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土壤的种类》教案1 青岛版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2.《土壤的种类》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三:我们怎样保护土壤? 生活中破坏土壤的现象:
被无机物污染的土壤
活动过程 活动三:我们怎样保护土壤? 生活中破坏土壤的现象:
拓展活动
配套课件和教案由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组 和苏州爱牛科教器材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供全国 小学科学教师无偿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想 要转载,请与开发团队联系。
活动过程
活动二: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什么植物?
活动过程
活动三:我们怎样保护土壤?
思考: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对土壤有什么好处?
活动过程
活动三:我们怎样保护土壤?
设计实验方案 1.研究怎样为什么植树造林能够防止水土流失? 2.怎样研究? 3.需要哪些实验材料?
活动过程
温馨提示: 1.事先准备好的一个种有草皮的一个盒子 ,在另一个浅盒子中填满土壤,并拍实。 2.分别将两个盒子倾斜放入水槽中。在土 盒上方同样的高度,同时用喷壶往两个盒 上分别浇同样多的水。 3.观察两个盒子中的土发生了什么变化?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实验步骤: 1.把3个同样大小的去底塑料瓶用纱布扎好
口,倒放在支架上,并分别加入同样多的沙质土 、壤土、粘质土,贴好标签。
2.取3个同样大的烧杯,分别放在3个瓶子 的口的下面。
3.在3个瓶内同时倒进同样多的水,观察三 种不同土壤的渗水量是多少。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温馨提示
1.实验时要同时倒进同样多的水。 2.仔细观察,记录下看到的现象。 3. 小组同学要和做好。
活动过程
土壤 类型 实验 现象 结论
实验记录单
沙质土
小学科学10《土壤的种类》(教案)
小学科学10《土壤的种类》(教案)引言: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理解土壤的种类以及其重要性。
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学生将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并发展他们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教案中的活动将提供亲身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巩固对土壤分类的认识。
学习目标:1. 了解土壤的重要性以及不同种类的土壤;2. 观察和比较不同种类的土壤的特征;3.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技能。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放大镜;3. 不同种类的土壤样本,如沙土、泥土和石灰土;4. 一个大型水槽;5. 塑料容器和小铲子;6. 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土壤的重要性(10分钟)通过讨论和展示图片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土壤的定义和重要性。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思考为什么土壤对我们日常生活和农业如此重要。
步骤二:介绍不同种类的土壤(15分钟)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不同种类的土壤,如沙土、泥土和石灰土。
解释每种土壤的特征和应用领域。
鼓励学生提问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步骤三:观察和比较不同种类的土壤(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
给每个小组一些土壤样本,让他们使用放大镜观察并比较土壤的特征。
鼓励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记录他们的发现。
步骤四:实地观察土壤(20分钟)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一个草地或花园,让他们亲自观察和采集土壤样本。
鼓励学生观察土壤的颜色、质地和湿润程度等特征。
提醒他们注意保护环境并不要破坏植物。
步骤五:实验:观察不同土壤的透水性(30分钟)将塑料容器填满不同种类的土壤样本,如沙土、泥土和石灰土。
学生可以使用小铲子将土壤填入容器中。
然后,逐渐倒入相同的量的水。
观察并比较不同土壤对水的渗透速度的影响。
步骤六:总结和讨论(15分钟)回到教室,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讨论。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不同种类的土壤有什么特征?每种土壤对水的渗透速度有何影响?种植不同植物时应选择哪种土壤?为什么?评估:1. 学生的观察记录;2. 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3. 学生对土壤分类和特征的理解。
三年级科学下册《土壤的种类》教案1 青岛版
土壤的种类教案与评析【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砂、黏土成分的多少;●能够独立的探究一堆土壤的成分;●能够设计实验,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某方面的特性;●能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家乡的土壤。
知识与技能●知道砂、黏土和腐殖质是组成土壤的三种主要成分;●了解土壤中砂、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不一样;●了解不同土壤历史和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形成探究意识;●具有探究土壤的热;●具有关心家乡土壤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对土壤的种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难点】: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认识三类土壤的性质。
【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烧杯的使用方法案例背景分析:土壤是地球上广泛存在着的物体,大多数植物赖以生长,土壤与人类关系密切。
