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结构分析完全版共85页

合集下载

图解明清家具的榫卯结构

图解明清家具的榫卯结构

图解明清家具的榫卯结构明清家具中有榫卯结合近百种,常见的有格角榫、托角榫、粽角榫、燕尾榫、夹头榫、抱肩榫、龙风榫、楔钉榫、插肩榫、围栏榫、套榫、挂榫、半榫与札榫等。

一、抱肩榫抱肩榫抱肩榫是牙条与腿足结合有几种形式,抱肩榫的做法采用45度,榫肩出榫和打眼,嵌入的牙条与腿足构成同一层面,是有束腰的明清家具常用的榫卯结构。

抱肩榫是结构复杂的榫卯结构,因为要解决腿足与面板、腿足与束腰、腿足与腿足之间的连接。

以有束腰的方桌为例,腿足的上端,做出两个相互垂直但不连接的半榫头、这是与桌面相连的。

在与束腰相接的部位,要做出45度角的斜肩,并凿三角形榫眼,以便与牙条的45度的斜尖及三角形的榫舌相接。

斜尖上还留做上小下大、断面为半个银锭形的“挂销”,与开在牙条背面的槽口套挂。

明及清前期的有束腰家具,牙条与束腰是用一块独木做出的,凭此挂销,可使束腰及牙条和腿足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这是抱肩榫的标准做法。

清中期以后,抱肩榫的做法就开始简化,挂销省略不做了,为了省料,牙条和束腰也改为用两块木条单独做了。

到清代晚期,抱肩榫的做法进一步简化,连牙条上的榫舌也没有了,只靠用胶粘合。

桌子的牢固程度大大降低。

二、霸王枨霸王枨是用于方桌、方凳的一种榫卯,也可以说是一种不用横枨加固腿足的榫卯结构。

在制作桌子时,为增加四条腿的牢固性,一般要在桌腿的上端加一条横枨即可。

但有时要制作造型清秀的桌子,又嫌四条横枨碍事,但又要兼顾桌子牢固,于是就可采用“霸王枨”。

霸王枨为S形,上端与桌面的穿带相接,用销钉固定,下端与腿足相接(位置在本来应放横枨处)。

枨子下端的榫头为半个银锭形。

腿足上的榫眼是下大上小。

装配时,将霸王枨的榫头从腿足上榫眼插入,向上一拉,便勾挂住了,再用木楔将霸王枨固定住。

霸王枨与桌腿形成45°角,一端有挂钩榫,插入榫孔后向上推,用下面的楔钉将榫推向上部,形成挂钩;另一端则与面带底面用销钉连接。

除销钉外,常刻口顶住穿带,以使霸王枨定位。

榫卯结构

榫卯结构

燕尾榫结构图
明榫结构图
明榫:制 作好家具 之后,在 家具的表 面能看到 榫头的称 为明榫。 明榫多用 在桌案板 面的四框 和柜子的 门框处
暗榫结构图
暗榫:制作 好家具之后, 在家具的表 面不能看到 榫头的称为 暗榫,也称 “闷榫”。暗 榫的形式多 种多样,就 直材角结合 而言,就有 单闷榫和双 闷榫之分。 明式太师椅 和靠椅的椅 背搭脑和扶 手的转角处 常用暗榫
榫卯结构—— (木头与木头之间的连接)
简述 榫卯的类型
榫卯结构图与实物图对比 榫卯结构VS铁钉 尽显三大优势
传统家具榫卯工艺结构图 几种常见的榫卯结构图
简述:
榫卯,读作sǔn mǎo,榫卯结构 是实木家具中通 常在相连接的两 构件上采用一种 凹凸处理的接合 方式。凸出部分 叫榫(或榫头); 凹进部分叫卯 (或榫眼、榫 槽)。榫卯结构 起源非常早,距 今约7000年前的 浙江余姚河姆渡 文化遗址属于新 石器时代,就发 掘出了大量的结 合完好的多种式 样的榫卯结构遗 物,可以说是我 国木构技术史上 一件伟大的发明!
传统家具榫卯工艺结构图
将不够宽的薄板加 宽时,就用到了 “龙凤榫加穿带”。 将薄板的一段刨出 断面为半个银锭形 的长榫,再将其相 邻的薄板开出下大 上小的槽口,用推 插的方法将两板拼 合,可不使其从横 的方向拉开。拼合 粘牢之后,在其上 开一个上小下大的 槽口(带口),里 面穿嵌的是一个一 面是梯形长榫的木 条(穿带),穿带 的梯形长榫一面稍 宽一面稍窄,为了 使其穿紧,长榫都 是从宽的一边推向 窄的一边。穿带两 边出头,留做榫子
攒边打槽装板
楔钉榫
基本做法:两片 榫头交搭,同时 榫头上的小舌入 槽,使其不能上 下移动。然后在 搭口中部剔凿方 孔,将一枚断面 为方形,一边稍 粗,一边稍细的 楔钉插贯穿过去, 使其也不能左右

