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道编码的概念
无线通信中的信道编码与解码技术研究
无线通信中的信道编码与解码技术研究近几十年来,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信道编码与解码技术作为无线通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无线通信中的信道编码与解码技术,包括其基本概念、分类、工作原理以及相关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一、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1 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信道编码是指在无线通信过程中,对要传输的信息进行编码处理,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主要目的是对抗信道中的噪声、干扰、多径衰落等影响,确保信息能够正确地传输到接收端。
1.2 信道编码的分类根据编码方式的不同,信道编码可以分为线性编码和非线性编码。
线性编码包括卷积码、块码等,而非线性编码主要包括Turbo码、LDPC码等。
二、信道编码的工作原理信道编码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编码器、解码器和编码表等三个方面。
2.1 编码器编码器负责将待传输的信息进行编码处理,将其转换成编码序列进行传输。
编码器的选择主要取决于通信系统的需求和性能要求。
目前常用的编码器包括卷积编码器、Turbo编码器和LDPC编码器等。
2.2 解码器解码器是信道编码的核心部分,主要作用是对接收到的编码序列进行解码,恢复出编码前的原始信息。
解码过程一般包括信道估计、软判决、迭代解码等步骤。
常见的解码算法包括Viterbi算法、BCJR算法和Belief Propagation算法等。
2.3 编码表编码表是编码器和解码器之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存储编码信息和解码信息的对应关系。
通过编码表,解码器能够根据接收到的编码序列,准确地恢复出原始信息。
三、信道编码与解码技术的应用信道编码与解码技术在无线通信中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自然语言通信、图像传输、音频传输等方面。
3.1 自然语言通信自然语言通信是指人们在无线通信过程中使用的语言进行交流。
通过信道编码与解码技术,可以在有限的信道带宽下,实现高效而可靠的自然语言传输。
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手机短信、语音通话等。
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以及汉明码编码错误图样
虽然通过Q矩阵可以产生线性分组码,但需要分为两矩步阵,G如则果被对称Q矩为阵线做性
变换:
在Q矩阵的G左边I加k 上Q一个100k×100k阶100单000位阵111,110即:110
分组码的生成矩阵
若f进一步满足线性关系:
则f ( 称u f为 线u 性' ) 编 码f ( 映u 射) ,若f ( f为u 一' ) , 一对应, 映 射G ,F 则( 2 ) 称 f{ 为0 , 唯1 } 一,可u , u 译' 线U k
性编码,由f编写的码c = (cn-1cn-2…c0)称为线性分组码,u = (un1un-2… u0 )为编码前的信息分组,其中k为信息位数,n为码长, 其编码效率为η= k/n
0100
110
1100
001
0101
101
1101
010
0110
011
1110
100
0111
000
1111
111
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以及汉明码编码 错误图样
监督矩阵的推导
将监督关系式进行变换
u6 u5 u4 c2 0
u6
u5
u3
c1
0
1u61u51u40u31c20c10c00 1u61u50u41u30c21c10c00
X X ' ( x n 1 x 'n 1 ,x n 2 x 'n 2 ,,x 0 x '0 )
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以及汉明码编码 错误图样
二、线性分组码
线性分组码的数学定义: 信道编码可表示为由编码前的信息码元空间Uk到编码后的码字 空间Cn的一个映射f,即: f: Uk → Cn 其中( n > k )
信道编码概念
信道编码概念信道编码是一种在数字通信中使用的技术,它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在数字通信中,数据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干扰和噪声的影响,这些干扰和噪声会导致数据传输错误。
信道编码技术可以通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添加冗余信息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从而减少数据传输错误的发生。
信道编码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发送端对原始数据进行编码,生成一些冗余信息,并将编码后的数据传输到接收端。
接收端通过解码过程来恢复原始数据。
在解码过程中,接收端可以利用冗余信息来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的错误。
常见的信道编码技术包括前向纠错编码、卷积码和块码等。
前向纠错编码是一种常用的信道编码技术,它可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检测和纠正错误。
前向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是在发送端对原始数据进行编码,并在编码后的数据中添加一些冗余信息。
接收端在接收到编码后的数据后,可以利用冗余信息来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的错误。
前向纠错编码的优点是可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实时检测和纠正错误,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卷积码是一种常用的信道编码技术,它可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检测和纠正错误。
卷积码的基本原理是在发送端对原始数据进行编码,并在编码后的数据中添加一些冗余信息。
接收端在接收到编码后的数据后,可以利用冗余信息来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的错误。
卷积码的优点是可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实时检测和纠正错误,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块码是一种常用的信道编码技术,它可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检测和纠正错误。
块码的基本原理是将原始数据分成若干个块,并对每个块进行编码。
在编码过程中,会添加一些冗余信息。
接收端在接收到编码后的数据后,可以利用冗余信息来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的错误。
块码的优点是可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实时检测和纠正错误,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总之,信道编码技术是一种在数字通信中使用的重要技术,它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常见的信道编码技术包括前向纠错编码、卷积码和块码等。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信道编码技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信道编码和调制之间有什么联系?
