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第四章节 沉淀法文档
生物分离工程-沉淀法
3 应用实例
金属离子沉淀茶多酚 优点:(1)产品纯度高;(2)减少了大量有机萃取剂的
使用,减少一定量的能耗;(3)工艺流程上来看,包 含了有机溶剂以及沉淀剂的回收利用,工艺简单易 实现,沉淀剂等辅料成本较低。
沉淀法
沉淀
1 概述 2 盐析法 3 等电点沉淀法 4 有机溶剂沉淀法 5 非离子型聚合物沉淀法 6 聚电解质沉淀法 7 金属离子沉淀法
1 概述
沉淀法特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成本低,收率高,浓缩倍数高 作为纯化前处理或最后产物 收集方法 操作简便
2 盐析法
盐析法是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无机盐至一定浓度,
或达饱和状态,可使蛋白质在水中溶解度降低,从 而与水溶性大的杂质分离。
3 应用实例
金属离子沉淀精制磷脂酰胆碱
3 应用实例
金属离子沉淀精制磷脂酰胆碱
7 金属离子沉淀法
优点是其在稀溶液中对蛋白质有较强的沉淀 能力。
分为三类:
Mn2+、Fe2+、Co2+、Ni2+、Cu2+、Zn2+和Cd2+能和羧酸,含 氮化合物如胺以及杂环化合物相结合;
3 应用实例
金属离子沉淀茶多酚 金属离子可以与茶多酚形成络合物沉淀,茶叶中其
他的物质则不能,将沉淀物从溶剂中分离出并在酸 的作用下进行转溶,即可得到原来的茶多酚。金属 离子沉淀法是在浸提基础之上采用沉淀一转溶将茶 多酚从浸提液中分离纯化出的一种方法。
生物分离工程4沉淀.ppt.Convertor
V:所需100%浓度的有机溶剂体积 V0 :需沉淀的原溶液体积 S1 :原溶液中有机溶剂的浓度 S2 :要求达到的有机溶剂浓度 缺点 容易引起蛋白质变性失活
后产物 收集方法 (3) 操作简便 蛋白质的溶解特性 蛋白质胶体溶液的稳定性 静电斥力 吸引力 盐析(Salt induced precipitation) 在高浓度的中性盐存在下,蛋白质(酶)等生物大分子物质在水溶液中 的溶解度降低,产生沉淀的过程。 盐析原理 首先需要了解生物大分子在水溶液中的存在状态: 两性电解质,由于静电力的作用,分子 间相互排斥,形成稳定的分散系蛋白质 周围形成水化膜,保护了蛋白质粒子, 避免了相互碰撞 蛋白质盐析 机理: (1)破坏水化膜, (2)中和电荷 盐析经验式
与多糖上的阴离子形成形成季铵络合物,降低离子强度,络合物析出。 分离核酸用沉析剂 酚、氯仿、十二烷基磺酸钠等 目的是使核酸和蛋白质分离,蛋白质变性沉淀,核酸则存在于水溶液 中。 选择性变性沉淀法 利用蛋白质、酶、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对某种物理或化学因素的敏感性差 异,实现分离。 加入变性剂 选择性热变性 选择性酸碱变性
盐溶 盐析 饱和度 中性盐的盐析效果 盐析过程 当中性盐加入蛋白质分散体系时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1)“盐溶”现象—低盐浓度下,蛋白质溶解度增大 (2)“盐析”现象—高盐浓度下,蛋白质溶解度随之下降,原因如下: A.无机离子与蛋白质表面电荷中和,形成离子对,部分中和了蛋白质的 电性,使蛋白质分子之间的排斥力减弱,从而能够相互靠拢; B.中性盐的亲水性大,使蛋白质脱去水化膜,疏水区暴露,由于疏水区 的相互作用导致沉淀 离子强度对盐析过程的影响 Cohn经验公式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教案-第四章
第四章萃取一、本章基本要求:(1)掌握溶剂萃取法的基本理论、工艺过程以及基本的计算;(2)掌握双水相萃取的一般方法;(3)掌握反胶束溶液形成的条件及反胶束萃取的适用范围;(4)掌握超临界的萃取原理;(5)了解溶剂萃取法所用设备;(6)了解影响双水相萃取的因素;(7)了解SC- CO2萃取流程在及在生物、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超临界的萃取原理;反胶束萃取蛋白质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反胶束萃取蛋白质的主要因素;双水相萃取理论及影响因素;溶剂萃取过程的理论基础及萃取剂的选择。
难点:超临界的萃取原理;反胶束萃取蛋白质的基本原理;双水相萃取理论;溶剂萃取过程的理论基础三、主要教学设计(方法、手段等):本章第一次课对本章的内容做一大致介绍,以一张萃取的分类图表示。
每次课之前5分钟对上次的内容进行复习,以加深学生印象。
