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林情境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读李吉林老师
读李吉林老师《情境教育》之个人感想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篇章,我反复地研读了好几次,从中获益颇丰。
对于语文教育,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文章的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这是在太重要了。
但是怎样让学生融入这个情境之中去呢?老师要感性。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要有丰富的情感,说到动人之处潸然泪下,谈到喜悦之时开怀畅笑。
老师把这种情感渗透到教学中,体味文章中的深厚情感,才能很好地备课,启发引导学生对文章有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用自己的情感触动学生的灵魂。
老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
老师应该掌握全班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这样才能很好地掌控课堂教学,把课堂教学与情境教学紧密结合。
什么样的课堂适合学生,什么样问题能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只有老师最清楚。
培养学生。
要成功地上好情境教学的课,光有老师的充分准备是不够的,还得有学生的紧密配合。
学生的能力,胆量,知识结构等大都是老师后天培养的成果。
在教学中,老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引导学生观察事物,为发展想象力发展素材。
让学生敢想敢言。
此外,老师还应主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嘛,有了兴趣,学生才会耐心地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身边的美好,在所有事物身上都融入自己的情感,发展自己的爱心。
通过学习,形成自身分辨是非的判断力。
鼓励学生。
只要学生们的想象合理,抑或适当夸张,老师都要给以鼓励和赞赏,其实只要他们能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老师都应该给以满意的微笑。
相信老师的虔诚相待会是他们学习前进的动力。
让学生多实践。
让学生参加到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去,仔细观察事物。
使得学生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相结合。
李吉林老师总结的五要素,涵盖了情境教育的精髓: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以发展思维为核心,着眼创造性;以激起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以训练语言为手段,贯穿实践性。
相信通过我们的实践操作和探索总结,语文教育一定会呈现出不一样的精彩!。
读《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有感
读《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有感海口市龙峰实验小学郑秀《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一书,记录了李吉林老师关于情境教学的各种方法论、具体措施以及多项实例解说。
书中阐述了情境教学的探索过程、特点和理论依据,又阐述了情境设计的途径和情境教学模式应运于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等的具体做法。
“境”是情境教学的一个维度,“情”则是另外一个维度。
教师必须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山泉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喷涌出来的则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
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似的情感。
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奶”字时,亲切地对学生说:“看,左边是女字旁,右边像个驼背的人,这就是奶奶的‘奶’字。
奶奶年纪大了,走路时背弯弯的,还要拄个拐棍。
”这种充满亲情之爱的教学,把本来死板的、不会动弹的文字,变成了有生命的东西,钻进了孩子的脑海里。
相反,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上课冷漠,那么学生听课也必然冷漠;教师无激情讲课,学生必然无激情听课;教师无真情讲课,学生必然无真情听课。
没有激情,课堂教学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真情,师生即使面对面,也犹如背对背。
只有激情和真情才会在师生间产生一种互相感染的效应,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我最感兴趣的是情境教学对过程的优化,它分别体现在组成语文教学的三大因子——识字、阅读、作文的教学过程中。
识字教学中可以利用汉字造字原理创设情境,是独体字形象化;可以利用汉字结构创设情境,认识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可以凭借情境丰富词汇,在整体中认读运用;可以利用汉字音同、形近的特点,高年级进行阅读前的归类识字。
在阅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优化,是贯穿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的。
初读——创设情境抓全篇,重在激发动机;细读——强化情境,理解关键词、句、段;精读——凭借情境品尝语感,欣赏课文精华。
作文教学方面,李老师是采取下列步骤优化其过程的:1)观察情境,提供源泉;2)进入情境,激发动机;3)拓宽情境,打开思路;4)范文引路,教给方法;提早起步,螺旋上升。
读李吉林《情境教育三部曲》有感
读李吉林《情境教育三部曲》有感今天我读了《情境教育三部曲》,感受很深。
读完之后让我知道:教师要把时间多放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并不断激励学生进步。
《情境教育三部曲》的作者是李吉林。
这本书主要讲的内容是教育三部曲,也就是让情境教育走进课堂,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里,提高了教育效果,让教育有意义。
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但补习班再多,也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情境教育教材。
