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残疾人事业“十五”统计报告
2024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24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https://img.taocdn.com/s3/m/957e3483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d7.png)
据2024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中国在残疾人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以下是相关数据的详细分析。
根据公报显示,中国残疾人口数为8550万人。
其中,男性残疾人4080万人,占总数的47.8%,女性残疾人4470万人,占总数的52.2%。
从性别分布来看,残疾人口中女性数量略高于男性。
在残疾人类别分布方面,视力残疾人占总数的18.3%,听力残疾人占总数的15.3%,言语残疾人占总数的1.1%,肢体残疾人占总数的39.4%,智力残疾人占总数的24.9%,精神残疾人占总数的0.1%。
从各类别分布来看,视力和听力残疾是中国残疾人口中比较常见的两种残疾类型。
此外,公报还统计了当年残疾人就业、教育和扶贫方面的数据。
就业方面,残疾人就业率为50.6%,比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
教育方面,残疾人入学率为81.8%,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扶贫方面,共有11.4万扶贫对象中的残疾人成功脱贫。
这些数据反映了中国政府在残疾人事业发展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此外,公报还提到了2024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其中,残疾人基本保障水平仍然不够,部分残疾人生活较为困难,特殊康复服务和辅助器具供给量不足。
此外,残疾人脱贫率仍然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贫困残疾人的扶持力度。
综上所述,2024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辽宁省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领导及成员调整
![辽宁省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领导及成员调整](https://img.taocdn.com/s3/m/d2797d2783d049649a66580f.png)
所 有 成 员 作 了 相 应 调 整 。 调 整 后 的 省 政 府 残 疾 人 工 作 委 员 会 成 员 名
单 如 下 :
主
任 崔枫林 :
省 政 府 副 省 长
副主任 王永威 :
省 政 府 副 秘 书 长
吴 玉 新 省 残 联 党 组 书 记 、 理 事 长
唐 抑 非 省 发 展 改 革 委 副 主 任
辽 宁 省 决 定 崔 枫 林
副 省 长担任省政府残疾人工作委 员 会主 任 ,
省 政 府 副 秘 书 长 王 永 威
协 助 崔 枫林 副 省 长 工作 ,
Hale Waihona Puke 并 担 任 省 政 府 残 疾 人 工 作 委 员 会 副 主 任 。
根据机构 和 人员 变 动 情况 ,
省 政 府 残 疾 人 工 作 委 员 会 办 公 室 对
辽宁 省人民 政府公报 20 1 9 . 1 1
杨 青 省 直 机 关 工 委 副 书 记
房 秋 红 省 委 省 政 府 信 访 局 副 局 长
王 学 来 省 科 技 厅 副 厅 长
王 丹 群 省 工 业 和 信 息 化 厅 副 厅 长
20 1 9 . 1 1 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 3 9
赵 瑞 省 民 族 和 宗 教 委 副 主 任 潘 春 吉 省 公 安 厅 党 委 副 书 记 、 分 管 日 常 工 作 副 厅 长 高 凤 龙 省 司 法 厅 副 厅 长 白 光 省 住 房 城 乡 建 设 厅 副 厅 长 朱 红 省 交 通 运 输 厅 副 厅 长 敖 凤 玲 省 农 业 农 村 厅 副 厅 长 王 晓 江 省 文 化 和 旅 游 厅 副 厅 长 刘 绍 辉 省 应 急 厅 副 厅 长 赵 洪 斌 省 政 府 外 办 副 主 任 胡 彦 伟 省 税 务 局 副 局 长 惠 银 安 省 市 场 监 管 局 副 局 长 朱 文 彪 省 广 电 局 副 局 长 王 芳 省 体 育 局 副 局 长 江 永 平 省 统 计 局 副 局 长 刘 洪 涛 省 医 保 局 副 局 长 高 营 省 军 区 政 治 工 作 局 副 主 任 魏 峰 省 总 工 会 副 主 席 杨 斌 团 省 委 副 书 记 廖 红 宇 省 妇 联 副 主 席 张 军 沈 阳 海 关 关 税 处 副 处 长 黄 新 天 大 连 海 关 副 关 长 姜 巍 人 民 银 行 沈 阳 分 行 工 会 主 任 宋 竹 林 民 航 东 北 管 理 局 副 局 长 裘 少 士 农 业 银 行 辽 宁 分 行 副 行 长 李 玉 旦 中 国 铁 路 沈 阳 局 集 团 有 限 公 司 副 总 经 理 办 公 室 主 任 : 吴 玉 新 ( 兼 ) 省 残 联 党 组 书 记 、 理 事 长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十五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前期研究重点课题暨2024年度中国残联课题指南公告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十五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前期研究重点课题暨2024年度中国残联课题指南公告](https://img.taocdn.com/s3/m/e0473a68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48.png)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十五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前期研究重点课题暨2024年度中国残联课题指南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公布日期】2024.04.08•【文号】•【施行日期】2024.04.08•【效力等级】团体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残疾人保障正文“十五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前期研究重点课题暨2024年度中国残联课题指南公告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好中国残联八代会工作部署,为编制“十五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根据《中国残联课题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现面向社会各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发布本年度中国残联课题指南。
一、研究方向(一)残疾人事业发展战略1. 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残疾人事业重要论述研究阐释2.“十五五”残疾人事业发展基础及阶段性特征研究3.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人口老龄化对“十五五”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影响研究4.“十五五”残疾人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机遇和困难挑战5.“十五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思路研究6.浙江助残共富行动成效评估研究7.新时代残疾人观及其对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用研究(二)残疾人社会保障8.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9.成年残疾人监护与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制度研究10.特殊需要信托制度建设研究11.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制度和服务平台建设研究12.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长效保障机制研究13.残疾人参加长期护理保险相关政策研究14.残疾人就业保护和就业促进制度研究15.稳定和促进残疾人集中就业政策研究16.加强残疾人就业与社会保障政策衔接研究17.完善残疾人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残疾人家庭增收研究18.低收入残疾人家庭增收路径研究(三)残疾人关爱服务19.健全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研究20.