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钙蛋白I、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心肌酶和肌钙蛋白临床意义

心肌酶和肌钙蛋白临床意义

心肌酶和肌钙蛋白临床意义心肌酶是一类在心肌细胞损伤后释放到血液中的酶,主要包括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b)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其中,CK又分为CK-MB亚型和CK-MM亚型。

肌钙蛋白则是一种与心肌收缩和松弛相关的调节蛋白,在心肌细胞损伤后会迅速释放到血液中。

心肌酶和肌钙蛋白的测定可以通过血清或血浆标本进行,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酶学测定和免疫测定。

1.诊断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心肌酶和肌钙蛋白测定最重要的临床应用之一、心肌梗死时,由于冠状动脉堵塞导致心肌缺血和坏死,心肌细胞损伤释放的心肌酶和肌钙蛋白会显著增加。

CK和CK-MB的升高与心肌梗死的诊断密切相关,而肌钙蛋白的升高更加敏感和特异。

通过测定心肌酶和肌钙蛋白的变化,可以准确诊断心肌梗死,并确定其程度和范围。

2.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和预后:心肌酶和肌钙蛋白的测定可以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并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判断。

心肌酶和肌钙蛋白的峰值和持续时间与心肌损伤的程度相关,峰值越高,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在临床上,常根据心肌酶和肌钙蛋白的动态变化来判断心肌损伤的轻重以及患者的治疗反应和预后。

3.监测心肌梗死后的治疗效果:心肌酶和肌钙蛋白的测定可以监测心肌梗死后的治疗效果。

如果治疗有效,心肌酶和肌钙蛋白的浓度会逐渐降低,且降低速度较快,反之则可能提示治疗不佳或存在并发症。

4.诊断和鉴别诊断其他心肌疾病:心肌酶和肌钙蛋白的测定在其他心肌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例如,对急性心肌炎、心肌缺血性疾病(如不稳定心绞痛)和心肌病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虽然心肌酶和肌钙蛋白的浓度变化不如在心肌梗死中明显,但部分病例仍可见轻度升高。

总结起来,心肌酶和肌钙蛋白在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测定心肌酶和肌钙蛋白的浓度变化,可以诊断心肌梗死、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和预后,并监测治疗效果。

此外,心肌酶和肌钙蛋白的测定还可用于其他心肌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I联合检测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

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I联合检测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

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I联合检测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目的:探讨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I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月本院就诊的205例就诊的急性胸痛患者同时联合检测心肌酶谱(AST、LDH、CK、CK-MB、HBDH、Mg2+)和肌钙蛋白I(cTnI),比较其检测结果对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异性和灵敏性。

结果:205例就诊的急性胸痛患者中经确诊120例为急性心肌梗死,其中103例心肌酶谱升高,敏感性为85.8%,112例肌钙蛋白I阳性,敏感性为93.3%。

120例阴性对照中,10例心肌酶谱升高,特异性为91.7%,5例肌钙蛋白I阳性,特异性为95.8%。

结论:心肌钙蛋白I与心肌酶谱的联合应用提高了临床对AMI诊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cardiac enzymes and troponin I combination detec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Methods: Gather 205 cases of acute chest pain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09 to January 2010, at while take its blood into be measured the cardiac enzymes (AST, LDH, CK, CK-MB, HBDH, Mg2+) and troponin I (cTnI) levels, compared their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for the diagnosi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sults: In 205 acute chest pain patients, 120 patients confirmed to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103 patients of cardiac enzymes rise, the sensitivity was 85.8%, Troponin I was positive in 112 patients, the sensitivity was 93.3%. Among 120 cases negative control, 10 cases of cardiac enzymes rised, the specificity was 91.7%, 5 cases of troponin I was positive, the specificity was 95.8%. Conclusion: Troponin and cardiac enzymes combination detection improved the accuracy of clinical diagnosis of AMI.[Key words] Myocardial enzymes; Troponin I;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多发病,正确诊断及时救治对挽救濒死心肌,改善预后降低急性期病死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检测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I的临床意义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检测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I的临床意义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检测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I的临床意义李元国;徐晓蓉;袁传顺【摘要】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cTnI)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胆红素血症患儿63例,同时选择24例同期出生的足月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为对照组,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心肌酶谱(CK、CK-MB),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肌钙蛋白(cTnI).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酶谱(CK、CK-MB)、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肌钙蛋白(cTnI)均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可以引起新生儿心肌的损害性改变,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越高损害越明显,而且与早产因素相关.检测心肌酶谱(CK、CK-MB)及肌钙蛋白(cTnI)能作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心肌损害的早期灵敏、特异的重要诊断指标,临床上有重要实用价值.【期刊名称】《青岛医药卫生》【年(卷),期】2011(043)002【总页数】3页(P88-90)【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新生儿【作者】李元国;徐晓蓉;袁传顺【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检验科,213011;江苏省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检验科,213011;江苏省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儿科,213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17高胆红素血症(高胆)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病症,其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最为严重,也为人们所熟知,除此之外,高胆对新生儿的其余多种脏器损害是客观存在的[1-2]。

