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苏饮的功效与作用
张晓云教授运用参苏饮治疗外感咳嗽的经验

氨基葡萄 糖等现代 医学药 物 ,往往 短时 间即可 明显 缓 解症 状 ,症 状 明显缓 解后 ,可 继续 单纯 口服 平补 肝 肾 之剂或 口服仇师 自行研制 中成 药“强骨 冲剂 ”阿善后 。 6 重视 情 志治病 及心 理关 怀
仇师平易近人 ,极富同情心 ,非常重视患者 的心 理 变化 ,强 凋情 志致 病 的 重要 性 ,善 于 与 病人 交 谈 , 深 切 同情 、关 心 患者 ,也深 受 患 者 信赖 ,广受 好 评 与 爱戴 。 附 典 型病 案
荆后诉 身子 转暖 .可 穿短袖 衣服 。再先 后 以养肝 健腰 方合 四逆 汤加减 、养肝 健腰 方和 玉屏 风散加 减30剂、 1:2服 强骨 冲剂 月余 .诸 症痊愈 而3-q-未发
方剂学21讲 败毒散(二)、参苏饮、麻黄附子细辛汤(一)

发汗解表,消疮止痛。
主治
疮疡初起,红肿疼痛,恶寒发热,无汗不渴,舌苔薄白,脉浮数。
为什么说疮疡初起呢?初起都有病邪引起的气血津液运行障碍,有失去疏通这种特点,而用这个方,一般来说,热毒之像不明显,热毒明显去人参,可以银花、连翘结合起来,银翘败毒,那就结合清热解毒了。要看疮疡局部开始红肿热痛的程度,当然用荆防败毒散为基础,要有一定寒热表证。有的人认为整体的恶寒发热,疮疡往往是局部,局部有发热发冷,这个方也能用。这是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原书里它的一个主治,现代大多数在临床观察的话,这荆防败毒散用于这个羌防剂,常用的这个,用于正气不虚的外感风寒湿邪,这个感冒,风寒湿感冒这个方用得很多,频率很高,去人参加荆防。
人参的配伍意义,主要归纳这两个方面:
1. 助正气鼓邪外出,且可防邪复入。
2. 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
整个配伍特点,结合了人参,但实际上人参不是用来大补元气,补不滞邪,散不伤正,邪正兼顾的,所以成为了益气解表常用的一个代表方剂。
运用
(败毒散)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肢体酸楚疼痛,无汗,脉浮按之无力。
功用
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从功用呢,它有明显的气虚表现,又有明显风寒表证,因此要益气解表。扶正祛邪同时并举,由于气虚,脾不运化,产生痰湿,阻滞气机,化痰理气并举,所以化痰理气是兼顾的,力量都不小。对这个方来讲,所以里证用药也很多,而且很多药是和败毒散里用的相反,比它力量大就是了。
苏叶 葛根 人参 半夏 陈皮 茯苓 前胡 桔梗 枳壳 木香 甘草 生姜 大枣
羌活 独活 川芎 柴胡 桔梗 枳壳 前胡 茯苓 人参 甘草 生姜 薄荷
君 臣 佐1 佐2 佐3 佐、使
它在解表的同时,调整内在的气血津液,这药物并不少,所以由于这个基础,后世把它用于痢疾初起有表证,这用得人很多,从明代就有一些人这样使用,一直到晚清,清代后期像吴鞠通这些医家,很称赞它,说是用这个方治疗痢疾,屡验屡效,百发百中,提得很高,《时病论》作者雷少逸也是善用这个方,治疗痢疾初起有表证的。喻嘉言(喻昌)就把这个方治疗痢疾初起有表证起了个名,叫逆流挽舟法,那这个逆流挽舟法后来大家也公认了这个名称,也就成为这个方治疗痢疾的一个专门所指。所以这个逆流挽舟法后来就没有用在其它的治疗上,就专门治这个。所以一说逆流挽舟法就是指的用败毒散治疗痢疾初起有表证。那它的道理在哪里呢?喻嘉言利用这个宋代的方来治疗,从他讲外邪陷里成为痢疾,通过疏散表邪,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自愈。他认为这个痢疾是由外邪,人体也一点气虚,正虚外邪内陷,和那积滞相合,形成这种痢疾,表证还在。这是一种解释方法。从现在看,很多临床上,就是说有表证也有痢疾,这种感染,胃肠道感染,所以又有寒热表证,又有里急后重,腹痛,一定得有脓血。他比喻就相当于长江三峡那过去拉纤的,如果顺流而下用不到拉纤的,逆流挽舟是比喻那个拉纤的,都逆流向上,你既然是从表邪内陷形成的,通过发散,整个是散风、寒、湿,通过发散,使得内陷之邪返表而出,这是个比喻。如果内陷之邪单用发散都能返表而出的话,光靠这个行不行呢?关键这里还是有调畅气血津液的作用。所以这个方,为什么能逆流挽舟体现这个治法,能够治疗痢疾初起呢?那由于它有一组治内之药,调整气血津液的。
名老中医香苏饮应用经验