对本章的内容主要是用讲述的形式,中间以提问的形式加强有力互动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每小节给予一定的思考题。
四、学时分配:1.溶剂萃取和浸取(4学时)2.双水相萃取法(2学时)3.反胶束萃取法(2学时)4.超临界CO2萃取(2学时)五、参考资料及补充习题:思考题:1、何谓溶剂萃取?其分配定律的适用条件是什么?3、何谓乳化液?乳化液稳定的条件是什么?常用去乳化方法有那些?4、在发酵工业中,去乳化有何实际意义?5、类固醇萃取:含有6.8mg/l类固醇的水溶液被二氯甲烷提取,已知类固醇的平衡常数为170,萃取中水与溶剂的比例为82,问提取后有机相的浓度是多少?类固醇被提取的收率是多少?6、比较溶剂萃取与浸取的异同点?7、生物萃取与传统萃取相比的特殊性。
8、描述浸出的基本过程?9、溶剂萃取、反萃取、浸取、乳化、分离因素、表面活性剂10、已知弱酸和弱碱在水相中的电离平衡Kp,由下图试推导出K和K0、KP的关系式可经理论推导如下:K=K0[H+]/(KP +[H+])(弱酸)K=K0KP /(KP +[H+])(弱碱)11、某澄清的发酵液中含260mg/l放线菌D,现用醋酸丁酯进行多级萃取。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第四章 沉淀法
生物分离过程的一般流程
原料液
细胞分离(离心,过滤)
路线一 细胞-胞内产物
路线二 清液-胞外产物
路线一B 包含体
细胞破碎 碎片分离
路线一A
溶解(加盐酸胍、脲)
粗分离(盐析、萃取、超过滤等)
复性
纯化(层析、电泳)
脱盐(凝胶过滤、超过滤) 浓缩(超过滤)
精制(结晶、干燥)
第一节 概述
与化学产品的分离制备相比较,生物大分子的制备有 以下主要特点: ⑴生物材料的组成极其复杂,常常包含有数百种乃至 几千种化合物。 ⑵许多生物大分子在生物材料中的含量极微,分离纯 化的步骤繁多,流程长。
沉淀方法
改变溶液pH值 加入无机盐或改变无机盐种类 加入水溶性有机溶剂 添加脱水剂
第三节 盐析法
定义: 蛋白质在高离子强度的溶液
中溶解度降低、发生沉淀的 现象称为“盐析”。
两种现象:
盐溶:低盐情况,盐离子强 度的增高,蛋白质溶解度 增大。
盐析:高盐,盐离子强度增 加,蛋白质溶解度减小。
logS
⑶许多生物大分子一旦离开了生物体内的环境时 就极易失活,因此分离过程中如何防止其失活, 就是生物大分子提取制备最困难之处。
⑷生物大分子的制备几乎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 温度、pH值、离子强度等各种参数对溶液中 各种组成的综合影响,很难准确估计和判断。
基本概念
通过加入某种试剂或改变溶液条件,使生化产物以固 体形式(沉淀和晶体)从溶液中沉降析出的分离纯化技 术称为固相析出技术。
因为所有分子都是可以被极化的,所以它是普遍存 在的。
DLVO理论
颗粒间的相互作用的位能取决于离子强度。在低离子强度时,颗 粒距离处在中间状态,双电层斥力占优势,可看为一个凝聚的势 垒;在高离子强度时,吸引力超过排斥力,相互间的总位能表现 为吸引位能。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教案-第四章
第四章萃取一、本章基本要求:(1)掌握溶剂萃取法的基本理论、工艺过程以及基本的计算;(2)掌握双水相萃取的一般方法;(3)掌握反胶束溶液形成的条件及反胶束萃取的适用范围;(4)掌握超临界的萃取原理;(5)了解溶剂萃取法所用设备;(6)了解影响双水相萃取的因素;(7)了解SC- CO2萃取流程在及在生物、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超临界的萃取原理;反胶束萃取蛋白质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反胶束萃取蛋白质的主要因素;双水相萃取理论及影响因素;溶剂萃取过程的理论基础及萃取剂的选择。
难点:超临界的萃取原理;反胶束萃取蛋白质的基本原理;双水相萃取理论;溶剂萃取过程的理论基础三、主要教学设计(方法、手段等):本章第一次课对本章的内容做一大致介绍,以一张萃取的分类图表示。
每次课之前5分钟对上次的内容进行复习,以加深学生印象。
对本章的内容主要是用讲述的形式,中间以提问的形式加强有力互动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每小节给予一定的思考题。
四、学时分配:1.溶剂萃取和浸取(4学时)2.双水相萃取法(2学时)3.反胶束萃取法(2学时)4.超临界CO2萃取(2学时)五、参考资料及补充习题:思考题:1、何谓溶剂萃取?其分配定律的适用条件是什么?3、何谓乳化液?乳化液稳定的条件是什么?常用去乳化方法有那些?4、在发酵工业中,去乳化有何实际意义?5、类固醇萃取:含有6.8mg/l类固醇的水溶液被二氯甲烷提取,已知类固醇的平衡常数为170,萃取中水与溶剂的比例为82,问提取后有机相的浓度是多少?类固醇被提取的收率是多少?6、比较溶剂萃取与浸取的异同点?7、生物萃取与传统萃取相比的特殊性。