所以李吉林编著了这本《情境教育》,他针对现在社会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情境教育教材,非常受欢迎。
这套教材的内容共分为三大类,即家庭、学校和社会。
家庭部分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重要手段。
学校部分通过教学生数学、学做人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社会部分则让学生学到怎样与别人相处,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本书还设计了许多实例,通过不同情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使学生明白该怎么做,才能受人喜欢,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想:我们的教育理念应该改变,把时间都留给学生,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教学生如何去做人。
其实,教育应该像植树一样,在你未发芽前,就开始修枝剪叶;在你未开花前,就进行精心护理。
一、高尔基说:“孩子们正在长身体。
”这句话告诉我们,对孩子来说,他们的发展阶段很关键,尤其是0— 12岁。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期,国外也掀起了早期教育热潮,美国和加拿大的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而我们国家却无人问津。
因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封建思想严重的社会来说,传统观念认为女孩子最重要的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而男孩子最重要的是长大成人,然后功成名就。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女孩比男孩更需要一种全面的早期教育。
可惜的是,许多父母往往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而忽视了情商的培养。
现在独生子女特别多,大多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道要自己动手做事,不懂得尊敬父母,缺乏团队协作精神,依赖性强。
读李吉林《情境教育三部曲》有感
读李吉林《情境教育三部曲》有感今天,我读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三部曲》,收获颇多。
一、创设情境,感受情境我的感受很深,读了《让课堂充满“真”》这篇文章后,我真正懂得了:要想教好学生,首先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心甘情愿地去探究知识,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比如:在教《圆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圆形的特点,我把圆形的图片贴在黑板上,通过观察对比,发现圆形的特征。
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小组讨论,看谁说的最有道理,最令人信服,最能打动别人。
最后给予表扬。
从而激起学生探究圆的兴趣,使整个课堂充满“真”,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引发情境,产生情境三、融入情境,体验情境现在有不少孩子厌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设置适当的情境,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比如:在教《克和千克》一课时,我出示卡片和铁钉,问:“你们想怎么称呢?”“我想用手来掂一掂,看它们哪个重些。
”这句话看似平常,实际上是一个难点,既要叫学生知道什么是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称,并且怎样称才准确。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由于实物与学生之间距离较远,学生会很迷惑。
我在说明完“克和千克都是质量单位”之后,先叫学生掂一掂手里的铁钉,然后叫他们拿出自己喜欢的东西,量一量,请学生分别说出掂着的感觉和实际的重量。
接着告诉学生,在质量单位中,除了克和千克外,还有其他的单位,如吨、升等。
最后鼓励学生说出还有哪些单位,并且说出理由,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常用类似的方法,如:一吨铅笔和一支钢笔那个重,一个书包和两本书那个重……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掌握的知识更牢固了。
读了这三本书,使我认识到,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教育教学。
李吉林与情境教育读后感
李吉林与情境教育读后感-读后感大全读了《李吉林与情境教育》这本书,使我有了一次和情境教育大师亲密接触的机会,读了这本书的第一个章节《成长的故事》,让我有了如下的收获:一、走近李吉林五岁时,父亲病逝,父亲最后的嘱托,让母亲为李吉林操心了大半辈子,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造物主是公正的,它把想象的翅膀不分贫富贵贱,同样赋予了所有的孩子。
童年成长起来的艺术兴趣和不可遏制的想象力,使李老师在探索小语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受益匪浅。
而家境贫寒却成了李老师一笔宝贵的财富,展现了她坚韧不拔,自尊自强的独特魅力。
二、当孩子喜欢的老师李吉林老师心里一直对自己说:当老师,就得当好老师,当孩子喜欢的老师。
当孩子喜欢的老师也一直是我的目标。
怎么样才能当孩子喜欢的老师呢?我觉得首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过硬的基本功。
要让孩子觉得你很厉害,对你产生崇拜心理。
试问一个崇拜你的孩子,怎么会不喜欢你呢?其次,要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爱。
平时的每一节课都准备充分,上课时多想些办法吸引孩子,尽量把课上得生动有趣。
课间和孩子们多沟通,多交流,陪他们一起游戏,让孩子体会到你对他们发自内心的关爱。
自己崇拜的人,总是关爱着自己,孩子怎么会不想和你亲近?怎么会不喜欢你呢?孩子喜欢你了,自然会喜欢上你的课,喜欢听你所讲,按你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教育效应。
三、爱让教育充满动力读完之后,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李老师对孩子的热爱,对小学教育的热爱。
李老师,刚毕业的时候,为了能让孩子们喜欢上自己这个大不了他们几岁的老师,便把行李搬进学校,早起晚睡,把课准备得很充分,课间和孩子们在一起游戏玩耍,渐渐走进了孩子的内心,孩子开始喜欢上了她,喜欢上她的课。
