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大气环境-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2021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学课件: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大气污染:由于自然或_人为_的原因,大气圈中的_原有成分_____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_有毒有害_的物质,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影响了原有的_生态平衡___,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正常的_工农业___生产,并对_建筑物_及各种设备设施造成损害的现象称为大气污染大气问题成因危害人类免疫功能障碍,危害人体健康;降低大气能见度,引发交通事故。
降水较少,植被覆盖率低,土地荒漠化加剧;建筑工地、汽车尾气排放量大可吸入颗粒物燃烧矿物燃料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生成酸性物质,并随雨雪降落到地面对水生生物、农作物、森林的生长发育产生危害;腐蚀建筑物、危害人体健康。
酸雨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
臭氧层空洞人类排放了消耗臭氧的物质(氟氯烃)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蒸发增强,加剧荒漠化,极端天气与自然灾害增多;气候带范围发生变化。
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森林面积减少温室效应杭州湾西南珠江三角洲及其北部1992-1993年中国年平均降水pH值的分布3.从产业类型、地形、气候和土壤角度思考,为何我国南方的酸雨比北方的严重?①南方有色金属矿冶炼产业较多,燃烧的煤炭多,排放的酸性气体多。
②地形:南方多低山丘陵,空气流动性差,而北方风力大,酸性气体易扩散。
③气候:南方降雨多,大量酸性气体随雨水降落地面。
④土壤:北方多碱性土壤,碱性土壤易与酸雨中和。
【典型例题】(2012上海卷)阅读关于PM2.5的资料,回答问题。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颗粒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20,又称“可入肺颗粒”。
人吸入过多的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中,PM2.5为每立方米10微克。
ꢀ(1 )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相比,所列采样点的PM2.5浓度均已超标。
归纳监测点PM2.5污染物可能的主要来源。
机动车尾气排放;企业和居民燃煤。
(2 )一般而言,大气中的PM2.5浓度除与污染源有关外,还会受哪些气象因素影响?如何影响?大气中PM2.5浓度还与风速、气温、降水等因素有关。
专题05 冷热不均与大气运动(解析版)-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全面突破(自然地理)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高度温度 大气运动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 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二:大气热力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二: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热力作用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1)三圈环流(课本37页图2.14)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图2.15)(3)季风环流(图2.18)1.根据等压线(面)的弯曲状况确定下垫面的冷热根据等压线的分布,如图所示,同一高度面上a处等压线向上凸出,说明该处气压较高,而处于同一高度的b处气压较低,因为a>c,c=d,而d>b,所以a>b。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1讲 大气环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含答案
第11讲大气环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风带移动及海陆分布对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影响c(2)太阳辐射制约下的气温特点c(3)大气环流控制下的降水特点c(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成因c气压带、风带移动及海陆分布对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风带移动及海陆分布对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影响(1)对季风气候的影响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
冬季大陆为冷高压,海洋为暖低压,风从大陆吹向海洋。
夏季大陆为热低压,海洋为冷高压,风从海洋吹向大陆。
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季风形成的重要原因。
如南亚、东南亚、我国西南地区的夏季风就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的结果。
(2)对地中海气候的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气候温和多雨。
1.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全年都受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湿润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全年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终年炎热干燥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全年都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湿两季(1)受单一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气候季节差异小;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影响,气候季节差异大。
(2)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晴朗干燥;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降水相对较多。
2.大气活动中心与季风环流(1)1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冬季风(2)7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夏季风3.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季节冬季夏季冬季夏季风向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太平洋蒙古、西伯利亚印度洋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性质寒冷干燥高温湿润高温(或温暖)干燥高温高湿比较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分布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等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影响雨热同期不利影响低温、旱涝等灾害旱涝灾害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测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海拔、离海洋远近不同,温度与降水量却存在一定差异。
2021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学课件: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课标-学习目标】1、会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图,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对比分析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风向、成因、性质,学会分析季风的形成过程。
