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表示的焦半径公式

合集下载

坐标表示的焦半径公式

坐标表示的焦半径公式

一.坐标表示的焦半径公式1、椭圆(一类)由代入整理得,同理,可以假想点P在y轴右边,且x>0 帮助,显然总有符合椭圆定义。

公式常见应用:(1)椭圆上点到焦点最远距离a+c,最近距离a-c(2)椭圆上三点A,B,C,若成等差数列,则到同一个焦点的焦半径也成等差数列。

(3)定义直线为椭圆的左右准线。

由焦半径公式,椭圆上任意一点P(x,y) 到对应焦点和对应准线的距离之比总等于离心率e.2. 双曲线由代入整理得,由双曲线上点 ,若点P在右支上,同理, .总有 .若点P在左支上,同理, .总有 .公示的应用:(1)若双曲线上同一支上的三点A,B,C,有成等差数列,则它们到同一个焦点的焦半径也成等差数列。

(2)定义直线为双曲线的左右准线。

由焦半径公式,双曲线上任意一点 P(x,y) 到对应焦点和对应准线的距离之比总等于离心率e.3.抛物线公式的应用:抛物线上三点A,B,C,若,则。

二.圆锥曲线统一定义及方向角表示的焦半径公式1、统一定义:平面上到定点F与定直线l 距离之比等于常数e的点轨迹。

若0<e<1,轨迹为椭圆。

若e=1,则轨迹为抛物线。

若e>1,则轨迹为双曲线。

2.方向角焦半径公式(1)方向角定义如图:将Fx当始边,FM当终边所成角定义为点M的方向角。

方向角范围将焦准距离统一表示为P。

对于椭圆,双曲线 (要求记忆)(2)公式: e:离心率,对于椭圆,双曲线, .(3)公式的应用:焦点弦长公式说明:(1)焦点弦长公式中,方向角以平方形式出现,不影响计算,可将方向角改为焦点弦和对称轴夹角:.(2)有对称性改为夹角,公式对椭圆,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弦都成立。

(3)对于双曲线当所决定的焦点弦与渐近线平行,在实际上不存在。

若较小,使时,此时公式应表为,此时焦点弦的两个端点分在两支上。

(4)对于抛物线,∵e=1 , .为焦点弦与对称轴夹角。

(5)通径:垂直对称轴的焦点弦称通径,在,令得通径的统一表示2eP.对于椭圆,双曲线: ;对于抛物线: 2eP=2P.(6)以上结论容易推广到二类圆锥曲线,比如焦点弦与对称轴夹角,则有 .三.相交弦长公式将直线y=Kx+d 代入椭圆存在相交弦在中,由求根公式,在具体问题,只要已知直线斜率和求得的代入后方程可直接写出相交弦长表达式,完全可以略去中间过程。

椭圆的焦半径公式

椭圆的焦半径公式

椭圆的焦半径公式椭圆焦点F1F2在x轴上的交半径公式的具体推导过程如下:证明:|PF1|²。

=(x-c)²+y²。

=[a²(x-c)²+a²y²]/a²。

=[a²x² - 2a²cx + a²c² + a²y²]/a² /***--根据b²x² + a²y² = a²b² /。

=[a²x² - 2a²cx + a²c² + a²b² - b²x²]/a²。

=[(a²-b²)x² = 2a²cx + a²(b² + c²)]/a²。

=[c²x² -2a²cx + a^4]/a²。

=(a² - cx)²/a²。

∴PF1 = (a² - cx)/a = a - (c/a)x = a - ex。

同理可证:PF2 = a + ex。

椭圆的标准方程有两种,取决于焦点所在的坐标轴:1)焦点在X轴时,标准方程为:x^2/a^2+y^2/b^2=1(a>b>0)。

2)焦点在Y轴时,标准方程为:y^2/a^2+x^2/b^2=1(a>b>0)。

其中a>0,b>0。

a、b中较大者为椭圆长半轴长,较短者为短半轴长(椭圆有两条对称轴,对称轴被椭圆所截。

有两条线段,它们的一半分别叫椭圆的长半轴和短半轴或半长轴和半短轴)当a>b时,焦点在x轴上,焦距为2*(a^2-b^2)^0.5,焦距与长、短半轴的关系:b^2=a^2-c^2,准线方程是x=a^2/c和x=-a^2/c,c为椭圆的半焦距。

椭圆和双曲线的焦半径公式

椭圆和双曲线的焦半径公式

椭圆和双曲线的焦半径公式椭圆和双曲线的焦半径公式是数学中的重要公式,它们可以用来计算椭圆和双曲线的焦点到中心的距离。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这两个公式的推导过程。

一、椭圆的焦半径公式椭圆是一个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焦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集合。

设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1和F2,中心为O,长轴长度为2a,短轴长度为2b。

则椭圆的焦半径公式为:r = √(a^2 - b^2)其中,r表示椭圆的焦半径。

推导过程如下:1. 根据椭圆的定义,可以得到以下两个方程:PF1 + PF2 = 2aPF1PF2 = 4b^2其中,PF1和PF2分别表示点P到焦点F1和F2的距离。

2. 将PF1和PF2表示成坐标形式,设点P的坐标为(x,y),焦点F1的坐标为(-c,0),焦点F2的坐标为(c,0)(其中,c为椭圆的离心率),则有:PF1 = √[(x + c)^2 + y^2]PF2 = √[(x - c)^2 + y^2]3. 将PF1和PF2代入第一个方程中,得到:√[(x + c)^2 + y^2] + √[(x - c)^2 + y^2] = 2a4. 对上式两边平方,化简得:x^2 + y^2 = a^2 - c^25. 将c表示成a和b的形式,即c = √(a^2 - b^2),代入上式中,得到:x^2 + y^2 = b^2这是一个标准的椭圆方程,中心在原点,长轴为2b,短轴为2a。

6. 由于椭圆的焦半径r等于焦点到中心的距离,因此有:r = √(c^2 + b^2) = √(a^2 - b^2)这就是椭圆的焦半径公式。

二、双曲线的焦半径公式双曲线是一个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焦点)的距离之差等于常数的点的集合。

设双曲线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1和F2,中心为O,焦距为2c。

则双曲线的焦半径公式为:r = √(c^2 + b^2)其中,b表示双曲线的半轴长度。

推导过程如下:1. 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可以得到以下两个方程:PF1 - PF2 = 2aPF1PF2 = -b^2其中,PF1和PF2分别表示点P到焦点F1和F2的距离。

