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油脂的提取精炼与加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⑴ 一次压榨制油工艺: 油料→预处理→蒸炒→压榨→毛油过滤→毛清油
⑵ 预榨浸出取油工艺:
油料→预处理→蒸炒→预榨→毛油过滤→毛清油 ↓
预榨饼→冷却破碎→浸出→毛油
↓ 饼粕
3.3 浸出法制油
浸出法制油,又称萃取法制油,是应用萃取的 原理,选择某种能够溶解油脂的有机溶剂,通过对 油料的浸泡或喷淋,使油料中油脂被提取出来的一 种制油方法。
优点
设备简单,耗电小, 投资少,操作容易。
缺点
设备效率低 加工成本高 渣粕含水量多
3.4.1 小磨香油的制取工艺
芝麻→筛选→漂洗→炒料→扬烟→吹净→磨籽
→兑浆搅油→震荡分油→小磨香油成品
4 植物油脂的精炼
由压榨法,浸出法和水代法制取的植物油脂都称为毛油。 去除毛油中各种杂质的过程,称为油脂的精炼。
3.3.4 影响浸出工艺效果的因素
⑴ 料胚和预榨饼的性质。 ⑵ 浸出温度、时间和料层高度。 ⑶ 混合油浓度。 ⑷ 滴干时间和湿粕含溶剂量。 ⑸ 溶剂的温度和溶剂比。 ⑹ 溶剂和混合油的流动情况。
3.4 水代法制油
原理
利用油料中非油物 质对油与水的亲和力 不同,以及油及水之 间的比重不同,而将 油水分离出来。
3.3.1 浸出法制油分类
按取油次数分 一次浸出法 预榨浸出法
按混合方式分 浸泡式 喷淋式 混合式
3.3.2 浸出法制油的特性
⑴ 出油率高,残油率低 ⑵ 粕的质量好 ⑶ 加工成本低 ⑷ 劳动强度低
3.3.3 浸出溶剂的要求
⑴ 对油脂有较强的溶解能力。 ⑵ 容易气化,又容易冷凝回收。 ⑶ 具有较强的化学稳定性 ⑷ 在水中的溶解度小 ⑸ 安全无毒、不易燃烧、不易爆炸。 ⑹ 来源广泛。
3 植物油脂的提取
压榨法: 使用压力将油料的细胞壁压破而挤 出油脂的方法。
溶剂浸出法:利用酒精、轻汽油、己烷等作 为溶剂,溶解抽出油脂的方法。
水代法: 用热水将油料细胞内的油脂提取出 来的一种方法。
3.1 油料的预处理
在取油以前所做的工作统称为预处理。 根据取油方法的不同,预处理流程可分为:
一次压榨流程 预榨—浸出流程 直接浸出流程
4.1 毛油中杂质的种类
甘油三酯
机械杂质
微量杂质
毛油
水分
胶溶性 杂质
脂溶性 杂质
4.1.1 机械杂质
杂质类型
去除方法
泥沙 纤维 草屑 其他固态杂质
对油脂品质的影响
沉降法 过滤法 离心分离法
外观浑浊 均匀度降低
4.1.2 水分
对油脂品质的影响
⑴ 加深油脂颜色 ⑵ 产生异味 ⑶ 促进酸败 ⑷ 降低油脂品质 ⑸ 降低使用价值 ⑹ 不利于Baidu Nhomakorabea全储存
⑴ 油料籽粒的形态结构的作用
★ 鉴别油料种类 ★ 评价油料品质 ★ 选择油脂制取工艺与设备。
⑵ 油脂的存在形式
★ 油粒和油体原生质体形式 ★ 呈不连续颗粒状 ★ 与颗粒蛋白体一起无规则地分散在细胞内。
1.2 油料的物理性质
⑴ 热容量和热导率 热容量:使1kg油料温度升高1℃所需要的热量。 热导率: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油料表面积的热量。
3.1.1 一次压榨预处理流程
油料的清理
剥壳、去皮与仁、壳的分离
烘干
成型
蒸炒
压坯
软化
破碎
⑴ 油料的清理
方
法
筛 选
去除不含油杂质,减少油份损失
风
目 清除异味和带色杂质
选
的 提高油的品质和饼粕的使用价值
