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村镇空间规划的动态集成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之构想
自然资源三维空间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研究
![自然资源三维空间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11de1e7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5a.png)
自然资源三维空间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研究2 南京邮电大学,江苏南京, 210023摘要:自然资源三维空间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以自然资源管理对象空间地理实体为主键,将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调查、自然资源管理的“批、供、用、补、查、登”等法律、政治、经济要素与倾斜摄影测量三维模型相关联,建立三维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开发自然资源三维空间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提供日常查询、统计、报表、决策分析三维可视化和要素报表、图式、地下地上三维管线等基础设施三维空间现状图、土地利用现状、土地用途区、等服务,强力推进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为自然资源科学管理、招商引资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三维空间综合信息、倾斜摄影测量;实景三维模型1建设目的《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技术大纲(2021版)》(自然资办发〔2021〕56号)确定了建设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原则[1]:需求牵引,满足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自然资源政务服务等自然资源管理,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对实景三维数据的亟需。
创新驱动,坚持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双轮驱动”。
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关键技术安全[2]、自主、可控,通过制度创新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参与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协同实施,构建国家、省区、城市协作机制,加强建设内容、相关技术、标准规范以及政策机制等的接续贯通,协同推进建设工作。
边建边用,坚持边建设、边应用,将建设成果及时应用于自然资源管理及经济社会发为全面提升自然资源的业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利用现代测绘、航空摄影、GIS、三维空间地理信息等先进技术,建立以地理空间实体为基础,倾斜摄影测量三维模型为载体,对国土空间规划要素[3]、自然资源调查要素、法定权籍登记要素等进行融合的三维空间地理信息平台尤为重要。
自然资源三维空间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4],以自然资源管理对象空间地理实体为主键,将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调查、自然资源管理的“批、供、用、补、查、登”等法律、政治、经济要素与倾斜摄影测量三维模型相关联,建立三维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开发自然资源三维空间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网络版),提供日常查询、统计、报表、决策分析三维可视化和要素报表、折线直方饼状分析图式、企业三维宗地图、闲置土地三维空间分布和分析工具、节约集约用地评价结果三维空间分色渲染分布图、地下地上三维管线等基础设施三维空间现状图、土地利用现状、土地用途区、建设用地管制区、城乡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修建性规划等服务,强力推进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为自然资源科学管理、招商引资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5]。
2024镇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方案
![2024镇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5a7b43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aa.png)
2024镇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和需求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对基层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当前基层公共服务存在着服务不便利、信息不对称、资源不均衡等问题。
因此,建立一个高效、便捷、智能的镇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将是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和推动镇级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
1.需求分析(1)提高服务便利性:人民群众希望能够通过一站式平台,便捷地办理各类公共服务事务,避免多头跑腿和耗费时间精力。
(2)消除信息壁垒:人民群众希望能够及时了解政府部门发布的各类政策、法规和公告等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参与度。
(3)优化资源配置:人民群众希望能够方便地查询各类公共服务资源,并进行合理优化和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公平性。
(4)提升服务品质:人民群众希望能够通过平台进行投诉和反馈,及时解决问题,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2.项目背景____镇是一个中等规模的城镇,人口约为30万,拥有多个部门和机构提供不同类型的基层公共服务。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推动镇级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有必要建设一个集成公共服务的综合平台。
通过平台建设,可以整合镇级各类公共服务,提高政府部门和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效率,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和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镇治理和服务水平。
二、平台建设方案在建设____镇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便捷高效、信息透明、智能化、安全可靠。
具体建设内容包括:1.平台整体架构(1)前台展示:建立一个用户友好的前台展示界面,包括首页、导航栏、搜索栏等,方便用户进行快速访问和查询。
(2)后台管理:搭建一个高效的后台管理系统,包括权限管理、数据管理、用户管理等功能,确保平台的稳定性和可管理性。
(3)数据库设计:建立一个结构完整、数据清晰、查询高效的数据库,将各类公共服务信息进行分类和归档,方便用户查询和系统运行。
