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平市第十七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孔子世家赞2》教学设计 长版

合集下载

长春版九年级上册《孔子世家赞》教案(4课时)

长春版九年级上册《孔子世家赞》教案(4课时)

长春版九年级上册《孔子世家赞》教案(4课时)教学目标:1、研习课文12-19节。

2、积累文言实虚词。

3、掌握文中涉及到的成语典故。

教学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孔子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教学环节:一、复习检查检查有关重点词语的掌握情况和重点句子的翻译(具体见第二课时学案和文下注释)。

二、学生自学阶段1、学生自读,疏通文意。

2、分组讨论,解决疑难,用红颜色的笔圈画出不懂的字词及句子。

3、共同归纳12-19节的文言知识,以便上黑板展示。

三、知识预设(一)通假字1、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

(缪,同“穆”。

)2、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

(监,同“鉴”。

)3、孔子语鲁大师。

(大,同“太”。

)4、所慎:齐,战(11),疾。

(齐,同“斋”。

)5、约其文辞而指博。

(指:同“旨”。

)(二)重点文言词语释义1、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

(《书传》:即《尚书》之传。

)2、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

(文:指文采。

质:指质朴。

)3、吾从周。

(从:遵行。

)4、古者《诗》三千余篇。

(司马迁关于古代有《诗》三千余篇的说法缺乏根据,目前不少学者对此持怀疑态度。

)5、孔子晚而喜《易》。

(易:《易经》,又称《周易》,我国古代用于占、卜的书。

全书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由卦、爻两种符号和卦辞、爻辞两种文字组成。

)6、假我数年。

(假:借。

这里是给与的意思。

)7、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六艺:指礼、乐、射、御、数、术,为孔子教授弟子的内容。

)8、绝四。

(绝:杜绝。

)9、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意:揣测。

必:武断肯定。

固:固执。

我:指自以为是。

)10、所慎:齐,战,疾。

(齐:同“斋”,斋戒。

战:战争。

疾:疾病。

)11、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 隅,角落。

这里可释为一个道理或一个方面。

)12、则弗复也。

(弗复:不再重复。

)13、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

(弗乎:犹言“不行”。

病:担忧。

没世:指死亡。

)14、乃因史记作《春秋》(因:依据。

吉林省长春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孔子世家赞教案长春版 (2)

吉林省长春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孔子世家赞教案长春版 (2)

指导学生从时间,主 人公的经济条件,夫 妻之间的感情等几个 方面分析。
小组探究,集体交流, 培养学生发表个人的 见解与看法。
小结
反馈
感想。 明确:主旨:“在馈赠礼物的人当中,他 们两个 是最聪明的。在一切接受礼物的人当中,像他们 这样的人也是最 聪明的。” 因为德拉与杰姆互赠的礼物 虽然都变成了无用的 东西, 但他们得到了世间最宝贵的礼物——爱。 小说借此歌颂了纯洁的爱情,赞颂了真挚的爱。 本文具有欧.亨利小说的主要风格, 说说是什么? 明确:1 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描写大都市里小人 物的不幸命运和美好品质。 2 精于构思,往往有曲折的情节和出人意料的结 尾,使人回味无穷。 阅读小说应注意些什么?
1. 为什么杰姆回来见到德拉时神色异常?杰姆买 回了什么? 明确:杰姆没想到德拉会剪掉长发,所以表情十 分奇怪。因为他为深爱的德拉卖掉了祖传三代的 金表换回了一套美丽的发梳。 2. 你认为本文最出乎意料的是哪一处?这样的巧 合可信吗? 明确:从时间上看,圣诞节是人们互赠礼品的节 日:从主人公的经济条件上看,男女主人公经济 拮据 ;从夫妇之间的感情看,两人深爱对方远胜 于自己。夫妻情深,又 逢佳节,穷困的家境使他 们不约而同地牺牲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为对方买 礼物。这样的巧合真实可信.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学生齐读这一部分(最后一段),思考下列问题: 1.小说的故事已叙述完毕,为什么作者还要加上 这一段? 2.找 出本段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
提问法。
教 学 反 思
阅读圈画法,引导学 生一步把握课文内 容。在自读中独立品 味、归纳后,交流。
3.德拉和杰姆各自引以为傲的东西是什么? 明确:德拉有一头美发(皇后的珠宝相形见绌) 杰姆有一只三代祖传的金表 (所罗门嫉妒 得吹胡子瞪眼睛) 4. 德拉牺牲了自己的什么来为杰姆买了一样什么 圣诞礼物? 明确: 德拉卖掉了自己的头发为杰姆买了一条白 金表链。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速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教学 流程 教 学 内 容 教法学法设计

