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任务分析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设计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设计基本方法和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6097e199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96.png)
教学设计基本方法和步骤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对于课程目标和学生需求进行分析、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教学步骤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
下面将介绍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1.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设计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即期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达到的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兴趣、特点等进行全面分析,确保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匹配。
2.设计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教师需要确定教学内容,包括知识点、技能、方法和过程等。
教学内容应当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符合学科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3.选择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中,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关键环节。
教师可以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实验法、情景模拟法等。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当考虑到教学目标、学生特点、教师自身能力等多方面因素。
4.运用教学媒体:现代教学设计中,教学媒体的运用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如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5.设计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要明确评价的内容、方式和标准,以便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1.分析学情: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年龄、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学习兴趣等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设定教学目标:根据学情分析的结果,教师应当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明确学生的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态度目标等。
3.设计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教师需要确定教学内容,包括重点知识、技能和方法等。
4.选择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5.编写教学材料与准备教学资源: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师需要编写教学材料,如教案、教材、课件等,并准备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如教学媒体、教具等。
教学设计时的分析方法
![教学设计时的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f1d857d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53.png)
教学设计时的分析方法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有一套有效的分析方法,以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教学设计分析方法,帮助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时考虑到各个方面的需求和要求。
一、目标分析法目标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首要步骤,它可以帮助教师明确自己教学的目标和学生应该达到的能力水平。
在进行目标分析时,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学习目标。
通过明确目标,教师可以更好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目标分析中,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先前知识、兴趣和学习能力等因素。
通过对学生的现状进行分析,教师可以确定适当的目标和教学策略,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二、学习者分析法学习者分析是教学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特点、背景和需求,并基于这些信息来制定教学计划。
学习者分析包括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风格、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考察。
在学习者分析中,教师可以使用问卷调查、个案研究或观察等方法,来收集学生的信息。
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喜好,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三、教材分析法教材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教师需要对所使用的教材进行全面的分析,以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求和目标相匹配。
教材分析可以包括教材的内容、组织结构、难度水平和学习资源等方面的考察。
在教材分析中,教师应该关注教材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教材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进行适当的教材调整和补充。
四、任务分析法任务分析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教师确定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任务分析可以包括具体的学习任务和教学活动的设计等方面的考察。
在任务分析中,教师可以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习目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任务。
通过任务分析,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和评估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发展。
任务分析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任务分析教学法的实施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5b2b24bb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34.png)
任务分析教学法的实施步骤1. 前言任务分析教学法是一种根据任务需求开展教学活动的方法,它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完成实际工作任务,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文将介绍任务分析教学法的实施步骤,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应用这一教学方法。
2. 确定学习目标在开始任务分析之前,教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应该与实际工作任务相匹配,并能够培养学生所需的综合能力。
例如,如果任务是编写一篇论文,学习目标可以包括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
3. 任务分析任务分析是确定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的过程。
以下是任务分析的具体步骤:•步骤1:分解任务:将实际工作任务分解为较小的子任务。
例如,如果任务是制作一份演示文稿,子任务可以包括收集资料、设计幻灯片、排版等。
•步骤2:确定任务要求:明确每个子任务完成的标准和要求。
例如,在设计幻灯片时,要求可能包括使用合适的图像、简洁明了的文字等。
•步骤3:识别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确定每个子任务所需的具体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制作幻灯片时,学生需要了解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排版技巧等。
•步骤4:确定所需的资源和工具:确定学生完成任务所需的资源和工具,例如图书馆、计算机软件等。
4. 教学设计在任务分析完成后,教师需要根据任务需求设计教学活动。
以下是教学设计的步骤:•步骤1:制定学习计划:根据任务分析的结果,制定学习计划,明确每个子任务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时长。
