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功能相适应和组织学结构的特征

合集下载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

内分泌腺内分泌腺,是没有分泌管的腺体。

它们所分泌的物质(称为激素)直接进入周围的血管和淋巴管中,由血液和淋巴液将激素输送到全身。

硬膜外隙: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及黄韧带之间的狭窄腔隙称硬膜外隙,其内有疏松结缔组织、脂肪组织、淋巴管、椎内静脉丛,有脊神经根通过。

不下颅内相通,略呈负压,临床上可进行腰椎穿刺向此隙内注入麻药麻醉脊神经根。

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宽广间隙称蛛网膜下隙,隙内布满脑脊液,有脑神经根和脊神经根由隙内穿过,临床上可经腰椎穿刺,向此隙内注入麻药麻醉脊神经根,也可向此隙注入治疗药物或抽取脑脊液进行检测帮助诊断某些疾病。

睫状神经节为副交感神经节,位于眶后部、视神经与外直肌之间,为长方形、梭形或椭圆形的扁平小体,约3mm×2。

45mm大小、有3个根进入此节上神经节下神经节基底核是大脑深部一系列神经核团组成的功能整体。

它是位于大脑皮质底下一群运动神经核的统称,与大脑皮层,丘脑和脑干相连。

脊髓圆锥脊髓末端变细呈圆锥状,称为脊髓圆锥,主要包括骶3-5和尾节。

脊髓节段: 每一对脊神经相连的脊髓区域称为一个脊髓节段。

脊髓在外形上无明显的节段性,通常把每一段脊神经前、后根的根丝附着范围,成为脊髓节段。

马尾: 脊髓末端变细形成脊髓圆锥,约平腰1椎体下缘,此水平以下腰、骶、尾脊神经前后根在椎管腔内下行一段距离后,出相应的椎间孔,形成脊神经,在椎管腔内的一段脊神经根称马尾。

终丝: 终丝即软脊膜在脊髓末端移行后形成的一根无神经组织的膜性结构,约在第二骶骨水平以下硬脊膜包裹而终止于尾骨的背面。

脊髓的上端在枕骨大孔平面移行为延髓,下端通过终丝止于尾骨,因此终丝有固定脊髓的作用。

脑桥小脑三角在延髓脑桥沟的外侧部,延髓、脑桥和小脑的结合处,临床上成为脑桥小脑三角,为前庭蜗神经瘤好发部位内侧隆起:内侧隆起,每侧又被纵行的界沟分为内、外侧两部分:内侧部位于正中沟与界沟之间,称为内侧隆起。

在内侧隆起上,髓纹以下可见两个小三角区:靠内上方的为舌下神经三角,内隐舌下神经核;靠外下方的称迷走神经三角,内隐迷走神经背核。

组织胚胎学--器官组织学

组织胚胎学--器官组织学

器官组织学管状器官:胃、肠、子宫、血管等,内有较大腔隙。

特点:内为上皮,中为结缔组织与平滑肌,外多为浆膜.实质性器官:肝、肾、肌肉等,内无特定腔隙。

特点:由起主体作用的实质与结缔组织间质构成。

膜性器官:皮肤,覆盖于体腔内表面的浆膜。

特点:由上皮与其下的结缔组织构成。

一、毛细血管的组织结构血管的基本结构是单层内皮管,外包不同结构而名称不同。

毛细血管分布广泛,彼此互相连通成网。

管径细,直径7-9μm,一般可容纳1-2个红细胞通过。

体内有些部位无毛细血管分布,如表皮、软骨、角膜、晶状体、玻璃体等。

1、毛细血管的一般结构毛细血管由一层内皮细胞、基膜和周细胞构成。

内皮细胞扁平,核略向管腔突出。

内皮外为基膜,基膜外有少量结缔组织。

周细胞为一种扁平多突起的细胞,核椭圆形,紧贴在毛细血管的管壁外,可能与毛细血管的损伤后再生有关。

2、毛细血管的分类(1)连续毛细血管:内皮连续、基膜完整。

相邻内皮细胞彼此紧密相连,分布于肌组织、结缔组织、中枢神经、肺、消化器官、皮肤、胎盘等处。

(2)有孔毛细血管:内皮连续、基膜完整。

内皮细胞无核的部分很薄,上有许多小孔,通透性比连续毛细血管大。

分布于胃肠黏膜、肾小球等处。

(3)血窦:也称不连续毛细血管,其管腔大、管壁薄,形状不规则,粗细不等。

内皮细胞有孔,相邻内皮不连续,有较宽的间隙,基膜不完整,甚至缺少。

分布于肝、脾、骨髓和内分泌腺等处。

二、动脉血管的组织结构由单层内皮管外包结缔组织与平滑肌构成,据管径的大小分大动脉、中动脉和小动脉。

大动脉是靠近心脏的动脉,如主动脉等;除大动脉外解剖学上有名称的动脉血管都是中动脉;小动脉管径一般在1mm以下。

各种动脉管壁都有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结构。

中动脉(1)内膜分内皮、内皮下层、内弹性膜内皮为单层扁平上皮,表面光滑,利于血液流动;内皮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含少量平滑肌;内弹性膜由弹性蛋白组成,HE染色的切片上因管壁收缩,而呈红色波浪,为内膜和中膜的分界。

