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课件-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高中政治课件-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 相互依赖ˎ相互影响ˎ相互制约ˎ相互作用
一带一路
中国各地互联互通
(事物内部各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联系具有普遍性
• 沿线各国与其周边国家之间互联互通 • (一事物总与其周围事物有联系)
• 打造互利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 种条件,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 移。雄安新区具有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 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开发程度较 低,发展空间充裕等有利条件
谈一谈
问题2: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以疏解北京 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假如你是 雄安新区的决策者,请运用联系的有关知识谈 谈:你将如何建设雄安新区? 首都的非首都功能:主要是指金融、教育、医 疗和一些社会公共服务功能和相对低端、低附 加值的经济管理功能 “大城市病”具体表现:人口膨胀,交通拥堵, 环境污染,资源短缺, 城市贫困
联系的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多样性 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
样的。
转移。
“一带一路”示意图
举一反三:破解“马六甲困局”
“克拉运河”是指从泰国克拉地峡区域,挖掘一条沟 通太平洋的泰国湾与印度洋的安达曼海的运河。 开凿“克拉运河”,不仅中国与东南亚、中东、非洲、 欧洲各国的贸易将不再通过马六甲海峡,航程至少缩 短约1200公里,这为中国的物流货运节约了大量的 航运成本和时间成本。尤其能在“一带一路”战略构 思中的“一路”中起重要作用。 2015年5月,中泰两国在广州签署“克拉运河”合作 备忘录,一旦开通,大陆的“马六甲困局”也将迎刃 而解。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2.两对关系都强调整体性原则,都是相互依赖的。
但是系统论的层次性原则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就没有
巩固练习
某市有两家制皂厂,规模不相上下。甲厂对劳动力进行优化 组合,对资金、设备进行合理配置,从而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年下来盈利5000多万元。相反,乙厂由 于经营不善,年亏损额达2000万元,起也失去活力,在竞争中 处于劣势。
D.注意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巩固练习
3.“有鸟将来,张罗待之,得鸟者一目也。今为一目之罗,
无时得鸟矣。”?(注:罗即网,目即网眼)这段古文蕴涵的
BD 哲学道理是(

A.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B.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C.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D.部分离开整体就失去原有的意义
巩固练习
4.2005年是农历已酉年,由于“年头年尾没立春”,被 称为是“寡妇年”。很多人认为这一年结婚不吉利,这一
巩固练习
多项选择题
3.近年来黄河上游地区水源日趋枯竭,水量大幅度减少,原
因在于该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多年来,因生态建设投入
严重不足,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加之掠夺式的盲目过
度放牧等,导致大范围的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
D 等。这告诉我们(
)
A.任何事物内部的各部分、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B.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C.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D.整体功能总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巩固练习
多项选择题 :
2.“瘦西湖是扬州的风景区,它利用自然的地形,加以人工
的整理,由很多小湖形成一个整体,其中有分有景物无穷,尤其是摹仿
他处不落袭,处处显示自己的面貌,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别具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引言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辩证法为基础,以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

联系观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之一,深入理解和运用联系观对于正确认识世界、指导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二、联系观的内涵联系观强调事物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相互依存的。

联系观指出,世界上没有孤立的个别事物,一切事物都是在相互联系中存在和发展的。

1.对立统一的联系联系观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

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事物内部运动和变化的根本原因。

只有在对立统一中,事物才能产生新的发展和变化。

以生命现象为例,生与死、生产和消费、进步和退步等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

只有通过对立统一的相互作用,才能促使生命不断发展、进化。

2.物质与意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强调物质和意识的辩证统一,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联系观指出,物质世界和人类意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物质世界存在独立于人类意识之外,并对人类意识产生影响。

而人类意识则反过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

这种物质和意识的相互联系,使人们能够通过认识物质世界,不断创造出新的物质财富,推动社会的发展。

三、联系观的作用联系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指导认识世界的方法联系观指导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客观法则。

通过联系观,我们能够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只有正确地把握事物的联系,才能真实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指导社会实践联系观对于指导社会实践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式。

通过联系观,我们能够分析和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规律,从而指导社会实践的方向和方法。