•步骤2:选择教学方法:根据学习目标和任务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需要提高写作能力的学生,可以采用写作训练、写作示范等教学方法。
•步骤3:准备教学材料:根据教学计划,准备相应的教学材料,包括教材、PPT、案例等。
•步骤4:设计评估方式:设计评估方式,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可以包括作业、考试、展示等。
5. 教学实施在教学设计完成后,教师可以开始实施任务分析教学法。
以下是教学实施的步骤:•步骤1:导入教学内容:导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教案步骤过程与方法
![英语教案步骤过程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9864562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14.png)
英语教案步骤过程与方法英语教案是指英语教学的计划和安排,它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
一个好的英语教案不仅要有合适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更需要有清晰的步骤和流程。
下面将介绍英语教案的步骤、过程和方法。
步骤第一步:分析教学内容在设计教案之前,首先需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
教师要明确所教授的知识点、目标和难点,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
第二步: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师需要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能够清晰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
第三步:选择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可以包括讲授、讨论、示范、练习等,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第四步: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教学方法,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应该具有启发性、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步:制定教学计划将教学内容、目标、方法和活动整合在一起,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应包含教学内容的梳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安排等内容。
过程第一阶段:导入教学开始时,教师应该引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阶段:主体教学在主体教学阶段,教师根据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活动,注重知识的讲解、练习和巩固。
第三阶段:巩固提高在教学结束前,教师应该进行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可以进行复习、讨论、练习等活动,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方法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提供真实、具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英语。
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为中心,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交际活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能力。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英语教案的步骤、过程和方法,希望对教师们在英语教学中有所帮助,切记教案的制定需要灵活应用,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教师教学计划编排步骤分析
![教师教学计划编排步骤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7587371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da.png)
教师教学计划编排步骤分析教学计划的编排是一个教师教学工作中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为了使教学计划能够科学、合理地编排,以下将分十二个小节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计划的核心,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出发点。
在制定教学计划之前,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目标要明确、具体,能够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二、分析教学内容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需要对所教授的内容进行分析,包括相关的知识点、概念和逻辑关系等。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水平,确定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三、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用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途径。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个性差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教学方法要灵活运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设计教学活动在确定了教学方法之后,需要设计教学活动,即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来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可以包括课堂讲解、小组合作、实验演示等,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进行选择,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五、制定教学时刻表教学时刻表是教学计划的基础,它明确了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和顺序。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合理分配每个环节的时间,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六、准备教学材料教学材料是教学的重要支撑,它包括教科书、课件、实物等。
在编排教学计划时,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准备相应的教学材料,以便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七、评价教学效果教学计划的编排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进行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学生评价,以便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八、调整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
当教学效果不理想时,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重新评估教学目标和方法。
通过反思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九、与同事交流教学计划的编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学习和进步。
教材分析的意义、步骤和方法
![教材分析的意义、步骤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1ad07a3650e52ea541898ae.png)
教材分析的意义、步骤和方法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的设置、课程内容的组织、课程的实施、课程评价的出发点方面与过去有所不同。
在此种形势下,为了更有效地组织并实施教学,深刻理解教材分析的涵义及其意义、弄清教材分析的步骤、掌握教材分析的方法对教师而言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教材分析的涵义首先,教材分析不再是就事论事的狭义的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而是基于学生发展和学校社会背景下的整体分析。
其次,教材分析要在以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为依据的基础上,认真研读教材正文内容和栏目,结合课标要求以及教师用书,分析五条明线索和一条暗线索,即:知识逻辑线、学生认识发展的脉络、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问题线索、解决问题需要学生参与的活动线索、情境素材证据线索。
最后,现代教材分析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和归宿,以学生经验为出发点,从教学环境应届生求职季宝典开启你的职场征途简历撰写笔试真题面试攻略专业技能指导公务员专区分析、课程目标的设置、课程内容的组织、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以下五个方面展开,帮助学生有效有意义地建构。
二、教材分析的意义现代教学论认为,要实现教学最优化,就必须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和教学过程最优化。
