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及发展方向
文化产业管理发展方向

(一)文化市场管理师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相应的文化知识和一定的艺术素养,能从事文化市场营销、推广和经纪人事务的高级管理人才。
从事的主要工作包括:较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较强的市场营销和管理方面的技能。
职业概况:报考文化市场管理师系列,最对口的专业是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
其核心课程,包括中国文化、世界文化、绘画音乐知识、文物知识、经济学原理、市场营销、法律、商业合同、口才与谈判艺术等。
就业领域,是文化事业单位、演出公司等部门。
职业资格:该职业资格共分三级:助理文化市场管理师、文化市场管理师、高级文化市场管理师。
申报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一、助理文化市场管理师:1、本科以上或同等学力学生;2、大专以上或同等学力应届毕业生并有相关实践经验者;二、文化市场管理师:1、已通过助理文化市场管理师资格认证者;2、研究生以上或同等学力应届毕业生;3、本科以上或同等学力并从事相关工作一年以上者;4、大专以上或同等学力并从事相关工作两年以上者。
三、高级文化市场管理师:1、已通过文化市场管理师资格认证者;2、研究生以上或同等学力并从事相关工作一年以上者;3、本科以上或同等学力并从事相关工作两年以上者;4、大专以上或同等学力并从事相关工作三年以上者。
发证机构:经职业技能鉴定、认证考试合格者,颁发加盖全国职业资格认证中心(JYPC)职业技能鉴定专用章钢印的《注册职业资格证书》。
权威证书,全国通用。
政府认可,企业欢迎。
网上查询,就业首选。
考试时间:每年统考四次,时间为4月、6月、10月和12月。
具体考试日期、地点、方式,由考生所在地的考试机构或培训机构另行通知。
收费标准:助理文化市场管理师:报名费10元、认证费130元、考试费200元,培训费1280元。
合计1620元。
文化市场管理师:报名费10元、认证费160元、考试费240元、论文评审费200元,培训费1580元。
合计2190元。
高级文化市场管理师:报名费10元、认证费260元、考试费400元、论文指导与答辩费700元,培训费1980元。
双轨模式:文化体制改革现实路径选择

文 革 研 究
拟 ・ 双轨 模 文 化体制 改革 现 实 路径 选 择 误
马 红光 1史 晓 燕2 ,
(. 1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经管教研部 , 西安 706 ;. 10 12 西安石油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西安 706 ) 105
【 要】 摘 我国文化体制与其他体制改革相比是滞后的, 这源于文化产品属性所导致的改革特殊性。其深层次原
2 .改革模 式仍是局限 于事业体制。文化体制改革 的困 难是客 观存在 的 。 但步伐 、 力度 的滞后关键在于 视角和着力 点仍然只在现有 的事业体制内部 。 图利用内部的力量来推 企 进和完成文化体 制改革。如前所述 。 作为一个依附于稳定组 织 的“ 济人 ”有 谁 主动会 去抛下 “ 饭碗 ”而去端 “ 经 。 铁 , 泥饭 碗” 。许 多文化单位及其从业人员难免会 以文化产品的二重 性来 消极地抵 制改革 。 强调 自身存在的重要 性 , 这样必然使 改革陷入困境 。 从 中外历史 实践 看 。 任何改革 当陷于 困境时就必须借助 于外力来推动 。 尤其 是政府 的公共权力 运用 。因此 , 文化 体制 改革必须从整 个国家文化管理的模 式人手 , 打破既有 的文化 事业体制 , 对政府 、 社会所拥有 的文化资源进行全面重组 , 按 照文化产 品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生产力属性 ,构建文化事业 、 文化产业分立 运行的体制 , 以促 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的
共 同发展 。 二、 基于特殊 性的文化体 制改革现实路径选择—一双轨 模式 为 了突破文化体制改革的 困境 , 本文提 出文化 体制改革
深化文 化事业 单位 内部 劳动 、 人事和分配 制度改革 。 涉及 到 小集体和个人 的权 利、利益的重新界定和选 择是 不情 愿的 。 对市场经济条件 下的竞争风险难免会出现畏难情 绪 , 宁愿继 续 端着“ 饭碗” 不去端 自身拼搏才能获取的“ 铁 。 泥饭碗” 。这 就决定 了文化体 制改革不同于经济体 制 。 从下而上地推动是
张振鹏-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方向与路径论析

