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漂亮的虎头帽》教案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漂亮的虎头帽〕教案课题漂亮的虎头帽
课型造型·表现
教法观察法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欣赏并传承中国传统民间艺术。
2、感受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特色,学习其色彩、想象力丰富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1、虎头帽也叫做风帽,是流行于中国民间的一种既有用又美观的传统手工艺品。
2、思考:为什么要用虎来装饰给孩子带的风帽?
3、通过欣赏觉察虎头帽的装饰一般集中在三个部位:前顶部、后披风、周边,这是制作时要装饰的重点。
二、制作要点
用色彩纸通过折叠、剪贴形象、添画细节的方法制作纸质虎头帽。
适当的示范虎头帽的根本折法。
引导学生遵循设计——折叠——剪贴装饰——细节添加——逐渐完善的步骤进行。
三、大胆创作学生在具体制作时,最简单犯的错误就是帽子简单做得过小,教师可让学生先试戴调整适宜后,在进行装饰。
四、品赏评价
学生戴着自己制作的虎头帽,相互评价一下:谁的帽子最好看?谁的制作最精良?
教师评价
认识了解这种民间艺术,体会蕴含的是来自长辈深深地祝福和浓浓的爱。
小学美术冀美版三年级上册《1.美术“百宝箱”》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A002

小学美术冀美版三年级上册《1.美术“百宝箱”》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以设计制作自己的美术百宝箱为主要学习内容,通过充满童趣的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学生的设计与制作,体验设计活动的乐趣和设计活动的特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另外,通过美术百宝箱制作使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条理化的做事习惯。
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学生要接受知识的变化,要接受思维方式的变化,是小学比较重要的阶段。
学生对美术充满了兴趣,但是贪玩心大,注意力不集中,学生的耐心持久性较差,而且遇到难处很容易放弃。
我们学校是农村县镇小学,学生以农村孩子为主,美术基础和美术素养差而且层次不齐,班容量又大,教学用具五花八门有的有有的没有,对教师的组织教学要求难度大大增加。
本节课是一节集设计、手工制作和绘画装饰于一身的美术课题,对于我们农村学生为主的县城小学的三年级来说其实难度是相当大的。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出实用、美观的美术“百宝箱”
2、在活动中体会设计活动的计划、目的性等基本特点,渗透设计意识。
过程方法
通过谈话引入,设计、应用,完成作品的过程,。
冀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冀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目录第1课《美术“百宝箱”》 (2)第2课《插插接接》 (5)第3课《奇妙的对印》 (8)第4课《蜡染花布》 (12)第5课《绘画作品中的线》 (19)第6课《用线画房子》 (21)第7课《淘气的小猫》 (25)第8课《趣味台历》 (29)第9课《哪里藏》 (34)第10课《小棋手》 (37)第11课《电脑小画笔》 (42)第12课《太空旅行》 (46)第13课《刮出来的画》 (49)第14课《假如我变小》 (54)第15课《我画《西游记》》 (59)第16课《漂亮的虎头帽》 (63)第17课《冬天里》 (67)第18课《画中的故事》 (71)第1课《美术“百宝箱”》1教学目标1. 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出实用、美观的美术“百宝箱”。
2. 在活动中体会设计活动的计划性、目的性等基本特点,渗透设计意识。
3. 培养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在创作中体会设计活动的乐趣。
2学情分析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学生要接受知识的变化,要接思维方式的变化,学习方法的变化。
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阶段。
学生对与美术充满了兴趣,但是学生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缺少认真、严谨、踏实、不怕困难的精神。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制作出实用、美观的“百宝箱”教学难点: “百宝箱”的设计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教学设计一、导入课题教师直接出示做好的示范作品,展示给大家看。
师:同学们,老师手里给大家拿来了一个小礼物,我们看看是什么?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出课题――我的美术“百宝箱”2【讲授】教学设计二、引导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学习活动的区别。
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递进为初步的设计和装饰、组合。
评价:我认为这一部分不错,就应该把课堂还给孩子们,让他们自己来探索、发现。
三、提示创作指导学生进行百宝箱的设计制作。
展示教材提供的作品图片或出示事先准备好的作品实物引导大家从结构、功能以及选择的材料和装饰特色等角度去分析。
冀教版(冀人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美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美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美术“百宝箱”》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出实用、美观的美术“百宝箱”2、在活动中体会设计活动的计划、目的性等基本特点,渗透设计意识。
教学重、难点:通过谈话引入,设计、应用,完成作品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百宝箱”在学习中的使用价值。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利用谈话法,让学生谈谈平时是怎样保存自己的美术作品的,是否有收集美术资料的习惯,收集的资料是怎样整理和保存的。
二、体验探究:教师:同学们想的办法还都不错,如果我们做一个大纸盒,把自己收集的材料放到里面去,这不也是一个收集整理的好办法呢?(一)制作纸盒1、学习制作纸盒:教师:同学们,这个纸盒漂亮吗?你最喜欢纸盒的哪一部分猜一猜是怎么做的?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一下,开始吧!教师:哪个小组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小结:同学们可真聪明,下面我们来验证一下大家猜得对不对。