教材的分析和教法的研究,正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教材分析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它关系到教师的课程设计、课程组织与实施,更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教育目的的达成。
教师在授课之前,必须深入学习教学大纲,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选用教法,精心编写教案,实施教学,以圆满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教材分析和教法研究的过程,既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又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这个过程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造性的劳动。
所以,教材分析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加深对教育理论理解的过程,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教案中的教学技巧与方法分享
![大学教案中的教学技巧与方法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e4954b90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81.png)
大学教案中的教学技巧与方法分享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教育的教案编写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教案不仅是教师备课工作的基础,更是指导教学实施的重要依据。
在教案中,教学技巧与方法的运用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故本文将以分享的形式介绍大学教案中的教学技巧与方法,旨在帮助广大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一、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大学教案中的运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实施:1. 确定任务目标:明确任务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2. 任务布置:通过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方式将任务交予学生;3. 任务展示:学生完成任务后,进行展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4. 任务评估: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评估,及时反馈,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情景模拟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模拟真实情境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方法。
在大学教案中的运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现:1. 情景设计: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情景,进行真实情境的模拟设计;2. 角色扮演:将学生分组,安排不同角色,进行情境的角色扮演;3. 情景演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实际操作与练习;4. 反馈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让学生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三、问题导入教学法问题导入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在大学教案中的运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施:1. 提出问题:在教学开始前,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教学内容;2. 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创设情境: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问题的真实性与重要性;4. 总结回顾:引导学生总结问题解决方法,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是一种通过使用多种媒体手段来促进教学效果的方法。
在大学教案中的运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施:1. 多媒体展示:使用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展示教学内容;2. 视频资源:引入适当的视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兴趣;3. 图片插图:使用图片插图来解释抽象概念,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4. 互动交流:借助电子课件等工具,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激发学生思维。
分析教学设计的方法
![分析教学设计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ad1b694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07.png)
分析教学设计的方法教学设计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有组织的、系统化的教学计划和安排。
它是教学过程的基础,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从不同角度来思考和设计教学过程。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教学设计分析方法。
1. 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方向和重点。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教学目标,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预期能力和知识水平,进而根据学生的现状和特点来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例如,在教学目标分析中,可以采用“W-H”法,即通过问答的方式提出问题,如“Who学生需要掌握什么?”、“What是学生需要学习的关键内容?”等,以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
2. 学生需求分析学生需求分析是对学生学习需求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能力、学习背景和学习目的,以便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和指导。
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学习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该分析方法有助于教师确定教学策略,确保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3. 任务分析任务分析是指对所设计的教学任务进行分析,确定任务的结构和关系,明确任务的要求和步骤,以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并达到教学目标。
教师可以通过模拟任务操作、拆解任务步骤等方式来进行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出合理的任务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4. 教学资源分析教学资源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教材、教具、多媒体资料等。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教学资源,评估其适用性和有效性,合理选择和管理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例如,在教学资源分析中,可以对所使用的教材进行评估,确定是否与教学目标一致,教材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等。
5. 教学评价分析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和反思,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工作任务分解与执行计划
![教师工作任务分解与执行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7241405c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b.png)
教师工作任务分解与执行计划一、确定教学目标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的确定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学习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并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制定相应的目标。
这样可以确保学生在学习中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二、制定详细方法和步骤一旦确定了教学目标,教师就需要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法和步骤。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设计教案和教学活动,以及安排教学时间和班级管理等。