焦半径坐标公式

焦半径坐标公式

焦半径坐标公式嘿,咱们今天来聊聊焦半径坐标公式。

对于很多同学来说,一听到这个名词,可能脑袋都大了。

但别慌,其实它并没有那么可怕。

先来说说什么是焦半径。

简单来讲,焦半径就是圆锥曲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

那焦半径坐标公式呢,就是用来计算这个距离的公式。

咱们以椭圆为例啊。

椭圆方程咱都知道,是 x²/a² + y²/b² = 1 。

假设点 P(x₀, y₀) 在椭圆上,焦点是 F(c, 0) ,那焦半径 PF 的长度就可以用公式 |PF| = a ± ex₀来计算。

这里的 e 是椭圆的离心率。

给大家举个例子吧,就说有个椭圆方程是 x²/9 + y²/5 = 1 ,一个点 P 的坐标是 (2, 1) ,那它到焦点的距离咋算呢?先算出 a = 3 ,b = √5 ,c = 2 ,离心率 e = 2/3 。

然后把 x₀ = 2 代入焦半径公式,就能算出距离啦。

我记得之前给一个学生讲这个的时候,那孩子一脸懵,怎么都理解不了。

我就一点点引导他,从最基础的椭圆定义开始,一步一步地推导这个公式。

最后这孩子恍然大悟,那种成就感,真的让人特别开心。

再说说双曲线,它的焦半径公式稍微复杂一点,但道理是一样的。

对于抛物线,也有相应的焦半径公式。

在学习焦半径坐标公式的过程中,大家可别死记硬背,要理解它背后的原理。

多做几道题,多琢磨琢磨,慢慢地就掌握啦。

总之,焦半径坐标公式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咱们用心去学,就一定能拿下它!相信大家在学习的道路上都能越走越顺,加油!。

焦半径公式的证明

焦半径公式的证明

焦半径公式的证明【寻根】椭圆的根在哪里?自然想到椭圆的定义:到两定点F1,F2(|F1F2|=2c)距离之和为定值2a (2a>2c)的动点轨迹(图形).这里,从椭圆的“根上”找到了两个参数c和a.第一个参数c,就确定了椭圆的位置;再加上另一个参数a,就确定了椭圆的形状和大小.比较它们的“身份”来,c比a更“显贵”.遗憾的是,在椭圆的方程里,却看不到c的踪影,故有人开玩笑地说:椭圆方程有“忘本”之嫌.为了“正本”,我们回到椭圆的焦点处,寻找c,并寻找关于c的“题根”.一、用椭圆方程求椭圆的焦点半径公式数学题的题根不等同数学教学的根基,数学教学的根基是数学概念,如椭圆教学的根基是椭圆的定义.但是在具体数学解题时,不一定每次都是从定义出发,而是从由数学定义引出来的某些已知结论(定理或公式)出发,如解答椭圆问题时,经常从椭圆的方程出发.【例1】已知点P(x,y)是椭圆上任意一点,F1(-c,0)和F2(c,0)是椭圆的两个焦点.求证:|PF1|=a+;|PF2|=a -.【分析】可用距离公式先将|PF1|和|PF2|分别表示出来.然后利用椭圆的方程“消y”即可.【解答】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可知|PF1|=(1)从椭圆方程解出(2)代(2)于(1)并化简,得|PF1|=(-a≤x≤a)同理有|PF2|=(-a≤x≤a)【说明】通过例1,得出了椭圆的焦半径公式r1=a+ex r2=a-ex (e=)从公式看到,椭圆的焦半径的长度是点P(x,y)横坐标的一次函数. r1是x的增函数,r2是x的减函数,它们都有最大值a+c,最小值a-c.从焦半径公式,还可得椭圆的对称性质(关于x,y轴,关于原点).二、用椭圆的定义求椭圆的焦点半径用椭圆方程推导焦半径公式,虽然过程简便,但容易使人误解,以为焦半径公式的成立是以椭圆方程为其依赖的.为了看清焦半径公式的基础性,我们考虑从椭圆定义直接导出公式来.椭圆的焦半径公式,是椭圆“坐标化”后的产物,按椭圆定义,对焦半径直接用距离公式即可.【例2】P (x,y)是平面上的一点,P到两定点F1(-c,0),F2(c,0)的距离的和为2a(a>c>0).试用x,y的解析式来表示r1=|PF1|和r2=|PF2|.【分析】问题是求r1=f(x)和r2=g(x).先可视x为参数列出关于r1和r2的方程组,然后从中得出r1和r2.【解答】依题意,有方程组②-③得代①于④并整理得r1-r2=⑤联立①,⑤得【说明】椭圆的焦半径公式可由椭圆的定义直接导出,对椭圆的方程有自己的独立性.由于公式中含c而无b,其基础性显然.三、焦半径公式与准线的关系用椭圆的第二定义,也很容易推出椭圆的焦半径公式.如图右,点P(x,y)是以F1(-c,0)为焦点,以l1:x=-为准线的椭圆上任意一点.PD⊥l1于D.按椭圆的第二定义,则有即r1=a+ex,同理有r2=a-ex.对中学生来讲,椭圆的这个第二定义有很大的“人为性”.准线缺乏定义的“客观性”.因此,把椭圆的第二定义视作椭圆的一条性质定理更符合逻辑性.【例3】P(x,y)是以F1(-c,0),F2(c,0)为焦点,以距离之和为2a的椭圆上任意一点.直线l 为x=-,PD1⊥l交l于D1.求证:.【解答】由椭圆的焦半径公式|PF1|=a+ex.对|PD1|用距离公式|PD1|=x-=x+.故有.【说明】此性质即是:该椭圆上任意一点,到定点F1(-c,0)(F2(c,0))与定直线l1:x=-(l2:x=)的距离之比为定值e(0<e<1).四、用椭圆的焦半径公式证明椭圆的方程现行教材在椭圆部分,只完成了“从曲线到方程”的单向推导,实际上这只完成了任务的一半.而另一半,从“方程到曲线”,却留给了学生(关于这一点,被许多学生所忽略了可逆推导过程并不简单,特别是逆过程中的两次求平方根).其实,有了焦半径公式,“证明椭圆方程为所求”的过程显得很简明.【例4】设点P(x,y)适合方程.求证:点P(x,y)到两定点F1(-c,0)和F2(c,0)的距离之和为2a(c2=a2-b2).【分析】这题目是为了完成“从方程到曲线”的这一逆向过程.利用例2导出的焦点半径公式,很快可推出结果.【解答】P(x,y)到F1(-c,0)的距离设作r1=|PF1|.由椭圆的焦点半径公式可知r1=a+ex①同理还有r2=a-ex②①+②得r1+r2=2a即|PF1|+|PF2|=2a.即P(x,y)到两定点F1(-c,0)和F2(c,0)的距离之和为2a.【说明】椭圆方程是二元二次方程,而椭圆的焦半径公式是一元一次函数.因此,围绕着椭圆焦半径的问题,运用焦半径公式比运用椭圆方程要显得简便.Welcome To 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双曲线角度焦半径公式

