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及解决方法
我国的通货膨胀成因及治理
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货币是实物交换过程中的媒介,货币也就代表着所能交换到的实物的价值。
在理想的情况下货币数量的增长应当与实物市场实物数量的增长相一致,这样物价就能稳定,就不会出现通货膨胀。
当货币数量的增长速度大于实物数量的增长速度时,就会出现通货膨胀。
例如货币总量100元,实物总量10个苹果那么一个苹果就价值10元,如果第二年苹果产出增加了10,也就是市场上有20个苹果,而货币增加了200也就是300元总量的货币,那么第二年每个苹果就价值15元,推广到整个经济体,物价水平就上升了,于是就出现通货膨胀。
2007年1-9月,我国CPI数据逐月上升,已连续超出央行设定的3%这一通货膨胀警戒线。
2007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防止全面通货膨胀作为宏观经济调控重要目标,可见2007年前9个月的通胀预示着发生全面通胀的可能性。
2008年1月,CPI较去年同期上涨7.1%,4月份达到8.4%,创11年新高。
从2009年1月与2011年3月份数据相比,指数上涨更是达到了4.35%。
从这些数据可以明显的看出,我国已发生了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总结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农产品供不应求。
目前农产品和石油涨价较多,而国内石油涨价是国际石油涨价所致,而农产品涨价有部分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因素,但是从蔬菜、养猪业、食用油赚取暴利的事实看,农产品涨价后期主要是短缺所致。
当产品供不应求时,物价就会上涨,这是很显浅的经济学中供求关系引起价格波动的道理。
同时也存在中间商的求利心态,及市场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农产品的消费在居民生活消费中占了很大部分,其价格的居高具有很大影响。
二、流动性过剩。
深层次看之所以存在通货膨胀,根源还是在一个经济体内部流转中的货币太多,也就是说,目前中国社会内部的“钱”太多。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分析通货膨胀是指一国货币供应相对于商品和服务供应的持续增加,导致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本文将探讨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采取的对策分析。
一、原因分析1.货币供应过度增长:当政府或中央银行过度放松货币政策,大量印制货币并增加银行贷款额度,使货币供应量超过经济实际需求,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解决方案: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进行定向调控,确保货币供应与经济实际需求相匹配。
2.需求过度增长:市场需求的急剧增长也会引发通货膨胀。
当消费者的购买力增强,需求超过经济实际供应,供不应求会导致商品价格上涨。
解决方案:通过加强监管,控制消费过度和投资过热,合理引导消费,平衡市场需求和供应。
3.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以及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也是导致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当成本上涨传导到商品价格时,就会引发通货膨胀。
解决方案:建立健全的资源调控机制,加强对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市场的监测和调控,保持成本的稳定性。
4.金融因素:金融市场的波动以及金融风险的加剧也会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当金融市场出现过度投机或金融危机时,货币价值会大幅波动,导致通货膨胀。
解决方案: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确保货币价值的稳定。
二、对策分析1.稳健的货币政策:采取适度紧缩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降低通货膨胀预期,并加强对货币政策的监测和调控。
2.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加大对价格操纵和垄断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3.推进结构性改革: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生产效率和供应结构,增加实物经济的供给能力,有效控制通货膨胀。
4.强化价格调控:加大对重要物价的调控力度,对于过度上涨的价格进行干预,维护物价的稳定。
5.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测和预警,有效应对金融风险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6.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社会保障力度,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平衡,减轻由通货膨胀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国近年通货膨胀成因及治理
我国近年通货膨胀成因及治理近几年,我国通货膨胀压力日益增大,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
通货膨胀做成货币贬值,物价上涨,使人们生活水平并没有像GDP增长那样显著提高,反而让人觉得,钱越来越不值钱了,东西越来越买不起了,挣得似乎还不够花的。
就这个通货膨胀问题,它的成因及对解决它的一些措施,在此写下自己的一些观点。
一.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成因分析: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有三个原因: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和结构性通货膨胀。
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我国当前需求矛盾引起的价格上涨受国际和国内两个因素的影响。
从国际市场来看,全球粮食减产,粮食库存下降,再加上大量粮食用于燃料乙醇生产,造成国际市场粮食供需关系总体趋紧,价格不断上涨。
这些因素向国内市场传导,助长了国内农产品的价格上涨。
从国内市场来看,粮食涨价除了受国际市场、气候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以外,还和我国国内耕地面积减少,务农劳动力减少和工业用粮快速增长密切相关。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从成本推动的因素来看,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带动消费价格上涨。
首先,近年来,国际能源价格猛增导致生产成本增高。
从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看,国际石油价格等其他能源价格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并通过进出口贸易传导到国内市场,引起国内产品成本增加。
