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传递信息范文
古代书信传递的小故事
![古代书信传递的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1a3df65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73.png)
古代书信传递的小故事古代书信传递的小故事在古代,书信传递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人们通过书信来联系亲友、商贸往来、传递消息等。
但是,古代并没有现代的邮递系统,书信的传递往往需要经过漫长而艰苦的跋涉,这就需要人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智慧。
有一次,一位官员从京城出发前往边疆,在途中收到了一份急件,需要及时送达。
可是,官员所在的车队已经离开了急件需要送达的地点很远。
此时,官员想起了当地的驿站,于是他便急急忙忙地赶往驿站,希望能够找到能够帮他送达急件的人。
在驿站,官员遇见了一位年轻的士兵。
士兵身上穿着破旧的衣服,但是他英气勃勃,令人不由得对他产生了好感。
官员向士兵说明了情况,希望他能够帮忙送达急件。
士兵十分愿意,并且表示他有一种特殊的方法可以将急件送达目的地。
士兵告诉官员,他可以用火烧纸来传递急件。
于是,他们将急件抄在纸上,然后将纸点燃。
烟雾从纸上升起,很快就被风吹向远处。
士兵告诉官员,他的同伴们会在路途上看到这个信号,并且帮忙将急件送到目的地。
官员听了士兵的话,不禁感到有些疑惑。
他认为这种方法实在太过简陋,根本不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传递方式。
但是,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让士兵去试试看。
于是,士兵便把点燃的纸片丢向空中。
纸片在空中飘荡了一会儿,很快就消失了。
官员和士兵等了很长时间,但是并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他们开始有些担心,急件能否顺利送达。
就在他们准备放弃的时候,他们看到了一个骑马的士兵。
这个士兵悠闲自在地骑着马,一看就是没有什么事情要做的样子。
但是,当他看到天上的烟雾时,他突然红了眼,开始加快马的速度,并且朝着那个方向奔去。
其他的士兵也看到了烟雾,于是他们也开始了行动。
有的士兵骑马,有的士兵步行,他们一起将急件送到了目的地。
官员感到非常惊讶,他没有想到这种简陋的方式竟然如此有效。
他感叹道:“人类的智慧真是无穷无尽啊!”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书信传递的不易。
古人没有现代的邮递系统,但是他们用智慧和勇气,想出了许多有趣的方式来传递书信。
古代传递信息的故事_古代人信息传递故事
![古代传递信息的故事_古代人信息传递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e4ebe3ec77da26924c5b00e.png)
古代传递信息的故事_古代人信息传递故事本文是关于古代传递信息的故事_古代人信息传递故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古代传递信息的故事篇一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信息的高台,是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是为了防止敌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
是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传递方式。
古人为了使烟直而不弯,以便远远就能望见,还常以狼粪代替薪草,所以又别称狼烟。
烽火传递信息是非常快速的,在公元前120xx年大将卫青和霍去病率领几十万大军分路出击,以举放烟火作为进军的信号,仅仅一天的时间,这一信号就从河西传到几千里外的辽东。
由于烽燧报警的迅速及时,知道明、清时代仍然沿用不衰。
山东省的烟台市就是因为明朝在那里设置狼烟台,以防倭寇入侵而得名的。
古代传递信息的故事篇二飞鸽传书与鸿雁传书是一个意思,就是古人之间联系的一种方法,将信件系在鸽子的脚上然后传递给要传递的人。
古代通信不方便,所以聪明的人利用鸽子会飞且飞得比较快,会辨认方向等多方面优点,驯化了鸽子,用以提高送信的速度。
传说汉高祖刘邦被楚霸王项羽所围时,就是以信鸽传书,引来援兵脱险的。
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也是用鸽子来与皇家传递信息的。
古代传递信息的故事篇三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宫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西周时期,为了实行周王同诸侯之间联系需要,在大道上每隔30里设一个驿站,备良马周车,专门负责传递官府文书,接待来往官吏和运送货物等。
秦汉时期,形成了一整套驿传制度。
特别是汉代,将所传递文书分出等级,不同等级的文书要由专人,专马按规定次序,时间传递。
收发这些文书要登记,注明时间,以明责任。
隋唐时期,驿传事业得到空前发展。
唐代的官邮交通线以京城长安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直达边境地区,大致30里设一驿站。
宋代将所有的文书和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并出现了“急递铺”。
急递的驿骑马领上系有铜铃,在道上奔驰时,白天换铃,夜间举火,撞死人不负责。
古代写信的格式范文
![古代写信的格式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c0d454a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d7.png)
古代写信的格式范文
【范文】。
敬启者:
愿我所致的信件能够如春风拂面,给您带来一丝温暖和欢乐。
自从上次与您分别,我一直思念着您,如同思念春天的花朵一般。
我深知,书信是我们之间唯一的联系方式,因此我写下这封信,以
表达我对您的思念之情。
在这封信中,我想与您分享一些我最近的生活。
自从您离开后,我便开始了新的工作。
虽然工作繁忙,但我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
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每当我看到窗外的风景,都会想起您曾经对我
说的话语,这让我感到无比温暖。
我知道,您对我一直都很关心,
这让我感到无比幸运。
除了工作,我还在业余时间里学习了一些新的技能,比如绘画
和音乐。
这些都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事情,如今终于有了时间去实现。
我相信,这些技能会让我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丰富多彩。
希望
您也能在您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满足。
在这封信中,我还想向您表达一些我最近的感慨。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们曾经一起度过的时光仿佛还在眼前。
我常常回忆起我们一起走过的小巷,一起品尝的美食,一起欣赏的风景。
这些美好的回忆成为了我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我会一直珍藏在心底。
最后,我想对您说一声谢谢。
谢谢您在我生命中的陪伴,谢谢您给予我的关心和鼓励,谢谢您让我懂得了生活的真谛。
我会珍惜我们之间的友谊,希望我们能够一直保持联系,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
愿我的真诚之情能够如春风拂面,给您带来一丝温暖和欢乐。
