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细胞膜分子
免疫分子的分类

免疫分子的分类免疫系统是人体内一套复杂且精密的防御系统,它可以识别和抵抗外来入侵的病原体,保护人体免受疾病的侵害。
在免疫系统中,免疫分子是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组成部分。
它们具有丰富多样的形式和功能,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到免疫应答中。
本文将从免疫分子的分类角度来介绍它们的种类和特点。
1. 抗体抗体,也被称为免疫球蛋白,是一种由免疫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分子。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识别和结合外来入侵的病原体,然后激活其他免疫细胞来清除这些病原体。
抗体可以通过与病原体表面的抗原结合来实现特异性识别,从而引导免疫细胞的攻击和清除。
2. 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是一类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分子信号物质,它们可以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传递信号,调节和调控免疫细胞的活动。
细胞因子包括许多不同的类型,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
它们在调节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活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3. 补体系统补体系统是一组由多种蛋白质组成的免疫分子,它们可以通过级联反应来清除病原体。
补体系统能够通过破坏病原体的细胞膜、促进炎症反应和吞噬细胞的识别来参与免疫应答。
4. T细胞受体T细胞受体是一种膜结合的蛋白质分子,它位于T淋巴细胞表面,并负责识别和结合抗原。
T细胞受体通过与抗原结合来激活T细胞,并介导细胞免疫应答和细胞毒性反应。
5. MHC 分子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分子是一类细胞表面蛋白质分子,它们在免疫识别和免疫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MHC分子通过结合和展示抗原片段来激活T细胞的免疫应答,并介导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上是免疫系统中常见的几种免疫分子的分类。
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功能和特点,在免疫应答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这些免疫分子,可以更好地理解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总结起来,免疫分子的分类主要包括抗体、细胞因子、补体系统、T 细胞受体和MHC分子。
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到免疫应答中,协同作用,保护人体免受疾病的侵害。
第五章免疫细胞

第四节 抗原提呈细胞
凡能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 呈递给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APC)
专职 单核/巨噬细胞、树突
状细胞、B细胞
非专职 内皮细胞、上皮
细胞等
单核-巨噬细胞 B淋巴细胞
树突状细胞
(一)单 核 吞 噬 细 胞(MON和Mφ)
包括骨髓中的前单核细胞、外周血中的单 核细胞和组织内的巨噬细胞,具有重要的抗 感染、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的作用。 (一)表面标志:
二、免疫细胞的膜表面分子
免疫细胞膜表面存在着大量不同种类的 蛋白质分子。这些分子与免疫细胞的分化 成熟和免疫功能发挥密切相关。 免疫细胞的膜表面分子是区分和鉴别不 同免疫细胞及其亚群的重要标志。 分化抗原、粘附分子、膜受体。
第二节 T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是来自胚肝或骨髓的始祖T 细胞,在胸腺内微环境作用下分化发育成 熟的淋巴细胞,又称胸腺依赖的淋巴细胞 简称T细胞。 介导细胞免疫应答,并在TD—Ag诱导 的体液免疫应答中起重要的辅助和调节作 用。
植物血凝素(PHA)受体
刀豆蛋白(ConA)受体
美洲商陆(PWM)受体
分化抗原(CD 抗原/分子)
CD3 CD4
生物学功能
与TCR相连,稳定TCR结构,传递细 胞活化信息
为MHCⅡ类分子的受体
CD8
CD28 CD2
为MHCⅠ类分子的受体
为B7分子的受体 即淋巴细胞相关抗原-2(LFA-2), 为LFA-3的受体或绵羊红细胞 (SRBC)的受体
1、T细胞的表面标志
特有的细胞表面的膜分子, 包括抗原受体、分化抗原(CD)抗原、 MHC抗原、黏附分子等。 这些分子是T细胞识别抗原、与其他免 疫细胞相互作用以及接受信号刺激并产生 应答的物质基础,也是鉴别和分离T、B细 胞的重要依据。
