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催化原理生物催化基础及过程
《工业催化原理》第八单元生物催化基础及过程
(4)半合 成β-内酰胺 抗生素
苯 乙 酸
R 1
N H 2
H 2 N
R 2
+
O
O
S
青 霉 素 酰 化 酶
N
R 3 -R 2H
R 1
C O O H
D -氨 基 酸 衍 生 物
7 -A C A 衍 生 物
H
N
S
O
N
OR 3C Fra bibliotek O H半 合 成 头 孢 菌 素
第三节 生物催化的工业应用实例
O
O
O
HN NH
03
基团专一性:
酶作用于底物时不仅识别特定的化学键,而且还 识别键某一侧的基团。例如消化道中胃蛋白酶、 胰凝乳蛋白酶、弹性蛋白酶、胰蛋白酶水解肽键 时的选择性。
04
区域专一性:
指酶对位于同一底物分子中不同位置官能团 的选择性。如磷脂酶A2仅水解3-sn-磷脂酰 胆碱的2位酯键,而对1位酯键无作用。
第一节 生物催化的特征
( 6 )HN R -N 苯H乙 醇 酸 生 产HN NH2
H2N COOH
HO
O
01
COOH
消 旋 半 合 成 物作原
HO
甘氨酸
料合β -,成内其的酰O 中关胺重键抗海 +H 因 要步生20 酶 的骤素有为H 均O 海D需-因要对酶非羟催天苯化然甘的氨 的氨甲 立+ -D酸C 酰 H O -2 体水 0 。(氨N 解 H 选D酶 基2)2 择-酸对H 性O 衍羟C生苯- N
酸 ( 7 - A C A ) , 改 变 pN H 等 条 件 又S可 由 母 核 合 成 多 种 半H 合2N 成 的 青 霉 素S或
头 孢 菌 素 。 的 侧 链 水O 解 和 合 成N
生物催化反应机理的探究
生物催化反应机理的探究生物催化反应机理的探究生物催化是一种由生物催化剂(如酶)促进的反应过程,它在很多生物体的生理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
催化反应是指通过催化剂的参与,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且催化剂在反应中不发生永久性变化。
生物催化反应机理的探究既有理论模型支持,也有实验证据支持。
生物催化剂的机理可以归结为两个主要步骤:酶与底物的结合和催化反应的发生。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酶与底物的结合过程。
酶通常具有高度特异性,只能与特定的底物结合。
酶和底物之间的结合是通过酶的活性位点和底物的互相作用进行的。
活性位点是酶分子表面的一个特定区域,可以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反应。
活性位点由一系列的氨基酸残基组成,它们形成了一个立体上相互作用的网络,能够给予活性位点特定的立体化学性质。
酶和底物之间的结合是非常具体的,类似于锁与钥的配对。
底物和酶的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发生变化并达到稳定状态后,催化反应的发生才能继续。
催化反应的机理通常涉及到催化剂和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更容易发生。
在催化剂参与的反应中,酶通常与底物发生各种各样的相互作用,如氢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等。
这些相互作用是非常精细的,可以调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
催化剂通常能够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促进反应的进行:①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使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更有效地进行。
②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底物更容易进入过渡态。
③通过改变底物的电子结构来增加反应的活化能。
生物催化剂通常以高效率和高选择性参与反应,这与其特定的结构和酶的特性有关。
酶的结构通常是高度立体化学特异性的,这使得酶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酶通常具有催化剂所没有的特殊功能,如酶可以通过调节温度、酸碱度和离子浓度等方式来调节催化反应的速率。
生物催化反应机理的探究不仅依赖于理论模型的建立和验证,也依赖于实验证据的支持。
近年来,一些研究人员使用新的实验技术(如单分子动力学和核磁共振等)来研究酶和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工业催化(第3版)》教学课件—07生物催化技术
