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辛亥革命

合集下载

第三章 辛亥革命及军阀统治

第三章 辛亥革命及军阀统治
翠亨村孙中山住宅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二)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清末“新政”的主要内 容
1.
废除科举、兴办学堂、提倡出国留学
2.
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3.
改革官制,编练新军
光绪三十一年(1905)关于废止科举的谕令
中国的科举制度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 行,历经唐、宋,至明朝发展到鼎盛。清朝入关大体 沿用明朝的科举制度。
(一) 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
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收回国有”,并借 “国有”名义把铁路利权出卖给帝国主义,激起了湖北、湖南、 广东、四川四省的保路风潮,其中以四川为最烈。清政府从武 汉调兵镇压,革命党人利用这一时机发动了起义。
(二) 武昌首义与各地响应
蒋翊武、焦达峰、孙武
新军工程营第八营旧址
借 楼与英、法、德、俄、
款 日五国银行团作最后的
合 谈判,签署了2500万英
同 》
镑的《中国政府善后借 款合同》。
有了帝国主义的支持,袁世凯先后罢免了李 烈钧、胡汉民、柏文蔚的都督职务,同时命令事
先已集结在九江、南京附近的军队发起进攻。
李烈钧(1882-1946 )
1913年7月12日,江西都 督李烈钧在江西湖口组织讨袁 军,揭开二次革命的序幕。此 为江西湖口。
护国运动
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 1915年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宣布独立, 组织护国军兴师讨袁,发动护国战争。随后, 贵州、广西、广东、浙江、陕西等 省相继宣布独立。在护国军的打击下和全
国一片讨伐声中,袁世凯不得不于 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几个月 后忧惧而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第三章_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的终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第三章_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的终结

2、四川保路运动
1911年6月成都保路 同志会成立 保路风潮发展为全省 抗粮抗捐斗争 成都血案 荣县及各州县独立
(二)武昌起义与各省独立
1、武昌起义
1911年9月24日文学社和共进会 组成同一的起义 领导机构,蒋翊 武任湖北革命军总指挥,孙武任 参谋长。
1911年10月9日起义消息泄露,刘 复基、彭楚藩等革命党人被杀。
----
3、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 学说的确立
(1)中国同盟会成立
1905年8月20 日在日本东京 成立
•同盟会的组织体系:
总理
评议部 司法部 支部 分会
执行部
•同盟会纲领
•同盟会机关报《民报》
(2)三民主义学说
民族主义 内容: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优点:用暴力革命手段推翻清朝
政府;将满族贵族和满族人民区分 开来。
原因二:当时的中国不存在发展资本主义的国 内环境,封建统治阶级顽固地维护自己的统治, 资产阶级思想未能为广大人民所接受。
原因三:中国资产阶级没有能力领导中国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天不足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成立兴中会
发动广州起义和 惠州起义
兴中会成立宣言
檀香山兴中会会员秘密宣誓的地方
2、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资产阶级革 命团体的建立
章炳麟:《驳康有为 论革命书》
邹容:《革命军》
陈天华:《猛回头》《警示钟》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903年黄兴成立华兴会; 1904年刘静庵成立科学补习所, 年底组建日知会; 1904年蔡元培组建光复会;
蔡锷
护国运动
3、护法运动
1917年护法运动时期任中华民 国海陆军大元帅的孙中山。

简答题-2020年《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本科第三章辛亥革命

简答题-2020年《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本科第三章辛亥革命

简答题-2020年《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本科第三章辛亥革命给大家整理了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简答题-2020年《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本科第三章辛亥革命,科学宅家,高效备考!第三章辛亥革命1、简述晚清政府实施“新政”的背景答:《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经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着的念头,甘为“洋人的朝廷”。

清王朝为取得外国列强的信任,平息国内日益高涨的民怨,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拉拢民族资产阶级改良派,于1901年4月设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

2、简述革命派对中国民主革命认识的阶级和历史局限性。

答:(1)、革命派未能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不仅不敢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帝口号,反而希望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2)革命派停留在对民主制度形式的理解上,缺乏对民主建政的深入认识。

(3)革命派未能把土地制度改革和发对封建主义联系起来,从而无法真正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这些局限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辛亥革命的进程和结局。

