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松药的发展及临床应用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解读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一、肌松药在临床麻醉中的作用。
按照经典的全麻分期,吸入麻醉的深度达三期一级时,肌肉张力正常;达三期二级时,开始松弛;只有达到三期三级时,方可显著地松弛,以满足气管插管的需要;而深达三期四级时,才能完全松弛。
40年代前,如遇对肌松要求较高的手术,只能通过加深麻醉来实现。
换句话说,只能通过增加病人的风险来实现。
1942年肌松药问世并开始应用于临床,大大避免了深全麻带来的危害,同时也扩大了对麻醉药的选择,提高了控制呼吸的质量。
使得临床麻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大为提高。
它是麻醉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全身麻醉的四要素:感觉阻断-镇痛,意识阻断-意识消失,运动神经阻滞-肌肉松弛,神经反射的阻断-反射迟钝。
因此,肌松药是复合全麻中重要的辅助药,肌松药的临床应用是麻醉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每个麻醉学专业人员的必修课。
二、本文的重点:有关各肌松药的作用原理,药代动力学特性,不良反应等药理学内容,我们已经学过,在此不一一赘述。
1.肌松药的应用原则?2.如何评估肌松药的阻滞性质和深度?第一节肌松药临床应用一、适应证1.配合麻醉药进行快速诱导及气管插管,多选用琥珀胆碱或本可松。
使咬肌松弛、声门开大,有利于插管操作。
2.浅麻醉下需要获得满意的肌肉松弛,但必须同时进行呼吸管理;一般多选用非去极化肌松药,便于术终拮抗,如用琥珀胆碱持续静滴,应断续监测神经-肌阻滞情况。
3.控制呼吸及扶助呼吸时应用肌松药使操作顺利,特别在开胸手术时可有效地防止纵隔摆动,在胸腔或腹腔内进行精细操作时,可以抑制膈肌运动。
另外,用肌松药消除自主呼吸,可降低机体代谢30%,有利于增加心功能和呼吸功能的储备。
4.低温麻醉时可有效地防止寒战,有利于降低代谢及体温下降。
二、肌松药的应用原则!!目的是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充分发挥肌松药提供的有利因素,防止由使用不当所造成的不良作用。
要做到此点,除了全面掌握肌松药的药理学知识以外,在临床应用中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肌松药在ICU中的应用
肌松药主要是针对机械通气的实施而应用的。 消除患者自主呼吸,避免人机对抗。 降低病人的氧耗,增加血氧含量和对组织的氧供。 实施特殊呼吸机治疗。 减少镇静剂的用量 。 消除病人的寒战 。 控制惊厥 。
应用注意事项
必须同时与镇静剂和镇痛药一起用。 接受肌松药的ICU病人必须在临床上和 用周围神经刺激来估计肌松深度。
非去极化肌松药对接头外受体起激动剂效应,
受体激活,通道开放,引起神经支配的肌纤
维收缩,拮抗自身的非去极化阻滞效应。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便于气管内插管。 便于呼吸管理和手术操作,抑制膈肌运动。 降低代谢及体温。
机械通气。
诊断和治疗某些疾病。
解除喉痉挛和顽固性肌痉挛。
控制严重局麻药中毒反应的肌肉抽搐等。
钠泵活性降低,膜电位恢复变慢, 递质释放减少;ATP、糖原减少和组织 氧化作用降低,骨骼肌能量释放减少。 衰老性运动神经单元
运动单元
代 谢
肝细胞酶系活性、肾清除率、肾 小管转运能力、分布容积和血浆清除 率均降低。
同等药量导致血药浓度增加
性别影响
女性维库溴铵用量较男性少22 %即能达到 同样的阻滞,其量效曲线右移。
⒊ 吸入麻醉药增强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并 延长其时效。 ⒋ 局麻药和抗心律失常药。 5.氨基甙类抗生素抑制神经肌肉传递功能最 强,增强肌松药作用。
常用肌松药的临床特点
维库溴铵
Vecuronium 单季铵类、中时效、非去极化肌松药 。 无解心脏迷走神经作用,不释放组胺,心血管功 能相当稳定,可适用于心肌缺血和心脏病人。 肝脏代谢,50%~60%的代谢产物经胆汁排泄 稳定性低,粉剂,低温保存。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影响因素——药代动力学因素
凡影响肌松药在体内分布和消除者均 可影响肌松药作用 增加肌松药与蛋白的结合量→时效↑ 增加细胞外液量→时效↑ 肝、肾功能损害→时效↑