• ②基于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的物质加工新模式,是人类发 展的必然趋势。
• ③生物催化的独特优势可以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
• ④生物催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 意义。
实施,特别是对脱氢、加氢过程。 • (2)酶催化氧化 生物催化氧化通常用氧化还原酶进行
,而经纯化的酶惯常需要对底物具有催化活性的辅酶。
• (3)水解反应 在生物催化中,最具开发意义的是内消 旋或外消旋混合体的手性底物在水溶液中进行酶催化水解 ,得到相应的手性产物。
• 7.6.2 酶催化在能源和环保中的应用 • 生物催化研究的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7章 生物催化技术
7.1 生物催化剂的类别
• 生物催化剂是指生物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游离或固定 化细胞和游离或固定化酶的总称。从生物催化剂的发现来 看,应该包括细胞和酶两部分。一切酶催化剂都是由生物 活体细胞产生的,故首先应该寻找细胞,即具有催化作用 的细胞或者说产生酶的用机制不尽相同,首先必须与底物接近, 基于二者的形状互补,再通过相互作用,以共价键或多种 非共价键形成酶与底物的复合体。
图7-1 酶的活性中心与底物过渡态中间物的互补关系
• 酶催化反应动力学主要研究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酶催 化与非酶催化相同,受温度、介质pH值、反应物(底物 )浓度、酶用量以及抑制剂等因素的影响。
图7-2 酶催化反应 速率rm与[S]的关 系
7.5 影响酶催化反应的因素
• 温度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升温 加速酶催化反应,降温反应速率减慢;二是温度加速酶蛋 白质变性,且这种效应是随时间累加的。在反应的最初阶 段,酶蛋白质变性尚未表现出来,因此反应的(初)速率 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酶蛋白质变性 逐渐突显,反应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效应将逐渐为酶蛋白质 变性效应所“抵消”。在一定条件下,每种酶在某一温度 其活力最大,该温度称为酶的最适温度。
工业催化过程导论
催化剂的稳定性是指其在催化过程中保持活性和选择性的能力,是工业催化过程的重要 考量因素。
催化反应动力学
反应速率方程
描述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关系 的数学方程,是研究催化反应动 力学的基础。
反应机理
揭示反应过程中各步骤的详细变 化,有助于理解反应的本质和动 力学行为。
温度与压力的影响
温度和压力对催化反应速率有显 著影响,通过研究这些影响可以 优化催化过程。
常见的均相催化反应包括氢化 反应、氧化反应、酯化反应等 。
多相催化
多相催化是一种在固体催化剂 表面进行的催化反应技术。
固体催化剂通常由金属、金属 氧化物或分子筛等组成,通过 表面吸附和活化作用实现催化
效果。
多相催化的优点是催化剂易于 分离和回收,对环境友好,但 缺点是催化剂活性较低,需要 较高的反应温度和压力。
04
工业催化过程应用
石油化工
石油裂化
通过催化剂将重质石油转 化为轻质石油,提高石油 的利用效率。
石油加氢
在催化剂的作质量。
烷基化
利用催化剂将碳氢化合物 转化为高辛烷值的汽油添 加剂。
环境保护
废气处理
通过催化剂将有毒有害气体转化为无 害或低害物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现状分析
目前,工业催化技术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新型催化剂的研 发和应用不断涌现,为解决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提 供了有力支持。
02
工业催化理论基础
催化剂的基本性质
催化剂的化学性质
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决定了其在催化过程中的作用,包括与反应物的相互作用、对反应速 率的控制等。
催化剂的物理性质
催化剂的物理性质如颗粒大小、比表面积、孔结构等对催化性能有重要影响,这些性质 决定了催化剂的活性位点数量和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的扩散性能。
