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期末考试必考重点

合集下载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考点(完整)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考点(完整)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考点(完整)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整理导言1.语言学的研究的对象是语言2.语言研究的三大发源地:古代印度、中国和古希腊一罗马3.中国传统的语文学也叫小学,包括文字学、训诂学和音韵学4.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标志着语言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形成。

5.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成为现代语言学形成的标志性著作。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1.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2.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3.在各种信息传递的形式中,语言是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4.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思维是人的大脑对于客观事实的反映,是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

①语言是思维活动的动因和载体,是思维成果的贮存所。

思维离不开语言。

②思维和语言不是相同的东西。

思维:太阳晒小王;语言:小王晒太阳③同一思维内容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

④思维要符合逻辑,语言要符合语法,但语法未必符合逻辑。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1.语言的本质:语言是一套符号系统。

2.语言和言语的关系:①语言和言语是一般和特殊(个别) 的关系。

语言通过言语反映出它的存在。

②语言是一套规则系统,说话是对规则的具体运用,所说的话(言语)是根据规则系统的要求使用组织材料的结果。

③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

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而言语是个人行为。

3.符号的基本性质: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上的、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是社会约定俗成的。

4.语言符号用人类发出的声音作为自己的形式,是音和义的结合体。

5.能指是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也就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即形式,如汉语中的语音和汉字。

所指是指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也就是“能指成分”,即特定的物质实体所指的意义内容。

即:能指=形式;所指=意义内容6.语言符号的性质:①任意性:语言符号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音义结合的任意性。

②强制性:音义关系一经社会约定而进入交际之后,它对人们就有强制性。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重点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重点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中国、印度、希腊—罗马。

最初的语言学是是为了给遗留下来的政治、哲学、历史、、文学等古典文献作注解,而不是探索语言的规律。

这时候的语言学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2、语言符号的特点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

〔1〕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是任意的,二者没有必然联系。

比方:粤方言中读"人〞,读作[zen],新会话读作[ngæ n],开平话有的读作[ngæn] 、[ngin],台山话读作[ngin],闽南话读作[n^ng],但是表达的意义是一样的。

〔2〕线条性指的是语言符号的能指在时间上呈线性排列。

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按时间顺序出现,形成延续的线性序列,绝不可能在同一时间说出两个符号。

如:"庄〞的语音形式就是由zh-u-a-ng四个音素依次出现而形成的。

3、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1〕组合关系是指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构造关系。

即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性质的构造单位〔例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可以前后连接起来的横向关系。

〔2〕聚合关系是指同一构造内一样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纵向关系。

即在语言的组合构造的*一个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几个具有一样作用〔组合能力〕的单位符号之间的关系。

〔3〕不仅各级语言符号处在这两种根本的关系之中,构造符号的音位和意义同样也处于这两种关系之中。

4、语音四要素〔1〕音高:声音的上下,取决于发音体〔人的发音体是声带〕的振动频率。

音高在语言中的作用:构成声调和语调。

〔2〕音强: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发音体振幅的大小。

对于语音而言,就是由发音时用力的大小决定的。

音强在语言中的作用:构成语调、轻重音。

〔3〕音长: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

音长变化在许多语言中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音长在语言中的作用:构成长短音、轻音。

如英语中的pool[pu:l]〔水池〕与pull[pul]〔拖、拉〕。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资料.doc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资料.doc

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语言:语言是作为交际工具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结构主义)。

也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指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

3、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指语言符号在使用中是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4、索绪尔:瑞士语言学家,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者,也是结构主义的开创者之一。

他被后人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结构主义的鼻祖。

索绪尔的代表性著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

5、乔姆斯基:美国语言学家,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

代表作《句法结构》(1957年),标志着转换生成语言学的诞生。

这种分析方法风靡全世界,冲垮了结构语言学的支配地位,因而被人们称为〃乔姆斯基革命〃。

6、马尔丁内:法国语言学家,他提出了双层切分的概念。

7、结构主义语言学:20世纪30至50年代,在欧美形成的语言学流派。

注重对语言结构的形式化描写,不考虑语境因素。

主要有4个学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学派和伦敦学派。

8、生成语言学:创始人是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句法结构》的出版标志着转换生成语言学的诞生。

其研究对象是语言能力而不是语言行为。

是欧美语言学理论中最有影响的一种。

二、辨析题(辨析下列每组两个概念的异同点)1、语文和语文学同:都是研究语言的异: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简称,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语文学是给古代经典作注释,研究古代书而语,是经学的附庸。

2、语言和言语同:语言和言语都是语言现象。

异:语言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用于交际的符号系统,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所说的总和,是个人的,暂时的。

3、共时和历时同:都是研究语言的时角,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共时体现历时,历时是共时的不同表现。

异:语言的不同吋期的先后变化属于历吋问题,语言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变化局于共时问题。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资料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资料

语言学纲要重点第一章语言的功能一、语言的社会功能(给出句子,判断属于哪一个?)P71. 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信息传递功能是语言的最基本的社会功能。

这一功能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内容的表达。

信息的传递是社会中人与人的基本交流方式。

通过星系的交流,人们才可以在社会中彼此分享各自的经验感知,更好地分工协作。

人类还借助语言之外的其他形式传递信息,它们是文字,旗语,信号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等。

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 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这就是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互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一、语言与符号(符号的性质与特征、征候)P221.语言是符号系统,这是语言本身的性质和特点。

2.符号:就是用甲事物简单地来代表乙事物。

符号都由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组成,如:形式:红灯红绿灯(符号)意义:禁止通行3.征候: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传递的某种信息,可以通过它自身的物质属性来判断。

如:在山里赶路,看到远处炊烟袅袅升起,就可以知道那里有可以邪教或者投宿的人家。

二、语言符号的层级系统(哪几层,哪几级?)P28语言的符号不是互不相干的一盘散沙,而是有组织、有条理的系统。

语言的系统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很复杂,语言学家在不断地探索。

多数学者的看法可以概括成: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

这里先讲语言的分层情况。

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一种语言的音位的数目虽然只有几十个,却能构成数目众多的组合。