其次,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是导致物价上涨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国家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福利水平和工资收入,使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已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超过同期GDP增长率,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必然推高物价的总水平。
3、结构性通货膨胀。
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价格的结构性上涨,猪肉和粮食等价格的上涨带动其他食品价格上涨。
从市场实际情况看,总体上粮食、生猪、玉米等产品的总供给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品种结构和区域结构矛盾突出,引发了价格的上涨。
4、也有一些临时性的因素,比如2010的蔬菜价格上涨就是因为当年的灾害天气导致的。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与之相伴而来的问题是通货膨胀。
指数从2012年开始,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以7.7%的速度上升,达到了2017年11月份的最高点3.3%。
而此外,从今年1月到2月,CPI缩水至2.9%,表明全国的通货膨胀正在放缓。
通货膨胀的影响是广泛的,它会对消费者的生活产生消极影响,并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令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研究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并据此制定合理的调控政策,以进一步减轻通货膨胀的影响。
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可以归纳为:第一,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供求,经济膨胀的实质是供求失衡所导致的物价上涨。
如果供大于求,物价就会下跌;相反,如果求大于供,物价就会上涨,这就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因。
第二,货币供应量影响通货膨胀。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物价水平会因为货币变得贬值而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第三,全球宏观经济形势也会影响我国通货膨胀。
一旦国际市场发生变动,我国货币价格也会受到影响,也就是说,全球宏观经济状况也会影响我国的通货膨胀情况。
为了减轻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政策,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首先,我们应该制定合理的财政政策,按照经济实际情况调整财政收支,以避免财政状况的不稳定性。
其次,必须采取有力的货币政策,加强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从而控制物价水平,使货币价值保持稳定。
同时,中央银行还可以考虑采取集中拍卖制度来控制物价水平,这可以避免出现价格操纵现象。
此外,政府还需要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加强对经济形势的观察和监测。
首先,要加大土地供应,促进土地市场的积极发展,同时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来控制土地流转和土地价格飞涨。
其次,要完善我国经济体制,健全国家经济行为规范体系,以此有效地控制经济活动,避免经济不平衡的发生。
总之,要有效地减轻通货膨胀的影响,必须积极有效地实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
只有这样,我国经济发展才能平稳健康地发展,而通货膨胀的恶果也才能加以减轻。
中国历朝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措施分析
中国历朝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措施分析通货膨胀是指一种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加、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多个朝代都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问题。
本文将对中国历朝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
一、中国历朝通货膨胀的原因1. 货币供应量过度增加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过度增加。
在中国历朝,如果政府过度发行铸币或纸币,就会导致货币供应量膨胀,进而引起通货膨胀问题。
这种情况通常与政府为了应对各种开支需要而大量发行货币有关。
2. 军事冲突和战争战争和军事冲突会导致财政紧张,政府为了筹集大量军费常常采取发行纸币等手段。
这种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方式会加剧通货膨胀问题,因为战争导致生产力受到破坏,同时需求增加,形成通货膨胀的恶性循环。
3. 经济结构失衡在某些历朝时期,由于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工商业相对较弱,农产品价格波动对整体物价的影响较大。
当农业产量下降或价格上涨时,随之引发的通货膨胀问题往往严重。
4. 外部因素的影响一些外部因素也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
例如,中国历史上屡次发生的黄金和白银的大规模流入,会刺激经济发展,但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问题。
二、中国历朝通货膨胀的应对措施1. 控制货币供应量为了应对通货膨胀,政府首先需要控制货币供应量。
合理的货币供应量能够保持稳定的货币价值,降低通货膨胀的风险。
政府可以通过合理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货币供应量的控制。
2. 加强监管和执法加强对金融机构和市场的监管和执法,以防止非法金融活动和欺诈行为。
监管部门需要密切监控市场动态,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违规行为,并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以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
3.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的失衡是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
政府需要采取措施促进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均衡发展,提高经济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同时,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和优化产业结构,可以有效控制通货膨胀问题。
4. 加强对外贸易管理外部因素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不容忽视。
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对策