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21.推动助残服务与养老托育服务协调发展研究22.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研究23.残疾人康复服务提质增效关键措施研究24.居家康复服务规范研究25.残疾人辅助器具产品质量检验监测监督管理研究26.残疾人教育质量提升路径研究27.残疾人融合教育支持保障体系研究28.盲文和手语信息化研究29.心智障碍者(以孤独症人士为重点)全生命周期服务研究30.残疾人家庭支持体系研究31.精神障碍者社会融合主要问题研究32.开发适合残疾人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研究33.残疾人群体社会舆情引导机制研究34.新媒体时代残疾人事业全媒体传播能力建设研究35.基层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能力建设研究36.社会力量助残激励机制研究37.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服务主要途径与方式研究(四)残疾人事业发展要素保障38.残疾人事业法制建设研究39.残疾人服务科技创新和应用研究40.残疾人事业资金投入可持续保障机制研究41.残疾人口基础调查制度研究42.残疾人事业区域协调(可选一区域)发展研究43.深化“一带一路”残疾人事务交流与合作研究44.基层残疾人服务能力建设研究(包含在基层乡镇推广建设“残疾人之家”研究)45.残疾人事业人才培养研究(专职、专业、志愿者三支队伍建设)46.残疾人服务标准体系研究二、申报要求(一)申报条件按照《中国残联课题管理办法》规定,申请人原则上须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副处以上行政职务或博士学位,残疾人服务机构、残疾人事业研究基地、一线残疾人工作者等可适当放宽条件。
2024年残疾人事业十年发展状况总结
![2024年残疾人事业十年发展状况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627274a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46.png)
2024年残疾人事业十年发展状况总结
2024年残疾人事业在过去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发展进展。
以下是对其状况的总结:
1. 政策支持:在过去的十年里,政府加强了对残疾人事业的政策支持。
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相继出台,为残疾人权益保障、社会融合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2. 社会环境改善:社会对残疾人的认知和包容度有了显著的提高。
社会舆论逐渐转变,更加注重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和平等参与。
公共设施和交通基础设施的无障碍化建设也得到了大力推进,为残疾人的生活提供了更便利的环境。
3. 服务体系建设:残疾人服务体系持续完善。
医疗、康复、教育、就业等领域的服务系统建设得到了加强,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积极承担起服务残疾人的责任,为他们提供包括康复训练、教育培训、职业指导等在内的全方位服务。
4. 就业机会增加:过去十年间,残疾人的就业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政府鼓励企事业单位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对残疾人就业的支持力度。
同时,残疾人创业和自主就业的氛围也得到了鼓励和支持。
5. 教育优质化:教育领域对残疾人的关注度明显提高。
从幼儿园到高等教育,各级学校陆续建立了相应的特殊教育班级或学校,为残疾人提供了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教育教学方式也逐渐适应残疾人的特殊需求,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2024年残疾人事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政策支持、社会环境改善、服务体系建设、就业机会增加和教育优质化等
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为残疾人的权益保障和社会融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024年残疾人就业现状分析报告
![2024年残疾人就业现状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dfff129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21.png)
2024年残疾人就业现状分析报告残疾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就业状况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生活质量和社会融入,也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公平正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残疾人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报告旨在对 2024 年残疾人就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残疾人就业的总体状况2024 年,残疾人就业形势有所改善,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残疾人就业人数在逐步增加,但与健全人相比,就业率仍相对较低。
在已就业的残疾人中,大部分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和服务行业,如制造业、零售业、餐饮业等。
而在高科技、金融等高附加值行业,残疾人就业比例极小。
二、残疾人就业的主要途径1、按比例就业按比例就业是国家推动残疾人就业的重要政策之一。
许多企业按照规定,必须安排一定比例的残疾人就业。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企业为了完成任务,往往只是形式上招聘残疾人,并未真正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岗位和发展机会。
2、集中就业一些专门为残疾人设立的福利企业,为残疾人提供了相对集中的就业机会。
但这类企业数量有限,且部分企业由于经营困难,所能提供的岗位和待遇也不尽人意。
3、自主创业随着政策的支持和社会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残疾人选择自主创业。
他们在电商、手工制作、农业养殖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自主创业面临着资金、技术、市场等多方面的困难,成功率相对较低。
4、灵活就业如兼职、临时性工作等灵活就业形式,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
但这类就业往往稳定性差,收入也难以保障。
三、残疾人就业面临的问题1、就业歧视仍然存在尽管社会对残疾人的观念在逐渐改变,但在就业市场上,残疾人仍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歧视。
一些用人单位对残疾人的能力存在偏见,认为他们工作效率低、风险高,不愿意招聘残疾人。
2、教育和培训不足残疾人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导致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许多残疾人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和知识,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就业需求。
辽宁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辽宁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fc535cb7cfc789eb172dc8f4.png)
