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宋明理学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

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

信仰的重建
2.什么是“程朱理学” ?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兄:程颢 弟:程颐 朱熹
(北 宋) (南 宋)
陆九渊 王阳明
(南宋) (明朝)
什么是“程朱理学”?
2.什么是“程朱理学” ?
①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河南程遗书》
②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河南程氏遗书》
③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朱子文集》
• 3.为何南宋以后,理学才成为官方哲学?
• 4.什么是“陆王心学”?
信仰的重建
• 5.为何会产生阳明心学?
• 6.宋明理学如何继承发展了传统儒学?
• 7.宋明理学的现实意义?
信仰的力量
信仰的力量
——宋明理学
信仰的危机 1.“理学”为什么出现在宋代?
宋初,历经五代纷乱,权威失坠,又有陈桥兵 变,黄袍加身,斧声烛影,人们如何确信这是一个 拥有合理性合法权力的政权?… …宋虽统一,但并 未恢复汉唐旧境,面对异邦的存在,赵宋在想方设 法抵抗异族之外,凸显自身国家合法性,张扬自身 文化合理性的需要就格外迫切。
民:精神生活世俗化的需要
理学为什么出现在宋代? 1.“理学”为什么出现在宋代?
条件: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 士阶层的扩大、文化政策的宽松
信仰的危机 1.“理学”为什么出现在宋代?
必要性:君:重构政权合法性的愿望 士:“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 民:精神生活世俗化的需要
可能性: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 科技的进步 士阶层的扩大 文化政策的宽松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君:重构政权合法性的愿望
信仰的危机
1.“理学”为什么出现在宋代?

第3课宋明理学

第3课宋明理学
第三课 宋明理学
一、三教合一
1.汉武帝以后 在统治者的大力倡导下,儒学呈繁盛之势,确 立起正统地位 2.魏晋南北朝时期 随着佛教盛行并本土化和道教在民间的广为 传播,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精神,有了新的 发展
一、三教合一
3.隋朝时期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 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 道教的理论 4.唐朝时期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和道教 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统治地位
C
5. 明朝中期,集心学之大成的思想家是 A. 王夫之 B. 王阳明 C. 李贽 D.朱熹 6. 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的学说,实际上是 强调 A. 个人内心修养 B. 实践出真知 C. 统治者要施仁政 D. 求知于圣贤者
B
A
探究: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内容相同: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 “礼”的思想。 影响相同: ★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 人们的自然欲求 ★重视主观意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 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二、程朱理学
1.理学在宋代形成的历史背景:
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 的活动;同时,他们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 合佛道思想来解释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 的儒术体系–––理学。
二、程朱理学
2.理学的含义和代表人物: 朱熹和二程兄弟所谓的“理”,既指自然 的普遍法则,也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 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他们把儒家 传统的“天人合一”用“天人一理”的形式来 表达,中国上古哲学中“天” 的具象地位, 开始被抽象的“理”所代替。
二、程朱理学
2.理学的含义和代表人物: 朱熹和二程兄弟所谓的“理”,既指自然 的普遍法则,也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 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他们把儒家 传统的“天人合一”用“天人一理”的形式来 表达,中国上古哲学中“天” 的具象地位, 开始被抽象的“理”所代替。 含义:以“天理”为核心的儒家观念系统

高二历史必修三《宋明理学》教案【优秀5篇】

高二历史必修三《宋明理学》教案【优秀5篇】

高二历史必修三《宋明理学》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二历史必修三《宋明理学》教案【优秀5篇】作为哲学化的儒学思想,理学是抽象的、艰深晦涩的。

必修三宋明理学

必修三宋明理学

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是一个理 B、有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学习延伸
宋明理学的可取之外: ①和谐意识 ②忧患意识 ③崇尚道德 ④强调力行
宋明理学的不可取: ①尊卑等级 ②重男轻女 ③因循守旧 ④重利轻义 ⑤重礼轻法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A.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 求。 B.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作用。
本课小结
背景: 三教合一
“理”是万物的本

