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修《有无相生》教案(附学案)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有无相生教案4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有无相生教案4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0bb51776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77.png)
-学校提供的在线学习管理系统(LMS),如Moodle或Blackboard,用于发布课程资料、作业和进行讨论。
-电子版的《先秦诸子选读》教材和相关阅读材料。
3.信息化资源:
-网络搜索引擎,用于查找和验证相关信息。
-相关在线学术资源,如学术论文数据库、哲学论坛等。
-教育视频网站,如Khan Academy、TED-Ed等,提供相关的教学视频。
-庄子相对观:大小、长短、高低等都是相对的,万物皆平等。
-庄子辩证法:事物的对立统一,相互转化。
3.庄子哲学的其他重要观点
- “道”的概念:万物运行的根本原理,无形无象,变化无常。
- “德”的概念:个体顺应大道的表现,内在的道德品质。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可能对庄子的独特哲学思想和人生观感兴趣,尤其是“逍遥游”中的自由与限制、大小、有无等相对论观点。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以便分析和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此外,学生还需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运用庄子的思想观察和认识世界。在学习风格方面,学生应注重合作与交流,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感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真人境界:庄子理想中的最高境界,摆脱世俗,与道合一。
6.庄子的美学思想:
-万物皆美:庄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美好之处,需用心去感受。
-自然之美:庄子崇尚自然之美,反对人工的矫揉造作。
-审美态度:庄子主张以审美的心态看待世界,超越功利。
7.庄子的方法论:
-直观感知:庄子认为认识事物需直接感知,而非依赖理性分析。
(2)点评与反馈:教师应及时向学生反馈作业评价结果,指出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针对作业中的错误,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解答和解释,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精品」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四单元 有无相生 教案2-精品
![「精品」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四单元 有无相生 教案2-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e426cb941a37f111f1855b7d.png)
《先秦诸子选读---有无相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方法目标: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情感目标: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培养客观看待问题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难点: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教材分析:作为语录体《老子》中的篇目大多言简意赅,但丰富多样的语言形式着实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就是从辩证法的角度,精选了《老子》中七个章节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进行思考。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的人物传奇故事中,有一个人充满了神话的色彩,人们在求神问卦的时候都会口中高喊:天灵灵,地灵灵,太上老君来显灵。
太上老君就是---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打出PPT介绍老子,在神话传说中走近老子)材料补充:老子出生的传说据传,被道教奉为太上老君的老子是彭祖的后裔,在商朝阳甲年,公神化气,老子寄胎于玄妙王之女理氏腹中。
一天,理氏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飘下一个黄澄澄的李子。
理氏忙用树枝将这个拳头大小的黄李子捞了上来。
到了中午,理氏又热又渴,便将这个李子吃了下去。
从此,理氏怀了身孕。
理氏怀了81年的胎,生下一个男孩。
这男孩一生下就白眉白发,白白的大络腮胡子。
因此,理氏给他取的名子叫“老子”。
老子生下来就会说话,他指着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树,说:“李就是我的姓”。
老子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一个显赫的人物。
在《封神演义》中,洪均老祖亲传的三大弟子——原始天尊、老子、通天教主分别创立阐、道、截三教,老子为道教教主。
当时三位教主共立封神榜,后来通天教主大摆诛仙阵,老子应邀闯阵,在阵中与通天教主一场大战,酣战中,老子把青牛一拍,跳出圈子来,把鱼尾冠一推,只见头顶上三道气出,化为三清,少顷,从东、南、北方向来了上清、玉清、太清三个道人,俱各霞光万道、鹤发童颜,将通天教主团团围住,混战中,通天教主中了老子几扁拐,落荒而逃。
有无相生-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
![有无相生-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45dd8e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90.png)
有无相生-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导言《先秦诸子》是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的一大重点,毕竟,先秦诸子的思想是中国哲学的萌芽。
但是,这也是一门抽象的课程,如果不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透彻理解其思想内涵,很难让同学们真正明白其精髓所在。
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我们老师为了更好地教授选修课《先秦诸子》,通过多次试验,总结出了一套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将课程内容分解为知识讲解和实践操作两部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诉求,以知识点串联为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进行教学。