B282-组胚实验-组织学实验-组胚学知识点

B282-组胚实验-组织学实验-组胚学知识点

第1章组织学绪论名词解释:组织学,组织,四大基本组织,超微结构组织学的学习方法,组织学的研究技术:1光镜技术(细节),2电子显微镜技术(细节),3组织化学术(分类),4放射自显影技术,5图像分析术,6细胞培养术和组织工程重点掌握内容:1四大基本组织,2HE染色的基本原理第3章上皮组织名词解释:上皮组织,微绒毛,纤毛,紧密连接,半桥粒,缝隙连接,基膜,质膜内褶,连接复合体,腺上皮,内皮上皮组织的分类以及功能:1被覆上皮特点、上皮类型、主要分布、功能,2腺上皮的分类,外分泌部的一般结构(导管部,分泌部:腺泡类型),3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的特点以及功能游离面(微绒毛、纤毛、糖衣)、紧侧面(密连接、中间链接、桥粒,缝隙连接)、基底面(基膜、质膜内褶、半桥粒)重点掌握内容:1.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2.被覆上皮的分类依据及类型,3.上皮特殊结构的名称与功能。

第4章固有结缔组织名词解释: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组织液、分子筛、组织液、趋化性结缔组织特点、分类(狭义、广义)、来源(一)疏松结缔组织(LCT) 1.特点 2.(1)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白细胞)(2)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3)基质成分以及功能(二)疏松结缔组织1.分类,2.特点(弹性组织为主)(三)脂肪组织1.分类,2.特点(四)网状组织1.分布、2.分类、3.功能重点掌握内容:1.CT的分类;2.疏松结缔组织的细胞类型;3.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光镜(LM)、电镜(EM)结构,肥大细胞的LM结构以及它们的功能;4.LCT纤维的种类以及特点;5.分子筛的结构以及功能问答题:1.被覆上皮根据什么分类?可分为多少种类型?2.上皮游离面、侧面、基地面分别有何特殊结构?有何作用?3.浆液性细胞胞质在HE染色中常嗜什么染色性?为什么?4.何为内分泌部、外分泌部,外分泌部由什么构成?5.试简述成纤维细胞的电镜结构以及功能6.试简述结缔组织的分类7..试简述浆细胞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以及功能第5章血液和淋巴名词解释:血液,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同源细胞群,骨板重点内容:1.红细胞(RBC)的LM、EM的特点,结构和功能;2.网织红细胞(RET)的特点;3.白细胞(WBC)的分类依据和类型;4.五种白细胞的LM结构和功能;5.血小板(PLT)的功能。

淮海工学院海洋学院组织胚胎学习题

淮海工学院海洋学院组织胚胎学习题

组织胚胎学复习题绪论一、名词解释1.H.E.染色2.组织化学3.免疫细胞(组织)化学二、填空1.组织学是研究的学科,其研究范围包括、、。

2.胚胎学是研究的学科,其研究范围包括、、。

第一章基本组织一、名词解释1. 全浆分泌、局部分泌、顶浆分泌、连接复合体2. 软骨内生长、软骨膜下生长3. 哈弗氏系统4. 成骨作用、破骨作用5. 闰盘、肌节、三联体6. 尼氏体、突触二、填空1.鱼类和哺乳类表皮结构的区别是、。

2.微绒毛和纤毛都是细胞表面的突起,它们的区别是、。

3.在疏松结缔组织中:细胞具有吞噬能力;细胞能合成基质和纤维;细胞能产生抗体;细胞具有很强的分化能力。

4. 网状组织的功能是。

5. 高等脊椎动物骨组织中血管和神经的通道有、,它们和骨小管一起构成完整的运输管道系统。

6.胶原纤维的特点是:;弹性纤维的特点是。

7. 组织分布在造血器官中。

8.感觉神经末梢是神经原的的终末;运动神经末梢是神经原的的终末。

三、简答题1. 鱼类表皮和哺乳类相比有何特点?2. 鱼类血液和哺乳类相比有何特点?3. 请列举出疏松结缔组织中的五种细胞及其功能。

4. 简述结缔组织的特征及分类。

5. 简述血液的组成及各种血细胞的功能。

6. 简述突触的定义及结构。

四、识图题。

1.运动终板2.游离神经末梢第二章循环器官一、名词解释1.血窦2.周细胞二、填空1.毛细血管的类型可分为三种:、和。

2.心脏壁的结构可分为三大层:、、。

三、简答题1.如何区别小动脉和小静脉?2.毛细淋巴管的结构特点是什么?第三章呼吸器官一、名词解释1.鳃小片2.泌氯细胞二、填空1.各种呼吸器官的共同组织结构特点是:。

三、简述鱼类鳃小片的微细结构特点及功能。

第四章消化器官一、名词解释1.小肠绒毛2.胃小凹3.窦周隙二、填空1.小肠壁上具有特殊的结构可以增加其容纳食物和吸收的表面积,根据结构特点可分为三种:、、,其中是由粘膜层和粘膜下层共同组成的。

2.消化管壁分四大层,即、、和。

小肠功能相适应和组织学结构的特征

小肠功能相适应和组织学结构的特征

小肠功能的相适应和组织学结构的特征小肠位于腹腔内,整个腹腔均有分布。

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三部分。

其中空、回肠被小肠系膜固定于腹后壁,故合称系膜小肠。

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也是进行消化吸收的最主要部位。

小肠的上端起自幽门,下端与盲肠相接,成人全长约5--7米。

小肠以吸收和分泌功能为主。

人的小肠长约5~7m,它的粘膜具有环状皱褶,并拥有大量指状突起的绒毛,因而使吸收面增大30倍,达10m2;食物在进入小肠内时已被初步消化,适于吸收;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也相当长。