8、描述浸出的基本过程?9、溶剂萃取、反萃取、浸取、乳化、分离因素、表面活性剂10、已知弱酸和弱碱在水相中的电离平衡Kp,由下图试推导出K和K0、KP的关系式可经理论推导如下:K=K0[H+]/(KP +[H+])(弱酸)K=K0KP /(KP +[H+])(弱碱)11、某澄清的发酵液中含260mg/l放线菌D,现用醋酸丁酯进行多级萃取。
酶工程-04-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
三足离心机 32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酶工程教研室
1、差速离心
采用不同的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使不同沉降速度的颗粒 先后分离的方法。
应用范围:大小和密度有较大差别的颗粒。
大
中
小
33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酶工程教研室
2、密度梯度离心
在离心管中用5~60%的蔗糖溶液,形成由管底到液面逐渐 降低的梯度,将样品放在密度梯度溶液的表面,经过离心,不 同大小、具有一定沉降系数差异的颗粒在密度梯度溶液中形成 若干条不连续的区带。
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化学、制药、 饮料、电力、冶金、海水淡化、资源 再生等领域。
渗出液 40
膜分离技术的地位和影响
美国官方文件曾说“18世纪电器改变了整个工业进程 ,而20世纪膜技术将改变整个面貌”,“目前没有一 种技术,能像膜技术这么广泛地被应用”
日本和欧洲则把膜技术作为21世纪的基盘技术进行研 究和开发。
常用的离心介质:铯盐,如CsCl,Cs2SO4,CsBr
36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酶工程教研室
先把一定浓度的铯盐溶液与样品液混合均匀,也可将一定量 的铯盐加到样品液中使之溶解。 在选定的离心力作用下,经过足够时间的离心分离。 铯盐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在离心力场中沉降,自动形成密度 梯度。 样品中不同浮力密度的颗粒在其各自的等密度点位置上形成 区带。
梯度介质:蔗糖密度梯度系统
34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酶工程教研室
密度梯度的制备:密度梯度混合器
35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酶工程教研室
3、等密度梯度离心
当欲分离的不同颗粒的密度范围处于离心介质的密度范围 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不同浮力密度的颗粒一直移动到与他 们各自的浮力密度恰好相等的位置,形成区带。
生物分离工程第四章沉淀分离法
3、特点
• 沉淀效果很好; • 选择性好 • 容易使生物分子变性 • 复合物难分解
• 丙酮(浓度40-50%) :沉析作用更强,用量省,但毒 性大,应用范围不广;
• 特点:
– 介电常数小, 60%乙醇的介电常数是48
– 容易获取
40-50%丙酮的介电常数是22
4.有机溶剂沉淀的特点
• 分辨率高; • 溶剂容易分离,并可回收使用; • 产品洁净(有机溶剂易祛除); • 容易使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变性失活; • 应注意在低温下操作; • 成本高
沉淀法分离蛋白质的特点有:
1 在生产的前期就可使原料液体积很快地减小10~50 倍,,从而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费用;
2 使中间产物保持在一个中性温和的环境;
3 可及早地将目标蛋白从其与蛋白水解酶混合的溶液中 分离出来、避免蛋白质的降解,提高产物稳定性;
4 用蛋白质沉淀法作为色谱分离的前处理技术,可使色 谱分离使用的限制因素降到最低。
(七)选择性变性沉淀法
• 选择一定的条件使溶液中存在的某些杂质蛋白 变性沉淀下来,而与目的物分开,这种分离方 法就称为选择性变性沉淀法
• 在操作之前要对欲分离的物质中的杂蛋白等杂 质的种类、含量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等有比较全 面的了解。
使用时需慎重!!!!
