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测试题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单元测试-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中东大多数居民信仰()A.伊斯兰教B.犹太教C.基督教D.印度教【答案】A【分析】本题是对中东宗教知识考查。
【解答】一般把阿拉伯人占多数的国家称为阿拉伯国家,中东是世界上阿拉伯人的主要聚居地区之一,中东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阿拉伯人普遍信奉伊斯兰教,选A。
2.【答题】下图中最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A.A位于丘陵地区,风景优美B.B位于平原地区,水源充足C.C位于山麓地带,空气清新D.D位于缓坡地带,农业发达【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聚落形成的条件。
【解答】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
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读图可知,图中B点地形平坦、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因此B地最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选B。
3.【答题】欧洲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人口增长速度过快B.人口素质低C.人口老龄化D.人口密度小【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欧洲人民的生活概况【解答】欧洲是世界上经济水平最高的大洲,该大洲人口密度大,但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当前欧洲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是: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等,选C。
4.【答题】源自中国的宗教是()A.道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佛教【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中国主要的宗教信仰。
【解答】道教是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中国古代信仰佛教和道教的较多,现代中国信仰宗教的较少,选A。
5.【答题】拉丁美洲使用的语言主要是()A.西班牙语、葡萄牙语B.英语、西班牙语C.希腊语、阿拉伯语D.法语、西班牙语【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拉丁美洲的主要语言。
【解答】拉丁美洲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因为历史上长期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目前主要通行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而这两种语言都源于拉丁语,所以人们通常将其称为拉丁美洲;巴西和一些岛国通用葡萄牙语,拉美大多数国家通用西班牙语;选项A符合题意。
6.【答题】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奉为圣城的是()A.德黑兰B.麦加城C.巴格达D.耶路撒冷【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亚的宗教问题,西亚宗教冲突很严重。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沙漠地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沙漠边缘的绿洲上,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水源D.生活习俗【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世界聚落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解答】沙漠地区严重缺水,沙漠边缘地区有地下水相对丰富的地区,聚落相对集中。
故影响其主要因素为水源。
2.【答题】不同的聚落呈现的景观不同,主要是由于()A.劳动生产方式不同B.人种不同C.语言不同D.生活习俗不同【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聚落的类型和差异。
【解答】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生产活动.因此不同的聚落呈现的景观不同,主要是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造成的。
3.【答题】一般来说,聚落分布较为密集的是()A.荒漠地区B.平原地区C.高山地区D.冰缘地区【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聚落的分布。
【解答】一般来说,聚落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是平原地区,因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农业发达,交通便利,而荒漠地区、高山地区和冰缘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人口分布少,选B。
4.【答题】下列地区聚落分布密集的地方是()A.高山地区B.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C.荒原地区D.冰缘地区【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聚落的分布。
【解答】聚落分布密集的地方是河流的平原地区,故答案选B。
5.【答题】“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这首歌描述的乡村聚落类型是()A.农村B.渔村C.牧村D.林场【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聚落类型。
【解答】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城市聚落。
乡村聚落又可以分为:农村、渔村、牧村、林场,“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这首歌描述的乡村聚落类型是牧村。
6.【答题】下列条件中,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是()A.地形崎岖,气候寒冷B.水源充足,土壤肥沃C.资源贫乏,气候干旱D.水源匮乏,地形崎岖【答案】B【分析】本题是对聚落形成的自然条件考查。