只有在制定了详细的教学方法和步骤后,教师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三、分解任务和制定计划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需要将整体的教学任务分解为具体的小任务,并制定相应的计划。
例如,将每个教学单元分解为不同的课时内容,将每个课时分解为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等不同的环节。
这样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有条理和有效性。
四、提前准备教学资料和教具在教学任务分解的基础上,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教学资料和教具。
这包括教学课件、教材、练习册等教学资料,以及实验器材、展示物品等教学工具。
提前准备教学资料和教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五、安排合理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是教师实施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安排合理的学习活动。
这包括讲解、讨论、实验、练习、小组合作等不同形式的活动。
通过合理的学习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这包括提问、让学生发表意见、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七、及时反馈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进行反馈和评价。
这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通过及时反馈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八、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不仅要着眼于学科知识的传授,还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及步骤
![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及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70d29f28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7f.png)
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及步骤教学设计是指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需求,制定出教学活动的计划和安排。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兴趣。
本文将介绍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及步骤,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一、分析教学任务任何一节课的教学设计都应该从分析教学任务开始,明确教学目标,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分析教学任务时,教师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内容:了解所授课程的重点、难点和扩展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与教育要求相符。
2. 学生特点:了解学生的年龄、兴趣、知识背景、学习风格等,因材施教,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3. 教学目标:明确课程的核心目标和具体目标,以此为基础来制定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
二、确定教学策略在分析了教学任务后,教师需要确定适合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技巧、方法和手段。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如讲授、讨论、实验、问题解决等。
1. 讲授策略:适用于介绍新课程内容和概念的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演示、讲解、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
2. 讨论策略:适用于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的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活动,促进学生的合作和交流。
3. 实验策略:适用于培养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阶段,教师可以设计实验活动、观察活动、调查活动等,提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体验的机会。
4. 问题解决策略:适用于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阶段,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探究性学习活动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解决方案。
三、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教师需要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和获得知识。
1. 活动选择: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的活动,活动可以包括课堂讲解、小组合作、个人练习、实践操作等。
2. 活动顺序:确定活动的先后顺序和时长,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教学活动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教师教学计划任务分解
![教师教学计划任务分解](https://img.taocdn.com/s3/m/f49cbec6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9b.png)
教师教学计划任务分解教师教学计划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分解对于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计划编制、任务分析和教学资源准备三个方面展开回答写作。
一、计划编制教师在编制教学计划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师想要学生达到的状态,是教学工作的指导和依据。
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制定详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包括知识点、技能和态度等方面,而教学步骤则是按照学习的逻辑顺序将知识和技能串联起来。
同时,教师还需要确定教学时长和教学进度,确保教学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二、任务分析任务分析是教师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环节。
教师需要对每个教学任务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任务的目标和要求,分析学生的现状和能力水平,了解任务的重要性和难度。
通过任务分析,教师可以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确定适合学生特点和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三、教学资源准备教师在教学计划中的任务分解中,需要充分考虑教学资源的准备。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课件等教学辅助工具。
教师需要仔细选择和准备适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教学资源,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知识技能的分解在教学计划中,教师需要将知识和技能进行分解,根据学生的年纪和能力,将大的知识点分成若干小的知识点,逐步引导学生掌握。
教师还可以根据知识的复杂程度进行分层,先教授基础知识,再逐步拓展。
通过知识技能的分解,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目标的分解教学目标是教学计划的核心,教师在编制教学计划时需要将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和分解。
将大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的教学目标,明确每个教学目标的内容和要求。
通过教学目标的分解,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帮助学生达到每个小目标,从而达到整体目标。
六、学习任务的分解学习任务是教学计划中的具体行动,教师需要将学习任务进行分解,确保学生能够逐步完成。
将大的学习任务分解成小的学习任务,逐一指导学生完成。
教师教学计划分解流程
![教师教学计划分解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6a36bf53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f4.png)
教师教学计划分解流程引言:教师教学计划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全面规划教学过程,达到高效有序的教学效果。
而教师教学计划的分解流程是指将整体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活动分解成具体的阶段性任务,以便教师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活动。
本文将介绍教师教学计划分解流程的具体步骤。