期待着您的回信,愿您一切安好。
致礼。
【您的姓名】敬上。
古代人的书信
![古代人的书信](https://img.taocdn.com/s3/m/36af677d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5c.png)
古代人的书信嘿,老铁,今儿个咱得聊聊古代人写书信那点事儿。
你想啊,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微信,更别提视频通话了,人们之间的感情交流,全靠一封封沉甸甸的书信。
那书信里头,字里行间,可都是真感情,不像现在咱们打字,嗖嗖嗖,几秒钟的事儿,没味儿!古人写书信,讲究着呢!首先,得挑个好纸好笔好墨,那可是身份的象征,也是对收信人的尊重。
不像咱们现在,随便扯张A4纸,鼠标一点,打印出来就算数了。
那时候,文人墨客,写字跟画画似的,一笔一划,都得见功夫。
书信的格式,那也是有板有眼的。
开头得来个称呼,像“敬爱的兄长”、“亲爱的娘子”,听着就亲切,不像咱们现在,连个“嗨”都懒得打。
接下来,正文部分,那可得好好琢磨琢磨,既要说事儿,又得抒情,还得显得文雅,不能太粗鲁,也不能太啰嗦。
我记得有个成语叫“鸿雁传书”,说的就是书信传递的事儿。
那时候,人们靠大雁来传递书信,多浪漫啊!你想啊,一只大雁,千里迢迢,带着你的思念和牵挂,飞到亲人朋友身边,那得多让人感动啊!哪像现在,信息满天飞,一条短信,一个电话,啥事儿都解决了,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书信里头,还得有点客套话,什么“敬请海涵”、“万望珍重”,听起来文绉绉的,但心里头那份真诚,可是实打实的。
不像咱们现在,聊天都是表情包,哈哈一笑,就过去了,没那份厚重感。
书信的结尾,也得有个收尾,像“此致”、“敬礼”,或者“盼早日回信”,那都是对收信人的尊重和期待。
那时候,人们等一封书信,跟等花儿开似的,天天盼,夜夜想,那心情,别提多激动了!古人写书信,还爱用典故,什么“高山流水遇知音”,什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那都是借古人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咱们现在,虽然也有网络用语,什么“吃瓜群众”、“杠精”,但总觉得少了点文化底蕴,少了点那份雅致。
所以啊,咱们虽然生活在高科技的时代,但有时候,也得学学古人,写写信,感受感受那份沉甸甸的情感。
毕竟,有些东西,是科技永远无法替代的。
就像那封书信,它承载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人与人之间那份最真挚、最纯粹的情感。
古代关于信的故事50字越短越好
![古代关于信的故事50字越短越好](https://img.taocdn.com/s3/m/396b17bb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17.png)
古代关于信的故事50字越短越好古代关于信的故事:在古代,有邻国之间战争不断,两国将领互相派人送信往来传递信息。
一次,国王的臣子将一份重要军情信件交给了一名精通武功的将军,希望他能够安全将信送到对方国王手中。
将军接过信件,立刻准备动身。
将军带着信件踏上了旅途,他知道这是一份非常重要的信件,关系到两国的未来。
他一路小心翼翼地前行,时刻警惕着可能的敌人。
但在一座大山的山口,将军突然发现前面有一伙劫匪正在拦截路过的行人。
劫匪们看到将军手中的信件,觊觎之心迸发。
他们要挟将军将信交出来,并准备把将军杀掉,以避免他将信送到国王手中。
将军深知信件的重要性,他决不容许让敌人得逞。
将军悄然心神专注,迅速采取行动。
他先是观察了劫匪们的位置和动向,然后找到了一个机会,迅速脱离了劫匪的包围。
在快速脱离的过程中,将军发现有一处山洞,他立刻躲进了洞内,希望能够躲过追捕。
洞内十分幽深,没人会想到将军会躲在这里。
他在洞内默默等待,时刻警惕着可能的危险。
不久后,劫匪们走过了洞口,将军松了一口气,他相信自己成功地躲过了他们的追捕。
将军在洞内休息片刻,又重新出发。
他知道时间非常紧迫,必须尽快将信件送到对方国王的手中。
将军加快了脚步,继续奔赴目的地。
途中,将军遭遇了各种困难和危险,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坚持将信送到了对方国王手中。
国王接过信件后,非常感激将军的忠诚和勇气。
他深知将军为了将信送到手中经历了多少艰辛和风险。
国王决定奖励将军,他下令将军被封为大将军,并授予他特殊的勋章。
将军感到非常自豪和荣幸,他知道自己的努力和勇敢没有白费。
这个古代故事告诉我们,信件在古代非常重要,它传递着信息和命令。
这位将军不畏艰险,坚持将信送到对方国王手中,展现了他的忠诚和勇气。
他的努力最终得到了国王的认可和奖励,这也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和回报。
古代传递信息的方法_共10篇 .doc
![古代传递信息的方法_共10篇 .doc](https://img.taocdn.com/s3/m/3617dfd7f5335a8102d220ef.png)
★古代传递信息的方法_共10篇范文一:古代传递信息的方法古代传递信息的方法1、鸡毛信:一般用于民间。
2、飞鸽传书:用候鸟,特别是用鸽子。
3、快马传书:由驿站乘马传递信息的方式。
4、传竹筒:管家民间都用。
5、急脚递:跑步传递。
6、烽火、狼烟7、以特殊声音如:钟声、鼓声、鞭炮声等。
8、作内陷的方式:如藏在鱼肚里、饼类、包子、漂流瓶等。
现代传递信息的方法1、有线电讯传输:如电话、传真、电报等。
2、无线电讯传输:如手机、对讲机、广播、电视等。
3、网络通讯传输:如邮箱、视频、QQ等。
古人与现代人传递信息的不同古人传递信息的速度慢、效率低,而且有时还会误事。
现代人传递信息的速度快、效率高,而且信息量多,很广。
范文二:古代人传递信息的方法古代人传递信息的方法1.拟态与手势语。
在语言使用之前,拟态与手势语是把特定信息传递给受众的最实用、最有效的方式。
如原始人在狩猎过程中,当一个人遇到野牛群时,就立即跑到同部落的人都能望见他的高地上,两手举起身上遮体的东西,伸到头顶,然后再慢慢放下,反复不已。
这是动员全部落成员围猎的信号。
原始人狩猎喜欢结伴合作,当猎手们发现兽迹时,需要隐蔽行进,就相互用手势语交换情况。
那些手势往往都能表现动物最显著的特征。
高举双手,食指伸直,表示所见野兽是有一对大角的大捻角羚;中指弯曲,其余四指伸展,大家明白这是发现了长颈鹿;发现鸵鸟则斜举手臂,象征其长颈。
民族学研究证明,这种拟态与手势语在古代社会里是到处存在的,是原始人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
2.狼烟。
我国春秋时期,就有用火光烽烟传递军事警报的记载。
秦始皇以后,在万里长城上每隔十里即筑一烽火台,用干燥的狼粪做燃料,点燃之后,火光烟雾腾空,可把紧急警报传到很远的地方。
古诗“平沙落日大漠西,陇上明星高复低;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之句,正是这种原始信息传递法应用的真实写照。
这种传播媒介在古代社会商人们的经商活动中也被使用,如在不同时期,都有夜行的商队、马帮“举火为号”的记载。
《古代人传递信息的方式》
![《古代人传递信息的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2cd5f805195f312b3069a599.png)
《古代人传递信息的方式》说:周幽王有个爱妃褒姒,她虽长得很美,但轻易不肯一笑。
为此,周幽王使出了个赏格:“谁要能叫娘娘一笑,就赏他一千斤金子”(当时把铜叫金子)。
于是有人想出了一个点起烽火戏诸侯的办法,想换取娘娘一笑,一天傍晚,周幽王带着爱妃褒姒登上城楼,命令四下点起烽火。
临近的诸侯看到了烽火,以为西戎(当时西方的一个部族)来犯,便领兵赶到城下救援,但见灯火辉煌,鼓乐喧天。
一打听才知是周幽王为了取乐于娘娘而干的荒唐事儿,各诺侯敢怒不敢言,只好气愤地收兵回营。
袭姐见状,果然淡然一笑。
但事隔不久,西戎果真来犯,虽然点起了烽火,却无援兵赶到。
原来各诸侯以为周幽王又是故技重演。
结果被西戎攻下城堡,杀了周幽王,从此灭了四周。
这个历史故事不仅生动的描绘了当时利用烽火台通信的情况,同时也告戒后人,不企是什么人和什么时候,都不能拿通信当儿戏。