选择性变性的方法
• 选择性热变性:对于α-淀粉酶等热稳定性好 的酶,可以通过加热进行热处理,使大多数杂 蛋白受热变性沉淀而被除去。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工程下游技术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课程代码:6705第壹部分课程性质和目标壹、课程性质和特点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这门课程适合于理工科专业生物工程专业进行学习。
本课程的内容更多的涉及到工业应用。
下游技术是对于由生物界自然产生的生物体或由微生物菌体发酵的、动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的、酶反应、微生物转化等各种生物工业生产过程获得的生物原料,经提取分离、加工且精制目的成分,最终使其成为产品的技术,也称为下游工程或下游加工过程,是生物技术产品产业化的必经之路。
目前所指的下游技术大多数属于“物质分离”范畴。
主要研究的是物质分离的方法原理及相关的仪器设备。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这门课程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发酵工程,生物工程和设备等多门学科。
二、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学习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这门课程应掌握以下基本知识点:1.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的研究对象和发展历程2.下游技术的理论基础3.发酵液预处理,微生物细胞破碎方法和设备4.溶剂萃取和浸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双水相萃取,反胶团萃取,膜分离过程,液膜分离,离子交换法,色谱法等主要分离单元操作技术及分离过程的特点,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通过学习了解各种分离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熟悉常用分离设备的操作,在实际应用中能够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对仪器进行操作达到分离的目的。
通过学习,具备对生物产品的分离、纯化技术的应用能力,及对生物物质提纯最佳方案的设计能力。
三、和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内容更多的涉及到工业应用。
下游技术对各种生物工业生产过程获得的生物原料,经提取分离、加工且精制目的成分,最终使其成为产品的技术。
在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是壹门将生物工程上游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所需要借助的手段。
《物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是这门课程的基础,《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酶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工程和设备》等专业课的知识也会运用到这门课程中,其后继课程有《发酵工厂设计》等。
生物工业下游技术
生物工业下游技术=第一章绪论1、对生物工业生产过程中获得的生物原料,经提取分离,加工并精制目的成分,最终使其成为产品的技术,通常称为下游技术。
2、下游技术的一般工艺过程:发酵液→预处理→细胞分离→细胞破壁(胞内产物)→碎片分离→提取→精制→成品制作按生产过程可简单归纳为①预处理和固液分离②提取(初步分离)③精制(高度纯化)④成品制作第三章发酵液的预处理1、发酵液的过滤特性的改变:①降低液体粘度②调整PH ③凝聚与絮凝④加入助滤剂⑤加入反应剂2、杂蛋白的去除方法:沉淀法变性法吸附法3、固液分离设备①碟片式离心机工作原理:悬浮液由轴中心加入,其中的固体颗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最下层的通道滑移到碟片边缘处,自转鼓壁排泄口引出,清液则沿着碟片向轴心方向移动,自环形清液口排出,从而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
适用范围:细菌,酵母菌,放线菌等多种微生物细胞悬浮液及细胞碎片悬浮的分离。
②管式离心机悬浮液在加压情况下由下部送入,经挡板作用分散于转鼓底部,受到高速离心力作用而旋转向上,清液位于转鼓中央,呈螺旋形运转向上移动,重液(或固体)靠近鼓壁,至分离盘靠近中心处为清液出口孔,靠近转鼓壁处为重液出口处适用范围:一般离心机难以分离而固形物含量<1% 的发酵液③倾析式分离机工作原理:悬浮液从由料管径进料口进入高速旋转的转鼓内,在离心力作用下,固体颗粒发生沉降分离,沉积在转鼓内壁上。
