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大全
(完整版)文言文通假字
![(完整版)文言文通假字](https://img.taocdn.com/s3/m/721de1af844769eae109ed77.png)
1.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面对面)2.虽趣舍万殊。
(趣,通“趋”,往,取)3.亦由今之视昔。
(由,通“犹”,犹如,如同)4.举酒属客。
(属,通“嘱”,劝酒)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乘)。
6、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 “苟富贵,无相忘(无,通“毋”,不要)7、"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同"座";座位。
名词。
)8.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匪,通“非”,不是)9.五万兵难卒合.(卒:通"猝",仓猝。
形容词。
)10.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1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同“畔”)12.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莫,同“暮”,年末)"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莫:同"暮";日落的时候,晚上。
名词。
13.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濯:通"浊" 肮脏,水不清。
形容词。
) 14.偭规矩而改错。
(错,通“措”,措施)15.忳郁邑余挓傺兮。
(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16.伏清白以死直兮。
(伏,通“服”,保持)17.进不入以离尤兮。
(离,通“罹”,遭受)。
18.芳菲菲其弥章。
(章,通“彰”)19.椎床便大怒。
(椎,通“捶”,捶打)"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第一个椎:通"锤",兵器。
名词。
第二个椎:通"锤",用铁锤20.蒲苇纫如丝。
(纫,通“韧”,柔软结实)21.府吏见丁宁。
(丁宁,通“叮咛”)22.虽与府吏要。
(要,通“邀”,约)23.摧藏马悲哀。
(藏,通“脏”,脏腑)24.合葬华山傍。
(傍,通“旁”,旁边)吾灵尚依旁汝也。
"旁:通"傍" 依附,接近,动词。
25.契阔谈燕。
(燕,通“宴”饮宴、玩乐)燕:通"宴";安逸,安闲。
通假字举例
![通假字举例](https://img.taocdn.com/s3/m/9e0e3505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5c.png)
通假字举例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文言文通假字
![文言文通假字](https://img.taocdn.com/s3/m/14ed6b2a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ab.png)
文言文通假字通假字是汉字使用过程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
指的是在古代文献中,作者有时会使用一个与本字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本字,这种现象被称为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
通假字的使用基于古音的相同或相近,用以达到表达的需要。
这种现象在古代文献中非常普遍,尤其是在文言文和古诗词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六则》)“说(yuè)”:通“悦”,愉快。
2、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
(《论语六则》“罔(wǎng)”:通“惘”,迷惑不解。
3、默而识之。
(《论语六则》)“识《zhì)”:通“志”,记,记住。
4、尊君在不?(《期行》)“不(fǒu)”:通“否”,没有。
5、宁可共载不?(《陌上桑》)“不(fǒu)”:通“否”,吗。
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pān)”:通“攀”,牵,引。
7、著我旧时袍。
(《木兰诗》)“著(zhuó)”:通“着”,穿。
8、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帖(tiē)”:通“贴”,粘贴。
9、出门看火伴。
(《木兰诗》)“火(huǒ)”:通“伙”,伙伴。
10、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ěr)”:通“耳”,相当于“罢了”。
1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quē)”:通“缺”,断缺。
12、哀转久绝。
(《三峡》)“转”(zhuàn):通“啭”,声音转折。
1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观沧海》)“竦(sǒnɡ)”:通“耸”,高耸。
14、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zuò)”:通“座”,座位。
15、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强项令》)“臧(cáng)”:通“藏”,躲藏。
16、宣悉以班诸吏(《强项令》)“班(bān)”通“颁”,分发。
17、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见(xiàn)”:通“现”,出现。
18、技止此耳! (《黔之驴》)“止(zhǐ)”:通“只”,只不过。
19、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4f71793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0c.png)
文言文通假字文言文通假字大全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总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
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通假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言文通假字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通假字
![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通假字](https://img.taocdn.com/s3/m/9439c79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18.png)
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通假字
1.乡,通“向”:“侯生果北乡自刭”(《史记•魏公子列传》)。
2.详,通“佯”:“行十余里,广详死”(《史记•李将军列传》)。
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5.禽,通“擒”:“禽灭六王”(《史记•秦始皇本纪》)。
6.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史记•淮阴侯列传》)。
7.趣,①通“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史记•孙膑列传》)。
②通
“促”:“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8.内,通“纳”:接纳,藏。
“无内诸侯军”(《史记•高祖本纪》)。
9.郤,通“隙”:隔阂,矛盾。
“令将军与臣有郤”(《史记•项羽本纪》)。
10.责,通“债”:“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高祖本纪》)。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793bb64a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fa.png)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存: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弓I。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
《公输》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通假字大全
![通假字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ebc1eeb5ef7ba0d4a733b36.png)
文言文常见通假字案:通“按”。
例: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罢:通“疲”。
例: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