《孔子世家》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孔子世家》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孔子世家》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识记《孔子世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能够概述孔子的一生及其主要思想。

(3)能够分析并评价孔子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孔子世家》的内容。

(2)学会运用文献研究、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孔子及其思想进行深入探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孔子的一生及其主要思想。

2. 孔子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孔子的思想观念,如仁、义、礼、智、信等。

2. 孔子世家后代的发展及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孔子及其世家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孔子世家》,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孔子的一生及其主要思想,重点解析孔子的思想观念。

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享对孔子及其思想的看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探讨: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教学法,挑选《孔子世家》中的典型事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孔子及其思想。

3. 结合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孔子所处时代的特点,有助于理解孔子的思想观念。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孔子的一生及其主要思想,引导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2. 谈话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孔子世家》教案完美版

《孔子世家》教案完美版

《孔子世家》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默写《孔子世家》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

(2)能够分析并评价孔子的思想、言行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能够运用文言文阅读和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孔子世家》的内容。

(2)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孔子的言行进行客观评价。

(3)学会文言文断句、翻译和解读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的地位。

(2)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提高个人品德修养,树立远大的志向。

二、教学重点1. 孔子的生平事迹、思想体系和教育观念。

2. 《孔子世家》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的解读。

3. 学会文言文阅读和鉴赏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孔子的思想体系和对后世的影响。

2. 文言文断句、翻译和解读的技巧。

3. 对孔子言行的客观评价。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孔子的生平事迹、思想体系和教育观念。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孔子世家》,完成学习任务。

3. 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对孔子的言行进行评价。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孔子世家》中的重要案例,理解孔子的思想。

5. 实践操作法:练习文言文断句、翻译和解读。

五、教学内容1. 孔子的生平事迹:介绍孔子的出生、成长、教学、游说、晚年等阶段。

2. 孔子的思想体系: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

3. 孔子的教育观念: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等教育原则。

4. 《孔子世家》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解读并默写。

5. 文言文阅读和鉴赏:练习断句、翻译和解读《孔子世家》中的片段。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孔子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讲解孔子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生。

3. 案例分析:分析《孔子世家》中的重要案例,让学生体会孔子的思想。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就孔子的言行进行合作探究,培养评价能力。

《孔子世家》教案完美版

《孔子世家》教案完美版

《孔子世家》教案完美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孔子世家》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背景。

教学内容:1. 介绍孔子生活的时代背景。

2. 讲述孔子的家庭背景和生平经历。

3. 强调孔子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看关于孔子的短片或图片,激发学生对孔子的好奇心。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孔子的了解和印象。

3. 教师简要介绍孔子的生平背景,引发学生对《孔子世家》的兴趣。

第二章:孔子思想概述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

2. 培养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初步理解。

教学内容:1. 孔子的“仁”的思想。

2. 孔子的“礼”的思想。

3. 孔子的教育观念。

教学活动:1. 教师简要介绍孔子的主要思想,引导学生思考其现实意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和看法。

3. 教师组织小组分享,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孔子思想的内涵。

第三章:孔子的教育观念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孔子的教育观念。

2. 培养学生对教育的重视和热爱。

教学内容:1. 孔子的教育观念: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

2. 孔子创办私学的意义。

教学活动:1. 教师详细讲解孔子的教育观念,引导学生思考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孔子教育观念的理解和看法。

3. 教师组织小组分享,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孔子教育观念的实际应用。

第四章:《孔子世家》的文学特色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孔子世家》的文学特色。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孔子世家》的叙事方式、人物描写等文学特色。

2. 比较《孔子世家》与其他历史文献的差异。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孔子世家》中的精彩片段,分析其文学特色。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孔子世家》文学特色的理解和看法。