【解答】聚落的形成往往是形成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优越的地区,一般来说,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充足和交通便利的地区聚落密集,选B。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测试卷(含答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测试卷(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诗句中,可以描述天气的是( A )A.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B.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C.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D.五月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下图是内江某日天气资料图。
读图,完成2~4题。
2.内江该日天气可描述为( A )A.晴,北风4级,气温0~10℃B.雾,南风2级,气温0~10℃C.雨,无风0级,气温2~10℃D.雾,西风3级,气温2~10℃3.该日内江气温日较差为( B )A.5℃B.10 ℃C.15℃D.20 ℃4.该日所属季节,我们家乡的景象最可能是( D )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C.蓝天碧秋菊花黄,西风紧北雁南飞D.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5.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C )A.1月B.2月C.7月D.8月【解析】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一年中,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海洋上是8月,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海洋上是2月。
6.读某地气温曲线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该地气温年较差大约是20°C B.该地位于五带中的热带C.该地位于北半球D.该地位于南半球【解析】计算气温年较差需要判断该地最高气温约是25°C,最低气温约是-5°C,因此年较差是30°C。
热带的曲线图比较平直,本图的气温变化曲线很弯曲,因此不位于热带,从最低气温判断,该地位于温带。
曲线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因此位于南半球。
第6题图第7~8题图第9题图读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7~8题。
7.从全球范围看,1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 D )A.从北向南递减B.从高海拔向低海拔递减C.从内陆向沿海递减D.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8.一般而言,北温带同纬度的1月平均气温( A )A.海洋高于陆地B.陆地高于海洋C.高原高于平原D.荒漠高于森林9.读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对该地降水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B )A.各月降水均匀B.降水集中在6~9月C.6月降水最多D.10月降水最少【解析】从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该地降水集中在6~9月,其中7月降水最多,1~3月降水最少。
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 地球的面貌 测试卷(含答案)
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地球的面貌测试卷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考试范围: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题序一二评卷人总分得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暑假期间,小王及其家人展开了一场为期30天的环球旅行。
读小王及其家人的环球旅行路线示意图,完成1~2题。
1.小王穿过B运河到达D非洲,B运河指的是()A.巴拿马运河B.乌拉尔运河C.苏伊士运河D.土耳其运河2.整个行程中小王经过了三个大洲,三个大洲面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ACDB.ADCC.CDAD.DAC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少数几个拥有比较完整核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
核电的重要原料为铀矿石。
读全球核电站分布图,完成3~4题。
3.图中无核电站分布的G大洲()A.是面积最大的大洲B.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C.被北冰洋和太平洋环抱D.被称为“热带大陆”4.D大洲东部的铀矿石需要运往E大洲东南部,行程最短的海上运输线是()A.横跨太平洋,抵达目的地B.横跨印度洋,再穿过A、C两大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驶达目的地C.横跨太平洋,再穿过E、F两大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驶达目的地D.横跨印度洋,再穿过A、C两大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横跨大西洋,驶达目的地下面这颗“蓝色弹珠”是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
据此完成5~7题。
5.这颗“蓝色弹珠”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认识地球的()A.位置B.大小C.形状D.运动状态6.称地球为“蓝色弹珠”,是因为地球表面()A.七分陆地,三分海洋B.三分陆地,七分海洋C.六分陆地,四分海洋D.四分陆地,六分海洋7.近年来,极地地区“白色”面积逐渐减少,“蓝色”面积不断扩大,其主要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B.板块运动C.水土流失D.降水增加读四种陆地地形类型的剖面示意图,完成8~9题。
8.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A.海陆分布B.地势起伏C.地球公转D.地球自转9.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地形类型依次是()A.平原、丘陵、山地、高原B.山地、高原、平原、丘陵C.丘陵、平原、高原、山地D.高原、山地、丘陵、平原下图为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