这些组合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的部分。

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

音系层:音位(几十个)→音节→音步→…语调段语法层:语素(几千个)→词→词组/短语→小句→句子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理解)P30语言链条上由符号组成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卸下来,换上另一个环节,组成新的链条。

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

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

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资料导言部分1.文字、音韵、训诂之学是中国“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2.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存在于语言社团中每个人头脑中的共同的语言形式结构是语言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现代语言学的标志著作。

3.结构主义语言学:20世纪30至50年代,在欧美形成的语言学流派。

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是该派的奠基之作。

4.生成语言学:创始人是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句法结构》的出版标志着转换生成语言学的诞生。

其研究对象是语言能力而不是语言行为。

是欧美语言学理论中最有影响的一种。

5.共时和历时语言学共时:研究相对静止的状态——横向研究历时:探索语言在不同阶段的演变——纵向研究同:都是研究语言的时角,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共时体现历时,历时是共时的不同表现。

异:语言的不同时期的先后变化属于历时问题,语言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变化属于共时问题。

6.历史比较语言学:对不同语言或同种语言的不同发展阶段做比较研究,拟构语言的原始基础形式,确定语言间的亲缘关系,以展现语言的发展变化规律。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1.语言是最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语言是第一性,最基本的手段,文字是第二性,辅助性的,文字是对语言的再编码系统。

2.人的大脑分为左右半球,语言功能是由左半球控制的。

3.运用语言进行传递信息,大致分为五个部分编码、发出、传递、接受、译码阶段。

4.思维方式的差异更多地体现在不同语言在表达思想时语法方面的特点。

5.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与语言的性质是密切相关的。

6.语言和言语的区分是索绪尔提出的,言语不稳定,语言是稳定的。

7.语言是符号系统,是最重要最典型的符号,符号的形式和意义是约定,无必然联系。

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传递的某种信息,可以通过它自身的物质属性来推断。

(远处的炊烟、病人的脉象、气色、舌苔、口气,罪犯的指纹,脚印)8.音————义————心理现实————客观现实语言符号指称反映客观现实:是四维时空中外在于人的所有存在,当下和历史上所有的人物、事物、现象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要点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要点

语言学纲要一、填空题(1x15=15分)二、单选题(10分)三、判断题(15分)四、国际音标(10分)(21<辅>+8<元>)五、简答题(定义、举例、分析、比较)(5x6=30分)六、分析题(2x10=20分)导言1、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文学分为文字、音韵、语法和词汇)2、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中国、印度、希腊-罗马。

3、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4、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形成,标志着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5、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现代语言学之父),代表作《普通语言学教程》,提出,存在于语言社团中每个人头脑中的共同的语言形式结构是语言学研究的真正对象。

标志着语言学从此成为一门现代科学。

6、语言系统可以分为语音、语法、语汇(词汇)等几个子系统。

7、古代汉语——历时语言学;现代汉语——共时语言学8、《语言学纲要》是理论语言学,也称普通语言学。

《对外汉语》、《教师口语》等属于应用语言学第一章、语言的功能一、语言的社会功能:1、信息传递功能(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文字是对语言的再编码系统)(1)传递信息的形式:文字、旗语、信号灯、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2、人际互动功能(说话者传递信息表达主观情感、态度或意图,寻求听话者的反馈)二、语言的思维功能:(了解)1、大脑左半球(左脑)控制语言功能以及相关的计数、分类、推理等功能,掌管抽象的、概括的思维2、大脑右半球(右脑)在音乐等艺术感知,人的面貌识别、立体图形的识别、整体把握能力、内在想象力等方面起主要作用,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3、聋哑人是有思维的。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1、符号:(1)概念:指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的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或标记Eg:烽火戏诸侯、电梯的着火铃(2)包括:形式与意义两个方面2、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传递的某种信息,可以通过它自身的物质属性来判断。

语言学纲要期末考试重点

语言学纲要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语言学三大发源地中国、印度、希腊-罗马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为现代语言学之父并写出《普通语言学教程》语言的功能:社会功能、思维功能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

语音语法语汇社会功能: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语言与符号符号包含形式和意义的两个方面形式是人们的感官可以感知的。

感知的形式都具有专门的意义符号的形式和意义是不可分割的,二者结合才构成符号,没有无意义的符号形式符号的形式和意义都是一般性的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他传递的某种消息,可以通过它自身的物质属性来推断。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是德.索绪尔作为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提出的符号具有社会性,它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符号的形式和意义联系一定经过使用者的社会约定。

语言的任意性: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是具有社会约定的关系。

在不同时期语音形式和意义的联系也是会变化的语言的线条性:语言符号在使用中是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一个依次出现,在世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再空间的面上铺开。

语言符号的层级关系语言符号系:一种很复杂的分层装置,这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特点:分层和不同层面上分为大大小小不同的单位语法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

音义结合的最小符号单位是语素音系层:音位→音节→音步语法层:语素→词→词组/短语→小句→句子语言层级装置中低一层的单位比高一层的单位少得多,高一层的单位都是低一层单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的。

组合关系*聚合关系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形成高一级结构。

处于高一级结构中的各个符号,称为结构的成分。

结构中各个成分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

聚合关系:通过结构成分的替换和可替换成分的聚合关系如果一些语言符号或更大的单位在组合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相互替换并且替换后结构关系会不会改变,那么这些符号在结构中就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