2、学生练习制作纸盒,教师辅导。
(二)装饰纸盒学生讨论如何装饰纸盒:教师小结做纸盒时存在的问题。
提问:怎样才能让纸盒变得更漂亮?教师:谁能介绍一下自己的设计方案?三、实践操作:装饰纸盒,教师辅导。
提示学生要注意色彩的搭配。
四、作品展示:教师引导大家进行交流和评价,看谁的“百宝箱”即漂亮又实用。
还可以评出“最佳设计奖”和“最佳合作奖”。
五、教师小结: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插插接接》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新的手工制作知识及掌握基本的插接技巧。
2、引导学生在欣赏造型与色彩中勇于发表独特见解。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插接图形的造型设计。
教学难点:插接技巧的了解与掌握(插接方法与摆设形状。
教学准备:彩色卡纸、剪刀、学生作品及精美艺术图片。
教学过程:一、授课1、制作方法对比导入--点出课题2、欣赏、对比,发现新的纸工技法。
欣赏制作精美的插接作品。
(扑克牌插接、几何形插接、水果形插接及粘贴式的立体桥梁作品。
)3、观察范作:师问:观察作品并告诉老师哪些比较好看,为什么?生答:纸片的图形十分漂亮,颜色丰富,搭配和谐。
冀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背景
- 学段:小学三年级
- 教材版本:冀教版
- 内容: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 字数要求:800字以上
教学目标
-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 了解和研究不同艺术形式和表现方式
- 掌握基本的美术技巧和方法
教学内容
本册美术教案共分为X个模块,每个模块包含若干课时,具体内容如下:
模块一:色彩艺术
- 课时1:认识基本颜色
- 课时2:研究混合颜色
- 课时3:感受色彩的情感表达
模块二:线条艺术
- 课时1:认识不同线条的表现力
- 课时2:研究线条的表现技法
- 课时3:练线条的绘画技巧
模块三:造型艺术
- 课时1:认识不同的造型元素
- 课时2:研究造型的表现方式
- 课时3:实践运用造型元素进行创作
模块四:平面构图艺术
- 课时1:研究不同构图方式
- 课时2:了解视觉要素与构图的关系- 课时3:实践运用构图技巧进行创作
模块五:手工艺术
- 课时1:认识常见手工材料
- 课时2:研究基本的手工制作技巧
- 课时3:制作小手工作品
模块六:综合艺术
- 课时1:了解不同艺术形式
- 课时2:欣赏著名艺术作品
- 课时3:模仿和创作融合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
教学方法
-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 分层教学,循序渐进
- 提供示范和指导
- 鼓励学生创造和表达
以上是《冀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的概要信息,具体的教案内容请参阅教材。
教案编写方法可根据实际教学需求灵活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进度表

期末检测
周 次
起止时间
教 学 内 容
教 时
备 注
第1周
2.25—3.03
第1课 聚聚散散
2
2.25开学
第2周
3.04—3.10
第2课 点的魅力
2
妇女节
第3周
3.11—3.17
第3课 “五谷”作画
2
第4周
3.18—3.24
第4课 主体与背景
2
第5周
3.25—3.31
第5课色彩的明与暗
第19课光的魅力
2
第19周
7.01—7.07
第20课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2
第20周
7.08—7.14
期末检测
2
2
7
10.14—10.20
第6课 用线画房子
2
8
10.21—10.27
第7课 淘气的小猫
2
9
10.28—11.03
第8课 趣味台历
2
10
11.04—11.10
第9课 哪里藏
2
11
11.11—11.17
第10课 小旗手
2
12
11.18—11.24
第11课 电脑小画笔
2
13
11.25—12.01
第12课 太空旅行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止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09.01—09.08
第1课 美术“百宝箱”
2
2
09.09—09.15
第2课 插插接接
2
3
09.16—09.22
第3课 奇妙的对印
冀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教案标题:《冀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冀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主要围绕冀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的内容进行教学,包括以下几个单元:1. 第一单元:认识颜色2. 第二单元:认识线条3. 第三单元:认识形状4. 第四单元:认识图案5. 第五单元:认识材料6. 第六单元:认识画具7. 第七单元:认识画法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认识颜色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颜色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颜色的兴趣。
2. 学习:介绍基本颜色的名称和特点,并进行示范。
3. 实践:让学生进行颜色分类和涂色练习。
4. 总结: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的颜色知识,并进行小结。
第二课时:认识线条1. 导入:通过展示线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线条的兴趣。
2. 学习:介绍基本线条的名称和特点,并进行示范。
3. 实践:让学生进行线条的练习和创作,如画直线、曲线等。
4. 总结: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的线条知识,并进行小结。
第三课时:认识形状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形状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形状的兴趣。
2. 学习:介绍基本形状的名称和特点,并进行示范。
3. 实践:让学生进行形状的练习和创作,如画圆形、正方形等。
4. 总结: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的形状知识,并进行小结。
第四课时:认识图案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图案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图案的兴趣。
2. 学习:介绍基本图案的名称和特点,并进行示范。
3. 实践:让学生进行图案的练习和创作,如画点、线等。
4. 总结: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的图案知识,并进行小结。