2009年6月至2010年4月,我们检测了收治的63例高胆新生儿的CK、CK-MB、cTnI 的水平,旨在探讨CK、CK-MB、cTnI对早期判断新生儿心肌损伤的价值。

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4月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高胆患儿63例为对象,男 33例,女30例,均为顺产,并除外有先天发育畸形、宫内窘迫、窒息、严重感染病史者。

参照有关标准[3]分为3组,轻度高胆组 25例,男13例,女12 例,血清总胆红素(TBIL)205~257μ mol/L,均为足月儿;重度高胆组 20例,男10例,女10例,TBIL≥257μ mol/L,均为足月儿 ;早产合并高胆组18 例 ,男 10 例,女 8 例,TBIL≥257μ mol/L,均为早产儿。

血清肌钙蛋白I和心肌酶谱五项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血清肌钙蛋白I和心肌酶谱五项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血清肌钙蛋白I和心肌酶谱五项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和心肌酶谱五项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本院行血清肌钙蛋白I和心肌酶谱五项联合检测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60例体检健康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观察组血清肌钙蛋白I和心肌酶谱检测阳性率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采集全部受试者的血标本并立即做肌钙蛋白I和心肌酶谱测定,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

肌钙蛋白I(血清型)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仪器及试剂盒为美国雅培公司生产,阳性参考值为>0.04 ng/mL;心肌酶谱应用日立7180生化分析仪检测,试剂为四川迈克公司生产。

其阳性参考值分别为:CK>200 U/L,CK—MB>25 U/L,LDH>250 U/L,AST>40 U/L,α—HBDH>220 U/L。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4.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肌钙蛋白I和心肌酶谱检测阳性情况观察组的血清肌钙蛋白I、CK、CK—MB、LDH、AST、α—HBDH阳性率分别为96.9%、81.3%、92.2%、76.6%、70.3%、78.1%,对照组的血清肌钙蛋白I、CK、CK—MB、LDH、AST、α—HBDH性率分别为5.0%、0、0、3.3%、5.0%、3.3%,观察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和心肌酶谱测定结果比较观察组的血清肌钙蛋白I和CK、CK—MB、LDH、AST、α—HBDH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血清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清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论著·临床辅助检查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其是指冠心病患者发生病变的冠状动脉出现了血供剧烈减少与完全中断的情况,导致心肌组织发生严重的缺血以及坏死情况,具有极高的猝死率[1]。

早期准确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对合理治疗手段的制定以及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改善预后的主要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0例作为对照组。

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5~73岁,平均(59.3±6.1)岁;前间壁梗死13例,前壁梗死8例,下壁梗死12例,合并下壁梗死7例。

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40~70岁,平均(51.6±5.8)岁。

排除其他脏器严重功能衰竭患者以及近期出现心脏出血的患者。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1d 内,检测心肌酶以及肌钙蛋白Ⅰ水平。

具体方法如下:患者空腹情况下,采集静脉血5mL,离心分离后获得上层血清。

采用速率法检测心肌酶,使用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原装试剂开展检测工作。

同时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肌钙蛋白含量,检测仪器要使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与检测试剂及定标液进行检测。

但在检测过程中,要注意根据试剂盒与检测仪器携带的操作说明开展相关的测定,规范测定流程。

对于对照组人员,要在清晨空腹的情况下接受同样的检测。

观察指标及疗效的判定标准:比较两组心肌酶指数以及肌钙蛋白水平。

同时比较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单独及联合检测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阳性率。

其中CK 值正常范围38~174U/L,而CK-MB 正常范围0~24U/L,LDH 正常范围109~245U/L。

此外,α-HBDB 正常范围172~182U/L,AST 正常范围0~40U/L,cTn Ⅰ正常范围0~0.06μg/L。

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三合一检测的临床意义分析

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三合一检测的临床意义分析

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三合一检测的临床意义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三合一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做为实验组,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资料84例做为对照组。

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三项指标进行评定并做对比。

结果实验组的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三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其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三项指标检测阳性结果概率也均高于对照组,且比较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三项指标的提高是诊断心肌梗死疾病的重要指标,临床可将以上三项指标作为心肌梗死快速诊断的依据。

【关键词】心肌梗死;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病情控制不及时患者会出现心源性休克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严重者可直接导致死亡[1]。

心肌酶谱是诊断心肌梗死的重要依据,其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由于高灵敏度目前已成为临床检测心肌梗死的标志物[2]。

因此,及早诊断并对患者介入治疗是提高心肌梗死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因素。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三合一检测的临床意义,现有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做为实验组,所选患者均符合文献诊断标准[3],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资料84例做为对照组。

其中,实验组男45例,女39例,年龄38-82岁,平均年龄(51.3±3.5)岁;心肌梗死发病时间1-18h,平均发病时间(4.1±0.6)h。

对照组中男43例,女41例,年龄40-84岁,平均年龄(55.7±1.5)岁。

经统计学资料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血清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I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意义分析

血清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I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意义分析

血清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I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意义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血清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I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意义。

方法:将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且各项结果正常者46例为对照组,抽取两组静脉血,检测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I水平,并展开组间比较。

结果:观察组心肌酶谱指标及肌钙蛋白I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经分析,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肌钙蛋白I阳性率最高,心肌酶谱阳性率为52.4%-83.3%之间,42例患者中无1例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I同时为阴性者。

