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国卷I高考化学双向细目表及考点对应知识点总汇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理综化学真题试卷(全国Ⅰ卷)(含答案及过程详解)

2019年高考理综化学真题试卷(全国Ⅰ卷)(含答案及过程详解)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s32 fe56 u64一、选择题(共7题;共42分)1.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 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 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 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2.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 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C. 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 易溶于水及甲苯3.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A. 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B. 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C. 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D. 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4.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B. 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3)C. 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D. 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 ⇌H++Cl−5.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H2A的K a1=1.1×10−3 ,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

2019年全国卷化学高考真题考点分布汇总

2019年全国卷化学高考真题考点分布汇总

2019年全国卷化学高考真题考点分布汇总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是决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做题前,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题干和选项,并对答案内容作出合理预测;答题时,切忌跟着感觉走,最好按照题目序号来做,不会的或存在疑问的,要做好标记,要善于发现,找到题目的题眼所在,规范答题,书写工整;答题完毕时,要认真检查,查漏补缺,纠正错误。

总之,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学生们不要加大练习量。

在这个时候,学生要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答题方式,最重要的是以平常心去面对考试。

高考质量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方面、各个维度,关键是要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全面突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备考策略务必精准高三备考的不同阶段,目标和任务各不相同,就像打仗一样,攻克不同的山头有不同的打法,只有抓住要领,才能打赢主动仗。

一是细化“作战地图”。

从现在到一模考试前,主要任务是过课本、串教材,把基础知识再夯实,为专题复习奠定坚实基础。

各学科组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新课标、《中国考试评价体系及说明》和近三年高考原题,把高考考点和试题变化点做成“作战地图”,平时考试、练习要对照“作战地图”进行选题,并在“作战地图”上一一标注,确保考点训练无死角、考点覆盖无遗漏。

二是组织集体攻坚。

发挥学科组集体备考的优势,学科组内任务分解、责任到人,每次考试变式训练的预测由组长把关。

学科组坚持“一课一研”、“一考一研”,新老教师步调一致,节奏有序,充分发挥分工协作的集体教研智慧。

三是找准学科增分点。

认真研究本省、本市、本校近年来的高考数据,细化到每一个知识点的得失分情况,找准突破点和增分点,有目的进行专项训练和突破提升。

英语的阅读理解和小作文、语文的古文分析和作文、理科的做题速度、文科的答题思路等,都要制定详细的训练方案和突破的方法策略,在实践中调整提升,打破制约瓶颈,找到质量提升的突破口。

二、课堂教学务必高效。

课堂是教育教学是主阵地。

高三年级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更要切实发挥课堂40分钟的作用。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详解详析(全国I卷)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详解详析(全国I卷)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分析】A.氧化铁为红棕色固体,陶瓷以青色为主,原因是烧瓷原料中含有氧化铁的色釉,在烧制的过程中还原成青色;B.黏土是制作砖瓦和陶瓷的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得到陶瓷制品;C.传统硅酸盐产品包括:普通玻璃、陶瓷、水泥,含有硅酸根离子的盐属于硅酸盐,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D.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以及各种天然矿物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以及各种制品。

【解答】解:A.瓷器着色如雨过天晴,为青色,瓷器的原料高岭矿或高岭土中普遍含有铁元素,青瓷的烧制过程就是将含有红棕色氧化铁的色釉在火里烧,再经过还原形成青色,此时铁不再是三价铁,而是二价铁,故A错误;B.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黏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材料,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的产品,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故B正确;C.以含硅元素物质为原料通过高温加热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制得硅酸盐产品,传统硅酸盐产品包括:普通玻璃、陶瓷、水泥,陶瓷,是用物理化学方法制造出来的最早的人造材料,一万多年以前,它的诞生使人类由旧石器时代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故C正确;D.陶瓷有:日用陶瓷、卫生陶瓷、建筑陶瓷、化工陶瓷和电瓷、压电陶瓷等,共性为具有抗氧化、抗酸碱腐蚀、耐高温、绝缘、易成型等优点,故D正确;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陶瓷有关知识,掌握相关的硅酸盐产品的生产原料、产品组成、性质以及硅酸盐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题目难度不大。

