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高分论文-浅析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摘要: 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是一个事关人类历史未来进程的大问题。在人类历史上宗教与科学既存在有差异和对立的一面,也存在有互存、互补和互动的一面; 宗教不仅催生了现代科学,而且作为科学的维他命和荷尔蒙,在推进现代科学的发展方面也发挥了重大作用。

关键词: 宗教与科学;宗教的科学功能;共存;互补

尽管从上个世纪70 年代末开始,人们就以不同的方式来探讨和阐述宗教与科学的关系,但时至今日,这依然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课题。这不仅是因为“宗教即迷信”这一“市场假相”至今还在禁锢着一些人的头脑,而且还因为在宗教同精神文化的关系中,宗教同科学的关系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如所周知,宗教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和文化形态,而且也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群体和社会力量,而科学在任何时候都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尺度,都是人类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重大力量。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宗教与科学之间的关系是相当辩证的: 不仅有互斥和互阻的一面,也有互补互动的一面,因此,完全否定宗教对科学的排斥功能和阻碍功能固然片面,但一味地否定宗教对科学的补充功能、催生功能和助推功能也同样是片面的。

一、宗教与科学关系的历史关系

对宗教与科学的历史关系稍事考察,我们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大体经历了一个从原始混合到两相分化再到相互调适的过程。在科学的萌芽时期,宗教同科学处于原始混合的状态。且不要说在原始社会里,科学思想的萌芽总是同自然宗教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即使在整个古代社会里,这种状况也没有根本的改变。例如,在西方,以地心说为中心内容的天文学长期以来总是同宗教、特别是同基督宗教神学结合在一起;在中国,原始化学长期以来总是同道教的炼丹术结合在一起。只是到了近代,随着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的开展,自然科学,首先是天文学,接着是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相继摆脱了“教会的统治”,逐步用自然本身来解说自然现象。

随着科学从宗教神学体系中分化出去并且因此而获得相对独立的发展,科学同宗教的差异和对立就变得显著了。这种差异和对立主要表现为: 从出发点看,科学立足于经验世界,而宗教则立足于超验世界,并试图用超验世界来规范经验世界; 从方法论看,科学注重经验观察和实验,而宗教则注重人生体验和想象( 信仰) ; 从认知态度看,科学强调认识的相对性,肯认证伪的可能性,而宗教则强调认识的绝对性,否认证伪的可能性; 从论域的性质、目标和功能看,科学标榜“价值中立”,以发现“事实真理”为己任,注重求知功能和实用功能,而宗教则属于一宣扬“象征真理”为己任,以劝人为善为旨归,特别注重人的情感世界和价值世界,特别注重崇拜功能和预测—控制功能。从这些方面看,只要宗教与科学存在,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对立也就势必存在。

但是,宗教和科学之间还有互补、互渗、互存、互动的一面。科学关涉的是现实世界,是人的科学认知和工具理性问题。而宗教所关涉的则是超验世界,是

人的终极关怀和价值信仰问题。但是,这样两个方面都是人生所需要的,也都是人类社会所需要的。

爱因斯坦十分生动地刻画了宗教与科学的辩证关系: “科学没有宗教就像瘸子,宗教没有科学就像瞎子。”由此看来,无视宗教与科学之间的区别和对立是片面的、不可取的,无视它们之间的互补、互渗、互存、互动同样是片面的、不可取的。

二、科学革命时期的宗教功能

对于宗教的科学的功能,我们可以从科学的两个发展时期来看,即“科学的革命时期”和“科学的常规时期”。

宗教对现代科学的催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天文学领域,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遭到了哥白尼所提出了“日心说”的有力挑战; 在力学领域,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力学”遭到了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提出和证明的“机械论力学”或“经典力学”的有力挑战。而严格意义的现代科学也正是从这种挑战中酝酿产生出来的。

大部分伟大的学者,虽然他们的发现保证了科学从罗马教廷的精神强制中解放出来,却又远离无神论。布鲁诺醉心于占卜,伽利略理直气壮地宣传占星术,开普勒相信宇宙的世界精神.,牛顿沉湎于炼金术和圣经预言,而非常优秀的巴斯卡里则捍卫神秘的内心信仰。在这里,不论看起来多么反常,却是他们自由思想的表现。

在现代科学兴起的时代,宗教是当时文化生活中最强大的力量。人们对神的看法影响了他们的自然观,而这种自然观又必然影响他们探究自然的方法,即他们的科学,因此科学更多是某种宗教观念的结构,而不是原因。近来许多历史学家业已认识到,在科学的形成阶段,西方的宗教传统对科学也作出过重要的、尽管是间接的积极贡献。

三、科学常规时期的宗教功能——科学的维他命和荷尔蒙

宗教是科学发展的维他命和荷尔蒙。宗教对常规时期科学的发展的推进,首先表现在宗教对科学研究这一“行业”的充分肯认方面。在古代社会,与科学相关的活动历来被视为低贱的事业。孟子将从事这类活动的人称作“治于人”的人,柏拉图将从事这类活动的人列为用铜和铁制造出来的社会第三等级,亚里士多德更是把“闲暇”( otium) 或“悠闲自适”视作人的高贵身份的象征。但是,在《圣经》里,各种劳动,特别是各种工艺活动,却构成了人之为人的基本活动。在《旧约》里,上帝不仅被描述成了一个“造物主”,而且他还亲自“造”了“吹嘘炭火、打造合用器械的铁匠”。

宗教的科学功能不仅明显地表现在对科学研究的激发和推进方面,还经常地表现在它对科学应用和科学发展的“定向”或“扳道”方面。

毋庸讳言,科学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具有无可替代的极其重要的作用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曾不止一次地强调指出: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科学技术总具有“双重职能”,

即它一方面是生产力,它另一方面又可能成为“意识形态”。而科学技术一旦成了“意识形态”,它就不仅按照“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的模式剪裁人的社会生活和生存方式,而且还可能导致毁灭人类的种种恶果。

因此,摆在人类面前的一项最为紧要的任务即是千方百计地保证科学沿着推进社会进步、不断造福人类的方向发展。为要达到这一步,固然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但是,无论如何,宗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止恶扬善”乃宗教的根本使命和道德功能,不仅佛教如此,世界其他宗教莫不如此。基督宗教的《圣经》将“爱心”规定为人类活动的基本原则。

四、科学与宗教共存

科学是功利的,它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满足了人类的生理需求即生存需求;而宗教则是非功利的,它提供的则是超超越功利超越现实的精神需求和价值需求的满足。对任何社会来说,不仅需要功利性的现实需求的满足,以维持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存在;同时也需要超功利的精神需求和价值需求的满足,以维持人类的存在和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宗教与科学都是社会需要的反映,它们不仅有局部对立的东西,而且存在相互补充的可能。宗教与科学在突出人的主体性方面有着一致性,也正因为如此,在宗教与科学的相互关系中,他们的相互独立、和平共处也必然是一种正常普遍的现象。

当今社会一方面科学日益发达,另一方面宗教的需求从未减弱,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二者的和谐共处是可能的。

五、参考文献

[1]段德智. 试论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及宗教的科学功能[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108-115.

[2]王萌. 宗教与科学关系的历史性略论[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6:88-91.

[3]杜小安. 宗教与科学关系的历史追溯及其反思[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37-43.

[4]赵辛. 从近代科学兴起阶段看宗教与科学的关系[J]. 科技创业月刊,2012,06:170-171.

[5]李小花. 试述宗教与科学关系的复杂性[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03:14-17+1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