结论:将血清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I测定联合应用,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准确性。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4-0092-02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常见、多发疾病,是目前我国致残、致死的重要疾病之一[1],对患者身心健康影响重大。

现阶段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依据是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心电图改变和胸痛情况。

有研究[2]指出,33%左右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无典型临床表现,50%左右的患者心电图未发生特异性变化,而心肌标志物的变化是每位患者均会发生的,因此心肌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心肌酶谱是急性心肌梗死常用诊断指标,且从上世纪90年代起,肌钙蛋白I也在该病诊断中作为新型血清学指标得到应用。

本次研究选取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46例健康体检者,分析两组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I的测定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均根据《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3]标准明确诊断,排除严重肝病、恶性肿瘤、外伤或急性感染等患者;其中男、女人数分别为23例、19例,年龄39~74岁,平均(56.3±4.7)岁;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且各项结果正常者46例为对照组,其中男、女人数分别为25例、21例,年龄38~73岁,平均(56.2±4.8)岁;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血清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清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清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作者:郑美兰张弘子徐福子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8年第28期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人员40例作为对照组。

检测两组心肌酶谱以及肌钙蛋白Ⅰ。

结果:观察组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心肌酶谱以及肌钙蛋白在单独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时的阳性率分别为86.0%、91.0%,而采用联合诊断方法的阳性率高达100%。

结论:血清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Ⅰ检测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心肌酶谱;肌钙蛋白;临床诊断价值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其是指冠心病患者发生病变的冠状动脉出现了血供剧烈减少与完全中断的情况,导致心肌组织发生严重的缺血以及坏死情况,具有极高的猝死率[1]。

早期准确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对合理治疗手段的制定以及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改善预后的主要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0例作为对照组。

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5~73岁,平均(59.3±6.1)岁;前间壁梗死13例,前壁梗死8例,下壁梗死12例,合并下壁梗死7例。

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40~70岁,平均(51.6±5.8)岁。

排除其他脏器严重功能衰竭患者以及近期出现心脏出血的患者。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1d内,检测心肌酶以及肌钙蛋白Ⅰ水平。

具体方法如下:患者空腹情况下,采集静脉血5mL,离心分离后获得上层血清。

采用速率法检测心肌酶,使用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原装试剂开展检测工作。

同时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肌钙蛋白含量,检测仪器要使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与检测试剂及定标液进行检测。

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三项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三项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三项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三项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本文用金标单抗法定性检测血清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TnI/MyO/CK MB)。

结论实验证明cTnI/MyO/CK MB三项联合检测是诊断AMI早期、敏感、特异的指标。

血清肌钙蛋白Ⅰ。

【摘要】目的探讨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三项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本文用金标单抗法定性检测血清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TnI/MyO/C K MB)。

结果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后3~24h,cTnI阳性率100%,My O阳性率95%,CK MB阳性率70%。

结论实验证明cTnI/MyO/CK MB三项联合检测是诊断AMI早期、敏感、特异的指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血清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肌酶心肌肌钙蛋白是心肌收缩的调节蛋白,由三球形亚单位构成,包括TnI、TnC、TnT[1]。

肌红蛋白是肌肉组织中的一种亚铁血红素蛋白,分子量较小。

肌酸激酶同工酶是存在于心肌组织中的一种二聚体,参与肌肉组织的新陈代谢。

当心肌损伤时,三种成分在几小时内释放到血液中,并持续不同的时间,所以联合检测cTnI/MyO/CK MB,可以提供心肌损伤的早期血清标志物。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0例,均来自本院内科病房,在发病后3~24h采血。

(2)非AMI患者血标本20例(包括冠心病13例,风心病1例,心绞痛4例,病毒性心肌炎2例),在发病后3~24h采血。

(3)健康对照组血标本10例,取自门诊健康体检人员。

1.2 方法采用杭州艾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经销的一步法cTnI/MyO/CK MB三联检测卡,该卡采用高度特异性的抗体抗原反应及免疫层析技术。

按使用说明书,滴2滴血清于样本孔中20min后读取结果。

肌钙蛋白I、 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三合一检测的临床意义

肌钙蛋白I、 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三合一检测的临床意义

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三合一检测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研究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应用血清肌钙蛋白I (cTnI)、肌红蛋白(Mb)以及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三合一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AMI患者为AMI组,并选取同期在我院就诊的30例非AMI患者(非AMI组)作为对照,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入院24h内cTnI、Mb、CK-MB水平,同时对比分析三项单项检测及三合一联合检测對诊断AMI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24h内的cTnI、Mb、CK-MB水平明显高于非AMI组以及对照组(P<0.05),在患者胸痛发作后,3-7h、7-12h、12-24h三项联合检测对AMI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均优于三项单独检测的特异性与敏感性(P<0.05)。

结论:cTnI、Mb、CK-MB单独检测指标对于AMI 诊断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三项联合检测指标诊断AMI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有利于缩短临床确诊时间,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

标签:急性心肌梗死;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同工酶;联合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危重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

