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读后感200字
围城读后感200字以上10篇
![围城读后感200字以上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eed9bf1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2f.png)
围城读后感200字以上10篇《围城》主要是以主人公方鸿渐的生活道路为主线,以他的恋爱和婚姻为小说的主要情节,为读者刻画了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
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围城读后感,仅供大家参考!《围城》读后感[200]如果说《红楼梦》是我最喜欢的一部书,《围城》则是长久的排在第二位。
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围城》,那时的我虽然尚且对很多事一知半解,但已被它深深的吸引。
作者对人性的描写丰富而深刻,文字灵巧而活泼。
故事人物丰富且个性鲜明。
对哲学也罢,对事业也罢,对婚姻也罢都蕴含着独到的理解。
更令人印象尤其深刻的是文字间穿插的黑色幽默,既有反讽也有自嘲。
这与只能靠情节取胜的大多数小说来说明显不是一个类型。
由此我知道了文豪钱钟书,继而知道了她夫人杨绛。
《围城》读后感[200]今天,我看了钱钟书的《围城》,感触颇多。
当一段感情真的维持不下去的时候,面临的就是分手。
分手过后,彼此都会很痛苦,不经意间可能两个人在一起快乐的画面就会浮现在脑海里,细细想来还是很幸福的,然后就会后悔如果没有分手该有多好啊!可是后悔又有什么用呢!谁让我们当初没有好好去珍惜呢!同学们,其实生活在再苦的日子里也会有满足的人,生活在再富足的日子里也会有不满足的人。
所以无论活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条件下,我们都要有一颗平常的心,享受当下,享受现在美好的时光,不要等我们老了再去蹉跎岁月……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围城》读后感[400]很多人读《围城》看到的是“婚姻”这座围城,而我看到的却是另外一座城。
这围城,隔断了乡村与城市,也隔断了身份与地位的层次。
在这由克莱登大学博士学位证书搭建起来的围城中,他战战兢兢的生存,然而最后还是赤裸裸的展现在现实中。
在国立三闾大学教书时,他的围城早已破烂不堪,却还要担忧敌人发现他的障眼法,毕竟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的纸老虎更不堪一击。
围城200字心得(精品8篇)
![围城200字心得(精品8篇)](https://img.taocdn.com/s3/m/32c02672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01.png)
围城200字心得(精品8篇)围城200字心得篇1围城一书只是一些由作者琐碎的见识和经历”拼凑”成的琐碎的情节。
就一般而言,情节琐碎的书必然要有绝佳的言语表达才能成为一本成功的作品。
钟书君的围城果真是把语言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因此,读围城不能像读一般小说那样只注重情节而忽视语言了,如果那样的话,围城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我觉得围城里面的精言妙语是这部小说的最成功之处,也是最值得赏析的地方。
这本书的比喻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不禁一一勾勒品读。
围城中的妙喻有两种,一是真实的写景写事物的形象比喻,读来令人舒畅,感觉恰到好处。
二是抽象的思维和感觉运用具体的物象来比喻,读来让人觉得新奇,玄妙!又如开第一篇范文段中“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阳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
”这一句话比喻与拟人混用了整体流畅自然而不带任何矫饰,这也是我说的第一种比喻,书中很是常见,更常见的是第二种比喻,也是全书中的亮点。
如“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砂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沙砾和鱼刺所伤之痛的比喻既生动又准确。
来看这一初更妙的,鸿渐去赵辛楣的洋式公寓,“没进门就听见公寓里好象正在开无线电,播送风行一时的春之恋歌,空气给那位万众倾倒的国产女明星的尖声撕割得七零八落------那女明星的娇声尖锐里含着浑浊,一大半像鼻子里哼出来的,又腻又粘又软弱无力,个鼻子的主产品鼻涕具有同样品性”。
哈哈,女明星被这一比,真是体无完肤香消玉殒了。
钱先生惯用这种裸露的不留情面的如刚针一般的讽刺。
真是语言犀利,讽刺尖露,诙谐幽默,妙语连篇!读了围城,我也体会到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
引用的外国成语,“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
”又说像“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但如果仅仅局限于婚姻来谈“围城”困境,显然不是钱钟书的本意。
围城读后感200字(通用6篇)
![围城读后感200字(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767830ab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28.png)
围城读后感200字(通用6篇)围城200字篇1这两天刚看完《围城》这本书,故事的更概是这样的,主人公方鸿渐在回国的船上与同船的鲍小姐有些青睐,初尝了爱情的滋味,但却有另一位大家闺秀苏文执小姐对他有了好感。
回国后,他通过苏认识了她的表妹唐晓芙,不想方却对这位唐小姐产生了好感,但由于某种原因,两人的感情也并没能长久。
后来经过好友赵辛楣引荐,同去三闾大学任教,同行时又认识了孙柔嘉小姐,俩人也不过是普通朋友,可最终走到了一起,不过他俩的感情实在糟糕透顶。
书的作者钱钟书先生说这本书“锱铢积累”而写成的,没有明确的故事线索。
语言平淡无奇,所写之事也只是人间的是是非非。
不过书中却始终贯彻了这样一句话,那就是“婚姻感情犹如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中的人想出来”,这也许是作者的得意之处吧。
围城读后感200字篇2《围城》中,方鸿渐作为钱钟书笔下的一号男主角,自然是占据了很大的笔墨。
钱钟书写这本书花了大量的时间,里面的语言犀利刻薄,特别是各种比喻,对人性的讽刺可谓是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其实,志大才疏,懦弱,爱面子,不通人情世故,自认为聪明却被人玩弄于股掌之上,这些都可以用在他身上。
