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练习册第二分册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第二册练习册答案

高中历史第二册练习册答案

高中历史第二册练习册答案第一课一、1.1万畜牧业2.炎黄中原3.C C C6.显性信息:随葬品差异显著隐性信息:贫富分化或私有制发展、原始平等被打破.二、7.(1)巢居、熟食、渔猎、农耕(2)口耳相传地神话传说是先民对上古历史地记述,虽不完全真实,但也蕴含着一些有效信息.b5E2R.8.生产-栽培水稻、农业工具先进;房屋-干栏式建筑;出行-舟船为主要工具;原始信仰-自然崇拜第2课一、1.禅让世袭 2.国家二里头文化3.B C B D7.世袭制代替禅让制;设官分职;有一定数量军队;设置监狱,制定刑法以镇压反抗者.8.(1)宫殿建筑群地出现,说明社会分化明显;青铜器、玉器作礼器、祭器,体现社会等级森严及人们对神灵地敬畏(原始宗教信仰).p1Ean.(2)考古发掘印证了“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地记载.(3)考古发掘出地遗址、遗物对文献记载具有印证或补充地功能.第3课一、1.汤外服内服2.甲骨文商3.BACD二、7.政治:内外服制;经济:重视农业;文化:甲骨文是比较成熟地文字;思想:崇尚鬼神和祖先,实行礼制.DXDiT.8.(1)经济状况、生产生活状况、政治统治.(2)材料一商人凡事都要占卜地风俗印证了材料二地表述.(3)甲骨文是反映商代生活地直接记录,是研究商史地第一手资料,印证了文献中有关商地记载,使商代历史成为信史.RTCrp.第一单元练习一、1.满天星斗、八方雄起,其中黄河中游地中原地区是最集中地区域.2.南稻北粟,稻作农业与旱地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立.原因:自然环境不同,北方干旱少雨,南方潮湿多雨.5PCzV.3.C4.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和渔猎谋生,成为食物地生产者,为人们提供了可持续供给地食物来源,使比较稳定地居住有了保障,随着生产能力地提高和人口地增加,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地农耕聚落.5.古代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jLBHr.二、1.特征:部族间冲突激化,产生凌驾于一般聚落或部落之上地政治实体.区别:共同耕作、平均分配-随着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原始平等关系被破坏.xHAQX.2.有一定道理.墓地和随葬品差别明显-高下有序地社会等级存在;随葬品地配套出现-体现等级森严地礼制文化地发端;朱书字符-可能是早期文字;大规格地城址-政治实体产生.LDAYt.3.从禅让制到世袭制.象征着国家地产生,夏朝完成了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地转折.原因: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和阶级分化地出现.Zzz6Z.4.制作精美,形式、功能多样,纹饰独特,说明商代青铜冶炼铸造工艺地成熟.5.A6.甲骨文是汉字地起源;汉字对传承中华文明地重要作用;对东亚国家对文字创造产生重要影响.三、1.在文字未发明之前,早期先民创世地集体记忆是经一代代人口耳相传而得以保留传承地.神话传说.既有夸张和想象地成分,又蕴含了一定地真实历史信息.dvzfv.2.用火、畜牧、耕稼.3.D4.二里头遗址在时间与地域上与文献记载中地夏朝最吻合.5.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材料.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考古发掘可对文献进行印证、补充、辨伪.6.甲骨卜辞.卜辞与《史记》中商王世系地记载吻合;甲骨卜辞是商人活动地直接记载,是研究商史地第一手资料.rqyn1.第4课一、1.封邦建国殷人 2.礼乐天命3.A A D B7.周公,名旦,为周武王之弟,因封地在周,被称为周公,是我国历史上著名地政治家和思想家.他辅政成王,平定三监之乱,征服殷商在东方地残余势力,制定礼乐制度,提出“敬天保民”地思想.这些措施巩固和扩大了周地疆域和影响,并对后世地儒家学说和我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Emxvx.8.(1)食器.(2)王权(或政权).(3)牧野之战,武王伐纣,建立西周.(4)楚王觊觎周朝政权,想取而代之.反映了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诸侯力量地加强.SixE2.第5课一、1.中央集权大一统秦2.士儒法道3.C C D A C8.A:adfg B:be C:b D:ch第6课一、1.商鞅县2.长城焚书坑儒中央集权3.CDBD7.(1)是百官之长,助理万机,但无最终地裁决权.(2)儒生非议朝政.(3)赞成.为适应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加强思想舆论控制是必要地,但手段过于残忍,钳制了思想,催残了文化.6ewMy.8.(1)用兵马俑保卫死去地秦始皇.(2)军事、经济、生活习俗、审美观念等.第7课一、1.赵高李斯 2.209 刘邦3.DCBB7.(1)秦朝滥用民力,修建阿房宫,招致民怨沸腾,导致秦朝灭亡.(2)秦统一后,沿用打天下地经验,不断动用民力,筑长城、修驰道、戌五岭、造阿房宫、建骊山墓,远远超出社会所能承受地限度.kavU4.8.赞成:秦始皇统一中国,所创立地中央集权体制,成为历代王朝政治制度地蓝本.由于存在时间短、后世统治者与思想家地歪曲导致负面影响.y6v3A.不赞成:秦始皇穷兵黩武、滥用民力、恃酷法、焚书坑儒等,破坏社会生产,激化社会矛盾.二世而亡,更说明其不得人心.M2ub6.第二单元单元练习一、1.公元前1046年.2.从殷(安阳)转移到镐京(西安附近).3.制度:封邦建国.文化:礼乐制度,“敬天保民”.0YujC.4.神话传说、遗址遗物、文献资料.5.C6.以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为代表地新生产力地发展.7.分封制.8.公元前221年.eUts8.二、1.祭祀活动.依据一:“礼”起源于原始先民地习俗仪式,祭祀是上古时代地一项重要活动,礼就是这种仪式地反映;依据二:象形字,人们在祭祀.2.书P15sQsAE.3.发展了周公地“礼治”思想,创造出“仁”这一核心观念,把道德融合到礼乐中,倡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为“礼”注入新地生命力.GMsIa.4.C5.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地壮大;周王室衰微,大国争霸.6.C TIrRG.7.乐器.具有祭祀、娱乐和象征权势、财富等方面地功能.8.溶礼、法于一炉.9.风俗习惯-渗透到政治和宗法制度-融入伦理道德(孔)-融入法律体系(荀).7EqZc.三、1.B 2.商汤.3.公元前1046年.4.在周公地辅佐下,平定三监之乱,征服殷商残余势力,拓展了周地国土与影响;又通过礼乐制度,巩固了周地统治.lzq7I.5.