名老中医香苏饮应用经验名老中医香苏饮是一款传统中药饮品,由香附、苏叶等中草药制成,具有独特的药性和功效。
经过长期的应用经验,它被广泛用于调理身体、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
下面将介绍一下名老中医香苏饮的应用经验。
名老中医香苏饮在调理身体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
它可以舒缓肌肉和关节的疼痛,缓解身体的不适感。
对于经常长时间坐着工作的人群来说,喝一杯香苏饮可以有效缓解腰酸背痛,减轻疲劳感。
此外,香苏饮还可以调节肠胃功能,改善消化不良和胃肠道问题,增进食欲。
对于经常感到胃胀、腹泻或便秘的人来说,常喝香苏饮可以改善这些问题,提高肠胃健康。
名老中医香苏饮在预防疾病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和维生素,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抵抗自由基的侵害,预防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
研究表明,香苏饮还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等作用,可以降低患病的风险。
长期饮用香苏饮可以有效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减少感冒和其他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名老中医香苏饮还可以促进健康。
它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矿物质、蛋白质、维生素等,可以滋养身体,改善皮肤质量,增强体力和精力。
对于长期熬夜、工作压力大的人群来说,喝一杯香苏饮可以提神醒脑,增加精力,提高工作效率。
在使用名老中医香苏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香苏饮是中药饮品,因此在使用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确保自身适合饮用。
其次,使用时要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使用,不可过量。
特别是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要慎重使用。
最后,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适或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咨询。
名老中医香苏饮是一款应用经验丰富的中药饮品,具有调理身体、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作用。
然而,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使用剂量和适用人群,以及注意观察身体的反应。
希望大家在饮用香苏饮时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合理使用,达到最佳的效果。
【中医执业医师必背】方剂歌诀附带功能

【中医执业医师必背】方剂歌诀附带功能一.解表剂1.1辛温解表1.麻黄汤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证。
2.桂枝汤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3.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症。
5.小青龙汤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
6.止嗽散止嗽散用百部宛,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主治:风邪犯肺证。
1.2 辛凉解表1.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轻疏风热煮无过。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去性存用”代表方。
2.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表热轻证。
3.麻杏甘石汤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雍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功用: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4.柴葛解肌汤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功用:解肌清热。
主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
1.3扶正解表1.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称:“逆流挽舟”。
2.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功用: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
二.泻下剂2.1 寒下剂1.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证疗。
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XXX《方剂学Z》平时作业7答案

XXX《方剂学Z》平时作业7答案A:干姜、附子、甘草、大枣B:干姜、附子、人参、大枣C:干姜、附子、人参、甘草D:干姜、附子、黄芩、大枣E:干姜、附子、黄芩、甘草正确答案: A1.吴茱萸汤和理中丸的成分中,都包含干姜、大枣、白术、吴茱萸和人参等药物。
其中,人参是共同的成分。
2.如果患者出现恶寒发热、头痛、胸脘满闷、呕吐、泄泻、舌红、舌苔白腻等症状,应该选用藿香正气散进行治疗。
3.如果患者出现心下痞、但是没有疼痛感,或者伴随呕吐、肠鸣、下利等症状,舌苔腻而微黄,应该选用半夏泻心汤进行治疗。
4.如果患者出现心火亢盛、阴血不足的症状,如失眠多梦、心烦神乱、舌红、脉细数等,应该选用天王补心丹进行治疗。
5.如果患者出现赤白痢疾、食积内停、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沉实等症状,应该选用木香槟榔丸进行治疗。
6.在金匮肾气丸中,用量最大的药味是干地黄。
7.配伍桂枝的用意是温阳化气。
8.治疗湿热蕴结膀胱所致的热淋,应该选用八正散进行治疗。
9.被XXX称之为“逆流挽舟”法的方剂是败毒散。
10.将逍遥散化裁为黑逍遥散,属于药味加减的变化。
11.组成药物中含有人参、丹参、玄参的方剂是天王补心丹。
12.半夏泻心汤所治病证是由小柴胡汤证误下所致。
13.将中药“十种”衍化成“十剂”的XXX是《圣济经》。
14.四逆散的组成药物包括干姜、附子、甘草、大枣。
D:温通经脉E:补益气血正确答案: A15.川芎茶调散适用于治疗伤风引起的头痛。
16.竹叶石膏汤和麦门冬汤共同含有XXX和半夏。
17.《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经典著作。
18.《伤寒明理药方论》是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的专著。
19.XXX的成无己是中国医学史上首创方论的医学家。
20.汉朝的XXX创造性地融合了理、法、方、药于一体。
21.宋代由XXX组织编著的XXX是《太平圣惠方》。
22.宋代XXX编著的XXX是《外台秘要》。
23.《伤寒明理药方论》是第一部开始剖析方剂理论的方书。
参苏饮合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HE —ln LIXio—l Yi o g, a i
( eat etfR si t yDsae,h eodP ol' o i lfG a g u nCt, Dp r n e r o i s T eScn epe s t u ny a i m o par e s s pa o H y
E e t fS e s yn C mbn dwi ihj h u uXigi n f c h n u i o ie t Guz ia o p n z a g o h i t
f r Chr ni t m a i o h ts 0 l o cAsh tc Br nc ii
e et f c.
Ke r s S e s y n c mb n d w t ih n o p i g i g C r n c a t ma i b o c i s T a i o a h - y wo d h n u i o i e i Gu z ia d h u u xn z a ; h o i sh t rn h t ; r dt n lC i h t n c i i
G a g u n6 8 1 , hn ) u ny a 2 0 7 C ia
Abtat Obet eT sre h f ayo eS y o bndwt G i i n op i z t gf hoi s c r jci :o bev ee i c fh nu i cm ie i uz dH u ox gia r rnc v o t fc s n h ha n n oc
bn d w t ih i u oxn i a g o t l o p w sgv na n p yl etbes rmh xn ie i Guz iJaHo p igz n ,cnr u a ie mio h ln a lt,B o e ie/ c rea e tn h t og r i ab tp na e
参苏饮组成