要说他真实得可爱,却也不然,有时也是虚伪的。
然而,在作品里,是一个女性“千方百计想要嫁”的人。
可能真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而正好爱他棵青菜的人都集中在那里了。
据说方鸿渐身上有钱钟书自己的影子,呵呵,这就不好说了。
我想,他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一个人呢?也像写作一样刻薄吗?一般不会这样表现吧。
听说过一个小故事,经常有人向他借钱,他总是借给别人所要求的一半,而不要求别人归还。
我向来认为,刻薄的人是可以装成厚道的,而厚道的人是无法刻薄的。
从他的书来看,这种刻薄是他的本性,而不是为了写书而刻意这样做的。
而他对借贷者的这种做法,也是刻薄的天性被掩盖在厚道的外衣下的表现。
但是,好的作品是需要这种刻薄的。
都像温吞水一样,那就没意思了。
围城读后感200字篇3第一部分的感情纠葛很吸引我,最后一部分的婚后生活也很有趣。
读围城心得体会200字(优秀4篇)
![读围城心得体会200字(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f3f81f14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45.png)
读围城心得体会200字(优秀4篇)读围城心得体会200字(优秀4篇)读围城心得体会200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读围城心得体会200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读围城心得体会200字(优秀4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读围城心得体会200字篇2《围城》是钱钟书先生所著的经典小说,以讽刺和批判的笔触,揭示了社会和人性的众多弱点。
阅读《围城》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生活就像一座围城,人们被各种社会关系、职业、家庭等围在其中,无法逃脱。
而生活中的压力和困扰,正是这些围城效应的体现。
小说中的主人公方鸿渐是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他渴望自由,但又受到社会现实的束缚,最终陷入生活的围城之中。
他的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生活中的困境和烦恼,都是人们无法摆脱自我束缚的结果。
通过阅读《围城》,我更加明白了人生的真谛,就是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努力追求自由和幸福。
同时,我也深刻地认识到,生活中的围城效应,正是导致人们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因此,我们需要勇敢地面对围城,努力摆脱束缚,追求自由和幸福。
读围城心得体会200字篇3围城读后感:钱老之智慧人生读《围城》的感受,十分复杂。
每当读到书中人物的经历,总会深感他们在人生之路上遇到的困境与挫折。
每当读到书中人物对人生的无奈,总会深感他们在人生之路上遇到的困境与挫折。
钱钟书先生之《围城》展现了人生的无奈。
小说中的人物都生活在一个复杂而又矛盾的世界中,他们不得不面对生活的各种困境,不得不为了生存而不断努力。
然而,他们却常常在追求生存的过程中失去了生活的本质。
人生,就像围城,婚姻,事业,亲情,爱情,友情,一切都在变,唯有变化才是永恒。
生活总会有无奈,总会有挫折,但我们要学会面对,学会坚强,学会在困境中成长。
《围城》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生活的无奈与挫折,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更加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读围城心得体会200字篇4《围城》是钱钟书先生所著的经典小说,以讽刺和批判的笔触,揭示了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弱点。
《围城》读后感(15篇)
![《围城》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7f14b2f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a5.png)
《围城》读后感(15篇)《围城》读后感(15篇)读完一本书以后,信任大家都有许多值得共享的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围城》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围城》读后感1大约花了20多天时间,读完了钱钟书的《围城》。
书中以洞达世事的睿智,对社会人情世态,特别是四十年月的学问份子众生相进行了深刻的描写。
揭露了教育界的倾轧、虚伪、堕落。
方鸿渐对苏文纨、唐晓芙的追求,与孙柔嘉的婚姻生活,则表现了他的庸俗、脆弱、虚荣,从而折射了学问份子人格上的弱点。
小说在语言运用上精炼、幽默,时常使我禁不住发笑,宛如×××〔姐姐〕从前同我说的一样。
只是这本《围城》是从杨杰〔表弟〕处借来的盗版本,错字、增字比比皆是,还有不少空白页,好像是嫌纸张太多了,由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附录,25页只剩下9页,明显是漏印了。
当时没说的是:等结婚成家之后重读,兴许有更直接的体味。
但是,6年过去了,始终没有这种机会。
《围城》读后感2又读,感觉很不同,特别是对于孙柔嘉的印象,感觉孙柔嘉并非如大多数人的评价,处心积虑,把方鸿渐拖入围城,他反而是认准目标,努力实践,不离不弃,对生活、对家庭从来没有失去信念的正面形象。
相对几乎全部男人的梦中情人唐晓芙而言,孙柔嘉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象征,一个抱负。
在里,身逢乱世的人们,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学问份子为主的仆人公,活在自己的围城里,面对着转瞬即逝的财宝、事业和爱情,经受着人生的幻灭,电光石火的奇妙,注定只是回首的惘然。
在乱世,活着就是一种成就。
固然,钱钟书之写,对于战斗只是点到为止,书中的人物并没有在战斗中悄然而逝,他们依旧以一种常态生存,战斗对于他们仅是一种不和谐音,一种避重就轻的背景音乐。
无论是在战斗年月还是在和寻常期,总有一些东西会深留在人心中,吹尽黄沙始见金,那些人性的美妙,人格的魅力,对于生活的挚爱,是怎样的围城都不能围困,多久的历史都不会冲淡的。
《围城》读后感范文(通用14篇)