第五课时:认识材料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美术材料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材料的兴趣。
2. 学习:介绍常用美术材料的名称和用途,并进行示范。
3. 实践:让学生进行材料的观察和使用练习。
4. 总结: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的材料知识,并进行小结。
第六课时:认识画具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美术画具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画具的兴趣。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 美术百宝箱|冀美版(2014秋)

第1课美术“百宝箱”一、教材分析《美术“百宝箱”》是冀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一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领域,它对学生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提高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本课以设计制作自己的美术“百宝箱”为主要学习内容,通过充满童趣的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学生的设计和制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条理化的做事习惯。
二、学情分析本课学生作品丰富,从制作材料和形式上都能给学生以很好的提示。
三年级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阶段,学生对美术充满了兴趣,也有丰富的想象力,活泼好动,遇到困难能够大胆挑战。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出实用而美观的美术“百宝箱”。
【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体会设计活动的计划性、条理性,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在创作中体会设计活动的乐趣。
四、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有关设计、装饰的相关知识,并设计制作美术“百宝箱”。
难点:在设计过程中掌握粘贴、绘画等装饰技巧,并且制作的美术“百宝箱”要有实用性。
五、教学方法以游戏方式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小组探究、合作实践的形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设计知识的同时,体验动手制作的乐趣。
六、教学准备教具:教学课件、装有各种美术用具的箱子、美术“百宝箱”范例作品。
学具:纸箱、硬纸板、彩色纸、剪刀、双面胶、水彩笔等。
七、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游戏:邀请三位同学,在装有各种美术用具的箱子里快速找出本节课所需工具。
通过游戏学生很快发现将各种美术工具合理摆放,能更快地找到。
由此导入新课:1、美术“百宝箱”(板书)(二)新授1、设计制作纸盒(1)观察纸盒外形特点,思考:美术“百宝箱”要装哪些东西?该怎样归类?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设计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设计制作→小纸盒的组合;大纸箱箱内设隔断。
教师邀请学生共同示范多种隔断的制作方法。
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冀教版)

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冀教版)课题我的美术“百宝箱”课型设计•应用教法观察法课时课时教学目的:、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出实用、美观的美术“百宝箱”。
2、在活动中体会设计活动的计划性、目的性等基本特点,渗透设计意识。
3、培养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在创作中体会设计活动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引导主题从学生感兴趣的童话中的百宝箱故事入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利用谈话法,让学生谈谈平时是怎样保存自己的美术作品的,是否有收集美术资料的习惯,收集的资料是怎样整理和保存的,哪些做法有效,还存在哪些不足。
二、引导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学习活动的区别。
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递进为初步的设计和装饰、组合。
三、提示创作指导学生进行百宝箱的设计制作。
展示教材提供的作品图片或出示事先准备好的作品实物引导大家从结构、功能以及选择的材料和装饰特色等角度去分析。
还有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分析。
如:书包,看看有哪些构造和功能,有哪些独到的设计,这些设计是怎样和其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理解水平,自由选择方法。
四、辅导作品教师提出百宝箱的使用要求,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室将同学们的意见总汇,并引导他们进行比较,最后得出切实可行的最佳法案。
进一步明确本课的作业内容,可以像教材提示的那样让学生设计一个“百宝箱”,也可以和平时的教学评价结合起来,单纯的定位在设计制作一个学习档案袋,并提出统一、具体的使用要求。
(提示学生设计的实用性和可行性)五、展示评价美术“百宝箱”制作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评价。
这样的谈话直接切入教学内容,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
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同时也为下面的教学内容做好准备。
根据要求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将同学们的意见总汇,并引导他们进行比较,最后得出切实可行的最佳法案。
课后总结实际上,孩子们从一年级开始就拥有属于自己的“百宝箱”,用来盛放自己收集的综合材料和自己创作的美术作品。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6课 漂亮的虎头帽|冀美版 (1)

教学环节一、课前游戏
2、知识导入
3、合作探究
四、动手创作
五、欣赏评价
活动:
边说一边示范做:(师)请你摸摸右耳,(生)我就摸摸右耳,(师)请你摸摸左耳,(生)我就摸摸左耳.……请你跟我拍拍手,(我就跟你拍拍手);请你跟我跺跺脚,(我就跟你跺跺脚);请你跟我点点头,(我就跟你点点头);请你跟我坐坐好,(我就跟你坐坐好)。
3)仔细观察虎头帽上有哪些装饰?
