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松药的发展及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36 年
英国的Bancroft 和Brodie证实: 箭毒所致死亡的 因呼吸停止所导 致的。
源自文库
Dale和 Feldberg 证实了在神经肌肉 传到中运动神经释 放的乙酰胆碱引起 肌肉收缩。
2.箭毒的发现和应用
1859年箭毒用于破伤风患者 1869年——癫痫患者治疗 1942年——加拿大Griffith和Jonhson将箭 毒用于临床麻醉获得满意效果。
(四)神经肌松功能监测及临床应用
常用的肌松检测方法 单次颤搐刺激(single twitch stimulation,SS):单 次超强刺激,频率0.1-1.0Hz,刺激时间0.2ms,重复 测试间隔时间不应少于10秒。 强直刺激(tetanic stimulaton,TS):多采用3050Hz,持续时间5秒。 连续四次刺激(train-of-four stimulation,TOF): 一组连续四次的单次颤搐刺激,频率为2Hz,波宽0.20.3ms,每次刺激间隔0.5s。每组刺激间隔10s以上。
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机制
非去极化的特征: 1)阻滞前无肌震颤现象,强直刺激或四个 成串刺激时出现衰减 2)强直刺激后出现增强现象 3)抗胆碱酯酶药物可拮抗阻滞 4)其他非去极化肌松药有增强作用
非竞争性阻滞
与受体结合而影响受体功能,结合位点不 是乙酰胆碱的结合位点→使受体不再快速 开或关→影响肌肉组织功能:分为受体脱 敏感阻滞和通道阻滞两种。 受体脱敏感阻滞:运动终板长期受到乙酰 胆碱或其他激动剂作用的结果。 通道阻滞:药物直接阻塞离子通道。某些 抗生素和局麻药就是通过这一途径而起作 用的。
A
去极化型肌松药(depolarizing muscular relaxants) 非去极化型肌松药(non-depolarizing muscular relaxants)
B
常用的肌松药
去极化肌松药 去极化肌松药包括琥珀胆碱,十甲溴铵和溴己 安胆碱,目前只有琥珀胆碱仍在临床中应用。 非去极化肌松药 苄异喹啉类:筒箭毒碱,二甲箭毒,阿库氯胺, 阿曲库铵,顺式阿曲库铵,美维库铵,杜什库铵 甾类:潘库溴铵,维库溴铵,哌库溴铵,罗库 溴铵
(三)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全身麻醉中重要的辅助用药,用于麻醉诱 导时便于气管插管和术中维持良好肌松。 无镇静,麻醉和镇痛作用。
(三)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肌松药的选择原则:肌松作用良好,显效快,作 用时间短,恢复快,无蓄积,无心血管不良反应, 不释放组胺,可被抗胆碱酯酶药拮抗,代谢产物 无肌松作用,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烧伤,广泛创伤及神经疾患病人应用去极化肌松 药常导致血钾浓度剧升,心跳骤停,应禁用去极 化肌松药所致的肌震颤造成眼压增高,颅内压增 高,胃内压增高,应慎用于相关的病人。
II相阻滞
II相阻滞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当肌肉终板 持续暴露在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下即可发 生。发生II相阻滞后,肌松药的作用显示 为非去极化的表现,对强刺激和TOF的反应 衰减,出现强直刺激后易化现象,可部分 或全部被抗胆碱酯酶药拮抗。 一般认为应用琥珀胆碱后,TOF比值T4/T1 小于0.5即为发生II相阻滞;由于其机理复 杂,一般不主张应用拮抗。
(三)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肌松药的有效剂量(ED95)常以抑制0.10.15Hz刺激尺神经所致拇指肌颤搐95%高度 时的剂量。 气管插管长需2倍以上的ED95剂量。 非去极化肌松药可以用预注或3-4倍ED95剂 量来加快起效时间。
(三)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临床上可根据具体手术选择不同作用时间的肌松 药。 恢复指数(RI):神经肌阻滞由25%恢复到75%所 需的时间。 RI=2-3分钟为超短效:琥珀胆碱 RI=5-7分钟为短效:美维库铵 RI=10-20分钟为中效:阿曲库铵,维库溴 铵,罗库溴铵 RI=30-60分钟为长效:二甲箭毒,潘库溴铵, 哌库溴铵,杜什库铵
4.速效和短效肌松药的研制