这些对于小肠吸收非常有利。

小肠内有两种腺体:十二指肠腺和肠腺。

十二指肠腺分泌碱性液体能保护十二指肠的上皮不被胃酸侵蚀。

肠腺的分泌液构成了小肠液的主要成分。

小肠液可以稀释消化产物,有利于吸收的进行。

小肠液中含有多种酶,这些酶能将各种营养成分进一步分解为可吸收的物质。

小肠具有促进消化,消化营养物质,将剩余物推入大肠的功能。

《黄帝内经》的《素问》篇也指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小肠具有受盛化物,分清泌浊,主液的功能的。

在中医也讲,从胃下来的精微物质会在小肠停留一段时间,这时候,由小肠对其进一步消化和吸收并分清泌浊,将水谷化微可以被机体利用的营养物质,精微由此而出,其中一部分自己吸收,一部分由脾升清到心肺,通过心主血脉和肺朝百脉的功能再营养全身;接着糟粕由此下属于大肠和膀胱,通过大肠传化糟粕和膀胱储尿排尿的功能,将废弃的固态物质放进大肠,废弃的液体进入膀胱,即所谓的化物作用。

上述说了小肠具有消化吸收的功效,我们的营养的吸收主要是通过胃肠道,小肠在这里起到重要的作用。

胃主要是储存功能,大肠主要是吸收水分,而营养的吸收主要是小肠,那么,如果小肠切除的话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呢?实际上,小肠切除一部分也对人体也不会有很大的危险的,但是如果切除掉大部分的小肠,比如切除到70%的小肠,或者是小于1米的小肠存在,那么就会致命,营养维持不住,会导致严重的阴阳不良的现象,甚至会导致病人的死亡。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教案5篇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教案5篇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教案5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教师应该怎么开展生物教学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食物中种类及作用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食物中的种类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观看录像,总结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列表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小组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这一节概述人体必需的六大的来源、功能等,在人体必需的六大类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有:糖类、蛋白质、脂肪;其中主要的供能物质是:糖类;储备的供能物质是脂肪;蛋白质也能供能;等量的糖、蛋白质、脂肪,供能最多的是脂肪(有可能可以加入脂肪燃烧放能可使水温升高的演示实验);在人体必需的六大类中,能参与调节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和维生素;在人体必需的六大类中,参与细胞构成的最重要的物质是蛋白质。

维生素几种主要的维生素的功能及缺乏症状不要混淆。

整个教学中应注意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多举学生熟悉的例子。

教法建议本节内容建议讲两课时。

第一课时通过实验探究食物中有哪些;第二课时结合录像资料介绍对人体的作用。

教学中建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实验、讨论、汇报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供直观材料--如录像,用简单的动画讲述各种营养成分的作用,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通过实验、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在的作用的教学中应注意总结。

教学设计示例重点难点分析:1、对人体的作用2、几种供能物质3、探究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实验教学过程设计:第1课时:<引入>:章:请学生看两组图片(实物投影),一组为饥饿的孩子,一组为肥胖的孩子。

提问:这些孩子体态上的明显差异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学生答:略)如果那些骨瘦如柴的孩子依然得不到营养,他们会怎样?(学生答:略)我们需要哪些营养?怎样获得这些营养?怎样才算营养均衡……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要在第五章解决的。

人体解剖学复习要点

人体解剖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1、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和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1、人体解剖学的研究方法。

急性实验法,包括离体实验法和在体实验法.慢性实验法。

2、解剖学姿势。

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两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前,两脚并拢,脚尖向前。

3、简述轴、面和方位。

垂直轴、矢状轴、冠状轴;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上下、前后、内侧、外侧、内和外、深、浅。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单纯扩散: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

2、Na+—K+泵:细胞膜上存在的泵蛋白。

3、易化扩散:易化扩散是指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在特殊蛋白质的作用下,由高浓度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

4、受体:受体主要指细胞中一种特殊蛋白质,能识别化学信使并能与之特异结合从而引起细胞的生理效应.具有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转发化学信息的特征。

5、主动转运:是指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物质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试比较被动运转和主动运转的不同点。

主动运输:耗能、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被动运输:不耗能、由高浓度向低浓度、2、钠泵活动的意义。

①由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需条件。

②钠泵活动能阻止细胞外Na+和与之伴随的水进入细胞,可维持细胞正常的渗透压和形态③钠泵活动能建立起一种离子势能储备,可用于细胞的其他耗能过程.第三章运动系统1、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以结缔组织连接在相对的骨面之间,具有骨腔。

2、骨连接:骨与骨之间的连接.1、关节的基本构造和运动。

人体各部关节的构造虽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结构都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构成。

基本构造:⑴关节面,是构成关节各骨的连接面。

⑵关节囊,是由结缔组织构成的膜性囊(附于关节的周围或其附近的骨面上,可分为内外两层)。

⑶关节腔,是使关节囊所围成的密闭腔隙。

关节的运动:关节在肌肉的直接牵引下可以进行滑动、曲和伸、内收和外展、旋内和旋外以及环转等多种运动方式.2.骨骼的分布。

消化和吸收习题(含答案)

消化和吸收习题(含答案)

消化和吸收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如图为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示意图。