3、1911年保路风潮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答:1911年5月,清政府皇族内阁为筹集借款,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并粤汉、川汉铁路的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引起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四省民众的强烈反对,一场事关民族权益和个人利益的保路运动随后兴起,四川省尤为强烈,最初,各省立宪派倡导文明保路,但遭清政府镇压,署理四川总督赵尔丰竟下令请愿群众开枪,打死30多人,造成成都血案。

广大群众忍无可忍,在同盟会会员的参与下,掀起了全川武装暴动。

4、简述《中国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其意义答: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国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中国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主体”,而“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设国务总理,作为政府首脑;内阁辅佐临时大总统为行政机关,行使政权;设法院,行使司法权;参议院为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参议院还有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的权利;中国民国国民一律平等,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出版、言论等自由,享有请愿、陈述、考试、选举与被选举民主权利。

中国近代史-自考-第三章-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史-自考-第三章-辛亥革命

第三章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政的革命活动)一、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一)辛亥革命前,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1、20世纪初,列强对中国侵略日益扩大,民族危机加深。

《辛丑条约》后,列强对清政加强控制,加强扩大在华的经济实力——投资规模急速扩,铁路、矿山的利权成为掠夺目标。

2、各国列强瓜分掠夺中国土地加重,国家独立、主权、土地都被严重破坏,民族危机日益加重。

1904~1905,日、俄争华利益,在东北,开战。

清政“局外中立”。

日本战胜,俄国转让东北南部所取的一切权益。

同时,英国侵入,德国争夺英国在华势力围的长江流域。

(二)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

清政对外赔款,对“新政”,财政开销巨大,社会矛盾激化,全国民变、爱国运动四起。

(1901~1911,财政开销增4倍,人民负担沉重,开始反抗——反洋教斗争,农民、手工业者的抗捐、抗税和抢米斗争,工人罢工斗争,少数民族与会党的起事。

1902~1911,各地民变1300多起。

拒俄、拒法、抵制美货等爱国运动,收回利权运动,保路运动等。

在这些运动中,资产阶级为主角。

全国性的民变和爱国运动,反映人民开始清醒,社会动荡,暴风雨将来临。

)(三)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1、《辛丑条约》签订——标志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列强,成为“洋人的朝廷”清政为得到外强信任,平息乱,拉拢改良派,在1901.4设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

2、清末“新政”的主要容(1)改革官制,整顿吏治。

1901.7,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部门。

(2)改革兵制,训练新军。

各省建武备学堂,裁去绿营、防勇(3)改革学制,提倡新学。

1906,废除科举考试(4)奖励工商,兴办事业。

颁布《商律》,奖励兴办实业有贡献的人(5)A. 迫于外压力,1906,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颁布《钦定先发大纲》,学习日本实行君主立宪的宪法,但又规定9年的预备立宪期限。

26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6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4,关于蕈命与改良的辩论
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广泛传播、革命形势日益成熟的时候,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坚持走改良道路,反对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太论战。双方论战涉厦的核心问题主要有三个:
在政治制度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的情况下,清政府1906年又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并于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制定了预备立宪期为9年的君主立宪方案。预备立宪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主要原因在于,清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为了巩固皇权,清政府迟迟不答应资产阶级立宪派提出的关于立即召开国会的要求,还镇压了立宪派的国会请愿运动,同时却不断借立宪之名加强皇权。1911年5月,在为形势所迫不得不成立的责任内阁里,13名大臣中满族就有9人,其中皇族占7人,被讥为“皇族内阁”。这不仅使立宪派大失所望,也使统治集团内部因满、汉矛盾和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尖锐而分崩离析。
但是,“平均地权”并非将土地所有权分给农民,没有正面触厦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焱的理论武器。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韧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在各地次第成立。从1904年开始,出现了十多个革命团体,其中重要的有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等。这些革命团体的成立为革命思想的传播及革命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组织力量。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公举为总理,黄兴被任命为执行部庶务,实际主持会内日常工作。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定了革命纲领。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三章辛亥革命

第三章辛亥革命

此前的斗争,包括象太平天国的农民战争、 义和团的反帝运动,不能革故鼎新、改变封建社 会形态、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因此从严格意义上 讲,还不能算是革命。只有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 会领导的辛亥革命,建立西方式的民主共和国的 纲领,并用武装斗争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 立了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南京临时政府,算 得是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起用 袁世凯
袁世凯
逼清帝 退位
世 凯 篡