语言学纲要期末考试重点

语言学纲要期末考试重点

一、填空1、语言学的最初的发源地有三个:古代中国的小学传统语文学——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古印度的语言学——梵语,古希腊-罗马的语言学.2、信息传递的五个阶段: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3、语言研究的角度:生理学、物理学、心理学4、从自然属性出发、针对所有人类语言的语音研究,属于语言学的研究;从社会属性出发、针对语音在某一个具体语言的系统中起什么作用的研究,属于音系学的研究.5、严式标音音素标音宽式标音音位标音6、语音四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质7、一般将语法分成词法和句法.词法包括词的构造、变化和分类等.句法包括词组的构成、句子的构成、句子成分和句子类型等.8、语言的形态分类:1孤立语词根语2黏着语3屈折语4多式综合语9、汉藏语系:汉、侗台、苗瑶和藏缅四个语族10、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11、词汇包括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全民常用,稳固,有构词能力可以说是基本词汇的词的主要特点.12、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就是一般所说的引申.引申大体上可以分成隐喻和换喻两种方式.13、反义词分为极性反义词和互补反义词.二、简答1、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的社会功能体现在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1、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这一功能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内容的表达.语言所能传递的信息可以没有穷尽,信息内容可以跨越时空.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人们还可以借助语言之外的其他形式,如文字、旗语、信号灯等,但他们大多是语言或文字的再编码系统,自身有较大的局限性.2、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这可称为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互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2、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一、区别.1、定义:言语是个人说话的行为和结果.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被社会所公认的一套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规则的总和.2、语言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因而是稳定的,具有相对静止的状态;言语是人们运用这个工具进行交际的过程和结果,是自由结合的,具有运动状态.3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语言是个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社会因素是语言的本质因素.言语是人们运用这个工具说和写的过程和结果,因此,除了具有社会因素外,还具有个人因素.二、联系.1言语是第一性的,语言是第二性的,语言存在于言语当中,言语是语言的存在形式.2语言是抽象的规则,言语是语言具体的运用.3语言来源于言语,又反过来作用于言语.3、符号和征候区别1 征候——事物本身的特征,和本体具有因果关系的自然联系.“础润而雨,月晕而风”,桂花飘香——桂花开放,鼻塞、发烧——感冒.2符号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的要素,是一定的形式和一定的内容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上的、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4、语言符号的特征(1)、任意性.也叫约定俗成性,是指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语言符号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音义结合的任意性.2、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使用中是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3、强制性.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起来,表示某一特定的现实现象以后,它对使用的人来说就有强制性.如果不经过重新约定而擅自变更,就必然会受到社会的拒绝.4、渐变性:是指语言结构系统只能按照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逐渐地变化采取渐变的而不是突变的方式.5、参差性,是指语言结构系统的各要素发展的速度是不整齐的.非基本词汇及其语义发展得最快,语音变化较慢,最慢是语法.5、语言符号的层级体系:语言的符号不是互不相干的一盘散沙,而是有组织、有条理的系统.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这个装置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分层.语言中的各种单位相互间紧密联系,彼此依存,组成一个系统.语言系统是由音位、语素、词、词组、句子等结构单位组成的一种层级体系.分二层:底层和上层.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一种语言的音位数目虽然只有几十个,却能构成数目众多的组合.这些组合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的部分.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6、语素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语素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1根据能否单独出现,可以将语素分为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能单独出现的,也就是在言语活动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是自由语素.自由语素又叫成词语素.凡是不能够单独出现的语素叫做粘着语素. 2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成词根、词缀、词尾三类.词缀又分为前缀,中缀和后缀.3词根和词缀具有构词功能,是构词语素,二者合称词干.4词尾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不改变原来的词类、不构成新词的语素,它的作用是表示一种语法关系,因此又叫变词语素、屈折语素.7、判定文字系统产生的条件.第一,具有数量足够多的与某种语言里的语素或词相对应的小图形,这些小图形可以按这种语言的音读出来;第二,这些小图形可以重复使用而所表达的音义不变;第三,这些小图形的排列规则足以反映这种语言说话时语素或词的排列次序,小图形排列的顺序不同,所反映的语言单位的排列次序也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因此不同.三、名词解释1、语音:即语言的声音,它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着一定语言意义的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依靠语音实现它的社会交际性.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有声语言.2、音素: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线性的语音单位.3、音位:是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4、国际音标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原义是“国际语音字母”简称IPA,由国际语音协会制定.1888年,由英国的斯维斯特倡议,由法国的帕西和英国的琼斯等人完成,发表在语音教师上.5、属于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相语音形式,就是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6、自由变体:是指出现在相同语音环境中而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也就是处于“互混”关系的音素.例如,在武汉方言中,声母l n不分,“脑”发成nau或lau都可以,当地人清楚而不会引起歧义.由于它们之间的互换是自由的,没有条件,因此成为“自由变体”.7、条件变体:指的是属于同一音位具有互补关系且语音相似的一组音素.一个音位的条件变体分别出现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中,而且在语音上相似.这些变体虽然同属于一个音位,但由于受语音条件限制,一般不能换用.例如/a/音位中的变体A a,a往往自成一个音节或单独跟声母组合,a出现在u后面或舌根鼻韵母前面.这些音素不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而是有条件的出现在不同的环境中,因此称为“条件变体”.8、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的角度出发所划分出来的、以音质为语音形式的音位,是音质音位.9、以音高、音重、音长等非音质单位为语音形式而形成的音位称为非音质音位.包括调位、重位和时位三种.10、区别特征:具体语言中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叫做该音位的区别特征.11、聚合群:具有同一区别特征的各个音位构成一个聚合群.聚合群之间具有平行、对称的结构特点.12、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某些语音成分受到语音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的临时性变化,叫做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主要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和换位等.13、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的单位.14、形态:是指词与词组合时词的形式上发生的变化,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又称“形态变化”、“词形变化”.包括附加词尾、内部屈折和异根等方面.15、语法范畴:在词的范围内,相同语法意义的归类叫语法范畴.常见的语法范畴主要有性、数、格、体、时、人称、态、级等.16、语法意义:语法意义与词汇意义相对而言,指词进入语法组合之后由语法结构所赋予的词义之外的意义.也就是从词的变化、组合中体现出来的各种关系意义叫语法意义.17、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的表达形式.18、语法手段:对语法形式加以概括所形成的类型叫语法手段.19、句法同义: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意义,叫做句法同义.20、句法多义:是指同一个句法组合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构意义.21、表音文字,又叫做“拼音文字”或“字母文字”,它们的最小文字单位―字符只表示语言符号的音,而不表示语言符号的意义.22、音位文字:有的字符表元音,有的字符表辅音,字符可以记录语言中所有的音位.如拉丁字母.英文就是使用拉丁字母作为字符的音位文字.23、音节文字:字符表示语言中的音节.如日本的假名.24、意音文字则是有的字符提示语言符号的音,有的字符只提示语言符号的意义.提示音的字符叫做声符,与音无关只与意义有关的字符叫做义符.汉文是典型的意音文字.25、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性别、年龄、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26、地域方言:与社会语言不同,是同一个民族语言的地域分支.27、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28、谱系分类:根据语言是否来自同一语言的分化及分化的辈分等级而对语言做出的分类.29、借词:即外来词,指语音形式和意义都借自外民族语言的词.30、语言替换:语言换用也称“语言替代”或“语言融合”,是不同民族在长期接触或融合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的是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转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31、底层:在语言替换的过程中,换用的强势语言会留下被替换语言的痕迹,这类痕迹通常被称为语言的底层.表现有两点,一个是被替代语言社团的一些特殊发音习惯,另一个是地名.32、语言的混合:指的是来源于不同语言的成分混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一种同这些语言都不相同的新的交际工具的现象.它是语言接触的一种非常特殊的语言现象.语言混合现象主要有两种:洋泾浜和克里奥耳语.33、洋泾浜:又称皮钦语,是两种或几种语言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因互相接触而产生的混杂语言.最早是17世纪以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通商口岸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是当地人在同外来殖民者打交道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形外语,是彼此在语言上妥协而产生的一种能使双方勉强沟通的临时性交际工具.34、克里奥耳Creole又称混合语,是作为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言.克里奥耳语也是一种洋泾浜语.不同的是:洋泾浜语是一定场合下使用的一种特殊语言,没有人把它当作母语来学习和使用;克里奥耳语是某一社会的主要交际工具,可作为母语或第一语言来学习和使用.35、词义的概括性: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概括的反映.概括是词义的一个重要特点. 三种重要表现: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36、词的这种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叫做本义.37、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叫做派生意义.38、离开上下文,一般人首先想到的的意义叫做中心意义.39、语境:语境的含义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指话语的物理语境,又叫做“言谈现场”.物理语境指话语的说话者/受话者、说话当时的时空及其这一时空中的所有存在.话语需要与言谈现场的说话者、受话者以及说话时空及其存在正确地关联,才能准确地传递和被理解.40、言语行为:言语行为可以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所谓言内行为,指说话人运用语言结构规则说出有意义的话语的行为;言外行为是指说话人的话语要达到的目的和意图;言后行为是说话人说出话语后达到的结果.。