辽宁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我省有224.2万残疾人,占人口总数的5.3%。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国发〔2015〕7号)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16〕13号)精神,进一步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依据《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残疾人事业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期间,辽宁残疾人事业牢牢抓住国家及省委、省政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战略机遇期,认真贯彻落实《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辽委发〔2009〕4号),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为重点,以健全和完善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根本,圆满完成了“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残疾人事业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5年来,相继出台贫困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和困难家庭依靠父母等类似家庭供养的成年重度残疾人单独申请低保,以及残疾人医疗、教育、就业、公共服务等一系列- 1 -托底性特惠政策,全省有80%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和康复服务,近38万城乡贫困残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扶持35万余名农村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为75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实施危房改造;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提高到93.5%,资助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2.6万人;培训各类残疾人120699名,实名制安置残疾人就业62277名;通过社区、家庭和机构为3.86万名残疾人提供了托养照料服务,为贫困残疾人免费发放辅助器具20余万件;在2136个社区和31425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投资3亿元资金,建设19个残疾人康复和托养等综合服务设施,基层残疾人服务条件得到切实改善。
“十二五”期间,我省残疾人事业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然面临诸多困难:残疾人总体生活状况与全省社会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在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教育、就业、权益保障、社会参与等方面还存在很多困难;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完备,特惠政策比较少,保障标准较低、覆盖面较窄,基本公共服务社会化进程刚刚起步,资源相对匮乏,与残疾人实际需求尚有较大差距;残疾人事业投入不足,服务设施和专业人才队伍匮乏;歧视残疾人、侵害残疾人权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辽宁省财政厅 辽宁省地方税务局 辽宁省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辽宁
![辽宁省财政厅 辽宁省地方税务局 辽宁省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辽宁](https://img.taocdn.com/s3/m/0d7de0bdd1f34693daef3eaf.png)
乐税智库文档财税法规策划 乐税网辽宁省财政厅 辽宁省地方税务局 辽宁省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辽宁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标 签】征收使用管理,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颁布单位】辽宁省财政厅,辽宁省地方税务局,辽宁省残疾人联合会【文 号】辽财非 (2016)415号【发文日期】2016-06-29【实施时间】2016-09-01【 有效性 】全文有效【税 种】其他税费各市、绥中县、昌图县财政局、地税局、残疾人联合会: 现将《辽宁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5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申报征收工作,自20I6年9月1日开始。
辽宁省财政厅 辽宁省地方税务局 辽宁省残疾人联合会 2016年6月29日 辽宁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笫一条 为了规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残疾人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税[2015]72号)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笫二条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以下简称保障金)是为保障残疾人权益,由未按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缴纳的资金。
笫三条 辽宁省行政区域内保障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笫四条 本办法所称残疾人,是指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上注明属于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的人员,或者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1至8级)的人员。
笫五条 保障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应当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
第二章 征收缴库 笫六条 根据《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7%。
大连残联调查报告
![大连残联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cbfc950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b6.png)
大连残联调查报告大连残联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大连市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辽宁省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作为一个现代化城市,大连市一直致力于改善残疾人的生活条件,提供平等的机会和权益保障。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连市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和需求,大连残联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大连市残疾人的基本情况、生活需求以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大连市残疾人进行,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共发放了1000份问卷,回收了900份有效问卷。
个别访谈则选择了10位残疾人代表,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和需求。
四、调查结果1. 残疾人的基本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连市残疾人的数量约为20万人,其中男性占比52%,女性占比48%。
残疾人的残疾类型主要包括肢体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和智力残疾,其中肢体残疾占比最高。
2. 生活需求和困难调查显示,大连市残疾人的生活需求主要包括医疗保障、教育机会、就业机会和社会参与。
其中,医疗保障是残疾人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他们普遍认为医疗费用过高,医疗资源分配不均。
此外,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也是他们面临的重要问题,许多残疾人表示在教育和就业领域存在歧视和不公平待遇。
3. 社会支持和服务调查显示,大连市残疾人对社会支持和服务的需求较高。
他们普遍认为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和支持不够,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帮助和关注。
此外,残疾人对于无障碍设施和交通便利性的需求也十分迫切。
五、政策建议基于以上调查结果,大连残联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1. 加强医疗保障:政府应该加大医疗保障力度,降低残疾人的医疗费用负担,提高医疗资源的分配公平性。