![《围城》读后感范文(通用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f264948f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b5.png)
《围城》范文(通用14篇)《围城》范文1 一直以来很想拜读钱钟书先生的《围城》,苦与没有时间,寒假期间,终于花上时间,认认真真地把这书看完了。
我总以为这类大师级人物的书,应该是很有深度的。
但看完之后,总觉得有些闷,一种让人说不出来的滋味。
并且夹杂着些许的无奈。
记得以前在网上看到过对钱先生这本书这样的一段评价,大意是书中某些场景,某些对话,是你非得深思之后才能忍俊不禁了。
对当时这个社会的深入讥讽,我想假如在古代,钱先生一定是位两袖清风,脱离世俗的文人。
书中令我忍俊不禁的地方实在是太多,我就举一个例子吧。
这个场景是描写苏文纨和曹元朗的婚礼场面和二人的窘态,更是把两位的表情描写的唯妙唯肖,曹元朗穿了黑呢礼服,忙得满头是汗…我只怕他整个胖身体全化在汗里,象洋蜡烛化成一滩油。
苏小姐也紧张难看…新郎新娘脸哭不出笑不出的表情,全不像在干喜事,倒像——不,不像上断头台,是了,是了,像公共场所“谨防扒手”牌子下面那些积犯相惩的表情。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很值得去读一下的书,书中对真实社会的描写实在恰当。
也反响了人们对真实社会的无奈。
“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
”恐怕是最能形容这本书的句子了吧。
《围城》范文2 围城,围住的不仅仅是城。
——题记方渐鸿,无疑是个充满挖苦的人物。
出国留学,却只能买文凭混日子;因为一个,失去自己一生的挚爱,甚至与那个深爱自己的苏小姐也不了了之。
故事似乎永远在向你想象不到的地方开展。
细细品读,才顿然觉察他最大的挖苦莫过于那种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感觉。
他仿佛永远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甚至似乎从来就不知道自己终究想要什么。
以致于在文章的开头是孤身一人,结尾时仍就是形单影只。
那种戏剧化的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都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那么方鸿渐呢?他在寻找精神寄托,可每当找到归宿后,却又认为就是一种变相的束缚。
在城外时不断寻找可以入城的路,却在入城后又思念城外的天空。
围城心得感悟200字(精品8篇)
![围城心得感悟200字(精品8篇)](https://img.taocdn.com/s3/m/2d54a071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61.png)
围城心得感悟200字(精品8篇)围城心得感悟200字篇1《围城》的直接时代背景是1937年及以后的若干年,正是中国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时期。
但要理解《围城》,必须追溯到近代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帝国主义列强大炮军舰之下,被迫地、却历史性地开始了与世界的接触,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与西方文明开始了前所未有的交锋、碰撞、冲突以至交汇、融合。
这种文化现象在一大批留学生——钱锺书正是他们中的一员——的身上具体地、活生生地体现出来,因而具有值得解剖的典型意义。
作为一个学贯中西的大学者,钱锺书几乎必然地要从文化上来认识“围城”的精神困境,从而产生深刻的孤独感和荒诞感,在全书的结束部分,方鸿渐在经历了教育、爱情、事业和家庭(婚姻)的失败后,这样感叹:在小乡镇时,他怕人家倾轧,到了大都市,他又恨人家冷淡,倒觉得倾轧还是瞧得起自己的表示。
就是条微生虫,也沾沾自喜,希望有人搁它在显微镜下放大了看的。
拥挤里的孤寂,热闹里的凄凉,使他像许多住在这孤岛上的人,心灵也仿佛一个无凑畔的孤岛。
这里已经明显地引入了存在主义哲学的人生感叹。
但这种文化困境、精神困境,却是发生在衰微积弱的老大中国与近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剧烈冲突中的,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幅令人深省的画面:经过一家外国面包店,厨窗里电灯雪亮,照耀各式糕点。
窗外站一个短衣褴褛的老头子,目不转睛地看窗里的东西,臂上挽个篮,盛着粗拙的泥娃娃和蜡纸粘的风转。
还有全书结尾处那只的祖传老钟,方鸿渐的爸爸作为结婚礼物送给儿子儿媳的宝贝钟,每小时“只慢7分钟”的“很准”的钟,这会儿已经慢了5个钟头的钟: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有些西方批评家说《围城》写了西方文化影响下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也有中国批评家说表现了西方现代文明在中国的失败,从而证明了资本主义文明不救中国的主题。
这些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钱锺书似乎并不是采取非此即彼的立场,他更着力于嘲讽伪文化人的可笑、可怜和可耻,更多地是要写出中西文化冲突中的尴尬、窘迫和困境。
围城心得体会200字
![围城心得体会2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70b4d95b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8d.png)
围城心得体会200字围城心得体会200字(精选10篇)围城心得体会200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围城心得体会200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围城心得体会200字(精选10篇)】,供你选择借鉴。
围城心得体会200字篇1很早就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
但是,很可惜,总是没有机会拜读这句话的出处——钱钟书先生的《围城》。
前些日子,终于鼓足了勇气,翻开了这本堪称中国近、当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读此书之前,想着这40年代的作品,应该是爷爷奶奶的事了,也就是抱着了解名著的心态去欣赏下。
总觉得大师的作品吧,肯定是生硬晦涩,至少是我辈不易读懂的,要想读懂,也要摆上好几本字典在旁边,才能有读下去的勇气。
可读完此书感觉完全不同,它通俗,从身边琐事娓娓道来,谈话、吃饭、交友、恋爱、工作、家庭,全是生活中种.种细节,极其普通的琐事。