语言学纲要_期末复习资料(题库)

语言学纲要_期末复习资料(题库)

语言学纲要_期末复习资料(题库)语言学概论试题(1)一、填空15%1、语言中最单纯、最常用、最原始和最能产的词是根词。

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3、我国古代学者为读懂古书而建立的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组成了我国的语文学,通称为“小学”。

4、英语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族的西部语支。

5、语音可以从生理角度分析它的产生方式,从物理角度分析它的表现形式(传递过程),从社会功能角度分析它的功能作用。

6、是否能够独立(自由)运用,是区分词和语素的根本特点。

7、现代大多数国家的拼音文字的字母,大多直接来源于拉丁字母。

8、具有不同功能的三种最基本的语法单位是语素、词、句子。

9、语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10、我国宪法(1982年)第19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二、选择题10%1 、中国的传统语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是(D )A、文字学B、语音学C、词汇学D、语法学2、汉语属于(B )A、屈折语B、词根语C、多式综合语D、粘着语3、一种语言中数量最少的是(B )A、音素B、音位C、语素D、音节4、文字的前身是(C )A、结绳记事B、手势C、图画记事D、实物记事5、派生词中包含(B )A、词尾B、词根C、虚词D、根词6、语音和语义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C )A、音素B、义素C、语素D、音位7、汉语单词“忽然”出现的位置是(C )A、主语位置B、谓语位置C、状语位置D、定语位置8、以下各种语言变体中,属于社会方言的是(D )A、土话B、客家话C、客套话D、黑话9、下列语素中属于自由语素的是(C )A、初B、视C、人D、民10、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叫(D )A、转换关系B、组合关系C、层级关系D、聚合关系三、名词解释20%1、专语语言学: 以具体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2、组合关系: 指两个以上相连续的语言符号组合而成的线性关系。

语言学纲要全书考试重点

语言学纲要全书考试重点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1.语言的功能:信息传递功能,人际互动功能,思维功能。

2.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是社会现象,是社会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心理现象,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思维功能是语言功能的另一重要方面。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1.语言和说话构成:言语动作,说话代码,言语作品。

2.语言的定义:是人类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音义结合体。

3.符号包含的两个方面:形式和意义。

4.符号的形式和意义都是一般性的。

5.语言符号的意义:是对它所指代的一类心理现实的概括。

6.心理现实受到人的(生理心理机制、生存环境和认知水平)的制约。

7.语言符号是由(音和义)结合而成。

8.符号具有的性质:社会性。

9.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

10.语言符号的线条性:语言符号在使用中是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再空间的面上铺开。

11.语言符号系统分析的基础是(线条性)。

12.最小的语法单位:语素。

13.语言的语音子系统的最小单位:音位。

14.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形成高一级的结构。

处于高一级结构中的各个符号,称为结构的成分。

结构中各个成分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

15.聚合关系:通过结构成分的替换和可替换成分的聚合关系。

根据在组合结构中具有相同的作用而成为的一个聚合,这只是语言符号单位的一种聚合关系。

16.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17.人类语言符号和其他动物的交际方式主要区分在以下的几个方面:任意性,单位的明晰性,结构的二层性,能产性,传授性,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

第四章语法1.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语法,语义。

2.语法规则的特点:客观存在的。

大家说话的时候必须遵守的习惯。

3.语法规则的特点:概括性,复用性,民族性,稳固性。

4.语法组合规则:语法单位相互连接起来构成更大的语言片段的规则。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

题型:一、单项选择题二、填空题三、判断题四、名词解释五、分析题六、简答题七、论述题复习纲要名词解释:1、语言:语言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独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思维工具。