正是基于这套方法,我们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这篇教案中,我们将以《有无相生-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为例,分享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目标1.学习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文选》中《有无相生》一章;2.获取有无相生这个哲学概念的概述;3.解释概念背后的哲学思想;4.运用哲学思想来吸取日常生活的启发。
教学内容本节课程将主要针对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文选》中《有无相生》一章展开探讨,带领同学们从少年开始,走向哲学的世界,感受思想的力量和思辨的乐趣。
1.基础知识介绍a.课程简介b.有无相生的概念c.一些关键的哲学术语2.独立思考与讨论a.分组讨论:对哲学术语的理解b.收集同学们的共同疑问并展开大讨论3.哲学思考a.设定一个日常生活场景或行为b.提出一个问题:如何解读和运用有无相生这个哲学概念来诠释这个场景或行为c.小组讨论d.展开大讨论教学重点1.学习有无相生这个哲学概念;2.了解其背后的思想;3.运用哲学思想来吸取日常生活的启发。
教学难点1.有无相生这个概念本身就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际例子加以润色;2.的确需要一定的哲学素养才能够完全领悟这个概念的内涵。
教学计划第一步介绍一下这一节课中,将要涉及到有无相生的概念,并且让同学们大概掌握一些哲学概念,为之后进入到讨论环节做出预备。
第二步为了让每个同学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我们将同学们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独立讨论,期望他们能逐渐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有无相生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有无相生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e83ad0d1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15.png)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孟子和先秦诸子相关的拓展资源,如学术论文、书籍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 “君子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艺术性和趣味性:
-使用图形、颜色和字体变化等元素,使板书设计更具视觉吸引力。
-通过绘制孟子的人物形象或相关场景,增加板书的趣味性。
-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参ຫໍສະໝຸດ 板书设计,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孟子的“性善论”和“仁政”思想,通过对《孟子·告子下》的深入解读,理解了孟子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我们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思维品质和审美鉴赏能力。学生能够理解孟子的思想,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理解孟子的“性善论”和“仁政”思想。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孟子·告子下》的核心思想,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精品」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四单元 有无相生 教案1-精品
![「精品」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四单元 有无相生 教案1-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ff9e6463852458fb770b567d.png)
《有无相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为高中《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选文,《先秦诸子选读》是高中选修课程系列中的“文化论著研读”系列中的一个模块,其宗旨是通过向学生讲授先秦诸子的一些经典散文,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性,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文化传统的热爱,增强学生阅读和分析古文的基本功,培养学生把握各种社会人生问题的能力。
《老子—有无相生》既包含了大量的文言知识,又蕴含深厚的情感因素,其句式参差错落、骈散结合,大体有韵,几近诗歌,显示出浓郁的诗性特征,“有无相生”的辩证思想乃是我国先秦时期辩证思维萌芽的主要表现之一。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的教学我确立了以下四个关注点:1、学习掌握有关的文言字词。
2、通过诵读涵泳体味老子语言的诗性之美。
3、分析理解老子“有无相生”的辩证思想。
4、体会老子虚静、退让、柔弱的美学特质。
学情分析《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是在高二必修教学结束之后进行,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而且本文课下注释详尽,所以文言字词的梳理交由学生合作完成,教师总结补充,不占用课堂教学的主要时间,这也体现出选修教学与必修教学的差异。
关于老子和《老子》中的文章,学生比较陌生,初中和高中必修学段都没有接触过,所以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讲学生缺乏一定的基础。
学生对辩证思维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1、积累、掌握本文重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特殊句式2、诵读课文,体会《老子》句式参差错落、骈散结合的声韵美3、分析理解老子“有无相生”的辩证思想4、体会老子虚静、退让、柔弱的美学特质。
教学重难点1、分析理解老子“有无相生”的辩证思想2、体会老子虚静、退让、柔弱的美学特质。