堆积在转鼓内壁上的固相靠螺旋推向转鼓的锥形部分,从排渣口排出。
与固相分离后的液相,径液相回流管从转鼓大端的溢流空溢出。
适用范围:适合于含固形物较多的悬浮液的分离,不适合于细菌,酵母菌等微小微生物悬浮液的分离④分离因数:离心力与重力的比值,衡量离心程度的参数⑤根据过滤机理的不同,过滤操作可分为澄清过滤和滤饼过滤两种澄清过滤:固体含量少于0.1g/100ml.胶粒直径在5-100μm的悬浮液,过滤介质起主要过滤作用。
滤饼过滤:固体含量<0.1g/ml悬浮液本身形成的滤饼起着主要的过滤作用。
生物工艺学下游技术第四章 沉淀法
硫酸铵盐析 固体法 533(S )/(100 100g = 533(S2-S1)/(100-0.3S2)
g:1升溶液中需加入固体硫酸铵的克数 S1:表示需要达到的百分饱和度 S2:表示原溶液中的百分饱和度
(20 ℃)
饱和溶液法 V = V0(S2-S1)/ (S3-S1)
表示需要加入的硫酸铵溶液体积(ml) V :表示需要加入的硫酸铵溶液体积(ml) 表示原来溶剂的体积(ml) V0 :表示原来溶剂的体积(ml) S1与S2同上 S3 :表示需要加入的硫酸铵溶液的饱和度
定义 沉淀是物理环境的变化引起溶质的溶解度
降低、生成固体凝聚物的现象。 降低、生成固体凝聚物的现象。
沉淀的种类
盐析 等电点沉淀 有机溶剂沉淀 非离子型聚合物沉淀法 聚电解质沉淀法 高价金属离子沉淀法 热沉淀法
蛋白质的溶解特性
亲水性氨基酸残基基本分布在蛋白质立体结构 的外表面,形成亲水区 亲水区。 的外表面,形成亲水区。 在水溶液中, 在水溶液中,多肽链中的疏水性氨基酸残基具 有向内部折叠的趋势,即便如此, 有向内部折叠的趋势,即便如此,一般仍有部分疏 水性氨基酸残基暴露在外表面,形成疏水区 疏水区。 水性氨基酸残基暴露在外表面,形成疏水区。 蛋白质表面由不均匀分布的荷电基团形成荷电 蛋白质表面由不均匀分布的荷电基团形成荷电 亲水区和疏水区构成。 区、亲水区和疏水区构成。
防止蛋白质凝聚沉淀的屏障
蛋白质周围的水化层( shell), ⑴蛋白质周围的水化层(hydration shell), 保护了蛋白质粒子,避免了相互碰撞, 保护了蛋白质粒子,避免了相互碰撞,使蛋白 质形成稳定的胶体溶液。 质形成稳定的胶体溶液。 蛋白质两性电解质 分子间静电排斥作用。 两性电解质, ⑵蛋白质两性电解质,分子间静电排斥作用。 存在双电层) (存在双电层)蛋白质粒子在水溶液中是带电 的,带电的原因主要是吸附溶液中的离子或自 身基团的电离。 身基团的电离。蛋白质表面的电荷与溶液中反 离子的电荷构成双电层。 离子的电荷构成双电层。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第四章沉淀法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第四章沉淀法
基本概念
通过加入某种试剂或改变溶液条件,使生化产物以固 体形式(沉淀和晶体)从溶液中沉降析出的分离纯化技 术称为固相析出技术。
结晶法:在固相析出过程中,析出物为晶体时称为 结晶法。
沉淀法:在固相析出过程中,析出物为无定形固体 时则称为沉淀法。常用的沉淀法主要有盐析法、有机溶 剂沉淀法和等电点沉淀法等。
PPT文档演模板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第四章沉淀法
基本原理:
根据不同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 目的,不同溶解度的产生是由于溶质分子之间及溶质 与溶剂分子之间亲和力的差异而引起的,溶解度的大 小与溶质和溶剂的化学性质及结构有关,溶剂组分的 改变或加入某些沉淀剂以及改变溶液的pH值、离子 强度和极性都会使溶质的溶解度产生明显的改变。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第四章沉淀法
PPT文档演模板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第四章沉淀法
PPT文档演模板ຫໍສະໝຸດ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第四章沉淀法
•吸引力
颗粒间的相互作用 颗粒间的相互作用的位能取决于离子强度。 Van der Waals 力 Keeson 引力(偶极力) Debye 引力 (诱导力) London 引力 (色散力)是最重要的一种引力,
PPT文档演模板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第四章沉淀法
⑷ 等电点沉淀:用于氨基酸、蛋白质及其他两性物质 的沉淀,但此法单独应用较少,多与其他方法结合使 用。 ⑸ 有机聚合物沉淀: 是发展较快的一种新方法, 主 要使用PEG聚乙二醇(Polyethyene glycol)作为 沉淀剂。
PPT文档演模板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第四章沉淀法
β——常数,与盐的种类无关,但与温度、pH和蛋白质种类有 关;
Ks——盐析常数,与温度和PH无关,但与蛋白质和盐的种类 有关。
(生化工程课件)16 沉淀法
–稀:溶剂用量大,回收率低,但共沉淀作用小 –浓:节省溶剂用量,共沉作用强,分辨率低 • 金属离子的助沉析作用:Zn2+、Ca2+