一、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计划的核心,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技能和素养。
教师应该根据学科要求和学生的特点,明确教学目标,确保其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二、确定教学内容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需要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与教学目标一致,包括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具,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三、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手段和方式。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如课堂讲解、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
教学活动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四、分解教学任务在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活动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将整体的教学计划分解成具体的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应包括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学习任务的设置和评价方式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确定教学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完成时间。
五、制定教学计划教师需要将分解的教学任务整合起来,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应包括每个教学任务的具体内容、教学活动的详细安排和教学资源的准备等。
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每个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效果的达到。
六、教学计划的备课教师在执行教学计划之前,应进行教学计划的备课。
备课包括教学材料的准备、教学资源的收集和教学环境的布置等。
教师应做好充分准备,以便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活动。
七、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师在备课完成后,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开始实施教学过程。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和适应,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中的任务分析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中的任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25dfdf7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c8.png)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中的任务分析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高中物理中的重要概念,如力、能量、运动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分析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任务分析,掌握物理问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包括问题识别、原理运用、数学表达和结果分析。
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学会在团队中分工合作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物理学习,培养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 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认识到科学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物理学科的抽象性和实践性,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用性的学习任务。
课程旨在通过任务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提高他们解决复杂物理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对物理学科的热情。
通过具体可衡量的学习成果,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有效评估,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高中物理教材为基础,紧密结合课程目标,选取以下内容进行教学:1. 力学部分: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重点解析物体运动状态与受力情况之间的关系。
2. 热学部分:探讨热量传递、温度与能量关系,分析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3. 电学部分:研究电路基本定律、电磁感应、电磁场等,理解电场与磁场的基本性质。
4. 光学部分:介绍光的传播、反射、折射、波动光学等现象,掌握光学基本原理。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力学基本概念及牛顿运动定律第二周: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第三周:热学基本概念及热力学定律第四周:电路基本定律及电磁感应第五周:光学基本概念及光的传播第六周:综合实践与任务分析教学内容按照教材章节进行系统组织,确保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任务分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设计思路和评析
![教学设计设计思路和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47417bc5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1d.png)
教学设计设计思路和评析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好的教学设计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学设计的评价应从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两个方面进行。
教学设计思路是设计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遵循的规律和适合本课程的特定方式及方法。
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认真进行教学设计,注重宏观设计和微观设计的衔接,使教学设计更加科学和合理。
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分析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把握教学目的和要求。
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和学习情况等,明确教学对象的需求和特点。
其次,要深入分析和研究教学内容,掌握主题和核心知识点,理解本课程的目标和意义,为设计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第二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
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确立教学目标,明确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能够实现的过程性目标。
同时,要确定教学策略,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包括宏观设计(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进度等)和微观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工具、教具等)。
第三步:制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程序,设计合适的课堂互动环节。
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制定具体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程序,编写教学故事、课堂讲述、教学互动等模块,设计出课堂互动环节,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积极学习和思考。
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打造多媒体教室,引入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形式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互动性。
第四步:着重课程的练习和评估环节,提高学生运用和反思能力。
要设计合适的练习和评估环节,包括作业、考试、讨论、学生报告和学生作品等,以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并提高其运用和反思能力,同时也为检验教学效果提供了依据。
教学设计的评价应从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两个方面进行。
