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常用的脱水药物及用法

合集下载

依达拉奉注射液使用说明书

依达拉奉注射液使用说明书

依达拉奉注射液使用说明书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使用说明书【药品名称】通用名称:依达拉奉注射液汉语拼音:Yidalafeng Zhusheye【成份】依达拉奉。

化学名称: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

【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

【适应症】急性脑梗塞和脑水肿,改善中风后神经系统功能,减轻症状,增强活动能力。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每天早晚静脉滴注各1次,每次30mg。

【不良反应】静脉滴注本品后一般耐受性良好,常见副作用为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失眠、皮疹等现象,一般发生率较低。

【注意事项】对本品过敏者及有严重并发症者禁用。

孕妇及哺辱期妇女禁用。

(1)应在脑梗塞后48h内静脉滴注本品。

(2)将本品与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混匀后静脉滴注,避免漏于血管外。

(3)孕妇及哺辱期妇女禁用本品。

(4)儿童患者使用本品的安全性尚未确立,儿童慎用。

【老年用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肝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血浆最大药物浓度较正常人略高,但其使用时无需调整本品的剂量。

【药物相互作用】本品与其它脑梗塞治疗药如奥扎格雷(OzagrelSodium)、尼唑苯酮(NizofeneFumarate)、华法林等并用时对本品药效无显著影响。

【药理毒理】依达拉奉作为自由基捕获剂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和次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本品还能刺激前列环素的生成,减少炎症介质白三烯的生成。

降低脑动脉栓塞和羟基自由基的浓度。

另外,在心肌缺血模型中,本品同样能降低心肌细胞磷酸激酶的含量,降低心肌坏死面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所造成的损伤有保护作用。

【药代动力学】大鼠静脉滴注本品后,迅速而广泛的分布到脑、肝脏等组织中,在单剂量给药0.2-1.5mg/kg范围内,给药40min血药浓度达到峰值,为222.53-3060.73ng/ml,而后血药浓度迅速降低,其最大血浆药物浓度Cmax与AUC值呈线性增加的关系,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1.0-91.9%,T1/2α为0.15-0.17h,T1/2β为1.45h,本品可通过血脑屏障在脑脊液中药物浓度为血药浓度的60%。

注射用尤瑞克林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注射用尤瑞克林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注射用尤瑞克林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作者:梁婉宁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0年第18期[摘要]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在使用常规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细胞药物,进行传统脱水、降压、降糖、调脂、抗血小板凝聚等基础治疗上加用尤瑞克林注射液,每次将0.15 PNA单位加入10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d,7 d为1个疗程。

结果:所有患者经1~2个疗程治疗后,基本痊愈31例,好转49例,无效3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95.24%。

结论:尤瑞克林作为一种治疗脑梗死的新药,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神经功能修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尤瑞克林;急性脑梗死;安全性[中图分类号] R74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6(c)-062-02尤瑞克林为人尿激肽原酶,是从新鲜人尿中提取精制的一种由238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可选择性地扩张小动脉,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改善缺血组织的供血供氧,改善缺血区半暗带的血流灌注,促进缺血区神经的修复和缩小脑梗死范围[1]。

本院2007年4月~2009年4月应用尤瑞克林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84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4月~2009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其中,男51例,女33例;平均年龄56.8岁;前循环梗死59例,后循环梗死25例;肢体瘫痪66例,意识障碍25例;合并高血压51例,高血脂症39例,冠心病18例,糖尿病13例。

所有入选患者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2],发病时间≤48 h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急性梗死且排除脑出血。

1.2 方法在使用常规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细胞药物,进行传统脱水、降压、降糖、调脂、抗血小板凝聚等基础治疗上加用尤瑞克林注射液,现用现配,每次将0.15 PNA单位加入10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d,7 d为1个疗程,视患者情况分别予以1~3个疗程。

脑卒中患者如何使用依达拉奉

脑卒中患者如何使用依达拉奉

脑卒中患者如何使用依达拉奉依达拉奉是一种脑保护药,可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

临床研究提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初期N-乙酰门冬氨酸含量急剧减少。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给予依达拉奉,可抑制梗死周围局部脑血流量的减少,使发病后第28天脑中N-乙酰门冬氨酸含量明显升高。

依达拉奉可阻止脑水肿和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并缓解所伴随的神经症状,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依达拉奉注射液的用法为一次30毫克,每日2次,加入适量生理盐水中稀释后静脉滴注,30分钟内滴完,1个疗程为14天。

尽可能在发病后24小时内开始给药。

依达拉奉与先锋嗖琳钠、盐酸哌拉西林钠、头抱替安钠等抗生素合用时,有致肾衰竭加重的可能,因此合并用药时需进行多次肾功能检测等观察。

依达拉奉注射液原则上必须用生理盐水稀释(与各种含有糖分的输液混合时,可使依达拉奉的浓度降低)。

依达拉奉注射液不可和高能量输液、氨基酸制剂混合或由同一通道静脉滴注,以免混合后导致依达拉奉的浓度降低。

依达拉奉注射液勿与抗癫痛药地西泮、苯妥英钠等混合,以免产生浑浊。

依达拉奉注射液勿与坎利酸钾混合,以免产生浑浊。

依达拉奉的严重不良反应如下。

①急性肾衰竭:用药过程中进行多次肾功能检测并密切观察,出现肾功能低下表现或少尿等症状时,停止用药并正确处理。

②肝功能异常、黄疸:伴有多项酶的指标上升和黄疸,用药过程中需检测肝功能并密切观察,出现异常情况,停止用药并正确处理。

③血小板减少:有血小板减少表现,用药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出现异常情况,停止给药并正确处理。

④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可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表现,用药过程中定期检测。

出现疑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室表现和临床症状时,停止给药并进行正确处理。

其他不良反应如下。

①过敏症状表现为皮疹、潮红、肿胀、疱疹、瘙痒感。

②红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压积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增多,血小板减少。