我国最早关于通信的记载,是来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殷即商代,亦称殷商。
殷的故都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清光绪年间,在此掘得龟甲兽骨,上刻文字,后称甲骨文。
甲骨文中记载着殷商盘庚年代(公元前1400年左右),边戌向天子报告军情的记述,有“来鼓”二宇。
经考证,“来鼓”即类似今天的侦察通信兵。
在古书《待经》中,也有“简书”的记载,…简书”就是用兽骨刻上文字,由通信兵传递的官府紧急文书。
“简书”出于殷末周初(公元前12世纪一11世纪),这也就是邮驿的前身。
人类最古老的媒介不是别的东西,而是人的身体本身,人们使用手、脸等身体部位来进行动作、表情等非语言传播。
然后才产生了语言。
一些人类学家认为,语言是在10万年前出现的。
大约纪元前2万年左右,人类用图画来表达他们的思想。
他们的作品今天在法国北部的山洞里依旧可见。
他们在这些洞壁上留下了驯鹿、野马和一些灭绝的动物的绘画。
在史前的不同时期,这些壁画一定是由那些最富创造力的人类创作的,是史前人类最原始的媒介之一。
人们还在树上刻标记以指明路线,用堆石头表示方向或边界。
古代和现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古代和现代信息传递的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009bce53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9.png)
古代和现代信息传递的方式哎哟,咱们今天来聊聊这个古代和现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说起这事儿,我还真有点感慨。
记得小时候,我家那会儿,要跟外头通信,那可就一个字——等。
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电脑,咱们就靠书信。
你写一封信,让人家骑马或者步行送到,那得几天啊。
我爹那时候写信,他那字啊,得能工巧匠的功底。
龙飞凤舞,那字迹简直能绕梁三日。
不过,你要是写成这样,信封上再不写个名字,那邮差能绕过你家,直接走大街上了。
那时候的人,Letters、邮政,那可是一项大工程。
你想想,那时候的路多难走啊,哪个不是一步一个脚印,书信一送,那速度能有多快?而且,万一那邮差是个懒虫,或者路上遇到什么突发状况,那信可能就黄了。
现在呢,这信息传递方式可真是日新月异。
手机一按,秒传千里。
咱们这代人,那可真是见证了信息传递的巨大变革。
我呀,手机里各种APP,微信、QQ、钉钉,跟人聊天那叫一个方便。
你看,咱们这会儿不是正聊天呢嘛。
你一句,我一句,那可真是瞬息万变。
再看看,还有抖音、快手,这些短视频平台,你发布个视频,那传播速度快得跟闪电似的。
哎,说到这,我就想起我爹那会儿,他要是想看个新闻,那可就难了。
那时候的新闻,就一张报纸,还得排队去报亭买。
想看个电视剧,那得去电影院,或者等电视台播放。
现在呢,电视剧、电影,都在网上,想看什么看什么,随时切换,那叫一个爽。
不过,这信息传递的方式虽然方便了,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比如,咱们这代人,那眼睛几乎离不开手机,吃饭、睡觉,都得拿手机。
咱们这注意力啊,也被各种信息给分散了。
有时候,你看手机一看,一天就过去了,连自己都找不到北了。
哎,这古代和现代信息传递的方式,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不好。
咱得学会适应,也得学会取舍。
毕竟,生活嘛,还得自己来把握。
传递信息作文范文
![传递信息作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bd2960a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f5.png)
传递信息作文范文传递信息作文传递信息让你我之间的感情更加密切,传递信息让你我知道对方的更多详细事情,传递信息让你我知道对方的成绩。
下面为大家搜索了传递信息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从古到今,人们都会传递信息,人们都在不断地更新,改良信息传递的方式。
早在2700多年前,我们的人就已经会利用烽火传递信息了。
公元前490年,有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他从马拉松平原出发,一刻不停地跑了40多千米,将胜利的消息传到雅典。
可是当菲迪皮茨跑到雅典时就累死了。
还有一那么故事,说1492年,哥伦布率领探险队到达美洲的一个小岛,在岛上进展了一段时间的考察以后,他于1493年准备启程,返回欧洲。
返回前,他担忧自己乘坐的帆船回不了西班牙,就写信给女皇,哪知瓶子飘了三百多年,直到19世纪50年代才被人发现。
以上几种传递消息的方法我觉得都太难了,有些人甚至不想去做。
可是现在好了,有了电脑,手机我们大家都解放了,也不用辛苦的跑来跑去了,只用输进字,轻轻点击鼠标,全世界,整个地球村都可以看见你的文字,那时你会感到别人就在你身边一样温暖,在电子邮件中输入一段祝福的话语,点击鼠标,那时你会感到很幸福,因为你让别人感觉到幸福了。
传递信息让你我之间的感情更加密切,传递信息让你我知道对方的更多详细事情,传递信息让你我知道对方的成绩。
现在的科技之兴旺上网一搜就能找到你想要的很多资料。
传递信息,真是太神奇!太让人惊叹了啊!古代的人最早是用口、手和脚传递信息的,后来用烽火传递。
现在传递信息真方便,多亏了那些传递员!电视传递信息棒!给我带来不少方便。
有一次下雨天,中午我在电视上角有一个红色暴雨的标志,也就是说下午不用去学校上课了,我也不用再走一次冤枉路,跑到学校又跑回来,还会弄湿衣服。
电视传递信息真方便。
也是传递信息的`能手,有时我做作业时有些题不会做,就派上用场了,我可以利用打到我朋友高敏婕或杨思奕家问一下她们会不会做,真方便!电脑更是传递信息的高手,如果想给远方的朋友或亲人写一封信,朋友或亲人在几秒钟之内就收到了你发过去的邮件。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精选18篇)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精选18篇)](https://img.taocdn.com/s3/m/c09d096a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d1.png)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精选18篇)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篇1风筝传递信息在古时也有风筝,但是它是作为一种应急的通信工具,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最初的风筝是为了军事上的需要而制作的,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作军事侦察,或是用来传递信息和军事情报。
到了唐代以后,风筝才逐渐成为揣鼎编刮妆钙表水勃惊一种娱乐的玩具,并在民间流传开来。
传说早在春秋末期,鲁国巧匠公输盘(即鲁班)就曾仿照鸟的造型“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这种以竹木为材制成的会飞的“木鹊”,就是风筝的前身。
到了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人们又用竹篾做架,再用纸糊之,便成了“纸鸢”。
五代时人们在做纸鸢时,在上面拴上了一个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风筝”这个词便由此而来。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篇2黄耳传书信鸽传书,大家都比较熟悉,因为此刻还有信鸽协会,并常常举办长距离的信鸽飞行比赛。
信鸽在长途飞行中不会迷路,源于它所特有的一种功能,即能够透过感受磁力与纬度来辨别方向。