分析土壤的成分及土壤的种类所用的实验分析法,也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教者要对教材、学生作较深入得了解和分析,从中思索教学目的的不同层面,教学中又注意把个别学生的智慧,及时转变为全体学生的认识,所以教学适应学生的各个层面,这对落实义务教育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有益的探索,也是教学“弹性”要求实施的一次实践。
要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他们去讨论预测,设计方案,教师作为实验伙伴参与其中,提供学生需要的工具。
本课的内容紧紧结合儿童的实际,研究自己周围的土壤,增加学生对自己家乡的认识,更热爱她。
在前一课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已经基本上奠定了土壤的概念,对认识某一事物也有了自己的方法与经验,会用利用各种感官去认识研究对象。
根据学生的经验我们这样处理教材:让学生通过查阅课外书或其它途径搜集一些有关土壤种类的资料,以便它们带着对土壤不同的经验来到课堂进行交流。
《标准》提出:参观访问应是科学课必要的教学活动,是把学生带出教室走向大自然和社会,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极好活动形式。
《土壤的种类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土壤的种类》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了解土壤的种类及其特点,掌握各种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应用领域,培养学生对土壤的认识和珍爱认识。
一、导入1. 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土壤,扣问他们对土壤的认识和了解水平。
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土壤的种类》,激发学生进修的兴趣。
二、观点诠释1. 什么是土壤?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微生物等组成的地球表面的薄层物质。
2. 土壤的种类有哪些?主要包括沙土、壤土、粘土、砂壤土等。
三、土壤的种类及特点1. 沙土:颗粒较大,通透性好,保水性差,容易干燥。
2. 壤土:颗粒适中,透气性和保水性较好,适合种植各种作物。
3. 粘土:颗粒较小,保水性好,但透气性差,易结块。
4. 砂壤土:含有较多的石英砂,透气性好,排水性强,但保水性差。
四、土壤的形成过程1. 物理作用:岩石经受风化、冻融等力量作用,形成颗粒状物质。
2. 化学作用:岩石中的矿物质受水分、氧气等化学物质的影响发生变化。
3. 生物作用:微生物、植物的根系等有机物质的分解作用,增进土壤的形成。
五、土壤的应用领域1. 农业生产:不同种类的土壤适合不同的作物种植,如沙土适合玉米、花生等。
2. 建筑工程:土壤的特性决定了建筑物的基础稳固性,不同种类的土壤适合不同类型的建筑。
3. 环境珍爱:了解土壤的种类及特点可以指导环境珍爱工作,避免土壤污染和退化。
六、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土壤的种类及其特点,掌握了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应用领域。
土壤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我们应该珍惜土壤,珍爱环境。
七、教室练习1. 什么是土壤?它由哪些物质组成?2. 请简要描述沙土、壤土、粘土和砂壤土的特点。
3. 土壤的形成过程包括哪些作用?4. 你认为土壤在哪些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八、作业请同砚们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具体的土壤种类,调查其在当地的分布情况及应用领域,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以上是本节课《土壤的种类》导学案的内容,希望同砚们能够认真进修,加深对土壤的了解和珍爱认识。
新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土壤与岩石《土壤的种类》优质课件
13
你知道吗?
沙质土 壤土 黏质土
适合喜欢通气性、透水性,不喜潮湿 的植物,比如花生。
适合需要适宜的水分、肥力和通气性 植物,比如苹果。
喜潮湿,对土壤的保肥能力要求较高的 植物,比如荷花。
14
保护土壤
植树造林 捡拾地膜 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15
水 土 流 失 实 验
新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三年级下册
2、土壤的种类
第一单元 土壤与岩石
观 察 与 思 考
烟台苹果
宝应荷藕
嵊州花 生
香糯莲藕
2
1号
2号
观
察
土
壤
实
验
3号
器
材
3
观 察 土 壤 实 验 器 材
4
1号
2号
观
察
土
沙质土
壤
实
验
黏质土
3号
壤土
5
观
察
土
壤
沙质土
实
验
结
果
黏质土
壤土
6
过 滤 器 的 制 作 与 使 用
7
土壤渗水性实验相同条件
1.过滤器 2.土壤数量 3.水的数量 4.同时倒水 5.水流时间1分钟左右
8
我们的实验记录单
土壤种类 渗水量(ml) 渗水性
沙质土
强
黏质土 壤土
弱 适中
透气性 强 弱
适中
保水性
弱
强
适 中
9
我国的土壤分布情况
地区 东北地区 华北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内陆地区 青藏高原
土壤名称 黑土 褐土
16
保护土壤
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三下《土壤的种类》教案设计
8土壤的种类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三下《土壤的种类》教案设计认知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粘质土、壤土三类,并知道这三类土壤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比较能力。
拓展性目标:调查农田的土壤种类,写出调查报告。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比较能力,知道土壤分为砂质土、粘质土、壤土三大类。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去底瓶(3个,用布蒙住瓶口,扎好)、支架(3个)、杯子(3个)、三类土壤、水,图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知道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粘质土、壤土三类,并知道这三类土壤的性质,并培养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
1、把土块放入水中,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你看到了什么?2、学生动手。