信道编码和调制之间有什么联系?一、信道编码和调制的定义和作用1. 信道编码:信道编码是指根据信源特点,对信息进行编码操作。
它将源码转换为信道码,增加冗余部分以提高传输可靠性。
2. 调制:调制是指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经过媒介传播。
调制技术能够将数字信号转变为适合传输媒介的模拟信号,实现信号的传输和复原。
二、信道编码和调制的联系1. 传输方式相同:信道编码和调制都是为了将信息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
它们共同关注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 互相影响效果:信道编码的好坏会对调制的效果产生影响。
优秀的信道编码可以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和纠错能力,有助于提高调制解调器的性能。
3. 适用场景不同:信道编码主要应用于数字通信系统中,而调制主要应用于模拟通信系统中。
但在现代通信系统中,数字信号经过信道编码后,再进行调制传输,以提高抗噪声和容错性能。
4. 理论基础相同:信道编码和调制都依赖于信息论的研究。
信息论是研究信息传输和数据压缩的数学理论,为信道编码和调制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三、信道编码对调制的影响1. 信号完整性:信道编码能够增加冗余信息,提高信号完整性。
通过冗余信息的添加,当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部分损坏时,仍然可以恢复原始信息。
2. 抗干扰能力:信道编码可以增加信号的抗干扰能力,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在噪声环境中,信道编码可以利用冗余信息进行均衡,减小噪声的影响。
3. 纠错能力:优秀的信道编码可以实现纠错传输。
通过引入差错检测和纠正技术,即使在信号发生错误的情况下,也可以恢复出原始信息。
四、调制对信道编码的要求1. 低误码率:调制技术需要保证传输过程中的低误码率,以确保信号能够被准确恢复。
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和参数对于提高系统的传输质量至关重要。
2. 带宽利用率:调制技术需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带宽资源。
通过合理选择调制方式和调制参数,可以提高带宽利用率,实现高速率的数据传输。
3. 抗干扰能力:调制技术需要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以应对复杂的通信环境。
信道编码的概念
信道编码的概念信道编码是一种将信息进行编码并在传输过程中进行差错校正的技术。
它通过在发送端对原始数据进行编码,增加冗余信息,使接收端能够检测并纠正传输过程中可能引入的错误。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干扰和失真,如噪声、衰减和多径效应等。
这些干扰会导致接收端收到的信号与发送端发送的信号存在差异。
为了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信道编码技术应运而生。
信道编码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在发送端添加冗余信息,以便在接收端能够利用这些冗余信息来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的错误。
常见的信道编码技术包括奇偶校验码、循环冗余检验码(CRC码)、海明码、卷积码和LDPC码等。
奇偶校验码是最简单的信道编码技术,它通过在数据末尾添加一个附加位,使得数据中1的数量为偶数或奇数。
接收端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数据中1的数量来判断是否存在错误。
但是奇偶校验码只能检测错误,无法纠正错误。
循环冗余检验码(CRC码)是一种常用的信道编码技术。
它通过在发送端将数据和一个生成多项式进行求余操作,得到冗余信息并添加到原始数据中。
接收端通过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同样的求余操作,如果余数为0,则认为传输没有错误。
CRC码可以检测并纠正一定数量的错误。
海明码是一种能够检测和纠正多位错误的信道编码技术。
它通过在发送端将原始数据进行编码,并添加一些冗余信息。
接收端可以利用这些冗余信息来检测并纠正传输过程中的错误。
卷积码是一种具有较好纠错能力的信道编码技术。
它通过在发送端将原始数据与一个固定的卷积码生成器进行卷积运算,得到编码后的数据。
接收端通过利用Viterbi算法来译码,以达到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的错误的目的。
LDPC码是一种新兴的低密度奇偶校验码。
它具有较好的纠错性能,并且可以逼近香农极限。
LDPC码的编码和译码算法相对复杂,但是它在高速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总体而言,信道编码技术在提高通信系统性能和可靠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同的信道编码技术具有不同的性能和适用场景,需要根据具体的通信需求进行选择和应用。
信道编码
信道编码1.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1.1 信道编码的概念通信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衡量通信系统性能的主要指标是有效性和可靠性。
在数字通信中,信源编码旨在解决有效性指标,通过各种数据压缩方法尽可能去除信号中的冗余信息,最大限度地降低传输速率和减小传输频带。
信道编码又称为信道纠错编码或差错控制编码,旨在降低误码率,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它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发展于60年代,70年代趋于成熟。