①-⑤分别表示不同的消化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B.②是胃液,能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C.X是大肠,是吸收a、b、c的主要场所D.若⑤是肠液,则④一定是胰液【答案】D【解析】【分析】观图可知:①只能作用于淀粉,因此是唾液,②只能作用于蛋白质,故是胃液,③只能作用于脂肪,是胆汁,④、⑤对三大营养物质都有消化作用,因此是胰液和肠液,已知⑤是肠液,故④是胰液。

a、b、c是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终产物,分别是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据此解答。

【详解】①是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只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A错误;②是胃液,含有胃蛋白酶,只能初步消化蛋白质,B错误;X表示小肠,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C错误;④、⑤对三大营养物质都有消化作用,因此是胰液和肠液,已知⑤是肠液,故④一定是胰液,D正确。

【点睛】掌握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是解题的关键,此题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时一定要读懂图示。

2.以下不属于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的是()A.小肠内壁有肠腺B.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C.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D.小肠长5-6米,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答案】A【解析】【分析】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的结构特点适于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

【详解】与小肠的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小肠约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这些特点,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

小肠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液,这是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的,可见A符合题意。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复习题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复习题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复习题1.人体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2.结合自身演练人体解剖学姿势、方位、轴和面等术语。

3.解释内皮和间皮、肌节、三联体、突触、运动终板、神经纤维、单核巨噬细胞系。

4.简述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与分类。

5.简述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与分类。

6.疏松结缔组织的结构。

7.长骨横断面的结构。

8.简述骨骼肌肌纤维的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

9.简述神经元的结构、种类和分类依据。

10.简述化学性突触的冲动传递方式。

11.结合骨的理化特性,解释儿童的骨容易弯曲变形,而老年人预防骨折。

12.关节的结构包括哪几部分?13.新生儿的颅有何特征?14.解释小循环、大循环、微循环、心传导系统。

15.描述心脏的位置、形态、功能。

16.描述心脏的结构及其瓣膜的功能。

17.门静脉的属支及收纳范围。

18.简述淋巴的形成、回流途径以及最后注入体循环的部位。

19.解释小肠绒毛、肝门管区。

20.消化管道的分部。

21.描述胃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22.简述胃壁的一般组织结构特点。

23.试述小肠壁的一般组织结构特点。

24.小肠绒毛的组织结构是如何与功能相适应的?25.描述肝的位置、形态和分叶。

26.简述肝小叶的组织结构。

27.胆汁的产生及排放途径如何?28.肝内的血液循环途径如何?29.小肠吸收的物质通过哪些具体途径运输到心脏?30.呼吸系统的组成。

31.解释鼻旁窦、气-血屏障、肺泡隔、纵隔。

32.描述肺的位置、形态与分叶。

33.简述肺泡的组织结构。

通过何途径排出体外?34.小肠代谢过程中产生的CO235.解释肾小管和集合小管、肾单位、滤过屏障、肾小体与肾小球、球旁复合体。

36.描述肾的位置和形态。

37.描述肾额状切面肉眼可见结构。

38.试述肾单位各部的组织结构特点。

39.喝水后排尿,问水经何途径排出体外?40.解释神经纤维、神经、神经传导束、反射与反射弧、网状结构、神经核、神经节、灰质与皮质、白质与髓质、灰交通支与白交通支、传导路、内囊、纹状体、自主神经、锥体系。

初中生物学教材中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实例分析-2019年教育文档

初中生物学教材中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实例分析-2019年教育文档

初中生物学教材中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实例分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即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的功能存在。

我国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以人与自然为主线,指导学生运用生物学观点分析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从而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如何让学生掌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本文以人教版生物教材中的实例分析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学生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认识与体会。

一、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在细胞层次的体现细胞是构成动植物体的最小单位,最大的细胞直径细胞不足30μm。

细胞虽小,但其内部的结构和功能十分复杂,细胞结构体现着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以白细胞为例,白细胞是人和动物体内的免疫细胞,它们个体体积相对较大,能从血管内迁移到血管外,在组织间隙游走,吞噬病毒、寄生虫、细菌等病原体,同时对疾病的免疫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通过气孔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植物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构成的,植物气孔的开合是由细胞结构决定的。

由于保卫细胞的细胞壁厚薄不均匀,当细胞吸水膨胀时,内壁伸展拉伸,牵动细胞壁外壁内陷,使得气孔张开,反之细胞失水时,内外壁都拉直,气孔将闭合。

气孔作为植物和外界气体交换的窗口,如何实现与外界气体的交换,需要学生结合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进行理解,才能深刻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植物的输导组织在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中我们学习到植物中的导管和筛管都属于输导组织。

在植物导管中我们可以发现它失去了横壁,且分布于植物体内根、茎、叶、花、果、种等各个器官之中,便于运送水分和无机盐,维持植物生长。

而筛管是由许多管状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的,在上下细胞连接处会有许多筛孔,且这些细胞都是活细胞,便于运送有机物,促进植物生长。

输导组织的不同结构决定了其所运送的物质不同,人教版生物教材通过对植物组织结构特征的描述,便于学生认识同一组织不同结构所具有的特殊功能,这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 环行皱襞——粘膜 + 粘膜下层 • 绒毛——上皮 + 固有层 • 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胞膜 + 少量
细胞质 三级突起扩大肠表面积600倍
小肠绒毛