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对策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经济运行所需的货币数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价格水平全、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今年来我过物价指数持续上涨,央行也开始多次提高贷款基准率,一次来抑制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减缓通货膨胀的压力,但是这些措施实施以后,通货压力似乎没有减轻的迹象。
所以我们必须采用控制币供应量、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等政策来解决通货膨胀这个问题。
通货膨胀原因:通货膨胀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产生,由于物价的流通,近几年全球没有发生恶性的通货膨胀,反而是产生了不少次的通货紧缩。
而我们由于汇率管制,无法与国外市场同步,客观上导致了通货膨胀。
我国由于经济结果的不平衡,生产较低的部门的工人需求向生产高的部门靠齐结果导致整个社会工资增长率超过了经济增长率从而导致了通货膨胀,包括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结构型、体制型通货膨胀和供求混合推动型。
需求拉上通货膨胀,需求拉上通货膨胀理论是从总需求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其观点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现在由于种种原因已经形成了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局面从而形成了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也称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一种侧重从供给或成本方面分析通货膨胀形成机理的假说。
其成因可以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是工会力量对于提高工资的要求;二是垄断行业中企业为追求利润制定的垄断价格供求混合推进通货膨胀的论点是将供求两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认为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上和成本推进共同作用而引发的。
近年来我国粮价不断上涨,是由于粮食产量下降造成的,是供给出了问题,属于成本推动;投资需求幅度为20%为正常,而我国现在已经达到了25%,特别是化工,冶金等行业的价格不断上涨引起了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此属于需求拉动。
温和性通货膨胀还有一个因素国际传导,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需求膨胀带动国内价格上升,属于需求拉动;而原油及其他国际初级产品通过进口带动国内价格上涨,则属于供给因素,是成本推动。
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仍然是经济中货币流通量过多,即所谓的流动性过剩。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应对方法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应对方法一、建国初期我国出现的通货膨胀这次通货膨胀基本原因是旧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一方面,新中国成立前国民党政府滥发金元券,采取了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用发行贷币的办法搜刮民财打内战,维持其统治。
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物价仍然上涨的基本原因。
另一方面,在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人民币的最初一年里,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人民政府的财政支出、军费支出大增;而且生产又因为战争遭到破坏,少数不法分子囤积居奇,哄抬物价,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在新中国人民政府正确的领导下,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经济措施,统一财经工作,整顿经济秩序,打击不法商贩,尽快组织恢复生产,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制止了持续了长达十二年之久的通货膨胀。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通货膨胀1、50年代和60年代初的通货膨胀:50年代,由于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左的错误,195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刮“共产风”和“浮夸风”,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瞎指挥,追求不可能实现的高指标,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生产连续下降,财政出现虚收实支。
1958年到1960年,财政累计赤字高达169、4亿元。
银行系统采取“全额信贷”,需要多少,贷多少,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贷,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都可以贷。
出现指山买柴,指水买鱼,划地为矿的怪现象。
基建规模过大,财政连年赤字,导致银行信用大膨胀。
政府采取纠正“左”的错误思想的政策,并实施“调整经济比例,压缩基建战线,控制贷币投放”的经济方针,通货膨胀很快得到治理。
具体采取的措施是:⑴大力压缩预算内、预算外基本建设投资规模;⑵对工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等措施;⑶大量精简职工和城镇人口;⑷严格控制财政管理,压缩财政支出;⑸控制贷币发行,组织回笼贷币。
一直到1963年,国民经济有所好转,物价有所回落,经济秩序基本恢复。
2、“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通货膨胀:这个时期属于“隐蔽性通货膨胀”虽然物价很稳定,贷币发行增长比例不是很大,但商品供应匮乏,上百种商品采取凭票限量供应,实际的黑市价格往往高于国营价好多倍,再加上经济建设中“左”的思想影响,使基建战线拉的过长,财政年连续赤字,贷币流通再次出现大的波动,直到改革开放前一直未得到根本改善。
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解决方法
一、通货膨胀的成因总体来看,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很复杂,既有需求因素也有供给因素,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际因素,既有短期因素也有长期因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以下着重分析引起通胀的四大因素。
经济持续高增长是形成当前通胀压力上升的内生因素根据过去30年我国经济增长与物价总水平数据所进行的计量分析表明;在现有资源约束条件下,当经济增速为7.8%左右时,物价总水平约为0;当经济增速为9%时,物价总水平约为3%;当经济增速加快约0.4个百分点,物价总水平则会上升1个百分点。
这一经验分析反映出我国经济增长与物价总水平之间存在很强的对应关系,过快的经济增长一般来说都会形成更大的通胀压力。
流动性过于充裕是形成当前通胀压力上升的货币因素我国过于充裕的流动性是两方面原因所致。