12免疫分子

2. 补体成分命名:
固有成分:用C后加阿拉伯数字表示, 如:C1,C4,C2等;
其他成分:用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如:
B因子、D因子、P因子、 H因子等; 裂解片段:小片段用a表示 --- 如:C3a; 大片段用b表示 --- 如:C3b。 酶活性成分:符号上划一横线,如:
C3bBb。 灭活补体片段:符号前加 i 表示,如:iC3b。
功能区的主要功能:
VH和VL --- 抗原结合部位; CH1~3和CL --- Ig遗传标志所在; CH2(IgG)、CH3(IgM) --- C1q结合部位; CH2-CH3(IgG) --- 结合并通过胎盘; CH3(IgG) --- 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 NK细胞 FcγR结合部位; CH2、CH3(IgE) --- 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 FcεR结合部位。
1、溶解或杀伤细胞
补体被激活后,在细胞表面形成攻膜复合体 (MAC),并镶嵌到细胞膜内,使细胞膜被穿孔, 导致细胞内容物向外渗漏,而细胞外的水分大量 涌入细胞内,最终细胞发生溶解。
2、调理作用和免疫粘连作用
C3b、C4b和灭活的C3b都是重要的调理素。 以C3b为例:
机体内存在很多靶细胞,有的靶细胞结合了C3b, 有的没有结合,当吞噬细胞在吞噬靶细胞的时候, C3b能够起到桥梁作用,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 用,而没有结合C3b的靶细胞就不容易被吞噬。
4、清除免疫复合物
机体血循环中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可沉积在血管壁, 通过活化的补体,造成周围组织损伤。补体成分 可参与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 抑制致病性的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促进免疫复合物的溶解 免疫黏附作用
5、补体的免疫调节作用
补体通过多个环节对免疫应答起调节作用。 C3可参与捕捉、固定抗原 补体成分可与多种免疫细胞作用 补体参与调节多种免疫细胞的效应功能
免疫学中的免疫细胞和分子

免疫学中的免疫细胞和分子免疫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领域,主要研究人体和其他生物体内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调控以及免疫反应中参与的分子和细胞等方面。
其中,免疫细胞和分子是免疫反应中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对于疾病、健康和医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主要讨论一下这两类重要的免疫成分。
一、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是指在免疫反应过程中参与免疫防御的各种细胞,其种类和功能各不相同。
常见的免疫细胞主要包括:1. T细胞T细胞是一种单个T淋巴细胞发育而来的细胞,它们能识别并消灭被感染或变异的自身细胞,从而保护人体免受病毒和细菌等的侵袭。
T细胞的功能多种多样,包括抗菌,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记忆等。
根据其表面膜受体不同,T细胞可分为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两种,它们的功能和作用不同,但都是人体免疫反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B细胞B细胞是一种胸腺外淋巴细胞,它们能产生并分泌一种叫做抗体的蛋白质,在免疫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人体被感染后,B细胞首先分裂并分化为浆细胞,然后浆细胞能产生抗体,与入侵体外的病原体结合,从而将其杀死或中和。
除了直接消灭病原体外,抗体还能通过激活补体系统等方式发挥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的作用。
B细胞在人体免疫反应中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二、免疫分子免疫分子是指在免疫反应中参与免疫防御的各种分子,其种类和功能也各不相同。
常见的免疫分子主要包括:1. 抗体抗体是由B细胞分泌的一种高度专一性蛋白质,也称为免疫球蛋白。
抗体能够识别和结合入侵体内的病原体或其他异物,从而激活免疫系统,发挥抗体中和,吞噬,缴获和杀伤微生物等多种作用。
在人体感染后,抗体会被产生,并且在免疫系统的长期保护中存留下来,以便日后再次遭遇同类病原体时使用。
除此之外,抗体还具有其他重要功能,如抗肿瘤,促进免疫细胞的吞噬等。
2. 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是一类由免疫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它们能够介导细胞之间的信号传递,调节免疫反应中各种细胞的活动和功能。
医学免疫学:CD分子和粘附分子

All rights reserved by Dr Baiqing LI
