防止) 1. 细胞释放介体: 2. 抗原抗体反应: 3. 激活系统: 4. 精神性反应: 5. 临床表现: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如面红、
结膜充血等,严重者可发生抽搐、休克、 呼吸心跳暂停等
水溶性典对比剂不良反应的机制
二,物理和化学反应(可预测和防止与剂量 有关)
临床表现:恶心、呕吐、苍白、潮红等与神 经、血管功能调节紊乱有关的症状。
引发因素: 1. 对比剂的渗透压: 2. 对比剂的电荷:
非离子型典对比剂的优势: 给药途径:
对比剂使用前的注意事项
①了解过敏历史;
②必须在造影前行碘过敏试验,通过静脉 试验来确认有否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