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学概要

合集下载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 个别文字学又可以分为历史的和断代的两种,分别称 为“历史文字学”和“描写文字学”。
• “历史文字学”以某种文字的历史发展为分析研究的 对象,如我国的“传统文字学”、“汉字发展史”;
• “描写文字学”以某一时代个别文字的状况为分析研 究对象,如我国的“甲骨学”、“金石学”、“现代 汉字学”。
汉语文字学
• 2.《仪礼·聘礼》:“百名以上书於策。”郑玄 注:“名,书文也,今谓之字。”
• 3.《论语·子路》:“必也正名乎?”郑玄注: “正名,谓正书字也。古者曰名,今世曰字。” (郑注已佚,有辑本。后敦煌、吐鲁番发现一些 郑注写本,参看王素《唐写本郑氏论语注及其研 究》,文物出版社,1991.11) “书字”,也有作“书名”的,郑玄在注《礼记》
• 2.《礼记·中庸》:“书同文。”
• 因此,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说:“春秋以上言 文不言字。”到了现在,“文”仍然可以指“文 字”,但多用于比较专门的术语,如“英文”等。
名、书
• 除了言“文”以外,古代比较早的时候还使用 “名”这个词。如:
• 1.《周礼·外史》:“掌达书名於四方。”郑玄 注:“古曰名,今曰字。”
文字学概要
第一章 绪论
• 教材 •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一版,1990年第二次
重印,1996年第三次重印,2001年第六次印刷;台湾万卷楼图书有 限公司,1994年3月第一版,1995年4月再版 • 主要参考书 • 1.唐兰《中国文字学》,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开明书店1949年 3月版重印本 • 2.唐兰《古文字学导论》(增订本),齐鲁书社,1981年1月
• 4、据蒋善国《汉字学》P21:“‘文字学’这个名称, 出现于1912年。清朝末年,西学东渐,西方学术都有 系统,各种学科名称经汉译后,都在词尾加一‘学’ 字,如哲学、文学、植物学、教育学、心理学、逻辑 学、统计学、人类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 等。……”

文字学概要

文字学概要

文字形成过程开始标志:异于图画之表意字假借字(难以表意借用某事图形作表音符号)出现=形声字语言的符号文字:花合体字射准~日独体字。

文字的符号字符:意符(形符日义符歪)/音符(假借/形声字单纯表音花音符兼意符饵聪/拼音文字),字形演变成记号(日作偏旁仍表音义/ 立/衣毛=表/从禾千声=年)半记号春(从艸日屯声)。

汉字:意音文字/意符音符记号文字,语素意符记号—音节假借声旁文字。

多音节语素:假借专字形声。

半坡几何大汶口象形符号/夏商际前17C形成变化:形体繁到简/字体古文字阶段不象形线条化隶楷阶段不象形笔画化繁化:外形(上下)/结构加偏旁(徜徉蜈蚣):形声字,半/记号字(小篆射从身)升;意符从形符为主到义符为主(准合体字形符作偏旁戍从戈;形符造的表意字加音符,形符改为义符鳳;用作偏旁的形符改为音符昃:人改为夨)商代文字:金文正体—甲骨文俗体=字体异:圆为方填实为勾廓粗为细笔,族名金文象形,字形方向不固定/后期固定,商代后期自上自右排列。

西周:铭文鼎盛大盂鼎甲骨文侯马盟书(简体俗体)沁阳玉简,特点:沿袭商代晚期,康昭穆王字形整齐方正,恭懿王线条化平直化。

春秋:沿袭西周晚期,各地区书写风格异,中晚期美术化倾向:狭长笔画宛曲,鸟篆。

草率的是俗体。

周宣王时《史籀篇》,大篆:早于小篆风格相近古文字。

六国:金文曾侯乙墓编钟/玺印/货币文字/陶文/简帛文字汲郡《纪年》《穆天子传》。

曹魏正始《尚书》《春秋》用古文小篆隶书刻石。

特点:俗体简体流行,加点或偏旁繁化;各国文字异形但正体多同。

秦系:石刻文字:惠文王时石鼓诅楚文/刻石铭功安国本《绛帖》,金文:秦公钟商鞅量度量衡货币,印章封泥文字/陶文/漆器/简帛文字:睡虎地四号墓木牍形体:字形规整匀称(小篆较石鼓文:规整匀称象形程度降字形简化)/偏旁逐渐固定/汉后进入隶楷阶段。

隶书:秦系俗体是其基础,商鞅量正体/商鞅矛镦俗体:方折笔法改变正规篆文圆转笔道,睡虎地秦简和四号墓家信木牍为秦隶:仍接近正规篆文,同时使用正规篆文写法虽有成熟隶书同似写法,受六国影响。

文字学概要考研真题及答案

文字学概要考研真题及答案

文字学概要考研真题及答案文字学概要考研真题及答案文字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文字的起源、发展和运用。

对于考研的学生来说,掌握文字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是必不可少的。

在此,我们将介绍一些文字学概要考研真题,并提供相应的答案,希望能够对考生们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最能体现文字的符号性质?A. 声音B. 形状C. 颜色D. 意义答案:B. 形状解析:文字作为一种符号系统,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具有符号性质。

而形状是文字最基本的特征,通过不同的形状组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

2. 文字的音形关系是指:A. 文字的形状和发音之间的对应关系B. 文字的形状和颜色之间的对应关系C. 文字的形状和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D. 文字的形状和使用场景之间的对应关系答案:A. 文字的形状和发音之间的对应关系解析:文字的音形关系是指文字的形状和发音之间的对应关系。

不同的文字系统有不同的音形关系,比如汉字是表意文字,形状和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更为重要。

二、简答题1. 请简述文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答案:文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

起初,人们使用象形文字来记录事物,后来逐渐演变为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

表意文字通过形状来表示事物的意义,比如中国的汉字;表音文字则通过形状来表示语音,比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字的发展越来越复杂,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文字系统。

2. 请简述文字学对于语言学的意义。

答案:文字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文字的起源、发展和运用。

文字是人类语言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文字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语言的结构和演变规律。

文字学的研究对于理解语言的本质、语言的历史和语言的变异具有重要意义。

三、论述题请论述文字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答案:文字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文字的出现使得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和准确。

通过书写文字,人们可以将信息记录下来,不再依赖口头传播,从而保留了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读后感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读后感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读后感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心里还有点打鼓,毕竟“文字学”这三个字听起来就有点高深莫测。

但是读着读着,就被裘先生的讲解给吸引住了。

裘先生就像是一个超级导游,带着我们在文字的历史长河里畅游。

从古老的甲骨文开始,那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神秘符号,一下子在裘先生的解读下有了生命力。

我仿佛能看到几千年前的古人,拿着简陋的工具,一笔一划地刻下他们的生活点滴,可能是一次狩猎的收获,也可能是对神灵的祈祷。

甲骨文里那些奇奇怪怪的形状,原来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就像每一个都是一个小小的历史胶囊,封存着远古的秘密。

再到金文,那精美的青铜器上的文字,像是穿上了华丽衣服的文字贵族。

裘先生把金文和甲骨文的联系与区别讲得清清楚楚,让我明白了文字是怎么在不同的载体和时代背景下逐渐演变的。

书中说到汉字的结构类型时,就像是在给汉字家族分户口。

什么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每一种类型都有自己的特色。

象形字就像是一幅幅简笔画,比如“日”字,真的就像那个圆圆的太阳。

指事字则更巧妙,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个小标记,就有了新的意思,像“刃”字,在“刀”上加一点,表示刀刃的位置,感觉古人好聪明,就像在玩文字的创意游戏。

会意字就像是文字的小剧场,两个或者几个字组合在一起,产生新的含义,像“休”字,一个人靠在树上,那就是休息的画面感啊。

形声字就更厉害了,一半表音一半表意,就像给文字安装了一个记忆小助手,方便大家认字。

这本书也不是那种轻松得像看漫画一样的读物。

有些地方还是挺有挑战性的,比如说那些复杂的古文字字形的分析,还有关于文字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些理论探讨。

有时候得停下来,反复看几遍才能理解。

但是当你真正理解了之后,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就像解开了一道超级难的谜题。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再看周围的汉字,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它们不再是简单的符号,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精灵。

我开始留意街边招牌上的字,会想这个字以前是什么样子的,是怎么一步步变成现在这个模样的。

《文字学概要》学习综述

《文字学概要》学习综述

《文字学概要》学习综述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六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它起源于图画,经长时期演变,形成文字。

以文字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叫文字学,它研究文字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文字的类型极其特点,以及研究文字和社会、语言、书写工具等的关系。

第一部分历代汉字学研究简介一、先秦两汉时期: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对汉字的研究大致在春秋、战国时代已出现萌芽,当时的研究主要在统一规范字形和对汉字起源与单字形音义解释的探讨等方面。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在《说文解字》影响下编纂字书的时期,汉字研究主要表现在字书的编纂上。

三、隋唐五代时期:此时汉字的研究集中在刊正文字、刊定《说文解字》、编纂学习用汉字的工具书等方面。

四、两宋时期:这时期的汉字研究的成就不大,值得一提的是六书的研究、字书和古印籍的编纂的编纂。

五、元明时期:清代是汉字研究的兴盛时期,随着经学的昌盛,汉字研究形成一个高潮,使以解经为目的的文字学转化成为科学的文字学。

这一时期汉字研究主要成就在于字书的编纂、《说文解字》的研究、古文字研究三个方面。

六、二十世纪以来:从清末民初到现在,这是科学汉语文字学的建立时期。

西方科学研究方法的传入、甲骨文等古文字的发现,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都促使汉字研究想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研究的内容空前丰富,成果较多。

第二部分汉字的性质一种文字的性质是由这种文字所使用的符号的性质决定的。

汉字的性质,指的就是这种文字区别于其他文字的本质属性,汉字是一种语素—音节文字,这就是它区别于其他文字的本质属性。

文字是语言的符号,作为语言的符号的文字,跟文字本身所使用的1符号是不同层次上的东西。

当讨论汉字性质的时候,如果不把文字作为语言的符号的性质,跟文字本身所使用的字符的性质明确区分开开,就会引起逻辑上混乱。

从结构上看不能分析的的汉字,我们称之为独体字。

合体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根所组成的字。

传统汉字学里,把会意字和形声字都归入合体字。

文字学概要

文字学概要

1、汉字是表意文字2、汉字发展阶段、代表字、特点(1)古文字阶段——————————隶楷阶段(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2)a甲骨文:指通行于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特点:笔形是细瘦的线条,拐弯多是方笔,外形参差不齐、大小不一,异体字较多b金文:古代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主要指西周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特点:笔画丰满粗肥,外形比甲骨文方正、匀称,异体字也较多c大篆:广义指先秦所有的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春秋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狭义只指秦国的文字。