3、观察,汇报。
二、学习新课1、认识土壤的种类(1)观察比较沙、黏土、腐殖土的特征。
操作提示:1、分组观察桌上三个纸包里的土壤,用手捻一捻,感觉是不是不同?2、用放大镜看一看?3、用手握一握?4、在纸上涂一涂?(2)学生实验。
(3)学生汇报。
(4)在各组的实验桌上有三个去底瓶子,瓶口用布蒙住,把这三个倒立在支架上,在每个瓶口下面放一个杯子,往三个瓶内分别装进同样多的砂质土、粘质土和壤土,然后往瓶内倒进同样多的水。
观察比较:三类土壤渗水快慢有什么不同?三类土壤都停止渗水的时候,三个杯子的水量有什么不同?三类土壤的积水情况有什么不同?分组实验汇报观察结果。
(5)讨论:为什么它们渗出的水的多少不一样呢?(6)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
(7)是否还有其他的办法来认识它们的特征?2、把我们观察比较的结果记在或画在活动记录上。
三、1、实物展示三类不同的土壤。
土壤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根据砂和粘土的多少,可以把土壤分为三类:含砂多的叫砂质土,含粘土多的叫做粘质土,砂和粘土的含量差不多叫壤土。
我们知道砂质土渗水快,粘质土渗水慢,壤土居中。
砂质土积水少,说明它保水性能差,粘质土积水少,说明它保水性能好,壤土积水比砂质土多,比粘质土少,说明它保水性能居中。
小学科学《土壤的种类》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土壤的种类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土壤的种类,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不同特点。
过程与方法: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们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教学难点: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不同特点。
三、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小铁铲、塑料袋、标签、笔、记录纸、托盘、报纸、筛子、水、烧杯、玻璃棒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课前老师布置了一项准备工作,请你们到大自然中去采集样品,不知道你们的收获怎么样?谁想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带了的土壤?你在什么地方采集的,土壤是什么样子的?2.(组内展示采集到的土壤,交流自己的活动发现。
)各小组将采集到的土壤先在组内归类、整理,准备集体交流。
看哪个小组采集的土壤种类多,对土壤观察地更全面、更细致。
(集体交流、展示。
)3.哪个小组先上台展示你们采集的土壤,告诉大家这些土壤是从什么地方采集的?有什么不同?你还发现了什么?(各小组展示汇报。
)4.同学们采集到这么多的土壤,还有了这么多的发现,真不错!请再仔细观察、比较这些土壤,你有什么问题想进一步研究?(二)认识土壤的特点1.同学们对土壤为什么不同很感兴趣,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土壤的种类。
组内制定观察探究土壤的方法。
2.要研究不同土壤的特点,我们可以运用哪些方法,从哪些方面来研究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由小组长记录在你的科学记录本上,准备发言。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小组长记录。
)3.请小组长把你们组设计的探究方案向同学们展示,其他小组同学要认真听取发言,等待做补充性展示和发言。
4.教师通过学生回答总结:用眼睛看,用手摸、捏、捻、掂,用嘴吹,加水沉淀,用滤网过滤,比较成分含量、颜色、颗粒大小、气味等,从中发现:不同环境中的土壤是不一样的。
5.同学们已经想出了这么多好的研究方法,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吧!注意要仔细观察,做好记录。
2020年青岛版小学科学《土壤的种类》教案精编版
8、土壤的种类课型:科学考察课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能利用简单器材作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学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学生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进一步学会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使学生愿意合作交流并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学生在学习中知道土壤的种类,学会根据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土壤进行分类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根据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土壤进行分类的科学方法,认识不同种类的土壤在保水、渗水及透气性能方面的不同,进而知道土壤的种类。
教学难点:样品选择要能保证对比实验的效果明显的土壤,进行分类的科学方法的学习。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学生在课前不同地方采集到的不同的土壤样本并标号、搜集查阅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关于土壤种类的资料。
教师准备:教师对学生课前采集土壤标本提出安全、保护环境等问题应注意的事项。
分类实验材料:透明杯子、搅拌棒、放大镜、白纸、滴管、筛网、水、底部扎孔的塑料瓶。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课前大家到过哪些地方采集过土壤?在采集土壤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一)、认识土壤的性质:(1)比较土壤的外观(形态)①将土壤标本发给各组学生。
②分组观察:看一看,摸一摸各种土壤有什么不同?③汇报观察结果。
二、探究体验、解决问题1.指导学生认识土壤的分类:(1)提问:①根据什么给土壤分类?让学生自己制定分类标准。
提示分类方法:土壤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其中常用的有按土壤的颜色或按土壤中含砂、黏土多少来分类。
学生根据制定的分类标准给土壤分类。
②根据砂和黏土的含量,可以把土壤分为几类?(三类。
)哪三类?③这三类土壤的砂和黏土的含量有什么不同?(2)讲解:在这节课里,我们学习按含砂、黏土多少分类。
通常我们是根据土壤中砂和黏土的含量不同,可以把土壤分为三类:含砂多、黏土少的,叫砂质土;含砂少、黏土多的,叫黏质土;含砂和黏土差不多的,叫壤土。
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三下第11课《土壤的种类》PPT教学课件
让我们一起加入到保护土壤的行列吧!