一方面,为应对危机,过去两年我国货币投放较多,导致经济体中的流动性过于充裕。
另一方面,全球流动性过剩,使得大量外资或热钱流入我国,加上国内贸易顺差,积累了巨额外汇储备,形成更大规模的流动性。
2001年1月到2007年12月,我国外汇占款占基础货币的比重从39.3%上升到113.4%。
截止到今年3月,央行外汇占款余额已达23.7万亿元。
央行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有时就与当期外汇占款增加有直接的对应关系。
过于充裕的流动性必然会对物价产生巨大影响。
输入性通胀持续增强是形成当前国内通胀压力上升的外部因素输入性通胀最主要的表现是进口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
目前,我国大宗商品进口,特别是在能源和一些基础性原材料方面对外依存度很高,石油、铜、铁矿石等都超过了50%。
粮食总体的进口依存度不高,但个别品种却非常高,如大豆,2010年进口预计占我国新增供应量的78%。
目前,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指数已超过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受美元大幅贬值、全球需求恢复、流动性充裕、西亚北非动荡等因素影响,大宗商品价格还可能继续上涨。
输入性通胀的传导渠道是:进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首先造成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涨,其次造成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最终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策略(3篇)
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策略(3篇)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策略(3篇)第⼀篇: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摘要:中国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较复杂,既有短期因素,⼜有长期因素。
受到的影响也是多⽅⾯的,包括内外需求、⾃然因素、市场波动、资源价格、经济结构调整等等。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规模⽇益加快,现阶段正是⼤⼒推动经济发展⽅式转变是我国加快宏观调控,取得经济改⾰的重⼤历史阶段。
从短期看需要经历阵痛期,从长期看,必须深化⾦融体制改⾰,完善货币调控机制,才能处理市场经济中各种各样的⽭盾,迎接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通货膨胀;特点与成因;对策分析2008年全球⾦融危机爆发。
我国经济也经历过了巨震。
当时采取了⼀系列应对措施并取得了很好的反危机成效。
但2010年下半年通货膨胀果然来临并逐步加剧,经济回落速度持续加⼤,经济多次触底,其迅猛之势波及到各⾏各业。
如何应对成为党和国家、政府、经济学家的最关⼼的问题。
各界都在为通货膨胀的形成与治理寻找出路与对策。
⼀、我国通货膨胀现状(⼀)消费者价格指数指数呈现上升态势截⾄2016年3⽉,CPI虽然以前有过⼀个阶段的⼩幅下降,但整体⽔平⼀直呈现上升趋势。
尤其是在2016年1⽉以来,CPI始终处于较⾼⽔平。
再加上新常态下因为经济下⾏的压⼒央⾏采取了多种稳健宽松政策以刺激国内需求,通货膨胀压⼒出现了增加的情况。
(⼆)⽣产价格指数呈现上升⾛势随着外资资本的流⼊,我国⼈民币呈现了升值态势。
2016年1⽉以来央⾏对实体经济发放的贷款持续增加,促使国内投资需求开始回暖,使得从2015年10⽉到2016年3⽉PPI同⽐增幅呈现上升趋势。
⼆、我国通货膨胀特点(⼀)我国的通货膨胀与世界很多国家是同步的本轮通货膨胀出现了全球⼀体化的特征。
因为发达国家的经济⽔平要⾼于我国⽬前的发展⽔平,因此衡量标准会有所不同。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百分之三是⼀个分界线,低于这个数字即为温和型通货膨胀,⽽对于我国来说,这个数字是百分之五。
以美国为例,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之际,其CPI出现⼤幅波动,⼀度达到了百分之四以上,在采取了⼀系列措施之后,虽然有所下降,但不久就⼜抬起头来,上升接近到百分之六。
通货膨胀的成因,影响及对策
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 • • • • 1、需求拉动; 2、国外输入; 3、外贸顺差; 4、生产要素成本; 5、宏观经济政策。
一、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成因:
国内
超发货币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温和性通货膨胀 生态系统失衡
国际
国际炒家对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我国实行汇率管制 温和性通货膨胀
超发货币
• 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 • 四万亿刺激方案的M2大量发行导致的货币贬值 导致的通货膨胀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活期存款 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理论是从总需求的角度来分析 通货膨胀的,其观点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 我过现在由于种种原因已经形成了总需求大于总 供给的局面从而形成了通货膨胀。
降低劳动工资水平
• 降低劳动工资水平,从宏观上调控分配,缩小收入 分配差距 ,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降低劳动工资 水平,通过控制工资的增长来控制收入和产品成 本的增加,进而控制物价水平,防止因劳动工资 水平提高而使物价随之增长
谢谢大家胀带动国内价格上升, 属于需求拉动; • 原油及其他国际初级产品通过进口带动国内价格 上涨,则属于供给因素,是成本推动。
二、通货膨胀的成本
• • • • • • 通胀的成本归根结底还是工人的劳动和资源 1.皮鞋成本:通货膨胀时人们减少货币持有量浪费的资源。 2.菜单成本:通货膨胀时改变价格的成本。 3.扭曲消费者决策,相对价格变动与资源配置失误。 4.通货膨胀引起的税收扭曲:税收未考虑实际利率的改变。 5.通货膨胀侵蚀了计价单位的实际价值,造成混乱和不方 便。 • 6.通货膨胀使得财富任意再分配:预期利息不变,由于通 胀使得实际利率改变了,货币价值也改变了。
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成因和应对措施
简述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成因和应对措施摘要:本人结合目前国际、国内主要工业品和农产品价格上涨趁势,对我国目前通货膨胀形成原因进行了浅析,并提出了如何进行通货膨胀治理的一些建议.关键词: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一、通货膨胀的涵义狭义的通货膨胀通常定义为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物价总水平全面的、持续的、公开的上涨。
这一定义将通货膨胀等同于物价上涨。
它包含三个基本要素:第一,物价上涨是指社会物价总水平的全面上涨;第二,物价的上涨是持续的;第三,这种物价的上涨是公开的;广义的通货膨胀除了包括狭义通货膨胀之外,还包括隐蔽型的通货膨胀和抑制型通货膨胀.由于通货膨胀的成因有不同,国内外经济学家大致将通货膨胀的定义分成两类:一类观点认为通货膨胀是价格总水平的持续性普遍上升的经济过程;另一类观点认为只有货币数量过度增长引起的物价上升才称为通货膨胀,即流通中的货币超过实际货币需求量,引起价格总水平持续性普遍上升的经济现象。