从教学过程方面评价,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内容是否明确、系统、完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
教学内容的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的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debeb7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c3.png)
教学内容的分析方法一、引言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如何分析教学内容并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是教师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教学内容分析方法。
二、主题分析法主题分析法是基于教学内容的主题进行分析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主题分析:1. 确定教学内容的主题:明确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主题,例如数学教学中的几何、代数等。
2. 分析主题内容的基本概念和关键点:找出主题中的基本概念和关键点,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 制定教学目标:根据主题内容的分析结果,确定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三、知识结构分析法知识结构分析法是从知识结构的角度来分析教学内容的方法。
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知识结构分析:1. 分析知识的层次结构:将教学内容按照从基础到高级的层次进行划分,明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2. 确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依赖关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3. 确定难点和重点:通过分析知识结构,确定教学内容的难点和重点,指导教学的组织和安排。
四、任务分析法任务分析法是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要求来分析教学内容的方法。
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任务分析:1. 确定教学目标和任务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要求,准确把握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
2. 分析任务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找出任务中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
3. 制定教学策略:根据任务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完成任务。
五、问题分析法问题分析法是通过发现和解决问题来分析教学内容的方法。
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问题分析:1. 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中的难点和疑惑点。
2. 分析问题的原因: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和根源。
3. 提出解决方案:针对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六、总结通过以上几种教学内容分析方法,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教学计划的任务拆解和完成时间安排
![教师教学计划的任务拆解和完成时间安排](https://img.taocdn.com/s3/m/c213e5a0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9e.png)
教师教学计划的任务拆解和完成时间安排一、确定教学目标首先,制定教学计划的第一步是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与教学内容相匹配。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级、学科、教材等因素,制定出适合学生水平的教学目标,以确保教学计划的有效性。
二、明确教学内容在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教师需要明确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包括所教授的知识点、技能和能力要求。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拆解,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三、分析学生需求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还应当考虑到学生的需求。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调查、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听取学生的建议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特点,进而调整教学计划中的内容和方式,使之更符合学生的需求。
四、拆解教学任务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教师需要将整个教学计划拆解成具体的任务。
拆解教学任务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进一步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五、制定时间安排分解任务之后,教师需要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时间安排。
时间安排应该充分考虑到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长、任务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等因素。
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教学进度的紧凑和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六、制定教学方法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还应考虑到教学方法的选择。
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应着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取适合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七、准备教学资源在执行教学计划之前,教师需要准备教学所需的资源。
这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设备等。
教师应该提前准备好这些资源,以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八、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计划的任务拆解和时间安排不仅仅关乎教师的教学进度,更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生动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习效果。
九、反馈与调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进行反馈与调整。
教师教学计划任务分解步骤解析
![教师教学计划任务分解步骤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2e142ca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11.png)
教师教学计划任务分解步骤解析一、引言教师教学计划是教师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教育目标和学生个体发展需求而制定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安排和操作步骤的总称。
要确保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教师需要进行任务分解,将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不同的步骤,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计划的核心,教师应该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并将其分解为不同的子目标。
例如,针对中学语文课程,教师的教学目标可以包括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等。
三、分析学生需求教师在任务分解前,需要仔细分析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方式和学习兴趣等,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任务分解,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教学。
四、确定教学内容在任务分解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需要授予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等,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需求,将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和分解。
五、划分教学时间教学时间的划分是教师任务分解的重要一步。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复杂程度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并将教学过程分解为不同的教学环节。