极地高压ꢀ副极地低压ꢀ60°N副热带高压ꢀ30°Nꢀ成云赤道低压ꢀ致雨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一.三圈环流B: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干冷湿冷湿暖干热干热湿热A:6月22日前后C:12月22日前后图二1、在图一中绘出绘制出全球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画出风向),写出其影响下的气候特点。
2、在图二中写出A、B、C的日期,并总结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二.季风环流结合课堂突破图,列表比较东亚和南亚的季风南亚季风东亚季风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气候类型季节冬季夏季冬季风向西北风东南风成因性质寒冷干燥高温多雨低温少雨风力比较冬季风强于夏季风东北风西南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高温多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风强于冬季风60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压带北半球冬季,陆地气温低气流下沉出现冷高压中心,将南移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夏威夷高压亚洲低压30副热带高气压带北半球夏季,陆地气温高气流上升出现热低压中心,将北移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高压仅保留在海洋上课堂突破一月季风示意图七月季风示意图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结合上图及风的成因,分析东亚季风的形成过程。
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冬季,亚欧大陆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中心,切断了南移的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低压中心仅停留在同纬度的太平洋上,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影响下形成西北季风。
夏季,……..【典型例题】一.气压带、风带对天气的影响【典型例题】二.气压带、风带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试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规律分析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
降水:甲地降水多,主要在冬半年;乙地全年降水少。
2021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十讲大气的环境保护课件 新人教版
典例剖析求解法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地理坐标图 的理解分析能力及对臭氧层空洞等大气环境 问题的理解与分析能力。(1)结合图分析可 知,随着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最大值所在 位置北移,在中纬度,臭氧总量随纬度的升 高而递增,而在高纬度递减明显。(2)臭氧层 破坏直接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多, 使平流层吸收太阳紫外线短波辐射的能力降 低,从而引起平流层气温降低。
典例剖析求解法
例2 (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卷)臭氧层
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 一。下图反映了9月份30°S~80°S 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读 图,回答(1)~(2)题。
典例剖析求解法
典例剖析求解法
(1)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 ) 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 B.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 C.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 D.随大气CO2浓度而增 (2)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 ) A.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少 B.平流层气温降低 C.酸雨区面积缩小 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
依纲梳理夯基础
三、酸雨的危害与防治
形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 等,不断向大气中排 成 放二氧化硫 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危 害
河湖水 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土壤酸 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 ,腐蚀建筑物和
文物古迹;危及人体健康
防 减少人为 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排放,煤炭中 治 硫资源 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典例剖析求解法
【解析】 (1)随着全球气候变暖, 进入20世纪后半叶,亚洲的暴雨、非洲 的干旱等极端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气 温的普遍升高,导致中国各地的积温增 加,自然带北移。(2)充分利用太阳能、 风能和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都可以 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 排放,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教案新人教版(2021学年)
安徽省长丰县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安徽省长丰县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安徽省长丰县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过程1.能量来源(1)根本来源:A太阳辐射。
(2)直接来源:B地面辐射。
2.两大过程(1)地面受热: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地面导热:地面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大气增温。
3.两大地理意义(1)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2)大气的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将部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升温→大气逆辐射。
二、热力环流1.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形成过程错误!→错误!→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具体如下图所示.(在下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三、大气的水平运动1.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类型高空风近地面风图示(北半球)受力F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与等压线斜交(1)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反之,则夹角愈小。
(2)风向与半球位置及气压分布有密切关系.无论高空还是近地面,风的来向为高压一侧的方向;风向向右偏的处于北半球,向左偏的位于南半球.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x(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错误!→错误!(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②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③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专题五 大气环境
2020-2021学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专题五大气环境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习目标定位知识体系预览1.识记: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2.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大气水平运动。