磁
减轻设备的损坏
选
水 洗 等
⑵ 剥壳、去皮与仁、壳分离
提高出油率 目 提高油分质量,减少蜡质含量 的 提高制油设备的处理能力
目的
改变油料颗粒 的
硬度和脆性
增加可塑性。
⑹ 轧胚
含义
借助于机械的挤 压力,将油料颗粒轧 成片状料胚的过程。
目的
使油料细胞得到尽 可能的破坏,以及形 成一定的外部结构, 为蒸炒提供最适宜的 料胚。
⑺ 蒸炒
目的
凝聚油脂 调整结构 改善油的品质
方法
润湿蒸炒 高水分蒸炒
3.2 压榨法制油
借助于机械外力的作用,使分布于料胚 内外表面的油脂受挤压力摆脱料胚的吸 附力,从榨料中挤压出来的过程。
利于皮壳进行综合加工利用
方法
撞摩 击擦 法搓 、碾 挤法 压、 法剪
切 法 、
⑶ 油料的烘干 目的 调节油料的水分和温度 方法 日晒、室内自然通风、热力干燥
⑷ 油料的破碎
目 的 改变油料的粒度,使其适宜轧胚工艺要 求 要 求 不出油、不成团、粉末度小、粒度均匀
方法
辊式破碎
⑸ 油料的软化
含义
对经过破碎的油料调 节适当的水分和温度, 使油料变软,并具有良 好的可塑性,便于轧成 薄片的工序。
分为间歇式和连续式。
压榨法取油的优缺点
优点:
工艺简单 配套设备少 对油料品种适应性强 油品质量好,色浅味 正
缺点:
出油率低 动力消耗大
3.2.1 压榨法取油理论
压力大小
压力
排油动力
压力递增量
排
粘度
油
三 要
物料含水量、温度(可塑性)
素 饼的成形
排渣、排油量
物料存在环境(封闭)
3.2.2 压榨法制油工艺流程
第三章 植物油脂的提取、精炼与加工
什么是油脂?油和脂有什么区别?
油脂是由化学成分为甘油三酯的化合物 组成的混合物。
常温下呈固态的甘油三酯混合物称为脂。 常温下呈液态的甘油三酯混合物称为油。
1 油料
含油量达10% 以上,具有制
油价值的种子 和果实。
油料
草本油料 木本油料 副产物加工油料 野生油料
1.1 主要油料的形态结构
⑵ 吸湿性和呼吸性 油料吸附和解吸水分的性能称为吸湿性。 油料对水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油料呼吸时会产生大量的水分和热量。
2 植物油脂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
2.1 植物油脂的主要化学成分
油脂
甘
脂
类
酚
油
肪
酯
酸
脂
类 化
类
类
类
合
物
三 单饱 不磷甾蜡
甘 酯
、和 双脂
饱 和
脂
醇
类 甘肪 脂
油酸 肪
酯
酸
粘
色
维
蛋
素
生
白
素
类叶 胡绿 萝素 卜 素
2.2 植物油脂的理化性质
⑴ 酸价:中和1g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要的 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⑵ 皂化价:皂化1g油脂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⑶ 碘价:每100g油脂所能吸收碘的克数。
⑷ 酯价:脂肪酸与油脂结合的数量称为酯价, 是油脂的皂化价与酸价的差值。
⑸ 酸败:油脂在贮藏期间发生以氧化为主的 各种反应,是油脂外观劣变的现象。
去 除 方 法 常 压 或 减 压 加 热 法
4.1.3 胶溶性杂质
杂质类型
磷脂 蛋白质 糖类 树脂 粘液物
对品质的影响
油色变深暗、浑浊 遇热焦化发苦 吸收水分促使酸败 影响品质和利用
去除方法