信鸽传书确切的开始时间,此刻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早在唐代,信鸽传书就已经很普遍了。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有“传书鸽”的记载:“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
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
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
”张九龄是唐朝政治家和诗人,他不但用信鸽来传递书信,还给信鸽起了一个秀丽的名字——“飞奴”。
此后的宋、元、明、清诸朝,信鸽传书一向在人们的通信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篇3旗语在15-16世纪的200年间,舰队司令靠发炮或扬帆作训令,指挥属下的舰只。
1777年,英国的美洲舰队司令豪上将印了一本信号手册,成为第一个编写信号书的人。
之后海军上将波帕姆爵士用一些旗子作"速记"字母,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旗语字母。
1805年,纳尔逊勋爵指挥特拉法加之役时,在阵亡前发出的最后信号是波帕姆旗语第16号:"驶近敌人,近距离作战。
古代快速传递信息的方法
![古代快速传递信息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db14a25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30.png)
古代快速传递信息的方法在古代啊,没有咱们现在这么发达的手机、网络啥的,可人们也得传递信息呀。
那他们有啥办法能让信息快速传达呢?嘿,这可就有不少门道喽。
咱先说说飞鸽传书吧。
想象一下,一只洁白的鸽子,腿上绑着个小竹筒,扑棱棱地就飞走了。
这鸽子可聪明着呢,就像一个忠诚的小信使。
我曾经听村里的老人讲啊,他们家养过鸽子,那些鸽子认路的本事,简直绝了。
他说:“你看那鸽子,不管飞出去多远,总能找到回家的路,就像那在外闯荡的游子,心里永远记着家的方向。
”飞鸽传书就是利用了鸽子的这个特性。
一般都是自己家里养的鸽子,先在一个地方把鸽子养熟了,然后带着鸽子到另一个地方去。
当有信息要传递的时候,就把写好的信放在竹筒里,绑在鸽子腿上,鸽子就会飞回它原来的家。
不过这飞鸽传书也有局限,万一鸽子在路上被老鹰盯上了,那可就惨喽,信息也就传不到了。
再讲讲烽火台。
这烽火台可真是古代传递军情的大功臣。
要是边境有敌人来犯,守军就在烽火台上点起烽火。
那烽火啊,就像黑暗中的希望之光。
一个烽火台燃起烽火,附近的烽火台看到了,也跟着点火,就这样一个传一个,很快就能把消息传到很远的地方。
我仿佛能看到那烽火台上的士兵,一脸严肃地守着,眼睛紧紧盯着远方。
一旦发现敌情,立马就点燃烽火。
他们心里肯定在想:“我这一把火点起来,后方的兄弟们就能早做准备,可不能让敌人打咱们个措手不及。
”不过呢,烽火台传递的信息比较单一,基本上就是有敌人来了这一种情况,而且还容易误报。
要是哪个烽火台不小心走火了,那可就闹大笑话了。
还有驿站。
这驿站啊,就像古代的信息高速路。
沿着官道,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驿站。
驿站里有马,有信使。
信使们骑着马,带着信件,在各个驿站之间飞奔。
我就想啊,那些信使得多辛苦。
我听一个老学究讲过:“你看那信使,风里来雨里去的,不管是炎炎烈日还是狂风暴雨,都得赶路。
他们骑在马上,马蹄扬起的尘土就像他们的决心,一定要把信件送到目的地。
”要是加急的信件,那更是马不停蹄。
古代信息传递的特点
![古代信息传递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556651c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f4.png)
古代信息传递的特点嘿,朋友!想象一下,在那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的古代,人们想要传递个消息,那可真是不容易。
就说那烽火台吧,这可是古代的“大喇叭”。
每当有外敌入侵,戍边的战士们就赶紧点燃烽火,那滚滚浓烟直冲云霄。
周围的城池看到了,立马就知道情况不妙,得准备战斗啦。
你说这像不像我们现在遇到紧急情况拉响的警报?可这烽火台能传递的信息也太简单了,就只是“有敌来犯”,到底来了多少敌人,从哪儿来的,一概不知。
这就好比你只知道有人敲门,却不知道来的是谁,是友好拜访还是来找麻烦的。
再说说那驿站,骑马的信使们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地传递着重要的文书。
我仿佛能看到他们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疾驰,马蹄声“哒哒哒”地响个不停。
可这速度比起咱们现在的快递,那可真是慢得像蜗牛爬。
而且万一遇上什么恶劣天气,道路泥泞,或者马儿累倒了,那消息就得耽搁。
你想想,要是有个十万火急的事儿,这得多让人着急啊!还有那飞鸽传书,听起来挺神奇,对吧?人们把信绑在鸽子腿上,指望鸽子能把消息带到目的地。
可这鸽子也不是每次都靠谱呀,万一迷路了,或者被哪个调皮的孩子给射下来,那可就糟糕啦。
这就好像你把希望寄托在一个小孩子身上,让他去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总是让人心里没底。
古代人传递信息,那真是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困难。
不像咱们现在,手指轻轻一点,消息瞬间就传到了世界的任何角落。
古代的皇帝要是想知道边疆的战况,那得等上好些天,甚至几个月。
这期间,不知道得有多煎熬,心里就像有只小猫在挠痒痒,急得不行。
你说,要是古代人能穿越到咱们现在,看到咱们传递信息这么方便快捷,不得惊掉下巴?他们肯定会羡慕得不得了,感叹自己怎么没赶上这么好的时代。
总之,古代信息传递的特点就是慢、不准确、方式有限。
这和咱们现代的信息传递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咱们得珍惜现在的便利,好好利用这些先进的技术,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古今信息传递的发展变化
![古今信息传递的发展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1ccef6e4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5c.png)
古今信息传递的发展变化《古今信息传递的发展变化:从“鸿雁传书”到“即时通讯”》咱今儿个来唠唠古今信息传递的发展变化,这变化可真是翻天覆地,就像从慢悠悠的马车时代一下子跨进了高速飞驰的火箭时代。
我记得小时候,我住在乡下老家,那时候要是想跟在城里打工的爸妈联系,可不容易。
村里就一部公用电话,在村头的小商店里。
每次我想给爸妈打电话,都得提前跟商店老板打好招呼,然后在电话旁边眼巴巴地等着。
有一次,我在电话这头等了快一个小时,才等到爸妈打来电话。
那时候的电话信号还不好,声音老是断断续续的,我扯着嗓子喊:“爸,妈,你们啥时候回来呀?”爸妈在那头的声音也像隔着一层雾,模模糊糊的。
打完电话,还得给商店老板付不少电话费,那可都是我攒了好久的零花钱啊。
这要是搁在古代,那信息传递就更慢了。
我看古装剧的时候就知道,古人要传递信息,大多靠书信。
这书信得找专人送,要是送得远,可能得走上好几个月。
就像电视剧里演的,一个书生要给远方的恋人送信,那书生背着包袱,骑着马,风餐露宿,不知道要经历多少艰难险阻才能把信送到。
而且这信在路上还可能遇到各种意外,被土匪打劫了,或者被洪水冲走了,那可就全完了。
我就想啊,这古代人的爱情可真不容易,等一封信都能等得头发都白了。
后来,我家终于装了电话,这可方便多了。
我再也不用跑去村头商店等电话了,想爸妈的时候,直接在家里就能拨通他们的电话。
再后来,手机开始普及了。
我第一次拿到手机的时候,那叫一个兴奋,感觉自己像拥有了一个神奇的宝贝。