2019年高考化学必考基础知识复习重点清单(完整版)

2019年高考化学必考基础知识复习重点清单(完整版)

性。
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强弱与元素的非金属性十分相似,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单质的氧化性也越强。氟是氧化性最强的非金属单质。氧化性规律有:①活泼金属
阳离子的氧化性弱于不活泼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如 Na+<Ag+;②变价金属中,高
价态的氧化性强于低价态的氧化性,如
Fe3+>
Fe2+,
MnO 4 -

MnO
13.非金属性
是指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得到(吸收)电子的能力。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越容
易得到电子。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该元素的单质越容易与 H2 化合,生成的氢化物
越稳定,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含氧酸) 的酸性越强 (氧元素、 氟元素除外)。
已知氟元素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它与氢气在黑暗中就能发生剧烈的爆炸反
不成盐氧化物: CO、NO
成盐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CO2、 SO2…
第 10 页 共 10 页
碱性氧化物: Na2O2、CuO… 两性氧化物: Al 2O3、 ZnO 过氧化物: Na2O2 超氧化物: KO2 26.同素异形体
由同种元素所形成的不同的单质为同素异形体。
(1)常见同素异形体:红磷与白磷; O2 与 O3;金刚石与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Na2HPO4… ③碱式盐: Cu2(OH)2CO3… ④复盐: KAl(SO 4)2·12H2O…
25.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1)氧化物的分类方法按组成分:
金属氧化物: Na2O、 Al 2O3、 Fe3O4… 非金属氧化物: NO2、CO、SO2、CO2… (2)按性质分:

2019全国卷I高考化学双向细目表及考点对应知识点总汇

2019全国卷I高考化学双向细目表及考点对应知识点总汇

命题区间一化学基本素养的考查角度一关注“化学与技术、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1.高考有关“化学与社会和谐发展”试题的选材热点总结(1)安全与健康——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食品添加剂;有关化学与健康方面的材料等。

(2)大气污染雾霾——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PM2.5)过多,产生的主要原因有汽车尾气、化石燃料的燃烧、工业排放的废气(如:冶金、窑炉与锅炉、机电制造业等)、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

酸雨(pH<5.6)——大气中含硫氧化物、含氮氧化物过多,与化石燃料的燃烧、工业废气的排放(如硫酸、硝酸的生产、冶金)、雷电等有关。

光化学烟雾——大气中的氮氧化物过多,与汽车尾气、化石燃料的燃烧有关。

(3)白色污染——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

(4)能源清洁能源——天然气、氢气等在燃烧时不产生烟尘的能源;化石能源——天然气、石油和煤等能源;绿色能源——不产生负效应的能源,如氢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最新开发利用的能源,如氢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

(5)无机材料一般可以分为传统的和新型的无机材料两大类。

传统的无机材料是指以二氧化硅及其硅酸盐化合物为主要成分制备的材料,因此又称硅酸盐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玻璃和陶瓷。

新型无机材料是指用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硼化物、硫化物、硅化物以及各种非金属化合物经特殊的先进工艺制成的具有某种优异性能的材料。

2.绿色化学的特点研究对环境没有任何副作用的化学试剂、化学制品和化学工艺。

它包括:(1)开发绿色反应,将原子利用率提高到100%;(2)使用无毒无害的原料;(3)选用无毒无害的催化剂;(4)使用无毒无害的溶剂;(5)发展“绿色工艺”;(6)开发和生产绿色产品。

角度二关注生产和生活中的常见物质1.熟记常见物质的俗名及化学式(1)明矾:KAl(SO4)2·12H2O(2)胆矾、蓝矾:CuSO4·5H2O(3)绿矾:FeSO4·7H2O(4)钡餐、重晶石:BaSO4(5)孔雀石(铜绿):Cu2(OH)2CO3(6)水晶、石英:SiO2(7)纯碱、苏打:Na2CO3(8)磁性氧化铁:Fe3O42.熟记生活中的下列物质(1)无机盐净水剂:氯化铁,硫酸亚铁,硫酸铁,硫酸铝,氯化铝,明矾。