程朱理学: 原
格物致知。
明 流派:
“存天理,灭人欲”
理 学
“心”是万物的本原
陆王心学: “发明本心” “致良
知”
影响: 消极 积极
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 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吧。
间……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 的意识之外的绝对精神、上天的意志。
含义: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获得其中的“理”。 这些妇女不仅有夫亡不嫁,从一而终的“节妇”,还有丈夫死后,以死尽节的“烈妇”; 国际影响:朱熹的学术思想在日本、朝鲜曾一度盛行,被称为“朱子学”; 观念的是
它以“理”(或“天理”)为核心 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儒(根本)
(目的)
实质是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 专制统治的新儒学
2、基本流派: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必修三.宋明理学

必修三.宋明理学

二、程朱理学
2、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 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
★“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人 伦即天理
★ 用“格物致知”的方法来把握“理”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 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 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 适而不在。
2.“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
A.三教在彼此反复辩驳中 相互吸纳渗透。 B.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 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C.儒学的重兴。
韩愈在《原道》和《论佛 骨表》中,对佛教进行了尖锐 的抨击。他指出佛教耗费大量 财富,加重了百姓负担,使 “民不穷且盗”。又指出“佛 本夷狄之人”,佛徒“口不言 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 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 情”,让佛教凌驾于儒学之上, 有被同化为夷狄的危险。他认 为佛教自外与天下国家,灭弃 封建伦常,“子焉而不父其父, 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
13、宋明理学在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方面所起到的 作用表现为 ①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 ②注重人的气节品德 ③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④强调人的社会责 任和历史使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
14、宋明理学的主要消极影响是 A.维护专制统治不利于社会进步 B.引起人们追求功名,不利于培养士人的社会 责任感 C.使读书人空谈义理,不务实际 D.造成社会道德沦丧,引起政局动荡
宋代科举下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 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 时尚。
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北宋五子 : 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
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 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 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宋明理学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宋明理学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思想核心:“致良知”
2.王阳明 材料三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
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知行合一
王阳明的心学
破山中贼易, 破心中贼难。
“心外无佛,即心是佛”“心 即理”“心外无物”
更多地吸取佛教禅宗的思想
明中期儒学 代表人物
第3课 宋明理学
一、三教合一 —— 儒学危机
一问:儒学什么时候开始受到挑战?
魏晋南北朝时期
二问:儒学受到挑战的原因?
①佛教盛行
②道教在民间传播
③儒学本身的缺陷
三问:儒学受到挑战有哪些具体表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教呈现融合趋势, 但儒学的影响范围在扩大
隋朝时期: “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
唐朝时期: 三教并行(尊道、礼佛、崇儒)程颐来自天者,理也。——(宋)程颢
朱熹
字元晦,号晦庵,生活于南宋 时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后人尊 称“朱子”。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吸收哪家理论)三 纲五常与理是什么关系?
材料一 凡眼前无非是物,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 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
——《河南程氏遗书》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 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通章)之为三 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
——《二程遗书》
理学的方法论:格物致知
目的在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2.二程与朱熹思想异同(大同小异)
二程
哲学观 伦理观
天理是宇宙本源 先理后物
“人伦者,天理也”

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

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
阅读材料,概括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
③人伦者,天理也。 ——《河南程氏外书》卷七
反映北宋二程把天理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
④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 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四书章句集注》
反映朱熹进一步指出天理反映在人世间就是儒家道德规范
观点2:天理本质上是儒家道德 “三纲五常”
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阅读材料,概括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④如今人尽有知得父当孝,兄当弟者,却不能孝,不能弟。
便是知与行分明是两件
——《传习录上》
反映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观点
知行合一
“知”和“行”是同一个活动的两个方面,不 能缺一。知了要去行,不行不能算做真知
★提示:心学与理学有明显的不同①从哲学观上看,程朱理 学坚持“本源即理”的根本观念,属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 学则坚持 “心即理”的根本观念,属主观唯心主义。②从 道德主张上看,理学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而 心学则主张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从而为善。
陆九渊持主观唯心主义观 点,认为应“先发明人之本 心然后使之博览”,所谓 “心即是理”,毋须在读书 穷理方面过多地费功夫。双 方赋诗论辩。陆指责朱“支 离”,朱讥讽陆“太简”, 两派学术见解争持不下。
考点
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阅读材料,概括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
4. (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理学家王阳明说:“士 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 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 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 道。”在此,王阳明( )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专题一 3 宋明理学