生物催化技术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生物技术、生物催化和酶的定义生物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原理,依靠生物作用剂(biological agent)的作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这里所谓的生物作用剂(biological agent)是指酶、整体细胞或生物体,一般也称生物催化剂。
➢医药生物技术: 1982年重组人胰岛素上市➢农业生物技术: 1996年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相继上市➢工业生物技术: 生物钢、聚乳酸相继上市1、工业生物技术定义:在工业规模的生产过程中使用或部分使用生物技术来实现产品的制造,这种技术是应用微生物和生物催化剂来提供产品和服务。
工业生物技术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
核心目标:大规模利用生物体系(如细胞或酶)作为催化剂实现物质转化。
发展空间:➢提升传统产业➢生物能源➢环境生物技术➢生物材料2、生物催化(Biocatalysis)定义:利用酶或有机体(细胞或细胞器等)作为催化剂实现化学转化的过程。
生物催化是工业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德国德固赛、德国BASF、荷兰DSM、瑞士罗氏Roche、丹麦诺维信生物催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新产品需求(社会压力)-健康:医药、检测-日用品:洗涤用品、乳品、生物可降解塑料➢环境(法律法规压力)-绿色化学、能源、温室效应➢新发现或基础研究(技术压力)-基因工程/定点突变/定向进化、代谢工程、组合化学➢得益/成本降低(商业压力)-生物分离生物催化工程的目标➢开发新生物催化剂:催化性能更好、更快,成本更低➢改善性能: 稳定性, 活性,溶剂兼容性➢开发分子模型: 新酶的快速重新设计3、当前生物催化的研究热点➢新酶或已有酶的新功能的开发➢根据已有底物开发新的酶反应➢利用突变或定向进化技术改善生物催化剂性能➢利用重组DNA技术大规模生产生物催化剂➢利用有机溶剂或共溶剂开发新的反应体系➢体内或体外合成的多酶体系➢克服底物和产物抑制➢精细化工品或医药合成技术的放大➢辅因子再生➢生物催化剂的修饰➢生物催化剂的固定化4、酶工程就是将酶或者微生物,动植物细胞,细胞器等在一定的生物反应装置中,利用酶所具有的生物催化功能,借助工程手段将相应的原料转化成有用物质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一门科学技术。
工业催化
(2)固态化学模型分类 )
i)催化剂组成不改变 相转移 固体间化学反应 ii)催化剂组成变化 催化剂与反应物质发生反应,引起氧化、还原、 碳化物形成。 催化剂组分的流失。 沉积杂质的生成。
b、催化剂的再生(专利技术)
再生的目的:是改变失活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 使其恢复活性和选择性。 再生方法: (1)烧炭再生(疏通积炭) (2)氧化还原再生(价态变化) (3)浸渍再生(组分变化)
(6)生成物从催化剂孔内向孔外的扩散:内扩 散过程。 (7)生成物从固体表面向气体体相的扩散:外 扩散过程。 外扩散→内扩散→吸附→反应→脱附→内扩散→ 外扩散,共七个步骤。
2、吸附与解吸为控制步骤的反应动力学。 例:合成氨在铁催化剂的反应,经历以下几个 步骤: (1)反应物N2、H2扩散到催化剂表面; (2)N2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 (3)H2发生吸附
a= m产物 m产物 或a = t ⋅ V催化剂 t ⋅ m催化剂
k a = s
科学实验中:——“单位催化剂表面上,催化反应的速 率常数”
2、催化反应活性随时间变化: 、催化反应活性随时间变化:
(1)诱导期 (2)成熟期——稳定期(π为催化剂寿命) (3)衰减期:失活,必须再生或更换。
(四)催化剂的选择性(S) 催化剂的选择性( )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 1、不同类型的反应需要选择不同的催化剂; 2、对于同样的反应物,如果选择不同催化剂, 可以得到不同产物。
选择不同催化剂,可以得到不同产物
Cu 200~250℃ Al2O3 350℃ Al2O3
CH3CHO+H2 C2H4+H2O (C2H5)2O+H2O
3 2 5
C2H5OH ( 可可25种 种 ) 种
工业催化原理合成氨工业催化基础和过程
则吸附速率方程为: raA ka APA (1 A B )
raB ka B PB (1 A B )
脱附速率方程为: rdA kd A A
