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黄河颂》导学案附答案

合集下载

第二单元复习导学案 有答案

第二单元复习导学案 有答案

第二单元复习导学案第6课《黄河颂》1、颠(diān)澎湃(pãnɡpài)屏障(pínɡzhànɡ)哺育(bǔ)九曲连环(qū)气魄(pî)2、作者:光未然,中国诗人,文学评论家。

3、开头点题后,作者并没有直接去“颂黄河”,而是在描写黄河。

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望4、歌词中“啊!黄河!”出现了几次?起了什么作用?3次,在歌中起到一唱三叹、强化情感,这和语文的重复句一样,起了抒发感情,强调的作用感的作用,同时也使其结构严谨,内容紧凑。

5、诗歌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的?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6、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7、作者心目中的黄河象征什么?具有什么精神?象征着中华民族,他的精神是指中华民族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和奔涌不息的未来,我们的民族精神即有源远流长,又将激昂奔流。

8、面对祖国大好河山,历代文人写过不少关于黄河的诗句,你知道哪些?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万里触山动,波涛喷流射东海。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河落天去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第7课《最后一课》1、郝(hǎo )叟(sǒu)哽(ɡěnɡ)懊悔(ào huǐ)祈祷(qídǎo)捂(wǔ)惩罚(chãnɡ)2、作者:都德,法国现实主义作家3、小说概念: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4、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5、本文线索:以小佛朗士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

6、为什么小弗朗士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1)表现了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理解和同情。

因为韩麦尔先生身为法语教师,却即将被迫离开课堂,离开自己热爱的学校和教育事业,所以小弗郎士觉得他是“可怜的人”。

【精品】七年级下册第06课《黄河颂》导学案

【精品】七年级下册第06课《黄河颂》导学案

最新中小学教课设计、试题、试卷《黄河颂》导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诗文基调,培育鉴赏诗歌的能力。

2.经过各样方式的朗诵感知诗的内涵,合作研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激烈的爱国感情。

学习重点经过频频朗读,感觉黄河雄伟的气概和中华民族伟大坚毅的精神学法指导(1)学习前收集有关资料,认识作者的平生介绍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增强对诗歌内容的详尽理解。

(2)注意联合平常阅读、观光和观看影视作品等知识累积,知道中华子女动人的勇敢事迹,为解读诗歌的内容,感觉诗人的感情打下坚固的基础。

(3)着重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在读中认识内容,在读中品尝鉴赏,在读中培育感情。

(4)品析诗歌的语言,用想象丰富其内涵。

学习课时: 2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导学1.生字注音气概()培育()山颠()汹涌()劈开().......狂澜()屏障()浩大()臂膀()九.....曲连环().2 资料链接:(1)、对于作者:光已然,原名张光年, 1913 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27 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 \' 四一二 \' 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

19 36 年到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

1935 年 8 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恼恨表现浓烈深邃的抒怀气味广为传唱。

1939 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流行全国。

新中国建立后,曾担当《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有关知识:《黄河大合唱》是有名诗人光已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洗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

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捍卫黄河》《大吼吧,黄河》。

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叉在一同,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反应中华民族英豪子女抗战的真切场面。

二、自主学习(一)个体自主学习,自由朗读,初步品尝歌词中的语言。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6《黄河颂》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6《黄河颂》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6《黄河颂》导学案新人教版【预习案】一、字词山巅(diān)澎湃(péng pài)狂澜(lán)宛转(wǎn)屏障(píng zhàng)哺育(bǔ)滋长(zī)二、词解山巅:山顶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狂澜:巨大的波浪宛转:曲折流转。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哺育:比喻培养。

滋长:生长。

三、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

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相关知识:《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洗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

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三、查找资料,完成练习1、《黄河颂》的作者光未然,作曲冼星海。

2、《黄河大合唱》共有 8 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3、黄河处在什么地理位置?4、查找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2)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4)白日衣山尽,黄河入海流。