特点:字形比金文整齐,笔画均匀,仍有少量异体字,一般以籀文和石鼓文为代表小篆: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整理、推行的标准字体特点:字形更均匀、整齐,笔画圆转、简化,异体字基本废除,以泰山刻石为代表d秦隶:又叫古隶,是秦代运用的隶书特点:把小篆圆转弧形的笔画变成方折平直的笔画,基本摆脱了古文字象形的特点汉隶:又叫今隶,是汉代通行的字体特点:字形规整,撇、捺、长横有波磔,很少有篆书的残存痕迹e楷书:又叫“真书、正书”,兴于汉末,盛行于魏晋特点:字形方正,笔画没有波磔,书写方便f章草:是隶书的草写体,东汉章帝时盛行特点:笔画有汉隶的波磔,虽有连笔,但字字独立今草:产生于东汉末,是从章草变化来的特点:形体连绵,字字顾盼呼应,贯通一气,笔形没有波磔狂草:盛行于唐代,变化多端,极难辨认,变成了纯艺术品,很好有实用价值g 行书:产生于东汉末,是一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特点:形体近楷不拘,近草不放,笔画连绵,各字独立,易写好认3、甲骨四堂:指中国近代四位著名研究甲骨文的学者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和王国维(号观堂)4、《说文解字》是最早的字典,作者东汉许慎,采用小篆。