例: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通“版”。
例: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通“曝”。
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桮:通“杯”。
例: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倍:通“背”。
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通“被”。
例:被明月兮珮宝璐。
辟:通“避”。
例: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辟:通“僻”。
例: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
例: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徧:通“遍”。
例: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宾:通“傧”。
例: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通“否”。
例:或师焉,或不焉。
材:通“才”。
才能。
例:食之不能尽其材。
裁:通“才”,刚刚。
例: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采:通“彩”彩色,颜色。
例: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仓:通“苍”,黑色。
例: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藏:通“脏”脏腑。
例: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唱:通“倡”,倡导。
例: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钞:通“抄”,抄写。
例:适中手自钞录。
雠:通“仇”,仇敌,仇人。
例: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绌:通“黜”,罢免官职。
例:屈平既绌。
从:通“纵”,合纵。
例: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淬:通“焠",金属器械烧后放入水中。
例: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厝:通“措”,放置。
例:一厝朔东,一厝雍南错:通“措”,放。
例: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当:通“挡”,遮挡,抵挡。
例: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党:通“倘”,倘若,偶然。
例: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
道:通“导’,引导。
例:故善者困之,其次利道之。
得:通“德”,恩惠。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钦?度:通“渡”,渡过,越过。
例:一夜飞度镜湖月。
队:通“坠,坠落。
例: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堕:通“隳”,毁弃。
例: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而:通“尔”,你。
例:某所,而母立于兹。
蕃:通“繁”,多。
(精)文言文通假字整理
![(精)文言文通假字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1474dd8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86.png)
(精)文言文通假字整理(精)文言文通假字整理文言文通假字整理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文言文通假字整理2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
(有:同又。
暴:同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同智,智慧)s4、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性,天赋,资质。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同凭。
)8、山川相缪。
(缪:同缭,连结,盘绕。
)9、举匏尊以相属。
(尊:同樽,酒杯。
)10、自余为僇人。
(僇:同戮,刑辱。
)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同趋,往,赴。
)13、暴秦之欲无厌。
(同餍,满足)14、当与秦相较。
(同倘,如果)15、万几宸翰之宝。
(同机)16、肇锡余以嘉名(同赐)17、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18、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
)19、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20、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2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22、独五人之皦皦 (同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23、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24、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25、共其乏困(同供,供给)26、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27、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28、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29、肉袒伏斧质(同锧,承斧的.砧板)30、可予不(同否)31、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32、召有司案图(同按)33、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34、设九宾于廷(同傧)35、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3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37、请奏盆缻秦王(同缶)38、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39、要项伯(同邀,邀请)40、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4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42、令将军与臣有郤(同隙,隔阂,嫌隙)43、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44、拔剑切而啗之(同啖,吃)45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46、泾流之大(同径,直)47、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48、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49、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通记,记述)50、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 (通倡,倡导)51、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表揣测的句末语气)52、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有此一说)53、云销雨霁(销通消,消散)54、青雀黄龙之轴(轴通舳,船)55、忽奔腾而砰湃(砰湃通澎湃,波涛汹涌的声音)56、夙遭闵凶(通悯,怜悯)57、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58、常在床蓐(通褥,草席)59、四十有四(通又)60、五尺之僮(通童,童仆)文言文通假字整理3(1)通假字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句意是,为什么不放心任其自然地死或生呢?)(2)古今异义词于时风波未静(风波,指战乱。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90a6c38a417866fb84a8e71.png)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