2019年全国卷Ⅰ理综化学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全国卷Ⅰ理综化学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全国I卷化学试题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

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解析:陶瓷是以天然粘土以及各种天然矿物为主要原料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的各种制品。

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黏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的人工工业产品。

氧化铁为棕红色固体,瓷器的青色不可能来自氧化铁,故A错误;B项、秦兵马俑是陶制品,陶制品是由粘土或含有粘土的混合物经混炼、成形、煅烧而制成的,故B正确;C项、陶瓷的主要原料是取之于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与水泥、玻璃等同属硅酸盐产品,故C正确;D项、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硅酸盐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具有不与酸或碱反应、抗氧化的特点,故D正确。

点评:本题弘扬中国陶瓷文化,同时考查学生物质的性质,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握物质性质、反应与用途为解答的关键。

A项虽有一句宋朝诗句,“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用来是描述汝窑的,有的同学不熟悉但不影响答题,因为氧化铁为红棕色的,一下就能找出答案。

8.解析:2-苯基丙烯的分子式为C9H10,官能团为碳碳双键,能够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加聚反应。

A项、2-苯基丙烯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能够与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项、2-苯基丙烯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2-苯基丙烯;C项、有机物分子中含有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

2-苯基丙烯中含有甲基,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D项、2-苯基丙烯为烃类,分子中不含羟基、羧基等亲水基团,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则2-苯基丙烯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甲苯。

点评:2-苯基丙烯,虽然课本上没有涉及,但它的官能团就决定了它的性质。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有机物的结构,掌握各类反应的特点,并会根据物质分子结构特点进行判断是解答关键,本题比较容易,属于送分题,考生一定要快速准确地找出答案。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化学高清版及答案解析Word版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化学高清版及答案解析Word版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化学高清版及答案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 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8.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易溶于水及甲苯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3)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 H++Cl−11.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H2A的K a1=1.1×10−3 ,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C.b点的混合溶液pH=7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12.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

2019年高考全国I卷化学试题详解评析

2019年高考全国I卷化学试题详解评析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答案】A
【分析】
陶瓷是以天然粘土以及各种天然矿物为主要原料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的各种制品。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黏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的人工工业产品。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 性质,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握物质性质、反应与用途为解答的关键。
8.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易溶于水及甲苯
【答案】B
【分析】
2-苯基丙烯的分子式为C9H10,官能团为碳碳双键,能够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加聚反应。
反应原理综合题
工艺流程图题:物质的制备
35
物构,合金材料“铝坚”
物构:锂的结构与性质
物构:钾和碘的结构和性质
物构:锗的结构与性质
36
有机,药物中间合成体
有机:高分子膨胀剂的制备
有机:有机光材料的制备
有机:多糖合成聚酯类化合物
四、试题解析
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综上,2019年高考考察的知识点与往年保持一致,考察方式比较新颖,在保持往年考察的题型和覆盖面的同时,出现一些新的题型,考察学生的提取信息、综合分析的能力。与往年相比依旧是稳中有变,综合考察。
三、近四年考点分布
2019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段考双向细目表(高一化学)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段考双向细目表(高一化学)

掌握粗盐提纯的操作流程

能够说出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题型分布建议:
单选题
填空题
25题
2分
4题
50分






50%
55%
%
%
%
补充说明:
1.四道填空题分别为实验题(原理、操作、仪器)、氧化还原题(含单/双线桥法)、物质的分离提纯、检验题和实验探究题(含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能用双线桥和单线桥法表达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

知道一些基本的实验安全措施和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

理解过滤和蒸发的原理,能够用过滤和蒸发的方法分离对应的混合物。

了解蒸馏、萃取、分液的基本原理,掌握萃取和分液的实验操作

了解物质分离提纯的一般方法: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和分液过程中使用的仪器及其功能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及其性质