李吉林老师说:我看山看水,小学最美,儿童最让我爱恋。
20岁的李老师曾有着去国家队跳伞的机会,有着去市歌舞团的机会,有着进入中学做老师的机会,但她仍然执着地选择了做一名小学教师。
我想:正是这样的热爱与执着,让李老师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儿童教育家。
《李吉林与情境教育》读后感
《李吉林与情境教育》读后感匆匆读完了这本书的第一部分《成长的故事》,在第一个部分“贫穷也是一笔财富中”和李吉林老师产生了些许共鸣,正是因为小时候家境困难,所以才会提前懂事,暗自发誓长大一定要好好学习,即使作为一名女性也不能被人瞧不起,所以贫穷更能激起一个人的斗志,激发一个人的潜力。
因为想早早承担起家庭的重任,所以李老师选择了小学,她能够提出情景教育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对于儿童的爱,热爱儿童,自己也是一名“儿童”。
读完第一部分我才明白,原来情景教育就是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不再是以前的“应试”教育,通过老师的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经常保持着一股积极探究的内动力。
简单来说情景教育注重在课堂上把学生带到生活中的某个固定的场景中,加深儿童情感的体验,才能更深的理解课文的语言。
在读到了“我心中的儿童教育”的第四部分一切为了儿童的发展,更加深刻体会到李吉林老师所有的情境指的是什么。
在意境说中提到人在情境中才能萌发情感,所谓境中生情,李老师先实地考察,然后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情境的美,又提到情境是连续的,一个比一个更丰富更生动。
在要求学生观察生活时,总是选取社会生活的光明面,将生活情境在课堂上再现,成为情境教学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有启发性的语言去描述,引起儿童的注意,语言要通俗易懂,要有可知性,要有启发性,要有感染力,这样孩子们才能明白你说什么受到启发,和老师情感产生共鸣。
李吉林老师将课程资源的开发扩展到校外,扩展到大自然中,扩展到社会中,让生活的情境活生生的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或者是把模拟的生活情境在课堂上展现,或者是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描述,让美的形象活跃在孩子们的脑海中。
但是回想自己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让课堂扩展到大自然中其实很困难,现在的教学环境都是以多媒体信息化居多,要带儿童一起走进大自然,确实困难重重,在山区学校农村学校还有可能实践,但是市区学校的话可能比较困难,可能只能通过李吉林老师的模拟生活情境在课堂上呈现,那么对于城区老师而言,要想带着儿童走进真实的生活情境中,那么绘声绘色的语言和教师自己的生活经验就尤其的重要了。
学习李吉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学习李吉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多篇)第一篇:学习李吉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学习李吉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在新世纪我们国家新的历史时期,要建设一支为人民服务的,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为师德建设注入新的内容,增加新的内涵。
学习了李吉林老师的先进事迹之后,我深深的认为“爱”是师德之魂!在这个共识的基础上,把责任教育放在师德建设的首位是非常必要的。
责任,是一个成熟的人对自己的内心和环境完全承当的能力和行为。
正如马克思所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任务”,一名人民教师,他的责任无处不在,如果没有责任意识,就不会明白自己的职守,不会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也就办不好教育。
因此,我们必须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尽责任。
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面临的教育对象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教师惟有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履行教育这神圣的职责。
“做一个现代人必须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
时代是继续不断的前进,我们必得参加在现代生活里面,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教师要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不断的掌握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不断的反思总结,在理论的指导下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教学能手,更是科研先锋,这样的教师,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
教师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立足课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探究,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一名教师“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实,才能使教师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东西,能够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是创造性的劳动态度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兴趣,灵感的源泉。
李吉林情景教育读后感(通用3篇)
李吉林情景教育读后感李吉林情景教育读后感(通用3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吉林情景教育读后感(通用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吉林情景教育读后感1读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理论,感受到李吉林老师的情景教学理论中始终关注语文中的儿童,始终把儿童放在“主体”地位。
我们常说,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习惯于独挡一面,把学生放在听的位置。
