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遭遇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1914年8月—— 1918年11月): • 军人857万人;平民830万人。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1939年9月—— 1945年8月): • 军人1704万人;平民2453万人。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前[苏联]: • 动用军事力量2200万人;伤亡约3000万人(一半 以上为平民)。 •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30万人。
战争 摧残了人类的文明成果;
战争 放大了人间的美丑善恶; 战争 凸显了人性的伟大与卑劣。
让我们透过这场战争来看人,
通过这场遭遇来看索科洛夫。
熟悉课文前情梗概 :
• • • • • 十月革命爆发(1917年)17岁,参加红军 国内大饥荒 (1922年)父母去世 复员——务农——当工人——结婚生子 卫国战争爆发(1941年)41岁,应征入伍 ( 1942 年)受伤被俘,智擒德军上 校,回到队伍,成功逃亡。 • ……
宁 格 勒 城 下 , 开 始 了 万 长 人 达 。 天 的
年 月 德 国 法 西 斯 兵 临 列
1941 6
70
900
1942年11月,斯大林格勒战役。
1100万人死于集中营
青 年 被 法 西 斯 枪 杀
遭法西斯空袭后的尼卡拉耶夫市区
城市和村庄毁于一旦
斯大林在1946年说,卫国战 争中苏联损失700万人。此后不久, 苏联官方又宣布损失1500万人。赫 鲁晓夫公布的数字为2000万人。 1990年苏联在卫国战争中损失的军 民总数为2700万——2800万人。
• 照应前文索科洛夫天天夜里梦见死去 的亲人而泪湿枕头的情节。 • 深刻反映了战争给全苏联的普通家庭 带来的不幸遭遇和难以恢复的创伤。
结尾的艺术
“刹那间,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 抓住了我的心,我慌忙转过脸去。”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一种心情?为什么要转过脸去? 悲悯的心情 不想孩子看到经历战争的人的眼泪,不想 让孩子知道这样的痛苦,不想让他知道真相, 让不幸的儿童保持一颗童心。 作者心愿的抒发: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 为了他们不再成为孤儿,为了他们不再经战 火……
作者简介
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肖洛 霍夫作为随军记者投入战斗,在 前线,他曾几次遇险。有一次他 乘坐的汽车遭到敌机扫射,一颗 子弹从左边射过,离他只差二三 十厘米。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 有一次他乘坐的飞机在着陆时坠 毁,他幸免于死,但是受了重伤, 脑震荡和内脏错位。再有,他的 母亲就是当敌机轰炸他家乡维约 申斯克镇时在家门口被炸死的。 为此创作的短篇小说《一个人的 遭遇》开拓了战争文学的新领域
• 明确:遭遇了许多苦难, • 战争带来的创伤使他欲哭 无泪。
遇到凡尼亚后,“我的热泪 怎么也忍不住了”,这又是为什么?
明确:身世相同; 同情孩子; 再次找回做父亲的幸福; 重新点燃生活的希望……
• 两个各自流浪的、“孤苦伶仃的”、失去了 一切的人,彼此在对方身上赢得了他们融为 一体的共同命运,互相确定了对方在生活中 应有的地位。因为不单是这男人使得这个孩 子确实像个孩子那样生活下去,而且这孩子 也可以使这男人“刚强起来”——永远有信 心、永远是一个男子汉。 • ——【苏联】德· 勃拉果依
•
读懂了索科洛夫的故事,就能感受到 最后一节文字的震撼力。在战争中,最不 幸的可能还不是失去生命的战士,而是无 助的孤儿寡妇。 • 凡尼亚是战争孤儿,小小年纪的他还 不明白命运的悲惨,不明白战争的苦难, 不理解别人的同情和怜悯,因此,也不会 理解索科洛夫的房东女人为什么哭。
主题的升华
通过二战中一个家庭的悲剧,揭露 了战争给人的生活、心灵造成的巨大伤 痛,控诉了战争的罪恶。
•
两个各自流浪的、“孤苦伶仃的”、 失去了一切的人,彼此在对方身上赢得了 他们融为一体的共同命运,互相确定了对 方在生活中应有的地位。因为不单是这男 人使得这孩子确实像个孩子那样生活下去, 而且这孩子也可以使这男人“刚强起 来”——永远有信心、永远是一个男子汉。 • 凡尼亚和索科洛夫都遭遇了战争,而 凡尼亚自从有了爸爸而不再叹息,但索科 洛夫却有怎样的表现? “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 了”,这泪水有什么含义?
