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字
(完整版)语言文字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培训内容

(完整版)语言文字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培训内容最新最全的文档模板范本一、语言文字方针政策1.中国语言文字方针政策是什么?中国语言文字方针是指在中国境内使用的语言文字,其中,政策指导思想包括领导人批示、中央和国家机关出台的有关法规、规章、文件以及全国性重要会议、报告等。
政策的实施和落实是指向全社会普及语言文字方针,保护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等规定的具体实践行为。
2.语言文字方针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在使用中国共同语言文字的同时,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
(2)在整个使用过程中,要注重规范,并且不断地推广“简、约”口号。
(3)在使用过程中,民族语言文字应注重语言文字的准确性、规范性和性别平等。
(4)在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文化交流中,就应提倡说普通话,传承和发展汉字文化。
3.我国的文字标准是什么?我国的文字标准是汉字。
二、法律法规培训内容1.法律法规培训的目的是什么?法律法规培训主要是为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促进企业内部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有序化,维护企业的健康发展。
2.培训的内容有哪些?(1)宪法和其他法律法规(2)廉洁自律条例(3)企业经营管理规定(4)劳动法律法规(5)知识产权法律法规(6)环境保护法律法规3.法律法规培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1)培训的重点应该是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
(2)培训过程中应该加强实操培训。
(3)培训后应该进行考试,确保员工对法律法规等知识有所掌握。
三、附件及其他1.所涉及的附件如下:(1)宣传手册(2)宣传海报(3)教材资料2.如下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宪法:国家的最高法律文书。
(2)法律法规:国家制定和确定的有关社会行为准则、规范。
(3)职业道德:个人或者团体在工作和职业发展过程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标准。
(4)廉洁自律条例:公司员工应当遵守的规则。
3.如下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艰难及解决办法。
(1)员工对法律法规等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
中国语言文字应称华语、华文或中文、华语

中国语言文字应称华语、华文或中文、华语中国语言文字应称:华语、华文或中文、华语·傅天文·现代中国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
"中国的语言文字不像美国,来自异国它乡。
我们中国的语言、文字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到1949年后改成了汉语、汉文,是不恰当的。
上古尧舜时期是部落联盟,羌夏建起第一个封建王朝,随后将西戎、东夷、南蛮、北狄融合,史称"华夏。
"商、周则是分封自治。
分封自治时,出现了各自为政的诸元文化,它是天下大乱的祸根。
秦得天下后,深知封自治出现各自为政诸文化的弊端,改分封为郡县制,大秦并统一了中国文字、语言。
说道汉朝,那刘邦被项羽感赶到古"蜀地"的汉中,被封为汉王。
他得天下后,也不敢将语言、文字贪天之功为己有,亦说是祖先留下的语言、文字,这宝贵遗产非我刘家'大汉'创造的。
到东汉无耻官吏提出棱没两可的汉民'一词,亦未敢称汉族、汉语、汉文,他们深知那是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如果篡改会遭到非议。
此后若干王朝,都未将本族所建王朝的语言、文字定为本朝国文、国语。
并未用本族语言、文字来文书、告示,即使在1911年推翻满清的放孙文建立中华民国,是将带有历史痕迹的'夏'字去掉,而称"中华民国"简称"中国"。
尔后出现了中文(华文)、华语(国语)华人、华侨…,可万变亦不离其宗,该时,一律用华文书写行文。
抗日战争时期,田汉先生作《义勇军军进行曲》词云:"中华民族"。
他深知中华民族是纲,其余民族都是目,此'曲'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如果定要用"汉语、汉文,"那么我们"蜀人"(蚕丛后裔)才是正宗之主。
国人皆知,汉中在古蜀国,但我"蜀人"深知,中国的语言、文字是我们祖先共同留下的宝贵遗产,不能据为己有。
国务院八种民族语言文字