3.支撑科学研究联系观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科学研究是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联系观的运用,能够帮助科学家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推动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发展。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易错易混 1.(2017·全国Ⅰ卷,22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提示: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了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2.(2017·江苏卷,27A)人为事物联系是主观的。 提示: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但是仍 然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个特征: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

构的优化趋向;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
样性(条件性)。

选择题:★★★★☆


非选择题:★★★☆☆

考点一 唯物辩证法 考点透析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问题的 根本方法。
特别提示 有关联系认识的几个误区 (1)联系的客观性与人可以建立新的联系并不矛盾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 具体的联系,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并没有否定事物联系的客观性。新的 联系建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人能够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凭借主观想象创造某种 联系。人们建立某种联系,必须依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反映事物的客观联系, 而不是主观任意地建立。
考点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考点透析
类别
区 别
内涵 地位 功能
相互
联 依赖
系 相互
影响
方法论
整体
部分
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
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 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第七课_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优质课件)

第七课_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优质课件)
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事物。
3.联系的多样性:
(1)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 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表现(比如,联系形式多样):直接(间 接)联系;内部(外部)联系;横向(纵向)联 系;本质(非本质)联系;必然(偶然)联系等。 注意1: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能只看到直接、表面和眼前的联系, 而忽视间接、本质和长远的联系,忽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 的中间环节。——只有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我们才能正确 认识事物。
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 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 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 (A) A.联系的多样性 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主观性 D.联系的普遍性
直接联系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间接联系 时势造英雄。偶然联系 整体与部分联系 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因果联系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因果联系 唇亡则齿寒。 外(内)部联系 守株待兔。 偶然联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主(次)要联系
(一)联系的内涵
(二)联系的特性 1.联系具有普遍性(原理以及方法论) 2.联系具有客观性(原理以及方法论) 3.联系具有多样性(原理以及方法论)
(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全过 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 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②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不 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 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 体。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事物本身所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教学案例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知识目标: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点及其方法论要求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运用:联系实例,具体分析把握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实例,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明确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辩证看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情景导入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8月13日消息:亚洲的股市因为美国次级房屋贷款危机的不断蔓延而终于受到波及。

令分析人士担心的是,这场危机最终可能会将全球金融市场带入动荡期。

面对危机,各地央行纷纷向金融系统注入巨资救市,路透社统计显示,世界各地央行9日和10日两天内的注资总额已超过3262亿美元。

议一议:美国次级房屋贷款危机为何会波及全球金融市场?因为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教学过程一、联系的普遍性(一)学生自学提纲1、联系是普遍的,如何理解?2、联系的含义。

(二)问题探究(可以个人或小组共同完成)1、你能否举出一个与周围其他事物毫不相干的事物?2、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吗?3、你能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举例说明联系的普遍性吗(三)根据学生理解掌握程度,老师适当点拨。

1、世界上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联系是事物存在的基本条件。

2、联系的普遍性只是说明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必然与周围的一些事物而不是所有事物相互联系。

3、世界上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是对旧事物“扬弃”的结果,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创新,必然是紧密联系的,我们现在应能更深刻理解牛顿的“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含义。

二、联系的客观性(一)学生自学提纲1、联系客观性的含义。

2、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怎样做?反对哪些错误的倾向?3、联系的客观性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何关系?(二)问题探究1、你能否举例说明什么是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2、怎样正确理解联系既是客观的而人们又可以改变事物的联系?第一,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第七课_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七课_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矛盾 ,是否承认 (2)根本分歧:是否承认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矛盾是事物发展 的源泉和动力
总纲复习 唯物辩证法的含义: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观、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观或对立统一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联系观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是唯物辩证法的基 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是唯物辩证法 科学体系的起点和开端,是否坚持联系的观点是唯物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之一
过社会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性的活动才能形 成。
③联系产生的结果 :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
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二)联系的特性(特点)
2、联系的客观性
(1)含义: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A 自在事物的联系 →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 客观性 B 人为事物的联系 →人类实践的产物 客观性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特别提醒 联系的普遍性所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强 调的是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 具有不同的形式;联系的条件性强调的是新的具体联系的建立 必须以客观条件为基础。
知识疏理
原理 世界观 方法论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 问题 A.一切事物和周围事物联系着 联系 B.事物内部各部分、要素相互联系 的普 遍性 C.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联系客观性的方法论
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 联系
四、联系的多样性 1.原理: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 联 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必 然 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存在和发展 的各 2.方法论要求: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____________ 条件 为转移。 时间 、地点和________ 种条件。一切以_______