通过此次读书,我明白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在感受中有所思考,有所触动。
李老师告诉我们,要爱教育。
师德师风告诫我们,爱教育,首先就要敬业。
通过阅读李老师的书籍,更让我认识到,只有拥有了对教育事业的一分热爱,才能脚踏实地、甘于奉献,对学生负责、使学生信任,让家长满意。
我认为,作为普通的一名教师,不仅仅是教书育人,不仅仅是从事的一项工作,而是一种责任。
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责任心,就会在日常教学中,把丰富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又用自己的品格影响学生、帮助学生,使学生不仅具有优异的成绩,更具有良好的心理。
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李吉林老师从教几十年,从未要求过什么,她不计个人得失,一心只为教育,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年轻教师所学的。
我们在获取种种荣誉时,都是学生在与我们一同成长,一同进步。
李老师告诉我们,要爱自己。
一个不爱自己的教师,是谈不上爱教育和爱学生的。
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我们在育人的同时,不要忘了自身的继续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
面对班级中形形色色,性格迥异,学习能力差异较大的学生,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告诉自己,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每个孩子,他们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每个孩子都渴望进步,渴望获得成功。
读李吉林《情境教育三部曲》有感
读李吉林《情境教育三部曲》有感李吉林老师的三部曲《情境教育》、《情境教学》、《情境教育与新教材》在第三届全国课程改革与创新学术研讨会上发表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三本书的内容对于我们进行教育改革,特别是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他在书中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出发,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阐述了教育的基本规律。
用孩子熟悉的场景设置一系列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中的所有要素都在活动中发挥功能,通过不断地循环,引发孩子进入深度体验状态,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判断力和思维的流畅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其实现代心理学早就揭示出:学习的过程是主体积极地建构知识经验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或刺激的过程;学习者并非简单地把外界输入的信息编码储存到记忆里去,而是主动地对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以同化顺应,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我从这本书中最大的收获是感受到了课堂是真实的生活,充满着智慧、爱、快乐!李吉林老师将许多优秀的传统美德融入到了日常的教学之中,如尊重每位学生、相互合作、善待差异等。
比如让孩子轮流当班长,既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又增强了团队精神。
再如为了给女儿讲故事,父亲开始讲得绘声绘色,可讲着讲着睡着了,醒来时却变成了鹦鹉,逗得妻子哈哈笑……整个家庭洋溢着浓郁的温馨气氛。
孩子们说,那些平凡琐碎的小事,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呢!李吉林老师还告诉我们要尽量多地让学生参与各项活动,在活动中交往,在活动中成长。
孩子们说:只有活动,才能让我们开眼界、长见识,更好地掌握知识。
从课程、教材的角度讲,学校要打破传统课程体系的束缚,开发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发展各方面的兴趣爱好。
“这种积极性调动起来,就会转化为巨大的潜能,就会催人奋进”。
课程改革的目标不仅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教师和学校的发展,是教育生态的彻底改变。
教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丰富学习内容,提高专业水平,为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李吉林情境教育理论学习心得
李吉林情境教育理论学习心得学习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理论,我收获颇大。
李吉林老师的情景教学理论中始终关注语文中的儿童,始终把儿童放在“主体”地位!通过此次学习,我明白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能够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也使我深刻地体会到情境教育的过程创造性,问题情景性,思维开放性,潜移默化性,方法教育性等特点,一、情境教育是多情的教育。
在充满情意的课堂中,教师是幸福的,因为是他们的引导使课堂充满真情,使学生付出真情;学生也是幸福的,因为他们从学习中体验到深情、温情、热情,感受到优美、壮美、秀美,发现真诚、善良、正义、勇敢等世间珍贵的品质,从而拥有蕴涵在美与快乐之中的情感财富。
运用情境教学的老师是传播真情的使者,处在情境课堂中的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之后又能成为创造美与快乐的精灵。
二、情境教育为学生扩大了视野。
只有走进生活,才能发现更多紧锁在智慧之门内的宝藏。
但是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李老师每一次都自己先实地考察、比较,选择最合适的场景作为户外教学的课堂,其间的种种繁琐和艰辛不难想象。
三、做一个终身的学习者。
在学习的过程中,使我震撼的不光是李老师的情境教育理论,还有她那“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精神。
她对学习的热情令人感动,她读书之多、涉猎之广令人惊叹。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有这样好学不倦的前辈,促使我更要鞭策自己紧紧追随。
不但自己要不断学习超越自我,还应将“学无止境”的理念传播给每一位学生,让他们也能成为终身学习的人。