(完整版)黄河颂导学案及答案

(完整版)黄河颂导学案及答案

《黄河颂》导学案及答案主备教师:习志国焦立伟杨明杰时间:2014.2 共计1课时课题:《黄河颂》课型:自读课【学习目标】1.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3.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学习难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课件准备】白板【小组任务】自学合作探究【课堂过程】【自学质疑】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巓()澎湃()狂澜()浊流()滋长()哺育()摇篮()2.用下列词语造句。

浩浩荡荡:澎湃:3.原文填空。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向东南。

惊涛澎湃,()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成九曲连环;从()下奔向()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两面。

4.黄河自古以来都是诗人深情吟诵的对象。

请你至少写出两句有关黄河的古诗句。

⑴⑵5.请你试着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魄__________浦__________磁__________扮________魂__________哺__________滋__________纷________6.用词的引申意义造句。

例: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澎湃——扮演——【合作探究】1.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2.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3.“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4.诗歌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有何历史和现实意义?5.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展示提高】1、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1.“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你认为谁是新时期具有“黄河精神”的人?请列举一位,并为他(她)写上一句话的评论。

人物:评论:【巩固拓展】课外语段阅读黄河颂浩瀚壮阔的黄河,奔腾澎湃,流经黄土高原。

CC黄河颂导学案及答案

CC黄河颂导学案及答案

教(学)反思:1.请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巅(diān)屏(píng) 障(zhàng) 狂澜(lán)哺(bǔ)育澎(péng)湃(pài) 九曲(qǔ)连环diān (巅)峰流xiè(泻) 发yuán(源)2.解释下面词语。

(1)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发源地。

这里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源地。

(2)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3)起源。

形容黄河孕育了中华的文化。

(4)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5)狂澜:巨大的波浪。

(6)宛转:弯弯曲曲地流过。

(7)屏障:象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3.作者链接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

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

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4.相关知识《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洗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

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5.背景链接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

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

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他的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

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的心中掀起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6《黄河颂》导学案附答案

6《黄河颂》导学案附答案

6*黄河颂导教案出色开篇词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培育了一代代的炎黄后代。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滔滔东去的黄河浪涛目睹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黄河汹涌的惊涛,恢弘的气概和那奔跑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子女为之拼搏奋斗。

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邃豪放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发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激情。

学习目标理解诗歌内容,以及诗歌颂扬黄河、颂扬民族伟大精神的要旨。

品尝语言,体会歌词境界,累积经典语言。

3.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感觉中华民族坚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领会诗歌蕴涵的浓郁的爱国热忱,培育爱国情怀。

教课过程一、新课导入当一个民族处于紧急生死的时辰,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的呼唤!当抗日战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已然随军前进在黄河岸边。

雄奇壮丽的河山,勇敢抗敌的战士,使他感觉到中华民族坚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放的颂歌!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沟通1.请依据汉字写拼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

巅(diān)屏(píng)障(zhàng)狂澜(lán)哺(bǔ)育澎(p?ng)湃(pài) 九曲(qǔ)连环diān峰(巅) 流xia(泻) 发yuán(源)wǎn转(宛)2.解说下边词语。

1)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发源地。

这里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生计的源地。

2)滋生: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3)发源。

形容黄河孕育了中华的文化。

4)汹涌:形容波浪相互撞击。

5)狂澜:巨大的波浪。

6)委宛:弯曲折曲地流过。

7)屏障:象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作者链接光已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初次演出,今后在全国各地宽泛传唱,遇到抗日军民的热忱欢迎。

这组诗,雄健澎湃,深邃浑朴,是中华民族抵抗外侮的英豪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

第六课《黄河颂》导学案

第六课《黄河颂》导学案

第六课《黄河颂》导学案第一课时预习自主探究课一、导学目标,明确任务:1、有表情朗读诗文,感受黄河雄壮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把握诗文基调,理解诗歌内容,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3、找出诗中美妙诗句,养成鉴赏诗歌的能力,感悟诗歌的魅力。

【导语】黄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因此,它的存在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概念,而是一种象征,民族的象征。

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动容,它也成为无数文人骚客笔下的宠儿,古往今来,已有数不清的作品为我们激情讴歌了黄河母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的一篇。