收稿日期:2015-01-20作者简介:张振鹏(1973-),男,山东青岛人,济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小微文化企业商业模式与发展研究”(14BGL16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农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12YJC630304);山东省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山东文化创意产业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路径与对策研究”(2014RZB01005);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计划项目“文化创意产业推进城镇化发展路径与策略研究”(J14WG08)。
第48卷第5期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9月Vol.48No.5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Sep.2015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方向与路径论析张振鹏(济南大学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002)摘要:我国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命题是破解制约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困境,改革的主要方向和路径是,通过创造公平发展的机会和切合实际的“转企改制”来提升文化企业竞争力,通过树立“公平与效率并重”的价值取向和确立文化企业的行为规范来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机制,通过建构合作治理网络和有效的文化立法来完善国家文化治理体系。
关键词:文化企业;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市场;文化产业;社会企业中图分类号:F271,G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04(2015)05-0054-05自2003年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肇始以来,十余年的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面临着新问题和新矛盾,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命题是破解制约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困境。
如何通过切合实际的“转企改制”来提升文化企业竞争力,通过规范秩序来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机制,通过文化立法来完善国家文化治理体系,将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解决的课题。
一、提升文化企业市场竞争力文化体制改革确立了文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但很多企业脱胎于文化事业单位,尽管拥有了自主经营权,由于自身能力不足,对市场认知有限,以及市场秩序和市场机制本身的不完善,导致企业难以完全摆脱政府指令和事业单位的惯性思维,在发展中过度依赖政策保护,在经营上盲目追求规模效应,企业竞争力没有得到实质提升。
2018-2019-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浅析-推荐word版 (1页)

2018-2019-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浅析-推荐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浅析
文化事业就是指在文化艺术、影视广播及新闻出版等领域开展,并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的经常性活动,它覆盖思想理论、精神形态和价值标准等领域。
还包含有关文化的载体、文化设施建设、传播方式等客观因素。
文化事业按照社会的服务功能可以分为公益性、标准性、以及经营性三大类。
而狭义的文化事业,就是公共文化事业,主要由公益性与准公益性文化事业组成的。
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的一致性和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上。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的发展,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也经历了不断演变、适应与发展的过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营方式的转变,文化事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逐渐实现承包制下等。
近年来,根据国家实施的行政机构改革,为了比年机构臃肿的局面发生,很多单位的文化事业采取合同制,成立离退休人员服务中心及文艺人才中心等不同形式,对现有的文化事业单位进行有效地精简,并促使人才的流动性,对文化单位进行适宜的改革,这样,减少文化从事人员收入上的差距。
利用绩效考核等,量化考评等考核方式,公平的分配个人的收入。
随着文化事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文化事业的布局也有一定的变化,日益涌现出跨地域的导向性和规模的演绎团体。
并且在逐渐的改制完成,并呈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发展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体制改革是指通过制度性的变革和创新来激发文化活力,推动文化事业持续发展,提高文化产业的创造力、竞争力和影响力。
文化体制改革旨在解放思想,破除陈规陋习,推动文化事业朝着更加开放、包容、创新、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文化体制改革对文化事业的促进作用。
一、加强文化政策的科学决策和规范管理文化体制改革要求为文化事业提供科学决策和规范管理的政策支持。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提高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为文化创造和传播提供有力保障。
其次,要推动文化产业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文化的跨界交流和创新。
此外,还要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防止文化事业中的乱象和低俗现象的滋生,保护广大市民的文化权益。
二、激发文化创造的活力和创新的能力文化体制改革要求激发文化创造的活力和提升文化事业的创新能力。
首先,要鼓励和支持文化创造者的创造性工作,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创作环境和创作条件。
其次,要加强对文化创造的保护和推广,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保护创作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还要鼓励文化创造的多元性和跨界性,提高文化事业的创新水平,为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加强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和国际交流合作文化体制改革要求加强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推动文化事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首先,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力度,提高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其次,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同时,还要加强文化事业的国际标准化建设,推动文化产业与国际市场接轨,提高文化出口的质量和数量。