双曲线角度焦半径公式

双曲线角度焦半径公式
双曲线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曲线,它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质和公式。

其中,双曲线的焦半径公式是描述双曲线焦点到曲线上任意一点的
距离的公式。

对于双曲线的标准方程$\frac{x^2}{a^2}-\frac{y^2}{b^2}=1$,焦点到曲线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可以用焦半径公式来表示。

设双曲线
的焦点为F1(c, 0)和F2(-c, 0),则曲线上任意一点P(x, y),其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差等于常数2a。

即PF1-PF2=2a。

根据点到点的距离公式,可以得出焦半径公式为:
$\sqrt{(x-c)^2+y^2}-\sqrt{(x+c)^2+y^2}=2a$。

这就是描述双曲线焦点到曲线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的焦半径公式。

从几何角度来看,焦半径公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双曲线的形状
和性质。

它表达了双曲线上各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差为常数的特性,这也是双曲线与椭圆和抛物线不同的地方之一。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双曲线的几何特性。

另外,焦半径公式还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双曲线的图形绘制和分析。

通过计算不同点到焦点的距离,我们可以确定双曲线的形状和位置,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双曲线的性质。

总之,焦半径公式是描述双曲线焦点到曲线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的重要公式,它有助于我们从数学和几何角度理解和应用双曲线的性质。

希望这个回答能够全面地解答你的问题。

焦半径公式

焦半径公式

椭圆x^2/a^2+y^2/b^2=1(a>b>0)的左准线为l,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抛物线C2以F2为焦点,l为准线,点P是C1、C2的一个公共点,则F1F2/PF1-PF1/PF2=设点P的横坐标为m,则由焦半径公式,PF1=a+em,PF2=a-em,因为点P又在以F2为焦点,l为准线的抛物线上,l的方程为x=-a²/c;所以,P到l的距离d=m-(-a²/c)=m+a²/c抛物线满足: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到准线的距离;所以d=PF2即:m+a²/c=a-em得:m=a²(c-a)/c(a+c)所以,em=a(c-a)/(a+c)所以,PF1=a+em=2ac/(a+c),PF2=2a²/(a+c)所以,F1F2/PF1=(a+c)/a,PF1/PF2=c/a;F1F2/PF1-PF1/PF2=(a+c)/a-c/a=1;椭圆的焦半径公式设M(xo,y0)是椭圆x^2/a^2+ y^2/b^2=1(a>b>0)的一点,r1和r2分别是点M与点F1(-c,0),F2(c,0)的距离,那么(左焦半径)r1=a+ex0,(右焦半径)r2=a -ex0,其中e是离心率。

推导:r1/∣MN1∣= r2/∣MN2∣=e可得:r1= e∣MN1∣= e(a^2/ c+x0)= a+ex0,r2= e∣MN2∣= e(a^2/ c-x0)= a-ex0。

同理:∣MF1∣= a+ex0,∣MF2∣= a-ex0。

编辑本段双曲线的焦半径公式双曲线的焦半径及其应用:1:定义:双曲线上任意一点M与双曲线焦点的连线段,叫做双曲线的焦半径。

2.已知双曲线标准方程x^2/a^2-y^2/b^2=1点P(x,y)在左支上│PF1│=-(ex+a) ;│PF2│=-(ex-a)点P(x,y)在右支上│PF1│=ex+a ;│PF2│=ex-a编辑本段抛物线的焦半径公式抛物线r=x+p/2</CA>通径:圆锥曲线(除圆)中,过焦点并垂直于轴的弦双曲线和椭圆的通径是2b^2/a焦准距为a^2/c-c抛物线的通径是2p抛物线y^2=2px (p>0),C(Xo,Yo)为抛物线上的一点,焦半径|CF|=Xo+p/2.。

圆锥曲线的焦半径公式推导

圆锥曲线的焦半径公式推导

圆锥曲线的焦半径公式推导如下:圆锥曲线的焦半径公式是解决与圆锥曲线相关问题的重要工具。

对于椭圆来说,如果焦点在x轴上,且设点A(x_1, y_1)在椭圆上,那么点A到左焦点F_1的焦半径为a + ex_1,到右焦点F_2的焦半径为a - ex_1。

推导过程可以基于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定义来进行:1. 椭圆的标准方程:对于中心在原点,半长轴为a,半短轴为b的椭圆,其标准方程通常写作:x²/(a²) + y²/(b²) = 1 (其中a > b > 0)2. 离心率:离心率e是描述椭圆形状的一个参数,定义为c/a,其中c是椭圆的焦距。

3. 焦半径的定义:对于椭圆上的任意一点P(x, y),到焦点的距离称为焦半径。

4. 使用相似三角形:根据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从椭圆的一个焦点出发到椭圆上一点的射线,与从另一焦点出发到同一点的射线以及与主轴的夹角θ之间存在关系。

通过构建相似三角形,可以得到焦半径的计算公式。

5. 坐标式:当焦点在x轴上时,若已知椭圆上一点的横坐标x_1,则到左焦点F_1的焦半径长度可以用a + ex_1来计算,到右焦点F_2的焦半径长度用a - ex_1来计算。

这里的e是椭圆的离心率。

6. 倾斜角式:利用焦半径与主轴正方向的夹角θ,可以得到更为通用的焦半径表达式,尤其适用于焦点不在坐标轴上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焦半径的长度与夹角θ有关,表达式为r = b²/(a±ccosθ),这里±的选择取决于焦点的位置。

综上所述,圆锥曲线的焦半径公式有多种表达形式,可以根据具体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这些公式不仅在理论研究中有着重要作用,在解题和实际应用中也极其重要。

椭圆的焦半径公式

椭圆的焦半径公式

椭圆的焦半径公式椭圆是一种常见的几何形状,它有两个焦点和一个不变的总长度。

在数学中,椭圆可以通过其焦点到弦的距离比的平方等于1的定义来描述。

焦半径是一个用来描述椭圆形状的参数,它是从焦点到椭圆上的一点的距离。

下面将介绍椭圆的焦半径公式以及其推导过程。

在椭圆上任意取一点P,并设其距离左焦点F1的距离为r1,距离右焦点F2的距离为r2、根据椭圆的定义,可以得到以下的等式:(r1+r2)^2=(2a)^2其中,2a表示椭圆的长轴长度。

