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文化对欧洲文化的贡献 重点哥德式建筑
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的特征与表现
![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的特征与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c2322c6d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02.png)
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的特征与表现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作为中世纪的重要建筑风格之一,具有独特的特征与表现形式。
它的出现和发展,不仅标志着欧洲文化的繁荣与进步,也对后来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在建筑结构上有着鲜明的特点。
与罗马式建筑相比,哥特式建筑更加注重进一步加强建筑的空间感和垂直感。
典型的哥特式教堂通常有高大的尖顶和高耸的塔楼,它们给人一种向上延伸的感觉,使得建筑整体呈现出一种神圣与庄严的氛围。
此外,哥特式建筑中采用了更多的拱顶和穹顶结构,这使得建筑内部空间更加宽敞与明亮。
这种结构的运用使得建筑不再是简单的纵向延伸,而是兼具纵深感和立体感。
其次,哥特式建筑在细节装饰上表现出鲜明的个性。
尽管哥特式建筑的整体结构相对复杂,但它的细节装饰却精美而富有创意。
在建筑外立面上,人们可以看到精心雕刻的飞拱、花窗、扶壁等装饰元素,这些元素的存在为建筑增添了独特的美感。
在教堂内部,我们也会被细致入微的壁画、雕塑和马赛克镶嵌所吸引。
哥特式建筑的这些细节装饰不仅展现了建筑的艺术价值,也是建筑师对美的追求和对技艺的完美展示。
此外,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的特征还体现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
哥特式建筑通常使用天然石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如石灰石、大理石等。
这些石材不仅具有较强的抗风化能力,还能够展现出石材的质感和纹理,使得建筑更富有层次感。
此外,相比于其他建筑风格,哥特式建筑对玻璃的运用也较为突出。
在教堂的窗户上,人们可以看到庄严的彩色玻璃,它们通过光线的折射和反射,为建筑带来了神秘而美丽的效果。
最后,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在宗教表达上有着独特的内涵。
哥特式建筑的主要用途是作为教堂或修道院,因而它与宗教信仰紧密相关。
哥特式教堂的建筑形式和装饰元素都充满了宗教象征与意义。
高大的尖顶和塔楼象征着人们对上帝的敬畏和崇高,而细致入微的装饰则传达了圣经中的故事与信仰。
哥特式建筑通过结构与装饰的完美结合,以及宗教表达的体现,使得人们在进入建筑内部时,能够从物质世界中超越出去,获得心灵上的宁静和安慰。
欧洲中世纪的宗教与文化修道院与哥特式建筑
![欧洲中世纪的宗教与文化修道院与哥特式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1ce2aa1a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d3.png)
欧洲中世纪的宗教与文化修道院与哥特式建筑欧洲中世纪时期,宗教与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修道院和哥特式建筑成为宗教与文化的象征,它们不仅展示了欧洲人民的虔诚信仰,也代表了当时欧洲社会的艺术与建筑成就。
本文将探讨欧洲中世纪的宗教与文化以及修道院与哥特式建筑的关系。
**宗教与文化的融合**在欧洲中世纪,宗教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基督教成为主流宗教,并且由于罗马天主教教会的主导地位,整个欧洲社会都被宗教所渗透。
宗教信仰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行为方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宗教与文化开始融合。
修道院成为了宗教信仰的中心,它们不仅提供了人们学习和宣扬宗教教义的场所,还起到了社会组织和文化传承的作用。
修道院内的修士们致力于学习、研究和手抄圣经等经文的复制,同时他们也是当时社会中最重要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
修道院内的图书馆成为了欧洲文化传统的宝库,修士们的学问和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修道院的建筑风格**修道院的建筑风格对于欧洲中世纪的文化和艺术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修道院建筑通常采用了罗曼式和哥特式两种风格,而其中哥特式建筑又是最为典型和重要的。
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耸的尖顶、飞扶壁和尖拱窗等特征而闻名。
这些特点使得哥特式建筑给人以庄严、崇高的感觉,完美地展示了当时人们对上帝的崇拜和对神圣的渴望。
修道院的哥特式建筑还融入了许多雕塑和绘画艺术,使得整个建筑更加生动丰富。
尖拱窗和花窗玻璃为室内带来丰富的光线,营造了一种神圣和超自然的氛围。
同时,修道院的建筑布局也经过精心设计,以满足修士们日常宗教活动的需要,如教堂、宿舍、图书馆等。
**修道院与欧洲宗教与文化发展的意义**修道院与哥特式建筑的出现对欧洲宗教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修道院成为了宗教传承和学识传播的中心,为欧洲的学者、哲学家和思想家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场所。
同时,修道院的修士们对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进行了推广和发展,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欧洲建筑发展史
![欧洲建筑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023c433d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17.png)
欧洲建筑发展史欧洲是一个以美丽建筑而闻名的大陆。
从古希腊神庙到现代风格的摩天大楼,欧洲建筑融合了各种风格和时期的元素,展现出丰富多彩的发展史。
1. 古希腊与罗马时期欧洲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
古希腊建筑以神庙为代表,采用了对称、比例和几何形状等特征,如帕台农神庙。
罗马帝国时期,建筑风格更为宏伟壮丽,如斗兽场和巴塞利卡。
这些古代建筑在欧洲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后世的建筑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中世纪与哥特式建筑中世纪是欧洲建筑发展中的另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哥特式建筑兴起并席卷整个欧洲大陆。
哥特式教堂以其高耸的拱形屋顶、尖塔和玫瑰窗而闻名。
巴黎圣母院就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品之一。
中世纪的城堡和城市规划也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如英国的威尔士府邸和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城墙。