古建榫卯种类及其结构图解

古建榫卯种类及其结构图解

古建榫卯种类及其结构图解内容导读榫卯是中国古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

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

现根据榫卯的功能,将其划分为六类,为了让大家能直观了解榫卯,我们专门做了三维榫卯的模型,接下来将分别对各类榫卯做一大略的介绍一、固定垂直构件的榫卯古建大木中的垂直构件主要是柱子。

柱子可分为落地柱和悬空柱两类。

落地柱即柱脚直接落到柱顶石的柱子,如檐柱。

金柱、中柱、山柱都属此类。

悬空柱即指落脚在梁架上或被其他构件悬空挑起、捧起的柱子,如童柱、瓜柱、雷公柱等,都是悬空柱。

这些垂直构件,不管处在什么位置,都需要榫卯来固定它的位置,于是就产生了用于柱上的各种榫卯。

1.管脚榫顾名思义,管脚榫即固定柱脚的榫,用于各种落地柱的根部,童柱与梁架或墩斗相交处也用管脚榫。

它的作用是防止柱脚位移。

在清《工程做法则例》中,规定"每柱径一尺,外加上下榫各长三寸",将管脚榫的长度定为柱径的3/10。

在实际施工中,常根据柱径大小适当调整管脚榫的长短径寸,一般控制在柱径的3/10~2/10之间。

管脚榫截面或或圆,榫的端部适当收溜(即头部略小),榫的外端要倒楞,以便安装。

较大规模的建筑,由于柱径粗大,且有槛墙围护,稳定性好,并为制作安装方便,常常不作管脚榫,柱根部做成平面,柱顶石亦不凿海眼。

2.套顶榫套顶榫是管脚榫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一种长短、径寸都远远超过管脚榫,并穿透柱顶石直接落脚于磉墩(基础)的长榫,其长短一般为柱子露明部分的1/3~1/5,榫径约为柱径的1/2~4/5不等,需酌情而定。

套顶榫多用于长廊的柱子(一般每隔二三根用一根套顶柱),也常用于地势高、受风荷较大的建筑物,它的作用在于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但由于套顶榫深埋地下,易于腐朽,所以,埋入地下部分应做防腐处理。

3.瓜柱柱脚半榫与梁架垂直相交的瓜柱(包括金、脊瓜柱、交金瓜柱等),柱脚亦用管脚榫。

榫卯结构解析详细

榫卯结构解析详细

榫卯结构解析详细榫卯结构是一种传统的木结构连接方法,可在不用钉子和螺丝的情况下将两个或多个木构件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榫卯结构通常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以下是有关榫卯结构的详细说明。

榫卯结构的含义榫是指一种凸起,通常在一块木材的末端。

卯是指一种凹陷,通常位于另一块木材的末端,以便与榫相吻合。

榫卯结构利用榫和卯的相互吻合,形成了一种牢固而稳定的连接。

通常,榫卯结构用于制作梁、柱、橫梁和框架等结构组件。

榫卯结构分为直接榫卯结构和间接榫卯结构两种。

直接榫卯结构指的是在两个构件的末端上直接制作榫卯连接。

间接榫卯结构指的是在支撑结构的和被支撑结构的横截面上,制作榫卯连接。

这种结构通常用于支柱和柱子的顶端连接。

榫卯结构通常被称为“无钉结构”,因为在连接时不需要使用钉子或螺丝。

这种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 耐久性:榫卯连接通常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这种结构经久耐用,且不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2. 可维护性:榫卯结构通常具有较好的可维护性。