参苏饮组成参苏饮是中国传统医学家孙思邈及后人继承下来的一种以药材混合制成的饮品,它被誉为“医学养生之宝”,因其深具滋补营养和保健作用而收到众多人士的追捧。
参苏饮的组成由多种中药药材混合而成。
参苏饮的每一种成分都有它独特的功效。
其主要成分有十多种,包括白芍、川芎、黄柏、陈皮、茯苓、熟地、黄芪、当归、白术、杜仲、五味子、枸杞子等。
白芍,它是一种有温和效果的中药,有温中益气、补肾活血、止血止痛、通经调经之功效,能活血止痛,调经活血,适用于月经不调,月经过多,月经后血汗,经闭,带下,腰膝酸痛等症。
川芎,它含有多种有益成分,具有活血调经、行气止痛、清热解毒等功效。
它能开窍通经,调理肠胃,消肿止痛,清热解毒,适用于腰腿痛,酸痛拘抑,头痛眩晕,久痢便秘,便血,尿道炎,咳嗽痰多,肠胃不适等。
黄柏,它含有多种有益成分,可以抑制炎性反应,有效抑制咳嗽及胸中膈气痛症状,被称为“消痰之宝”。
此外,它还具有温中益气的功效,能补肝肾,滋补阴阳,适用于肝肾不足,阳虚寒痹,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头痛眩晕,水肿,惊悸等症。
陈皮,它有温中补肾、调和肝肾,宣肺利咽,消食止梦,止呕清热的功效,能补气填虚,健脾减湿,安神定喘,活血止痛,适用于脾肾虚,肺脾气虚,咳嗽咽痛,口苦咽干,腹脘疼痛,失眠多梦,月经不调,惊悸多汗等。
茯苓,它有温中安神、益气养血、健脾利湿、消食止梦的功效,能健脾消食,益肾安神,活血理气,补脾安肝,消肿止痛,适用于脾肾虚弱,失眠多梦,心悸安神,水肿,痢疾,带下,消渴多梦,消瘦疲乏等症。
熟地,它有温中助阳、益气安神的功效,能补肝阳,健脾益气,行血行气,安神定喘,适用于阳虚失眠,水肿,怔忡头晕,胸中膈气痛,乏力无力,惊悸失眠,腰膝酸痛等。
黄芪,它能补肝肾,益气健脾,活血止痛,安神定闭,清热解毒,适用于肝肾两虚,失眠多梦,鼻衄,便血,腹痛,胃肠不适,急性肠炎,泄泻,腰膝酸痛等症。
当归,它具有活血行气,润燥止痛,清热解毒,健胃养血,止血止痛的功效,能补血补气,调血调经,止血止痛,适用于月经不调,月经过多,月经后血汗,经闭,带下,腰膝酸痛等。
解表剂

1、辛温解表(1)麻黄汤功效:发汗解表,宣肺止咳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附:1)麻黄加术汤组成:麻黄汤+白术功效:发汗解表,散寒祛湿主治:风寒湿痹,身热烦疼,无汗2)麻杏苡甘汤功效:解表祛湿主治:风湿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3)大青龙汤组成:麻黄汤+石膏、生姜、大枣功效:发汗解表,清热除烦主治:外感风寒。
发热恶寒,高热俱重,脉浮紧,身疼痛,不汗而出烦躁者4)三拗汤组成:麻黄汤+桂枝功效:宣肺解表主治:感冒风邪。
鼻塞身重,语音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痰多,胸满气短者5)华盖散组成:麻黄、杏仁、甘草、桑白皮、紫苏子、赤茯苓、陈皮功效:宣肺解表,祛痰止咳主治:外感风寒。
止咳上气,痰气不利,呀呀有声,脉浮数者(2)桂枝汤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风寒表虚证或营卫不和证。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或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制方原理:甘草+桂枝----辛甘化阳甘草+芍药----酸甘化阴附:1)桂枝加葛根汤组成:桂枝汤+葛根功效:解肌散邪,舒利筋脉主治:太阳病。
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组成:桂枝汤+厚朴、杏仁功效:解肌发表,下气平喘主治:宿有喘病,又感风寒而见桂枝汤证者;或风寒表证误用下剂后,表证未解而微喘者3)桂枝加桂汤功效:解肌发表,平冲降逆主治:太阳病误用温针或发汗太过而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4)桂枝加芍药汤功效:解表和里主治:太阳病误下,邪陷太阴,表证未罢,兼见腹满时痛者(3)九味羌活汤功效: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
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而渴,苔白,脉浮者。
制方原理:1)羌活主入太阳,上行发散,尤善祛除在表之风寒湿邪,为君药2)防风兼入厥阴,尤能散一身之风;苍术主入太阴,除湿力强,此二味助羌活以发汗除风湿,合为臣药3)细辛入少阴,散寒通络,尤能止痛;白芷主入阳明,祛风散寒,兼能宣痹;川工主入少阳,祛风而能行气活血;黄芩,生地清泻里热。
参苏散组成