3. 教师组织小组分享,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孔子世家》的文学价值。

第五章:孔子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孔子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孔子世家赞》说课材料

《孔子世家赞》说课材料

《孔子世家赞》说课材料
《孔子世家赞》说课材料
白城二中
吴春玲
一、说教材
1、《孔子世家赞》是长春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阅读单元第18 课,我准备用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本单元选取的都是一些文情并茂的优美诗文,易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要注重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

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孔子世家赞》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史学家司马迁所作,乃是《史记孔子世家》的结束语。

篇幅不长,但很精粹。

记述了作者司马迁对孔子的敬仰和向往之情,并用君王与之反衬说明孔子对后世的影响,仰慕之情溢于言表。

本片文章感情真挚,是一篇能够打动学生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的预设。

《孔子世家》教案完美版

《孔子世家》教案完美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教案名称:《孔子世家》教案完美版2. 适用年级:初中3. 学科:语文4. 课时:每章2课时,共10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孔子世家》的基本内容,把握孔子及其弟子的生平事迹和思想主张。

(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观点,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如何查阅相关资料,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3)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升综合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孔子及其弟子的崇高品质和伟大人格,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孔子世家》的基本内容,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生平事迹和思想主张。

(2)分析并欣赏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观点,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2. 教学难点:(1)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内涵,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2)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剖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孔子及其弟子的生平事迹和思想主张。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孔子世家》。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课堂讲解。

(2)详细解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5. 课堂练习:(1)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批改并及时反馈。

6. 总结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价值。

长春版九年级上册《孔子世家赞》教案(4课时)

长春版九年级上册《孔子世家赞》教案(4课时)

长春版九年级上册《孔子世家赞》教案(4课时)教学目标:1.大致了解孔子的生平主要活动,理解他在中国历史文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积累文言实词与常见虚词的用法,疏通课文,通过文章所述事迹了解孔子性格特点及其高尚人格。

3.了解孔子对司马迁的影响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实词与常见虚词的用法,疏通课文。

2.通过文章所述事迹了解孔子性格特点及其高尚人格。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孔子对司马迁的影响2.如何理解文中孔子与弟子关于“吾道非邪?何至于此?”的不同对话。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讲练结合教学课时:四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研读课文1~5节。

2、积累文言实虚词。

3、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

4、学习孔子好学、乐学、善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实虚词。

2、学习孔子好学、乐学、善学的精神。

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为何能享此殊荣?令天我们就来学习司马迁的《孔子世家》,了解他对我国的历史和文化发展史的影响。

二、学生自学阶段1、学生自读,疏通文意。

2、分组讨论,解决疑难,用红颜色的笔圈画出不懂的字词及句子。

3、共同归纳1~5节的文言知识,以便上黑板展示。

三、知识预设(一)通假字:1、由是反鲁(“反”通“返”)2、孔子长九尺有六寸(“有”通“又”)3、师襄子辟席再拜(“辟”通“避”)4、几然而长(“几”通“颀”)(二)重点文言实词释义1、先宋人也,曰孔防叔(先:祖先)2、祷于尼丘得孔子(祷:祈祷,向神求福)3、字仲尼,姓孔氏(仲:排行老二之意。