“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给 泪水浸透了”,这泪水有什么含义?
明确:坚强(白天不当着孩子
流泪)
追悔(梦境,分别时推了妻
子一把)
担忧(死去吓坏儿子,孩
子的将来) ……战争给人心灵带来的 是巨大的难以愈合的创伤。
• 遭遇战争、失去亲人、泪浸枕 头的只有索科洛夫一个人吗? 请同学们看一组数据
补充资料:
乌留平斯克——领养儿子凡尼亚 找出描写索科洛夫心理活动的句子: 索科洛夫——我的心立刻变得轻松和 光明些了。我的心里快乐极了,简直无 法用言语来形容!
作者为何要将这一遭 遇写得如此详细呢? 索科洛夫从战争的 创伤中走出来的重要契 机。
• 战争胜利前夕,儿子却倒在最后的枪 弹下。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小说 中这样的情节还有一些,请再举一例。 • 从俘虏营逃回后却得到家破人亡的消 息。 • 收养凡尼亚后刚过上安宁的生活却又 出了事故。
在野生动物世界,据说,狼总在月夜, 就着月光舔舐伤口,这样,疗伤效果很好。 在人世间呢,不也一样吗?白天,我们往 往带着很多面具跳舞,而每个夜晚来临时, 那便是我们心灵生活的开始。你会检点白 天所做的一切,你可能会忏悔、忧伤、思 索……大诗人白居易曾经在秋夜听了琵琶 女的弹奏后,“江州司马青衫湿”,而我 们的索科洛夫呢,每个夜晚,都要独自舔 舐伤口,泪湿整个枕头,泪为谁而流—— 为亲人而流,为战争而流!
关于卫国战争
1941年6月22日拂晓, 德国法西 斯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动 用了190个师的兵力、近5000架飞机 和3410辆坦克,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妄想在三个月内征服苏联。苏联人民 奋起自卫,反对法西斯德国的伟大卫 国战争开始了。
卫 国 战 争 时 期 的 苏 联 战 士
围 困 。 城 内 饿 死 近
• 先请大家在课文中找一找,文中有几次关 于索科洛夫眼泪的描述?
• 第一次:“但是我没有哭,我的眼泪在心 里干枯了” • 第二次:“这时候,我的热泪怎么也忍不 住了”“我的眼睛里蒙上了雾” • 第三次:“可是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 给泪水浸透了”
失去了儿子后,“我没有哭, 眼泪在心里干枯了”,这是为什么?
这篇小说曾经倾倒了千千万万个读者,小说 在苏联广播时就令莫斯科大街上行人驻足聆听, 泪眼模糊;它传到我国后,也使多少人泪飞如雨, 译者也是噙着眼泪翻译它的。
战当 争生 的命 意不 义再 何拥 在有 ?时 ,
希望在废墟中哭泣
作者是如何描写凡尼亚的? 分别从外貌、语言和动作等方面来描写。
凡尼亚的动作近似疯狂,可以看出他对于亲 情和父爱的渴望,反衬出战争的罪恶。 希特勒的入侵,给全体苏联人民造成了无法 描述的灾难。遭遇战争、失去亲人、泪浸枕头的 远远不只索科洛夫一个人,战争中的所有人都到 了受害,苏联人民以平均每个家庭牺牲一个人的 代价赢得了反法西斯卫国战争的胜利。 索科洛夫 的泪水浓缩了民族的苦难,他是一群人的代表, 是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形象,是“熟悉的陌生 人”。
儿子牺牲: 心里好像有样东西断裂了 邻养凡尼亚: 轻松光明 看凡尼亚睡觉: 快乐极了 梦见死去的亲人: 收缩和绞痛
索 科 洛 夫
我与父子分手情境
问题二
他有怎样的遭遇呢?