参苏散组成
“参苏散组成”是一种医学术语,它表明什么物质能够参与治疗某些疾病。
参苏散包含三种不同的物质,它们分别叫做参、苏、散,它们彼此之间具有某种平衡,搭配一起使用是一种调理身体的有效方法。
所以参苏散组成实际上就是一种把参、苏、散这三种物质组合起来,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
参苏散组成中,参、苏、散这三种物质每种物质的性质和组成都有所不同。
参是一种药物,它的主要成分对内热有较强的清热作用,能够养血和润肺,具有补脾、健脾、益气的功效。
苏是一种草药,它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补虚健脾,使保持肝脏和肾脏的健康。
散是一种中药,它有降血尿酸的功效,能够缓解体内火气,开窍通利,增进营养。
参苏散组成通常用于调理体质,治疗慢性病,改善心血管疾病,维持内分泌平衡,抑制炎症,还能够抗癌、增强免疫力,促进消化,强化肺功能等。
它可以在不同的治疗情况下使用,比如腹泻、痢疾、贫血、慢性咳嗽、风湿痹痛、失眠多梦、糖尿病、高血脂、肝炎等病症,都能够从参苏散组成中获得益处。
参苏散组成有助于改善慢性病情,缓解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参苏散组成不适用于所有人,特别是对于重症疾病,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而不是单独使用参苏散组成。
总之,参苏散组成是一种由三种物质参、苏、散组成的综合治疗方案,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慢性病、缓解症状,但是不适用于所有
人,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
参苏饮的功能主治

参苏饮的功能主治功能主治概述参苏饮,是一种中药制剂,由多种草药组合而成,经过科学配伍、煎煮而成。
参苏饮具有多种功能主治,适用于多种疾病的辅助治疗。
以下是参苏饮的功能主治的详细介绍。
功能主治一:补气益阳参苏饮能够补益体内的气血,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
它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改善体质。
对于体虚、疲乏无力、面色苍白、营养不良等情况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补气益阳,增加体力•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体质,增进健康功能主治二:清热解毒参苏饮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它可以清除体内的热毒,湿毒等毒素,净化体内环境,促进新陈代谢。
对于呼吸道感染、肠胃感染等症状有明显的疗效。
•清热解毒,净化体内环境•对呼吸道感染、肠胃感染等有明显疗效•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康复能力功能主治三:活血化瘀参苏饮还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它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改善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它对于瘀血引起的疼痛、淤血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风险•缓解瘀血引起的疼痛、淤血症状功能主治四:平肝安神参苏饮对于镇静神经系统,调节情绪有一定的功效。
它可以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减轻压力,提高睡眠质量。
对于失眠、健忘、情绪不稳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平肝安神,调节情绪•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提高睡眠质量,改善失眠问题功能主治五:化痰止咳参苏饮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
它可以减少痰液的分泌,促进痰液的排出。
对于咳嗽、咳痰等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化痰止咳,减少痰液分泌•促进痰液排出,改善咳嗽情况•缓解咳痰等症状参苏饮作为一种中药制剂,具有多种功能主治,适用于不同疾病的辅助治疗。
它的功效涵盖了补气益阳、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平肝安神、化痰止咳等方面。
然而,请注意,参苏饮作为草药制剂,使用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遵循使用方法和剂量。
在使用中,如果出现不适等情况,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指导。
参苏饮治疗小儿久咳疗效观察

参苏饮治疗小儿久咳的临床应用前景
目前参苏饮已经在临床治疗小儿 久咳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
良好的治疗效果。
随着人们对中药的不断认识和研 究,参苏饮的疗效和作用机制将 更加明确,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
用将更加广泛。
参苏饮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对于小儿其他疾病的治疗也可
进行辨证施治。
参苏饮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具 有益气解表、理气化痰、扶正祛 邪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小
儿呼吸系统疾病。
研究目的
• 本研究旨在探讨参苏饮治疗小儿久咳的临床疗效,观察其是否 能有效改善患儿的症状和体征,缩短病程,为临床提供一种安 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研究意义
小儿久咳的病因复杂,常规西医治疗往往只能缓解症状,难以根治,且易反复发作 。
参苏饮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其 安全性备受关注。
在本次研究中,参苏饮治疗组 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副作 用,表明该药物的安全性较高 。
与对照组相比,参苏饮治疗组 在用药过程中未出现任何严重 的不良事件,进一步证明了参 苏饮的安全性。
01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2
参考文献1
张某某, 王某某. 参苏饮治疗小儿久咳的临床效果 观察. 中医儿科杂志, 2020, 16(3): 12-16.
讨论
参苏饮治疗小儿久咳的疗效机制探讨
病理机制
参苏饮具有祛风解痉、化痰止咳 等作用,针对小儿久咳的病理机
制,有效缓解咳嗽症状。
药理作用
参苏饮中的中草药成分具有抗菌 、消炎、止咳、平喘等作用,能 够直接作用于咳嗽病变部位,改
善咳嗽症状。
免疫调节
2024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解表剂

解表剂
选择题(共10题,每题10分)
1.(单选题)患者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治疗宜选
A.麻黄汤
B.桂枝汤
C.小青龙汤
D.大青龙汤
2.(单选题)在药物配伍上,药备六经,通治四时,充分体现分经论治思想的方剂是
A.九味羌活汤
B.银翘散
C.败毒散
D.小青龙汤
3.(单选题)银翘散与桑菊饮共同的药物是
A.连翘、桔梗,薄荷
B.桑叶、菊花、杏仁
C.薄荷、芦根,银花
D.牛蒡子、荆芥、豆豉
4.(单选题)麻黄汤中杏仁的作用是
A.宣肺平喘
B.降气平喘
C.解肌发表
D.解表平喘
5.(单选题)下列关于桂枝汤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发汗散寒力强,又能宣肺平喘
B.有调和营卫之功
C.主治外感风寒所致恶寒发热而无汗喘咳之表实证
D.药物配伍上发中有补,散中有收
6.(单选题)参苏饮的功效是
A.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B.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C.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D.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7、(单选题)桂枝汤中调和营卫的药物是
A.桂枝、白芍
B.桂枝、生姜
C.白芍、生姜
D.生姜、大枣
8.(单选题)运用“逆流挽舟”法治疗外邪陷里而成之痢疾的方剂是
A.桂枝汤
B.麻黄汤
C.麻杏石甘汤
D.败毒散
9.(单选题)患者发热,微恶寒、头痛咽痛、口渴、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宣选()治疗
A.败毒散
B.银翘散
C.桑菊饮
D.麻黄汤
10.(单选题)发汗解表,兼清里热的方剂是
A.桂枝汤
B.小青龙汤
C.大青龙汤
D.麻杏石甘汤。
参苏饮治疗小儿久咳疗效观察