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效果和成果评估文化体制改革要求深化改革的效果和成果评估,为下一步改革提供借鉴和指导。
首先,要建立起科学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对文化体制改革的实施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其次,要及时总结改革经验,推广成功的做法,为其他地区和单位的改革提供参考。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中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及改革案例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中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及改革案例中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及改革案例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中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及改革案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文化事业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发展,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推动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中国建立了一系列的文化事业管理体制以及进行了相关的改革案例。
本文将对中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及改革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中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中国的文化事业管理体制主要由党政机关、文化主管部门、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构成。
党政机关在中国的文化事业中担任着重要的领导和指导作用,负责制定和实施国家的文化政策、法规和规划。
党政机关中的文化部门负责具体的管理和组织工作,例如文物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图书出版、文化市场监管等。
文化主管部门是具体负责各类文化事业的管理和执行的机构,包括文化遗产管理部门、图书出版管理部门、广播电视管理部门等。
这些部门主要负责管理文化设施、文化产业、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和销售。
社会组织在中国的文化事业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服务作用,包括各类文化协会、社团和基金会。
这些社会组织能够更加灵活地组织文化活动,推动文化创新和交流,并提供专业的文化服务。
企事业单位也是中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角色。
国有企事业单位在文化事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例如国有博物馆、图书馆、文化企业等能够承担主要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的生产工作。
二、中国文化事业管理改革案例为了推动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提高管理效能,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事业管理改革。
以下是几个有代表性的案例:1. 文化市场监管改革文化市场监管改革旨在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中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包括加强对文化市场主体的注册和许可制度,强化对盗版行为的打击,建立文化市场价格管理机制等。
2. 文化产权保护改革为了保护文化创意产品的知识产权,中国加强了对文化产权的保护和管理。
关于我国文化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关于我国文化体制改革问题研究篇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破解思路--答案(2012.09.11) 篇二:文化体制改革中的法律问题研究文化体制改革中的法律问题研究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指出:在文化体制改革中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动人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
”要“加快文化立法,制定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文化产业振兴、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规,提高文化建设法制化水平。
”可见,在文化体制改革中过程中,必须明确进行与文化体制改革相关的法律问题研究的意义;必须深入了解文化体制改革中出现的突出的法律问题;必须尽快找到解决文化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法律问题的解决办法。
本文即从以上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法律工作者文化管理工作者有所启发。
一、在文化体制改革中进行法律问题研究的意义1.是依法治国的需要。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文化体制改革同样要遵循依法治国的方针。
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表明,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是人民共同的愿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大计。
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实施,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
文革期间,把一些文化问题当作政治问题,背离、抛弃了“双百方针”,使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和科学受到极大危害。
在文艺思想上,一些学术问题被冠以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文艺思想进行批判;大批文化学者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惨遭迫害。
大批代表中国悠久文化的珍贵文物、字画、藏书等受到毁灭性破坏。
所有这一切严重影响了我国文化的发展、繁荣和进步。
如何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结合实际谈一谈。