我拿着手机到处显摆,给小伙伴们打电话,还可以发短信。
那时候,短信可流行了,过年过节的时候,手机里全是各种祝福短信,我还会一条一条地回复,觉得特别有意思。
而现在呢,信息传递更是快得超乎想象。
有了互联网,有了各种社交软件,不管距离有多远,只要动动手指,就能立马联系上。
我可以和在国外的朋友视频聊天,就像他就在我身边一样。
我还可以在网上发消息,瞬间就能让全世界的人看到。
上次我在旅游的时候拍了一张美丽的风景照,马上就发到了朋友圈,没过几分钟,就收到了好多点赞和评论。
古代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
![古代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64a0601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9d.png)
古代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嘿,说实话古代古人传递信息这事,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最先想到的就是飞鸽传书。
你想啊,这鸽子就像一个小小的邮差。
我就自己试着养鸽子,想搞明白咋用它传递信息呢。
可是难着呢,鸽子不是随便抓来就能用的。
我开始养的鸽子老飞走,后来才知道得从小就养着它,让它认家。
可这还只是第一步。
我写了个小纸条绑在鸽子腿上,结果发现纸条容易掉,后来用那种很细的绳子系紧才好点。
关键是让鸽子往对的地方飞,我开始没有目的地放飞,鸽子全乱飞。
经过好多失败才明白得训练鸽子只去固定的地点才行。
再说烽火台吧。
这个比较简单理解,就是点火冒烟传递信号。
我就想象自己是古代的士兵,点了一堆火,可是这烟的大小很难控制啊,而且什么样的烟代表不同的信号我之前也搞不懂。
有次我就想模仿紧急信号,结果烟不够浓不够高,我后来查资料才知道,原来放一些湿的草之类的东西可以让烟更明显,这就像做饭的时候柴火有点潮会冒很多烟一个道理。
还有一种是驿站传递书信。
这个我觉得特别复杂,就像接力赛一样,一个驿站接一个驿站的送信。
我试着想象自己是个信使,从一个地方跑到下一个地方。
可是这么长的距离,路上遇到个什么意外就很容易耽误。
比如说马生病了或者遇到恶劣的天气。
而且信使得保证信件不被损坏或者丢失。
我试着把写了字的纸揉皱,模拟那种信件在路途颠簸中的状况,结果发现绑在竹筒里会安全很多。
驿使梅花其实也是一种很有趣的方式。
说是寄送书信但折下梅花寄寓特殊情感。
但这种方式比较文艺,我想了解怎么用这个表明特定的意思,这个我还不是完全能弄明白,只是知道肯定是有约定俗成的一些做法。
我感觉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各有各的巧妙之处,但每一种要做好也真不容易啊。
这就是我折腾这古代人传递信息的方法后的一些想法了。
古人书信故事
![古人书信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1edf742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93.png)
古人书信故事《古人书信故事:传递的温暖与乐趣》嘿,咱今天就来聊聊古人书信的那些有趣故事。
你可别小瞧这书信,在古代那可是传递信息的重要宝贝呢!想想看,古代没有手机,没有网络,远方的朋友、亲人要交流咋办?那就靠写信哇!一封书信,可能要经过千山万水才能到达对方手中。
这里面蕴含的那份等待和期盼,让收到信的那一刻变得格外珍贵。
我就特别佩服那些古人,他们写信的时候那叫一个情真意切。
什么“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你瞧,在战火纷飞的时候,一封家信都能抵得上万金了,这得多重要啊!杜甫大大这不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书信在特殊时期的巨大价值嘛。
还有那个著名的“鱼传尺素”,小小的鱼肚子里居然能藏着书信,你说有意思不?想象一下,在江边的古人把写好的信放进鱼肚子里,然后看着小鱼游走,带着自己的思念和牵挂游向远方。
哎呀呀,这画面感简直爆棚!而且古人写信还特别讲究格式和礼仪。
开头得有尊称,结尾得有问候,妥妥的仪式感满满。
不像咱们现在,发个消息可能就是“在不”“吃了没”,简洁得很哩。
我记得有个故事,说是有个才子给他心仪的姑娘写信,那信写得文绉绉的,又是诗词又是典故,把姑娘看得一愣一愣的,心里琢磨这家伙到底啥意思呀。
哈哈,你说是不是特别逗。
古人的书信故事里还充满了各种奇思妙想和小浪漫。
比如折个纸鹤、叠个小星星啥的放在信里,让对方一打开就惊喜满满。
想想看,要是咱现代人也能多写写信,那该多有意思呀!没事儿的时候给远方的朋友写封信,说说自己的近况、心情啥的。
等对方收到信,读到字里行间你的真情实意,那可比在微信上说几句冷冰冰的话要有感觉多了。
所以哇,别总是埋头玩手机,偶尔也拿起笔来,感受一下古人书信的魅力。
让我们也在这快节奏的时代里,用书信传递一份温暖和乐趣,说不定还能留下一段属于自己的有趣书信故事呢!。
古代书信范文欣赏
![古代书信范文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6b46877d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37.png)
古代书信范文欣赏古代书信是人们交流情感、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它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还反映了古人的思想和情感。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几篇古代书信范文,感受古人的文字之美。
第一封信是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寄扬州韩绰判官书》。
信中,韩愈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他写道:“自君之出矣,无所遗恨。
然闻君之在扬州,愿闻一音。
盖闻君之在扬州,心常结念。
”这封信简洁而深情,表达了韩愈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他的豪情壮志。
第二封信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赤壁怀古》。
苏轼在信中写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他以赤壁之战为背景,表达了对英雄豪杰的敬仰之情,展现了对历史的追忆之情。
这封信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启迪和感慨。
第三封信是元代文学家马致远的《赤壁赋》。
信中,马致远对赤壁之战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写道:“烈焰千古,英魂永存。
壮哉!赤壁之战,英雄豪杰,气吞山河,一战成名。
”这封信雄辩慷慨,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赞美之情,展现了对英雄豪杰的崇敬之情。
第四封信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浮生六记》中的《石钟山记》。
冯梦龙在信中写道:“石钟山之奇险,令人叹为观止。
登山顶,俯视群山,云雾缭绕,宛如仙境。
”他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之情。
这封信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古代书信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它承载了古人的思想和情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风采。