脑梗急救中的有效药物和剂量

脑梗急救中的有效药物和剂量

脑梗急救中的有效药物和剂量有效药物和剂量在脑梗急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脑梗急救意味着抢救时间紧迫,所以正确选择和使用药物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在脑梗急救中常用的几种有效药物以及其剂量。

一、普通肝素普通肝素(Heparin)是一种抗凝血剂,常用于脑梗急救中。

其作用是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活化,阻止血栓的形成和扩展。

普通肝素的剂量通常为每日5000~7500单位,通过静脉注射给予。

二、溶栓剂溶栓剂是脑梗急救中常用的药物,其作用是溶解血栓,恢复血流,保护脑细胞。

常用的溶栓剂有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PA)和尿激酶。

剂量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通常根据体重和溶栓药物的种类来决定剂量。

三、阿司匹林阿司匹林(Aspirin)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常用于预防脑梗复发和脑梗急救中。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少血栓形成。

常用的剂量为每天75-325mg,口服给药。

四、硝酸甘油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是一种扩血管药物,常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

硝酸甘油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脑血流。

常用的剂量是0.3~0.6mg,舌下含服。

五、替格瑞洛替格瑞洛(Ticagrelor)是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用于脑梗急救中。

替格瑞洛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阻止血栓的形成。

剂量为每次180mg,首次剂量给予后,每天维持剂量为每次90mg。

六、尼莫地平尼莫地平(Nimodipine)是一种钙拮抗剂,常用于脑梗急救中。

尼莫地平可以通过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流,减少脑损伤。

常用的剂量是每次30mg,口服给药。

以上是脑梗急救中常用的几种有效药物和剂量。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药物和确定剂量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此外,药物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脑梗急救是一项紧急而复杂的工作,正确使用有效药物和剂量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和减轻脑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神经内科常用药物简介

神经内科常用药物简介
1.胞二磷胆碱CDPC:500-1000mg/d 2.神经节甘酯(申捷、翔通):20-40mg/d 3.脑蛋白水解物(韦司平、脑活素)
4.小牛血清去蛋白水解物(奥德金):低分子肽 和核酸
5 三磷酸胞苷二钠(三羧力、瑞智宁) 6 r-氨基丁酸衍生物:
吡拉西坦(脑复康)、茴拉西坦(顺坦)、奥 拉西坦(健朗星)
胃肠道反应、嗜睡或失眠、头晕、头痛、紧张、震颤、 无力、性功能减退,癫痫慎用
2. 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 文法拉辛(怡诺思、博乐欣)75mg-375mg/d ,抑郁伴焦 虑、严重者更好,起效更快1-2w,癫痫、高血压、高眼 压
3.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5羟色胺受体拮抗抑 郁药NaSSA: 米氮平(瑞美隆)15mg/d起,以上无效时首 选,伴焦虑、失眠效果好
四. 改善脑循环药物
1.中药: 银杏叶制剂:舒血宁、杏丁(银杏达
莫)、依康宁、达纳康等 丹参及相关制剂:丹参、丹参酮、参芎 川芎、葛根素、灯盏花素、碟脉灵 2.尼莫同 30mg,tid或尼莫地平 20mg,
tid 3. 尼麦角林10-20mg. Bid, Po
五、促进脑和神经细胞代谢和修 复药(营养神经药物)
4. r-氨基丁酸衍生物: 吡拉西坦、茴拉西坦、奥拉西坦
5.兴奋性氨基酸( N-甲基-D-天冬氨酸 NMDA)拮抗剂 美金刚:5mg,Qd ----10mg,Bid
癫痫、心梗、高血压、心衰、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 用
七、抗癫痫药物
1.丙戊酸钠(德巴金)-全身强直阵挛、阵挛、失神和肌阵挛 2.卡马西平(得理多)-部分性发作和部分性继发全身性 3.苯妥英钠 、磷苯妥英 4. 苯巴比妥(鲁米那) 5.托吡酯(妥泰)200-400mg/d , 25mg/d起、Lennox-Gastaut综

甘露醇规范应用

甘露醇规范应用

甘露醇规范应用1 甘露醇的药理机制和特点及副作用:20%的甘露醇是六碳多元醇,其分子量为163是尿素的三倍,PH值为5-7。

为高渗透压性脱水剂,无毒性,作用稳定。

甘露醇静脉注入机体后,血浆渗透压迅速提高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仅有一小部分(约为总量的3%)在肝脏内转化为糖元,绝大部分(97%)经肾小球迅速滤过,造成高渗透压,阻碍肾小管对水的再吸收;同时它能扩张肾小动脉,增加肾血流量,从而产生利尿作用。

所以甘露醇对机体的血糖干扰不大,对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仍可应用。

由于血浆渗透压迅速提高形成了血-脑脊液间的渗透压差,水分从脑组织及脑脊液中移向血循环,由肾脏排出。

使细胞内外液量减少,从而达到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目的。

甘露醇也可能具有减少脑脊液分泌和增加其再吸收,最终使脑脊液容量减少而降低颅内压。

甘露醇的降颅压作用,不仅是单纯的利尿,而且主要在于造成血液渗透压增高,使脑组织的水分吸入血液,从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一般在静脉注射后20分钟内起作用,2-3小时降压作用达到高峰,可维持4-6小时。

常用剂量为0.25-0.5克/kg.次成人一次用量。

但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甘露醇除了能引起低钾,诱发或加重心衰,血尿、肾功不全、肾功衰竭等。

2 脑出血时甘露醇的作用机制及时机选择:随着CT和MRI的广泛应用,发现血肿进行性扩大者比例较高。

血肿的扩大与血压增高的程度、凝血功能、出血部位以及血肿形态等因素有关。

从血管破裂出血开始直至与血肿内压力平衡,最后破口局部形成血栓而止血,此过程约需2~6小时。

在这段时间内应用甘露醇是危险的。

因为高渗的甘露醇会逸漏至血肿内,血肿内渗透压随之增高,加剧血肿扩大,并可能酿成恶果。

但不能一概而论,要密切观察颅内压的动态变化,根据具体情况使用。

一旦怀疑有活动性出血,甘露醇的使用应十分谨慎,只要有活动性颅内出血,甘露醇应用就是禁忌。

所以,我国药典和甘露醇药物说明均注明“活动性脑出血禁用”⑴使病灶区脑水肿加重: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有赖于BBB的完整性,甘露醇只能移除正常脑组织内的水分,而对病损的脑组织不仅没有脱水作用,而且由于血脑屏障破坏,甘露醇可通过破裂的血管进入病灶区脑组织内,造成病灶内脑水肿形成速度加快,程度加重。