3. 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在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开始回归古典形式,探讨对称、比例和美学等问题。
这一时期的建筑作品充满了对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的热爱与模仿。
佛罗伦萨的圣玛利亚大教堂和米开朗基罗广场都是文艺复兴建筑的代表作品。
随后,巴洛克风格在欧洲大陆盛行。
巴洛克建筑追求装饰与壮观,在建筑形式上充分运用了曲线、雕塑和壁画等元素。
巴洛克艺术的代表作品包括法国凡尔赛宫和奥地利的美泉宫。
4. 新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19世纪,新古典主义风格崛起。
借鉴古希腊和罗马建筑的优秀传统,新古典主义追求简洁、对称和宏伟。
大领事宫是一座典型的新古典主义建筑,位于法国巴黎。
20世纪初,现代主义建筑开始兴起。
这一风格强调“形式即功能”的理念,建筑师追求简洁的线条和功能性的设计。
德国建筑师韦尔纳·格罗皮乌斯和荷兰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是现代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
他们的作品以功能性和实用性而闻名,如柯布西耶的海牙市政厅和罗特丹住宅。
5. 当代建筑与未来展望如今,欧洲的建筑风格多元化。
新的建筑理念和技术不断涌现,如可持续建筑和数字建筑等。
巴塞罗那的萨格拉达·法米利亚教堂和伦敦的托儿屋大楼代表着当代建筑的创新与多样性。
欧洲中世纪“哥特”“罗马”,铸就时代辉煌,融入现代建筑潮流
![欧洲中世纪“哥特”“罗马”,铸就时代辉煌,融入现代建筑潮流](https://img.taocdn.com/s3/m/c38b9c6b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e8.png)
欧洲中世纪“哥特”“罗马”,铸就时代辉煌,融入现代建筑潮流引语:建筑总是以它的古老、恢弘与苍远让人惊艳,无论是在大都市里,还是在偏僻的小城镇,它都为人类的各种社会活动提供广阔的物质平台,它是凝固而生动的历史。
纵观西欧中世纪的建筑,当我们细细地欣赏它时,我们会对罗马式教堂建筑所展现出来的艺术技巧而掌声雷动,对哥特教堂的建筑所表现出来的各种价值而肃然起敬。
中国时期的欧洲建筑不仅是时代的印记,也为现代建筑风格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欧洲中世纪建筑风格中世纪建筑风格大体分为俩个时期,早期的罗马式建筑,和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哥特式建筑。
罗马式建筑与哥特式建筑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有着结实而厚重的墙壁,后者具有轻盈纤细的结构。
罗马式教堂建有沉重的拱顶,其建筑的稳定性取决于足够厚实的墙壁,而哥特式建筑采用了尖券和肋架拱来减轻拱顶的重量,他们比罗马式的半圆形拱顶更加稳固,并且能够跨越各种形状的开间。
罗马式建筑中的窗户必定总是很小,而哥特式的建筑窗户的尺寸大大增加了。
罗马式建筑罗马式建筑又叫作罗曼建筑、罗马风建筑、“前哥特”建筑等,一般是指公元10~12世纪欧洲中世纪早期主要的教堂建筑风格。
罗马式建筑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庄严隆重和雄壮。
这种印象的形成,既同内部空间的体积和比例有关,又同它的石造外壳的结构设计、艺术装饰有关。
这种总的印象是罗马式建筑的一个主要特征。
在这种建筑里,建筑内部的高度和建筑外部体积以冲天姿态,是在整个基督教建筑中经常出现的主题。
罗马式建筑是极其多样的,它的许多变体,特别是较晚期的一些变体,几乎完全接近了哥特式建筑。
拉尔的马利亚教堂是罗马式风格典型建筑,与哥特式风格建筑外貌有着明显差别。
马利亚教堂以圆柱体、圆锥体、棱形体和角锥体这样一些一般的、规则的几何形体的结合为构图基础。
拉尔的马利亚教堂建筑具有塔式的特点,墙面厚大光整,同中世纪的军事城堡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
这些石造几何形体积的抽象性和呆滞性,被最上面的双层拱窗和敞廊的连拱所活跃,而且这些窗和廊本身,颇似威镇四面八方的城堡望楼。
导游基础知识哥特式建筑
![导游基础知识哥特式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eb50e527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ab.png)
导游基础知识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一种建筑风格,也是建筑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
它起源于12世纪的法国,迅速传播到整个欧洲,并且在建筑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哥特式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壮丽的气势而闻名。
它的主要特点是高而瘦的建筑形态,尖顶的尖塔,尖拱形的拱门和窗户,以及复杂而精细的雕刻装饰。
这种建筑风格追求垂直线条的延伸,给人一种向上的冲动感,同时也强调建筑的轻盈和优雅。
哥特式建筑的发展离不开宗教的影响。
在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成为主导宗教,教堂成为人们宗教信仰的中心。
为了让教堂更加庄严肃穆,哥特式建筑应运而生。
它采用了许多新的建筑技术和结构设计,例如飞扶壁、钢悬索和尖拱等,使得教堂的建筑高度和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哥特式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就是巴黎圣母院。
这座教堂建于12世纪,是哥特式建筑的杰作之一。
它以其精细的雕刻和壮观的尖塔而闻名于世。
圣母院的立面上布满了精美的雕刻,描绘了圣经中的故事和神话传说。
在教堂内部,高大的尖拱拱顶和彩色玻璃窗使人们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圣的世界中。
除了教堂,哥特式建筑还广泛应用于城堡、市政厅和住宅等建筑中。
这些建筑也保留了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如尖塔、尖拱和雕刻装饰。
其中最著名的城堡之一就是德国的新天鹅堡。
这座建筑以其浪漫主义的风格和壮丽的外观而闻名,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哥特式建筑虽然在中世纪欧洲盛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被其他建筑风格所取代。
然而,哥特式建筑的精髓和独特之处仍然深受人们喜爱。
今天,我们可以在许多城市中看到哥特式建筑的身影,它们成为了这些城市的标志和文化遗产。
哥特式建筑是一种独特而壮丽的建筑风格,它以其高而瘦的形态、尖塔和尖拱以及复杂的雕刻装饰而闻名。
它不仅是中世纪欧洲教堂建筑的代表,也是建筑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
无论是教堂、城堡还是市政厅,哥特式建筑都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同时也展现了人类的创造力和艺术才华。
尽管哥特式建筑已经逐渐被其他建筑风格所取代,但它的影响力仍然深远,成为了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哥特式建筑和文化影响