在数字信号传输过程中,由于信道特性不理想以及加性噪声的影响,使得信号波形失真,产生误码。
为了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除了加大发射功率,采用均衡措施,降低接收设备本身的噪声,合理选择调制、解调方式等技术外,采用信道编码技术也是一种有效手段。
信道编码的基本思想是按照某种确定的编码规则,在待发送的信息码元中加入一些多余的码元(监督码元或校验码元),在接收端利用该规则进行解码,以便发现和纠正传输中发生的差错,从而提高码元传输的可靠性。
常用的差错控制编码方式主要有三种:(1)检错重发方式也称为自动请求重发方式(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RQ):在发送信息码元序列中加入一些能够发现错误的码元,接收端能够依据这些检错码元发现接收码元序列中存在错码,但不能确定错码的准确位置。
此时,接收端通过反向通道通知发送端重发,直到接收端确认收到正确码元序列为止。
其原理框图如图1(a)所示。
优点是检错码构造简单,不需要复杂的编译码设备,在冗余度一定的条件下,检错码的检错能力比就错码的纠错能力强得多,故整个系统的误码率可以保持在极低的数量级上。
缺点是需要反向信道,为了收发匹配,控制电路较为复杂。
同时当信道干扰频繁时,系统常常处于重发消息的状态,使得实时性变差。
适用于突发差错或信道干扰严重的情况。
(2)前向纠错方式(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又称为自动纠错方式(Automatic Error Correction,AEC):发送端发送能够纠错的信息码元,接收端不仅能够发现错码,而且能够确定错码的准确位置,并予以自动纠正。
第11章信道编码
d0 t e 1
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
练习:(7,1)重复码若用于检错,最多 能检出几位错码?若用于纠错,最多纠正 几位错码?若同时用于检错、纠错,他能 检测、纠正几位错码?
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
➢ 信道编码的分类: (1)根据信息码元和附加监督码元之间的关系可
由于封闭性,所以(n,k) 线性分组码中两个码组 之间的码距一定等于该分组码中某一非全0码字的 重量。
线性分组码的最小码距必等于码组集中非全0码 组的最小重量。
线性分组码的编码
用矩阵理论来讨论线性分组码的编码过程,得到 两个重要矩阵:
生成矩阵G和监督矩阵H 以(7,3)线性分组码为例。
码组: A [a6a5a4a3a2a1a0 ]
100
6
0000010
010
7
0000001
001
线性分组码的译码
练习:汉明码的监督矩阵为:
1110100 1101010 1011001
问题:检验 0100110和 0000011是否为码 字。若有错,请指 出错误并加以纠正。
循环码
循环码:若线性分组码的任一码字循环移位所得的 码字仍在该码字集中。
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
码的最小距离:码组集合中两两码组之间距离的最小值。 “d0”
最小码距决定了一个码的纠、检错能力。
编码效率:信息码元数与码长之比。“ ”
编码效率越高,传信率越高
➢ 3、最小码距d0与码的纠、检错能力之间的关系
(1)检测e个错误,则要求最小码距为 d0 e 1
(2)纠正t个错误,则要求最小码距为 d0 2t 1
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
信道编码
两者冗余度的区别:
信源编码是压缩随机的冗余度; 而信道编码是增加有规律的冗余度。
采用差错控制技术,减小误码率与制造高质量设备, 提高误码性能相比,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9.1.1 差错控制方式
方式一:前向纠错法FEC
所发码具有纠错能力,收端接收后自动纠错。 无需反向信道。实时性好,所发码具有纠错能力, 译码自动纠IF
收端接收到信息后,将所收到的信息原封不动 地发回给发端。发端对比所收到的信息与之前发 送的信息是否一致,决定重发信息或发送新信息。 方法和设备简单,无需纠检错编译系统。但需 要双向信道,传输效率↓、实时性差 。
无纠/检错
9.1.2 信道编码的分类
按码的用途分:检错码 ,纠错码,纠删码 按监督码元与信息码元的关系分:线性码,非线性码
第9章
1 2
信道编码
信道编码概述 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 线性分组码 汉明码 循环码 m序列
3
4 5 6
9.1 信道编码概述
信源编码:为提高信号传输的有效性而采取的措施。减小量化误差, 信道编码: 为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而采取的措施,亦称差错控制
编码。 增加冗余度,具有纠检错能力,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尽可能压缩冗余度,降低数码率,压缩传输频带,提高通 信的有效性。
9.2.3 几种简单实用的纠/检错编码
1、奇偶监督码: k=n-1,r=1的线性码。 特点:码组中的1个数是偶数(偶监督码) 或奇数(奇监督码)。
an 1 an 2 a0 0
偶监督时,要满足:
奇监督时,要满足:
如 1011001 an 1 an 2 a0 1
按对信息码元处理方式分:分组码,卷积码
按信息码元在编码前后是否相同分:系统码,非系统码 按纠检错类型分:纠/检随机错、纠/检突发错
信道编码
第6章信道编码教学内容:信道编码的概念、信道编码定理、线性分组码、循环码6.1信道编码的概念教学内容:1、信道编码的意义2、信道编码的分类3、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4、检错和纠错能力1、信道编码的意义由于实际信道存在噪声和干扰,使发送的码字与信道传输后所接收的码字之间存在差异,称这种差异为差错。
信道编码的目的是为了改善通信系统的传输质量。
基本思路是根据一定的规律在待发送的信息码中加入一些多余的码元,以保证传输过程的可靠性。