上午3时10分
16
影响因素——药物相互作用
吸入麻醉药 局麻药和抗心律失常药 抗生素 抗惊厥药和精神病药 降压药
上午3时10分
上午3时10分 13
肌松药的适应证
气管插管 全麻期间肌松维持 机械通气中消除呼吸对抗 治疗痉挛性疾病
上午3时10分
14
肌松药的初量与维持
快速诱导下气管插管:琥珀胆碱 非去极化肌松药 起效时间与肌松强度:非去极化肌松药的 起效时间与强度呈反比 预给量(Dosage for Priming) 肌松药的维持:追加量一般为初量的1/5~ 1/10 肌松药的复合应用
上午3时10分 23
思考题
简述肌松药拮抗的原理、常用拮抗药、 影响拮抗的因素和注意事项 简述肌松监测中常用的神经刺激种类和 临床意义
上午3时10分
24
上午3时10分
25
上午3时10分
26
Side-effects of suxamethonium
Muscle pains Increased intraocular pressure Increased intragastric pressure Hyperkalaemia Cardiovascular effects
上午3时10分 20
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临床估测法
抬头试验(5 s) 握力试验 下肢抬高试验 睁眼反应 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幅度 呛咳反射 通气量测定 撤离麻醉机试验
上午3时10分 21
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神经刺激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课件
探索肌松药在医疗实践中的重要性和多样的临床应用。了解肌松药的分类、 作用机理,以及它在麻醉、重症监护、神经肌肉疾病治疗、急救等领域的应 用。
什么是肌松药
介绍肌松药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以及它在医学中的重要作用。探讨肌松药的作用机制和如何通过药物达到肌肉 松弛的效果。
肌松药的分类
分析肌松药的不同分类和常用的药物代表,例如去极化和非去极化肌松药。 探讨它们的特点、应用场景和优缺点。
总结肌松药的临床价值和应用局限性。讨论肌松药在提高手术质量、减轻患 者痛苦等方面的优势;同时提及肌松药使用可能导致的问题和限制。
列举和解释肌松药使用的禁忌症,如存在特定疾病、药物过敏等情况时应避免使用肌松药。提供替代方案和相 应的注意事项。
肌松药与自主吸关系的控制
探讨肌松药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包括压抑自主呼吸、支持人工通气等方面。 介绍如何控制自主呼吸的相关参数,确保患者的呼吸功能受到最佳支持。
肌松药使用中的临床价值和局 限性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深入研究肌松药的临床应用。探讨术中肌松药的常规使用方法、肌松药在麻醉、重症监护、神经肌肉疾病治疗 中的具体应用,以及肌松药在急救中的作用。
肌松药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详细讲解肌松药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风险,以及对患者和医护人 员需要注意的事项。强调合理使用肌松药的重要性。
肌松药的禁忌症
2023年肌松药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肌松药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肌松药是一类能够放松骨骼肌、降低肌肉张力的药物。
这一类药物主要应用于麻醉和外科手术中,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进行肌肉放松,从而更容易进行手术。
肌松药在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药物类别。
本文将从发展历程、现状和市场前景三个方面,对肌松药行业市场进行深入探讨。
一、肌松药的发展历程肌松药的概念最初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人们希望能够研制出一种药物,用来放松患者的肌肉,让手术更加方便。
最初的肌松药是气体,但是这种药物使用起来非常危险,容易导致患者窒息而死亡。