2.功能模块设计(1)政务服务模块:提供政府部门各类公共服务的在线申请、预约、查询等功能,包括办事指南、政策解读、在线支付等。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设模式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设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406ebd34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8d.png)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
监督信息系统建设模式
信息化建设要立足实际需求,坚持因地制宜、节约实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已有基础,选择合适的建设模式。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设模式分为3种模式,具体如下:
【模式一:市级统建模式】
该模式是市级大集中模式,市级建立全市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承载全市的国土空间规划数据资源体系建设。
通过在系统中构建分层分级的权限功能,使县级用户可以系统中依据权限使用相应功能。
本市下辖市县作为终端在满足信息网络安全的前提下,访问使用市级平台上提供的数据资源和应用服务。
市级以下市县无需存储数据、开发系统、配置基础设施环境,由市级平台统一建设。
【模式二:市县统分结合模式】
该模式是市级统一下发免费基础版平台,在县级分节点部署系统和数据库。
数据分别存储在市、县本地数据中心,本级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的数据管理、维护和更新,集中接入本级行业部门的数据,并通过本级系统提供数据服务、专题服务等功能。
同时,县级需按照市级标准、规范和要求,通过数据交换共享实现与市级平台的对接。
县级需要存储数据、部署系统,同时准备系统所需的软硬件环境。
【模式三:市县单独建设模式】
该模式为市、县分别建设平台,数据分别存储在市、县本地数据中心,由市、县分别与本级相关部门开展数据接入、共享和业务服务。
市级平台建立与县平台的数据同步和更新机制,实现县级平台与市级平台的数据同步。
各县需要根据市里下发的接口规范、平台规范以及汇交规范等标准规范,单独进行招投标建设平台。
生态环保空天地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综合解决方案
![生态环保空天地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综合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63f462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f2.png)
•背景介绍•平台建设方案•技术实现方案•安全保障方案•平台运营方案目•效益分析•总结与展望录生态环保现状及问题030201空天地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的必要性提升生态保护水平推进环保信息化建设提高监管效率目的意义平台建设的目的和意义1总体架构设计23采用基于React的Ant Design组件库,实现响应式布局,支持PC、平板和手机端访问。
前端框架使用Spring Boot构建服务端应用程序,集成MySQL数据库,实现数据持久化。
后端框架采用阿里云服务器,提供稳定、安全的运行环境。
云服务空天地数据一体化方案环保监测与数据分析方案环保监测数据分析预警与决策支持平台功能模块介绍实现用户注册、登录、权限管理等基础功能,确保平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用户管理模块数据可视化模块信息发布模块设备管理模块通过图表、地图等形式展示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支持多种交互操作和数据导出功能。
发布环保政策、法规、通知等资讯信息,提高公众对环保工作的了解和参与度。
对监测设备和传感器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提高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03环境动态监测遥感技术应用01遥感数据获取02遥感数据处理物联网技术应用大数据技术应用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应用云计算技术应用云端平台建设构建云计算平台,实现环境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
云服务提供通过云计算技术,为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云服务,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
安全性保障利用云计算的安全性保障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数据加密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数据备份与恢复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与恢复机制,防止数据丢失和灾难性故障。
数据访问控制实施严格的数据访问控制策略,限制对敏感数据的访问权限,防止数据泄露。
010302访问控制制定合理的访问控制策略,限制用户的访问权限,防止越权操作和数据泄露。
安全审计建立安全审计机制,对系统操作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事件。
2024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建设方案
![2024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2c9be6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24.png)
2024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建设方案【编者注】以下为定义和背景信息以及简述规划和实施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的主要步骤。
尽管没有提供完整的____字的方案,但该文档可作为起点来帮助完成你的方案。
一、定义和背景信息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是指建立一个集中管理和监控农村集体资产的信息平台,以确保农村集体资产的安全和合规管理。
在中国的农村地区,集体资产是由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集体成员的合法财产和权益所组成。
这些集体资产的管理和利用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福祉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管理机制,以及信息不透明和执法难度大等问题,农村集体资产的安全性和合规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建立一个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来集中管理和监控农村集体资产是迫切需要的。
二、规划和实施步骤1.需求调研和分析:进行全面的需求调研,了解各地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分析需求和挑战。
2.制定方案和目标:根据需求调研的结果,制定一个全面的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建设方案,并明确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3.建设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一个稳定、安全、高效的信息系统平台,包括硬件和软件设施、网络和通信设施等基础设施。
4.数据收集和整合:建立一个全面的数据收集和整合系统,收集和整合各地的农村集体资产数据,包括土地、林地、水资源的使用和交易情况,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集体成员的财产和权益等信息。
5.确立监管机制和规则:制定和完善监管机制和规则,包括农村集体资产的登记和认证、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确认、交易和转让的审批和监管等方面的规定。
6.实施信息化管理: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各项业务流程和管理工作全面数字化和信息化,包括农村集体资产的登记、估价、使用和监管等方面的工作。