总之,通过此次学习,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学习对于一名教育者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的开拓自己的眼界,才能更好的做好教育工作。
而“情境教育”更是让我懂得了孩子们的心灵,明白了孩子们的所需、所好,为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扬帆导航。
李吉林情景教育读后感
李吉林情景教育读后感李吉林情景教育读后感李吉林的著作《情景教育》是一本极具启发性和实用性的教育理论著作,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践经验,深入探讨了情境对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创造富有情境感的教学环境。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第一章:情景教育的理论基础在这一章节,李吉林详细介绍了情景教育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情景教育认为,教学应该创造一个有情境感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第二章:情景教育对教学模式的影响这一章节主要探讨情景教育对教学模式的改变和影响。
传统的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情景教育则强调学生的学习参与和互动,使得学习更加灵活多样。
第三章:情境教育中的教学策略在这一章节中,李吉林介绍了一些在情境教育中常用的教学策略。
比如情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这些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四章:情景教育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这一章节详细分析了情景教育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案例。
无论是语文、数学还是科学等学科,情景教育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第五章:情景教育的评价与改进最后一章,李吉林对情景教育进行了评价和改进。
他指出,在实践中,情景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附件:本文档附件包括李吉林的情景教育案例集以及相关研究报告,可以供读者进行深入学习和进一步研究。
法律名词及注释:1·情景教育:一种以情境为基础的教育理念,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创造情境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学习兴趣: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度和投入程度,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主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思考的能力。
读《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
读《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创设小学品德课与情景教育的联系苏州市三元第三小学刘明诗一般美丽的语言,引人深思的文字内涵,这是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给我的第一印象。
李吉林老师自1978年以来开始研究,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再到情境课程,构建了情境教育的完整理论框架和操作体系,这已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模式。
李吉林老师是一位教育家,更是一位从教师中走出来的教育家,她爱孩子、教孩子,把孩子教好,这是李老师教育的初衷。
她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情境,对此我是这样理解的:对于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形象思维能力更胜于抽象思维能力,入情入境的课堂教学氛围,更能促使学生理解文本,走向文本,与文本对话。
然而,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是以小学语文教材为蓝本的,我试想,将情景教学根植于小学品德这片土壤中,行不行呢?李吉林老师在《情境教育的诗篇》中总结了情境教育实施的四大步骤: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持续地激发学习动机;优化情境,在体验审美的乐趣中感知教材;凭借情境,在创造的乐趣中自然地协调大脑两半球的相互作用;拓宽情境,在认识周围世界的乐趣中平衡两个信号系统的发展。
情境教育的四大步骤,如果运用到品德教学中,适用吗?在我执教苏教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小马虎旅行记》中,我这样尝试。
1、带入情境。
上课伊始,我板贴人物“丁丁”的卡通画,告诉学生,丁丁非常喜欢画画,并用课件出示有关小白兔、鸭子、螃蟹等的错误图,引导学生找出图中错误。
此时学生非常有兴趣的找出丁丁画的小动物的错误。
这是,我适时询问,“小朋友们,你们认为丁丁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朋友?”引出“小马虎”这个概念。
学生们这时领悟说,丁丁是一个粗心的小朋友。
此时,每一位学生都被我带进课堂教学中,没有人游离于外。
2、优化情境。
品德课中,简单的说教是行不通的,尤其对一年级孩子更是如此。
以动画形式出现的人物,更能吸引孩子。
紧接着,我播放“小马虎的故事”动画课件,孩子们个个睁大眼睛,看得十分仔细。
李吉林情景教育读书心得
李吉林情景教育读书心得第一篇:李吉林情景教育读书心得“读李吉林著作”活动富有品格的教育者——读《李吉林情景教育》有感不知大家和我是否有同样的感受,总觉得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大多枯燥、空洞、乏味。
偶尔读上几本,也往往是死“啃”,任务式地完成。
而李老师的这本《情境教育》虽也是一部教育理论的专著,但它有着小说一般的情节,散文一般的结构,诗歌一般的语言,读来饶有兴趣,轻松愉悦,令人回味无穷。
从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著作中,我了解了李老师是一个怎样的教育者。
李老师对教育执着。
“我读的是师范,我的职业是教师”李老师放弃了搞文艺、练跳伞、考大学等很多机会,走进了小学校园,走上了三尺讲台,走近了孩子,至今已经快50年了。
虽然也曾遇到过挫折、遇到过困难,但“当好一名教师”的心没有变。
李老师对学生喜爱。
可以说学生、儿童占据了李老师大半个心灵。
情境教学的一切理念都是从孩子出发的,都是为了儿童更愉快的学习。
为了一年极学生喜欢小学,诞生了“幼小衔接的过渡课程”。
为了满足儿童的审美需求提出了“让艺术走进语文教学”,……李老师提出教育理念中追求的三个境界:“教学不仅为了学生学习,还为了学生主动地学习。