如果需要更改或替换连接部件,则可以更换整个榫或卯,而不会影响结构的其他部分。

3. 美观性:榫卯结构具有独特的美学效果。

它们在木构件上形成一种漂亮的图案,并使结构看起来更加自然和精致。

4. 环保性:榫卯结构无需使用钉子或螺丝,减少了对环境的损害。

这种结构也可以采用天然木材,更加环保。

榫卯结构主要缺点是制作和安装所需的时间和精力。

由于榫卯连接通常需要手工制作,因此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此外,连接部件的制作可能需要高度技能和经验。

榫卯结构的制作通常需要经验丰富的木匠和高度技能。

以下是制作榫卯结构的一般步骤:1. 测量木构件的尺寸和角度。

2. 制作和加工榫和卯的形状。

3. 将榫卯结构吻合并进行试装。

4. 如果需要,精确地调整榫卯结构的尺寸和形状。

5. 使用木榫刀和工具在合适的位置进行切削。

6. 检查榫卯结构的质量和可以承受的负载。

总结。

榫卯结构分析完全版ppt课件

榫卯结构分析完全版ppt课件

(五)龙风榫亦称企口,将木板小面居中打槽,另一块与之结合的 板面居中裁作凸榫,将两板相互咬合
榫卯的经典例证:斗拱
小结
传统榫卯构建搭接的特点小结:
〔1〕榫卯搭接具有一定强度、韧性和变形才干。榫头和卯眼的 交叉在力学上相当于铰接点,可以接受特定方向上的拉力和压 力。
〔2〕榫卯搭接外形简约。榫卯设计的本身就是研讨如何去除木 料上多余的部分,来保证榫卯严密地咬合,同时到达力学的要 求。
制造古建大木和部分装修构件,经常需求很宽的木板,如制造博 缝板、山花板、挂落板以及榻板、实榻大门等.这就需求板缝拼 接.为使木板拼接结实,除运用胶膘粘合外,还采用榫卯拼合.
(一)银锭扣 银锭扣,又名银锭榫,是两头大,中腰细的榫,因其外笼统银锭
而得名.将它镶入两板缝之间,可防止胶膘年久失效后拼板松散开 裂.镶银锭扣是一种键协作法.用于榻板,博缝板等处
销是用钢 或者木做成圆杆状 或者片状,用以阻 止被衔接构件相对 挪动的衔接物。属 于圆杆状的,有螺 栓、钉、圆钢销、 螺钉、玻璃钢圆销 等;属于板片状的, 有玻璃钢板销,钢 板销等。
圆杆状销
板片状销
四 、 钢构造的衔接
大型木建筑设计中,构造跨度及构件尺寸相对较大,传统的构 造方式无法满足大型构造的要求,构造设计往往会更多的援用钢构造的 设计方法,节点处也会积极地运用金属构件或者钢构造节点来满足构造 的要求。
五、用于程度或倾斜构件叠交或半叠交的榫卯
程度或倾斜构件重叠稳定,需求用销子;而当构件按一定角度 (90度或其它需求的角度)叠交或半叠交时,那么需求采用桁碗 刻或压掌等榫卯来稳定.
(一)桁碗 桁碗(小式称禀碗)在古建大木中用途很多,凡桁碗与柁梁、脊瓜柱相交 处,都须运用桁碗.桁碗即放置桁禀的碗口,位置在柁梁头部或脊瓜 柱顶部.

榫卯结构整理版

榫卯结构整理版

暗榫结构图
楔钉榫:是用来连接弧形弯材的常用榫卯结构,它把弧形 材截割成上下两片,将这两片的榫头交搭,同时让榫头上 的小舌入槽,使其不能上下移动。然后在搭扣中部剔凿方 孔,将一枚断面为方形,一边稍粗,一边稍细的楔钉插贯 穿过去,使其不能左右移动。圈椅、皇宫椅的扶手一般都 是使用楔钉榫。
楔钉榫结构图
套榫结构图
还有一类是将三个构件组合一起并相互连结的构造方 法,这种方法除运用以上的一些榫卯联合结构外,都是 一些更为复杂和特殊的做法。如常见的有“托角榫”、“长 短榫”、“抱肩榫”、“粽角榫”等。
卯结构种类及图片详解
燕尾榫:相传为鲁班发明,被后世尊称为“万榫之母”,是明清家具中不 可缺少的榫卯连接法。燕尾榫是指两块平板直角相接时,为了防止受拉力 时脱开,将榫头做成梯台形,形似燕尾,故名“燕尾榫”。
榫卯结构—— (木头与木头之间的连接)
简述 榫卯的类型
榫卯结构图与实物图对比 榫卯结构VS铁钉 尽显三大优势
传统家具榫卯工艺结构图 几种常见的榫卯结构图
榫卯,读作sǔn mǎo,榫卯结构是实木家具中 通常在相连接的两构件上采用一种凹凸处理的 接合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
简述: 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卯结构起源非常
榫卯的类型
“榫卯”按构合作用来归类,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 一类主要是作面与面的接合,也可以是两条边的拼合,
还可以是面与边的交接构合。如“槽口榫”、“企口榫”、 “燕尾榫”、“穿带榫”、“扎榫”等。
另一类是作为“点”的结构方法。主要用于作横竖材丁 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结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 延接合。如“格肩榫”、“双榫”、“双夹榫”、“勾挂榫”、 “锲钉榫”、“半榫”、“通榫”等等。
早,距今约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 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就发掘出了大量的结合 完好的多种式样的榫卯结构遗物,可以说是我 国木构技术史上一件伟大的发明!