7唯物辩证的联系观

7唯物辩证的联系观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马克思主义辩证联系观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 观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 联系观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 观
一、联系的含义
外部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 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内部
二、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是普遍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 【原 理 】 有机整体。 ①一事物与周围事物…… ②每一事物内部…… ③整个世界…… 【方法论】 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 孤立的观点看问题。(记)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 观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 观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 观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 观
我的饭呢? 怎么没有了? 虫子为什么那么多?
鸟怎么都死了?
粮食没有了。 虫子太多了。 鸟都死了。 全被你打死了。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 观
金融危机给美国和其他国家带来了哪些影响?
结构要素互不合作, 处于无序状态。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 观
探究与共享
田忌赛马
田忌 下等马 负 胜 胜 胜 齐威王 上等马
上等马
中等马 系统
中等马
下等马 系统
1、田忌运用的是什么思维方法? 2、说说田忌是怎样运用这一方法的?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 观
田忌赛马
田忌 下等马 上等马 中等马 系统 负 胜 胜 胜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 观
根据联系与实践的关系,联系的分类:
区 自在事物的联系:人类产生前就存在的自然物 别 本身固有的种种联系。 (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
生物的联系)
人为事物的联系:通过人类实践建立起来的种 种联系。 联 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 系

第七课联系观

第七课联系观

人为事物的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产生条件是客观的、需要遵循客观规 律
联系产生的过程: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 观物质性的活动才能形成
产生的结果 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便独 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联系客观性的启示一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
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 主观臆造的联系
人为事物的联系
前者:主观想象的联系 后者:客观存在的联系
二、 联系的特征
(三)联系的多样性
1、含义: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 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形式:直接联系 ———— 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 ———— 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 ———— 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 ———— 偶然联系 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我看到了苹果落地,为什么没有看见万 有引力?”
普遍的
题,反对孤立的看 问题。
二、联系的特征
(二)联系的客观性
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表现: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 的联系
(按与实践的关系)
天空 A
B 森林
动物
河流 自在事物
自在事物的联系: 在人类产生以前就 存在,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
人为事物的联系: 人类实践的产物, 呈现出“人化”的 特点。
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1)含义不同
➢ 整体指事物的全局和发展全过程;从数量上看 它是一。
➢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 上看它是多。
(2)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整体 主导地位 统率作用
具有部分不具备 的功能
部分 被支配地位 服从于整体 服务于整体的功能
2、 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第7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7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小结:普遍联系的原理
世界观 1.联系的 方法论要求 •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 对孤立的看问题
•①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
普遍性
2.联系的 客观性 3.联系的 多样性
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 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 的联系。
•要求我们注意分析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 条件;一切以时间、条件、地点为转移。
分析下列联系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左眼跳财,右眼跳灾 主观 计算机网络化将整个世界联结为一个整体 客观
沪宁高速公路的建成与沪宁及其沿线地区的联系 客观
中国建筑中的房檐
客观
知识明辨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因此任何两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2.联系是客观的,因此人们在客观事物的具体联系面前
无能为力。
3.人主观臆造的联系是不存在的。 4.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①整体和部分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②部分离不开整体,但整体可以离开部分。 ③整体和部分的地位是平列等同的。 ④只有把部分放到整体中去,才能正确地认识 部分的性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
钟表是由各个零部件组成,但任何一个零部 件都不具有计时的功能,说明什么?
A、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B、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C、部分具有整体根本没有的功能 D、构成整体的部分可以独立存在
C
2010年1月21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躺在新闻发布会 上指出,2009年我国经济遇到了及其严峻的困难。去年的 这个时候天气非常冷,我们的经济也遇到了非常严峻复杂 的局面,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扩散蔓延,它的底在哪里都不 知道,世界经济进入了深度的衰退,不排除走向萧条。而 我们国内的经济也面临着很多困难,部分行业、部分企业 经营困难,甚至出现了停产、办停产,1000多万农民工返 乡回城。面对困难形势,党中央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实 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不断出台和 完善“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一揽子措施, 加快扭转了经济增速的岷县下滑,率先实现了经济的总体 回升向好。 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那些观点?