接下来,我们将推导出焦半径公式。

将焦点F1处的坐标设为(-c,0),焦点F2处的坐标设为(c,0)。

椭圆的离心率定义为c/a。

根据离心率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等式:c^2=a^2-b^2其中,a表示椭圆的长轴长度,b表示椭圆的短轴长度。

将上述等式代入到等式(r1+r2)^2=(2a)^2中,可以得到:(r1+r2)^2=(2a)^2[(r1+r2)^2]/(4a^2)=1[(r1^2+2r1r2+r2^2)]/(4a^2)=1[(r1^2+2r1r2+r2^2)]/(4a^2)=[(r1^2+r2^2-b^2)]/(a^2)(将c^2=a^2-b^2代入)r1^2+2r1r2+r2^2=4a^2-4b^2接下来,我们对等式进行处理,得到焦半径公式。

注意到等式左边可以写为一个完全平方的形式,可表示为(r1+r2)^2,因此我们将等式进行如下变形:r1^2+2r1r2+r2^2=(r1+r2)^2=4a^2-4b^2r1^2+r2^2+2r1r2=4a^2-4b^2(r1-r2)^2=4a^2-4b^2r1-r2=±2√(a^2-b^2)r1+r2=2a将上述两个等式相加,可以得到:2r1=2a±2√(a^2-b^2)r1=a±√(a^2-b^2)类似地,对焦点F2处的坐标进行处理,可以得到:r2=a∓√(a^2-b^2)因此,我们得到了椭圆的焦半径公式,即:r1=a±√(a^2-b^2)r2=a∓√(a^2-b^2)需要注意的是,焦半径的计算需要知道椭圆的长轴长度a和短轴长度b。

双曲线的焦半径公式倾斜角式

双曲线的焦半径公式倾斜角式

双曲线的焦半径公式倾斜角式
双曲线是曲线形状方程以倾斜角式表示的,它是从坐标轴极限值点开始画出的
水平和垂直曲线,形状上有着被切两个半径起点极限值连接而成。

焦半径概念,是与双曲线相关的重要概念,可以定义为椭圆或椭圆形其中一个焦点到相应曲线的距离。

它的计算公式为:
双曲线焦半径公式倾斜角式:
r = acos(1 –tan2α)
其中,α是双曲线的倾斜角。

双曲线的极限点在四个坐标轴上,这些点根据焦距来取,它是从双曲线焦点到
此曲线上的任意一点的距离,这一距离等于双曲线的水平焦距,垂直焦距的较大者,焦距的计算公式是:
双曲线焦距:
F = 2a|sin 2α|
其中,α是双曲线的倾斜角,a为双曲线的长轴半径。

由上面可知,双曲线的焦半径就是根据双曲线的倾斜角和长轴半径来计算的,
双曲线焦半径的计算公式倾斜角式能够帮助我们准确的计算出双曲线的焦半径,从而更好的完成工作。

椭圆中焦半径

椭圆中焦半径

椭圆中焦半径1. 椭圆的定义和性质椭圆是平面上的一个几何图形,它是一个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焦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

椭圆的性质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性质是椭圆的焦点与椭圆中心之间的距离等于椭圆的长半轴的长度。

2. 椭圆的方程椭圆的方程可以表示为:其中,a和b分别是椭圆的长半轴和短半轴的长度。

根据椭圆的性质,椭圆的焦点到椭圆中心的距离等于椭圆的长半轴的长度,即:其中,c是椭圆的焦半径。

3. 椭圆中焦半径的计算方法椭圆中焦半径的计算方法可以通过椭圆的方程来推导。

首先,根据椭圆的方程,我们可以得到:然后,我们可以将焦点的坐标表示为(-c, 0)和(c, 0),其中c是椭圆的焦半径。

将焦点的坐标代入椭圆的方程中,可以得到:化简上式,可以得到:这正是椭圆的焦半径的计算公式。

4. 椭圆中焦半径的应用椭圆中焦半径的应用非常广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4.1 天文学在天文学中,椭圆轨道是行星和其他天体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

椭圆中焦半径的计算可以帮助天文学家确定行星轨道的形状和特征。

例如,根据椭圆中焦半径,我们可以计算出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从而更好地了解行星的运动规律。

4.2 工程设计在工程设计中,椭圆常常被用于设计椭圆形的建筑物,如体育场馆和剧院。

椭圆形的设计能够提供更好的视觉效果和声学效果。

椭圆中焦半径的计算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建筑物的尺寸和形状,从而实现预期的效果。

4.3 椭圆轨道的运动在物理学中,椭圆轨道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例如,地球绕着太阳运动的轨道就是一个椭圆轨道。

椭圆中焦半径的计算可以帮助物理学家确定行星的轨道参数,从而更好地理解行星的运动规律和行星系统的演化过程。

5. 总结椭圆中焦半径是椭圆的一个重要性质,它可以通过椭圆的方程来计算。

椭圆中焦半径的计算方法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天文学、工程设计和物理学。

通过对椭圆中焦半径的研究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椭圆的特性,推动科学和工程的发展。

抛物线的焦半径公式推导

抛物线的焦半径公式推导

抛物线的焦半径公式推导
抛物线焦半径的公式推导:从几何角度出发,求出抛物线的焦半径。

抛物线的焦半径是表征不同函数在焦点处的曲率的量度,它也是椭圆周长的函数。

抛物线的焦半径一般可以用“焦点法则”和“极点法则”分别计算。

首先需要计算抛物线的极坐标系F1(α,β),其中α和β可以用如下公式
表示:
α=acostθ+bsinθ
β=acostθ-bsinθ
其中θ是抛物线上任意一点夹角,a和b分别是抛物线上某点到焦点F1的横纵坐标。

