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措施.doc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4版)实施方案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4版)实施方案一、培养目标1.1面向市场需求,立足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培养具备扎实工商管理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2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精神、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
二、培养规格2.1知识结构:掌握工商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熟悉我国经济政策和法规,了解国际市场动态。
2.2能力结构:具备较强的市场分析、企业策划、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分析等能力。
三、课程设置3.1通识教育课程: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军事理论等。
3.2专业基础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
3.3专业核心课程:企业运营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商务、投资学、企业伦理与企业文化、企业家精神等。
3.4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实习实训、创新创业项目、社会实践等。
四、培养过程4.1课程学习:按照教学计划,完成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
4.2实践教学:参加课程设计、实习实训、创新创业项目等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3学术科研:鼓励学生参与学术科研活动,提高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4.4国际交流: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学生视野。
五、质量保障5.1教学管理: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确保教学效果。
5.2学生评价:建立学生评价体系,关注学长需求,提高培养质量。
5.3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5.4校企合作: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六、就业与发展6.1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领域从事管理、策划、财务、人力资源等工作。
6.2继续教育:鼓励毕业生继续深造,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6.3创业指导:为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策划、资金支持等创业指导服务。
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110201专业名称:工商管理(Business Administration)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各行业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备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知识和能力,具备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能力和操作技能,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能在各类大中小型企业,以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营销、策划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与培养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经济学和工商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工商企业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工商企业管理实际工作中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1.具备基本的政治理论、法律知识及必备的英语、计算机、应用文写作等文化知识;2.具备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生产运作、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3.具备本专业的综合协调管理能力、市场营销开发与管理、会计统计核算能力、管理信息系统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能等;4.职业(岗位)技能达到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相应工种职业资格认证的要求或通过相关工种职业技能鉴定;5.具备获取新知识、自身发展和适应知识经济、技术进步及岗位要求变更的能力;6.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具备将自身技能与群体技能融合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积极探索、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自主创业的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4~6年,标准学制4年学分要求:177学分五、学位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六、专业主干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学项目管理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统计学货币银行学七、实践性教学安排学生于第2、4学期暑假进行一次社会实践,完成调查报告一篇;第6学期进行专业实习(4周),完成专业实习报告一篇;第8学期进行毕业实习,完成毕业实习报告一篇;第7~8学期完成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工商管理专业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培养出具备全面知识和能力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培养目标1.基本素质: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2.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丰富的实践能力,能够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综合能力: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组织和领导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适应管理岗位的需要。
4.国际视野:具备较强的国际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具备在全球化环境下开展跨国企业经营和管理的能力。
三、培养模式1.基础教育:通过提供全面的基础教育,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使学生具备广泛的知识背景。
2.专业教育:建立正规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包括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会计与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等,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
3.实践教育:通过实践课程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会应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公司实习: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使其深入了解企业的运作和管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5.科研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市场学原理、会计学原理、法律基础等。
2.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3.实践课程:包括实习、实验、模拟经营等,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评估与认证1.综合评价: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包括考试、作业、实践报告、论文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术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