7.加强培训和宣传: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意识,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提高他们对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认识和重视。
智慧城乡三位一体综合服务平台方案
![智慧城乡三位一体综合服务平台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a38c24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a7.png)
定期维护与巡检
制定定期维护和巡检计划,对系 统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护,确保 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系统升级与扩展
根据业务发展和技术更新情况, 制定系统升级和扩展计划,确保 系统能够持续满足智慧城乡发展 的需求。同时,在升级和扩展过 程中充分考虑兼容性和平滑过渡 问题,降低对业务的影响。
总结回顾与未来展
农村资源开发利用策略部署
农村土地资源
01
对农村土地进行全面调查,明确土地权属和利用现状,制定土
地资源开发利用策略。
农村产业资源
02
挖掘农村特色产业资源,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农村人力资源
03
加强农村教育和人才培养,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和技能水平,为
农村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搭建
07
望
项目成果总结回顾
成功构建智慧城乡三位一体综合服务平台,实现 城乡资源、信息、服务的全面整合。
通过平台,推动城乡管理、公共服务、产业发展 等多方面的智慧化升级。
有效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 协调发展。
经验教训分享
重视平台规划与顶层设计,确保项目的系统性和可持续 性。
注重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保障体 系。
深入了解各地区教育资源分布现状,识别资 源短缺和过剩区域。
实施方案
细化资源配置方案,明确责任主体、时间节 点和实施步骤。
均衡策略
制定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策略,优化学校布局 ,促进师资流动。
监测评估
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定期评估资源配置效果 ,及时调整优化。
医疗健康信息共享平台搭建
需求分析
技术架构
梳理医疗健康信息共享需求,明确平台功 能和定位。
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信息平台建设思路
![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信息平台建设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7c7abbe4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e5.png)
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信息平台建设思路
为提升国土空间大数据集成能力,在规定时间内尽快落实法律、法规和国家、省相关部署的要求、助推空间治理能力升级转型,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提质增效、推动空间治理创新,现构建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具体建设目标及内容如下:项目总体目标:
完善国土空间规划数据集成能力,充分利用传统调查统计数据,深度挖掘自然资源领域行业数据,逐步引入社会大数据,构建国土空间规划的数字生态。
夯实自然资源数字化生态体系的数据基石和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最大限度地挖掘国土空间数据资源潜力。
一期建设目标及建设内容
建设目标:初步搭建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立数据管理中心,实现对现有数据资源的梳理、录入,形成结构清晰、内容完整、符合应用要求的自然资源“一张图”。
建设内容:建设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门户作为应用系统的统一入口,依据部、省有关数据标准与规范,建立数据管理中心,实现数据管理中心核心功能,能够对现有数据资源进行录入管理。
二期建设目标及建设内容
建设目标:在一期搭建的基础平台基础上丰富、完善门户功能,同时搭建数据与服务管理系统,为各类资源的调配、管理和有机衔接提供支持,并完成平台配套工具的研发,形成自然资源信息化体系中的完整的基础设施、资源中心和能力中心。
建设内容:丰富完善一期门户功能,构建统一的云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注册、管理、调度、发布、监控等各类服务,形成平台各类服务资源汇集与协同共享的中心。
完成平台配套工具的研发。
建设自然资源数据统一对外接口,为政府其他部门和科研院所等用户提供自然资源信息共享服务,为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等用户提供自然资源信息查询服务。
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网格化大数据融合平台建设方案
![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网格化大数据融合平台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f82152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77.png)
数据分析
采用统计学、机器学习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深入分 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
数据可视化
将分析结果通过图表、图像等方式进行可视 化展示,提高数据的可读性和易懂性。
数据可视化与交互
数据可视化
通过数据可视化工具和技术,将数据以直观 、易懂的形式展示出来,如地图、图表等。
交互设计
设计用户友好的交互界面和操作方式,使用 户能够方便地进行数据查询、分析和交互操 作。
VS
应用前景
本项目可以广泛应用于乡村振兴社会治理 领域,也可以在其他领域进行拓展应用。 例如,在环境保护、城市管理等领域,网 格化大数据融合平台同样具有很高的应用 价值。同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本项目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智能化应用模块
智能预警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 技术,对农村社会治理中的 风险点和安全隐患进行预警 和预测,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
智能决策支持
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 析,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全 面的决策支持,提高决策效
率和准确性。
智能服务
为社会治理中的各类服务对 象提供个性化的智能服务, 包括智能推荐、智能匹配等 ,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技术风险
由于涉及的技术领域较多,可能会遇到技术难题和技术更新换代 等问题,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培训。
政策风险
政策变化可能会影响到大数据融合平台的建设和使用,需要密切 关注政策动向,及时调整方案。
07
结论与展望
项目总结与亮点分析
项目总结
本项目通过构建网格化大数据融合平台,实现了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的智能化、精细化和个性化。通过数据采集 、整合和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村民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