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

540部又据形系联归并为14大类。

字典正文就按这14大类分为14篇,卷末叙目别为一篇,全书共有15篇,其中包括序目1卷。

文字学概要笔记详细

文字学概要笔记详细

一.笔墨产死的历程(P1~P9)之阳早格格创做1.笔墨的定义狭义笔墨:笔墨是记录道话的标记.(本书籍采与的坐场)广义笔墨:具备疑息传播功能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战标记2.汉语“笔墨”的所指笔墨个体~笔墨体系(有需要称为笔墨体系以辨别于笔墨)笔墨个体——指一个个的字笔墨体系——用去指记录某种道话的笔墨标记的所有体系.3.笔墨产死的历程前笔墨阶段笔墨画:具备笔墨本量大概功能的图画——正在笔墨爆收之前,人们曾用画图画战做图解的办法去记事大概传播疑息,常常把那种图画战图解称为笔墨画大概图画笔墨.图画笔墨(依照笔墨的狭义用法去瞅那个称呼不妥当)笔墨爆收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P1:常常要到阶级社会产死前夕,表示数量的标记与数字的辨别P2:四道线大概四个面,大概正在某一场合代表四天时间,正在另一场合代表四部分,正在某一场合代表四头鹿,它们所代表的对付象不决定——记数标记亖鹿——数字独力创制笔墨体系产死的刻画:只可勾勒一个细线条的表面:如圆(心)◆笔墨图画混同使用的本初阶段(陈腐笔墨必经的阶段)——即笔墨战图画少久混正在所有使用最大特性是表意脚法的残存──×表意字随道话环境改变字形×笔墨排列办法与词汇序的闭系笔墨体系的产死历程表意字(暗号字)象形字假借字P4形声字◆表意字a最先爆收的笔墨是表意字_意义易以用普遍的象形要领爆收(数词汇、真词汇、形容词汇、简朴图画无法表示的简直真物)b笔墨画阶段便有表意要领:象征等直合表白的要领c.表意字战抽象表企图画的真量辨别d暗号字以及表意字战暗号字的限制◆假借字a爆收间接本果:克服暗号字战表意字限制性制成的艰易~表音b假借的原理是谐音──谐音正在笔墨爆收之前便已经正在道话中广大存留了c表意战假借那二种制字要领的爆收正在时间上的闭系──险些是共时死少起去的d笔墨产死历程正式启初的标记:表意字战假借字的出现e假借制字法的便宜战劣势便宜:切合性强+普及了笔墨记录道话的本领劣势:假借字担背的意义过多制成明白艰易,效用表白精确性◆形声字a形声字爆收的必定性──克服假借引起的字义殽杂b形声字爆收的道路表意字符加正在假借字上表意字符上加声符(古汉字中辨别一形多用的表意字的要领有二:一上表意字符上加声符,二是字形瓦解)间接蓄意符战音符组成形声字(后期)c形声字的意义:正在笔墨死少中的要害性◆本初笔墨死少为完备笔墨体系二、汉字的本量(P10—P20)(一)领会汉字的本量,沉面领会汉字所使用的标记的本量上.先弄领会底下二个观念:1、动做道话标记的笔墨笔墨是道话的标记,道话有语音战语义二个圆里,动做道话标记的笔墨,也必定既有音也有义.便那一面而止,百般老练的笔墨体系之间并不辨别,皆是有音也有义.如:马ma pen代表“钢笔”的意义2、笔墨自己所使用的字符惟有根据笔墨自己所使用的字符的本量才搞将分歧民族的笔墨体系区别启去.英文——表音笔墨,线性汉字——表音兼表义,圆块体汉字Pen[pen] 马如“花”,动做道话标记的笔墨,代表的是汉道话里的花草之【花】那个词汇的标记.从笔墨自己所使用的字符去瞅,它是由“艸”战“化”形成(二)笔墨字符的分类1、意符跟笔墨所代表的词汇正在意义上有通联的字符是意符.汉字的字符里有洪量意符,如象形、指事、领会那几种字所使用的字符.他们所代表的词汇皆惟蓄意义上的通联.意符的分类:(1)动做象形标记使用,他们通过自己的局里去起表意效用.如:刃日(2)由已有的字充当的表意偏偏旁,它们便依赖自己的字义去表意.如:忐忑正泪2、音符正在语音上有通联的是音符.汉语里,假借字便是使用音符的.(借音符)假借字——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汇的读音,借用音共大概音近的已有汉字表示新词汇的一种要领.如:“易”本是鸟名,借为“艰易”之“易”.“自”人们正在假借某个字去表示一个跟它共音大概音近的词汇时,常常本去不央供它们本去正在意义上有什么通联.皆是杂粹动做音符去起效用.被假借的字跟借它去表示的词汇不但音共大概音近,而且正在意义上也有某种通联局里.(偶尔)形声字音符意符形声字的声符分为二类:1、简朴借去表音,如“花、阴、格”2、跟形声字所代表的词汇正在意义上也有通联.如:珥3、暗号正在语音战意义上皆不通联的是暗号.拼音笔墨只使用音符,汉字则三类标记皆使用.由于汉字字形的演变,独体表意字的字形多数丧得了本去的表意效用.如:“日”已经瞅不出太阳的格式了——从表意字形成了暗号由于暗号字仍旧代表着它们本去所代表的词汇,它们正在用做合体字的偏偏旁,大概假借去表示其余词汇的时间,仍旧能起到意符大概音符的效用.如“浑”假借字也大概形成暗号字.如“其”(箕)形成了一个硬性确定的暗号.又如“尔”据此将汉字分为:1)意符音符笔墨(象形程度较下的早期阶段,大概是西周往日)2)意符音符暗号笔墨(隶书籍的产死是个转合面)思索•领会下列汉字:表意符、音符、暗号、仍旧意符兼音符?•明、一、二、三、东、令、少、莫、请、佳、睛、日、阳(三)语素音节笔墨道汉字属于音节─语素笔墨.也便是道,正在普遍情况下,一个汉字记录一个音节,而一个音节往往又代表一个语素.比圆,“人”那个字记录了rén那个音节,而那个音节代表“人”(一种下档动物)那个语素.比较而止,英语的情况则迥然分歧,英笔墨母代表的是音位.比圆thing(物品)那个词汇,th、i、ng分别代表[θ]、[i]战[η]那三个音位,thing是三个音位拼合的词汇.道汉字属于“音节-语素”笔墨,也是从它的构形单位与道话单位的对付应去道的.汉字形成此后,每个汉字本去纷歧定皆记录一个语素,比圆,正在“布加勒斯特”那个译音词汇中,五个汉字才记录一个语素.咱们课本是按笔墨单位与道话单位的通联情况去区别类别的.音节笔墨通过为音节制定标记去记录道话,音位笔墨(音素笔墨)通过为音位(音素)制定标记去记录道话.汉字记录的不是音节大概者音位,而是词汇大概语素.正在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汇占劣势,大普遍情况下,一个汉字记录的是一个词汇,也是一个语素.正在新颖汉语中,单音节词汇占劣势,大普遍情况下,一个汉字记录的是一个语素,不睹得是一个词汇.所以新颖汉字不妨成为语素笔墨大概语素—音节笔墨.三、汉字的产死战死少(一)闭于汉字产死问题的计划1. 汉字产死历程的起讫时间现有的相闭资料:古汉字资料:最早的是商代后期的甲骨文+金文与本初汉字爆收有闭的资料:描画标记a形骸简朴的几许标记(以俯韶文化遗址陶器描画为代表)b象简直真物之形的标记(以大汶心遗址陶器描画为代表)◆对付俯韶文化遗址陶器描画本量的探讨二种分歧瞅法:认为是笔墨认为只可瞅做标记而不克不迭瞅做笔墨做家瞅面:不是一种完备的笔墨体系,也不是本初笔墨论证角度1=民族教坐场论证角度2=与古汉字中象简直之形的标记的比较论断=上述几许标记不是笔墨,少量标记为汉字吸支,大多与汉字产死无闭◆对付大汶心遗址陶器描画本量的探讨二种分歧瞅法:认为是笔墨认为不克不迭瞅做笔墨,而“属于图画记事本量”做家瞅面:很有大概是本初笔墨论证角度=死产火仄与对付道话的央供论断=汉字产死历程启初的时间不会早于公元前第三千年中期2. 汉字摆脱本初笔墨阶段产死完备笔墨体系的时间◆不会早于夏代◆应是正在夏商之际(前十七世纪)论证:‧不可疑的笔墨资料:※商代前期的整集资料※其余几许型标记‧可疑的笔墨资料:商代后期的汉字特性1=距离完备汉字体系的产死已有相称时间特性2=仍有本初迹象(完备汉字体系与本初笔墨的并存)(二)汉字死少历程中的主要变更主要体当前形骸上战结构上.形骸上的变更——主假如由繁到简字体圆里:1、分为二个阶段:古汉字阶段——商代至秦代(公元前三世纪早期)隶、楷阶段——汉代至新颖2、字体圆里爆收的变更有哪些A、象形形成不象形,象形程度不竭落矮(“线条化”“笔划化”)B、字形简化C、字形繁化:a、杂粹形状上的繁化脚段:精确字形以预防殽杂,如“上、下”“玉、王”b、笔墨结构上的变更所制成的繁化(要领:减少偏偏旁)论断:汉字形骸的变更主假如简化.繁化的局里虽然也存留,然而是其效用跟简化不克不迭相提并论.汉字字数问题汉字的总数不竭减少《道文解字》尔国第一部比较完备的字典:共支9353字2、结构上的变更(1)形声字的比沉渐渐降下.(2)所使用的意符从以形符为主形成以义符为主.意符里里不妨分为底下二种情况:A、“形符”——形符是动做象形标记使用的,他们通过自己的局里去起表意效用.如:古汉字“人”“日”等,几许形标记如果不是用做暗号,而有以形表意的效用,如:一、二、心(圆)、○(圆)等字所使用的标记,也是用他们的局里去表意的.古汉字里的独体字,基础上皆是用单个象形标记制成的表意字. B、“义符”——有的意符不是依赖自己的局里去起效用的,那种意符常常皆是由已有的字充当的表意偏偏旁,它们便依赖自己的字义去表意.如:合体表意字“正”由“不”战“正”二子形成,它的意义便是“不正”.“不”战“正”正在那里便是依赖它们的字义起效用的意符.形声字的形旁普遍由依赖自己字义去指示形声字字义的字充当.正在有需要区别那二种意符的时间,不妨把前一种称为形符,后一种称为义符.辨别:形符是依赖自己的局里去起表意效用义符普遍由现成的笔墨充当然而其界限也并不是经常很精确,如“林”正在汉字变得不象形之后,形符基础上便不使用了.正在象形程度较下的早期古笔墨里,表意字绝大部分是用形符制的,形符是意符的合流.汉字由象形到不象形的变更,损害了绝大部分形符的表意效用,然而对付依赖自己的字义去起效用的义符,则无多大效用,所以,随着汉字象形程度的落矮,用形符制表意字的要领渐渐让位给用义符制表意字的要领了.(3)暗号字、半暗号字渐渐删加.四、形骸演变(上):古笔墨阶段的汉字古汉字阶段——商代至秦代(公元前三世纪早期)(一)商代笔墨1、数量最多的是甲骨文,即占卜用的龟甲战兽骨上的笔墨;2、其次是金文,即青铜器上的笔墨.商代金文险些皆是铸正在铜器上的.(二)商代笔墨形骸上的特性1、甲骨文战金文正在字体上有分歧的特性金文隐得更为庄沉,更象形.甲骨文果为是刻写,所以改变毛笔字的笔法.主要的要领是:改圆形为圆形,改挖真为勾廓,改细笔为细笔.甲骨文还比较剧烈天简化了很多字形.金文睹不到那种简化.教者们认为,金文该当是当时的正体,而甲骨文则是当时的一种特殊的雅体字.甲骨文战金文各自的字形,又由于时代的早早大概用途的分歧而爆收不共.早期甲骨文普遍要比早期更象形历去统制者皆沉蔑雅体字.2、商代笔墨的排列办法汉字自上而下的直止排列法自左而左的排列办法.(二)西周秋秋笔墨钻研西周秋秋时代笔墨的主要资料是金文.1、西周金文形骸演变的主要趋势是线条化、笔直化.1)线条化:指细笔变细,圆形、圆形的团块为线条所代替等局里,如天、古、王、火的例子.那种要领也是甲骨文变革早期金文正体字的要领,那种要领正在西周中期此后又被金文正体字所使用.2)笔直化:指直合象形的线条被推仄,不贯串的线条被连成一笔等局里,如隹、马、贝、自的例子.2、好术化倾背明隐比圆有些东圆战北圆国家的部分金文,字形特天狭少,笔划往往故做宛直之态,如“丂、永、乍、月”.(笔划故做宛直之态,跟笔划果象形而隐得直合是二回事.那种做风反而会落矮笔墨的象形程度.)主要正在秋秋早期到战国早期那段时间里,还流通过一些特殊的好术字体,其中最要害的是加鸟形等文饰的鸟篆,也称鸟书籍.别的另有加虫形大概其余文饰的字体,鸟形大概虫形等文饰的好术字体,也有人合称为鸟虫书籍,主要流通于楚、宋、蔡、吴、越等国.西周秋秋时代普遍金文的字体,大概不妨代表当时的正体.部分写得比较沉率的金文,则反映了雅体的一些情况.3、籀文的时代问题籀文——指《史籀篇》里的笔墨.《史籀篇》是周宣王太史籀所做的一部字书籍,籀文便是周宣王时代的笔墨.后裔称为大篆.(三)六国笔墨秋秋、战国之接,华夏社会爆收了剧烈变更,那对付汉字形骸的演变爆收了巨大效用.秋秋往日,笔墨被贵族阶层把持,秋秋战国之接,新兴天主阶级渐渐出现,笔墨也启初扩集到民间.加进战国时代以後,随著经济、政事、文化等圆里的巨大变更战飞快死少,笔墨的应用越去越广,使用笔墨的人也越去越多,果此笔墨形骸爆收了前所已有的剧烈变更.那主要表示正在雅体字的赶快死少上.然而是笔墨的变更速度是不均衡的.咱们分东圆六国战西圆秦国二个部分加以介绍.1、六国笔墨形骸特性战国时代东圆各国通止的笔墨,跟西周早期战秋秋时代的保守的正体相比,险些已经里目齐非.1)六国笔墨形骸上最隐著的特性是雅体的流通.雅体中最罕睹的是简体,比圆:简体流通是笔墨的使用越去越一再的反映.六国笔墨的笔道常常比秋秋往日的笔墨笔直,那也是一种简化.另一圆里,正在六国笔墨里也出现了一些加面画大概偏偏旁的繁化局里,比圆:仄防萦(縈)后(後)天然,比起简化去,那种局里是次要的.由于存留洪量的往往相称剧烈的简化局里,以及数量不算太少的繁化局里,六国笔墨的里貌便跟西周早期战秋秋时代的笔墨很不相共了.2)另一个特性,便是各国笔墨同形.正在秋秋时代的笔墨里,场合性的同体便已经出现了.到战国时代,笔墨剧烈变更,而各国变更的情况又往往纷歧样(上头举的简化战繁化的例子,便大部只睹於一个大概一部分国家),果此场合性同体便更大了.不但六国笔墨跟秦系笔墨不共很大,六国笔墨相互间也有隐著不共(然而三晋字相互较靠近).2、正体战雅体的闭系国笔墨里正体战雅体的闭系比较搀杂.有的雅体字险些已经真足把本去的正体字排挤掉了,如上头举过的齐国笔墨里从厂的安.那种雅体也不妨认为已经转形成了正体.有的雅体字则仍与正体字并存.青铜礼器(如陈侯午敦)上的笔墨往往保存着庄沉的风格,而其余器物资料上的笔墨,便比较沉率,进而产死正雅并存的局里.各国的正体皆跟西周秋秋笔墨比较靠近,果此它们之间的共共性也比较多.不过正在咱们瞅到的六国笔墨资料里,险些找不到一种不受到雅体的明隐效用的资料.(四)秦系笔墨秦系笔墨指秋秋战国时代的秦国笔墨以及小篆.秦系笔墨的正体秦系笔墨有正体、雅体之分.秦系笔墨的雅体便是隶书籍的产死历程.(五)隶书籍的产死1、隶书籍的爆收时代《汉书籍·艺文志》战《道文·道》皆道隶书籍启初出现于秦代,是为了草率当时繁闲的官狱工做而制的一种烦琐字体.别的,从汉代此后,还广大流传著程邈制隶书籍之道.从暂时考古创制瞅,那些道法皆是不切合到底的.战国早期是隶书籍产死的时期.虽然秦国笔墨比较守旧,然而是秦国人正在凡是是使用笔墨时,为了书籍写的便当也正在不竭损害、变革正体的字形.由此爆收的秦国笔墨的雅体,便是隶书籍产死的前提.2、秦文雅体与隶书籍闭系五、形骸的演变(下):隶楷阶段的汉字隶楷阶段:汉代——延绝到新颖二汉时代通止的主要字体是隶书籍,辅帮字体是草书籍.新隶体——东汉中期,从凡是是使用的隶书籍里演变出了一种比较简朴的雅体到东汉早期,正在新隶体战草书籍的前提上产死止书籍.约莫正在汉魏之际,又止家书籍的前提上产死了楷书籍.通过魏晋时代少达二百年安排的时间,楷书籍才最后死少成为占统制职位的主要字体.(一)钻研隶楷阶段笔墨形骸的资料1、石刻战墓志笔墨2、简牍笔墨3、帛纸笔墨4、其余(二)汉代隶书籍的死少从字形的构制战书籍体二圆里去证明汉代隶书籍的死少.1、字形构制的变更A、变得跟厥后的楷书籍越去越相近了B、隶书籍的字形多数是按由繁到简的目标演变的.隶定——后裔把用楷书籍的笔法去写古笔墨的字形称为“隶定”.隶书籍的死少隶书籍正在战国中早期已经出现,汉代进一步死少老练.后裔把秦统一前的称为秦隶,汉此后的称为汉隶.1、字形构制的变更指字形结媾战笔划几圆里的变更.秦代战西汉早期的隶书籍是尚已老练的早期隶书籍.西汉武帝时代不妨瞅做隶书籍由不老练死少到老练的时期.西汉早期简帛上的隶书籍里,明隐靠近篆文的字形仍旧很多;而正在居延、敦煌等天创制的武帝早期此后汉简上的隶书籍里,那种字形便大大缩小了.2、书籍体上的变更P78指书籍写风格笔形笔势圆里的变更.东汉早期书籍法工致的碑刻上的隶字,形骸普遍皆是扁圆的,用笔也有一套成规.背左下圆的斜笔险些皆有捺足,捺足往往略进与挑.有些较少的横画,支笔也略进与挑,产死上俯的捺足式尾巴.先横后横的直笔,支笔时普遍上挑,而且幅度往往比较大.背左下圆的斜笔(撇),支笔时普遍也略进与挑.支笔时上挑的横画,起笔时还往往有下垂的顿势,整道笔划略呈微波起伏之势,较少的捺偶尔也有那种笔势 .书籍家用去形容隶书籍书籍法特性的“挑法、波势、波磔”等,即指那些笔法而止.那种特性的产死,是有一个历程的.普遍把具备那些特性的隶书籍称为汉隶,汉隶产死之前的隶书籍称为秦隶.秦隶也称古隶.要注意的是古隶那个词汇有歧义.它也不妨用做跟楷书籍的别号——“今隶”相对付的称呼.那种用法的“古隶”跟普遍所道的隶书籍共义.(三)汉隶的别号汉隶也称八分.那个称呼大概正在汉魏之际便已经出现.当时普遍人凡是是所用的隶书籍(也称做新隶体),其里貌跟尺度的隶书籍已经有了隐著的辨别,所以有需要为尺度的隶书籍另起一个名字.直到唐代,普遍人仍旧把当时通止的字体(即楷书籍)称为隶书籍,把汉隶称为八分.闭于八分得名的缘由,昔人的道法纷歧:有人认为是由于那种书籍体以“字圆八分”为大小的尺度;有人认为是由于那种书籍体字形较扁,笔划背二旁伸展,势“若‘八’字分别”;另有人假托蔡文姬之名,道那种书籍体“割程隶八分与二分,割李篆二分与八分”,所以称为八分.以上各道,到底哪一道切合大概最靠近八分命名者的本意,当前已经易以决定了.另有分书籍、分隶的称法,是由八分派死出去的.别的,隶书籍也称佐书籍.《道文·道》道王莽时有六书籍(指六种字体,),“四曰佐书籍,即秦隶书籍”. 当与“令隶人佐书籍”之道类有闭.(四)隶书籍对付篆笔墨形的变革正在汉字形骸演变的历程里,由篆文形成隶书籍,是最要害的一次变动.那次变动使汉字的里貌爆收了极大的变更,对付汉字的结构也爆收了很大效用.1、解集篆体,改直为直从商代笔墨到小篆,汉字的象形程度正在不竭落矮,然而是象形的准则终究不真真扬弃.隶书籍不再瞅及象形准则,把古笔墨“随体诘詘”的线条领会大概改形成笔直的笔划,以便书籍写.比圆:隶书籍改篆文的为日,把象日轮的中框领会为│、—、│、—、—五笔大概│、┐、—、—四笔;改篆文的为女( ),把象跪著的身体的蜿蜒线条改为直笔,那是隶书籍变革篆文的最要害的要领2、省并隶书籍往往把篆文的几笔并为一笔,大概是把二个以上的偏偏旁大概偏偏旁所包罗的部分合并起去,改成较简朴的笔划结构.省并常常共时起改直为直的效用.偶尔直捷了当天省去篆笔墨形的一部分.•雷香3、简略隶书籍偶尔直捷了当天省去篆笔墨形的一部分.如:雷4、偏偏旁变形(偏偏旁瓦解)正在篆文里,一个字用做偏偏旁时的写法,常常跟独力成字时不明隐的辨别.正在隶书籍里,独力成字战用做偏偏旁的写法明隐分歧的情况很一致.如:人字用做左旁时做亻,犬字用做左旁时做犭,邑字用做左边的形旁时做阝,阜字用做左旁时也做阝,火变做氵,艸变做艹等.偏偏旁的写法往往随所处的位子而同,如火旁的位子正在上大概正在下时,便仍做火而不做氵,如沓、浆.其余例子如心、火.5、偏偏旁混共隶书籍为供烦琐,把某些死僻的大概笔划较多的偏偏旁,改成形状相近,笔划较少,又比较罕睹的偏偏旁.如:敦、淳、醇、鹑等字的偏偏旁战郭的偏偏旁,皆被改成享.省并、偏偏旁瓦解,也会制成偏偏旁混共的局里.偏偏旁变形制成的偏偏旁混共的例子:正在左的肉旁、一部分正在下的肉旁、朕、服等字的舟旁战青字的丹旁,皆跟月旁混了起去.隶书籍的产死,使汉字所使用的“随体诘詘”需要刻画的字符,形成由一些笔直的笔划组成的比较简朴的字符,大大普及了书籍写的速度.那是有先进意义的一次变动.草书籍包罗章草战今草,章草已经介绍过,是隶书籍的快写,今草则是楷书籍的草写.今草是从章草死少去的,一圆里启袭了章草的牵丝引戴写法,而且又字字独力死少到字字贯串;另一圆里又尽去章草的挫合,变章草的横式为纵势,使草书籍由隶书籍的体势转化到楷书籍的范畴.补充一、什么喊隶变?请简述隶变对付汉字形骸结构的效用 .隶变正在汉字死少史上的职位?问:汉字从篆书籍到隶书籍的演变,喊搞隶变.隶变使汉字从搀杂形成相对付浅易,从书籍写便当形成比较便当,大大普及了书籍写速度战效用.那是其利.隶变对付汉字形骸结构的效用,大概表示正在如下几个圆里:(1)偏偏旁部尾的变更:正在隶变的时间,为了博得圆块汉字形状的结构仄稳,时常做出某些变更,如“火”那个部尾,单独写成“火”,正在某些字中则写成“氵”,如:江河湖海汪洋,而正在有的场合则写正在汉字的下圆,如:泰浆荥汞泉銾淼.(2)形骸的合并与瓦解:隶变中,对付汉字的构形做了周到的安排,最主要的是有的正在篆书籍中本本分歧的形骸,正在隶书籍中写得真足相共,有的本为相共的形骸,而到了隶书籍中又采与了分歧的写法.如:“服、脍、朔”三个字即日瞅起去皆有一个“月”,然而本量上“服”字从舟,“脍”字从从肉,“朔”字才从月.(3)形骸的简省大概讹变:为了形状的仄稳大概便于书籍写,隶变中往往采与简略的办法,一些字的形骸简略了一部分,一些字则爆收了讹变.如:“雷”字战“乏”字皆是畾声,隶变中声符皆简略成了田.又如:更,从攴丙声,真足讹变.总而止之,汉字从篆书籍到隶书籍的变更是汉字形骸演变中最要害、最深刻的一次变更.通过隶变,汉字经历了可称为脱胎换骨的变更.正在汉字教上,普遍把隶变瞅做分火岭,把隶变前的汉字称为古笔墨,把隶变后的汉字称为今笔墨.隶变使汉字由繁杂变得相对付简朴,又书籍写便当形成书籍写比较便当,更要害的是完毕了汉字由局里到标记的终尾转化,那是履历性的先进.。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课件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课件