孔子有异母兄名孟皮)4、及长,尝为季氏史(尝:曾经)5、尝为季氏史,料量平(料:计算。

量:量具。

平:公平,精确)6、请与孔子适周(与:同,跟。

适:到,往)7、仁人者送人以言(仁人:道德高尚的人)8、窃仁人之号(窃:窃取,这里是自谦语,偷用、冒用。

号:名称)9、为人子者毋以有己(毋以有己:忘掉自己)10、弟子稍益进焉(稍:渐渐。

益进:增多)11、与齐太师语乐(语:谈论)12、眼如望羊(望羊:又作“望洋”,仰视的样子。

[k12精品]吉林省长春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孔子世家赞教案长春版

[k12精品]吉林省长春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孔子世家赞教案长春版
(1)学生自行朗读课文,画出理解有困难的词语、句子,教师巡视,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读音及停顿、语调等。
(2)学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疑。
提示学生注意下列加点词语。
心乡往之:通“向”。适鲁,观仲尼庙。往,去、到。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按时。当时则荣:当(他们)活着时。没则已焉:通“殁”,死。
传十余世:大数或度量单位等后面的零头。学者宗之:拜……为宗师。
请学生发表学习本文后的感悟。
小组探究,集体交流,培养学生发表个人的见解与看法。
在自读中独立品味、归纳 后,交流。
提问法。
教学
反思
反馈
明确:先引《诗经》中的诗句以示 对孔子的敬仰
之情;接着展示孔子遗风,以表向往之心;最后以君王等来衬托 孔子的影响。
(2)文中的主旨句是哪一句?从中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心乡往之”是主旨句。这里可看出作者对孔子的敬仰、推崇之心。
(3)作者讲到“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同学们也曾学过《论语》中记录的孔子的言行,你们从这些言行中可看出孔子是怎样的人?
重难点
1、朗读并背诵文言课文,积累一些课内名句。
2、理解作者的主张和愿望,并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
教学
流程
教学 内容
教法学法设计
导入
预习展示
教师饱含深 情地背诵初一时学过的《〈论语〉八则》,吸引学生齐声同背,从而开始教学。
一、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回顾、介绍孔子、司马迁与《史记》。
二、研读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
明确:学生可结合所学的孔子语录来谈。
(4)“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孔子的学说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封建历史中一直深 深影响着中国,即便是今天,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思想、行为仍可看到孔子学说烙下的印迹,请同学们列举一些例子。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8.短文两篇 孔子世家赞》word教案 (2)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8.短文两篇 孔子世家赞》word教案 (2)

教师启发, 补充
学生甲介绍孔子:孔子姓孔(祖父字孔,以其为氏),名丘,字仲尼,在家中排行第二。是中国古代的文学家、思想家 、教育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古文献整理家,儒家学派编撰人,被后人推崇为儒家学派创始人,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学生已介绍司马迁以及《史记》: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 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 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后世影响巨大。
学生自行朗读课文,画出理解有困难的词语、句子
单读,分组读
学生根据字典注音
仲 没祗
学生解释下列词 语
心乡往之:通“向”。
适鲁,观仲尼庙:往,去到。
诸生以时习礼其家:按时。
当时则荣:当(他们)活着时。
没则已焉:通“殁”,死 。
传十余世:大数或度量单位等后 面的零头。
学者宗之:拜……为宗师。
1、掌握文学常识
《孔子世家赞1》教学设计
课题:孔子世家赞
讲课教师:
学科:语文
课时:1
总课时数:



标知识与技能Fra bibliotek准确把握课文内容。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过程与方法
以读促思,理解文章的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孔子的人格,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九年级语文上册18《短文二篇》孔子世家赞教学设计长春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18《短文二篇》孔子世家赞教学设计长春版

《短文二篇》(孔子世家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孔子的生平及思想,积累文言词汇、引导学生读书、思考,并联系自己的生活感悟道理,评价历史名人,提出个性化的见解。

过程与方法:积累文言词汇。

、掌握文言特殊用法。

了解司马迁和李贽在孔子问题上存在分歧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韵味地诵读文言经典,积累文言词汇、名句,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感悟道理。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西汉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中评价孔子为“至圣”,可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李贽在《孔子像于芝佛院》中却对尊孔子为“大圣”的“人人”给予毫不留情的批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短文二篇》,找到司马迁和李贽在孔子问题上存在分歧的原因。

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1、《史记》是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原名《太史公记》。

该书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3、《孔子世家》《孔子世家赞》是《史记孔子世家》的结束语。

《孔子世家》记述了孔子一生所从事的种种活动,介绍并评价了他的思想学说,对孔子流离坎坷、困顿不遇的一生,寄予了深深地同情和惋惜。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8.短文两篇 孔子世家赞》word教案 (1)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8.短文两篇 孔子世家赞》word教案 (1)
《孔子世家赞2》教学设计
课题:
讲课教师:
学科:语文
课时:2
总课时数:




知识与技能
准确把握课文内容。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过程与方法
以读促思,理解文章的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孔子的人格,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积累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甲明确:我了解了一些文学知识比如《六艺》包括那几本经书。
学生已明确:我了பைடு நூலகம்了赞这种文体的特点
学生丙明确:我了解了文章中反衬手法的突出作用。
学生明确:
1、通过引用
2、通过所见之物之景
3、通过反衬
30分
加深印象
深入理解
明确主旨
联系实际明确学习孔子的现实意义
6分
明确本节课重点
6分
巩固学过的知识
板 书
孔子世家赞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安贫乐道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直道而行,与人为善
(4)“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孔子的学说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封建历史中一直深深影响着中国,即便是今天,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思想、行为仍可看到孔子学说烙下的印迹,请同学们列举 一些例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 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学生活动
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

课文孔子世家赞教案设计

课文孔子世家赞教案设计

课文《孔子世家赞》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孔子世家赞》的内容。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孔子的人物形象及其思想品质。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学生通过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活动,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

学生能够认识到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孔子世家赞》。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孔子的思想品质和人物形象。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孔子的事迹和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贡献和影响。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孔子的生平和思想。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深入理解孔子的思想品质和人物形象。

3.4 讲解与分析: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教师可以举例说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5 应用与拓展:学生可以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可以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孔子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4.2 作业与测试: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3 自我评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教师使用指定的教材,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内容和参考。

5.2 辅助材料: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辅助材料,如文章、视频、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孔子世家赞教案设计

课文孔子世家赞教案设计

课文《孔子世家赞》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孔子世家赞》全文;2. 能够分析并解读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等;3. 能够理解并概括孔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孔子世家赞》的文意;2. 通过对比分析,了解孔子与其它思想家的不同之处;3. 学会如何将古典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2. 培养学生尊重先贤,崇尚真理的品质;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为人师表的精神风貌。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介绍《史记》及《孔子世家赞》在其中的地位,以及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

2.2 课文原文全文讲解《孔子世家赞》,包括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等。

2.3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段落,解读其中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通过播放与孔子相关的音乐或视频,引出本课《孔子世家赞》。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分享对孔子思想的的理解。

3.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段落,解读修辞手法,总结孔子的主要思想。

3.5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并进行相关话题的写作练习。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4.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如课文背诵、写作练习等。

4.3 课程总结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课程内容的测试,了解学生对《孔子世家赞》的理解掌握程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史记·孔子世家赞》原文及注释。

5.2 多媒体资源与孔子相关的音乐、视频、图片等资料。

5.3 网络资源关于孔子及其思想的学术论文、文章等。

5.4 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课文孔子世家赞教案设计

课文孔子世家赞教案设计

课文《孔子世家赞》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孔子世家赞》。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和儒家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传承和弘扬儒家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孔子世家赞》。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和儒家思想。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传承和弘扬儒家文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孔子及其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地位。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与孔子有关的课文,如《论语》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孔子世家赞》。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课后注释,自行解决生字词和难句。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梳理课文内容,概括孔子的生平事迹和儒家思想。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分析与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学生举例说明并欣赏课文的精彩语句。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如仁爱、忠诚、勤奋、谦虚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6. 课后作业:(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孔子世家赞》。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流畅性、准确性。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孔子的生平事迹和儒家思想。