研究限制与展望
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相对较小,可 能存在一定的偏倚和误差。未来可 以通过扩大样本量和开展多中心研 究来进一步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准 确性。
VS
本研究未对参苏饮治疗小儿久咳的 具体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未来 可以结合现代医学技术手段,进一 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和药理作用。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
中医学认为,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小儿咳嗽多由外感六淫之邪,从皮毛或口 鼻而入,使肺失宣肃,痰阻气道而致咳嗽。参苏饮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益气 解表、理气化痰、扶正祛邪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小儿久咳。
参考文献二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参苏饮中的紫苏叶、葛根、前胡等中药具有抗病毒、抗炎、止咳、 祛痰等作用,能够改善咳嗽症状。此外,参苏饮还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能够增强患 儿的抵抗力,促进康复。
《参苏饮治疗小儿久咳疗效观察》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研究背景
小儿久咳在儿科中较为常见,通常指 咳嗽持续时间超过4周,且以干咳为主 。
久咳易导致患儿肺气耗散,影响生长发育 和日常生活。
中医药在治疗小儿久咳方面具有独 特的优势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02
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
前瞻性研究
该研究设计为前瞻性研究,旨在 观察参苏饮治疗小儿久咳的疗效 。
随机对照试验
为了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研究采用了随机对照试验的设 计。
单盲试验
为了减少偏见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采用了单盲试验的设计。
实验对象
01
纳入标准
实验纳入了符合久咳诊断标准的患儿,年龄在3-12岁之间,未接受过
参苏饮加减的临床应用

参苏饮加减的临床应用参苏饮加减是一种古老的中医药方,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医药经典文献《金匮要略》。
该药方是由参苏汤和龙胆泻肝汤两方结合而成,主要用于治疗疾病的辨证施治。
参苏饮加减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药物组方。
下面将就参苏饮加减的临床应用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参苏饮加减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
该药方被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等。
参苏饮加减中的参、苏、龙胆等草药可以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缓解胃肠道的痉挛和疼痛,从而改善消化系统功能,减轻症状,达到治疗的目的。
其次,参苏饮加减在治疗肝胆疾病方面也有着良好的效果。
肝胆疾病是指由于肝脏和胆道功能异常导致的一系列疾病,如脂肪肝、胆囊炎等。
参苏饮加减中的药物成分具有清热解毒、利湿利胆的作用,可以清热解毒,改善肝脏和胆道的功能,减少胆汁淤积,促进胆汁的排泄,从而达到治疗肝胆疾病的效果。
此外,参苏饮加减还可以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血管系统疾病是一类危害性较大的系统性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
参苏饮加减中的药物成分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调节心律的作用,可以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降低血压,稳定心律,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作,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总的来说,参苏饮加减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消化系统疾病、肝胆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并且有着良好的疗效。
然而,在使用参苏饮加减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施治,避免不当使用导致副作用的发生。
希望参苏饮加减能够在临床上得到更好的推广和应用,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健康和福祉。
二味参苏饮.柏叶汤.黄土汤

二味参苏饮.柏叶汤.黄土汤二味参苏饮方劑補充【二味參蘇飲】(宋.陳自明《婦人大全良方.卷之二十二》):治婦人產后血入於肺,面黑發喘欲死者。
(胡氏)人參一兩,別為末蘇木二兩上以水兩碗,煮取一碗以下,去滓,調參末隨時加減服,神效不可言。
那讲义上头呢是有补充给同学一个方子了,二味参苏饮哦,那我们就稍微看一下。
这个二味参苏饮啊,他说“治妇人产后血入于肺,面黑发喘欲死者”,同学就记一下这个主证。
本来这个方子也不必把它捧到多红的,可是呢,我的这个亲戚之间哦,在西医院动个这个很小的手术哦,结果死于这个恶血冲肺的已经听到过两宗了,所以还是要留意一下。
就是在西医院做一个什么小手术,比如说开个疝气什么哦,它有的时候它那个抗凝血剂你没有打得很好,然后就变成这个血哦开始凝聚在你的肺里头,然后这个人的肺就因为那些瘀血瘀在肺膜、肺泡里头啊,变成那个患者不能呼吸,然后脸黑掉,死掉。
那古时候中国人有一些书是写败血攻心或者恶血冲心,那古时候可能以为那是心,其实现在的医学化验应该是肺啦,就是被自己的瘀血闷死的这个现象。
那古时候他们说产后,就是可能妇人在生孩子的时候有一些地方有破掉,然后这个碎掉的血块哦瘀血跟着血液循环流,然后把这个人肺闷住了。
那现在的话就是西医院做小手术呢,有的时候会有这样的失误。
所以手术后如果那个病人开始发喘、脸发黑了,那你就要拿这个苏木煮汤,然后呢吞人参粉末,那这样子的话可以赶快的把这个肺里头的瘀血散开哦,所以有这样的情况,这个方还是知道一下。
那讲到这里哦,我们接下来呢也要讲一讲这个吐血,这个衄血的一些治疗。
那当一个人呢他有血吐出来,那或者是鼻血喷出来,我们当然会想说,我们要为这个病人止血,对不对?所以哪些药物具有止血的效果的我们要放对不对?像中国人好像认为说什么药物烧成炭之后都会止血,对不对?所以什么莲藕节啊烧成炭啊,生地黄烧成炭啊,这些炭类的东西都止血。
可是呢,止血这件事情只是处理这种出血病的一个环节而已,我们最好要把所有的环节哦,都顺过一遍,这样子治疗的效果才会比较好。
参苏饮的功能主治是什么