而本文对通货膨胀的定义是: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给量超过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货币贬值和物价总水平持续、普遍上升的经济现象。
二、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成因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指数CPI的涨幅越来越大,特别是2010年11月以来,消费品价格急速上涨,每月的CPI的涨幅都超过5%,导致了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农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目前农产品和石油涨价较多,而国内石油涨价是国际石油涨价所致。
而农产品涨价主要受自然灾害与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特别是这两年,我国的水旱灾害频繁,农产品的产量受到较大影响.但是从养猪业、食用油等赚取暴利的事实看,农产品涨价后期主要是短缺所致。
当产品供不应求时,物价就会上涨,这是很显浅的经济学中供求关系引起价格波动的道理.同时也存在中间商的求利心态,及市场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农产品的消费在居民生活消费中占了很大部分,其价格的居高具有很大影响.(二)货币供应量增加,流动性过剩深层次看之所以存在通货膨胀,根源还是在一个经济体内部流转中的货币太多,也就是说,目前中国社会内部的“钱"太多。
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特点成因及对策
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特点成因及对策通货膨胀是指一种货币购买力下降并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近年来,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日益突出,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分析中国目前通货膨胀的特点成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首先,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食品价格上涨是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粮食需求量巨大。
然而,农业生产受到天气灾害、自然灾害和不稳定的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粮食价格上涨。
其次,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是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对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能源和原材料的价格上涨直接导致了物价的上涨。
此外,人民币汇率波动也对物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人民币升值,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推动了整体物价的上涨。
其次,造成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需求过剩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需求不断增加。
由于需求过大,供给不足,导致物价上涨。
另一方面,成本上升也是通货膨胀的成因之一。
资源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以及环保要求提高,都会增加生产成本,进而推动物价上涨。
针对中国目前通货膨胀的特点和成因,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对策。
首先,要加强货币政策的调控。
通过适当提高利率和减少货币供应量,可以有效抑制通货膨胀。
同时,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价格操纵和垄断行为,维护市场秩序,降低物价上涨的压力。
其次,应加大农业生产、能源和原材料的供给。
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和加大农田基础建设投资,提高农作物产量,稳定粮食供应,降低食品价格上涨的压力。
同时,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加强资源保护,降低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幅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整人民币汇率和推进金融改革,降低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
总之,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问题需要全面分析其特点和成因,并采取针对性的对策。
只有通过加强政策调控、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才能有效稳定物价,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和社会的稳定。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形势、成因及应对措施
未来我国通货膨胀水平可能会继续保 持在温和上涨的通道内,但也需要关 注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对物价的影响 。
挑战分析
未来通货膨胀治理面临诸多挑战,包 括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国内部分 领域供需矛盾突出、货币政策传导机 制不畅等。
持续改进方向和目标设定
改进方向
未来应继续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协调 ,注重预期管理,防范和化解通货膨 胀风险。同时,也需要深化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02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形势分析
通货膨胀率变化趋势
近期通货膨胀率持续上升,创下多年新高 。
通货膨胀率上升速度加快,呈现出明显的 趋势性特征。
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通货膨胀率仍将保 持高位运行。
各类商品价格涨幅对比
食品类价格涨幅居高不下 ,尤其是猪肉、蔬菜等生 活必需品价格大幅上涨。
能源、原材料等工业品价 格也出现明显上涨,推动 企业生产成本上升。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形势、成 因及应对措施
汇报人:XX
2024-0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6
CONTENTS
• 引言 •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形势分析 • 通货膨胀成因剖析 • 应对措施与建议 • 案例分析:历史上典型通货膨
胀事件回顾与启示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分析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形势、 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引导居民树立理性消费观念,避 免盲目攀比和过度消费。
推广绿色消费