3. 学生对课文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能力。

4. 学生情感态度的转变,如对孔子人格魅力的感悟和儒家文化的认同。

《孔子世家》教案完美版

《孔子世家》教案完美版

《孔子世家》教案完美版第一章:导入一、课程背景1. 了解《史记》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 了解司马迁及其创作《史记》的背景二、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孔子世家》的作者和创作背景2. 激发学生对《孔子世家》的阅读兴趣三、教学内容1. 简介《史记》和《孔子世家》2. 分析《孔子世家》的文学价值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史记》和《孔子世家》的相关知识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孔子世家》的文学价值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史记》和《孔子世家》2. 分析《孔子世家》的文学价值3. 引导学生阅读《孔子世家》第一部分第二章:孔子世家概述一、课程背景1. 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2. 了解孔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 掌握《孔子世家》的主要内容2. 理解孔子思想的基本内涵三、教学内容1. 概述孔子的生平事迹2. 分析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孔子的生平事迹和思想内容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孔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五、教学步骤1. 讲解孔子的生平事迹2. 分析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3. 引导学生阅读《孔子世家》第二部分第三章:孔子的教育思想一、课程背景1. 了解孔子教育思想的基本特点2. 了解孔子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 掌握孔子教育思想的基本特点2. 理解孔子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三、教学内容1. 概述孔子教育思想的基本特点2. 分析孔子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孔子教育思想的基本特点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孔子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五、教学步骤1. 讲解孔子教育思想的基本特点2. 分析孔子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3. 引导学生阅读《孔子世家》第三部分第四章:孔子的政治思想一、课程背景1. 了解孔子政治思想的基本特点2. 了解孔子政治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 掌握孔子政治思想的基本特点2. 理解孔子政治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三、教学内容1. 概述孔子政治思想的基本特点2. 分析孔子政治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孔子政治思想的基本特点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孔子政治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五、教学步骤1. 讲解孔子政治思想的基本特点2. 分析孔子政治思想对后世的影响3. 引导学生阅读《孔子世家》第四部分第五章:孔子的道德思想一、课程背景1. 了解孔子道德思想的基本特点2. 了解孔子道德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 掌握孔子道德思想的基本特点2. 理解孔子道德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三、教学内容1. 概述孔子道德思想的基本特点2. 分析孔子道德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孔子道德思想的基本特点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孔子道德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五、教学步骤1. 讲解孔子道德思想的基本特点2. 分析孔子道德思想对后世的影响3. 引导学生阅读《孔子世家》第五部分第六章:孔子世家的文学艺术特色一、课程背景1. 分析《孔子世家》的文学艺术特色2. 理解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中的写作手法二、教学目标1. 分析《孔子世家》的文学艺术特色2. 引导学生欣赏司马迁的写作手法三、教学内容1. 分析《孔子世家》的文学艺术特色2. 探讨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中的写作手法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孔子世家》的文学艺术特色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司马迁的写作手法五、教学步骤1. 讲解《孔子世家》的文学艺术特色2. 引导学生欣赏司马迁的写作手法3. 引导学生阅读《孔子世家》第六部分第七章:孔子世家中的重要人物一、课程背景1. 了解《孔子世家》中描述的重要人物2. 理解这些人物对孔子思想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 掌握《孔子世家》中描述的重要人物2. 分析这些人物对孔子思想的影响三、教学内容1. 介绍《孔子世家》中描述的重要人物2. 分析这些人物对孔子思想的影响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孔子世家》中的人物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人物对孔子思想的影响五、教学步骤1. 介绍《孔子世家》中描述的重要人物2. 分析这些人物对孔子思想的影响3. 引导学生阅读《孔子世家》第七部分第八章:孔子世家对后世的影响一、课程背景1. 了解《孔子世家》对后世的影响2. 理解孔子思想在历史上的地位二、教学目标1. 掌握《孔子世家》对后世的影响2. 分析孔子思想在历史上的地位三、教学内容1. 探讨《孔子世家》对后世的影响2. 分析孔子思想在历史上的地位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孔子世家》对后世的影响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孔子思想在历史上的地位五、教学步骤1. 探讨《孔子世家》对后世的影响2. 分析孔子思想在历史上的地位3. 引导学生阅读《孔子世家》第八部分第九章:《孔子世家》的解读与启示一、课程背景1. 深入解读《孔子世家》2. 探讨《孔子世家》给我们的启示二、教学目标1. 深入解读《孔子世家》2. 引导学生从《孔子世家》中汲取启示三、教学内容1. 深入解读《孔子世家》2. 探讨《孔子世家》给我们的启示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深入解读《孔子世家》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孔子世家》的启示五、教学步骤1. 深入解读《孔子世家》2. 引导学生从《孔子世家》中汲取启示3. 引导学生阅读《孔子世家》第九部分第十章:课程总结与拓展阅读一、课程背景1. 总结本课程的主要内容2. 推荐拓展阅读材料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巩固本课程的知识点2. 激发学生的拓展阅读兴趣三、教学内容1. 总结《孔子世家》的主要内容2. 推荐与《孔子世家》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总结本课程的主要内容2. 推荐法:推荐拓展阅读材料五、教学步骤1. 总结《孔子世家》的主要内容2. 推荐与《孔子世家》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3. 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第十一章:孔子世家与儒家思想一、课程背景1. 了解儒家思想的起源与发展2. 分析《孔子世家》在儒家思想体系中的地位二、教学目标1. 掌握儒家思想的基本原则2. 理解《孔子世家》对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影响三、教学内容1. 介绍儒家思想的起源与发展2. 分析《孔子世家》在儒家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儒家思想的起源与发展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孔子世家》对儒家思想的影响五、教学步骤1. 讲解儒家思想的起源与发展2. 分析《孔子世家》在儒家思想体系中的地位3. 引导学生阅读《孔子世家》相关章节第十二章:孔子世家与中华文化一、课程背景1. 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2. 分析《孔子世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二、教学目标1. 掌握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2. 理解《孔子世家》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三、教学内容1. 介绍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2. 分析《孔子世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孔子世家》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五、教学步骤1. 讲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2. 分析《孔子世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3. 引导学生阅读《孔子世家》相关章节第十三章:《孔子世家》与历史研究一、课程背景1. 了解《孔子世家》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2. 分析《孔子世家》对孔子形象的历史塑造二、教学目标1. 掌握《孔子世家》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2. 理解《孔子世家》对孔子形象的历史塑造三、教学内容1. 介绍《孔子世家》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2. 分析《孔子世家》对孔子形象的历史塑造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孔子世家》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孔子世家》对孔子形象的历史塑造五、教学步骤1. 讲解《孔子世家》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2. 分析《孔子世家》对孔子形象的历史塑造3. 引导学生阅读《孔子世家》相关章节第十四章:《孔子世家》与当代价值一、课程背景1. 探讨《孔子世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2. 分析《孔子世家》对个人修养的启示二、教学目标1. 掌握《孔子世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2. 理解《孔子世家》对个人修养的启示三、教学内容1. 探讨《孔子世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2. 分析《孔子世家》对个人修养的启示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孔子世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孔子世家》对个人修养的启示五、教学步骤1. 讲解《孔子世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2. 分析《孔子世家》对个人修养的启示3. 引导学生阅读《孔子世家》相关章节第十五章:课程总结与反思一、课程背景1. 总结本课程的主要内容2.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巩固本课程的知识点2.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三、教学内容1. 总结本课程的主要内容2.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总结本课程的主要内容2. 反思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五、教学步骤1. 总结本课程的主要内容2.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3. 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史记》及《孔子世家》的作者司马迁和创作背景2. 孔子的生平事迹、教育思想、政治思想和道德思想3. 《孔子世家》的文学艺术特色和司马迁的写作手法4. 《孔子世家》中的重要人物及其对孔子思想的影响5. 《孔子世家》对后世的影响及其在儒家思想和中华文化中的地位6. 《孔子世家》在历史研究和当代社会的意义及个人修养的启示难点:1. 深入解读《孔子世家》的内容和理解孔子思想的内涵2. 分析《孔子世家》中的文学艺术特色和司马迁的写作手法3. 探讨《孔子世家》中的重要人物对孔子思想的影响及其历史塑造4. 理解《孔子世家》在儒家思想和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5. 探讨《孔子世家》在历史研究和当代社会的意义及个人修养的启示。