兴奋激动 成功逃亡 重燃希望 心就轻松变软 找到儿子 领养凡尼亚
受伤 被俘
妻女炸死 儿子牺牲 穿心的悲痛 埋葬欢乐
出车祸 悲愁的心
• 这不只是一个人在战争中的遭遇, 这是一个民族在战争中的遭遇,是 整个人类在战争中的遭遇。索科洛 夫的泪水浓缩了民族的苦难,他是 一群人的代表,是艺术作品中的典 型形象,是“熟悉的陌生人”。
片段分析
• 索科洛夫以一种什么样的口吻谈到自 己的儿子?作者为什么又写到他“老 头儿的梦想”? • 骄傲、欣慰。 • 索科洛夫“老头儿的梦想”反映了他 对和平安宁的战后生活的憧憬,这与 下文突然接到儿子战死的噩耗形成强 烈反差,突出了战争带给俄罗斯人民 的苦难。
人物性格特点
历尽苦难而坚忍不拔源自文库受尽摧残而心地善良
其实,这不只是一个人 在战争中的遭遇,是一个民族在战争中 的遭遇,是人在战争中的遭遇。索科洛 夫的泪水浓缩了民族的苦难,他是一群 人的代表,是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形象。
纳粹德国贝尔森集中营
美军对巴格达进行了新一轮轰炸
文本研习,质疑探讨:
正文部分:
字音字形
着想 哽咽 勋章 耽搁 绞痛 梗概 zhá o
gěng 邂逅 yè
嗜好 dān 胡诌 jiǎo 吝啬
xūn
如鲠在喉 gěng gà i 狼吞虎咽 xiè hòu 狙击手 shì 一撮盐 zhōu 小雏儿 lì n sè
gěng yà n
jū
cuō
chú
浏览课文,完成以 下问题。
这就是——一个人的遭遇! 这就是战争中千千万万普通苏联人 的遭遇! 这就是战争中——人的遭遇!!
两个失去亲人的人,两 颗被空前强烈的战争风暴抛 到异乡的沙子……什么东西 在前面等着他们呢? 请你们想象一下他们 以后的生活,为他们设计 结局。
敲响和平的钟声
看看当今的世界,仍有地方战火纷飞,仍有 人包括孩子在流着鲜血,仍有人还在参拜二次大 战中的战犯。为了索科洛夫们的遭遇不再重演, 为了凡尼亚们不再成为孤儿,为了爱好和平的人 不再为战争而流泪,让我们一起为和平祈祷吧!
问题三
人物形象——索科洛夫这是一个 逼真朴实的英雄形象,他没有光彩夺 目的外表,没有气壮山河的言论,甚 至也没有轰轰列烈的事迹,他只是一 个在战争中挺过来的普通人。他身上 有三种朴素无华而又珍贵无比的东西: 坚毅、尊严与温情。凭着这三样东西, 他让人在一曲悲凉沉郁的命运交响乐 中,听到雄浑激越的战士歌声。
第二次世界打战使人类 蒙受空前灾难。战火蔓延到 40个国家,有60多个国家参 战。在抗击德意日法西斯的 战争中,双方动用军事力量 9000万人,其中苏联2200万 人,中国4.5亿人卷入战争。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 共伤亡9000余万人,其中苏 联伤亡约3000万人,中国伤 亡约3500万人,是历次战争 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死 亡者中有一半是无辜的平民。
一 个 人 的 遭 遇
肖 洛 霍 夫
两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造成 了难以想象的痛苦。时至今日,世 界上的枪炮声仍然没有平息,仍然 有人在流血……战争每天都在毁灭 生命,毁灭财富。让我们跟随苏联 作家肖洛霍夫去感受二战的残酷, 去感受那血雨腥风的时代,去感受 一个人的悲惨遭遇……
作者简介
肖洛霍夫(1905-1984) 苏联作家,生于顿河地区的一 个磨坊主家庭,曾参加四年的 卫国战争,期间遭受了家破人 亡的悲剧,作品主要有长篇小 说《被开垦的处女地》《静静 的顿河》;其中《静静的顿河》 (1926年开始构思,花了14年 时间创作完成)获得1965年诺 贝尔文学奖 ;小品文《考验》 《钦差大臣》;短篇小说 《一个人的遭遇》。
1、文章包括几部分 内容,找出描写主人公 心情的句子。 2、理清情节:索科 洛夫有哪些遭遇? 3、概括人物性格。
问题一
一 个 人
家 庭 的 毁 灭
领 养 儿 子
逃出战俘营: 激动极了 家里没有回信: 发愁,晚上睡不着觉 邻居来信: 眼前一片黑,心缩成一团 探望老家: 难受极了,穿心的悲痛 找到儿子: 喜气洋洋
肖洛霍夫196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在瑞典的发奖仪式上说:
“……我希望我的书,能够帮 助人们变得更完美,心灵更纯洁,能 够唤起对人的爱,唤起人们积极地为 人道主义和人类的进步理想而斗争。 如果我多少能做到这一点,我就是幸 福的。”