第7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7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唯物论: 揭示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认识论: 揭示的是人类认识的基本规律。 辩证法: 揭示了世界的状况及规律。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本单元的核心问题:
世界是怎么样的: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发
展、矛盾的。
孤立 总特征:联系、发展的观点(七、八课)
唯 形 对立 物 而 辩 静止 上 证 学 法
人类社会
思维
引发对核安全的再认识;
… …
这则寓言包含什么哲理? 一个粗心的工人在制造铆钉时忘了给 其中一枚做个钉‘帽。恰巧这枚铆钉被用 来给该国元帅的千里马钉马掌。在一次抗 击外敌入侵的战斗中,马掌脱落,但元帅 并不知道继续追赶敌人。不久,马的脚伤 太重而马失前蹄。元帅从马上摔下来,被 乱马踩死。顿时,群龙无首,军队大乱。 敌军乘机反扑,一举灭掉这个国家。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条件性
梦想 想象的联系
(国力强,经 济基础雄厚, 载人航天技术 过硬)
建立新的具体的 联系,遨游太空
原理
世界观
方法论
A、一切事物和周围事物联 联系 系着 B、事物内部各部分、 的普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要素相互联系 C、世界是 遍性 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联系 的客 观性 联系 的多 样性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 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的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 中把握事物,切忌陷 入主观随意性
一个和尚担水吃
两个和尚抬水吃
三个和尚没水吃
1+1+1=0
1+1+1<3
结构要素互不合作, 处于无序状态
用联系观 点看问题
(侧重从方 法论角度)
坚 持 整 体 与 部 分 的 统 一 掌 握 系 统 优 化 的 方 法
含义不同 区别

政治必修四提纲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政治必修四提纲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考点24:了解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1、唯物辩证法的含义:唯物辩证法是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3、思辨:凡是辩证法都是正确和科学的。

【分析】辩证法有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之分,笼统地说辩证法是正确和科学的是不准确的。

辩证法和唯物论相结合,就是唯物辩证法,这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思维方法;辩证法和唯心主义相结合,就是唯心主义辩证法,如黑格尔的辩证法,它的辩证法是正确的,但唯心主义是不科学的。

考点25:理解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什么是联系?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1)世界观:(联系普遍性的主要表现)第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第二,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第三,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3)思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是正确的。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是错误的。

②、联系普遍性的主要表现:第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第二,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第三,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在这一点上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③、每一事物与其周围事物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

不能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着的。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件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件

联系的客观性
总结词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详细描述
联系的客观性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重要观点。它强调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人的主观意识而改变。人们 只能认识和利用已经存在的联系,而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联系。这种客观性意味着,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联系 都始终存在并发挥着作用。
反思作用
在实践过程中,人们会不断反思自 己的认识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实际 情况,从而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 认识。
05
系与史唯物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 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因 素等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而变化,社会意 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03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把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
比较和对照,检验认识的正确与否。
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指导作用
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 功,错误的认识则会导致实践失败。
预见作用
基于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 人们可以预见未来事物发展的趋势 和方向,从而制定科学的计划和决 策。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社会的物质关系,上层建筑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各种 意识形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等保障,同时也会阻碍或促进经济基础 的发展。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考纲要求】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知识体系自主建构】【重点提要】1.简述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联系就是之间以及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简述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为什么说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不管是的联系,还是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人为的联系只有通过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够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3.简述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的。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的。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具体叙述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1)原理: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①整体是事物的和发展的。

部分是事物的和发展的。

②整体居于地位,整体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作用。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2)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从而达到整体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学情诊断】〖易错易混〗1.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联系2.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3.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联系观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联系观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第七课-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唯物辩证法联系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它对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联系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核心内容之一,它强调一切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联系观的提出和发展,为我们深刻理解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思路。