周王室地位衰微,但不会灭亡.6.老百姓.7.负责司法、监察.8.秦地暴政,激化社会矛盾,致使民怨沸腾.9.天命思想.人们是否有德可决定天命地归属,突出了“德治”地作用.zvpge.第8课一、1-2略.3.DADD7.(1)经济萧条,国家贫弱.(2)刘邦.倡导以农为本,多次下诏减轻百姓赋税.(3)秦横征暴敛导致失国地教训和统治者朴实谨厚地作风.(4)为社会生产地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形成了“吏安其官,民乐其业”地社会景象.史家称其为“文景之治”.NrpoJ.8.(1)主张无为而治,施行仁义,反对严刑峻法、滥用民力、骄奢淫逸.(2)以道家“清静无为”为主,辅以儒家仁政思想.认识:“无为”非消极倒退,是施行仁政地具体体现,顺应了客观形势和民心所向,也与汉初统治者朴实谨厚地作风一致.1nowf.第9课一、1.略.2.C D C D C7.(1)西域河西四郡(2)A.西域都护府B.酒泉郡C.长安8.汉代地农书记载;出土地农具、农作物或种子遗存;水利工程遗址;画像砖及墓室壁画中有关农业生产画面地描绘等.fjnFL.第10课一、1-2略.3.C D C C7.(1)豪强地主.豪强地主大肆兼并土地,但地方官员慑于压力或出于自身利害考虑,无法检核.(2)东汉后期豪强地主,经济上拥有自给自足地大庄园,驱使成千上万地依附农民从事生产,生活奢糜;政治上形成累世公卿地官宦世家,数代在朝中位居高官;军事上组建家兵、部曲等私人武装,看家护院,称雄一方.(3)原因: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外戚、宦官、士大夫等政治力量地角逐致使皇权日趋衰弱.影响:豪强地主演变为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集权地统一王朝构成巨大威胁.tfnNh.8.问题:经济凋敝、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奴婢买卖等.措施:同书P39,政治、经济、文教.结果: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史称“光武中兴”.HbmVN.第11课一、1.略.2.C B C A C二、7.(1)196年,曹将汉献帝迎至许县,“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发展辖区经济;广招天下真才实学之士.(同书).V7l4j.(2)诸葛亮.取荆州,联合抗曹.(3)《隆中对》预判了三分天下地大势,为刘备图谋霸业奠定了战略基础.(4)三顾茅庐(或隆中对).(5)A.蜀B.魏C.吴①官渡②赤壁第12课一、1-2 略.3.B B C D D8.(1)农业是天下地根本,治国应把农业发展放在首位.(2)汉文帝多次下诏减轻百姓地田租;曹操招抚流民,实行屯田制;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将政府控制地无主荒地分给农民耕种.83lcP.评价:有利于农业生产地恢复与发展,促进了经济繁荣和社会秩序地稳定.第13课1略.2.D C C D C C二、8.(1)太尉、御史大夫、廷尉、啬夫、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吏户礼兵刑工削弱相权,设立政事堂,加强皇权;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既避免个别宰相擅权专断,又利于政令地贯彻执行,提高行政效率.mZkkl.第14课1-2略.3.B A A C二、7.完善三省六部制与科举制;创设政事堂为宰相议事处.8.重农主义、民本思想、道家“无为而治”.第15课一、1.略.2.D B 4.略.5.(1)朝鲜半岛.(2)政治、经济、法律、宗教、文学、艺术、天文、历法、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及各类生产技术.(3)东亚诸国形成以中国本土为地理中心,以中国文化为轴心地东亚文化圈.AVktR.6.(1)觐见太子.理由:展现了鸿胪寺官员引领外国宾客见太子地情景.(2)摩尼教由西北地丝绸之路传入,因胡商地日益增多而趋于流行.(3)佛教地中国化;伊斯兰教传入,促进回族形成;二胡、琵琶等西域乐器地传入.(4)经由中、西、南亚人民地传递,古埃及、亚述、希腊、罗马、拜占庭等文化与唐文化都有不同层次地接触.(5)可能是粟特人、波斯人.因为唐朝时,这些民族均有人到过中国.ORjBn.主题:秦朝短期而亡地原因题目自拟,如: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亦可采用正副标题.格式举例:第一部分先亮出观点,你认为秦亡地原因主要是什么.第二部分,将材料逐一展开.观点与论据(史实)相呼应.1.文化专制-焚书坑儒,将士人推到对立面.2.未教化臣民,实行礼制-法治不符合需要;统治者忙于宫廷争斗3.严刑峻法、横征暴敛-连坐;筑长城、驰道,建骊山墓4.六国臣民不满地秦地统治-过于急功近利;六国臣民地故国之斯,对秦地认同感低,从封建到统一需要时间选择其中1-2个观点,突出重点,注意前后过渡.第三部分,合力作用地结果,以史为鉴: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第二分册综合测试答案31.(1)时间、地点相符,宫殿规模大.(2)殷墟地发掘使商朝历史因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地多重印证而成为信史.二里头考古遗址地发掘也能用考古资料印证后世文献.若能释读刻划符号,就能更深刻地了解夏代.2MiJT.32.(1)(2)略.(3)司马迁“阿旁宫未成“与项羽”烧秦宫室“.杜牧:项羽火烧阿旁宫.现代考古发掘:有关火烧阿旁宫地说法不准确.gIiSp.(4)考古发掘可信,不能证明毁于焚烧.司马迁是距楚汉战争较近地史学家,记载“阿旁宫未成”,因此“秦宫室”未必是阿旁宫.唐朝诗人杜牧离楚汉战争时间久远,或许是对《史记》地误解.uEh0U.33.尼雅文明在文化上兼容印度和中国中原文化,也有欧洲罗马文化地痕迹,荟萃了东西方文化之精华.尼雅地处地新疆地区,自西汉张骞通西域后,处于丝绸之路要冲,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地重要地区,因此表现出多元文化地痕迹.IAg9q.34.(1)北魏孝文帝.改鲜卑复姓为汉族单姓.(2)背景:北方民族融合出现高潮,冯太后和孝文帝仿行汉制,推行变法.意图:提出鲜卑祖先为黄帝,是由于意识到要立国中原,必须更改鲜卑旧俗,化解民族隔阂.WwghW.35.(1)隶书地由来:材料一认为是小篆地不便导致秦始皇下令创立;材料二认为战国时已通行.(2)材料二.有考古资料印证,材料一是传说,未见记载或出处.asfps.36.崔地观点为是分封制辩护,攻击郡县制.其一,对分封制评价不合史实.虽曾起到巩固政权地作用,但春秋时,井田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并非“国有……一家”;西汉初分封同姓王,产生严重地王国问题,直至武帝时最终解决,并非“君臣和睦”、“祸乱不作”.ooeyY.其二,“罢侯置县,……矣”观点错误.秦朝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利于国家统一;武帝“推恩令”,加强对地方控制,使西汉统治得以长期巩固.BkeGu.。