琥珀胆碱:肌颤,强直,眼颅胃内压增高, 血清钾增高,恶性高热。 1988年——米库氯胺(mivacurium):1992 年用于临床,血浆中假性胆碱酯酶水解,作 用时间与琥珀胆碱近似,但起效慢。 1989年研制出罗库溴铵,1994年用于临床: 起效快,心血管反应小。 1999年研制出瑞库溴铵,起效和作用时间都 与琥珀胆碱相似:出现了21例严重的支气管 痉挛,8例死亡,于2001年被撤除市场。
(四)神经肌松功能监测及临床应用
强直刺激后计数(post tetanic count,PTC) 强直刺激后爆发刺激(post-tetanic burst,PTB) 双短强直刺激(double burst stimulation,DBS)
(四)神经肌松功能监测及临床应用
临床上的应用: 给予肌松药后,神经肌肉接头部位开始受 阻滞的阶段可以用TOF或TOF比值进行阻滞 过程的监测; 当TOF的T1降到零以下时,需采用PTC监测, 当PTC=0时,则采用PTBC监测。
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机制
去极化肌松药先是产生类似于乙酰胆碱对 受体的激动作用,随后出现对受体的阻滞 作用。 机制:终板肌膜上的钠离子通道由双重闸 门控制——电压控制闸门和时间控制闸门。 二者同时开放→去极化:静息时时间控制 闸门开放;激动剂与受体结合→电压控制 闸门开放,其开放到一定时间时间控制闸 门自行关闭,后者的再次开放必须等电压 控制闸门关闭后才能发生。
(四)神经肌松功能监测及临床应用
各种监测方法的应用
刺激方法 单刺激 临床应用
A)确定超强刺激(1.0HZ); B)气管插管时肌松监测(0.1HZ)
4个成串 刺激
A)气管插管时肌松监测; B)手术期维持外科肌松和肌松恢复期监测 C)术后恢复室肌松消退监测
3.其他肌松药的合成和应用
1947年合成了加拉典铵(gallamine)及半 合成的二甲筒箭毒碱。 1948年合成琥珀胆碱,1952年Foldes将其 用于临床——起效和作用的时间均短暂, 是困难插管和紧急插管的较好选择。 1967年Baird 和Reid首次将潘库溴铵用于 临床。因其肌松作用强,没有神经节阻断 作用,不引起组胺释放而取代筒箭毒碱应 用于临床。
3.其他肌松药的合成和应用
随着外科的发展,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比例迅速增 多,客观上要求开发对心血管影响较小的肌松药。 1980年维库溴铵和哌库溴铵用于临床;1991年杜什 氯胺用于临床,是目前作用时间最长的肌松药。 1982年研制出阿曲库铵,霍夫曼降解,由十个同分 异构体组成,包括顺式阿曲库铵。 1994年顺式阿曲库铵研制成功,1996年用于临床。 1990年罗库溴铵在美国用于临床,1997年进入我国。
5.肌松药的拮抗
新斯的明 1997年开始,英国物理学家Bom研制环糊精 (cyclodextrins),现已从240个衍生物 中选定了直径为0.79nm的衍生物作为氨基 甾类肌松药的拮抗剂——γ-环糊精 (Sugammadex),暂定名为Org25969。
(二)肌松药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1) 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末端的接 头前膜;
(三)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一)用于气管插管 迅速控制呼吸道,可防止反流误吸。直接 影响全麻诱导的时间。一般用量为2-3倍 ED95,增大药物用量可以缩短起效时间并使 肌松维持时间延长。
琥珀胆碱:静注60秒即可插管 罗库溴铵:现有非去极化肌松药中起效最 快,90秒左右即可插管
(三)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二)肌松的维持 肌松的强度和维持时间是以满足手术或治疗 要求为目的。 一般追加剂量应为首次剂量的1/5-1/3,中时 效的肌松药20-30分钟左右追加,长时效的在45分 钟或更长的时间追加。肌松药的追加要根据手术 的具体需求和所复合的其它药物具体分析。 吸入麻醉药达到一定深度时可产生肌松作用, 并能增强肌松药的作用。硫喷妥钠,地西泮,咪 达唑仑以及麻醉性镇痛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 肌松药的作用。
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机制