课外探究
利用课余时间调查花园、菜地和农田的土壤 种类写出调查报告。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警句 51关于学习或励志的名言警句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意思是:时间像江河东流入海,一去不复返;人在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龄大了一事无成,那就只好悲伤、后悔。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2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意思是:人要有所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放任自流。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引•朱熹小简》 3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意思是:能把一本书读过百遍,其中的含义自然就领会了。出自《三国志•魏书》。 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意思是:读书多了,下笔写文章就如有神助。出自(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5 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 意思是:没有才,宏伟的志向就不能实现;不学习,就不能成大才。出自6(明)郑心材《郑敬中摘语》。 6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意思是:不学习便无法增长才于,没有志向就难于取得学业上的成功。出自《诸葛亮集•诫子书》。 7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意思是;下决心学习,连吃饭也忘记了;有所心得便高兴得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老年就要逼近了。出自《论语•述而》。
土壤的种类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物土 的壤 土是 。指 地 面 上 能 够 生 长 植
青岛版小学科学《土壤的种类》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土壤的种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土壤的种类及特点。
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土壤观察和分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不同土壤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土地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土壤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土壤的概念,知道土壤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土壤的种类:介绍三种常见的土壤类型: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让学生了解每种土壤的特点和适宜种植的植物。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的土壤样本,引发学生对土壤的好奇心。
2. 探究活动: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不同类型的土壤样本。
学生使用工具(如铁铲、放大镜等)观察和分析土壤样本的特点。
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
3. 分享与总结:每个小组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同土壤的特点和适宜种植的植物。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观察、思考和讨论。
2.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土壤种类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分享和总结环节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
五、教学资源1. 实物资源:准备不同类型的土壤样本,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2. 工具资源:提供铁铲、放大镜等观察和分析土壤的工具。
3. 图文资源:提供关于土壤种类和特点的图片、图表或阅读材料,以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延伸1. 土壤的分布和利用:引导学生了解土壤在不同地区的分布特点,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土壤资源。
2. 土壤保护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认识到土壤保护的重要性,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
七、教学作业1. 观察身边的土壤:让学生在家中或学校周边找到不同类型的土壤样本,观察并记录其特点。
2. 土壤保护计划: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制定一个简单的土壤保护计划,如合理施肥、减少农药使用等。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2课《土壤的种类》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2课《土壤的种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了解土壤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因;•能够认识常见的土壤种类和它们的特征。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发现土壤的异同之处;•能够结合实际情况,简单判断所处环境下的土壤种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植物保护意识,增强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课题:《土壤的种类》2.课型: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统一的探究课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清土壤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因;•熟悉常见的土壤种类和它们的特征。
2.教学难点:•借助小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语言和形象,深入探究土壤的形成原理;•利用图形和实物,让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土壤的结构和特点。
1.引入(1)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熟悉的土壤,介绍一下土壤的特点。
(2)教师简要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我们要了解土壤的种类和它们的特征。
2.探究活动(1)让同学们分小组,观察3-4种土壤样本,并对它们的颜色、质地、气味和成分等方面进行比较。
(2)请学生根据观察所得,对这些土壤进行分类描述,尝试回答以下问题:•这些土壤有什么相同点?•这些土壤有什么不同点?•为什么它们会有这样的不同?(引导学生想到土壤的种类及其形成原因)(3)通过比较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土壤的种类和它们的特征,帮助学生理解土壤的形成原理。
3.总结归纳(1)利用多媒体辅助,总结归纳刚才的观察结果,将土壤分为哪几种类别?并简述它们的特点。
与学生共同完成归纳表格。
土壤种类颜色质地成分特点黄壤黄色松散砂、粘、黏土湿润可塑性强,肥沃红壤红色稠密石灰、腐殖质、矿物质酸性强,一般不肥沃黑土黑色松散腐殖质肥力十分丰富(2)教师讲解归纳表格中每一种土壤的特点和分布区域,并带着学生了解它们的产生原因以及主要的植被。
4.创新拓展(1)教师发放小组任务卡片,要求同学们回到家中,找到几种不同的土壤,拍照或截图,并发到班级微信群中,进行交流、比较和学习。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
b、提问:
三类土壤的颗粒大小有什么不同?三类土壤的渗水性有什么不同?三类土壤的保水性有什么不同?三类土壤的透气性有什么不同?