齐读文章最后两段,思考:
• “在战争几年中白了头发、上了年纪的男人, 不仅仅在梦中流泪”,照应了前文哪个情 节?又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战争 摧残了人类的文明成果;
战争 放大了人间的美丑善恶; 战争 凸显了人性的伟大与卑劣。
让我们透过这场战争来看人,
通过这场遭遇来看索科洛夫。
熟悉课文前情梗概 :
• • • • • 十月革命爆发(1917年)17岁,参加红军 国内大饥荒 (1922年)父母去世 复员——务农——当工人——结婚生子 卫国战争爆发(1941年)41岁,应征入伍 ( 1942 年)受伤被俘,智擒德军上 校,回到队伍,成功逃亡。 • ……
宁 格 勒 城 下 , 开 始 了 万 长 人 达 。 天 的
年 月 德 国 法 西 斯 兵 临 列
1941 6
70
900
1942年11月,斯大林格勒战役。
1100万人死于集中营
青 年 被 法 西 斯 枪 杀
遭法西斯空袭后的尼卡拉耶夫市区
城市和村庄毁于一旦
斯大林在1946年说,卫国战 争中苏联损失700万人。此后不久, 苏联官方又宣布损失1500万人。赫 鲁晓夫公布的数字为2000万人。 1990年苏联在卫国战争中损失的军 民总数为2700万——2800万人。
• 照应前文索科洛夫天天夜里梦见死去 的亲人而泪湿枕头的情节。 • 深刻反映了战争给全苏联的普通家庭 带来的不幸遭遇和难以恢复的创伤。
结尾的艺术
“刹那间,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 抓住了我的心,我慌忙转过脸去。”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一种心情?为什么要转过脸去? 悲悯的心情 不想孩子看到经历战争的人的眼泪,不想 让孩子知道这样的痛苦,不想让他知道真相, 让不幸的儿童保持一颗童心。 作者心愿的抒发: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 为了他们不再成为孤儿,为了他们不再经战 火……
作者简介
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肖洛 霍夫作为随军记者投入战斗,在 前线,他曾几次遇险。有一次他 乘坐的汽车遭到敌机扫射,一颗 子弹从左边射过,离他只差二三 十厘米。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 有一次他乘坐的飞机在着陆时坠 毁,他幸免于死,但是受了重伤, 脑震荡和内脏错位。再有,他的 母亲就是当敌机轰炸他家乡维约 申斯克镇时在家门口被炸死的。 为此创作的短篇小说《一个人的 遭遇》开拓了战争文学的新领域
• 明确:遭遇了许多苦难, • 战争带来的创伤使他欲哭 无泪。
遇到凡尼亚后,“我的热泪 怎么也忍不住了”,这又是为什么?
明确:身世相同; 同情孩子; 再次找回做父亲的幸福; 重新点燃生活的希望……
• 两个各自流浪的、“孤苦伶仃的”、失去了 一切的人,彼此在对方身上赢得了他们融为 一体的共同命运,互相确定了对方在生活中 应有的地位。因为不单是这男人使得这个孩 子确实像个孩子那样生活下去,而且这孩子 也可以使这男人“刚强起来”——永远有信 心、永远是一个男子汉。 • ——【苏联】德· 勃拉果依
•
读懂了索科洛夫的故事,就能感受到 最后一节文字的震撼力。在战争中,最不 幸的可能还不是失去生命的战士,而是无 助的孤儿寡妇。 • 凡尼亚是战争孤儿,小小年纪的他还 不明白命运的悲惨,不明白战争的苦难, 不理解别人的同情和怜悯,因此,也不会 理解索科洛夫的房东女人为什么哭。
主题的升华
通过二战中一个家庭的悲剧,揭露 了战争给人的生活、心灵造成的巨大伤 痛,控诉了战争的罪恶。
•
两个各自流浪的、“孤苦伶仃的”、 失去了一切的人,彼此在对方身上赢得了 他们融为一体的共同命运,互相确定了对 方在生活中应有的地位。因为不单是这男 人使得这孩子确实像个孩子那样生活下去, 而且这孩子也可以使这男人“刚强起 来”——永远有信心、永远是一个男子汉。 • 凡尼亚和索科洛夫都遭遇了战争,而 凡尼亚自从有了爸爸而不再叹息,但索科 洛夫却有怎样的表现? “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 了”,这泪水有什么含义?
“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给 泪水浸透了”,这泪水有什么含义?