高一历史练习册第二分册答案(精选五篇)

高一历史练习册第二分册答案(精选五篇)

高一历史练习册第二分册答案(精选五篇)第一篇:高一历史练习册第二分册答案第08课大一统帝国的重建练习册【参考答案及思路】一、基础练习1、布衣将相、世袭贵族主宰政治2、无为而治、豪族、土地兼并3、D4、A5、D6、D二、拓展练习7、(1)经济萧条,国家贫弱。

(2)汉高祖。

倡导以农为本,多次下诏减轻百姓赋税,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3)受到秦朝横征暴敛导致失国的历史教训的影响,同时汉初统治者作风朴实谨厚也对国家政策的实施有影响。

(4)汉初一系列“轻徭薄赋、省刑约法”的措施为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形成了“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景象。

史家称其为“文景之治”。

8、(1)主张无为而治,实行仁义。

反对严刑峻法;反对滥用民力,主张减轻徭役;反对奢侈骄淫,崇尚俭朴。

(2)以道家的清净无为思想为主体,体现儒家的仁政思想。

西汉的无为不是消极、倒退思想,而是把无为作为实行仁政的具体体现,这种思想顺应了当时的客观形势和人心所向,也与汉初统治者朴实谨厚的作风相一致。

第09课汉武帝时代练习册【参考答案及思路】一、基础练习1、亲信近臣、内朝、外朝2、C3、D4、C5、D6、C二、拓展练习7、(1)西域、河西四郡(2)A:西域都护府;B:酒泉郡;C:长安8、(1)可以参考汉代出土的农书记载;(2)还可以通过大量出土的各类农业生产工具、农作物或种子遗存、汉代水利工程遗址、汉代画像砖以及墓室画上关于农业生产画面的描绘等丰富的一手资料,发现、了解这一时期我们农业的发展情况。

第10课东汉的兴衰练习册【参考答案及思路】一、基础练习1、王莽、托古改制2、文教治国、皇家图书馆、郡国学3、C4、D5、C6、C二、拓展练习7、(1)近亲、近臣是东汉最大的豪强地主。

反映出豪强地主虽田宅逾制,但地方官员慑于压力或出于自身利害考虑,无法解决尖锐的矛盾。

(2)东汉后期豪强地主在经济上拥有“连栋数百,膏田满野”的大庄园,驱使成千上万的依附农民从事生产,生活富有奢靡。

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第二册第三单元

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第二册第三单元

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第二册:第三单元第8课大一统帝国的重建一、基础练习1。

布衣将相世袭贵族主宰政治 2.无为而治豪族土地兼并 3。

D 4.A 5.D 6.D二、拓展练习7.(1)经济萧条,国家贫弱。

(2)汉高祖。

倡导以农为本-,多次下诏减轻百姓赋税,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3)受到秦朝横征暴敛导致失国的历史教训的影响,同时汉初统治者作风朴实谨厚也对国家政策的实施有影响。

(4)汉初一系列“轻徭薄赋、省刑约法”的措施为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形成了“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景象。

史家称其为“文景之治”。

8。

(1)主张无为而治,实行仁义。

反对严刑峻法,主张轻刑法;反对滥用民力,主张减轻徭役;反对奢侈骄淫,崇尚俭朴。

(2)以道家的清静无为思想为主体,体现儒家的仁政思想。

西汉的无为不是消极、倒退思想,而是把无为作为实行仁政的具体体现,这种思想顺应了当时的客观形势和人心所向,也与汉初统治者朴实谨厚的作风相一致。

第9课汉武帝时代一、基础练习1。

亲信近臣内朝外朝 2.C 3.D 4.C 5.D 6.C二、拓展练习‘7,(1)西域河西四郡 (2)A.西域都护府;且酒泉郡;C长安。

8.可以参考汉代出土的农书记载;还可以通过大量出土的各类农业生产工具、农作物或种子遗存、汉代水利工程遗址、汉代画像砖以及墓室壁画上关于农业生产画面的描绘等丰富的一手资料,发现、了解这一时期我国农业的发展情况。

第10课东汉的兴衰一、基础练习1.王莽托古改制三.文教治国皇家图书馆郡国学 3.C 4.D l C 6.C二、拓展练习7.(1)近亲、近臣是东汉最大的豪强地主;反映出豪强地主虽田宅逾制,但地方官员慑于压力或出于自身利害考虑.无法解决尖锐的矛盾。

(2)东汉后期豪强地主在经济上拥有“连栋数百,膏田满野”的大庄园,驱使成千上万的依附农民从事生产,生活富有奢靡。

他们还组建“家兵”、“部曲”等私人武装,看家护院.称雄一方:政治上.一些开国功臣连续数代在朝中位居高官,形成世家大族。

高一历史必修二作业本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作业本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作业本答案小编寄语:马上要进入高一历史必修二的学习了,在学习高一历史必修二的时候,同学们需要有一本历史作业本答案,这样对大家历史的学习非常有裨益。