![哥特式建筑和文化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4bc653c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6a.png)
哥特式建筑和文化影响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欧洲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不仅代表了建筑风格的一种发展,也代表了中世纪欧洲人的文化信仰和审美情趣。
哥特式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2世纪,它在欧洲广泛流传了三个世纪,最终演变成了各种纪念碑性建筑和宫殿。
哥特式建筑的主要特征是尖拱形的拱顶、细长的窗户、精细的装饰和高大的尖塔。
这些元素有助于创造出一种神秘、宏伟和庄严的氛围,对于中世纪基督教徒来说,这种气氛是他们信仰的体现。
哥特式建筑在设计上也更注重自然光线的利用,兴建在较大的空间内,营造出一种开放、透明和轻盈的感觉。
哥特式建筑的文化影响也是巨大的。
在中世纪,它是基督教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不仅在教堂、修道院和寺庙中广泛运用,也逐渐涉及到城市规划、广场、桥梁和城墙等方面的建筑设计。
哥特式建筑的美学理念和艺术手法也影响到了当时的文学、音乐、绘画和雕塑等艺术领域。
文学方面,哥特式建筑的影响表现在了中世纪诗歌和故事中。
比如,德国作家高尔德的《青年维特的烦恼》中的故事和人物就都弥漫着哥特式建筑的气息。
这个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情感复杂、思想敏锐而内向的青年,他和自然、社会和自己的内心产生了冲突。
小说中的场景和氛围也被描述得非常具有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塔楼、拱形门和窗户、尖顶等设计元素成为了小说中的重要符号。
音乐方面,哥特式建筑的影响表现在了近代流行音乐中。
20世纪初,日尔曼民谣运动中流行起了一种名为“哥特”的音乐风格,它主要借鉴了哥特式建筑的神秘、诡异和幽暗的氛围。
这种音乐风格的标志是吉他、低沉的男声和惊恐的声音效果,它在德国和英国等地广受青年人欢迎,成为了现代哥特文化的奠基之作。
绘画方面,哥特式建筑的影响表现在了中世纪之外,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当中。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从哥特式建筑中汲取了诸多灵感,他们把拱形和穹顶等元素运用到了自己的绘画中,营造出一种压抑、紧张和神秘的氛围。
一些大师级别的艺术家如达芬奇、拉斐尔以及鲁本斯等都是可以在他们的作品中看到哥特式建筑的影子的。
欧洲教堂建筑
![欧洲教堂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5d32e855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c.png)
欧洲教堂建筑欧洲教堂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雄伟的气势闻名于世。
这些教堂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象征,更是欧洲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欧洲教堂建筑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以及对当代建筑的影响。
一、哥特式教堂建筑哥特式教堂建筑是欧洲中世纪的主要建筑风格,以尖拱形窗户、高耸的尖顶以及精美的花窗玻璃而闻名。
哥特式教堂建筑追求垂直线条和光线的穿透效果,通过高大的拱顶和扶壁来创造神圣的氛围。
法国巴黎圣母院和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是哥特式教堂建筑的典范。
二、文艺复兴教堂建筑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教堂建筑风格发生了变革。
文艺复兴教堂建筑遵循古典建筑原则,注重对称和比例。
这种建筑风格强调了人文主义的思想,表达了人类与上帝的联结。
意大利圣彼得大教堂和西班牙圣家堂是文艺复兴教堂建筑的杰作。
三、巴洛克教堂建筑巴洛克教堂建筑在17世纪和18世纪盛行于欧洲,以其奢华、多彩和复杂的装饰而著称。
巴洛克教堂建筑追求宏伟和感官上的冲击力,采用了大胆的雕刻和绘画技巧。
罗马圣伯多禄大殿和奥地利圣查理教堂是巴洛克教堂建筑的代表作品。
四、现代教堂建筑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教堂建筑逐渐摆脱传统风格的束缚,追求独特的设计和创新的建筑理念。
现代教堂建筑不再拘泥于特定的建筑风格,更加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和现代科技的运用。
德国科隆大教堂和荷兰鹿特丹教堂是现代教堂建筑的代表作品。
欧洲教堂建筑对当代建筑的影响是深远的。
它们的设计理念和建筑技术成为了现代建筑的重要参考和借鉴对象。
例如,哥特式教堂建筑中的尖拱形窗户启发了现代建筑中的玻璃幕墙设计;文艺复兴教堂建筑中的对称原则和比例概念影响了现代建筑中的空间布局和平衡感。
总结起来,欧洲教堂建筑以其独特风格和雄伟气势,留下了宝贵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它们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象征,更是建筑艺术的杰作。
欣赏欧洲教堂建筑不仅能够感受到精湛的建筑技艺,也能够领略到欧洲文明的瑰宝。
(字数:692字)。
哥特式建筑欧洲的宗教艺术
![哥特式建筑欧洲的宗教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b6ef3798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11.png)
哥特式建筑欧洲的宗教艺术哥特式建筑:欧洲的宗教艺术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欧洲宗教建筑的重要流派,其独特的风格和雄伟的气势使其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亮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哥特式建筑的起源、特点以及对欧洲宗教艺术的影响。
一、哥特式建筑的起源哥特式建筑起源于12世纪的法国,并迅速传播到整个欧洲大陆。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罗曼式建筑的演变。
罗曼式建筑注重厚重稳固的建筑结构,在建筑形式上没有太多的创新。
而哥特式建筑则突破了罗曼式建筑的限制,注重建筑的垂直感和空间感,使用了更多的拱形结构,使建筑更加纤细、轻盈。
二、哥特式建筑的特点1. 纤细的拱形结构:哥特式建筑采用了更多的尖拱形结构,使建筑物看起来更为纤细,营造出一种向上的动感。
这种拱形结构的运用,也使得建筑的内部空间显得更加宽敞明亮。
2. 飞扶壁和飞拱:为了支撑更高的建筑物,哥特式建筑引入了飞扶壁和飞拱这两个特殊的结构。
飞扶壁是沿着外墙面向外凸出的墙体,起到支撑和分担重力的作用。
飞拱则是连接飞扶壁和主体建筑物的拱形结构,使整个建筑呈现出一种轻盈的视觉效果。
3. 十字架平面布局:哥特式教堂通常采用十字架的平面布局,即由一个长形的中殿和两个交叉的横向走廊组成。
这种布局使教堂的空间分隔得更为清晰,同时也符合基督教教义中对十字架的象征性意义。
三、哥特式建筑对欧洲宗教艺术的影响1. 宗教表达的媒介:哥特式建筑以其庄严的氛围和壮丽的艺术形式成为宗教仪式和宗教信仰的重要表达媒介。
教堂内部的高耸拱顶、彩色玻璃窗以及镶嵌细致的雕塑等艺术元素,使信徒更加沉浸于宗教仪式的氛围中。