然而正是在这些琐事中,在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中,一个个活生生的生活场景,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呈现在读者眼前,是那样生动,鲜活和逼真。
方鸿渐的虚伪,赵辛楣的坦白,褚慎明的爱面子,苏文纨的媚俗,唐晓芙的纯真,孙柔嘉的狡黠,跃然纸上,让人又爱又恨。
书中方鸿渐与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的感情纠葛,每每因自己的怯懦,不敢多言,言亦不由衷,伤害了苏唐两人,而又一步步陷入工于心计的孙柔嘉的婚姻陷井之中,最后自食婚姻苦果。
这座感情围城,曾经令方鸿渐向往,之后又无奈于城中的琐碎与无聊。
而在三闾大学教学期间着实是一座事业的围城,这里面充斥着尔虞我诈、明争暗斗,时刻让人感到压抑,令本性善良却怯懦的方鸿渐不堪忍受。
但当他离开那里回到父母身边时,面对的却是一个集父母的封建思想,家庭的责任,事业的衰败,多层混杂的社会大围城,让他更加觉得无所适从,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一只无情的大手掌控着。
本就无材的方鸿渐也只会牢牢地屈服于这只手,逆来顺受地承受朋友的施舍,义无反顾地踏入爱情陷阱、事业低谷,所以也就有了如此悲凉的结局。
《围城》的读后感(通用12篇)
![《围城》的读后感(通用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53d3c6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f9.png)
《围城》的读后感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围城》的读后感(通用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围城》的读后感1围城,久闻其名却一直未尝拜读,一遍读来,真是太精彩了!每个细节都生动无比,每个比喻都鲜活贴切,字字句句是增一分嫌胖减一分则瘦,笔下的每个人每件事都仿佛活了。
这不仅仅是大师对文字的信手驾驭,更是其对人性和生活的细致体察和品味。
方鸿渐,说实在话,个人是有些憎恨的,因为他像面镜子一样,照出了自己的一些影子。
迂拙,寡断,眼高手低,无甚主见等等,做不来还看不惯,看不惯又懒改变,有些假清高自傲,又些许真自卑自怜。
妄图冲破枷锁,又经常设枷自囿。
茫茫然不知所想要的是什么,对想要的又常常自我设限逃闪躲避,不敢去放手追逐。
他不是君子,却也不是小人,他算不得很好的人,也不算是个坏人,只是个复杂纠结的无用之人!太阳之下无鲜事,这人生就像一场戏,你方唱罢我登台,唱来唱去总唱不尽那么些聚散别离,演来演去演不完那许多爱恨情仇,品来品去品不厌这一方酸甜苦辣!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去,道理容易。
人世间多少的城围筑在那里,人生的戏台场场幕幕纷扰变换,那许多的是是非非来来往往,又几多人能看透,能看透又有几人能真洒脱?人生本复杂,复杂的人越看越复杂,还是糊涂的人容易些,怕是又难得糊涂啊!《围城》的读后感2钱老的《围城》是人生真实的生活状态,书中的人物代表了我们大多数人,书中并没有可歌可泣的爱情,没有伟大的理想,但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我们的人生,没那么好,也没那么糟。
接下来浅显的总结一下对这本书理解,钱老的文笔功底深厚,书中有很多讽刺的内容,有很多真实的东西,寓意深刻令人回味。
书中的主角方鸿渐可以说一生碌碌无为,但却尝遍人生百态。
一开始与鲍小姐的相遇,邂逅,后来与苏文纨的感情纠葛,还有个不打不相识的挚友赵辛楣,更是有个一见钟情,爱而不得的唐晓芙,最后被千方百计让其步入婚姻生活(围城)的孙柔嘉,以及一直被迫更换工作的经历这些都汇聚成了平凡、真实、不甘、却又无可奈何的人生。
围城读后感(精选36篇)
![围城读后感(精选3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40f9805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02.png)
围城读后感围城读后感什么是读后感?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简单来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
围城读后感(精选36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围城读后感(精选3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围城读后感1周围有许多书友推荐《围城》,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书中所表达的意思经久不衰并没有因时间而发生改变。
在当今时代阅读的我,仍然觉得受益匪浅,因为好东西不用你去记,它自会留下很深的印象。
“婚姻的围城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
”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无论是学业的围城还是婚姻的围城,一旦做出选择就不要后悔。
可是每一个破碎的片段,在它本电台广播的节目里,有上文下文,并非胡闹。
你只要认定一个电台听下去,就了解它的意义。
我们彼此往来也如此,相知不深的陌生人。
书中的方鸿渐是不求上进只想随波逐流地过日子的人,他既志大才疏爱又爱自吹自擂,不得不说钱钟书先生刻画的人物很形象,里面描写的细节现在回想起来都忍俊不禁啊。
而孙柔嘉则是很有心计的一个女人,书里描写着她一步一步引方鸿渐入局也是一大看点,她最大的成功是嫁给了方鸿渐,最大的失败也是嫁了方鸿渐。
我比较喜欢赵辛楣的角色,对爱情,年少爱上苏文纨,即使不爱了也不会在背后说不好的话,浅浅揭过,对朋友,他很讲义气也很会做人,于工作,他的能力强,在事业方面是个人才,我比较欣赏他的一个点,知世故而不世故。
围城读后感2《围城》是钱钟书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写出来的,他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
不过好在最后他还是完成了这本书,给后人留下了一笔不可或缺的财富。
《围城》里有太多的人纷纷杂杂,他们有不同的个性,但却又有着相同的人性。
关于《围城》的读后感(精选38篇)
![关于《围城》的读后感(精选38篇)](https://img.taocdn.com/s3/m/1af414f3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57.png)
关于《围城》的读后感(精选38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时常会因某些事或人产生新的想法,想法有时候一闪而过,不如写一篇感悟的文章,及时的记录下来。