《公输》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大全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30495429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c6.png)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大全通假字的读音应读被通假字的读音,解释也应按被通假字的字义解释,表达时一般用“通”的解说形式。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案:同按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罢:通疲疲劳。
形容词。
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3、颁:通班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板:同版字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5、暴: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6、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7、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忠义暴于朝廷。
8、杯:同杯酒器。
名词。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9、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0、倍:同背背叛,违背。
动词。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11、被:通被顶。
动词。
被明月兮佩宝璐。
12、被:同披穿着。
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13、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14、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
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15、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
形容词。
见其客朱亥,俾倪。
16、辟:通避躲避。
动词。
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17、辟:通僻行为不正。
形容词。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8、弊:通敝困顿,失败。
形容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19、弊:通敝疲惫,衰败。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20、弊:通敝疲惫,衰败。
形容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21、徧:同遍遍及,普遍。
动词。
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22、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
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23、不:同否不。
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24、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25、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汝见我不?26、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宁可共载不?27、材:同才才能。
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28、裁:通才刚刚。
文言文通假字
![文言文通假字](https://img.taocdn.com/s3/m/becf2897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80.png)
一、方案背景为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有效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根据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煤矿安全生产要求,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专项隐患整改方案。
二、整改目标1. 全面排查、彻底整治煤矿安全隐患,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2.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全员安全意识。
3.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三、整改范围1. 所有正常生产建设煤矿。
2. 重点突出整合重组矿井、复采矿井、资源濒临枯竭矿井、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复杂矿井、露天矿井等六类煤矿。
3. 启动复工复产、有人作业的长期停产停建煤矿,必须按照正常生产建设煤矿进行排查整治。
四、整改措施1. 组织机构(1)成立专项隐患整改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监督隐患整改工作。
(2)设立隐患整改工作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协调、跟踪、总结、上报等工作。
2. 整改步骤(1)动员部署阶段(2023年5月20日前):制定整改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步骤、检查重点和保障措施。
(2)企业自查自改和部门帮扶阶段(2023年7月底前):煤矿企业组织开展起底式隐患排查,建立更新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台账,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组织专家开展帮扶指导,进行全方位安全诊断。
(3)部门精准执法阶段(2023年8-11月):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按照省能源局统一安排开展异地执法检查,对各产煤县应急局进行督导,并联合山东局执法处对辖区煤矿(企业)开展全面执法检查。
(4)总结提高阶段(2023年12月):各单位全面总结专项行动开展情况,系统梳理好经验、好做法,健全完善长效机制,推动安全生产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3. 整改内容(1)突出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带动企业全员安全生产岗位责任落实,切实提高企业隐患排查和整改质量。
(2)狠抓精准严格执法,切实提升监管监察执法人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和能力水平。
(3)强化应急处置,定期开展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
98个文言文通假字
![98个文言文通假字](https://img.taocdn.com/s3/m/e4a7b060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27.png)
98个文言文通假字1.见(通:现):暴露、呈现。
2.知(通:智):智慧。
3.裁(通:才):仅仅。
4.而(通:尔):你。
5.匪(通:非):不是。
6.锡(通:赐):赐予。
7.材(通:才):才能、才干。
8.邪(通:耶):疑问语气词。
9.豫(通:预):预备。
10.炎(通:焰):火焰。
11.由(通:犹):如同。
12.辩(通:辨):辨别。
13.奉(通:捧):双手托着。
14.从(通:纵):竖直。
15.亡(通:无):没有。
16.说(通:悦):高兴。
17.女(通:汝):你。
18.辟(通:避):躲避。
19.案(通:按)审察、察看。
20.责(通:债):债务。
21.还(通:旋):旋转。
22.陈(通:阵):阵势。
23.从(通:纵):竖直。
24.弟(通:第):次序。
25.厉(通:砺):磨砺。
26.离(通:罹):遭受。
27.没(通:殁):死亡。
28.畔(通:叛):背叛。
29.禽(通:擒):捕捉。
30.取(通:娶):娶妻。
31.识(通:志):记住。
32.食(通:饲):喂养。
33.帖(通:贴):粘贴。
35.亡(通:无):没有。
36.乌(通:呜):叹词,表示哀伤。
37.汤(通:烫):烫伤。
38.陵(通:凌):凌驾。
39.适(通:谪):贬谪。
40.善(通:缮):修缮。
41.豪(通:毫):细毛。
42.矢(通:誓):发誓。
43.盖(通:盍):何不。
44.悟(通:晤):面对面。
45.宾(通:傧):傧相。
46.冯(通:凭):凭借。
47.乡(通:向):方向。
48.厌(通:餍):满足。
49.阳(通:佯):假装。
50.要(通:邀):邀请。
51.趣(通:取):往,取。
52.益(通:溢):满溢。
53.翼(通:翌):次日。
54.庸(通:用):使用。
55.与(通:欤):疑问语气词。
56.芸(通:耘):除草。
57.蚤(通:早):早晨。
58.章(通:彰):显著。
59.支(通:肢):四肢。
60.止(通:只):仅仅。
61.指(通:旨):意图。
62.阙(通:缺):缺少。
文言文考试最常见的60例通假字,必须掌握!