(名师整理)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3章世界的居民单元检测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1.如图,下列叙述可由“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中分析得出的是()A. 世界人口数量在不断增长B. 1900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缓慢C. 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一直以来都比较均匀D. 人口数量的变化与自然因素无关2.下列图片是基督教代表性建筑物的是()A. 教堂B. 清真寺C. 犹太会堂D. 寺庙3.为了迎接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向社会招募了大量懂英语的志愿者,因为英语是()A. 世界上使用上数最多的语言B. 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C. 联合国规定的唯一工作语言D. 上海世博会唯一指定外语4.有关世界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都在发展中国家B. 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洲是非洲C. 世界上的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地区D. 亚洲人口最多,占世界总人口的一半以上5.世界人口稠密地带主要位于()A. 北半球内陆平原地区B. 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地带C. 南半球内陆平原地区D. 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地带6.既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又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A. 俄语B. 英语C. 法语D. 汉语7.下列关于世界人种、语言与宗教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汉语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B. 因纽特人属于黄色人种C. 有“黑人故乡”之称的是北美洲D. 佛教是世界上信徒最多的宗教8.《新西游记》里的孙悟空重返“西天”圣地,惊奇地发现:“西天”改称为南亚,“天竺”改称为印度.该地区是下列哪些宗教的发源地()A. 佛教、伊斯兰教B. 佛教、印度教C. 基督教、犹太教D. 伊斯兰教、基督教9.从气候条件分析,亚洲西部人口稀疏的原因是()A. 气候湿热B. 地势较高C. 气候干旱D. 气候寒冷读四大洲轮廓图,回答各小题。
10.下列关于四大洲名称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亚洲B. ②南美洲C. ③大洋洲D. ④非洲11.有关图中四个大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①大洲的面积最大B. ②大洲的中部和南部主要分布着黑色人种C. ③大洲主要分布在南半球D. ④大洲分布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12.下列著名地形区与所在的大洲组合正确的是( )A.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亚洲B. 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南美洲C.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非洲D.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北美洲13.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分布的主要人种是:()A. 白色人种B. 黄色人种C. 黑色人种D. 全不是14.下列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是( )A. 青藏高原B. 撒哈拉沙漠C. 南极洲D. 我国东部平原15.聚落的两种基本形态是()A. 平源和高原B. 气温和降水C. 乡村和城市D. 工人和农民16.下列人种和主要分布地区对应正确的是()A. 亚洲东部—白种人B. 欧洲西部—黄种人C. 非洲北部—黑种人D. 亚洲西部—白种人17.白种人的特征是()A. 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B. 肤色浅,鼻梁高、鼻道长C. 皮肤黄色,头发黑直,面庞扁平D. 肤色浅,嘴唇较厚,头发卷曲18.教徒被称为“穆斯林”的是()A. 佛教B. 天主教C. 伊斯兰教D. 印度教19.将耶路撒冷奉为圣城的三大宗教是()A. 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B. 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C. 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D. 伊斯兰教、犹太教、佛教20.根据图表的数据分析,下列地区人口增长最慢的地区是A. ①B. ②C. ③D. ④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21.目前,泉州已经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地带之一。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综合测试试卷03及答案
第三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某地区初人口为100万人,一年内出生并成活婴儿4万人,死亡2.5万人。
则该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A.1%B.5.5%C.2.5%D.1.5%2.在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乡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原因有( )①乡村的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 ②城市有较好的教育条件 ③城市的各种环境都好 ④城市的污染少 ⑤城市的生活条件好 ⑥城市的就业机会多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②③④⑤D.①②⑤⑥近年来,由于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房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据此完成3~4题。
3.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自然环境好B.城乡收入差距大C.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4.“有房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可能会带来( )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C.城乡协调发展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人口的分布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读“世界人口分布图”,据此完成5~6题。