2.文字学与汉语文字学
• 文字学是以作为书写符号的文字为研究对象,研究文 字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文字的类型及其特点,研究文 字和社会、文字和语言、文字和书写工具及其印刷技 术的关系等等。 • 研究世界上的各种文字,从中找出支配所有文字发展 的共同规律,这门学科叫普通文字学,或比较文字学。 用描写或历史的方法研究某一种文字发生、发展及其 结构的规律,这门学科叫个别文字学。 • 个别文字学又可以分为历史的和断代的两种,分别称 为“历史文字学”和“描写文字学”。 • “历史文字学”以某种文字的历史发展为分析研究的 对象,如我国的“传统文字学”、“汉字发展史”; • “描写文字学”以某一时代个别文字的状况为分析研 究对象,如我国的“甲骨学”、“金石学”、“现代 汉字学”。

在19、20世纪之交,有两件事为现代意义的 文字学的形成准备了初步的条件。这两件事是西 方语言学思想的传入和古文字研究的进步。 • 晚清以来,由于金石学的发达和古文字资料 的大量发现(其中包括殷墟甲骨文等前所未见的 重要资料的发现),古文字研究的水平有了很大 提高。清末的吴大澂、孙诒让等人已经根据古文 字指出了《说文》的一些问题。进入民国时代以 后,这方面的研究有进一步的发展。大量的古文 字资料和有关的研究成果,为现代意义的文字学 的建立,准备了重要的条件。
第一章 绪论
主要参考书
• 3.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12月 第1 版 • 4.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年10月第1版 • 另外,平时经常查字典,经常翻阅《中国语文》、 《语言研究》、《古汉语研究》、《古文字研 究》、《文物》、《考古》、《考古与文物》、 《中国历史文物》、《中原文物》等杂志。目的 是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以及国家现行的语文政 策和考古发现的新材料。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绪论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绪论

意符
音符 记号
象形符号(形符,日) 后起表意字(义符,歪)
假借字 形声字的声符(纯表声的音符) 原有记号(五、六、七、八) 后来转化的记号、半记号
早期汉字字符主要是意符和音符,从这个角度看, 汉字是意符音符(意音)文字。
后期汉字字符记号虽然大量增加,但一方面这些记 号都是由意符、音符发展而来,另一方面,大部分 字仍由意符、音符构成,这一阶段可以称之为后期 意音文字。
归纳本部所收字: “文”代表所收 单字,“重”代 表重文。
一、相關概念:圣书字
• 与碑铭体差异很大,酷似“狂草”,但内部结构完全一 致。大众体是僧侣体的简化,又称书信体或土俗体,大 约在公元前660年前通用于下埃及,后来上埃及也使用 这种字体。简化的大众体在结构上仍与碑铭体和僧侣体 一致,到多来美时期(公元前323一前30年)成为主要的 字体。公元425年以后,埃及圣书字衰亡,但它留下了 丰富的文献资料,在古埃及历史上具有重要作用。
•“锡圭”之“锡”的问题 (1)《汉语大词典》: 【錫珪】亦作“鍚圭”。珪,古代诸侯朝聘时所执的 玉制礼器。帝王封爵授土时,赐珪以为信物。后泛指 授以高官重爵。 (2)“錫”在古代常當“賜予”講。 ①《诗· 大雅· 崧高》:“既成藐藐,王錫申伯 。四牡 蹻蹻,鉤膺濯濯。” 郑玄 笺:“ 召公營位,築之已成, 以形貌告於王,王乃賜 申伯 。” ②《鄭伯克段于鄢》引《詩》:“孝子不匱,永錫爾 類。” ③《离骚》:“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 埃及圣书字是一种语词一音节文字,由意符、音符和 定符组成,共有2000多个符号。这些基本符号可以用来 组成全部语词。碑铭体中的意符有许多是明显的象形字, 可以单独表示词义,写成僧侣体后,象形作用完全消失。 音符大多由早期的意符转化而成,只表辅音,附带不写 出的元音,由读者在阅读时自己加上。音符有单音符、 双音符和三音符,它们是后代辅音字母的最初的萌芽。