![文言文考试最常见的60例通假字,必须掌握!](https://img.taocdn.com/s3/m/8f0820c9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93.png)
文言文考试最常见的60例通假字,必须掌握!文言文考试最常见的60例通假字,必须掌握!今天分享的是语文常见通假字(60例),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1.案:通“按”,审察,察看,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2.罢:通“疲”,疲劳,形容词。
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论积贮疏》)3.颁:通“斑”。
颁白,头发花白,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4.板:通“版”,字版,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活板》)5.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6.被:①通“披”,穿着,动词。
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②通“披”,披散,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7.辟:通“避”,躲避,动词。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崤之战》)8.弊:通“敝”,困乏,衰败,形容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出师表》)9.不:通“否”,不,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10.材:通“才”,才能,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11.裁:通“才”,刚刚,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促织》)12.采:通“彩”,色彩,颜色,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鸿门宴》)13.雠:通“仇”,仇敌,仇人,名词。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伶官传序》)14.绌:通“黜”,罢免官职,动词。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屈原列传》)15.从:通“纵”,与“横”相对,名词。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16.当:通“挡”,遮挡,动词。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项脊轩志》)17.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18.而:通“尔”,你的,人称代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19.反:通“返”,往返,动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20.奉:通“俸”,俸禄,薪俸,名词。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b41c49402768e9950e73836.png)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
《公输》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7567a44050876323012126e.png)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
《公输》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文言文常见通假字45例
![文言文常见通假字45例](https://img.taocdn.com/s3/m/89a4a22c0b4c2e3f572763d0.png)
文言文常见通假字45例1.“衡”通“恒”乃瞻恒宇。
(《归去来兮辞》)2.“共”通“供”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烛之武退秦师》)3.“闵”通“悯”夙遭夜寐。
(《陈情表》)4.“卒”通“猝”五万兵难卒合。
(《赤壁之战》)5.“振”通“震”尊则振龙。
(《张衡传》)6.“郗”通“隙”令将军与臣有郗。
(《鸿门宴》)7.“冯”通“凭”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赤壁赋》)8.“禽”通“擒”一时收禽。
(《张衡传》)9.“而”通“尔”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10.“趣”通“趋”虽趣舍万殊。
(《兰亭集序》)11.“从”通“纵”齐与楚从亲。
(《屈原列传》)12.“说”通“脱”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诗经·氓》13.“绌”通“黜”屈平既绌。
(《屈原列传》)14.“销”通“消”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滕王阁序》)15.“诎”通“屈”其次诎体受辱。
(《报任安书》)16.“底”通“抵”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报任安书》)17.“枪”通“抢”见狱吏则头枪地。
(《报任安书》)18.“失”通“佚”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报任安书》)19.“藏”通“脏”摧藏马悲哀。
(《孔雀东南飞》)20.“取”通“娶”终老不复取。
(《孔雀东南飞》)21.“刑”通“型”刑于寡妻。
(《齐桓晋文之事》)22.“涂”通“途”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齐桓晋文之事》)23.“颁”通“斑”颁白者不负戴于道矣。
(《齐桓晋文之事》)24.“辩”通“变”而御六气之辩。
(《逍遥游》)25.“知”通“智”小知不及大知。
(《逍遥游》)26.“尊”通“樽”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27.“反”通“返”人穷则反本。
(《屈原列传》)28.“指”通“旨”其称文小而其旨极大。
(《屈原列传》)29.“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鸿门宴》)30.“案”通“按”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31.“庭”通“廷”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高频文言文通假字(共100个)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高频文言文通假字(共100个)](https://img.taocdn.com/s3/m/39ba563c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42.png)
高考高频文言文通假字1.案通按: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颁通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板通版:字版,雕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4.暴通曝:①晒。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②暴露,显露。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5.桮通杯:酒器。
名词。
“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6.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7.被通披:①披散。
“屈原至于滨,被发行吟泽畔。
” ②穿上。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8.敝通弊:①困顿,失败。
“秦有余力而制其敝。
”②弊通敝,破旧,谦词。
“而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愿。
”9.辩通辨:差别。
“此小大之辩也。
”10.不通否:①副词,不。
“或师焉,或不焉。
”②疑问语气词,吗。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11.采通彩:色彩。
“须臾成五采。
”12.裁通才:时间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13.钞通抄:抄写。
动词。
“适中手自钞录。
”14.雠通仇:①仇敌,仇人。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②仇恨。
“仇雠敌战之国也。
”15.绌通黜:罢免官职。
动词。
“屈平既绌。
”16.从通纵:①合纵。
“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②与“横”相对。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17.道通导:引导。
动词。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
18.当:①通“挡”,抵挡。
动词。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②当通倘,如果。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9.得通德:感激。