2. 促进教育机会: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大对残疾人的教育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和资源,确保残疾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
3. 提供就业机会: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残疾人就业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为残疾人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
沈阳市沈北新区残疾人的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沈阳市沈北新区残疾人的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204c3b2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16.png)
沈阳市沈北新区残疾人的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1. 引言1.1 研究背景引言:残疾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残疾人的权益和生活质量。
沈阳市沈北新区作为辽宁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区域,其残疾人群体的现状备受关注。
近年来,沈北新区残疾人的人数逐渐增加,他们在教育、就业、生活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关注也日益加强,但依然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沈北新区残疾人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解决对策,本研究旨在为加强残疾人权益保障和促进他们融入社会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了解沈阳市沈北新区残疾人的现状,分析影响其融入社会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政府部门及社会公众提供参考,帮助残疾人获得更多支持和关注,促进其融入社会,实现平等权利和机会。
希望通过研究成果,引起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群体的关注,推动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促进整个社会的包容和共融发展。
2. 正文2.1 沈阳市沈北新区残疾人的现状分析沈阳市沈北新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沈阳市重点建设的新区之一。
在沈北新区,残疾人的现状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残疾人群体数量较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沈北新区的残疾人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以身体残疾和智力残疾为主,这也给社会各方面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残疾人就业形势严峻。
由于残疾人在身体或智力上存在一定的障碍,导致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受到一定程度的歧视。
很多残疾人找工作都面临着困难,也存在着就业机会稀缺的现象。
残疾人的社会融入程度较低。
由于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得到特殊的照顾和关爱,导致他们与普通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相对较少,社会融入的程度也较低。
沈阳市沈北新区的残疾人现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
2.2 影响残疾人融入社会的因素分析一、身体障碍造成的障碍:残疾人由于身体上的障碍,可能会遇到诸如无法独立行走、无法正常听觉、视觉等问题,这些身体上的障碍限制了他们在社会中的活动和参与程度。
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工作总结
![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b0aa9f7eff9aef8951e062b.png)
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工作总结省委、省政府决定用三年时间对全省残疾人基本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意义十分重大,这是我区残疾人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省政府电视电话会议后,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残疾人工作者积极努力,辛勤劳动,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的精神,圆满完成了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领导、组建了机构。
为了加强对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工作的领导,圆满完成省委、省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我区成立了由区委常委、副区长张海儒同志任组长、区民政、财政、卫生、残联、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区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工作的领导和协调。
同时设立了办公室,抽调专人办公,各乡镇街道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办公室,并抽调了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人员,组建了精干的调查队伍,为确保优质、按时完成调查任务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制定了实施方案。
按照省、市领导的部署,结合我区实际,经广泛征求意见后,制定了我区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工作的实施方案,由区政府直接下文,各乡镇街道也根据本单位实际,制定了具体的调查工作方案.残疾人工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尺度,没有**区残疾人的小康,就没有**区人民的小康,残疾人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他们要忍受着正常人所不具有的疼痛和创伤,在生活上、语言上、心理上尊重他们、关爱他们是我们人类的良知。
我们党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视察上海世博会生命阳光馆时曾说过“让生命的阳光照耀着每位残疾人的心灵”。
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怀.开展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掌握残疾人的基本情况,才能为党和国家科学制定宏观政策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才能科学的制定残疾人事业未来的发展规划和有关残疾人法律、法规、政策.才能摸清我区残疾人的家底,才能搞好服务。
才能使残联真正履行代表党和政府,管理好、教育好、服务好广大残疾人的职能。
2024残疾人事业十年发展状况总结
![2024残疾人事业十年发展状况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0c4b23e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48.png)
2024残疾人事业十年发展状况总结
截止2024年,残疾人事业在过去的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改善。
以下是对2024年残疾人事业十年发展状况的总结:
1. 政策框架建立:政府机构建立了更加完善和全面的政策框架,旨在保障残疾人的权益,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2. 教育和培训:残疾人教育和培训体系得到了大力改善和扩展,包括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和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
3. 就业和职业培训:残疾人就业机会得到了增加,并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鼓励雇主提供包容性就业环境。