教法设计1、合作探究,调动学生参与对文本的解读2、联系学生的现实人生问题,加深对文本的理解3、诵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声韵美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查阅了解老子其人及主要思想2、结合课下注释,分组整理本文重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特殊句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学生展示PPT,介绍老子其人及主要思想(教师做适当补充)二、导入: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某年有这样一道试题:“如果老子和孔子打架,你会帮谁?”,各位同学你们的意见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三、梳理全文,整体感知学生分组,每组负责一则,从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四个角度整理相应的文言字词,并口头翻译相应文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有无相生教案7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有无相生教案7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b192e89a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a8.png)
- 项目导向学习:让学生选择一个诸子思想进行深入研究,通过项目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2. 教学活动设计:
-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诸子思想的代表人物,进行课堂对话,展现不同思想观点的交锋。
- 实验活动:设计实验来模拟诸子思想的某些理论,如儒家的礼制实验,道家的无为实验等。
2. 思维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的分析、综合和评价思维能力将得到锻炼和提升。他们能够从多角度审视问题,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 文化理解与传承:学生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4. 语言能力:通过解读《先秦诸子选读》中的经典文章,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将得到提高。他们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典故和修辞手法。
题目: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有无相生”思想在个人成长中的应用。
答案: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有无相生思想体现在努力与回报之间的关系。比如,通过努力学习,获得好成绩,进而获得表扬和奖励,这就是有无相生的体现。
3. 例题三:《有无相生》的对比分析
题目:比较儒家和道家的“有无相生”思想,并指出其异同。
答案:儒家强调礼义道德的有,道家的无为思想则是无的境界。相同点在于都认识到有和无的相互依存性。不同点在于儒家更注重社会秩序和个人道德修养,而道家更注重自然和个人的自由发展。
(3)文章观点的提炼和表达能力:学生需要能够从文章中提炼出主要观点,并能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是一个挑战。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 教学方法:
- 讲授法:用于阐述诸子思想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观点,以及文章的背景知识。
- 案例研究:通过分析具体的诸子思想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儒家、道家等思想的实际应用。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 有无相生 7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 有无相生 7](https://img.taocdn.com/s3/m/00baa702376baf1ffc4fadb4.png)
《有无相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选文第1、2、3、4则;2、掌握相关实词、虚词等文言现象;3、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4、把握老子的人生智慧及启示意义。
【教学重点】在诵读的基础上梳理课文,积累掌握掌握各类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把握《老子》中的人生智慧及启示意义。
【方法指导】诵读法:《老子》行文含蓄隐晦,必须熟读成诵,方能解读思想。
概括法:本节文选涉及到许多相反、相对概念,应加以概括。
拓展法:通过联系现实,举出实例,体会《老子》当中的人生智慧及其启示意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优点;做人如水,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做人如水,你动,我便随行,决不撇下你的孤单;做人如水,你静,我便长守,决不打扰你的安宁。
这很容易让我们想到一位古圣贤人的语句:“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位圣贤是谁呢?我们先来一起了解一下。
二、老子及《老子》老子的有关情况在教材第3页和第73页均有介绍,请同学们自己阅读,并勾画出主要的信息点。
老师介绍以下情况。
1、简介老子老子,春秋末期人,姓李名耳字聃,道家创始人。
生卒年月不可考,约生于公元前580年,约死于公元前500年。
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他母亲怀了九九八十一年身孕,从腋下将他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
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
史载,曾任周王室史官,孔子曾经向他问礼。
晚年见周王室日趋没落,便骑青牛而去,回故乡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过着隐居生活。
传世的《老子》(又名《道德经》)一书,一共有八十一章,分上、下篇,集中表现了老子的思想。
2、简介《老子》思想(1)思想的核心是“道”,即“道”就是自然,路,法则,规律。
(2)政治思想主张“无为而治”,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3)哲学精髓是朴素辩证法,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辅相成的。
《有无相生》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有无相生》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5eeed852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04.png)