-11-
第二节 粘附分子
• 是一类介导细胞间、细胞与胞外基质间相 互接触和结合的膜表面糖蛋白。
• 以配体-受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
All rights reserved by Dr Baiqing LI
• • 与淋巴细胞的归巢和再循环有关的粘附 • 分子又称淋巴细胞的归巢受体(如L-选择 • 素等),可同高内皮小静脉(HEVs)上 • 的相应配体结合。
All rights reserved by Dr Baiqing LI
-24-
All rights reserved by Dr Baiqing LI
• 参与细胞间粘附和跨膜信号传递,如
– CD3、CD4、CD28等。
All rights reserved by Dr Baiqing LI
-5-
All rights reserved by Dr Baiqing LI
-6-
• 二、常用的CD分子
• (一)T细胞表面的CD分子
• CD3, CD4和CD8,CD2,CD28和CTLA-4
E-选择素(内皮细胞选择素), P-选择素(血小板选择素)。
All rights reserved by Dr Baiqing LI
-17-
All rights reserved by Dr Baiqing LI
-18-
4 钙粘素家族:(cadherin)
• 一组需要钙离子参与,主要介导同型细胞间相 互粘附的分子, 如: – E-钙粘素(内皮钙粘素); – N-钙粘素(神经钙粘素); – P-钙粘素(胎盘钙粘素)。
06 CD分子和黏附分子

αⅡβ3 αvβ3
分布
配体
广泛 广泛 广泛(但未见 在淋细胞表面 ) 淋巴细胞Mo 广泛 广泛
某些细胞系
注:FN:纤维粘连蛋白:LM:
层粘连蛋白;TSP:血
栓海绵蛋白;VLA:很
CA,LM
晚出现的抗原;CA:胶
CA,LM
原蛋白:VN:粘连蛋;
FN,LM,CA
FB:血纤维蛋白;vWF:
von Witlebrand 因子;
6、选择素的表达谱
CD62P (P-Selectin, PADGEM, GMP-140)
• I型膜蛋白,N端1个lectin样功能区, 1个EGF样 功能区, 9个补体SCR功能区
• 在活化的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表达
• 配体为多糖类分子和CD24,介导白细胞和血 小板rolling。
CD62L (L-Selectin, Mel-14/LAM-1)
亚单位 结构
α1β1 α2β1 α3β1 α4β1 α5β1 α6β1 α7β1 α8β1 αvβ1
180/95(CD11b /CD18) 165/95(CD11b /CD18)
150/95( CD11c/CD18 )
αLβ2 ΑMβ2 αXβ2
120+25/105(C D51/CD61) 125+24/105(C D51/CD61)
化信号
T cell
(二) CD3
• 分布:T细胞和胸腺细胞。 • 功能:稳定TCR的结构,转导TCR识别
抗原所产生的特异性活化信号。
(三)CD4和CD8
– T细胞的膜分子,属于Ig超家族成员 – 分布: CD4+/CD8-:Th/Treg
CD4-/CD8+ :Tc/Ts
第八章-免疫细胞膜分子

阳性选择
胸腺基质细胞
MHC-与淋巴细胞表面TCR 结合 MHC- + 淋巴细胞表面TCR
CD8+ CD4+
MHC-I
胸腺基 质细胞
TC R 前T细胞
CD8+
胸腺基 质细胞
TC R 前T细胞
MHCII
CD4+
阴性选择
巨噬细胞
表面MHC-I-自身肽 + CD8+
树突状细胞
自身耐受
巨噬细胞
表面MHC-II-自身肽 + CD4+ 自身耐受
如白细胞穿过血管进入组织,LFA-1/ICAM, VLA-4/VCAM-1,Mac-1/ICAM-1,selectin 等都参与。
(2)作用特点 1)在同一类细胞中可同时表达多种CAM:
如T细胞同时表达CD2,LFA-1, CD4/CD8, CD28,ICAM等,各自发挥不同的功能。
2)同一个CAM对可具有多种功能,在不同反应过 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如LFA-1/ICAM:既可增强T细胞与APC/靶细胞 的相互结合又可作为淋巴细胞归巢受体和内皮 细胞上的配体参与淋巴细胞归巢。
3)作用双向性:
CAM除介导细胞粘附作用外,还起传导信 号的作用,而且表现为双向性的。
如B7(CD80/CD86):B7分子与T细胞 CD28结合促进T细胞活化,同时活化的T细 胞表达CD40L,与B细胞上的CD40结合促进 B细胞增殖和产生免疫球蛋白。
一、白细胞分化抗原
白细胞分化抗原是白细胞(还包括血小板、 血管内皮细胞)在正常分化成熟不同谱系 (lineage)和不同阶段以及活化过程中,出 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它们大都是穿膜 的蛋白或糖蛋白,含胞膜外区、穿膜区和胞 浆区。
免疫细胞和免疫识别的分子机制

免疫细胞和免疫识别的分子机制免疫是人体自我保护的一个重要机制,它能够识别并攻击入侵体内的病原微生物,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这一过程是由免疫系统中的多种免疫细胞和免疫识别分子协同作用完成的。
那么,什么是免疫细胞和免疫识别的分子机制呢?一、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主要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等。