患者早期并无特殊的临床症状或者心电图改变现象,生化指标是临床常用的诊断手段,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快速发展,cTnI、Mb、CK-MB三合一检测指标明显提高了AMI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为进一步探讨三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对于AMI诊断的临床意义,本文对我院80例AMI患者分别进行三项单独检测以及三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的特异性及敏感性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心内科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0例,女30例;年龄在36-80岁之间,平均(61.2±1.8)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对AMI患者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1],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35-82岁,平均(62.2±1.8)岁。

心肌肌钙蛋白Ⅰ的检测与临床意义

心肌肌钙蛋白Ⅰ的检测与临床意义

心肌肌钙蛋白I的检测与临床意义海军青岛疗养院军以上干部疗养科何勤郭呈香20世纪80年代前,世界卫生组织(WHO ) 一直将心肌酶谱活性作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标准之一。

20世纪80年代末,科研人员发现,肌钙蛋白 (troponin,Tn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乳酸脱氢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标志。

心肌肌钙蛋白I(cTnI) 可检出微小心肌损害,成为心肌细胞损伤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强的标志物之一,是公认的快速诊断AMI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CS ),以及协助ACS危险分层和反映其预后的主要生化标志。

CTnI的物生学特性Tn是由TnI、TnT和TnC三个亚单位组成,其中TnI是抑制性亚单位,可抑制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组合,阻止肌肉收缩,TnT是与原肌球蛋白结合的亚单位;TnC是与钙离子结合的受体。

1.CTnI的心肌特异性和抗原性TnI有三种亚型:分子量分别为24kD的cTnI,20kD的快骨骼肌和慢骨骼肌肌钙蛋白I ( sTnI)。

CTcI与sTnI的氨基酸序列有40%的异源性,cTnI氨基端有31 个氨基酸是sTnI所不具有的;两者在人体中的含量相差也较大,cTnI为5.7±0. 6mg/g, sTnI 为8. 4±2. 7|ig /g,比值为680±7 5 ;cTnI 与sTnI 的交叉反应最早认为是2%,后来由于检测技术的发展,交叉反应已降至0.007%。

在出生9个月后,新生儿心肌中仅存cTnI,且无任何亚型。

在个体发生的全过程中,无论骨骼肌受到任何病理刺激,均不表达cTnI,,所以cTnI具有高度的心肌特异性。

人cTnI有五个螺旋区域,呈伸展式构型。

抗体识别相应抗原表位不依赖于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使nTnI氨基酸序列易被免疫系统识别,故cTnI具有较强的抗原性。

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临床意义

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临床意义

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临床意义
咱今儿就来唠唠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的临床意义,这可真是个重要的事儿呢!
你想想啊,咱们的心脏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发动机,日夜不停地工作着。

那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就像是心脏健康的晴雨表。

先说心肌酶谱吧,这里面的各种酶就像是心脏的小助手,一旦心脏有点啥情况,它们就会有变化。

比如肌酸激酶,要是它升高了,那可就得好好琢磨琢磨心脏是不是累着啦,或者是不是出啥毛病啦。

这就好比是汽车仪表盘上的故障灯亮了,提醒咱得注意啦!
再说说肌钙蛋白,这可是个关键角色啊!它特别敏感,心脏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它就有反应。

要是肌钙蛋白升高了,那可真不是闹着玩的,很可能心脏真的遇到大麻烦了,就像一个忠实的卫士,一点异常都不放过。

咱平时体检的时候,可别小瞧了这些指标的检查呀!它们能告诉医生很多重要的信息呢。

医生就像是个经验丰富的老船长,通过这些指标来判断心脏这片大海的情况。

要是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不正常了,那医生就得赶紧想办法啦!可能要进一步检查,看看心脏到底怎么了。

这就像是侦探在寻找线索一样,得把问题的根源找出来。

咱自己也得注意呀!平时别老熬夜,别给自己太大压力,要好好爱护咱的心脏。

不然,等心脏出问题了再后悔,那可就晚啦!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心脏这么重要的器官,咱可得好好待它。

总之,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对于了解心脏健康太重要啦!大家可都得重视起来,别不当回事儿。

这关系到咱们的小命儿呢!让我们一起好好保护我们的心脏,让它能一直健康有力地跳动下去吧!。

肌钙蛋白I、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

肌钙蛋白I、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

肌钙蛋白I、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联合心肌酶谱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的意义。

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就诊的急性胸痛的患者161例,所有患者均联合检测肌钙蛋白I(cTnⅠ)、心肌酶谱,确诊为AMI患者56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确诊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47例心肌酶谱升高,敏感性为83.9%。

肌钙蛋白I阳性为52例,敏感性为92.9%。

其余109例非AMI患者中10例心肌酶谱升高,特异性为90.8%,肌钙蛋白I阳性3例,特异性为94.6%。

结论::心肌钙蛋白I与心肌酶谱的联合应用提高了临床对AMI诊断率,对鉴别AMI和非AMI性胸痛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肌钙蛋白I;心肌酶谱;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病情严重的心脏病,其病死率可达10%-38%,统计结果显示,约25%的AMI患者在发病早期并无典型症状[1],这也对AMI的早期诊断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AMI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早期诊断是患者早期治疗的关键。