2、组合关系:语言符号在线性序列中与相邻语言符号的横向序列关系3、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或者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

这种变化,我们叫做语流音变。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4、洋泾浜:是当地人在和外来的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

(“洋泾浜”的共同特点是:语音经过当地语言音系的适当改造,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词汇的项目比较少,往往要借助于迂回曲折的说法指称事物。

)5、语言的接触:6、音位:音位是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7、形态:是指同一个词在造句时因其句法位置的差异而发生的不同变化,它也叫词形变化。

8、语义场:具有共同语义特征,在语义上处于互相联系和制约关系中的一群词的聚合。

9、语法形式:相对于语法意义而言,是表达语法意义的外部标志,也就是说,语法意义在语言中的外部表现就是语法形式。

10、语言融合: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一种语言排挤和代替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11. 谱系分类: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

12. 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我们称它们为亲属语言。

13. 互补关系:指有些音素各有自己出现的语音环境,它们出现的语音环境是互相补足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互补关系。

14. 聚合关系:在语言的链条上,每个环节上那些能够相互替换的语言单位有大致相同的语法作用,他们之间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15. 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和阶层等方面的人使用在语言上表现出来的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

6.对发音器官功能的描述,(B)是正确的。 A.声带在发音中的作用是次要的。B.舌头的活动,起了调节共鸣器形 状的作用。 C.口腔中最为灵活的部位是上腭。D.声带、舌头等是被动发音器 官。? 7.关于元音和辅音的区别的描述,(C)是正确的。 A.元音发音时间短暂,辅音发音时间较长。B.辅音发音响亮,元音发 音不响亮。 C.发辅音气流受阻,发元音气流不受阻。D.发元音和辅音发音器官的 各个部位均衡紧张。 8.下列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对应正确的一组是(C)。 A.ê-[e] B.j-[y] C.h-[x] D.b-[b] 9.下列发音方法完全相同的一组辅音是(D)。 A.[t]-[d] B.[b]-[p] C.[s]-[z] D.[t]-[k] ? 10.下列各组对元音区别的描述中,(A)是错误的。 A.[I]和[y]的区别是舌位前后不同。B.[u]和[o]的区别是舌位高低不 同。 C.[a]和[ɑ]的区别是舌位前后不同。D.[I]和[a]的区别是舌位高低不 同。 11.下列各组辅音,区别特征为清浊对立的一组是(B)。 A.[x]-[h] B.[t]-[d] C.[c]-[ch] D.[z]-[ts] 12.下列说法,(A)是正确的。 A.音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B.音素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C.声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D.韵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13.我们在念"老虎"时,通常要把"老"念成阳平,这种变化叫做 (B)。 A.同化 B.异化 C.弱化 D.脱落 第四章 语法 一、名词解释 1.语法的组合规则 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指语法单位一个接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组合规则是 客观存在的,不是我们说话时现创造的,所以组合规则是现实的,存在 于话语之中,是对现实语句结构的高度抽象概括。比如动宾结构,动词 在前,宾语在后,这条组合规则适用于所有动宾结构,如“看电影、读 报纸、学文件、下围棋、修房子、买车票”等等。 2.语法的聚合规则

《语言学纲要》重点

《语言学纲要》重点

语言学纲要(重点)导言1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科学2语言学的基本任务:研究语言的规律,使人们懂得关于语言的理性知识3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中国、印度、希腊-罗马。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1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室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最重要的辅助性工具2思维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1任意性(约定俗成)和线条性(时间上绵延)是语言符号最大的两个特点2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第三章语音(+国际音标)1、汉语拼音方案(三个原则)一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二是拼音字母采用国际通行的拉丁字母,字母标记的读音也和拉丁字母本来的读音接近。

三是拼音字母采用音素制。

2、国际音标的制订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

3、语音的三大属性:生物属性,物理属性,心理属性4、生物属性:人的发音器官分为三大部分:动力源——肺发音体——声带共鸣器——口腔、鼻腔、咽腔5、物理属性:音高、音强、音长、音质音高决定于物体振动的频率。

在声调语言中的作用是区分声调。

汉语里面的四个声调妈麻马骂音强又叫音重,决定于振幅。

在语言中区分轻重音。

如英语里的轻重音音长决定于振动持续的长短。

在许多语言和方言中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如英语中的长短音。

ɑ:——ɑ音质又叫音色,是一种声音区别于另一种声音的基本特征。

6、音素(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元音辅音)元音辅音区别:看声门以上的发音器官有无阻碍(元音无,辅音有),看气流的强弱(元音弱,辅音强),看发音器官的各部分均衡紧张还是部分紧张(元音均衡紧张,辅音部分紧张),看声带是否振动(元音和浊辅音振动,清辅音不振动)。

7、元音8、辅音每个辅音的音标和发音部位等等(1)、按发音部位:双唇:上下唇[p pʰ m] b p m唇齿:上齿和下唇[f v] f齿间:上下齿之间[tθ tθʰθ]舌尖前:舌尖与齿背[ʦʦʰ s] z c s舌尖中:舌尖与上齿龈[t tʰ n l] d t n l舌尖后:舌尖与硬腭前部[tʂ tʂʰʂʐ] zh ch sh r(2)、按发音方法塞音:发音器官的某两部分紧紧靠拢,堵住气流的通路,然后突然打开,让气流冲出,发出的声音。

语言学纲要期末考试必考重点

语言学纲要期末考试必考重点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中国、印度、希腊—罗马2、五个阶段: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3、语言的功能:社会功能、思维功能4、怎样理解语言符号的系统系?答:语言系统的结构:层级体系二层装置。

下层是音位,上层语素、词、句子。

运转机制: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5、语言符号的特征:任意性、线条性6、掌握语言需要:抽象思维能力和发音能力7、语言的研究:答:从自然属性出发:针对所有人类语言的语音研究,属于语音学研究。

从社会属性出发,针对语音在某一个具体语言的系统中起什么作用的研究,属于音系学的研究,8、语言的四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质9、音位:答:音位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位变体答: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就叫做“音位变体”。