2.认证机构:与行业组织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由相关专业人士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认证,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六、师资队伍建设1.引进优秀教师:通过引进国内外知名的教授和专家,提高教学质量,丰富课程内容。
工商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doc
工商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社会经济环境的新变化对工商管理类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知识型转向能力型和素质型。
那么,工商管理如何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呢?一、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与特征1.内涵企业家概念起于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蒂隆的观点,后以弗兰克奈特为代表的学者将企业家共同具有的某些特征统称为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Entrepreneur)和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在英文表达上常常互用。
企业家精神内涵综合可表述为: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所形成的勇于承担风险与不断创新的心态、观念、思维等精神素质的总和,是企业家特殊技能(包括精神和技巧)的集合,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
2.特征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群体所独有的、显着的、共同的精神特征,该特征使其与其他群体区别开,其主要特征是:(1)创新。
对企业家创新的认识始于熊彼特,他把企业家界定为从事创造性破坏的创新者,这个观点揭示了企业家精神的实质和特征。
在继承熊彼特思想基础上,彼得德鲁克提出,创新是企业家最重要的精神特征,其本质就是做不同的事。
(2)冒险。
甘冒风险和承担风险的魄力是成为企业家的重要条件。
理查德坎蒂隆和奈特两位经济学家认为,企业家精神与风险紧密相连。
很多着名企业都是在条件极不成熟和外部环境极不明晰的情况下,凭着企业领导者冒险精神发展起来的,如IBM、海尔等。
(3)合作。
合作是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互相配合的一种行为方式。
艾伯特赫希曼认为,企业家有很强的合作能力。
尽管企业表面上表现为企业家一个人在管理,但企业家在企业重大决策问题上,采用的是集体行为而非个人行为。
(4)敬业。
马克斯韦伯提出,企业家生存的目的是为了追求事业,生存不是他们经营事业的原因,获得财富不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志,强烈的事业心是企业家发展企业的不竭动力。
(5)执着。
英特尔总裁葛洛夫的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名言表明,在目前信息指数级爆炸的时代,只有持续不断的创新,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二、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数学、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等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
2.专业课程:包括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创新管理等专业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技巧。
3.实践课程:包括实习、案例分析、企业调研等实践环节,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实践教学1.实习:安排学生到企业、机构等实际工作岗位进行实习,磨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企业调研:组织学生对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运营模式和管理实践,培养学生的市场调研和竞争分析能力。
四、创新实践1.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2.创业实践: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创业培训和创业支持,引导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综合能力培养1.语言能力:加强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
2.信息技术能力: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
3.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团队合作项目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力。
六、评估与考核1.考试评估:通过学期末考试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2.课程作业:布置与课程紧密相关的作业,考察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实践评估:对实习、案例分析、企业调研等实践环节进行评估,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师资队伍建设1.学术导师:每位学生分配一名学术导师,进行个性化指导和辅导。
2.外聘讲师: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高管作为外聘讲师,为学生提供实践经验和行业动态。
3.学术交流: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
通过以上的培养方案,工商管理专业可以培养出具备扎实管理基础和广阔视野的全面型管理人才。
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110201专业名称:工商管理(BusinessAdministration)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各行业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备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知识和能力,具备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能力和操作技能,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能在各类大中小型企业,以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营销、策划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与培养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经济学和工商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工商企业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工商企业管理实际工作中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1.具备基本的政治理论、法律知识及必备的英语、计算机、应用文写作等文化知识;2.具备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生产运作、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3.具备本专业的综合协调管理能力、市场营销开发与管理、会计统计核算能力、管理信息系统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能等;4.职业(岗位)技能达到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相应工种职业资格认证的要求或通过相关工种职业技能鉴定;5.具备获取新知识、自身发展和适应知识经济、技术进步及岗位要求变更的能力;6.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具备将自身技能与群体技能融合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积极探索、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自主创业的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4~6年,标准学制4年学分要求:177学分五、学位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六、专业主干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学项目管理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统计学货币银行学七、实践性教学安排学生于第2、4学期暑假进行一次社会实践,完成调查报告一篇;第6学期进行专业实习(4周),完成专业实习报告一篇;第8学期进行毕业实习,完成毕业实习报告一篇;第7~8学期完成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境,了解国际商务惯例,具备较高的综合管理能力和素质。