会判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会书写常见的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并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酸、碱、盐的本质

了解离子反应进行的条件,判断离子反应能否发生,知道离子间能否大量共存

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的判断,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

能通过化合价的升价,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性和还原性、被氧化和被还原。
广州市培正中学2019学年命题双向细目表
化学科高一备课组
考试科目
考试年级

2019年全国新课程卷I化学命题双向细目表

2019年全国新课程卷I化学命题双向细目表
6
有机物[命名、分类、异构、反应类型]




10
6
基本实验操作[分离、气体收集、溶液配制、气体净化]




11
6
电解原理[电极反应、电解产品及计算、SO42-定向移动]



中难
12
6
电解质溶液[强酸滴定弱碱图、电离度、指示剂、离子浓度大小、pH等]√√√中难
13
6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H/C/O/Cl、原子半径、非金属性、氢化物、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甲烷的氯代]





新课标全国I卷(化学)命题双向细目表
题号
题型
分值
考查的主要内容及知识点
能力要求
知识要求
难度
要求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了解
理解掌握
综合应用
7



6
有机物性质[化学与生活]



8
6
NA[涉及烯烃、可逆反应、铁与硝酸、气体摩尔体积]



9




中难
37
15
锗及其化合物/电子排布式、未成对电子、Ge无双三键原因(σ键和π键)、分子间作用力、电负性、sp3杂化、共价键(原子晶体)、晶胞坐标参数、晶胞参数、晶胞密度计算[选3/概理+计算]





38
15
秸秆(含多糖类物质)的综合利用/糖类概念、己二酸命名、官能团名称、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同分异构体数、结构简式、顺反异构、类比设计合成路线[选5]

化学试题双向细目表

化学试题双向细目表
题型
题号
知识内容
目标水平
试题立意
分值
预估难度



30分
1
垃圾分类,环境保护
A
应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树立环保意识。会判断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3
0.9
2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A
考查实验基本技能。
3
0.9
3
氧气的用途
A
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3
0.8
4
纯净物和混合物
B
能用化学知识判断生活中常见物质所属的类别。
11
0.8
14
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示意图
C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7
0.8
15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迁移能力,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9
0.7
16
仪器的认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反应原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选择
A
常用仪器的认识、气体实验室制法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综合分析能力。
15
0.8
3
0.7
9
化学与生活
A
应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
3
0.9
10
催化剂的性质及分析图像能力
C
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迁移能力。
3
0.6




70分
11
化学用语
B
重视化学用语教学,提高化学素养。
8
0.8
12
空气的成分
A
知道空气中的成分及应用。
4
0.9
13
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化学反应的本质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Ⅰ)-试题及详解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Ⅰ)-试题及详解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Ⅰ)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7.0分)1.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 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 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 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陶瓷有关知识,掌握相关的硅酸盐产品的生产原料、产品组成、性质以及硅酸盐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A.瓷器着色如雨过天晴,为青色,瓷器的原料高岭矿或高岭土中普遍含有铁元素,青瓷的烧制过程就是将含有红棕色氧化铁的色釉在火里烧,再经过还原形成为青色,此时铁不再是三价铁,而是二价铁,故A错误;B.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黏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材料,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的产品,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故B正确;C.以含硅元素物质为原料通过高温加热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制得硅酸盐产品,传统硅酸盐产品包括:普通玻璃、陶瓷、水泥,是用物理化学方法制造出来的最早的人造材料,一万多年以前,它的诞生使人类由旧石器时代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故C正确;D.陶瓷有日用陶瓷、卫生陶瓷、建筑陶瓷、化工陶瓷和电瓷、压电陶瓷等,共性为具有抗氧化、抗酸碱腐蚀、耐高温、绝缘、易成型等优点,故D正确。

故选A。

2.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 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C. 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 易溶于水及甲苯【答案】B【解析】解:A.含有碳碳双键,所以具有烯烃性质,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A错误;B.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故B正确;C.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有3个原子共平面,该分子中甲基具有甲烷结构特点,所以该分子中所有原子不能共平面,故C错误;D.该物质为有机物,没有亲水基,不易溶于水,易溶于甲苯,故D错误;故选:B。