单独使用心电图(ECG)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诊断,早期时容易发生漏诊和误诊[2]。

AMI的发生和进展与血清心肌酶坏死标志物如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的异常变化关系密切[3]。

我们对急性胸痛的患者常规检测肌钙蛋白I与心肌酶谱,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胸痛患者161例,其中经症状诊断、实验室检查(均采用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联合检查法)、影像学检查,结合病史、AMI诊断标准共临床确诊AMI患者56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6例;发病到就诊时间:3~30 h,平均(6.5±1.6)h。

1.2 检测方法采集全部受试者的血标本并立即做肌钙蛋白I和心肌酶谱测定,肌钙蛋白I检测采用金标免疫法,心肌酶谱采用酶法检测,应用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

1.3 观察指标⑴检测阳性:心肌酶谱包括CK(肌酸激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正常值范围;CK,30-60U/L;CK-MB,0-25U/L ;肌钙蛋白I,正常值0-0.3μg/L。

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的临床意义

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的临床意义

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的临床意义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年死亡人数约5600万,其中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超过1700万人,在所有死亡因素比例中超过31%。

而在中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疾病现患人数 2.9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00万,肺原性心脏病500 万,心力衰竭 450 万,风湿性心脏病 250 万,先天性心脏病 200 万,高血压2.7亿。

.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的临床意义 1肌钙蛋白(cTn)是肌肉组织收缩的的调节蛋白,位于收缩蛋白的细肌丝上,在肌肉收缩和舒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含有3个亚型:快反应型、慢反应型和心肌肌钙蛋白(cTn)。

血清中cTn升高反映了心肌细胞受损,其特异性与敏感性均高于以往常用的心肌酶谱。

临床意义肌钙蛋白测定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的实验室诊断、不稳定心绞痛的预后判断、用于AMI后溶栓药物的治疗监测;同时它对于其它心肌细胞损害的疾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1.对心肌损伤的诊断在诸多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生化指标中,CK-MB曾一度被认为是诊断AMI的“金标准”,已广泛应用多年。

随着对心肌肌钙蛋白(cTn)深入研究,无论是对心肌的特异性还是诊断敏感性,CK-MB的地位都受到了严重挑战。

cTn被认为是目前最好的确定标志物,正逐步取代CK-MB成为AMI的诊断“金标准”。

患有各种冠状动脉疾患的病人必然会发生心肌细胞损伤。

有些病人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完全符合WHO关于AMI诊断标准(不稳定心绞痛就是其中之一),但却伴有某些心肌损伤标志物(如cTnT等)升高,从而导致细胞内的组成成分渗漏入外周血循环。

这使得心肌细胞损伤标志物的检测成为可能。

2.AMI后溶栓治疗的指示物静脉注入溶栓药物是近年来常用的AMI治疗方法,在治疗后判断是否出现再灌注也成为临床医生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在出现再灌注时cTnT往往有双峰变化:第1天由于梗塞开通后,血流进入病变部位,将游离的cTnT冲洗入血液而出现第1个峰;在第4天可观察到第2个较小的峰(主要来自cTn复合物中的cTnT)。

血清肌钙蛋白及心肌酶谱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心肌损伤中的临床意义

血清肌钙蛋白及心肌酶谱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心肌损伤中的临床意义

o c a r d i l a i n j u r y o r i g i n a t e d f r o m a c u t e c rb a o n m o n o x i d e p o i s o n i n g( A C O P ) . Me t h o d s 1 1 0 p a t i e n t s w e r e r a n d o m l y d i —
a n d my o c a r d i a l e n z y me s we r e d e t e r mi n e d t h r o u g h t h e c o l l e c t i o n o f b l o o d a f t e r 2 4 h o u r s o f t h e i r a d mi s s i o n a n d i n he t f o l l o wi n g s e v e n d a y s o f t h e i r a d mi s s i o n .T h e r e s u l t s w e r e c o mp re a d a mo n g t h e g r o u p s .T h e r e s u l t s w e r e a l s o c o m-
网络 出版 地址 : h t t p : / / w w w . c n k i . n e t / k c m s / d e t a i l / 3 7 . 1 4 5 1 . R . 2 0 1 3 0 3 0 7 . 1 6 1 9 . 0 0 9 . h t m l
CLI NI CAL VALUE oF S ERUM TRoPoNI N AND M YoCARDI AL ENZ Y-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09 - 4 7 . 2 0 1 3 . O 1 . 0 1 3

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Ⅰ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

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Ⅰ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