【相关资料】介绍背景:《黄河颂》诞生于抗日战争年代,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

光未然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

雄奇的山川,伟大的人民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

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

冼星海在除夕晚会上听了该诗的朗诵异常兴奋,连续写作六天,于1939年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这部史诗性杰作。

这部大型声乐作品共八个乐章,其中尤以《黄河颂》、《黄水谣》、《保卫黄河》等为人们所传唱。

二、导学引领,自主学习:(一)阅读课前导语,理解课题:《黄河颂》这个课题中的关键字眼是什么?“颂”有什么含义,“颂”什么呢?课文是怎样歌颂黄河、赞颂黄河的?学了课文以后就会明白的。

请问我们同学当中有没有见过黄河的?那我们先一起到黄河边走走。

(二)基本知识的学习:1、阅读直至能有感情地朗诵(注意节奏和重音)。

【提示】(从需要重读的词语(动词)“望、奔、掀、澎湃、劈”;和(形容词)“高山、滚滚、万丈”可以体会出黄河的一往无前、锐不可当的英雄气魄..............。

所以,读的时候一定要读出磅礴之势、豪迈之情.........。

当然也要读出变化“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没有磅礴之势,此时的黄河已进入一个相对平缓的地势,所以读的时候要舒缓一些。

)2、用“//”划分下列诗句的节奏;用“··”加重音。

《黄河颂》导精品导学案(附答案)

《黄河颂》导精品导学案(附答案)

从双基教学的产生,到素质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等一系列理念的提出、研究和实施,不难发现,在这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教学目标的实施一步步具体、明确、可操作,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体现了教育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们要深刻体会这种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接班人。

本课中,既体现出了双基教学,也在高效课堂上注重了重要环节的描写。

通用技术课程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融科学与人文于一体,课程学习与实践中,必然涉及相关的数学核心素养,与其它素养相辅相成,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黄河颂》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2.品味语言,体味歌词意境,把握作者感情。

3.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学习重点〗1.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学习难点〗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学习时间〗2课时〖学习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

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

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经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迅速响彻大地,激发了中华军民的抗日热情。

组诗共八章,今天我们欣赏第二乐章《黄河颂》。

二、有关资料1.作者介绍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

1913年出生在湖北光华县。

1927年在中学年代就参加革命工作。

1935年创作了《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5《黄河颂》导学案(部分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5《黄河颂》导学案(部分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5《黄河颂》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生字词,能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并能从写作方法上理解本诗。

【学习方法】自我感知,读、议、说,展示成果。

【导学设计】一、课前准备:学法提示:预习课文,独立完成,各组上黑板展示,并讲解。

比一比,谁书写工整,讲得出色1、作者及写作背景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稍后因鄂北组织被破坏,失掉党的组织关系。

30年代起从事进步的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

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的歌词《五月的鲜花》,由阎述诗谱曲后,在抗日救亡活动中广泛传唱。

1937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他的《街头剧创作集》出版。

1939年1月,率领抗敌演剧第三队由晋西抗日游击区奔赴延安。

同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

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

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

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在艺术上,全诗构思完整,布局讲究,以黄河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为贯穿形象,熔铸了澎湃的激情,使全诗呈现出强大的力度。

同时由于诗人从中国传统诗词表现手法上汲收借鉴,组诗节奏明快,语言凝炼。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澎湃..()狂澜.()屏障.()一泻.万丈()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摇篮:屏障: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各组分别朗读课文,看谁朗读的最好,选一名代表展示。

)2、精读课文,思考下列各题:(学法提示:用心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①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其中的“望”字统领的什么地方,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②本文从哪三个角度讴歌了黄河的伟大精神?三、合作探究,研读赏析学法提示:自己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并将小组交流的结果展示在黑板上1.诗中“啊!黄河!”出现了三次,这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2.《黄河颂》中的黄河并不仅仅是地理学上的黄河,而且表现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什么?四、拓展延伸:1、“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中,“体魄”能否换成“身躯”?为什么?(可查阅两个词在字典中的解释)2、“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的铁臂”,是什么意思?(发挥你的想象)五、个性化备课六、教学反思《黄河颂》专项练习题一、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黄河颂》导学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黄河颂》导学案