2. 彩色玻璃窗的运用:哥特式建筑中的彩色玻璃窗被视为艺术的巅峰之作,其透过色彩的折射和投射,表达了圣经故事和宗教教义。
这些彩色玻璃窗不仅使教堂内部充满神秘感和神性,同时也是当时玻璃工艺和绘画艺术的结合体现。
3. 亲近自然的要素:哥特式建筑着重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通过使用大量的自然元素,如植物图案的雕塑和壁画,突出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哥特式建筑名词解释
![哥特式建筑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7964e45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e2.png)
哥特式建筑名词解释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欧洲宗教建筑艺术的一种,其特点是采用大量复杂的装饰性细节和华丽的精致图案,以及优雅的形式,使建筑达到神圣、宏伟的境界。
它通常用于构筑宗教建筑,尤其是天主教和犹太教圣堂,以及英国和法国的皇家宫殿。
古老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主要表现在其外观上,建筑内部使用各种新颖的细节和复杂的装饰画饰来表达思想,反映不同时代的文化、宗教和历史,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最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风格是拱形、穹顶和尖尖的塔楼。
拱形的拱顶是哥特式建筑的标志,也是其最主要的特点之一。
这种特点的拱顶由一连串的拱形组成,每一块拱顶以精致的装饰细节组成,构成一幅连续而复杂的图案。
当拱顶后面有安装玻璃窗户时,整个建筑往往显得更加光亮而优雅。
除拱顶外,哥特式建筑还有尖尖的塔楼。
它们的出现是为了与巨大的拱顶搭配,使建筑更具神秘感。
它们通常有几个层次,配有各种古老精美的装饰,强调了建筑的宏伟气派,使建筑看起来更具神秘感和圣洁感。
哥特式建筑更多是利用质朴的石头建造,这些石头由当地石头矿山开发和加工而来,有时候还会从外地进口一些稀有石头。
它们大多用于建筑外墙和拱顶,以及各种装饰物,而建筑内部则多用木材。
哥特式建筑的装饰也是一个重要的要素,它包括各种精美的雕刻图案、装饰、花纹和绘画。
这些装饰多被用来装饰建筑外墙和拱顶,也可以用来装饰窗户、门框、壁炉和楼梯,以及石头、木头和其他材料的建筑物。
哥特式建筑也是一种室内装修艺术,它包括室内装饰、地板、柜子和壁橱等,以及室内绘画、雕刻、马赛克和其他装饰物。
它们会表现出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文化和宗教信仰,传达不同思想、审美和情感。
哥特式建筑对欧洲历史上极其重要,并成为欧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反映了中世纪欧洲宗教建筑的工艺水平,以及欧洲历史上文化、宗教和历史的发展。
至今,它仍然是大多数欧洲国家的重要文化遗产,不仅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而且受到越来越多游客和景区的喜爱。
中世纪欧洲的宗教建筑和艺术
![中世纪欧洲的宗教建筑和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bbdef90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6a.png)
中世纪欧洲的宗教建筑和艺术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的文化、艺术和建筑风格也有着独特的特征。
在这个时期,宗教文化是欧洲社会的主导力量,为了推广基督教信仰,欧洲人兴建了许多宏伟的教堂和修道院,这些建筑不仅是信仰的象征,也是欧洲中世纪建筑艺术的代表作。
一、教堂建筑中世纪的欧洲兴建了许多壮观的教堂,如法国巴黎的圣母院、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教堂、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圣家堂等都是世界闻名的建筑。
这些教堂大多是采用了罗马式和哥特式风格,其中哥特式建筑成为了中世纪欧洲建筑的主要风格。
哥特式教堂的主要特点是圆拱的弧线和尖拱的锐角相结合,形成了非常特殊的建筑结构。
教堂内部布局也颇具特色,通常以中殿为主,两边各有一条走廊,主教堂的顶部有一排玫瑰花窗,从而使整个教堂内部的光线显得非常柔和而明亮,给人以精神上的抚慰和安宁。
二、宗教艺术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文化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这种艺术也被称为宗教式艺术。
它主要的表现形式是绘画和雕刻,在中世纪的欧洲,艺术家们通过尽己所能的技艺来表现宗教文化的精神内涵。
宗教绘画是欧洲中世纪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宗教建筑和文物中。
这种绘画风格注重细节和色彩的表现,具有很高的装饰性和象征性。
中世纪欧洲绘画的一个代表是拜占庭风格,这种风格的绘画具有严谨的对称性和浓郁的宗教色彩,是欧洲宗教艺术的代表。
除了绘画,雕刻也是欧洲中世纪宗教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欧洲中世纪时期的雕刻风格主要以石雕和木雕为主。
这些雕刻作品以宗教题材为主,如圣像、圣母等,雕工考究,线条优美,表现出典雅的表现风格。
欧洲中世纪雕刻的典型代表作品包括意大利的比萨斯大教堂圆形祭坛,雕刻了圣人和圣徒的形象。
三、结语欧洲中世纪的宗教艺术在其时代内在美术技术的基础上取得了卓越的发展,成为了中世纪欧洲文化和精神的标志。
这些宗教建筑和艺术作品不仅代表着欧洲人的信仰,也成为了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中世纪欧洲的宗教建筑和艺术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建筑和艺术本身,还体现在它们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
哥特式艺术的名词解释
![哥特式艺术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ffa709a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8e.png)
哥特式艺术的名词解释哥特式艺术是欧洲中世纪时期所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艺术风格。
它以其独特的外观和繁复的细节而闻名,被广泛运用于教堂和宫殿等宗教和权力建筑中。
本文将对哥特式艺术的特征进行解释,并探讨其在欧洲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首先,哥特式艺术强调了立体感和垂直线条。
相较于罗马式建筑,哥特式建筑的窗户更加高大纤长,拱形也更加尖锐。
这种趋势使建筑物显得更加轻盈,同时也提升了建筑内部的亮度。
通过高高的尖顶和尖顶的穿插,建筑物展现出了对上方的向往,给人以更加开放、通透的感受。
其次,哥特式艺术在细节上展现了极高的技术水平。
哥特式建筑师们注重每一个构件的完美呈现,尤其是花窗玻璃的设计。
这些花窗玻璃不仅起到了装饰作用,还通过各种色彩和图案来讲述圣经故事。
此外,哥特式建筑还引入了飞扶壁(flying buttress)的概念,通过设置外部支撑结构,分散了建筑物内部的压力,使建筑能够更高大、更宽敞。
哥特式艺术不仅仅体现在建筑上,它还广泛运用于中世纪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中。
雕刻作品以其精致而又逼真的形象而著称。
将圣经故事和神秘的象征元素刻画得惟妙惟肖,使人们感受到上帝的存在和神性的庄严。