它们能够分泌和释放一系列免疫分子,激活和参与到免疫系统的各个环节中。
1. T细胞T细胞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主要起到识别和攻击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它们具有特异性,能够识别抗原肽并与其结合,从而产生锁定、杀伤和调节等多种免疫反应。
T细胞大致可分为两类:CD4阳性的辅助T细胞和CD8阳性的细胞毒T细胞。
辅助T细胞主要激活和支持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如B细胞、巨噬细胞等,从而加强免疫反应;而细胞毒T细胞则能直接杀伤感染细胞,起着细胞免疫作用。
2. B细胞B细胞是另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主要作用是分泌抗体,与抗原结合并中和入侵体内的病原微生物。
它们通过表达不同类型的免疫球蛋白分子来识别不同种类的病原体。
B细胞可分为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两种类型。
记忆B细胞可以长期保存抗体信息,在再次感染时快速分泌大量的针对性抗体,从而加强免疫反应;而浆细胞则是短暂存在的B细胞分化产物,能够快速产生大量的针对性抗体,起着体液免疫作用。
3. 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是另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主要作用是对病原体进行吞噬和清除。
它们通过表达不同的受体分子来识别和结合入侵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并分泌一系列的溶菌酶和氧自由基等免疫分子,从而杀死细菌、病毒等病原体。
二、免疫识别的分子机制免疫识别的分子机制是免疫系统中的核心机制,它能够识别入侵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并激活免疫细胞进行攻击和消灭。
免疫识别分子的种类和数量非常丰富,其中包括T细胞受体、B细胞受体、抗体、MHC分子等。
1. T细胞受体T细胞受体主要存在于T细胞的细胞膜上,它们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只能识别和结合特定的抗原肽。
免疫分子的分类

免疫分子的分类免疫分子是一类能够识别和抵御外来病原体的蛋白质,也是免疫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根据其功能和结构的不同,免疫分子可以被分为多个类别,包括抗体、抗原受体、细胞因子等。
下面将对这些免疫分子的分类进行详细介绍。
1. 抗体抗体,也称免疫球蛋白,是一种由免疫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具有特异性结合抗原的能力。
根据其结构和功能的不同,抗体可分为五种类型:IgG、IgA、IgM、IgD和IgE。
其中,IgG是最常见的抗体,可以在体液中中和病原体,促进其被吞噬。
IgA主要存在于黏膜表面,起保护作用。
IgM是体液中第一道防线,能够快速识别病原体。
IgD主要存在于B细胞表面,参与免疫应答。
IgE则主要参与过敏反应。
2. 抗原受体抗原受体是一类能够识别抗原并介导免疫细胞应答的蛋白质。
主要包括T细胞受体(TCR)和B细胞受体(BCR)。
TCR主要存在于T 细胞表面,能够识别由抗原呈递细胞展示的抗原肽。
BCR则存在于B细胞表面,能够直接识别游离在体液中的抗原。
3. 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是一类能够调节免疫细胞活动的蛋白质。
根据其功能的不同,细胞因子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促炎细胞因子(如IL-1、IL-6)、抗炎细胞因子(如IL-10)、趋化因子(如IL-8)、生长因子(如GF-β)等。
这些细胞因子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调节炎症、免疫细胞增殖和分化等过程。
4. 补体系统补体系统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蛋白系统,包括多种蛋白质组分,如C1至C9等。
补体系统可以通过激活补体级联反应,促进病原体的溶解、吞噬和清除。
补体系统也参与调节炎症和免疫细胞活化。
总结免疫分子的分类主要包括抗体、抗原受体、细胞因子和补体系统等多个类别。
这些免疫分子在免疫系统中相互协作,共同抵御外来病原体的侵袭。
通过深入了解免疫分子的分类和功能,可以更好地理解免疫应答的机制,为免疫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希望本文对读者有所帮助,增进对免疫分子的认识。
朗格汉斯细胞表面膜分子表达特征

朗格汉斯细胞表面膜分子表达特征【摘要】朗格汉斯细胞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其表面膜分子的表达特征在调节免疫应答中发挥关键作用。
本文主要探讨了朗格汉斯细胞表面膜分子的特征、功能、调控机制以及在疾病中的作用和免疫调节中的意义。
研究发现,朗格汉斯细胞表面膜分子可以识别和结合抗原,并通过调节细胞间信号传导来影响免疫应答。