(4)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实现矩阵
培养要求
实现环节或途径
知识要求
通识性知识 基础性知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毛泽东 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应用统计学、运筹学、会计学、财务 管理、运营管理原理、管理信息系统
Y6
11
必 高等数学ⅠB
5.5 88 88
Y
6
11
必 线性代数
2 32 32
Y
2
11
必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 48 48
Y
3
11
小计
16 256 256
683
计算机
必 大学计算思维
2 32 16
16 Y 2
21
必 计算机程序设计(VB)
4 64 32
32 N
4
21
小计
6 96 48
48
24
说明:公共基础课程必修 56 学分
17
必 会计学
3 48 48
Y
3
17
必 财务管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48 48
Y
3
17
必 微观经济学 B
3 48 48
Y
3
17
必 宏观经济学
3 48 48
本科生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基本信息
学 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名称:工商管理
学科门类: 管理学
专业类别:工商管理类
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措施
第2期[总第87期]2008年6月教育与现代化Educa t ion and Modern izat ionNo.2J un.,2008 文章编号:100723051(2008)022*******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措施3李友俊 邵 强 关 欣(大庆石油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8) 收稿日期:2008-04-15 作者简介李友俊(6),女,黑龙江大庆人,大庆石油学院教授 3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525)摘 要:工商管理专业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应用性学科,如何由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转变成了一个非常急迫的问题。
本文从工商管理专业的性质出发,在阐明应用型本科人才内涵及其应具备的属性基础上,从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强化实践教学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识码:AMea sures f or Tra ining Pr ofessiona ls of B usiness Adm inistrat ion at the U nder gra duat e LevelL I Y ou 2jun ,S HAO Qiang ,GUAN X i n(Daqi ng Pet roleum Insti t ute ,Daqin g ,Heil ong j i ang 163318)Abstr act :The tra nsition f rom cultivating resea rche rs to training p ractical busine ss administration p rofessio nals is a n ur gent issue as busine ss administration is clo sely related to a nation πs socio 2economic development.W ith a n a nalysi s of t he nature of the discipline and require d qualifications of t he prof essionals ,four aspects of the training of practica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prof essionals ar e discussed 22t he refor m of the teaching mode ,cha nges in the teaching material ,stre ngthening of the teac hing staff ,and incorpor atio n of practice 2base d teaching.K ey w or ds :business a dministra tion ;p ractical ;training of prof essionals 工商管理专业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十分紧密的应用性学科,重视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10201学科门类:管理学学制:四年一、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面向珠江三角洲和广东地区经济社会建设事业第一线,从事企业管理以及非企业组织管理领域的工作,具有一定的自主创业能力和现代工商企业管理通用的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规格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热爱祖国,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掌握本科专业管理学、经济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现代企业管理方面基本知识、企业管理基本的定性、定量分析基本方法;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3、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了解国际惯例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践。
4、了解本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5、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与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一定的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7、掌握一门外语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运用外语进行较好的沟通与交流。
8、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一定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9、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二、主干学科及相近专业主干学科:经济学、工商管理相近专业:企业管理、工商企业管理三、主要课程及简介(一)主干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运营管理、统计学、会计学、市场营销、企业战略管理、经济法、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二)课程简介: 1、管理学(Management)课程内容要点与要求:管理理论发展历史及趋势、管理过程、管理的环境、管理的四大职能。
要求了 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及趋势,以及管理理论的背景、内容及指导意义,掌握管理的四大职能,熟悉具有 代表性管理思想及管理方法并能加以运用。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管理学、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经济法等方面知识,具有依据生产需求组织生产、管理生产、服务生产,具备财务管理、市场营销、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等部门从事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营销策划、会计、统计、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职业技能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一)知识结构1、具有扎实的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VB、C语言等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2、掌握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经济法、税法、金融学、组织行为学、运筹学的基础知识;3、具有扎实的财务管理、市场营销、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专业理论知识;4、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方面的相关知识;5、具有本专业先进的和面向21世纪所需要的科学知识。