丹参多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对比

丹参多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对比

丹参多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对比1. 引言1.1 研究背景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脑血管痉挛、栓子或动脉粥样硬化等引起的脑组织血流受阻而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严重时会导致脑组织坏死。

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带来严重影响。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药物、脱水治疗等,但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副作用。

丹参多酚注射液和丁苯酞注射液作为常用的中药注射液,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也具有一定的疗效。

丹参多酚注射液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有助于改善脑组织的血液供应;而丁苯酞注射液则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性质、抗炎、抗氧化等作用,能够减轻脑梗死时的炎症反应和损伤。

本研究旨在探讨丹参多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并探讨不同治疗方案的优缺点,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丹参多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与单独应用丹参多酚注射液或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不同治疗方案的优缺点,为临床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具体目的如下:1. 比较丹参多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与单独使用丹参多酚注射液或丁苯酞注射液在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陷方面的差异,评估联合应用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2. 分析丹参多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的安全性表现,比较联合应用与单药治疗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的区别,为临床用药提供安全保障。

3. 总结不同治疗方案的优缺点,探讨各自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为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案时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旨在为临床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2. 正文2.1 丹参多酚注射液的药理作用1. 抗血栓形成作用:丹参多酚能够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凝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它还能够降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水平,从而减少血小板聚集。

小剂量甘露醇联合布美他尼治疗老年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并发严重脑水肿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小剂量甘露醇联合布美他尼治疗老年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并发严重脑水肿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小剂量甘露醇联合布美他尼治疗老年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并发严重脑水肿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剂量甘露醇联合布美他尼治疗老年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并发严重脑水肿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将2016年5月份——2017年5月份收治的老年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并发严重脑水肿的患者78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甘露醇,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剂量甘露醇联合布美他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9.74%(35/39),较比对照组87.18%(34/39)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2%(5/39),比对照组28.21%(11/39)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老年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并发严重脑水肿采用小剂量甘露醇联合布美他尼治疗的效果与常规小剂量甘露醇治疗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是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治疗安全性相应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剂量甘露醇;布美他尼;老年急性大面积脑梗死;严重脑水肿;安全性老年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并发严重脑水肿如治疗不及时可诱发脑疝造成死亡,所以临床积极有效的脱水,降颅内压,改善水肿情况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

临床脱水剂主要采用甘露醇,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小剂量甘露醇联合布美他尼治疗老年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并发严重脑水肿的效果和安全性,将2016年5月份——2017年5月份收治的老年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并发严重脑水肿的患者78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现将研究资料整理并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将2016年5月份——2017年5月份收治的老年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并发严重脑水肿的患者78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每组39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1。

3讨论脑梗死的发生是由于患者的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大脑动脉等突发急性的闭塞,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造成脑细胞的死亡,出现神经损伤,发生偏瘫、失语、吞咽障碍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甘露醇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

甘露醇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

甘露醇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20%甘露醇是重症监护病房( intensive care unit, ICU)中的常用药物,除人们熟知的脱水降颅压作用外,其在ICU危重病患者救治中发挥着多种功效。

本文总结甘露醇在ICU中的使用情况,提出临床应用中的一些误区、临床应用体会及新进展。

1 甘露醇ICU适应症1·1颅脑创伤在很多医院的急诊科,遇到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的患者,用的第一部液体往往就是甘露醇,目的是脱水降颅压,这其实对部分患者来说是有害无益的。

脑挫裂伤患者的血脑屏障处于破坏和开放状态,血中甘露醇进入该组织间隙,造成局部高渗,导致脑挫裂伤局部水肿加重。

颅内压( ICP)是判断何时使用甘露醇的一个指标, ICP<20 mm Hg(1 mm Hg=0. 133 kPa)的局部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的患者,不应使用甘露醇,当ICP>20 mm Hg,甚至>25 mm Hg,才可以使用[1]。

当无ICP检测时,通过动态CT根据脑池形态、中线移位情况来判断ICP状态。

急性颅脑创伤患者出现脑占位效应甚至脑疝时,应该使用甘露醇。

使用时应间歇快速给药,与速尿、白蛋白联合应用脱水效果更佳。

每次0. 5~1. 0 g/kg体重,间隔时间6~8h。

1·2脑出血以往的观点认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大约为20~30 min,随着血凝块的出现而停止,代写论文而患者症状和体征加重,是由脑水肿引起的颅内压增高所致。

随着影像学的不断发展和CT、MRI技术的广泛应用,动态观察已证实某些脑出血患者出血持续时间约为6~24 h[2],这也已被脑血管造影所证实。

甘露醇造成继续出血的原因可能为:①颅内压降低导致压力止血作用下降[3];②甘露醇使血肿外脑组织脱水,脑组织对血肿支撑力下降,从而使血肿扩大[4];③体积分数为20%的甘露醇为渗透性脱水剂,在静脉注射的早期可使血容量短暂性增加,血压上升,加重活动性脑出血。

甘露醇使用剂量及使用次数

甘露醇使用剂量及使用次数

甘露醇做为常用的脱水剂,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随着对其作用机理的不断深入研究,其临床上的用途越来越多,现就甘露醇在急诊中的应用进展做以综合报道。

1 急诊临床应用1.1 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急性脑血管疾病不论轻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脑水肿。

甘露醇仍是目前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有效药物之一。

1.1.1 急性脑梗死急性脑梗死引起脑损害的主要原因是脑缺血缺氧,在早期先出现细胞性脑水肿,若缺血缺氧时间超过数小时至数日,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和血脑屏障损害,可发生血管源性脑水肿。