示 环 行 皱 襞 )
回 肠 纵 切 面 光


小肠上皮吸收细胞和杯状细胞光镜像 杯状细胞:分布于吸收细胞间, 分泌粘液,保护和润滑作用。
• (二)肝的组织结构
• l.肝小叶:结构和功能单位,呈多面棱柱体,长约2mm, 宽1mm,成人肝约有5O~10O万个肝小叶,
• 肝板,肝细胞索,肝血窦,胆小管。
• 2 门管区 出入肝门的 三个主要管道(门V、 肝A和肝管)外包结缔 组织,总称肝门管。
• 3 肝的血循环
• 门V 小叶间V 肝血窦 中央V 小叶下V 肝V 下腔V • 肝A 小叶间A
起步电位,控制平滑肌收缩节律,并决定蠕动 的方向、节律和速度。
特点:频率慢(胃3/min;回肠末8/min),波 幅小(10-15mv),持续时间长(10秒左右)。
3)动作电位(快波)
• 特点(与骨骼肌): 时程较长,幅值较低 锋电位上升慢、持续长; 锋电位幅度低(20mv----100mv),大小不一 • 机制:去极化相由慢钙通道介导的内向离子 流(Ca2+)引起,复极是由于K+ 的外流 • 意义:频率越高,平滑肌收缩幅度越大
• 4.胆汁的排泄路径
• 肝细胞
胆小管
肝总管
胆囊管
胆总管
小叶间胆管 十二指肠
左右肝管
(三)肝的功能
①分泌胆汁,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吸收,成年人每日输出胆汁500 ~ 1000ml
②参与代谢,身体内的蛋白质、脂肪、糖的分解和合成都在肝 内进行,并可贮存在肝内,当机体需要时,再将这些物质释 放到血液中以供利用。

消化管

消化管

3、粘膜肌层 两层平滑肌,内环外纵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0.25-0.5㎜厚的粘液层)
不可溶性粘液凝胶 + HCO3ˉ
隔离上皮与胃蛋白酶
中和H+→ H2CO3
碳 酸 酐 酶
CO2 + H2O
抑制酶 的活性
二)粘膜下层 结缔组织,内有血管,神经等
三)肌层 较厚;分内斜、中环、外纵三层平滑肌
四)外膜 浆膜
与抗原结合 sIgA R IgA 浆细胞
复习题
1、名词解释:表面粘液细胞 肠绒毛 2、试述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3、试述胃粘膜的结构特点。 4、试述小肠粘膜的结构特点。 5、结肠粘膜有何特点?
皱襞:在食管、胃、小肠等部位,粘膜层和粘膜
下层共同向管腔内凸出所形成的结构。
(三)肌层:
两端(食管上段、肛管末端) ——骨骼肌
其余(食管下段、胃、肠等) ——平滑肌
分内环外纵两层;其间有肌间神经丛。
(四)外膜:
纤维膜: 薄层CT; 分布在食管和大肠末段。
浆膜: 薄层CT和间皮; 分布在胃、大部分小肠和大肠。
1)、主细胞(chief cell,胃酶细胞)
LM: 柱状,核圆,位于基部, 胞质基部强嗜碱性。
EM: 核周有RER 、GC顶部胞 质有酶原颗粒
功能:分泌胃蛋白酶原(HCL 激活成胃蛋白酶)
2)、壁细胞(parietal cell,泌酸细胞)
LM:C大,圆锥形,核圆 、染色 深,居中,可有双核,胞质 嗜酸性。 细胞内分泌小管
(一)、粘膜(mucosa)
上皮:两端(食管、肛门) —未角化复层扁平皮 中间(胃、肠)—— 单层柱状上皮
固有层:疏松结缔组织;胃腺、肠腺等腺体。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案——消化管(人卫版)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案——消化管(人卫版)

---------------------------------------------------------------最新资料推荐------------------------------------------------------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案——消化管(人卫版)组织胚胎学教案章节:第十一章消化管目的要求:掌握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胃粘膜的结构和功能;小肠粘膜的结构。

了解食管的结构特点;大肠和阑尾的结构特点。

教学内容:一、消化管的一般结构(15 分钟)二、食管(10 分钟)三、胃(20 分钟)四、小肠(30 分钟)五、大肠(10 分钟)六、消化管的分泌性免疫系统(5 分钟)重点: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胃粘膜的结构和功能;小肠粘膜的结构。

难点:主细胞和壁细胞的超微结构和功能。

时间15ˊ 教学内容第十一章消化管一、消化管的一般结构(一)粘膜粘膜( mucosa)是消化管壁的最内层,也是消化管各段结构差异最大、功能最重要的部分。

粘膜由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层组成。

1.上皮:衬于消化管的腔面。

1 / 7胃和肠为单层柱状上皮,参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口腔、食管和肛门等为复层扁平上皮,能适应摩擦,主要起保护作用。

2.固有层:位于上皮的深层,由细密结缔组织组成,有的部位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淋巴组织。

小肠的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面隆起,形成很多指状突起,称肠绒毛,以扩大小肠的表面积,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粘膜肌层:为薄层平滑肌。