3、师出示范作:虎头帽
师:按照同学们的总结,老师试着做了一顶虎头帽,大家看一看,符不符合刚才同学们分析的各项要求呀?
锻炼孩子们动脑、动手的能力,是对知识掌握的一个检验,也是老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平台。
给孩子们展示自我的机会,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使他们对美术的认识、设计的思维有一个全面的升华。
师:上一节课老师布置了一个小任务,查资料:我国有哪些民间吉祥物?谁来把你查的资料给大家说一说。
同学们查的资料真丰富,让老师也涨了不少知识
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种吉祥动物,大家听听看这是什么?(模仿老虎叫声)
学生:老虎
师出示课题:漂亮的虎头帽
1、师出示第二张图片(老虎)边出示边介绍:老虎是一种凶猛的动物,虎被称为“百兽之王”。“虎”也是吉祥的动物,民间古来就视“虎”为神兽,寻常老百姓更视“虎”为心目中的保护神。因此,老虎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吉祥”的动物,所以,虎头帽还代表着家人的心愿,希望自已的孩子借助虎威,健康成长。俗语说:“摸摸虎头,吃穿不愁;摸摸虎嘴,驱邪避鬼;摸摸虎身,步步高升;摸摸虎背,荣华富贵;摸摸虎尾,十全十美。”自古以来,“虎”就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精神寄托。
2、师展示虎头帽的图片
师提出问题:
1)漂亮虎头帽上有哪些漂亮颜色?谁能找出来?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新冀教版)2023.9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新冀教版)2023.9第一课我们都是小画家课时内容本课时主要讲解美术素材的使用方法,教师会举例让学生模仿绘制简单的图形并进行色彩填充。
学生在完成基础练后,将展示自己的画作,教师会帮助学生分析评价,给予指导建议。
教学目标1.了解美术工具的使用方法2.学会基本的图形绘制3.掌握基本的色彩填充技巧4.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且不带有主观偏见教学重点学生应重点掌握绘制图形的技法,以及如何进行色彩填充。
同时,学生还应努力加强作品的审美能力,争取取得更好的评价。
教学难点学生可能在如何运用色彩方面存在困难,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在这方面给予帮助。
课时安排- 第一步:介绍绘画素材描述美术工具的种类、用途,并展示使用方法- 第二步:动手练让学生通过简单的练来掌握画笔的使用技巧。
- 第三步:自由创作让学生在空白纸上进行自由创作绘画,展现个性。
- 第四步:展示作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发表评价。
教学资源- 美术工具和颜料- 课本第二课图案的语言课时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图案的构造元素,并通过简单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几何构造体系绘制出不同种类的图案。
教学目标1.了解图案的构造元素2.学会将几何元素组合成有规律的图案3.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学生应重点掌握几何元素的构造方法,并努力将其运用到绘画中。
教学难点学生在组合几何元素形成图案时,可能会感到一定困难。
因此,通过举例等方式,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构图技巧。
课时安排- 第一步:画素材学生先画一些素材,并进行标注- 第二步:组合图案引导学生将素材组合为一些不同的图案- 第三步:评价作品对学生的图案进行评价,并给出指导意见教学资源- 素材相关的图片- 课本。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教案标题: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不同颜色的基本概念和区分能力。
2. 学生将学会使用不同颜色来表达情感和意义。
3. 学生将通过绘画活动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对颜色的观察和辨别能力。
2. 学会使用颜色来表达情感和意义。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彩色铅笔、彩色纸、颜料、画笔等绘画材料。
2. 准备展示一些具有不同颜色的图片或物品。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教师展示一些具有不同颜色的图片或物品,并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颜色。
2. 引导学生思考:颜色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我们如何使用颜色来表达情感和意义?知识讲解:1. 教师简要介绍颜色的基本概念,如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冷静等。
2. 教师通过示范和解释,教授学生如何使用不同颜色来表达情感和意义。
练习活动:1.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些彩色纸和彩色铅笔。
2.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用不同颜色的铅笔在彩色纸上绘制表达不同情感和意义的图画。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全班介绍所使用的颜色以及它们所代表的情感和意义。
拓展活动:1. 学生自由绘画: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义。
2. 学生相互欣赏和评论:学生可以互相观看彼此的作品,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建议。
总结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颜色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2. 学生分享他们在绘画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家继续练习使用不同颜色来表达情感和意义,并将自己的作品带到下节课进行展示和分享。