村镇建设信息管理系统需求
![村镇建设信息管理系统需求](https://img.taocdn.com/s3/m/1be370c39e314332396893cd.png)
村镇建设信息管理系统需求2015年7月10日目录一、项目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项目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工作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开展本项目执行的技术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主要工作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具体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测试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保密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知识产权.......................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验收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工期及服务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一)付款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招标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资格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评标的原则和评审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项目要求(一)项目背景村(社区)、镇的科技化和信息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和一体化发展以及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济南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作为济南市建设管理与服务的职能部门,承担着全市村庄和小城镇的发展规划、建设指导、人居生态环境改善、旧村和危房改造,以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等工作。
目前,济南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已完成了济南市全部行政村的人居环境调查工作,对全市行政村的现状进行了全面摸底,收集了大量的基础资料。
农村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研究
![农村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d4e9302a216147917112885.png)
农村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研究摘要:农村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GIS面向市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开发的农村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以MAPGIS为平台,以Visual Basic为开发语言,采用模块化开发方式进行开发,具有农村宅基地现状图、宅基地规划图、宅基地清理(核实) 登记审批表查询、统计、分析、更新、打印等功能,可以实现宅基地管理信息化。
关键词:农村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设计Abstract: the countryside homestea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s based on GIS ShiXianJi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land and resour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homestea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The system with MAPGIS as a platform to Visual Basic language for development, modular development way of development, ha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ouse-site in the countryside, where the plan, where the graph clean (check) verification registration inquiry, statistics, analysis, update, printing, and so on the function, may realize the homestead management information.Keywords: rural homestead; Th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design宅基地管理是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空间规划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空间规划信息平台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dd49030722192e4536f6ea.png)
价值创新 行业引领
1
400-882-1600
空间规划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 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 纳入国家总体战略。2015 年 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生态文明体制改 革总体方案》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八项措施,其中明确提出要构建以空间治 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 划体系。2017 年 1 月,中办、国办印发了《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开 展 9 个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总体要求是编制统一的省级空间规划,为实现 “多规合一”、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积累经验、提供示范。空 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建设 活动的基本依据。推进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已成为党和国家当前 一项重要工作,并放在突出位置加紧安排部署并持续推进。 《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明确六项主要任务,其中之一是要搭建基 础数据、目标指标、空间坐标、技术规范统一衔接共享的空间规划信息管 理平台。《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出要着力增强国家信息化发展能 力,着力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着力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 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快推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建设“大平台、 大数据、大系统”。《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试点的指导 意见》提出各试点城市要在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时,同步完成空间规 划信息平台的建设。 综上所述,建设空间规划信息平台是空间规划落实的政策要求,是实 现主体功能区建设在市县精准落地的信息支撑,是空间规划“一本规划、 一张蓝图”成果的载体,是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重要手段,更是实现 国家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途径。