2019年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1含解析(在后面)

2019年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1含解析(在后面)

高考的意义是什么?现在你知道了吗?就本身而言,高考毫无意义。

意义是你创造出来,最后带给他的。

就像是一张白纸,如果你不拿起笔来画些东西上去,白纸将仍是一张白纸,但是你画了情况就不同了。

即使天空什么都没有,你也可以画上星星,画上月亮,将黑暗中的人照亮。

许多人在高三的一年里,将青春岁月涂在考卷上,为之笑为之哭,走过高三的人会发现这一年是一段让我们感知成长,走向成熟的旅程,跌跌撞撞,兜兜转转,是这段旅程的景致所在。

新课标Ⅰ2019年全国统一化学试卷相对原子质量:H1Li7C12N14O16Na23S32 Cl35.5Ar40Fe56I127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

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2.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易溶于水及甲苯3.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4.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K 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g·cm−3)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H++Cl−5.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H2A的K a1=1.1×10−3,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

2019年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2019年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2019年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目录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2 )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 3 ) 高中化学重点……………………………………………( 16 ) 化学计算………………………………………………( 2 1 ) 解题技巧…………………………………………………( 2 5 )前言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化学这一学科有了基础的了解。

但针对高中有化学学习,在部分学生还茫然无措。

现在就结合高中化学元素的特点,谈谈我对高中化学的认识和学方法的总结初中化学来说,知识量更加庞大,内容更加繁杂。

但经过细细的摸索和分析,它仍有规律可循。

只要把握好这些规律,高中化学的学习将会变得比较简单。

首先,牢牢地把握好元素周期律这些规律,就为我们学习元素打下了艰实的基础,然后结合具体元素的特殊性,加以补充,这样对元素这部分的学习就显得相当容易。

其次,紧紧抓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条原则,切实掌握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并与应用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够从识记的水平提高到运用的水平。

这也是高考考查的能力之一。

还要学会活学活用,通过类比的方法,掌握一系列元素的性质,一类化学反应的实质。

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记忆量大,内容繁多的问题。

下面我谈谈高中化学的课堂学习方法:考虑到高中学生的素质,切实做好预习是不可能的,但这并不等于放弃课前预习。

要对老师的问题有些了解,为听课做好准备。

课堂上务必要认真听课,跟着老师的点拨思路走,通过老老师的引导,最终解决问题。

在课堂上一定要慎防发做笔记代替听课,这样会大大降低听课质量。

笔记可以在课后根据自己的记忆和理解补记。

课堂上一定要勤,勤问,勤思,勤动手。

做到以上这些,就会使课堂学习变得充实而有效。

课后复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要对老师讲过的知识加以总结,再思考,最后成为自己的东西。

希望同学们根据以上学习方法,结合自身学习状况,形成一套适合自已的学习方法,以此来提高学习成绩。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 (一) 解析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 (一) 解析版

绝密 ★ 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 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Cu 64 Ba 13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一种利用废干电池中黑色粉末(主要成分MnO 2、炭粉及少量Hg 2+、Pb 2+等重金属盐)制备MnSO 4晶体的工艺流程如下:黑色粉末Fe H 2SO 4溶液滤渣1含MnSO 4、Fe 2(SO 4)3的酸性滤液CaCO 3滤渣2MnSO 4滤液①②MnSO 4·nH 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①中1mol Fe 至多还原1.5mol MnO 2 B .重金属主要在滤渣2中C .步骤③煮沸可使沉淀颗粒长大,目的是便于固液分离D .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资源再利用并防止汞、铅等重金属污染 【答案】B【解析】由反应2Fe +3MnO 2+6H 2SO 4=3MnSO 4+Fe 2(SO 4)3+6H 2O 知,A 项正确;步骤①中同时发生Fe+Hg 2+=Hg+Fe 2+,Fe+Pb 2+=Pb+Fe 2+,故重金属主要在滤渣1中,B 项错误;悬浊液中Fe(OH)3颗粒越大越易与MnSO 4溶液过滤分离,C 项正确;锰等是重要金属资源,汞、铅等重金属能严重污染环境,D 项正确。