《有无相生》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目标:1. 理解《有无相生》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掌握并应用文中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 理解《有无相生》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2. 分析并评价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和应用文中的辩证法思想。
2. 分析和评价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和教学材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习的内容,总结先秦诸子的主要思想和观点。
2. 提问学生对于“有无相生”这一主题的理解和看法。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阅读《有无相生》这篇文章。
2. 教师提问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观点的认同程度。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三、论证方法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
2. 学生举例说明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并进行小组讨论。
3. 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四、修辞手法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2. 学生举例说明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并进行小组讨论。
3. 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五、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培养(15分钟)1. 教师提出与文章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进行小组讨论。
3. 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培养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论证方法分析、修辞手法分析和思辨能力培养等环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有无相生》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点评讲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文本深入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和论述。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文章中的深层含义和主旨。
3. 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有无相生》优秀教学设计(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有无相生》优秀教学设计(4页)](https://img.taocdn.com/s3/m/88d46bba3c1ec5da51e270cf.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有无相生》优秀教学设计(4页)《先秦诸子选读---有无相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方法目标: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情感目标: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培养客观看待问题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难点: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教材分析:作为语录体《老子》中的篇目大多言简意赅,但丰富多样的语言形式着实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就是从辩证法的角度,精选了《老子》中七个章节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进行思考。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三教,老子为道教教主。
当时三位教主共立封神榜,后来通天教主大摆诛仙阵,老子应邀闯阵,在阵中与通天教主一场大战,酣战中,老子把青牛一拍,跳出圈子来,把鱼尾冠一推,只见头顶上三道气出,化为三清,少顷,从东、南、北方向来了上清、玉清、太清三个道人,俱各霞光万道、鹤发童颜,将通天教主团团围住,混战中,通天教主中了老子几扁拐,落荒而逃。
这就是著名的“老子一气化三清”的故事。
后人有诗赞曰:“函关初出至昆仑,一统华夷属道门;我体本同天地老,须弭山倒性还存。
”老子出关老子最后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弱了,衰败得不像样子了。
他决定出走了,要远走高飞了。
这要说到老子出关的事了。
老子要到秦国去,到西域去,这就得经过函谷关。
另外一种说法是大散关。
函谷关大概原来在今天的河南灵宝县,后来关口移到了今天的河南新安县。
这里两山对峙,中间一条小路,因为路在山谷中,又深又险要,好像在函子里一样,所以取名为函谷关。
守关的长官是尹喜,称关令尹喜。
这一天他正站在城关上了望着,只见关谷中有一团紫气从东方冉冉飘移过来。
关令尹喜是一个修养与学识极其高深的人。
他一看到这种气象,心里一顿,这是有圣人来了!只有圣人来才会有这样的云气,今天一定有圣人要经过我的城关了,不知是哪一位。
老子《有无相生》公开课教学设计
![老子《有无相生》公开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5a578c5f111f18582d05a0b.png)
《先秦诸子选读——有无相生》教课方案教材剖析作为语录体文章,《老子》中的篇目大多要言不烦,但丰富多样的语言形式实在为后代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产。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就是从辩证法的角度,优选了《老子》中七个章节的部分内容,指引学生对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进行思虑。
学情剖析对于老子和《老子》中的文章,学生比较陌生,初中和高中必修学段都没有接触过,因此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讲学生缺少必定的基础。
可是,对于老子的思想,学生在历史课或课外仍是有所认识,特别是老子说的一些真理性的名言警语,学生很感兴趣。