国务院八种民族语言文字民族语言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智慧。
在中国,国务院指定了八种民族语言文字,它们分别是汉字、藏文、蒙古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朝鲜文、彝文和壮文。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八种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和重要性。
汉字是中国最主要的语言文字,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
汉字具有丰富的意义和形象性,能够准确地表达事物的内涵。
汉字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
汉字的特点是形声字,即字形和字音结合,使得汉字的学习和使用更具挑战性。
藏文是中国西藏地区的主要语言文字,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较多的藏缅语族文字之一。
藏文有自己独特的文字系统,包括辅音字母、元音字母和词缀。
藏文书写从左到右,每个字母的形状和顺序都有严格的规定。
藏文在宗教文化、文学作品和历史文献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对于保护和传承藏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蒙古文是蒙古族的语言文字,也是蒙古国的官方语言之一。
蒙古文采用蒙古文字符,它的特点是每个字母都有四种形态,分别是初、中、尾和单独形态。
蒙古文在历史文献、文学作品和传统文化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对于保护和传承蒙古族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维吾尔文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主要语言文字,也是维吾尔族的语言文字。
维吾尔文采用阿拉伯字母,但字母形状和阿拉伯字母有所不同。
维吾尔文的特点是每个字母都有不同的形态,根据不同的位置和前后字母的关系,字母形态会有变化。
维吾尔文在文学作品、宗教文化和传统艺术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哈萨克文是哈萨克族的语言文字,也是哈萨克斯坦的官方语言之一。
哈萨克文采用拉丁字母,字母形状和发音有一定的规律性。
哈萨克文在文学、教育、新闻传媒和政府机构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对于保护和传承哈萨克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朝鲜文是朝鲜族的语言文字,也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韩国的官方语言之一。
朝鲜文采用谚文和汉字的组合,有自己独特的发音和拼写规则。
朝鲜文在文学、教育、媒体和政府机构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保护和传承朝鲜族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语言文字类

中国语言文字类
中国语言文字类可以涵盖多个方面,包括汉字、汉语言言学、汉语教学、古代文学等。
下面将针对其中一些方面做简要介绍。
1. 汉字:汉字是中国最主要的文字系统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字是以象形、指事、会意等基本形式构成的,通过组合形成了成千上万的字符,代表不同的意义和发音。
学习和理解汉字的结构、用法和意义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文化和文学作品。
2. 汉语言言学:汉语言言学是研究汉语语言形态、语法、音韵、词汇、句法和语义等方面的学科。
它通过分析汉语的语言现象和规律,揭示汉语的特点和变化,并探讨语言与人类思维、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关系。
3. 汉语教学:汉语教学是指教授汉语给非汉语人士的教学活动。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和汉语的全球影响力日益增强,汉语教学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关注。
汉语教学旨在培养学习者的听、说、读、写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
4. 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古代文学作品可以分为诗、词、曲、小说、散文等多种形式,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观念。
《诗经》、《红楼梦》、《西游记》等作品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杰作,深受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和研究。
总而言之,中国语言文字类涉及到丰富的内容和研究领域,涵盖了汉字、汉语言言学、汉语教学和古代文学等方面。
这些都是了解和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的重要途径,对于深入理解和欣赏中国的文化遗产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语言文字有何特征特质

中国语言文字的特征特质
特征特质:
1、独特的表意性
2、灵活的构词能力
3、富有弹性的语言结构
4、追求神韵的美学风格
5、字形美
6、字音美
7、独体单音
8、单音四声
9、一字多音。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汉字能够历久不衰,说明汉字具有与汉语特点相适应的优点.汉字的优点见之于它的特点.汉字的主要特点:汉字是平面型方块体文字;汉字是表意性质的文字.汉字的形音义之间原本存在一定的理据;汉字记录的语言单位是汉语的音节.汉字记录汉语是用整个字形跟语音相联系的,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汉字记录汉语不实行分词连写;汉字数量繁多,字形结构复杂;汉字具有一定的超时空性。
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概念

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规定,我国的通用语言文字是汉语普通话。
汉语普通话是根据北京话为基础,在中国大陆结合南方话和其它方言
形成的一种统一的普通话语言。
中国汉语文化在历史上有着很长的文
化传统,它被公认为中国最重要的民族语言和文化,也是中国人民的
骄傲。
汉语普通话是建立在汉语古典语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语法、词汇、发音和表达方式都是几千年来不断形成的,也是当今世界上使用
最广泛的语言之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
汉语普通话的形成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中国人民的生活习惯,
在特殊语法单元的使用上,还反映了中国的伦理传统。
汉语普通话的使用范围是全国性的,它不仅在中国的国内流行,
而且也已经在海外得到了广泛使用。
目前,中国的海外移民以及海外
华人学校中,大量使用汉语普通话,他们也在努力将汉语文化传播到
世界各地。
汉语普通话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受到了广泛的使用,它无论是在
中国的官方场合,还是在学术场合都有极大的用处,因此,它被大家
称为“中华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正确地使用汉语普通话,不仅
有助于我们明白各种文字信息,同时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
的历史和文化。
汉语普通话就是中国汉语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中华民
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尊重它们对于中华民族的当今世界及其未来影
响至关重要,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中国的语言文字课件