脑水肿进一步妨碍脑血流,使局部脑缺血缺氧更趋恶化,局部脑血流量减少,又促使梗死灶扩大及脑水肿加重,引起颅内压增高。

同时,自由基损害也可能是脑梗死核心化学病理环节之一,自由基及其引发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和细胞内钙超载参与缺血神经元的损害,故清除自由基,切断自由基连/链锁反应可能是治疗脑梗死的主要环节.甘露醇作用机制是通过渗透性脱水作用减少脑组织含水量。

用药后使血浆渗透压升高,能把细胞间液中的水分迅速移入血管内,使组织脱水.由于形成了血-脑脊液间的渗透压差,水分从脑组织及脑脊液中移向血循环,由肾脏排出。

使细胞内外液量减少,从而达到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目的。

甘露醇也可能具有减少脑脊液分泌和增加其再吸收,最终使脑脊液容量减少而降低颅内压。

此外,甘露醇还是一种较强的自由基清除剂,能较快清除自由基连锁反应中毒性强、作用广泛的中介基团羟自由基,防止半暗区组织不可逆性损伤而减轻神经功能损害,故近年已将甘露醇作为神经保护剂用于临床[1].定正超[2]等人用甘露醇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268例,通过测定代谢超氧离子自由基的特异酶SOD(超氧化物岐化酶)明显升高及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代谢产物MDA(丙二醛)降低,证实了甘露醇的抗自由基及神经保护功能。

甘露醇的使用时间,一般以7—10d为宜。

使用剂量根据病灶体积、脑水肿程度及颅内压而定。

病灶直径在3cm以上者,每日应给予一定量甘露醇,病灶大,脑水肿严重或伴有高颅压者,给予1—2g/(kg。

甘露醇注射液

甘露醇注射液

甘露醇注射液【药品名称】通用名称:甘露醇注射液英文名称:Mannitol【成份】本品主要成分及其化学名称:D-甘露糖醇。

【适应症】1.组织脱水药。

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

2.降低眼内压。

可有效降低眼内压,应用于其他降眼内压药无效时或眼内手术前准备。

3.渗透性利尿药。

用于鉴别肾前性因素或急性肾功能衰竭引起的少尿。

亦可应用于预防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

4.作为辅助性利尿措施治疗肾病综合症、肝硬化腹水,尤其是当伴有低蛋白血症时。

5.对某些药物逾量或毒物中毒(如巴比妥类药物、锂、水杨酸盐和溴化物等),本药可促进上述物质的排泄,并防止肾毒性。

6.作为冲洗剂,应用于经尿道内作前列腺切除术。

7.术前肠道准备。

【用法用量】1.成人常用量:(1)利尿。

常用量为按体重1~2g/kg,一般用20%溶液250m1静脉滴注,并调整剂量使尿量维持在每小时30~50m1。

(2)治疗脑水肿、颅内高压和青光眼。

按体重0.25~2g/kg,配制为15%~25%浓度于30~60分钟内静脉滴注。

当病人衰弱时,剂量应减小至0.5g/kg。

严密随访肾功能。

(3)鉴别肾前性少尿和肾性少尿。

按体重0.2g/kg,以20%浓度于3~5分钟内静脉滴注,如用药后2~3小时以后每小时尿量仍低于30~50ml,最多再试用一次,如仍无反应则应停药。

已有心功能减退或心力衰竭者慎用或不宜使用。

(4)预防急性肾小管坏死。

先给予12.5~25g,10分钟内静脉滴注,若无特殊情况,再给50g,1小时内静脉滴注,若尿量能维持在每小时50m1以上,则可继续应用5%溶液静滴;若无效则立即停药。

(5)治疗药物、毒物中毒。

50g以20%溶液静滴,调整剂量使尿量维持在每小时100~500ml。

(6)肠道准备。

术前4~8小时,10%溶液1000ml于30分钟内口服完毕。

2.小儿常用量:(1)利尿。

按体重0.25~2g/kg或按体表面积60g/m2,以15%~20%溶液2~6小时内静脉滴注。

脑外伤中甘露醇类脱水剂在的应用

脑外伤中甘露醇类脱水剂在的应用
前言
脑水肿是颅脑外伤后常见的继发性改变, 是引起颅内压增高的主要因素之一,控制 脑水肿的发生与发展是降低重度颅脑损伤 病人颅内压增高的重要措施。采用脱水药 物治疗不仅可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而且还可以改善脑供血,以阻断脑水肿致 病情的恶化,使患者“转危为安”。然而, 如果脱水剂运用不当,也可引起一些不良 反应:如电解质失衡、血肿扩大、肾功能 受损等。
颅内高压患者静注甘露醇降脑压时,剂量以 400mg/kg,输入速率不要超过50mg/(kg•min) 为宜,这样既可达到最佳降压效果,又可防止 脑压反跳。
速度:
20%的甘露醇静滴速度越快(一般要求 20min-30min内),短时间内在血液的浓度 越高,脱水效果越明显,速度与效果呈正
相关,但甘露醇输入的速度越快1.1 高渗性脱水剂:主要通过提高血液渗透压, 使脑组织中的水分向血液内转移,减轻脑水肿, 以降低颅内压。常用的有:20%甘露醇、甘油果 糖、高渗糖水等;
1.2 利尿性脱水剂:通常认为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可致血液浓缩,渗透压增高,使脑组织脱水而降 低颅内压。常用药物有:呋塞米(速尿)、依他 尼酸(利尿酸);
肾功能的影响就越大。有人提出,除抢救 外,一般输液速度以10—15ml/分较为合理, 有试验观察到,0·5g/kg静滴甘露醇时,若 持续时间﹥1小时,无降颅压作用。美国心 脏学会建议,20%的甘露醇—0.5g/kg,Q4h, 疗程≤5天,为了维护渗透压梯度,可同时 辅以速尿10mg,Q4h—Q8h。
除神经根水肿,就是利用这一点。它是通过提高血浆渗透
压,使组织内(如眼、脑、脑脊液,当然包括神经根等)
水分进入血管内,从而减轻组织水肿,降低眼内压、颅内
压和脑脊液容量及其压力,减轻神经根水肿。1g甘露醇可