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标准状况下,11.2 L 丙烷含有的极性键数目为4N AB .25℃时,K sp (BaSO 4)=1×10−10,则BaSO 4饱和溶液中Ba 2+数目为1×10−3N AC .标准状况下,2.24L Cl 2完全溶于水转移电子数为0.2N AD .9N A 个羟基和10N A 个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相等 【答案】A【解析】A 项中,每个丙烷分子含有8个C —H 极性键,所以标准状况下11.2L 即0.5mol 丙烷含极性键为4N A ,A 项正确;B 项中,BaSO 4饱和溶液的体积未知,所以其钡离子数目无法确定,B 错误;C 项中,Cl 2与H 2O 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标况下2.24L Cl 2完全溶于水过程中不能确定转移电子数目,C 错误;D 项中,一个羟基有9个电子,一个氢氧根离子有10个电子,9N A 个羟基和10N A 个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分别为81N A 、100N A ,D 错误。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 年全国卷I 高考化学双向细目表命题区间一化学基本素养的考查角度一关注“化学与技术、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1.高考有关“化学与社会和谐发展” 试题的选材热点总结(1) 安全与健康——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食品添加剂;有关化学与健康方面的材料等。

(2) 大气污染雾霾——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 、PM2.5)过多,产生的主要原因有汽车尾气、化石燃料的燃烧、工业排放的废气(如:冶金、窑炉与锅炉、机电制造业等)、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

酸雨(pH< 5.6) ——大气中含硫氧化物、含氮氧化物过多,与化石燃料的燃烧、工业废气的排放(如硫酸、硝酸的生产、冶金)、雷电等有关。

光化学烟雾——大气中的氮氧化物过多,与汽车尾气、化石燃料的燃烧有关。

(3) 白色污染——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

(4) 能源清洁能源天然气、氢气等在燃烧时不产生烟尘的能源;化石能源天然气、石油和煤等能源;绿色能源 —— 不产生负效应的能源,如氢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能、太阳能、核能等。

(5) 无机材料一般可以分为传统的和新型的无机材料两大类。

传统的无机材料是指以二氧化硅及其硅酸盐化合物为主要成分制备的材料,因此又称硅酸盐材料,主要包 括水泥、玻璃和陶瓷。

新型无机材料是指用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硼化物、硫化物、硅化物以及各种非金属化合物经特殊的 先进工艺制成的具有某种优异性能的材料。

2.绿色化学的特点研究对环境没有任何副作用的化学试剂、化学制品和化学工艺。

它包括:(1) 开发绿色反应,将原子利用率提高到 100%;(2) 使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3) 选用无毒无害的催化剂; (4) 使用无毒无害的溶剂; (5) 发展“绿色工艺”; (6) 开发和生产绿色产品。

(4) 钡餐、重晶石: BaSO 4最新开发利用的能源,如氢能、风 角度二 关注生产和生活中的常见物质1.熟记常见物质的俗名及化学式(1)明矾: KAl(SO 4)2· 12H 2O(2) 胆矾、蓝矾: CuSO 4· 5H 2O (3)绿矾: FeSO 4· 7H 2O(5)孔雀石(铜绿):Cu2(OH) 2CO3(6) 水晶、石英:SiO2(7) 纯碱、苏打:Na2CO3(8) 磁性氧化铁:Fe3O42.熟记生活中的下列物质(1) 无机盐净水剂:氯化铁,硫酸亚铁,硫酸铁,硫酸铝,氯化铝,明矾。

其原理均是无机盐电离的金属阳离子水解形成氢氧化铁胶体、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一起沉降下来。

注:K 2FeO4是强氧化剂,还原产物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是新型净水剂。

(2) 常见的消毒剂:①含氯消毒剂:是指溶于水产生具有杀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剂,其有效成分常以有效氯表示。