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高一历史必修二作业本答案,供大家参考。

人民版•必修二•教材练习参考答案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节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想一想]1.为什么“神农”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有特殊的地位?答案提示:因为(1)中国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2)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成就,都建立在农业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

(3)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4)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还进行了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实践,这一切对农业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

所以,“神农”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有特殊的地位。

2.战国时期,有西门豹开发水利的故事。

你知道这一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吗? 答案提示:发生在邺县(今河北临漳县)。

[议一议]有人认为,地主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造成农民的极端贫苦和落后,是中国社会几千年在经济上和社会生活上停滞不前的基本原因。

也有人认为,阶级分析的方法,不是史学研究的惟一方法,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可以从多方面探寻。

请发表你的看法。

答案提示:首先,历史研究的方法应该是多样的,阶级分析的方法只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除此以外历史调查的方法、历史比较的方法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中国自然经济延续的时间达两千多年;(2)中国古代战乱频繁;(3)每个王朝的中后期都会出现大规模的土地兼并;(4)统治者实行了一套“重农抑商”的政策;(5)统治者对思想和政治的控制极其严厉等。

[自我测评]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案提示:(1)在原始阶段经历了“刀耕火种”的落后耕作方式。

(2)中国古代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是小农户的个体经营。

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

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

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一、背景知识简介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练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练习能够帮助我们巩固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提高解题的技巧。

为了帮助高一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提供一些参考答案作为辅助,本文将为大家提供高一历史练习册的答案。

二、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1. 选择题1.正确答案:A2.正确答案:C3.正确答案:B4.正确答案:D5.正确答案:A6.正确答案:B7.正确答案:C8.正确答案:B9.正确答案:D10.正确答案:C11.正确答案:A12.正确答案:B13.正确答案:C14.正确答案:A15.正确答案:D2. 判断题1.正确答案:错误2.正确答案:正确3.正确答案:正确4.正确答案:错误5.正确答案:正确6.正确答案:错误7.正确答案:正确8.正确答案:错误9.正确答案:正确10.正确答案:错误3. 完成句子题1.正确答案:经济2.正确答案:农民起义3.正确答案:五四运动4.正确答案:抗日战争5.正确答案:中共6.正确答案:中国国民党7.正确答案:南京8.正确答案:中国共产党9.正确答案:蒋介石10.正确答案:长征4. 简答题a. 简述中共成立的背景和意义答案:中共成立于1921年,当时中国面临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座大山,在国内外的艰难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时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国工人和农民提供了一个团结的政治力量,并且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b. 中国国民党的主要思想和活动答案:中国国民党成立于1912年,是一个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

国民党早期主要倡导的是国家主义和共和主义的思想,力求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主。

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国民党领导了一系列重要的革命斗争,包括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

然而,由于内外环境的复杂和国共两党的矛盾,国民党在革命过程中逐渐失去了领导地位。

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第二册:第二单元

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第二册:第二单元

三一文库()/高一〔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第二册:第二单元〕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第二册:第二单元》,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带来帮助,不断进步,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一、基础练习1.封邦建国殷人2.礼乐天命3.A4.A5.D6.B二、拓展练习7.周公,名旦,是周武王之弟,因封地在周,被称为周公,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周武王去世后辅政成王七年,平定各地叛乱,征服殷商在东方的残余势力,制定礼乐制度,提出了一套“敬天保民”的思想。

这些措施巩固和扩大了周的疆域和影响,并对后世的儒家学说和我国古代政治思想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8.(1)食器。

(2)王权(或政权)。

(3)牧野之战,武王灭纣,建立西周。

(4)表明了楚王觊觎周朝政权,想取而代之;反映了周朝后期诸侯力量的加强和周王室的衰微这一历史事实。

第5课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一、基础练习1.中央集权大一统秦2.士儒法道3.C4.C5.D6.A7.C二、拓展练习8.A:a、d、f、g B:c C:b D:c、h第6谋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一、基础练习1.商鞅县2.长城焚书坑儒中央集权3.C4.D5.B6.D二、拓展练习7.(1)是百官之长.助理万机.但没有最终的裁决权。

(2)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

(3)赞成:秦完成国家统一.确立了新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必然要加强思想舆论控制,禁止人们横议;儒生以古非今.终难逃一劫。

反对:一些儒生以迷信和求不死之药,骗取钱财,反对郡县制等,遭到秦始皇镇压:(无论赞成还是反对,言之有理和有据即可)8.(1)用这些兵马俑保护死去的秦始皇。

(2)提示:可以从政治、军事、经济、生活习俗、思想观念等角度分析。

第7课秦末农民起义一、基础练习1.赵高李斯2.209 刘邦3.D4. C5.B6.B二、拓展练习7.(1)秦朝修建阿房宫,造成普天之下民怨沸腾.导致秦朝灭亡。

(2)秦朝统一后,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沿用打天下的经验,不断动用民力,如秦统一后,数十年间修长城、修驰道、戍五岭、造阿房宫、建骊山墓等,征用劳力数百万人:这些远远超出了社会所能承受的限度。

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第二册:第四单元

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第二册:第四单元

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第二册:第四单元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第二册:第四单元》,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带来帮助,不断进步,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13课隋唐政治新格局一、基础练习1.分科考试隋羹章蓑两经芝士2.D l C 4.C 5.D 6.C 厂C二、拓展练习(2)三省六部制是我国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三省六部制分立了相权,三省之间互相合作又互相牵制。

唐朝又设政事堂,这些措施确保了皇权的至上地位,也完善了管理体制,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明确了各部职责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三省六部制标志着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14课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一、基础练习1.松赞干布文成公主2.唐高宗武则天贞双年间3.B4.A5.A6.C二、拓展练习7.中央:完善三省六部制与科举制;创设政事堂作为宰相议事处。

地方:实行州县制等。

8.重农主义、民本思想、道家无为思想。

第15课中外文化交流一、基础练习、1.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西域波斯粟特人2.A3.B4.略二、拓展练习5.(1)朝鲜半岛。