南京


革命党 和
临 时
孙中山让位
夺 革 命
谈政



何以至此?
1. 南京临时政府出现危机 外交上,没有取得西方列强的承认 经济上,国库空虚,财政极度困难 组织上,革命党人内部意见不统一(三人) 外部因素,袁世凯威胁要武力讨伐 2. 孙中山的顽强抗争 3.袁世凯玩弄两面手段
——孙中山
1924年12月在天津肝病发作。 1925年3月12日因患肝癌在北 京逝世。图为孙中山遗容。
逝世前夕签署的遗嘱
《国事遗嘱》《家事遗嘱》《致苏俄遗书》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行不通。 客观原因: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勾结,扼杀这场革命 主观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存在许多弱点和错误
外交部 教育部 海军部 内务部 财政部 司法部
实业部 交通部
总长 黄兴(兼参谋总
长)
王宠惠 蔡元培 黄钟英
程德全
陈锦涛
伍廷芳(兼议和
全权大使)
张謇 汤寿潜
临时政府的措施
政治 1.废刑罚 2.保护华侨 方面 3.不准买卖人口

5第三章辛亥革命

5第三章辛亥革命

28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29
(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30
1912年1月1日, 在南京建立起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大总统誓词:倾覆 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 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 国民之公意,又实遵之。 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 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 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 列强公认。斯时,文当解 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 誓于国民。中华民国元年 31 元旦 孙文”。
革命党
南北 议和
南 京 临 时 政 府
1912.3.10
孙中山让位
篡 夺 革 命 果 实
(二)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
1. 政治上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 2. 经济上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 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3. 文化思想方面,尊孔复古思潮猖獗
44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45
(一)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 1.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
1.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 2. 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使民怨沸腾
3. 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
5
(二)清末“新政”及其破 产
1.清末“新政”的推行
6
2.清末“新政”的破产
1911年5月,清政 府在为形势所迫不得不 成立的责任内阁里,13 名大臣中满族有9人, 其中皇族占5人,被讥 为“皇族内阁”。 这不仅使立宪派大 失所望,也使统治集团 内部因满、汉矛盾和中 央与地方矛盾的尖锐而 7 分崩离析。
俄事警闻
檀山新报 俚语日报
世界公益报
1903—1904
1903—1907 1903—1904 1903—1904 1904—1905 1904—1912 1904—1906
上海
檀香山 长沙 香港 上海 旧金山 新加坡

[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辛亥革命

[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辛亥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与考题详解第三章第三章:辛亥革命本章重点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活动(成立政党、宣传与辩论、组织武装起义等)2、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3、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4、北洋军阀的统治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是中国同盟会(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创立者:孙中山黄兴) P44 P40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甘心成为“洋人的朝廷”的事件是《辛丑条约》的签订P40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是民族资产阶级 P42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颁布的一部宪法是《钦定宪法大纲》 P42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兴中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联合政府)p431895年春,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总部设在香港p431904年,孙中山发表的指出只有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的文章是《中国问题的真解决》 p43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是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p44同盟会的机关报是《民报》 P44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于东京p44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是三民主义学说(民族、民权、民生)p45辛亥革命开始的标志是武昌起义 p46武昌起义后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的都督是黎元洪 p47保路风潮中,运动最强烈的省份是四川 p47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覆灭的标志是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 p4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p48《临时约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P48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定都南京 p48北洋军阀政府代表的是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 p511913年3月,被袁世凯刺杀的是宋教仁 p51袁世凯为得到日本对他复辟帝制的支持,接受日本提出的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二十一条p51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是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p53袁世凯复辟帝制,举行登基大典是在 1916年1月1日 p51从1916年1月1日复辟到1916年3月22日取消帝制,袁世凯称帝83天,同年6月6日,袁世凯死去。