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掌握老子的人生智慧及启迪意义2、领会老子对于事物相反相成、对峙一致的哲学思想过程与方法:朗读、鉴赏、拓展感情态度价值观:指引学生从老子思想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培育学生客观对待问题的精神,培育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要点:剖析、理解老子的人生智慧及现实意义难点:感知、体悟《老子》思想学说中一以贯之的辩证法思想。
教课方案一、教材办理和教法选择。
1、文字文意疏导,学生自主解决,教师指导;思想性的问题,学生充足议论,教师再供给自己的想法,与之沟通。
2、教课时间有限,教课时,要点讲解12两则,3-7则已学生议论怀疑解惑形式达成。
3、在教课中要,联系社会现实和师生的现实人生问题,启迪学生智慧地掌握社会人生中一系列相反相成的方面。
方法指导:朗读法:《老子》行文委婉隐晦,一定熟读成诵,方能解读思想。
归纳法:本节文选波及到很多相反、相对看法,应加以归纳。
拓展法:经过联系现实,举出实例,领会《老子》中间的人生智慧及其启迪意义。
一、导入:道家经典《老子》别名《道德经》,我们探究字的根源,在金文中,“道德”两字是这样写的(板书)“道”指那种很远之处能够看清楚人的面目的宽广大路;“德”表示目不转睛,双脚不偏离道路,直抵目标。
后期在下边加个心字,表示不只这样做,还要这样想。
两个字都与“眼睛”“行走”相关,因此,能够说,《道德经》是一部告诉我们如何看世界、指导我们如安在人间行走的文化经典。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四单元 有无相生 教案4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四单元 有无相生 教案4](https://img.taocdn.com/s3/m/464a477f83c4bb4cf6ecd134.png)
《有无相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结合注释,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探究课文,理解老子的思想及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老子思想及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老子思想及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借老子个人简介导入。
老子,春秋末期人,姓李名耳字聃,道家创始人。
生卒年月不可考,约生于公元前580年,约死于公元前500年。
史载,曾任周王室史官,孔子曾经向他问礼。
晚年见周王室日趋没落,便骑青牛而去,回故乡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过着隐居生活。
《老子》一书,集中表现了老子的思想。
“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
“道”就是自然,路,道理,法则,规律。
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认为世间一切皆有道生出,道是万事万物的本源。
二、生齐读第1.2.3.4小节,读准字音,师纠正读音。
三、生自由读1-4小节,要求:采用圈点批注法,读懂含义,读出自己的见解。
四、学习第一小节。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理解难点词语。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斯:就恶:就知道丑形:对照,比较盈:充满和:应和2、如何理解“由易生难,由难生易”?师点拨:结合“相生、相成、相形、相盈、相和、相随”理解。
天底下困难的事一定产生于一件件容易的事。
比如人们常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做一件好事这是“易”,无数个做一件好事加在一起,或者说一辈子做好事,这就难了——也正因为很难,所以更加可贵。
这个例子就显示了“易”生成“难”的道理。
在面对某个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人们由于把解决这一问题看得很难,就更加谨慎更加用心更加用力地去面对它,结果问题反倒容易解决;相反,人们由于把解决这一问题看得很容易,不够慎重不够用心不够用力地去面对它,结果问题反倒难以解决了。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有无相生》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有无相生》](https://img.taocdn.com/s3/m/457fb86d71fe910ef02df802.png)
⑶请大家举出生活中相互依存关系的事例。
(学生举例,教师总结)“恶”与“美”相对,“美”与“善”并提,美与丑,善与恶本来都是相对而生的,一如“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语出《庄子.秋水》。所以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也就都知道什么是恶了,天下都知道什么是善,也就都知道什么是不善了。其中的道理正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其中,“有无相生,长短相形,高下相迎,声音相和,前后相随”都不难理解,可“难易相成”,应该怎么理解呢?大家可以看看第五则选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老子的立身处世的智慧。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3.研读第一则选文。
⑴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一则选文,并且认真翻译。看看选文中列举了哪些对立项。
《老子》把很多社会人生现象提炼为一系列的对立项,比如没与丑,善于恶,有于无难与易大于小,长与短,高与下,前与后等等。
⑵在这些对立项中,你有什么样的启发?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保护生态环境,还有当下的疫情,人类为满足贪婪的口舌之欲,最终会惹来祸患,在杀害生命的同时,我们自身深陷困境。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5.借鉴一、五则的学习方法,学生两人一组研读其它选文,理解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
(明确)第六则的启示
这一则所言,意思不止一层:
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是说我们要做事有预见,注意事物的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及时处理好事件,不要等到出了问题再去想办法处理它。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引导学生从选文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尽量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人生问题,启发学生智慧的把握社会人生中一系列相反相成的方面。学生因为涉世未深,接触的事件单一,情绪容易激动,所以在处理类似相反相成事件中,总是容易钻牛角尖。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有无相生》优秀教学设计(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有无相生》优秀教学设计(3页)](https://img.taocdn.com/s3/m/daa81fb0f18583d048645944.png)