(2)政治、经济、法律、宗教、文学、艺术、天文、历法、衣食住行、风俗习惯以及各类生产技术。

(3)东亚诸国形成以中国本土为地理中心,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东亚文化圈。

6.(1)名称:觐见太子。

·理由:此图为章怀太子李贤墓中的壁画。

图中左侧三人为唐朝鸿胪寺官员,身后为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和外国宾客。

此图表现了鸿胪寺官员引领外国宾客见太子的情景,故名。

(2)摩尼教通过西北的丝绸之路传人,因胡商的日益增多而趋于流行。

(3)如佛教传人中国后,融人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

佛教是中国的主要宗教之一。

伊斯兰教传人中国后,在中国得到很大发展,也促成了回族的形成。

西域的音乐传人中国后,对中国的传统音乐产生重大影响,至今二胡、琵琶仍为中国民乐的主要乐器。

(4)中国与中亚、西亚与南亚国家人民的交往,不仅带来了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而且经由中亚、西亚与南亚人民的传递,基督教文化、亚述文化、埃及文化、拜占庭文化、希腊文化、罗马文化等与唐文化均有不同层次的接触。

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第二册:第一单元

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第二册:第一单元

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第二册:第一单元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第二册:第一单元》,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带来帮助,不断进步,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l课中华文明的摇篮一、基础练习1.1万畜牧业2.炎黄(或黄帝) 中原3.C4.C5.C ·6.显性信息:随葬品多少差异显著。

隐性信息:贫富差距显著,或私有制发展、原始平等被打破等。

二、拓展练习7.(1)建房、熟食、渔猎、农耕。

(2)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对上古时代历史的夸张记述。

其中有夸张的成分。

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蕴涵着一些有效信息。

8.擅长栽培水稻,农业工具先进.居住的房屋为干栏式建筑。

舟船是出行的主要工具,崇尚鸟和太阳等自然界的事物。

第2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一、基础练习1.禅让世袭2.国家二里头文化3.B4. C5. B6.D7.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天下为家”的社会代替“天下为公”的社会:夏朝已设官分职;夏朝有一定数量的军队;夏朝设置了监狱,并制定刑法镇压反抗者;二、拓展练习8.(1)宫殿建筑群的出现,说明可能社会分化明显;青铜器、玉器大多用做礼器、祭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社会等级森严及当时人们对神灵的敬畏。

(2)材料一中的考古发掘印证了材料二中的有关“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的记载:(3)考古发掘出的遗址、遗物对文献记载具有印证或补充的功能。

第3课商朝与青铜文化一、基础练习1.汤内服外服2.甲骨文商3.B4.A5. C6.D7.政治:实行内外服制。

经济:重视农业;青铜铸造业发达。

文化: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汉字。

思想:崇尚鬼神和祖先,实行礼治。

二、拓展练习8.(1)有助于了解商朝的经济状况、生产生活状况和统治状况等。

(2)材料一中商人凡事都要占卜的风俗印证了材料二中的表述。

(3)甲骨文是反映商代社会生活的直接记录,是研究商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也印证了一些历史文献中关于商王朝的记载,使商代历史成为信史。

第一单元单元练习一、农业的起源1.具有满天星斗、八方雄起的特点,其中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最为集中的区域。

高一历史练习册必修二答案

高一历史练习册必修二答案

高一历史练习册必修二答案一、选择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项重要的政治制度?A. 世袭制B. 郡县制C. 宗法制度D. 分封制答案:B2. 汉武帝时期,推行了哪项重要的文化政策?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推行科举制度C. 实行郡县制D. 推行均田制答案:A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主要表现在哪个方面?A. 考试内容的丰富B. 考试制度的规范化C. 考试范围的扩大D. 考试形式的多样化答案:B4. 明朝时期,海禁政策的实施对哪些方面产生了影响?A. 经济发展B. 文化交流C. 军事实力D. 所有上述方面答案:D5.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哪些重要的政策?A. 推行科举制度B. 实行海禁政策C. 推行“摊丁入亩”政策D. 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答案:C二、填空题1. 隋朝统一中国后,隋文帝杨坚推行了________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答案:均田制2. 唐朝的开元盛世,是唐朝历史上的一段________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答案:鼎盛3.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实行了________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中央集权4. 清朝乾隆年间,实行了“________”政策,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答案:改土归流5. 清朝末期,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发动了________政变,结束了短暂的变法尝试。

答案:戊戌政变三、简答题1. 请简述唐朝贞观之治的主要特点。

答案: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政治局面,其主要特点包括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发展,以及对外关系的发展,是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黄金时期。

2. 请简述清朝康乾盛世的主要成就。

答案:康乾盛世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期间的繁荣局面,主要成就包括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文化繁荣、科技和教育的进步,以及对外关系的拓展,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高峰。

结束语:通过本练习册的学习和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高一历史必修二的知识点,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提高历史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历史高一同步练习册下册答案

历史高一同步练习册下册答案

历史高一同步练习册下册答案一、选择题1. 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位皇帝?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宋太祖答案:A2. 唐朝时期,被称为“诗仙”的诗人是谁?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答案:A3.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望远镜答案:D4. 清朝末期,哪次战争导致了中国领土的大量丧失?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C5. 明朝时期,哪一位皇帝在位期间实行“海禁”政策?A. 明太祖B. 明成祖C. 明英宗D. 明熹宗答案:B二、填空题6. 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是________,它位于今天的四川省境内。

答案:都江堰7. 唐朝时期,由玄奘翻译的佛教经典《大乘起信论》是佛教________宗的重要经典。

答案:唯识8. 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其中最远到达了________。

答案:非洲东海岸9. 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是________。

答案:广州10.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是________,他领导的起义被称为太平天国运动。

答案:洪秀全三、简答题11. 请简述清朝末期的“百日维新”运动。

答案:百日维新,又称戊戌变法,是清朝末期光绪皇帝在1898年发起的一场政治改革运动。

其目的是通过改革政治体制、教育制度、经济政策等,以振兴国家。

然而,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改革仅持续了103天便宣告失败。

12. 请简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答案: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考试制度,始于隋唐,终于清朝。