而绘画作品则以对光与阴影的巧妙运用和对细节的精细描绘而出类拔萃。
这些艺术作品往往用于装饰建筑物的内部和外部,给人一种神圣而庄重的氛围。
哥特式艺术在欧洲文化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建筑和艺术的风格,更是中世纪信仰体系和社会结构的体现。
哥特式教堂往往成为当地社区的中心,吸引着大量的朝圣者和游客。
这些教堂不仅仅是宗教场所,更是城市的地标,象征着宗教权威和城市的繁荣。
因此,哥特式艺术也成为欧洲中世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欧洲的社会变革,哥特式艺术逐渐被其他艺术风格所取代。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渴望回归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精神,因此逐渐转向了类似于古典主义的建筑和艺术风格。
哥特式艺术也随之逐渐式微,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对立面。
尽管如此,哥特式艺术的独特魅力依然影响着后世的艺术家和建筑师,成为他们创作的灵感源泉。
艺术史知识:哥特式建筑——神秘的尖拱和镶板
![艺术史知识:哥特式建筑——神秘的尖拱和镶板](https://img.taocdn.com/s3/m/52c3b668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59.png)
艺术史知识:哥特式建筑——神秘的尖拱和镶板哥特式建筑是古代欧洲最具有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建筑形式之一。
这些建筑具有明显的尖拱和镶板装饰,给人留下了神秘而神圣的印象。
哥特式建筑是从罗曼式建筑演变而来的,起源于12世纪末期的法国。
哥特式建筑在欧洲中世纪时期盛行,并在13世纪和14世纪达到了巅峰。
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大的拱形窗户、各种花纹和细节,复杂的尖拱腰线;建筑物通常以十字形为基础,有多个拱顶和塔楼,从而形成了巨大而气势磅礴的建筑结构。
哥特式建筑以其惊人的艺术成就而闻名,建筑师的构思和工匠的技艺共同创建了无与伦比的建筑之美。
哥特式建筑屋顶上矗立着的尖塔和镶板,其雕刻和雕塑技术,被认为是中世纪艺术的巅峰之作。
建筑的外观可以被描述为优雅而突出,它增强了建筑物的高度和视觉效果。
这种独特的美学特点成为哥特式建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哥特式建筑对欧洲文化和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
它在收获了建筑技艺上的领先地位之后,迅速扩散到了欧洲其他地区。
它产生的艺术成就,赋予了建筑以及广泛的文化和社会领域都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影响力。
哥特式建筑也成为欧洲历史上最著名的建筑风格之一,成为了许多标志性建筑的骨架和灵魂。
哥特式建筑的精髓在于其对于信仰和K神秘力量的深刻认识和表现。
许多哥特式教堂的设计理念强调了人类对上帝以及神圣力量的敬畏和崇拜,这种哲学思想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另外,无数的雕刻和图像也被用于表现信徒的敬畏和崇拜以及天堂和地狱的存在。
哥特式建筑的设计和构造都堪称完美。
它以其令人敬畏的宏伟建筑方式,充分表现了中世纪欧洲人的信仰和价值观,同时也成为了以后许多建筑设计的蓝本。
其结构体系和建筑风格持续发展和变革,逐渐演变为更加优美和精细的建筑风格,不断传播并被珍视一直到现在。
总的来说,哥特式建筑是欧洲文化中一个富有意义和价值的历史时期。
其不仅体现出19世纪欧洲文艺复兴的价值观,同时也被当作为历史和文化遗产而珍视。
哥特式建筑为后来的建筑、艺术设计和文化贡献了宝贵的遗产。
欧洲哥特式建筑的发展与传承
![欧洲哥特式建筑的发展与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2b858984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c4.png)
欧洲哥特式建筑的发展与传承欧洲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早期至晚期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广泛应用于教堂、城堡以及市政建筑等。
它的特点是高大而宏伟的尖顶、尖拱形的门窗和精巧复杂的花窗玻璃。
哥特式建筑在欧洲历史上独树一帜,它不仅是建筑的杰作,也是人们对宗教的执着追求和审美观念的产物。
1. 中世纪的欧洲哥特式建筑欧洲哥特式建筑起源于12世纪的法国,当时的天主教会追求庄重与庄严,并借此表达对上帝的敬畏之情。
因此,哥特式建筑在材料选择、建筑结构和装饰风格上都体现了这种特点。
它采用了石材和玻璃等材料,使建筑更加坚实耐用,同时又利用尖拱形窗户和尖顶来形成独特的造型,以及尖拱形门窗的巧妙设计,使得室内光线充足,创造了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氛围。
2. 欧洲哥特式建筑的演进与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哥特式建筑逐渐演进并传播到了整个欧洲。
它不仅在法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还出现了不同的地区特色的哥特式建筑。
比如,英国的哥特式建筑更加注重装饰和细节,德国的哥特式建筑更加偏向于工程和结构。
这些不同的特点丰富了欧洲哥特式建筑的发展,使它成为了中世纪欧洲最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
3. 欧洲哥特式建筑的传承与影响欧洲哥特式建筑的传承是由建筑师和工匠们的努力和创造力推动的。
他们通过不断尝试和实践,增加了建筑的高度、宽度和稳定性。
同时,他们还在装饰和细节方面创新,使建筑更加富丽堂皇。
哥特式建筑的传承不仅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还影响了后来建筑风格的发展。
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们受到欧洲哥特式建筑的启发,将其特点融入到了新的建筑风格中,创造出了别具一格的文艺复兴建筑。
4. 当代的欧洲哥特式建筑尽管现代建筑风格多种多样,欧洲哥特式建筑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
在当代,一些新建的教堂和政府大楼仍然采用了哥特式建筑的元素,以传承欧洲历史的精华。
此外,欧洲哥特式建筑也成为了世界各地建筑师的灵感之源。
许多国家的旅游景点中,都可以看到仿古的哥特式建筑,吸引着无数游客前往参观。
哥特式建筑的历史与文化特点
![哥特式建筑的历史与文化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6b4f9e9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5d.png)
哥特式建筑的历史与文化特点哥特式建筑是西方建筑史上一种重要的建筑风格,其兴起和发展不仅是欧洲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而且对后来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建筑风格的起源、特征特点、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探讨哥特式建筑的历史与文化特点。
一、起源与发展哥特式建筑产生于12世纪末期的法国巴黎,源于当时新兴的修道会所建的教堂。
哥特式建筑是一种借鉴古罗马建筑艺术而创造出的新的建筑艺术,同时也吸收了早期的罗曼式建筑风格的因素。