信道编码的任务就是构造出以最小冗余度代价换取最大抗干扰性能的“好码”。
2、信道编码的分类纠错编码的目的是引入冗余度,即在传输的信息码元后增加一些多余的码元(称为校验元,也叫监督元),以使受损或出错的信息仍能在接收端恢复。
一般来说,针对随机错误的编码方法与设备比较简单,成本较低,而效果较显著;而纠正突发错误的编码方法和设备较复杂,成本较高,效果不如前者显著。
因此,要根据错误的性质设计编码方案和选择差错控制的方式。
3、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可见,用纠(检)错控制差错的方法来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是以牺牲有效性的代价来换取的。
在通信系统中,差错控制方式一般可以分为检错重发、前向纠错、混合纠错检错和信息反馈等四种类型。
香农理论为通信差错控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香农的信道编码定理指出:对于一个给定的有干扰信道,如信道容量为C,只要发送端以低于C的速率R发送信息(R为编码器输入的二元码元速率),则一定存在一种编码方法,使编码错误概率p随着码长n的增加,按指数下降到任意小的值。
这就是说,可以通过编码使通信过程实际上不发生错误,或者使错误控制在允许的数值之下。
4、检错和纠错能力举例:A、B两个消息a、没有检错和纠错能力:0、1b、检出一位错码的能力:00、11c、判决传输有错:000、111(大数法则)一般来说,引入监督码元越多,码的检错、纠错能力越强,但信道的传输效率下降也越多。
人们研究的目标是寻找一种编码方法使所加的监督码元最少,而检错、纠错能力又高且又便于实现。
信道编码和差错控制之间有何区别?
信道编码和差错控制之间有何区别?一、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信道编码是一种通过在数据传输中添加冗余信息来提高数据可靠性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将原始数据进行转换或编码,以增加冗余度,从而能够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检测和纠正错误。
二、差错控制的基本概念差错控制是一种通过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错误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的技术。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引入冗余信息,检测并纠正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引起的错误,从而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
三、信道编码和差错控制的区别1. 目的不同:信道编码的主要目的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增加冗余信息,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而差错控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使用冗余信息来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错误。
2. 实现方式不同:信道编码通过对数据进行编码,将冗余信息添加到原始数据中,以增加信息的冗余度。
差错控制则是通过引入差错检测码或纠错码,对数据进行校验和纠正。
3. 错误处理方式不同:信道编码通常采用反馈机制,一旦出现错误,将自动进行纠错,降低了数据传输的错误率。
而差错控制则需要在接收端进行错误检测和纠正的操作,纠正功能是被动的,需要由接收端主动处理错误。
4. 效果不同:信道编码通过增加冗余信息,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减少传输过程中出错的概率。
而差错控制可以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错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信道编码和差错控制虽然都是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但在目的、实现方式、错误处理方式和效果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了解和掌握这些区别,有助于我们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技术来满足不同的需求。
通过信道编码和差错控制的结合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满足现代通信系统对数据传输质量的要求。
08信道编码的概念
s
s
PE min p( y j )[1 p(x* | y j )] p( y j ) p(xi | y j )
j 1
j 1
i*
s
s
p(xi y j ) p(xi ) p( y j | xi )
j 1i *
j 1i *
码序列中的信息序列码元与多余码元之间是相关的; 信道译码器利用这种预知的 编码规则译码。检验接收到
的数字序列 R 是否符合既定的 规则,从而发现 R 中是否 有错,或者纠正其中的差错;
2019/5/20
8/45
几个名词
信息码元:数字序列 M 总是以 k 个码元为一组传 输,称这k 个码元为信息码元。
有一个确定的函数 F( y j ),使其对应于唯一的一个输
入符号 xi,则称这样的一个函数为译码规则,记为
F( y j ) xi
(i 1,2, , r j 1,2, , s)
x1 x2 X
p(yj|xi)
y1 Y y2
xr
ys
2019/5/20
15/45
X x1, x2, , xr
2/45
信道编码的目标: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信道编码,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则给信源编码后的码符 号序列增加一些冗余信息,使其变成具有一定数学规 律的码符号序列。