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10、语法规则的表现形式:组合规则、聚合规则11、语法单位的四级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12、词缀与词根的位置关系:答:前缀:粘附在词根前面的词缀。

后缀:粘附在词根后面的词缀。

中缀:插入词根中的词缀。

例如:第一中的“第“小刀子中的子13、组合的递归性和开放性?(简答题)答:“递归”指的是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

语言中句子的格式和长度各不相同,而且抽象也不能使新的规则不断地衍生,这样就需要让一种规则多次起作用。

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以重复使用的规则。

语法规则的这种递归性质,使它成为一种简明的规则,帮助人们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时举一反三,以繁驭简。

14、形态的定义?答:在有些语言中,词与词组合是形式要发生变化。

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

这些变化形成一个聚合。

叫做形态。

15、语法范畴概念?包括(性、数)答: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意义的类就叫做“语法范畴”。

语言学纲要考试重点以及答案

语言学纲要考试重点以及答案

语言学概要复习重点1、语言的主观性语言具有人际互动的功能,说话人用话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愿,这就是语言的主观性。

说话人受到影响,做出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应。

2、论述语言的两大社会功能语言具有两大社会功能: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1)社会传递功能:语言是人类社会传递信息第一性的,是最基本的手段。

其中最主要的方式是语言。

原因有四:人类社会生活和实践不能没有语言;语言的使用范围很广泛;语言使用最方便;传递信息是思维的结果,而思维以语言为工具。

所以在社会生活之中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不容忽视的。

还有一些辅助性的方式,这些方式生活中可以不用,使用范围有限,使用方式比较不方便,而且辅助性方式本身就以语言为基础。

辅助性方式有:体态语(动作、肢体语言)、交通信号、公用标识、符号公式等,还包括文字。

2)人际互动功能①说话人用话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愿,即语言具有主观性,说话人受到影响,做出相应的语言或者行动上的反映。

②互动传递客观信息或者主观信息③语言在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情感态度时,是以接受者存在为前提的——互动的条件(面对面),但是接受者存在其他方式:书籍、报刊、书信等——以读者为信息接受者(以读者为存在)自言自语——以自己或某物为信息接收者(想象中)3、语言能力:人的抽象思维能力与灵活发音的能力有机结合即为语言能力4、举例说明:语言的民族性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系统,语言的差异与民族思维方式特点相关。

1)不同语言的词汇系统差异反应了不同的民族思维中的概念分类差异很大。

例如,人类对光谱的感知普遍相同,但是不同民族抽象为词汇之后的概念差异很大,除了科学术语之外,语言之间无完全相同的词。

再如,汉语之中的“高”在英语之中对应的有tall、high、long。

2)不同语言的语法系统差异反映了不同民族思维判断的差异。

汉语中描述“书”的时候,“我去买书了”“书买完了”,两处的书虽然指代不一样但是表示一样的。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参考资料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参考资料

导言一、填空题1.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学科,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人类语言的规律,使人们懂得关于语言的理性知识。

2.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3.我国传统语言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三门分支学科,合称“小学”。

二、判断题1.综合各种语言的基本研究的成果,归纳成语言的一般规律,这是具体语言学的任务。

(错)2.世界上有几千种语言,有些语言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大部分语言的研究还很不够,甚至还没有人去研究。

(对)·三、名词解释1.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探究人类语言的起源、发展、本质。

探究人类语言内部结构的共性及普遍规律的语言学门类。

2.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语言教学、文字的创制和改革、正音正字、词典编纂等,广义的应用语言学还包括与计算机有关的及其翻译、情报检索、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

3.小学在中国古代,小学先从教授字的形、音、义开始,就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统称为小学。

小学一直是经学的一部分,包括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三个分支学科。

第一章?一、填空题1.从语言的社会功能上看,语言是人类独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和思维的工具;从语言的内部结构上看,语言是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

2.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和文字基础上的特殊领域的辅助交际工具。

二、判断1.从理论上来说,句子的长度是可以无限的。

(对)2.语言是文字基础上产生的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错)3.文字始终是从属于语言的。

(错)4.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也离不开思维。

(对)—5.语言和思维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对)6.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

(错)7.文字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错)8.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对)9.会不会说话是人类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

(对)10.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

语言学纲要期末考试

语言学纲要期末考试

语⾔学纲要期末考试《语⾔学纲要》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语⾔学:语⾔学是以⼈类语⾔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类语⾔的性质、结构、发展及其在社会⽣活中的运⽤以及语⾔研究成果的应⽤问题,等等。

分理论语⾔学和应⽤语⾔学两个领域。

2、符号的任意性任意性是语⾔符号的性质之⼀,它是指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符号的语⾳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

3、线条性语⾔符号的条件性是指语⾔符号在使⽤中是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个跟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上铺开。

4、组合关系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形成⾼⼀级的结构。

处于⾼⼀级结构中的各个符号,称为结构的成分。

结构中各个成分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

5、聚合关系如果⼀些语⾔符号或更⼤的单位在组合结构的某⼀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并且替换后结构关系不会改变,那么这些符号在结构中就具有某种相同的作⽤,它们⾃然地聚集成群,它们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P316、⾳节⾳节是语⾳中最⾃然地结构单位。

确切的说,⾳节是⾳位和⾳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的语⾳结构单位。

在汉语⾥,⼀个⾳节通常也就是⼀个语素的语⾳形式,⽽在⽂字上也通常⽤⼀个汉字来相对应。

⼀个⾳节可以由⼀个⾳位构成,也可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位构成。

7、⾳素从语⾳的⾳质⾓度划分出来的最⼩的线性的语⾳单位。

是⽤对⽐的⽅法从⾳节中切分出来的。

⾳素可以分为元⾳和辅⾳两⼤类。

8、国际⾳标记录⾳素的标写符号叫做⾳标。

国际⾳标是国际语⾳学会1888年制定并开始使⽤的⼀套⾳标符号,是⽬前世界上最通⾏的记录⾳素的符号。

其制定的基本原则是:⼀个⾳素只⽤⼀个⾳标表⽰,⼀个⾳标只表⽰⼀个⾳素。

9、⾳位⾳位是语⾔的语⾳系统中能够区分词义的最⼩语⾳单位。

是从语⾔的社会属性⾓度划分出来的语⾳单位。

分⾳质⾳位和⾮⾳质⾳位两种类型。

对⽴关系是划分⾳位的主要依据。

10、⾳位变体⾳位变体是同⼀个⾳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位在特定语⾳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重点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重点