2. 学生可以观察周围的事物,思考它们所使用的颜色是否与它们所代表的情感和意义相符。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绘画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
2. 教师可以收集学生的作品,评估他们对颜色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以上是一份针对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的建议和指导,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冀美版三年级上册《13.刮出来的画》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A004

小学美术冀美版三年级上册《13.刮出来的画》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教材分析:
《刮出来的画》是河北美术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第13课的教学内容。
油画棒刮刻技法是根据油画棒涂层后、遮盖力强的特点,使用牙签、小棍火箭头等工具,在涂好底色的画纸上刮刻出形象的美术创作方法。
油画棒是儿童进行美术创作的常用工具,在一二年级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运用油画棒进行平涂和混色表现的方法,本课作为油画棒技法应用的另一内容出现,旨在学生学习油画棒刮刻技法,体验油画棒丰富多彩的变现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学生要接受知识的变化,思维方式的变化,学习方法的变化。
该年龄段的学生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想象创造能力,有较强的表现欲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油画棒刮刻知识及表现技法,学习运用不同的工具进行刮画。
2、能力目标:运用油画棒刮刻的方法创作美术作品,锻炼造型及对工具材料的。
2023冀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2023冀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课时安排第一课:认识颜色- 研究基本颜色的名称和特点- 通过绘画活动巩固对颜色的认识第二课:色彩搭配- 研究如何搭配不同颜色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运用所学内容完成色彩搭配绘画作品第三课:认识线条- 研究不同类型的线条,如直线、曲线等等- 通过线条绘画活动培养对线条的感知能力第四课:构图与形状- 研究构图和形状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运用所学内容创作具有艺术感的构图作品第五课:素描技法初探- 研究素描的基本技法,如轻重、明暗、明度等等- 运用所学内容完成简单素描作品教学目标- 了解基本颜色并能正确命名- 能够运用所学颜色进行色彩搭配- 掌握不同类型的线条,并能运用到绘画作品中- 理解构图和形状的重要性,并能运用到创作中- 熟悉素描的基本技法,完成简单素描作品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彩色画笔、铅笔、素描纸、彩色纸等绘画材料- 学生准备:绘画本、铅笔、橡皮擦等教学方法- 寓教于乐法:通过有趣的绘画活动引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 示范教学法:教师进行颜色搭配、线条绘画、构图和素描的示范- 情感教育法:通过绘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审美意识和创造力教学评价-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绘画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创意表现:评价学生绘画作品的创意和独特性- 技法运用:评估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所运用的技法和表现力-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以上评价指标对学生的整体成绩进行评定注意事项- 按照课程安排严格控制每节课的时间-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不拘泥于传统观念- 创建良好的绘画环境,保持课堂秩序和学生安全以上为2023冀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的基本内容和教学要点,敬请参考。
冀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冀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冀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目录第1课《美术“百宝箱”》 (2)第2课《插插接接》 (5)第3课《奇妙的对印》 (8)第4课《蜡染花布》 (12)第5课《绘画作品中的线》 (19)第6课《用线画房子》 (21)第7课《淘气的小猫》 (25)第8课《趣味台历》 (29)第9课《哪里藏》 (34)第10课《小棋手》 (37)第11课《电脑小画笔》 (42)第12课《太空旅行》 (46)第13课《刮出来的画》 (49)第14课《假如我变小》 (54)第15课《我画《西游记》》 (59)第16课《漂亮的虎头帽》 (63)第17课《冬天里》 (67)第18课《画中的故事》 (71)第1课《美术“百宝箱”》1教学目标1. 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出实用、美观的美术“百宝箱”。
2. 在活动中体会设计活动的计划性、目的性等基本特点,渗透设计意识。
3. 培养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在创作中体会设计活动的乐趣。
2学情分析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学生要接受知识的变化,要接思维方式的变化,学习方法的变化。