”“教学不仅为了学生知识的习得,还为了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教学不仅为了学生的未来作准备,还为了今天获得最初的幸福人生”,对学生的爱由此可见一斑。
李老师对教育热情。
从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开发野外情境课程中,为了优选一个场景,李老师起早贪黑,骑着自行车走过了多少路。
如果不是那份热情,学生就得不到拔萝卜的无限喜悦,看不到中秋优美的月景,感受不到桂花姑娘的神奇与善良。
而,如今,我们连去野外活动活动都难。
在这本书的前几页,我看到了李老师的粉笔字和简笔画,字写得好,画画得更好,如果说当语文老师也需要天赋,那我觉得他便是天生会教的人。
虽然我没有这样的天赋,但是李老师为我树立了榜样。
翻开《情境教育》这本书,我对好的教育方法的“模仿”也由此开始。
李吉林情景教育读后感
李吉林情景教育读后感读了李吉林老师的情景教育相关内容后,就像是在教育的大森林里发现了一条神奇的小路。
李吉林老师的情景教育啊,那可真是给教育注入了一股鲜活的力量。
以前老觉得学习就是规规矩矩坐在教室里,对着书本死记硬背。
但她这个情景教育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就比如说语文学习吧,她创设的那些情景,让课文不再是干巴巴的文字。
你能想象到吗?原本枯燥的古诗,在她的情景教学里就像变成了一部小电影。
孩子们仿佛能看到诗人站在那片山水之间吟诗的样子,能闻到诗里描述的花香。
这样学古诗,哪还会觉得难背、难懂啊?这就好比把吃惯了水煮青菜的孩子们,一下子带到了满是美食的自助餐厅,每一种知识都变得那么诱人。
而且,这种情景教育特别照顾到孩子们的天性。
孩子们本来就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就像一群小探险家。
情景教育就给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探索知识的小世界。
像在数学里,要是能创设一些有趣的购物情景来学加减法,那可比光在本子上写算式有意思多了。
孩子们在这个“购物”的情景里,一边当小顾客算钱,一边就把数学知识给掌握了。
这就好像是把学习这个事儿偷偷地藏在了游戏里,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就“上了套”,还乐在其中。
从老师的角度看,李吉林老师可真是个智慧的“魔法师”。
她的情景教育不是随便搞搞花样,而是有很深的教育理念在里面。
这让我觉得,当老师不能只是个知识的搬运工,还得是个情景的创造者。
得像个导演一样,给孩子们搭建一个个充满惊喜的学习舞台。
总之呢,李吉林老师的情景教育让我看到了教育还能这么有趣、这么充满活力。
它让我相信,只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学习完全可以是一件特别快乐的事儿,就像在童话世界里冒险一样。
李吉林与情境教育读后感
《李吉林与情境教育》读后感最近阅读了《李吉林与情景教育》之“成长故事”,感触很多。
正如这部分扉页上所写:人生的道路,并不是平坦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成功”往往和“曲折”联系在一起。
李吉林老师的童年在物质上是贫穷的,但她的精神生活却是富裕的。
贫穷的生活赋予了她坚强的意志,爱心的付出和充满灵性的自我,以及永不屈服的灵魂,使她在小学老师的岗位上收获着满满的幸福。
读这部分内容时,不禁勾起了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我生在改革开放后,当时的条件要比李老师的童年要好。
但对于大山里生活的我们来说,依然是很多平原孩子无法想象的。
如今的孩子课余总是被形形色色的辅导班充斥着。
我们上学之余更多的是提着篮子满地头为猪找野菜,三五结伴到几里外的山里背柴禾,周末约上几个小伙伴一起放牛,趁机可以打个扑克,那高兴劲就别提了。
碰到下雨天大人们最开心,可以上山采木耳,我也会跟着满大山地跑,采不到了当然失望,采得多了虽开心却也苦于背不动,每每累的跟狗熊一样直不起腰时,看到同伴兜中空空,还是会欣喜不已,童年的快乐总是来的那样简单。
97年师范毕业回到家乡,做了一名小学老师,当时第一次走进庭芳小学,虽然只是一座旧砖垒起的小房子,屋里还是土地面,对于住惯了小土房的我来说已是很欣喜。
我接的第一届学生时三年级,那年冬天我和班级里二十三个手黑乎乎的山里孩子一起学习,我教他们唱歌和他们一起玩耍,在我们教室的土垒的碳火炉旁为他们洗手,一切都恍若昨天。
一眨眼,二十多年过去,谈及过往,现在孩子听来似乎是我们编造的很遥远的故事,在这个物质相对富裕的时代,他们是无法想象我们跑二十几里山路去上学,睡在地上,到处都是虱子,满地老鼠乱跑的生活都是什么样子的。
现在的孩子缺乏的是体验,在真实的劳动生活中去体验生活的不易,到真实的情境中去感受劳动的快乐,生活的幸福!手捧书本,思绪在文字间跳跃,伴随着李吉林老师改革的步伐,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李老师的善思、执著、进取!这一切都源于她对孩子,对教育最真、最纯的爱。
《李吉林与情境教育》读后感
《李吉林与情境教育》读后感《李吉林与情境教育》读后感当我翻开了李吉林老师的《李吉林与情境教育》。
读着读着,便不自觉地手不释卷了。
我读到《李吉林与情境教育》的第一部分──《涌浪人生》之后,真想深情地抒发对李吉林辉煌人生的赞美,不能不让读过此书的每一个人为之感叹……,读完这本专著,在了解了她曲折的人生经历和成长过程,我深深地被李吉林老师在教育改革之路上艰苦跋涉、勇攀高峰的智者风范所折服,惊叹于李老师在不懈的追求探索、实践创造中迸发的四射激情,也会铭记李老师那颗为了心灵的寄托而焕发的永不褪色的可贵童心。
李吉林创设的“情境教育”的理论学说,不仅开创了中国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先河,而且也把情境教育渗透到了小学音乐、数学等学科的教学之中。
开拓了儿童心灵教育的探索之路,创设了诗画一样的意境,让语文教育展现的是蔚蓝的天空,是鸟语花香,是小河流水……达到了开启儿童智慧之窗的教育目的,是真正的锻炼能力、提高素质的教育。
李吉林是江苏南通师范二附小的教师,她从1956年踏上了漫漫的教师之路。
《李吉林与情境教育》浓缩了李吉林老师二十多年在教育征途上艰苦求索的心血历程,这部充满诗意的作品,从“成长的故事、我心中的儿童教育、我和学生在课堂里、思想索引、权威评价”这几个层面生动地再现了情境教育的诞生和它与李老师整个教育事业和生命旅程相依相伴的过程。
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巨大的财富,让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受益匪浅,读完此书,感动、佩服之情溢于言表。
李老师的情境教学,其实就是以“情”为经,以“境”为纬,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生活环境的创设,拉近学科教学和现实生活的距离,这不由让我想起自己的情景教学,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也会体现出来注重情境教学,只不过是我是“蜻蜓点水”,没有深入,是些“皮毛”的功夫,这样就很难达到所预想的目的,就像文中所说“情”是教育的“魂”,是情境教育的命脉。