然后通过极点法则求取抛物线的焦半径为:RF1=1/α’(α),其中α’(α)表示抛物线的微分,α的三角函数中也就是其导数。

同样,抛物线的焦半径可以使用焦点法则求取,公式为:
RF1={2a2}/({2a2-2b2}) ,其中的a,b依然为抛物线上所求点到焦点的
距离。

注意,抛物式的焦半径公式只有抛物线的轨迹为标准二次抛物函数时才有效,否则无效。

因此,若要推导非标准两次抛物函数的焦半径,必须先将它们换成标准抛物函数来求解。

谈谈椭圆焦半径公式及其应用

谈谈椭圆焦半径公式及其应用

知识导航椭圆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也是圆锥曲线的核心内容.与椭圆有关的问题一般难度和运算量都较大.而在解题时灵活运用椭圆的焦半径公式,能有效地简化运算,提升解题的效率.一、椭圆的焦半径公式我们把连接椭圆上一点与对应焦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椭圆的焦半径.椭圆的焦半径公式有两种形式:坐标式和三角式.设椭圆x 2a 2+y 2b2=1的左焦点为F 1()-c ,0、右焦点为F 1()-c ,0,在椭圆上任取的一点P ()x 0,y 0,则椭圆的坐标式焦半径公式为|PF 1|=a +ex 0,|PF 2|=a -ex 0.这里e 为离心率.若在椭圆x 2a 2+y 2b2=1()a >b >0中,过左焦点F 1的直线l 与椭圆交于A ,B 两点(A 位于x 轴上方,B 位于x 轴下方),直线的倾斜角为θ,且椭圆的离心率为e ,则椭圆的角度式焦半径公式为||AF 1=b 2a -c cos θ=b 2a 1-e cos θ;||BF 1=b 2a +c cos θ=b 2a1+e cos θ.二、椭圆焦半径公式的应用1.椭圆的坐标式焦半径公式的应用根据椭圆的坐标式焦半径公式的特点,我们可以利用椭圆的坐标式焦半径公式解答“已知椭圆方程和椭圆上点的坐标,求椭圆的焦半径”的问题.例1.设F 1,F 2是椭圆C :x 236+y 220=1的两个焦点,M 为C 上一点且在第一象限,若ΔMF 1F 2为等腰三角形,则M 的坐标为_______.解:由题意得a =6,b =25,c =4,e =c a =23,因为点M 为椭圆C 上一点且在第一象限,所以当||MF 1=||F 1F 2时,ΔMF 1F 2为等腰三角形设M ()x 0,y 0,则||MF 1=a +ex 0,||F 1F 2=2c =8,所以6+23x 0=8,解得x 0=3,将x 0=3代入椭圆C 方程可得y 0=15,所以M ()3,15.本题若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解,计算过程较为复杂.这里利用椭圆的坐标式焦半径公式表示出||MF 1,根据||MF 1=||F 1F 2求出M 点的坐标.该过程简单,运算量小.例2.如图,ΔABC 为椭圆x 24+y 23=1的内接三角形,且右焦点F 为ΔABC 的重心,则||FA +||FB +||FC =_______.分析:因为ΔABC 为椭圆的内接三角形,F 为椭圆右焦点,所以||FA ,||FB ,||FC 即为椭圆焦半径,可设出A ,B ,C 三点的坐标,用椭圆的坐标式焦半径公式表示出||FA ,||FB ,||FC ,根据右焦点F 为ΔABC 的重心列出关系式,化简即可求出结果.解:根据椭圆的方程可得a =2,b =3,c =1,F ()1,0,e =c a =12,设A ()x 1,y 1,B ()x 2,y 2,C ()x 3,y 3,则||FA =a -ex 1=2-12x 1,||FB =a -ex 2=2-12x2,||FC =a -ex 3=2-12x 3,因为F 为ΔABC 的重心,所以x 1+x 2+x33=1,即x 1+x 2+x 3=3,所以||FA +||FB +||FC =2-12x 1+2-12x 2+2-12x 3=6-x 1+x 2+x32=92.2.椭圆的角度式焦半径公式的应用根据椭圆的角度式焦半径公式的特点,我们可以利用椭圆的角度式焦半径公式解答以下问题:(1)已知椭圆方程和过椭圆焦点的直线的倾斜角角度,求椭圆的焦半径;(2)已知椭圆的方程和椭圆的焦半径关系式,求过椭圆焦点的直线的斜率.例3.过椭圆x 24+y 23=1的左焦点F 作倾斜角为60°的直线l ,l 与椭圆交于A 、B 两点,则1||AF +1||BF =_______.分析:已知椭圆的方程和过椭圆焦点的直线方程的倾斜角角度,可利用椭圆角度式焦半径公式表示出38解题宝典||AF ,||BF ,这样便可快速求出1||AF +1||BF 的值.解:由题意得a =2,b =3,||AF =b 2a -c cos 60°,||BF =b 2a +c cos 60°,所以1||AF +1||BF =a -c cos 60°b 2+a +c cos 60°b 2=2a b 2=2×23=43.例4.已知椭圆C :x 22+y 2=1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点A ,B 是椭圆C 上位于x 轴上方的两点,并且AF 1//BF 2.如果||AF 1-||BF 2=,求直线||AF 1的斜率k .分析:先设∠AF 1F 2=θ,用椭圆角度式焦半径公式表示出||AF 1,||DF 1,然后由椭圆对称性可表示出BF ,根据已知条件列出关系式,即可求出cos θ,再通过三角恒等变换求得tan θ,就能得到所求的斜率.解:由题意得a =2,b =1,c =1,设∠AF 1F 2=θ,由椭圆角度式焦半径公式可得||AF 1=||DF 1=12+cos θ,因为AF 1//BF 2,所以由椭圆对称性可得||BF 2=||DF 1=12+cos θ,又||AF 1-||BF 2=,所以,化简得6cos 2θ+4cos θ-26=0,解得cos θ=由sin θ2+cos θ2=1得sin θ,所以k =tan θ=sin θcos θ.总之,椭圆的焦半径公式的两种形式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解答与椭圆有关的问题中应用非常广泛.在解题时,我们常常需要将椭圆的焦半径公式与椭圆的方程、定义、性质等结合起来应用.这就要求同学们不仅要加深对概念、公式、性质的理解,强化训练,同时也要培养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作者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数学系)含参问题的类型有很多,如求参数的取值范围、证明不等式恒成立、判断函数的单调性等.解答含参问题的途径也有很多,如利用方程思想、利用导数法、借助待定系数、利用函数思想等.本文重点探讨一下解答含参问题的三种途径:利用方程思想、利用函数的性质、借助待定系数,以帮助同学们拓宽解题的思路.一、利用方程思想方程思想是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常用思想,是指通过建立方程或者方程组使问题获解的数学思想.在解答含参问题时,我们可以根据代数式的特点建立方程或者方程组,然后利用方程的判别式△=b 2-4ac 、根与系数的关系来解答问题.例1.已知函数f ()x =x 2-()m +5x +2()m +5在定义域内恒为非负数,求方程2x m +1=||m +2+1的根的取值范围.解:因为f ()x 恒为非负数,所以方程f (x )=0的判别式△=()m +52-8()m +5≤0,解得-5≤m ≤3.方程2xm +1=|m +2|+1可化为2x=()m +1()|m -2|+1,当-5≤m ≤2时,2x =()m +1()2-m +1,所以2x =-m 2+2m +3=-()m -12+4,则2x ≤4,x ≤2,当2<m ≤3时,2x =()m +1()m -1=m 2-1,3<m 2-1≤8,所以log 23<x ≤3.39。