如何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结合实际谈一谈。
答:(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人们树立起崇高理想和信念,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主人翁的创造热情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
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
文化创作的最深厚的源泉,存在于亿万人民的生活实践之中国家兴办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群众艺术馆、美术馆等,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实行事业体制。
要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基本要求推进改革。
进一步完善投入政策,逐步增加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投入,改善投入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继续深化单位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确定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功能定位,明确服务目标、任务和责任,制定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健全以群众满意度为重要标准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考评机制。
1.结合对上海世博的了解,谈谈如何加快国家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应当清醒地看到,文化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诸多配套条件,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相互衔接,统筹安排。
加之文化体制改革起步较晚,改革的思想理论和工作准备不足,因而管办不分、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资不分、条块分割的传统文化体制的弊端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发挥着作用主要是: 1.近几年来,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文化市场开放的“体制性松绑”和政策推动的效应 总体来看,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仍存在着明显的落差。
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及发展方向

第八章 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及发展方向 一、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概述 1、文化事业与文化事业管理体制的含义 2、文化行业的类别 3、我国文化体制的形成与特点 4、社会转型与传统文化体制的困境 二、我国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 1、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体制改革的成就和特点 2、我国文化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及方向 1、转变政府文化管理职能,理顺关系,实行政企分开、 政事分开 2、完善相关法规,依法建设文化 3、深化文化投资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多元化的投资融 资体制 4、完善文化市场体系 5、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内部改革 6、逐步实现文化管理体制向大文化管理体制转变
文化事业体制改革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我国文化事业包括电影事业、音像事业、艺术事业、文物博物馆事业、图书馆事业、群众文化艺术事业、少年儿童文化事业、出版事业、艺术教育事业以及对外文化交流事业。
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党和政府对文化事业历来非常重视,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都有明确的要求与布置。
我国对文化事业体制的改革,从时间顺序上来看,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过程。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这时期我国文化体制的改革主要有以下措施。
1.调整艺术部门和艺术团体的布局1985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转了文化部《关于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意见》,要求改革全国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数量过多、布局不合理的状况,在大中城市,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要精简,重复设置的院团要合并或撤销,对市县专业文艺团体设置也提出了调整的要求。
2.模仿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在文化单位推行以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以解决统得过死和吃大锅饭等体制弊端。
同时实行了以文补文、多业助文等改革措施,以解决文化单位出现的经济困境。
3.实行“双轨制”改革在1988年国务院批转文化部《关于加快和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意见》和1989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文艺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实行“双轨制”的具体改革意见,即双轨中有一轨为国家扶持的少数全民所有制院团,另一轨为多种所有制的艺术团体。
国家主办的全民所有制艺术表演团体要少而精,这些院团应当是代表国家和民族艺术水平的,或带有实验性的,或具有特殊的历史保留价值的,或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多数艺术表演团体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由社会各种力量主办。
在这个时期文化体制改革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文化市场的发展和地位得到承认。
1987年文化部、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了《关于改进舞会管理的通知》,正式认可营业性舞会等文化娱乐经营性活动。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历程 年表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历程年表1979年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邓小平同志的讲话为划清政治问题与文艺问题的界限提供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保障。
1980年(1)2月,全国文化局长会议召开,明确提出:“坚决地有步骤地改革文化事业体制,改革经营管理制度。
”(2)中共中央宣传部下发《关于报刊、广播、电视台刊登和播放外国商品广告的通知》,使传媒业的“经济来源”有了政策保证。
(3)中宣部等部门在《关于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的几点意见》中,第一次使用了“以文补文”的提法。
“以文补文”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编印各种文化科技艺术资料、书画展销、文物复制、乐器维修和租赁、艺术摄影、广告装潢、兴办文化企业和各种服务公司等。
1981年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赵燕侠承包北京京剧团,此后“承包制”在全国许多院团中推行开来。
1983年(1)6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文艺体制需要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改革。
改革是为了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提高作家、艺术家的思想艺术素质,提高作品的思想艺术质量。
(2)深圳市率先在市文委内专设了文化市场管理处,建立专职的文化稽查队,由市、区(县)文化部门统一指挥,消除公安、工商、税务、文化、广播多头管理,有时重复、有时空档的现象。
1984年7月,《街上流行红裙子》摄制组首先向长春电影制片厂提出了承包方案。
1985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转了文化部《关于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意见》,精简艺术表演团体。
1987年2月,文化部、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改进舞会管理的通知》,营业性文化娱乐活动得到了行政认可。
1988年(1)2月,文化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关于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正式提出“文化市场”的概念,确立政府对文化市场的监管职责;(2)5月,国务院批转文化部《关于加快和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双轨制”。
(3)新闻出版署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出台了《关于报社、期刊社、出版社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的暂行办法》,正式规定报社等出版实体可以兼营广告。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历程的回顾与启示

刊定价 实行 分级管理 。新 闻出版领域 的内部体 制改革 造 良好环境 。 1 9 年 , 92 中共 中央 下发 了《 关于加 强和 更好地 为经济 建设和 改革开放 服 与文艺演 出部 门内部 改革 一样 , 以实行承 包责任 制 改进 宣传 思想 工作 , 也 为主 , 强了新 闻出版单位 的活 力。 增
( 文化体制改革的酝酿和初 步发展 阶段 一)
从 17 9 8年到 1 9 年 , 一时期 的文化体 制改 革 91 这
困境 , 并对发展农村 文化事业起到 了非常有益的作用。
二是新 闻出版部 门体制改革逐步深化。这一阶段
是作 为经 济体制改 革的一部 分进 行 的, 总体 上纳入 了
质 得 到 政 府 的认 可 。 随着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的深 入 以及 文
务的意见》 要 求国务 院财经部 门要研究解决宣传 文化 ,
经国务院批准 , 财政 部和 国家税务总局颁发 了《 关于继
三是 文化市 场开始 出现 , 分 文化行业 的产业 性 单位 税 负过 重 、 部 收费项 目繁 多 的问题 。为此 ,9 4年 19
长春 市委 党校
J R OU NALO FTH A T S HO E P R Y C OL 0 CC F CP HA NG CH UN MU CI AL C NI P OMMn EE
书刊价格体 制进行 的改革取 消 了统 一定价 制度 , 对书
三是 完善 国家文 化经济政 策 , 为文化体 制改 革创
1 7 年 , 即取 之于 “ ” 用 之于 “ ” 当时 , 98 意 文 , 文 。 广东 、
一
、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北 等省 区 , 公社办 的电影队、 把 影
文化体制改革总结三篇