心肌梗死组 , 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 、 影像学、 化验检 查等确诊。所有病例均排除既往有肝病和肝功能异 常病史 。 13 方法 所 有患 者 均在 门诊采 集 血标 本 并立 即 . 做心肌酶谱和肌钙蛋 白I 测定。心肌酶谱包括谷草 转氨酶( S )乳酸脱氢酶 ( D 、 AT 、 L H)肌酸激酶 ( K 、 C ) 肌酸激酶 同工酶 ( K M ) C — B 。心 肌酶 谱在 日本 O m h ps u0 全 自动生化仪上用酶法测定 , 肌酶谱 uA 40 心 的正常参 考值分 别为 A T 4 u L,D 4 S 0— 0 / L H 0—2 0 / 5 u LC 3 6uLC —B 2uL , K 0— 0 / , K M 0— 5 / 。肌 钙蛋 白 I 血 ( 清型) 用“ 采 金标 法 ” 测定 , 剂盒 为美 国美迪 生 物 试 技术 有 限公 司生 产 , 正常 参考值 为 阴性 。 14 统计 分析 计量 资 料数 据 采用 均数 4标 准差 . - ( J 表 示 , 用 t 验 进行 显 著 性 分 析 , 心 肌 x4s - ) 采 检 对 酶谱 和 肌钙蛋 白 I 的阳性 结果 与 A I 际诊 断结果 M实 进行 一致性 检验 ( a p 检验 ) K pa 。
危 小军, 廖 伟 , 谢东 阳, 钟一 鸣, 谢东明
(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 内科 , 江西 赣州 3 10 ) 4 0 0 摘 要: 目的: 探讨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 I 联合 检测在急性心肌梗 死早期诊 断的临床应用价 值。方法 : 18例 对 6 就诊的急性胸痛患者 同时联合检测心肌酶谱 ( S 、 D C C - ) A T L H、K、 K MB 和肌钙蛋 白 I 比较其检查结 果对于诊断急 , 性心肌梗死的特异性 和敏感性 。结果 :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 ,1例心肌 酶谱升高 , 感性为 8 .% ,3例肌 4 4 敏 54 4 钙蛋 白 I 阳性 , 敏感性为 8 . %。2 例 s 96 1 T段抬 高型急性心肌 梗死 (T M ) S E I 患者 中有 2 0例心 肌酶谱升高 ,1 2 例 肌钙蛋 白阳性 ;7例非 s 2 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 死( S E I 患者 中有 2 心肌酶谱升 高, 5例肌 钙蛋 白 I阳 NT M) 3例 2 性。10例非急性心肌 梗死患者 中,O例心肌酶谱升高 , 2 1 特异 性为 9 .% , 17 5例肌钙蛋白 I 阳性 , 特异 性为9 . %。 58 结论 : 联合心肌酶谱与肌钙蛋 白 I 检测 急性心肌梗死两者 相辅 相成 , 有较高 的特异 性和敏感性 , 具 对急 性心肌梗 死早期诊断具有重要 的临床应用价值 。 关键词 : 心肌酶谱 ; 肌钙蛋 白 I早期诊断 ; ; 急性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 :5 2 2 2 R 4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0 1 57 ( 0 8 0 0 0 — 2 A 10 — 7 9 2 0 )4— 5 4 0

肌钙蛋白与心肌酶谱联合检测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意义

肌钙蛋白与心肌酶谱联合检测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意义

肌钙蛋白与心肌酶谱联合检测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对冠心病诊断过程当中应用肌钙蛋白与心肌酶谱联合检测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从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当中,随机无目的性地挑选64名患者组成实验组参与到这一次的实验研究当中,并且在同一时期选择在我院体检并且结果健康的60名人员作为对照组,对实验组以及对照组人员肌钙蛋白、心肌酶谱各项指标水平、不同情况病情以上各项指标水平以及各项指标诊断冠心病疾病的敏感程度、特意程度进行对比。

结果:实验组肌钙蛋白、心肌酶谱各项指标水平都要比对照组更好,结果相差较大,在统计学科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一级患者肌钙蛋白、心肌酶谱各项指标水平都要低于二级、三级、四级患者,结果同样具有较大的差异,在统计学科上研究价值相对较高。

结论:冠心病诊断过程当中应用肌钙蛋白与心肌酶谱联合检测具有明显的效果,并且可以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同时肌钙蛋白与心肌酶谱结合的检测方式对于冠心病诊断敏感程度较高,可以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肌钙蛋白;心肌酶谱;联合检测;冠心病;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也被称为冠心病,这一类型疾病与患者体内脂类代谢功能出现异常有一定的关系。

当前,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权威标准,但是这种方式操作复杂,并且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所以需要寻找更好地方式进行检测筛查,基于此,本文对冠心病诊断过程当中应用肌钙蛋白与心肌酶谱联合检测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现将实验研究汇报如下:1 研究资料与研究方式1.1研究资料。

从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早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当中随机无目的性的挑选64名患者组成实验组参与到这一次实验研究当中,并且在同一时期选择在我院体检并且结果健康的60名人员作为对照组,参与这一次实验研究的标准为:第一,实验组患者经过医院检查确诊患有冠心病;第二,自愿参与这一次实验研究并对实验内容了解掌握的人员;第三,意识清晰,可以与医护工作人员正常交流的人员。

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I联合检测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