于是,人们开始探索其他的肌松药物,如氨溴索、库库他明、依托溴铵等,这些药物都能够起到肌肉放松的作用,并且副作用相对较小,不容易对患者造成危害。
二、肌松药的现状肌松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可以用于麻醉和外科手术中,还可以用于急救、呼吸治疗、疼痛治疗等。
肌松药投放市场以来,逐渐成为医疗市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但是,由于肌松药的使用需谨慎,误用或过量使用也会带来副作用,例如呼吸和循环系统受损害、肌肉痉挛、过敏反应等等,因此肌松药使用上非常严谨,需要有专业医师指导和监督。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肌松药物主要有三种:氢化可的松、罗库溴铵和咪达唑仑。
其中,氢化可的松是唯一一款肌松药,在国际上使用广泛。
罗库溴铵则主要在中国境内使用,由于肌松作用安全较高,因此也得到了很多医疗机构的认可。
咪达唑仑是一种新型肌松药,因其药效迅速、作用时间短而备受医生的青睐。
三、肌松药市场前景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肌松治疗逐渐应用于多个领域,如麻醉、急救、呼吸治疗、疼痛治疗等。
能够逐步发展的市场,同时带动肌松药的需求,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市场需求将会稳步增长。
另外,随着医疗器械技术的不断提高,肌松药的使用方式和效果也在逐渐优化。
例如,随着术后镇痛技术的普及,围手术期的镇痛也变得更加安全可行。
可以预见,肌松药在未来的市场前景中也将稳定发展。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6. 颅内压升高
7. 诱发恶性高热
4. 眼内压升高
8. II相阻滞
影响肌松药作用的因素
药代动力学:
血浆蛋白 低温 肝肾功能
肌松药的分布、消除
药效动力学:
肌松药的起效、强度、时效
年龄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神经肌肉疾病(重症肌无力,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疾病) 假性胆碱酯酶活性异常(肝脏疾病,某些抗癌药)。
新斯的明 0.05mg/Kg 25mg
阿托品
或格隆溴铵
0.02mg/Kg
0.01mg/kg
12.5mg
如超过了最大剂量,而拮抗效果仍不明显时
,不宜再继续给拮抗药,应认真分析影响抗胆碱
酯酶药效果的因素。
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
肌松作用监测目的
1. 决定气管插管和拔管时机 2. 维持适当肌松,满足手术要求 3 指导使用肌松药的方法和追加肌松药的时间 4. 避免琥珀胆碱用量过多引起Ⅱ相阻滞
一组4个波宽为0.2 ~0.3ms,频率为2Hz的成串刺 激→引起4个肌肉颤搐反应
根据描计的第4个颤搐高度与第一个比值(T4/T1) 即可判断神经阻滞的程度。其中第一个颤搐高度即 可作为第四个颤搐高度的对照值
当神经-肌肉功能正常时4个颤搐高度呈现一致,幅 度也不变
肌松监测
使用非去极化肌松药: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The clinical use of muscle relaxant
肌松药的历史
1516年,Peter Martyr d’Anghera 记载了箭毒。 1811年,Bancraft 等证明箭毒通过抑制呼吸使动 物致死。
1857-1866年,Bernard证明箭毒作用于运动神 经系统。 1937年,Dale教授证明箭毒抑制乙酰胆碱引起的 肌肉收缩。
肌松药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进展
静注非去极化肌松药后,药物很快进入突触裂隙, 并与生物相结合,部分药物分子与Ach受体的a亚 单位结合,血浆药物浓度不能长时间维持在较高 的水平,但生物相结合的药物分子能持续为Ach 受体所利用,从而产生数十分钟或数小时的N-M 阻滞。一旦药物从Ach受体解离,N-M传导将恢 复。肌松药作用的消退取决于药物与Ach受体的 亲和力、解离速度和药物在生物相的饱和度;如 果生物相仍结合一定的药物,尽管此时血浆药物 浓度低,但N-M 传导仍难以恢复。血浆药物浓度 主要影响到血浆与生物相的浓度梯度,若该梯度 足以使生物相充满,且有足够分子从生物相释放 到Ach 受体,则维持阻滞;当血浆<生物相浓度, N-M传导恢复。