信道译码,就是按与信道编码器相同的数学规律去 掉接收到的码符号序列中的冗余符号。
通常来说,增加的冗余符号越多,检错和纠错能力 就越强。但是,增加的冗余符号越多,传输效率就 越低。
s
平均正确译码概率:PE p( y j ) p[F( y j ) | y j ]
信道编码(差错控制编码)
行监督码元 ↓
0101101100
1
0101010010ຫໍສະໝຸດ 00011000011
0
1100011100
1
0011111111
0
0001001111
1
1110110000
1
列监督码元 0 0 1 1 1 0 0 0 0 1
0
5.2.3 群计数码
把信息码元中“1”的个数用二进制数字 表示,并作为监督码元放在信息码元的后面, 这样构成的码称为群计数码。
表5-2
国际通用的七中取三码
5.2.5 ISBN国际统一图书编号
国际统一图书编号也是一种检错码,主 要目的是为了防止书号在通信过程中发生误 传。图书编号的格式有统一的规定。
5.3 线性分组码
5.3.1 线性分组码基本概念 5.3.2 汉明码 5.3.3 对一般线性分组码的讨论
上一节介绍了一些简单编码,其中奇偶 监督码的编码原理利用了代数关系式,这类 建立在代数学基础上的编码称为代数码。
系。
图5-5 最小码距与检纠错能力的关系示意图
5.2 几种常用的检错码
5.2.1 奇偶监督码(奇偶校验码) 5.2.2 二维奇偶监督码 5.2.3 群计数码 5.2.4 恒比码 5.2.5 ISBN国际统一图书编号
5.2.1 奇偶监督码(奇偶校验码)
奇偶监督码(又称为奇偶校验码)是一 种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检错码,在计算机数 据传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第5章 信道编码(差错控制编码)
5.1 信道编码基本概念 5.2 几种常用的检错码 5.3 线性分组码 5.4 循环码 5.5 卷积码 5.6 交织编码 本章内容小结
学习要点
信源编码的概念 差错控制编码的分类及其工作原理 常用的检错码 线性分组码 循环码 卷积码 交织码
信道编码概念
信道编码概念什么是信道编码?信道编码是在通信系统中用来提高信道传输效率和可靠性的一种技术。
在实际通信中,信道往往存在噪声和干扰,导致传输的信号变得不稳定和不可靠。
信道编码通过对信号进行编码和纠错处理来提高信道传输的质量和效率,从而确保信息的可靠传输。
为什么需要信道编码?在数字通信中,信道编码是解决信道传输问题的重要手段。
当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噪声和干扰的影响时,传输的信号可能发生错误,导致接收端无法正确解码信息。
信道编码的目标是在尽可能小的信噪比条件下,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信道编码的作用信道编码在传输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在发送端对消息进行编码,并在接收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来纠正错误和提高传输的可靠性。
信道编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纠错能力:信道编码可以通过向消息中增加冗余信息,使接收端能够检测和纠正部分错误。
例如,通过使用海明码、RS码等纠错码,可以实现对错误的自动检测和纠正。
2.抗干扰性:信道编码可以通过差错检测和纠错处理,抵抗信道中的噪声和干扰。
通过在消息中加入冗余信息,即使在信道噪声较大的情况下,仍能够正确接收消息。
3.提高传输效率:信道编码可以通过有效利用信道带宽和功率资源,提高传输效率。
通过选择合适的编码方案,可以在不增加系统复杂性的前提下,提高信道传输的吞吐率。
常见的信道编码方案在实际应用中,有许多不同的信道编码方案可供选择。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信道编码方案:1. 重复编码(Repetition Code)重复编码是一种简单而直观的编码方案。
该方案通过将消息比特重复多次,即每个比特重复n次,传输到接收端。
在接收端,通过进行多数投票,将重复次数最多的比特作为最终的解码结果。
重复编码的优点是实现简单,但需要在传输过程中消耗更多的带宽。
2. 海明码(Hamming Code)海明码是一种常见的纠错码,它可以检测和纠正单比特错误。
在海明码中,使用了冗余比特进行校验和纠错。
信道编码详解
0 .80 .2 P R |C 0 .10 .9
0 .2 40 .0 6 P R C 0 .0 70 .6 3
最大联合概 率译码规则
F (0) 0
F
:
F
(1)
1
pw Fe 1p(00)p(11) 10.240.630.13
P R P C P R |C 0 .30 .7 0 0 ..8 10 0 ..9 2 0 .3 10 .6 9
最佳译码规则:使平均差错率达到最小的译码规则
由: p w e tj 1p (rj)p (e i|rj) tj 1p (rj){ 1 p [F (rj)|rj]}
可知:要使 p w e 达到最小,应使每个 p(ei | rj ) 都最小,或者使
p[F(rj)|rj] 达到最大,即在后验概率集 {p(ci | rj )}中选取一个
因此有时也称为连环码
7
信道编码的分类(续)
按码的结构(校验码元与信息码元 的关系)分:
线性码:校验码元与信息码 元之间是线性关系,可用一 组线性代数方程联系起来
非线性码:校验码元与信息 码元之间是非线性关系 按校验码字对差错的处理能力分 检错码:仅能检测误码 纠错码:可纠正误码 纠删码:兼纠错和检错能力 按抗干扰模式分 纠随机差错码 纠突发差错码 纠混合差错码 纠同步差错码
按信息码元在编码后是否保持原 形式不变
系统码:信息码元与监督码 元在分组内有确定位置,编 码后的信息码元保持不变 非系统码:信息位打乱,与 编码前不同 按编、译码理论所用数学工具分 代数码:近世代数 几何码:投影几何 算术码:数论和高等算术 组合码:排列组合和数论
8
6.1.2 编码信道
消息 m
信道
rj {r1,r2, ,rt} c i,c * {c 1,c 2, ,c s}
信道编码是什么?