哥特式建筑既保持了古典建筑的稳重和庄严,又充分表现了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情绪和文化内涵,充分展现了欧洲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哥特式建筑的风格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尚的空间感哥特式建筑的室内空间设计以挑高为主,用高度展示丰富的宝座、圣经故事、窗户以及其他雕塑作品。
此种空旷的空间设计有效地表达了中世纪欧洲基督教宗教情结,显示出身处于这样宏伟而高尚的建筑中会增加人们对上帝的敬畏和崇拜。
2. 壮观的立面与尖拱弧形哥特式建筑的立面设计显得雄伟壮观,其主要特征为采用尖拱弧形结构,使建筑显得更具重量感,同时也增强了建筑的耐久性及美感。
3. 花托和雕塑哥特式建筑中充分利用了花托和雕塑来装饰其墙壁和拱顶。
这些用石头和雕塑具体化的人形象征着上帝的住所,会增添文化气息给建筑。
二、社会文化背景哥特式建筑的创立与欧洲的文化传统与宗教传统密切相关。
中世纪欧洲的文化传统是以基督教为中心的,这也是哥特式建筑创立的主要原因。
在接受基督教教化的过程中,欧洲的文化和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民众心态和信仰的改变促进了哥特式建筑的出现。
同时,哥特式建筑也受到欧洲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欧洲的军事、政治、社会经济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和发展,为哥特式建筑的创作和闪耀奠定了基础。
三、哥特式建筑的文化意义哥特式建筑是欧洲文化史上的“巨匠之作”,并对全球建筑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体现:1. 宗教艺术的代表哥特式建筑是基督教体系中的宗教艺术之一,它通过建筑不仅是修士和神职人员的工作场所,也是教区民众所表达敬畏和崇拜上帝的场所。
关于哥特式建筑的简单论述
![关于哥特式建筑的简单论述](https://img.taocdn.com/s3/m/28e4e3e2a6c30c2258019edf.png)
关于哥特式建筑的简单论述摘要:哥特式建筑是欧洲中世纪的主要建筑风格,它起源于法国,遍及整个欧洲,对当时的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是建筑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文章从哥特式建筑的起源、发展历史、建筑风格、代表建筑几方面,对哥特式建筑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哥特式建筑、历史起源、发展历史、建筑风格、代表建筑正文: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
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哥特式建筑的历史起源11世纪下半叶,哥特式建筑首先在法国兴起。
当时法国一些教堂已经出现肋架拱顶和飞扶壁的雏型。
一般认为第一座真正的哥特式教堂是巴黎郊区的圣丹尼教堂。
这座教堂四尖券巧妙地解决了各拱间的肋架拱顶结构问题,有大面积的彩色玻璃窗,为以后许多教堂所效法。
在12—15世纪,城市手工业和商业行会相当发达,城市内实行一定程度的民主政体,市民们以极高的热情建造教堂,以此相互争胜来表现自己的城市。
哥特式建筑以其美丽的外观和卓越的实用价值被当时的教堂争相模仿,哥特式建筑开始盛行。
哥特式建筑的发展历史哥特式建筑从最初的雏形发展到成熟的风格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从12世纪开始持续到13世纪50年代,强调零散结构的递增和高度的增加。
在早期哥特式建筑中出现了许多著名而优美的教堂,其中以巴黎圣母院作为代表,它是哥特式教堂第一个成熟的代表。
巴黎圣母院的不同凡响之处在于它的巨大规模和它优秀匀称的设计,以及新技术方法飞拱的引入。
飞拱是一个拱或半拱,它把从墙壁的上部来的穹隆的侧推力传向外侧的支撑物或扶垛。
通过飞拱,哥特式建筑解决了侧推力的问题,它使重力集中在相当少的几点上,飞拱架在这座建筑物的外边的耳房顶上,几乎像这个屋顶被从罗马式建筑的边楼中提起来一样,暴露出屋顶下方的半拱。
建筑的外部体积变成骨骼架子似的精干。
以前曾是坚固的墙壁的地方,如今被彩色玻璃代替了,哥特式建筑成了石头的骨架和彩色玻璃墙的建筑。
中世纪文化对欧洲文化的贡献 重点哥德式建筑
![中世纪文化对欧洲文化的贡献 重点哥德式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24daf498cc22bcd126ff0c42.png)
中世纪文化对欧洲文化的贡献中世纪公元500年至1500年被看成是人类进步征途中一个漫长而毫无目标的迂回时代——穷困、迷信、黯淡的一千年,将罗马帝国黄金时代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新黄金时代分隔开来中世纪=黑暗时代?负面评价:造成黑暗的中世纪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罗马帝国在分裂的过程中遭到日耳曼人的入侵,东罗马帝国长期采取防卫自保的政策,限制了文化创造的活力,使文化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从而与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形成强烈的反差。
一个是基督教分裂之后出现长期纷争,东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以政治手段来操纵与压制不同教派,使东正教沦为御用工具,失去了基督教的宗教独立;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的新统治者与天主教达成妥协,教皇国的建立加快了其世俗化的进程,远离了基督教的宗教本位,从而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新黄金时代形成强烈的反差BUT“史学家现在认识到中世纪欧洲具有巨大的创造力”,因为“经年累月的研究已经表明,中世纪社会仍在持续发生变化”,这就是“约在公元1500年左右,中世纪时代结束时,欧洲的技术与政治的和经济的结构,已在世界上所有其他文明当中占有决定性的优势”中世纪文化对欧洲文化的贡献——建筑如果说古希腊艺术是以存在为主体、重视视觉直觉的自然化艺术,那么中世纪的艺术则是以宗教为主体,重在表现情感和理念的理念化艺术。
中世纪艺术是非个人化和非自然化的。
所有的艺术只与上帝和上帝的教义有关,所有类型的艺术品如雕刻、绘画、彩绘玻璃等只能在上帝的世界——教堂里存在。
基督教中“不要崇拜偶像”的教条使得曾经是古希腊艺术主体的大型人物立体雕像蜕变为依附于教堂建筑上的神像浮雕。
原因::一是柏拉图的“超验理念”,人们崇拜精神追求,鄙视世俗欲望;二是基督教的教义:只有上帝基督才全知全能,人类对上帝顶礼膜拜而失去自我的独立思考三个阶段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又译作歌德式建筑,是位于罗马式建筑和文艺复兴建筑之间的,1140 米兰大教堂为哥特式知名建筑年左右产生于法国的欧洲建筑风格。
那些中世纪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那些中世纪典型的哥特式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bff5f109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8b.png)
那些中世纪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在中世纪中后期,一种以尖拱、飞拱和肋拱为特点的建筑风格在欧洲的修道院、大教堂和教堂的建造中流行起来。