3.应用:等压面图和等压线图的判读。
考点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1.大气圈的组成(1)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干洁空气、少量的水汽和固体杂质。
(2)干洁空气主要成分的作用氮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氧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起保温作用臭氧吸收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2.大气圈的结构——垂直分层(1)垂直分层的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
(2)垂直分层:分层气温垂直变化大气运动状况与人类的关系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天气现象复A对流层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杂多变有利于高空飞行,臭氧层保护作B平流层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水平运动为主用C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增加80~500千米有若干电离层,对短波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逆温现象1.含义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C。
这主要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离地面愈高,受热愈少,气温就愈低。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2.辐射逆温的发展过程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或黎明,由于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辐射散失热量多,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小,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现象黎明前最强,日出后逆温层自下而上消失。
3.逆温的影响(1)出现多雾天气。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2)加剧大气污染。
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3)对航空造成影响。
2021高考浙江(选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2章 第4讲 大气环境(二)——全球气压带、风带及对气
第4讲 大气环境(二)——全球气压带、风带及对气候的影响考点一|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上下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①低纬环流圈②中纬环流圈③高纬环流圈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1)主要形成因素: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
(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如以下图)①七个气压带气压带名称 分布 成因 气流运动 赤道低气压带(1个)赤道(0°)附近热力因素上升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 南北纬30°附近动力因素下沉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 南北纬60°附近动力因素上升极地高气压带(2个) 南北极地地区热力因素下沉②六个风带风带名称分布风向北半球南半球低纬信风带(2个) 赤道低压带与副热带高压带之间东北东南中纬西风带(2个) 副热带高压带与副极地低压带之间西南西北极地东风带(2个) 副极地低压带与极地高压带之间东北东南(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如以下图所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分布,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密切相关。
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021 ·浙江7月学考)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了里氏8.1级地震,造成尼泊尔及周边国家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读图,完成下题。
6~9月是孟加拉湾地区的雨季,主要原因是受()A.东北季风影响B.西南季风影响C.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D.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B[此题考察影响孟加拉湾降水的因素。
该区域的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6~9月,该地区主要受夏季风即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量大。
]以下图是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答复1~2题。
1.图中①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B.赤道低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2.在②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1.A[第1题,考察气压带的分布。
高中地理课件大气环境复习
水汽
杂质Leabharlann 平流层 对流层生物体的基本组成
光合作用 保温效应
吸收太阳紫外线
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雪等 天气,伴随热传递
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 必要条件
增多
臭氧空洞(氟氯 烃化合物)
2、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主要是因为城市 空气中有较多的
• A、二氧化碳
√• B、固体杂质
• C、水汽 • D、臭氧
反射作用
•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1.1818:14:1218:14Nov-2018-Nov-20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掌控人心方位上 。18:14:1218:14:1218:14Wednesday, November 18, 2020
•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1.1820.11.1818:14:1218:14:12November 18, 2020
海陆热力
(4)造成A、B之间气压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性_质__差_异__。
(5)该季节罗马的气候特点是_温__暖__湿__润__,悉尼的气候 特点是__高__温_多__雨__。
19、导致气候差异最基本的因素是 • A、气团和封面活动
√• B、太阳辐射
• C、地面状况 • D、季风环流
21、下列四幅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 分配图,其中表示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是
东岸是_温__带__季__风__气候。 (3)受C、D两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__地__中__海__气__候__,常年受D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_温__带__海__洋__性__气__候___。
12、读图,按要求填空:
(1)A、B、C三幅图分别表示北半球的季节: A是_夏___季,B是_春__或__秋___季, C是_冬___季。 (2)DEF表示的气压带名称是: D是_极_地__高__压_带,E是副__极__地__低__压_带, F是副__热__带__高__压_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地球上的大气 刷题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2022·广东·校联考一模) 2022 年 7 月 17 日,浙江省宁波市某码头遭遇“下击暴流”天气。