明确:坚强(白天不当着孩子
流泪)
追悔(梦境,分别时推了妻
子一把)
担忧(死去吓坏儿子,孩
子的将来) ……战争给人心灵带来的 是巨大的难以愈合的创伤。
• 遭遇战争、失去亲人、泪浸枕 头的只有索科洛夫一个人吗? 请同学们看一组数据
补充资料:
乌留平斯克——领养儿子凡尼亚 找出描写索科洛夫心理活动的句子: 索科洛夫——我的心立刻变得轻松和 光明些了。我的心里快乐极了,简直无 法用言语来形容!
作者为何要将这一遭 遇写得如此详细呢? 索科洛夫从战争的 创伤中走出来的重要契 机。
• 战争胜利前夕,儿子却倒在最后的枪 弹下。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小说 中这样的情节还有一些,请再举一例。 • 从俘虏营逃回后却得到家破人亡的消 息。 • 收养凡尼亚后刚过上安宁的生活却又 出了事故。
在野生动物世界,据说,狼总在月夜, 就着月光舔舐伤口,这样,疗伤效果很好。 在人世间呢,不也一样吗?白天,我们往 往带着很多面具跳舞,而每个夜晚来临时, 那便是我们心灵生活的开始。你会检点白 天所做的一切,你可能会忏悔、忧伤、思 索……大诗人白居易曾经在秋夜听了琵琶 女的弹奏后,“江州司马青衫湿”,而我 们的索科洛夫呢,每个夜晚,都要独自舔 舐伤口,泪湿整个枕头,泪为谁而流—— 为亲人而流,为战争而流!
关于卫国战争
1941年6月22日拂晓, 德国法西 斯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动 用了190个师的兵力、近5000架飞机 和3410辆坦克,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妄想在三个月内征服苏联。苏联人民 奋起自卫,反对法西斯德国的伟大卫 国战争开始了。
卫 国 战 争 时 期 的 苏 联 战 士
围 困 。 城 内 饿 死 近
• 先请大家在课文中找一找,文中有几次关 于索科洛夫眼泪的描述?
• 第一次:“但是我没有哭,我的眼泪在心 里干枯了” • 第二次:“这时候,我的热泪怎么也忍不 住了”“我的眼睛里蒙上了雾” • 第三次:“可是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 给泪水浸透了”
失去了儿子后,“我没有哭, 眼泪在心里干枯了”,这是为什么?
这篇小说曾经倾倒了千千万万个读者,小说 在苏联广播时就令莫斯科大街上行人驻足聆听, 泪眼模糊;它传到我国后,也使多少人泪飞如雨, 译者也是噙着眼泪翻译它的。
战当 争生 的命 意不 义再 何拥 在有 ?时 ,
希望在废墟中哭泣
作者是如何描写凡尼亚的? 分别从外貌、语言和动作等方面来描写。
凡尼亚的动作近似疯狂,可以看出他对于亲 情和父爱的渴望,反衬出战争的罪恶。 希特勒的入侵,给全体苏联人民造成了无法 描述的灾难。遭遇战争、失去亲人、泪浸枕头的 远远不只索科洛夫一个人,战争中的所有人都到 了受害,苏联人民以平均每个家庭牺牲一个人的 代价赢得了反法西斯卫国战争的胜利。 索科洛夫 的泪水浓缩了民族的苦难,他是一群人的代表, 是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形象,是“熟悉的陌生 人”。
儿子牺牲: 心里好像有样东西断裂了 邻养凡尼亚: 轻松光明 看凡尼亚睡觉: 快乐极了 梦见死去的亲人: 收缩和绞痛
索 科 洛 夫
我与父子分手情境
问题二
他有怎样的遭遇呢?