深入了解朗格汉斯细胞表面膜分子的研究意义,有助于揭示免疫调节的机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望未来,还需进一步探索朗格汉斯细胞表面膜分子的功能和调控机制,为免疫调节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多启示。
【关键词】朗格汉斯细胞、表面膜分子、表达特征、功能、调控机制、疾病、免疫调节、研究意义、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朗格汉斯细胞是一种免疫系统中重要的细胞类型,具有关键的免疫调节功能。
朗格汉斯细胞主要定位于皮肤和黏膜表面,是免疫系统中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
通过表达特定的抗原递呈分子,朗格汉斯细胞能够识别并捕获外来抗原,然后将其展示给T淋巴细胞,从而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朗格汉斯细胞表面膜分子的特征是其区别于其他抗原提呈细胞的重要特征之一。
朗格汉斯细胞表面膜分子的表达谱在不同的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可能发生变化,这直接影响了其功能和调控机制。
深入了解朗格汉斯细胞表面膜分子的特征对于揭示其在免疫调节和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综合文献资料,探讨朗格汉斯细胞表面膜分子的特征、功能、调控机制以及在疾病和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旨在深入了解朗格汉斯细胞在免疫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朗格汉斯细胞是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其在免疫调节和疾病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针对朗格汉斯细胞表面膜分子的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其在免疫调节和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研究朗格汉斯细胞表面膜分子的特征,分析其在免疫调节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机制;2. 探究朗格汉斯细胞表面膜分子在不同疾病中的表达和调控机制,揭示其在疾病发展中的潜在作用;3. 探讨朗格汉斯细胞表面膜分子在免疫调节中的意义,为免疫治疗和免疫调节研究提供参考依据;4. 总结朗格汉斯细胞表面膜分子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调节作用,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特点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特点
细胞膜是细胞存活和形态结构的基础,是细胞体内活动的表面,它有着独特的分子结构,可以有效地将细胞内外的环境隔开,从而保护细胞免受环境不可抗拒的侵袭,并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细胞膜由脂质和蛋白质两大类分子组成,下面我们来全面了解它的分子结构特点。
首先,细胞膜的分子结构中以脂质分子为主,其构成是单体或双体脂质,脂质分子大多呈不饱和脂肪酸或其酰胺衍生物,经水溶性键连接而构成脂肪酸微胶囊。
由于脂质分子本质上是不溶性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细胞膜有双层的结构,有助于细胞圈的形成,也有助于细胞的运动和活力的建立。
其次,另一类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是蛋白质分子,它们可以分泌,也可以通过蛋白质亚顶体酶和膜蛋白磷酸酶的作用影响细胞内外的信号来调节细胞内的活性物质。
蛋白质分子遍布在脂质双层之间,形成穿透式,门控式和非穿透式通道。
这些通道可以调节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异,控制水分子和活性物质的流动,维持细胞内活动和营养物质的流动,为细胞提供能量,调节细胞温度,调节激素和荷尔蒙等多种水解物质。
此外,细胞膜还含有糖蛋白分子,它们可以参与细胞的活动,例如细胞之间的交互作用,参与免疫反应,可以结合抗原,结合细胞表面受体,影响细胞代谢及内部分子运动,也可以充当荷尔蒙的转运者,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死亡。
总之,细胞膜的分子结构特点是脂质双层和蛋白质分子、糖蛋白分子共存,它们之间有着紧密而复杂的相互联系,有效地维持了细胞流动和信号传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种多肽链组成,胞外结构属IgSF
胞浆区有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ITAM)结
构,其中的酪氨酸磷酸化后,可活化有关激酶, 传递TCR/CD3介导的活化途径的信号
CD4
CD4分子为单链跨膜糖蛋白,胞膜外结构为IgSF
成员,共有4个结构域。
黏附分子的种类
1. 整合素家族