联系观认为,事物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联系的。

一切事物都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关系的联系。

这种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恩格斯曾经说过:“没有什么东西,从质变到巨变的,不是内部矛盾的积极作用,而是外部条件的附庸作用。

”这正是联系观的内核。

联系不仅是事物产生、发展的基础,也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基础。

没有联系,事物就不能存在,也不能运动。

联系观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一切事物都是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的。

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引起相互制约和相互调整,从而推动事物朝着一定的方向发展。

例如,在自然界中,地球与太阳、月亮、其他星球之间存在相互引力和相互潮汐的关系;在社会生活中,个人的行为和社会的制度、规范、文化等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这种相互作用不仅体现了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联系观还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和相互渗透。

事物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通过相互作用、相互转化而得到的。

一切事物都是由其相反面构成的,如运动与静止、光明与黑暗等等。

事物的相互转化和相互渗透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属性。

例如,在自然界中,固体可以变为液体、液体可以变为气体等;在社会生活中,劳动者可以变为资本家、资本家可以变为劳动者。

这种相互转化和相互渗透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基本内容。

联系观的提出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成果,它为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联系观帮助我们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来看待事物,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从宏观角度看,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宏观性、多样性和系统性,我们需要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

高考政治 必修4 一轮复习 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高考政治 必修4 一轮复习  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2.整体与部分不可分割、相互依存,台湾和牧区是国 家不可分割的部分,在国家整体中有重要作用。
3.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国家作为整体在矛盾统一体 中处于主导地位,国家强大了,牧区和台湾将获得更 快发展;牧区和台湾发展了,国家整体将更加强大。
1.6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 的若干意见。这对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全面实现小 康社会目标,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民 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 )
(3)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甚至在一 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起决定作 用。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搞好局部,做好每一个环 节的工作。
(4)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 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 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 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要素则是组成系统的素材或基本 单位。如何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第一,要着眼于事物 的整体性;第二,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第三,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优化的趋向。
(3)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甚至在一 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起决定作 用。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搞好局部,做好每一个环 节的工作。
(4)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 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 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 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要素则是组成系统的素材或基本 单位。如何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第一,要着眼于事物 的整体性;第二,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第三,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优化的趋向。
(3)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 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 割断事物的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联系。否定事 物联系的客观性,就会犯唯心主义的错误。联系是客 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 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否认了人的 主观能动作用,就会陷入机械论。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 的愿望就能实现。”这种说法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 事物 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答案: D
2、2001年,我国第一个国家生态工业园在 广西贵港市正式建立。它采取了 一种循环经济模式。形成两条工业链:甘蔗 制糖--制糖废料制造酒精--酒精废液制 造有机复合肥;甘蔗制糖--蔗渣造纸-- 黑液碱回收。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C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D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联系的普遍性
工业依赖农业提供粮食、原材料和市场等 ,农业又依赖工业提供化肥、农药、机器和日 用品。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那是 否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 之间都有联系?
事物的客观性
•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
自在事物中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为事物的联系
都是客观的
思考:离开了身体的手还能叫手吗?为 什么?
一、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1)含义不同 整体指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上 是一。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 看它是多。
(2)功能和地位不同 整体:主导地位,统率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 功能 部分: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于整体
A夸大了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B割裂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C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D否认了联系的普遍性
3、苏通大桥的建造,将缩短南通与上海和苏南
的距离,使南通直接进入上海经济圈,接受上海 经济的辐射和产业转移,为南通和江苏苏中、苏 北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 活力。这说明:( )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教材分析本讲主要学习联系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本课的学习为第八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因为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学好该观点,对于理解和掌握辩证法的其它观点,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在本课中,第一框分析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和多样的。

第二框讲解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坚持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方式,是我们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前提和基础。

这两框的内容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如果说第一框侧重于从世界观的角度讲联系,第二框则侧重于从方法论的角度讲联系。