甲骨文
中国的语言文字
• 金文 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商周时盛行青铜 器,帝王及贵族常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用以记 功记事,这些器物连同上面的文字留传后世。上 古时代金铜不分,铜也可以称金,因此,铜器上 的文字被称作金文。商周青铜器虽经历史沧桑毁 损不少,但保留下来的也很多,宋代以来出土的 就有10000件以上,上面有4000多个单字,现在已 被识读的有1000多个,其中商代青铜器上的文字 较少,西周的文字较多。金文的笔画丰满粗肥, 其字形早期跟甲骨文相似,后期图画痕迹降低, 符号化程度有了提高。由于早期金文的年代跟甲 骨文差不多,因此,金文也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之 一。
brother-in-law
中国的语言文字
文化对汉语语用的影响
中国的语言文字
• 二、语言结构
• 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占优势,书写形式是一个方 块字;汉字合形、音、义于一体,没有拼音文字 那样的复杂形态成分,这些特点使汉语的语言单 位组合先天就具有灵活、机动的性质。
• 汉语的组词方式灵活,语词之间只要语义搭配, 事理明白,就能粘连在一起,不受形态成分的拘 束。汉语的词义功能也很灵活,古汉语中有许多 词类活用现象,如名词、形容词可用作动词,名 词、动词可作为状语, 虚词与实词可以转换;现 代汉语的动词、形容词可直接充当句子的主语、 宾语,而不必像印欧语那样先改变其成分,使其 具有名词性才能充当主宾语。
中国的语言文字
许慎和《说解字》
中国的语言文字
1 h 2 西 g 官 8 t 0 b u汉 志 9 t 0 a6 p 9 n的 雄 0 : - z7 / 0 h白 0 / 9 iw - x玉 w 3 iw 0 o剑 格 ( 图 )
“琫”和“珌”
中国的语言文字
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概念

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概念
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使用的一种官
方语言,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特有的一种语言文字。
它是中华民
族历史长河中唯一留传至今的共同语言,是我国历史上数千年来文明
交流的重要媒介,是当今亚太地区最普遍、最古老的语言文字,也是
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
从政治上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一种文化资源,为进一步完
善我国的文化制度和国家建设,增强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
它不
仅是我国宣传和文化传播的基础,也是实现国际教育文化交流的桥梁。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可追溯到汉族文字,
是中国最为传统的文字,其历史源自古典文字汉字,它包括简体汉字
和繁体汉字。
它代表了中国历史上对汉字的发展演变,以及一些思想
观念的传承,是中国文明的象征。
从文字特征来看,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一种文字体系,它拥
有独特的文字文化和文字传统,把“因文会友”的意义深埋在语言文
字之中,礼让合作、互惠共赢的思想和价值观在汉字的文字文化传统
中得以保持和传承。
从文字应用角度来看,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遍应用于民间生
活和官方文献,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新闻媒体、政治活动、公共事务等。
在我国,汉字从小学到大学,从平民百姓到朝廷大臣,都是普遍的文字媒介。
它是我国的一种文字文化的精髓,也是一
种不可替代的信息载体。
中国的语言文字

3、在甲骨文中,六书这一类汉字的 组织法已经大致形成
1)象形:文字象实物之形
上古文字极可能是由图画简化而来,其 中象形文与图画最为接近,以名词居多。
2)指事:用点、划指出人或者物的动作、 状态或者位置,是一种抽象的描绘
3)会意: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已有的文字 组织成一个新字,用来表达无形的意向、性 质或者或生物的活动
《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分、, 又称“四库”。部下有类,类下有属。全 书共4部44类66属。
经部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
1、汉语句子结构的过程和特点 利用单音节和双音节的弹性组合,灵活运用
而成为音句(句读段),再循自然事理之势 巧为推排成为义句(整句),于音节铿锵之 中传达交际意念,这是汉语句子结构的过程 和特点
1)汉语基本语词单位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和能动 性,它源于汉语建构的简易性质,主要表现 在语词的弹性上。
汉语语词的弹性指汉语语词单位的大小和性质往往 无一定规。词语在句中的组合除了要符合语法和词 汇两方面的规定,还要求音韵的协调平稳,满足句 中语气节奏、音韵修辞上的要求,从而需要语词单 位具有一定的弹性,即形式上的语词分合伸缩的不 固定性,以及词义功能的发散性。
语词的分合伸缩:语词的短长相配、单(音节)复 相合,整体上现出整齐中含铿锵、参差自然的音乐 性效果;
词义功能的发散性表现为词的语法性质的不 固定(兼类)、语词意义的虚实转化。
2)汉语句子组织的流动性:汉语句子以“意” 役“形”,以意义的完整为目的,遵循事理 逻辑的自然发展,把由语词单位构成的各个 语言板块(句读段)组合起来,完成表达的 要求。而不是像西方语言那样,以动词为中 心,具有固定的语法框架,以“形”役 “意”。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印刷品为唐懿宗时期的《金刚 经》。北宋毕升发明泥活字版。明代活字印刷渐成 规模,流行用铜活字,也有铅活字。 同时又有手钞本继续存在。例如明成祖时期22211 卷的钞本《永乐大典》;清乾隆年间两倍于《永乐 大典》的《四库全书》
第六章中国语言文字