2.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3. 选择素家族 4. 钙粘蛋白家族 5. 其他黏附分子
整合素家族(integrin)
整合素家族最初是因此类黏附分子主要介导细胞
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使细胞得以附着而形成整 体而得名
整合素家族的AM都是由α、β亚单位经非共价键
连接组成的异源二聚体,α、β链共同组成识别配 体的结合点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IgSF)
具有与Ig的V或C区相似的折叠结构,且氨基酸组
成也有一定同源性的一组黏附分子
黏附分子中IgSF识别的受体多为本家族成员和整
合素家族分子
CD4、CD8、MHC-I类分子、MHC-II类分子、
ICAM(细胞间黏附分子)均属于IgSF成员, 是启动免疫应答重要的第一、二信号分子
B细胞和APC细胞表面
CD28/B7提供T细胞活化所必须的协同刺激信号(即
第二活化信号),是一组重要协同刺激分子
CD2/ CD58
CD2分子,又称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2(
lymphocyte function associated antigen, LFA-2 )或绵羊红细胞受体(SRBCR)
以三聚体形式结合B细胞表面的三聚体CD40分子,
为B细胞活化提供必要信号
参与B细胞识别、黏附、活化的CD分子
CD79a/CD79b (Ig/Ig)
两者通过二硫键组成异源二聚体,除浆细胞外表
达于B细胞发育的各个阶段,是B细胞特征性标记
BCR与CD79a/CD79b结合成复合体,能稳定BCR
但要在Ca2+存在下才能发生黏附
在体内有着独特的组织分布,在细胞表面,钙粘
蛋白倾向于集中分布于细胞与细胞的连接处。肿 瘤细胞钙粘蛋白的改变与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 有关
介导同型细胞间的粘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
的选择性聚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维持组织、 器官结构完整性的因素之一。
AM的生物学作用
CD8分子的α链的结构域可与MHC-I类分子的非多
态区结合,胞浆区可与P56lck激酶结合,参与T细 胞活化和增殖的信号传导
CD8+T细胞又称为细胞毒性T细胞(Tc or CTL)
CD28
CD28分子由二硫键相连的同源二聚体组成,其胞浆
区可与多种信号分子相连
CD28的配体是
B7 (B7-1 或 CD80),B7主要分布于
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多 为跨膜糖蛋白。
表达范围:
除白细胞外,其它血细胞及非造血细胞(血管内 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膜上也表达。
分化群(cluster of differentation, CD ) 是位于细胞膜上一类分化抗原的总称
应用以McAb鉴定为主的分析方法,将来自不同
Ⅵ型:
胞浆区结构
①蛋白酪氨酸激酶(PTK)结构域 ②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
结构域 or
③死亡结构域(DD)
④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抑制)基序(ITAM
ITIM)
参与T细胞识别、黏附、活化的CD分子
CD3
CD3分子与T细胞受体组成TCR/CD3复合物,分
布于T细胞和部分胸腺细胞表面,在TCR信号转 导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实验室的McAb所识别的同一种分化抗原归为同 一个分化群,简称CD。
人的CD编号已从CD1命名至CD350
一般某一分化抗原及其相应Ab用同一CD序号来
表示
CD的基本结构
胞膜外区:
可分为不同的超家族(superfamily),常见的
有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细胞因子受体 家族、C型凝集素超家族、整合素家族、肿瘤 坏死因子超家族(TNFSF)和肿瘤坏死因子受 体超家族(TNFRSF)等。
第八章
免疫细胞膜分子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系 熊 洁
主要内容
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分类与作用
白细胞分化抗原与临床
黏附分子的分类与特性
黏附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黏附分子与临床
免疫应答过程有赖于免疫系统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包括细胞间直接接触或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或其 他活性分子所介导的作用
镶嵌在细胞膜脂质双层结构中的细胞膜分子,
参与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如:IgSF) 参与免疫应答和调节(如:IgSF、integrin) 参与炎症反应(如:selectin、integrin)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如:
多种AM)
维持组织、器官结构的完整性(如Cadherin) 参与凝血及血栓的形成(如:selectin) 与肿瘤的浸润转移有关(如:未归类的AM)
激活CD19/CD21/CD81复合物中与CD19紧密结 合的多种激酶,最终促使B细胞活化
CD40
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胞膜外区为富含
半胱氨酸重复序列。
分布在抗原提呈细胞(成熟B、DC、MΦ)、上皮细
胞、内皮细胞等
与T细胞表面的CD40L结合后,提供B细胞再次应
答的第二活化信号
CD4分子可与MHC-II类分子结合,胞浆区与
P56lck激酶(lck为淋巴细胞激酶)结合,参与信号 传导。
CD4分子的第二个结构域是HIV的受体,与HIV
gp120结合。
CD4+T细胞又称为辅助性T细胞(Th)
CD8
CD8分子由α、β链借助二硫键连接形成异二聚体结
构,胞膜外区结构属IgSF
胞内含有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
imhibition motif, ITIM),故传导抑制信号,对T细胞的活 化有负调节作用
CD40L
CD40配体(CD154),主要分布在活化的CD4+
T
细胞、部分CD8+ T细胞和γδT细胞;
一种整合素可分布于多种细胞,同一种细胞也往
往有多种整合素的表达;表达水平随细胞分化和 生长状态发生改变
功能
介导免疫活性细胞(ICC)间的黏附,与ICC接受
Ag、丝裂原的刺激发生增殖反应有关
参与CTL、NK、LAK等细胞的杀伤过程 参与WBC的定位、渗出和迁移,与炎症反应有关 介导淋巴细胞的归巢 参与移植排斥反应
选择素家族(selectin)
概念:主要介导血流中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在
局部的黏附
组成:
L- 选 择 素 (L : leucocyte) , P- 选 择 素 (P : platelet),E-选择素 (E:endothelium)
配体:为寡糖基团,主要是具有唾液酸化的路易
斯寡糖或类似结构的分子
配体主要是CD58(LFA-3),可介导绵羊红细胞
与T细胞形成玫瑰花环。
两者结合后可促进T细胞对Ag的识别功能,主要通
过增强T细胞与APC或靶细胞之间黏附,并参与胸 腺细胞的分化成熟
CTLA-4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分子(CD152) 仅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表面。 配体是B7分子
跨膜区结构:
根据singer分类法可分为Ⅰ-Ⅵ型: Ⅰ型: Ⅱ型: Ⅲ型:
一次跨膜,N端在胞外。如IgSF 一次跨膜,N端在胞内。如TNFSF 多次跨膜(2-7次),N端在胞外
Ⅳ型:
Ⅴ型:
由多个亚单位组成的跨膜通道
多肽链以糖基磷脂酰肌醇(GPI)连于细胞膜 的脂质双层中 多肽链一端以GPI连于胞浆膜,另一端是一 次或多次跨膜
的结构,参与抗原识别信号的传递
与TCR/CD3复合体中CD3分子作用十分相似,其
胞浆区的ITAM能将BCR特异性识别的抗原活化信 号转入细胞内,提供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CD19/CD21/CD81
B细胞活化的共受体,可与多种激酶结合,参与
促进B细胞激活
抗原与BCR结合后,通过补体C3d与CD21相连,
通过受体与配体间相互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 AM几乎无多态性,同一种属不同个体的同类AM基
本相同
同一细胞表面可表达多种不同类型的AM AM的作用往往通过多对受体和配体共同作用完成 同一AM分子在不同细胞表面可发挥不同作用,同一
生物学作用也可能由不同的AM所介导
AM在介导黏附作用的同时也启动信号传递
功能:在血液流动状态下,介导白细胞与血管内
皮细胞在局部的黏附;与淋巴细胞归巢有关
钙粘蛋白家族(Cadherin)
钙粘蛋白是一类钙离子依赖的黏附分子家族 主要成员:E-Cadherin、N-
Cadherin、PCadherin。其中E、N、P分别表示上皮、神经和 胎盘
配体是与自身同型的分子,即配体与受体相同,
免疫球蛋白Fc段受体
CD抗原的应用
基础免疫研究
细胞激活途径和膜信号 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调节 与细胞的某些功能有关 临床免疫研究(主要是利用CD单抗) 机体免疫功能的检测 白血病、淋巴瘤免疫分型 用于肿瘤、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 体内免疫调节的治疗 阐明发病机制
第二节 黏 附 分 子
黏附分子(adhesion molecule, CAM)
包 括细胞的表面抗原、表面受体及其它分子,是细 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相互识别的物质基础 胞膜分子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是两类重要的免疫细
第一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
白细胞分化抗原(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L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