二、知识结构(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是普遍的(2)联系的定义2、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客观性的含义(2)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3)联系的客观性的基本要求3、联系的多样性(1)事物联系的多样性(2)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3)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1)整体和部分的相互区别(2)整体和部分的相互联系(3)处理好整体和部分关系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1)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掌握系统优化方法必须做到的三个方面①着眼于事物的整体②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③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3)用综合性思维方式认识事物三、重点难点讲解(一)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首先,联系既包括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包括事物内部的联系;其次,联系是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

(二)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具有普遍性,该问题是本课重点。

联系普遍性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每一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从内部构成要素来看,从它与周围其它事物的联系来看,联系都是普遍存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4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京津冀三地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各自优势明显,互补性强,合作开发潜力巨大,建成新的首都经济圈,协同发展,将带动潜力巨大的北方辽阔腹地的发展。

这说明() A.事物之间的联系构成事物的发展B.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C.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D.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解析:京津冀三地本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建成新的首都经济圈能够带动北方辽阔腹地发展,这说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进行推动事物的发展,故A符合题意;B、C、D三项本身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答案:A2.2014年2月12日,人民日报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公布发表了题为“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的评论文章。

文章指出: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伟大成就联系起来,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

下列观点与上述内容所蕴涵的主要哲理一致的是()①凡益之道,与时偕行②城门失火,殃及池鱼③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④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要与多个方面联系起来才能收到实效,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①强调与时俱进,体现了唯物辩证的发展观,②体现了联系观,③表明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④体现了人与己、古与今的联系,故②④符合题意。

答案:D3.长江,这条令国人骄傲的母亲河,如今满负着污泥浊水,生物资源濒临崩溃,中下游地区近岸水质已经降至饮用水的最低标准。

这警示我们()A.事物是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要把握事物的固有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C.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快经济发展步伐D.要坚持适度原则,减少对长江的开发利用解析:长江生态环境濒临崩溃,水质降至饮用水的最低标准,表明在长江的开发使用中,如果违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无视事物之间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这启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把握事物的固有联系,才能造福人类,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题意无关。

答案:B4.一项调查显示,我国仅17%的小学生经常运动。

由于青少年体质虚弱一般不直接表现为各种病症,因此,家长和学校很容易忽视培养他们锻炼身体的习惯,但这会埋下隐患。

比如,在青少年时期腰部肌肉缺乏锻炼,到了老年就容易得腰椎间盘突出。

青少年养成运动习惯,将会受益终身。

这体现了()A.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本质联系B.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直接联系C.既要看到眼前的联系,也不要忽视长远的联系D.任何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都是不可改变的解析:A、B两项说法错误;D项错误,联系是客观的,但并不是不可改变的。

答案:C5.过去,人们这样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认为孔子主张愚民政策。

但有人认为,这句话应该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人民能做的事,由他们去做;不能做的事,要让他们知道不能做的原因。

由于标点的不同,导致人们的理解大相径庭。

由此可以看出()①历史是可以随意修改的②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③历史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④联系具有多样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古代没有标点,现代人添加标点,往往容易带上现代人的思维习惯,加之受个人文化素养的制约,出现理解的偏差也是难免的,这恰恰是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的一种表现,也体现了联系的多样性,②④正确;①③错误,历史是既成事实,是客观存在的。

答案:D6.如果说我们过去的发展靠的是“人口红利”“开放红利”“资源红利”,那么,当今中国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复杂的矛盾问题,更需要通过改革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障碍,以优化资源配置结构,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就是所谓“改革红利”。

为此,必须()①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社会经济的系统优化②实现对旧事物的否定就能促进新事物的成长③以更大政治勇气和智慧,锐意进取,否定原有体制④树立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推动制度创新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改革红利”可以消除体制障碍,而体制障碍是具有系统性的问题,所以必须推进社会经济结构的系统性优化,故①符合题意;推进改革需要具有创新意识,不断进行创新,特别是制度创新,故④符合题意;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改革也是如此,故②③表述错误。

答案:B7.2014年,中国开启重点治霾元年,但治理雾霾天气,突破“十面霾伏”仅靠单方面的力量和措施是不可能完成的。

这主要强调治理雾霾天气()①必须立足全局,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②需要调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③既要作好分类指导,更要坚持系统规划④要尊重自然,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解析:“仅靠单方面的力量和措施是不可能完成的”说明必须立足全局,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既要作好分类指导,更要坚持系统规划,故①③正确;题中没有涉及调结构、转方式等内容,也没有涉及树立生态价值观,②④排除。