榫铆结构图解

榫铆结构图解
榫铆结构
榫铆结构 四面平家具腿足与上部横件的结合
榫铆结构 夹头榫结构(腿足上端开口嵌夹牙条与牙头)
案形家具中最常见的榫卯结构。 如图可见,腿足上端开口,嵌夹牙条与牙头;顶端出榫,与桌案案面的卯眼结合,结构 稳固,桌案和腿足角度不易变动,又可将桌面的重量分担到腿足上来。
榫铆结构 夹头榫结构(腿足上端开口嵌夹牙条、打槽装牙头)
本身做成的榫头。一般按在可装卸的两个构件之间。独立的木块做成的榫头 形状是下大上小,榫眼的开口是半边大,半边小。榫头由大的一端插入,推 向小的一边,就可扣紧。
榫铆结构 厚板嵌银锭榫拼合
榫铆结构 厚板出半榫拍抹头
榫铆结构 厚板出透榫拍抹头
榫铆结构 厚板出透榫拍抹头
榫铆结构 厚板出透榫及榫舌拍抹头
榫铆结构 椅子从足穿过椅盘的结构
榫铆结构 椅盘边抹与椅子腿足的结构
榫铆结构 角牙在横竖材上打槽嵌装
榫铆结构 角牙一边人槽一边栽榫与横竖材结合
榫铆结构 角牙一边留榫一边栽榫与横竖材结合
榫铆结构 条案腿足与托子的结合
榫铆结构 方形家具腿足与方托泥的结合
榫铆结构 方形家具腿足与方托泥的结合
榫铆结构 厚板拍抹头(翘头与抹头、木连做)
榫铆结构 厚板闷榫角接合
榫铆结构 平板明榫角接合
榫铆结构 平板一面明榫角接合
榫铆结构 平板色持接合
榫铆结构 圆材丁字形接合(横、竖材粗细相等)
榫铆结构 圆材丁字形接合(横材细、竖材粗外皮不交圈)
榫铆结构 圆材丁字形接合(横材细、竖材粗外皮交圈、榫卯用蛤蟆肩)
榫铆结构 方材丁字形接合(榫卯用小格肩)
榫铆结构 方材丁字形接合(榫卯用大格肩、宽肩)
榫铆结构 方材丁字形接合(榫卯用)
榫铆结构 方材丁字形接合(榫卯用)