情感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如果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那么他们彼此的距离感就缩短很多,教育教学也变得简单很多。
李吉林老师事迹学习心得
李吉林老师事迹学习心得李吉林老师事迹学习心得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
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吉林老师事迹学习心得,欢迎阅读与收藏。
李吉林老师事迹学习心得1李吉林老师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儿童教育家。
她是情境教育创始人,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
通过学习李老师的先进事迹,看到她的几十年来扎根教育,创设了优化情景法教学。
看到她高尚的师德,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忠诚,看到她境界高远,稀之年仍孜孜以求,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探索出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途径。
我谈以下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忠诚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作为一名老师教师,首先要培养自己高尚的师德,陶行知曾经说过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著名教育家霍夫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各个方面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首先的东西决定的,这个主导首先性的东西是道德,道德是照亮一切方面的光源。
”有了高尚的师德,一切教育教学行为就有了指导。
李老师自1956年开始走上讲台后,就一直秉承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思想,她曾经说过:“我一辈子都不退休,儿童才是我心灵的寄托。
”正是有了这样一个高尚的职业道德作为李老师的行动指导,李老师才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我们要向李老师学习,首先就是要学习建立个人高尚的师德标准。
二、学以致用,积极投身教育改革李老师创设了优化情景教学法,是她看到封闭式的传统语文教学影响儿童发展的弊端,开始了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探索。
为此,她如饥似渴地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卡片。
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刻苦学习古代文论的经典,从“意境说”中敏锐地发现儿童教育所需的“真、美、情、思”,创造性地用于小学教育中。
现在我们通过学校、社会、网络等方式可以更容易更方便的接触到新的教学理论。
如果能够象李老师一样做大量的笔记,在实际教学中将所学理论融入我们的课堂,积极投身教育改革,相信我们的义务水平定会不断提高,我们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奉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吉林情境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李吉林情境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第五小学何静
读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理论,感受到李吉林老师的情景教学理论中始终关注语文中的儿童,始终把儿童放在“主体”地位。
我们常说,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习惯于独挡一面,把学生放在听的位置。
通过此次读书,我明白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在感受中有所思考,有所触动。
李老师告诉我们,要爱教育。
>师德师风告诫我们,爱教育,首先就要敬业。
通过阅读李老师的书籍,更让我认识到,只有拥有了对教育事业的一分热爱,才能脚踏实地、甘于奉献,对学生负责、使学生信任,让家长满意。
我认为,作为普通的一名教师,不仅仅是教书育人,不仅仅是从事的一项工作,而是一种责任。
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责任心,就会在日常教学中,把丰富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又用自己的品格影响学生、帮助学生,使学生不仅具有优异的成绩,更具有良好的心理。
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李吉林老师从教几十年,从未要求过什么,她不计个人得失,一心只为教育,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年轻教师所学的。
我们在获取种种荣誉时,都是学生在与我们一同成长,一同进步。
李老师告诉我们,要爱自己。
一个不爱自己的教师,是谈不上爱教育和爱学生的。
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我们在育人的同时,不要忘了自身的继续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
面对班级中形形色色,性格迥异,学习能力差异较大的学生,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告诉自己,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每个孩子,他们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每个孩子都渴望进步,渴望获得成功。
所以,面对教学工作,我们要用自己积极的态度去影响学生、改变学生。
我们不是苦行僧,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们追求的应该是种诗意的享受教育带来的快乐的生活。
李老师告诉我们,要爱学生。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
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
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我们都在教育的的路上,有同伴的互助,有自己的不懈努力,也有家长的期望,还有学生们的陪伴。
在教育中,我们都需要用一个“爱”字坚持走下去。
拓展阅读:读《李吉林文集》有感
第八小学于婷婷
作为一名新教师,不断地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在书本中汲取知识再在实践中去应用磨合才能取得进步。