砂质土有什么性质?(把颗粒大小、渗水快慢、保水性好坏、透气性好坏连起来说。)黏质土有什么性质?壤土有什么性质?
总结:土壤的种类有:砂质土、黏质土、壤土
d、讨论:根据以上道理,你再说说哪种土壤透气性好,哪种土壤透气性差,哪种土壤透气性居中?为什么?
e、教师小结:砂质土颗粒大,土壤孔隙大,渗水性好,保水性差,透气性好;黏质土颗粒小,土壤孔隙小,渗水性差,保水性好,透气性差;壤土颗粒大小居中,土壤孔隙大小居中,渗水性、保水性居中,透气性也居中。
(4)综合比较三类土壤的性质。
b、讲述:为了知道这三类土壤的渗水性有什么不同,我们来做个实验。
c、演示实验:取3个漏斗,将细纱布包在斗口上,用线扎牢,在3个漏斗内分别装进同样多的砂质土、黏质土、壤土;把3个漏斗分别放在锥形瓶上,在3个瓶内同时倒进同样多的水。
d、观察:
哪种土渗水快?
3个漏斗内的土停止渗水后,比一比,哪种土下面的杯内水多?
根据土壤中砂和黏土的含量不同,可以把土壤分为三类:含砂多、黏土少的,叫砂质土;含砂少、黏土多的,叫黏质土;含砂和黏土差不多的,叫壤土。(在讲解的同时,板书三类土壤的名称及其砂和粘土的含量。)
(2)提问:
a、刚才我们讲的,是根据什么给土壤分类?
b、根据砂和黏土的含量,可以把土壤分为几类?(三类)哪三类?
e、教师小结,通过观察比较可以知道,砂质土的颗粒比较大,黏质土颗粒比较小,壤土的颗粒大小居中。这三类土壤外观所以有这样的不同,是与它们的砂和黏土的含量有关系。土壤中含砂越多,看起来颗粒越大;含砂量越少,颗粒越小。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2课《土壤的种类》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2课(土壤的种类)教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土壤的种类)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三年级下册(土壤与岩石)单元的第二课,在前一课认识土壤成分的根底上,引导学生给土壤分类。
前一课的学习使学生已经根本形成了土壤的概念,对土壤的认识已由外表深刻到了土壤的内部。
本课是在此根底上,将知识拓宽延伸,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和体验的根底上,认识到自然界的土壤是各种各样的,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
教材由三局部组成:第—局部活动打算,提示学生课前打算好矿泉水瓶、纱布、细绳等材料,为课上研究土壤的渗水性做好材料的打算工作。
任务卡“采集不同类型的土壤〞提示学生课前在多个地方采集不同类型的土壤。
第二局部活动过程,包含两个活动。
第—个活动:不同类型的土壤各有什么特点?包含两个环节:一是观察、比拟不同类型土壤的特点。
引导学生对不同类型的土壤采纳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以便对不同类型土壤含沙的多少有深刻的认识。
二是比拟不同类型土壤的渗水性。
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土壤在某一方面,例如渗水性的不同,进行研究。
第二个活动:沙质土、壤土、黏质土分别适宜生长什么植物?通过四幅图提示学生思考并交流不同类型的土壤分别适宜生长什么植物,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第三个活动:人们是怎样爱护土壤的?本活动包含两个环节,第—个环节:了解人们爱护土壤的做法。
第二个环节:通过水土流失实验探究怎样爱护土壤。
这个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设计实验、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实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主动猎取知识,了解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状况以及危害性,懂得植物对水土流失爱护的重要性。
(学生分析)在学习了(土壤的成分)根底上,三年级学生对土壤的种类有肯定的认识,但对于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特点及适宜生长的植物等问题是不清楚的。
本课就是引导学生研究土壤的种类及适宜生长的植物,解决学生的疑惑、明确关于土壤的知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观察并描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2课《土壤的种类》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2课《土壤的种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土壤的定义和组成;2.了解土壤的种类;3.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种类的土壤;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土壤的种类和识别方法。
难点:对不同种类的土壤进行分类。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活动(5分钟)让学生观察课堂上的不同颜色的泥土,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同学们,你们见到的这些泥土呈现出了不同的颜色,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下,为什么泥土会有不同的颜色?我们来看看土壤的种类。
”2. 学习活动(30分钟)•听讲和讲解:学生在老师的介绍下,熟悉土壤的组成和特点。
在这个过程中,要重点介绍颜色、质地和成分对土壤的影响。
•图片展示:展示图片并解释不同土壤的种类,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种类并了解其特点。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去采集土壤,并用放大镜观察土壤中的成分和颜色,并将采集的土壤进行分类。