(完整word版)榫卯结构种类及图片详解

(完整word版)榫卯结构种类及图片详解

榫卯结构在中国的运用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红木家具的一大特色。

许多明清时期的红木家具距今已几百年的历史了,虽略显陈旧,但家具整体的结构仍然完好如初,其中,榫卯结构可是功不可没的。

传统红木家具各连接部位,一律以榫卯相接,不仅严谨、牢固,还有装饰作用。

榫卯结构的种类很多,就其使用的部位、功能和形态而言,大体可分为明榫、暗榫、套榫、夹头榫、插肩榫、抱肩榫、钩挂榫、燕尾榫、楔钉榫及走马销等。

燕尾榫结构图燕尾榫:相传为鲁班发明,被后世尊称为“万榫之母”,是明清家具中不可缺少的榫卯连接法。

燕尾榫是指两块平板直角相接时,为了防止受拉力时脱开,将榫头做成梯台形,形似燕尾,故名“燕尾榫”。

明榫结构图明榫:制作好家具之后,在家具的表面能看到榫头的称为明榫。

明榫多用在桌案板面的四框和柜子的门框处。

暗榫结构图暗榫:制作好家具之后,在家具的表面不能看到榫头的称为暗榫,也称“闷榫”。

暗榫的形式多种多样,就直材角结合而言,就有单闷榫和双闷榫之分。

明式太师椅和靠椅的椅背搭脑和扶手的转角处常用暗榫。

楔钉榫结构图楔钉榫:是用来连接弧形弯材的常用榫卯结构,它把弧形材截割成上下两片,将这两片的榫头交搭,同时让榫头上的小舌入槽,使其不能上下移动。

然后在搭扣中部剔凿方孔,将一枚断面为方形,一边稍粗,一边稍细的楔钉插贯穿过去,使其不能左右移动。

圈椅、皇宫椅的扶手一般都是使用楔钉榫。

套榫结构图套榫:明清家具椅子搭脑与腿料连接时不用夹头榫,而是将腿料做成方形出榫,搭脑也相应的挖成方形榫眼,然后将二者套接,这类榫卯结构称为“套榫”。

抱肩榫结构图抱肩榫:这种榫卯结构常用在束腰家具的腿足与束腰、牙条相结合处。

抱肩榫常采用45度斜肩,并凿三角形榫眼,嵌入的牙条与腿足构成同一层面。

从外形看,此榫的断面是半个银锭形的“挂销”,与开在牙条背面的槽口套挂,从而使束腰及牙条结实稳定。

钩挂榫结构图勾挂榫:通常用在霸王枨与腿的结合部位。

霸王枨的一端托着桌面的穿带,用木销钉固定,下端交带在腿足中部靠上的位置,榫子下的榫头向上勾,腿足上的枨眼下大上小,且向下扣,榫头从榫眼下部口大处插入,向上一推便勾住了下面的空隙,产生倒勾作用,然后用楔形料填入榫眼的空隙处。

中国榫卯结构详解

中国榫卯结构详解

中国榫卯结构详解榫卯,读作sǔn mǎo榫剡木入窍也榫卯,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连接在一起的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榫眼)我国古代木匠们不仅有巧手,还有聪慧的大脑。

他们为中式木结构制造留下来了宝贵的财富和经验。

神奇古老的榫卯结构除了运用在家具中,同样运用于建筑。

当你看到世博会中国馆---头重脚轻的“东方之冠”时,也许会很惊讶:它怎么能够支撑起来呢?!原来,它也是采用了神奇的榫卯结构,斗拱层层叠加,越抱越紧,看似零碎的部件,却有着难以估量的承受力,可以托起千钧之重。

金属幕墙榫卯是中国建筑中最早具有科学设计意义的语言,在我们民族文明发展史上,如同汉字的发明源远流长、自成体系。

榫卯结构是一项精湛的木工技艺,中国榫卯结构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日本则是可以追溯到第七世纪。

在日本,工匠们日复一日用复杂的互锁接头连接木块和木梁,这种美学现在仍然可以在现代大师坂茂、隈研吾的作品中经常看到。

他凭借自学成才的木工技能和Autodesk的fusion360机械设计软件,创建了一系列的GIF动画,以分解展示这些不使用钉子、螺丝或粘合剂连接的联锁木接头。

木工是一个垂死的艺术,我想通过创建这些动画留存一丝希望。

“3D打印和木工机械使我们能够很容易地创建复杂的形式”他说,这表明木作技术已经大量的应用于数字加工以及制造业。

“我着迷于强大的传统榫卯技艺,我想组织所有的细木工技术,并创建它们的合集。

”(以下全动图,请点开慢慢欣赏)以下20张是榫卯结构实物动态图,展示古代榫卯结构当中最主要、实用、经典的结构1、楔钉榫2、挖烟袋锅榫3、夹头榫(腿足上端嵌夹牙条与牙头)4、扇形插肩榫5、云型插肩榫(牙条、牙头分造)6、传统粽角榫7、双榫粽角榫8、带板粽角榫9、高束腰抱肩榫10、挂肩四面平榫11、圆柱丁字结合榫12、圆方结合裹腿13、圆柱二维直角交叉榫14、圆香几攒边打槽15、攒边打槽装板16、一腿三牙方桌结构17、方形家具腿足与方托泥的结合18、三根直材交叉19、抄手榫20、方材角结合床围子攒接万字◀▶◀▶◀▶。