文化体制改革总结三篇文章一:文化体制改革的背景和目标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时期,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文化发展需求,我国必须进行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体制改革的背景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以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一是加强文化自信,坚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也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
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文化发展的普惠性,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
二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打造文化强国。
文化产业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领域,通过加强文化产业的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的市场化运行机制,进一步释放文化创造力,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同时,还要注重改革文化产业的监管机制,保障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现代文化管理体系。
文化体制改革要加强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的协调,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的监管机制,增进文化产业的活力和创新力。
此外,还要推动文化事业现代化,提高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在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还需注重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
文章二:文化体制改革的经验和成果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首先,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文化产业发展机制,有效激发了文化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文化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国内文化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其次,加强了文化法制建设和管理体系的完善。
通过修订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增强了文化产业的法治化水平,同时推进了文化市场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
此外,我国还大力推进了文化进校园、走进社区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文化资源的公平共享,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满意度。
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困境及其消解

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困境及其消解作者:史成虎来源:《理论导刊》2012年第04期摘要:文化体制改革是一个一连串制度创新的过程,其关键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制度发展和创新。
从新制度主义视角分析,当前制约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问题是文化行业的低效率和政府失灵。
从制度创新入手,剖析在市场经济下如何发挥政府的职能,进行必要的制度创新,是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
关键词:文化体制改革;新制度主义;制度创新;低效率;政府失灵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2)04-0080-04一、引言研究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在20世纪末期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兴起之际达到了高潮,其实自亚里士多德以来,对于制度和制度创新的关注就一直是研究政治学的热门话题,在后来的一些政治学大儒如康芒斯、密尔、凡勃伦、亨廷顿、诺斯等人的研究中对于制度创新等一系列政治学问题进行了深化和拓展。
新制度主义研究进入我国学界研究的领域后,我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诠释,但遗憾的是,很多学者对新制度主义的研究仅止于理论角度的解读和剖析,能把它与我国当代政治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不多,能够联系我国政治发展和改革的实际从制度创新的视角对改革建言献策的研究则少之又少。
因此,笔者依据当前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深化的时代背景,从解读新制度主义关于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的理论出发,试对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探索一条新的分析路径。
我国3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文化体制改革却相对滞后,如果文化体制改革不能迎头赶上必然会制约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改革进一步深化。
由于文化工作的特殊性质,文化体制改革相对于经济体制改革而言其复杂程度更高,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的文化既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功的今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已经成为我国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着力点,所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做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这在新时期对促进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里程碑意义。
浅析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的创新

浅析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的创新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涉及科教文卫等众多领域,文化事业作为公共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对文化领域具体事务及活动的处理。
随着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文化事业管理体制,对于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文化事业管理;管理体制;体制创新1 概述文化事业是指在文化艺术、影视广播及新闻出版等领域开展并对社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的经常性活动,文化事业包括覆盖上述领域的思想理论、精神形态、价值准则等主观内容,以及有关载体、文化设施、传播方式及管理体制等客观因素。
文化事业按照文化产品与市场的关系、服务的社会功能一般可分为公益性、准公益性及经营性三大类。
本文探讨的是狭义文化事业,也就是公共文化事业,主要由公益性与准公益性文化事业组成。
主要目标是每人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表现政治、经济、文化的一致性、人的全面发展及社会进步,文化事业管理文化艺术创作全过程中的活动。
广义文化事业管理是由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宏观管理文化事业,狭义文化事业管理是指具体文化活动由文化单位进行微观管理,主要包括政策法规、文化发展战略与规划、体制改革、人力资源管理、文化市场调研、文化信息统计分析、产品策划宣传等,本文主要是指广义文化事业管理。
2 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也经历了不断演变、适应与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营方式发生转变,文化事业单位通过逐渐实施承包制,使文化事业单位及有关工作者不断提高工作积极性。
并结合我省实际相继开展文化单位领导体制改革,总编、艺术家及团长院长负责制,本单位的重大问题都由一把手负责进行处理。
近年来,根据国家实施的行政机构改革,为有效避免机构臃肿等问题,在政府与文化主管部门支持下,文化事业单位采取合同制、成立离退休人员服务中心及文艺人才中心等不同形式,对现有文化事业单位机构进行精简,并制定适宜措施促进人才合理性流动。
探究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的创新