(二)能力结构1、基本能力(1)具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具备较强的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3)具备运用外语进行简单会话,能够阅读本专业外语期刊,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4)具备利用计算机常用软件进行文字和信息处理的能力;(5)具有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自学和继续学习及自主创业的能力;(6)具有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和人际交往及企业管理能力。
2、专业能力(1)具备依据实际需求组织生产,管理生产,服务生产的能力;(2)具备本专业的质量管理、公司治理、企业投融资、审计、会计电算化、统计、人事测评方法、企业劳动关系管理、采购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等专业技能能力;(3)具有财务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生产运营管理等专业能力;(4)掌握质量管理、公司治理、企业投融资、采购管理、仓储管理等专业技能能力;(5)职业技能达到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相应职业资格认证的要求或通过相关工种职业技能鉴定。
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措施
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措施第一,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创新型人才培养必须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因此学校应着重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管理学、市场学等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系统的专业课程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相关实践活动,如企业实习、拓展训练等,提高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同时,学校还应提供一系列的学术课程,如科学研究方法、创新管理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研究能力。
第二,开展实践能力的培养。
创新型人才培养必须以实践为基础。
为此,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性项目,如企业实训、社会实践、创业实践等,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企业、研究机构等进行合作,开展相关的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第三,推动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型人才培养必须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学校可以建立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包括提供创新创业的相关课程、组织创新创业比赛、开设创业实训基地等。
同时,学校还应与企业、创业孵化器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实践机会和支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第四,培养国际化视野。
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具备全球化的视野和竞争力。
学校可以开设国际化的专业课程,并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企业家进行授课,让学生了解国际经济、国际市场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实践项目等,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合作和沟通能力。
第五,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创新课程、组织创新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科研项目和科研机会,让学生参与到科学研究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措施包括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开展实践能力的培养、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国际化视野和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一、培养目标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胜任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业务运作管理、财务管理等实际管理工作以及相关科研工作。
二、培养规格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具有将相关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基本能力;2.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面向企业管理实际问题进行定性、定量综合分析的基本能力,具备开展企业战略及策略研究的基本素质;3.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创新精神,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4.了解当代国内外企业管理的政策、法规、惯例与规则,具有开展国际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5.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6.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知识与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7.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
三、学制与学位基本学制:4年(弹性学制3至8年)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四、毕业总学分及学时基本要求与分配毕业总学分及学时基本要求与分配表五、主干学科工商管理六、主干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经济法、组织行为学、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金融学、运筹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
七、集中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与要求1.军事理论与训练第一学年秋季学期,为期2周。
学生进校后在军队教官指导下进行2周的军事训练。
同时由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2.认识实习第二学年秋季学期,为期1周。
参观企业或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了解企事业单位的业务管理规程及计算机在管理方面的应用情况。
3.生产实习第四学年秋季学期,为期3周。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一、专业代码、名称110201,工商管理二、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企业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问题的基本能力;4.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主干学科经济学、工商管理五、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经济法、生产与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
六、学制及学分要求学制四年,最低毕业学分要求175学分。
其中,必修课118学分,专业选修课13.5学分,通识选修课12学分,实践环节25.5学分,其余6学分为弹性学分。
专业选修课可任选一个方向,每方向必须选满12学分,所给方向模块不足12学分的,可在其他模块或任选课中选择。
七、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八、相近专业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
九、教学计划进程表及时间分配表(见附表)表一工商管理专业必修课程教学计划进程表表二工商管理专业选修课程教学计划进程表表三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计划进程表表四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学分(学时)分配表2006年7月制订。