《有无相生》教学设计安徽省芜湖一中汪贲教材分析本文为高中《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选文||,《先秦诸子选读》是高中选修课程系列中的“文化论著研读”系列中的一个模块||,其宗旨是通过向学生讲授先秦诸子的一些经典散文||,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性||,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文化传统的热爱||,增强学生阅读和分析古文的基本功||,培养学生把握各种社会人生问题的能力||。
《老子—有无相生》既包含了大量的文言知识||,又蕴含深厚的情感因素||,其句式参差错落、骈散结合||,大体有韵||,几近诗歌||,显示出浓郁的诗性特征||,“有无相生”的辩证思想乃是我国先秦时期辩证思维萌芽的主要表现之一||。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的教学我确立了以下四个关注点:1、学习掌握有关的文言字词||。
2、通过诵读涵泳体味老子语言的诗性之美||。
3、分析理解老子“有无相生”的辩证思想||。
4、体会老子虚静、退让、柔弱的美学特质||。
学情分析《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是在高二必修教学结束之后进行||,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而且本文课下注释详尽||,所以文言字词的梳理交由学生合作完成||,教师总结补充||,不占用课堂教学的主要时间||,这也体现出选修教学与必修教学的差异||。
关于老子和《老子》中的文章||,学生比较陌生||,初中和高中必修学段都没有接触过||,所以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讲学生缺乏一定的基础||。
学生对辩证思维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1、积累、掌握本文重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特殊句式2、诵读课文||,体会《老子》句式参差错落、骈散结合的声韵美3、分析理解老子“有无相生”的辩证思想4、体会老子虚静、退让、柔弱的美学特质||。
教学重难点1、分析理解老子“有无相生”的辩证思想2、体会老子虚静、退让、柔弱的美学特质||。
教法设计1、合作探究||,调动学生参与对文本的解读2、联系学生的现实人生问题||,加深对文本的理解3、诵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声韵美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查阅了解老子其人及主要思想2、结合课下注释||,分组整理本文重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特殊句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学生展示PPT||,介绍老子其人及主要思想(教师做适当补充)二、导入: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某年有这样一道试题:“如果老子和孔子打架||,你会帮谁?”||,各位同学你们的意见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三、梳理全文||,整体感知学生分组||,每组负责一则||,从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四个角度整理相应的文言字词||,并口头翻译相应文段||。
《有无相生》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有无相生》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58eb6631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6a.png)
《有无相生》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有无相生》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能够分析并理解文章中的重点难点词语和句式。
(3)能够运用文章中的哲理思想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3)通过课堂讲解,培养学生倾听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先秦诸子思想的兴趣和认识,拓宽知识视野。
(2)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正确认识和评价古代文化的态度。
(3)培养学生学会从传统文化中吸取有益于现实生活的智慧。
二、教学重点1. 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
2. 文章中的重点难点词语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 文章中的哲理思想如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2. 如何正确理解和评价先秦诸子的思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简要介绍《先秦诸子选读》这本书的背景和内容,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文章《有无相生》。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旨,并勾画出文章中的重点难点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究: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重点讲解文章中的重点难点词语和句式,以及文章的哲理思想。
5. 实践运用:教师提出一些与文章哲理思想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文章中的思想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章的哲理思想和现实意义。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讲解,整理并抄写文章中的重点难点词语和句式。
2. 结合文章的哲理思想,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并写成短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复述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对重点难点词语和句式有清晰的理解。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有无相生》教案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有无相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0c6c00240c844768eaee38.png)