“域外方言”:朝鲜语、日本语、越南语这三种语言, 曾受汉语的极大影响,以至有“域外方言”之称。 (P298) 朝鲜、日本、越南仿照汉字创造的文字:日本借用汉 字作为音符,书写日语,形成了日语音节字母;朝鲜 创制了谚文;越南创造了字喃。(P298)
(简答)汉字汉语在境外的 传播。(P298)
(1)在公元前或公元1世纪,汉字逐渐向境外传播,北至朝鲜半 岛,南至越南,东至日本。 (2)朝鲜语、日本语、越南语这三种语言,曾受汉语的极大影 响,以至有“域外方言”之称。
语言的诞生意味着人类文化的诞生,文化的发展也影响着 语言的发展。 (1)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征,有了语言,人类 才可以相互交流。 (2)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是精神文化的一部分。 (3)语言是一种有特殊性的文化,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语言, 不同的语言代表的是不同的语言习俗。(如:歇后语)
回族的语言习俗
1.中国境内的语言文字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北方话、吴语、赣语、客家话、湘 语、闽语、粤语。(P291)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它现在不仅是汉 民族的共同语,也是中华民族的通用语。 视频欣赏:各地方言
2、中国境内的文字
佉卢字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最早使用的文字。 在现代中国的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24个民族有代表 自己语言的文字。24个民族使用的文字有30多种。
简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1)语言是文化的代码,是文化传播的媒介。语言可以传 达人们头脑中的观念,只有通过语言的传播,文化才能 穿越时间和空间,得到交流、发展和长期存在。 (2)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其他文化事象的产生 和发展。对人的思维和各种社会生活、文学艺术产生重 要影响。
文字也是重要的文化事类
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

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语言文字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载体,同时,语言文字又是重要的文化事类。
中国境内有众多的语言文字,它们之间是相互吸收的。
汉语汉字一直作为境内通用语言文字来使用,并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中国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观念和制度,并在汉语汉字特点的基础上发展出许多文化事象。
第一节语言文字及其文化特征一、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表现为:语言文字既是重要的文化事项,又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是重要的文化事项,指的是:语言的诞生意味着人类文化的诞生,文化的发展也影响着语言的发展。
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征,有了语言,人类才可以相互交流,才可以进入有组织的社会生活,成为“文化”的人。
同时,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语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精神文化的一部分。
语言是一种有特殊性的文化,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言代表的是不同的语言习俗,如因汉语特点而形成的歇后语就是汉民族的语言习俗,不同的语言习俗反映出不同的思想观念,语言所造成的文化差异直接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语言从宏观到微观的变化都与其它文化事项联系在一起,社会政治文化对语言的发展和使用起着直接的影响。
文化对语音的影响,如把北京语音作为普通话的标准语音,是与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分不开的;文化对语法的影响,如随着近代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吸收,汉语语法出现了欧化的倾向;文化对对词汇的影响最明显,词汇常常会因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而变化,如随着封建社会的消亡,许多表示封建社会称谓的词语,像“皇帝”、“宰相”、“状元”等,随着那个时代的消亡而不再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许多新词语在社会上流传开来,像“网吧”、“电子邮件”、“数码相机”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促进其它文化事类的发展。
首先,语言是文化的代码,是文化传播的媒介。
语言可以传达人们头脑中的观念,只有通过语言的传播,文化才能穿越时间和空间,得到交流、发展和长期存在。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语言文字

"今草"是东汉(25--220)人张 芝所创。图为张芝写的草书。
草书2
"狂草"是唐代(618-907)人张 旭所创。"狂草"极难辨认,但 却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图 为《张旭狂草图》
草书展示
明宋璲 覆岳翁札
明张弼 草书“论书”
清蒲华 草书轴
楷书
汉字字体的楷模:楷书
"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今隶。 如欧阳询、柳公权等碑帖之字 属之。包含了古隶之方正、八 分之遒美及章草之简捷等。这 种字体一直沿用至今,被视为 标准字体且为世人所喜爱。楷 书有一种稳重而衍生出宁静之 感;文字因个人书写的方式、 性格之异,而有不同风格的同 一字体
3、八卦“起一成文”说
郑樵提出“起一成文”说,认为汉字 的基本笔画都是由“一”及其形体变化构成 的,从文字符号体系内部来探讨笔画及其相 生之理。 《六书略》中有一篇《起一成文图》, 是其“起一成文”说的集中体现。 衡为一,从为│ *引一而绕合之,方则为 口……一能生而 不能生,天地之道,阴阳 之理也。 上文从五个角度指出由“一”衍生出的 十七种基本笔画,并将“一”与“ ”进行 比较,阐明“一能生”的道理,从楷书的形 体线条上谈汉字的起源。
甲骨文大家猜猜看?
原来是十二生肖
金文(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 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 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中国在夏 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因为 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 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 鼎文”。)
中国东汉(25--220)末年, 一种新的汉字字体:楷书出现 了。图为楷书的创始人钟繇。
第六章 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