老师对每个小组在分类方面提出指导和建议。
•讨论交流:让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分享自己如何分类,老师指出最准确的分类方式和原因,并让大家进行讨论。
3. 引导活动(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到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土壤有哪些特点?•土壤有哪些种类?•如何识别和分类不同种类的土壤?4. 练习活动(10分钟)让学生通过试卷、练习册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总结(5分钟)•复习本课所学知识;•强调学习的几个重要点;•预告下一讲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评估1. 学生自我评估(5分钟)让学生根据本课的学习要点进行自我评估,评估表可分为较好、中等、较差三个等级。
2. 教师评估(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分析学生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根据教学课堂所采用的分组活动,可通过以下几点进行评估:•小组实验成果;•学生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既有讲解,又有图片展示、实验操作、分组互动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2课《土壤的种类》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2课《土壤的种类》教案教学设计第一部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简单区分不同的土壤类型•能够简单描述土壤的特点及其与生活的关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分类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尊重他人的品格第二部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不同土壤类型的基本特点•能够简单描述土壤与生活的关系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分类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第三部分:教学准备•PowerPoint课件(包括图片)•实验用品:砂土、黏土、壤土、横岗土等•工具:显微镜、量筒、滤纸、试管等•学生手册第四部分: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用图片或幻灯片呈现不同的土壤类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 实验环节认识土壤1.教师现场向学生展示砂土、黏土、壤土、横岗土等土壤,并让学生观察、摸索和比较,准确描述它们的外观、颜色、结构和粘性。
2.让学生自备一些泥土或其他碎石等材料,观察并尝试区分不同的土壤。
土壤通透性实验1.老师带领学生探究土壤的通透性,让学生对不同类型的土壤遵循不同的通透性规律进行简单的实验。
2.推广泵水法,给孩子们提供了一种善用水的方式。
土壤筛选实验1.授课过程中使用一个筛网来演示不同粒径的颗粒在不同的土壤类型中是如何沉淀的。
2.动手让学生尝试筛选材料。
土壤含水量实验1.展示土壤含水量实验概念,并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土壤含水量的差异。
2.让学生探究土壤的含水量与生活的关系。
3. 总结环节通过交流和回答问题,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巩固。
第五部分:课后作业1.用自己的话描述不同的土壤类型及其特征。
2.观察家中的花盆或树盆中的土壤,简单描述其特征。
3.如果有机会去野外,观察野外不同区域的土壤类型。
第六部分:板书设计学科内容科学土壤的种类及特点,土壤与生活的关系第七部分:思考本节课教学设计恰当,注重教学目的的引导,可否在讲授中加入更多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思考土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的种类教案与评析【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砂、黏土成分的多少;●能够独立的探究一堆土壤的成分;●能够设计实验,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某方面的特性;●能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家乡的土壤。
知识与技能●知道砂、黏土和腐殖质是组成土壤的三种主要成分;●了解土壤中砂、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不一样;●了解不同土壤历史和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形成探究意识;●具有探究土壤的热;●具有关心家乡土壤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对土壤的种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难点】: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认识三类土壤的性质。
【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烧杯的使用方法案例背景分析:土壤是地球上广泛存在着的物体,大多数植物赖以生长,土壤与人类关系密切。