[推荐学习]吉林省长春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孔子世家赞教案长春版

[推荐学习]吉林省长春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孔子世家赞教案长春版
明确:学生可结合所学的孔子语录来谈。
(4)“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孔子的学说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封建历史中一直深 深影响着中国,即便是今天,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思想、行为仍可看到孔子学说烙下的印迹,请同学们列举一些例子。
明确: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加以引导。
3.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齐读课文。
是的,孔子学说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已预料到了,将孔夫子称为 “至圣”既表达了推崇之心,又是对孔子的最高评价。
(1)学生自行朗读课文,画出理解有困难的词语、句子, 教师巡视,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读音及停顿、语调等。
(2 )学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疑。
提示、到。 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按时。 当时则荣:当(他们)活着时。没则已焉:通“殁”,死。
传十余世:大数或度量单位等后面的零头。 学者宗之:拜……为宗师。
请学生发表学习本文后的感悟。
小组探究,集体交流,培养学生发表个人的见解与看法。
在自读中独立品味、归纳 后,交流。
提问法。
教 学
反 思
(3)学生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内容。
2. 探究下列问 。
(1)本文是司马迁叙述孔子生平事迹后所作的评论,讨论: 本文行文的思路是怎样的?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简要介绍。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大意,对不当之处予以纠正。
教 学
流程
教 学 内 容
教法学法设计
重 难 点
1、朗读并背诵文言课文,积累一些课内名句。
2、理解作者的主张和愿望,并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
教学
流程
教 学 内 容
教法学法设计
导入
预习展示