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
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
人民的抗日热情,是
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诗人光未然
1935 年 8 月曾经创作出歌词《五月的鲜花》,
歌中唱道: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 原野, / 鲜花掩盖着志士的 鲜血。 / 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
/ 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 ,, ”歌词经谱曲后广为传唱。
1939 年诗人到延安 后,又创作了
篇幅与规模更大的组诗《黄河 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
船夫曲》 《黄河颂》 《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对口曲》 《黄水谣》 《黄河怨》 《保卫黄河》
《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
《黄河颂》
课题:第 06 课《黄河颂》 一、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鉴赏诗歌。 2.感知诗的内涵,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 二、学习重点: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体味诗歌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学习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 中考要求:
歌唱苦难与抗争, 刻画黄河的形象, 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冼星海称赞它
“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
一种同感。在歌词本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黄河的历史了”。
新课知识:
1. 读准下列加点字词的字音
气魄.(
) 哺.育 (
狂澜.(
) 屏.障.(
2. 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摇篮:Fra bibliotek屏障:

《黄河颂》优质导学案

《黄河颂》优质导学案

6 《黄河颂》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词语。

2.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3.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学习过程】一、导入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

黄河长达6300千米。

从高空俯瞰,它非常像一个巨大的“几”字。

上、中游分界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中、下游分界点是河南省的旧孟津。

黄河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

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分别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注入渤海。

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

一、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学生搜集的关于作者及《黄河大合唱》材料。

二、朗读指导深情地读:(一)读出节奏与重音,把握好语速和语调。

(二)有感情的朗诵,读出气势,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

1.选取朗诵比赛优胜小组进行朗诵展示。

2.师生点评。

三、整体感知1、题目《黄河颂》中,哪个是关键词?2、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3、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哪些方面对黄河进行赞颂的?4、诗的最后一段是尾声,主要写了什么?四、深入探究1.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2.今天学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五、作业黄河今天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现状堪忧。

请针对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设计一则公益广告或是广告词,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

黄河颂导学案(生用)

黄河颂导学案(生用)

6《黄河颂》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诗歌内容,以及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主旨。

2. 品味语言,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过程与方法: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充满激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体会诗歌蕴涵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的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

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巅( ) 屏( ) 障( ) 狂澜( )哺( )育澎( )湃( ) 九曲( )连环diān ( )峰流xiè( ) 发yuán( )2.解释下面词语。

(1)摇篮:(2)滋长:(3)起源:(4)澎湃:(5)狂澜:(6)宛转:(7)屏障:3.作者链接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

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

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4.相关知识《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洗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

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5.背景链接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

《黄河颂》精品导学案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5课】

《黄河颂》精品导学案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5课】
背景: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我国的华北地区,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极地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光未然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狂澜】巨大的波浪。
【宛转】弯弯曲曲地流过。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先听读。
2.练习朗读,注意停顿、重音、速度、语调。
四、研读探究:
1、品读诗歌,抓关键语句:
①“…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劈成”改成“分成”行不行?为什么?
答:不行。“劈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劈”字雄健有力,写出了黄河波涛滚滚,横贯中华的雄伟气势。用“分成”就不能表达这种意境。
3.领悟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体会黄河精神的内涵,领悟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一、作者、内容简介:
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由著名诗人光未然作词,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这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河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5.《黄河颂》学案及答案

5.《黄河颂》学案及答案

5.黄河颂第一课时一、基础达标1.光未然,原名________,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家。

1936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__________,经____________谱曲后风行全国。

2.《黄河大合唱》由______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_______壮阔的________和磅礴的_______,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3.诗人从自然特征、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河的________之情。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山巅.()屏.障()体魄.()狂澜.()宛.如()哺.育()澎湃..()()5.理解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

澎湃: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狂澜: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宛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屏障: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魄: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整体感知6.本首诗分为朗诵词和诗歌两部分,朗诵词在全诗起什么作用?7.“望”字统领了哪些内容?从哪几个角度对黄河进行描写?8.找出“颂黄河”这一环节的明显标志,并分析这一部分可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一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二课时一、温故知新9.完成下列关于黄河诗句的积累。