图15.在①②③④四地中,人口分布较为稀疏的是( )A.①B.②C.③D.④6.②地居民使用的语言主要是( )A.英语B.俄语C.汉语D.阿拉伯语读图,完成7~8题。
图27.根据体质方面的特征,杰米属于( )A.白色人种B.黑色人种C.黄色人种D.棕色人种8.杰米故乡位于的大洲是( )A B C D图39.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化,许多中国人过起了“洋节日”。
其中,以“圣诞节”为代表性节日的宗教是( )A.佛教B.伊斯兰教C.印度教D.基督教10.下列关于世界三大宗教及其起源地搭配正确的是( )A.基督教——沙特阿拉伯B.伊斯兰教——巴勒斯坦地区C.佛教——古印度D.基督教——中国11.下列图片中反映我国江南水乡的景观图是( )A B C D图4读“由村庄演变为一般城市的几个阶段示意图”,完成12~13题。
图512.由村庄演变为一般城市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③④②D.③④②①13.演变到第④阶段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a.交通拥堵b.住房紧张c.受教育条件好d.环境质量下降e.犯罪率下降f.对周围地区的发展带动作用降低A.a、b、cB.d、e、fC.a、b、dD.a、b、f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A.大同云冈石窟B.三峡工程C.山西平遥古城D.雅典卫城15.湘潭市某居民欲购买一套商品房,他相中了城郊一处依山傍水、远离闹市的花园式小区,他主要考虑的是该小区( )A.靠近工厂,便于上下班B.物产富饶C.环境优美,空气清新D.交通便利二、综合题(共55分)16.(20分)读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单元测试试题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某地区2018年初人口为100万人,2017年一年内出生并成活婴儿4万人,死亡2.5万人。
则该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A.1% B.5.5% C.2.5% D.1.5%2.在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乡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原因有( )①乡村的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②城市有较好的教育条件③城市的各种环境都好④城市的污染少⑤城市的生活条件好⑥城市的就业机会多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C.②③④⑤ D.①②⑤⑥近年来,由于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房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据此完成3~4题。
3.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城乡收入差距大C.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4.“有房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可能会带来( )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人口的分布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读“世界人口分布图”,据此完成5~6题。
图15.在①②③④四地中,人口分布较为稀疏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6.②地居民使用的语言主要是( )A.英语 B.俄语 C.汉语 D.阿拉伯语读图,完成7~8题。
图27.根据体质方面的特征,杰米属于( )A.白色人种 B.黑色人种C.黄色人种 D.棕色人种8.杰米故乡位于的大洲是( )图39.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化,许多中国人过起了“洋节日”。
其中,以“圣诞节”为代表性节日的宗教是( )A.佛教 B.伊斯兰教C.印度教 D.基督教10.下列关于世界三大宗教及其起源地搭配正确的是( )A.基督教——沙特阿拉伯 B.伊斯兰教——巴勒斯坦地区C.佛教——古印度 D.基督教——中国11.下列图片中反映我国江南水乡的景观图是( )图4读“由村庄演变为一般城市的几个阶段示意图”,完成12~13题。
图512.由村庄演变为一般城市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C.①③④② D.③④②①13.演变到第④阶段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a.交通拥堵b.住房紧张c.受教育条件好d.环境质量下降e.犯罪率下降f.对周围地区的发展带动作用降低A.a、b、c B.d、e、fC.a、b、d D.a、b、f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 )A.大同云冈石窟 B.三峡工程C.山西平遥古城 D.雅典卫城15.湘潭市某居民欲购买一套商品房,他相中了城郊一处依山傍水、远离闹市的花园式小区,他主要考虑的是该小区( )A.靠近工厂,便于上下班 B.物产富饶C.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D.交通便利二、综合题(共55分)16.(20分)读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三章综合测试一、单选题1.读甲乙丙丁四个大洲轮廓图,四个大洲中,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A.甲B.乙C.丙D.丁2.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A.亚洲、北美洲B.拉丁美洲、亚洲C.非洲、欧洲D.拉丁美洲、北美洲3.当一个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就意味着该地区进入人口老龄化,读图“我国某省1953—2015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变化折线图”,该省步入人口老龄化的时间大致在()A.1982年B.1990年C.2000年D.2010年4.某镇2018年人口的出生率是1.80%,死亡率是1.08%,则该镇当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D.0.72%A.1.80%B.2.88%C.0.72%5.目前,世界上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