鼓励居民购买节能环保产品,倡导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增加居民收入
通过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居民 消费能力,促进消费升级。
05
案例分析:历史上典型通货膨胀事件回顾 与启示
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的原因与对策
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的原因与对策近年来,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成为全球各国关注的焦点。
通货膨胀指的是货币供应量过大导致货币贬值,从而引起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本文将探讨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来缓解这一问题。
一、原因分析1.货币供应过大通货膨胀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大。
当央行大规模印发货币时,增加了货币流通量,导致市场上货币供应量超过实际需求。
这就会导致物价上涨,因为每个单位货币可以购买的物品和服务减少。
2.需求过热需求过热也是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经济增长迅速、人民收入水平提高时,人们的消费需求也会随之增加。
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市场上的物价就会上升。
特别是在某些特定行业,需求过热还可能由于供应能力不足导致价格的进一步上涨。
3.成本上升成本上升是物价上涨的一个关键因素。
当生产成本大幅增加时,企业为了保持利润水平,不得不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价格。
例如,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都会直接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影响到市场上的物价。
4.货币政策宽松货币政策的宽松也是通货膨胀的诱因之一。
当央行采取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时,低利率和大量的流动性会刺激经济活动,进而引起需求过热和物价上涨。
二、对策建议1.加强货币政策调控为了遏制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央行应加强货币政策的调控。
通过合理控制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降低流动性等手段,有效控制货币贬值的速度,实现物价的稳定。
2.改善供给短缺为了解决供需失衡带来的物价上涨问题,政府应加强对供给方面的管理。
通过鼓励更多企业进入行业、提高生产能力、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增加供应量,从根本上缓解供需矛盾。
3.控制成本上升政府应加大对生产成本上涨的监管力度,防止成本传导到市场上的价格。
通过加强对原材料市场监管、提高劳动力效率和技术水平等措施,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
4.加强国际合作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是全球性问题,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这一挑战。
浅谈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如何有效抑制通胀
浅谈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如何有效抑制通胀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我国自2007年3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超过3%以来,物价指标一直高位运行,2008年2月一度达到8.5%的高点,到了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迅速上涨,据最新统计知,四月份比上月增长了2.8%,创下了历史的新高。
无论是群众还是政府都感到了CPI上涨带来的巨大压力。
因此,保持物价稳定,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增长已经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造成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原因(一)需求拉动当国外出现通货膨胀、价格上涨时,一方面国内商品相比国外商品显得更加便宜,由此造成该国对外贸易出口需求;另一方面又会减少本国居民对国外进口商品的消费,而转为增加对本国商品的消费,一增一减,最终引起国内社会总需求的增加。
而供给在短期内具有黏性,难以及时扩大,导致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最终引起整个物价上升,这就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这也就是凯恩斯学派所谓的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二)生产要素成本我国在过去对各种生产要素都没有市场化,价格在行政指导下被人为压低,没有传递到通胀中,构成隐性压力。
要素价格改革和公用事业改革后,各种资源价格开始上升,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这些都使得成本向最终产品价格传递,造成现实的物价上涨压力。
例如,随着劳动者保护政策的不断出台,以及收入分配改革的展开,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已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超过同期GDP增长率,劳动力成本在不断上升。
加之由于土地供应量减少等政策和市场原因,近三年土地价格出现爆发式增长,加剧了成本压力。
(三)经济结构失衡结构性失衡,导致价格上涨。
我国的通货膨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农业与工业、基础工业与加工工业发展失衡造成产品短缺而引起的。
当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时,农产品的供给往往落后于经济的发展需要,工业的超高速增长与农业低速增长形成尖锐矛盾,严重制约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同时,由于农业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小,农业投资在国家财政支出中比重一再下降,农民因而对农业增加积累失去兴趣。
论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和对策
这次通货膨胀不同于1993年—1994年的通货膨胀。
当时,主要原因是投资规模过大,信贷过多,因此采取紧缩政策有效。这次,除了投资规模过大,信贷过多以外,还有新的因素:第一,外汇储备多,人民币投放量就大。第二,人民币升值,外资热钱流入中国。第三,国际油价、粮价上涨。第四,这次中国通货膨胀是由生活资料价格上涨带头的,如猪肉价、食用油价、粮价。 因此,对策也就不能同当年一样,要综合治理:首先,我们需要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与货币政策配合。其次是外汇储备问题:要增加进口,但出口不宜压缩,因为市场一旦丢失,就不易再占有了。还要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从事工矿和农业投资。第三,人民币依然小步升值,但升值速度宜加快,否则拖得太长会不利。第四,国际油价、粮食价格上涨,中国无法控制。但究竟如何适应,还应从长计议。如果国内油价继续管制,会有后遗症,并且也难以持续。第五,要增加供给,农业要加大扶持,如要走政府帮助农民养猪和大力发展养猪产业化道路。