哥特式建筑起源于12世纪的法国,一直延续到16世纪,至今仍是一些大学、行会大厅、宫殿和城堡的设计风格。
虽然这种类型的建筑起源于早期的罗马式建筑风格,但它的一些显著特征透露出了一丝伊斯兰的影响。
在哥特时期,教会建筑的设计被认为是一种信仰或公民的骄傲。
许多这样的教堂在那个时代幸存下来,今天仍在使用,特别是在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
海利根克劳兹修道院-奥地利-1133年在其罗马式和哥特式的组成部分,海利根克劳兹修道院修道院是一个经典的例子,连续性的欧洲修道院的传统。
修道院的典型特征——包括修道院和生活区、内部和家具——反映了中世纪奥地利哥特式建筑的历史。
河畔圣母教堂-奥地利的维也纳-1394河畔圣母教堂最初是奥地利船工建造的木结构建筑。
1394年,这座木制建筑被改造成一个完美的哥特式建筑,以其陡峭的地面、狭窄的空间和哥特式祭坛后面漂亮的彩色玻璃而著称。
这座建筑在1850年被拿破仑用作武器仓库和马匹马厩。
圣斯蒂芬大教堂-奥地利的维也纳-1137圣斯蒂芬大教堂被认为是整个维也纳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筑,维也纳的大部分艺术宝藏都收藏在这里。
它的哥特式风格在讲坛、红色大理石坟墓和1447年完工的哥特式翼坛上表现得很明显。
圣迈克尔教堂-辛卡维奇-白俄罗斯-16世纪位于白俄罗斯辛卡维奇的圣迈克尔教堂建于16世纪,是立陶宛大公国中最早修建的教堂之一。
这个三中殿,四柱结构是在博纳皇后时期建造的,很大程度上具有哥特式建筑的特点。
根特钟楼-比利时根特-1313根特钟楼是三座俯瞰比利时根特旧城的中世纪塔楼之一,被誉为当今世界上最高的钟楼。
它是由梅森大师简·范·哈尔斯特设计的。
这座大厦以塔上的主钟而闻名。
布鲁日圣母教堂-比利时布鲁日-13世纪布鲁日被称为中世纪艺术的“高点”,这座高达122米的砖砌尖塔俯瞰着这座城市的天际线。
历史教案:中世纪的欧洲文化发展
![历史教案:中世纪的欧洲文化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447588c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39.png)
历史教案:中世纪的欧洲文化发展一、简介中世纪是指欧洲历史上从5世纪到15世纪的时期,被认为是欧洲传统文化演进的重要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欧洲的文化发展经历了许多动荡和变革,包括信仰、教育、艺术和科学等各个方面。
本教案将探讨中世纪欧洲文化发展的重要特点和影响。
二、宗教对中世纪文化的塑造1. 基督教的影响中世纪欧洲是基督教的中心地带,基督教教义渗透到人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会对于知识的控制和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标志性的有修道院学校的建立。
修道院学校提供了基础教育以及拉丁文的学习,对于中世纪的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拜占庭文化的传播拜占庭帝国在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传播作用。
拜占庭帝国的文化特点包括正统基督教信仰、希腊哲学思想和艺术,这些思想和艺术成果通过各种方式传入到欧洲,对欧洲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教育与文化的复苏1. 大学的兴起中世纪欧洲的大学是知识和学术的中心。
大学提供了各种学科的研究和教育,如神学、哲学、医学和法律等。
大学的兴起有助于激发人们对知识和学术的追求,促进了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复苏。
2. 文艺复兴的推动中世纪后期,欧洲文化迎来了一股新的浪潮,即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强调对古代文化的研究和欣赏,对古代希腊和罗马文化的启发使得人们开始对艺术、文学和科学等领域进行创新和探索。
这一时期的文艺复兴运动对中世纪欧洲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艺术与建筑的繁荣1. 哥特式建筑的崛起中世纪欧洲的建筑风格以哥特式建筑为主。
哥特式建筑采用了尖拱形的拱顶、飞扶壁和镂空的窗户等独特特征,给人一种庄严、神秘的感觉。
哥特式建筑在大教堂和城堡的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中世纪欧洲建筑的标志。
2. 绘画与雕塑的发展中世纪欧洲绘画和雕塑主要以宗教题材为主,艺术家通过绘画和雕塑来表达对神圣和灵魂的追求。
艺术作品通常呈现出一种平面的风格,人物形象常常被放大以表达宗教教义的重要性。
著名的艺术家如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等人在文艺复兴时期让绘画和雕塑成为了世界艺术的巅峰。
中世纪建筑文化之精粹 漫谈哥特式建筑
![中世纪建筑文化之精粹 漫谈哥特式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b689eb0f02020740be1e9bbf.png)
中世纪建筑文化之精粹——漫谈哥特式建筑1. 简介中世纪的欧洲,宗教文化,特别是基督教文化统治天下。
宗教文化不仅是中世纪的精神领袖,也是中世纪权利的象征。
在宗教文化的浸润下,一种崭新的建筑文化——哥特式建筑文化诞生了。
它那奇异,独特的形象,不仅展示了中世纪物质文化的成就,而且表露了中世纪精神文化的特征,将欧洲的建筑艺术水平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堪称中世纪建筑文化之精粹。
哥特式建筑艺术不只影响着中世纪欧洲各艺术领域的发展,更影响着现今世界各艺术领域的发展趋势。
1.1 名称起源说到“哥特”,人们很容易想象到的是大多是苍白、血腥以及扭曲鬼魅,比如哥特女郎,她有着苍白的面孔,妖魅的身段,华丽的贵气,冷冽且浓郁的妆容。
哥特原为参加覆灭古罗马帝国的一个日耳曼民族,其称谓含有粗俗,野蛮之意,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本是以此来贬斥中世纪的建筑风格。
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一称谓失去了它本含有的褒贬性,成为了一种专有名词。
“哥特式建筑风格”指称中世纪主要的一种建筑风格。
1.2 建筑风格起源哥特式建筑于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
由于哥特式建筑的标志物为“尖拱”,所以哥特式的建筑风格在其初期被称为“尖拱式"。
一般认为第一座真正的哥特式教堂是巴黎郊区的圣丹尼教堂。
在这座教堂的建造过程中,彩色玻璃窗被大面积的应用以取代罗马式风格的墙壁,并且在以往关于肋架拱面的结构问题上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这种新奇的建筑风格为以后许多教堂所效法。
(右图为圣丹尼教堂内部景观)2.哥特式教堂建筑在欧洲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哥特式建筑艺术”创造了无比辉煌的历史。
可以说“哥特式建筑”为塑造欧洲形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说到“哥特式建筑”最容易使人联想起来的莫过于那些弥漫着中世纪风情充满着传奇色彩的哥特式大教堂。
最负盛名的哥特式建筑有俄罗斯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世纪文化对欧洲文化的贡献
中世纪公元500年至1500年
被看成是人类进步征途中一个漫长而毫无目标的迂回时代——穷困、迷信、黯淡的一千年,将罗马帝国黄金时代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新黄金时代分隔开来
中世纪=黑暗时代?