专题一 3 宋明理学

(四)历史影响
1.正面: 注重人的主观意志力量,强调通过道德 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 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有利 于维护社会安定、促进中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2.负面:强化“三纲五常”,以“天理”遏制“人 欲”,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严重压抑人的个 性发展和思想解放,阻碍社会的变革与进步。
朱熹(1130-1200), 号晦庵,是二程思想 (理学)的集大成者。
岳麓书院内专祀朱熹、张栻的“崇道祠”
白鹿洞书院
忠孝廉节碑
朱熹来岳麓书院讲学时手书,清道光七年(朱熹著书图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 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 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 而不在。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 此天地。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 了一物道理。
本朝(宋朝) 之治……以理学 为之根底也。义 理之学独盛本朝, 以程先生(二程) 为之宗师也。 ——黄震
程颢,河南洛阳人, 世称明道先生
程颐,世称伊川先生
河南登封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自宋以来在历史上以理 学大师每多宣讲于此而著称于世。程颢、程颐在此讲学,更使书院地位独 特,时与河南睢州的应天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并称 为宋代四大书院。
王阳明言论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 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苟此心之存,则此理自明。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 其谁怜之?
戴震(1723—1777),清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第3课宋明理学

第3课宋明理学

【课后练习】
4.(2015·海南高考·5)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 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 “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课后练习】
5.(2015·北京高考·15)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 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 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 选项正确的有( )
要以皇帝之身出家。
—高骈
问题探究一: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汉代以 后儒家的正统地位还牢固地保持着吗?
随着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一、探理学之源——背景
材料三:传统儒学有一个最薄弱与最柔软的地方特别容易受到 挑战:他们关于宇宙与人生的思路未能探幽寻微,为自己的思想找到 终极的立足点,而过多地关注处理现世实际问题的伦理、道德与政治。
朱熹
心 学 的 集 大 成
者 王阳明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 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其思想后被奉为官方正统儒学。
日本近代著名军事家东乡平八郎,曾为 王阳明学说所折服,特意佩一方印章, 上面篆刻“一生俯首拜阳明”。 蒋介石多次自称为王阳明的信徒,并把 台北草山命名为阳明山以示纪念。
二、走理学之路——内容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课后练习】
2.(2018.4·浙江高考·7)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
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 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 之良知者,致知也”。其主张( )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
儒:(社会) 负责年轻时求取功名 “为万世开太平”
佛:(未来) 为失意时的安慰 “胜者为王,败者为僧”
道:(人生) 为老年时的祈求“长生不老”
2、政治:宋明加强君主专制,对抗少数民族,
探究儒家经典大义成为时尚。
1)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 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活跃。
2)儒家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家政事,参政议政; 言论不当,朝廷仅是贬官离京而已,而且职务 并不低。 3)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 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材料一 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 是世界”。
材料二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 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 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
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 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 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同心同德 心领神会 心想事成 心有灵犀 心心相映 心不在焉 一心一意 心猿意马 人心齐泰山移 眼不见心不烦 心静自然凉
(三)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不 世界观 同 哲学范畴
“理”是万物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心”是万物的本原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点 方法论
格物致知(外在)
内心反省(内在)
理学,曾经充当过羁绊历史前进的枷锁,它 也曾经在我们民族最危险的时刻,激发出每个人 心中最后的吼声 。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戴震 (清)
理学的宇宙观:
“理”是世界的本原,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 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精神存在物, 如绝对精神、上帝的意志。