第三,价格管制虽然在一个时期内是必要的,但是价格管制这样一个手段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向市场机制方面发展,而不是说逐步退到过去曾经用过的计划经济的管制。像兰州拉面那样管理就是倒退,这是违反市场经济的。我觉得改革的方向应该逐步让市场机制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说资源配置,政府有土地、有矿产,不要用审批制,可以完全通过市场来决定价格,这样决定价格就比政府审批价格好;再比如说反垄断,垄断价格怎么处理;再比如个人所得税和物价指数挂钩的问题等等。我认为政府对价格的管理有一个发展方向,应该逐步向市场化方向发展,而不是向行政审批方向发展。 第四,物价指数像GDP一样,不能成为指令性的指数。我在政协会上发言特别强调这个问题。再说得具体一点,我建议把今年的4.8%作为当年因素的物价上涨指数,历史因素释放的上涨我们单独再有一个比如说1%的空间,我觉得这样可能比较符合今年的情况。如果今年真的把4.8%当作不可逾越的指标的话,会引起整个经济的很多问题,会出现新的矛盾。不仅仅是今天,今后我们对于物价指数的问题,也不要把它看成是指令性的指标,这样在应对上就能够比较好。 所以,对于我们应对通货膨胀,货币政策、财税政策和物价政策这三个方面是要一个总体的设计和处理。
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
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由于治理全球金融危机的扩张性政策刺激,中国国宏观经济形势自2009年11月开始由通货紧缩想通货膨胀转变,原材料价格、农产品价格、股价、房价急速上扬。
这些都使人明显感觉到前段时间的经济衰退正在演变成资产经济泡沫和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一、中国当前出现通货膨胀的原因(一)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的含义,就是商品涨价不是因为市场需求出现异常增长,而是因为商品成本现意外增加。
1、工资是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
工资上涨使得生产成本增长,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数量减少,从而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工资率完全由劳动的供求均衡所决定,但是在现实经济中,劳动市场往往是不完全的,最低工资制、新《劳动合同法》等政策措施,保障了社会普通居民的利益,特别是下层人们的利益,但是如果工资增加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则提高工资就会导致成本增加,这又可能引起物价水平的进一步上升,最终将走入“工资――物价螺旋”,工资物价互相推动,形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工资的上升往往从个别部分开始,最后引起其他部分攀比。
2、农产品价格的易涨难跌。
由于近年来国内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频发,袭击了多个粮食主产区,市场对粮价价格上涨预期高涨。
截至9 月28 日的数据显示,农业部农产品价格同比上涨5.2%,而农业部菜篮子批发价格指数则同比下降5.1%。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截止9 月24 日,食用农产品价格指数同比上涨8.7%,涨幅超出上月。
此外,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9 月上旬和中旬50 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9 月份中上旬,肉禽蛋价格环比继续小幅上涨,而蔬菜类价格则总体下跌,二者呈现两极分化走势。
同比来看,肉禽蛋价格保持高位, 涨幅略有增加,拉动CPI 上涨约0.2 个百分点。
试述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相关治理对策
试述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相关治理对策通货膨胀的原因一、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demand—pull inflation)主要观点是以需求过度解释通货膨胀,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过程中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引起价格水平持续上升。
这种通货膨胀表现为“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
”对价格水平产生拉上作用的过度需求有两个方面:实际因素和货币因素。
实际因素包括过度的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等,其中主要是过度投资。
货币因素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度导致总需求过剩。
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cost-push inflation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指对社会商品和劳务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因生产成本提高而引起的物价总水平的上涨。
成本提高的原因基本有两个:一是工资增长率快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二是一些垄断企业为了获得垄断利润,经常大幅度地提高垄断产品的价格三、结构型通货膨胀(structural inflation )基本观点是,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部门结构的某些特点,当一些产业和部门在需求方面和成本方面发生变动时,往往会通过部门之间的相互看齐的过程而影响到其他部门,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
这种结构型通货膨胀可分为三种情况:1. 需求转移型2。
部门差异型3. 外部输入型1。
需求转移型。
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某个部门的一部分需求转移至其他部门,而劳动力及其他生产要素却不能及时转移,这时需求增加的部门的工资和产品价格就会上涨,而需求减少的部门的产品价格却未必相应下降,结果导致价格总水平上升。
2。
部门差异型。
英国经济学家萨尔沃用部门间的差异来解释结构型通货膨胀.一般来说,产业部门生产率的增长快于服务业部门,但两大部门的货币工资增长速度却大体相同,而且这种增长速度是由产业部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决定的,结果造成服务业部门货币工资的增长速度超过其生产率的增长速度。
这种部门间生产率增长速度的差异和货币工资的一致增长,形成服务业部门成本持续上升的压力,从而成为价格水平上涨的压力.3.外部输入型其依据是将结构型通货膨胀同开放经济结合起来分析的“小国开放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及解决方法
一、通货膨胀的一般定义、特点及类型。
(一)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状况。
(二)特点:
1.纸币因发行过多而急剧贬值。
2.物价因纸币贬值而全面上涨。
(三)类型:
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现有价格水平下的商品总供给,引起了物价普遍上涨。