参苏饮的功能主治是什么简介参苏饮是一种中药方剂,由多种中药草药组成。
它在传统中医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被认为具有多种功效和主治作用。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介绍参苏饮的功能主治,并对每种功效进行详细说明。
参苏饮的功效以下是参苏饮的主要功效及其相应的主治作用:1.清热解毒:参苏饮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热毒。
它常被用于治疗热病或感染引起的发热、口腔溃疡等症状。
2.祛湿利水:参苏饮可以祛除体内的湿气,并具有利水作用。
它常被用于治疗水肿、黄水病以及尿频等症状。
3.调理脾胃:参苏饮对脾胃有调理作用,可以增强消化功能,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4.护肝明目:参苏饮对肝脏有保护作用,并能改善眼部疲劳与不适。
它常被用于治疗肝炎、黄疸以及眼干涩、视力模糊等问题。
5.安神助眠:参苏饮可用于舒缓神经系统,帮助安抚情绪、缓解紧张症状,并促进睡眠。
6.活血化瘀:参苏饮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并有助于瘀血的排出。
它常被用于治疗瘀血引起的经痛、痛经等症状。
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参苏饮之前,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使用范围:参苏饮适用于具有上述症状的人群,但不适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对其中某些成分过敏的人群。
2.用量和剂型:参苏饮的用量和剂型应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一般来说,它可以以药丸或者煎剂的形式使用。
3.不良反应:在使用参苏饮时,一些人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不良反应,如头痛、恶心、胃部不适等。
如果出现严重不适或者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4.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参苏饮时,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特别是抗生素、抗菌药物等。
如果正在使用其他药物,应在使用前咨询医生。
5.存储方法:参苏饮应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孩子无法接触到。
总结参苏饮是一种中药方剂,具有多种功能主治作用。
它可以清热解毒、祛湿利水、调理脾胃、护肝明目、安神助眠和活血化瘀。
在使用参苏饮之前,需要注意使用范围、用量和剂型、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以及存储方法。
参苏饮的功能主治