人教版必修Ⅲ第3课宋明理学

人教版必修Ⅲ第3课宋明理学

求。
贵州修文阳明洞
2、王阳明把“理学”发展为“心学”:(心学的集大成者) 主要思想: ①“心即理”: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的心学传统,并在陆九渊的基 础上进一步批判了朱熹的理学。“心即理”本来是陆九渊的命题,王 阳明对此作了发挥。王阳明批评朱熹的修养方法是去心外求理、求外 事外物之合天理与至善。 ②“致良知”:致良知说是对陆九渊“心即理”思想的发展。朱熹认 为《大学》之“格物致知”是要求学子通过认识外物最终明了人心之 “全体大用”。王阳明认为“格物”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 全其本体之正”。“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知”是 人心本有的,不是认识了外物才有的。 ③“知行合一”:朱熹主张知先行后、行重知轻。王阳明提出的“知 行合一”虽然继续了朱子重行的传统,但是批判了朱子割裂知行。王 阳明主张知行合一乃是由心即理立基,批评朱熹也是指出他根本上是 析心与理为二。“知行合一”的含意是说知行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 王阳明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要强调道德的 自觉和主宰性
王守仁(1472—1529),人称阳 明先生。他以反对正统朱学的姿态 出现,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 理”,一切都是从“心”产生出来的, 而不是由踞于心之上的“理”所派生 出来的,从而肯定意识为第一性。
王守仁
他的思想核心是“致良知”, 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 理。人天生具有挑战的原因?
总结学生讨论结果 ①佛教的盛行 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道 家 神 仙
龙 门 石 窟
二、程朱理学:
宋代“理学”的内涵: 含义:所谓“理学”,就是用“理学”一词来指 明当时两宋时期所呈现出来的儒学。广义的理学, 泛指以讨论天道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 括各种不同的学派;狭义的理学,专指程颢、程 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 称为“程朱理学”。理学是北宋政治、社会、经 济发展的理论表现,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发展的 结果,是批判佛、道学说的产物。

第3课宋明理学

第3课宋明理学

(一)程朱理学
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 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 的目的就是“遏人欲存天理。”
朱熹
世界——理
“存天理,灭人欲”
三纲五常
二、宋明理学:
认识论 ---“格物致知”
材料一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 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二程遗书》 材料二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
同: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世界本原 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
“理”,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 “心”,认为本心是“理”。
《父子关系》
二程说:“老爸就是老爸,儿子就是儿子,这是上天安 排的,所以儿子要孝敬老爸,这就是孝。” 朱子说:“对,父子关系是上天安排的,并且儿子不能 有忤逆之念,这就是孝。” 阳明说:“孝顺自己老爸是应该的,人本来就有孝心, 但,我们对别人的老爸也要孝,这才是真正的孝。”
同:都认为伦理道德是“天理” 决定的; 人们要提高道德修养,不要偏离 道德修养 天理 。 异:对人们道德修养的要求和途 径不同。
第3课
宋明理学
小结:
儒学在宋明时期发展到新的阶段:理 学→心学 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 陆九渊、王阳明
程朱理学 对世 界本 原的 异 认识 哲学 范畴 达到 理的 理是世界的 本原
第3课
课标要求:
宋明理学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第3课
宋明理学
一、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
“三教合一” 1、表现 魏晋南北朝:三教互相影响和发展 隋朝:儒家提出“三教合归儒” 唐朝:三教并行 尊道、礼佛、崇儒 2、影响:儒学正统地位受挑战
“三教合一”的风景名胜

三、宋明理学

三、宋明理学

三教图(清)丁云鹏
上述材料反映了唐宋时期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呈现出怎样 的历史趋势?对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为儒学注入了新的文 化成分将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
北宋五子以儒家思想为基础, 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将儒家的忠、 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 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 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 学。
内心反省 主观唯心主义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 学派
内容
陆王心学
儒学的表现形式(理学) 理;仁、礼;
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 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扼杀人们的欲求,有助于专制统治,对塑 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性起积极作用.

实质
影响
神秀说: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理独立于人存在; 格物致知
材料三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 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 朱熹:“存天理,去人欲” 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 阙了一物道理”。 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 人第一义”。 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 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致良知”:人天生具有良知,良知就是理。 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强调 自我主动,鼓励奋发立志。 “知行合一”:“知”和“行”是同一个活动 的两 个方面,不能缺一。知了要去行,不行不能算做 真知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阅读材料并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学的影响。
材料一:蒙古兵攻陷潭州(今长沙)时,湖南安抚使李芾及 部属沈忠、杨震等在城中矢尽,弹尽粮绝情况下战斗到最后, 为国殉葬。岳麓书院几百个儒生子弟理学门生也全部战死殉 国。不少长沙百姓在城破后也自杀殉国。宋坚持抗争一直到 最后。厓山(广东江门市)海战悲壮的亡国,丞相陆秀夫背 负九岁的幼帝赵昺投海。“后宫诸臣,从死者众”“尸浮海 上者十万余人”。 材料二: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事 开太平”