《有无相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把握老子的人生智慧及启示意义;2. 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
过程与方法:诵读、鉴赏、拓展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从老子思想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培养学生客观看待问题的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重点】分析、理解老子的人生智慧及现实意义。
【难点】感知、体悟《老子》思想学说中一以贯之的辩证法思想。
【教学设计】一、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
1.文字文意疏通,学生自主解决,教师辅导;思想性的问题,学生充分讨论,教师再提供自己的想法,与之交流。
2.教学时间有限,教学时,重点讲授1、2两则,3-7则由学生讨论质疑解惑形式完成。
3.在教学中要联系社会现实和师生的现实人生问题,启发学生智慧地把握社会人生中一系列相反相成的方面。
【方法指导】诵读法:《老子》行文含蓄隐晦,必须熟读成诵,方能解读思想。
概括法:本节文选涉及到许多相反、相对概念,应加以概括。
拓展法:通过联系现实,举出实例,体会《老子》当中的人生智慧及其启示意义。
一、导入:我们探求字的本源:“道”指那种很远之处可以看清楚人的面目的宽广大路;“德”表示目不斜视,双脚不偏离道路,直达目标。
后期在下面加个心字,表示不但如此做,还要如此想。
两个字都与“眼睛”“行走”有关,所以,可以说,《道德经》是一部告诉我们如何看世界、指导我们如何在世间行走的文化经典。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聆听老子的教诲。
二、初步感知:学生齐声朗读全文,注意正音。
同学们声音洪亮,读的很流畅,可见做了充分的预习。
但同时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初读老子的迷茫。
没关系,就让我们一起来细细解读,慢慢品味。
本节课我们把重点放在前两则,希望通过这两则我们能找到解读老子思想的密码。
学生齐读一二两则。
三、具体研读:问题一:第一则中,老子将很多社会人生现象提炼为一系列的概念,这些概念有什么特点?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特点:相反(对立)关系:相反相成(对立统一)老子说:恒也,也就是任何事物之间既是对立的,又是同统一的,既是相反的,又是相成的。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有无相生教案5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有无相生教案5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0f268cdc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22.png)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有无相生教案5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选自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有无相生”教案5,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章节。内容包括《老子》中“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哲学思想,以及《庄子》中“逍遥游”的人生态度。这些内容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先秦诸子关于“有”与“无”的哲学辩论,探讨其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2.能力层面的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直接影响他们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教师应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3.素质层面的影响:学生的素质水平决定了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投入程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他们对哲学思想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能力层面:
-学生在分析、综合、评价等方面的思维能力逐渐成熟,但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学生具备一定的自பைடு நூலகம்学习能力,但部分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和哲学思考可能存在恐惧心理,需要教师引导和鼓励。
-学生在团队合作和交流表达方面有一定的能力,但部分学生可能较为内向,课堂参与度不高。
3.素质层面:
-学生在道德品质方面表现良好,尊重师长和同学,但部分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可能表现出较低的承受能力。
2.辅助材料:
-准备与《老子》和《庄子》哲学思想相关的图片、图表、名言警句等,以便于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哲学概念。
【精编】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四单元有无相生教案7
![【精编】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四单元有无相生教案7](https://img.taocdn.com/s3/m/93093ce82cc58bd63186bd88.png)
《有无相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选文第1、2、3、4则;2、掌握相关实词、虚词等文言现象;3、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4、把握老子的人生智慧及启示意义。
【教学重点】在诵读的基础上梳理课文,积累掌握掌握各类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把握《老子》中的人生智慧及启示意义。
【方法指导】诵读法:《老子》行文含蓄隐晦,必须熟读成诵,方能解读思想。
概括法:本节文选涉及到许多相反、相对概念,应加以概括。
拓展法:通过联系现实,举出实例,体会《老子》当中的人生智慧及其启示意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优点;做人如水,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做人如水,你动,我便随行,决不撇下你的孤单;做人如水,你静,我便长守,决不打扰你的安宁。