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I联合检测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
9. 33 %。10例 阴性 对照 中 ,0例 心肌 酶谱 升高 , 异性 为 9 .%, 肌钙 蛋 白 I 2 1 特 1 7 5例 阳性 , 特异 性 为 9 .%。结 论 : 58 心肌 钙 蛋 白 I 心肌 酶谱 的联合 应用 提高 了临床 对 AMI 与 诊断 的及 时性 和准确 性 。
o au yc d ln c o (M )Me os G t r 0 a s fct ce i ptn o ur 20 na f ctm oa i f tn A I e r a ia i r . t d : a e 5cs u hsp n a etf m J a 09tJ ur h h 2 e oa e t a i sr a y n oa y
n g t e c nrl 1 ae fc ric e zme ie e ai o t , 0 c ss o ada n v o y s r d,te s e i ct a 17 ,5 c s so rp n n 1wa o iv s h p cf i w s9 .% i y a e ft o i sp st e,te o i h se i ct s9 .% . n lso p cf i wa 58 i y Co cu in:T o o i n ad a n y sc mb n t n d tcin i rv d tea c r c fcii rp nn a d c r ice z me o iai ee t mp o e h c ua yo ln— o o c ig o i fAMI l a da n sso .
540 ) 20 1
【 摘要】 目的 : 探讨心肌酶谱和肌钙蛋 白I 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 方法 : 20 年 1 对 09 月~

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的临床意义

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的临床意义

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的临床意义
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是指在心肌细胞受损时进入血液中的蛋白质。

它们的浓度变化可以反映心肌细胞的损伤程度和恢复情况,因此在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CK)、CK同工酶MB(CK-MB)、肌红蛋白(myoglobin)等,其中CK-MB在心肌细胞受损时释放到血液中的高峰期一般是发病后6-12小时,持续时间约为48-72小时,因此常用于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肌红蛋白的释放时间更短,可在发病后1-2小时内升高,但其特异性较低,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肌钙蛋白是一种更早、更敏感的心肌损伤指标,包括肌钙蛋白I(cTnI)和肌钙蛋白T(cTnT)。

它们的升高意味着心肌细胞已经受到严重的损伤。

cTnI和cTnT在心肌梗死的早期即可升高,持续时间较长,可维持数天至数周。

因此,它们已经成为目前最常用的心肌损伤指标,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预后评估、治疗和随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之,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可以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帮助,但在临床应用中也需要结合其他临床指标和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以达到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 1 -。

心肌酶谱的临床意义

心肌酶谱的临床意义

心肌酶谱的临床意义心肌酶谱是检测血清中心肌酶的一种实验方法,心肌酶包括肌酸激酶(CK)、肌钙蛋白T(CK-MB)和肌激蛋白I(Myoglobin)。

这些物质在正常情况下都会在血清中出现,但当心肌受到损伤时,它们的含量就会显著升高,从而被用来诊断心脏病的发生和活动程度。

心肌酶谱的临床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解:首先,心肌酶谱可以用来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心肌梗死是最常见的心脏病之一,是一种突如其来的严重疾病,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当患者出现急性胸痛时,及时检测血清中心肌酶的含量可以对诊断心肌梗死有很大帮助。

如果血清中心肌酶的含量升高,则可以确认患者患有心肌梗死;如果血清中心肌酶的含量不升高,则可以排除患者患有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其次,心肌酶谱可以用来诊断心肌炎的发生。

心肌炎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其病原体多为病毒感染,如风疹病毒、流感病毒等。

如果血清中心肌酶的含量显著升高,则可以确认患者患有心肌炎;如果血清中心肌酶的含量不升高,则可以排除患者患有心肌炎的可能性。

此外,心肌酶谱还可以用来诊断心脏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心脏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治疗方法,手术后患者容易出现心肌损伤以及其他相关的并发症。

因此,检测血清中心肌酶的含量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心脏手术后的并发症,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患者出现进一步的损害。

最后,心肌酶谱还可以用来监测心肌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患者接受心肌病治疗后,血清中心肌酶的含量会逐渐降低,从而可以评估治疗效果。

总之,心肌酶谱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实验检测方法,它可以用来诊断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脏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以及心肌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钙蛋白I、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8-06-27T14:28:15.00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3月上第5期作者:刘密[导读] 心肌钙蛋白I与心肌酶谱的联合应用提高了临床对AMI诊断率,对鉴别AMI和非AMI性胸痛有重要价值。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157000 【摘要】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联合心肌酶谱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的意义。

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就诊的急性胸痛的患者161例,所有患者均联合检测肌钙蛋白I(cTnⅠ)、心肌酶谱,确诊为AMI患者56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确诊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47例心肌酶谱升高,敏感性为83.9%。

肌钙蛋白I阳性为52例,敏感性为92.9%。

其余109例非AMI患者中10例心肌酶谱升高,特异性为90.8%,肌钙蛋白I阳性3例,特异性为94.6%。

结论::心肌钙蛋白I与心肌酶谱的联合应用提高了临床对AMI诊断率,对鉴别AMI和非AMI性胸痛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肌钙蛋白I;心肌酶谱;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病情严重的心脏病,其病死率可达10%-38%,统计结果显示,约25%的AMI患者在发病早期并无典型症状[1],这也对AMI的早期诊断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AMI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早期诊断是患者早期治疗的关键。

单独使用心电图(ECG)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诊断,早期时容易发生漏诊和误诊[2]。

AMI的发生和进展与血清心肌酶坏死标志物如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的异常变化关系密切[3]。