第六章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一、知识题1、现代中国境内有56个民族,使用的语言却至少有80多种,根据语言之间有无亲缘关系及亲缘关系的远近可以将它们归属五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和印欧语系。
2、朝鲜语、日本语、越南语这三种语言,曾受汉语的极大影响,以至有“域外方言”之称。
3、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语言文字既是重要的文化事象,又是文化的载体。
4、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北方话、吴语、赣语、客家话、湘语、闽语、粤语。
5、在世界的各种语言中,汉语使用的人口最多,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因此汉语是联合国指定的七种工作语言之一。
6、汉语的特点:1)按词的构造特点来看,汉语的词用在句子里时,没有表示语法关系的词形变化;2)按句法结构的表达方式来看,汉语不通过词的形态变化表示语法关系,而是借助于虚词和词序来表示词与词的语法关系;3)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从音义对应的角度来看,汉语的特点是一个音节对应于多个词(语素)。
7、汉字的特点:1)就汉字的表意方式说,汉字属于表意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有严密系统的表意文字;2)就汉字记录汉语的单位而言,汉字是语素—音节文字;3)就形体的特点而言,汉字是在一个二维平面上构形的。
8、汉字在造字之初,以象形、指事、会意为手段,后来随着汉语词汇的扩大,逐渐发展出形声的造字方法。
21、汉字构成法的“六书”,即“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22、汉字书法的“中和美”:就整篇作品的布局来说,横有行,纵有列,严整有序,但有可因地制宜地作各种不同的安排;就个体字形来说,整体上是方整的,但在平正安稳之外又富有变化;字的内部布局有很强的规律性,但又蕴含了诸多的变化因素。
9、汉字的几个主要发展阶段:汉字形体先后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的变化。
10、存在方言的同时,也一直存在着共同语,汉语共同语一直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
共同语的书面语一直以先秦作品为典范。
12、日本借用汉字作为音符,书写日语,形成了日语音节字母;朝鲜创制了谚文;越南创造了字喃。
中国古代的语言文字

中国古代的语言文字中国古代的语言文字自古以来一直是一个深受人们研究的话题。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独具特色,更是中国国家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中国古代的语言文字。
一、语言的发展中国古代的语言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古汉语、中古汉语和现代汉语。
其中古汉语是最古老的一种,这种语言已经存在了几千年。
在古汉语时期,语言的表达相对简单,以单音节词为主,语调丰富,语音纯正,极具音乐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语言的表达日渐复杂,于是出现了中古汉语。
在中古汉语时期,语言词汇大幅增加,语法更加复杂,而汉字的发展也经历了从图像到形声,再到混合音义的变化。
到了现代汉语时期,语言的表达形式更加灵活,词汇也更加丰富,语法规则和语音系统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
二、文字的形成汉字是一种古老而又独特的文字形式。
在中国的古代,原始的汉字表现形式主要是以图画为主,后来演变为象形文字,再到后来的指事、形声等汉字形式。
这些汉字不仅可以表达思想,而且还能记录历史、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的信息,被誉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三、文化遗产的传承中国古代的语言文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文化遗产,中国历经多年的努力,创建了不少汉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机构,如故宫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故宫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以及中国国家博物馆等等。
这些机构通过文物保护、汉字研究和文化推广等方面,将中华文化的精髓传承给后代,让文化价值得到更好的发掘和传承。
四、文字精髓的体现汉字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所占据的地位非常重要,不仅能够记录和传承历史和文化,而且还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美学和哲学思想。
在汉字的发展中,不仅体现了视觉上的协调与美感,还渗透着几千年的人类智慧与哲学思考。
例如,“道德经”中的“道”字,或者“易经”中的八卦,都是汉字书写的典范,具有强烈的文化价值。
在现代汉字书写中,既要弘扬传统汉字文化,又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拓展汉字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的语言文字与文化语言