(1)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一片孤城万仞山。

(3)白日依山尽,___________________。

(4)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_。

(5)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________。

二、研读赏析10.作者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民族的屏障”?11.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12.如何理解“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的含义?13.结尾处“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三、拓展延伸14.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5.《黄河颂》答案一、基础达标1.张光年现代文学评论家《黄河大合唱》冼星海2.八艺术形象历史场景气势3.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热爱和赞美4. diān pínɡ pò lán wǎn bǔ pénɡ pài5.澎湃:波涛相击,激流澎湃,涛如雷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黄河颂导学案
精彩开篇词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浪涛见证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黄河澎湃的惊涛,恢弘的气势和那奔腾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为之拼搏奋斗。

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发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以及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主旨。

2.品味语言,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4.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体会诗歌蕴涵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的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

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巅(diān)屏(píng)障(zhàng)狂澜(lán)哺(bǔ)育澎(pãng)湃(pài)九曲(qǔ)连环diān峰(巅)流xiâ(泻)发yuán(源)wǎn转(宛) 2.解释下面词语。

(1)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发源地。

这里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源地。

(2)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3)起源。

形容黄河孕育了中华的文化。

(4)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5)狂澜:巨大的波浪。

(6)宛转:弯弯曲曲地流过。

(7)屏障:象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3.作者链接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

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

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4.背景链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

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

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他的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

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
的心中掀起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激情朗读
【交流点拨】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首先要学会朗读,像诗人一样热情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大家想一想,我们朗读诗歌应注意些什么?
⑴要注意感情,语音和停顿。

歌词与朗颂词之间要有较长的停顿。

⑵要读出“赞”“颂”的语气,可以从关键的词、短语式的句、呼告语以及层意来把握。

⑶还有一些动词要重读,如:“掀、奔、劈”读出赞颂之情。

⑷文章最后两句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⑸感情要深沉、悲壮。

(二)整体感知
1.请按“序曲——主体——尾声”划分诗的层次。

【交流点拨】绘黄河——颂黄河——学黄河。

2.作者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望”统领哪些内容?说说作者笔下的黄河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交流点拨】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波涛滚滚、气势恢宏的黄河奔流图。

3.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分割三层意思的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几句话?
【交流点拨】摇篮(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屏障(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臂膀(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三个“啊!黄河!”
(二)深层探究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
【交流点拨】诗人从黄河的自然特点、黄河的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

2.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交流点拨】内容是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

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3.诗歌中黄河的惊涛澎湃的磅礴气势。

为什么最后一段要与中华儿女联系上
呢?
【交流点拨】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抗日救国。

诗歌最后道出的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4.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交流点拨】诗人借歌颂黄河,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三)语言品析
1.歌词主体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啊!黄河!”反复出现,把诗歌的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即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2.怎样理解“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这句话的含义?【交流点拨】我将战斗使故乡像往日一样自由美丽。

3.作者把黄河比作是“摇篮”、“屏障”;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这些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
【交流点拨】把黄河比作摇篮,形象生动地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把黄河比作屏障,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歌颂黄河保卫着中华民族;把黄河比作臂膀,是承接巨人的比喻,主流是巨人的躯干,支流是“铁的臂膀”。

如此的巨人,一泻万里,浩浩荡荡,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勇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足以激发我们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4.品析下面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⑴(黄河)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交流点拨】用“劈成”能够渲染出黄河贯穿于中原大地的宏大的气势。

⑵啊!黄河!你一泻万丈,……
【交流点拨】用“泻”字可以形象地表现黄河水滚滚奔腾,不可阻挡的气势。

5.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交流点拨】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人们对黄河的敬仰,更表达人们对黄河深情的依恋。

6.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举出一二例吗?
【交流点拨】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
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处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五、拓展延伸
请以“啊,黄河”为开头,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歌颂黄河。

【交流点拨】啊,黄河,你用有力的大手,推动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向前奔腾。

啊,黄河,你用滔滔河水,清洗了一代又一代不屈的中华魂。

啊,黄河,你用浑厚的歌声,唱响着炎黄子孙勇往直前的进行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