主要内容是通过定期举行的考试选拔人才,考试内容包括经义、诗赋、策论等。

科举制度的意义在于打破了世袭制,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了平等的竞争机会,促进了社会流动和人才的选拔。

结束语:通过本练习册的学习和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新版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

新版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

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导语:练习册是课后对知识加以巩固后让老师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所做的题目,通称家庭作业。

以下是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仅供参考!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5 C B B C D 6—10 C D A D A11—15 A C B A B 16—20 C C C B B21—25 A A D A C 26—30 C B C C 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31题11分,32题13分,33题16分,共40分)31.(11分)⑴变化:由秦朝三公九卿制变为隋唐三省六部制(2分。

不答朝代扣1分)。

影响: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2分)⑵图A:分封制;图B:郡县制;图C:行省制。

(3分)权限的不同:在分封制下,地方享有较大的独立性;而郡县制下的官员由国家任免,绝对服从中央(2分)⑶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取消;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2分)32.(13分)(1)依据: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局部抗战开始;1945年日本投降结束。

(2分)(2) 战役:台儿庄战役 (或平型关大捷);(1分)百团大战。

(1分)原因:①全民族团结抗战;(2分)②国际反法西斯力量援助。

(2分)(3)内涵:捍卫和平与正义。

( 1分)地位: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意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

(2分)(4)意义:尊重历史(铭记历史);复兴中国;维护和平。

(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33.(16分)(1)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军机处(3分)(2)中华民国或南京临时政府。

(1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3分)失败的主要原因: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或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2分)(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高中历史第二册练习册答案

高中历史第二册练习册答案

第一课一、1.1万畜牧业2.炎黄中原3.C C C6.显性信息:随葬品差异显著隐性信息:贫富分化或私有制发展、原始平等被打破。

二、7.(1)巢居、熟食、渔猎、农耕(2)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对上古历史的记述,虽不完全真实,但也蕴含着一些有效信息。

8.生产-栽培水稻、农业工具先进;房屋-干栏式建筑;出行-舟船为主要工具;原始信仰-自然崇拜第2课一、1.禅让世袭 2.国家二里头文化3.B C B D7.世袭制代替禅让制;设官分职;有一定数量军队;设置监狱,制定刑法以镇压反抗者。

8.(1)宫殿建筑群的出现,说明社会分化明显;青铜器、玉器作礼器、祭器,体现社会等级森严及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原始宗教信仰)。

(2)考古发掘印证了“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的记载。

(3)考古发掘出的遗址、遗物对文献记载具有印证或补充的功能。

第3课一、1.汤外服内服 2.甲骨文商3.BACD二、7.政治:内外服制;经济:重视农业;文化: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思想:崇尚鬼神和祖先,实行礼制。

8.(1)经济状况、生产生活状况、政治统治。

(2)材料一商人凡事都要占卜的风俗印证了材料二的表述。

(3)甲骨文是反映商代生活的直接记录,是研究商史的第一手资料,印证了文献中有关商的记载,使商代历史成为信史。

第一单元练习一、1.满天星斗、八方雄起,其中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最集中的区域。

2.南稻北粟,稻作农业与旱地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立。

原因:自然环境不同,北方干旱少雨,南方潮湿多雨。

3.C4.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和渔猎谋生,成为食物的生产者,为人们提供了可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使比较稳定的居住有了保障,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

5.古代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

二、1.特征:部族间冲突激化,产生凌驾于一般聚落或部落之上的政治实体。

区别:共同耕作、平均分配-随着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原始平等关系被破坏。

高一历史练习册及答案

高一历史练习册及答案

高一历史练习册及答案### 高一历史练习册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A. 奴隶制- B. 封建制- C. 资本主义- D. 社会主义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A. 造纸术- B. 火药- C. 指南针- D. 蒸汽机答案:D3.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属于“唐宋八大家”?- A. 李白- B. 杜甫- C. 苏轼- D. 韩愈答案:A4. 清朝灭亡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A. 鸦片战争- B. 辛亥革命- C. 八国联军侵华- D. 太平天国运动答案:B5. “一国两制”构想是针对哪个地区提出的?- A. 香港- B. 澳门- C. 台湾- D. 所有选项答案:D#### 第二部分:填空题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______年。

- 答案:19497.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______制度。

- 答案:郡县制8.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______。

- 答案:非洲东海岸9. 清朝末年,中国被迫签订了______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答案:辛丑条约10. 五四运动爆发于______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爱国主义运动。

- 答案:1919#### 第三部分:简答题11. 简述唐朝的开放政策及其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开放的时期,其开放政策主要表现在对外贸易的自由化、对外国使节的礼遇以及对外国文化的包容。

这些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例如,唐朝的长安城成为了国际大都市,吸引了大量的外国商人、学者和宗教人士。

他们带来了新的商品、技术和思想,同时也学习了中国的先进文化和制度。

这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不仅丰富了唐朝的文化生活,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第二册:第二单元

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第二册:第二单元

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第二册:第二单元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第二册:第二单元》,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带来帮助,不断进步,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一、基础练习1.封邦建国殷人2.礼乐天命3.A4.A5.D6.B二、拓展练习7.周公,名旦,是周武王之弟,因封地在周,被称为周公,是我国历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周武王去世后辅政成王七年,平定各地叛乱,征服殷商在东方的残余势力,制定礼乐制度,提出了一套“敬天保民”的思想。

这些措施巩固和扩大了周的疆域和影响,并对后世的儒家学说和我国古代政治思想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8.(1)食器。

(2)王权(或政权)。

(3)牧野之战,武王灭纣,建立西周。

(4)表明了楚王觊觎周朝政权,想取而代之;反映了周朝后期诸侯力量的加强和周王室的衰微这一历史事实。

第5课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一、基础练习1.中央集权大一统秦2.士儒法道3.C4.C5.D6.A7.C二、拓展练习8.A:a、d、f、g B:c C:b D:c、h第6谋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一、基础练习1.商鞅县2.长城焚书坑儒中央集权3.C4.D5.B6.D二、拓展练习7.(1)是百官之长.助理万机.但没有最终的裁决权。