通过欣赏古代书信范文,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文字之美,还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情感世界和思想境界。
让我们一起珍惜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古代写信范文
![古代写信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3d41f38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67.png)
古代写信范文古代写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流方式,它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表达情感,传递思想。
在古代,写信是一种非常正式的事情,需要注意很多细节。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古代写信的范文,了解一下古代人们是如何写信的。
1. 《陈情表》《陈情表》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篇奏章,它是汉代名将诸葛亮为了向东吴表达忠诚之心而写的。
这篇奏章的开头十分震撼,直接点出了自己的身份和目的,表达了自己的忠诚之心。
下面是《陈情表》的开头: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议,以轻生辰之重,谨以此表明志,庶几中外之士,亦知臣之不昧也。
2. 《赤壁之战》中的信《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它是三国时期蜀汉和东吴联合对抗曹魏的一次重要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周瑜写了一封信给刘备,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和信心。
下面是这封信的内容:备兄:昨夜星辰颇异,今晨又有奇兆。
愿兄详察之。
周瑜。
这封信虽然简短,但是却表达了周瑜的决心和信心,让刘备对战争的胜利充满了信心。
3. 《韩愈致郑献之书》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文章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他的一封信中,他向郑献之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下面是这封信的内容:先生:吾闻先圣之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今先生以文辞相问,吾以文辞相答,此知己之相识也。
先生之问,吾之答也。
吾之所以为文者,欲以表吾之情,达吾之志也。
先生之所以为文者,亦欲以表先生之情,达先生之志也。
吾与先生虽未相识,然吾之所以为人者,欲以达吾之情,表吾之志也。
先生之所以为人者,亦欲以达先生之情,表先生之志也。
吾与先生虽未相识,然吾之所以为吾之友者,欲以达吾之情,表吾之志也。
先生之所以为先生之友者,亦欲以达先生之情,表先生之志也。
吾与先生虽未相识,然吾之所以为吾之师者,欲以达吾之情,表吾之志也。
古人写信范文
![古人写信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725fcec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88.png)
古人写信范文古人写信是一种传统的交流方式,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在古代,人们没有现代通讯工具,只能通过书信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
因此,古人写信非常注重文字的表达和情感的传递。
下面,我们来看几篇古人写信范文,了解古人的书信文化。
1. 《陈情表》《陈情表》是东汉名将诸葛亮写给汉献帝的一封信,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担忧。
这封信的开头就非常震撼人心:“臣云:臣不胜悲伤,以告陛下。
”这句话表达了诸葛亮内心的悲痛和忧虑,让人感受到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关切。
接下来,他列举了各种外敌的侵略和内部的腐败,说明了国家的危机和民族的困境。
最后,他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和信心:“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段话表达了诸葛亮的忠诚和决心,让人感受到他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和担当。
2. 《赠别》《赠别》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写给好友的一封信,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不舍。
这封信的开头就非常亲切:“自别后,忆君心切,惟怀故人,庶几不忘。
”这句话表达了王之涣对好友的思念和感慨,让人感受到他对友情的真挚和珍视。
接下来,他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篇章三百,饰词万般,不如清风一壶,细语千点。
”这段话表达了王之涣对友情的深深感悟,让人感受到他对友情的真挚和不舍。
3. 《临江仙·滁州西涧》《临江仙·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给好友的一封信,表达了他对自然和友情的热爱和赞美。
这封信的开头就非常生动:“月下独酌,与谁为乐?牵衣顿足,沉思至今。
古代书信通过邮驿传递的机构
![古代书信通过邮驿传递的机构](https://img.taocdn.com/s3/m/86eb8069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2c.png)
古代书信通过邮驿传递的机构篇一《古代书信通过邮驿传递的机构》亲爱的[收信人名字]:见字如面!今天我想跟你唠唠古代书信通过邮驿传递的那些机构,这事儿可老有趣了。
你想啊,在古代,交通可不像咱们现在这么发达。
那时候人们要传递书信,就得靠专门的邮驿机构。
就像接力赛似的,一个驿站接着一个驿站地把信件送出去。
我听说,早在周朝的时候就有邮驿制度了呢。
那时候的邮驿机构就像是国家的通信小助手。
比如说,一个官员在边疆有了紧急军情要汇报给京城的大王,他就把信交给当地的邮驿人员。
这些邮驿人员就马不停蹄地出发啦。
他们就像一群忠诚的信鸽,不过不是飞,而是骑着马跑。
驿站就分布在各个交通要道上。
我仿佛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在一个尘土飞扬的大道旁,有一个小小的驿站。
驿站里的马厩里养着几匹马,马夫正在给马喂草料。
邮驿使者骑着一匹大汗淋漓的马奔过来,嘴里喊着:“快,换马,有紧急信件要送往京城!”那马夫就麻溜地牵出一匹精力充沛的马,邮驿使者换了马,又风驰电掣般地离开了。
这速度,虽然比不上咱们现在的快递,但在当时,那可真是相当快了。
秦朝的时候,邮驿制度就更完善了。
秦始皇那可是个对国家管理很上心的人。
他把邮驿机构弄得像一张大网一样,遍布全国。
也许有人会说,这得花多少钱啊?可我觉得,这在当时是非常必要的。
要是没有这些邮驿机构传递信息,国家的管理就会乱成一锅粥。
比如说,要是哪个地方发生了叛乱,没有及时的消息传递,等京城知道的时候,可能叛乱都已经扩大了好多倍了。
我还听说过一些关于邮驿的故事呢。
有个小邮驿使者,他可倒霉了。
有一次送一封加急信件,半路上遇到了大雨。
那雨下得就像老天爷在泼水似的。
他为了保护信件,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包着信件,自己却被淋成了落汤鸡。
等到了下一个驿站的时候,整个人都快冻僵了。
你说这邮驿人员多不容易啊。
而且,邮驿机构可不光是送信这么简单。