六、设计教学活动教师在任务分解时,应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包括课堂教学、小组讨论、实验实践等多种形式,在任务分解时,教师需要根据不同教学活动的目的和方式,将其分解为具体的步骤。
七、确定教学评价方式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检验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任务分解时,教师需要确定教学评价方式,并将其分解为各个阶段或环节的评价指标。
八、制定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支撑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
在任务分解时,教师需要准备和整理教学资源,并将其分解为不同的环节和步骤,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灵活调整教学计划在任务分解之后,教师需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的灵活性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十、关注教学效果任务分解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教学效果的反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第十章教学任务分析
![第十章教学任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e5c5e0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d.png)
– 懂得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 – 当代有关学习结果分类的理论
3.当正确鉴别出学习类型后,需分析作为 教学目标的学生学习结果出现的条件
• 学习的条件包括:
– 内部条件(学生自身的条件),包括: • 必要条件 • 支持性条件
– 外部条件(学生自身之外的条件),即建构 主义所称的学习环境。
若教师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去理解初学者解决某一问题的心理 表征或实际解题步骤,得出的结论可能是错误的
三、教学任务分析的内容
• 广义教学设计中的任务分析
– 任务分析包括目标分析和目标的下位 子技能(subordinate skill)分析
• 课堂教学设计不同于广义教学设计, 本书对课堂教学任务分析的工作界 定
• 下位子技能分析一直要分析到学生的起 点能力为止。
• 此分析由教材编写人员进行。
教学分析的内容
• 通过对教材与学生的分析,确定单元或 单课的具体教学目标
• 对教学目标中的学习结果进行分类 • 根据不同类型学习的条件分析,提示实
现教学目标所需要的先行条件,即使能 目标及其顺序关系(实例) • 确定与教学目标有关的学生的起点状态
二、教学任务分析的涵义
• 教学任务分析是一门复杂的教学设计技 术,有多少学习理论,就会产生多少相 应有任务分析方法。
• 乔纳森说:任务分析的定义,要看任务 分析的目的、任务分析的情境及由谁来 进行分析。
• 定义之一 • 教学任务分析的主体
• 教学任务分析是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 分析教学目标中所规定的、需要学生习
外部条件。
• 20世纪后期,任务分析思想、理论、方法 都有很大发展
–1999年,美国的乔纳森(D.H.Jonassen)等 三人出版了一本任务分析的专著,介绍了21 种已经被认可的任务分析技术。
教案中的任务设计和教学方法分析
![教案中的任务设计和教学方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9f17b60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76.png)
教案中的任务设计和教学方法分析:第一章至第五章第一章:任务设计的基本概念1.1 任务设计的定义和目的1.2 任务设计的类型和特点1.3 任务设计的原则和步骤第二章: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2.1 教学方法的定义和分类2.2 教学方法的选择原则2.3 教学方法的运用策略第三章: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设计与应用3.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定义和特点3.2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设计步骤3.3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案例第四章:情境教学法的设计与应用4.1 情境教学法的定义和特点4.2 情境教学法的设计步骤4.3 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案例第五章:合作学习教学法的设计与应用5.1 合作学习教学法的定义和特点5.2 合作学习教学法的设计步骤5.3 合作学习教学法的应用案例第六章:案例研究法的设计与应用6.1 案例研究法的定义和特点6.2 案例研究法的设计步骤6.3 案例研究法的应用案例第七章:问题解决教学法的设计与应用7.1 问题解决教学法的定义和特点7.2 问题解决教学法的设计步骤7.3 问题解决教学法的应用案例第八章:探究式教学法的设计与应用8.1 探究式教学法的定义和特点8.2 探究式教学法的设计步骤8.3 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案例第九章:混合式教学法的设计与应用9.1 混合式教学法的定义和特点9.2 混合式教学法的设计步骤9.3 混合式教学法的应用案例第十章:教学评价与反思10.1 教学评价的定义和目的10.2 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工具10.3 教学反思的步骤和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任务设计的基本概念难点解析:任务设计的目的和任务设计的类型、特点、原则之间的关联性,如何根据不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任务设计。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难点解析:如何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及如何运用教学方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设计与应用难点解析:如何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任务,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和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任务分析的步骤和方法教学任务分析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1.确定教学单元数学课程的内容一般是由若干个单元构成的。
数学教学任务分析,首先要确定单元,明确单元教学的任务。
(1)单元的组织。
数学课程的各个单元可以有这样三种关系:各个单元的课程内容是相对独立的(如图3.2)。
图3.2 相对独立的单元一个单元为另一单元的基础(如图3.3)。
各单元之间的联系是综合型的(如图3.4)。
图图3.4 综合型的单元了解各单元的关系,就能从总体上合理安排和组织课程。
相对独立的单元, 如:珠算乘法、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分数的初步认识,在教学顺序的安排上可以互换位置,编制教材和安排教学计划时,就要比较每一种安排的利弊,选择合理的方案。
前一个单元为后一个单元的基础,教学顺序的安排就不能任意调换, 如:约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就不能颠倒教学的顺序。
对前后有联系的单元进行任务分析时,宜于从最终的任务着手分析, 便于掌握知识、技能之间的前后联系。
各单元之间的联系是综合型的,如: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千克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分、秒,有些单元的教学顺序可以调换,有些单元的教学顺序就不能任意调换。
根据每册教材各个单元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确定一册教材各个单元的组织方式,为编制教材和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提供了依据。
(2)任务的确定。
单元确定后,就要根据课程目标确定单元教学的任务,即学生通过学习后,必须完成哪些学习任务。
一般一个单元完成一项主要学习任务。
因此,任务分析首先要根据课程目标,确定单元的主要学习任务,即单元教学的总目标。
每个单元的主要任务又是由若干项子任务组成的,为此,就要根据单元教学的总目标和教学的实际需要,确定构成系统的各项子任务(图3.5)。
一个较大的单元,可以根据需要按各项子任务再划分成若干个小单元。
划分小单元的一般原则是根据任务的性质,以及教学时间的长短而定。
一般一个单元解决一个任务,教学的时间为五、六节课左右,不宜过长,超过了人的记忆容量7±2个组块,不利于教学设计人员从整体思考各个环节的设计。
图3.5 单元教学任务其工作程序如图3.6所示。
↓(通过观察、查阅资料、采访等)↓完成了↓↓↓图3.6 确定任务的工作程序**例如,根据百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的各种情况,如加减一位数和加减两位数,不进位和进位,不退位和退位等不同类型, 可以列出它的主要学习任务。
下面是百以内数的加减法的主要学习任务:百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学习任务也可以这样划分: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同一个单元的学习任务,可以有不同的划分。
但是,不论怎样划分阶段,任务不会改变。
也就是说,学习任务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组织成不同的学习阶段。
在各种不同的组织方式中,有些学习任务可以根据任务的性质适当合并。
如,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分别合并成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这样可以减少学习内容不必要的重复。
单元确定后,哪些应该先学,哪些应该后学,一个教学的基本框架就形成了。