智慧城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城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11c87d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1c.png)
方案2023-11-04contents •建设背景与目标•平台架构与功能设计•技术方案与实施•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效益与影响•实施方案与计划目录01建设背景与目标建设背景信息化技术发展迅速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信息化技术为城市管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政府对城市管理的重视政府对城市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提出了建设智慧城管的战略目标,以提升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城市管理面临多种挑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城市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建设目标通过智慧城管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优化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工作。
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满足公众对城市生活的需求,提高公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提升公众服务水平实现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打破信息孤岛现象,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
加强部门协作与信息共享通过智慧城管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02平台架构与功能设计03开放式接口提供标准化的接口,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实现数据共享和交换。
总体架构01基于云计算架构利用云计算的分布式存储和计算能力,实现高可用、可扩展的平台架构。
02模块化设计将平台功能划分为不同的模块,便于升级和维护,同时提高平台的可定制性。
支持从不同来源采集数据,包括传感器、视频监控、行政数据等。
多源数据采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清洗、整合,提高数据质量。
数据清洗与整合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分类、格式转换等。
数据预处理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存储与备份分布式存储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提高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备份数据,确保数据不丢失,可恢复到任意时间点。
数据存储安全采用加密技术,确保数据存储安全,防止数据泄露。
数字乡村管理平台总体架构方案
![数字乡村管理平台总体架构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f4cd23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14.png)
THANKS
感谢观看
采用通用的技术标准和开放的技术架构,降低系 统对特定技术和厂商的依赖,提高系统的兼容性 和可扩展性。
安全性与稳定性保障
安全性机制
设计完善的安全认证、授权和审计机制,确保系统数据和用户信 息的安全。
容错与灾备设计
采用容错技术和灾备方案,确保系统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 ,保障业务的连续性。
稳定性测试
确保平台能够长期稳定运行,为乡村地区的 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02
总体架构设计原则
模块化与可扩展性
1 2
模块化设计
将系统划分为多个独立的功能模块,每个模块具 有明确的职责和接口,便于开发、测试和维护。
可扩展性考虑
架构设计要考虑到未来业务的发展和技术的演进 ,方便对系统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扩展。
3
标准化与开放性
业的发展。
农村旅游电商服务
04
技术实现方案选择
前端技术栈及框架选型
响应式布局设计
采用HTML5、CSS3等技术 ,实现自适应不同终端设备
的页面展示。
前端框架
选用React、Vue等主流前端 框架,提高开发效率和代码
可维护性。
交互体验优化
引入动画效果、页面懒加载 等技术,提升用户体验。
后端技术栈及框架选型
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模块
农产品电子商务
搭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促进 农产品的在线销售和市场拓展。
提供农资产品的在线购买和配送 服务,方便农民购买和使用农资
产品。
农资电商服务
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信息平台建设框架研究
![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信息平台建设框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c84b977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86.png)
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信息平台建设框架研究摘要:在新时期构建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离不开信息技术平台的有效支撑,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的空间规划内容和信息平台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技术上探讨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信息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明确了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平台建设的总体框架和功能要求,以期为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化的管理提供一点思路。
关键字: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平台框架一、引言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中首次提出了“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要求建立空间规划体系,编制统一的空间规划。
十九大对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做出了重要部署:由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职责,通过资源和职能、职责的整合来改善因职权分散导致的“多规”衔接困难的弊端。