椭圆极坐标的焦半径

椭圆极坐标的焦半径

椭圆极坐标的焦半径概述椭圆是数学上常见的曲线之一,它在平面内具有两个焦点。

在极坐标系中,我们来研究椭圆的焦半径,即到椭圆焦点距离的长度。

本文将介绍椭圆的基本概念、极坐标系的定义与转换、椭圆的焦点及其性质,最后推导出椭圆极坐标系下的焦半径公式,并举例进行计算。

椭圆的基本概念椭圆是平面上一条封闭曲线,其椭圆心为O,离心率为e,主轴的长度为2a,副轴的长度为2b。

离心率e的定义如下:椭圆上任意一点P到焦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2a,即PF1 + PF2 = 2a,其中F1F2的长度为2c,有关系式c^2 = a^2 - b^2。

椭圆的离心率满足0 < e < 1,当e=0时,椭圆退化为圆。

极坐标系的定义与转换极坐标系是描述平面上一点位置的坐标系,由极径r和极角θ组成。

极径r表示点到原点O的距离,极角θ表示点与极轴之间的夹角。

我们可以用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来描述椭圆的极坐标方程:其中,p是极坐标系中的常数,p = a(1-e^2)。

椭圆的焦点及其性质椭圆有两个焦点F1、F2,其中F1位于x轴的正半轴上,F2位于x轴的负半轴上。

椭圆的离心率e和焦距f的关系为e = f/a。

椭圆的焦点与焦半径有如下性质:1.焦半径在x轴上的分量为p,即焦半径PF1或PF2的投影PF1’或PF2’到x轴上的长度为p。

2.焦半径的极角θ满足θ = tan^(-1)(ey/x),其中x、y为极坐标系中点的坐标。

椭圆极坐标系下的焦半径公式推导根据极坐标系的定义,我们已知椭圆的极坐标方程为r = p / (1 + e * cosθ)。

假设椭圆的焦半径为r0,则有:考虑到焦半径在x轴上的分量为p,我们可以将焦半径r0表示为其x、y轴上的分量:将e表示为f/a,焦半径的x、y分量可以表示为:再利用之前提到的极坐标转换关系,将极坐标转换为直角坐标,可以得到焦半径的直角坐标方程:示例计算假设椭圆的离心率为0.6,主轴长度为6,焦半径点的极角θ为30°,我们来计算焦半径的长度。

焦半径公式的三角形式及其应用

焦半径公式的三角形式及其应用

焦半径公式的三角形式及其应用重庆清华中学张忠焦半径是圆锥曲线中很重要的几何量,与它相关的问题是各类考试的热点,常考常新, 故值得我们进一步总结与研究。

焦半径公式的代数形式:设F I,F2是曲线的左、右焦点,点P(X o,y。

)在曲线上,记r1PF1、r2PF2为左、右焦半径。

则在椭圆中:r i a ex o, r2 a ex o ;在双曲2 p线中:r1ex0a, r2ex0a ;在抛物线y 2px(p 0)中:r x0专。

若焦点在y轴上时,则把相应的X。

改为y o即可。

因应用情形比较常见,不再叙述。

,本文介绍它的三角形式及其应用。

定理1:若椭圆的离心角为贝U (1)|PF i| = a + ccos 0; (2)|PF 2| = a —ccos 0.证明:•••椭圆的离心角为0,由椭圆参数方程知点P的横坐标为acos0,依焦半径的代数形式知:|PF i| = a+ex p= a + ea • cos 0= a + c • cos 0 ,|PF 2| = a—ex p= a —c • cos 0.例1. F i、F2是椭圆+ y2= 1的左右焦点,点P在椭圆上运动,则|PF1| • |PF2|的最大值是_______ ,最小值是__________ .(1996年第七届“希望杯”赛)解:设椭圆的离心角为0,又知a= 2, c2= 3,由定理1得2 2 2 2|PF 1|c • |PF 2| = a —c cos 0 = 4 —3cos 0•/0< cos 0W1 故知|PF1|c • |PF 2| max= 4—3 • 0= 4|PF1| • |PF2| min= 4 —3 • 1= 1例2.椭圆的左右焦点为F1、F2,试问此椭圆的离心率e在什么值范围内,椭圆上恒存在点P,使得PF i ± PR。

解:2 2 2 2 2 2设椭圆方程为b x + a y = a b (a > b> 0),离心角为B,依题设、定理1及勾股定理得(2 c) 2= (a —ccos 0) 2+ (a + ccos 0) 2化简得cos20 =2O w cos20<1 , ••• 0W2<1结合0 v e v 1PFeFH 1 ecos ep 1 ecos,这里p 为焦准距,在椭圆和双曲线中,b 2W e v 1为所求。

焦半径的推导公式

焦半径的推导公式

焦半径的推导公式焦半径是光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一束光线经过透镜后在焦点处形成的光斑的半径。

焦半径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透镜成像的清晰度和质量。

因此,研究焦半径的大小和求解其推导公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 焦距的定义在研究焦半径的推导公式之前,我们需要了解焦距的概念。

焦距是指透镜将平行光线聚焦成的像与透镜的中心面的距离。

焦距的大小与透镜的曲率半径和折射率有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1/f = (n-1)(1/R1 - 1/R2)其中,f为透镜的焦距,n为透镜的折射率,R1和R2为透镜的两个曲率半径。

2. 焦半径的定义在透镜的焦点处,光线会聚成一个光斑。

焦半径是指这个光斑的半径,通常用r表示。

焦半径的大小与光线的波长、透镜的曲率半径和入射光线的孔径有关系。

3. 焦半径的计算方法为了求解焦半径的推导公式,我们需要先了解焦半径的计算方法。

在光学中,焦半径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分别是几何光学方法和物理光学方法。

3.1 几何光学方法几何光学方法是一种简单的计算焦半径的方法,它假设光线是直线,不考虑光的波动性。

在几何光学方法中,焦半径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r = 0.61λf/D其中,λ为光线的波长,f为透镜的焦距,D为入射光线的孔径。

3.2 物理光学方法物理光学方法是一种更加精确的计算焦半径的方法,它将光看作是波动的电磁场,考虑了光的波动性。

在物理光学方法中,焦半径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r = λf/πd其中,λ为光线的波长,f为透镜的焦距,d为入射光线的孔径。

4. 焦半径的推导公式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焦半径的大小与光线的波长、透镜的曲率半径和入射光线的孔径有关系。