此外,也提供了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就业前景。
4. 健康和医疗服务:对残疾人的健康和医疗服务提供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政府加大了对残疾人康复设施和医疗机构的投入,改善了残疾人接受医疗服务的条件。
5. 社会融合和意识提升:通过各种倡导和宣传活动,提高了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鼓励社会各方面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便利,促进残疾人融入社会。
6. 辅助设备和技术创新:在过去的十年中,辅助设备和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创新,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提高了他们生活的质量。
总的来说,2024年残疾人事业在过去的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政府的关注度和投入有所增加,社会对残疾人的认识和理解有所提升,残疾人的权益得到了更好的保障和实现。
然而,仍然有改进的空间,需要继续努力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为残疾人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第 1 页共 1 页。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的通知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90a33d17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0e.png)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1.01•【字号】辽政办发〔2022〕6号•【施行日期】2022.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残疾人保障正文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辽宁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1月1日辽宁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保障残疾人民生、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安排,制定本规划。
一、编制背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对残疾人格外关心、格外关注。
“十三五”时期,我省残疾人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目标。
残疾人事业政策法规体系更加完善,残疾人民生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116183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脱贫,城乡新增48245名残疾人就业。
全省1.46万名55—59周岁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重度残疾人得到生活补助,补助标准提高至每月108元。
27.8万名贫困残疾人得到生活补贴,39.1万名重度残疾人得到护理补贴。
21953名残疾人享受托养服务。
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连续列为省政府重点民生实事,为6万余户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在全国率先实现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全覆盖。
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大连市残疾人事业十五规划.doc
![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大连市残疾人事业十五规划.doc](https://img.taocdn.com/s3/m/5f5bf786f7ec4afe05a1df6f.png)
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连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大连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六年七月十一日大连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为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状况,推动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依据国家、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残疾人事业发展主要成果《大连市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2001年—2005年)》实施5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在中国残联和辽宁省残联的指导、帮助下,经各方面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残疾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5 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规划、狠抓落实,有关部门各负其责,采取一系列扶持政策,投入专款8600余万元直接用于发展残疾人事业。
具有国内一流水准的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建成使用,10个区市县及大连开发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全部投入使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残疾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8万余名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康复服务,246万例白内障患者在白内障复明工程中重见光明,其中7000余名贫困患者得到免费治疗,圆满完成了辽宁省白内障复明工程试点任务;4万多贫困残疾人家庭得到帮扶救助,13万余名残疾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11万余名残疾人实现就业,为8000名贫困肢体残疾人免费配发了轮椅,7000余名贫困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得到资助,500余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在安居工程中改善了住房。
人文关怀有效显现。
重新修订了《大连市扶助残疾人规定》;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我市被评为全国首批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市。
残疾人自强精神充分展示。
区市县残联配齐了残疾人干部,600余名残疾人走上了社区残协专职委员工作岗位;我市残疾人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上共获奖牌300余枚,其中金牌100余枚;涌现出一大批富有时代气息的残疾人自强典型。
残疾人就业工作者知识竞赛题库 (1)
![残疾人就业工作者知识竞赛题库 (1)](https://img.taocdn.com/s3/m/ed4067ea2af90242a995e513.png)
残疾人就业工作者知识竞赛题库第一部分就业知识竞赛试题1、《长江新里程计划》盲人保健按摩师培训项目是谁与中国残联的合作项目?答:香港李嘉诚先生2、什么是零就业家庭?答:(辽劳社发[2005]31号)规定:“零就业家庭系指我省境内城镇同一户口,家庭成员中具有法定劳动年龄、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人员均处于失业或离岗状况的家庭”。
3、根据省财政厅印发的《辽宁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缴和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辽财综字〔1997〕359)规定:保障金的使用每年应参照什么比例安排使用?答:培训费大于50%,奖励费小于20%,扶持费小于20%劳动服务机构工作经费10%左右。
4、根据关于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问题的通知规定: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范围是什么?答:本省行政区域内未安排残疾人就业和安置残疾人业达不到在职职工(含固定工、合同工、临时工和计划外用工)总数 1.7%比例(含已安排人数)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