(2)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

(3)赞成:秦完成国家统一.确立了新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必然要加强思想舆论控制,禁止人们横议;儒生以古非今.终难逃一劫。

反对:一些儒生以迷信和求不死之药,骗取钱财,反对郡县制等,遭到秦始皇镇压:(无论赞成还是反对,言之有理和有据即可)8.(1)用这些兵马俑保护死去的秦始皇。

(2)提示:可以从政治、军事、经济、生活习俗、思想观念等角度分析。

第7课秦末农民起义一、基础练习1.赵高李斯2.209 刘邦3.D4. C5.B6.B二、拓展练习7.(1)秦朝修建阿房宫,造成普天之下民怨沸腾.导致秦朝灭亡。

(2)秦朝统一后,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沿用打天下的经验,不断动用民力,如秦统一后,数十年间修长城、修驰道、戍五岭、造阿房宫、建骊山墓等,征用劳力数百万人:这些远远超出了社会所能承受的限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一、一万畜牧业炎黄中原 C C C 抄5二、建房、熟食、渔猎、农耕。

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对上古时代历史的夸张记述。

其中虽有夸张的成分,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蕴涵着一些有效信息。

擅长栽培水稻,农业工具先进,居民房屋为干栏式建筑。

舟船是出行的主要工具,崇尚鸟和太阳等自然界的事物。

第二课一、禅让世袭国家二里头文化 B C B D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天下为家”的社会代替“天下为公”的社会;夏朝已设官分职;~有一定数量的军队;~设置了监狱,并制定刑法。

二、宫殿建筑群的出现,说明社会分化明显;青铜器、玉器大多用做礼器、祭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社会等级森严及当时人们对神灵的敬畏。

材料一中的考古发掘印证了材料二中有关“城…,礼…”的记载。

考古发掘出的遗址、遗物对文献记载具有印证或补充的功能。

第三课一、汤内服外服甲骨文商 B A C D 政:实行内外服制。

经:重视农业;青铜铸造业发达。

文:甲古文是较成熟的文字。

思:崇尚鬼神和祖先,实行礼治。

二、有助于了解商朝的经济状况,生产生活状况和统治状况等。

材料一中商人凡事都要占卜的风俗印证了材料二中的表述。

甲古文是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直接记录,是研究商朝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也印证了一些历史文献中关于商王朝的记载,使商王朝历史成为信史。

第一单元练习一、具有满天星斗、八方雄起的特点,期中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最为集中。

同:旱地农业和稻作农业几乎同时出现,呈现南北并立的格局。

异:南稻北粟,具体作物不同。

因:地理位置不同,北方干旱少雨,适合旱作农业;南方潮湿多雨,适合稻作农业。

C 农业的起源,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与渔猎谋生,使人类成为食物的生产者,为人们提供了可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

同时,使比较稳定的定居有了保障,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

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埃及、古代印度等。

二、部落间**激化;产生了凌驾于一般聚落或部落之上政治实体。

区别:最初的农耕聚落是共同耕作,平均分配的;而这一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原始平等关系已被破坏。

有一定道理。

因为墓葬随葬品差别明显,体现高下不同的社会等级已经存在;随葬品按不同等级进行配套,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等级森严的礼制文化的发端;朱书字符,可能是早期的文字;规格较大城址的发现,也体现出社会分化明显。

移:从禅让制到世袭制。

象:标志私有制的确立和国家的产生;标志夏朝完成了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转折。

因: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和阶级分化的出现等。

商代青铜器制作精美,形式、功能多样,纹饰独特等。

A 因为甲骨文是汉字的起源,在甲骨文基础上的汉字的持续的发展为传承中华文明起到了重要作用,后来汉字还对一些东亚国家的文字创造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因为在未发明文字以前,很多事件都是通过口传的。

神话传说,一方面俱有夸张和想像的成分,可信度低;但由于神话传说承载的是早期先民的集体记忆,又有一定的真实历史信息隐含其中,值得珍视。

用火、畜牧、耕稼。

D 因为从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的相互印证看,二里头遗址在时间和地域上和夏朝非常吻合。

纸上之材料和地下之材料。

历史文献、考古发掘。

通过地下材料,对纸上材料进行补充、印证和辩伪等。

甲古文辞。

因为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汉字;甲骨文卜辞是当时人们活动的直接记载,是研究商史的第一手资料,史料价值非常高;再加上辞中所见殷王室的世系与《史记•殷本记》所载商代帝王世系基本同,故商历史被称为信史。

第四课一、封邦建国殷人礼乐天命 A A D B二、周公,名旦,是周武王之弟,因封地在周,被称为周公,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周武王去逝后辅政成王七年,平定各地叛乱,征服殷商在东方的残佘势力,制定礼乐制度,提出了一套“敬天保民”的思想。

这些措施巩固和扩大了周的疆域和影响,并对后世的儒家学说和我国古代政治思想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食器。

王(政)权。

牧野之战,武王灭纣,建立西周。

表明了楚王凯觎周朝政权,想取而代之;反映了周朝后期诸侯力量的加强和周王室的衰微这一历史事实。

第五课一、中央集权大一统秦士儒法道 CCDAC二、A:adfg B:e C:b D:ch第6课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练习与测评1、人们常说,先进可以变成落后,后来者也可以居上。

试以秦统一为例,说一说后来者居上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①变法图强,奋起直追:如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②政策要稳定、连续:商鞅虽然惨遭杀害,但其改革的制度得以继续;③打破传统,重用人才:秦打破宗法制的界限,竭力吸收他国优秀人才,委以重任,尊为“客卿”。

由于上述原因,秦国后来居上,迅速强大,先后兼并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大帝国。

2、结合第5、第6课内容,谈一谈秦朝大一统国家形成的基础、条件和原因。

政治基础: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列国纷争,大国兼并小国,形成“战国七雄”,七国对周围小国的兼并和边地的开拓,完成了区域性的统一,为秦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经济基础:铁制农具用于农业生产,出现犁耕技术,耕地面积扩大,私人手工业、商业活跃,各地经济联系加强;理论基础:法家主张实行君主集权制度。

条件和原因:秦孝公任用商鞅,以富国强兵、兼并天下为目标进行变法,废除井田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奖励耕战、建立县制等措施,重用人才,国力强盛,兵力强大。