包括:氯气、漂白粉(氯化钙与次氯酸钙的混合物)、次氯酸钠(84 消毒液)、次氯酸钙(漂粉精)。

②过氧化物:过氧化氢(H2O2)、过氧乙酸(CH 3COOOH) 。

③其他:二氧化氯、臭氧、SO2、KMnO 4、75%的酒精、苯酚。

(3) 漂白剂:漂白粉、次氯酸钠、SO2、过氧化氢、过氧化钠、臭氧、活性炭。

(4) 干燥剂:浓硫酸(不能干燥NH 3、H2S、HI)、生石灰(也可作食品干燥剂)、无水氯化钙(不能干燥氨气)、硅胶可作(袋装食品)干燥剂、P2O5(不能作食品干燥剂)。

3.常见无机物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归纳命题区间二化学反应与常见反应类型角度一正确理解表示物质及变化的概念1.准确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2.正确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 从宏观上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

这里的新物质生成所能实现的仅是原子与分子(或离子) 的相互转化,在整个过程中原子核没有发生改变。

一种原子变为另一种原子涉及原子核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2) 从微观上看,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同时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但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未必就是化学变化,如NaCl 晶体、SiO2 晶体的熔化,分别破坏了离子键、共价键,但属于物理变化。

(3) 从能量上看,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而有能量变化的过程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中有的有能量变化,有的无能量变化,如气体与气体之间的扩散等。

(4)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有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未必有化学变化,观察到一定的实验现象并不一定是发生化学变化造成的。

3.化学反应 “5 种”分类方法4.化学反应与热能的关系(1)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发生化学反应时旧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所放出的能量不相同,其关系可用下图表示:① E 反<E 生或 E 1>E 2,反应吸收能量; E 反>E 生或 E 1<E 2,反应放出能量。

②反应热: ΔH =E 生-E 反或 ΔH = E 1-E 2。

(2) 从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图认识反应热化学反应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及数目按反应中有无离子参与按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按反应进行程度和方向按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离子反应 非离子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可逆反应 不可逆反应吸热反应放热反应角度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规律性判断1.辨析4 对概念,理清知识关系2.警惕三个易错点(1)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可以是不同反应物,也可以是同一反应物;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可以是同一物质。

(2) 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和具有还原性的物质不一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SO2 与浓硫酸不能发生反应。

(3) 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可能不同。

如H2O2与FeCl2反应时作氧化剂,而与KMnO 4 溶液反应时作还原剂。

3.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应用(1) 强弱规律①比较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②判断反应能否进行:由强制弱。

③判断竞争反应的顺序:强者优先。

(2) 价态规律①判断表现氧化性或还原性:高价氧,低价还。

②判断“歧化”反应、“归中”反应元素化合价变化。

③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物: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反应“只靠拢,不交叉”。

(3) 守恒规律①计算反应中转移电子数;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物质间的数量关系;氧化产物或还原产物中元素的价态。

②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角度三离子共存和离子方程式的判断1.离子大量共存的判断方法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准则:看离子在所给条件下能否反应。

其判断步骤:先看条件,后看反应。

(1) 先看条件——题干条件一看准题干要求,需辨别的离子组是“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是“可能”还是“一定”。

二看准附加条件,如①溶液的颜色,若为无色溶液,则MnO 4-、Fe3+、Cu2+、Fe2+等有色离子不能大量存在;②溶液的酸、碱性;③特定离子或分子的存在等。

(2) 后看反应——所给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熟记发生离子反应不能大量共存的几种情况(3) “5 点”特别提醒①澄清溶液不代表无色。

②含有大量Fe3+的溶液,隐含是酸性溶液,并具有强氧化性。

③含有大量NO3-的溶液,隐含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④含有大量AlO 2-的溶液,隐含是碱性溶液。

⑤能发生双水解反应的离子也可能大量共存。

如:NH4+与CH3COO-、CO23-,Mg2+与HCO 3-等组合中,虽然存在相互促进水解的情况,但水解程度较小,在溶液中仍然能大量共存。

2.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技巧(1) 观察离子方程式中的符号是否正确、合理,如非可逆反应用“===”,可逆反应用“”,气体符号为“↑”、沉淀符号为“↓”。