吉林省四平市第十七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孔子世家赞2

吉林省四平市第十七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孔子世家赞2

《孔子世家赞2》教学设计课题:讲课教师:学科:语文课时:2 总课时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准确把握课文内容。

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过程与方法以读促思,理解文章的主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孔子的人格,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教材分析教学重点积累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教学难点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导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

在他之前,学在官府,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把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实在是个创举,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对《孔子世家赞》的学习,对孔子有个较为初步的了解。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进一步感悟3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动通过探究的方式明确下列问题教师在倾听过程中启发,引导,使学生深入理解(1)本文是司马迁叙述孔子生平事迹后所作的评论,讨论:本文行文的思路是怎样的?明确:先引《诗经》中的诗句以示对孔子的敬仰之情;接着展示孔子遗风,以表向往之心;最后以君王等来衬托孔子的影响。

(2 )文中的主旨句是哪一句?从中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0分加深印象深入理解教师提示学生可根据学过的孔子语录来谈明确:“心乡往之”是主旨句。

这里可看出作者对孔子的敬仰、推崇之心。

3)作者讲到“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同学们也曾学过《论语》中记录的孔子的言行,你们从这些言行中可看出孔子是怎样的人?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安贫乐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直道而行,与人为善(4 )“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孔子的学说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封建历史中一直深深影响着中国,即便是今天,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思想、行为仍可看到孔子学说烙下的印迹,请同学们列举一些例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

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明确主旨联系实际明确学习孔子的现实意义总通过回顾启发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落通过思考与讨论一,来巩固学过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进一步感悟
3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

通过探究的方式明确下列问题
教师在倾听过程中启发,引导,使学生深入理解
教师提示学生可根据学过的孔子语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谈

通过回顾启发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

通过思考与讨论一,来巩固学过的内容。
(1)本文是司马迁叙述孔子生平事迹后所作的评论,讨论:本文行文的思路是怎样的?
《孔子世家赞2》教学设计
课题:
讲课教师:
学科:语文
课时:2
总课时数:




知识与技能
准确把握课文内容。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过程与方法
以读促思,理解文章的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孔子的人格,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积累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引《诗经》,表敬仰
展遗风,表向往
写君王,衬孔子
教学后记: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安贫乐道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直道而行,与人为善
(4)“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孔子的学说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封建历史中一直深深影响着中国,即便是今天,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思想、行为仍可看到孔子学说烙下的印迹,请同学们列举一些例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学生活动
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在他之前,学在官府,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把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实在是个创举,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对《孔子世家赞》的学习,对孔子有个较为初步的了解。
学生甲明确:我了解了一些文学知识比如《六艺》包括那几本经书。
学生已明确:我了解了赞这种文体的特点
学生丙明确:我了解了文章中反衬手法的突出作用。
学生明确:
1、通过引用
2、通过所见之物之景
3、通过反衬
30分
加深印象
深入理解
明确主旨
联系实际明确学习孔子的现实意义
6分
明确本节课重点
6分
巩固学过的知识
板 书
孔子世家赞
明确:先引《诗经》中的诗句以示对孔子的敬仰之情;接着展示孔子遗风,以表向往之心;最后以君王等来衬托孔子的影响。
(2)文中的主旨句是哪一句?从中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心乡往之”是主旨句。这里可看出作者对孔子的敬
仰、推崇之心。
3)作者讲到“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同学们也曾学过《论语》中记录的孔子的言行,你们从这些言行中可看出孔子是怎样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