各诸侯国间交通便利,秦国民风淳朴,成为七个诸侯国中最强大的一国。

第08课大一统帝国的重建练习册【参考答案及思路】一、基础练习1、布衣将相、世袭贵族主宰政治2、无为而治、豪族、土地兼并3、D4、A5、D6、D二、拓展练习7、(1)经济萧条,国家贫弱。

(2)汉高祖。

倡导以农为本,多次下诏减轻百姓赋税,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3)受到秦朝横征暴敛导致失国的历史教训的影响,同时汉初统治者作风朴实谨厚也对国家政策的实施有影响。

(4)汉初一系列“轻徭薄赋、省刑约法”的措施为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形成了“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景象。

史家称其为“文景之治”。

8、(1)主张无为而治,实行仁义。

反对严刑峻法;反对滥用民力,主张减轻徭役;反对奢侈骄淫,崇尚俭朴。

(2)以道家的清净无为思想为主体,体现儒家的仁政思想。

西汉的无为不是消极、倒退思想,而是把无为作为实行仁政的具体体现,这种思想顺应了当时的客观形势和人心所向,也与汉初统治者朴实谨厚的作风相一致。

第09课汉武帝时代练习册【参考答案及思路】一、基础练习1、亲信近臣、内朝、外朝2、C3、D4、C5、D6、C二、拓展练习7、(1)西域、河西四郡(2)A:西域都护府;B:酒泉郡;C:长安8、(1)可以参考汉代出土的农书记载;(2)还可以通过大量出土的各类农业生产工具、农作物或种子遗存、汉代水利工程遗址、汉代画像砖以及墓室画上关于农业生产画面的描绘等丰富的一手资料,发现、了解这一时期我们农业的发展情况。

第10课东汉的兴衰练习册【参考答案及思路】一、基础练习1、王莽、托古改制2、文教治国、皇家图书馆、郡国学3、C4、D5、C6、C二、拓展练习7、(1)近亲、近臣是东汉最大的豪强地主。

反映出豪强地主虽田宅逾制,但地方官员慑于压力或出于自身利害考虑,无法解决尖锐的矛盾。

(2)东汉后期豪强地主在经济上拥有“连栋数百,膏田满野”的大庄园,驱使成千上万的依附农民从事生产,生活富有奢靡。

他们还组建“家兵”、“部曲”等私人武装,看家护院,称雄一方。

政治上,一些开国功臣连续数代在朝中位居高官,形成世家大族。

(3)原因:土地兼并现象愈演愈烈以及皇权的日趋衰落。

影响:豪强地主逐渐演变为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构成巨大的威胁。

8、(1)社会问题:东汉初年经济凋敝,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奴婢买卖等社会矛盾十分突出。

(2)措施:汉光武帝重建汉政权后,着手调整统治政策,巩固统治秩序。

政治上:整顿吏治,裁并机构,废除王莽时期繁密苛重的法令,强化中央集权。

经济上:减轻赋税,多次颁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令。

文教方面:礼贤下士,诚招各地人才;在洛阳兴建多所皇家图书馆,扩大中央官学——“太学”的规模,并在全国普遍设立——“郡国学”。

(3)结果:经过多年努力,东汉社会安定下来,经济恢复发展。

出现“治世”局面,史称“光武中兴”。

第11课割据与分立练习册【参考答案及思路】一、基础练习1、黄河流域地区、长江流域、生产技术、生产经验2、C3、B4、C5、A6、C二、拓展练习7、(1)196年,曹操将汉献帝迎至许县,“挟xie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同时,努力发展辖区经济,广招天下有真才实学之士,实力迅速增强。

(2)诸葛亮。

谋取荆州,孙刘联合抗曹。

(3)预判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可能,为刘备图谋霸业奠定了战略基础。

(4)三顾茅庐(或隆中对)(5)A:蜀;B:魏:C:吴;①官渡;②赤壁。

第12课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练习册【参考答案及思路】一、基础练习1、西晋、五胡十六国2、大兴安岭、魏、北魏3、B4、B5、C6、D7、D二、拓展练习8、(1)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治国应把农业发展放在首位。

(2)政策措施:①汉文帝多次下诏减轻百姓的田租;②曹操招抚流民,实行屯田制;③孝文帝推行均田制,将政府控制的荒地分给农民耕种。

评价: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促进了经济繁荣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第三单元练习(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练习册【参考答案及思路】一、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1、历史背景:汉初统治者从秦朝短期内过度集权化导致孤立而亡的历史教训,以及借助刘氏宗亲的血缘关系构筑皇权屏障的角度出发实行了分封。

变化:在继承郡县制的同时,分封同姓为王,形成郡县与封国并行的局面。

社会矛盾:随着封国实力的增强,封国与中央政府的矛盾日益明显,严重影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2、D3、前者采取强行削弱的办法,结果使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迅速激化,引起七国之乱;后者主张加大分封,把王国的土地再分给子弟,结果使诸侯封地越来越小,其势力越来越弱,无力与中央对抗。

4、不正确。

因为七国之乱是西汉统治集团内部中央集权势力与地方割据势力矛盾斗争的必然结果,无论是“削藩”还是“推恩”,都要触及王国的利益,都会引起诸侯王的反抗。

王国问题解决的关键是汉武帝时期国库充足和中央集权势力强大;汉景帝平定叛乱,又加强了对王国的治理。

如果没有上述条件,单靠“推恩”的方法是不可能解决王国问题的。

5、强大的中央集权是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

6、中朝是皇帝与亲信近臣的宫廷决策核心,参与朝廷军国大事的讨论。

外朝是丞相为首的执掌政务的政府机关。

中、外朝的形成说明了相权受到抑制,皇权得到加强。

7、A8、刺史“位卑权重”以小制大,这样的制度一方面有利于中央对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监督和控制,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刺史成为新的一级行政部门,便于中央管束和驾驭yu。

9、秦始皇通过“焚书坑儒”的强硬方法钳制思想、控制舆论;而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等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以五经为代表的儒学定为官学,作为官员选拔、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通过国家政策导向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意识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