中间为有开口的圆柱体,圆柱体穿过突触后 膜部分有一狭窄的峡部,峡部之间的通道和细胞 外的开口部分是离子通道,峡部是离子通道的闸 门;通道关闭时,阻止Na+进入,a亚单位是Ach 与拮抗药结合的部位;同时激两个a亚单位,将使 五角体的峡部扩张。
RESTING STATE: upper gate closed lower gate open
运动N ..肌肉(失髓鞘,分纤维)..肌纤维中部 突入肌外膜、进入肌肉表面浅凹陷中..N膜与肌纤 维膜融合(前膜)..嵴增厚,嵴间存在Ach囊泡释放 Ach的活动带(四排成对颗粒,每一排是Ach囊泡 将Ach释放到突触裂隙前的限定部位)——“活化 区”,与Ca2+跨膜转运相关。
次级裂隙:Nf突入深化纤维形成一组平行皱襞, 似瓶颈囊,开口处密布Ach五角体受体。
突触囊泡:释放囊泡、储备囊泡
储备囊泡借助触丝(构成囊泡一部分的复杂 磷蛋白),使储备囊泡与轴浆中微管细丝相联, 使其不能移动。
Ca2+在囊泡移动、释放中起重要作用
临床肌松应用进展及相关药政
研发公司
/
MSD
仙琚:1.1国家重大创新药
作用机制 抗胆碱酶抑制剂
经修饰的γ-环糊精,不与血浆蛋白结 合,不经体内代谢,高选择性地一对 一包裹罗库溴铵,经肾脏原型排出
改良的γ-环糊精衍生物,紧密包合罗库 溴铵或维库溴铵,加速分离拮抗。
拮抗肌松药 范围
拮抗所有非去极化肌松药
特异性拮抗罗库溴铵、维库溴铵
临床肌松运用进展及相关药政
肌松药的发展历程- 安全性逐步得到解决的过程
1942年 箭毒首次用于临床麻醉--深肌松、浅麻醉时代的来临。 1952年 琥珀胆碱用于临床--解决快速插管的问题。 1967年 泮库溴铵用于临床--减少箭毒副作用。 1980年 维库溴铵用于临床--减少了泮库溴铵肌松残余及心血管影响的问题。 1981年 阿曲库铵用于临床--霍夫曼消除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肝肾排泄的依赖 1992年 顺式阿曲库铵用于临床--解决了阿曲库铵组胺释放的问题。 1994年 罗库溴铵应用于临床--解决了顺阿起效慢的问题,同时具有副作用小的特点。 2008年 舒更葡糖钠上市,特异性拮抗罗库溴铵/维库溴铵,罗库溴铵使用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2倍ED95达到最大阻滞时间(min)
9
8
7.7
7
6
5
4
3
2.4
2.4
2
1
0.8
1
0
琥珀胆碱
罗库溴铵
维库溴铵
阿曲库铵
顺阿曲库铵
Moore, E. W . The new neuromuscular blocking agents: do they offer any advantages?[J]. 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 2001, 87(6):912-92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神经肌松功能监测及临床应用
各种监测方法的应用
刺激方法 单刺激 临床应用
A)确定超强刺激(1.0HZ); B)气管插管时肌松监测(0.1HZ)
4个成串 刺激
A)气管插管时肌松监测; B)手术期维持外科肌松和肌松恢复期监测 C)术后恢复室肌松消退监测
(三)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全身麻醉中重要的辅助用药,用于麻醉诱 导时便于气管插管和术中维持良好肌松。 无镇静,麻醉和镇痛作用。
(三)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肌松药的选择原则:肌松作用良好,显效快,作 用时间短,恢复快,无蓄积,无心血管不良反应, 不释放组胺,可被抗胆碱酯酶药拮抗,代谢产物 无肌松作用,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烧伤,广泛创伤及神经疾患病人应用去极化肌松 药常导致血钾浓度剧升,心跳骤停,应禁用去极 化肌松药所致的肌震颤造成眼压增高,颅内压增 高,胃内压增高,应慎用于相关的病人。
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机制
非去极化的特征: 1)阻滞前无肌震颤现象,强直刺激或四个 成串刺激时出现衰减 2)强直刺激后出现增强现象 3)抗胆碱酯酶药物可拮抗阻滞 4)其他非去极化肌松药有增强作用
非竞争性阻滞
与受体结合而影响受体功能,结合位点不 是乙酰胆碱的结合位点→使受体不再快速 开或关→影响肌肉组织功能:分为受体脱 敏感阻滞和通道阻滞两种。 受体脱敏感阻滞:运动终板长期受到乙酰 胆碱或其他激动剂作用的结果。 通道阻滞:药物直接阻塞离子通道。某些 抗生素和局麻药就是通过这一途径而起作 用的。
II相阻滞