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 辛亥革命

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之评 价 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出现 的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 以民族主义为基础,以民权主义为核心, 以民生主义为重要补充,反映了旧民主主 义革命时期的历史特点,符合当时中国人 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的愿望,对推 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孙中山开始认 识到,只有推 翻清朝封建专 制制度,才能 够拯救中国。
李鸿章衙门大院(天津)
1、兴中会成立 1894年11月,孙中山 在檀香山华侨中建立兴中 会。入会秘密誓词为: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 创立合众政府”。1895年 2月,孙中山在香港成立 兴中会总部。兴中会的建 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 命派的初步形成,表明孙 中山正式走上革命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 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 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 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中国近现代史上 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毛泽东在延安
毛泽东高度评价 辛亥革命。1939年5月 4日,他在延安举行的 五四运动20周年纪念 会上指出: “中国反帝反封 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正规地说起来, 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 的。”
湖 北 军 政 府
人物介绍:
黎元洪,湖北黄陂人。曾在天津北洋水师 学堂学习,毕业后在海军服役。甲午战后, 他帮助张之洞教练新军。 当时,孙中山远在美洲, 黄兴在香港,宋教仁在 上海,孙武与蒋翊武失 去联络。革命党人错误 地自认为“资望”不够, 以手枪逼迫黎元洪担任 湖北军政府都督。
黎元洪
各地响应:武昌起义胜利后,散布各地
下,腐朽的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1912年2 月12日,清帝被迫宣布退位。在中国延续了 两千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走到了尽头。

第三章 辛亥革命

第三章   辛亥革命

第三章辛亥革命1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

1895年春,在香港成立总部,并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政权2 继兴中会之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各地成立,其中重要的有黄兴为会长的华兴会、蔡元培为会长的光复会以及科学补习所、岳王会3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黄兴等人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公举为总理,黄兴被任命为执行部庶务,实际主持会内日常工作。

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

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4 1911年4月27日,黄兴在广州发动起义,遇难者有72人被葬于广州红花岗,史称黄花岗起义5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6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职临时大总统,宣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以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7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封建帝制覆灭8 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9 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职,4月1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10 1913年3月袁世凯杀害了宋教仁,10月强迫国会议员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11 1913年6月,袁世凯向全国发布《通令尊崇孔圣文》12 1915年5月袁世凯基本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13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发表接受帝位申令,31日,下令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袁世凯从1月1日到3月23日只当了83天皇帝14 1917年6月,前清官僚张勋率“辫子军”北上,拥溥仪复辟,仅12天就破产了15 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

第三章 辛亥革命(12-3)

第三章 辛亥革命(12-3)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要不要社会革命
《民报》第三号号外 发表《〈民报〉与〈新民 丛报〉辩驳之纲领》,同 改良派展开激烈论战。
改良派反对土地国有、 反对平均地权。认为中国社 会经济组织优良,土地问题 不是最重要的问题,不存在 社会革命的可能。社会革命 只会导致大动乱。
革命派强调,当时的中国存在 着严重的“地主强权”、“地权失平” 的现象,而“救治之法,惟有实行土 地国有之政策”。必须通过平均地权 以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 同时实现社会革命,才能避免贫富不 均等社会问题的出现。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破产
预备立宪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 加重了危机。 主要原因在于,清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 统治。正如出洋考察政治的五大臣在回国后的奏折中所说 的,立宪有三大利:“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 乱可弭”。这正是清政府预备立宪的目的。 1911年5月,在为形势所迫不得不成立的责任内阁里,13 名大臣中满族就有9人,其中皇族占7人,被讥为“皇族内 阁”。这不仅使立宪派大失所望,也使统治集团内部因满、 汉矛盾和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尖锐而分崩离析。 总之,不论是“新政”措施还是预备立宪,推行的结果却 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促进了辛亥革命的到来,这是清政 府始料未及的。
临时大总统孙 中山,在南京 总统府门前接 受卫兵的致敬
孙中山签字 的大总统誓 词
三、建立政权:中华民国
临时政府内阁会议
五色旗(五色即代表汉、 满、蒙、回、藏五个民族, 象征“五族共和” )
四、巩固政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权归属有
何特点?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主权在民 从中找出 能体现民 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 主社会特 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 征的两个 自由平等 宗教信仰等自由。 关键词? 体现了什么政 行政、立法、司法分立。 治原则? 三权分立 内阁总理由多数党产生,总 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 统颁布命令由总理副署才能 生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3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3章

第三章辛亥革命第一节1考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三方面条件促成辛亥革命爆发1.20世纪初,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被统治者无法照旧生活下去。