兴奋激动 成功逃亡 重燃希望 心就轻松变软 找到儿子 领养凡尼亚
受伤 被俘
妻女炸死 儿子牺牲 穿心的悲痛 埋葬欢乐
出车祸 悲愁的心
• 这不只是一个人在战争中的遭遇, 这是一个民族在战争中的遭遇,是 整个人类在战争中的遭遇。索科洛 夫的泪水浓缩了民族的苦难,他是 一群人的代表,是艺术作品中的典 型形象,是“熟悉的陌生人”。
片段分析
• 索科洛夫以一种什么样的口吻谈到自 己的儿子?作者为什么又写到他“老 头儿的梦想”? • 骄傲、欣慰。 • 索科洛夫“老头儿的梦想”反映了他 对和平安宁的战后生活的憧憬,这与 下文突然接到儿子战死的噩耗形成强 烈反差,突出了战争带给俄罗斯人民 的苦难。
人物性格特点
历尽苦难而坚忍不拔源自文库受尽摧残而心地善良
其实,这不只是一个人 在战争中的遭遇,是一个民族在战争中 的遭遇,是人在战争中的遭遇。索科洛 夫的泪水浓缩了民族的苦难,他是一群 人的代表,是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形象。
纳粹德国贝尔森集中营
美军对巴格达进行了新一轮轰炸
文本研习,质疑探讨:
正文部分:
字音字形
着想 哽咽 勋章 耽搁 绞痛 梗概 zhá o
gěng 邂逅 yè
嗜好 dān 胡诌 jiǎo 吝啬
xūn
如鲠在喉 gěng gà i 狼吞虎咽 xiè hòu 狙击手 shì 一撮盐 zhōu 小雏儿 lì n sè
gěng yà n
jū
cuō
chú
浏览课文,完成以 下问题。
这就是——一个人的遭遇! 这就是战争中千千万万普通苏联人 的遭遇! 这就是战争中——人的遭遇!!
两个失去亲人的人,两 颗被空前强烈的战争风暴抛 到异乡的沙子……什么东西 在前面等着他们呢? 请你们想象一下他们 以后的生活,为他们设计 结局。
敲响和平的钟声
看看当今的世界,仍有地方战火纷飞,仍有 人包括孩子在流着鲜血,仍有人还在参拜二次大 战中的战犯。为了索科洛夫们的遭遇不再重演, 为了凡尼亚们不再成为孤儿,为了爱好和平的人 不再为战争而流泪,让我们一起为和平祈祷吧!
问题三
人物形象——索科洛夫这是一个 逼真朴实的英雄形象,他没有光彩夺 目的外表,没有气壮山河的言论,甚 至也没有轰轰列烈的事迹,他只是一 个在战争中挺过来的普通人。他身上 有三种朴素无华而又珍贵无比的东西: 坚毅、尊严与温情。凭着这三样东西, 他让人在一曲悲凉沉郁的命运交响乐 中,听到雄浑激越的战士歌声。
第二次世界打战使人类 蒙受空前灾难。战火蔓延到 40个国家,有60多个国家参 战。在抗击德意日法西斯的 战争中,双方动用军事力量 9000万人,其中苏联2200万 人,中国4.5亿人卷入战争。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 共伤亡9000余万人,其中苏 联伤亡约3000万人,中国伤 亡约3500万人,是历次战争 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死 亡者中有一半是无辜的平民。
一 个 人 的 遭 遇
肖 洛 霍 夫
两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造成 了难以想象的痛苦。时至今日,世 界上的枪炮声仍然没有平息,仍然 有人在流血……战争每天都在毁灭 生命,毁灭财富。让我们跟随苏联 作家肖洛霍夫去感受二战的残酷, 去感受那血雨腥风的时代,去感受 一个人的悲惨遭遇……
作者简介
肖洛霍夫(1905-1984) 苏联作家,生于顿河地区的一 个磨坊主家庭,曾参加四年的 卫国战争,期间遭受了家破人 亡的悲剧,作品主要有长篇小 说《被开垦的处女地》《静静 的顿河》;其中《静静的顿河》 (1926年开始构思,花了14年 时间创作完成)获得1965年诺 贝尔文学奖 ;小品文《考验》 《钦差大臣》;短篇小说 《一个人的遭遇》。
1、文章包括几部分 内容,找出描写主人公 心情的句子。 2、理清情节:索科 洛夫有哪些遭遇? 3、概括人物性格。
问题一
一 个 人
家 庭 的 毁 灭
领 养 儿 子
逃出战俘营: 激动极了 家里没有回信: 发愁,晚上睡不着觉 邻居来信: 眼前一片黑,心缩成一团 探望老家: 难受极了,穿心的悲痛 找到儿子: 喜气洋洋
肖洛霍夫196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在瑞典的发奖仪式上说:
“……我希望我的书,能够帮 助人们变得更完美,心灵更纯洁,能 够唤起对人的爱,唤起人们积极地为 人道主义和人类的进步理想而斗争。 如果我多少能做到这一点,我就是幸 福的。”
齐读文章最后两段,思考:
• “在战争几年中白了头发、上了年纪的男人, 不仅仅在梦中流泪”,照应了前文哪个情 节?又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