rdB k d B B
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6
第一节 吸附作用与催化反应
(3)真实吸附模型的吸附和脱附速率方程
物理吸附:指气体物质(分子、离子、原子或聚集体)与表面的物理作用 (如色散力、诱导偶极吸引力)而发生的吸附,其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主要 是分子间力(也称“van der Waals”力)。
化学吸附:指在气固界面上,气体分子或原子由化学键力(如静电、共价键 力)而发生的吸附,因此化学吸附作用力强,涉及到吸附质分子和固体间化 学键的形成、电子重排等。
(1)吸附等温线
在恒定温度下,对应一定的吸附质压力,在催化剂表面上吸附量是一定的,因此通 过改变吸附质压力可以求出一系列吸附压力-吸附量对应点,由这些点连成的线称为 吸附等温线。对于物理吸附,有5种类型的等温线。
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8
第一节 吸附作用与催化反应
I型等温线:又称Langmuir等温线,表示吸附剂毛细孔的孔径比吸附质分子尺寸 略大时的单层分子吸附,或在微孔吸附剂中的多层吸附或毛细凝聚。如某些活 性炭上氮在-195 ℃的吸附。
S SSS
ⅥA , ⅦA , Ta , Cr , Mo , W ,
ⅧA1
Fe,Ru,Os
B1 ⅧA2,ⅧA3 Ni,Co
SS S
S SSn
B2 ⅧA2,ⅧA3 Rh,Pd,Pt,Ir
SS S S Snn
B3 ⅦA,ⅠB Mn,Cu
S S S S wn n
2 催化作用基础——【工业催化】
• 化学吸附具有选择性。化学吸附要生成吸附态或吸附 络合物,不同吸附中心与不同的吸附质分子作用生成
配位键络合物的能力必然不同。
‹# ›
2.4.1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
Enthalpies of chemical adsorption (kJ/mol)
Ti Ta Nb W Cr Mo Mn Fe Co Ni Rh Pt
合适的孔径分布。
‹# ›
2.2 多相催化 反应过程
1. 反应物分子从气流中向催化剂表 面和孔内扩散(包括外扩散和内 扩散)
2. 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上吸附
3. 被吸附的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 面上相互作用或与气相分子作用 进行化学反应
4. 反应产物自催化剂表面脱附
5. 反应产物离开催化剂表面向催化 剂周围的介质扩散(包括内扩散 和外扩散)
通常用四氯化碳法测定孔容。 孔容积的测定还可采用氦汞置换法。
‹# ›
催化剂孔结构
3、孔隙率 催化剂的孔体积与整个颗粒体积的比:
4、孔隙分布 催化剂的孔容积随孔径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多相催化剂的内表面主要分布在晶粒堆积的孔隙及其晶内孔道,而且反应过程
中的传质又直接取决于孔隙结构 在开发一种催化剂时,对于给定的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组成,应该使催化剂具有
----活化态下发生键的重组-----估计在时间上
不低于分子固有振动频率的量级,10-12秒,因
而与相对十分稳定的吸附态(
10-8秒)
在时间的量级上相差仍是巨大的。这可能就是
为什麽吸附学说奠定了催化的理论基础而吸附
现象的观察却极少为催化体系设计给出确切信
息的物理本质。
‹# ›
2.4.1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
最大物理吸附焓- Hph(kJ/mol,观测值)
工业催化 -第八章 生物催化简介
酶的分类
1 9 6 1 年 国 际 酶 学 委 员 会 [ International Enzyme Commission, EC] 提出了酶的系统分类法。该系统按酶 催化反应的类型将酶分成六个大类,分别用EC l,2, 3,4,5,6编号表示 。 1.氧化还原酶(oxidoreductase, EC l. x. x. x) 2.转移酶(transferase, EC 2. X. X. X. ) 3.水解酶(hydrolase, EC 3. X. X. X. ) 4.裂合酶(1yase, EC 4. X. X. X. ) 5.异构酶( isomerase, EC 5. X. X. X. ) 6.连接酶(ligase, EC 6. X. X. X. )
酶的高级结构
酶蛋白在一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盘旋 折叠,形成具有催化活性的空间结构, 又称高级结构,它是酶发挥生物催化功 能的基础。 酶的空间结构主要包括:
二级结构; 三级结构; 四级结构。
酶的二级结构
蛋白质一级结构主链骨架上原子(不涉及 侧链原子)在空间的排列称为二级结构。 二级结构主要有:
酶反应要求温和的条件
酶由生物体产生,其本身又是蛋白质,只能在 常温、常压、接近中性的pH值条件下发挥作用。 因此,酶作为工业催化剂,不用耐高温、高压 的设备,也不需要耐强酸、强碱的容器。 例如,用盐酸水解淀粉生产葡萄糖时,需在 0.15MPa和140℃的操作条件下进行,需要耐 酸耐碱的设备,若用-淀粉酶和糖化酶,则可 用一般设备在常压下进行。因此,可降低能量 消耗,减轻设备腐蚀,对设备的材质及制造要 求大大降低。
载体结合法 -共价结合法
工业催化
一、绪论1、环境催化:它是指运用催化剂控制或消除环境有害化学物质的排放,运用催化技术生产少污染或无污染、废弃物最少的有价值的新产品工艺。
2、生物催化:是利用生物催化剂(主要是酶或微生物)来改变(通常是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
确切地说是利用微生物代谢过程中某个酶或一组酶对底物进行催化反应。
3、择形催化:沸石它具有规则的孔道和孔笼结构,宽敞的通道和孔道,可限制及区分进出的分子,使其具有形状和大小选择性的催化。
4、手性催化:包括均相手性催化和多相手性催化两大体系。
二、催化作用与催化剂1、催化剂:是一种物质,它能够加速反应的速率而不改变该反应的标准Gibbs自由焓变化。
这种作用称为催化作用。
涉及催化剂的反应称为催化反应。
2、催化作用具有4个基本特征:(1)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以进行的反应,而不能加速热力学上无法进行的反应。
(2)催化剂只能加速反应趋于平衡,而不能改变平衡的位置(平衡常数)。
催化作用不能改变化学平衡。
(3)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4)催化剂具有寿命。
3、催化剂三个重要指标: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4、催化剂的组成和功能:(1)活性组分:催化剂的主要成分,发挥化学活性(2)助催化剂:对活性组分或载体改性(3)载体:提供表面和孔结构、提高机械强度等。
5、催化剂的分类:1)按催化过程分:均相、多相、酶催化剂。
2)按所具有的催化功能分:氧化还原、酸碱、双功能催化剂。
3)按所催化的具体反应类型分:氧化、加氢、脱氢、异构、环化等催化剂。
4)按催化剂在使用条件下的物态分:过渡金属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催化剂;金属硫化物催化剂;固体酸催化剂;过渡金属络合物催化剂等。
6、助催化剂:简称助剂,也称促进剂。
它是催化剂中占量较少的物质,虽然它本身常无催化活性,但是加入后可以大大提高主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寿命,改善催化剂性能。
分类:(1)结构型助剂(惰性助剂)(2)调变型助剂:包括电子助剂和晶格缺陷助剂。
7、载体:是指担载活性组分和助催化剂的催化剂组分。
工业催化ppt课件
新能源开发
用于生产太阳能电池、燃料电 池等新能源材料。
制药行业
用于合成药物、生物催化剂等 生物医药产品的生产。
02
工业催化原理与技术
催化反应原理
催化反应定义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物之间 发生化学反应并生成产物的过程
。
催化反应特点
反应速率快、选择性高、能耗低、 副产物少。
催化反应机理
了解催化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如何 通过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活化、反 应和脱附等步骤转化为产物。
对设计的催化反应流程进行技术经济评估 ,确保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可行性和经济效 益。
工业催化设备及其选型
确定设备参数
根据工艺要求和设备类型,确定设备的主 体尺寸、材质、压力、温度等参数,以确
保设备的性能和安全性。
A 确定设备类型
根据催化反应的类型和规模,选择 适合的工业催化设备,如固定床反 应器、流化床反应器、搅拌釜等。
工业催化实验方法与操作规程
实验方法选择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 的实验方法和操作规程,确保实 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操作流程
按照实验步骤和要求进行操作, 注意实验细节和注意事项,避免 实验误差和安全事故。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解 释,得出实验结论,为实际工业 生产提供指导和参考。