文字学概要版

文字学概要版

1.文字的定义狭义文字:文字是纪录语言的符号..本书采用的立场广义文字: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2.汉语“文字”的所指文字个体~文字体系有必要称为文字体系以区别于文字3.文字形成的过程前文字阶段文字画:具有文字性质或功能的图画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表意字记号字象形字假借字形声字◆表意字a最先产生的文字是表意字_意义难以用一般的象形方法产生数词、虚词、形容词、简单图画无法表现的具体事物b文字画阶段就有表意方法:象征等曲折表达的方法c.表意字和抽象表意图画的本质区别d记号字以及表意字和记号字的局限◆假借字a产生直接原因:克服记号字和表意字局限性造成的困难~表音b假借的道理是谐音──谐音在文字产生之前就已经在语言中广泛存在了c表意和假借这两种造字方法的产生在时间上的关系──几乎是同时发展起来的d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 e假借造字法的优点和劣势优点:适应性强+提高了文字记录语言的能力劣势:假借字担负的意义过多造成理解困难;影响表达明确性◆形声字a形声字产生的必然性──克服假借引起的字义混淆b形声字产生的途径表意字符加在假借字上表意字符上加声符古汉字中区别一形多用的表意字的方法有二:一上表意字符上加声符;二是字形分化直接用定符和音符组成形声字后期c形声字的意义:在文字发展中的重要性◆原始文字发展为完善文字体系一表意字的定义按照作者的观点;三书应归纳为表意、假借和形声三类..其中;表意文字是唐兰先生所指的三书中“象形文字”和“象意文字”的总和;可看作一切只用意符参与造字的汉字..表意字的构造方法多种多样;作者将其分为以下六类.. 二表意字分类及举例1.抽象字指用抽象的形符造成的表意字典型例字:一、二、三、四、上、下、方、圆、回、小、凹、凸、丫特点:数量不多;大多出现较早2.象物字字形象某种实物;代表所象之物名称的表意字相当于“六书”中的象形字典型例字:它、疋、壶、广、行、酉、矢、网象物字的变例 A只表示所象之物的一部分;如“牛”、“羊”B 复杂象物字;连带表示有关事物;如“州”、“果”、“瓜”特点:出现很早;数量相对多些;后起的有“闩”、“伞”等3.指示字在象物字或象实物的形符上加指示符号示意的表意字典型例字:本、末、刃、亦特点:数量很少;指示符号可以看作一种特殊的意符;所以指示字可以看作是准合体字;与复杂象物字有些接近;如“面”4.象物字式的象事字表示事物属性、状态和行动的表意字典型例字:又、矢特点:数量少;出现早;有些字兼有象物、象事二职;如“月/夕”和“大/夫”5.会意字在抽象字、指示字之外;凡会合两个或以上意符来表示一个跟这些意符本身意义都不相同的字;我们都看作会意字形符和意符的区别:形符靠形象表义;如“明”中的“日”和“月”义符靠字义表义;如“歪”中的“不”和“正”这里讲到的会意字的意符;既可以是形符也可以是义符由于有较多两可情况会意字情况复杂;包括六个小类:A.图形式会意字──用两个或以上的象形成分组合来共同组成字义的会意字──典型例字:宿、卿、共、伐、毓、至B.利用偏旁间位置关系的会意字──按照图形表示字义的原则组合;偏旁之间的位置在表示字义上有重要作用..与上一小类的区别在于字形的图画以为比较淡薄;使用象征手法或把义符当作形符使用──典型例字:正、之、出、各、逐、突、原后起的有嬲、尖和灭──这类会意字和图形式会意字之间并没有十分明确的界线C.主体和器官的会意字──由象人或动物的字与象器官的字或形符配合表意的会意字──典型例字:见、监、欠、饮、企后起的有鸣、吠、咩D.重复同一偏旁而形成的会意字◎大多数重复同一偏旁而形成的字是这类字;如珏、林、磊、淼其中有的也同时利用偏旁位置之间的关系;如矗、棘◎少数重复同一偏旁的表意字不是会意字丝或不属于本小类从E.偏旁连读成语的会意字──由两个或以上可以连读成语的字构成;连读而成之语就是或间接说明字义──例如:凭=任几;劣=少力;扁=户册;楞=木四方说文里还举出个别四字成语的字;作者进行批驳F.其它在会意字中;也有个别不能归入上面四类的字举例如删、扫、擤、掰、笔6.变体字A、增减笔画丬取的是木得一半B、改变方向丬反写片字九、假借一、定义:借用同音和音近的字来表示一个词..二、本字与假借本字:用来表示它的本义或引申义的字;对假借来表示这一意义的字而言就是本字..从词的角度来看;把一个词作为本义或引申义来表示的字;对这个词的假借字而言就是这个词的本字..母字:把分化子所从出的字称为母字;而不称本字..1、无本字的假借有的词始终只用假借字表示;这是无本字的交接..如古汉语虚词“其、之”以及“犹豫”就是始终用假借字的..音译外来词有很多是始终用假借字记录的..如沙发、尼龙、苏维埃等..2、本字后造的假借有的词本来用假借字表示;但是后来又为它早了本字..一般称后造的本字为后起本字..如云谓的“谓”本来借“胃”字表示;后来才加“言”旁造出本字“谓”.. 有些后起本字造出来之后;使用的人不多;很早就成了死字或僻字..3、本有本字的假借1231这种假借字;有一些到后来完全或基本上取代了本字..说假借字取代本字;是指假借字在它所表示的意义的范围里取代作为它的本字的那个字..取代的也许是它的全部职务;也许取代的是部分职务..如“草”取代“艹”;“草”字从“艹”早声;本义是“草斗”;即栎树的果实;草斗的“草”后来变作皂.. 2有些本有本字的假借字;在跟本字并用了一段时间后;就完全或基本上停止使用了.. 3还有些本有本字的假借字;不但早已不再使用;而且在古书里也是偶然出现的.. 有少数本有本字的假借字;后来又为它们早了后起本字..如借为“”的“厌”;后来又为它造了后起本字“餍”..通假:狭义的通假指假借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一个本有其字的词;所以本有本字的假借是典型的通假显形..三、已有本字的词为什么还要用假借字呢1古书里有些本有本字的假借字;性质问现在的同音别字并无区别..有些有分散文字职务的作用..有些假借字是由本字的分化字充当的..有时使用是为了简化字形..例如以“只”代“只”..2为了使字形不易相混;有意假借笔画较多的字爱代替的现象也是存在的..3还有些特殊原因..有时因避讳而用假借字..有时为了求典雅而用假借字..一、什么叫隶变请简述隶变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影响 ..隶变在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答:汉字从篆书到隶书的演变;叫做隶变..隶变使汉字从复杂变为相对简易;从书写不便变为比较方便;大大提高了书写速度和效率..这是其利..隶变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影响;大致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偏旁部首的变化:在隶变的时候;为了取得方块汉字外形的结构平衡;常常作出某些变化;如“水”这个部首;单独写成“水”;在某些字中则写成“氵”;如:江河湖海汪洋;而在有的地方则写在汉字的下方;如:泰浆荥汞泉銾淼..2形体的合并与分化:隶变中;对汉字的构形作了全面的调整;最主要的是有的在篆书中原本不同的形体;在隶书中写得完全相同;有的本为相同的形体;而到了隶书中又采取了不同的写法..如:“服、脍、朔”三个字今天看起来都有一个“月”;但实际上“服”字从舟;“脍”字从从肉;“朔”字才从月..3形体的简省或讹变:为了外形的平衡或便于书写;隶变中往往采用省略的办法;一些字的形体省略了一部分;一些字则发生了讹变..如:“雷”字和“累”字都是畾声;隶变中声符都省略成了田..又如:更;从攴丙声;整体讹变..总而言之;汉字从篆书到隶书的变化是汉字形体演变中最重大、最深刻的一次变化..经过隶变;汉字经历了可称为脱胎换骨的变化..在汉字学上;一般把隶变看作分水岭;把隶变前的汉字称为古文字;把隶变后的汉字称为今文字..隶变使汉字由繁杂变得相对简单;又书写不便变为书写比较方便;更重要的是完成了汉字由形象到符号的最后转变;这是历史性的进步.. 在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里;由篆文变为隶书;是最重要的一次变革..这次变革使汉字的边贸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对汉字的结构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它们绝大多数变成了完全丧失象形意味的;用点、画、撇、捺等笔画组成的符号..隶书的形成;使汉字所使用的“随体诘诎”需要描画的字符;变成由一些平直笔画组成的比较简单的字符;大大提高了书写的速度..这是有进步意义的一次变革..封建社会的士大夫看到隶书破话了一部分汉字的结果;就认为由篆变隶是一件坏事;这种态度是不正确的..二、简述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1汉字形体的演变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古文字阶段和今文字阶段..古文字阶段大致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开始;到秦朝的小篆..今文字阶段的汉字从两汉时期至今..2古文字阶段的汉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六国古文、大篆以及小篆..3今文字阶段又称隶楷阶段的汉字;包括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4在整个汉字演变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次变革是隶变;即汉字从小篆到隶书的演变..隶变以前的古文字象形程度高;笔画繁复;随体颉诎;隶变以后的汉字改变了古文字的写法;通过解散篆体、改曲为直、省并、省略、偏旁变形、偏旁混同等方式;使汉字演变为由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构成的符号体系..5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主要的趋势是由繁到简..三、六书中的假借和古音通假有何区别与联系举例说明..1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借用音近或音同的字来表示另一个词..2二者的区别在于:①六书中的假借是本无其字;不得已的借用..而古音通假则是有本字不用;而借用另一个音近音同的字..②假借是长期、稳定的借用;例如“我”;本为一种兵器;借为第一人称代词;借而不还;而通假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临时的借用..名词解释:1六国文字:战国时代除秦以外东方各国的文字..齐楚燕韩赵魏;分晋、楚、齐、燕、四系.. 八分:汉代成熟的隶书;字形上扁方而规整;用笔上有蚕头燕尾的特点;具备这些特点的隶书成为汉隶;也称八分..2六书说:汉代学者许慎创造的汉字基本构造理论;把汉字分成六类;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3三书说:新兴的汉字构造理论;唐兰在古文字学导论和中国文字学立谈到的三书说;将汉字分为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三类;陈梦家在殷墟卜辞综述中指出了唐兰三书说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三书说;象形;佳节;形声..裘锡圭的三书说把汉字分成表意字、假借字和形声字三类..4异体字:除了分化母字本义的分化字和母字;为同一个音义造的不同的字形;除了一开始就有分化作用的变体;以及通过书写变异;由一个字形衍生的不同形体..5同形字:表示不同的词的形体相同的字..包括由于分头为不同词造的;字形偶然相同的字;由于形借造成的表示不同词造的字形相同的字;由于早期表意字一形多用造成的字;由于字形演变、简化、讹变造成的同形字..6小学:专门研究汉语汉字的学科;民国以前称为“小学”..隋唐以后;“小学”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成了传统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三门学科的总名..清代末年章太炎认为小学”之名不确切;建议把它改为“语言文字之学”..其后;人们逐渐用汉语文字学”或“文字学”来代替“小学”;专称研究汉语汉字的学科..近人多改称之为“汉字学”..7小篆: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通用的泰国文字;又称秦篆;是大篆的对称..小篆的面貌;现还可以从一些秦代的刻石、有铭文的金属器物;以及说文解宇和三体石经上看到..8大篆:广义的大篆指所有的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和其他古文字..狭义的大篆则指春秋战国时期的秦文字;是与小篆相对而言的..大篆通过说文解字和春秋时的金石器物流传至今;说文解宇中籀文、石鼓文、诅楚文和秦公钟、氢公钨、秦公簋上金文是其典型代表..9草书:广义的草书指写得潦草的字;狭义的草书指汉代形成的一种特定字体的名称..又名“藁书”;由“草稿”得名..草书是在隶书的草率写法基础上形成的.. 汉代的草书为章草.. 东晋时兴起的新体草书为今草..10古文:六国古文;又称东方六国文字;简称古文;是战国时代东方齐、楚、燕、韩、赵、魏等国文字的合称..11合文:或称合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刻或合写在一起;在行款上只占一个字的位置;形式上象一个字而实际上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语素..例如:甲骨文中“祖乙”写作、“祖丁”写作、“四祖丁”写作12以形会意字:一种会意字;即通过偏旁的形象意义来会意的会意宇..例如:“休;”和“制杲”字..13借体变体字:指改造变易现存字的形体结构而形成的与原字不是异体字关系的新字..它是通过改变笔画形态、增减笔画、倒书或反书字形、移换偏旁的位置等方式来形成的与原字读音、意义有不同的字..例如:“甩”、“乒”、“丛”、“幻”和“忡”等..14合音字:是一种由两个作表音构件的宇组合而成的合体宇;其读音由用作构件的两个字反切而成;即取一字的声母取一字的韵母和声调拼合而成..例如:”名夜反和“秽禾岁反..15异体字: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体不同而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部可以互相替代的宇..也称为或体、重文、俗宇..例如:“野”字和“墼”字;“块”宇和“由”字..16古今字:是汉字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同一词义先后异字的现象;即表达同一词义;因时代不同而出现的形体不同的汉字..其中产生时代较早的称为古字;产生时代较晚的称为今字..例如;“要”字和“腰”字;“说”字和“悦”字..17右文说:一些表示同出一源的亲属词即同源词的形声字;都把同一个字用作声旁;这种声旁是研究这组形声字的意义;特别是它们所代表的词的语源的重要线索..由于声旁多数位于字的右边;研究上述这种文字现象的学说;称为右文说..18同义换读:人们不管某个字原来的读音;把这个字用来表示意义跟它原来所代表的词相同或相近的另一个词一般是已有文字表示的词..这两个词的音可以截然不同..现代学者称这种现象为同义换读..20多义字:在汉字里;由于语义引申、文字假借等原因;一字多职的现象;也就是一个字表示两种以上意义或音义的现象很常见;我们把具有两种以上意义或音义的字;都叫多义字..21跟假借字相对的本字:用来表示它的本义或引申义的字;对假借来表示这一意义的字而言就是本字..从词的角度来看;把一个词作为本义或引申义来表示的字;对这个词的假借字而言就是这个词的本字..22通用字:文字学上所说的“通用”;指不同的字在某种或某些用法上可以相替代的现象..可以通用的字就是通用字..23省声省形:造字或用字的人;为求字形的整齐匀称和书写的方便;把某些形声字的声旁或形旁的字形省去了一部分..这种现象文字学上称为省声、省形..简答题一、叙述汉字从古到今字体演变的大致过程..答:古文字阶段从商代到秦代公元前1300—前206年;古文字阶段主要有四类;即商代文字、西周春秋文字、六国文字、秦系文字..商代文字主要有两类:甲骨文和金文;商代文字有正体俗体之分;甲骨文字形还很不固定;象形程度仍然很高..西周春秋文字;这一阶段使劲稳鼎盛阶段;西周金文形体演变出现字体整齐化;西周后期;字形线条化、平直化..六国文字主要在战国时代;在这一时期;俗体流行;各国文字异形;目前已失传..秦系文字主要是春秋战国时代秦国文字及小篆;秦文字的正体演变为小篆;而秦文字的俗体演变为隶书;隶书是战国晚期在秦文字的俗体基础上形成的;也就是古隶..进入隶楷阶段后;在昭宣之际产生了八分;八分在东汉中期逐渐演变为新隶体;东汉晚期早期行书形成;直至汉魏之际出现钟王楷书;到唐初时形成成熟的楷书..此外;钟王楷书在南北朝时演变为魏碑体;最终成为成熟的楷书..古隶在宣元成时期演变为章草;魏晋时期形成今草..早期行书在东晋演变为行书..二、举出三例同为形声字的同形字..P213例:铊shé表示一种矛.. 铊tuó是秤砣的“砣”的异体.. 铊tā是现代化学家造的字;用作一种金属元素的名称..棹zhào“櫂”的异体作“棹”..棹zhuō是古代一种树的名称也作“棹”棹zhuō也作桌椅的“桌”;红gōng“工”的分化字;音与工同;声旁“工”有义;如女红.. 红hóng 从糸;工声..是红绿的“红”字..三、假借可以分成那几类各举二例说明..P1811无本字的假借..例:语气词“耳”假借耳朵的“耳”字;没有本字..疑问代词“奚”假借本来当一种奴隶讲的“奚”字;没有本字.. 2本字后造的假借..例:师——狮;为了表示狮子的狮加注犬旁仓庚——鸧鹒;为了表示仓庚鸟;加注鸟旁3本有本字的假借..例:艹——草;借“草”为“艹”册——策;借“策”为“册”四、举例说明形声字产生的途径..1表意字上加注音符..例:奚鸟简化字作鸡;鸡的初文是象物字;加注了音符“奚”;象鸡的形符被换成了鸟;成了一般的形声字..2表意字字形上部分改换成音符例:何是负荷的“荷”的本字;何的表意初文象人肩荷一物;后来人形简化为一般的人旁;象所荷之物的形符改成形近的“可”;成为从人可声的形声字3在已有文字上加注意符..a-为明确假借意而加意符 ..例:师;本当师众讲;汉代假借它表示狮子;后来加注犬旁分化出从犬师声的狮字..b-为明确引申义而加意符 ..例:“取”字引申有娶妻的意思;后加注“女”旁分化出“娶”字表示这个引申义..c-为明确本义而加意符 ..例:“它”是“蛇”的初文;“蛇”为了明确“它”的本意;在字上加注意符而成的后起字..4改换形声字偏旁..例:振起的“振”有赈济的意思;后来就把“振”字的“手”旁改成“被”旁;分化出“赈”字来专门表示这种意义..倚子——椅子四、谈谈汉字为何称为语素-音节文字.. 答:汉字的意符和记号都不表示语音;前者只跟文字所代表的语素的意义有联系;后者只能起把代表不同语素的文字区别开来的作用..它们都是属于语素这个层次的字符..所以汉字里的独体、准合体和合体表意字以及记号字和半记号半表意字;都可以看作语素字..那些记录具有两个以上音节的音译外来词的假借字也明显的表示出语素的音节结构的性质..汉字即使用表音节的符号;也使用属于语素这个层次的符号;所以汉字称为语素—音节文字..五、谈谈文字分化的四类方法;并举例说明..答:异体字分工邪与耶;造跟母字仅有笔画上的细微差别的分化字母与毋;通过加注或改换偏旁造分化字禽与擒;造跟母字在字形上没有联系的分化字苏与苏六、秦简所代表的隶书只是一种尚未完全成熟的隶书;这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首先;很多字的写法仍然接近正规篆文;其次;有些字虽然已经有了跟成熟的隶书相同或相似的写法;但同时仍然使用接近正规篆文的写法..七、谈谈从结构上看;汉字主要发生了哪三项变化..1、形声字的比重逐渐上升.. 2、所使用的意符从以形符为主变为以义符为主..3、记号字、半记号字逐渐增多..。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读后感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读后感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读后感篇一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读后感最近读了裘锡圭先生的《文字学概要》,哎呀,真的是让我感触颇深啊!一开始,我可能觉得这书会很枯燥,毕竟文字学嘛,听起来就挺高深莫测的。