脱水降颅压药物简介及相互比较

脱水降颅压药物简介及相互比较
七叶皂苷钠主要作用机理是能够促使机体提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和可的松血浆浓度,能促进血管壁增加 PGF2α 的分泌,清除机体内自 由基,从而能够抗炎、抗渗出,提高静脉张力,加快静脉血流,促进淋 巴回流,改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并有保护血管壁的作用。
四、七叶皂苷钠
马丁代尓大药典推荐成人静脉使用七叶皂苷钠最大日剂量应为20mg; 如使用更大剂量则可能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如联合应用其他具有 肾脏毒性的药物也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甘露醇易发生反跳现象的原因:
➢甘露醇的渗透性作用依赖于血脑屏障(BBB)的完整性,当静脉给予 甘露醇后可在 BBB 两侧形成渗透压梯度产生渗透性脱水作用。随着缺 血时间的延长,BBB 被破坏,甘露醇通过 BBB 进入细胞间隙的量增加 并集聚在脑损伤区,而甘露醇在血中被很快廓清,多次使用无聚集作 用。因此,甘露醇连续多次使用后可使损伤脑组织渗透压增加,BBB 两侧渗透压梯度逐步减小,甚至形成逆向渗透压梯度,从而降低脱水 作用甚至发生反跳现象加重脑水肿。
➢ 临床上常用的甘露醇浓度为 20%,通常使用剂量为 125ml-250ml快 速静脉滴注,6—8小时1次,一般情况应用5—7天为宜。颅内压增高 明显或有脑疝形成时,可加大剂量,快速静推,使用时间也可延长。
一、甘露醇
甘露醇不良反应主要有肝肾功能损害、电解质紊乱、心功能衰竭及脑 水肿加重的反跳现象。 ➢甘露醇应用后 90%以上以原形从肾脏排出可加重肾脏的负担,是产生 肾功能损害的主要机制,而其产生的利尿效应可引起电解质紊乱。
七叶皂苷钠: 抗炎、抗渗透、消除肿胀。
一、甘露醇
甘露醇是一种己六醇,作为渗透性脱水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甘露醇的作用机制主要有:
⑴渗透性利尿。 ➢甘露醇是属于大分子物质,进入体内后不被代谢,其20%浓度的渗透 压是正常血浆的 3.66 倍,可在血液中迅速形成高渗,与脑组织形成 渗透压梯度,使脑组织中的水进入血液从而达到脱水的效果。脑组织 中的水进入血液后可使血容量呈一过性增高,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 率过滤增加,具有利尿作用。另一方面,甘露醇是以原形的形式从肾 脏排泄,可提高肾小管渗透压,减少水的重吸收也是导致利尿的重要 原因。甘露醇的脱水利尿作用有利于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药物和处理措施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药物和处理措施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药物和处理措施根据病因,脑梗死可分为5型(TOAS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小动脉闭塞型(SAO)、心源性栓塞型(CE)、其它明确病因型(OC)以及不明原因型(UND)。

而根据发病机制,急性脑梗死主要是由于脑动脉闭塞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脑内神经元、胶质细胞的损伤。

为此,对于脑梗急性期治疗,最根本的目标就是挽救缺血半暗带,避免或减轻原发性脑损伤。

“时间就是大脑”,对于有指正的患者,应力争尽早实施再灌注治疗。

具体治疗和处理措施有:一、一般处理包括吸氧和同期支持、心脏检测、体温控制、血压控制、血糖监测及营养支持等。

其中血压、血糖控制应遵循个体化、慎重、适度的原则。

在脑梗发病24小时内降压一般不应超过原有血压水平的15%,血糖水平建议控制在7.7-10mmol/L,避免引起血压、血糖急剧下降。

二、特异性治疗包括改善脑血液循环(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抗血小板、抗凝、扩容、改善脑循环等方法)、他汀及神经保护等。

1、静脉溶栓是目前最主要的恢复血流措施。

rt-PA和尿激酶是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溶栓药。

现认为有效抢救缺血半暗带组织的时间窗为4.5小时内或6.0小时内。

2、血管内治疗包括血管内机械取栓、动脉溶栓、血管成形术等,在此不赘述。

3、抗血小板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大型试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试验(CAST)和国际卒中试验(IST)]研究了脑卒中后48小时内口服阿司匹林的疗效,结果显示,阿司匹林能显著降低随访期末的死亡或残疾率,减少复发,仅轻度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

CHANCE研究证实早期(发病后24小时内)联合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21天可减少轻型脑卒中(NIHSS≤3)患者90天内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

因此,对于未行的急性期患者应在48小时内之内尽早服用阿司匹林(150-300/d)。

如果发病24小时内,患者NIHSS≤3应尽早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24天以预防卒中的早期复发。

脑梗死的合理用药及药学监护

脑梗死的合理用药及药学监护

• 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选择上,常规使用阿司匹 林作为治疗或预防用药,目前患者双脚趾关节肿 胀、疼痛,且尿酸偏高,详细询问有痛风病史。
• 临床药师分析:阿司匹林可影响尿酸的排泄,也 可诱发痛风,故不建议使用,在经济条件允许的 情况下可以使用氯吡格雷, 临床医生采纳药师的 建议,出院前复查尿酸含量在正常范围内。
5、对症支持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
①呼吸道畅通 ②降压药、降糖药、抗感染药的使用 ③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④心脏损伤 ⑤抗癫痫治疗 ⑥精神、情绪 ⑦水电解质平衡
临床药师作用:
1、通过每天的药学查房,目的是对病人进行用药 教育,主要是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最大程度发 挥治疗方案的作用,并告知病人用药后可能出现的 不良反应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2、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目的,就是发现 潜在的和实际存在的与药物有关的问题,及时解决、 提前预防,更好地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使副作用降 到最低,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2、降颅压及减轻脑水肿治疗 、
脱水药物有:甘露醇、甘油果糖、β-七叶皂苷、 呋塞米、白蛋白 甘露醇与甘油果糖联合 甘露醇起效快,效果明显,而甘油果糖起效慢, 作用温和持久,无反跳,不导致水电解质紊乱 甘油果糖参加三羧酸循环,供给脑组织能量,有 益于梗死周围半暗带灌注的改善及脑组织的保护 和神经功能恢复,其代谢产物为CO2和水,经肾 排泄少,肾脏负担小,因而肾功能不全者亦可应 用。
病 例 1
• • • • • • • 患者,男,53岁,以“头晕4天”入院, 诊断:后循环缺血性脑血管病, 既往史:高血压10余年; 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均正常 生化:尿酸 581 umol/l↑(208-428) 头MRI:双额顶叶皮层下多发缺血灶 治疗原则: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 营养神经、对症支持治疗