榫卯结构图

榫卯结构图

中式家具中拒绝铁钉是有相当的理由的。

就拿简单的T形结构为例,如果简单地用铁钉组合在一起很难保证其结构的稳定性,很容易改变木枨之间的角度,而榫卯精确地插入式的结构就可以完全保障其牢固度,而且铁钉会不断的腐蚀、老化,对有“万年牢”之誉的中式家具完全不合适,如果应用,就是败笔。

还有一点就是高端的硬木家具材质都很坚硬,如果用铁钉还易造成木材劈裂。

再者,由于木材断面(横切面)纹理粗糙,颜色也深暗无光泽,而用榫卯结合将木材的断面完全隐藏起来,外露的都是花纹色泽优美的纵切面。

随着气候湿度的变化,木板不免胀缩,特别是横向的胀缩最为显著,攒框装入木板时,就并不完全挤紧,尤其在冬季制造的家具,更需为木板的横向膨胀留伸缩缝。

榫卯结合特别讲究“交圈”,有衔接贯通之意,不同构件之间的线脚和平面浑然相接,以取得完整统一的效果,使之左右逢源,上下贯穿。

中国古典家具的榫卯结构在明清家具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人赞叹不已。

聪明才智和精湛的工艺相结合,榫卯结构不在仅仅是木构件中的节点,而直接成为明式家具的塑形手段。

如果我们解开明清家具各种结构点所展现出的种种榫卯,如棕角榫、格角榫、托角榫、套榫、燕尾榫、夹头榫、抱肩榫、桂榫等无不为能工巧匠的技艺所折服。

明式家具的榫卯结构有上百种,它们阴阳互交,凹凸错落,亲密无间,显示了我们祖先卓越的科学成果。

性坚质细的硬木在工艺大师的手上制成复杂而巧妙的榫卯。

在构件之间,舍弃金属钉子,鳔胶粘和仅仅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也就是说全凭榫卯就能做到扣合严密,天衣无缝,工艺非常精确。

全榫卯结构介绍

全榫卯结构介绍

全榫卯结构介绍榫卯结构,那可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结晶,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传统建筑和家具制作里闪闪发光。

榫卯是啥呢?简单说啊,就像拼图一样。

一块木头凸出的部分叫榫,另一块木头凹进去的部分叫卯。

榫卯结构就是靠榫头和卯眼精准地拼接在一起,不用钉子,不用胶水,全靠着木头自身形状的巧妙设计,就把东西稳稳当当组合起来了。

这得多巧妙啊!你说要是人跟人之间的合作也能这么天衣无缝,那得多棒呢?就拿咱老房子的房梁来说吧。

那一根根粗壮的木头梁子,全是靠着榫卯结构连在一起的。

这榫卯啊,就像是一群训练有素的士兵,各自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榫头卯眼相互咬合,严丝合缝。

这可比用钉子钉可结实多了。

钉子时间长了会生锈,会松动,榫卯结构呢?只要木头不坏,那就能一直稳稳当当的。

就好比是两个人手拉手,紧紧握住,不是那种随随便便搭在一起的关系。

在家具制作里,榫卯结构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比如说一张传统的八仙桌。

四条腿和桌面的连接全靠榫卯。

这榫卯就像是桌子的骨架,支撑着整个桌子。

桌面的卯眼就像一个个小窝,等待着榫头这个小脑袋钻进去。

你看那工艺精细的八仙桌,腿和桌面的连接看起来浑然天成,美观又结实。

你要是用钉子去做,那可就像是在一件精美的衣服上打了补丁,难看又不牢固。

而且啊,榫卯结构还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它可以让家具适应不同的气候变化。

木头嘛,热胀冷缩是自然现象。

榫卯就像一个有弹性的小机关,热的时候,榫卯之间稍微松一点,冷的时候又紧一点,就这么巧妙地适应着温度的变化。

这哪是钉子能比得了的呢?再说说榫卯结构的种类,那可真是五花八门。

有燕尾榫,你看这个名字就很形象,就像燕子的尾巴一样。

这种榫卯结构,它的榫头就像燕子尾巴的形状,越往后越宽,卡在卯眼里,往外拔的时候就会越拔越紧,就像一个小夹子一样,牢牢夹住。

还有粽角榫,这种榫卯就像是一个粽子的角,三个方向的木材通过粽角榫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

就像三个人背靠背站着,互相支撑,谁也倒不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