但翻开之后,我发现自己大错特错啦!裘锡圭先生的讲解那叫一个清晰明了,就像一位亲切的老师在你耳边细细道来。

书中对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的阐述,让我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古代人们是如何一点点创造和改进文字的。

也许你会问,这有啥意思?我跟你说,这可太有意思啦!比如说,汉字从最初的象形字,慢慢变得越来越抽象和复杂,这不就像我们人一样,从天真无邪的小孩慢慢长成心思缜密的大人嘛!而且,书里还提到了很多关于文字的争议和不同的观点。

这让我觉得,原来学术研究也不是一板一眼的,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可能有人觉得某个观点很对,但我却觉得“也许”还有别的可能呢!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时而兴奋,时而困惑,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样。

有时候我会想,要是古代人知道我们现在对他们创造的文字研究得这么深入,会不会感到惊讶呢?哈哈,这谁知道呢!总之,《文字学概要》这本书让我对汉字有了全新的认识,真的是太棒啦!篇二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读后感《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这书可真不简单!当我第一次捧起这本书的时候,心里还嘀咕着:“能有多厉害?”结果一读起来,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裘锡圭先生的论述,就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文字神秘世界的大门。

我在里面看到了汉字的前世今生,那种感觉,咋形容呢?也许就像一个迷失在沙漠里的人突然找到了绿洲!比如说汉字的结构,以前我觉得不就是横竖撇捺嘛,能有啥讲究?可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这里面的学问大了去了!什么形声、会意、象形,每一种都有它独特的魅力。

我就在想,老祖宗们可真是聪明绝顶啊,怎么就能想出这么巧妙的办法来记录和表达呢?书中还探讨了一些关于文字演变的争议话题。

哎呀,这可让我纠结了!有时候觉得这个观点有道理,可转头又觉得那个说法也不错。

这感觉就像站在十字路口,不知道该往哪边走。

文字学概要

文字学概要

八十年代初,国内学者开始倡导语素文字或表词文 字说。郑林曦先生认为汉字是记写汉语单音节的词或词 素的文字。尹斌庸先生认为“一个汉字基本上代表一个 语素,从语言来说。一个汉字又代表一个音节”,从而 把汉字定名为“语素——音节文字”。高明先生认为 “汉字不仅每字各代表一个音节,而且还具备独立的词 义,所以应该区别于一般的音节文字,而称之为音节词 字”。文武先生则称称现代汉字为“语素文字”,古汉 字为“词文字”。
周大璞和崇冈先生分别撰文支持姚先生的观点。 不过,他们着眼的对象始终是假借字。假借字确是 纯粹的表音字,但是即使在甲骨文中,假借字的使 用频率也只有百分之七十以上。另有百分之二十以 上的字是不容忽视的,用假借字来代表整个汉字未 免有以偏概全之嫌。否认形声字的形符的表义作用 是不符合现实的。就是在中小学汉字教学中,形符 的作用也是很大的。
后来,他在《中国文字学》里说:“我的文字学 研究对象,只限于形体,我不但不想把音韵学找回 来,实际上,还得把训诂学送出去。”至此,训诂学 也从汉字学中独立出去,汉字学只研究汉字的形体, 不专论汉字的音与义。汉字学就成了“研究汉字的形 体和形体与声音、语义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为求术语的准确性, 学界把中国文字学改称汉字学。如蒋善国先生、王 凤阳先生的文字学著作就名为《汉字学》,有的学 者又称之为 “汉语文字学”。
这个定义是不够严密的。其实一定的象征性符 号表示的不是整个词或词素(因为词、词素是音义 结合体),如:“日”这个字符直接记录的是“日” 这个词的义;“ (我)”这个字符记录的是“我” 这个词的音,“ ”这个字符中“ ”与“ ”
这个词的义有关,“撩”表音。
这个定义也不能解释下面的情况:一,单纯表 示语音的汉字是很多的,如假借字和记写音译词的 字(实际上也是假借字);二,汉字中有“一”、 “二”、“三”之类的记号字,特别是进入隶楷阶 段后,记号字的数目是相当大的,这类字的字符既 不直接记义也不直接记音。