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阶段。
学生对与美术充满了兴趣,但是学生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缺少认真、严谨、踏实、不怕困难的精神。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制作出实用、美观的“百宝箱”教学难点: “百宝箱”的设计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教学设计一、导入课题教师直接出示做好的示范作品,展示给大家看。
师:同学们,老师手里给大家拿来了一个小礼物,我们看看是什么?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出课题――我的美术“百宝箱”活动2【讲授】教学设计二、引导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学习活动的区别。
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递进为初步的设计和装饰、组合。
评价:我认为这一部分不错,就应该把课堂还给孩子们,让他们自己来探索、发现。
三、提示创作指导学生进行百宝箱的设计制作。
展示教材提供的作品图片或出示事先准备好的作品实物引导大家从结构、功能以及选择的材料和装饰特色等角度去分析。
冀教版三年级美术教案第一课

冀教版三年级美术教案第一课标题:冀教版三年级美术教案第一课 - 探索颜色与形状的表现力学科:美术年级:三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和认识不同的颜色,如红色、蓝色、绿色等;2. 能够通过形状的表现来描绘简单的对象;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色彩卡片或颜料;2. 画笔和纸;3. 实物或图片,如水果、植物、动物等;4. 评价表格。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在黑板上写下几种常见的颜色,如红、黄、蓝,并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名字。
- 通过展示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讨论这些颜色在生活中的应用和象征意义。
2. 呈现(10分钟)- 介绍形状的概念,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并让学生说出他们知道的其他形状。
- 通过展示实物、图片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不同形状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 操作(2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提供一些颜料或色彩卡片。
- 让学生选择一种形状(如圆形)和一个颜色(如红色)进行表达,并利用画笔和纸来表现他们的想法。
-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通过选择不同的颜色和形状来表达不同的意义或情感。
4. 总结(5分钟)-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其他小组成员提出评价和建议。
-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提取他们在颜色和形状运用上的发现和体验。
-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强调颜色和形状在美术表达中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 布置一份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里或课后时间利用颜料和纸进行自由创作,并写下他们对颜色和形状运用的心得体会。
评估与反馈:1.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品,评估他们对颜色和形状的认知和运用能力。
2. 提供正面的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发展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3. 利用评价表格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记录和评估,以便更好地跟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备注:本教案的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仅为参考,具体的教学情况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冀教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1《美术百宝箱》教学目标1. 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出实用、美观的美术“百宝箱”。
2. 在活动中体会设计活动的计划性、目的性等基本特点,渗透设计意识。
3. 培养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在创作中体会设计活动的乐趣。
课前准备课前搜集的一些生活用品或物品图片教学流程一、引导主题从学生感兴趣的童话中的百宝箱故事入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利用谈话法,让学生谈谈平时是怎样保存自己美术作品的,是否有收集美术资料的习惯,收集的资料是怎样整理和保存的,哪些做法有效,还存在哪些不足。
二、引导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学习活动的区别。
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递进为初步的设计和装饰、组合。
三、提示创作指导学生进行百宝箱的设计制作。
展示教材提供的作品图片或出示事先准备好的作品实物引导大家从结构、功能以及选择的材料和装饰特色等角度去分析。
还有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分析。