有时候还会传递一些小包裹呢。
我就琢磨着,这古代的邮驿机构就像是一个原始版的快递公司,虽然没有现在这么多的服务类型,但也是很了不起的。
古代递帖子
![古代递帖子](https://img.taocdn.com/s3/m/ca7f0b0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f9.png)
古代递帖子古代递帖子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方式,用于传递信息和沟通。
在没有现代通讯工具的时代,人们通过递送帖子来交流思想和信息。
这种方式不仅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还代表了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承。
一天,小李带着一封重要的帖子来到了古代邮局。
这封帖子是他亲手写的,内容是邀请朋友参加他的婚礼。
小李精心选择了一张纸,用古代的毛笔写下了邀请的字句。
帖子上没有任何网络地址,因为那个时代根本没有互联网,人们只能通过书信或口信来传递信息。
小李将帖子小心翼翼地放入一个装有红色丝绸的信封中,这是古代邮局的规定。
然后,他写下了朋友的姓名和地址,并将信封交给了邮局的工作人员。
邮局工作人员接过帖子,专门负责将帖子递送到指定的收件人手中。
在递送过程中,小李对帖子的安全和准确递送心存担忧。
他知道,如果帖子遗失或递送错误,他的朋友可能会错过他的婚礼。
所以他特别嘱咐邮局的工作人员要细心、认真地处理这封帖子。
在整个递送过程中,小李一直保持着对信件的期待和焦虑。
他希望他的帖子能够顺利地送到朋友手中,他的朋友能够按时参加他的婚礼。
这份期待和焦虑让他对整个过程格外关注,一直在关注着每一个环节。
几天后,小李收到了朋友的回信,表达了他对邀请的感谢和祝福。
他欣喜若狂,知道自己的帖子已经成功地递送到了朋友手中。
这让他对古代的邮政系统感到敬佩和赞叹。
古代递帖子的方式虽然与现代的通讯方式有所不同,但它体现了人们对交流和沟通的渴望。
无论是古代的书信还是现代的邮件,它们都是人们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
递帖子的过程虽然繁琐,但它也充满了期待和惊喜。
这种古老的传统方式在现代仍然有着特殊的意义,它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的流转和文化的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人传递信息范文
古人传递信息主要用以下方法:飞鸽,烽火,快马,暗号,手语,书信,旗帜等。
主要有飞鸟传(飞鸽传书、鸿雁传书、飞雁传书),驿传(快马加鞭),烽火,狼烟,旗语、灯光(三打祝家庄、孔明灯)等等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之一。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信息传递就已见诸记载。
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
位于嘉峪关火车站广场的“驿使”雕塑,它取材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驿使手举简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
此砖壁画图于一九八二年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 * 作为有《烽火戏诸侯》,《我们胜利了》,《装在瓶子里的信》小型章邮票主题图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关是有《烽火戏诸侯》,《我们胜利了》,《装在瓶子里的信》中国信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古代信息传递的出现离不开“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的长城。
“长城”一词始见于战国时代的文献记载。
在古代不通朝代有着不同的修筑形式,所以对这种防御工程的称谓也有所不同,如:列城、方城、塞、暂洛、界壕、边墙等,实际上均指“长城”,其实广义的长城是 * 古代所有的巨型军事工程体系而言。
烽火通信
远在周代我国就有了烽火传递信息的方法,烽火作为一种原始的声光通信手段,服务于古代军事战争。
从边境到国都以及边防线上,每隔一定距离就筑起一座烽火台。
内储柴草,当敌人入侵时,便一个
接一个地点燃起烽火报警,各路诸侯见到烽火,马上派兵相助,抵抗敌人。
西周时期,为了防备敌人入侵,采用“烽隧”作为边防告急的联络信号。
在古史书《周礼》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在各国从边疆到腹地的通道上,每隔一段距离,筑起一座烽火台,接连不断,台上有桔槔,桔槔头上有装着柴草的笼子,敌人入侵时,烽火台一个接一个地燃放烟火传递警报。
每逢夜间预警,守台人点燃笼中柴草并把它举高,靠火光给领台传递信息,称为“烽”,白天预警则点燃台上积存的薪草,以烟示急,称为“燧”。
古人为了使烟直而不弯,以便远远就能望见,还常以狼粪代替薪草,所以又别称狼烟。
周朝规定:天子举烽燧各地诸侯必须马上带兵前去救援,共同抵抗敌人。
由此可见,烽燧制度的实施,意味着早在周时就已出现了庞大而又完善的军事信息联系网络。
竹简在造纸术发明之前,我们的祖先也使用竹简作为文字的载体。
竹简用的是皮薄而节长的竹子,先将圆竹锯成一定的长度,再破为一定的宽度,削光整平后,即成为简片。
然后再用丝绳、麻绳、细皮条等分上下两道编连简片,即可用来刻写或书写文字。
竹简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书籍形式。
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
相传在汉武帝时,文人东方朔向皇帝上了一个奏本,用了3000多片竹简,派了两个大力士才抬进宫,所以竹简使用起来非常麻烦,而且时间长了会受虫蛀、腐烂,不能长时间保存。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
现在各种信息很多,所以不轻易相信什么,可这个“东北老人传递的信息”是在香港佛陀教育协会10楼以传单形式传播的,可信度很高,从那里流通的法宝资料是很严格。
东北一位老人传递的信息
1、xx年腊月前有大变动,现在天气已经开始变化,地壳也已经变化,山和水都有变,十二月变化80%,有三天人将在昏睡当中,活过来像得了大病,很多人都被吓死,灾难很大很大,除了念佛,没有别的办法。
2、该走的逃到哪里也没有用,最后还是要走,不该走的,即使在重灾区还是留下来,都已经定了。
3、现在就要练定力,不受环境影响,把身心都交给阿弥陀佛,心要清净平等,任何人和事都是假的,准备东西都是多余的,佛菩萨加持,善心人在灾难时会平稳度过。
4、灾难不能推迟,推迟灾难,佛法和传统文化就被障碍的人灭了,灾难可以化解,只要一切众生都一心向善,灾难就化解了。
5、怨结要化解,不化解双方都痛苦,要把念头转过来,心里跟对方说:“对不起,我错了。
”这样双方都不造业,会
帮助解决很多问题,学佛就是要把心量扩大,带着怨恨不能去极乐世界。
6、过度时期日子不好过,科技倒退很多很多年,但是留下来的人得佛力加持,智慧和能力加强,能看见听见以前看不见的物质和听不见的声音。
7、修正自己得念头,念念向善,能化解一部分得灾难,大的灾难很难化解,因为目前念佛的力量未超过恶的力量。
定业难转。
8、念头要善,口业要善,讲话要让人生欢喜心,口业不善,会把的功德和福德都流了。
9、做事情不要搞形式,外表装得好没有用,鬼神什么都知道,连人的念头他们都知道。
10、平时要训练自己,不要起烦恼。
心量要扩大,遇到任何问题都要包容,还要面带微笑。
11、每天待人接物,自己不能控制好自己的念头,自己会干扰自己,对人有不满的念头,马上把念头转过来,对自己说:“众生在度我。
”心里的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自己起烦恼,众生也会生气,就会离开道场,所以要作出好样子给众生看,众生能看出人的心理,所以说人是不能伪装,必须真干!