16.4 非离子型聚合物沉淀法
–优点:a 室温 b 颗粒大,易于收集 c 提高蛋白质的稳定性 d PEG 难去 除
– 中性盐的亲水性大,使蛋白质脱去水化膜,疏水区 暴露,由于疏水区的相互作用导致沉淀;
16.2 等电点沉淀
• 原理: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当溶液pH值处于等电点时,
分子表面净电荷为0,双电层和水化膜结构被破坏, 由于分子间引力,形成蛋白质聚集体,进而产生 沉淀。
• 概念: 调节体系pH值,使两性电解质的溶解度下降,析 出的操作称为等电点沉淀。
4.9
18.9
43.3
42.2
NaH2PO4
1.6
7.8
93.8
101
先除去杂蛋白,然后在较高的饱和度下, 沉淀目标蛋白,操作步骤如下
硫酸铵的最终浓度(%飽和)
1 0 20 25 30 33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90 100
1L中应加硫酸铵的量 g
0 5 6 114 144 176 196 209 243 277 313 351 390 430 472 516 561 662 767
(2)由于有机溶剂的水合作用,降低了自由水的浓度, 降低了亲水溶质表面水化层的厚度,降低了亲水性, 导致脱水凝聚。
• 常用的有机溶剂沉析剂
• 乙醇:沉析作用强,挥发性适中,无毒常用于蛋 白质、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沉析;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细胞破碎(cell rupture)技术是指利用不同
的方法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壁,使细胞内物 质包括目的产物成分释放出来的技术。
第一节 细胞壁的组成与结构
通常细胞壁较坚韧,细胞膜脆弱,易受渗 透压冲击而破碎,因此细胞破碎的阻力主 要来自于细胞壁。
第二节 常用破碎方法
破碎方式 机械法
固体剪切 作用 压榨
–过滤介质: 孔物质; 过滤采用的多
–滤浆: 所处理的悬浮液; –滤液: 通过多孔通道的液体; –滤饼或滤渣 :被截留的固体物质。
3)错 流 过 滤
• 又称切向流过滤(Cross-Flow Filtration) 即液体的流向和滤膜相切。
第三章 细胞破碎
• 微生物代谢产物大多分泌到细胞外,如大 多数小分子代谢物、细茵产生的碱性蛋白 酶、霉菌产生的糖化酶等,称为胞外产物。 但有些目的产物存在于细胞内部、如大多 数酶蛋白、类脂和部分抗生素等,称为胞 内产物。 • 许多基因工程产品都是胞内产物。分离提 取胞内产物时,首先必须将细胞破碎,使 产物得以释放,才能进一步提取。因此细 胞破碎是提取胞内产物的关键步骤。
食品生物工程下游技术ppt文档
亲和层析的操作
载体活化、配基连接、吸附、清洗、洗脱、再生
亲和层析的特点
• 效率高:利用亲和吸附可以从粗提液中 一次性分离得到高纯度的活性物质。
食品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四) 初步纯化
• 萃取(extraction) • 吸附(absorption) • 沉淀(precipitation)
萃取
• 萃取的原理:利用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液相中各种组分(包括目的 产物)溶解度的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 萃取可提取和增浓产物,并可除去部分杂质
吸附能力: 极性基团多>极性基团少 相对分子质量大> 相对分子质量小 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 酸性溶液中吸附力强,pH=5
离子交换吸附
• 吸附原理:树脂上离子性功能团与溶液中的离子进行吸附。 • 树脂种类:强酸、弱酸、强碱、弱碱。强碱性物质选用弱
酸性树脂,弱酸性物质选用强碱性树脂。 • 过程:溶液加入经预处理的树脂后进行吸附,吸附了目的
• 分离精度高:可用于分离含量极低,结 构相近的化合物。
• 但通用性较差,洗脱条件苛刻。
五、精细纯化
• 采用一些特殊的高新技术进一步把杂质与 目的产物分离开来,包括层析、电泳、分 子蒸馏等。
5.1 层析
• 层析技术又叫色谱分离技术。 • 常见有纸层析、薄层层析、柱层析等。纸
层析和薄层层析操作简便,分辨率高,但 分离量太少,主要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 柱层析进样量大,回收容易,可用于分离 纯化。
物质的树脂从溶液中分离,再把目的物质从树脂上洗脱下 来。洗脱条件与吸附条件相反。树脂可再生。
生物工业下游技术第四章
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 细胞壁的比较
细菌破碎的主要阻力来自于肽聚糖的网状结构,其网状结构的致密程度和 强度取决于多糖链上所存在的肽健数量和其交联的程度。交联程度越大, 网状结构就越致密,破碎的难度也就越大。
各种微生物细胞壁的结构与组成
微生物 壁厚/nm
层次 主要组成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