分析土壤的成分及土壤的种类所用的实验分析法,也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教者要对教材、学生作较深入得了解和分析,从中思索教学目的的不同层面,教学中又注意把个别学生的智慧,及时转变为全体学生的认识,所以教学适应学生的各个层面,这对落实义务教育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有益的探索,也是教学“弹性”要求实施的一次实践。
要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他们去讨论预测,设计方案,教师作为实验伙伴参与其中,提供学生需要的工具。
本课的内容紧紧结合儿童的实际,研究自己周围的土壤,增加学生对自己家乡的认识,更热爱她。
在前一课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已经基本上奠定了土壤的概念,对认识某一事物也有了自己的方法与经验,会用利用各种感官去认识研究对象。
根据学生的经验我们这样处理教材:让学生通过查阅课外书或其它途径搜集一些有关土壤种类的资料,以便它们带着对土壤不同的经验来到课堂进行交流。
《标准》提出:参观访问应是科学课必要的教学活动,是把学生带出教室走向大自然和社会,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极好活动形式。
在学习本课之前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学生参观当地的土壤展览馆等。
如果没有条件,就放映一段介绍有关各种土壤标本的录像。
在材料设计方面,我们准备几种土壤的标本,黏土、砂土、腐殖土、学生生活周围的土壤。
这些材料本身就蕴含着本课所设定的知识目标。
同时,通过对这些材料的研究,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不同的植物选择不同的土壤生长,也让学生感到大自然的奇妙。
处于便于操作和开放性原则,决定放手让孩子用自己的方法研究,教师除了提供材料,不做任何指导,让学生感到“自己学科学、做科学”更有乐趣。
所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要被纳入到儿童科学活动的整体中。
此外还需要为学生准备:玻璃杯(水)、玻璃棒、白纸、漏斗、塑料杯等。
教学工具:教师准备:事先采集的三种土壤样本(每组一份) 、白纸(3张)、烧杯、水、搅拌棒、土块、渗水性实验装置、放大镜、小塑料汤匙。
学生准备:自己采集的土样、纸巾、抹布。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步骤描述:一、录像导入、激发兴趣1.观看录像,提问:它向我们介绍了什么?2.出示几盒录像中出现的土壤标本,学生进行观察,说一说。
(学生简单汇报)3.教师小结:说得很好!大家想知道有多少种土壤?怎样分类?我们周围的土壤属于哪一类?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土壤生长的植物不一样?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研究吧。
【评析】导入不仅是导入知识,而且还要注意唤起儿童潜在的智力和情绪。
在丰富的视觉画面给学生带来感性认识的同时,让学生自己提出需要了解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自己问题的“指引”下,自觉地投入新课的学习,既简洁,又能使知识与情感同步调动起来,效果好,有新意。
二、组织讨论,交流经验1.提问:关于土壤的种类,你知道有哪些?(学生简单汇报)2.谈话:怎样分类,是否与土壤中的成分有关?3.学生可以根据课前收集的一些资料,互相讲述他们所知道的土壤知识。
(要求学生在讨论的时候,说出自己的理由和依据,学生的根据就是学生已有的经验)【注意】学生对此会有不同的答案,可能有按颜色分,按含有成分等不同的标准分类,教师应给予鼓励,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不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
【评析】儿童对土壤有着零散的认识,教学要把儿童的零散经验上升为较系统的有联系的认识,无疑将提高儿童对科学的热爱,这一环节作为引线,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使教学有自己的特色。
三、感知土壤、分离结构1.让学生回忆以往认识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摸、捻、握、捏等。
善于让学生在平时探究活动中总结自己的研究方法,也要善于灵活地运用这种方法。
2.教师给学生提供放大镜等工具和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学生简单汇报)3.组织学生讨论它们观察到的结果,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然后推荐一名同学把本组发现和疑问告诉大家。
比如有不少学生会发现土壤中有一粒一粒的的颗粒,有大有小。
一般会提出以下问题,鼓励学生讨论,做出设想,设计方案。
(1)这些不一样的颗粒各是些什么?(2)能想办法把它们分开吗?那样我们就清楚它们各是什么了。
【评析】教师要善于营造一种民主的科学交流的氛围,让学生大胆交流、预测,体验科学交流活动的精神享受与乐趣。
学生解决以上问题时,可能会想到将土壤用筛子筛,细的落下去,粗的留在上面;用手捡;用风吹等方法分开。
不管学生的方法是否可行,教师都要鼓励学生,大家想得都挺有道理,给予肯定。
不要因为它看起来是“错误”而改变,让他们感觉到对经过深思后的猜想,可以动手试一试——这也是一种解决未知事物的方法。