机制:所有的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机制均是与 乙酰胆碱竞争乙酰胆碱受体。非去极化肌松药与 受体结合而不产生去极化作用→阻止乙酰胆碱与 受体结合。 只有当乙酰胆碱受体的两个结合位点同时被乙酰 胆碱占据时产能使通道开放,只要受体的一个结 合位点被非去极化肌松药占据,乙酰胆碱就无法 产生作用。
(三)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三)肌松药的复合应用 琥珀胆碱与非去极化肌松药复合:互相拮 抗。 非去极化肌松药复合应用: 1)前后复合应用:阻滞特点是以先前应用 的肌松药特性为主。 2) 同时复合应用:可能是协同或相加作 用。
(三)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四)神经肌松功能监测及临床应用 神经肌松功能监测的原理:在神经肌松功 能完整的 情况下,电刺激外周运动神经, 只要刺激强度达到阈值,肌肉就会产生最 大收缩,再增大电流强度也不会增强肌肉 收缩力。 监测时刺激电流强度一般比阈值大10%-20%, 即所谓的超强刺激。超强刺激电流多在4060mA。
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机制
抗胆碱酯酶药物不能拮抗去极化肌松药的 原因: 有去极化肌松药存在时,乙酰胆碱在接 头部位的增多→加重电压控制闸门的持续 开放→关闭了的时间控制闸门不能恢复到 开放状态→肌松作用。
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机制
去极化阻滞的特征: 1)肌震颤后才出现肌松 2)强直刺激或四个成串刺激不出现衰减 3)不出现强直刺激后增强现象 4)抗胆碱酯酶药物可增强阻滞 5)非去极化肌松药有拮抗阻滞性质
LOGO
肌松药的发展及 临床应用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麻醉科 教授 刘洪涛
www.themegallery.com
(一)肌松药的发展
1. 肌肉松弛药的出现
全麻的需要
全麻相关技术发展的需要
20世纪上半叶,全身麻醉中的肌肉松弛作 用主要靠乙醚,直至70年代才开始应用箭 毒和琥珀胆碱。 肌肉松弛药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已经有半个多 世纪,为外科手术创造了良好条件,在抢救危 重患者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神经肌 肉接头 结构
2)
肌纤维的终板膜及接头后 膜; 介于接头前后膜之间的神经 下间隙,亦称为突出间隙或 接头间隙。
3)
肌松药的分类
骨骼肌松弛药(skeletal muscular relaxants , 肌松药)既 N2胆碱受体阻断药(N2cholinoceptor blocking drugs),又称肌松药作 用于神经肌肉接头的突触后膜(运动终板)上的N2 Content Title 受体,阻滞神经冲动的正常传递,导致骨骼肌松弛。
2.箭毒的发现和应用
南美洲人用蝎 子,毒蚁或某 些植物蒸馏汁 浸泡箭头,用 于狩猎——筒 箭毒和葫芦箭 毒
早期 1811 年
法国生理学家 Bernard ——阐明 了箭毒对神经肌肉 传导的阻滞作用。 他的学生Vulpian提 出箭毒的作用部位 是运动终板。
1857 年 1934 年
Dale和 Bacq阐 明箭毒作用的机 制——阻断乙酰 胆碱受体。
(三)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肌松药主要是由肝肾消除和排泄
药名 琥珀胆碱 筒箭毒碱 阿库氯铵 阿曲库铵 顺式阿曲库铵 美维库铵 杜什库铵 潘库溴铵 维库溴铵 哌库溴铵 罗库溴铵 肾脏(%) 0 40-60 70-90 ﹤5 16 ﹤10 60-90 60-80 10-20 60-90 10-20 少量经胆汁 少量经肝 15-20经胆汁或肝代谢 50-80经胆汁 5 经胆汁,3 经肝 50-60经胆汁 ﹤40 Hofmann消除或酯酶水解 Hofmann消除或酯酶水解 血浆胆碱酯酶水解 40 经胆汁 肝脏 (%) 其他 血浆胆碱酯酶水解
4.速效和短效肌松药的研制
GW280430A:(四氢异喹啉氯延胡索酸盐, Gantacurium chloride )为近年开发的超短效苄 异喹啉类非去极化肌松药,起效和作用时间均与 琥珀胆碱近似,有待临床进一步验证。 G-1-64,托品二酯衍生物中的一种双四价铵盐, 动物实验显示G-1-64的起效明显快于阿曲库铵和 米库氯铵。 TAAC3,托品二酯衍生物,动物实验表明作用时间 1.8-3.5分钟,起效时间可与琥珀胆碱相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