因此,我们可以将焦半径的大小表示为这些参数的函数。

根据物理光学方法,焦半径可以表示为:r = λf/πd将f用透镜的曲率半径R和折射率n表示:1/f = (n-1)(1/R1 - 1/R2)整理得:f = R2/(n-1)(R2-R1)将d用透镜的口径D表示:d = πD将上述公式代入焦半径公式中,得到:r = λR2D/(n-1)(R2-R1)这就是焦半径的推导公式。

圆锥曲线题型总结:焦半径的考点【精品】

圆锥曲线题型总结:焦半径的考点【精品】

则r r a 122+=,即()()x ae y x ae y a 0202020221+++-+=<>另有()[]()[]x ae y x ae y aex 0202202042++--+=<><2>÷<1>得:()()x ae y x ae y ex 0202020223++--+=<><1>、<3>联立解得:()x ae y r a ex 020210++==+ ()x ae y r a ex 020220-+==-【点评】把<1>、<3>两式左边的两个根式看成两个未知数,构建方程组得解。

【思路3】推敲()r x c y a ex 102020=++⇒+的沟通渠道,应从消除差异做起,根式中y 02理应代换。

由点M 在椭圆上,易知y b x a 022221=-⎛⎝ ⎫⎭⎪则r x cx c b b a x 10202222022=+++-=-⎛⎝ ⎫⎭⎪++12220202b a x a ca x a ·()=++ex aex a 02022由010<<-≤≤e a x a ,,知ex a 00+> 故r a ex 10=+,同理r a ex 20=-【点评】上述思路体现了先消元()y 02转换成关于x 0的二次三项式,再化成完全平方式的思想。

由a 、e 是常数与-≤≤a x a 0,容易推出r a c 1(max)=+(x a 0=时取得),r a c 1(min)=-(x a 0=-时取得)。

【思路4】椭圆的第二定义为求焦半径r 1铺设了沟通的桥梁。

如图,作椭圆的左准线l ,作MH ⊥l 于H 点则MF MH e 1= 即r MF MH e x a c e a ex 11020===--⎛⎝ ⎫⎭⎪=+··,同理可求得:r a ex 20=- 【点评】应用椭圆的第二定义求焦半径的优越性是将两点M F 、1的距离等价转化成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点M 、H 的距离轻松得解,是上述四条思路中的最佳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坐标表示的焦半径公式1、 椭圆(一类) |PF 1|=r 1=√(x +c )2+y 2 由y 2=b 2−b 2x 2a 2代入整理得r 1=√(ca x)2+2cx +a 2=√(a +ex )2=a +ex ,同理,|PF 2|=r 2=√(x −c )2+y 2=⋯=a −ex可以假想点P 在y 轴右边,r 1>r 2且x>0 帮助,显然总有r 1+r 2=2a 符合椭圆定义。

公式常见应用:(1) 椭圆上点到焦点最远距离a+c,最近距离a-c(2) 椭圆上三点A (x 1,y 1),B (x 2,y 2),C (x 3,y 3),若x 1 ,x 2 ,x 3成等差数列,则到同一个焦点的焦半径r A ,r B ,r C 也成等差数列。

(3) 定义直线 x =∓a 2c 为椭圆x 2a 2+y 2b 2=1 的左右准线。

由焦半径公式,椭圆上任意一点 P(x,y) 到对应焦点和对应准线的距离之比(r 1d 1=r 2d 2=e)总等于离心率e.2. 双曲线x 2a 2−y 2b 2=1|PF 1|=r 1=√(x +c )2+y 2 由y 2=b 2x 2a 2−b 2代入整理得r 1=√(ca x)2+2cx +a 2=√(a +ex )2=|a +ex | ,由双曲线上点|x |≥a ,若点P 在右支上,r 1=ex +a . 同理,r 2=ex −a .总有r 1−r 2=若点P 在左支上,r 1=ex −a . 同理,r 2=ex +a .总有r 2−r 1=公示的应用:(1)若双曲线上同一支上的三点A (x 1,y 1),B (x 2,y 2),C (x 3,y 3),有x 1 ,x 2 ,x 3成等差数列,则它们到同一个焦点的焦半径r A ,r B ,r C 也成等差数列。

(2)定义直线 x =∓a 2c 为双曲线x 2a 2−y 2b 2=1 的左右准线。

由焦半径公式,双曲线上任意一点 P(x,y) 到对应焦点和对应准线的距离之比(r 1d 1=r2d 2=e)总等于离心率e.3.抛物线 y 2=2Px |MF |=r =x +p2公式的应用:抛物线上三点A (x 1,y 1),B (x 2,y 2),C (x 3,y 3), 若x 1+x 3=2x 2,则r A +r C =2r B 。

二. 1、 统一定义:平面上到定点F 与定直线l 距离之比等于常数e 的点轨迹。

若0<e<1,轨迹为椭圆。

若e=1,则轨迹为抛物线。

若e>1,则轨迹为双曲线。

(2)公式:r=eP1−e cosθe:离心率,对于椭圆,双曲线,eP=ba.(3)公式的应用:焦点弦长公式|MN|=r M+r N=eP1−e cosθ−eP1−e cos(θ+π)=2eP1−e2cos2θ说明:(1)焦点弦长公式中,方向角θ以平方形式出现,不影响计算,可将方向角改为焦点弦和对称轴夹角:θϵ(0,π2].(2)有对称性θ(3)对于双曲线当1−e2cos2θ=0时,θ所决定的焦点弦与渐近线平行,在实际上不存在。

若θ较小,使1−e2cos2θ<0时,此时公式应表为|MN|=2eP|1−e2cos2θ|,此时焦点弦的两个端点分在两支上。

(4)对于抛物线y2=2Px,∵e=1 ,|MN|=2P1−cos2θ=2P1−sin2θ.θ为焦点弦与对称轴夹角。

(5)通径:垂直对称轴的焦点弦称通径,在|MN|=2P1−cos2θ中,令θ=900,得通径的统一表示2eP.对于椭圆,双曲线: 2eP=2b2a;对于抛物线: 2eP=2P.(6)以上结论容易推广到二类圆锥曲线,比如x2=Ky焦点弦与对称轴夹角θ,则有|MN|=|K|sin2θ.三.相交弦长公式将直线y=Kx+d 代入椭圆b2x2+a2y2=a2b2(b2+a2K2)x2+2aKdx+a2d2−a2b2=0.若∆=4a2b2(a2K2+b2−d2)>0存在相交弦A(x1,y1) ,B(x2,y2) ,|AB|=√(x1−x2)2−(y1−y2)2=√1+K2|x1−x2|在(b2+a2K2)x2+2aKdx+a2d2−a2b2=0中,由求根公式|x1−x2|=√∆b2+a2K2,|AB|=√∆b2+a2K2√1+K2在具体问题,只要已知直线斜率和求得的代入后方程可直接写出相交弦长表达式,完全可以略去中间过程。