不过,是不是不太会写感悟?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围城》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围城》的读后感篇1在书山书海中能够相中一本书着实不易。
那是一本装帧精美而有着民国气息的一本书,书上题着两个大字——《围城》,字底下是一座迷宫,或者说就是一座围城。
当然,深深吸引我的还有三个字——钱锺书。
我从未阅读过钱先生的任何文字,不如就以此书为缘,与钱先生的文字世界来一次交流吧。
与外表所具的气息相同,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
开篇便是留学生归国的片段。
我不禁有些许诧异,之前一直以为国外留学的学生回国后,大部分都是知识分子,并怀着满腔的热情拯救国家的,但这一批却大相径庭,他们无忧无虑,在国外也只是混水摸鱼,拎到个学位后点以此为傲,实际并无真才实学。
这便是我与民国青年世界的第一次交流。
接着便是主人公方鸿渐的几个生活片段,从他与苏文纨的交往中,我所看到的,是当时社会的病态,无论是苏文纨的故作清高,还是所谓“诗人”曹元朗的各种中外混搭,不伦不类的诗句,都显得疲乏而空洞。
尤其是人们以出过洋而自觉高人一等,会念几句外国话便招摇卖弄,更有崇洋媚外,矫揉做作之嫌。
而随着交流的深入,钱锺书先生刻画人物技艺之高超使我惊叹,仿佛确有其人,确有其事,所写的如同一面镜子,反射的是一群人,更是一个社会。
方鸿渐与孙柔嘉的爱情亦是可悲的,他们的结合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外人的扭合,而非真正的两情相悦。
我觉得,方鸿渐只是在友人的玩笑中与家人的催婚下才勉强结婚的,婚后两人争吵不断,甚至大打出手,皆是强行相爱,却不深知对方的结果。
阅书毕,书页上留下的,是我满满的批注与思考。
与其说我是与钱锺书先生交流,不如说是与他心中的那个时代在进行交流,我所闻所阅,来自他们;而我的所思所想,寄予他们。
围城读后感(六篇)
![围城读后感(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ac8548a3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8c.png)
围城读后感《围城》是钱钟书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婚姻为切入点,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社会风貌和人性的复杂性。
通过对主人公方鸿渐一生的描写,作者揭示了困扰人们的现实围城,以及人们在围城中无法自拔的现象。
这本小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思考了许多问题。
首先,小说中描写的那种宛如世外桃源般的“围城”现象令人深思。
作者通过方鸿渐和其他角色的对话和思考,展现了人们对安逸舒适生活的追求和矛盾心理。
他们虽然面对各种社会问题和压力,但又不愿意主动挑战现状,选择逃避和安于现状。
他们似乎把自己困在了一个“围城”里,无法自拔。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也很常见,很多人抱怨工作不满意,但却不敢辞职;感情不幸福,但却不愿意离婚。
这种无法自拔的困境给人带来了思考:到底是什么让我们不愿意改变现状?为什么我们总是在困境中自欺欺人地过日子?其次,小说中对婚姻的剖析也很深刻。
方鸿渐与唐晓芳的婚姻是小说的重点之一。
作者通过描写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探讨了婚姻的本质和婚姻中的问题。
唐晓芳渴望稳定和安全感,而方鸿渐却追求自由和理想。
他们的不同理念和价值观使得他们的婚姻充满了摩擦和矛盾。
正是因为这种矛盾,他们才逐渐失去了对彼此的吸引,最终导致了婚姻的破裂。
通过这段婚姻的描写,作者传达了一种观念:婚姻的幸福不仅仅依赖于物质条件和感情激情,更重要的是双方是否有共同的价值观和追求。
此外,《围城》还给我留下了对人性的思考。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鲜活,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特点和性格。
方鸿渐聪明机智,但又迟疑不决;唐晓芳善良温柔,但缺乏安全感。
他们的种种特点和行为都是基于自己的内心和情感。
通过描述这些人物的思想和行为,作者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深刻性。
我们人性中的善和恶,勇敢和怯懦,野心和谦卑,都在这个小说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让我想起了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人的本性是社会的动物”,我们是因为人性的复杂性才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
总的来说,《围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读围城读后感200字(精选12篇)
![读围城读后感200字(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b42a5fe8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c9.png)
读围城读后感200字(精选12篇)读围城读后感200字篇1围在城里的人想出去,在城外的人想进来,这便是“围城”。
这是《围城》中关于人生的论述,《围城》没有哲学上生硬的说教,而是将哲理还原为生活。
小说导读部分有这样的话:“这是一本有趣的书。
郑重点说,是本睿智的书,因为它的有趣源自一位智者对人性的洞察与调侃。
……在哈哈大笑或含笑、哂笑之时,你会叹为观止,会惊异于作者何以竟能做到这一步。
”作者对人世和人性的洞察已经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对人心已经窥探得一览无余。
读着《围城》,既能刺着痛处又能挠着痒处,于是我在麻痹中被吸引了。
本书主人公方鸿渐是个留学生,家境中等偏好,于是便有了些公子哥儿脾气。
那时候,出国留学已是中国的一大特色,留学生太多。
物以稀为贵,留学生这样多已经不值钱,似乎连质量也大打折扣,远不如詹天佑们。
方鸿渐虽无蛮横无理的脾性,也不是大奸大恶之人,但他却是个平庸的人。
他志大才疏,常满腹牢骚,也爱自吹自擂。
这样的人经历了求学的艰难,婚姻的困惑,终于明白了:围在城里的人想出去,在城外的想进来。
这就是人生的特点。
一本优秀的小说是包罗万象的,无论是谁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我就在方鸿渐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也似乎是志大才疏,放假时总是无所事事,爱好太多但都不精深,我就是生活中的方鸿渐。