因此,通过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构建全国统一、相互衔接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成为当下规划改革的重点,能够为国土空间规划动态评估预警和实施监管机制提供信息化支撑。
二、现有空间规划体系和平台建设现状(一)规划种类繁多、自成体系我国现有各类规划较多,类型庞杂,且各类规划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拥有不同的规划编制、审批、实施操作管理体系,彼此之间缺乏协调机制,难以衔接,这是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典型问题特征。
(二)规划标准各异、内容庞杂现有的各类空间性规划具有一套相对成熟的标准、自成体系,存在基础数据的多源异构、规划编制时期和规划期限各异,编制实施进度迥异,规划目标难以对接,导致了同一空间主体存在多种矛盾。
(三)规划内容重叠、存在空间冲突现有各类规划的空间分区主要根据部门单一管控需求来划定各自分区形式,分区边界相互交织,导致不同部门管控冲突。
(四)规划系统平台多样、无法实时共享各部门使用的业务网络间存在物理隔离,系统采用的开发平台架构各不相同,且审批成果数据存储在本地的数据库中,导致系统之间的对接困难,无法跨部门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多部门联合审批存在难度。
推进公共空间治理 提升乡村建设品质
![推进公共空间治理 提升乡村建设品质](https://img.taocdn.com/s3/m/f84b1ff9844769eae109ed8b.png)
推进公共空间治理提升乡村建设品质作者:周礼戈大专来源:《群众》2020年第24期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是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有力举措。
做好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有利于更好地整合资源,提高乡村发展的竞争力。
2020年10月,江苏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依法有序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指导意见》,对江苏新一轮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包括乡村物质空间治理、乡村空间组织治理和权属治理,其中乡村物质空间治理是支点,空间组织治理和权属治理是杠杆,三者协同综合治理是实现乡村空间价值增值、组织完善、高效运转的保障。
推动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促进乡村治理的“精细化”和“法制化”,还能为创新引领乡村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建设行动、实用性村庄规划、乡村治理机制创新等內容综合统筹起来,形成合力,集中攻关乡村振兴面临的现实难题,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力、资本、技术、信息等核心支撑,为开辟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提供有效路径。
以苏北某县为例,在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实践中,全市清理农村集体土地45.29万亩,拆除违建274.9万平方米,新建公厕1206座,增加补充耕地13866亩,且村集体收支状况显著改善,基层组织统筹协调能力快速提升,经济薄弱村一举摆脱贫困落后面貌。
与此同时,乡村振兴现实需求与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效应密切关联。
乡村物质空间治理为乡村振兴提供操作平台,乡村地域功能提升为拓展乡村多种产业发展提供基础和用地保障。
乡村空间组织治理重点强化乡村集体的组织力和领导力,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组织保障。
乡村空间权属治理有利于健全乡村开发权益的分配体系,增加乡村公共空间的开发价值,实现乡村空间增值与提效,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资金供给。
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有利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公共空间治理重点是挖掘乡村公共空间开发潜力,明确多元主体利益关系,重塑城乡空间价值分配格局,激活乡村多元主体创业干劲,凝聚乡村组织主体,为打破城乡地域中要素流动、结构融通和功能互通的系统性障碍提供有效方案。
村镇聚落空间重构数字化模拟及评价模型
![村镇聚落空间重构数字化模拟及评价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632e9916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34.png)
村镇聚落空间重构数字化模拟及评价模型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开始面临着空间重构的需求。
村镇聚落作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单元,其空间结构的优化与重构对于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空间重构方法通常依赖于经验判断,缺乏科学性和精确性。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数字化模拟及评价模型的村镇聚落空间重构方法,以解决传统方法存在的问题。
我们需要明确村镇聚落空间重构的目标。
在现代化进程中,村镇聚落不仅需要满足居住和生产的需求,还要兼顾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和社会融合等方面的要求。
空间重构的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优化居住环境、提升生产效能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而数字化模拟及评价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全面评估现有的村镇聚落空间布局,并提供科学指导和决策支持。
基于数字化模拟及评价模型的村镇聚落空间重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采集:我们需要收集相关的村镇聚落空间数据,包括地理信息、土地利用状况、人口分布等。
这些数据将为后续的模拟和评价提供依据。
2. 地理模拟:在数据采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对村镇聚落进行数字化模拟。
通过模拟,我们可以还原现有的空间布局,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潜力。
3. 评价指标构建:为了评估现有的空间布局,我们需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应包括生活质量、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以综合评估村镇聚落的空间质量。
4. 评价模型建立:在评价指标构建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综合评价模型。
评价模型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通过权重分配和综合评分来评估不同的村镇聚落空间布局方案。
5. 方案优化:通过评价模型的运算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不同方案的评估结果。
根据评估结果,我们可以调整和优化现有的空间布局,以实现空间重构的目标。
总结回顾:通过上述步骤,我们可以利用基于数字化模拟及评价模型的方法对村镇聚落空间进行科学合理的重构。
2023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建设方案
![2023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5986a8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73.png)