答案:B8.体内平衡法则是指生物体能够调控自身内部环境。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大自然赋予人类躯体自动保持体内各种稳态的能力。

然而,环境污染、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易诱发人体内能量、营养素、激素、微生态等方面的生化失衡,破坏原有稳态。

这表明()①人为事物联系比自在事物联系更具有破坏性②外部因素能引起事物内部联系的改变,影响事物性质或状态③内部与外部环境的联系是维系人体原有稳态的必要条件④人类在调控体内平衡方面并不比其他生物体具有更多主动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题中强调的是外部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生化失衡,破坏原有稳态,②③正确;题中不是指人为事物比自在事物联系更具有破坏性,也不是指人类在调控体内平衡方面并不比其他生物体具有更多主动性,故①④不选。

答案:C9.“神十”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中做过一个单摆实验,将支架固定后,在摆轴的前端用一根线拴住一个小球,将球拉高到一定位置后松手,球在那个高度静止不动了,给小球一个推力,小球围着摆轴做圆周运动;若是在地球上,小球则会左右摆动的。

这佐证了()①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②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③联系的客观性意味着人不能触及客观联系④联系是多样的,不同的条件联系的特点不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的说法是错误的,故②排除;联系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人对联系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故③错误;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B10.下列说法中,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A.勿疏小善,方恢大略B.一着不慎,全盘皆输C.愚者千虑,必有一得D.天下难事,必作于易解析:“牵一发而动全身”与“一着不慎,全盘皆输”都体现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勿疏小善,方恢大略”“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与“天下难事,必作于易”都是体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答案:B11.下图漫画《折腾》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促成事物质变B.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C.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D.要有充分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解析:漫画体现了当前在城市建设中,缺乏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因此必须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才能搞好城市建设,C项正确。

答案:C12.《管子·兵法》中说:“和合故能谐。

”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

从哲学角度看,“和合故能谐”体现了()A.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B.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解析:A项“总是大于”错误;C、D两项与题意不符;“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说明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B项正确。

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满分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发菜是生长在草原上的一种野生植物,因为“发菜”与“发财”谐音,便在城市的餐桌上大盛,价格随之猛涨。

搂发菜的农牧民潮水般地涌进草地,使内蒙古9亿亩草地遭到严重破坏,其中6 000万亩重度沙化,失去利用价值。

(1)把“发菜”当作“发财”违背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观点?(2)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简评搂发菜的农牧民的行为。

(3)简述上述事例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解析:第(1)问,直接回答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第(2)问,主要围绕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展开回答。

第(3)问,实际上要求回答整体与部分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答案:(1)把“发菜”当做“发财”是主观臆造的虚假联系,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2)搂发菜的农牧民的行为忽视了整体与部分的联系,他们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惜损害集体利益,只看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而不顾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3)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必须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艰辛努力,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基础性的支撑。

但面对未来,中国仍面临诸多挑战:粗放型增长方式造成严重的资源短缺;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国际竞争也在加剧……成就“中国梦”,对于承担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关键在于全面客观地审视和分析当今世界格局和国内条件的深刻变化,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从而将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

材料二“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

其中蕴含着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蕴含着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蕴含着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蕴含着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

(1)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多样性的知识,谈谈党应如何审时度势带领人民成就“中国梦”。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如何用“系统优化方法”来指导实现中国梦。

解析:第(1)问,限定了答题所用知识点的具体范围,即用“联系多样性”的知识,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将联系多样性原理的内容概括详细,不能忽视了联系多样性的方法论要求。

解答本题的关键还在于从材料中找出成就“中国梦”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客观条件及主观条件等。

第(2)问的知识范围狭窄,就是运用系统优化,把系统优化的原理及其方法论分别表述,然后结合材料加以对应解读,即从国家民族着眼就是立足整体性,各自有侧重就是有序性,各司其职、紧密相联是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有大局观就是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