工商管理系人才培养方案.doc
工商管理系人才培养方案一、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定位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为宽广理论基础及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技术、生产、管理与服务第一线商贸与管理类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人才。
二、人才培养的基本服务面向工商管理系的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商贸与管理能力的基本训练,毕业后主要在商业、服务业及生产部门第一线从事商品流通、服务、咨询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三、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与布局贯彻学院“围绕一个公共技术平台、多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群建设模式,规划布局工商管理系专业群与核心专业,着力打造专业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建设思路, 按照工商管理系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结合工商管理系专业设置现状和条件,考虑可持续发展和合理的布局,以机电行业为依托、拓展多个行业,多层次、覆盖面广的专业群和专业方向,做强、做优工商管理系。
1. 专业群划分的依据和特点依据学院的规划与发展、国家指导性专业的划分,结合工商管理系专业特点、办学资源、人才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定位划分专业群, 优势资源高效利用;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合理;管理将更加规范,可操作性强;专业发展灵活性强。
2. 专业群设置与布局四、课程体系框架结构和课程设置原则1. 课程体系框架结构基于专业群规划与设置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有“一个公共技术平台下的核心课程群及核心能力培养模块+多个面向岗位(群)专业方向(知识+技能)模块”的课程体系结构。
2. 课程设置原则原则:基础理论较为扎实,专业群设共同技术平台课,形成宽广的综合知识面,学生适应性强,强化实践动手能力训练,落实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要求。
依据:1、各专业群核心课程满足技术平台知识、素质、能力的要求。
2、专业方向课程满足各岗位(群)知识、技能的要求。
步骤:1、制定各个专业群三个平台的知识、素质、能力的要求。
2、按知识、素质、能力要求设置课程。
3. 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1)工商管理专业群4)旅游管理专业群5)财政金融专业群五、人才培养的职业能力与就业面向分析1)工商管理专业群5)财政金融专业群六、教学设计和安排在以上形成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进一步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进程安排,以实验、实训、实习循序渐进落实能力培养的方式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并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实现顶岗实习,来达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从而充分体现以产学结合为特征的高职办学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措施
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以及各模块之间的组合,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可以进行动态调整。
那么,工商管理人才如何培养呢?
一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企业的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强,尤其是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交叉学科的日益增加,企业的经营管理内容与理念不断变化,对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规格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对管理类人才的需求趋向复合化。
但是,现有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却暴露了种种的不适应。
首先,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我国几乎所有的普通本科院校将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级管理专门人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到大众化阶段的转变,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已得到有效缓解,从企业实际需求和学生毕业的流向来看,这一定位目标值得商榷。
培养目标定位的不准确使人才培养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其次,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在:
1.课程设置特色不鲜明。
由于培养目标的无差异化,课程体系僵化雷同,缺乏柔性,导致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专业特色
无法体现,培养出的学生知识结构单一,没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缺乏竞争优势。
2.课程体系过于追求理论的系统完整。
我们长期以来坚持的是一种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模式,而每门课程都力求很完整、很系统,课程之间存在很多重复内容,课时总量膨胀,导致学生的应用能力缺乏。
3.对实习实训教学的忽视。
工商管理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必须注重应用。
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虽有社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但缺乏整体设计,设置针对性差,实训效果差,导致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差,职业岗位适应缓慢。
其三,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是长期以来的主要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组织能力、创造性的才能得不到提高,也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
二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新构建
(一)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不同于研究型和学术型人才,也不同于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出来的技能技工,应用型本科的基本特征是以学科为基础和注重应用性,即在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侧重于对学生应用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坚实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而且还要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技能,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要。
因此,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能系统地掌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懂经济、法律和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有较好的外语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能在工商企业生产经营各职能部门从事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并具有一定实务性研究和创新以及创业能力的中高级复合型、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
(二)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应用型本科学科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有行业背景的院校或专业来说,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对于没有行业背景的专业或就业面比较广泛的专业,其可操作性就比较难,即便是同一行业,随着企业规模大小不同、生产类型不同、生产经营的复杂程度和管理水平的不同,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性。
