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论文:亚洲区域金融合作进展趋势及我国参与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洲区域金融合作进展趋势及我国参与策略

内容提要:当前,亚洲区域金融合作除在区域危机救助方面有所进展外,在亚洲债券市场、汇率机制和货币合作等方面步履维艰。由于亚洲对外贸易的最终需求主要靠欧美市场,投资也不具备明显的“本地偏好”特点,加之亚洲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结构,使亚洲储蓄剩余不是在区内循环并转化成投资。既然区域金融合作的主要目的是抵消参与国的政策外溢,在亚洲国家间经济相互依存关系相对较弱,而且区域金融资源在区外循环的情况下,区域金融合作的必要性也大打折扣。

关键词:亚洲金融对外贸易区域合作发展趋势

尽管建立亚洲区域货币有助于打破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促进亚洲区域经济的一体化,但基于亚洲“全球化”趋势强于“区域化”的特点以及亚洲经济缺少“领头羊”的现状,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建立汇率联动机制甚至单一货币区等较深层次的区域金融合作的难度较高,现实意义也不大。围绕区域核心货币的竞争仍是主流,真正的货币合作恐怕要在鼎立之势打破之后。

未来10年内,亚洲区域金融合作框架应以完善政策对话、危机救助、监管合作等机制为主,同时培育发展区域金融市场。通过区域金融合作和各国的金融深化,改善亚洲金融体系结构,为亚洲贸易投资模式的转变和区域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创造条件。中国则应着力为扩大人民币的区域使用创造经济和制度条件,把人民币打造成区域核心货币。

一、亚洲区域金融合作仍处于初级阶段

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区域金融论坛形式为主的亚洲区域金融合作启动。目前,虽然在清迈倡议下的区域流动性救助安排、区域金融市场以及政策对话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迄今为止,亚洲区域金融合作仍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清迈倡议”实现了多边化,区域流动性救助机制进一步完善

2000年5月,东盟、中国、日本和韩国(东盟+3)的财长们决定在东盟+3的框架内设立一个区域金融合作协议,这就是清迈倡议。财长们决定,通过清迈倡议在四个重要领域展开合作:建立双边货币互换,建立资本流动监测机制,建立区域政策对话和经济监控机制,进行人员培训。作为亚洲地区唯一的具有准机构性质的流动性救助机制,清迈倡议对亚洲区域金融合作具有里程碑意义。

清迈倡议只是促进进一步谈判的协议,而不是一个关于货币互换安排的最终协议,此后,在清迈倡议下的行动逐步展开。

2007年5月,在10+3日本京都财长会议上,各方一致同意通过建立自我管理的外汇储备库,即各成员国中央银行或财政部分别划出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建立区域储备基金。该基金再签署协议,委托各参与国在非危机时期分别管理各自的出资,危机发生时集中使用储备基金,帮助发生危机国家应对国际收支和短期流动性困难。区域储备基金的建立,是改变清迈倡议以往的双边性质,向多边化机制发展的开端。同时,东盟+3决策机制和基金启动机制也从双边安排向多边转变。

2009年2月22日,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东盟+3财长会议为强化清迈倡议再次采取行动。财长们在会后联合公布了《亚洲经济金融稳定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根据《行动计划》,清迈倡议多边机制(CMIM)将共同储备基金扩大到1200亿美元。与此同时,为保证共同储备基金有效管理和使用,提议建立独立的区域监控实体。在上述两项措施实施之后,共同储备基金启动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条件性贷款的挂钩比例从80%进一步降低。

2009年5月3日印尼巴厘岛10+3财长会上,各方就外汇储备库主要要素及香港加入储备库达成一致。储备库总规模为1200亿美元,中(包括香港)日韩和东盟按照80:20比例出资,中国、日本分别为384亿美元,韩国为192亿美元,东盟为240亿美元。在中国的出资份额里,香港出资42亿美元。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于2010年3月24日正式生效。2010年5月初,在10+3塔什干召开的财长会上,各方就10+3独立监督机构(即10+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的主要要素达成共识。

“清迈倡议”的多边化以及区域外汇储备库的建立,不仅完善了亚洲区域流动性救助机制,而且为开展区域货币合作搭建了基础平台。

(二)亚洲金融市场发展倡议多,联合行动少

2003年由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中央银行行长会议(EMEAP)牵头成立的亚洲债券基金一期(ABFl)是发展区域债券市场第一次联合行动,总金额为10亿美元,现已全部投资于EMEAP经济体中主权和准主权发行体发行的美元债券。由主权和准主权发行人发行的债券只能以美元计价,因为没有本地货币的参与和缺乏二级市场。2005年6月,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中央银行行长会议正式推出亚洲债券基金二期(ABF2),

种子基金数额为20亿美元,确定了向私人部门开放的原则。投资方向由8个经济体的主权和准主权美元债券拓展到主权和准主权本币债券。与第一期不同的是,ABF2允许在八个市场上发行以本国货币计价的债券,这八个市场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

在亚洲金融市场发展方面的倡议很多,包括2003年东盟+3也提出了建立亚洲债券市场动议(ABMI)、2002年泰国提出亚洲债券市场倡议(ACD)、2002年香港提出的发展资产证券化和信用担保市场的倡议等。但基本没有采取联合行动。2008年5月10+3马德里财长会通过了ABMI新路线图,其重点是推动各国进一步发展各自的本币结算债券市场,从而进一步发展亚洲债券市场。“新路线图”主要致力于10+3促进本币债券的发行、扩大本币债券的需求、完善债券市场监管架构以及改善债券市场相关基础设施。2009年,新的东盟+3签署的《行动计划》,再一次将建立区域金融市场提到议事日程,但没提出具体的行动方案。

(三)建立了多层次的政策对话机制,但一些跨区域的论坛在促进亚洲区域合作方面的作用有限

亚洲区域金融合作中最重要的政策对话机制是由中国、日本、韩国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1国组成的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中央银行行长会议(EMEAP)。该组织成立于1991年2月,其宗旨是通过交流与合作,维护东亚金融稳定、推动区域金融市场发展、促进支付体系建设并加强银行业监管合作等。为加强EMEAP在金融稳定方面的合作,2006年11月,EMRAP行长会决定成立副行长级的货币与金融稳定委员会,负责经济监测、危机管理等重要职责。此外,由中国、日本、韩国以及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20个国家参与的东南亚、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论坛(SEANZA)以及跨区域亚欧会议(ASEM)和亚太经合组织(APEC)也为亚洲加强政策对话和经济监督提供了平台。但是,由于美国并不愿意看到没有他参与的亚洲区域集团的建立,美国的干扰也是亚洲区域合作的障碍,由美国参与的跨区域论坛在促进亚洲区域合作方面的作用有限。

(四)亚洲汇率和货币合作停滞不前

关于亚洲汇率机制和货币合作主要还处在学者研究和探讨阶段。尽管2005年亚洲开发银行曾提出亚洲通货单位(ACU)的动议,由于存在很多技术困难,参加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