它们的收缩能改变粘膜的形状,协助吸收营养物质,促进血液和淋巴流动及腺体分泌物的排出。

(二)粘膜下层粘膜下层( submucosa)为疏松结缔组织,连结粘膜与肌层。

该层内含较大的血管和淋巴管,并有粘膜下神经丛。

在食管和十二指肠粘膜下层内分别含有食管腺和十二指肠腺。

(三)肌层肌层( muscrlaris)位于粘膜下层的深层,较厚。

除口腔、咽、食管上段和肛门外括约肌处为骨胳肌外,其他均由平滑肌组成。

组织学——小肠

组织学——小肠

杯状细胞 (goblet cell) 图
散在于吸收细胞间,分 泌粘液,润滑和保护。 从十二指肠至回肠,杯 状细胞逐渐增多。
杯状细胞
内分泌细胞
潘氏细胞 (Paneth cell) 图
小肠腺的特征性细胞, 分泌防御素、溶菌酶, 杀灭肠道微生物。
肠腺
干细胞
位于腺的下半部。上皮 细胞的更新周期为3~6天
肠腺
上皮
为单层柱状。 绒毛部由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少量内分泌细胞; 小肠腺除上述细胞外,还有潘氏细胞和干细胞。
吸收细胞 (absorptive cell)
呈高柱状,游离面有纹状
吸收细胞
缘,微绒毛,细胞衣,含
多种酶类,是消化吸收的
重要部位。
丰富的滑面内质网,吸收
脂肪(乳糜微粒)。相邻
细胞顶部有连接复合体。
粘膜
皱襞(plica) 粘膜+粘膜下层向肠腔突出
神经丛 淋巴组织
粘膜肌层 固有层 上皮
粘 膜
皱襞

粘膜下层
肌层
外膜
肠绒毛 (intestinal villus)
上皮+固有层向肠腔突出
肠绒毛
环行皱襞和肠绒毛使小肠
表面积扩大20—30倍,总
面 部上皮下陷到固有层而成, 绒毛上皮和肠腺上皮相连
小 肠
(small intestine)
小肠功能
小肠是人体最重要的消化器官,是消化和吸收的重要部 位。 小肠能够分泌多种消化酶,这些消化酶共同组成肠液, 肠液呈碱性,与胰液胆汁一起中和胃酸,并起润滑和保 护小肠粘膜作用。 小肠分泌的消化酶可以把食物最终分解为能够被人体吸 收的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小分子物质,小肠还能 够吸收水分、电解质和各种维生素。

小肠适于消化的结构特点有哪些

小肠适于消化的结构特点有哪些

小肠适于消化的结构特点有哪些小肠是消化系统中负责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重要器官,其结构特点包括:
1. 长而褶皱的粘膜:小肠的内腔表面具有许多细小的褶皱,称为肠系膜,以增加其表面积,有助于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

2. 肠绒毛:肠系膜上覆盖着许多细长的绒毛,称为肠绒毛。

这些绒毛进一步增加了小肠的表面积,提高了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

3. 微绒毛:肠绒毛上覆盖着微细的纤毛,称为微绒毛,进一步增加了吸收表面积。

4. 肠腺:小肠黏膜中分布着许多腺体,称为肠腺,它们分泌黏液和消化酶,有助于消化食物和保护黏膜。

5. 细胞膜运输蛋白:小肠细胞膜上有许多运输蛋白,如载脂蛋白、载蛋白等,它们参与各种营养物质的主动和被动运输,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这些结构特点使得小肠具有高效的消化和吸收能力,有助于人体充分利用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1/ 1。

初中生物学教材中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实例分析-2019年教育文档

初中生物学教材中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实例分析-2019年教育文档

初中生物学教材中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实例分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即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的功能存在。

我国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以人与自然为主线,指导学生运用生物学观点分析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从而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如何让学生掌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本文以人教版生物教材中的实例分析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学生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认识与体会。

一、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在细胞层次的体现细胞是构成动植物体的最小单位,最大的细胞直径细胞不足30μm。

细胞虽小,但其内部的结构和功能十分复杂,细胞结构体现着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以白细胞为例,白细胞是人和动物体内的免疫细胞,它们个体体积相对较大,能从血管内迁移到血管外,在组织间隙游走,吞噬病毒、寄生虫、细菌等病原体,同时对疾病的免疫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通过气孔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植物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构成的,植物气孔的开合是由细胞结构决定的。

由于保卫细胞的细胞壁厚薄不均匀,当细胞吸水膨胀时,内壁伸展拉伸,牵动细胞壁外壁内陷,使得气孔张开,反之细胞失水时,内外壁都拉直,气孔将闭合。

气孔作为植物和外界气体交换的窗口,如何实现与外界气体的交换,需要学生结合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进行理解,才能深刻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植物的输导组织在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中我们学习到植物中的导管和筛管都属于输导组织。

在植物导管中我们可以发现它失去了横壁,且分布于植物体内根、茎、叶、花、果、种等各个器官之中,便于运送水分和无机盐,维持植物生长。

而筛管是由许多管状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的,在上下细胞连接处会有许多筛孔,且这些细胞都是活细胞,便于运送有机物,促进植物生长。

输导组织的不同结构决定了其所运送的物质不同,人教版生物教材通过对植物组织结构特征的描述,便于学生认识同一组织不同结构所具有的特殊功能,这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组织学总结》

