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文化含义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语文化含义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作者简介:周玉华,女,1989.03,四川省资中县人,汉族,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国际汉语教学方向,2011级。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是以提高留学生的汉语运用和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由于受文化的影响,词汇在不同语言中所具有的文化伴随意义的差别会很大。而这些差异又是造成跨文化交际冲突的重要原因。所以词语的文化含义在教学和交际中是难点也是重点。本文通过探讨词汇的语言意义与文化含义之间的关系,希望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词汇;语言意义;文化意义;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8-0000-02

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项重点内容。词汇本身又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思维、哲学、宗教信仰、心理等。同一词语在不同语言中所具有的文化伴随意义的差别会很大。而这些差异又是造成跨文化交际冲突的重要原因,本文主要探讨词汇的语言意义与文化含义之间的关系,希望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提出相关策略。

由于受文化的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及概括方式各不相同,语言的表达也不尽一致,这一点尤其表现在词汇上。词汇不仅仅是语言的基本成分,它的意思及分类还受到某一具体语言的文化、感观、认识等方面的影响与制约。词语的文化伴随意义的差异也是造

成跨文化交际冲突的重要原因。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语的文化伴随意义是必须面对并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词语的语言意义与文化含义

我们通常所说的词义,指的是词的语言意义。“是词所标示客观事物或现象,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认识的概括反映,这种反映巩固在词的语音形式里,就成了词义。”1换句话说,也正是因为语言意义才使得不同阶层和不同文化的人们交际成为可能。而词语的文化意义指的是“某些词语所具有的特定社会环境中的文化内涵。决定词汇的社会及文化意义的是民族文化。”2按照saussure 的观点,词义是“被命名的事物或概念与名称本身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形成无不渗透着人对现实的感受及经验……词汇意义的不是别的东西,而是民族文化。”3

语言学家萨皮尔先生进一步阐述了语言、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语言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社会组织。”

就语言要素与文化的关系而言,关系最密切反映最直接的是词汇。词汇体现着本民族的思维、哲学、宗教信仰、心理、艺术等,同一词语在不同语言中所具有的文化伴随意义的差别会很大,例如“爱”这个词,中国人在平常使用它来表达对一个人的感情的场合是不多的,尤其是异性之间。如果说“我爱你”,那么这两人的关系应该是恋人。而如果从英美文化的角度,普通异性朋友之间使用

“i love you”却是常见的事,是一种友好的表达方式。有时,甚至同语言体系中概念意义相连的词语所具有的文化伴随意也往往

不尽相同。例如:“月球”和“月”的概念意义相同,但“月”在汉文化中被赋予了许多美好的蕴涵意义:如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嫦娥奔月等;有关月亮的民间节日及其民俗活动——中秋节、吃月饼、家庭团圆等:有关月亮的文学作品,也可以说是汗牛充栋。

汉语的很大一部分词语的构成及其语义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其中有一部分词语的构成深受传统哲学观的规约,在造词中吸收了古代哲学的基本语汇。

以“理”为词根的词汇,在汉语中就比较丰富、活跃。如1、表明事物产生的本源或原因——病理、物理、哲理、道理、药理、生理等;2、表明事物运动的事理——理论、理由、合理、伦理、清理、有理、以理服人、理屈词穷、合情合理等;3、表明物质组织的次序——条理、纹理、肌理、顺理成章等;4、表明领会、认识——明理、理会、理性、晓之以理等;5、管理(引申)——理事、理财、办理、治理等。

在其他语言中,大概找不到像汉语这样用“理”来构成多种含义的词汇。像在英语中的“道理”对应的是reason,而“理解”对应的词是understand,“理论”是theory,“定理”是theorem,“心理”是psychology,“乐理”是musical theory。所有这些词,都没有共同的词根,都不是用“理”来构成的。然而在汉语中“理”却可以组成一大批说明事物的本源、规律、事理的词汇。正是在传

统文化中的哲学观念的作用下,“理”成为汉语汇总一个有深刻文化内涵的词,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

任何民族都有维系社会秩序的精神支柱——伦理道德。汉语中的“仁”是中国古代伦理道德的最重要的观念。《礼记·中庸》:“仁者,人也。”人要具有仁德,最重要的是“爱人”。4从这种爱人的观念出发,汉语里涌现了“仁爱、仁厚、仁慈、仁德、仁心、仁政、仁风、仁术、志士仁人、仁人君子”等等词汇。所有这些以“仁”构成的词汇都体现了古代儒家的仁爱伦理观,它带有浓厚的民本主义的博爱精神。

同样,汉族人重吃的习俗也反映到了汉语的词汇中。在汉语中,与饮食有关的词语十分丰富。仅以菜名而言,不但有诗情画意的美名,而且有以政治、历史、民俗、地理为文化背景的好名,还糅合了文化、艺术的内涵。如:长生粥、狮子头(大肉丸子)、全家福、东坡肘、宫保鸡丁、麻婆豆腐、鸿门宴(蟹黄、燕窝)、鲤鱼跳龙门等等。

中国人重饮食的文化心态,还使许多与饮食无关系的词汇成为饮食文化扩散的词汇。如,“煎熬”可以用来表示一种折磨,如熬夜、熬过严冬;“炒”现在常用“炒鱿鱼”,表示人们被解雇,卷铺盖走人;“烩”用在“大杂烩”中,比喻文章或学问很杂,缺乏条理性,在其他方面表现为不单一、不纯;“熏”在“熏陶”中,多用于受到好的影响。“利欲熏心”指被贪财图利的欲望迷住了心窍。

在其他语言中,我们很少发现有像汉语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

与饮食文化有关的词汇。“语言是文化的一种符号载体,正是汉族人重视饮食文化,才会使饮食文化的词语那样广泛地被引申、扩散。”5

二、对外汉语词汇的文化意义教学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这不仅因为作为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它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而且其基本单位词语中,沉淀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要真正掌握汉语,应该而且必须了解汉语的文化意蕴,深入、全面地掌握语义,特别是其深层的文化意义。在教授留学生时进行必要的文化渗透便成为了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重视对词汇的文化含义的讲解,避免因文化差异产生的词义误解

对外汉语教师应有针对性的进行词语文化背景意义的教学。跨文化交际的冲突几乎是随着语言学习的开始就发生了。教师在解释词语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词语的特点,选择适当的释词方式。如果采用母语进行释词,就要格外注意,因为许多词语都有多重语义,不同语言的某一词语虽然在其中一项语义上恰好是对等的,但在其他词义上却有可能大不相同,所产生的联想意义和引申意义就更是大相径庭了。即便是采用目的语释词,教师也最好在解释之后,给学生举一两个例句,或进行同义词、近义词的区分,以免产生误解和误用。另外,教师在讲完该词的语言意义之后,可以通过使用环境来揭示词语蕴含的文化信息。4比如在讲到“巾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