探究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的创新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改革开放以来,各个事业单位和文化团体进行了一系列管理体制的改革,加快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事业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但是,由于我国的文化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上建立起来的,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都是由政府部门直接领导,大到机构设立、经费供给、小到具体的业务活动和人员管理,几乎都是由政府一手包办。
政府充当了文化事业的管理者和所有者,导致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政事关系混乱,文化管理体制无法成为文化发展的助力,反而制约了文化的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适应新的形式和发展需求,创新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文化发展之路。
一、当前文化事业管理体制现状为了激活文化市场,我国对文化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
第一是进行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事业单位全面采用聘用制,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机关人事制度分离开来,实现了政事分开、政企分开,让企业、事业单位、政府各司其职。
第二,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发展新型文化市场主体。
从2022年开始,国家用了十年时间完成了发行、出版、电影单位转企改制。
其中包括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广电网络等。
第三,公益性文化单位改革。
政府主导的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和革命纪念馆等公益性单位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
广播、电视、党报党刊实行事业体制和转企改制并行,改革以后效果明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四,调整文化产业布局,提高文化竞争力。
在文化事业单位进行转企改制的同时,对企业、产业结构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发展了一批新兴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企业集团,将高新技术与文化创新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提高了文化竞争力。
这一方面吉林省的文化体制改革做的比较成功。
从2022年吉林省确定为改革试点任务,成立了吉林出版集团、长影集团和吉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吉林出版集团连续5年在全国整体图书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文化事业管理体制创新当前,虽然我国文化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只有创新才能打破发展瓶颈,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12章 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及发展方向

社会转型与传统文化体制的困境
传统文化体制的生存环境:计划体制 转型期社会基础结构变迁对文化体制的影响
文化管理学
21世纪公共事业管理系列教材
我国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体制改革的成就和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体制改革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体制改革的特点
文化管理学
文化管理学
21世纪公共事业管理系列教材
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概述
文化行业的类别
文化管理学
21世纪公共事业管理系列教材
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概述
我国文化体制的形成与特点
传统文化体制的两个来源
苏联意识形态模式的影响 战时文化体制的延续
文化管理学
21世纪公共事业管理系列教材
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概述
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
内容及方向
转变政府文化管理职能,理顺关系,实行政企 分开、政事分开
完善相关法规,依法建设文化
深化文化投资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多元化的投 资融资体制
完善文化市场体系 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内部改革 逐步实现文化管理体制向大文化管理体制转变
文化管理学
21世纪公共事业管理系列教材
第12章 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
改革及发展方向
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概述
我国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
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及方 向
文化管理学
21世纪公共事业管理系列教材
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概述
文化事业与文化事业管理体制的含义
文化事业的含义 文化事业管理体制的含义
21世纪公共事业管理系列教材
我国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
我国文化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文化事业管理备课9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及发展方向