5、10月21日,市残联在市政府会议召开了表彰大会的全称是什么?答:抚顺市第四次残疾人自强模范助残先进表彰。
6、今年市残联党员走进残疾人,宣传残疾人典型出版一本书的名字是什么?答:《抚顺海迪之歌》。
7、根据劳动保障政策问答的定义,按从事工作的时间划分,就业可分为几种?答:全日制就业和非全日制就业;9、中央7号文件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意见一共提出几方面内容?多少条?答:共7方面内容,22条。
10、我国目前各类残疾人多少人,涉及2.6亿家庭人口答:8300万人11、中央7号文件提出: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增强残疾人的什么能力?答:就业和创业能力。
12、对虚报安置残疾人就业人数,拒绝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单位,所在地的市或县人民政府应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并限期改正,补交应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逾期缴纳部分按每月5‰加收滞纳金是否正确?答:不正确。
(每日)《按比例分散安置残疾人就业规定》13、职业介绍的程序是什么?答:接待登记;提供信息;求职和用人面谈。
辽宁省人民政府批转辽宁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年)的通知
![辽宁省人民政府批转辽宁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年)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49796c88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f4.png)
辽宁省人民政府批转辽宁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6.29•【字号】辽政发[2006]30号•【施行日期】2006.06.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残疾人保护正文辽宁省人民政府批转辽宁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年)的通知(辽政发[2006]30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省政府同意省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制定的《辽宁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年)》,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六月二十九日辽宁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年)为进一步改善全省残疾人的生存状况,推动我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与构建和谐辽宁战略目标相适应,依据《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精神,制定《辽宁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年-2010年)》。
一、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执行情况和残疾人事业面临的任务《辽宁省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2001年-2005年)》实施五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关心残疾人、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以省政府确定实施的10项爱心助残工程为载体,创新工作思路,全面完成各项任务指标,残疾人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一)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更加文明。
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日益深入人心,人道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弘扬;社会各界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扶残助残活动,为满足残疾人基本生活需求和平等参与社会生活解决了大量实际困难,扶残助残的文明社会风尚更加普及深入;新闻媒体积极宣传残疾人事业,进一步营造了关爱残疾人的舆论氛围;残疾人事业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全社会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法治环境进一步改善。
辽宁省老年残疾人现状分析
![辽宁省老年残疾人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b24a06e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30.png)
辽宁省老年残疾人现状分析目的评估辽宁省农村残疾老年,人功能现状及辅具需求为残疾老年人辅具配置及康复管理模式的构建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2020年选取辽宁省15个深度贫困地区农村残疾老年人929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残疾情况调查表、残疾老年人适配辅助器具评估表进行功能现状及辅具需求评估结果1级残疾(极重度残疾)16.0%(149/929),2级残疾(重度残疾)占50.1%(465/929),3级残疾(中度残疾)占19.2%(178/929).4级残疾(轻度残疾)占14.7%(137/929).残疾老年人主要在长距离步行、洗澡、如厕、排便控制、短距离步行、下蹲、转移方面存在困难占残疾老年人的比例分别为89.8%(834/929).84.9%(789/929)、82.6%(767/929).79.9%(742/929)、76.6%(712/929)、76.1%(707/929).60.5%(562/929).且随着残疾等级严重程度的加重,存在洗澡、短距离步行、转移、购物、准备膳食困难的老年人占各自残疾等级老年人的比重越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残疾老年人对普通轮椅需求最大其次是防压力性损伤床垫和四脚手杖需求率分别为56.39%(523/929)、9.4%(87/929).7.0%(65/929).不同残疾等级老年人对普通轮椅、防压力性损伤床垫、四脚手杖、坐便椅、带坐便器轮椅、普通手杖需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辽宁省农村残疾老年人以中重度残疾为主,主要为肢体残疾,在生活自理和日常生活活动方面存在较大障,对普通轮椅、防压力性损伤床垫、四脚手杖的需求高,未来应根据农村残疾老年.人功能和辅具需求评估结果制订进一步的干预措施及构建康复管理模式,以满足残疾老年人护理及康复需求,提高其生命质量。
市残联“十五”工作总结
![市残联“十五”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7e24ce0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62.png)
市残联“十五”工作总结前言如今,残疾人的权益保障已成为一个国家重要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政府对残疾人的关爱也越来越多,残疾人权益保障机构的建设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市残联作为全市残疾人权益保障机构之一,在“十五”期间做出了重要的工作和贡献。
本文就市残联“十五”工作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
市残联“十五”工作总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市残联在“十五”工作期间,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残疾人的社会认知度和生活保障意识。
市残联主要开展了以下宣传教育活动:1.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
市残联与部分有关部门合作,开展了包括计算机、手工艺、美容美发等多项职业技能培训,帮助残疾人提升自身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2.残疾人权益保障宣传。
市残联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普及残疾人的权益保障法规和政策,努力促进公众对残疾人权益保障机构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3.残疾人文化活动。
