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汝窑瓷器的造型与装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土汝窑瓷器的造型与装饰
(原作者:孙新民)唐宋时期盛行窑以州为名,汝窑因位于北宋时期的汝州故名。汝窑作为中国陶瓷史上最负盛名的瓷窑之一,长期以来备受人们的关注。明清文献中所谓“汝、官、哥、定、钧”宋代五大名窑,往往把汝窑排在第一位,即把汝窑列于名窑之首。清代乾隆皇帝曾在16处名窑瓷器上的题诗计183首,其中汝窑瓷器有15首以上,反映出明清时期从皇帝到士大夫对汝窑的喜爱。
汝窑由于为宫廷烧制御用瓷的时间较短,故传世瓷器不多,南宋时即有“近尤难得”之叹。据统计,现存的汝窑传世品仅70余件,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以及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地。汝窑的发现颇费周折,从1950年陈万里先生首次考察宝丰清凉寺瓷窑址,到2000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六次发掘找到汝窑烧造区,前后历经半个世纪之久。2000年我们在宝丰清凉寺汝窑烧造区的发掘,在不少地方瓷片堆积厚度达20厘米,汝窑瓷器占全部出土瓷片的98%以上(图一)。出土的汝窑瓷器,其造型、釉色和支烧工艺与传世品几无二致,可以说汝窑传世品中的所有器类均能在窑址中找到。与此同时,还发现了不少传世品中未见的新器形,主要有香炉、梅瓶、鹅颈瓶、方壶、套盒(图二、图四十)、盏托、器盖、碗、盘、盆、钵(图
三、图四、图七)等,也有作为宫廷陈设用瓷的水仙盆(图八)、熏炉、瓶类和洗类器(图九、图十、图十一)等。但在出土器物中占比例最大的还是碗(图十二至图十五)、盘(图十六至图十九)、盆(图二十至图二十_二)、碟(图二十三)、盒、套盒、盏托(图二十四至图二十九)、执壶等同常生活用具。
汝窑窑址出土的盘口折肩瓶(图三十),盘口长颈,折肩简腹,人半底。器表施以天青釉,釉而滋润,有稀疏的开片。瓶底满釉,留有“个细小的支钥‘烧痕,钉尖处露出香灰胎质。这件瓶制作规整,造型端庄大方,与传世的所谓“纸槌瓶”相仿。口径8.8厘米、腹径13.2厘米、底径8.8厘米、高23.6厘米。
小口细颈瓶喇叭形口(图三十一),细长颈,球形腹,圈足外侈。通身施天青釉,釉层光亮润泽,釉面布满开片。圈足着地面露胎,采用垫饼烧制而成。造型挺拔秀丽,美观大方,代表了汝窑产品的烧制工艺水平。口径5.4厘米、腹径10.3厘米、底径6.4厘米、高20厘米。
敞口深腹洗作敞口(图三十二),斜直腹,大平底,矮圈足外撇。香灰胎,挂天青釉,釉面布满冰裂纹开片。通体满釉,圈足内遗有五个支钉烧痕。此件洗器型规整,制作精细,胎洁釉润,裹足支烧,堪与传世的同类器相媲美。口径14.8厘米、底径10.3厘米、高3.9厘米。
汝瓷三足洗直口(图三十三),浅腹,平底,下附三足。腹上
部饰两周凹弦纹,腹下近底处有一周凹弦纹。通体施天青釉,外底面遗有五个细小支钉痕。该洗造型规整简练,釉色因长时间在泥土中浸蚀,而稍显灰暗。口径18.1厘米、底径18.1厘米、高5.5厘米。此种型制的汝瓷洗,在传世品中仅有一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只是传世品的三足稍矮,大小尺寸略有差异,并在洗的外底部,刻有乾隆皇帝御题诗一首。汝瓷莲纹碗作敞口(图三十四),斜直壁,圈足较高。腹外壁模印三重莲瓣纹。通体施天青釉,釉面匀净滋润,圈足内遗有五个支烧痕。制作工艺讲究,器型严谨规整。口径15.2厘米、底径9.4厘米、高11.1厘米。传世的汝窑碗,仅有两种型式:一种呈莲花式,口部作十瓣莲花,腹部也呈现十道凹进线,直圈足;另一种作外撇口,深腹,外裹足。此类碗在传世品中未见。