负面评价:
造成黑暗的中世纪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罗马帝国在分裂的过程中遭到日耳曼人的入侵,东罗马帝国长期采取防卫自保的政策,限制了文化创造的活力,使文化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从而与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形成强烈的反差。
一个是基督教分裂之后出现长期纷争,东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以政治手段来操纵与压制不同教派,使东正教沦为御用工具,失去了基督教的宗教独立;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的新统治者与天主教达成妥协,教皇国的建立加快了其世俗化的进程,远离了基督教的宗教本位,从而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新黄金时代形成强烈的反差
BUT
“史学家现在认识到中世纪欧洲具有巨大的创造力”,因为“经年累月的研究已经表明,中世纪社会仍在持续发生变化”,这就是“约在公元1500年左右,中世纪时代结束时,欧洲的技术与政治的和经济的结构,已在世界上所有其他文明当中占有决定性的优势”
中世纪文化对欧洲文化的贡献——建筑
如果说古希腊艺术是以存在为主体、重视视觉直觉的自然化艺术,那么中世纪的艺术则是以宗教为主体,重在表现情感和理念的理念化艺术。
中世纪艺术是非个人化和非自然化的。
所有的艺术只与上帝和上帝的教义有关,所有类型的艺术品如雕刻、绘画、彩绘玻璃等只能在上帝的世界——教堂里存在。
基督教中“不要崇拜偶像”的教条使得曾经是古希腊艺术主体的大型人物立体雕像蜕变为依附于教堂建筑上的神像浮雕。
原因::一是柏拉图的“超验理念”,人们崇拜精神追求,鄙视世俗欲望;
二是基督教的教义:只有上帝基督才全知全能,人类对上帝顶礼膜拜而失去自我的独立思考
三个阶段
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又译作歌德式建筑,是位于罗马式建筑和文艺复兴建筑之间的,1140 米兰大教堂为哥特式知名建筑年左右产生于法国的欧洲建筑风格。
它由罗马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
哥特式建筑主要用于教堂,在中世纪高峰和晚期盛行于欧洲,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哥特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Opus Francigenum),“哥特式”一词则于文艺复兴后期出现。
哥德式建筑的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且带尖。
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对后世其他艺术均有重大影响。
哥德式大教堂等无价建筑艺术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其也成了一门关于主教座堂和教堂的研究学问。
十八世纪,英格兰开始了一连串的哥德复兴,蔓延至十九世纪的欧洲,并持续至二十世纪,主要影响教会。
特点:哥德式建筑的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且带尖。
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对后世其他艺术均有重大影响。
代表:高耸入云的尖顶及窗户上巨大斑斓的玻璃画。
最富盛名的哥特式建筑有俄罗斯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等
介绍:
(Flying Buttress)
飞扶壁(Buttress),也称扶拱垛,是一种用来分担主墙压力的辅助设施,在罗曼式建筑中即已得到大量运用。
但哥特式建筑把原本实心的、被屋顶遮盖起来的扶壁,都露在外面,称为飞扶壁。
由于对教堂的高度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扶壁的作用和外观也被大大增强了。
亚眠大教堂的扶拱垛有两道拱壁,以支撑来自推力点上方和下方的推力。
沙特尔大教堂用横向小连拱廊增加其抗力,博韦大教堂则双进拱桥增加扶拱垛的承受力。
有的在扶拱垛上又加装了尖塔改善平衡。
扶拱垛上往往有繁复的装饰雕刻,轻盈美观,高耸峭拔。
法国亚眠大教堂双层飞扶壁
飞扶拱
花窗玻璃
“最后的晚餐”题材的花窗玻璃
花窗玻璃造就了教堂内部神秘灿烂的景象,从而改变了罗曼式建筑因采光不足而沉闷压抑的感觉,并表达了人们向往天国的内心理想。
十字平面
这也是继承自罗曼式建筑,但扩大了祭坛的面积。
门
层层往内推进,并有大量浮雕,对于即将走入大门的人,仿佛有着很强烈的吸引力。
对欧洲文化的贡献
法国:
法国哥特式教堂平面虽然是拉丁十字形,但横翼突出很少。
西面是正门入口,东头环殿内有环廊,许多小礼拜室成放射状排列。
教堂内部特别是中厅高耸,有大片彩色玻璃窗。
其外观上的显著特点是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尖塔和尖顶,西边高大的钟楼上有的也砌尖顶。
平面十字交叉处的屋顶上有一座很高的尖塔,扶壁和墙垛上也都有玲珑的尖顶,窗户细高,整个教堂向上的动势很强,雕刻极其丰富。
西立面是建筑的重点,典型构图是:两边一对高高的钟楼,下面由横向券廊水
巴黎圣母院
平联系,三座大门由层层后退的尖券组成透视门,券面满布雕像。
正门上面有一个大圆宙,称为玫瑰窗,雕刻精巧华丽。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早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它不仅是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筑,同时也以建筑艺术上高超的水平而享誉欧洲。
英国哥特式
英国的哥特式建筑出现的比法国稍晚,流行于12~16世纪。
英国教堂不象法国教堂那样矗
索尔兹伯里主教堂
立于拥挤的城市中心,力求高大,控制城市,而是往往位于开阔的乡村环境中,作为复杂的修道院建筑群的一部分,比较低矮,与修道院一起沿水平方向伸展。
它们不象法国教堂那样重视结构技术,但装饰更自由多样
,力求高大,控制城市,而是往往位于开阔的乡村环境中,作为复杂的修道院建筑群的一部分,比较低矮,与修道院一起沿水平方向伸展。
它们不象法国教堂那样重视结构技术,但装饰更自由多样
德国
克隆主教堂
于1248年兴工,由建造过亚眠主教堂的法国人设计,有法国盛期的哥特式教堂的风格,歌坛和圣殿同亚眠教堂的相似。
它的中厅内部高达46米,仅次于法国博韦主教堂。
西面双塔高152米,极为壮观。
德国教堂很早就形成自己的形制和特点,它的中厅和侧厅高度相同,既无高侧窗,也无飞扶壁,完全靠侧厅外墙瘦高的窗户采光。
拱顶上面再加一层整体的陡坡屋面,内部是一个多柱大厅。
马尔堡的圣伊丽莎白教堂西边有两座高塔,外观比较素雅,是这种教堂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