(1)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民族危机加深。

其特点是:外国在华投资规模急速扩张,铁路、矿山的利权成为列强掠夺的重要目标。

1904年至1905年,“日俄战争”,清政府持“中立”态度,结果俄国在中国东北南部所有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英国侵入西藏地区。

(2)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

表现为反洋教斗争、抗捐、抗税、抗租、抢米斗争、罢工、罢市,少数民族与会党起事等。

还发生了拒俄、拒法、抵制美货等爱国运动,以及收回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等。

2.清末“新政”及预备立宪骗局的破产,统治者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1)“新政”的实施及内容:(领会1)(选择)《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为“洋人的朝廷”。

清王朝为取得外国列强的信任,平息国内日益高涨的民怨,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拉拢民族资产阶级改良派,于1901年4月设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

清末“新政”涉及:一是改革官制,整顿吏治(1901年7月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央部门);二是改革兵制(训练新军,各省筹建武备学堂,裁汰绿营和防勇);三是改革学制(提倡新学,从1906年起废除科举考试);四是奖励工商(兴办实业,颁布《商律》,对兴办实业有贡献者进行奖励)。

(2)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及其破产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长达9年的预备立宪期限。

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清王朝封建统治,借立宪之名加强皇权,并非真正向资本主义迈进的立宪。

1911年5月,组建“皇族内阁”,引起立宪派不满,也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汉族官僚同满族官僚的矛盾。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的形成(“推翻清朝旧房子”的主观力量)(领会2)(选择)(1)阶级基础: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其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第三章 辛亥革命

第三章  辛亥革命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主讲 Leabharlann 桂萍本章内容: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的旗帜 第二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重点和难点
1、了解和认识三民主义学说 2、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论战 3、辛亥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经验
教训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背景)识记 (一)民族危机加深 社会矛盾激化 1、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剧 (1)列强对清政府政治控制的加强 (2)列强在华经济势力的进一步扩张 (3)列强加紧进行军事的争夺 (日俄战 争)选择题

(二)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简答题,多 选)p49 (1)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资产阶级革 命派自身的软弱性。表现为: ①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②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 ③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2)它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 国行不通,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的民族 民主革命取得最后胜利。
三、北洋军阀的统治和反对北洋军阀的 斗争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了解) 1、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流产
1912年3月10日,袁 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 政府大总统。4月1日, 孙中山正式卸去临时 大总统职务。随后, 临时参议院议决将临 时政府迁往北京。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图 为袁世凯宣誓就任中华民国总统。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了解)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得到了初步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及与它相 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较大的发展。这正是 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 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选择)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的结束ppt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的结束ppt

慈禧太后出于垂帘听政的权欲,让明 知无能的载沣执掌大权,这位摄政王不 但判断力差,意志薄弱,外交知识缺乏, 智力平庸,而且还出生于一个神经很脆 弱的家庭。根据这个家族后裔的回忆录 记载,这位摄政王一紧张起来就会口吃。 如果换成恭亲王的儿子(这个人年富力 强,有现代意识),可能会有不同的结 果。

教育改革的影响
政治系统与社会精英的传统联系被切断。 传统的读经——科举——仕进的人生正途被堵 塞。整个社会的成就取向发生根本改变。士大 夫阶层开始多极化。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是 新式知识分子的总体数量大大增加,知识结构 的完全更新以及择业前途的多样性,反过来又 大大加快了上述政治系统与社会精英传统联系 的割断。另一方面,大批的新式知识分子在感 情上甚至在行动上转向立宪或者革命,形成对 政府的巨大威胁。
外务部取代总理衙门(1901.7)
铁路局和矿务局合并为商部(1903.8) 练兵处(1903.12)
巡警部(1905.10)
学部(1905.12)
3、军事改革
废武科(1901.8) 一年内裁减20%-30%的绿营和防勇
(1901.8) 创设武备学堂(1901.8) 铁良和袁世凯在北京训练八旗兵 建立练兵处(1903.12) 训练新军