如:书包,看看有哪些构造和功能,有哪些独到的设计,这些设计是怎样和其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理解水平,自由选择方法。
四、辅导作品教师提出百宝箱的使用要求,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将同学们的意见汇总,并引导他们进行比较,最后得出切实可行的最佳方案。
进一步明确本课的作业内容,可以像教材提示的那样让学生设计一个“百宝箱”,也可以和平时的教学评价结合起来,单纯地定位在设计制作一个学习档案袋,并提出统一、具体的使用要求。
(提示学生设计的实用性和可行性)五、展示评价美术“百宝箱”制作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评价。
教学后记:这样的谈话直接切入教学内容,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
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同时也为下面的教学内容做好准备。
根据要求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将同学们的意见汇总,并引导他们进行比较,最后得出切实可行的最佳方案。
2《插插接接》教学目标1. 掌握插接的基本构成方法,设计、制作插接造型作品。
2. 通过运用插接方法制作纸雕塑,培养学生立体造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引导学生在欣赏造型与色彩中勇于发表独特见解,体验设计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彩色卡纸、剪刀、示范作品、学生作品及精美艺术图片。
教学流程一、授课1、制作方法对比导入——点出课题小朋友们,我们在上几个学期的美术课中,上过很多的手工课,学到了许多新的制作方法。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制作方法——插接(纸片插接)。
2、欣赏、对比,发现新的纸工技法欣赏制作精美的插接作品。
(扑克牌插接、几何形插接、水果形插接及粘贴式的立体桥梁作品。
)请学生观察这些纸艺作品与以往的手工课制作纸艺作品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这些作品都巧妙的利用了插接方法。
3、观察范作:观察作品并告诉老师哪些比较好看,为什么?纸片的图形十分漂亮,颜色丰富,搭配和谐。
4、教师边示范制作,边讲解:刚才我们经过观察,已经发现了这课要学习的内容——纸片插接制作的一些要点,现在老师把具体的制作步骤示范,让同学们进一步掌握其中的制作技法要点。
(1)设计纸片造型(由于时间较久,也可用简单方形代替)(2)剪。
(3)研究插接方法(提醒学生先由设计作品的底座)(4)插接。
提醒学生插接的底座一定要牢固,可选择井字格形结构。
若想插接得越高,底座建议做大些。
5、让学生先讨论,并分组动手先制作插接底座。
6、看看谁的底座最牢固,并把这个新发现方法介绍给大家。
二、布置作业:1、学生可自行分组制作。
2、要求色彩搭配合理,插接牢固。
3、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辅导,发现底座不牢固的立即给予指正、修改、加以巩固。
三、评价、作品展示、比一比:选出造型夸张、拼接牢固的小组作品,比比看,谁的最有创意,谁最有办法,插得最高,由学生为主参评,小组间互相评价,讲一讲,这些作品的优缺点?四、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又学到了一种新的纸艺制作方法,知道了利用插接也可以做出精美的纸艺作品,其实还有很多的方法我们还没学到,老师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多动动手,你们就慢慢会发现这其中的美,并且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把这种美表现出来。
3《奇妙的对印》一、教材分析:倒影是我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一般在清澈、平静的水面上容易出现。
倒影具有恬淡、宁静之美,是艺术家们乐意表现的题材。
本课中出现的作品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优秀美术作品之后,要让学生明白:懂得取舍,确立景物的主体,再配以适当的背景,选择合适的媒材,是表现的关键。
《奇妙的倒影》是一节造型表现课,我以游戏体验为主,调动学生认知和学习倒影的兴趣,在学习中尝试综合性的美术活动的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创造,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
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倒影的产生,用对印的方式表现倒影,体验探索的愉悦,享受成功的快乐。
对印的方式在本课除了表现倒影外,还可以表现照镜子的内容。
课本中的瓶花蝴蝶等,揭示了对印具有对称的特征,由于水性颜料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易变干,因此课本中的学习提示:鼓励学生把纸打湿进行对印尝试。
利用对印的方式表现美术作品,既简便又容易出好效果,巧妙、逼真。
倒影的表现方法有利于学生对这种新的造型表现形式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因而我在教学时,努力想办法把学生的这种兴趣激发出来。
在引导学生体验对印的奇妙后,获得创造的乐趣,并使学生体会到:美术创作不仅要在画面上创新求异,在作画工具、程序上也可以想出新办法来,以获得新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对印的基本知识,掌握对印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感受对印的乐趣,能够利用对印的方法制作出有个性的作品,学会观察、欣赏、创造生活中的倒影之美,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喜欢对印这种具有独特美感的美术表现形式,以及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索新的作画方式,学习对印的基本知识和技法。
难点:利用对印的方法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熟悉和喜欢的景物。