提高工业催化效率的途径与方法
优化催化剂设计
通过改进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提高其活性和选 择性,从而提高催化效率。
强化反应条件
优化反应温度、压力、浓度等条件,以降低能耗 和提高产物收率。
过程集成与优化
通过集成和优化催化反应过程,实现能源的高效 利用和废物的减量化。
THANKS
感谢观看
工业催化原理第三章第二讲
• 均相催化与多相催化:随着化学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的发展,人们开始研究均 相催化和多相催化。均相催化通常使用金属盐等液态催化剂,而多相催化则使 用固体催化剂。
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应总量的物质,它通过降低反应的 活化能来实现反应速率的提升。
工业催化可以应用于各种化学反应,包括合成、分解、异构化、氧化还原等,是实 现工业生产高效、环保的重要手段。
工业催化的反应机制
01
工业催化的反应机制主要涉及表面催化反应和体相催化反应两种类型。
02
表面催化反应是指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吸附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物再 从催化剂表面解吸的过程。
04
催化剂的活性组分是铜锌铝氧化物,载体为氧化铝。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是将铜锌铝氧化物与载体混合,经 过干燥、烧结、破碎等工序制成。
乙烯工业生产的工业催化过程
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可用于生产聚乙烯、环氧乙烷 等。工业上生产乙烯主要采用
石脑油裂解技术。
乙烯工业生产的工业催化过程通 常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反应温度 为750-850℃,反应压力为2.5-
选择性评价
通过比较催化剂在不同反应条件下产物的选 择性,评估其选择性。
稳定性评价
通过长时间运行实验,观察催化剂在多次使 用过程中的性能变化,评估其稳定性。
经济性评价
综合考虑催化剂的制备成本、使用寿命以及 回收再利用等因素,评估其经济性。
04 工业催化反应动力学
工业催化反应速率方程
01
反应速率方程是描述反应速率 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式,通常 表示为速率常数与浓度的幂次 方之积。
工业催化课知识点总结
工业催化课知识点总结一、催化的原理和概念1. 催化的定义:催化是指在化学反应中,通过添加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的过程。
催化剂通常不参与反应的终点物质,也不改变反应的平衡位置。
2. 催化的原理:催化是通过改变反应的过渡态的能量,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速率。
催化剂通过提供新的反应通道或减少反应物的间障,来促进反应的进行。
3. 催化剂的作用:催化剂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促进反应的进行,包括提供新的反应途径、减少反应物的能量障碍、提供反应物的正确导向等。
4. 催化剂的分类:根据催化剂的物理状态和作用方式,可以将催化剂分为固体催化剂、液态催化剂和气体催化剂。
根据其作用方式,可以将催化剂分为酸性催化剂、碱性催化剂、还原型催化剂等。
5. 催化反应的动力学:催化反应的速率通常可以用速率常数和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来描述,催化剂的作用可以通过改变速率常数来影响反应速率。
二、催化剂的特性和性能1. 催化剂的活性:催化剂的活性指的是其促进反应进行的能力,通常可以用反应速率来表征。
2. 催化剂的选择性:催化剂的选择性指的是其对不同反应产物的选择作用,通常可以通过理化方法和理论研究来实现。
3. 催化剂的稳定性:催化剂的稳定性指的是其在反应条件下不发生明显变化的能力,通常可以通过催化剂的结构和成分来实现。
4. 催化剂的表面特性:催化剂的表面特性对其活性和选择性有明显影响,包括表面能、表面结构、氧化还原性等。
5. 催化剂的再生性:催化剂通常需要经过多次使用,其再生性能对催化剂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有重要影响。
