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磨坊对经济发展和后来工业革命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芒福德则主张,修道院广泛应用水力磨坊,旨在使修士从碾磨谷物这类枯燥乏味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并有更多时间从事祈祷等更有助益的工作,正是修道院的这种仁慈的心态以及巨大的创造力促进了水力磨坊的传播②。布洛赫和芒福德的论点影响深远,深受影响的(小)林恩·怀特对基督教,尤其是本笃会等修道院所营造的一种有利于水力磨坊发展的“文化氛围”做了详尽阐释③。

泰利·S·雷诺兹在探究影响水力磨坊在中世纪普及的诸多因素时,也突出了基督教因素和封建领主强制的重要性,同时考察了统治阶级的劳动观念和投资心理、劳动力供应、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所发挥的作用①。

与雷诺兹不同,理查德·霍尔特、约翰·朗顿、亚当·卢卡斯等学者则对封建领主强制理论和修道院革新理论进行了批判性的审视,更为强调没有磨坊垄断权的非领主磨坊以及下层社会对磨坊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自下向上看”的视角②。相较而言,国内学界则很少有学者论及于此③。

一、劳动力短缺的推动

古罗马时期奴隶制的盛行为生产生活提供了充足廉价的动力来源,这成为水力磨坊传播的主要障碍。因为当取之不尽的奴隶可为动力问题提供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时,上层社会的发明家们便绝无多少理由开发利用自然力。几乎在整个古代,仅有的原动力就是人和牲畜。大量士兵或奴隶为建造道路和沟渠等公共工程提供了劳动力,而且像建筑用的升降机以及用于矿井排水的水轮这样的机械装置也都是由

人或牲畜驱动的。

就碾磨谷物这项耗时费力的劳动而言,建于公元 2 世纪的巴尔贝格尔面粉厂的日产量平均约为 28 吨,足够 8 万人之需,有学者藉此认为与手推磨相比,可将立式水磨的发明视作谷物碾磨史上的一次革命。然而,诸如此类的由水力驱动的高效且大规模的面粉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军队的需求,日常的谷物碾磨工作通常是由奴隶特别是女奴用手推磨完成的,水力应用仍相对有限。

此外,古代社会广泛使用人力也与当时蔑视劳动的态度密切相关,而且很大程度上是政府出于为穷人提供就业机会的考量,这些穷人主要依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换取救济粮。据罗马作家苏埃托尼乌斯( Suetonius)记载,罗马皇帝苇斯巴芗在重建毁于战火的朱庇特神庙时,拒绝使用以极少的花费即可将巨大的柱子运至山顶的一项机械发明,理由是穷人将因此失去维持生活的工作。由此看来,罗马人并非没有意识到机械装置的较高效率,只是在劳动力充足的情况下,其较关注机器的使用将对自由工资劳动者和奴隶的生计造成的威胁,甚至由此而产生社会动乱,故统治者常常忽视或抑制可能会影响就业形势的技术发明。藉此,水力磨坊在古罗马社会的推广受到了极大的阻碍。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奴隶制虽继续存在,但逐渐衰落,并在 9 世纪时降到低谷,水力开始变得日益重要。

罗马帝国晚期人口下降,奴隶劳动开始变得稀缺而昂贵,而利用死刑犯作为一种补充来碾磨谷物以补充奴隶劳动的事实即说明了人力已日显不足。中世纪早期欧洲人口进一步衰减,劳动力短缺问题逐

渐加剧。 6 世纪时爆发了一场严重的瘟疫,并一直持续至 7 世纪,这段时间可能标志着自罗马帝国后期人口下降以来欧洲人口的最低点。据拉塞尔对中世纪欧洲—地中海地区总人口的发展趋势的估算,在公元 500 年至 650年间,西欧和中欧(法兰西—低地各国、不列颠列岛、德意志—斯堪的纳维亚) 的人口数量从 900万降至 550 万。R·杜哈德也强调了欧洲人口的严重下降,并指出中世纪早期欧洲的极度贫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农业劳动力的短缺,而且这种短缺能够解释这一时期发生的许多战争以及三圃制的缓慢推广等。有鉴于此,水力磨坊这类节省劳动的机械装置就变得尤为重要。因为在一个磨坊设施完备且以面包为主食的村社,即使是一座简单的卧式水磨也能为每五个成年人每周节省出大约一个人一天的劳动时间,故在劳动力供应不足且能廉价实现该增益的情况下,这就是一项重要的收获。鉴于妇女通常每天要用手推磨碾磨两个小时来满足其家庭的需求,故所节省的主要是妇女的劳动和时间。这使得她们能更集中精力在菜圃或田地里劳动,如果当地有布匹市场,还可在冬天为从事纺织品制造等其他工作提供更多时间。由此看来,奴隶制的衰落和中世纪早期欧洲的人口危机所造成的劳动力短缺可能促进了水力磨坊的快速采用和传播,而水力磨坊的应用又极大解放了人力。