我想生活中的方鸿渐还不止我一人。
《围城》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九个死掉的自己埋葬在记忆里,立碑立墓。
”我也要让现在的自己死掉,让方鸿渐的灵魂从我身上撤走,把死掉的自己埋葬,立碑立墓,不用来悼念,而用来警示,让活着的自己活得更好。
我会放弃自己的懒惰和自卑,重拾勤奋与自信。
《围城》中阐述的论点,不得不让人深思,人们一开始对新事物保持好奇心,然而当努力争取到了以后却已厌倦,不能适应它。
所以除了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外,还要坚持下去,适应下去,包容下去。
《围城》就像一位智者,我们能从他那儿学到很多很多。
读围城读后感200字篇2《围城》讲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一群知识分子的故事。
围城的阅读心得200字(优秀10篇)
![围城的阅读心得200字(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e5ee6134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00.png)
围城的阅读心得200字(优秀10篇)围城的阅读心得200字篇1读完《围城》,感触颇深,钱钟书十分诚实地刻画了那个年代的一些事。
这本书讲了抗战时期关于一个留学生回国后的一些事。
方鸿渐真是个凄惨的人物。
但也许这就是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吧。
围城这个书名很妙,非常含蓄的概括了全书的主旨内容。
仔细品味会发现书中有三道围城,爱情的纠葛是一道围城,学校里的明争暗斗是围城,家庭的婆媳之争是一道围城。
其实生活本身就是一道围城,夹杂着城内的喜怒哀乐,一个城围住了我们整个人。
书中的几个主要人物无不为围城所困扰,方鸿渐身处爱情的围城,事业的围城,家庭的围城,怯懦的他最终重重围城之间一事无成。
赵辛楣最终也没逃脱婚姻的围城,和一个并不爱的女孩子结婚生子,苏文纨自始至终也没走出爱情的围城,最终堕落,身上原有的才气全无。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心寒,围城这么可怕吗?几个留学生竟为此葬送一生。
其实围城并不可怕,只是如何看待这个围城,身处围城中,为何总想冲出这个围城,最终不是撞得头破血流,退回去就是冲到另一个围城之中,又饱受纠葛,其实我们的生活就是一个大围城,包含很多小围城,围城中总有不如意,我们并不是总要去逃避,而应该适应这个围城,在围城中逐渐建立自己高大房屋,不要总好高骛远,不断地换城,总以为世外桃源就在城外。
其实不然。
审视这个世界,围城处处存在。
眼看21世纪,围城依然存在,我们看待围城依然要有正确的眼光,除非围城中乌烟瘴气,实在无法生存,否则就不要不停的出城进城直到最后精疲力尽,而流浪街头。
围城的阅读心得200字篇2人生快事,莫如读书。
书是我们精神的巢_,生命的禅床。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里,我回味无穷。
想起《围城》中的精彩语句,仿佛一只饿狼在疯狂地捕猎。
《围城》一书是钱钟书“锱铢积累”而写成的,小说没有明确的故事线索,只是一些由作者琐碎的见识和经历”拼凑”成的琐碎的情节。
作者运用了比喻手法,使*变得生动有趣,语句十分幽默,使人忍不住要莞尔一笑。
《围城》读后感范文200字精选
![《围城》读后感范文200字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628f0dfd0029bd64783e2cb9.png)
《围城》读后感范文200字精选导读:本文《围城》读后感范文200字精选,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围城读后感范文200字一《围城》是钱钟书所写的一部长篇小说,书的名字是“围城”,“围城”取自书中苏文纨的一句话,“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婚姻也罢、事业也罢,整个生活都似在一个围城之中,人永远逃不出这围城所给予的束缚和磨砺。
那么何谓“围城”?钱钟书的夫人杨绛曾给黄罗芳一张纸条,阐明了“围城”的丰富内涵,上面写道:《围城》的主要内涵是: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大都如此。
在读完这本书后的人都能对这句话有着很深的理解。
围城读后感范文200字二近日读罢《围城》,心中不免唏嘘一片。
脑海中时时回想起方鸿渐短暂几年间的起起伏伏。
在坐上回国的轮船上,鸿渐定是不知日后自己的生活如此这般波澜,在上海租界寄人篱下的屈辱,在三立大学的饱受冷眼,在妻子孙柔嘉的冷嘲热讽中,鸿渐从一个蓄势待发的青壮年,变成一个唉声叹气的弱者。
人生可能也是这么的起伏,时间在匆匆扫过时,你的人生轨迹可能在一步步偏离正轨,慢慢麻痹着你,直到最后你才猛然醒悟自己的人生已经不如自己当初所想了。
围城读后感范文200字三如果说《红楼梦》是我最喜欢的一部书,《围城》则是长久的排在第二位。
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围城》,那时的我虽然尚且对很多事一知半解,但已被它深深的吸引。
作者对人性的描写丰富而深刻,文字灵巧而活泼。
故事人物丰富且个性鲜明。
对哲学也罢,对事业也罢,对婚姻也罢都蕴含着独到的理解。
更令人印象尤其深刻的是文字间穿插的黑色幽默,既有反讽也有自嘲。
这与只能靠情节取胜的大多数小说来说明显不是一个类型。
由此我知道了文豪钱钟书,继而知道了她夫人杨绛。
围城读后感200字(精选5篇)
![围城读后感200字(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5155cd9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08.png)
围城读后感200字(精选5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围城读后感200字(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围城读后感200字1《围城》从“围城”这个比喻开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类的“围城”困境:不断的追求和对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随之而来的不满足和厌烦,两者之间的矛盾和转换,其间交织着的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执著与动摇——这一切构成的人生万事。
“围城”困境告诉我们人生追求的结果很可能是虚妄的,这看起来好像很有点悲观,但骨子里却是个严肃的追求,热忱深埋在冷静之下,一如钱钟书本人的一生。