信道编码是什么?一、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信道编码是一种用于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的技术手段。
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信号可能会受到噪声、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传输错误。
信道编码通过在发送端对数据进行特定的编码处理,使得接收端可以根据编码规则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码,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二、信道编码的原理和应用1. 原理:信道编码利用冗余编码原理,在发送端将原始数据编码成比特序列的形式,添加冗余信息,通过冗余信息的校验来检测和纠正传输错误。
常见的信道编码方式有哈密顿码、奇偶校验码、海明码等。
2. 应用:信道编码广泛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中,如无线通信、有线通信、卫星通信等。
它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减少丢包率和信号失真,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三、信道编码的工作原理1. 数据编码:发送端将原始数据按照编码规则进行转换和处理,生成一组比特序列,并添加一定的冗余信息。
编码规则通常是根据预定的算法或码表来进行操作,以保证编码和解码的一致性。
2. 数据传输:经过编码处理的数据通过信道进行传输,信道可以是有线或无线的媒介。
在传输过程中,信号可能会受到干扰、噪声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传输错误。
3. 数据解码:接收端接收到经过信道传输的数据后,根据预定的解码规则进行解码处理。
解码规则就是编码规则的逆过程,通过对冗余信息的校验和纠错,还原出原始数据。
四、信道编码的优势和挑战1. 优势:信道编码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有效减少传输错误。
它可以通过冗余信息的检测和纠正,实现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挑战:信道编码需要在编码和解码过程中消耗一定的计算和存储资源,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和延迟。
此外,在传输过程中,信号可能会受到多种噪声和干扰的影响,需要选择合适的编码方式和参数来提高传输效果。
五、结语信道编码作为一种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的重要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可以提升通信系统的性能,也可以在各种数据传输场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08信道编码的概念-精品文档
x1
y1
x2 X
xr
p(yj|xi)
Y y 2
ys
15
X xx ,2 , ,x 1 r
信道
Y y ,y , ,y 1 2 s
y2 (x p (x x 1| y 1) 1| y 2) 1 p p p (x x 2| y 1) 2| y 2) 2 (x Q (x p (x x r|y 1) r|y 2) r p
12
译码
译码最重要的是尽量正确地恢复原始信息,但译码本 身是一种信息处理,肯定会引入一定的信息损失,会 产生一定的误码(错误概率),因此译码必须遵循一定 的规则。 不同的译码规则,对错误概率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译码的重点就是寻找好的译码规则,使译码的错误概 率尽量的小。
13
译码规则对错误概率的影响
110 100
111
101
010
000
011 t= 1 t= 2 t= 3
001
纠 1位 差 错 的 3重 复 码
11
几类常用信道编码
分组码 将一个有限k维输入矢量映射到一个n维矢 量的编码,记为(n, k)分组码 卷积码 输入为一个长序列,每个分组有k个符号送 入编码器,同时有n个符号输出,但每分组 的输出不仅与本分组的输入有关,还与之前 L-1个分组的输入有关,记为(n, k, L)卷积码 级联码 两个以上的编码器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编 码器
9
编码与构造编码
编码:针对当前要传的消息,根据映射规则,确定当 前要发哪一个波形(矢量码字) 构造编码:寻找并建立映射规则 编码设计准则——最佳译码时的差错概率(最佳译码 有可能做不到) 自由距最大化准则——一种最常用的编码构造准则
编码信道的定义范围
编码信道的定义范围
编码信道是信息传输中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在通信系统中,信息经过编码后通过信道传输的过程。
在通信中,信道是信息传输的媒介,可以是无线信道、光纤、电缆等传输介质。
编码信道的定义范围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信道编码: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为了增强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通常会对要传输的信息进行编码。