1901年4月,清政府宣布成 立督办政务处,作为推行 新政的中枢机构,任命奕 劻、李鸿章、荣禄、 王文 韶、鹿传霖、昆冈、瞿鸿 禨为督办政务大臣,张之 洞、刘坤一为参与大臣。 1901年7月,刘、张会衔连 上《江楚会奏变法三折》 (育才兴学、整顿中法、 吸收西法),系统提出兴 学校、练新军、奖励工商 实业、减冗员等内容,成 为清廷变法的蓝本。
奕劻(前左二) 、瞿鸿禨(前排 左三)与访华的德国太子合影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第三章辛亥革命20世纪初叶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1911高潮,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它没有改变中国社会半殖半封的性质。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中国同盟会,三民主学说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一方面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民族危机加深:随着《辛丑条约》的签订,帝国主义列强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加紧控制清政府;另一方面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清政府开销大人民负担重反洋教斗争抵制美货等爱国运动收回利权运动保路运动2、清政府“新政”及其破产:1901.4设立督办政务处,宣布要参酌西法,实行“新政”内容:政治:改革官制,修订刑律,整顿吏治。

1901.7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

经济: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军事:改革兵制,编练新军,创办巡警。

文化教育:改革学制,包括“停科举”、“设学堂”、“奖游学”三项内容。

此外,清政府还发布了禁缠足、禁鸦片、废酷刑、允许满汉通婚等命令。

1906宣布“预备仿形宪政”1908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激化社会矛盾加重危机,主因清政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孙中山陈述“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治国大计,檀香山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誓词,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政权1895.10广州起义失败1900.10惠州起义失败1904孙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指出只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第一次提出)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语组织工作: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书》陈天华《警世钟》和《猛回头》,黄兴的华兴会,蔡元培的光复会1905.8.20孙中山、黄兴东京成立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民报》,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总结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总结
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不仅提出了革命 纲领,而且从事实际的革命活动, 纲领,而且从事实际的革命活动,他 们先后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 们先后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 这些 起义虽然相继失败, 起义虽然相继失败,但是产生了广泛 的影响。 的影响。
1911年4 年 月黄花岗 起义
(四)“告别革命论”不是学术研究更 告别革命论” 不是什么新观点
在中国学术界, 在中国学术界,根本否定辛亥革命的人 最早当推康有为和梁启超。 最早当推康有为和梁启超。 20世纪 年代,有人把“稳定压倒一切” 世纪90年代 世纪 年代,有人把“稳定压倒一切” 套到中国近代史上去了, 套到中国近代史上去了,认为那时也应 该是稳定压倒一切。 该是稳定压倒一切。
一、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大家谈
我所知道的孙中山
中 山 陵
南京中山陵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情况: 翻译、创办、 情况: 翻译、创办、发表论著 中心: 中国上海、 中心: 中国上海、日本东京 著名代表: 著名代表: 章炳麟、邹容、 章炳麟、邹容、陈天华
革 命 军 中 马 前 卒
革命团体的建立
“创立民国”——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创立民国 民权主义
这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这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最主要 的任务就是推翻清朝之后,建立资 的任务就是推翻清朝之后, 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给人民以民主 和自由。 和自由。
“平均地权”——民生主义
指在革命取得成功之后, 指在革命取得成功之后,由国家 来重新核定地价,逐步向地主收买土 来重新核定地价, 地,实现土地国有化,以做到“天下 实现土地国有化,以做到“ 田 应为天下人同耕” 应为天下人同耕”。

自考近代史纲要第三章辛亥革命介绍

自考近代史纲要第三章辛亥革命介绍
10/14/2018
(2)资产阶级革命派骨干力量的形成: 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章太炎像
黄兴像
10/14/2018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 知识分子。这个知识分子群的出现与戊戌维新运动及20世 纪初清政府兴学堂、派留学生的措施有关。这些青年学生 接触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其中不少人在民族 危难加深、群众自发斗争高涨形势的推动下,开始摸索救 国救民的新道路。
当时出国留学成为一种潮流。中国留日学生最多时达 近万人。有些人还远渡重洋,赴欧美留学。他们在国外更 多地接触到了西方的政治思想,而且对世界大势与国内民 族危机有了更敏锐的认识。这些青年知识分子,成为了辛 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二、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孙中山(1866 -1925)
? 时间: 1904、2--1905、9(清朝光绪三十年至三十一年 ) ? 地点: 中国东北 ? 交战双方: 日本、俄国 ? 交战原因: 双方为了侵占中国东北和朝鲜。 ? 性质: 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的不义之战,是交战双方站在
对立的立场同时侵略中国、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争夺利 权的战争。 ? 结果: 日本获胜,日俄双方签订《朴次茅斯和约》,之后 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东三 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 同盟会确认其政纲为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 六字纲领,该纲领后又被解释为三民主义学说;
? 发行《民报》作为机关刊物,《民报》在章炳麟、陶成章等主编下,由胡汉民、汪精 卫等执笔,与由康有为、梁启超执笔的主张保皇的《新民丛报》展开激烈论战,成为 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
10/14/2018
10/14/2018