中国古代的语言文字与文化语言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古国,其繁荣和发展不仅体现在其科技、艺术等各个方面,而且也表现在其语言文字和文化语言的创造和传承上。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的语言文字和文化语言在历史进程中的演变与发展。
一、古代的语言文字古代语言文字乃是一种表达意思的符号系统,早期的语言文字不一定是完整的语言体系,而最初的文字则是以记录事物、记录文字和象形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出现,如近代的甲骨文、六国文字等。
古代的文字非常特别,它强调象征性的意义和诗情画境的效果,如甲骨文的象形文字和草书。
中华文明的演变及其原始性的语言文字是著名的“甲骨文”,它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字,它的发展经历了长的历史进程和复杂的语言变迁,但它仍然是世界上最优秀、最丰富、最独特、最美丽、最应用的语言文字之一。
汉字也是中华文明的标志,它集符号、音节、形态于一体,使得汉字书写具有高度的表意性和联想性,这也是其他文字无法比拟的优势。
二、文化语言文化语言是指在语言学上具有国家文化特色的语言实体,它代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标志,反映了一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底蕴和历史文化积淀的国家,所以其文化语言具有极强的文化代表性和文化特色。
汉语是中国的文化语言,它是代表中国文化最重要的语言形态,是中国独特文化的载体。
汉语中的成语、俗语、谚语等都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例如“纸上谈兵”、“独善其身”、“宁为鸡首,不为龙头”等等,都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
除此之外,汉语中的诗词、歌谣、戏曲等文学形式特别突出,这些文学作品足以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所具备的文化与艺术美学价值。
进一步地,中国文化语言的丰富多样也为学者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和研究方向。
三、语言文字与文化语言的联系语言文字与文化语言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互相依存,相互组织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在汉字中,不仅反映出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还折射出人们对自然、生命、道德等方面的理解和把握。
第六章中国语言文字

文字大体上也可分为两类:一种是表记语音的叫表音文字, 另一种是表意文字。
表音文字也称为拼字文字,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音节文字。一个字母表示一个完整的音节(语音结构的基本 单位),日本的假名是这种文字的代表; 一是音素文字,也叫音位文字,一个字母表示一个音素(组成音 节的最小语音单位),英法德俄文就是这种表音文字。 表意文字也有两种类型: 一是表形文字,或是形意文字,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图画性强, 我国小篆以前的古文字如大篆,钟鼎、甲骨文就具有这类特点。 一是形声字,或叫意音文字,这种文字兼有表示语言里词或词 素的意义和读音,我国通用的方块汉字,就是这种意音文字的 代表。
西周金文、春秋金文 战国文字 秦代小篆 汉代隶书 魏晋以来的楷书。
汉字从历史的演变出发,可以分成两大阶 段: 自甲骨文到秦代小篆,通称古汉字; 自秦汉隶书以后,通称今汉字。
古今汉字的重要区别是书写单位笔画的形 成。
汉字发展的几个规律和趋势
(一)汉字一直顽强地坚持表意特点,不断采用 新的方式,增强个体符形和整个符号系统的表意 功能。 (二)汉字在易写与易识的矛盾中,不断对个体 符形进行调整,以实现简繁适度的优化造型。 (三)汉字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和简化自己的构形 体系。 (四)汉字必须在自行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人为的 规范。
汉字——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 独立产生的,它和埃及圣书字、古代苏美 尔文字、原始埃兰文字和克里特文字等, 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汉文字的起源与产生:
汉文字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概括起来有 仓颉造字说 结绳说 八卦说 众人造字说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文字之功用有二,通今及 传后也。……吾国之有文字,实分三阶级:一曰结 绳,二曰图画,三曰书契。是三者,皆有文字之用, 而书契最便,故书契独擅文字之名。(p40)
中国古代的语言文字传统

二、中国古代汉语言文字的文化特质
1、独特的表意性 2、灵活的构词能力 3、富有弹性的语言结构 4、追求神韵的美学风格
(一)、独特的表意性
对于汉字的造字方法前人总结有 “六书”,即所谓“象形、指示、会意、 形声、转注、假借”。 转注、假借属于用字的方法,象形、 指示、会意、形声属于造字方法。因此汉 字造字方式所体现的表意性,就主要体现 在以下四个方面。
(三)、富有弹性的语言结构
词根复合法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山海关一副对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回文
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2、北京“老舍茶馆”的一副对联: “前门大碗茶,茶碗大门前” 3、苏东坡《题金山寺回文体》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桥 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迢迢绿树江 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遥望四边云接水,碧 峰千点数鸥轻。” 倒读则为:“轻鸥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 四望遥。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明月钓舟 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小篆和隶书的区别?
笔 画 弯 曲
笔 画 平 直
《小篆》
《隶书立轴》
现 代 隶 书 书 法
6、草书 草书是打破汉字方块体制, 使汉字急剧简化的一种字体。它 从秦隶的草率写法发展而来,大 约在西汉中期开始形成,东汉时 广泛流行。
草 书
草 书
7、楷书 是对隶书加以改造的一种字 体。它保存了隶书的结构,去掉 了隶书的波挑,字体端庄,书写 便当。大约在东汉末年形成,到 魏晋时代就逐渐成熟。六朝时已 经是人们在正式场合应用的通用 字体,称为真书、正书。
中国古代的 语言文字传统
中国的语言文字教案