动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0.度通渡:渡过,越过。
“一夜飞度镜湖月。
”21.堕通隳:毁弃。
动词。
“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22.反通返:返回。
动词。
“人穷则反本。
”23.奉:①通俸,俸禄。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②通捧,捧着。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24.父通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
名词。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25.盖通盍,相当于“何不”。
高中阶段文言文中常见通假字
![高中阶段文言文中常见通假字](https://img.taocdn.com/s3/m/a1431b50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e7.png)
高中阶段文言文中常见通假字1. 案:同“按”;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 板:同“版”;字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4. 暴: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
”5.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6. 不:同“否”;不。
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7. 裁:通“才”;刚刚。
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8. 采:同“彩”;彩色,颜色。
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9. 仓:同“苍”;黑色。
名词。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10. 藏:同“脏”;脏腑。
名词。
“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11. 唱:通“倡”;倡导。
动词。
“而唱异域之歌。
”12. 绌:通“黜”;罢免官职。
动词。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13. 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14. 当:通“挡”;抵挡。
动词。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15. 党:通“倘”;倘若,偶然。
副词。
“党同伐异,此姦人之所大恶也。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教材里的通假字七年级(上册)1、项为之强“强”(jiāng)通“僵” 《童趣》2、不亦说乎“说”(yuè)通“悦” 《〈论语〉十则》3、诲女知之乎“女”(rǔ)通“汝” 《〈论语〉十则》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ì)通“智” 《〈论语〉十则》5、路转溪头忽见“见”(xiàn)通“现” 《西江月》6、一切乌有“乌”(wū)同“无” 《山市》7、裁如星点“裁”(cái)同“才” 《山市》8、尊君在不“不”(fǒu)通“否” 《陈太丘与友期行》七年级(下册)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bān) 通“攀” 《伤仲永》10、贤于材人远矣“材”(cái) 通“才” 《伤仲永》11、对镜帖花黄“帖”(tiē) 通“贴” 《木兰诗》12、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tú)《孙权劝学》1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é) 通“耶” 《孙权劝学》14、孰为汝多知乎“知”(zhì) 通“智” 《两小儿辩日》15、满坐寂然“坐”(zuò) 通“座” 《口技》16、止有剩骨“止”(zhǐ) 通“只” 《狼》八年级上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通“邀”,邀请。
《桃花源记》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核舟记》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
《核舟记》4、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
《核舟记》5、虞山王毅叔远甫。
甫,通“父”,男子美称,多赋予字之后。
《核舟记》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通“拣”,挑选。
《核舟记》7、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与,通“举”。
《大道之行也》8、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大道之行也》9、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通“层”。
《望岳》10、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通“缺”,中断。
《三峡》八年级下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转,通“啭”,鸟叫声。
《与朱元思书》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反,通“返”。
《与朱元思书》3、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见,通“现”,露出。
《与朱元思书》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
《马说》5、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表现。
《马说》6、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才能。
《马说》7、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
《马说》8、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
《送东阳马生序》9、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
《送东阳马生序》10、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具,通“俱”,全,皆。
《岳阳楼记》11、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托。
《岳阳楼记》1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羞,通“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
《行路难》九年级上1、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倡导。
《陈涉世家》2、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
《陈涉世家》3、将军被坚执锐。
被,通“披”。
《陈涉世家》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
《唐雎不辱使命》5、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
《唐雎不辱使命》6、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
《隆中对》7、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已,通“以”。
《隆中对》九年级下1、公输般诎。
诎,通“屈”,理屈。
《公输》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通“横”,梗塞,不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
《鱼我所欲也》7、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鱼我所欲也》8、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恩惠;与,通“欤”,语气助词。
《鱼我所欲也》9、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鱼我所欲也》10、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偏,通“遍”,遍及,普遍。
《曹刿论战》1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
《愚公移山》12、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愚公移山》1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
《愚公移山》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大全A--D案:同“按”;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罢:通“疲”;疲劳。
形容词。
“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字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忠义暴于朝廷”杯:同“杯”;酒器。