第三章辛亥革命

第三章辛亥革命

第三章辛亥革命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识记:1、(1)孙中山与兴中会的建立P43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895年,在香港成立总部,“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

(2)中国同盟会P44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同盟会。

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

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性质政党。

2、(1)清末“新政”及其破产P41-421901年4月设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1906年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制定了一个学习日本实行君主立宪的宪法,但又规定了9年的预备立宪期限。

预备立宪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发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P421)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力量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简单运用:3.(1)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P44-45三民主义学说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1)民族主义内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2)民权主义内容:“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内容:“平均地权”。

综合运用:4、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及其意义P45-46论战:1905年至1907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改良派,分别以《民报》和《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论战。

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这是论战焦点。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3)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意义:这场论战以革命派胜利告终,具有重要的意义。

1)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参加到革命的行列。

2)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为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一、单项选择题1. 中国延续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覆灭于()。

A.1912.2.12,清帝退位B.1911.2.12,清帝退位C.1912.1.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D.1916.6.6,袁世凯暴毙2. 中国采用“公历”纪年始于()。

A. 新中国成立B.洋务运动C. 五四运动D. 辛亥革命3. 近代中国第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是()。

A. 五四运动B.洋务运动C. 辛亥革命D. 新中国成立4. 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中,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同盟会 D.光复会5. 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政治纲领的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同盟会 D.日知会6. 在中国历史上规定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离政治体制的第一个文件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约法》D.《中国民国宪法》7. 1904年至1905年,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在华利益,竟然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

清政府却宣称()。

A. 预备立宪B.实行新政C. 局外中立D. 支持俄国8. 辛亥革命爆发前夕,湖北新军中决定联合行动举行武昌起义的两个革命团体是共进会和()。

A.光复会 B.华兴会 C.文学社 D.日知会9. 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主要舆论阵地是()。

A.《新民丛报》B.《民报》C.《国闻报》D.《万国公报》10. 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告友邦书》中()。

A.企图用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及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国B.向列强严正提出,必须废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及外债C.向列强提出,必须废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部分不平等条约及外债D.向列强提出,必须废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部分不平等条约11. 辛亥革命后,长辫、缠足和跪拜礼等封建陋习被逐渐废除,其主要原因是()。

A.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B.长辫、缠足不方便生活也不卫生C.革命了,所以对人要尊重D.辛亥革命冲击封建制度,改变社会风俗12.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在20世纪初最突出的贡献是()。

A.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思想,主张改革封建制度B.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提出“民主”和“科学”口号,猛烈抨击封建思想D.颁布一系列法令制度,促进社会习俗的进步13. 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的不同之处是, 辛亥革命()。

A.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B.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C.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D.改变了中国的政体14.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对联写的是()。

A.浙江起义B.安徽起义C.惠州起义D.黄花岗起义15.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

”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A.武昌起义的胜利 B.中华民国的成立C.清帝下诏退位 D.《临时约法》颁布16. 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其充分理由是()。

A.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C.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D.辛亥革命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17. 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中,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同盟会 D.光复会18. 下列事件发生时,孙中山没有亲临的是()。

A.兴中会成立时B.中国同盟会成立时C.武昌起义爆发时D.中华民国成立时19. 废除八股文的法令是()。

A.洋务运动时期B.维新运动时期C.清末新政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20. 科举考试终结于()。

A.洋务运动时期B.维新运动时期C.清末新政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21. 旧民主主义时代终结的标志是()。