我们对急性胸痛的患者常规检测肌钙蛋白I与心肌酶谱,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胸痛患者161例,其中经症状诊断、实验室检查(均采用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联合检查法)、影像学检查,结合病史、AMI诊断标准共临床确诊AMI患者56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6例;发病到就诊时间:3~30 h,平均(6.5±1.6)h。

1.2 检测方法采集全部受试者的血标本并立即做肌钙蛋白I和心肌酶谱测定,肌钙蛋白I检测采用金标免疫法,心肌酶谱采用酶法检测,应用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

1.3 观察指标⑴检测阳性:心肌酶谱包括CK(肌酸激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正常值范围;CK,30-60U/L;CK-MB,0-25U/L ;肌钙蛋白I,正常值0-0.3μg/L。

单项检测若心肌酶谱中的2项及以上升高且超过正常值范围或肌钙蛋白I结果异常则判断为阳性;⑵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以最终确诊结果作金标准,敏感性=确诊阳性例数/确诊AMI总例数×100%;特异性=排除阳性例数/排除AMI总例数×100%;准确性=确诊阳性例数/阳性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结果对比显示AMI患者CK、CK-MB、肌钙蛋白I的性率显著高于非AMI的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情见表1。

确诊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47例心肌酶谱升高,敏感性为83.9%,准确性8
2.5%。

肌钙蛋白I阳性为52例,敏感性为92.9%,准确性94.5%。

其余109例非AMI患者中10例心肌酶谱升高,特异性为90.8%,肌钙蛋白I阳性3例,特异性为94.6%。

联合检查对于AMI诊断部分指标均显著优于心肌酶谱检测。

3讨论
急性心梗为冠心病严重类型,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

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1小时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

由于心肌缺血较为严重且持久而导致的心肌急性坏死现象。

对于AMI需尽早诊断与治疗,可有效降低致残率、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属临床常见AMI诊断方法,然而, AMI患者早期心电图缺乏特异性,冠动脉造影具有操作复杂、要求苛刻、费用昂贵等特点,二者均难以满足基层医院急救要求。

肌钙蛋白是一个参与横纹肌收缩钙激活调节过程的蛋白复合物,在濒死的心肌细胞释放出来的一种物质。

对心肌损伤的诊断在诸多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生化指标中,CK-MB曾一度被认为是诊断AMI的“金标准”,已广泛应用多年。

以往被认为较好的两项指标CK和CK- MB,虽然对AMI 与非心肌梗死性胸痛及梗死样心电图改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其特异性仍不理想,在骨骼肌损伤、肾功能衰竭、脑血管意外等情况下亦可升高[4]。

随着对心肌肌钙蛋白(cTn)深入研究,无论是对心肌的特异性还是诊断敏感性,CK-MB的地位都受到了严重挑战。

cTn被认为是目前最好的确定标志物,正逐步取代CK-MB成为AMI的诊断“金标准”。

cTnⅠ以两种形式存在于心肌细胞中。

其中小部分游离于细胞质内,为可溶性;大部分以结构蛋白形式固定于肌原纤维上,为不溶性。

在心肌细胞膜完整状态下,cTnⅠ不能透过细胞膜进入血循环,故健康人血液内不含或含极低量的cTnⅠ;当心肌缺血缺氧发生变性坏死、细胞膜破损时,游离的cTnⅠ可迅速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流,而结合的cTnⅠ能逐渐分解出来。

成为游离的cTnⅠ。

因此在急性心肌梗死时,cTnⅠ可较早出现于血中4~6小时,并持续较长时间7~10天。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梗发生后,cTnⅠ能很快释放入血,3小时内即可增高,峰值在11~24小时,其峰值可超过正常参考值40倍以上,持续可达7~10天。

评估心肌梗死面积:急性心梗后,评估心肌梗死面积对治疗和预后的估计很重要。

以往根据CK活性升高来计算梗塞区面积具有一定困难,且在外周血中只维持2~3天。

而cTnⅠ在血中维持时间长达7~10天。

研究指出,cTnⅠ峰值与梗死面积呈正相关,且相关性优于CK-MB,与CK-MB相比,对急性心肌梗死时梗死面积有更高的预测价值,因此心肌肌钙蛋白成为理想的心肌损伤标志物。

临床心肌坏死标志物如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的测定则具有快速、准确、敏感性高等特点,对于AMI的发生及进展具有较好提示、预测作用。

其中心肌酶谱对于冠动脉缺血所致AMI指示作用较强;而肌钙蛋白I虽然在正常者体内含量微小,但当微小心肌病变出现时则能快速达到峰值,对于非ST段抬升的AMI诊断敏感性更高[5],因此,应用上述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可提高AMI的阳性检出率。

【参考文献】
[1]苏懿,王磊,张敏州. 急性心肌梗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4):67-469.
[2]于农,金欣,陈天宝,等.应用肌钙蛋白T快速检测法早期诊断AMI的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2):354-355.
[3]马春华,李立祥. 缺血修饰白蛋白与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价值研究进展[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2):107-109.
[4]Sato Y, Taniguchi R, Makiyama T, et al. Measurements of serum cardiac troponin T and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ardiac decompensation[J]. Heart,2002,88 [5]黄建锋,张小锋,陈丕绩. D-二聚体,cTnT及心肌酶谱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0):1325-13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