中国的语言文字教案第一章: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教学目标:1. 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汉字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3. 认识一些常用的汉字。
教学内容:1. 汉字的起源:甲骨文、金文等。
2. 汉字的发展:小篆、隶书、楷书等。
3. 汉字的基本结构:笔画、部首等。
4. 常用汉字的认识。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形状,推测其起源和发展。
2. 分析汉字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3. 学习一些常用的汉字,加强记忆。
第二章:汉语拼音与普通话教学目标:1. 掌握汉语拼音的基本规则。
2. 学会正确发音和拼读。
3. 了解普通话的基本语音特点。
教学内容:1. 汉语拼音的基本规则:声母、韵母、声调等。
2. 普通话的发音特点:平翘舌、前后鼻音等。
3. 拼音练习:音节、词语、句子等。
教学活动:1. 讲解汉语拼音的基本规则,引导学生进行拼音练习。
2. 指导学生正确发音,注意声母、韵母、声调的准确掌握。
3. 分析普通话的发音特点,进行相关练习。
第三章:常用词汇与语法教学目标:1. 掌握一些常用的词汇和短语。
2. 了解简单的汉语语法规则。
3. 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语法进行简单的交流。
教学内容:1. 常用词汇: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2. 常用短语:介词短语、动词短语等。
3. 汉语语法:词序、否定句、疑问句等。
教学活动:1. 学习常用词汇和短语,进行记忆练习。
2. 讲解汉语语法规则,进行相关练习。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语法进行简单的交流。
第四章: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中文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的中文写作技巧。
3. 增强学生对中文文化的理解。
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短文阅读、问题解答等。
2. 写作技巧:句式运用、段落结构等。
3. 中文文化:成语、谚语、古典文学等。
教学活动:1. 进行阅读理解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 指导学生进行中文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3. 介绍中文文化,增加学生对中文的理解和兴趣。
中国古代语言文字的历史演变及意义