市残联组织了一系列文艺、体育活动,增强残疾人内心世界的审美情趣和身体素质,同时增进残疾人之间的交流和文化交融。
推进残疾人辅助器具和服务项目建设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残疾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
为了更好地满足残疾人生活的需求,市残联积极推进残疾人辅助器具和服务项目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信息的收集和发布。
市残联与多家残疾人辅助器具研发企业合作,推进辅助器具的供应,帮助残疾人更加便捷地获取相关信息和产品。
2.残疾人服务项目体系的建设。
市残联通过市级、区级残疾人服务中心的建设,推进残疾人服务项目体系的完善。
同时,市残联积极开展服务项目的宣传工作,提高残疾人的知晓度和介入率。
残疾人群体生活保障工作市残联在“十五”期间,组织实施了多项残疾人群体生活保障工作,帮助残疾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残疾人医疗保障。
市残联与多家医疗机构合作,提供包括健康咨询、预约挂号、住院指导等医疗保障服务,为残疾人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2.残疾人生活救助。
沈阳市沈北新区残疾人的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沈阳市沈北新区残疾人的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b1d02fc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2c.png)
沈阳市沈北新区残疾人的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沈阳市沈北新区是辽宁省的一个新兴城市,近年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然而在残疾人的生活与就业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沈北新区残疾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以期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一、现状分析1. 残疾人数量及类型根据沈北新区残疾人联合会的统计数据,全区范围内残疾人总数约为3万人。
其中以肢体残疾和视力残疾为主,其次是听力残疾和智力残疾。
残疾人的数量较多,涉及的残疾类型也比较广泛。
2. 生活状况残疾人的生活状况较为困难。
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许多残疾人无法从事正常的工作,生活来源有限。
部分残疾人家庭条件较差,生活质量低下。
在教育、医疗和就业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3. 就业困难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采用残疾人,但实际上很多残疾人仍然面临着就业困难。
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对残疾人的偏见,另一方面是残疾人的技能和工作能力也存在一定的限制。
4. 社会融合程度低残疾人在社会上的融合程度相对较低。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对残疾人存在一定的歧视和偏见,这使得残疾人更加难以融入社会。
残疾人在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也比较匮乏,这使得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
二、解决对策1. 加强政府扶持政府应当加大对残疾人的扶持力度,增加残疾人的就业机会。
重视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鼓励企事业单位多招用残疾人,建立残疾人专项就业培训基地,提高残疾人的就业能力。
2. 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建立健全的残疾人福利保障体系,加大对残疾人的救助力度。
加强对残疾人的康复和医疗服务,推动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和慈善机构为残疾人提供各类援助。
3. 提升公共设施完善残疾人的无障碍设施,在公共场所、交通工具和建筑物中设置轮椅通道、残疾人专用厕所等设施,方便残疾人的出行,提升他们的生活便利性。
4. 加大宣传教育加强对残疾人权益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对残疾人的认知和理解,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促进残疾人融入社会大家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五”期间辽宁省残疾人事业统计报告《辽宁省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实施5年来,我省残疾人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国残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好机遇,以缩小残疾人生活水平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的差距为主攻目标,以省政府确定实施的10项爱心助残工程为载体,围绕全省中心工作,顺应发展大局,依靠政府,动员社会,争取支持,创新思路,全面完成了《辽宁省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康复项目执行情况“十五”期间,我省各项康复工作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较大突破:康复工作基础和体系进一步得到了巩固和加强;社会化的康复工作格局和工作网络得到充实和完善;康复经费投入逐年增加,使用更加科学规范;康复保障体系和长效工作机制初步建立;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社会环境和残疾人康复意识有了明显的改进和提高。
1.白内障复明2002年至2004年,省政府先后投入1450万元,各市、县区匹配1500万元,共计2950万元,有计划地在全省实施“白内障无障碍省”光明行动,计划任务数61500例,累计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102046例,累计完成率166%,脱盲率达到98%,人工晶体植入率达96%。
另外,2003年和2004年“光明行动”期间,免费为贫困白内障患者手术39158例。
白内障无障碍工作已进入实质性阶段,“白内障无障碍省”条件基本成熟,全省广大白内障患者已经从2005年起享受到白内障复明无障碍服务。
2.低视力康复“十五”期间,我省规范了低视力康复机构,建立和完善一批低视力康复点,省低视力中心、社区康复指导办积极开展工作,较好地发挥了对全省指导和辐射作用。
全省14个市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在残联系统康复机构或各大医院眼镜店开设低视力助视器专柜24个,为5747名低视力者配用助视器,培训家长2077名,分别完成任务数128%、231%,并对他们进行视功能训练,恢复和增强了他们的生活能力。
3、聋儿康复训练我省制定了《辽宁省救助贫困聋儿康复训练项目实施方案》,加强省聋儿康复中心机构建设,完善聋儿康复工作体系,聋儿康复基本形成了以省中心为龙头,市聋儿语训部为骨干,基层语训班为依托,社区家庭为基础的聋儿语训康复体系,开展聋儿早期筛查,实施早期干预。
目前,市级以下聋儿康复训练机构29个,对2679名聋儿进行听力语言训练,其中,机构训练1906人,家庭训练773人,“听力助残”助听器供应1497台,5年来,入普幼普小率达到25%,共培训3486名聋儿家长,完成任务数128%。
4.精防病防治康复“十五”期间,我省的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切实纳入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工作日程和相关部门业务范畴,制定出台了《辽宁省全面实施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方案》,各精防工作市县,按国家精防工作要求,从建立完善组织管理网络、技术指导网络和康复治疗网络入手,全面推进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
在广泛宣传、业务培训、摸底调查、规范表卡的基础上,对病人实施有效的监护、管理、治疗和康复。
五年来,全省投入资金400多万元,国家精防工作试点市县达到10个,覆盖人口超过2641.3万人,精神病检出率6.2‰,检出人数达到 13.6万人,监护率90%以上,8000余人次的贫困精神病患者接受免费或减费治疗或服药。
5.麻风畸残康复“十五”期间,我省各级残联与卫生部门密切配合,依托麻风病院开展麻风畸残者调查摸底,大连、本溪、阜新等市积极开展麻风畸残者康复训练,共对17名麻风畸残者实施矫治手术,发放辅助用品2180余件,为麻风畸残者捐赠生活用品价值3万多元。
6.用品用具供应服务“十五”期间,省、市、县用品用具供应站顺应工作需要转变理念,由原经营型转变为服务型,组织开展了全省残疾人用品用具需求调查,残疾人用品用具品种及供应服务越来越贴近残疾人的需求。