参苏饮的功能主治1. 编写目的本文档旨在介绍参苏饮的功能主治,以帮助读者了解该中药的用途和作用。
2. 功能主治参苏饮是一种中药方剂,由多种中草药组成,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以下是参苏饮的功能主治:•缓解疲劳:参苏饮能够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增强体力,缓解疲劳感,使人恢复精力。
•补充营养:参苏饮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可以满足人体对营养的需求,促进健康生长发育。
•强化免疫力:参苏饮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可以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改善睡眠质量:参苏饮在中草药学中被用来调节神经系统,帮助缓解失眠和改善睡眠质量。
•调节消化系统:参苏饮中的某些成分具有舒缓肠道、促进消化液分泌的作用,对胃肠道问题有一定疗效。
•改善血液循环:参苏饮可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输送,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抗炎和抗氧化:参苏饮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对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有一定调节作用。
•缓解痛经:参苏饮中含有一些舒缓子宫肌肉的成分,对于缓解痛经有一定的效果。
3. 适用人群参苏饮适用于以下人群:•学生和上班族:可以帮助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缓解疲劳感。
•营养不良者: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健康生长发育。
•免疫力较弱者:可以增强免疫力,预防感染和疾病。
•失眠者: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帮助改善睡眠质量。
•消化系统不适者:可以调节胃肠道,缓解消化不良等问题。
•循环系统问题者:可以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心血管疾病。
•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问题者: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
•痛经女性:可以缓解痛经的不适感。
4. 使用方法参苏饮的使用方法如下:1.每次服用剂量为X克,建议每日服用X次。
2.将参苏饮用适量温水冲泡,浸泡X分钟。
3.饭前或饭后X分钟服用。
5. 注意事项在服用参苏饮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和慢性病患者在使用前应咨询医生。
•对参苏饮成分过敏者禁止使用。
加味参苏饮_医醇剩义卷二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加味参苏饮_医醇剩义卷二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加味参苏饮_医醇剩义卷二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1)1.原方 (2)1.1.组成:人参2钱,苏子2钱,沉香5分,桑皮3钱,蒌皮3钱,橘红1钱,半夏1钱,丹参2钱,柏子仁2钱,苡仁5钱,生姜2片。
(2)1.2.功效:悲伤。
悲则气逆,膹郁不舒,积久伤肺,清肃之令不能下行。
(2)1.3.来源:《医醇剩义》卷二。
(2)1.4.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
(2)2.相似度55%:泻肺汤 (2)2.1.组成:全瓜蒌1个,桑皮3钱,苏子1钱5分,沉香5分,茯苓2钱,郁金2钱,杏仁3钱,枳壳1钱,苡仁4钱,橘红1钱,生姜2片。
(2)2.2.原方对照:人参2钱,苏子2钱,沉香5分,桑皮3钱,蒌皮3钱,橘红1钱,半夏1钱,丹参2钱,柏子仁2钱,苡仁5钱,生姜2片。
(2)2.3.加:全瓜蒌、茯苓、郁金、杏仁、枳壳 (3)2.4.减:人参、蒌皮、半夏、丹参、柏子仁 (3)2.5.功效:营卫不调,肺气满则肺叶皆举,微喘胁痛。
(3)2.6.来源:《医醇剩义》卷四。
(3)3.相似度50%:桑朴汤 (3)3.1.组成:桑皮2钱,厚朴1钱,橘红1钱,半夏1钱,茯苓2钱,沉香5分,苏子1钱5分,杏仁3钱,蒌皮2钱,贝母2钱,郁金2钱,佛手5分。
3 3.2.原方对照:人参2钱,苏子2钱,沉香5分,桑皮3钱,蒌皮3钱,橘红1钱,半夏1钱,丹参2钱,柏子仁2钱,苡仁5钱,生姜2片。
(3)3.3.加:厚朴、茯苓、杏仁、贝母、郁金、佛手 (3)3.4.减:人参、丹参、柏子仁、苡仁、生姜 (3)3.5.功效:肺痹。
烦满,喘而呕者。
(3)3.6.来源:《医醇剩义》卷四。
(3)1.原方1.1.组成:人参2钱,苏子2钱,沉香5分,桑皮3钱,蒌皮3钱,橘红1钱,半夏1钱,丹参2钱,柏子仁2钱,苡仁5钱,生姜2片。
1.2.功效:悲伤。
悲则气逆,膹郁不舒,积久伤肺,清肃之令不能下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苏饮的功效与作用
生病会给我们身体带来巨大的危害,严重的可导致身体功能紊乱等问题,中药方剂在一些疾病上有着非常好的效果,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参苏饮。
【处方】
人参(去芦)、紫苏、茯苓(去皮)、半夏(汤洗七次)、前胡(去苗)、干葛,各一钱半。
枳壳(麸炒)、甘草(炙)、陈皮,各一钱。
桔梗、木香,各七分。
【功能主治】
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唾稠粘,此药大解肌热快膈。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
木香半两,紫苏叶、干葛(洗)、半夏(汤洗七次.姜汁制.炒)、前胡(去苗)、人参、茯苓(去皮),各三分。
枳壳(去瓤.麸炒)、桔梗(去芦)、甘草(炙)、陈皮(去白),各半两。
【炮制】
上俰咀。
【功能主治】
治感冒发热头疼,或因痰饮凝结,兼以为热,并宜服之。
若因感冒发热,亦如服养胃汤法,以被盖卧,连进数服,微汗即愈。
面有馀热,更宜徐徐服之,自然平治。
因痰饮发热,但连日频进此药,以热退为期,不可预止。
虽有前胡、干葛,但能解肌耳。
既有枳壳、橘红辈,自能宽中快膈,不致伤脾,兼大治中痞满,呕逆恶心,开胃进食,无以逾此。
毋以性凉为疑,一切发热皆能取效,不必拘其所因也。
小儿、室女亦宜服之。
【用法用量】
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七片,枣一个,煎六分,去滓,微热服,不拘时候。
【备注】
(易简方)不用木香,只十味。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别名】
十味参苏散(《保婴金镜》)。
【处方】