这很容易让我们想到一位古圣贤人的语句:“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位圣贤是谁呢?我们先来一起了解一下。
二、老子及《老子》老子的有关情况在教材第3页和第73页均有介绍,请同学们自己阅读,并勾画出主要的信息点。
老师介绍以下情况。
1、简介老子老子,春秋末期人,姓李名耳字聃,道家创始人。
生卒年月不可考,约生于公元前580年,约死于公元前500年。
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他母亲怀了九九八十一年身孕,从腋下将他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
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
史载,曾任周王室史官,孔子曾经向他问礼。
晚年见周王室日趋没落,便骑青牛而去,回故乡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过着隐居生活。
传世的《老子》(又名《道德经》)一书,一共有八十一章,分上、下篇,集中表现了老子的思想。
2、简介《老子》思想(1)思想的核心是“道”,即“道”就是自然,路,法则,规律。
(2)政治思想主张“无为而治”,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3)哲学精髓是朴素辩证法,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辅相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修《有无相生》教案(附学案)教学博苑
01-05 0933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修《有无相生》教案(附学案)
知识目标: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方法目标: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情感目标: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培养客观看待问题的精神
学习重点: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学习难点: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
课时安排:一课时
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始自于“一”,没有“一”也就没有“二”,更不可能有百、千、万,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越是浅显的道理,越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听听二午多年前的哲人老子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板书课题:《有无相生》
二、整体感知:
(一)朗读第1、3、4、5、6则
(二)梳理内容:
要求:分组讲解,其他组同学补充或指正,教师指导、点评
第1则:
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这是一个永恒的道理。
第3则:
运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在生活中,人不应该自以为是,否则反而会达不到应有的目的,成为“物或恶之”的“余食赘肉”,这是有道的人不愿意做的事。
第4则:
阐述了自己对生活的一种独特理解,这也正是人们难以做到。
第5则:
天下大事都得自于小事、易事,没有“小”,就没有“大”,善于做好小
事,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圣人、伟人。
为人处世,应当谨慎做事,而不应当“轻诺”、“多易”。
第6则:
做事要有预见,人及时处理好事件,不要等到出了问题再去想办法处理它。
“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因为“无祸患常积于忽微”。
(三)探讨:
1、从第1、3、4则中,我们如何看待老子所讲的道理呢?
明确:任何事都是难易相成,高下相对的,所以应当正确对待来自生活中的问题,即不能只看到难而看不到易,也不能自以为是。
2、从第5、6则中,我们应当如何对待生活中有大事与小事?如何看待成功与失败?
明确:伟大不自于平凡,大事得自于小事的积累。
处理问题我有预见性,要防患于未然,做事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三、总结:
对待生活、学习中的问题,要全面地看待,而不应片面地夸大一方面,要客观地看到世间万物都是从毫末起始,而后才能成为“大”,所以要学会做小事,学会积累,还要持之以恒。
四、作业:1、完成《导学》相关练习
2、了解庄子的思想及其观点,预习《无端崖之辞》
板书设计:
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
自以为是,有道者不处
有无相生客观地对待学习与生活
伟大来自于平凡
做事要有预见,善始善终
《有无相生》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选文第1、4、5、6则;
2.掌握相关实词、虚词等文言现象;
3.把握老子的人生智慧及启示意义。
学习重点:掌握各类文言现象。
﹒
学习难点: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
学习过程
一、基础梳理
1、文学常识填空:
《老子》一书又称( ),今存通行本《老子》一共有( )章,分上下篇。
上篇( )章,又称( );下篇( )章,又称( )。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 )。
2、注音
斯恶已音声相和共一轂埏埴户牖自矜
赘形为大于其细其脆易泮起于累土枯槁
3、整理通假字、古今异义及词类活用。
4、特殊句式
抱怨以德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5、重点实词
斯恶已长短相形高下相盈当其无企者不立自知者明
图难于其易生于毫末常于几成而败之
6、翻译四则选文
二、合作探究
1、解读四则选文的含义;
2、选文谈到了哪些哲学思想及人生智慧;
3、结合现实,举例说明这些思想或智慧对自己的启示。
三、学生展示,教师总结
四、同步测控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长短相形形:形状
B、自伐者无功伐:讨伐
C、慎终如始慎:慎重
D、柔弱者生之徒徒:同类
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安易持
A. 其微易散
B. 其孰能讥之乎
C.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 吾其还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人之生也柔弱
民之从事
B. 为之于未有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C. 故有道者不处
知足者富
D. 死而不亡者寿
常与几成而败之
4.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第四十二章) 结合你对道家学说的了解,请你谈一谈对上面文段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