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大气环境-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大气环境
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考点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大气圈的组成
(1)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干洁空气、少量的水汽和固体杂质。
(2)干洁空气主要成分的作用
2.大气圈的结构——垂直分层
(1)垂直分层的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
(2)垂直分层:
逆温现象
1.含义
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C。这主要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离地面愈高,受热愈少,气温就愈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2.辐射逆温的发展过程
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或黎明,由于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辐射散失热量多,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小,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现象黎明前最强,日出后逆温层自下而上消失。
3.逆温的影响
(1)出现多雾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2)加剧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3)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的颠簸。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考点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1.两个来源
(1)大气最根本的能量来源:A太阳辐射。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B地面辐射。
2.两大过程
(1)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大气的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3.两大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①表现形式:a选择性吸收、散射和b反射。
②削弱强度:对流层大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
大气保温作用与削弱作用的实际应用
1.大气保温作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1)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带来全球气温升高。
温室气体
(CO2、CH4等)→
排放
增多
→
吸收地面
辐射增多
→
气温
升高
→
全球
变暖
(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②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
③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
④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2.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1)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
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
(3)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
3.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考点三热力环流与等压面
突破热力环流的形成要抓住一个过程、两个方向、三个关系
1.一个过程
2.两个方向
3.三个关系
(1)温差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两地所示)。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M、N处风向所示)。
(3)等压面的凹凸关系:
①受热地(乙地):低空下凹、高空上凸。
②冷却地(甲地):低空上凸、高空下凹。
4.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1)海陆风
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
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
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
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
温压关系是判读气流垂直运动和气压高低的依据,而风压关系是确定水平气流的关键。
1.判断气压高低
依据及判读思路如下:
(1)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由于对流层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如下图,在空气柱L1中,PA′>PA,PD>PD′;在L2中,PB>PB′,PC′>PC。
(2)同一等压面上的各点气压相等。如上图中PD′=PC′、PA′=PB′。综上分析可知:PB>PA>PD>PC。
2.判读等压面的凸凹
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高凸低凹”。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起方向相反。
3.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1)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2)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类似陆地,绿地类似海洋。
(3)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4.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等压面下凹者,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如上图中A地;
等压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如上图中B地。
湿岛——夜晚市区近地面的水汽压高于郊区
考点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即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该力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2.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