第3课 宋明理学

第3课 宋明理学

C.他提出“理气论”,认为“天理”是万物 的本原
D,他发展了孟子的性善论,提出“人欲”与
“天理”的辨证统一
C
5.下列儒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在今天还可取 的是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③“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④“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
1、必要性——儒学的困境
2、可能性——儒学的复兴
儒学的困境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请思考:这首诗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 对儒学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佛道盛行,儒学面临严峻挑战
儒学的困境
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 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 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弟,皆 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篡。肃宗才使永 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 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
伦道德沦丧
2、可能性——儒学的复兴 (1)隋唐儒释道“三教合归儒” (2)北宋大规模的儒学复兴运动
二、怎样重建——融合与拔高
(一)理学的创立:
1.儒学的复兴: 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融合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目的
二、怎样重建——融合与升华 2、道把德儒价家值的体伦系理的道重德建上: 升到天理的高度,升形华
欧阳修:“予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 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 可从而知也。”
激疑设问 崖山之后再无中华
指宋元鼎革为中国历史的一大剧变,崖山海战 后陆秀夫背负着幼帝投海自尽,后宫及群臣大多 随之殉国,华夏文明自此遭受严重断层。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 (共26张PPT)(优秀版)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 (共26张PPT)(优秀版)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 “遏人欲而存天理”。
⑵ 理学的道德观:存天理,灭人欲;(天理:即封建伦理道德 和等级秩序。)
材料五: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 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知天:存⑶获在理得的学知“的识理方”.即法。通论实过:质实“:践格不、在物学于致习求知,科”在学。体之(会真格各,物种而:知在研识于究的明,基德接础至触上善事,。物明);白致先
儒学为主体“三教合一”的趋势。
1、魏晋南北朝:汉代儒学的天命观难以控制人心,社会动荡使 人们渴求心灵安慰,佛教、道教的盛行和传播,儒学发展渐现了危 机。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三教并行,佛、道的发展使儒学 正统地位面临着严重挑战。
3、北宋时期:儒学家展开复兴儒学、抨击佛道活动,不断思考 和探索,把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与传统儒家的积极 入世和现实人生观联系起来,逐渐确立了一套以“理”或“天理” 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被称为“理学”。
试试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故 友 生事问的一:。”:为《何阳赏百明花花说》如:二此“程美是、丽天朱?生子二的、程,阳说但明:是与“我友天看游生到园的了,。,春”百风花朱和才子煦是说,美:百丽“花的对怒。,放”天。 同异::本都程原认朱是为理内世学在界认的本为“原世心是界”“的,理本认”原为。是本外心在是的““理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
补充:
教 承 道 教 尊 道在袭 教 团 奉 教鬼战组组的的道神国织织神神教以 , , 仙 职崇是来 有 距 是 人拜中的 太 今 对 员观国平 已 ,神 “念本道 有 宫上道仙土、 观方1”,宗8五是术之以0教0斗教信衍,黄年仰米徒化以、历的形道活“老史人成动。道。道格。的祖”道家化场天东为教思所师汉体为最想。末现张高多为年。道信神理道陵出仰崇论士现创。拜根是的立道,据, 道教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3课 宋明理学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3课 宋明理学
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合一
1.魏晋南北朝: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主张以儒学为主。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3-
第3课 宋明理学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程朱理学
产生 北宋时,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 背景 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17-
第3课 宋明理学
12345
5.理学家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解析: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所谓的良知是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所以A 项正确。B项错在“圣人独有”,C项明显不符合心学理论,D项错在“外部世界”,应是 内心世界。 答案:A
第3课 宋明理学
第3课 宋明理学
-1-
第3课 宋明理学
学习目标
1.识记魏晋南北朝 时期儒学的发展以 及宋明理学的主要 内容。 2.分析理解儒学在 宋明时期发展变化 的主要原因及其主 要特点。 3.认识宋明理学的 重大历史价值和社 会影响。
思维脉络
-2-
第3课 宋明理学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5-
第3课 宋明理学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宋明理学的发展特点 史料导入
宋朝的儒学传统已经有别于早期的儒学。早期儒学专注的是政治和道德方面 的实际问题,因为他们首先考虑的是组织和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宋朝的儒学学 者研读传统的儒学经典著作,但是他们也熟悉佛教作品。他们在佛教思想中发现 了许多值得赞赏之处。佛教不但拥有富有逻辑的思想和论证,还对儒学思想家未 曾系统探究的问题如灵魂的特性和个人与宇宙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这样, 宋朝的儒学学者从佛教中汲取了大量的灵感。由于他们的思想既反映了佛教的 影响也继承了传统的儒学的价值观念,因此以新儒学而闻名。