酵母菌
目的产物测定法(间接法)
• 细胞破碎后,通过测定破碎液中目的产物 的释放量来估算破碎率。
• 通过将破碎后的细胞悬浮液用离心法分离 细胞碎片,测定上清液中目的产物(如蛋 白质或酶)的含量或活性,并与100%破碎 率所获得的标准数值比较,计算其破碎率 。
导电率测定法
• 利用破碎前后导电率的变化来测定细胞破 碎程度的快速方法。
多聚糖 (80-90%)
脂类 蛋白质
酵母菌形态
酵母菌细胞
酵母菌细胞结构
周质空间 原生质膜
多糖 甘露糖蛋白
周质蛋白
酵母细胞壁破碎的阻力主要取决于壁结构交联的紧密程度和它的厚 度。
霉菌
霉菌的细胞壁结构
霉菌的细胞壁主要由多糖组成,其次含有少量的蛋白质和脂类。其中绝大多 数的多糖壁是由几丁质和葡聚糖构成的,几丁质与纤维素结构很类似。由于 霉菌细胞壁中含有纤维状结构,其强度比细菌和酵母菌的细胞壁有所提高。
• 缺点:对不稳定的微生物,易引起所需蛋白质的 变性;此外,自溶后细胞悬浮液粘度增大,过滤 速率下降。
化学渗透法
• 某些化学试剂可以改变细胞壁或膜的通透 性(渗透性),从而使得胞内物质有选择 地渗透出来,这种处理方式称为化学渗透 法。
• 化学渗透试剂: • (1)表面活性物质:TritonX-100,能结合并溶解磷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胶体的定义
胶体是一种尺寸在1~100 nm以 至1000 nm的分散体。它既非大 块固体,又不是分子分散的液体, 而是具有两相的微不均匀分散体 系。
-《被遗忘了尺寸的世界》
Wilhelm Friedrich Ostwald (1853 – 1932)
蛋白质胶体溶液的稳定性
蛋白质可以看作是一个表面分布有正、负电荷的球 体,这种正、负电荷是由氨基和羧基的离子化形成 的,换句话说,该球体是带有均衡电荷分布的胶体 颗粒。因此,蛋白质的沉淀,实际上与胶体颗粒的 凝聚和絮凝现象相似。
lgS lgS
2
pH6.6
2
25℃
1
1
0℃
o
25℃
2
3I
o
4
2
pH 7.43
7.17
6.05
6.80 6.60
3I
4
温度和pH对碳氧血红蛋白的磷酸盐盐析曲线的影响
I
三、盐析常用的盐
常用的盐析用盐主要有硫酸铵、硫酸钠、 氯化钠、磷酸钠、磷酸钾等。
(NH4)2SO4 最常用: ① 溶解度大:尤其是在低温时仍有相当高的溶解度,
形成离子对,部分中和了蛋白质的电性,排斥 作用减弱而能相互靠拢,聚集起来。
中性盐的亲水性比蛋白质大,使蛋白质脱去了 水化膜,使其沉淀。
Cohn方程式
现在常用 Cohn经验式来表示蛋白质的溶解度与盐的浓度之间 的关系:
㏒ S= β- KsI 式中S——蛋白质的溶解度,g/L;
第二节 蛋白质的表面特性
蛋白质组成 20种氨基酸构成的两性高分子电解质,包括疏水
性氨基酸和亲水性氨基酸 蛋白质折叠趋势
疏水性氨基酸:向内部折叠的趋势 亲水性氨基酸:分布于蛋白质外表面的趋势 结果
在蛋白质三维结构中仍会有部分疏水性氨基酸残 基暴露于表面,在蛋白质表面形成一定的疏水区
蛋白质表面由不均匀分布的荷电基团形成荷电区、 亲水区和疏水区构成。
-0.50 -1.00
0
拟球蛋白
血清白 蛋白
碳氧肌 红蛋白
血纤维 蛋白原
碳氧血 红蛋白
2
4
6
8
10
μ
(三)蛋白质浓度的影响
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同的盐析条件下,蛋
10
白质浓度越大越易沉淀,但蛋 9
白质的浓度愈高,其它蛋白质 8 7
的共沉作用也愈强,从而使分 6
dS dP
-
辨率降低,
5
4
30g/L 3g/L
3
2
1
0 40
Na2SO4
4.9 18.9 43.3 42.2
NaH2PO4
1.6 7.8
93.8 101
② 分离效果好:有的提取液加入适量硫酸铵盐析, 一步就可以除去75%的杂蛋白,纯度提高了四倍。
③ 不易引起变性,有稳定酶与蛋白质结构的作用。 有的酶或蛋白质用2~3mol/L的(NH4)2SO4保存 可达数年之久。
(Ks盐析:固定pH, 温度,改变盐浓度)
⑵在一定的离子强度下,改变溶液的pH值及温度,达 到沉淀的目的,称为“β”分级盐析法。
(β盐析:固定离子强度,改变pH及温度。)
当离子强度较高时,溶解度的对数与离子 强度呈线性关系
优点
①成本低,不需要特别昂贵的设备。 ②操作简单、安全。 ③对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具有稳定作用,不易引起 蛋白质变性
I-一离子强度等于 I=1/2∑mizi2;
mi——离子 i的摩尔浓度;
Zi——所带电荷;
β——常数,与盐的种类无关,但与温度、pH和蛋白质种类有 关;
Ks——盐析常数,与温度和PH无关,但与蛋白质和盐的种类有 关。
用盐析法分离蛋白质的二种方法
⑴在一定的 pH值及温度条件下,改变盐的浓度(即 离子强度)达到沉淀的目的,称为“Ks”分级盐 析法。
沉淀方法
改变溶液pH值 加入无机盐或改变无机盐种类 加入水溶性有机溶剂 添加脱水剂
第三节 盐析法
定义: 蛋白质在高离子强度的溶液
中溶解度降低、发生沉淀的 现象称为“盐析”。
两种现象:
盐溶:低盐情况,盐离子强 度的增高,蛋白质溶解度 增大。
盐析:高盐,盐离子强度增 加,蛋白质溶解度减小。
logS
蛋白质的溶解行为是一个独特的性质,由其组成、 构象以及分子周围的环境所决定。