在这期间我与好书相遇,就是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老师的书《李吉林文集》并且从中获益良多。
并且对我的教学也有很大的帮助。
特别是李吉林老师高尚的情操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也深深地打动了我。
作为一名新人我更应该学习李老师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工作中努力上进,在班级里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
在教学理论上李老师的情境教学理论使我印象颇深,以下是我的一些>收获。
情境教育以课程教材为依据,从儿童无假、儿童爱美、儿童有情、儿童好问的心理发展实际出发,把识字、读书、作文的训练融入精心创设的境界。
通过形真、情切、意远、理蕴其中的操作模式,将儿童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
把认知与情感、学习与审美、教育与文化,在课堂中交织、融会起来,解决了长期以来,注重认知、忽视情感带来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不能协同发展的问题。
不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品德素养。
在情境教学中,李吉林将学生引入“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情境,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愿望,促进了学生主动、创造性的学习。
在她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是那样的欣喜、兴奋,在美的活泼生动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中,他们感受、体验、表达,语言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
她的学生二年级时人均识字数为2680多个,达到四年级的识字水平,课堂阅读量是一般班级的6倍!五年下来,李吉林实验班的43个学生,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的有33人,作品达75篇,升学考试时,55.8%的学生作文成绩优秀。
这个比例是当时整个区的优秀率的12倍。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这项实验,李吉林曾经半夜起床,孤身一人骑车,赶在黎明前到达白天选好的看日出的观察点,进行实地实景设计;人们也不知道,为了让孩子们从生活里领悟浅近的哲理,写好作文,她顶着烈日,到郊外、到田埂、沟边寻找老黄牛、大水牛……为了孩子,为了情境教学,十年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多少个夜晚,孩子醒来,她还在灯下,有时甚至通宵达旦。
为了孩子,年过半百的李吉林还在寒假里苦学不辍,在炎暑中笔耕不息……
作为一个对教育有着独到领悟和对儿童有着挚爱深情的专家,她理解儿童,尊重儿童,是儿童的知心人。
她不止一次地强调,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是最富创造性、最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人类实践活动,它不可能也不应该单纯以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来分析研究——因为人永远不能等同于物。
真正的教育实验研究应当植根于教育的现实中,应该是“现实的研究”也即“思量着做”和“做着的思量”,将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统一在具体丰富的教育活动之中,这样,教育乃至教育改革才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李吉林大胆地运用语文情境教学实验和思索的成果去开拓新的疆域。
她首先向相邻的思想品德学科拓展,一改枯燥、空洞的说教,而以生动的道德情境、具体的道德形象,唤起儿童的道德情感,达到动情而晓理的境界,使道德教育真正触及、润泽幼小的心灵。
接着是向音体美学科渗透,获得成功后,李吉林又向自己比较陌生的数学学科挺进。
她与数学老师一起研究如何将“数”与生活结合起来,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数”与
“量”、“数”与“形”的关系,如何把儿童带入探究的情境,在模拟情境中加以操作,强化其应用性。
这样,从一班到全校,从单科到多科,情境教学全面进入了各科教学,为情境教学向情境教育的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面对新世纪基础教育的挑战,李吉林高瞻远瞩,正式提出了情境教育的构想。
她认为,以“思”为核心,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儿童“活动”为根基,以“周围世界”为源泉,相互渗透,融通课堂教育、课外教育与野外教育活动,联结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整体联动,可以构成一个区域广远、目标一致的优化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自由丰富的发展空间,促使学生在其间积极主动地活动,充分发挥情境教育特有的统整性、涵摄性的教育效应,实现儿童身心素质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迄今为止,全国开展李吉林教改实验试点的班级已达1000多个,情境教育的种子已播遍华夏大地。
情境教育的产生和成熟,是李吉林老师以及她的同事们积极钻研、努力奋斗的结果。
他们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科学地回答了新时代向小学语文教育提出的许多重要问题,展示了高度的育人智慧和完美的育人艺术。
情境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情境教育的体系仍然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仍然是一个发展的体系,它仍将从多个方面吸取营养使自己更加丰富、更加完善,更加受到广大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们的欢迎。
李吉林老师在为人、处世、治学、从教等各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是值得我们大家很好地学习的。
李吉林老师的人生是成功的人生,她的成功得益于她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注重践行、创新的敬业精神;她的成功得益于她对理想永不言弃的执着追求的精神;她的成功得益于她无限热爱儿童、忠诚于儿童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
这些都值得我去学习,从李老师的书中我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