《语言学纲要》重点二、重点内容导言部分本部分内容都作一般要求掌握。

一、语言学、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1.语言学是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以人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

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语言的规律,具体地说,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性质、作用、结构,语言的发展变化,使人们懂得有关语言的理性知识,从而提高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水平。

2.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3.我国的小学: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

训诂学解释字义,文字学分析字形,音韵学研究字音。

4.语言交际的过程:语言交际过程可分“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二、语言学的基本类别根据研究的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一个时期的状态的语言学是共时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以一种具体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是专语语言学。

三、语言学流派语言学流派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即可,如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情况。

重要流派的代表人物。

关于语言学流派的具体内容阐述,不作考试要求。

参加网络考核试点的教学班,导言部分不做考试要求。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第一,交际工具,纽带;第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第三,思维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

1.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

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是为社会成员互相之间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协调社会成员行动一致的工具。

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就无法沟通,彼此无法交流思想,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无法进行生产活动,社会就会因此而崩溃。

可见,语言对于人类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须臾也离不开的。

2.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没有人类社会,就没有语言,人类社会以外的社会无所谓语言。

四川农业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纲要,期末考试重点(王老师勾画的,我做成文档的)

四川农业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纲要,期末考试重点(王老师勾画的,我做成文档的)

四川农业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纲要,期末考试重点(王老师勾画的,我做成文档的)第一篇:四川农业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纲要,期末考试重点(王老师勾画的,我做成文档的)1,历史比较语言学:把有关各种语言放在一起加以共时比较或把同一种语言的历史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进行历时比较,以找出它们之间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对应关系和异同的一门学科。

代表人物是施莱赫尔。

2,结构主义语言学:是指以20世纪以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为代表以及受这种理论影响而进行的语言理论研究。

既是严格区分语言和言语,明确限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重视共时语言(也就是口语)的研究,特别着重于分析、描写语言的结构系统;从不孤立地看待语言要素,认为语言的一切都奠定在关系的基础上。

3,转换生成语言学:代表人物是诺姆-乔姆斯基。

4,语言的特性:即任意性、双重性、创造性、移位。

5,如何理解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1、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播信息的工具,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语言是人们在社会劳动过程中,适应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需要而产生的。

3、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6,语言符号的特点?1、线条性。

指语言符号在使用中是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

2、任意性。

指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得必然联系,只要社会约定的关系。

3、生成性。

人们说出的具体句子是无限量的,而一种语言的句子模式却是有限的。

说话人掌握一种句子模式,就可以生成无限量的具体句子。

7,语音和言语的关系?1、语言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言语是开放的。

2、语言是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而言语属于讲话那个人。

3、语言存在言语之中,言语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

8,音素,是语音的最小线性单位。

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叫音标。

9,国际音标。

其制定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1888年制定并开始使用,大多采用拉丁字母,若拉丁字母不够就补充采用希腊字母,放在中括号里【】,表示10.语音四要素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它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及语言学概要复习重点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及语言学概要复习重点

语言学纲要重点要看的题目第一章语言的功能一、填空1、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2、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3、在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语言)是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4、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语言功能及计数、推理能力等由(左)半球掌管,音乐感知、立体图形识别等能力由(右)半球制约。

5、儿童语言习得一般经过(独词句)阶段和(双词句)阶段,这是儿童学话的关键两步。

二、思考题2、儿童语言习得的临界期指什么?临界期的存在说明语言的哪些特性?临界期:是语言习得术语。

指的是儿童比成人习得语言又快又成功的生长期。

有语言学家认为从2岁开始至青春期,有的认为大脑优势在5岁左右就定下来了。

在临界期内,大脑的可塑性大,儿童可自然而又轻松地完成语言习得。

语言开发最迟12、13岁,过后原功能消退、弱化。

临界期的存在说明儿童语言的习得不仅需要具有先天生理基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大脑的结构和功能),而且也离不开外界的社会条件。

儿童语言能力的开发还有时间的限制,这正和大脑语言区的确定时间是大致平行的。

3、不同语言思维方式的特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思维能力是全人类普遍的,但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在思维方式上会有所不同。

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个民族认识客观世界的特殊方式,我们学会一种语言也就学会了该民族的独特的思维方式。

不同语言背景的人进行思维时常常呈现出不同的特点:A 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对事物的分类可能不同。