《组织学总结》

《组织学总结》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这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说实话,课程设计真的有点累.然而,当我着手清理自己的设计成果,漫漫回味这一周的心路历程,一种少有的成功喜悦即刻使倦意顿消.虽然这是我刚学会走完的第一步,也是人生的一点小小的胜利,然而它令我感到自己成熟的许多,另我有了一中“春眠不知晓”的感悟.通过课程设计,使我深深体会到,干任何事都必须耐心,细致.课程设计过程中,许多计算有时不免令我感到有些心烦意乱:有两次次因为不小心我计算出错,只能毫不情意地重来.想到今后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想到世界上因为某些细小失误而出现的令世人无比震惊的事故,我不禁时刻提示自己,一定呀养成一种高度负责,认真对待的良好习惯.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在工作作风上得到了一次难得的磨练.短短一周是课程设计,使我发现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真正如此的缺乏,自己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力是如此的不足,几年来的学习了那么多的课程,今天才知道自己并不会用.想到这里,我真的心急了,老师却对我说,这说明课程设计确实使我你有收获了.老师的亲切鼓励了我的信心,使我更加自信.最后,我要感谢我的老师们,是您严厉批评唤醒了我,是您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我,是您的教诲启发了我,是您的期望鼓励了我,我感谢老师您今天又为我增添了一幅坚硬的翅膀.今天我为你们而骄傲,明天你们为我而自豪第二篇:组织学组织学各论消化系统第十四章消化管〔目的要求〕1.掌握消化管的基本结构。

2.了解口腔粘膜的结构。

3.了解舌的结构和牙的结构。

4.掌握消化管各段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5.了解消化管免疫功能。

6.了解消化管内分泌功能。

一、单项选择题1.未角化复层扁平上皮分布在下列哪种器官aa.食管b.气管c.输卵管d.输精管e.输尿管.2.下列哪种细胞不属于胃底腺的细胞成分:aa.潘氏细胞b.主细胞c.壁细胞d.颈粘液细胞e.内分泌细胞3.回肠与空肠相比,不同之处在于ea.具有环行皱襞b.具有绒毛c.上皮内具有杯状细胞d.固有层内多有孤立淋巴小结e.固有层内多有集合淋巴小结4.下列哪项不属于空肠的结构ea.环行皱襞b.绒毛c.小肠腺d.中央乳糜管e.集合淋巴小结5.十二指肠腺属于aa.粘液性腺b.浆液性腺c.混合性腺d.小肠腺e.内分泌腺6.食管腺属于aa.粘液性腺b.浆液性腺c.混合性腺d.浆液性腺和混合性腺e.粘液性腺和混合性腺7.中央乳糜管是da.毛细血管,与脂肪吸收有关b.毛细血管,与氨基酸吸收有关c.毛细淋巴管,与单糖吸收有关d.毛细淋巴管,与脂肪吸收有关e.小淋巴管,与脂肪吸收有关8.胃底腺主细胞能分泌da.盐酸b.胃泌素c.内因子d.胃蛋白酶原e.胃动素9.肠腺潘氏细胞的嗜酸性分泌颗粒常含有ca.蛋白酶b.脂酶c.溶菌酶d.凝乳酶e.羟氨酸10.小肠绒毛是da.粘膜上皮向肠腔伸出的指状突起 b.粘膜及粘膜下层向肠腔伸出的突起 c.上皮细胞表面的小突起d.上皮与固有层共同向肠腔突出而形成e.上皮,固有层及粘膜肌层共同向肠腔突出而形成。

大肠小肠分类标准

大肠小肠分类标准

大肠小肠分类标准
1. 长度:大肠的长度通常为小肠的3-4倍,而小肠的长度则根据其部位有所不同。

2. 直径:大肠的直径比小肠要粗,通常在2-3厘米左右,而小肠的直径则较小,最细的部分只有0.5厘米左右。

3. 位置:大肠位于腹腔的右侧,是消化道的一部分,而小肠则位于腹腔的中间部分,是主要的消化器官。

4. 功能: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而小肠则负责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5. 结构:大肠的结构比较简单,由结肠和直肠组成,而小肠则由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成,每段的长度和结构都有所不同。

6. 组织学特征:大肠和小肠的组织学特征也有所不同。

大肠的上皮细胞之间的连接较为紧密,可以防止水和电解质的渗透,而下皮细胞之间的连接则较为松散,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吸收。

小肠的上皮细胞之间的连接也较为紧密,但细胞之间的绒毛和微绒毛可以增加表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肠功能的相适应和组织学结构的特征
小肠位于腹腔内,整个腹腔均有分布。

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三部分。

其中空、回肠被小肠系膜固定于腹后壁,故合称系膜小肠。

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也是进行消化吸收的最主要部位。

小肠的上端起自幽门,下端与盲肠相接,成人全长约5--7米。

小肠以吸收和分泌功能为主。

人的小肠长约5~7m,它的粘膜具有环状皱褶,并拥有大量指状突起的绒毛,因而使吸收面增大30倍,达10m2;食物在进入小肠内时已被初步消化,适于吸收;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也相当长。

这些对于小肠吸收非常有利。

小肠内有两种腺体:十二指肠腺和肠腺。

十二指肠腺分泌碱性液体能保护十二指肠的上皮不被胃酸侵蚀。

肠腺的分泌液构成了小肠液的主要成分。

小肠液可以稀释消化产物,有利于吸收的进行。

小肠液中含有多种酶,这些酶能将各种营养成分进一步分解为可吸收的物质。

小肠具有促进消化,消化营养物质,将剩余物推入大肠的功能。

《黄帝内经》的《素问》篇也指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小肠具有受盛化物,分清泌浊,主液的功能的。