下列不属于人口过多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是()A.饥饿贫困B.就业困难C.劳动力短缺D.交通拥挤6.下图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坐标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A.①B.②C.③D.④(2)最有可能表示德国的数码是()A.①B.②C.③D.④(3)下列对数码④所示国家的描述,正确的是()A.教育事业发达B.医疗技术落后C.经济水平高D.人口老龄化严重7.读如图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回答下面下列小题。
(1)图中某国人口数量最多的时间是()A.①B.②C.③D.④(2)某国在④时间后,人口发展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是()A.增长太快,压力太大B.人种的变化C.人口的老龄化D.人口大量迁出8.世界人口的分布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结合地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在()A.高原、山地B.热带沙漠地区C.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D.热带雨林地区(2)图中①地居民大多信仰()A.基督教B.伊斯兰教C.佛教D.犹太教(3)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A.汉语B.英语C.俄语D.法语9.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较少的人种是()A.白种人B.黄种人C.黑种人D.混血种人10.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2月4日至2月20日在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举行。
2019--2020学年上学期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单元试卷(含答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单元检测班级______座号______姓名______成绩_____一、单项选择题。
(从以下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填入括号栏,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据此完成1~2题。
1、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国家是()A、①B、②C、③D、④2、①国最有可能位于()A、亚洲南部B、非洲南部C、欧洲西部D、南美洲读七大洲人口和自然增长率图,回答3-4题。
3、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最多的是()A、亚洲B、北美洲C、非洲D、欧洲4、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A、亚洲B、非洲C、北美洲D、欧洲5、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有可能带来的问题是()A、社会养老负担加重B、饥饿贫困,环境恶化C、劳动力短缺D、国防兵源不足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6~7题。
6、A、B、C、D世界四大人口密集区中,以黄色人种为主的是()A、A地区B、B地区C、C地区D、D地区7、E处人口稀少的原因是()A、空气稀薄B、气候寒冷C、环境湿热D、天气干热8、下列地区中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地区的是()A、亚马孙平原B、欧洲的西部C、西西伯利亚平原D、青藏高原9、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不属于同一人种的是()A、中国人B、阿拉伯人C、印第安人D、因纽特人10、分布最广泛的人种是()A、黄色B、白色C、黑色D、混血11、世界上黑色人种的故乡是()A、亚洲B、非洲C、北美洲D、欧洲12、读四大洲轮廓图,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都起源于()13、西亚地区的居民和宗教信仰主要是()A、白色人种、伊斯兰教B、黑色人种、伊斯兰教C、黄色人种、佛教D、混血种人人种、基督教14、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A、汉语B、英语C、法语D、阿拉伯语15、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A、汉语B、英语C、法语D、阿拉伯语16、下列全部属于联合国工作语言的一组是()A、日语英语阿拉伯语B、汉语法语西班牙语C、韩语意大利语英语D、葡萄牙语朝鲜语俄语17、拉丁美洲使用的语言主要是()A、西班牙语、葡萄牙语B、英语、西班牙语C、希腊语、阿拉伯语D、法语、西班牙语18、“房屋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这样的民居反映的自然环境特点是()A、寒冷B、湿热C、干旱D、海拔很高19、下列建筑中,属于伊斯兰教建筑的是()A、清真寺B、布达拉宫C、日本神社D、巴黎圣母院20、世界上分布最广的宗教是()A、道教B、伊斯兰教C、佛教D、基督教21、下列建筑适合潮湿多雨环境的是()A、竹楼B、四合院C、蒙古包D、冰屋22、下列搭配中,正确的是()A、西亚——白色人种——佛教——英语B、印度——黄色人种——西班牙语——基督教C、美国——白色人种——基督教——英语D、日本——黄色人种——日语——伊斯兰教23、西亚民居的屋顶大多是平顶,其主要原因是()A、受地形影响B、适应炎热干燥多风沙的气候C、降水丰富D、风俗习惯24、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下列四幅图反映游牧民族生活特点的是()25、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是()A、刻画留言、攀爬古迹B、在著名的文化遗产周围配套修建现代建筑C、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的侵蚀D、在著名的文化遗产地过度发展旅游业二、综合题。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精品试卷第三章测试题