整体而言,罗马社会并不缺乏技术革新,也并非没有意识到技术进步可极大节省人力。但奴隶制盛行所带来的充足廉价的劳动力足以为大众生产可勉强维持生活的必需品,并为少数人提供有限的奢侈品,而且在古代社会,产品的批量生产实际上意味着过量生产,投资仍

主要集中在奴隶和土地上。因此,当时既无必要也无大量资金用于改进和再建可代替人力或畜力的机械。罗马帝国晚期至中世纪早期劳动力严重短缺,这促使人们去寻求外在动力以弥补人力的不足。正如马克·布洛赫所言,中世纪早期对畜力的更有效应用和对水力的利用是同时发生的,而且源于同样的需求即节省劳动。因此,奴隶制的衰落可能是引发一场技术革命的原因,后者反过来又对社会结构产生了巨大影响。鉴于畜力应用受到旧式挽具的极大限制,水力逐渐得到普遍应用。

(二)基督教尊重劳动、利用自然的观念为水力磨坊的普及应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这对后来工业革命提供了思想基础)

关于影响一个社会技术发展程度的精神因素,著名技术史家(小) 林恩·怀特指出,一种文化对待技术改进的态度与绝大多数技术参与者对以下问题的看法有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对传统的崇敬程度,个人在现存社会与自然的秩序中具有主动权的程度以及体力劳动受尊敬的程度。深受基督教影响的中世纪西欧人对待体力劳动、自然和技术革新的积极态度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水力磨坊的推广。

就对待劳动的态度而言,古代人蔑视那些靠双手劳作的人,他们把是否闲适作为是否拥有“自由”生活的标志,劳动者被视作是卑贱且毫无价值的,属于一个必须依靠自己的劳动所得或为他人服务来谋生的低下的社会阶层。在古罗马社会,自由工匠的社会和经济地位一度受到奴隶制的压制,他们不仅工资很低,还受到统治阶级的蔑视,而

劳动与奴隶身份的紧密联系又强化了此种蔑视。鉴于体力劳动甚至对体力劳动的管理和监督是奴隶的全部工作,故尽管工资劳动者经常与奴隶一起分担劳动,但奴隶劳动的存在决定了体力劳动的“卑贱”地位。此外,由于没有受过教育、没有闲暇时间、没有获得奖赏希望的奴隶无法创造出更好的生产方法,因此,人们不仅蔑视体力劳动,还蔑视与之相关的发明过程。

据普鲁塔克所言,阿基米德将“一个工程师的工作以及服务于生活的需要的每一种技艺都视作是卑贱和粗鄙的”。对体力劳动和劳动者的蔑视态度阻碍了有投资能力的人对水力磨坊的关注和水力磨坊应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磨坊技术的传播。自罗马帝国晚期以来,随着奴隶制的衰落和基督教影响的不断加强,人们对待体力劳动的态度逐渐发生转变,手工工匠的地位亦不断提高。大体而言,基督教秉持着一种尊重劳动的态度。著名技术史家 R. J. 福布斯指出,到水力磨坊作为原动机引进时,一场宗教上的革命已将贬低手工劳动性质的传统观点扫除了。基督教不仅改变了人们对待穷人和奴隶的态度,还赞美了手工劳动的价值。尊重劳动的信念是由圣本尼迪克特引入西方修道院制度中的,他将日常劳动规定为修士必须履行的一项职责。这对修道院生活至关重要,因为面对生存和工作所提出的巨大挑战,修士必须将一部分才智和热忱用于世俗事务和实际工作中[4]70。修士要通过劳动来获取食物、住处和简单的物质享受,这也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更均衡的生活。基于本笃会规章给予身体、智力和精神部分的同等比重,修士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体力劳动, 阅读和学习, 以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