依达拉奉临床使用指南

依达拉奉临床使用指南

依达拉奉临床使用指南依达拉奉临床使用指南一、根据2018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依达拉奉是一种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国内外多个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提示依达拉奉能改善急性脑梗死的功能结局并安全,还可改善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患者的早期神经功能。

”和依达拉奉注射液说明书中规定该药品适应症为:急性脑梗死。

二、根据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和该药品说明书,该药品用法用量为:一次30mg,临用前加入适量生理盐水中稀释后静脉滴注,30分钟内滴完。

每日2次,14天为一个疗程。

必须在发病后24小时内开始给药。

三、禁忌1、重度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有致肾功能衰竭加重的可能)。

2、既往对本品有过敏史的患者。

四、注意事项1、轻、中度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慎用(有致肾功能衰竭加重的可能)。

2、肝功能损害患者慎用(有致肝功能损害加重的可能)。

3、心脏疾病患者慎用(有致心脏病加重的可能,或可能伴见肾功能不全)。

4、高龄患者慎用(已有多例死亡病例的报道)。

因有加重急性肾功能不全或肾功能衰竭而致死的病例,因此在本品给药过程中应进行多次肾功能检测,同时在给药结束后继续密切观察,出现肾功能下降的表现或少尿等症状的情况下,立即停止给药,进行适当处理。

尤其是高龄患者,已有多例死亡病例的报告(大部分都在80岁以上),应特别注意。

五、其他用药事宜详见药品说明书。

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一、根据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说明书,该药品适应症为:用于治疗脑血栓、脑栓塞、脑痉挛等急慢性脑血管疾病,以及颅脑外伤及脑外伤及脑血管疾病(脑供血不全、脑梗塞)所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等后遗症;闭塞综合症、动脉硬化、血栓性静脉炎、毛细血管出血以及血管通透性升高引起的水肿。

二、根据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说明书,该药品用法用量为:肌内注射。

一次2-4ml,一日2次。

静脉滴注,一次4-10ml,一日一次,稀释于250-500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使用。

神经内科常用药物

神经内科常用药物

• 四、抗凝及溶栓药物 • 低分子肝素钙(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Calcium) • 【药理作用】:1ml低分子肝素相当于9500IU抗凝血因子 Xa。有很高的抗凝血因子Xa和较低的抗凝血因子Ⅱa或抗 凝血酶活性。不延长出血时间。在预防剂量,不显著改变 APTT。 • 【用途】: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或血栓形成。 • 【用法】:预防血栓形成0.4ml Qd。 • 【注意事项】:一般不适宜在下列情况中使用本药:严重 的肾功能损害、出血性脑血管意外、未控制的高血压。
• • • • • • • • • • • • • • • •
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1. 阿司匹林(Aspirin) 【药理作用】:使血小板的环氧合酶(即前列腺素合成酶)乙酰化,从而减少血栓素A2(TXA2)的生成,对TXA2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产生不可逆的抑制作用。 【用途】:预防大脑一过性的血流减少(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已出现早期症状(如面部或手臂肌肉一过性 瘫痪或一过性失明)后预防脑梗塞。 【用法】:宜在饭后用温水送服,不可空腹服用。本品为肠溶片,必须整片吞服。100mg Qd。 【注意事项】:常见的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如腹痛和胃肠道轻微出血,偶尔出现恶心、呕吐和腹泻。胃出血和胃 溃疡以及主要在哮喘患者出现的过敏反应(呼吸困难和皮肤反应)极少见。 2. 氯吡格雷(Clopidogrel) 【用途】:缺血性卒中患者(从7天到<6个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用法】:75 mg Qd,与或不与食物同服。 【注意事项】:术前停用氯吡格雷7天以上。急性缺血性卒中(7天之内)患者不推荐使用氯吡格雷。禁忌:严重的 肝脏损害。 3.奥扎格雷注射液: 【适应症】: 适用于治疗急性血栓性脑梗死和脑梗死所伴随的运动障碍。 【药理毒理】: 本品为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能抑制TXA2生成,因而具有抗血小板聚积和扩张血管作用。动物实 验表现,静脉给药能降低血浆TXB2水平,Keto-PGF12/TXB2比值下降,对不同诱导剂所致血小板聚集均有抑制作 用,对大鼠中脑动脉引起的脑梗塞有预防作用。 【用法用量】: 成人一次40~80mg,一天1~2次,溶于500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中,连续静脉滴注,1~2周 为一疗程。另外根据年龄症状适当增减用量。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和过敏反应,如恶心、呕吐、荨麻疹、皮疹等,但程度都较轻,经适当处理后得到缓解。 少数可出现GPT、BUN升高,颅内、消化道、皮下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等。 【禁忌症】:下列情况者禁用:1、出血性脑梗死,或大面积脑梗死深昏迷者。2、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 如严重心律不齐、心肌梗死者。3、有血液病或有出血倾向者。 4、严重高血压,收缩压超过26.6kpa以上(即200 毫米汞柱以上)。5、对本品过敏者。