第3章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6小题)1.下列地区人口分布最稠密的是()A.北美洲西部B.欧洲北部C.南美洲南部D.亚洲东部2.下列四个地区中,人口稀疏的是()①西西伯利亚平原②恒河平原③亚马孙平原④西欧平原.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3.下列地区中,人口最稀疏的是()A.亚洲南部B.欧洲西部C.极地地区D.北美洲东部4.下列关于世界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发达国家人口密度大于发展中国家C.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人口稀少D.所有国家都存在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5.亚洲东部的人种主要是()A.白色人种B.黑色人种C.黄色人种D.混血人种6.下列地区中,人口稠密的是()A.中低纬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B.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C.气候过于温热的雨林地区D.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7.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A.亚洲东部和南部B.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C.非洲中部和南部D.非洲北部、亚洲西部8.由“人口分布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如图)可知,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A.北半球中、低纬度B.南半球中、高纬度C.南半球中、低纬度D.北半球中、高纬度9.下列地区中人口比较稀疏的是()A.密西西比河平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C.尼罗河沿岸平原D.亚马孙平原10.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是()A.极圈地区B.沙漠地区C.雨林地区D.中纬度近海平原地区11.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分布及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海平原区,台风频繁,人口稀疏B.西欧平原区,季风温和,人口稠密C.热带雨林区,环境恶劣,人口稀疏D.高山高原区,资源丰富,人口稠密12.如图中的阴影表示亚欧大陆的人口密集区,对它们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A.都分布在中高纬度B.都分布在河流稀少的地方C.都分布在平原地区D.都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地区13.下列平原地区人口分布最为稠密的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B.亚马孙平原地区C.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区D.澳大利亚中部平原地区14.下列属于人口稠密区的是()A.北美洲北部B.北非C.南美洲南部D.西欧15.读“北半球人口分布”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低纬度临海地区人口密度大B.①地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C.②地人口主要为黄色人种D.③地人口稀疏是因为位于寒冷的极地附近16.下列地区中属于人口稠密地区的有()①亚洲的东部和南部②亚洲的南部和西部③欧洲④北美洲的东部⑤非洲的北部⑥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⑦大洋洲.A.①③④B.②⑤⑥C.②③⑦D.③④⑥17.下列平原,人口分布较稀疏的是()A.西西伯利亚平原B.华北平原C.恒河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18.一般来说,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稠密.据此判断下列地区中人口最稠密的是()A.亚欧大陆内部的蒙古高原B.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华北平原C.俄罗斯东部的西西伯利亚平原D.南美洲终年高温多雨的亚马孙平原19.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的故乡.A.黑种人B.混血人种C.黄种人D.白种人20.下列关于世界人口、语言和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A.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B.亚洲的东部和南部、非洲北部人口稠密C.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D.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21.世界上黑种人的故乡是()A.撒哈拉以北非洲B.亚洲东部C.撒哈拉以南非洲D.欧洲西部22.到西班牙旅游,看到的人种和听到的语言主要是()A.白种人,西班牙语B.白种人,英语C.混血人种,法语D.黑种人,英语23.下列有关人口分布的叙述,符合事实的是()A.台湾岛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B.巴西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地区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人口主要分布在盆地中部D.青藏地区的人口主要分布在热量条件较好的河谷地带24.一般来说,自然跳进比较恶劣、开发难度大的地区,人口分布较为稀疏.下列地区中人口分布较为稀疏的是()A.西西伯利亚平原B.恒河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西欧平原25.世界原料仓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A.地处极圈内,终年严寒,有寒带大陆之称B.有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生物资源丰富C.以加工制造业为主,是东半球经济最发达的地区D.90%以上是黑种人,是黑种人的故乡,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26.黄种人主要分布的地区是()A.东亚和东南亚B.欧洲C.非洲D.大洋洲二、填空题(共1小题)27.一般而言,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大、小);印度和加拿大相比较,人口密度较小的是.三、解答题(共3小题)28.如图为”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世界人口最稠密区位于亚洲的东部和部.这里存在的人口问题主要是.①交通拥挤②人均资源多③环境污染④劳动力短缺⑤就业困难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⑤D.③④⑤(2)A区域居民信仰的宗教多为,当地的语言以为主.(3)B区域的原住居民印第安人属于人种.29.非洲索马里附近多年来海盗猖獗,过往商船深受其害。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世界的居民单元测试卷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第三章世界的居民一、选择题1.各民族传统民居建筑风格不同,主要与哪个因素相关()A. 自然条件B. 宗教信仰C. 交通条件D. 个人爱好2.世界上信徒最多,流传最广的宗教是()A. 基督教B. 佛教C. 伊斯兰教D. 道教3.