A.五四运动B.维新运动C.鸦片战争D.辛亥革命22. “一人称帝天下骚然,志士仁人汗喘相告,而吾同志愈益奋励,冒死以进。

滇、黔独立,文意豁然。

”这与()有关。

A.二次革命 B.护法运动 C.护国战争 D.黄花岗起义23. 1996年是中华民国成立()年。

A.84 B.85 C.86 D.87二、多项选择题1.在辛亥革命的酝酿阶段,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运动中,规模较大具有代表性的有保路运动和()。

A.拒俄运动B. 拒法运动C. 抵制美货运动D.收回利权运动2.在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过程中,涌现出一批著名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和宣传家。

请从下列各组中选出他们各自的代表著作()。

A.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B.邹容:《革命军》C.陈天华:《警世钟》D. 邹容:《猛回头》3.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是由于领导革命的资产阶级()。

A.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B.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C.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核心D.能够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4.辛亥革命失败至五四运动前夕,资产阶级革命党领导的革命有()。

A.二次革命 B.护法运动 C.北伐战争 D.护国战争5.中国历史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所产生的伟大人物是()。

A.孙中山 B.毛泽东 C.李大钊 D.邓小平 E.江泽民6.三民主义的局限性是()。

A.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 B.忽视人民群众的作用C.无民权思想 D.平均地权设想有空想色彩7.1905年至1907年间,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问题是()。

A.要不要改变旧的教育制度 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C.要不要推翻帝制、实现共和 D.要不要社会革命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规定()。

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奖励和保护工商业C.民国国民一律平等,享有人身、财产、言论等自由D.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9.1913年至1917年期间,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革命斗争有()。

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 C.第二次护法战争 D.第一次护法战争10.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进步运动,两者的共同点是()。

A.都是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B.都主张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C.都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D.都未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三、材料分析题一)材料一: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

向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派遣留学生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

国内废科举,兴学校,好像雨后春笋,努力学习西方。

我自己在青年时期,学的也是这些东西。

这些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新学,包括那时的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和中国封建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旧学是对立的。

学了这些新学的人们,在很长的时期内产生了一种信心,认为这些很可以救中国,除了旧学派,新学派自己表示怀疑的很少。

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那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

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

在那时的中国人看来,俄国是落后的,很少人想学俄国。

这就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期中国人学习外国的情形。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材料二:在救亡图存运动中,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曾经把目光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在中国发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1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但是,辛亥革命后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包括议会制、多党制等,并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很快就在中外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

时人悲愤地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

”中国人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境地。

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人民在黑暗这思考着、摸索着、奋斗着。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试比较康有为、孙中山“向西方寻找真理”的途径和选择有何不同。

2.“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反映的是哪一派政治人物的主张?他们的主张是怎样实践的?结局如何?3.为什么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二)材料一:辛亥革命的重大意义在于家天下的彻底终结。

辛亥革命胜利后,虽然经过了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逆流,但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在北京政府走马灯的变更总统,军阀乘机而起,孙中山二次革命的等事件的影响下,任何人再想重新做皇帝的美梦变得越来越困难,包括了蒋介石父子们。

——方丞时凤凰评论材料二: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政府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近代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三: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说:“从前皇帝自称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被打倒,大家一定把他看作疯子。

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是疯子”材料四:赵秀才消息灵,一知道革命党已在夜间进城,便将辫子盘在顶上,一早去拜访那历来也不相能的钱洋鬼子……他们……立刻成了情投意合的同志,也相约去革命。

〃〃〃〃〃〃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鲁迅小说《阿Q正传》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有人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命运,是一次失败的革命。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10 ADCAC ACCBA 11-23 DBDDC ACCBC DCB二、多项选择题ABCD ABC ABC ABD ABD ABD BCD ACD ABD ABD三、材料分析题一)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试比较康有为、孙中山“向西方寻找真理”的途径和选择有何不同。

康有为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试图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壳来宣传西学,以日本为楷模,走改良的道路;孙中山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有较全面的认识,主张以美国的民主政治为楷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反映的是哪一派政治人物的主张?他们的主张是怎样实践的?结局如何?反映的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他们曾经以日本明治维新为楷模,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在中国发动了一场百日维新,企图建立君主立宪制。

由于封建守旧势力的阻挠和破坏以及资产阶级改良派自身力量的薄弱、策略的失误等原因致使维新变法运动以失败告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