脱水药

脱水药

2.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
(1)改善急性肾衰早期的血流动力 学变化,血管扩张,肾血流↑,肾实 质缺 (3)甘露醇能在肾小管液中发生渗 透效应,阻止水分再吸收,维持足 够的尿流量,稀释肾小管内有害物 质,从而保护肾小管,使其免于坏 死。
【不良反应】
注射过快时可引起一过性头痛、眩 晕和视力模糊。
3.清除自由基 脑细胞缺氧时,产生大量自由基,
引起脑细胞膜损伤。故对防治脑细 胞缺氧引起的脑水肿有效。
【临床应用】
1.脑水肿及青光眼
该药不易进入脑组织或眼前房等有屏障的 特殊组织,静脉滴入甘露醇的高渗溶液使 这些组织特别容易脱水,
(1)对多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如脑瘤、 颅脑外伤外缺氧等情况时)是首选药。
药物联合应用
长期大量的使用可引起心、肾功能的损害。 甘露醇在体内经肾小球滤过, 不被肾小管重 吸收, 长期大剂量的使用会造成肾小管的损 伤导致血尿, 特别是年老体弱及肾功能不全 的患者。对这些患者可给甘露醇125ml与速 尿20~40mg静脉推注, 隔4h交替使用, 即 可达到脱水降颅压作用,亦可减轻对肾脏的损 害。另外甘露醇内加地塞米松10~20mg,可 降低脑水肿, 保护脑细胞, 防止停用脱水剂 后的“反跳现象”。
疗效
一般用药20min后显效, 2~3h后颅内压降 低43%~60%, 持续6h , 无反跳、回升现 象, 同时可清除脑水肿后产生的大量自由 基, 减少自由基对神经元的损害。微循环 阻力降低,供氧增加。
甘露醇在治疗脑血管病中的重要作用是: 脱水以减轻脑水肿, 降低颅内压; 清除
脑水肿后产生的大量自由基以减轻脑水 肿对神经元的损害; 降低血液粘稠度。
甘露醇
甘露醇(mannitol)为一已六醇 结构,临床用其20%的高渗溶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甘露醇
1、作用机制:
甘露醇是单糖,分子量为182,在体内不被代谢,为广泛应用的渗透性脱水剂。

其作用机制首先是组织的脱水作用,在血管壁完整的情况下,通过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导致脑组织内细胞外液、脑脊液等水分进入血管内。

其次是利尿作用,通过增加血容量,促进前列腺素1分泌,从而扩张肾血管,提高肾小球滤过率。

另外由于甘露醇在肾小管重吸收率低,故可提高肾小管内液渗透浓度,主要减少远端肾小管对水、钠离子和其他溶质等的重吸收,从而将过多水分排出体外。

尚有人指出甘露醇能使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水孔蛋白(利于水分通过)表达上调,从而减轻脑水肿。

Winkler认为甘露醇降低颅内压的机制是通过渗透性脱水,暂时性的血容量增加使脑血流量增加,血液稀释及血粘稠度下降,提高红细胞的变形性,从而促进了组织水平的氧转运,最终使脑动脉反射性收缩,从而减少了脑血容量,使颅内压下降。

此外,甘露醇也可由于减少脑脊液的分泌和增加其再吸收,使脑脊液容量减少而减低颅内压。

2、使用剂量:
甘露醇的临床常用剂量为:0.3—1g/kg,125ml=25g ,250ml=50g,浓度为20%,于30-40min静滴完,进入血管后10-20min开始起作用,半衰期为71.15-27.02min,2-3h降颅压效果最强,可维持
作用4-6h,大部分4h左右经肾脏排出,故临床上间隔4-6h用药一次。

甘露醇用量不宜过大,一般100-200g/d,不超过300g/d,65岁以上者不宜超过150g/d;甘露醇的最低有效剂量每次0.3-0.5g/kg,最佳有效剂量为1.0/kg,每次总量不宜超过60g,每日总量不宜超过300g。

所以甘露醇治疗脑水肿的用量很关键,用量过少起不到脱水降颅压的作用,剂量过大又会产生不良反应,其量效关系非常明确。

3、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甘露醇最常见不良反应为电解质紊乱,其他尚有排尿困难、血栓性静脉炎、过敏反应、甘露醇肾病等。

其中甘露醇肾病常于大剂量快速静脉滴注时发生,往往会引起急性肾衰。

轻者早期可应用血管扩张剂或利尿剂,病情严重者应透析治疗。

其早期诊断依据:注意尿量:用药开始即记录24小时尿量、尿的颜色、尿常规变化;神志改变、躁动不安或嗜睡、失眠;
每日或隔日测尿素氮、血肌酐、肌酐清除率、电解质、血气分析、肾损害易出现低钠血症、高钾血症;
监测血渗透压,文献报道血渗透压>310mmol/L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350mmol/L易出现细胞内脱水和肾功能衰竭,>375mmol/L 易出现细胞代谢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甚至死亡。

出现血尿时,需要特别关注!
防治措施:
甘露醇用量不宜过大,一般100-200g/d,不超过300g/d,65岁以上者不宜超过150g/d;
原有肾脏病者,慎用或禁用甘露醇;
疾病早期应补足液体量,因此时病人多有恶性、呕吐,吞咽困难或昏迷,易造成血容量不足,加大甘露醇的渗透浓度导致肾小管坏死;
输甘露醇速度以10-15ml/min为宜;
用甘露醇时禁用或慎用其他肾毒性药物;
一旦发现肾功能不好,立即停药,改用甘油果糖及其它利尿剂;如尿素氮、血肌酐迅速上升或成倍上升,尽早应用肾脏保护剂,必要时透析治疗;
出血量>30ml,尽早性外科治疗,防止应用大量甘露醇致肾损害。

甘露醇致急性肾功能衰竭,通常是功能性的、可逆性的,关键在于尽快降低血浆甘露醇的浓度,可使肾功能迅速恢复。

为预防对肾脏的影响,建议:
应用甘露醇125ml 2-4次/天(酌情应用);
甘露醇和速尿交替使用;
必要时使用甘油果糖等替代药品;
但对于急性重症病人讲者认为甘露醇的应用不应太保守。