文化事业管理备课9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及发展方向第九章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及发展方向第一节文化事业管理体制一、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是指一定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文化产品的生产、管理和传播的具体形式和运行方式,它包括文化生产、管理制度、管理形式、管理方法及传播方式等。
文化事业管理体制就是文化产品专业化生产的组织架构与制度安排。
文化事业管理体制的类型和社会性要素规定着文化产品生产、管理、传播等时间活动的特点,体现着文化主体从事文化实践活动的方式,制约着文化产品的生产效率,也制约着文化创造的状况与文化产品的价值取向。
因此,文化事业管理体制也是社会文化价值的一种体现和反映。
不同的文化事业管理体制代表着不同的社会文化价值,文化事业管理体制的改变就意味着社会文化价值的改变,并折射社会问题的创新。
二、我国事业管理文化体制的转型我国传统文化体制的生存环境:计划体制1.它依赖计划体制所提供的基本制度和规则。
我国改革开放前的计划体制作为社会基础结构的制度化表达,规定了文化行业系统的基本原则、规则。
产权制度、生产分类和管理制度、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人事制度和财务制度等等,这些基本制度从横向和纵向上规定了文化系统和文化单位的内容、属性和功能。
2.它依赖于计划体制所提供的财政支持。
计划体制下,文化体制的维护是由国家所掌握的资源通过文化行政系统源源不断地予以支撑和分配的,资源由财政向文化系统的单向流动,这种单向流动决定了文化单位对政府财政的高度依赖。
因此,计划体制下的文化体系又是一个在行政体内相对封闭的组织系统,形成党和政府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绝对权威,对国家财政的绝对依赖。
转型期社会结构的变迁对文化体制的影响1.中国社会基础结构变迁使文化体制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制度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
在计划体制下,文化系统依赖基本的社会制度体系提供身份保障,维持着文化系统与社会大系统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关系,如户籍制度、福利制度、身份制度,为其提供“体制内”的合法性权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
我国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特点
第一,体制内改革快于体制外改 革
第二,外层制度改革快于核心制 度改革。
第三,基层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快 于文化行政体制改革。
我国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
我国文化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1.天津社科院的分类模式
(1)新闻出版业。 (2)广播电影电视业。
(3)娱乐业。 (4)艺术业。 (5)群众文化业。 (6)图书馆业。 (7)文物业。 (8)博物馆业。 (9)文化旅游业。 (10)博彩业。 (11)竞技体育业。 (12)广告业。 (13)其他。
2.《中国文化产业发展 报告》的分类模式
则。
转变政府文化管理职能,理顺关系,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 完善相关法规,依法建设文化 深化文化投资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多元化的投资融资体制 完善文化市场体系 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内部改革 逐步实现文化管理体制向大文化管理体制转变
第12章 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 改革及发展方向
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概述
我国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
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及方 向
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概述
文化事业与文化事业管理体制的含义
文化事业的含义
(1)把非营利组织看作除政府机构和营利 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
(2)把非营利组织界定为服务于公共目的 的私人组织,即主要从事社会公益性事业的
民间组织。 (3)把第三部门看作准行政机关或准公共
部门,是公共部门的一部分。
文化事业管理体制的含义ຫໍສະໝຸດ 所谓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是指一定社会经 济发展阶段中文化产品的生产、管理和 传播的具体形式和运行方式,它包括文 化生产组织、管理制度、管理形式、管
理方法及传播方式等。
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概述
文化行业的类别
(1)主体或核心行业。 具体包括文化娱乐、新闻 出版、广播影视音像、网 络及计算机服务、旅游、
教育。 (2)前沿文化行业。 具体包括文学、戏剧、音 乐、美术、摄影、舞蹈、 电影电视创作、工业与建 筑设计以及艺术博览场馆、
图书馆。 (3)拓展的文化行业。 (4)广告业与咨询业。
3.《国民经济行业 分类》
转型期社会基础结构变迁对文化体制的影响
(1)中国社会基础结构变迁使文化体制赖以生存的社 会基础制度环境发生质的变化。
(2)市场理论的确立使文化体制赖以存在的核心价值 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3)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文化体制必须要从封闭到 开放,从主要面向系统管理到主要面向社会管理。
我国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
我国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就和特点
我国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就
一是文化体制改革完成阶段性任务。 二是公共文化服务改善“文化民生”。 三是文化产业规模和实力不断壮大。
我国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
我国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经验
第一,要处理好解放思想与深化改革的关系,坚持以思想 的新解放推动改革取得新突破。
文化经营单位的双重定位与文化产业的发展 要求相悖
文化经营单位缺乏竞争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经营绩效不佳
文化发展资金缺乏,资产利用率不高 文化市场规模小、层次低,市场机制不健全
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 内容及方向
在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的改革过程中,应 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能力为本的价值观念,以 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塑造人、引导人为基本原
第二,要处理好创新体制与转换机制的关系,坚持以体制 创新为根本。
第三,要处理好深化改革与群众路线的关系,坚持以人为 本、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第四,要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坚持以改革促发展、 用发展的成果检验改革的成效。
第五,要处理好深化改革与完善政策、加强组织领导的关 系,坚持以完善政策、加强组织领导作为深
(GB/T4754—2011) 的标准
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概述
我国文化体制的影响因素
苏联意识形态模式的影响 战时文化体制的延续
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概述
社会转型与传统文化体制的困境
传统文化体制的生存环境:计划体制
(1)它依赖于计划体制所提供 的基本制度规则。
(2)它依赖于计划体制所提供 的经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