2023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建设方案【摘要】2024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建设方案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化平台,实现农村集体资产的科学管理和高效监管。
该平台将为各级政府、村委会以及农民提供便捷的服务,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方案将从平台架构设计、功能模块设计、数据管理和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步骤和时间节点,以确保该平台的顺利建设和运行。
【关键词】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信息化;管理;监管一、引言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集体资产的迅速增长,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和监管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目前,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和监管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监管机制不健全、监管手段不完善等问题,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监管体系。
因此,我们提出了2024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建设方案,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和监管水平。
二、平台架构设计1. 总体架构该监管平台整体采用分布式架构,分为前台服务、后台管理和数据中心三个部分。
前台服务包括网站和移动客户端,提供给用户查询、申请和交互等功能。
后台管理包括管理员控制台和数据管理平台,主要用于管理用户及其权限、审核操作记录、数据维护等。
数据中心是该平台的核心,负责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等功能。
2. 技术选型前台服务采用HTML5+CSS3+Vue.js实现网站和移动客户端的开发,后台管理采用Java+SpringBoot+MySQL进行开发,数据中心采用Hadoop+Spark进行大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功能模块设计1. 农民注册和资产登记农民通过平台进行注册,并填写相关信息,包括个人身份证等。
然后进行农村集体资产的登记,包括土地、林地、水资源等信息,确保农民和集体资产的所有权明晰。
2. 资产管理和监管平台提供对农村集体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功能,包括资产入库、流转、使用、变卖等环节的监管。
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功能,实时监测资产的使用情况和价值变化,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8卷第6期2012年12月四川建筑科学研究Sichuan Building Science收稿日期:2011-12-13作者简介:曹伟(1962-),男,山东郓城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
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12Y005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JB-JC1005);华侨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10BS214);厦门市科技局项目(2011S0254)E -mail :caoweill@163.com我国村镇空间规划的动态集成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之构想曹伟(华侨大学建筑学院,福建厦门362021)摘要:村镇空间规划动态集成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①村镇空间规划、土地利用集成管理系统;②土地利用技术体系和规范;③土地利用制度实施和管理创新。
其中,规范和实施管理是集成管理系统的基础,集成管理系统是上述两部分研究成果的实现。
进而在此基础上进行各部分的集成,形成全方位、动态村镇规划和土地利用的实时监控。
关键词:村镇;空间规划;集成;管理信息;土地利用;规范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933(2012)06-303-060引言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
目前,我国广大乡村建设尚未摆脱自然演进的模式。
在这恢复村镇规划和建设管理近二十年的建设实践中,村镇规划技术理论发展远远落后于村镇建设发展的速度,没有形成自己的完整系统的村镇规划理论与技术管理体系。
为了提升村镇综合功能,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城乡统筹,推进城镇化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试图探讨适用于我国村镇建设与规划信息及其管理平台的框架与思路。
1研究框架1.1信息平台的建设信息平台的建设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①村镇土地规划、土地利用集成管理系统;②村镇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技术体系和规范;③村镇空间规划、土地利用实施制度设计和管理创新。
其中,规范和实施管理部分的内容是集成管理系统的基础,集成管理系统是上述两部分研究成果的实现。
必须切实做好这两部分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各部分的集成,形成全方位、动态村镇规划和土地利用的实时监控。
具体研究包括:基础调查与评价、规划编制与实施、村庄废弃地复垦整理与再利用技术,村镇基础设施空间配置技术、小城镇产业空间布局技术等进行凝练和综合集成。
重点研究3S (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的集成)技术、ES 专家系统、MS 模型库和OA 系统,并形成空间整理信息数据的信息规范化,实现全国数据的共享、信息标准规范化的衔接和整合标准,建立村镇建设规划和空间规划的技术体系;建设界面友好的共享信息平台;技术标准和规范的研究包括村镇建设规划、土地整治、产业布局等技术标准和规范,形成指导村镇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的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实施管理方面主要研究不同类型地区的村镇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技术实施和管理机制;研究技术实施路径和程序,形成技术应用方案和培训系统。
1.2目标与任务需求分析目标分为三层:①村镇规划和土地利用技术标准和规范;②村镇规划和土地利用实施管理制度设计和管理创新;③基于5S 与OA 的动态集成管理信息平台。
1)从我国目前的城镇建设来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管理制度的设计和创新。
小城镇建设是前所未有的课题和事业,我国以往可以借鉴的经验不多,由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较高,因之,当下可以借鉴的成果相对较少。
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坚持内涵挖潜与外延开发相结合,以土地整理和复垦为重点;坚持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实现数量、质量和生态保护相统一;303坚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就土地规划而言,我国的规划和土地利用存在两脱节的现象,就是土地管理和规划是脱节的。
因此,在新的村镇的规划和土地整理中必须要把村镇和土地规划的两个规划结合起来,统筹管理。
进行针对性的“两规划”一体化的管理机制、模式、制度、监督制度的设计和创新是必须也是必要的。
其中,空间规划和整理之后的权属问题是关系到社会公平性的重要问题,对于权属转移的调整原则和规划和土地整理的法律法规等是核心的内容。