5年中,共建省、市、县三级用品用具站39个、普及型假肢装配站9个,完成普及型假肢装配2275例,矫器装配总例数4875例,分别完成任务数的102%、163%,用品用具供应160597件,完成任务数的161%。
7.康复训练与服务残疾人社区康复作为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重要推进手段及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基础和重中之重,不断加大人力、财力投入和基层康复培训力度,通过有效整合社区康复资源,为残疾人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康复服务。
在96个县区开展社区康复工作的基础上,规范抓了30个农村县(市)区和11个城区的社区康复工作,全省共投入经费近300万元,大力推进社区康复工作在基层全面开展,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的社区康复服务模式基本形成。
5年来,通过城市社区康复机构和农村康复站点,对9901名肢残者进行系统康复训练,对5297名智力残疾儿童和1772名脑瘫儿童训练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认知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康复训练,其中,机构训练2591人,家庭训练2706人,分别完成了“十五”任务数的121%、126%。
9.康复服务机构“十五”期间,我省各市县康复机构建设取得新进展。
沈阳、鞍山、辽阳、朝阳、盘锦、葫芦岛等市以各种方式新建或改扩建了市级康复机构,各县(市)区也在残联综合设施中专门建立了残疾人康复机构,积极开展康复训练与服务。
其中,市辖区新开展数56个,县(市)新开展数40个,分别完成任务数112%、114%。
10、存在主要问题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康复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具体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康复经费投入远远不能满足残疾人康复需求,贫困残疾人康复救助力度还明显不够。
二是基层康复专业人才不足,康复机构服务能力较低,现有人员缺乏系统培训。
三是残疾人康复保障体系和医疗救助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四是康复工作受地区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发展不平衡,西北部几市的贫困县、偏远县经济困难,残疾人康复服务水平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
二、残疾人教育培训工作情况1.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十五”期间,我省教育工作资助面逐渐扩大,残疾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了进一步保障。
目前,现有特殊教育学校75所,其中盲校1所、聋校24所、盲聋合校5所、弱智学校23所、综合学校22所。
在校学生14330人,其中,盲生1377人、聋生5421人、弱智生7532人。
5年来,我省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2%,城市和发达地区达95%。
截止2005年未,我省学龄残疾儿童少年15397人,其中,盲、聋、弱智儿童分别是1613人、5739人、8045人。
5年来,我省残疾儿童早期教育发展迅速,有聋幼儿早期康复教育机构60个,各地有一些幼儿园开展了残健幼儿一体化教育实验工作。
到2005年底,全国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总数为4661人,其中视力残疾406人,听力残疾563人,智力残疾134人,肢体残疾1145人,精神残疾438人,多重残疾769人。
应救助的未入学的学龄贫困残疾儿童少年是2051人,其中:城市是710人,农村是1341人。
2.职业技能培训。
“十五”期间,我省依托社会办学机构,积极开展大众化的城镇和农村残疾人培训。
5年来,残疾人教育培训机构已发展到52所,比“九五”末增加35所,累计189544人残疾人接受了职业教育与培训,其中,城镇培训64742人、农村培训124802人,总数比“九五”末增加32602人。
充分利用已有的场地、师资、设备,为残疾人就近就地提供技能培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阜新、抚顺、本溪等三个嘉道理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援助项目点运作成功,效果突出,得到了嘉道理项目检查组的高度评价,并召开了嘉道理项目总结会,推广了我省的做法。
3.残疾人高等教育我省协调有关部门下发《关于在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中进一步贯彻落实残疾生政策的通知》,残疾人高等教育工作稳步发展,基本上杜绝了普通高校拒绝招收残疾生现象。
五年来,累计有458名残疾人进入高等院校就读,100%录取符合条件的上线残疾考生。
我省开办2所特殊教育普通高中,在校生数达69人;到2005年未,由于学校合并,现9所中等职业教育院校,已培训2444名学生。
目前,我省已基本形成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特殊教育办学体系,构建了省、市、县特教教科研网络,形成了“以大量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以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标准化特教学校为龙头”的特殊教育发展新格局。
三、残疾人就业工作情况“十五”期间,我省采取多种措施全面推行分散按比例就业,稳定集中就业,扶持残疾人个体从业,帮助残疾人选择市场需要、适合自身特点的项目,为残疾人就业提供政策保障、资金扶持,创造了就业条件。
1.城镇残疾人就业状况“十五”期间,城镇残疾人就业人数逐年增加,截止2005年末,全省城镇共累计置排残疾人就业269740人,其中集中就业87399人,按比例就业101399人,个体就业80942人。
凡是经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确认按比例安置就业的残疾人,全部依法与企业签定了劳动合同,并办理了“三险”。
2.农村残疾人就业:我省制定出台了扶持残疾人个体就业或自愿组织起来就业的实施办法,鼓励农村残疾人参加生产劳动。
到“十五”末,农村残疾人累计就业400253人,农村残疾人就业率达到88.7%。
总之,“十五”期间,我省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成绩显著,5年来,平均就业率保持在85%左右,完成了残疾人事业“十五”实施方案规定的任务目标。
3.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十五”期间,我省规范了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开展就业辅导,帮助残疾人开发自身潜能,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就业。
我省就业服务机构累计116个,其中,市(含县级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31个,市辖区就业服务机构57个,县就业服务机构27个,完成应建数的100%。
并逐步将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建设成为具有实干性、创新性、学习性的机构,使职工成为外向型、复合型干部。
“十五”期间,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比“九五”期间增加826人,在就业服务机构工作的人员总数已达1252人。
在为残疾人服务内容上,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协助办理社会保险以及组织劳务,开发社区公益性服务岗位等多项目、多方位的服务。
3.实施分散按比例就业“十五”期间,我省进一步加大了行政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促进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
截止2005年底,我省实施分散按比例就业的市31个,市辖区57个、县27个。
全省14个市,101个县区全部开展了分散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
目前,全省残疾人就业信息网已全部建成,为我省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
4.存在问题“十五”期间,残疾人就业历年安排就业人数都有不同程度提高,但总体就业人数年增幅不明显,主要是由于全省大的就业形势影响,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在岗就业人数不稳定。
总结“十五”工作情况,展望未来,“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在加强稳定就业方面多做好工作,为残疾人事业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