“下击暴流”是发育成熟的强雷暴云产生强大的下沉气流,到达地面后气流运动又迅速转变为水平辐散的强对流天气,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历时短的特点,多出现于我国南方夏季。
此天气常会影响即将落地飞机的飞行,使其偏离原定下滑路径,需要飞行员谨慎操作。
下图示意“下击暴流”天气及飞机下滑停靠的飞行路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日,浙江省宁波市某码头的天气状况为( )①大风①无风①晴朗①暴雨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2.受“下击暴流”影响,飞机落地的下滑飞行路径为( )A.① B.① C.① D.①(2022·甘肃陇南·校考模拟预测)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使极端气温风险大大增加。
冷夜指数在一定程度能够分析该地区的极端气温事件以及城市化影响贡献率,为认识城市化发展的影响以及制定相应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下图)为某城市冷夜指数 40 年内变化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从冷夜指数可以看出( )A.郊区冷夜天数下降快B.城区冷夜天数下降快C.2000 年后同步变化D.2020 年后郊区指数上升4.根据冷夜指数可以推断该城市近年来( )A.城区霜冻减少B.城区霜冻增多C.郊区霜冻增速快D.城区霜冻增速慢5.如果要提高冷夜指数,该城市应该( )A.增加绿地面积B.加快郊区建设C.发展能源密集产业D.车辆限号出行(2023·全国·模拟预测) 太行山脉是我国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地理分界线,其山麓楚风(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增温形成的一种干热地方性风)较强,焚风往往以阵风形式出现,从山上沿山坡向下吹。
图为太行山东西两侧地形剖面示意及太行山山麓焚风季节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太行山东西两侧焚风效应较强的坡面及焚风发生频率最高的季节是( )A.西坡春季B.西坡夏季C.东坡秋季D.东坡冬季7.研究发现,冬季太行山夜间焚风强度明显大于白天,其主要原因是( )A.白天水汽含量高B.冬季风夜晚更强C.山风与焚风叠加D.谷风增强风势(2023·全国·模拟预测) 山火蔓延往往受风向、风力的影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把握重点大气环境》(共46张PPT)
基本原理
•大气热状况 •气压及影响因素
气压
概念:单位面积空气重量产生的压力
质量
海拔高度:海拔高→气压低;海拔低→高
因素
气温高低: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 大气运动:气流上升→气压低;气流下沉→气压高
风总是从气压高处吹向气压低处
气压与风的关系:
高压
低压
低压
热低压
冷高压 高压
高压
低压
气压
概念:单位面积空气重量产生的压力
72.9
7.9
3.3
1050.0
新义州
大
40°
同
全州
17.9
66.9
7.5
7.7
1240.7
江
西归浦 29.5
52.2 少 8.8
9.5
1675.7
松林
38°
图例
(5)根据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朝鲜半岛
年均降水量(毫米)
600以下
降水的总量和时空分布主要特征。(8分)
600-800
800-1000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上午9时12分44秒上午9时12分09:12:4421.9.6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大气环境 重点把握内容
基本原理 气候类型
•气候分布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大气环境 (一)高考试题特点 (二)重点把握内容
基本原理 气候类型
•气候分布 •气候特征
世
界
伊基托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大气环境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考点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1.大气圈的组成(1)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干洁空气、少量的水汽和固体杂质。
(2)干洁空气主要成分的作用2.大气圈的结构——垂直分层(1)垂直分层的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
(2)垂直分层:逆温现象1.含义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C。
这主要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离地面愈高,受热愈少,气温就愈低。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2.辐射逆温的发展过程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或黎明,由于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辐射散失热量多,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小,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现象黎明前最强,日出后逆温层自下而上消失。
3.逆温的影响(1)出现多雾天气。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2)加剧大气污染。
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3)对航空造成影响。
“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
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的颠簸。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考点二大气的受热过程1.两个来源(1)大气最根本的能量来源:A太阳辐射。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B地面辐射。
2.两大过程(1)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大气的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3.两大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表现形式:a选择性吸收、散射和b反射。
②削弱强度:对流层大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
具体图解如下:大气保温作用与削弱作用的实际应用1.大气保温作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1)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带来全球气温升高。
温室气体(CO2、CH4等)→排放增多→吸收地面辐射增多→气温升高→全球变暖(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②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
③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
④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2.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1)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3)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3.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考点三热力环流与等压面突破热力环流的形成要抓住一个过程、两个方向、三个关系1.一个过程2.两个方向3.三个关系(1)温差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两地所示)。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如上图中M、N处风向所示)。
(3)等压面的凹凸关系:①受热地(乙地):低空下凹、高空上凸。
②冷却地(甲地):低空上凸、高空下凹。
4.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差异是前提和关键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②影响与应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
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温压关系是判读气流垂直运动和气压高低的依据,而风压关系是确定水平气流的关键。
1.判断气压高低依据及判读思路如下:(1)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