土地整理的模式问题也是研究的关键内容之一,土地整理产业化模式是土地整理资金筹集的出路,必须要深入地探讨土地整理项目融资和风险管理问题。
2)就是村镇规划和土地整理的动力问题,利用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构造其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目前和未来村镇规划和土地整理的自然驱动力、社会驱动力、经济驱动力、政策驱动力和环境驱动力。
3)本文的管理和制度设计基于共生理论,包括村镇的规划和产业布局。
村镇规划和土地整理的主体,包括政府、企业、村镇、农户投资机构等项目参与方是构成了以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共生系统,同样其规划设计方案和产业布局也是构成物质能量、信息闭环流动的循环经济系统,这样的一个系统才能是集约高效、环境友好的系统。
因此,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管理共生系统的模式、机制、发展规律等理论研究。
4)村镇规划和土地利用需要有科学的后评价方法和监督制度。
以往的土地整理项目缺乏定量化的科学的生态的评价体系。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村镇规划和土地利用的后评价体系研究是开展这项研究的重要和关键内容之一。
我们知道,节约用地、保护耕地是我们进行村镇规划土地利用的一个原则,但是对于一个方案的节约程度尚没有一个评价体系,包括方法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
加拿大学者曾提出EFA(生态足迹方法),籍此来评估一个地区生态资源安全状况。
有人认为这种方法只不过象摄像机那样静态地反映了某区域的生态安全状况,并没有实现动态化。
但对于研究村镇规划和空间规划将具有借鉴意义。
一般而言,项目的评价要综合评价项目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村镇规划和土地利用后评价应该包括社会评价、经济评价、环境评价和管理评价。
如何建立社会公平的、环境友好的、经济循环的、管理高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是难点和重点。
同时,建立后评价制度是监督制度必不可少的内容。
1.3村镇建设规划、土地整治、产业布局等技术标准和规范1)村镇建设规划技术标准规范:就是要制定各种用地的标准和规范。
2)土地整治规范:对现有土地的认定;土地整治的各项细分技术标准规范;土地整治后利用的标准和规范。
3)土地整治目的: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增加农用地面积,重点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用地质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人居条件,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
4)产业布局技术标准和规范:依据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工业生态学的原理,制订产业布局技术标准和规范,包括原材料的获取、产品生产的目标、流程;工业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标准规范。
1.4基于5S与OA的动态集成管理信息平台信息平台建设利用3S(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的集成)技术、ES专家系统、MS模型库和OA系统,并形成土地整理信息数据的信息规范化,实现全国数据的共享。
信息标准规范化。
建立信息平台是进行村镇空间规划和土地整理的第一步,要利用现有的数据,同时要补充目前的数据,包括土地整理前和整理后以及规划前和规划后的数据。
信息规范化是推广的关键,多种技术的集成也是技术难点。
现有土地管理、规划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分布式信息处理模式。
因此在用户较多时,网络上数据通讯量和网络管理信息非常大,因而对用户数目有一定的限制,并对服务器的性能要求较高。
2)采用结构化程度设计方法,即明确客户要求,得出规范说明之后形成可执行代码。
但在实际应用方面存在不足,如:用户并不确切了解其需求;需求说明书错误不易发现等。
3)不能很好地处理时间性,系统既不能对“过去”进行基于时间的统计分析,更不能预测未来。
另外,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和计量地理学的土地分析功能结合的局限性;三维空间表达和分析的局限性;比例尺地图之间数据转换的局限性;逻辑推理能力的局限性;系统与数据结构问403四川建筑科学研究第38卷题;多源信息问题。
在处理好以上几个难点的同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要整合和衔接项目其他课题所提出的各类关键技术,建成一个信息化的、界面友好的应用平台,首先必须提出一个数据规范化的标准,这样才能在数据信息、模型和软件的整合过程中做到最佳匹配与兼容;其次,在村镇空间规划技术集成应用平台,研制村镇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编写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软件的应用对象,力求做到简单易用,界面友好。
在制定指导村镇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的技术标准规范体系时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做到资料收集的全面性与准确性,力求做到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具有最广泛的适用性。
此外,在软件编制和技术标准规范体系编制的同时应研究其实施路径和程序,以期形成切实有效的技术应用方案和培训系统。
2技术支撑2.1基于CMM 的应用软件设计与开发模式应用软件的设计,将遵从CMM 和IS9001的方法进行系统的开发和控制。
包括面向服务(SOA )的分析方法、面向对象的程序开发、应用软件实现技术、前端开发技术中间应用层技术、数据存储处理技术、应用安全性技术、测试技术、数据库的选型及设计技术可靠性与安全技术等。
数据的分布模型如图1所示。
图1数据分布模型示意2.2业务数据库结构总体设计数据库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图2数据库体系结构2.3系统功能的实现系统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将村镇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信息与文献,通过网络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实现录入、采集,并按照国家统一的数据编码标准和数据结构标准进行数据抽取转换及加载,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同时建立数据导入导出机制和功能,提供信息查询服务等(图3)。
图3数据采集与处理功能示意在系统设计开发中,所有的信息编码、数据及文件格式、网络通讯规程、通讯接口、计算机硬件及软件遵守统一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软件文档规范。
5032012No.6曹伟:我国村镇空间规划的动态集成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之构想2.4决策支持系统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对各种信息源数据进行深度和广度的定量或定性分析,将产生的决策数据存储业务数据库中,供查询使用,为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围绕着对信息的加工、分析、利用过程进行全面管理,包括提供决策模型建立、模型分析、安全预警、在线分析、数据挖掘、综合查询、派生指标计算、报表定制查询等功能。
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综合查询、全文检索、统计分析、在线数据分析、报表查询、预警。
1)共享与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城镇决策信息的数据共享,实现安全的用户登陆管理。
用户可对权限内的信息进行查询、定制,系统支持全文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