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由于成本上升所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
3.结构性通货膨胀。
由于社会经济部门结构失衡而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
[1]。
二、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成因分析:
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有三个原因: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和结构性通货膨胀。
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2]。
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我国当前需求矛盾引起的价格上涨受国际和国内两个因素的影响。
从国际市场来看,全球粮食减产,粮食库存下降,再加上大量粮食用于燃料乙醇生产,造成国际市场粮食供需关系总体趋紧,价格不断上涨。
这些因素向国内市场传导,助长了国内农产品的价格上涨。
从国内市场来看,粮食涨价除了受国际市场、气候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以外,还和我国国内耕地面积减少,务农劳动力减少和工业用粮快速增长密切相关。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从成本推动的因素来看,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带动消费价格上涨。
首先,近年来,国际能源价格猛增导致生产
成本增高。
从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看,国际石油价格等其他能源价格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并通过进出口贸易传导到国内市场,引起国内产品成本增加。
其次,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是导致物价上涨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国家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福利水平和工资收入,使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已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超过同期GDP增长率,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必然推高物价的总水平。
3、结构性通货膨胀。
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价格的结构性上涨,猪肉和粮食等价格的上涨带动其他食品价格上涨。
从市场实际情况看,总体上粮食、生猪、玉米等产品的总供给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品种结构和区域结构矛盾突出,引发了价格的上涨。
三、通货膨胀的抑制措施
1、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最基本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它也是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手段。
运用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主要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一是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以压抑总需求;二是提高利率,以抑制投资需求,并刺激储蓄增加,从而保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我国中央银行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的办法,提高货币的购买力,减轻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通过提高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和金融市场利率水平,减少流通货币,缩小信贷规模,从而减少投资规模,达到平衡储蓄和投资,从而增加商品和服务,消除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缺口,进而达到了防止通货膨胀的目的。
2、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主要是采取工资物价管理政策,以阻止工会和垄断企业这两大团体互相抬价所引起的工资、物价轮番上涨的趋势。
其目的在于力图控制通货膨胀而又不致引起失业增加。
收入政策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因为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其中特别是工资的提高,因而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
为此,必须采取抑制性的收入政策,其形式有如下几种:确定工资-物
价指导线,以限制工资-物价的上升。
强制性措施。
以纳税为基础的收入政策。
3、对外经济政策。
一般来说,我国的国内的通货膨胀与其国际收支状况具有相互推拉的作用。
在各国都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我国必须采取适当的对外经济政策,以减轻国际收支失衡对国内物价的不利影响,井阻止国外通货膨胀的输入。
4、加大宏观经济调节力度。
为了继续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有关部门必须密切关注、善于发现并及时研究市场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运用政策引导和经济手段适时适度加以调节。
要严格控制新涨项目出台,加大价格检查力度。
此外,还要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特别是针对一些行业过快增长可能造成的能源和原材料紧张等问题的协调工作力度,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稳定市场供应,确保供需基本平衡。
5、切实加强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供应,稳定粮食价格。
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鼓励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确保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价格管理、农业税减免等政策措施真正到位。
加强防汛抗旱和农作物田间管理,在做好夏粮秋粮的收购工作的同时,认真做好粮源组织和调运,确保市场粮食供应,保持粮价基本稳定。
[1] 百度百科,/view/4017.htm
[2] 易宪容,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特点,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3] 张素风,近年来中国通货膨胀的形态及成因分析,西南交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
学学院,2005,11
[4] 黄静,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