三、宋明理学

三、宋明理学
材料一 陆九渊说: “宇宙 便是吾心,吾心便是世界”
材料二 一次,王阳明和朋友 赏风景,朋友指着山岩中美丽的 花树说,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 感觉并无关系,你认为呢?王阳 明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 你不来时,它并不存在。
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理在心中 “本心体悟”
材料三
“致良知为圣人教人 第一义”。
材料一 一物需有一理。 万物皆有理。万物皆只有一个 天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 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 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 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 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 无所适而不在。
“理”是世界的本原, “理”的核心是三纲五常。
“万物皆理”“格物其身”:万物的存在,皆是符合自然规律的,皆有其存在的 必然价值格物,意思是革除错误的行为和思想,摒弃私欲,自成完人
朱熹像
材料三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 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 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 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 欲而存天理”。
人或有居孀贫穷无者,可再嫁否?” 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此说。 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存天理,灭人欲
程颐像
材料二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 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 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怎么才能达到“理”? —格物致知
所谓“格物致知”就是花工 夫,讲方法,深刻探究万事万物 的本质,以掌握天下之理。
为何要说买东西而不说买南北?
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在未出仕前,家乡有叫盛温和的好友, 此人亦是博学多才的人,一天两人相遇于巷子内,盛手中拿 着一个竹篮子。 朱熹问他:“你去那里?” 盛回答说:我要去买点东西。 朱熹听盛的话,很好奇,随即问道:“你说买东西,为什么 不说买南北呢?” 盛温和反问朱熹:“你知什么是五行吗? ” 朱熹答:“我当然知道,不就是金、木、水、火、土吗?” 盛说:“不错,你知道了就好办,现在我说给你听听,东方 属木,西方属金,南方属火,北方属水,中间属土。我的篮 子是竹做的,盛火会烧掉,装水会漏光,只能装木和金,更 不会盛土,所以叫买东西,不说买南北呀。” 朱熹听后唉了一声说: “原来是这样!”

1、3宋明理学

1、3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比较
程朱理学
学派 内容 同
陆王心学
儒学的表现形式(理学)
理;仁、礼; 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 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实质
影响
扼杀人们的欲求,有助于专制统治,对塑 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性起积极作用.
程朱理学 认识“理”理是外在的,独 立于人存在的;
陆王心学 理是内在的“心”

实现“理”
格物致知 客观唯心主义
内心反省
哲学范畴
主观唯心主义

ຫໍສະໝຸດ 《赏花》 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怒 放。 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 二程说:“天生的。” 朱子说:“对,天生的。” 阳明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了,百花 才是美丽的。”
同: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心 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 “理”。
天理的核心就是“仁”
政治思想: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仁”。
仁者能达到理的最高境界“孔颜之乐”
(二)理学的成熟
1.标志:朱熹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成为理学集 大成者. 2.主张和成就:
(1)理气关系论:①理先于气②理离不开气 ③万物皆 有理,这就是太极(客观唯心主义) (2)理学的修养论: ①区分教育的两个阶段:小学和大学,强调学习积累、 循序渐进。(憎思明辨,格物致知) ② 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和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③ 仁者境界不仅是追求精神自由,还应有强烈的社会 责任心 (3)社会政治理论: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 (道的内涵:“三纲五常”. “正君心”) (4)为《四书》注解,成为理学的经典著作
“二十四孝”—郭巨埋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