文字学概要课件-PPT

文字学概要课件-PPT
本),上篇书体,下篇形论,并未专论训诂。容庚在燕京
大学开文字学,《形篇》讲字体,《义篇》讲说明文字结 构的“六书”,也是有“义”之名而无“义”之实。
• 所以,唐兰说“民国以来,所谓文字学,名义上 虽兼包形音义三部分,其实早就只有形体(引者 按:这里所说的“形体”包括文字结构)是主要 部分了”(《中国文字学》第6页)。有的学者并 明确把音韵、训诂排除在文字学之外。如1926年 出版的顾实的《中国文字学》,只论述文字之由 来、文字之变迁和文字之构造。又如,1933年何 仲英出版《文字学纲要》(上海民智书局初版), 他认识到文字学不应包括音韵、训诂,因此把自 己原来的文字学著作改写为此书,专门讨论汉字 的形体。20世纪30年代,唐兰先生提出:文字学 研究的应当只是文字的形体。他在1934年手写石 印的《古文字学导论》(当时除随堂发给学生外, 曾加印了100部,由来薰阁书店公开发行)中说 “文字学研究的对象,只限于形体,我不但不想 把音韵学找回来,还得把训诂学送出去”。
的大量发现(其中包括殷墟甲骨文等前所未见的
重要资料的发现),古文字研究的水平有了很大
提高。清末的吴大澂、孙诒让等人已经根据古文
字指出了《说文》的一些问题。进入民国时代以
后,这方面的研究有进一步的发展。大量的古文 字资料和有关的研究成果,为现代意义的文字学 的建立,准备了重要的条件。

对现代意义的文字学的建立起了更重
文字学概要
第一章 绪论
• 教材 •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一版,1990年第二次
重印,1996年第三次重印,2001年第六次印刷;台湾万卷楼图书有 限公司,1994年3月第一版,1995年4月再版 • 主要参考书 • 1.唐兰《中国文字学》,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开明书店1949年 3月版重印本 • 2.唐兰《古文字学导论》(增订本),齐鲁书社,1981年1月

文字学概要整理版

文字学概要整理版

1.文字的定义?狭义文字:文字是纪录语言的符号。

(本书采用的立场)?广义文字: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2.汉语“文字”的所指?文字个体~文字体系(有必要称为文字体系以区别于文字)?3.文字形成的过程??前文字阶段?文字画:具有文字性质或功能的图画???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表意字(记号字)?✍象形字✍?假借字✍?形声字?◆表意字?a最先产生的文字是表意字_意义难以用一般的象形方法产生?(数词、虚词、形容词、简单图画无法表现的具体事物)?b文字画阶段就有表意方法:象征等曲折表达的方法?c.表意字和抽象表意图画的本质区别?d记号字以及表意字和记号字的局限?◆假借字?a产生直接原因:克服记号字和表意字局限性造成的困难~表音?b假借的道理是谐音──谐音在文字产生之前就已经在语言中广泛存在了?c表意和假借这两种造字方法的产生在时间上的关系──几乎是同时发展起来的?d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e假借造字法的优点和劣势?优点:适应性强+提高了文字记录语言的能力?劣势:假借字担负的意义过多造成理解困难,影响表达明确性?◆形声字?a形声字产生的必然性──克服假借引起的字义混淆?b形声字产生的途径?表意字符加在假借字上?表意字符上加声符?(古汉字中区别一形多用的表意字的方法有二:一上表意字符上加声符,二是字形分化)?直接用定符和音符组成形声字(后期)?c形声字的意义:在文字发展中的重要性?◆?原始文字发展为完善文字体系?一?表意字的定义?按照作者的观点,三书应归纳为表意、假借和形声三类。

其中,表意文字是唐兰先生所指的三书中“象形文字”和“象意文字”的总和,可看作一切只用意符参与造字的汉字。

表意字的构造方法多种多样,作者将其分为以下六类。

?二?表意字分类及举例?1.抽象字??指用抽象的形符造成的表意字??典型例字:一、二、三、四、上、下、方、圆、回、小、凹、凸、丫??特点:数量不多,大多出现较早?2.象物字??字形象某种实物,代表所象之物名称的表意字(相当于“六书”中的象形字)典型例字:它、疋、壶、广、行、酉、矢、网??象物字的变例?A只表示所象之物的一部分,如“牛”、“羊”?B?复杂象物字,连带表示有关事物,如“州”、“果”、“瓜”??特点:出现很早,数量相对多些,后起的有“闩”、“伞”等?3.指示字??在象物字或象实物的形符上加指示符号示意的表意字?典型例字:本、末、刃、亦??特点:数量很少;指示符号可以看作一种特殊的意符,所以指示字可以看作是准合体字,与复杂象物字有些接近,如“面”?4.象物字式的象事字??表示事物属性、状态和行动的表意字??典型例字:又、矢??特点:数量少,出现早,有些字兼有象物、象事二职,如“月/夕”和“大/夫”?5.会意字??在抽象字、指示字之外,凡会合两个或以上意符?来表示一个跟这些意符本身意义都不相同的字,我们都看作会意字??形符和意符的区别:形符靠形象表义,如“明”中的“日”和“月”?义符靠字义表义,如“歪”中的“不”和“正”?这里讲到的会意字的意符,既可以是形符也可以是义符(由于有较多两可情况)??会意字情况复杂,包括六个小类:?A.图形式会意字?──用两个或以上的象形成分组合来共同组成字义的会意字?──典型例字:宿、卿、共、伐、毓、至?B.利用偏旁间位置关系的会意字?──按照图形表示字义的原则组合,偏旁之间的位置在表示字义上有重要作用。

文字学概要

文字学概要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许慎《说文解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唐兰《中国文字学》一、文字形成的过程文字狭义定义:记录语言的符号。

文字体系:记录某种语言的文字符号的整个体系。

原始文字:还不能完整地记录语言的文字图画文字(文字画):作用近似文字的图画,而不是图画形式的文字。

文字产生条件:一定的社会条件,生产和关系。

原始记数并不能被称为文字。

发展过程:并没有直接资料准确描述这个过程,在比较中梳理。

(云南纳西图画文字)文字画(文字和图画界限不明确。

已经有抽象图形,数字,方圆;象征,成年男子表示大。

本质与图画有区别,具有符号意义。

然而还有一些原始文字图是与表示对象没有内在联系的,这个就萌了,任意性,反正我是不能理解。

如云南红河哈尼族过去使用的契约木刻。

不过我有质疑啊,契约,数字,本来就是抽象的东西啊。

会有少量流行符号被吸入成为文字符号。

记号字,如五六七八,没有内在联系,难以令人接受。

)→表意字和假借字(克服表意字和记号字的困难,那就是使用表音的方法。

)的使用是文字和图画有明确的界限。

二者应该是同时发展的,或者时间间隔不会太长。

(是一个不断强化被认同的过程?)→但是会有新问题出现,早期表意字的原始性给阅读带来难读,被假借字在被阅读过程中难以区分其本身意还是假借意,存在表意字一字多用现象,但是语音完全不一样。

解决办法:把有些表意字或表意符号(意符)用作指示字义的符号,加注在假借字上。

翼在假借表示当明天讲的翌的时候,要加注“日”。

在表意字上加注音符,使它们跟所代表的词的联系更加明确。

(有时是为了区别一形多用,或因其他原因而有两种以上读音的字形的不同用法。

)为了区别一形多用的表意字形的不同用法,采用字形分化的方式。

表意字:字形本身跟所代表的词的意义有联系,跟词的语音没有联系的字。

假借字:借用某个字或某种事物的图形作为表音符号(音符),来记录跟这个字或这种事物的名称同音或音近的词。

可以记录难以表意的词。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这部文字学著作总结了旧小学和二十世纪以来文字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其中也涵盖了裘先生三十年来古文字研究和汉字学研究的体会,确实是一部关于汉字的通论性的重要著作,同时也是一部非常适用的教材。

它全面讨论了有关汉字的性质、形成、发展、演变、结构、假借、分化、合并、形音义关系、整理和简化等问题。

内容充实,资料丰富,分析深入,论证严谨见解深刻,方法科学,对汉字学的研究和教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一关于汉字的性质关于汉字的性质问题,历来存在诸多学说。

从最初简单地将汉字归为表意文字,到20世纪40年代“过渡文字”说,再到之后的“表词—音节文字”说、“音节—表意文字”说,对汉字性质的讨论从未停止过。

在本书中,裘先生第一次明确指出,所谓文字“符号”实质上有两类不同层次的概念:一是把文字看作记录语言的符号,就这点而言,任何文字都具有表音表意记词的功能;一是指文字本身所由构成的符号,亦即字符。

《概要》指出,文字体系的性质是由字符即构字符号来决定的。

字符可分为表意的念符、炎音的音符和既不表意也不表音的记号三大类。

有些表意符号随着汉字的演变而丧失其表意作用,音符也可能随语音的演变而丧失其表音作用,都转化为记号。

从字符所能表示的语言结构的层次看,汉字不应该简单地成为语素文字,而应该称为“语素一音节文字”。

语素一音节文字跟意符音符文字或意符音符记号文字,是从不同的角度给汉字起的两种名称。

意符和记号都是属于语素这个层次的字符,因而上面两种名称是不可以并存的,相较之下,语素一音节文字这个名字对早期和晚期的汉字都适用。

二关于汉字的形成和起源汉字作为完全或者基本独立创造的文字体系,其形成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而像“汉字起源于何时”这样的问题都是极不严谨的。

探究汉字的起源,追溯的应该是一个时间段而不是一个时间点,应该寻求汉字如何从原始的图画文字演变为成熟的文字体系的。

裘先生强调“文字体系”,这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不能因为两种符号“偶然同形,就断定它们之间有传承关系”。

文字学概要

文字学概要

文字学概要《文字学概要》这本书写的浅显易懂,深入浅出,我觉得每个中文系的学生,乃至每个对汉字感兴趣的童鞋都可以读一读。

本书不是简单的学术介绍,而是融入了作者的治学心得的。

作者本人的研究心得,这点最为宝贵,是时下通行的各类教材最为缺乏的。

三书说道就是作者明确提出的,虽然现在谈文字学的老师通常还是使用传统的六书,但从科学的角度谈,作者明确提出的三书说道更存有说服力。

书中举了大量的例证,我曾把这些例子全部整理了出来,闲来无事看一看,很是有趣。

除了例子,除了理论。

例子就是用以证明作者的文字学理论的。

对于流俗通行的.许多观点,作者展开了深入细致认真的辨析,客观实在,不参杂个人仇恨,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科学的、体系严格的观点。

凸出的是在术语的使用上。

作者辨析了流俗对于文字学术语的许多滥用之处,严格的纠正。

现在许多中文系早年的人缺少严苛的语文训练,常常闹笑话。

比如说现在的中学语文老师,以及他们所教出的非中文系学生,盲目的把“错别字”与“通假字”混为一谈。

这就是缺少基本的语文常识的整体表现,令人很心痛。

在简繁字的问题上,书中有一句话我印象深刻,原文不记得了,大概意思是:汉字发展的历史是简化与繁化并存的,简化是汉字发展过程中主流的趋势,但是,在汉字的字形已经稳定的前提下,单纯为了减少笔画而破坏汉字的结构,这样的做法是很值得商榷的。