名词。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倍:同“背”,背叛,违背。
动词。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 “被明月兮佩宝璐。
”“闻妻言,如被冰雪。
”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
形容词。
“见其客朱亥,俾倪.”辟:通“避”;躲避。
动词。
“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辟:通“僻”;行为不正。
形容词。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困顿,失败。
名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衰败。
形容词。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徧:同“遍”遍及,普遍。
动词。
“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
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同“否”;不。
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汝见我不?” “宁可共载不?”材:同“才”;才能。
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裁:通“才”;刚刚。
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采:同“彩”;颜色,彩色。
名词。
“须臾成五采。
”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仓:同“苍”;黑色。
名词。
“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藏:同“脏”脏腑。
名词。
“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廛:通“缠”“胡取禾三百廛兮?”唱:通“倡”;倡导。
动词。
“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钞:同“抄”;抄写。
动词。
“适中手自钞录。
”雠:同“仇”;仇敌,仇人。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鉏:同“锄”;锄头。
名词。
“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绌:通“黜”;罢免官职。
动词。
“屈平既绌,”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
动词。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 “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淬:通“焠";金属器械烧后放入水中,“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厝:同“措”;放置。
动词。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错:同“措”;放。
动词。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当:通“挡”;抵挡。
动词。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 “汉亦留之以相当。
” “坦墙周庭,以当南日” “曹军不能抵当。
”党:通“倘”;倘若,偶然。
副词。
“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道:同“导’;引导。
动词。
“故善者困之,其次利道之,。
得:通“德”;恩惠。
名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钦?”吊:同“掉”;落。
动词。
“连一根针吊在地下都听得见响!”丁宁:同“叮咛”嘱咐。
动词。
“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读:通“逗”;即现在的“,”。
名词。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度:同“渡”;渡过,越过。
动词。
“一夜飞度镜湖月"’队:通“坠;坠落。
动词。
“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敚:同“夺”;强取,夺取。
动词。
“再敚门,门闭不得出。
”堕:通“隳”;毁弃。
动词。
“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E--H而:通“尔”;”你的。
代词。
“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而:通“尔”;你。
人称代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
”而:同“如”象。
形容词。
“军惊而坏都舍。
尔:同“耳”罢了。
语气助词。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 “无他,但手熟尔。
”“非死则徙尔。
” “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
”“以头抢地尔。
”蕃:通“繁”;多。
形容词。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反:同“返”;返回。
动词。
“盖亦反其本矣。
” “人穷则反本。
” “责收毕,以何市而反?” “其良人出必餍酒肉而后反。
”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奉:通“俸”;俸禄,薪俸。
名词。
“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
”奉:同“捧“;两手托着。
动词。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缶:同“缻”;盛酒浆的瓦器。
名词。
“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拂:同“弼”;辅弼。
动词。
“入则无法家拂土。
父:同“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
名词。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盖:通“盍”;何不。
兼词。
“盖亦反其本矣。
”盖:通“盍”;为什么,疑问代词。
“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干:通“岸”“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估:通“贾”;商人。
名词。
“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灌:通“盥”;洗手。
动词。
“媵人持汤沃灌。
”函胡:同“含糊”;形容词。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曷:同“何”;什么。
疑问代词。
“蹈死不顾,亦易故哉?”何:同“呵”;喝问。
动词。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衡:通“横”;跟竖、直相对。
名词。
“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动词。
“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与纵相对,“外连横而斗诸侯。
”华:同“花”;植物的繁殖器官。
名词。
“混黄华叶衰。
”画:同“划”用拨子在琵琶中划一下。
用拨子在琵琶中划一下。
驩:同“欢”欢聚。
动词。
“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还:同“环”;绕。
动词。
“秦王还柱而走。
”还:同“旋”;回转、掉转。
动词“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皇:通“惶”;恐惧,惊慌。
形容词。
“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
” “赢得仓皇北顾。
” “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皇:同“凰”传说中的雌凤。
名词。
“驾鸟凤皇,日以远兮。
”恍:同“恍”恍然,猛然醒来的样子。
“恍惊起而长嗟。
”麾:同“挥”;指挥。
动词。
“麾众拥豪民马前,”惠:同“慧”;聪明。
形容词。
“甚矣,汝之不惠。
”惛:通“昏”;昏乱糊涂。
形容词。
“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混:同“浑”水不筒,污浊,形容词。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溷:同“混”、“浑”混浊。
形容词。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
”溷:同“混”、“浑”;厕所。
名词。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火:同“伙”;古代军队的组织,十个为“一火”“出门看火伴”。
火:同“伙”;一伙。
数量词。
古代军队“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J--N机:通“几”;预兆。
名词。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疾:同“嫉”;嫉妒,憎恨。
动词。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棘:同“戟”;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