(2) 离子方程式中必须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有难溶于水的物质(如AgCl 、BaSO4等)、难电离的物质(如弱酸、弱碱等)、非电解质(如SO2、CO2等)、单质(如O2等)。

(3) 离子方程式中的微溶物[如Ca(OH) 2 等]有时用化学式表示,有时用离子符号表示。

作为反应物时,若为澄清溶液则写离子符号,若是浊液则写化学式;作为生成物时一般写化学式。

(4) 注意酸式盐中酸式酸根离子的书写方式,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如NaHCO 3 在水溶液中的离子是Na+和HCO 3-,其中HCO3-不能写成H+和CO32-;而强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必须拆写,如NaHSO4 在离子方程式中应该写为Na+、H+和SO24-。

(5) 注意灵活应用电荷守恒及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得失电子守恒,判断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

角度四无机物转化过程的综合考查(1) 满足此关系的有Na、K、Ca。

(2)。

O2 O2H2O(3) 化合物A――2→B――2→C――2→酸,满足此条件的有CH4、NH 3、H2S。

2.熟记下列变化过程的现象(1) 氯气:新制氯水呈黄绿色,光照有气泡生成,滴加石蕊溶液,先变红色后褪色;遇湿润的淀粉-KI 试纸试纸变蓝;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不能恢复原来的颜色。

(2)溴(碘)水:加入四氯化碳溶液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接近橙(紫)色。

(3) 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的颜色;通入Na2S 溶液会产生浅黄色沉淀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褪去。

(4) 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遇氯化氢产生大量白烟。

(5)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继续通入浑浊又会变澄清,加热溶液又变浑浊。

(6) 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由白色立即转变为灰绿色,最后转变成红褐色的Fe(OH) 3。

(7) 浓硝酸:无色试剂瓶中长期放置呈黄色;加入铜片,剧烈反应,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颜色加深。

(8) 焰色反应(物理变化):黄色火焰,含钠元素的物质在无色灯焰上灼烧;紫色火焰,含钾元素的物质在无色灯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3.牢记常考离子的检验方法与现象(1) 常见阳离子的检验(2)常见阴离子的检验命题区间三阿伏加德罗常数及应用角度一一定量物质中微粒 (共价键 )数目的判断1.宏观量(m、V)与微粒数的换算公式物质所含微粒(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和电子等 )数目的计算公式为 N = n ·N A ,因此确定微粒数目(n),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化学计量间的换算关系如下:[说明 ] ①物质的量、质量、微粒数目的多少均与温度、压强无关。

体积无关。

2. 熟悉每摩常考物质中指定微粒 (共价键 )数目 (1) 求微粒数目举例判断正误注意事项①1 L 0.1 mol ·-1L K 2CO 3 溶液中含有 K +数目 为0.1N A×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b.溶质中和溶剂中都 含有的微粒c.是离子还是官能团②1 L 0.1 mol ·-1L H 2O 2溶液中含有 O 原子数 为0.2N A×③1 mol Na 2O 2 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 2N A× ④1 mol —OH 中含有的电子数为 10N A× ⑤1 mol OH -中含有的电子数为 10N A√ ⑥1 mol 熔融的 KHSO 4中含有 2N A 个阳离子×⑦氢原子数为 0.4N A 的甲醇分子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为 0.4N A×(2) 求共价键数举例判断正误 注意事项(N)的前提是确定目标微粒的物质的量 ②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与所取溶液的3.判断混合物中指定微粒数目的常用技巧——求同存异角度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综合考查1.常考电子转移数目的判断总结2.规避阿伏加德罗常数判断的陷阱命题区间四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角度一微粒结构与化学键1.一个信息丰富的粒子(原子或离子)符号2.微粒间的“四个” 数量关系(1) 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2)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3) 质子数=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数;(4) 质子数=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