莲纹盏托的托盘折平沿(图三十五),浅腹,圈足。盘心凸起一圆形盏托,托壁上饰以覆莲图案。器表满施粉青釉,开片细密,典型庄重。圈足着地面露出香灰胎,系用圆形垫饼烧制而成。托径5.8厘米、盘径18厘米、底径12.5厘米、通高4.8厘米。据南宋人周煇《清波杂志》记载:“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由此可知,宋代皇室烧造汝窑器不计成本,以奢侈豪华为尚。宝丰清凉寺窑址附近不仅盛产柴木、原煤、瓷土、釉药,还发现有玛瑙矿石,这就为汝窑产品中以玛瑙为釉,形成特殊
的釉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条件。
熏炉上作子口(图三十六、图三十七),腹部模印三层莲瓣纹,束腹凸出三个乳钉状纽,底座呈荷叶状向上翻卷。通体施纯正的天青釉,仅在底足着地面处有一周露胎。图三十六口径15厘米、底径16厘米、高13.6厘米。此种熏炉为分模合制而成,制作工艺复杂,目前尚不见于其他窑址出土。宋人徐兢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关于高丽青瓷有这方面的记载:“狻猊出香,亦翡色也,上有蹲兽,下有仰莲以承之。”在韩国高丽青瓷中有与此基本相同的熏炉,显然仿之汝窑瓷器造型。
汝瓷器盖作圆形,下有子口,顶部隆起,中心处有一圆扣形握手。盖体施天青釉,子口处露胎,系用垫饼烧成。盖外径14.2厘米、子口径11厘米、高4.6厘米。此类器盖在宝丰清凉寺汝窑址发掘中出土较多,但不见于汝窑传世品。从考古发现的情况看,该器盖分大小多种型号,应与大小不同的碗、盏相配套使用(图三十八)。该器盖的釉色蓝而不艳,灰而不暗,釉面上开有冰裂纹开片,给人以玉石之美感。另外,在汝窑址发掘中还发现两种器盖,一种呈下口大,上顶小,酷似倒置的水杯,应是悔瓶?母亲印A硪恢肿髦笨冢∶妫募纾嵌ブ胁靠袒型帕疲且恢秩ψ愫械暮懈?(图三十九)。
传世的汝窑瓷器极少装饰,除花口盏托盘面有凸棱、三足尊
腹部饰弦纹外,仅见椭圆洗内底部刻以双鱼纹。与传世品不同的是,在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出土的不少器物表面还饰以花纹。其中,莲纹是最常见的一种装饰,如在薰炉的炉壁模印仰莲、底座呈荷叶状,盏托的托壁模印覆莲,碗、钵的腹部模印三层莲瓣,鹅颈瓶的腹部刻有折枝莲花。其次为龙纹,在瓶的腹部刻以攀龙(图四十二至图四十四),盒的盖面上刻划盘龙(图四十一),钵的内底模印盘龙,其钵的器表还刻有海水波浪纹。再次为双鱼纹和铺首衔环装饰,分别见于椭圆形洗内底和方壶的腹部。此外,还发现鸳鸯、鸭(图四十五)、龙(图四卜六)、狮等雕塑,皆盘居或蹲居于炉盖的盖面,形象逼真,制作精致。
在宝丰清凉寺汝窑址还出十一批盘、洗、炉的范模,表明宋代对宫廷用器尺寸有着严格的要求,不少器物是使用范模制作而成的(图四十七)。南宋修内司官窑一般认为是仿烧汝窑,史料中曾记载修内司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可知宫廷用器在工艺上精益求精,在经济上不惜工本。汝窑瓷胎呈香灰色,胎体较薄,细腻致密。釉色呈纯正的天青色,有“雨过天青云破处”之美誉。在釉面上往往开有极小的纹片,细碎繁密,宛如鱼鳞状或冰裂纹。在烧制工艺上,采用支钉支烧和垫饼垫烧两种。盘、碗、洗和平底瓶等器物均施满釉,采用支钉工具支烧,因此器里器外、门端及足际均不露胎,仅在器物底部遗留有似芝麻状的细小支烧痕,支烧痕数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