乡村聚落类型及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搭配正确的一组是()A. 农村——放牧B. 牧场——伐木C. 渔村——捕鱼D. 林场——种植4. 小明去巴西里约热内卢观看第31届夏季奥运会,他看到的人种和听到的语言主要是()A. 白种人,葡萄牙语B. 混血种人,西班牙语C. 白种人,西班牙语D. 黑种人,葡萄牙语5.电影《人在囧途之泰囧》的故事发生在泰国,该国的国教是()A. 印度教B. 佛教C. 伊斯兰教D. 基督教6.在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的地方,许多村落都沿河分布,主要原因是()A. 土壤肥沃B. 地形平坦C. 渔业资源丰富D. 交通便利7.如图示意居住在非洲北部和亚洲西部的阿拉伯人,总是带着头巾,身穿宽大的白色长袍,骑骆驼出行,图中人物属于是()A. 白色人种B. 黑色人种C. 黄色人种D. 混血人种8.在上海世博会上,小王看到一个外国人面对中国馆一边祈祷一边在胸前划十字,这个人可能是()A. 信仰佛教B. 信仰基督教C. 信仰伊斯兰教D. 信仰道教9.读表中四个国家的国土面积与某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回答下面小题。
美国俄罗斯巴西德国出生率(%) 1.60 0.99 2.3 0.79死亡率(%) 1.02 1.66 1.0 1.04人口数量(万人)31509 14410 19076 8180面积(万平方千米)933 1710 855 35.7(1)四个国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A. 美国B. 俄罗斯C. 巴西D. 德国(2)四个国家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A. 美国B. 俄罗斯C. 巴西D. 德国(3)生活在美国、俄罗斯、德国的主要人种是()A. 白色人种B. 黑色人种C. 黄色人种D. 混血种人10.伊斯兰教徒被称为()A. 僧人B. 基督徒C. 佛教徒D. 穆斯林11.1月,澳大利亚将举行环澳大利亚国际自行车赛,如果你去该地参观,推测看到的人种和听到的语言主要是()A. 白种人,葡萄牙语B. 混血种人,西班牙语C. 白种人,英语D. 黑种人,英语12.下图中的两张图代表两种聚落景观,读图并回答小题(1)下列关于这两种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甲聚落为乡村B. 乙聚落为城市C. 甲聚落高楼林立,道路纵横D. 乙聚落相对集中,规模较大(2)乙聚落分布在欧洲西部,当地居民信仰的宗教最有可能是()A. 伊斯兰教B. 基督教C. 佛教D. 道教13.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分布及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 沿海平原区,台风频繁,人口稀疏B. 西欧平原区,季风温和,人口稠密C. 热带雨林区,环境恶劣,人口稀疏D. 高山高原区,资源丰富,人口稠密14.聚落的基本形式为()①工厂②学校③乡村④城市.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15.下列哪种语言使用范围最广( )A. 汉语B. 英语C. 法语D. 阿拉伯语16.沙特阿拉伯男子的传统打扮是着长袍、戴头巾。
(完整版)最新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精品试卷第三章测试题
第3章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6小题)1.下列地区人口分布最稠密的是()A.北美洲西部B.欧洲北部C.南美洲南部D.亚洲东部2.下列四个地区中,人口稀疏的是()①西西伯利亚平原②恒河平原③亚马孙平原④西欧平原.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3.下列地区中,人口最稀疏的是()A.亚洲南部B.欧洲西部C.极地地区D.北美洲东部4.下列关于世界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发达国家人口密度大于发展中国家C.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人口稀少D.所有国家都存在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5.亚洲东部的人种主要是()A.白色人种B.黑色人种C.黄色人种D.混血人种6.下列地区中,人口稠密的是()A.中低纬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B.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C.气候过于温热的雨林地区D.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7.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A.亚洲东部和南部B.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C.非洲中部和南部D.非洲北部、亚洲西部8.由“人口分布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如图)可知,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A.北半球中、低纬度B.南半球中、高纬度C.南半球中、低纬度D.北半球中、高纬度9.下列地区中人口比较稀疏的是()A.密西西比河平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C.尼罗河沿岸平原D.亚马孙平原10.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是()A.极圈地区B.沙漠地区C.雨林地区D.中纬度近海平原地区11.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分布及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海平原区,台风频繁,人口稀疏B.西欧平原区,季风温和,人口稠密C.热带雨林区,环境恶劣,人口稀疏D.高山高原区,资源丰富,人口稠密12.如图中的阴影表示亚欧大陆的人口密集区,对它们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A.都分布在中高纬度B.都分布在河流稀少的地方C.都分布在平原地区D.都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地区13.下列平原地区人口分布最为稠密的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B.亚马孙平原地区C.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区D.澳大利亚中部平原地区14.下列属于人口稠密区的是()A.北美洲北部B.北非C.南美洲南部D.西欧15.读“北半球人口分布”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低纬度临海地区人口密度大B.①地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C.②地人口主要为黄色人种D.③地人口稀疏是因为位于寒冷的极地附近16.