就是啊,汉字字体由篆书至楷书,字型由繁琐至直观,这都就是汉字精简的历史事实。

但是,自楷书构成之后,中国汉字的结构已经平衡除斥了一千多年。

楷书(繁体字)虽然象形功能大大弱化,但在汉字的结构上,它就是可以分析的。

而现在的简化字,不是根据文字学的原则去的,而是纯粹为了省却笔画、书写直观而来的,这就引致许许多多的汉字变为了“记号字”,变为了完完全全须要死记硬背的记号,而再也不是形体结构上可以分析的了。

最后,我们之所以有偏见,(或者说之所以愚蠢。

)只是因为我们对事物了解的不够深入。

理解消除隔膜,理解消除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则以袭用古称,便于指示;其实当 名‘语言文字之学’,方为确切。”
• 以“语言文字学”代替“小学”之名是对的,这反映章氏 对语言和文字已有了明确的区分。但开始由于传统观念的
影响,主要是文字和语言的关系不清,一直以文字统率语
言。所以,即便自此之后,有人在讲文字学的时候仍然讲 文字、音韵、训诂的内容。1917年,北大开文字学课,由 两个人教,一个是朱宗莱,一个是钱玄同。朱先生教“文
• 汉语文字学又称汉文字学、汉字学,是中国传统 学科之一。它主要研究汉字的起源、书体、六书 结构、形音义关系、文献用字现象等问题。古代 属于“小学”研究的内容之一。民国初年,章炳 麟才建议把“小学”改为“语言文字之学”。 (《论语言文字之学》)人们遂把汉字研究叫作 “文字学”。解放后,因为“文字学”只研究汉 族的文字,不包括国内少数兄弟民族的各种文字, 所以多把民国以来定名的“文字学”叫作“汉字 学”。
要的作用的,是西方语言学思想的影响。
• 章太炎1906年发表《论语言文字之 学》,提出应当把广义的“小学”叫做 “语言文字之学”(见《国粹学报》第二卷第12、 13号,又见《国学讲演录·小学略说》),这样才名 正言顺。章氏认为:“自许叔重创作《说
文解字》,专以字形为主,而音韵、训诂 属焉。……合此三者,乃成语言文字之学。 此固非儿童占毕所能尽者,然名为‘小
• 3.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12月 第1版
• 4.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年10月第1版

另外,平时经常查字典,经常翻阅《中国语
文》、《语言研究》、《古汉语研究》、《古文
字研究》、《文物》、《考古》、《考古与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物》、《中国历史文物》、《中原文物》等杂志。
目的是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以及国家现行的语
文政策和考古发现的新材料。
1、“文字”的定义以及古人对“文字”的
叫法
• 在汉语里,“文字”一语,也叫“字”,它们可 以用来指一个个的字,也可以指记录某种语言的 文字符号的整个体系。在有必要的时候,我们把 後者称为“文字体系”。文字体系包括文字中所 有的符号、形体以及书写规则等。
•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辅助 性交际工具。总之:(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体系。(2)文字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辅助工具。 (3)文字是书面语的表现形式。

对于文字的研究在过去确实很受重视,但其
重视的原因是因为我们自古以来就重视对经典的
研究。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第一部文字学
专著,许慎写此书是为了正确地解释经典。他在
《叙》中说:“盖文字者,经艺(按:指经学,
即解说经书之学)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
後,後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清朝
王鸣盛说:“《说文》为天下第一种书,读遍天
文字学概要
第一章 绪论
• 教材 •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一版,1990年第二次
重印,1996年第三次重印,2001年第六次印刷;台湾万卷楼图书有 限公司,1994年3月第一版,1995年4月再版 • 主要参考书 • 1.唐兰《中国文字学》,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开明书店1949年 3月版重印本 • 2.唐兰《古文字学导论》(增订本),齐鲁书社,1981年1月
2.文字学与汉语文字学
• 文字学是以作为书写符号的文字为研究对象,研究文字 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文字的类型及其特点,研究文字和社 会、文字和语言、文字和书写工具及其印刷技术的关系等 等。
• 研究世界上的各种文字,从中找出支配所有文字发展的 共同规律,这门学科叫普通文字学,或比较文字学。用描 写或历史的方法研究某一种文字发生、发展及其结构的规 律,这门学科叫个别文字学。个别文字学又可以分为历史 的和断代的两种,分别称为“历史文字学”和“描写文字 学”。前者以某种文字的历史发展为分析研究的对象,如 我国的“传统文字学”、“汉字发展史”;后者以某一时 代个别文字的状况为分析研究对象,如我国的“甲骨学”、 “金石学”、“现代汉字学”。
下书,不读《说文》,犹不读也;但能通《说
文》,馀书皆未读,不可谓非通儒。”还有人说
“六书明而古经传无不可通”。正因为《说文》
是为解释经典而作,汉字学从一开始就处于经学
附庸的地位。
• 正因为“小学”一向处于“经学的附庸”的地位, 它所注重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书面材料,所以这种 研究大致属于“语文学”的范围,与“语言学” 尚有区别(参看王力《中国语言学史·前言》,山 西人民出版社,1981)。“小学”即传统文字学 研究的主要内容,詹鄞鑫《汉字说略》第6-第11 页作了总结,即:①增广《说文》,编了不少字 典,如《玉篇》、《类篇》、《康熙字典》、 《中华大字典》等;②规范用字,即所谓“正 字”;③校订整理《说文》;④注疏《说文》或 解释形音义;⑤研究《说文》“六书”。
往往把文字叫做“书”,如:
• 1.《尚书序》:“造书契。”《释文》:“书者,文 字。”
• 2.《荀子·解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 也。”
• 3.《韩非子·五蠹》:“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 私,背私者谓之公。”
字、文字

从上面可以看出,我们古人曾用“文”、“名”、
“书”来指我们“字”或“文字”。“字”这个字被用来
• 据蒋善国《汉字学》P21:“‘文字学’这个 名称,出现于1912年。清朝末年,西学东渐,西 方学术都有系统,各种学科名称经汉译后,都在 词尾加一‘学’字,如哲学、文学、植物学、教 育学、心理学、逻辑学、统计学、人类学、生物 学、化学、物理学等等。……”
3、从“小学”到“汉字学”——现 代意义的汉字学的建立

还说“文字学本来就是字形学,不应该包括
训诂和音韵。一个字的音和义虽然和字形有联系,
但在本质上,它们是属于语言的。”他在1949年
了不少工作。
• “小学”的含义后来扩大了。到了唐代长孙无忌 等撰《隋书·经籍志》,经部图书已经将《声韵》、 《声类》等音韵之书列入“小学”类,但《尔 雅》、《广雅》、《方言》、《释名》等解释词 语的语言著作仍然另属一类。到了五代刘昫监修 的《唐书·经籍志》将训诂书、文字书、音韵书和 书法著录在一起,但甲部(即经部)类目仍将 “诂训类”和“小学类”分为两类。到了北宋宋 祁、欧阳修重修的《新唐书·艺文志》,开始将 “诂训类”并入“小学类”之中。自此,所谓 “小学”的含义已扩大到文字、音韵、训诂、书 法四个方面。清代乾隆时所编《四库全书总目》 则在经部“小学类”下分为“训诂”、“字书”、 “韵书”三个小类(书法著作另属他类)。


我们现在说“文字”或“字”,古人原来不是这么称
呼的。他们叫做什么呢?最早他们叫做“文”、“名”或
“书”。先看叫做“文”的例子:
• 1.《左传》至少有三处解释文字的构造:
• 昭公元年:於文皿虫为蛊,穀之飞亦为蛊。注:文,字也。
• 昭公六年:夫文,止戈为武。注:文,字。
• 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民反德为乱。乱则妖灾生。故 文:反正为乏。注:文,字。
本),上篇书体,下篇形论,并未专论训诂。容庚在燕京
大学开文字学,《形篇》讲字体,《义篇》讲说明文字结 构的“六书”,也是有“义”之名而无“义”之实。
• 所以,唐兰说“民国以来,所谓文字学,名义上 虽兼包形音义三部分,其实早就只有形体(引者 按:这里所说的“形体”包括文字结构)是主要 部分了”(《中国文字学》第6页)。有的学者并 明确把音韵、训诂排除在文字学之外。如1926年 出版的顾实的《中国文字学》,只论述文字之由 来、文字之变迁和文字之构造。又如,1933年何 仲英出版《文字学纲要》(上海民智书局初版), 他认识到文字学不应包括音韵、训诂,因此把自 己原来的文字学著作改写为此书,专门讨论汉字 的形体。20世纪30年代,唐兰先生提出:文字学 研究的应当只是文字的形体。他在1934年手写石 印的《古文字学导论》(当时除随堂发给学生外, 曾加印了100部,由来薰阁书店公开发行)中说 “文字学研究的对象,只限于形体,我不但不想 把音韵学找回来,还得把训诂学送出去”。
• 2.《礼记·中庸》:“书同文。”
• 因此,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说:“春秋以上言文不言 字。”到了现在,“文”仍然可以指“文字”,但多用于
比较专门的术语,如“英文”、“法文”等。
名、书
• 除了言“文”以外,古代比较早的时候还使用“名”这个 词。如:

1.《周礼·外史》:“掌达书名於四方。”郑玄注:
• 在传统文字学的研究者中,很少有人直接以语言 为研究对象,绝大多数人不能正确处理语言和文 字的关系。因此在“小学”研究中形成了以文字 统帅语言的局面。

在19、20世纪之交,有两件事为现代意义的
文字学的形成准备了初步的条件。这两件事是西
方语言学思想的传入和古文字研究的进步。

晚清以来,由于金石学的发达和古文字资料
的大量发现(其中包括殷墟甲骨文等前所未见的
重要资料的发现),古文字研究的水平有了很大
提高。清末的吴大澂、孙诒让等人已经根据古文
字指出了《说文》的一些问题。进入民国时代以
后,这方面的研究有进一步的发展。大量的古文 字资料和有关的研究成果,为现代意义的文字学 的建立,准备了重要的条件。

对现代意义的文字学的建立起了更重
《说文》的解释,“字”的本义是“人及鸟生子”,《说
文》:“字,乳也,从子在宀下,子亦声。”《说文》认
为“文”和“字”意义有不同,独体为文,合体为字。这
大概是后来的分别。
• 至于“文字”连用,顾炎武《日知录》 说:最初见于秦始皇28年(公元前219)的 琅(瑯)玡(琊)台刻石,其上有“同书 文字”。把“文字”二字用在书名上的, 最早是《说文解字》,这还是“文”与 “字”分用。其后有晋朝王义的《文字要 纪》、王愔Yīn《文字志》、梁朝阮孝绪 《文字集略》等书,“文字”是连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