12、用真心念佛才有感应,用妄心念佛,效果不大,念佛时有杂念就先停下来,心情,继续念,一定要用清净心念佛,一切放下,能感受周围的万物都在念佛,所以平时要看一切万物都是阿弥陀佛!
13、净宗法门是用最短的时间成就,消无量劫的罪业。
14、外动内不动,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放下就得到一切。
15、念佛用妄心念就是不到位。
16、龙年以后,世间都是好人!
xx年的灾难现在已经很明了,这个东北老人是谁,学佛的人都知道,她为什么知道,我们也知道,在此不表。
简而言之,这个灾难不
是地球的末日,而是进入换纪时代(是换纪元,不是换季),地球从三度空间进入四度空间,在进入四度空间时,有三天时间处于零度空间,地心转动,地壳不动,处于寒带的地球有一半对着太阳,很热,温度高达四五十度,处于热带的地球有一半处于寒带,很冷,温度低至零下二三十度,看不见日月星辰,科技毁灭,生物绝种,重新回归到上古的蛮荒时代,过大自然的生活,不要再妄想坐飞机,到时候连一个火柴都找不到。
很多人因不适应,会被吓死。
这三天时间,不吃饭可以,但要准备水,没水不行。
进入四维空间的的人,会开天眼,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三只眼,
身体是透明的,也会死,但死后不会腐烂。
这是我们现在的人类所无法想象的,象科幻小说一样。
这个灾难本该在1999年爆发,因万人念佛的功德而被推迟,很多不相信的人加倍作恶,到现在的13年间所做的恶业超过过去100年,所以这个灾难迟早要爆发。
经过这个灾难后,人有三种去处,恶人死后下阿鼻地狱,真学佛真干的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活下来的人都是善人,学佛的善人继续弘法利生。
这个灾难会不会缓解推迟,结论是:可以。
一心念佛,灾难就可以减轻三四成,但这是指标,不是治本,治本是世人痛改前非,回心向善,所谓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
真学佛的人,会精进念佛,一心求往生,克期取证,西方极乐世界上品往生能做到。
《净土圣贤录》里,宋朝莹珂法师给我们做出榜样,三天就把阿弥陀佛念来了,符合《弥陀经》上所说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到若七日’,换句话说,真正把这个世间一切都放下了,念佛求生净土顶多七天一定成功,阿弥陀佛一定会来。
根利的,也就是那个发心非常勇猛的,一天就可以了。
我们看莹珂法师是中根人,他是三天。
他是个出家的比丘,破戒犯规,不守清规,烦恼习气非常重。
他自己心里很清楚,常常反省,因为习气重,改不了,听听经里面所说的,这一定要堕地狱。
想到地狱他就害怕了,问同参道友有没有办法帮助我能够不堕地狱?有一个好心同参给他一本《往生传》叫他看看,他看后痛哭流涕,发了个狠心,把寮房的门关起来,一句佛号念到底,不吃不眠,三天三夜真把阿弥陀佛念来了。
你看关键在放下,真放下,真就感动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现在他面前,告诉他,你还有十年阳寿,你好好的修行,十年之后等你寿终的时候,佛说我来接引你。
莹珂法师很聪明,他说我习气重,我禁不起诱惑,遇到不好的境界我又会犯罪,他说我十年阳寿不要了,我现在就跟你去。
阿弥陀佛就答应了,告诉他,他说这样好了,三天之后我来接引你。
阿弥陀佛为什么不当时带他去?教他积一点功德,怎么积德?做样子给别人看,这就是他弘法利生,你看他影响力多大,宋朝到我们现在七百多年了,我们还受他影响。
看了这个案例,对我们有很大很大的勉励,增长我们的信心。
三天之后,他真往生了。
阿弥陀佛说三天来接引,他房门一打开,告诉大家,三天之后他要往生。
庙里人都笑他,都说他说假话,好在三天不长,我们等三天之后,看你是真的
是假的。
没想到第三天真的,第三天上早课的时候,他就要求大众,在今天这个早课,求大家念佛送他往生。
当然大家也很欢喜,我们都念佛,看你怎么往生法。
念了不到一刻钟,古时候的一刻是现在的半个小时,他跟大家讲:阿弥陀佛来接
引我了,谢谢大家。
他走了,他就往生了,没有生病。
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走得那么自在,那么潇洒,这是什么?忏悔改过往生。
这就是第二十一愿愿力的加持,莹珂法师表法给我们看,也证实前清乾隆时代慈云灌顶法师他老人家说的,世间众生造极重的罪业,所有一切经忏都忏不了他的罪,最后还有一个方法,一心持名,这个罪业可以消除。
莹珂法师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其他的什么都没有,万缘放下,真诚心、恭敬心,一心专念,就成功,佛就现前了。
经典上常常告诉我们,‘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佛怎么会不来?诚则灵,不真诚就不灵,夹杂不灵了,有怀疑不灵了,心里还有牵挂、还有忧虑,不灵了,什么都要放下;除了阿弥陀佛之外,没有一个杂念就灵了。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