下列地区中属于人口稠密地区的有()①亚洲的东部和南部②亚洲的南部和西部③欧洲④北美洲的东部⑤非洲的北部⑥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⑦大洋洲.A.①③④B.②⑤⑥C.②③⑦D.③④⑥17.下列平原,人口分布较稀疏的是()A.西西伯利亚平原B.华北平原C.恒河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18.一般来说,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稠密.据此判断下列地区中人口最稠密的是()A.亚欧大陆内部的蒙古高原B.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华北平原C.俄罗斯东部的西西伯利亚平原D.南美洲终年高温多雨的亚马孙平原19.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的故乡.A.黑种人B.混血人种C.黄种人D.白种人20.下列关于世界人口、语言和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A.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B.亚洲的东部和南部、非洲北部人口稠密C.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D.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21.世界上黑种人的故乡是()A.撒哈拉以北非洲B.亚洲东部C.撒哈拉以南非洲D.欧洲西部22.到西班牙旅游,看到的人种和听到的语言主要是()A.白种人,西班牙语B.白种人,英语C.混血人种,法语D.黑种人,英语23.下列有关人口分布的叙述,符合事实的是()A.台湾岛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B.巴西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地区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人口主要分布在盆地中部D.青藏地区的人口主要分布在热量条件较好的河谷地带24.一般来说,自然跳进比较恶劣、开发难度大的地区,人口分布较为稀疏.下列地区中人口分布较为稀疏的是()A.西西伯利亚平原B.恒河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西欧平原25.世界原料仓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A.地处极圈内,终年严寒,有寒带大陆之称B.有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生物资源丰富C.以加工制造业为主,是东半球经济最发达的地区D.90%以上是黑种人,是黑种人的故乡,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26.黄种人主要分布的地区是()A.东亚和东南亚B.欧洲C.非洲D.大洋洲二、填空题(共1小题)27.一般而言,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大、小);印度和加拿大相比较,人口密度较小的是.三、解答题(共3小题)28.如图为”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世界人口最稠密区位于亚洲的东部和部.这里存在的人口问题主要是.①交通拥挤②人均资源多③环境污染④劳动力短缺⑤就业困难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⑤D.③④⑤(2)A区域居民信仰的宗教多为,当地的语言以为主.(3)B区域的原住居民印第安人属于人种.29.非洲索马里附近多年来海盗猖獗,过往商船深受其害。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测试题-普通用卷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测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读四大洲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如下图),回答下列题。
1.图中四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A. 非洲B. 北美C. 亚洲D. 欧洲2.据图推测,非洲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是①社会、经济发展压力大②居民就业、教育等问题突出③劳动力短缺④人口老龄化严重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③3.人口老龄化会使中国和世界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有A. 就业困难B. 劳动力充足C. 儿童入学难D. 社会养老压力大4.有关世界居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欧洲因为经济发达的国家多,人们生活富裕,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高B. 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C. 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的现象多见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D. 世界三大人种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5.读某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2000~2014年期间,该地区人口总量()A. 不断下降B. 持续增加C. 保持不变D. 先下降再增加6.世界四大人种中,某人种“肤色淡黄,头发黑而且直,眼珠黑,脸形扁平”。
读材料,完成问题。
该人种主要分布地区是()A. 亚洲东部B. 非洲中南部C.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D. 非洲、大洋洲和美国境内7.读“七大洲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以单一商品经济、充满生机的大地、黑色人种的故乡为特征的大洲是()A. ①B. ②C. ③D. ④8.下列地区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的是()A. 东亚B. 东南亚C. 欧洲西部D. 非洲南部9.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也被称为“黑非洲”,原因是()A. 大量的石油出口B. 煤炭资源丰富C. 黑色人种的主要聚居地D. 环境污染严重10.读图,完成问题.生活在②半岛南部的人们,主要是()A. 黑种人B. 黄种人C. 白种人D. 混血种人11.读图,回答问题.图中③的语言主要分布在()A. 西亚和北非B. 欧洲和北美C. 拉丁美洲D. 南亚和大洋洲12.下列建筑中,属于基督教的是()A. 清真寺B. 布达拉宫C. 仰光大金塔D. 巴黎圣母院13.新年伊始,美国签署了“禁穆令”,暂停图中斜线所示七国公民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