因此,应用型学科体系的建立,需要一定时间的探索、积累和验证。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思路是:以学科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主导,以实施动态的模块化教学为基本手段,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学科为依据,就是在设置教学内容理论体系及相关课程时,仍然应参照普通本科的学科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结构体系,这是因为:1.普通本科学科的划分,实际上是社会分工的结果,其功能本身就内含着职业性的要求,所以各个本科院校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应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上下大功夫;2.应用型本科的教学水平应达到普通本科的水平,应明显高于高职高专教育水平;3.要考虑部分学生后继发展,报考研究生的需求。
第二,以职业能力为主导,就是在调查和分析工商企业生产经营一线管理岗位群主要职能的基础上,按其要求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学科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明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学了什么,会干什么。
第
三,以实施动态的模块化教学为基本手段,就是按照典型的工商企业生产经营一线的岗位群(职能部门系统)的功能为主并参照社会相关职业群体的业务范围,组织相关理论与实践技能合一的教学模块。
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以及各模块之间的组合,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可以进行动态调整。
第四,专门设置培养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的教学模块,作为必修课内容。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创造。
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三实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路径
围绕上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基本思路,实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路径是:
(一)把普高本科宽口径,厚基础的学科教育与高职教育突出职业性的优势相结合,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依据工商管理学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参考各个不同类型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和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并考虑典型的工商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能要求,从各个院校设置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中,筛选出
一揽子相关课程,组成课程篮。
然后按工商企业各个管理职能部门的功能要求,补充和整合课程篮并设置和强化相应的以职业能力训练为主的实践教学环节,其中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共设置36周,除第八学期18周全部进行实践教学外,从第二到第七学期,每学期安排3周集中实践教学。
使学生既能比较系统地扎实掌握本学科的理论知识,又能得到职业技能的训练。
在整合课程篮时,保留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的主干课,特别是与学生考研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设置足够的学时,保证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深度;根据定位于能在工商企业生产经营一线从事各职能部门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并具有一定实务性研究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某些课程则本着适用、够用的原则,给予简化或合并,如适当整合和简化经济、财政、税收、金融等专业基础课程,而对与履行专业职能直接相关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强的课程,则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现代管理技术的应用等方面予以强化。
(二)实施学科交叉,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广泛而深入的应用,社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管理人才。
中国二汽集团的一位高管在一次全国性管理类学术会议上,呼吁希望高校能培养出懂技术、会管
理,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在设置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体系时,将根据社会和企业生产经营一线对复合型管理人才的要求,把相关学科专业的与企业生产经营一线管理职能关系密切的课程与技能训练,纳入课程体系,以弥补传统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理论性较强,可操作性较弱,重软能力,轻硬能力的不足。
如:适当补充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中,涉及生产经营一线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适用性、操作性强的部分课程以及基础性的生产技术类知识与技能等。
由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一个就业面较宽的专业,实施学科交叉,专业交叉,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掌握多种技能是必要的。
(三)打破传统的基础课(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专选课和任选课)的三段式教学计划模式,以工商企业各职能部门和社会相关职业群的功能为依据,建立学科专业理论教学与基于职业能力的实践密切结合的教学模块和教学方法。
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将分为企业经营战略与规划管理、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企业会计与财务管理、企业信息系统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创业素质培养等七个教学模块。
每个教学模块将进行以下内容的分析与设计:1.分析本教学模块在工商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2.在调查和分析相关企业管理职能部门的职能以及社会相关职业群的基础上,明确从业应具备的主要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方面的要求;3.根据上述要求,设置各个教学模块中的理论教学子模块和能力培养子模块,其中注重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应体现以从业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性特点;4.根据应符合理论性、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构建各个教学模块的课程教学过程模式;5.设计各个教学模块的主要教学文件。
(四)设置专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块。
该模块作为必修课,并占一定比例的学分。
本课题除设置创业、创新方面的课程外,将强化这方面的实践教学活动,拟在第八学期集中设置4周大学生创业计划模拟培训与实践活动,该活动可以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中延续进行,对比较成型的创业计划,可以视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评定成绩。
提倡和鼓励大学生积极认真地参与创业计划实践活动。
(五)改革课程教学过程,特别是各个教学模块中的主干课程,应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实习条件,建设和完善课程案例库,尽快建立课堂理论教学-生产经营现场教学-实训和案例模拟与分析教学-学生自主性学习四个环节融合为一体的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课程教学过程模式。
(六)外语、信息技术教学和能力培养四年不断线,并适当强化信息技术模块。
通过以上人才培养路径的实施,培养出具备一定特色和较强就业、创业竞争力,并具有后继发展能力的复合型和技术应用型工商企业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