信道编码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增加冗余信息,使得在信道传输过程中出现的噪声和干扰对信息的影响减小,从而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2.误码率:编码信道的性能通常用误码率来衡量,即在信道传输过程中出现错误比特的比率。
通过使用适当的编码方案,可以降低误码率,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
3.编码方式:编码信道可以采用不同的编码方式,如卷积码、纠错码、分组码等。
不同的编码方式适用于不同的通信场景,选择合适的编码方式对于提高信道传输性能至关重要。
4.信道容量:信道容量是指在给定信道条件下,传输信息的最大速率。
编码信道的设计目标之一是接近信道容量,以充分利用信道资源,并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
编码信道的研究和应用在通信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无线通信和数据传输中,信道编码技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通过合理选择和设计编码方案,可以实现高效、可靠的信息传输。
1/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5/31
8/30
恒比码 非线性码 群计数码 奇偶校验码 分组码 检 纠 错 码 非循环码 线性码 循环码 卷积码 非系统卷积码 RS码 正交码 系统卷积码 W-A码 正 交 编 码 m序 列 岩垂码 L序 列 扩散码 BCH码 汉明码
信 道 编 码
信道编码的基本思想
编码信道:是研究纠错编码和译码的一种模型。
2012/5/31 3/30
信道编码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传输速率
码元传输速率/波特率/调制速率:每秒钟通过信道传 输的码元数。单位是波特(Baud)。 比特率/比特传输速率:每秒钟通过信道传输的信息 量。单位是比特/秒(bit/s)。 这两种传输速率的定义不同,它们都是衡量系统传 输能力的主要指标。 码元:携带数据信息的信号单元。 二进制:每个码元的信息含量为1比特,二进制的波 特率与比特率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M进制:每一个码元的信息含量为 log2M。如果码元 传输速率为 rs 波特,相应的比特率 rb 为
rb = rs log2M (bit/s)
2012/5/31 4/30
差错率
码元差错率:指在传输的码元总数中发生差错的码元数所 占的比例(平均值),简称误码率。 比特差错率 /比特误码率:指在传输的比特总数中发生差错 的比特数所占的比例(平均值)。在二进制传输系统中, 码元差错率就是比特差错率。
一个二元符号输出可以用多个比特表示,理想 情况下为实数,此时的无记忆二进制信道称为 二进制软判决信道。
E
BSC编 码 信 道
2012/5/31
12/30
信道编码的对象:是信源编码器输出的信息序列m。通常
是二元符号1、0组成的序列。
信道编码的基本思想:
按一定规则给数字序列m增加一些多余的码元,使不具 有规律性的信息序列 m 变换为具有某种规律性的码序 列 C;
码序列中的信息序列码元与多余码元之间是相关的;
信道译码器利用这种预知的 编码规则译码。检验接收到 的数字序列 R 是否符合既定的 规则,从而发现 R 中是 否有错,或者纠正其中的差错; 根据相关性来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产生的差错就是信 道编码的基本思想。
13/30
2012/5/31
码元的组成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
信息码组:数字序列 m 总是以 k 个码元为一组传输,称 这k 个码元的码组为信息码组。 码字:信道编码器按一定的规则对每个信息码组附加一 些多余的码元,构成了 n 个码元的码字。 码字的 n 个码元之间是相关的,附加的 (n-k) 个多余码 元为何种符号序列与待编码的信息码组有关。 监督码元:附加的 (n-k) 个码元称为该码组的监督码元 或监督元。
2. 采用信道编码,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增加差错控制设备。
2012/5/31
6/30
信道编码的性能指标
编码率(编码效率、码率)
编码增益
编码延时 编、译码器的复杂度 功率损耗
7/30
2012/5/31
信道编码的分类
根据码的规律性可分为:正交编码和检、纠错 码 根据监督元与信息组之间关系可分为:分组码 和卷积码 根据监督元与信息元之间关系可分为:线性码 和非线性码 根据码的功能可分为:检错码和纠错码
5/30
2012/5/31
可靠性
可靠性是衡量传输系统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工程中经常 用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来衡量。 信息传输/存储所遇到的主要的问题是传输可靠性的问题。 在传输过程中产生不同差错的原因:传输过程中干扰不同。 有两种途径降低误码率以满足系统要求:
1. 降低信道本身引起的误码率:①选择合适的传输线路:如电缆 线路优于明线线路,光缆优于电缆;②改进传输线路的传输特 性或增加发送信号功率:如进行相位和幅度均衡以改进线路的 群延时和幅频特性,增加中继放大器。在无线信道中,可以增 加发射机功率、利用高增益天线、低噪声放大器等方法改善信 道;③选用潜在抗干扰性较强的调制解调方案。