上面的观点对于双曲线,抛物线和直线产生的相交弦长也完全用类似的方法推导。

只是对于双曲线,直线不能与渐近线平行;对于抛物线,直线不能与对称轴平行。

四. 焦点三角形问题对于椭圆和双曲线存在焦点三角形对于焦点三角形问题,应注意两条:一是用定义:椭圆:r 1+r 2=2a ;双曲线:|r 1−r 2|=2a 。

二是用正余弦定理:举例:已知椭圆x 2a 2+y 2b 2=1 ,(a >b >0) ,点P 位其上一点,点P 对F 1,F 2张角 (即∠F 1PF 2=θ) ,试求S ∆PF 1F 2的θ 表示式。

解:由余弦定理:4c 2=r 12+ r 22−2r 1r 2cos θ=(r 1+r 2)2−2r 1r 2−2r 1r 2cos θ=4a 2−2r 1r 2(1+cos θ)=4a 2−2r 1r 2∙2cos 2θ2 移项,消去4:r 1r 2cos 2θ2=a 2−c 2=b 2 又 S ∆PF 1F 2=12r 1r 2sin θ=r 1r 2sin θ2∙cos θ2=r 1r 2∙cos2θ2∙sinθ2cosθ2=b 2说明:上面这个例子完全适用双曲线中的焦点三角形。

请你推导右面双曲线的图,若∠F 1PF 2=θ,求S ∆PF 1F 2 。

五.其他有关知识点:1. 椭圆中的基本Rt∆OBF:BF =a,BO =b,FO =c .令∠BFO =θ,则cos θ=ca =e.可以通过三角函数对椭圆中的a,b,c,e 进行相互转换。

比如:由e =√32可推知θ=300,a =2b .椭圆的方程便可以假设为:4b 2+b 2=12. 双曲线中的基本矩形:x 2a 2−y 2b 2=±1称为是相互共轭两条双曲线,作x =±a ,y =±b ,四条直线构成一个矩形,称作是这两条双曲线的基本矩形(如图):基本矩形的对角线定是这两条双曲线的渐近线。

基本矩形中Rt∆OAD 是x 2a 2−y 2b 2=1的一个基本Rt∆: OA=a ,AD=b, OD=c .令∠DOA=θ,则θ就是其一条渐近线的倾斜角。

设斜率K ,则tan θ=K . 由e =c a知cos θ=a c=1e或e =1cos θ可以利用三角函数在双曲线的a,b,c,e,K 之间进行过渡。

对于x 2a 2−y 2b 2=−1,则Rt∆OBD 是它的基本Rt∆:|OB |=实半轴b ,|BD |=虚半轴a,|OD |=c . 令∠BOD =θ∗,则e ∗=1cos θ∗ 。

θ与θ∗互余,在共轭双曲线之间e 与e ∗有关系(1e )2+(1e ∗)2=1. 3. 双曲线x 2a 2−y 2b 2=m ,(m ≠0)渐近线m>0为一类双曲线,m<0为二类双曲线,不论一类,二类,令m=0得到的两条直线定为双曲线的渐近线,具体运作时,移项,开方:x 2a 2=y 2b 2 →y =±ba x 。

这一结果可以使双曲线方程和它的渐近线方程,两者相互反馈。

例:已知双曲线以坐标轴为对称轴,一条渐近线的方程为y =−34x ,且过点(6,−4)。

试求该双曲线方程。

由y =−34x 可得3x +4y =0及3x −4y =0.于是9x 2−16y 2=K 。

代入(6,−4)求K得9x 268−16y 268=1 .4. 有关抛物线的知识点:(1)四类抛物线:y 2=±2Px ,x 2=±2Py 可以简化为两大类:y 2=Kx ,x 2=Ky . 焦点(K4,0) ,(0,K4) ,准线x =−K4 ,y =−K4。

(2)焦点弦端点坐标公式如图,A (x 1,y 1) ,B(x 2,y 2) 为y 2=2Px 的焦点弦,则有: x 1∙x 2=P 24y 1y 2=−P 2练习题:由焦点弦的一个端点B 做准线x =−P2 的垂线,垂足E 。

证明:A,O,E 三点共线。

上面的性质可以推广到其他类型的抛物线。

x =−2 (3)抛物线上两点连线斜率公式对于一类抛物线 y 2=Kx 上两点A (x 1,y 1) ,B(x 2,y 2),K AB =2Py 1+y 2关于圆锥曲线的切线1. 椭圆1) 若点P (x 1,y 1)为椭圆x 2a 2+y 2b 2=1上一点,则椭圆过点P 的切线方程为x 1xa 2+y 1y b 2=1同一法证明:由x 12a 2+y 12b 2=1 (1) 知点P (x 1,y 1)为椭圆与直线的公共点,若椭圆与直线还有一个公共点Q(x 2,y 2) , 则 x 22a 2+y 22b 2=1 (2)x 1x 2a 2+y 1y 2b 2=1 (3)(1)+(2)-2(3): x 12a 2+y 12b 2+x 22a 2+y 22b 2−2( x 1x 2a 2+y 1y 2b 2)=1+1−2=0即(x 1−x 2)2a 2+(y 1−y 2)2b 2=0,即P =Q ,直线与椭圆仅有一个公共点,故为切线。

2) 椭圆切线的一般表示点P (a cos θ,b sin θ)为椭圆x 2a2+y 2b 2=1上点的一般表示,代入上面的切点公式得x cos θa+y sin θb=1 . 此为椭圆切线的一般表示。

练习题:求椭圆x 29+y 216=1上点与直线距离的最大值。

设椭圆切线x cos θ4+y sin θ3=1 ,令其斜率K =−34∙cos θsin θ=−34 得θ=π4,5π4。

得d max =6√23) 切点弦直线点P (x 0,y 0)为椭圆x 2a 2+y 2b 2=1 外一点,由P 两条切线PA ,PB ,切点A,B 。

直线AB 称为切点弦直线。

容易证明点P (x 0,y 0)的切点弦直线方程为x 0x a 2+y 0y b 2=1 。

设切点A (x 1,y 1) ,B(x 2,y 2) ,则切线PA: x 1xa 2+y 1y b 2=1,由切线过P (x 0,y 0),则x 1x 0a 2+y 1y 0b 2切线PB:x 2x a 2+y 2y b 2=1,由切线过P (x 0,y 0),则x 2x 0a 2+y 2y 0b 2=1 。

(2)由(1),(2),直线x 0x a 2+y 0y b 2=1 过 A (x 1,y 1) ,B(x 2,y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