三、工业催化过程1. 工业催化的应用范围:工业催化广泛应用于石油加工、化工生产、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其应用范围涉及烃类转化、氧化还原反应、氢化反应等。
2. 石油催化裂化:石油催化裂化是石油加工中最重要的催化技术之一,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将重质石油馏分转化为轻质产品和高附加值产物。
3.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也是工业催化中的重要应用之一,包括氧化脱氢、脱氧、氧化脱硫等。
生物酶催化反应的分子机制和工业应用研究
生物酶催化反应的分子机制和工业应用研究生物酶是一种能够催化生物化学反应的分子。
它们在细胞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细胞代谢和生物体生长发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物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涉及到了分子机制和工业应用方面。
一、生物酶的分子机制1. 酶的结构酶分子通常由蛋白质分子构成,在各种化合物中催化特定的反应。
生物体内有许多不同种类的酶,每种酶都由不同的氨基酸序列组成。
酶的结构数层次分别是: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以及部分酶还具有四级结构。
酶的催化活性不仅受到酶本身的分子结构影响,也受到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和其他宿主蛋白等因素的影响。
可预见,这复杂的分子结构有多难研究。
2. 酶的催化机理酶的催化机理包含丰富的生化反应,在若干步中,酶的催化活性产生的剪切力、诱变和蛋白质构型变化,以及酶与底物之间分子间相互作用等等,均具有重要的影响。
酶通过催化反应能够加速生物体代谢过程中所需要的化学反应速度,同时也能够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即反应的活化能。
这些反应机理涉及到酶和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酶催化反应的中间体所发生的反应等等。
在大多数生物酶的催化活性中,主要是通过酶与底物之间形成的化学键,从而获得其催化活性。
其中至关重要的是酶表面和底物之间的互补性。
不同的酶形成不同的底物-酶复合体,从而参与不同化学反应的催化活动。
二、工业应用1. 应用范围生物酶的工业应用已经非常广泛。
生物制剂方面,生物酶被广泛应用于粮食、饮料、发酵等行业中。
食品制造中也有广泛应用:正如酵素制剂在面包工业中的应用一样,基于底物的酶基型面团能提高样品体积、结构稳定性和口感等特性。
另外,生物酶在医药、环保等方面也有着很广泛的应用。
2. 应用优势与化学催化剂相比,生物酶具有许多优点,如高效率,选择性强、能耗小、环境友好等。
高效率是因为生物酶具备了高催化效率、机理丰富和选择性高等特点;而这些特点和化学催化剂相比,则有更少的副反应、更少产生毒性化学物质等好处。
工业催化--第八章 工业催化剂制备原理
第八章 工业催化剂制备原理
催化剂制造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 基体的生产
基体是已具备了催化剂所必要的组分。 在结构上各组分间的结合关系己具备了催化剂所需的物
– 异形混晶晶格通常完整,当沉淀与溶液一起放置陈化后,可以 除去。
机械包藏指被吸附的杂质机械地嵌入沉淀之中。
– 这种现象的发生也是由于沉淀剂加入快的缘故。 – 在陈化后,这种包藏的杂质也可除去。
将催化剂所需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分同时沉 淀,可以一次同时获得几个活性组分,且分布 较为均匀,称为共沉淀法。
– 为了避免各个组分的分步沉淀,各金属盐的浓度、 沉淀剂的浓度、介质的pH值以及其他条件必须同 时满足各个组分一起沉淀的要求。沉淀方法有:
借助沉淀反应,用沉淀剂将可溶性的催化剂组 分转化为难溶化合物;
再经分离、洗涤、干燥、焙烧、成型等工序制 成成品催化剂。
沉淀法制备催化剂比较复杂,影响催化剂效能 的因素较多,主要有:
– 沉淀温度 – 沉淀速度 – 搅拌方式与程度 – 老化作用 – 洗涤方式与程度 – 干燥速率 – 焙烧条件等。
– 先将硅酸钠溶液(密度为1.3g/cm3)放入混和器, – 再将20%的硝酸钠溶液(密度为1.2g/cm3)慢慢倒至
硅酸钠溶液之上,
– 最后将含有硝酸镍和硝酸的溶液(密度为1.1g/cm3) 慢慢倒于硝酸钠溶独之上。
– 立即开动搅拌机,使其成为超饱和溶液。
– 放置数分钟至几小时,便能形成超均匀的水凝胶式 胶冻。
纯度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