水化 酸炼 碱炼
4.1.4 脂溶性杂质
主要是游离脂肪酸、色素、甾醇、 生育酚、烃类、蜡等。
⑵ 预榨浸出取油工艺:
油料→预处理→蒸炒→预榨→毛油过滤→毛清油 ↓
预榨饼→冷却破碎→浸出→毛油
↓ 饼粕
3.3 浸出法制油
浸出法制油,又称萃取法制油,是应用萃取的 原理,选择某种能够溶解油脂的有机溶剂,通过对 油料的浸泡或喷淋,使油料中油脂被提取出来的一 种制油方法。
优点
设备简单,耗电小, 投资少,操作容易。
缺点
设备效率低 加工成本高 渣粕含水量多
3.4.1 小磨香油的制取工艺
芝麻→筛选→漂洗→炒料→扬烟→吹净→磨籽
→兑浆搅油→震荡分油→小磨香油成品
4 植物油脂的精炼
由压榨法,浸出法和水代法制取的植物油脂都称为毛油。 去除毛油中各种杂质的过程,称为油脂的精炼。
3.3.4 影响浸出工艺效果的因素
⑴ 料胚和预榨饼的性质。 ⑵ 浸出温度、时间和料层高度。 ⑶ 混合油浓度。 ⑷ 滴干时间和湿粕含溶剂量。 ⑸ 溶剂的温度和溶剂比。 ⑹ 溶剂和混合油的流动情况。
3.4 水代法制油
原理
利用油料中非油物 质对油与水的亲和力 不同,以及油及水之 间的比重不同,而将 油水分离出来。
3.3.1 浸出法制油分类
按取油次数分 一次浸出法 预榨浸出法
按混合方式分 浸泡式 喷淋式 混合式
3.3.2 浸出法制油的特性
⑴ 出油率高,残油率低 ⑵ 粕的质量好 ⑶ 加工成本低 ⑷ 劳动强度低
3.3.3 浸出溶剂的要求
⑴ 对油脂有较强的溶解能力。 ⑵ 容易气化,又容易冷凝回收。 ⑶ 具有较强的化学稳定性 ⑷ 在水中的溶解度小 ⑸ 安全无毒、不易燃烧、不易爆炸。 ⑹ 来源广泛。
3 植物油脂的提取
压榨法: 使用压力将油料的细胞壁压破而挤 出油脂的方法。
溶剂浸出法:利用酒精、轻汽油、己烷等作 为溶剂,溶解抽出油脂的方法。
水代法: 用热水将油料细胞内的油脂提取出 来的一种方法。
3.1 油料的预处理
在取油以前所做的工作统称为预处理。 根据取油方法的不同,预处理流程可分为:
一次压榨流程 预榨—浸出流程 直接浸出流程
4.1 毛油中杂质的种类
甘油三酯
机械杂质
微量杂质
毛油
水分
胶溶性 杂质
脂溶性 杂质
4.1.1 机械杂质
杂质类型
去除方法
泥沙 纤维 草屑 其他固态杂质
对油脂品质的影响
沉降法 过滤法 离心分离法
外观浑浊 均匀度降低
4.1.2 水分
对油脂品质的影响
⑴ 加深油脂颜色 ⑵ 产生异味 ⑶ 促进酸败 ⑷ 降低油脂品质 ⑸ 降低使用价值 ⑹ 不利于Baidu Nhomakorabea全储存
⑴ 油料籽粒的形态结构的作用
★ 鉴别油料种类 ★ 评价油料品质 ★ 选择油脂制取工艺与设备。
⑵ 油脂的存在形式
★ 油粒和油体原生质体形式 ★ 呈不连续颗粒状 ★ 与颗粒蛋白体一起无规则地分散在细胞内。
1.2 油料的物理性质
⑴ 热容量和热导率 热容量:使1kg油料温度升高1℃所需要的热量。 热导率: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油料表面积的热量。
3.1.1 一次压榨预处理流程
油料的清理
剥壳、去皮与仁、壳的分离
烘干
成型
蒸炒
压坯
软化
破碎
⑴ 油料的清理
方
法
筛 选
去除不含油杂质,减少油份损失
风
目 清除异味和带色杂质
选
的 提高油的品质和饼粕的使用价值
磁
减轻设备的损坏
选
水 洗 等
⑵ 剥壳、去皮与仁、壳分离
提高出油率 目 提高油分质量,减少蜡质含量 的 提高制油设备的处理能力
目的
改变油料颗粒 的
硬度和脆性
增加可塑性。