他揭穿了追求终极理想、终极目的的虚妄,这就有可能使追求的过程不再仅仅成为一种手段,而使它本身的重要意义得以被认识和承认,使我们明白追求与希望的无止境而义无反顾,不再堕入虚无。
围城读后感200字2性格决定命运,我想是这样的,书中的主人公方渐鸿就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
他虽然善良,但又有些懦弱,缺乏原则,甚至还带有一丝玩世不恭的态度,正是因为这种性格,使他身陷“围城”。
其实,“围城”都是自己创造的,他想成为大人物,这出发点是好的,但他只想去改变环境,并没有认识到自身的问题。
在那个时代,作个大人物不容易,必须有高尚的品质和情操,要具备很多优点……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他人的尊重,或者利用旁门左道,利用手段,做一些自己都觉得对不起自己的事情。
而方鸿渐,他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面对自己的欲望,他有些亦正亦邪,他一直在两者交界处游荡。
正是这种性格,使他身陷自己为自己创造的“围城”。
围城读后感200字3学习是这样,爱情也是如此。
我们可能都听过这样一句话”追求幸福的时候往往是最幸福的,而当幸福真的来临的时候我们却容易患得患失。
“细细想来,的确是这样。
当我们努力去追求我们喜欢的那个她时,我们好像一下子有了铠甲,又好像一下子有了软肋,我们会变得小心翼翼,因为想在她心里留下一个完美的自己。
围城读书心得200字5篇
![围城读书心得200字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257ed19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5c.png)
围城读书心得200字5篇围城读书心得200字篇1看完了《围城》,感受颇深。
曾经看到过某本书上将《围城》列为中学生必读的课外书。
我认为不太合适,并不是围城有多么高深难解,而是书里某些内容阅读时需要社会阅历,人生历程。
高中生能读懂里面诙谐的语句,巧妙的比喻,辛辣的讽刺。
但不一定能读懂里面的人,人的心以及人的心里感受。
《围城》并不深奥,是的,它的情节并不复杂,人物也不多,篇幅在长篇小说中也不算太长。
但是那数十个人物的性格却在寸土寸金的字里行间里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例如写小人,小人物的表现无不是无耻,奸诈,虚伪,气量狭小。
钱钟书笔下的小人,各自有各自的小人法。
李梅亭的小人,就跟高年松的小人不一样。
初读《围城》的那一次的心里感受也是这篇小说跟我以前读过的小说相异。
它并没有去塑造一个正面的形象或者是去赞美它。
里面绝大大多数人物,尤其是首要人物钱老都不遗余力的去讥讽,嘲讽,奚落。
以至于有部分人看完《围城》后会说写方鸿渐那样一个人有什么好处。
或者它的好处就在于那些奚落,嘲讽,它就像一把冰冷的手术刀剖析了那个时代所谓的知识分子阶层。
将他们的冷漠,自私,狭隘,封闭,软弱等等劣根性了解透彻展现时读者面前。
《围城》它或许没有我们阅读传统小说是对书中伟大人物,崇高情感的崇拜和感动。
但是我们对书中人物的性格,命运无相异情,叹息,鄙视,尤甚对当时国内那个时代的命运都布满了一种悲切和忧心,这里的情感也是复杂和真挚的。
《围城》是一部批判的小说。
钱老以他独有的幽默和讽刺手法来写《围城》并没有使批判失之厚重和严厉;反而能直指那个时代国内社会的病根,能够想象《围城》初版发行之时定让读者有心头棒喝的心里感受。
钱老学识渊博,笔力高深毋庸置疑。
出色之处书中俯拾皆是。
里面引经据典之贴切,简直妙到豪颠。
古今中外之经典,全部信手拈来,却又挥洒自如。
非凡难能可贵的是钱老写婆媳之中,妯娌之中的猜忌,彼此的鄙薄,貌合神离,搬弄是非等等这些女生作家所擅长的题材也描写得无不入木三分那些嬉笑怒骂场合,那些拌嘴弄舌的眉眼,那些惺惺作态的情致简直让人心里感受历历在目。
《围城》读后感200字精选7篇
![《围城》读后感200字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f7ac88446bec0975f565e2c5.png)
《围城》读后感200字精选7篇《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
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
下面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围城》读后感200字”,欢迎阅读与借鉴!《围城》读后感200字1《围城》这本书我读了很多遍,这次读完以后,对这本书又有了些新的认识。
有的报道说,方鸿渐就是作者的化身,甚至有的人还怀疑作者的博士单位是否也是虚构的。
但无论如何,方鸿渐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这句话是无容置疑的。
但正因为他是知识分子,而且是那种带着玩世的态度处世又有点良心的知识分子,才构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围城”。
他希望做个大人物,这样的性格,似乎就决定了他的一生。
《围城》读后感200字2当代社会,竞争激烈,高手如云,存在的明争暗斗、勾心斗角比书中更加激烈也更凶险。
就那还算单纯的学生来讲,学校、家庭、社会,每一个环境都是一座围城,每一种行为都处于一个围城。
同学间的友谊和竞争、家庭里的亲情和压力、社会上的光明与黑暗,从我们出生起就建造着形形色色不可逾越的诸多围城。
我们只有在其中不断拚杀,始终保持着一颗积极的心去创造这座围城里的异彩,让围城中的生活变的丰富。
我们不会也不可能逾越这座城墙,因为只要我们有生活,那我们就永远处于一座围城之中。
《围城》读后感200字3去年暑假,我就看过电视剧《围城》,当时还是被里面的一些情节吸引了,引起了我读《围城》原著的好奇心,只是一直没有时间,手头也没有这本书。
直到这个暑假,我从朋友那里借来这本书后,才慢慢读着。
读了这本书,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书中的主人公方鸿渐了。
方鸿渐这个人,在钱钟书的笔下似乎是一个除了会点舞文弄墨、缺有百般缺点、一无是处的人。
他的文凭是买来的,志大才疏、胸无点墨、性格软弱又好强要面子。
在和朋友的交往中,表现出假装清高、不通人情世故,有时还很虚伪。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给了我深深的印象。
他做事小心、对爱情执着,有时候往往透着一些可爱。
《围城》读后感200字4又读《围城》,感觉很不同,尤其是对于孙柔嘉的印象,感觉孙柔嘉并非如大多数人的评价,处心积虑,把方鸿渐拖入围城,他反而是认准目标,努力实践,不离不弃,对生活、对家庭从来没有失去信心的正面形象。
读围城心得200字(优秀范文4篇)
![读围城心得200字(优秀范文4篇)](https://img.taocdn.com/s3/m/be47f028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a1.png)