中国古代语言文字的历史演变及意义语言和文字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其语言文字的演变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古代中国的语言和文字主要有两类:口语和书写体。
口语是人们日常交流时使用的语言,而书写体则是人们书写时使用的文字。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语言文字的历史演变及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古代汉语的语音古代汉语的语音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音节的数量和发音方式上。
古代汉语的音节比现代汉语要少,音调也更加复杂。
古代汉语的音调有四个:平、上、去、入,每个音调对应着不同的发音方式和抑扬顿挫。
二、古代汉字的发展古代汉字的发展可以分为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等多个阶段。
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形式,出现于商朝时期,主要用于卜辞和记事。
金文是商周时期的一种汉字形式,主要用于铭文和刻石。
篆文是秦汉时期的一种汉字形式,主要用于印章和书法。
隶书是汉代的一种汉字形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种标准化的书写体。
楷书是隶书的变体,是现代汉字的书写体。
三、古代汉字的意义古代汉字的意义与其形式息息相关,每个汉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故事。
例如,“人”字形似两个人正面相对,表示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木”字形似一棵树,表示与森林和自然环境的相关性;“山”字形似一座山峰,表示对自然山水的崇敬和敬重。
这些汉字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表现形式。
四、古代汉字对文化的影响古代汉字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历史、思想的载体。
古代汉字不仅包含了文字本身的意义,还承载着人们对于文化和历史的记忆,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例如,“天”字代表着对自然的崇敬和敬畏,而“道”字则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
总之,古代汉语和汉字的演变与发展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于中国的文化、历史和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和了解古代汉语和汉字的历史演变及其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 结
·
北方方言可以看成是古汉语经过数千年在广大北方地区发展起来的, 而其余方言却是北方居民在历史上不断南迁逐步形成的。在早期的 广大江南地区,人们使用古越语,与古汉语相差很远,不能通话。 后来,北方的汉人曾有几次大规模的南下,将不同时期的北方古汉 语带到江南各地区,于是逐步形成彼此明显不同的六大方言。 现各方言之间差异原因有三:一是北方汉语与南方古越语在彼此接 触之前,其内部就有各自的地区性方言;二是北方汉语南下的时间 不同,自然汉语本身就不相同;三是南方各方言分别在一定独特环 境中发展。 现代汉语有各种不同的方言,它们分布的区域很广。但由于这些方 言和共同语之间在语音上都有一定的对应规律,词汇、语法方面也 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它们不是独立的语言。
吴
语
吴语,又称江东话、江南话、吴越语。商周春秋至今有三千多年历史变迁, 底蕴深厚。在中国分布于今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部、 福建北一角,使用人口一亿多。吴语是中国官方定义的中国八大方言之一, 拥有国际语言代码。 从历史、文风、语言特性分析,吴语极近中古华夏雅言,吴语的整齐八声调 是为古汉语正统嫡传。和官话相比,现代吴语具有更多古音因素,诸多字音 与古代韵书吻合。 吴语语音、语调、语境和普通话差别大,词汇和语法独特。吴语强迫式的在 句子中连读变调的发音特征是另一个与其他各方言的重大区别。吴语是江南 文化的载体之一,吴越江南,“醉里吴音相媚好”。
闽语
俗称"福佬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 的一个方言。 闽方言主要通行于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和浙江省南部以及江西、 广西、江苏三省的个别地区。使用人口约4000万,通行闽方言的县 市约有120个以上。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 泰国、缅甸以及印度支那各国的华裔社区中,闽方言也是主要的社 会交际语之一。 闽方言按其语言特点大致分为5个方言片:闽南方言、闽东方言、 闽北方言、闽中客家人分布在广东、 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浙江等省,其 中以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广西东南 部为主。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到南方,虽然居住分散,但 客家方言仍自成系统,内部差别不太大。四川客家人与 广东客家人;浙江客家人与福建客家人相隔千山万水, 彼此可以交谈。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1.5%。
中国语言文字方言分析
根据方言的特点,联系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以及方言调查的结
果将方言划分为七类: • 官话 • 赣语
• 客家语
• 湘语 • 吴语
中国方言 的分类
• 粤语
• 闽语
官
中国语言文字方言分析
话
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即官话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在汉语 各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官话方言内部按其语言特点一般可以 分为4个支系,即4个方言片(或称4个次方言):江淮官话、华北官话、西北官话和西南官话。 江淮官话 分布在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华北、东北方言,除外)、镇江以西九江以东 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还有江淮官话同其他官话区交流并不顺畅,其他官话区并不容易听懂江淮官话, 因为江淮官话有不同于其他官话区的用字与语法,例如:“藏”用“囥”等,普通话中常说的“给我 一本儿书”,在江淮官话区说成“那本书把我”。
赣
语
赣语是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语言,也为中国日常生活 中主要运用的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主要通行于江西大 部、湖南东部、湖北东南部、安徽西南部和福建的西 北部等地区,是该些地区事实上的公用语。使用赣语 的人口在5300万。加上外省分散赣语人群,使用赣语 的人口在6000万,约占中国人口的5%左右。
客家
中国语言文字· 方言分析
彭俊(20151603193)
中国语言文字方言分析
目录
壹· 中国方言的成因 贰· 中国方言的分类
叁· 总结
中国方言的成因
社会历史地理方面的因素:如长期的小农经济、 社会的分裂割据、人口的迁徙、山川的阻隔等;
语言本身的因素:如语言发展的不平衡,
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抵触、相互影响等。
华北官话 即狭义的北方话,它通行于北京、天津两市,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
龙江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其中东北三省和河北省的方言最接近官话方 言──普通话。由于华北官话是按照地域划分而并不是依照语言特点划分的,此种 划分已经过时。
西南官话 通行于湖北省大部分地区(东南部、东部除外)、云南、贵州、四川、 重庆等汉族地区以及湖南、广西两省北缘地带。西南官话地域辽阔, 但内部比较一致。 西北官话 行于山西、陕西、甘肃等省以及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 区。新疆汉族使用的语言也属西北官话。
粤语
又称粤语,俗称广东话、广府话,当地人称白话,是汉语七大方 言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保留古音特点和古词语较多、内部分歧 较小的一种方言。粤方言通行于广东、广西境内,以广州话为中 心。使用人口约4000万。此外,海外华侨及华裔中以粤方言为母 语的也很多,他们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南北美洲、澳大利亚、新 西兰等国家。美洲华侨和华裔几乎百分之90%以上的祖籍都是粤方 言区。
湘
语
又称湘语或湖南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通行地域较小的一种方言。 湖南省有多种不同的方言,湘方言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种。 湘方言通行于湖南省的岳阳、南县、汨罗、湘阴、沅江、益阳、 桃江、安化、宁乡、长沙、望城、株洲、湘潭、湘乡,双峰、涟 源、娄底、新化、冷水江、叙浦、辰溪、邵阳、邵东、新邵、隆 回、洞口、武冈、新宁、城步、东安、零陵、双牌、祁阳、祁东、 衡阳、衡山等地,约占全省面积的一小半。此外,广西北部全州、 灌阳、资源、兴安等4县也通行湘方言。使用人口估计在2500万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