4.现在如果老师提供给大家杯子、水、玻璃棒,一份土壤(根据以下教学需要,可以为每个小组提供黏土与砂土含量不一样的土壤),你们能利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分开它们吗?(小组先讨论一下)【说明】实验不算太复杂,学生又有较多的相关经验,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不但可行,而且能激发兴趣,还能让学生经历实验活动的全过程,长此以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5.学生将土壤放入水中,搅拌,静置需要一段时间,可以让学生预测会有什么现象?(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通常认为颗粒大的沉得快,在下面;颗粒小的沉得慢,在上面。
这时,教师可利用这段时间放一段录像,看一看土壤是怎样沉降的?然后让学生描述所见到的沉降过程,与自己的预测进行对比,最后对实验材料进行观察,再对比,用眼看,用手摸,多感官去认识砂和黏土)【评析】对用水分分离土壤,学生直观经验少,教师能循循善诱,先启迪学生预测沉降的现象及过程,说出自己的想法和依据。
采用录像让学生弄清沉降过程,通过观察现象启发学生联想。
启发的时候,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层层递进,激发思考,有助于学生认识实验结果,使实验结论有可靠的基础。
6.学生将几组玻璃杯中的土壤进行比较,有的杯中上层黏土多,有的杯中下层砂土多,有的上下层差不多的情形,还有的杯中土壤颜色不一样等。
(此时,很自然地引出学生头脑中的“风暴”,能否按土壤中含砂、黏土的多少来分类?肯定学生的想法后,也告诉学生还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四、比较沙和黏土的不同1.教师提供给学生可研究的干燥的砂、黏土的土样,让学生使用多感官进行检测。
(检测土样的活动就是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材料,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来认识一个事物)活动过程:(1)让学生取每一种土样的一小堆放在纸上。
(2)观察土样、用放大镜看、在手指间摩擦干燥的土样、闻土样。
(3)通过以下问题,鼓励学生描述关于土壤他们知道些什么:△关于沙子你知道些什么?它看上去和感觉上像什么?△关于黏土你知道些什么?△你认为沙子和黏土来自哪里?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它们为什么不同?(4)把学生分成两人小组,让他们研究沙和黏土。
可以自行选择研究方法,如:轻轻摇动每一个杯子,听每一种土样发出的声音,和与之同时出现的一些现象。
(5)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观察土样,让学生讨论对沙子和黏土的观察结果。
可从以下几方面讨论:△外观:每一种土样看上去像什么?△颜色:每一种土样是什么颜色?△声音:当你在杯子里摇动时听每一种土样的声音听上去像什么?△气味:闻每一种土样的气味有什么不同。
2.观察和水的沙子、黏土。
谈话:如果弄湿每一种土样,他们又会有哪些发现?活动过程:(1)组织学生讨论,到目前为止关于土壤他们知道些什么:△当天气下雨时,泥土地面会发生什么情况?看上去和感觉上像什么?△在海滩或沙盘里,湿的沙子感觉上像什么?△湿的黏土感觉上像什么?你曾经用黏土制作过什么东西么?你是如何制作的?(2)学生描述湿的沙子、黏土和腐殖质的感觉和外形。
(3)学生比较干燥的和湿的土样,讨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4)让学生滚动、搓揉每一种土样,看是否能把它们制成一个球。
让每一位学生把制成的球(大部分或全是黏土)放在铺在桌上的报纸上。
晾干后,再次触摸这些小球,看它们是否有什么变化。
说一说如果制作泥塑的话,你会选择哪一种土壤,为什么?(5)学生讨论刚刚做过这些活动。
鼓励学生陈述是如何学习和学到了什么?【评析】通过学生的活动,一系列的对比实验,能使学生比较全面认识这三种土壤。
五、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性能1.谈话:如果下雨时,这两种土保水性能、渗水性能情况是什么样?猜一猜,并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做出自己的猜想,一般都认为沙的保水性能差。
)2.提问:你有什么方法证明吗?【评析】这项活动还能够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学生要从预测开始,预测渗水性能,然后通过讨论,确定实验的条件,哪些条件需要控制,哪些条件是变量,讨论实验以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在充分讨论基础上开展实验。
最后要对照实验结果和预测。
3.提供给学生一组对比实验器材,控制好条件进行实验操作。
活动过程:(1)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讨论需要控制哪些条件,在记录纸上记录自己的实验设计。
(实验装置相同;土壤的量相同;水的量相同)(2)在此基础让学生预测,当水倒入土壤以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3)学生领取材料实验。
(4)让小组学生叙述看到的现象,比较盛水的容器里经过土壤过滤的数量,水多则说明土壤的保水性能差,渗水性能好,水少则相反。
(5)不同的土壤保水性能与渗水性能的不同对植物的影响。
学生根据刚才实验的情况,交流想法。
(6)讨论:是否还有其它方法来认识它们的特点,让学生深切研究事物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并且要能灵活地从多角度地去研究,结论才能更全面。
六、学以致用,加以拓展1.(提供一堆家乡土)活动:学生要用自己的方法来确定混合物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然后判断出神秘混合物的种类。
(这不仅仅是运用,更是探究。
在探究之前,要引导学生充分交流自己了解的家乡的土壤,然后根据制定出的计划进行研究,教材中的方法是一些最常规的,我们可以让学生用更多的方法研究土壤.通过学生充分地预测、假设,猜想土壤中可能什么成分比较多,然后根据猜想,进行验证得出自己的结论——判断出自己家乡土壤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