II相阻滞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当肌肉终板 持续暴露在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下即可发 生。发生II相阻滞后,肌松药的作用显示 为非去极化的表现,对强刺激和TOF的反应 衰减,出现强直刺激后易化现象,可部分 或全部被抗胆碱酯酶药拮抗。 一般认为应用琥珀胆碱后,TOF比值T4/T1 小于0.5即为发生II相阻滞;由于其机理复 杂,一般不主张应用拮抗。
(三)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三)肌松药的复合应用 琥珀胆碱与非去极化肌松药复合:互相拮 抗。 非去极化肌松药复合应用: 1)前后复合应用:阻滞特点是以先前应用 的肌松药特性为主。 2) 同时复合应用:可能是协同或相加作 用。
(三)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四)神经肌松功能监测及临床应用 神经肌松功能监测的原理:在神经肌松功 能完整的 情况下,电刺激外周运动神经, 只要刺激强度达到阈值,肌肉就会产生最 大收缩,再增大电流强度也不会增强肌肉 收缩力。 监测时刺激电流强度一般比阈值大10%-20%, 即所谓的超强刺激。超强刺激电流多在4060mA。
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机制
抗胆碱酯酶药物不能拮抗去极化肌松药的 原因: 有去极化肌松药存在时,乙酰胆碱在接 头部位的增多→加重电压控制闸门的持续 开放→关闭了的时间控制闸门不能恢复到 开放状态→肌松作用。
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机制
去极化阻滞的特征: 1)肌震颤后才出现肌松 2)强直刺激或四个成串刺激不出现衰减 3)不出现强直刺激后增强现象 4)抗胆碱酯酶药物可增强阻滞 5)非去极化肌松药有拮抗阻滞性质
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机制
去极化肌松药先是产生类似于乙酰胆碱对 受体的激动作用,随后出现对受体的阻滞 作用。 机制:终板肌膜上的钠离子通道由双重闸 门控制——电压控制闸门和时间控制闸门。 二者同时开放→去极化:静息时时间控制 闸门开放;激动剂与受体结合→电压控制 闸门开放,其开放到一定时间时间控制闸 门自行关闭,后者的再次开放必须等电压 控制闸门关闭后才能发生。Βιβλιοθήκη 4.速效和短效肌松药的研制
GW280430A:(四氢异喹啉氯延胡索酸盐, Gantacurium chloride )为近年开发的超短效苄 异喹啉类非去极化肌松药,起效和作用时间均与 琥珀胆碱近似,有待临床进一步验证。 G-1-64,托品二酯衍生物中的一种双四价铵盐, 动物实验显示G-1-64的起效明显快于阿曲库铵和 米库氯铵。 TAAC3,托品二酯衍生物,动物实验表明作用时间 1.8-3.5分钟,起效时间可与琥珀胆碱相比。
1936 年
英国的Bancroft 和Brodie证实: 箭毒所致死亡的 因呼吸停止所导 致的。
Dale和 Feldberg 证实了在神经肌肉 传到中运动神经释 放的乙酰胆碱引起 肌肉收缩。
2.箭毒的发现和应用
1859年箭毒用于破伤风患者 1869年——癫痫患者治疗 1942年——加拿大Griffith和Jonhson将箭 毒用于临床麻醉获得满意效果。
3.其他肌松药的合成和应用
1947年合成了加拉典铵(gallamine)及半 合成的二甲筒箭毒碱。 1948年合成琥珀胆碱,1952年Foldes将其 用于临床——起效和作用的时间均短暂, 是困难插管和紧急插管的较好选择。 1967年Baird 和Reid首次将潘库溴铵用于 临床。因其肌松作用强,没有神经节阻断 作用,不引起组胺释放而取代筒箭毒碱应 用于临床。
(四)神经肌松功能监测及临床应用
常用的肌松检测方法 单次颤搐刺激(single twitch stimulation,SS):单 次超强刺激,频率0.1-1.0Hz,刺激时间0.2ms,重复 测试间隔时间不应少于10秒。 强直刺激(tetanic stimulaton,TS):多采用3050Hz,持续时间5秒。 连续四次刺激(train-of-four stimulation,TOF): 一组连续四次的单次颤搐刺激,频率为2Hz,波宽0.20.3ms,每次刺激间隔0.5s。每组刺激间隔10s以上。
(三)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肌松药的有效剂量(ED95)常以抑制0.10.15Hz刺激尺神经所致拇指肌颤搐95%高度 时的剂量。 气管插管长需2倍以上的ED95剂量。 非去极化肌松药可以用预注或3-4倍ED95剂 量来加快起效时间。