英文中的“uncle”,与汉语中伯父、叔父、姑父;堂伯、堂叔、堂姑父、姨父、舅父、表姑父、表叔……等词对应。

B 相同语素构成的词,可能表示不同的概念。

手+纸汉:手纸日:信汽+车汉:汽车日:火车7、张三说,“我们先发明了电视,然后才给电视命名,所以思维不需要语言。

”张三的错误在哪里?【答】发明本身也需要语言的帮助。

在发明电视的过程中,所有的思维活动都离不开语言。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思考题1、听到一个熟人在说话,就能判断出是谁在说话,这个过程是语言符号在传递信息吗?为什么?这是语言符号在传递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素、词、词组、句子
12、"词缀与词根的位置关系:
答:
前缀:
粘附在词根前面的词缀。后缀:
粘附在词根后面的词缀。中缀:
插入词根中的词缀。例如:
第一中的“第“小刀子中的子
13、"组合的递归性和开放性?(简答题)
答:
“递归”指的是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语言中句子的格式和长度各不相同,而且抽象也不能使新的规则不断地衍生,这样就需要让一种规则多次起作用。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以重复使用的规则。语法规则的这种递归性质,使它成为一种简明的规则,帮助人们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时举一反三,以繁驭简。
1
4、"形态的定义?
答:
在有些语言中,词与词组合是形式要发生变化。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形态。
1
5、"语法范畴概念?包括(性、数)
答:
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意义的类就叫做“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可以分为“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大类。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就属于词法范畴。词法范畴又分为“体词属性范畴”和“谓词属性范畴”两类。常见的体词属性范畴有:
7、语言的研究:
答:
从自然属性出发:
针对所有人类语言的语音研究,属于语音学研究。从社会属性出发,针对语音在某一个具体语言的系统中起什么作用的研究,属于音系学的研究,
8、"语言的四要素:
音高、音强、音长、音质
9、音位:
答:音位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2
6、"地域方言:
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分支(变体),主要差别是语音。地域方言是因地域的隔离引起的,差异比较大,主要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也有表现。
27、"亲属方言:
从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的关系。
29、"语言替换的类型?自愿替换,被迫替换
30、"“洋泾浜“(名词解释)
说到底,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与渐变性,都是由语言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功能所决定的
语言只能渐变而不能突变,这是由语言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交际工具这一本质属性决定的。
它制约了语言必须不断有所变动,否则不能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它也制约了语言不能突变,否则不能为交际的各方共同理解。
而语言内部各部分演变速度的不平衡性正适应了语言渐变性的需要:
词汇虽然变化速度快、变化比例大,但大多数新词是利用原来旧有的词根和构词规则来建造的,而旧有此根与语音的联系、构词规则正是语言中比较稳固的部分,可以用来推断新词的意义。新词中蕴含的不变要素保证了它变化快中的“慢”,仍属渐变性质。
(1)元音的音色与频率(音高)、振幅呈现有规律的对应关系。
低元音的频率低,振幅大;高元音的频率高,振幅小。
(2)音高与音长也有规律性联系。
一般来说上声音长最长,其次是阴平,再就是阳平,而去声的音长最短。
(3)音高与音强之间有一定联系,可以互为伴随特征。
发音高,音强就强;发音低,音强就弱。
语言演变的不平衡性与渐变性的关系。
词与词之间的结构关系主要靠词形的变化来表示。一个屈折词缀可以同时表示好几种语法范畴。屈折语的词根和屈折词缀结合的很紧,脱离屈折词缀,词根一般不能独立的存在。俄语、德语、法语、英语。
1
7、"基本词汇的三个特点:
全民常用、稳固、有构词能力
18、"同义词与反义词对立与统一的关系?(简答题)(P135)
答:
3)洋泾浜使用场合有限,不作为母语传授给下一代。一旦社会环境改变,就会自动消失。
所以一般不被看作正式的语言,还算不上“混合语”。
4)世界上现存最有活力的洋泾浜是广泛使用于新几内亚的TokPisin。
5)洋泾浜的发展前途不外两个:
一个是随着社会制度的改变而消亡,像我国的洋泾浜在解放后便停止通行;一个是发展为混合语,成为某一地区人们通用的交际工具。
音位变体答:
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就叫做“音位变体”。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1
0、"语法规则的表现形式:
组合规则、聚合规则
11、"语法单位的四级单位:
1
中国、印度、希腊—罗马
2、五个阶段:
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3、语言的功能:
社会功能、思维功能
4、怎样理解语言符号的系统系?
答:
语言系统的结构:
层级体系二层装置。下层是音位,上层语素、词、句子。运转机制:
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5、语言符号的特征:
任意性、线条性
6、掌握语言需要:
抽象思维能力和发音能力
(1)性;
(2)数;
(3)格;
(4)有定和无定。常见的谓词属性范畴有:
(1)时;
(2)体;
(3)态;
(4)人称。
1
6、"孤立语与屈折语的特点,代表语言?(简答题)
答:
孤立语主要特点:
缺乏词形的变化,所有的词几乎都由词根语素构成。词的次序很严格,不能随便更动。虚词的作用很重要。汉语、壮语、苗语属于。
屈折语的特点:
2
1、"汉字能不能实现拼音化?
答:
至少目前我们还看不到需要对汉字体系进行根本的拼音化改革的需要。首先,文字是语言的视觉符号系统,它必须适应语言的结构特点。其次,从文字的本身看,汉字和拼音文字各有长短。再次,我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优秀的文化历史传统都是通过汉字记载下来的。如果废弃汉字,实现拼音化,我们的文化历史传统就很难广泛的传承。
答:
)洋泾浜又称皮钦语,是十七世纪以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通商口岸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是当地人在同外来殖民者打交道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是双方彼此在语言上妥协而产生的一种能使双方勉强沟通的临时性交际工具。
2)各地洋泾浜的共同特点是:
词汇量很小,其中绝大多数取自外语,少数取自当地词汇。语音经过当地语言音系的大幅改造,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带有本地语法的痕迹。只用这少量的外语词汇和极其简单的语法规则,许多事物只能用迂回的比喻描画方式、用词组甚至句子来表达。可以说,洋泾浜是当地人没有学好的殖民者的语言,是殖民者语言在异域的有限交际范围内使用的一种特殊变体。
22、"书面语规范对象:
原则、定义?(P189)
答:
对象:
书面语。原则:
约定俗成。
2
3、"语言发展的内外因,加自己的体会?(论述题)(P192)
答:
2
4、"语言演变的特点:
渐变性、不平衡性。
2
5、"社会方言:
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的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3
1、"音长、音高、音强和音质的联系?
四者是从不同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的四个成分,但总的说来,音长、音高和音强三者都是相对而言的,不是绝对的。音色是最根本最本质的,任何语言的语音系统都是以不同音色的音色为其最基本构成,其他要素则不占据主要地位。音色的变化最丰富,可以满足人们区别各种意义的需要。
四者的关系:
同义和反义这两种对立的现象,仔细考究起来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
9、"词语搭配制约五点有哪些?(简答题)
答:
语法规则的支配。语义条件的限制、涉及每个语言词义系统内部义场的特征。考虑社会的使用习惯。词义的各种附加色彩和修辞效果。
2
0、"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P184)
答:
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口语,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口语和书面语中基本的语言成分也就是基本的语汇和语法结构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基本一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