(3)任务的分类。
明确了学习任务后,就要区别各项学习任务的性质。
按照加涅学习分类的理论,数学学习任务一般可分为言语信息, 概念、规则、问题解决等智慧技能的学习和认知策略的学习,以及动作技能的学习。
例如,“百以内数的加减法”是智慧技能学习中的规则学习。
“角的认识”涉及以下几种学习类型。
角的认识概念学习角的大小规则学习角的度量动作技能学习角的分类概念学习角的和差规则学习明确学习的类型,有助于分析学习的条件,掌握学习的方法。
2.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单元教学任务明确后,就可以根据课程目标和单元教学的各项任务列出一系列较具体的子目标,即单元教学目标。
例如,百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单元目标可以这样制定:课程目标:会计算和在100以内的加减法。
单元目标:目标1 会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目标2 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目标3 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目标4 会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目标5 会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 目标6 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 目标7 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 一般小学教材将目标6和目标7安排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学习时完成,“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只要求完成前五项目标。
)单元目标明确后,课程目标就具体了,任务分析也就有了方向。
3.内容的评价单元目标确定后,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习的需要,就要通过目标与内容是否一致的检验,对教学内容进行评价,以提高教学的效度。
学习内容的评价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所选定的学习任务是否为实现课程总目标所必需的?还需要补充什么?有哪些内容与目标无关,应该删去?(2)单元教学的各项任务的排列顺序是否符合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是否反映出基本的知识结构?是否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3)学生已掌握哪些内容?教学从哪里开始?评价的方法:主要通过向学科的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获得需要修改、调整的意见。
为此,教学设计者需要将所制定的课程目标、学习任务、单元目标,按一定的顺序列出,并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从不同类型的学生处了解到的有关信息,对有关内容作必要的说明。
在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后,作出必要的增删和调整,使教学任务更符合数学学习的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
4.任务分析确定了与目标相符的内容后,就要对列出的学习任务逐项进行更深入细致的分析。
这是一项进一步明确终点目标和使能目标之间, 使能目标和使能目标之间联系的实质性的分析工作。
任务分析的方法,一般是从终点目标开始,运用逆向设问法,反复提问并回答这样的问题:学生要掌握这一水平的技能,需要预先获得哪些更简单的技能,一直分析到学生的原有起点为止。
例如,对上述目标7,教师要学会作如下的分析:从最终要“会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入手想,学生要会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就需要掌握口算方法,即把两位数加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进行计算。
为此,学生就需要知道两位数的组成和会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
此外, 还需要学生有记忆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即任务分析首先要分析各项学习任务之间的联系,并将分析结果列出结构层级表(如图3.7)。
终点目标会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如: 37+28)使能目标掌握口算方法:先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记忆和处理数据(37+28转化为:37+20+8) 的能力(记忆和处理:57+8)会把两位数分解成连加口算整十数和一位数(把28分成20和 8) 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口算口算(37+20) (57+ 8)图3.7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学习结构表通过上述分析,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任务和教材的结构,也就比较明确了。
同时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的关键是把它转化为两位数加一位数。
学生在口算37加28时,只要听到“加20”就要能算出57,这样再算57加8就方便了。
由此可见采用什么口算方法并不是可以随心所欲的。
并可以知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是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的基础。
学生不仅要有视算的能力,而且要有听算的能力,才能具有在头脑中记忆和处理57加8的计算能力。
这样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要求也就明确了。
通过对每一个目标的分析,从终点目标的分析得到一系列使能目标(达到终点目表的必要条件),也就能对教学的每一个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弄清了各项要素之间的联系后,就可以对有一定联系的学习任务用以下方法加以组织:(1)按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排列。
数学教学内容组织的一种方法,就是按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排列。
如,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通过任务分析可以得到这样一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和训练的系列:两位数加一位数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口算 → 进位加法口 算→为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准备(视算→听算) (视算→听算)└───┬───┘│ 相同数 乘积加 乘加两步└→连 加→一位数→计 算→为学习乘法准备(如:8+8+8) (如:24+7) (如:3×8+4)图3.8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教学和训练序列这样教学的目标也就能比较明确,每一环节的教学就能为下一个环节的学习打好基础。
训练时也就能做到重点的内容经常练,有难度的内容分散练。
如:同样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乘积加一位数(如:24+8)应比非乘积加一位数(如:23+8)更需要熟练;在乘积加一位数中,进位的要比不进位的训练机会相应要多些;在所加上的一位数中,与相应计算中产生的进位数有关的计算应作较多的训练,如:24+9在今后乘法计算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即不可能出现进位9),可以少练。
24+8只有在学习乘法口诀时,需要作一定的练习。
而24加上比8小的数,今后在乘数是一位数乘法中经常会遇到,需要作重点的训练,才能为乘法计算打好基础。
这样就能得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数学教学序列。
(2)按先概念后规则的顺序排列。
数学教学内容组织的另一种方法,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顺序排列。
按照加涅的学习层级累积理论,就是按辨别、概念、规则到高级规则的顺序排列。
如,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的学习,通过任务分析可以得到这样一条由概念到规则的教学序列:智慧技能终点目标规则)↑智慧技能 使能目标规则)↑智慧技能概念应用) ↑ 言语信息概念)↑智慧技能概念应用)↑言语信息概念)图3.9 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的教学序列通过任务分析,就能把握教学的任务,明确教学的目标,使数学教学的各项任务合理、有序地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5.课时的划分课时的划分和课时教学任务的分配,是在教学任务分析的基础上,参考课程标准和教学参考书给的总课时数,联系学生的实际,以及教材的例题与练习来考虑。
一般可以根据教学任务的性质确定新授课的任务和课时数,根据练习的要求和数量确定练习课的任务和课时数。
新授课的课时数一般按学习目标划分。
当总目标与子目标之间是一种包含的关系,总目标是通过子目标的实现而获得的,完成了各个子目标的任务,也就完成了总目标的任务,这时,新授课只要按子目标设置课时。
例如,“混合运算”这一单元教学任务是由“会运用不含有括号的运算顺序, 演算三步计算的式题”、“会运用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 演算三步计算的式题”、“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题”等学习目标组成的,新授课可以按每一条学习目标设置(如图 3.10)。
其中,学习目标3又包含了两条不同要求的子目标(学习目标3-1、学习目标3-2), 学习目标3是通过学习目标3-1和学习目标3-2去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