(三)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临床上可根据具体手术选择不同作用时间的肌松 药。 恢复指数(RI):神经肌阻滞由25%恢复到75%所 需的时间。 RI=2-3分钟为超短效:琥珀胆碱 RI=5-7分钟为短效:美维库铵 RI=10-20分钟为中效:阿曲库铵,维库溴 铵,罗库溴铵 RI=30-60分钟为长效:二甲箭毒,潘库溴铵, 哌库溴铵,杜什库铵
5.肌松药的拮抗
新斯的明 1997年开始,英国物理学家Bom研制环糊精 (cyclodextrins),现已从240个衍生物 中选定了直径为0.79nm的衍生物作为氨基 甾类肌松药的拮抗剂——γ-环糊精 (Sugammadex),暂定名为Org25969。
(二)肌松药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1) 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末端的接 头前膜;
神经肌 肉接头 结构
2)
肌纤维的终板膜及接头后 膜; 介于接头前后膜之间的神经 下间隙,亦称为突出间隙或 接头间隙。
3)
肌松药的分类
骨骼肌松弛药(skeletal muscular relaxants , 肌松药)既 N2胆碱受体阻断药(N2cholinoceptor blocking drugs),又称肌松药作 用于神经肌肉接头的突触后膜(运动终板)上的N2 Content Title 受体,阻滞神经冲动的正常传递,导致骨骼肌松弛。
2.箭毒的发现和应用
南美洲人用蝎 子,毒蚁或某 些植物蒸馏汁 浸泡箭头,用 于狩猎——筒 箭毒和葫芦箭 毒
早期 1811 年
法国生理学家 Bernard ——阐明 了箭毒对神经肌肉 传导的阻滞作用。 他的学生Vulpian提 出箭毒的作用部位 是运动终板。
1857 年 1934 年
Dale和 Bacq阐 明箭毒作用的机 制——阻断乙酰 胆碱受体。
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机制
机制:所有的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机制均是与 乙酰胆碱竞争乙酰胆碱受体。非去极化肌松药与 受体结合而不产生去极化作用→阻止乙酰胆碱与 受体结合。 只有当乙酰胆碱受体的两个结合位点同时被乙酰 胆碱占据时产能使通道开放,只要受体的一个结 合位点被非去极化肌松药占据,乙酰胆碱就无法 产生作用。
4.速效和短效肌松药的研制
琥珀胆碱:肌颤,强直,眼颅胃内压增高, 血清钾增高,恶性高热。 1988年——米库氯胺(mivacurium):1992 年用于临床,血浆中假性胆碱酯酶水解,作 用时间与琥珀胆碱近似,但起效慢。 1989年研制出罗库溴铵,1994年用于临床: 起效快,心血管反应小。 1999年研制出瑞库溴铵,起效和作用时间都 与琥珀胆碱相似:出现了21例严重的支气管 痉挛,8例死亡,于2001年被撤除市场。
3.其他肌松药的合成和应用
随着外科的发展,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比例迅速增 多,客观上要求开发对心血管影响较小的肌松药。 1980年维库溴铵和哌库溴铵用于临床;1991年杜什 氯胺用于临床,是目前作用时间最长的肌松药。 1982年研制出阿曲库铵,霍夫曼降解,由十个同分 异构体组成,包括顺式阿曲库铵。 1994年顺式阿曲库铵研制成功,1996年用于临床。 1990年罗库溴铵在美国用于临床,1997年进入我国。
A
去极化型肌松药(depolarizing muscular relaxants) 非去极化型肌松药(non-depolarizing muscular relaxants)
B
常用的肌松药
去极化肌松药 去极化肌松药包括琥珀胆碱,十甲溴铵和溴己 安胆碱,目前只有琥珀胆碱仍在临床中应用。 非去极化肌松药 苄异喹啉类:筒箭毒碱,二甲箭毒,阿库氯胺, 阿曲库铵,顺式阿曲库铵,美维库铵,杜什库铵 甾类:潘库溴铵,维库溴铵,哌库溴铵,罗库 溴铵
LOGO
肌松药的发展及 临床应用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麻醉科 教授 刘洪涛
(一)肌松药的发展
1. 肌肉松弛药的出现
全麻的需要
全麻相关技术发展的需要
20世纪上半叶,全身麻醉中的肌肉松弛作 用主要靠乙醚,直至70年代才开始应用箭 毒和琥珀胆碱。 肌肉松弛药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已经有半个多 世纪,为外科手术创造了良好条件,在抢救危 重患者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