读围城心得200字(优秀范文4篇)读围城心得200字篇1《围城》是钱钟书先生所著的经典小说,它以讽刺和幽默的笔触,生动地揭示了人生困境的深刻洞察。
在这本小说中,主人公方鸿渐等一批知识分子在抗战时期的沦陷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展示了生活的百态。
小说通过"围城"这座城堡,揭示了人生的困境,以及人性的复杂。
阅读《围城》让我深刻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和困境。
这座"城堡"象征着生活中的困境,而小说中的角色则代表着我们每个人。
小说中的讽刺和幽默,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总的来说,《围城》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小说,它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
读围城心得200字篇2围城是一座高墙,将我与外界隔离开来,让我沉思与内省。
这部作品以婚姻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方鸿渐和孙柔嘉在婚姻中的种种困境和矛盾。
通过方鸿渐的经历,我看到了一个被社会现实所束缚的人,他的生活充满了无奈和痛苦。
而孙柔嘉则是一个有着强烈自我意识的女性,她的出现让方鸿渐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
在围城中,我感受到了婚姻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婚姻不仅仅是一种法律关系,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相互的理解。
在围城中,主人公们的婚姻生活充满了磨难和痛苦,但他们却从中汲取了力量,让彼此更加成熟和坚强。
总之,《围城》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作品,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性,更让我们深刻地反思了婚姻的意义和价值。
读围城心得200字篇3第一部分的感情纠葛很吸引我,最后一部分的婚后生活也很有趣。
中间工作的部分我不喜欢。
方鸿渐和苏小姐之间,写得太精辟了!夫妻俩吵架也好玩。
原来男人吵起架来和女人一样小心眼。
苏小姐后面的形象很可怜,她的优美气质哪里去了?!孙小姐千方百计和方结婚了,可结果呢;这个女人订婚前后判若两人,悲哀!更坚定了我的信念,爱情里面不要耍手段,要真实坦诚。
嗯,说不定最后嫁不出去的就是我,呵呵。
文中所谓的精彩讽刺,不好意思,我看不懂,也体会不到它的精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城读后感200字
其实围城并不可怕,只是如何看待这个围城,身处围城中,为何总想冲出这个围城,最终不是撞得头破血流,退回去就是冲到另一个围城之中,又饱受纠葛,其实我们的生活就是一个大围城,包含很多小围城,围城中总有不如意,我们并不是总要去逃避,而应该适应这个围城,在围城中逐渐建立自己高大房屋,不要总好高骛远,不断地换城,总以为世外桃源就在城外。
其实不然。
审视这个世界,围城处处存在。
眼看21世纪,围城依然存在,我们看待围城依然要有正确的眼光,除非围城中乌烟瘴气,实在无法生存,否则就不要不停的出城进城直到最后精疲力尽,而流浪街头。
这两天刚看完《围城》这本书,故事的更概是这样的,主人公方鸿渐在回国的船上与同船的鲍小姐有些青睐,初尝了爱情的滋味,但却有另一位大家闺秀苏文执小姐对他有了好感。
回国后,他通过苏认识了她的表妹唐晓芙,不想方却对这位唐小姐产生了好感,但由于某种原因,两人的感情也并没能长久。
后来经过好友赵辛楣引荐,同去三闾大学任教,同行时又认识了孙柔嘉小姐,俩人也不过是普通朋友,可最终走到了一起,不过他俩的感情实在糟糕透顶……书的作者钱钟书先生说这本书“锱铢积累”而写成的,没有明确的故事线索。
语言平淡无奇,所写之事也只是人间的是是非非。
不过书中却始终贯彻了这样一句话,那就是“婚姻感情犹如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中的人想出来”,这也许是作者的得意之处吧。
人生万事如围城。
从1980年重版到现在,学者钱锺书惟一一部长篇小说《围
城》一直保持着持续的热销:1980年11月首印13万册以后,迄今总销量达398万册。
更被改编为小说连播、电视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研究著作和论文也不计其数。
不管是从销量还是影响上来说,《围城》都是30年阅读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作为知识分子小说的典范,《围城》影响了几代读者。
作者以“围城”做书名,也许是想告诉我们:不仅婚姻像围城,人生,生活,职业等等更像围城。
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兜圈子,重复的做同一件事情;找个笼子把自己关起来,过了不久却发现那边的风景比这边跟好,于是出了这个笼子进了那个笼子。
就这样的不断重复并乐此不疲。
从《围城》发表以来,就有好多人对方鸿渐提出不同的看法。
有的报道说,方鸿渐就是作者的化身,甚至有的人还怀疑作者的博士学位是否也是虚构的。
但无论如何,方鸿渐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这句话是无容置疑的。
但正因为他是知识分子,而且是那种带着玩世的态度处世又有点良心的知识分子,才构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围城”。
方鸿渐是有点虚荣的,有点玩世不恭的,但是,他又并不像辛楣一样有真才实学,也不像韩学愈等人一样完全昧着良心。
他希望做个大人物,这样的性格,似乎就决定了他的一生。
很多的人都像方鸿渐—样,有那么一点的良心,有那么—点的虚荣。
他们处处做小人,又不得处处提防小人。
他们也知道世道的艰险,可是并没有好好地去接纳它。
他们尝试去改变,就好像方鸿渐想知道韩学愈文凭的真伪,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一样。
熟不知道,人家早就设定了陷阱等他踩进去。
或许《围城》的文学价值也正在此。
它写出了人们不愿意正视的,真实的社会环境。
生活本就是一座围城,婚姻与事业、学习与娱乐、发展与落后、成功与失败,
都是这座七彩城中的一种颜色,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城中的一种元素。
当一切人和事因为努力和乐观而变得美好,当城中的色彩都均匀和谐时,那么这座围城就不再是一种可怕的束缚和压力,而是一个幸福的乐园。
没有人会试图离开她,即使是自怜自哀的方鸿渐也会喜欢,假恶丑也会被同化为真善美。
也许世界永远不会变得如此美好,但允许我心中永远存在这种美好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