四、教学方法:以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游戏体验为主调动学生认知和学习倒影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创造享受成功的快乐。
五、教学过程:《奇妙的倒影》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让我们放松一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优美的歌曲想不想听呀?(生:想听)那好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歌曲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欣赏歌曲。
(教师播放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桨》)优美的歌曲听完了,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怎样的画面呀?说给老师听听。
(生:我感受到了画面中有山有水有小船。
)(出示图片)旁白: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影着这样的山,我们要是乘上竹筏小舟,那可真是“人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刚才的图片里你看到了什么?(生说)(引出课题:倒影)板书(二)、情境教学认识倒影。
1.找相同点(出示图片1:廊桥)这张是一座廊桥的,倒影教案,上面的这个是:(生:真实的桥)下面的这个是:(生:倒影)真实的桥和倒影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生:外行、颜色、、、)2.找不同点(同一张图片)仔细观察那么它们之间有不同的地方吗?(生:上下方位不同、、、)(出示图片2:大理三塔)这张图上的真实景物和倒影一样吗?(生:真实的景物清楚,倒影模糊看不清楚。
)为什么这张图片的倒影看不清楚呢?(生:下雨、有波纹、有水面)对,因为有波纹,所以倒影我们就看不清楚了。
(板书:波纹)3.找分界线(出示图片3)这张倒影清楚吗?(生:清楚)为什么清楚?(生:没有波纹)我们仔细来看这张图片,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一个特点:真实的景物和倒影是连在一块儿的?他们之间有一条线,那条线我们就叫作:分界线(板书)。
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这些作品的分界线。
(出示多张图片请学生上台来找)(三)、欣赏倒影画作 1.油画 2.水彩画 3.国画4.卡通画(四)、讲解倒影画法1.(出示图画:《鹅》)同学们,这张画怎么画出来的?(生说:先画,然后折一下。
)(教师根据学生的说法在投影仪上进行演示,出现两个问题:1景物和倒影之间分得太开;2上面的景物不能完全印下来。
)怎么改进一下他的方法呢?(生:先折,然后画,再印。
)(教师再一次在投影仪上边演示边讲解:1将纸对折;2将纸展开来,沿着对折的这条线进行画画,这条对折的线就是分界线;3再对折,用手轻轻地按;4打开来倒影就有了。
) 2.(再一次出示图画:《鹅》)我们再来看一看这张图画,真实的鹅和倒影的鹅还有哪里不一样?(生:倒影上还有波纹)好,我们也给这张倒影画上波纹。
(教师在投影仪上演示画波纹)(五)、尝试练习1.现在也请同学们画一张和老师一样的一幅画。
(学生尝试练习)2.教师根据学生在画画中出现的几个典型问题进行讲解:1)颜料加水太多,对折印后颜料涔开来。
2)画好后很长时间再印,颜料太干倒影印不出来了。
3)波纹画好后不能再印,否则要印到天上去的,就不对了。
4)波纹画的时候尽量要画得细些。
(六)、自由作画1.同学们,我们自己画倒影图画的时候一定要解决刚才碰到的4个问题。
现在就请同学们创作一张最美的倒影图,体验一下对印的奇妙,开始吧。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七)、作业讲评、全课总结(八)、课下创作一张倒影作品。
4《蜡染花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和初步了解蜡染工艺。
2. 学生能够利用蜡笔(油画棒)和水性颜料油水分离的特性,制作出具有蜡染效果的作品。
3.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油画棒、水粉色,水粉纸等。
教学流程一、魔术激趣出示一张“白纸”,调色后涂在纸上,然后很快就变成一幅装饰画。
通过和学生的共同探讨,得出答案:教先用白蜡(白油画棒)在纸上涂上想要的花纹,再把颜色涂在有白蜡的地方,事先画好的图形就呈现出来了。
导入本课——蜡染花布。
二、深入探讨引导学生思考:这件作品和我们平时见到的作品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效果等。
在和学生探讨的过程中,简单介绍蜡染的工艺和最后的效果。
通过视频或图片资料,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传统蜡染的制作方法及过程,感受民族艺术之美。
三、指导操作指导学生用水性颜料给蜡笔画涂底色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蜡不溶于水的道理。
进一步引导,用蜡笔画过的地方就不再吸水,说明蜡和水不能融在一起。
在设计制作前,演示作画步骤。
(1)构思;(2)用蜡或油画棒在纸上画各种图案;(3)调色;(4)涂上较深的颜色;(5)给作品命名。
四、学生实践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我画的图案看不清?为什么我画的不像“蜡染”等。
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可以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让他们通过比较和尝试让学生发现:用蜡或油画棒画图案时要用力,涂色要均匀。
蜡或油画棒最好使用浅色,而使用的水性颜料最好是与之不同的深色。
5《绘画作品中的线》教学目标显性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线条这种绘画语言,通过仔细观察,认识不同动势的线条,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线条的观察,了解艺术家的表现风格和情感,能用线条表现自己身边的景物隐性目标:通过了解中国古代作品,了解中国灿烂的绘画艺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