一般而言,小分子蛋白质比起在化学上类似的大分 子蛋白质更易溶解。
防止蛋白质凝聚沉淀的屏障
⑴蛋白质周围的水化层(hydration shell) 可以使蛋白质形成稳定的胶体溶液。
⑵蛋白质分子间静电排斥作用。(存在双电层)
为所有分子都是可以被极化的,所以它是普遍存在 的。
DLVO理论
颗粒间的相互作用的位能取决于离子强度。在低离子强度时,颗 粒距离处在中间状态,双电层斥力占优势,可看为一个凝聚的势 垒;在高离子强度时,吸引力超过排斥力,相互间的总位能表现 为吸引位能。
沉淀策略及方法 策略
破坏蛋白质周围的水化层 降低双电层厚度(ζ电位)
(2)直接加固体硫酸铵:工业上常采用这种方法,加 入速度不能太快,应分批加入,并充分搅拌,使其完 全溶解和防止局部浓度过高;
常用“饱和度”来表征硫酸铵在溶液中 的最终浓度,25℃时(NH4)2SO4的饱和浓度 为4.1 mol/L,定义它为100%饱和度。
盐析曲线的制作 如果要分离一种新的蛋白质和酶,没有文献数据
β 2.5
2.0
1.5 S0
1.0
0.5
0
-0.5
-1.0
-1.5
123456 μ
应用:
蛋白质和酶分离提纯 多肽、多糖和核酸也可以用盐析法进行沉淀分
离 20%~40%饱和度的硫酸铵可以使许多病毒沉
淀 43%饱和度的硫酸铵可以使DNA和rRNA沉淀,
而tRNA保留在上清。
一、盐析法的原理及特点 原理
缺点
盐析法分辨率不高,适合于生化物质粗提纯 阶段,需和其它方法交替使用。
二、影响盐析的因素
(一)离子强度和类型
一般说来,离子强度越大,蛋白质的溶解度越低。 在进行分离的时候,一般从低离子强度到高离子强 度顺次进行。每一组分被盐析出来后,经过过滤或 冷冻离心收集,再在溶液中逐渐提高中性盐的饱和 度,使另一种蛋白质组分盐析出来。
④ 价格便宜,废液不污染环境。
但硫酸铵具腐蚀性且缓冲能力差,饱和溶液 的pH值在4.5~5.5之间,使用时多用浓氨水 调整到pH7左右。
四、盐析操作(以硫酸铵为例)
盐析时,将盐加入到溶液中有两种方式:
(1)加硫酸铵的饱和溶液:在实验室和小规模生产中, 或(NH4)2SO4 浓度不需太高时,可采用这种方式,它 可防止溶液局部过浓,但加量较多时,料液会被稀释。
可以借鉴,则应先确定沉淀该物质的硫酸铵饱和度。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①取已定量测定蛋白质或酶的活性与浓度的待分
离样品溶液,冷至0℃~5℃,调至该蛋白质稳定的pH 值。
②计算饱和度达到20%-100%所需加入的硫酸铵量,
边搅拌边加入,放置1h以上,使沉淀达到平衡
盐析操作-溶解度曲线确定
③离心分 离沉淀物 并重新溶 解测定其 中总蛋白 和目标蛋 白的浓度
◆沉淀分离在生物分离过程中应用相当广泛。一般情况 下,沉淀分离方法在生物下游加工过程中通常作为初 级分离技术加以使用,但在实际过程中也有仅通过沉 淀分离得到目标产品的工业实例。
基本原理:
根据不同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 的目的,不同溶解度的产生是由于溶质分子之间及溶 质与溶剂分子之间亲和力的差异而引起的,溶解度的 大小与溶质和溶剂的化学性质及结构有关,溶剂组分 的改变或加入某些沉淀剂以及改变溶液的pH值、离子 强度和极性都会使溶质的溶解度产生明显的改变。
④以饱和 度为横坐 标,上清 液中总蛋 白和目标 蛋白浓度 为纵坐标, 得到蛋白 质溶解度 曲线
第三节 有机溶剂沉淀法
定义:向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亲水性的有机溶 剂,降低溶质的溶解度,使其沉淀析出的分离 纯化方法。
一、有机溶剂沉淀法的原理和特点 原理
沉淀法的特点和应用
◆沉淀法(即溶解度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不仅用 于实验室中,也用于某些生产目的的制备过程,是分 离纯化生物大分子,特别是制备蛋白质和酶时最常用 的方法。
◆通过沉淀达到浓缩的目的,或者通过沉淀,固液分 相后,除去留在液相或沉积在固体中的非必要成分;
◆沉淀可以将已纯化的产品由液态变成固态,加以保存 或进一步处理。沉淀方法用于分离纯化是有选择性的, 即有选择地沉淀杂质或有选择地沉淀所需成分。
(五)PH的影响:
蛋白质所带净电荷越多,
8
β
7
它的溶解度就越大。改变pH
6
值可改变蛋白质的带电性质,
5
因而就改变了蛋白质的溶解
4
OA-卵清蛋白
COHb-碳氧血红蛋白 OA
度。
3
COHb
3 4 5 678
以磷酸盐沉淀COHb和以硫酸铵
沉淀OA时,β随 pH的变化
在等电点处溶解度小(值最小)。
因此用中性盐沉淀蛋白质时,pH值常选在该 蛋白质的等电点附近
⑴生物材料的组成极其复杂,常常包含有数百种乃 至几千种化合物。
⑵许多生物大分子在生物材料中的含量极微,分离 纯化的步骤繁多,流程长。
⑶许多生物大分子一旦离开了生物体内的环境时 就极易失活,因此分离过程中如何防止其失活, 就是生物大分子提取制备最困难之处。
⑷生物大分子的制备几乎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 温度、pH值、离子强度等各种参数对溶液中各 种组成的综合影响,很难准确估计和判断。
沉淀的分类
在生物大分子制备中最常用的几种沉淀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