由于对流层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如下图,在空气柱L1中,PA′>PA,PD>PD′;在L2中,PB>PB′,PC′>PC。
(2)同一等压面上的各点气压相等。
如上图中PD′=PC′、PA′=PB′。
综上分析可知:PB>PA>PD>PC。
2.判读等压面的凸凹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高凸低凹”。
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起方向相反。
3.判断下垫面的性质(1)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
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2)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类似陆地,绿地类似海洋。
(3)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4.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等压面下凹者,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如上图中A地;等压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如上图中B地。
湿岛——夜晚市区近地面的水汽压高于郊区考点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即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
该力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2.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风向和风力大小的判断方法1.根据等压线图确定任一地点的风向第一步,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
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画出风向。
确定南、北半球后,沿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
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气压场为例)。
第三步,说出风向。
风从哪里来就是什么风向,如画出的风向箭头为东北指向西南,即为东北风。
2.根据风向标和风向玫瑰图判断风向风向标由风杆和风尾组成,风杆(长线段)上绘有风尾(短线段)的一方指示风向。
风尾上的横杠表示风速,一横表示风力二级,最多三横,就是六级,风力再大就用风旗表示,例如“”就表示北风四级。
“风向玫瑰图”是一个给定地点一段时间内的风向分布图。
通过它可以得知当地的主导风向和最小风频。
最常见的风向玫瑰图是一个不规则的折线图,折线上不同的点的方位即为该地区的风向,与原点之间的距离与这个方向的风频成正比。
3.根据“左右手”法则判断风向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时可用“左右手”法则,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
具体方法:伸出右(左)手,手心向上,让四指指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拇指指向就是风向。
高空的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近地面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成一锐角。
如下图。
北半球4.风力大小判定(1)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
如下图中甲处风力大于乙处。
等压线图(2)不同等压线图上,若比例尺相同,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风力越大。
如下图中B处风力大于A处。
(3)不同等压线图中,若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相等,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
如下图中C处风力大于D处。
二、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考点一气压带、风带形成与分布规律地球由于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三抓”: 1.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高效速记】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特点地球表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其分布特点如下: 高压低压相间插,形成风带向低压; 热力动力齐上阵,热量水分大搬家。
2.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①低纬环流(0°~30°)⎩⎪⎨⎪⎧A.赤道低气压带(热力因素)a 、b.信风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动力因素)(2)②中纬环流(30°~60°)⎩⎪⎨⎪⎧B.副热带高气压带c.盛行西风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动力因素)(3)③高纬环流(60°~90°)⎩⎪⎨⎪⎧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东风带D.极地高气压带(热力因素)(4)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3.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如下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图的判读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作为地理示意图的一种,主要体现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及移动规律,是大气运动部分的高频考点,解读分析思路如下: 1.借图巧判气压带、风带名称(1)结合0°、30°、60°、90°等纬度,判断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如图乙。
(2)结合风向判断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
①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乙、丁;②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丙、戊;③高压气流向外,如甲、丙;④低压气流向内,如乙、丁、戊。
2.从两方面入手分析气压带成因(1)热力原因,如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2)动力原因,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3.根据季节分析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北半球夏半年偏北,冬半年偏南,以此来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方向及其与季节的关系,如(1)中图乙,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说明此时为北半球夏季。
4.“由因索果”判断气候类型(1)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极地气候。
(2)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而形成的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考点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该种气候具有终年气温和降水特点相对单一、季节变化小的特点。
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深度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对于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这部分内容,除了结合气候类型及其特征记忆外,还可借助气温与降水规律加以分析。
1.气压带、风带对气温的影响对于气温来说,主要考虑纬度因素,即根据其所在纬度判断热量带,从而考虑其气温状况。
从赤道到两极方向,热量带由热带过渡到寒带,气温也逐渐降低。
2.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对于降水来说,主要考虑不同气压带和风带的大气运动状况(是否含有丰富的水汽或者具备降温过程),具体如下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