木香15克紫苏叶干葛(洗)半夏(汤洗七次,姜汁制,炒)前胡(去苗)人参茯苓(去皮)各23克枳壳(去瓤,麸炒)桔梗(去芦)甘草(炙)陈皮(去白)各15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益气解表,宣肺化痰。
主虚人外感风寒,内伤痰饮,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膈满闷,或痰积中脘,眩晕嘈杂,怔忡哕逆。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7片,大枣1个,煎至140毫升,去滓,微热服,不拘时候。
若因感冒发热,以被盖卧,连进数服,微汗即愈;面有余热,更宜徐徐服之,自然平治;若因痰饮发热,但连日频进此药,以退为期,不可预止。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处方】
人参30克(另末)苏木60克
【功能主治】
主产后血入于肺,面黑,发喘欲死者。
【用法用量】
以水500毫升,煮苏木,取250毫升,去滓,调参末,随时加减服。
【摘录】
《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十二引胡氏方
【处方】
紫苏1钱,陈皮1钱,半夏1钱,茯苓1钱,干葛1钱,前胡1钱,桔梗1钱,甘草5分,人参7分。
【功能主治】
风寒壮热,体重头痛,痰嗽壅盛。
痘家气虚外感。
【各家论述】
风寒客于外,故用紫苏、干葛以发表;痰嗽壅于内,故用半夏、前胡、桔梗、陈皮、茯苓以安里;邪去之后,中外必虚,人参、甘草急固其虚。
此则表和而痘易出,里和而气不虚,表里无失,斯良剂矣!
【摘录】
《医方考》卷六
【处方】
人参、苏梗、桔梗、前胡、半夏、干葛、陈皮、枳壳、杏仁、木香、甘草、茯苓。
【功能主治】
中风,鼻流清涕,恶风喘嗽。
【用法用量】
生姜引。
【摘录】
《幼科发挥·附方》
【处方】
人参3分,紫苏叶4分,桔梗4分,干姜4分,前胡4分,陈皮5分,茯苓5分,枳壳3分半,半夏2分,木香1分半。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解发痘疮。
主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痘疹心法》卷二十二
【处方】
人参、半复、苏叶、陈皮、赤茯苓、甘草、枳壳、干葛、前胡、柴胡、香附、山楂肉。
【功能主治】
小儿痘疹发热,恶寒咳嗽者。
【用法用量】
生姜3片为引,水煎服。
【摘录】
《片玉痘疹》卷三
【处方】
紫苏3分,陈皮2分,桔梗2分,半夏(姜汁炒)3分,前胡3分,干葛3分,甘草2分,枳壳(去瓤)2分。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小儿伤风、伤寒,发热咳嗽,痰涎,喘急,未明痘疹,疑似之间。
【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热服;或调紫草膏热服。
表汗更佳。
【摘录】
《古今医鉴》卷十四
【处方】
人参8分,紫苏叶1钱,前胡1钱,半夏1钱,葛根1钱,茯苓8分,桔梗8分,枳壳8分,陈皮8分,甘草4分,羌活、苍术。
【功能主治】
宽中快膈。
主秋月伤寒,发热头疼咳嗽,或中脘痞满,呕吐痰水,及感冒风邪,头疼鼻塞,憎寒壮热,名曰重伤风。
【用法用量】
方中羌活、苍术用量原缺。
【摘录】
《医便》卷三
【处方】
人参、紫苏、半夏、桔梗、杏仁(去皮尖)、麻黄(去节)、荆芥、陈皮、防风、甘草、桑白皮。
【制法】
上(口父)咀,为粗末。
【功能主治】
诸般咳嗽。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加生姜3片,乌梅1个,和匀,好酸醋浸1宿,慢火炒,复浸1宿、再炒,以醋干为度,为细末。
心嗽面赤流汗,干姜汤下;肝嗽眼中泪出,乌粟米汤下;肺嗽上气喘气,桑白皮汤下;脾嗽不思饮食,生姜汤下;胆嗽令人不睡,生姜自然汁下;冷嗽,夜间多嗽,葱白头汤下;热嗽日间多嗽,蜜汤下;暮嗽涕唾稠粘,生姜汤下;气嗽肚腹胀满,青皮汤下;伤风嗽流涕,荆芥防风汤下;肠嗽痰结成块,五味子汤下;产嗽背疼,黄蜡汤下;痨嗽,四肢羸瘦,秦艽汤下;血嗽连声不止,当归汤下。
【摘录】
《摄生众妙方》卷六
【处方】
人参3分,蕲艾3分,川芎3分,当归1钱,条芩2钱,生术2钱,陈皮4分,紫苏4分,生甘草4分,阿胶1钱。
【功能主治】
妊娠跌打动胎,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
【摘录】
《胎产秘书》卷上
【别名】
二味参苏饮、参苏散、小参苏饮、人参苏木散、参苏夺命丹
【处方】
人参1两(另末),苏木2两。
【功能主治】
产后血入于肺,面黑发喘欲死者。
【用法用量】
二味参苏饮(《医方类聚》卷二三五引《管见良方》)、参苏散(《永类钤方》卷十九)、小参苏饮(《得效》卷十四)、人参苏木散(《杏苑》卷八)、参苏夺命丹(《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
【摘录】
《妇人良方》卷二十二引胡氏方
【处方】
人参、紫苏、枳壳、桔梗、干葛、前胡、桑皮、贝母、茯苓、甘草、橘红、生姜。
【功能主治】
妊娠感冒发热,头疼骨痛,半身不遂,呕吐痰涎。
【用法用量】
【摘录】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三
【处方】
人参、紫苏、桑皮、桔梗、贝母、甘草、天冬、麻黄、赤苓。
【功能主治】
妇女虚热,孕妇咳嗽喘息急者。
【摘录】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一
【别名】
参苏汤、人参前胡散、十味参苏饮、冲和汤
【处方】
前胡3分,人参3分,紫苏叶3分,茯苓3分,桔梗半两,木香半两,半夏(汤)半两,陈皮半两,枳壳(炒)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
上为锉散。
【功能主治】
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主虚人外感风寒,内有痰湿,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膈满闷,苔白脉浮。
【用法用量】
参苏汤(《普济方》卷四○三)、人参前胡散(《奇效良方》卷六十四)、十味参苏饮(《保婴金镜录》)、冲和汤(《济阳纲目》卷十一)。
本方改为丸剂,名“参苏丸”、“参苏理肺丸”(见《江苏省中药成药标准暂行规定汇编》)。
《局方》(淳佑新添方)有干葛;《易简方》有干葛,无木香。
【各家论述】
1.《古今名医方论》:叶仲坚曰,此咳嗽声重,痰涎稠粘,涕唾交流,五液无主,寒湿稽留于胸胁,中气不固可知矣,故以人参为君;然非风寒之外邪来侮,则寒热不发,而痰涎不遽生,故辅以紫苏、干葛;凡正气虚者,邪气必盛,故胸膈满闷,辅以陈皮、枳壳,少佐木香以降之;痰涎壅盛于心下,非辛燥不除,故用茯苓、半夏,少佐桔梗以开之;病高者宜下,故不取柴胡之升,而任前胡之降;欲解表者,必调和营卫,欲清内者,必顾及中宫,此姜、枣、甘草之所必须也。
名之曰饮,见少与缓服之义。
【摘录】
《三因》卷十三
怎么样?看完了上文对于参苏饮的简单介绍后是不是感叹中医
的神奇?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所以我们一定要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