4、甘露醇的使用剂量
虽然甘露醇的脱水作用强,是临床最常使用的脱水药物,但目前对使用甘露醇的剂量、次数级疗程等仍无统一意见,甚至存在较
大争议。

国外有研究发现,用20%甘露醇125ml和250ml的作用一样,但前者的不良反应更小;另外也有报道多次应用甘露醇反而能使脑水肿加重,说明20%甘露醇250ml连用数日的“经典”用法是不合理的。

一般情况下,颅内压较轻或者控制较好者用药剂量相应减少,取有效量至最佳有效量之间即可;对于严重颅内高压,甚至脑疝抢救时,即使最佳有效剂量也往往不够理想,此时就应以抢救生命为主,须短期快速静脉注射甘露醇250ml甚至500ml才能取得疗效,或者配合其他脱水药物一起使用。

对于65岁以上老年患者,应注意产生心、肾功能损害;单次剂量以0.5g/kg为宜,单次剂量过大可致惊厥,一般每日总量不宜超过150g/d,输注速度以20%甘露醇10-15ml/min为宜。

甘露醇的脱水作用有赖于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在脑梗死的后期以血管源性脑水肿为主,此时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高,甘露醇就可以逐步通过血脑屏障聚积于脑组织间隙,这样当停止静脉输入一段时间后,血浆渗透压就可能暂时低于脑组织的渗透压,此时水分由血浆返流入脑组织,使脑组织的含水量再度增高,脑水肿加重,颅内压回升,即出现所谓反跳现象,因此要严格控制用药间隔时间。

5、甘露醇用药间隔时间:
甘露醇用药的剂量与用药间隔时间也有很大关系,根据药代动力学,甘露醇药效持续时间与剂量有关,剂量大的要比剂量小的代
谢慢,125ml甘露醇可维持4h左右,而250ml的甘露醇最长达8h。

显示甘露醇剂量大的药效时间最长,用药间隔时间就可长一些。

因此,甘露醇的每日用药次数不宜机械化理解,按使用剂量大小来定才是合理的。

此外,患者的全身状态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伴有心或肾功能衰竭、年龄超过65岁者的用药次数要少一些或配合其他药物使用,症状轻、恢复快这也可适当减少用药次数。

二、甘油:
甘油,即丙三醇,分子量为92,也是高渗性脱水剂,但极少有甘露醇的不良反应如反跳、电解质紊乱、肾损害等。

成人剂量通常为10%复方甘油500ml,每天1-2次,速度以2ml/min为宜。

用药后约30min颅内压开始下降,1-2h作用最强,可持续3-4h。

由于甘油静脉输注过快可出现血红蛋白尿,故应严格控制滴速,一旦发生应立即停药,如很快消失,恢复可可继续使用。

与复方甘油类似的还有甘油果糖等,但此类药物对急性脑水肿,特别是正在或已经发生脑疝患者的抢救,其作用远远不及甘露醇那么直接、及时、迅速,需要在临床使用的时机方面加以注意。

因其不良反应少,所以特别适用于心肾功能不全的脑水肿患者。

此外由于其作用温和、持久,从而解决了慢性颅内压升高患者不能长期应用甘露醇的问题,有时候可作为首选。

三、速尿
速尿即呋塞米,是目前最强的利尿剂,其作用机制为:
对水和电解质排泄的作用: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主要抑制肾小管髓袢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肾小管浓缩功能下降,从而导致水、钠离子、氯离子排泄增多。

另外还可能抑制近端小管和远端小管对钠离子、氯离子的重吸收,促进远端小管分泌钾离子通过抑制亨氏袢对钙离子、镁离子的重吸收,而增加钙离子、镁离子的排泄。

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速尿能抑制前列腺素分解酶的活性,使前列腺素E2含量升高,从而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使肾血流量尤其是肾皮质深部血流量增加,从而增加肾小球滤过率。

成人常用剂量开始为每次20-40mg,每日2-3次;必要时每2h追加剂量,直至出现满意疗效;口服和静脉用药后作用开始时间分别为30-60min和5min,达峰时间为1-2h和0.33-1h,作用持续时间分别为6-8h和2h。

常见不良反应与水电解质紊乱有关(尤其是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时),如体位性低血压、休克、低钾血症、低氯血症、低氯性碱中毒、低钠血症、低钙血症以及与此有关的口渴、乏力、肌肉酸痛、心律失常等。

一般情况下,因其容易导致低血容量而较少单独使用。

伴有心、肺、肾功能障碍者可短期选用。

另外,研究表明速尿与甘露醇具有协同作用,甘露醇和呋塞米合用与单用甘露醇比较,降颅压效果分别为56.6%和62.1%,持续时间分别为2h和5h,说明临床上适宜与其他脱水剂联合应用。

四、白蛋白:
白蛋白通过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而起到降颅压作用。

有报道认为,早期应用(缺血后半小时内)白蛋白可减轻缺血性脑水肿,减少水肿体积。

此外,白蛋白还能与血液中的金属离子(如二价铁离子、三价铁离子)相结合,阻止它们对脂质过氧化物的催化作用,也可直接与氧化剂发生反应,减轻氧自由基对脑的损害作用。

一般用20%-25%人血白蛋白50ml,每日静滴1-2次。

除了具有脱水作用外,尚可补充蛋白质,参与氨基酸代谢。

尤其适用于血容量不足、低蛋白血症的脑水肿患者。

由于其脱水作用较弱且价格昂贵,临床应用受限制。

五、其他药物
梗死继发的脑水肿,临床除了有脱水作用的制剂外,尚可选用能减少或抑制脑水肿形成的药物。

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涉及脑卒中的病理生理过程的多个环节,但目前在脑水肿中的应用争议很大,大多数认为激素不适宜用于脑卒中的脑水肿治疗。

尽管如此,由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为细胞毒性脑水肿,渗透性脱水剂效果不大,在某些重症脑水肿、意识障碍严重、血压升高明显的患者,短期联合应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可减缓脑水肿的形成,增强疗效,常用地塞米松10-20mg/d,连用3-5天。

七叶皂苷钠是从中药果实中提取出来的三萜皂苷钠盐,它具有显著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作用,急性治疗时可显著降低颅内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