⑹ 轧胚
含义
借助于机械的挤 压力,将油料颗粒轧 成片状料胚的过程。
目的
使油料细胞得到尽 可能的破坏,以及形 成一定的外部结构, 为蒸炒提供最适宜的 料胚。
⑺ 蒸炒
目的
凝聚油脂 调整结构 改善油的品质
方法
润湿蒸炒 高水分蒸炒
3.2 压榨法制油
借助于机械外力的作用,使分布于料胚 内外表面的油脂受挤压力摆脱料胚的吸 附力,从榨料中挤压出来的过程。
利于皮壳进行综合加工利用
方法
撞摩 击擦 法搓 、碾 挤法 压、 法剪
切 法 、
⑶ 油料的烘干 目的 调节油料的水分和温度 方法 日晒、室内自然通风、热力干燥
⑷ 油料的破碎
目 的 改变油料的粒度,使其适宜轧胚工艺要 求 要 求 不出油、不成团、粉末度小、粒度均匀
方法
辊式破碎
⑸ 油料的软化
含义
对经过破碎的油料调 节适当的水分和温度, 使油料变软,并具有良 好的可塑性,便于轧成 薄片的工序。
分为间歇式和连续式。
压榨法取油的优缺点
优点:
工艺简单 配套设备少 对油料品种适应性强 油品质量好,色浅味 正
缺点:
出油率低 动力消耗大
3.2.1 压榨法取油理论
压力大小
压力
排油动力
压力递增量
排
粘度
油
三 要
物料含水量、温度(可塑性)
素 饼的成形
排渣、排油量
物料存在环境(封闭)
3.2.2 压榨法制油工艺流程
第三章 植物油脂的提取、精炼与加工
什么是油脂?油和脂有什么区别?
油脂是由化学成分为甘油三酯的化合物 组成的混合物。
常温下呈固态的甘油三酯混合物称为脂。 常温下呈液态的甘油三酯混合物称为油。
1 油料
含油量达10% 以上,具有制
油价值的种子 和果实。
油料
草本油料 木本油料 副产物加工油料 野生油料
1.1 主要油料的形态结构
⑵ 吸湿性和呼吸性 油料吸附和解吸水分的性能称为吸湿性。 油料对水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油料呼吸时会产生大量的水分和热量。
2 植物油脂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
2.1 植物油脂的主要化学成分
油脂
甘
脂
类
酚
油
肪
酯
酸
脂
类 化
类
类
类
合
物
三 单饱 不磷甾蜡
甘 酯
、和 双脂
饱 和
脂
醇
类 甘肪 脂
油酸 肪
酯
酸
粘
色
维
蛋
素
生
白
素
类叶 胡绿 萝素 卜 素
2.2 植物油脂的理化性质
⑴ 酸价:中和1g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要的 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⑵ 皂化价:皂化1g油脂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⑶ 碘价:每100g油脂所能吸收碘的克数。
⑷ 酯价:脂肪酸与油脂结合的数量称为酯价, 是油脂的皂化价与酸价的差值。
⑸ 酸败:油脂在贮藏期间发生以氧化为主的 各种反应,是油脂外观劣变的现象。
去 除 方 法 常 压 或 减 压 加 热 法
4.1.3 胶溶性杂质
杂质类型
磷脂 蛋白质 糖类 树脂 粘液物
对品质的影响
油色变深暗、浑浊 遇热焦化发苦 吸收水分促使酸败 影响品质和利用
去除方法
水化 酸炼 碱炼
4.1.4 脂溶性杂质
主要是游离脂肪酸、色素、甾醇、 生育酚、烃类、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