信 道 编 码
概 述
2012/5/31
1/30
信道编码定理:若有一离散无记忆平稳信道,其容量为C, 输入序列长度为L,只要待传送的信息率R<C,总可以找 到一种编码,当L足够长时,译码差错概率Pe<ε,ε为任意 大于零的正数。反之,当R>C时,任何编码的Pe必大于零, 当L→∞,Pe→1。 定理指出:在编码速率小于信道容量的条件下,通过编码 可以使译码错误概率任意小,从而达到可靠通信。给出的 结果只说明存在一种编码方式。其误码率随着码长n的增 长趋于任意小。但它没有告诉我们如何构造实际上可实现 的、具有上述性能的这类码的方法。 信道编码: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产生的学科,它的 目的是寻找在实际上易于实现且能达到有效而可靠通信的 编译码方法。
10/30
二进制信道:当码字 C 和接收向量 R 均由二元序列表示 时,称编码信道为二进制信道。 C=(C0,C1,…,Cn-1), Ci∈{0,1} R=(R0,R1,…,Rn-1), Ci∈{0,1} 描述二进制信道输入输出关系或噪声干扰程度的是转移概 率p(R/C)。
无记忆二进制信道:对任意的n都有 则称为无记忆二进制信道。 无记忆二进制对称信道/BSC/硬判决信道:无记忆二进制 信道的转移概率又满足 p(0/1)=p(1/0)=pb,称为无记忆二 进制对称信道(见下页)。
2012/5/31
15/30
几种常用的离散信道编码
分组码 将一个有限k维输入矢量映射到一个n维矢量的编码, 记为(n, k)分组码 卷积码 输入为一个无限长序列,每个节拍有k个符号送入 编码器,同时有n个符号输出至信道,但每节拍的 输出不仅与本节拍的输入有关,还与之前L-1个节 拍的输入有关,记为(n, k, L)卷积码 级联码 两个以上的编码器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编码器
20/30
Hale Waihona Puke 2012/5/31消息m
码字C
接收向量R
消息m’
纠错编码
信道
纠错译码
FEC
消息m
码字C
接收向量R
消息m’
检错编码
信道
检错译码
ARQ
FEC与 ARQ 纠 错 方 式
2012/5/31
21/30
译码准则
首先说明,译码本身是一种信息处理,肯定会引入一 定的信息损失,但最重要的是尽量正确地恢复原始信 息。 最大似然(ML)译码 最大后验概率(MAP)译码 序列译码
2/30
2012/5/31
o 信道编码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数字通信系统的传输质量。由 于实际信道存在噪声和干扰,使得发送的码字与经信道传 输后所接收的码字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差错。信 道噪声、干扰越大,码字产生差错的概率也就越大。 o 在有记忆信道中,噪声、干扰的影响往往是前后相关的, 错误是成串出现的,在编码中称这类信道为突发差错信道 。实际的衰落信道、码间干扰信道均属于这类信道。 o 有些实际信道既有独立随机差错,也有突发性成串差错, 我们称它为混合信道。 o 从信道编码的构造方法看,信道编码的基本思路是根据一 定的规律在待发送的信息码中加入一些人为多余的码元, 以保证传输过程可靠性。信道编码的任务就是构造出以最 小多余度代价换取最大抗干扰性能的“好码”。
2012/5/31
19/30
差错控制的基本方式
前向纠错(FEC):发送端的信道编码器将信息码组编成具有一定纠 错能力的码字。接收端信道译码器对接收码字进行译码,若传输中 产生的差错数目在码的纠错能力之内时,译码器对差错进行定位并 加以纠正。 自动请求重发(ARQ):用于检测的纠错码在译码器输出端只给出当 前码字传输是否可能出错的指示,当有错时按某种协议通过一个反 向信道请求发送端重传已发送的码字全部或部分。
2012/5/31
14/30
可靠性与带宽、速度的关系
从信息传输的角度,监督元不载有任何信息,所以是多余的。 这种多余度使码字具有一定的纠错和检错能力,提高了传输 的可靠性,降低了误码率; 如果信息传输速度不变,在附加了监督元后必须减小码组中 每个码元符号的持续时间,对二进制码,就是要减小脉冲宽; 若编码前每个码脉冲的归一化宽度为1,则编码后的归一化宽 度为 k/n (k<n,k/n<1),因此信道带宽必须展宽 n/k 倍;以带宽 的多余度换取了信道传输的可靠性; 如果保持码元持续时间不变,必须降低信息传输速率。这时, 以信息传输速度的多余度或称时间上的多余度换取了传输的 可靠性。
2012/5/31
16/30
检错与纠错原理
检错与纠错的目的
目的:检测从信道的输出信号序列 R 是否是可能发送的 C, 或纠正导致 R 不等于 C 的错误。 纠错编码是一种冗余编码。例如BSC信道,消息m和码字 C都是二进制序列/向量。
纠错编码
m = (m 0 ,m 1 ,„ ,m k - 1 )
冗余编码
C = (C 0 ,C 1 ,„ ,C n - 1 )
编码效率:R=k/n。
2012/5/31
17/30
奇偶校验方法:(一个偶校验位)
p 为偶校验位,校验方程:m0+m1+m2+…+mk-1+p=0 则 C =(m0,m1,m2,…,mk-1,p) 为一个偶校验码字。
(mod 2)
2012/5/31
22/30
最大似然译码:
由图可见:译码器接收到一个接收码字 R 后,按编码规 则对 R 进行译码后输出信息码组的估值 m’; 信息码组与码字 C 之间是有固定规则的,这相当于信道 译码器能给出码字 C 的估值 C’。当C’≠C时就出现了译 码错误。因为只有当 C’=C 时,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