在中医也讲,从胃下来的精微物质会在小肠停留一段时间,这时候,由小肠对其进一步消化和吸收并分清泌浊,将水谷化微可以被机体利用的营养物质,精微由此而出,其中一部分自己吸收,一部分由脾升清到心肺,通过心主血脉和肺朝百脉的功能再营养全身;接着糟粕由此下属于大肠和膀胱,通过大肠传化糟粕和膀胱储尿排尿的功能,将废弃的固态物质放进大肠,废弃的液体进入膀胱,即所谓的化物作用。

上述说了小肠具有消化吸收的功效,我们的营养的吸收主要是通过胃肠道,小肠在这里起到重要的作用。

胃主要是储存功能,大肠主要是吸收水分,而营养的吸收主要是小肠,那么,如果小肠切除的话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呢?实际上,小肠切除一部分也对人体也不会有很大的危险的,但是如果切除掉大部分的小肠,比如切除到70%的小肠,或者是小于1米的小肠存在,那么就会致命,营养维持不住,会导致严重的阴阳不良的现象,甚至会导致病人的死亡。

另外,小肠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作用往往被一般人忽视,就是我们的人体消化系统,包括胃,十二指肠,小肠本身,每天要产生大量的消化液,这个数量大概是8000到10000毫升,就是这些器官本身产生的液体,99%是在小肠重新吸收,如果没有小肠的,或者小肠不能重新吸收,病人就会表现为严重的腹泻等的状态,这时候病人很快就不行了。

就是血容量的丢失。

所以这样的病人,虽然他胃肠道时通畅的,他可能能吃点东西,但是消化液的大量消失,会很快的直接的危害病人的生命。

所以接受小肠切除术的患者需要重视手术后的饮食习惯。

因为小肠短导致食物在小肠的停留时间短,小肠不能够吸收食物的营养与水分。

所以这样的患者容易出现腹泻等的症状。

建议术后饮食高能量,高蛋白质,高碳水化合物或者流食。

如果患者好转后可以换半流食。

小肠的组织学上的结构可以分成4大类: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

粘膜是在小肠的环形皱襞自十二指肠中断开始出现,在十二指肠末段和空肠起始段最发达,至回肠中段后基本消失。

小肠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内突起形成肠绒毛,是小肠特有的结构。

肠绒毛的表面为
单层柱状上皮,中轴为疏松结缔组织。

肠绒毛在十二指肠呈宽大叶片状,在空肠呈细长指状,在会场则呈短锥形。

环形皱襞和肠绒毛使小肠腔的表面积扩大约20~30倍。

粘膜分上皮,固有层,粘膜肌层。

上皮为单层柱状,覆盖于绒毛表面,由吸收细胞,杯形细胞和少量内分泌细胞组成。

固有层由富含血管,淋巴管的细密结缔组织组成。

除含大量小肠腺外,还有较多的淋巴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等。

肠绒毛的固有层内含有1~2条与肠绒毛轴平行分布的毛细淋巴管称中央乳糜管,肠上皮吸收的脂肪微粒主要经中央乳糜管运送。

在中央乳糜管周围有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网。

肠绒毛内还有来自粘膜肌层的少量平滑肌纤维,可使肠绒毛产生收缩运动,以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淋巴,血液的循环固有层内尚有淋巴小结。

十二指肠和空肠内多为孤立淋巴小结,有的可穿越粘膜肌层至粘膜下层中。

小肠腺是小肠上皮向固有层内陷进去并分化所形成的管状腺。

肠腺开口于肠绒毛的根部,并与肠腔相同。

构成小肠腺的细胞除吸收细胞,杯形细胞及内分泌细胞外,还有帕内特细胞。

帕内特细胞又称藩氏细胞,位于肠腺基部,常三五成群,细胞体积极大,呈椎体行,核卵圆形位于细胞基部。

该细胞最显著的特征是顶部胞质含粗大的酸性分泌颗粒,电镜下该细胞具有分泌蛋白质细胞的结构特点.帕内特细胞分泌颗粒内含有与免疫防御功能有关的蛋白,包括防御素,溶菌酶和磷脂酶等,颗粒内容物经小肠腺腔进入小肠腔后,对肠道微生物具有免疫灭菌作用,故帕内特细胞是一种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胞。

未分化细胞位于肠腺基部,可夹在其它细胞间。

细胞较小,呈柱状,胞质酸性。

电镜下具有分泌蛋白质细胞的结构特点。

未分化细胞是肠上皮的干细胞,细胞不断增值并向上方迁移,可分化成吸收细胞和其它小肠腺细胞,并补充绒毛顶部脱落的小肠上皮细胞。

粘膜肌层是由内环和外纵行两层平滑肌纤维组成。

小肠的粘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内含较大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丛。

在十二指肠此处还含十二指肠腺,为粘液腺,开口于小肠腺底,其分泌的碱性粘液(pH8.2~9.3)经小肠腺腔内,可保护十二指肠粘膜受酸性胃液的进犯;十二指肠腺还能分泌表皮生长因子,释放入肠腔后可促进小肠上皮细胞的增值。

小肠的肌层由大量内环形和外纵行排列分布的平滑肌纤维构成。

而外膜除十二指肠球部后壁为纤维膜外,其余小肠的外膜均为浆膜结构。

以上述的内容包括小肠在人体的位置,对人体的作用,西医角度和中医角度的小肠的功能的分析以及小肠的组织学角度的特征。

从这篇内容我们能看到,每个细胞,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都助于器官的运动和人体的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